出纳实务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出纳实务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出纳实务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课程定位;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7日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课程是实施教育的基础,一门课程要想上好,必须对它有明确的定位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基于岗位的工作过程或典型工作任务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用最适合培养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组织,并按照企业的岗位标准考核评价,突出职员化教育和职业能力的训练,通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是社会需要、企业能用的人才。基于以上理念的指导,我们对《出纳岗位实务》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课程是为所在的专业服务的。它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会计专业培养能够从事出纳、日常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与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初次就业岗位为出纳、会计,目标工作岗位为主管会计和财务经理。《出纳岗位实务》属于岗位专用能力培养课程,它是专门针对学生的初次就业岗位——出纳岗位设置的一门集中实践课程。

2、与前导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在本课程之前开设的《会计基础》课程中讲授了会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比如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的填制和账簿登记;《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讲述了会计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规范以及会计职业道德,为学习本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是开设的第一门岗位实训课程,通过强化对岗位的认知和实践训练,为后续的岗位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支撑作用。

(二)课程目标。在明确课程定位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以及从事出纳岗位货币资金收付、核算和保管等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即培养操守为重、技能娴熟、知识够用的德、行、知合一的优秀出纳人员。为了实现总目标,细化为三个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出纳岗位标准和职业道德;掌握现金、银行结算管理制度和法律规范;熟练掌握货币资金业务核算方法和工作流程;(2)能力目标:熟练办理现金收、付、提、存业务的能力,熟练办理银行结算业务的能力,安全保管货币资金、票据、印章等用品的能力,监督货币资金收支的能力;(3)素质目标:培养诚信自律的职业道德,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安全防范和监督管理意识。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贯彻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教改总目标,立足岗位,工学结合。教学时,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员化教育,做到课堂与仿真工作环境一体化,贯彻建构主义学习观、多元智能学生观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具体设计时,首先调研出纳岗位标准,确定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出纳具体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选取并序化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通过师资和实践教学条件为保障来实施教学,参照岗位标准进行多元化考核,最终达到出纳岗位的能力要求,顺利实现初次就业。

三、学情分析

(一)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有关的货币资金管理、结算知识,具备了基本的会计技能,但是普遍对出纳岗位和真实的结算票据缺乏感知,没有见过真实的票据,不懂得工作流程。从多年教学和招生情况来看,会计专业学生中女生比例较大,学习态度认真,但整体来说不太活跃,课堂气氛容易沉闷。

(二)对策分析。针对学生特点,本课程更加适合分组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对教师来说,必须精心准备,创设逼真的工作环境,广泛搜集企业出纳工作实践中使用的各种凭证、账簿,按照业务办理流程利用企业实际业务资料进行实践教学。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出纳核算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中多运用角色扮演和任务驱动等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职场氛围,协作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职业能力。

四、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安排

教学内容是课程的核心部分,我们按照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出纳岗位任职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

(一)选取依据。出纳岗位主要从事货币资金的收付、核算和保管工作,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胜任出纳岗位必备的技能和典型的工作任务,以此作为选取教学内容的依据。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按照学生由岗位认知到体验再到成长的规律将教学内容进行序化,设计出三个模块,七个学习情境。归纳来说,就是以岗位认知为基础,以岗位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岗位综合实训为拓展组织教学内容。首先是情境一岗位认知和情景二基本技能训练;其次是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包括情境三现金业务处理、情境四银行存款基本业务处理、情境五银行结算业务处理、情境六出纳资料的整理归档与交接;最后是情境七岗位综合实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处理各种业务的能力。

五、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

(一)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做到课堂与仿真工作环境一体化,使学生具备完成完整工作任务的能力。具体实施步骤为“AAIPEI模式”。第一步:A-Assign由教师提前设计、下达任务;第二步:A-Attempt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去完成任务;第三步:I-Instruct教师发现问题,对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行必要指导,帮助化解重点和难点;第四步:P-Practice学生分组实施完成完整的工作任务;第五步:E-Estimate学生展示成果,并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工作;第六步:I-Improve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完善、改进与提高。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做什么”,接下来是学、做、教的过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让他们学会“怎么做”。在教、学、做的过程中逐步悟道,知道“为什么”。整个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学环节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重点采用任务驱动法和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在使用时,教师通过任务下达,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带着问题主动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回归任务、完成任务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可以构建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角色扮演法使用时,通过把学生放到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角色分工,按照工作流程完成具体的任务,使学生亲身体验职场氛围,增强职业感和对岗位的认知度。同时,在与团队合作过程中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沟通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的使用方面,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教学环境,使用来自合作企业的真实的实训资料进行仿真教学,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视频播放。此外,还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和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建立QQ群和交流邮箱,利用现代化手段信息量大、沟通便利的特点,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为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依据。

(四)课程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对单项技能和具体工作任务的考核,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占总成绩的70%。终结性考核是对综合工作能力的考核,由专兼职教师共同评价,占总成绩的30%。在对具体工作任务考核时,按照岗位标准制定出详细的考核指标,应重点考核工作任务的完成结果。

篇2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内涵、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一)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主要是为教学、科研提供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并以各种媒体形式,以多种展示方式组织,存储、管理,便于使用者查询、下载、应用等,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3D动画)、教学课件、案例库、试题库和相关文献资料等。教学资源库是伴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过程而形成的一种将资源合理积累、存储、使用的一系列网络系统。

(二)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内容范围很广泛,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即媒体素材、试题库和教学课件等。

1.媒体素材

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和3D动画类素材等。

2.试题库

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的教育测量工具。

3.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是为执行一个或多个教学任务而按照一定教学策略设计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一般包含多种媒体素材。根据开发工具可以分为网页课件、PPT课件等。

(三)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特点

教学资源库在很大程度上扩充了知识量,让学生以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学习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能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总量

运用教学资源库能节省现有规定知识的教学时间,能在课堂教学中大量补充与课程相关的其他知识,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2.能提高课堂教学知识传授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教学资源库,能提高教育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精确性,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学得更快速、更直接;教学资源库里有大量的3D动画资源和微视频资源,他们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其次,利用教学资源库系统可极大地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和个性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资源库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空间的灵活性,有利于学生自主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灵活有效地安排学习,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能充分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信息共享,及时更新实训资料及各类素材资料;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实现探讨式交流或直接式双向交流。这些都是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实现的。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运用

(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运用

《出纳实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出纳实务教学内容传递或灌输给学生,即单纯强调知识传授,进行单向“填鸭式”课堂讲授教学,学生则是单纯获取知识,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宰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较被动地位。

在《出纳实务》课程的实训环节,多数中职学校专门建立了会计实训室,在实训室里,学生可以在仿真的会计环境中,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模拟处理各种出纳实务相关的会计事项,编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等资料。虽然能达到了一定的实训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单纯地停留在手工记账程序上,实训单据较陈旧,专业教师更新一套实训资料所学时间较长;实训室硬件设备比较简陋、实验设施较落后,更新较困难;实训项目基本上局限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上,对于与会计信息系统密切相关的先进的财务软件和其他最新的计算机系统等很少接触。

从考核评价体系上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要了解自己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只能通过教师课堂上提供的复习资料或单元测验方式进行,而这种方式的时间基本上都控制在教师手中,而且有时由于课时紧、课程内容较多情况下,时间测试的效果很难把握。这样,学生自测不及时,不利于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

(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1.变更学习中心,增强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资源库的教学辅助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家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论坛讨论等多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资源库的帮助下完全可以得以实现。比如:在点钞和反打传票技能模块,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微视频学习点钞和反打传票的基本技能,并跟着微视频的操作步骤完成相应的预习和巩固练习部分。在微视频内容里,视频的主角本身就是中职学生,一方面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这就完全改变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学生简单跟着做的教学方式。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得以顺利实现,更贴近“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职教理念。

2.共建共享各类教学资源,提升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资源库是集各类教学素材为一体,囊括了众多先进的教学元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个教学平台。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开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比如: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行动导向的方式以及角色体验法等。把教学资源库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度。教学资源库的建立,还可以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专业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的学习各类信息化教学软件的操作,借助各类新型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水平。再者,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功能,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互通性,让全地区、全市乃至全国的专业教可以共同利用这些资源并及时更新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3.优化学生专业理论认知结构,完善学生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出纳职业能力,笔者认为教学资源库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基于出纳实务实训的全过程,实行基本技能、学习态度、工作能力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内容,采用阶段测试、课堂观察、专题调查、问卷调查、实训报告、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并结合校内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自评和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最终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多方面出纳岗位的职业能力。这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仅看一份单元测验卷,完成一次综合实训作业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资源库在《出纳实务》课程运用中的几点思考

1.资源库具体运用中,要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综合能力必须要全员参与

《出纳实务》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是团队合作、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从社会企业的平台开发到教师团队的理论支撑,再到学生试用模式的具体演练。凝结了全体成员共同智慧的力量。但是,@个平台的运行和学生使用效果的跟进在短时间内是不明显的,因此,它需要一个长期调整和试用的过程。这就需要得到全员的共同努力,比如:软件开发人员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库后台,适时清理资源库中的多余信息;中职教师对出纳理论知识库的更新,与时俱进地添加最新的出纳法规的相关内容等;学生使用平台的体验心得反馈;等等。

2.资源库具体运用中,必须切实加强双师型中职教师的队伍建设

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是从校门走出的大学生,尽管学历高,有些还取得了会计职称资格,但实践能力较弱,不了解企业的出纳岗位工作过程、内容、流程和具体工作任务,也不知会计职业出纳岗位能力需求,教学与实际难以对接。针对该问题可从以下方面解决。即:真正意义上实现“双师型”教师,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一则能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技能,学到书本和课堂中无法学到的会计工作技巧;二则获得第一手真实会计资料;三则能熟悉会计各岗位工作内容、过程、流程,具体任务;四则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便于满足最新会计专业教学的基本需求。

3.资源库具体运用中,必须及时更新教材的知识储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发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校本教材

篇3

关键词 出纳实务 项目教学 会计专业

《出纳实务》是高校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出适应于出纳岗位工作的人才。现代企业要求出纳岗位的人员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做到快速顶岗作业。针对这些岗位能力的变化形式,专业教育应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提高其综合素质。而项目教学法的运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直观的、仿真的工作场景,由学生模拟其中的岗位角色。通过这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掌握出纳实务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同时为学生日后能够很快地融入到岗位工作中奠定了基础。

1项目教学的含义及显著特征

项目教学,是指学生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该项目实施自主学习的一种课程形式。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学习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

项目教学的显著特征主要有四个:一是实用性,设定的项目与实际工作岗位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二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其学习的内容以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核心,学生在完成整个学习任务过程中,要处理出现的各种综合问题,必然要用到多学科的知识,综合知识的运用得到了培养;三是多样性,课堂形式多样,集教师引导、学生实训、小组交流、问题研讨为一体;四是学习结果的具体性,项目课程强调要通过完成各个工作任务来获得具体的一种结果,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而且可以通过所获得的结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

2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思路

(1)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与现代企业出纳岗位相符的项目,从中通过出纳工作任务的真实体现来提升学生的各项技能。

(2)具体的操作。教师是模拟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需要在课前根据教学的内容认真编写备课教案、设置好相应的情景,并准备好情景操作需用的O备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的良好配合,从中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岗位技能。

(3)在这一教学过程结束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的岗位能力进行评价,让学生对于这种情景操作过程中的体会进行表达。这样的教学很好地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提升个人的能力。

3项目教学法在《出纳实务》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利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环境中进行不同出纳业务的处理,主要是对现金的收付办理、银行汇票的结算、出纳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和现金、票据的保存等,能够进行合理的安排。

3.1项目的设置

设置一个与本节学习内容一致的情境中,在设置此情景时教师需要结合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规范给学生提供手工操作的各种实验资料和工具,例如支票、账簿、报表和印章等尽量和实际的会计工作相同,模拟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开展记账凭证的编制、现金的记账、银行汇票的操作、账表的启用和装订等一些基础的出纳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掌握和运用本节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获得一些职业操作经验。下面举例说明“昆明某公司要购买机器设备,现公司以支票付款的形式进行付款各供应商10万元”。教师在提出银行结算这一项目时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设置讨论项目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确定项目的任务。例如:支票的类型(现金,转账、普通);支票的期限问题;支票退票的处理;支票遗失的处理。之后由学生自己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深入的学习。

3.2项目教学法的综合模拟

在出纳实务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除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了解和记忆外,学生自己的实践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出纳岗位工作分为具体的实践活动,例如现金管理制度;银行存款和收支业务、支付结算业务;现金清查和银行存款的清查。针对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相应的让学生自己动手编制现金的收付凭证;银行收付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以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簿的登记;对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汇票等的填制与审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出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3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评价

《出纳实务》课程的评价是以实际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为依据。其评价方法,根据所设置的教学项目,采用项目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实际操作达标为主的评价模式。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及出纳业务综合实训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结语

《出纳实务》课程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通过模拟企业出纳真实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够使学生熟练现金和银行等出纳工作业务的知识和技能。以仿真企业为载体,模拟真实出纳工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与出纳岗位零距离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茜.基于情境模拟教学的《出纳实务》项目课程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2010(08).

篇4

关键词:会计实务 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会计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技术,它不但具有完整的运作方法与理论体系,而且对操作性有很强的要求。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会计教学的时候,不仅要传授他们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还要对他们如何应用这些基本理论与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开展会计实务教学,既是会计学的客观要求,也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经济进步及会计准则的变革。

一、实务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

1.会计实训内容种类多任务重,教学时间短训练少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实务教学只是给学生一些实习资料,这些资料和一个中型的制造企业的月业务量差不多,学生需要充当该企业中的各类人员,仓管人员,销售人员,会计,出纳等,让学生感觉很混乱,对资料的处理毫无头绪。一个月的实务训练,如果不在老师的辅导下,根本无法完成,而且也无法对企业的财务运作产生清晰的认识。

2.实务资料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实务的操作性

所谓实务资料的两极分化,是指教师提供的实务资料,过于真实或者过于虚假。比如,有些资料仅将企业某个时期内的会计资料全部照搬过来,没有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分析起来难度很大,而有些资料则是老师编造的,和实际情况毫无关联,进而造成了理论教学的二次进行,使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这种两极分化的资料根本达不到实务训练的要求,也无法让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

3.忽视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模拟演练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少企业都已经对会计电算化进行了应用。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也要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熟练的运用。虽然部分学校都已经开设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但是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上机训练时间少,使得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还无法熟练的进行操作,继而造成学生进行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熟悉操作过程。

二、有效的实务教学策略

1.分项实务操作与基础课程的结合

我们可以将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分成不同阶段,并且在每一个阶段都安排与其相适应的实务教学和训练。这是以技能的训练作为主要目标,与本阶段课程教学紧密相连,要求在课堂授课任务完成的同时,也必须完成与本阶段配套的实务操作。对课时上的安排是一半基础知识讲解,一半实务技能训练。这就改变了以往只有在所有课程结束之后才进行实务训练的教学模式,并且可以更好的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此举两个实例来说明:一是在基础会计课程的实务教学,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进行一些难度不大的会计业务操作,让学生对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内容,种类,填制与审核进行初步掌握,并且学会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如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告等。 二是在企业财务课程的实务教学,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安排,对主要经济业务进行分阶段的会计核算,进而巩固学生在企业财务会计业务这一理论内容上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核算方法的认识。

2.实务操作中的角色扮演与角色轮换

这是在进行实务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让学生各自扮演一定角色,来完成教师分配的实务操作任务。并且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注意各个角色岗位间的协作和影响,然后记录自己的感悟,并且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进行角色轮换。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们在此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企业采用了托收承付的方式购进了商品,现对该业务进行核算,如果按传统方法,我们只能生硬的讲解供货单位如何开出凭证,再传给购物单位,然后购物单位有怎样去进行收货和办理结算。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学的一知半解,根本掌握不了实际操作。而进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扮演供货单位的业务部门人员,运输单位的储运部门人员,购货单位的财会部门人员,来进行供货单收货单等相关凭证的传递,然后由财会部门中的出纳人员,凭单据去学生扮演的银行职员那里,办理结算业务。这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各个环节的要点和技能。

3.在教学上充分利用实习环境

(1)手工操作。手工操作由教师设立一套某企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企业运作特点、会计核算要求和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等,并提出实习操作的目的,要求学生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接触面又设置了两种实习模式:一是面向来自工作岗位的成人班学员,有的已从事过财会工作,有的虽未接触过财会工作,但也已有一定的了解,对这类学员可以采用“独立实习”的模式,即在指导老师的辅助下,所有业务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包括根据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填制记账凭证,根据会计凭证登记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账,期末调整有关账项,以及编制试算平衡表及会计报表等,并作出实结。这种模式旨在训练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掌握企业的会计流程程序。二是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普通班学生,则可采用“分岗位实习”的模式,即在教师辅助下,学生分小组进行,组内不同成员担任不同的任务,如设置制单、出纳、记帐、复核、成本核算、主管等岗位,以各具职能又相互协作的方式完成一整套会计处理流程。最后由指导老师考核评分,通过后才能取得课程的学分。实践证明,只有经过这样的实务性学习,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财会知识。

篇5

实际的操作等于帮我全面地复习了一下会计知识,它逼着我重新打开课本看,也逼着记住了很多专业知识,尽管这个过程是系相当辛苦。别人说,出纳这份工作不好做,出了社会就知道,对此,我深有体会。不过,随着社会经济创新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步来临,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早已经显得十分重要。经常会听到那些会计师们说要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还告诉我们知识是浩瀚的海洋。对于还是学生但马上要走出社会的自己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一生所能学到的知识相以于这片海洋来说,是及其的渺小。随着对财务信息处理要求的日益提高,对财务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尽管是小小出纳一个,刚学的还是相当多的。

“做一行,爱一行。”作为出纳,我明白身上的责任。总而言之,只有实际操作过才会印象深刻,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一、实习目的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针对于此,在进行了半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之后,通过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了解拉一些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的过程

会计是个讲究经验的职业,工作经验是求职时的优势,为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经过学校的努力,在学校里面的教室里设计出拉会计模拟办公,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会计实习报告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交办的工作,得到不小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实习中,我参与了整个两个星期全部的出纳工作,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有亲自动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类学校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师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

在这个学习和联系的过程中。我发现会计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尽管我学过这门课,但是当我第一次操作具体业务时,觉得又和书上有些不同,实际工作中的事务是细而杂的,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牢牢掌握。这次实习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想看看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公司实际操作的实务区别在哪里,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内部控制如何执行,如何贯彻新的会计政策,新旧政策如何过渡,一些特殊的帐户如何会计处理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这半个月里用眼睛看,不懂的请教老师,让我对会计实习报告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解答,达到了这次实习的目的。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

三、实习感言

篇6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分析

1缺少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办理会计业务过程中树立基本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具体包括会计职业理想、会计工作态度、会计职业责任、会计职业技能、会计工作作风等内容。据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所进行的调查显示,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的院校不多。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体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够合理。在开设的众多课程中,主次不清,内容重叠,如会计电算化课程在专业课所占比例不到15%,由于学时有限,学生不能对课程内容系统的掌握。为此,很多院校专业主干课程“财务会计”只设置了72学时的理论教学课,缺少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多数实务性非常强,需要通过大量的会计实战来掌握会计技能,但目前的实践课时在整个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使得学生会计实操技能得不到很好的训练。

3重视职业资格考试,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对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很多院校在实际执行该政策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高职院校出现了完全以考证为导向,忽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大多数高职院校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考证内容的完全对接。学生们为了考证,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出现了会考不会用、会做题但不会做业务的现象。导致部分毕业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减弱。但是会计考试制度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会计从业资格应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以提高其含金量;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多考些体现职业技能方面的知识,实现真正的“双证融合”。

4专业课程设置缺少特色

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采用了“工作过程导向、学习领域”等课程模式,改变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取得了丰硕的课程改革成果。但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未完全突破学科课程模式。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大同小异,主要由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主干课构成,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差别不大,缺少高职特色。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专业知识适用原则

专业课程设置应该覆盖中级会计水平所应具备的知识。

具备从事会计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如,思想品德修养、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择业指导等素质教育课程。

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础知识;如包括出纳实务、财经应用文写作、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等。

具备从事会计工作必需的职业技能知识;如企业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纳税实务等课程。

为适应职业发展需要而储备或选择的相关基础及专业知识。

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行业针对性和岗位针对性。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大任务,服务区域定向比较明确。因此,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领域需求要基本一致,通过行业领域人才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当具备职业能力和基础能力。

3突出实践教学原则

突出实践教学,一要合理安排实践课时比例、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二要建设高质量的校内模拟实训室;三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四要优化课堂理论教学,增加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环节。

4模块教学,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原则

教学计划设置中,总的学时资源相对不变的条件下,增加理论教学时数,会影响实践教学,反之亦然。采用模块教学,打破课程之间的学科性界限,将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点和各种单项技能融入各职业能力模块中。从各职业能力模块出发,设置课程体系。

即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从事目标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出发,将每一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详细分解,提炼出若干知识点和技能单元,按照岗位群要求,以模块化方式重构核心主干课程体系。

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设想

1课程体系以培养岗位能力、胜任岗位任务为核心

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企业中会计岗位的实际和特点,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会计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按岗位能力需求序化、整合课程内容。我们根据会计工作特点,对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见表1。

根据上述职业岗位典型任务分析,可以将课程进行删减与整合,如:“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涉及到会计学概述部分,这部分内容可合并在“基础会计”中讲解;“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课程内容的大量重复,可以考虑将这两门课程合并,或将“管理会计”作为选修课的内容简单介绍。课程整合后设置“出纳实务”、“会计学基础”、“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实务”、“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审计实务”、“财务管理”等主干课程,对应上表中的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

2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

会计专业培养的应是能解决职业岗位需要,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应强化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实践课程应包括会计综合训练实习和综合会计模拟实验、毕业实习与设计、社会调查与实践等。

3以就业为导向,考证与就业相融合

高职会计课程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不能仅仅以考证过级率为教学评价指标。重视培养学生会计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素质;使学生在获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就能获得相应的会计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依据、构建体现会计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淑云.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改革之我见[J].时代经贸,2008(6).

篇7

关键词:会计实务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会计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技术,它不但具有完整的运作方法与理论体系,而且对操作性有很强的要求。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会计教学的时候,不仅要传授他们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还要对他们如何应用这些基本理论与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开展会计实务教学,既是会计学的客观要求,也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经济进步及会计准则的变革。

一 、实务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

(一)会计实训内容种类多任务重,教学时间断训练少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实务教学只是给学生一些实习资料,这些资料和一个中型的制造企业的月业务量差不多,学生需要充当该企业中的各类人员,仓管人员,销售人员,会计,出纳等,让学生感觉很混乱,对资料的处理毫无头绪。一个月的实务训练,如果不在老师的辅导下,根本无法完成,而且也无法对企业的财务运作产生清晰的认识。

(二)实务资料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实务的操作性

所谓实务资料的两极分化,是指教师提供的实务资料,过于真实或者过于虚假。比如,有些资料仅将企业某个时期内的会计资料全部照搬过来,没有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分析起来难度很大,而有些资料则是老师编造的,和实际情况毫无关联,进而造成了理论教学的二次进行,使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这种两极分化的资料根本达不到实务训练的要求,也无法让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

(三)忽视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模拟演练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少企业都已经对会计电算化进行了应用。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也要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熟练的运用。虽然部分学校都已经开设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但是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上机训练时间少,使得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还无法熟练的进行操作,继而造成学生进行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熟悉操作过程。

二、有效的实务教学策略

(一)分项实务操作与基础课程的结合

我们可以将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分成不同阶段,并且在每一个阶段都安排与其相适应的实务教学和训练。这是以技能的训练作为主要目标,与本阶段课程教学紧密相连,要求在课堂授课任务完成的同时,也必须完成与本阶段配套的实务操作。对课时上的安排是一半基础知识讲解,一半实务技能训练。这就改变了以往只有在所有课程结束之后才进行实务训练的教学模式,并且可以更好的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此举两个实例来说明:一是在基础会计课程的实务教学,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进行一些难度不大的会计业务操作,让学生对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内容,种类,填制与审核进行初步掌握,并且学会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如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告等。 二是在企业财务课程的实务教学,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安排,对主要经济业务进行分阶段的会计核算,进而巩固学生在企业财务会计业务这一理论内容上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核算方法的认识。

(二)实务操作中的角色扮演与角色轮换

这是在进行实务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让学生各自扮演一定角色,来完成教师分配的实务操作任务。并且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注意各个角色岗位间的协作和影响,然后记录自己的感悟,并且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进行角色轮换。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们在此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企业采用了托收承付的方式购进了商品,现对该业务进行核算,如果按传统方法,我们只能生硬的讲解供货单位如何开出凭证,再传给购物单位,然后购物单位有怎样去进行收货和办理结算。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学的一知半解,根本掌握不了实际操作。而进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扮演供货单位的业务部门人员,运输单位的储运部门人员,购货单位的财会部门人员,来进行供货单收货单等相关凭证的传递,然后由财会部门中的出纳人员,凭单据去学生扮演的银行职员那里,办理结算业务。这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各个环节的要点和技能。

(三)使用质量高的实务材料进行教学

进行会计实务教学,选用质量高的资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谨慎的选择教材和资料,如果自身能力允许,也可以结合所教授的学生的兴趣特点自行编写会计实务教学的教材与资料,但是一定要符合会计准则和经济发展的特点。而为了配合角色扮演的实务教学,在选用案例的时候需要注意,一是选择的案例,要保证其框架能与实际的经济业务资料进行结合,并且案例中要有对企业真实情况的完整描述,以及含有代表性强的会计业务。二是在教材里,对实务操作要有详细的指导讲解,比如小组间协作操作的指导流程图,原始凭证的填制指导图,和角色岗位的业务处理细则等。

总而言之,进行会计的实务教学,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在实践中展开探索,摸索出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倾向性,然后有目标的进行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们的实务操作能力,并且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满足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丹.浅析高职院校会计实务课程建设——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1(06)

[2]华桂腾.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9)

篇8

[关键词]教学改革;会计实训;就业竞争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184

有些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找不到与专业相关的就职岗位,对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对专业岗位认知不到位,对单位的评价机制不适应。针对这一现象,鲁昕副部长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要加强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岗位,技术标准与职业教育的对接。所以基于学生就业的会计实训模块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着“教学为就业服务”的宗旨,针对学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岗位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改进。使课堂理论与实训密切结合,并将其渗透到各个工作岗位;结合会计工作流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使学生在模块化学习中,按照工作过程进入相关岗位,为学生拉近课堂和就业岗位间的距离。

1.1了解企业用人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走访了许多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明确学生上岗前应掌握的技能,应具备的能力,并取得不同岗位的就业资料。

安平泰道事务要求熟练掌握税务知识,有一定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熟练掌握报税的相关政策;鼎佳辰会计事务所要求肯吃苦,有灵气,肯思考,爱学习,上手快;北京银行要求大方得体,业务能力强,有很强的团队精神,仔细认真,金融财务知识丰富;武警医院要求有敬业精神,处理业务速度快,钞值计算准确迅速,小键盘操作准确迅速,耐心,热情;久其软件上市公司要求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能力强,并对会计统计方面的知识了解广泛。招商银行、同仁医院、工商银行、古船米业、外企人力资源等多个合作单位都对学生整体素质有着具体的要求:会计基础知识掌握要扎实;会计实际操作要熟练;对金融知识要有所了解;动手能力要强,点数钞票,小键盘的熟练运用,票值计算准确迅速;有一定的货币真伪鉴别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在此之外,在一些具体的工作岗位中还有一些具体的岗位要求。

1.2课程体系的调整

(1)理论课与实训课所占比例的调整。会计专业课原来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课时不超过40%。现在会计实训课占会计专业课总课时的比例已经从过去的 40%左右提高到65%左右,实训量大幅度提高。

(2)实训内容的调整。大量增加情景训练,实景训练和仿真实训,主要在学生模拟公司正常经营情境下进行教学。并将学生的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团队意识等多方面就业能力的训练均融入到实训内容当中。现行的教学改革中,打破单一会计实训课,将会计实训课按照难易程度设为多个模块,包括出纳、会计、报税员、会计电算化实训、金融咨询、财务办公软件的应用、中小企业综合实训模拟等多方面的系统训练,将教学改革重点落在会计业务的实训操作上,缩短课堂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例一: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日常业务处理是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填制单证、审核凭证和记账等多项财务工作任务。学生分组组建自己的学生公司,设立公司名称,公司商标,明确学生公司经营的产品和具体的经济业务,每位学生均有相应的工作岗位和岗位职责,组长为公司财务总监,小组成员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学生自主地进行现场的模拟采购,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并在每个环节中完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业务实务处理。学生在实际工作的情境中,掌握会计电算化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在自主探究式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例二:金融咨询单元,将学生引入实景课堂。让学生直接面对不同的顾客和复杂多样的业务问题,将教学重点放在面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问题怎样选用不同的解决办法上。通过实体演练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各实训单元训练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训效果,利用大量课时进行符合实际工作流程的综合模拟实训。让学生在仿真模拟的财务工作室中,按照不同的岗位角色,完成每个公司的各项会计业务处理。使学生在校三年学习的知识,技能,进行重现和整合。并亲身体验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作环境,为就业打基础。

例三:实训模块的点钞课和出纳实训课紧密衔接。由于点数钞票,货币真伪鉴别属于出纳工作的一部分。将原来简单地点数训练融入到出纳实训操作的工作环节中。即使学生明确正确迅速点数钞票,准确辨别货币真伪是出纳岗位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明确训练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3)实训场所的调整。调整实训课程授课场所。点钞,账表算,票币计算,点一票种的填写等方面的课程一般在教室进行。手工账,票据填写要在专门的实训室进行。手工实训室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训课训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完成不同企业全月的业务处理。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系统完成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训练。在无纸化手工账实训室进行财务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工作内容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熟悉企业财务工作环境和程序。在学校学习期间,与多个企业合作,对学生集体进行实习前财务相关工作岗位的教学实习。

1.3整合学材

依据企业的岗位需求,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企业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出纳员岗位综合模拟实训》《银行柜员实训》等教材作为支撑,整编出了一整套会计实训校本学材。

学材包括文字,图示,表格,照片,图像,录像,音频,视频,游戏模型,工作用具,各种1∶1比例的实务单据和账表。这种学材的好处是具体生动,任务明确,直观清楚,实用性强,实操性强,教师的可操作性强,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实效性。课堂采用学生模拟公司的情景教学,整套学材既包括知识点的传授,又包括实操资料,实操要求,实操工具,奖励奖金,模拟公司的场景游戏工具。

1.4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会计实训模块的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模块,恰当选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不盲目雷同。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以实践任务为内容和以活动为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完成实践行为的过程中主动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在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学实施中都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点。

(1)工作岗位角色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按照财务工作的岗位设置角色,不同的财务工作,不同的知识模块,设计的岗位不同。教师要按照每节课涉及的知识模块设计岗位,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岗位角色。

(2)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在岗位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充分为学生创设情景,再现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的操作行动进行导向的同时,通过互动形式,请学生演示并一起制作流程图。

(3)引导学生进行业务操作。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对不同模块在区分角色的前提下进行完整业务操作。在业务操作中以小组为单位。

一是小组内合作,在完成自己所担负任务的同时,体会自己的任务环境。各小组以单据传递为主线,展示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不同技术点的衔接性,将能力点与技术结合,在操作中明确责任,认知每个模块内的工作过程,完成业务操作。

二是引导各小组成员进行角色转换,使学生接受不同角色带来的不同任务及所涉及的不同的工作环境。教师的行动导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所布置的任务要以实训操作为目标,突出了对学生业务处理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训练。

15引进激励机制

使学生身处工作岗位的实际场景中,将其在课堂上的表现、业务处理的准确率和态度作为其工作业绩的考核。将学生视为职工,职工工作效率高,准确率高给予奖励,出现差错的,影响工作效率的给予惩罚;促进学生公司(学生小组)团队意识,工作业绩好的公司,教师给予更多的经营资金,提高公司的“经济实力”。

16改变评价方式

引进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教学评价内容多样化。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不同,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从而加强各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就业自信心,最终顺利就业。

17增加教学实习

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安排学生进行就业前的教学实习。在学生实习分配前,组织学生去大型企业进行教学实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就业岗位,提高学生对就业的认知、对岗位的认知。使学生体验工作的艰辛,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性。

2通过上述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就业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认真,受到许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虽然企业的用人要求各不相同,但学生的适应能力很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他们能用最快的速度掌握相关的技能,胜任工作岗位。今年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学生实习分配情况喜人。

2.1学生就业率提高

我系学生推荐就业率达到95%以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开始他们毕业前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

2.2就业对口率提高

学生就业对口率提高到885%左右,绝大部分的实习单位为专业对口单位。学生对会计相关工作岗位能够很快适应,例如:鼎佳辰会计师事务所的记账助理,出纳;华夏仲裁会计师事务所的记账助理,出纳,记账等。

2.3学生适应能力显著提高

学生适应能力显著提高,能很快进入工作的角色,适应能力强。例如:在久其软件公司实习的六名学生均获得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从多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处理问题果断、准确、迅速,有很强的耐受力,抗压能力强。学生面对工作中的困难积极解决。学生的实习质量大幅度提高。

篇9

[关键词] 模块化教学 会计岗位 岗位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以应用为宗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标、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教学强调针对性和适用性。作为实践性很强的高职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 必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边教边学边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一个或多个职业、若干工作岗位所需的本领,从而更贴近市场和岗位的需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就高职会计专业如何实施模块化教学提出以下构想: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应以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理论支撑,并以此确立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1.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业事业单位一线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中等技能型人才。

2.会计职业岗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1)知识结构。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应定位于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处于会计教育系列的初级层次,主要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技能人才。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商业会计、计算机应用、点钞、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等,使学生既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与实务,又掌握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操作技能,并且通过参加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能力结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职业能力。一般能力主要表现在:政策和法律意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身体健康等方面。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谨慎诚信的职业道德,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效益、市场、竞争、风险等观念。具体能力要求有:

①点钞和小键盘数字录入。能识别钞票真假,并快速准确点钞,能快速准确的通过小键盘进行数字录入。

②记账、算账、报账、理财。能熟练运用会计知识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能为有关各方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能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③计算机操作。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收集和处理信息,进行出纳、电算会计处理,开展电子商务、电子结算等工作。

④交往合作能力。善于协调关系,协同他人工作,富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具有社会活动、处理交际事务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还应有把握政策的能力,能够及时学习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和财税金融政策,并能运用于工作中,还应具有一定的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能在外资银行从事相关工作。

二、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所谓模块化教学模式就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群,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各项技能,依此建立若干个教学分模块或子模块,从而使每个模块对应有目标能力、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打破了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必须掌握的理论融入各技能模块中,而将学生暂时用不到的理论知识暂时搁置一边,从而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笔者根据本专业人培养目标和本专业课程特点,将高职会计专业整个课程划分为以下几大模块,通过各模块的设置真正达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1.公共基础模块

在这一模块中我们将进行语文、高等数学、英语、政治、德育、体育等公共必修课的课程教学,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一个宽的基础平台。在这一模块中将由基础课的专业教师们对每门课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而不再进行小模块化的划分。

2.专业基础模块

这一模块是学习专业模块的基础,主要设置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基础会计,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主要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会计机构与岗位设置,会计部门的职能,并掌握会计要素、记账方法、会计科目的运用、凭证的填制、账薄的登记、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报表的编制方法,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专业技能模块

在专业基本技能模块,设置会计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两个子模块。会计基本技能模块下设置珠算、点钞、POS收银三个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珠算加减乘除基本运算、点钞技术与假钞识别技术、小键盘数字输入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中设置windows、word、excle、计算机网络四个项目,要求学生掌握这四个项目的操作方法。具体内容见表1。

4.会计岗位应用模块

这是培养学生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课程模块,是直接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是本专业的重点。根据会计岗位,本模块可分为出纳员岗位、资本资金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往来业务核算岗位、工资会计核算岗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岗位、成本费用会计核算岗位、财务成果会计核算岗位、记账员岗位、财务报告会计岗位十个子模块。各个子模块又分成若干个项目,具体内容见表2所示。本模块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手工核算,而且要掌握电算化处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多名专业教师对某一项目进行讲解。例如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岗位,这一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的手工核算,并掌握其电算化处理。这样就涉及到财务会计与会计电算化老师。在授课时,每位涉及到的专业教师都必须了解这个模块中自己要讲授的内容。

学院应该对现行的课程设置模式进行改革,按岗位设置课程(如出纳员岗位课程、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岗位课程),并按岗位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出纳员岗位教材、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岗位教材等等),尤其是这部分课程要注重实践,课时分配上加大实训课比例,理论够用就行。同时编制每一门岗位课程时要把电算化的内容加进去。

5.专业实习模块

在专业实习模块,可划分为校内综合实习模块、校外实习模块。

(1)校内综合实习模块。这是在学习完相关模块后组织的一种集中性的校内模拟实习,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完成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可采用以下不同的形式:

①会计分岗实训:将学生分成若干实训小组,每一小组模拟大中型企业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 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把它分为财务负责人(兼财务管理)、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计等岗位,定期轮换。会计工作就形成一个团队,既分工、又协作。为了达到实训目的,每组按成绩和能力均分,选好第一任财务负责人,进行岗前培训,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协调作用。

②会计综合实训:它是会计分岗实训在核算程序上的巩固、内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组织将若干会计岗集位于一人,即多岗一人,每名同学独立完成一套实训资料。第一阶段,我们选用商品流通业的典型业务,以相邻的两个月来设计资料,除掌握分岗实训的基本技能外,还突出期末和期初的核算与结转工作。学生以手工方式用三周时间完成两个月的商品流通业的会计核算。第二阶段,将上述资料带到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对比实训,用一周的时间,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掌握系统管理的设置,总账系统的初始化处理及试算平衡,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修改,记账,对账,结账、期末自动转账。熟悉账证表的查询、打印。掌握会计报表的设计与编制。熟悉会计流程,为今后从事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比实训中感悟手工账与电算化账的优劣与差别,以达到对会计技能的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2)校外实习模块。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可通过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或自行联系单位进行顶岗实行的方式来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同时通过毕业论文的方式来进行,是对实践教学的总结和提高。

6.专业拓展模块

所谓拓展,就是要增加专业课程的知识量,扩大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外延,加大课程的信息量,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专业拓展模块是对专业基础模块和会计岗位应用模块的补充,这一模块可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内容包括统计基础知识、财政与金融、企业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银行会计等。它的建立有利于毕业生适应更宽广的职业岗位以及在一定岗位上适应高层次的技术、管理的要求,也有利于他们在职业岗位上发挥潜在的创造能力。

此外,除了以上的六个模块,学院还应通过强化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考证,如会计从业资格、ERP财务应用师等。

参考文献:

[1]刘文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材料类专业课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03

篇10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主要是白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学生晚上再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对知识实践应用的练习掌握;教学方法上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形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兴趣缺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难以令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是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胜任会计岗位工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高职院校适合开设的课程科目,并利用互联网络提供的便利对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会计课程设置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的主动性差,独立思考、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对抽象理论知识的接受理解力较差的特点,对他们的教学更应注重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如何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意识及能力,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最终实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运用的教学目标。从就业来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服务于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从事的岗位以会计基础岗位为主,涉及的工作内容也是具体的会计处理事务,比如出纳、成本核算、总账会计、资金核算、税务会计等。中小企业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他们愿意招聘的是能立刻胜任工作、独立处理会计事务的会计人员,而不是需要企业培训后才能上岗的人员。例如,很多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只有一个或两个,因此,首先对他们职业的资格有要求,要求必须要有上岗证;同时,对会计人员综合处理会计事务的能力要求很高,要求会计人员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能独立处理全盘会计账务,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核算成本、编制报表、纳税申报都能独立完成;此外,要有很强的社会沟通交往能力,能协调处理好与工商、税务、银行等各个外部主要部门的关系,同时也要处理好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该着重培养的是能熟练会计基础岗位工作,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立足会计岗位开发会计课程。具体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三大模块。其中,专业基础课开设的课程主要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一致,有利于学生对会计知识有初步全面认知,能了解会计业务处理的一般流程,为学生参加从业资格证考试打下基础。具体包括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政与金融、经济学原理等。专业方向课是核心课程,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岗位工作,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具体开设出纳实务、资金核算实务、往来会计实务、资产核算实务、成本核算实务、税费计算与申报、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会计电算化-供应链知识、企业财务管理、审计实务、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专业拓展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了解就业行业,增加学生的技能,提高社会竞争力,可开设房地产行业会计、银行会计、预算会计等课程。

二、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改变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网上的知识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源泉。随着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学生的学习来源、学习地点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因此,出现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这种方式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教师事先做好微课或幕课相关教学内容的设计,通过网络上传到教学空间,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看教学视频,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实现对新知识的基本学习;而白天在课堂上的学习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如通过讨论或布置新任务、做作业等方式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及内化吸收,此时教师主要发挥着指导与督促的作用。据圣何塞州立大学与教育在线于2012年秋季的测验中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大大好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鉴于此,高职会计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点,实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基本操作的教学内容由学生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课堂上则根据会计课程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实践课程为主进行学习。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法设计

网络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大大扩展了学习的空间,改变了学习的途径,学生可以课前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如何有效利用课堂的45分钟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成为教学关键。

其中,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实验课程为主,教学地点为计算机房。教学上可采用项目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即任务驱动法。先由教师引入案例,然后分解成一个个项目,根据项目完成相应的任务。教师可以先通过电脑软件进行示范讲解,然后由学生进行上机练习;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同步功能,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根据教师演示同步进行上机操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