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配音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训练配音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训练配音的方法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我校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5~65岁(454.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例,初中16例,高中(职高、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13例;婚姻状况:已婚45例,未婚3例,离异或丧偶2例;家庭人均月收入:1200元15例,1200~2500元23例,2500元12例;主要照顾者:配偶34例,子女10例,其它6例。诊断肺癌13例,乳腺癌18例,胃癌15例,食管癌2例,肠癌2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癌症,且正在接受治疗;②年龄18岁;③具有正常的理解和交流能力,无明显精神及人格障碍;④患者对自身疾病诊断知情;⑤照顾者为患者亲属或朋友,不存在雇佣关系。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

1.3 研究方法

(1)住院期间:①由课题组成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第一次面对面的放松治疗示范后,以播放视频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该疗法的理论方法以及操作程序。②选取病人喜欢的輕音乐储存在MP3。③在聆听轻音乐的同时,用鼻吸气约4s,伴随腹部隆起,屏息7s,慢慢呼气约8s,每天进行训练2次,每次30分钟。④给每位患者发放一本小册子,记录每天训练完成时间、完成情况、完成效果(自我评价),结束训练后回收小册子,进行数据统计。⑤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放松操的方法后,要求家属每天抽出时间与患者一起完成放松操。

(2)出院后:患者出院在家进行训练时,小组成员每周进行上门指导,收集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课题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制定出新的护理措施,及时反馈给病人。

1.4 评价方法

采用日本学者Okuyama等2000年设计的癌症疲乏量表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测评。该量表共15个条目,从3个维度评价癌因性疲乏症状:躯体维度、情绪维度和认知维度,其中躯体疲乏维度包括7个条目,情感疲乏和认知维度均4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各维度得分之和为总分,得分越高提示疲乏越严重。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各维度和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2

当前,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诱惑,有些稿件的播音可能受到一些非业务因素的影响,比如电台播出的某些商业广告或者社会上商业广告公司的配音。还有一种因素,那就是部分电台领导的审美取向对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有些播音员主持人没有播音对象感,不能全心投入。

有没有简单实用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把“正确的声音”带到受众的耳边?笔者提供一些现有条件下简单易行的方法以供参考。

注入真情实感

现在有不少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嗓音很好,也自以为嗓音有魅力、有磁性。确实,猛一听你会感觉他“嗓子真好”,但很快就会发现他播的内容好像跟他无关。

我们来看一些成熟的创作,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林如在电视剧《阿信》中配的旁白。在配音时,林如完全不去考虑自己的声音“美不美”、“亮不亮”,而是结合故事中的阿信苦难连着苦难、坎坷连着坎坷的坚强女性的特点,用略带苍老、沙哑的声音去塑造阿信的坎坷命运和坚韧性格,达到与剧情整体风格和谐统一。播音实在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创造是要“过脑”和“过心”的,没有真情实感绝不会成为艺术。

进行必要的心理想象训练

当年总理在视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就曾告诫播音员,播音要“目中无人,心中有人”。而要达到这个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训练自己,增强心理想象能力,通过“想象”和“假如”,设想受众收听广播的状态并提高自己以假当真、全心投入的能力。

抵制不良诱惑和误导

碰到对播音并非内行的人不合理的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态度上可以谦和,做些必要的解释。合理的要求要接受,但在艺术创作上不能妥协,不能因这样的不良因素影响而把原本正确的创作道路走偏。一旦形成不良习惯再去纠正就很难了,甚至无法再从事正常的播音工作。

不简单地模仿

当年,还是小伙子的年轻播音员铁城对于播音界前辈齐越心向往之,便一板一眼地模仿起齐越的腔调来。有一次录节目,铁城自觉学得很像,心里美滋滋的。到了播出时间,他把收音机声音开得大大的,想让齐越听见。果然,引起了齐越的注意。但他不但没有夸奖铁城,反而发火说:“你不要学我,这么学我不行!”

为什么齐越不让别人学他呢?因为他认为,单纯地模仿,不是创造。一味地模仿,会形成一种人为的固定腔调,就会束缚住播音员的创作个性。①

进行表演训练

还有一种训练活动则需要工作单位有目的地组织播音员主持人参加,比如业务学习会,包括观摩学习话剧、相声、评书等演员面对观众时的表演和语言状态,以及必不可少的当众表演训练。训练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当众表达的能力,增进对象感并把正确的创作状态带到播音室话筒前,这实际上就是把“正确的声音”带到受众的耳边。但这样的业务学习会不是一个人就能做的,希望有条件的电台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起来。

国外播音员接受的都是演员训练,而演员表演无疑要有极强的对象感。可惜播音员尤其是广播播音员常常是一个人关进播音室,对着冷冰冰的话筒说话。播音前辈虹云也是职业播音员出身,由于广播的发展,她较早地转为广播主持人,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仍津津乐道于她主持的《午间半小时》。据笔者所认识的一位原中央广播事业局话剧团的老演员讲述,年轻时虹云经常主动跑到话剧团的排练场看演员们排练,学习演员在表演时的台词表达技巧和演员表演的对象感。听虹云主持的节目,感觉她就在你的身边与你娓娓而谈。

涉猎电视配音解说

如果有条件,广播人尽可能地涉猎一些电视配音解说工作。虽然广播人的本职工作是电台播音,与电视播音、配音、解说工作有区别,但创作本质并无不同。广播播音员主持人涉猎一些电视配音解说工作,对于更好地服务广播听众很有益处。

注释:

篇3

【关键词】英文原版电影;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创新

一、英语电影配音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应用英文原版电影配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不使英语教学拘泥于书本和课堂,采用观看英语电影,听英语对白的英语教学方式更具有娱乐性和生动性。它让英语学习不再是单一枯燥的内容讲解,学生们在身临其境的配音场景中学习电影中的英语台词和对白。电影情节的生动,动作画面的多彩逼真以及造型的可爱有趣,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观看有趣好看的英语电影,再尝试记忆和理解对白的内容,然后简单的重复或表达电影中的人物所说的内容。使学生们在一种没有焦虑情绪,身心愉悦又热情高涨的状态下学习英语,那么这种英语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英文原版电影的配音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原汁原味的口语化英语

由于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过于关注语法的学习,所以要求重点往往是准确性、严谨性。导致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学习怪圈中,却不能灵活地掌握要点。而通过观看一些英语电影并尝试着对内容进行模仿,可以了解到很多用法不是很生硬却生动有趣的口语表达,地道实用又有幽默感。而这些口语大多数是是生动形象的惯用语或俚语,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是学习不到的。从而使初中生能快速掌握一些常用表达技巧,准确且意思清楚。

3.学习英文原版电影配音可以全方位地培养初中生的视听说能力

对英语电影的配音,首先要大概明白电影的内容,台词对白的意思要理解。然后让学生们大胆地尝试去说,以小组等形式鼓励他们说出他们听到的,理解到的内容,包括内容,语音还有语调。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有时还能了解到其他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差异。

二、如何运用英语电影配音教学

第一,选择一部适合的电影是最关键的,那些在初中生眼里很受欢迎、人气很高的英语原声电影可以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只能选择这类学生们关注的影片,才能引发他们学习电影中对白内容的兴趣,使教学充满娱乐性和趣味性。当然,好电影仅仅是“好看”是不够的,它还应该有适合学习的价值。选择优秀合适的电影一般有几条参考标准:字幕。大部分原版的电影都有纯英文或纯中文,也可能是中英双译的字幕。作为学习英语的成年观众来说,字幕以纯英语最优,中文最次。然而对于初中生的学习水平来说,翻译准确、简单明了的中英文双字幕组最佳,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听到台词的时候,能通过中英字幕来了解它的含义;年代。随时时代的变化,对白的含义、语言的使用甚至是语音语调都会发生相应的演变,所以选择符合社会当下主题和审美观的英语电影更有效果;主题。电影的主题决定了电影的风格。一些主题比较轻松的电影表述比较舒缓,语言比较简单明了,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第二,英语电影配音教学有讲解内容、练习语句和口语实践等三个阶段,所以需要完整的课时来保证教学进度,而且要有持续性。这样才能学生经常处于学习和模仿英语的环境当中,使其有意无意地都会进行英语学习过程。课时时间宜短、课数宜多,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每周都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英语,而较短的上课时间又有利于保持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再通过看电影等教学方式实施教学,让他们处于一种轻松、愉快又活泼的课堂气氛之中,从而避免学生们因上课时间长而感觉无聊枯燥,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现象。

第三,虽然英语电影配音教学的作用非常有效,但毕竟为正常英语教学的辅助形式,是对英语日常学习的补充,不能本末倒置。在教学过程中占主У匚坏幕故钦式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

三、利用英语电影配音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电影配音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及生生之间交流机会少的弊端,使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直接运用,有利于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真正熟练地掌握英语。我校平时一周只有一节英语电影课,上课所学的内容是某一部影片的片段对白。但学生很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回家都会看完影片的全部情节,并模仿影片中的人物说话。我让学生把自己认为配得最好的话录下来,然后抽时间每次选10名学生的配音在班上对着影片播放,让全班同学猜猜看是哪个同学配的音,很多次学生们都猜错了,因为有的学生配音配得太逼真了,难以分辨,这是学生们多次训练的回报,他们从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篇4

[关键词]动画;角色配音;现状;弊端;影响

一部动画片除了通过片中的剧情以及视觉效果呈现在观众眼前,还需要通过后期角色配音来完成对动画角色性格的塑造和对整部动画影片的诠释。因此,动画配音显然已经成为动画影片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优秀的动画影片不仅要在情节上打动人、视觉上吸引人,更要在听觉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动画配音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形象的动画配音与动画画面的完美结合可以使观众在视觉与听觉上都受到享受,还能更深切身的感受动画剧情、和动画角色所带来的感染力。配音为活动在银幕上没有生命的线条赋予灵魂,个性鲜明的声线不仅可以增强动画角色性格的性格特点而且可以让观众对动画角色形成声音上的记忆符号。就拿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为例,小新的配音是那种孩子气但又想模仿大人还非常淘气并且有点猥琐、傻傻的那种感觉。还有动画片《哆啦A梦》中的主角哆啦A梦的配音也很有特色,哆啦A梦是一个来自未来世纪的并且身体里藏着很多未来“武器”的“超级猫”,所以在哆啦A梦的配音中有很明显的一种区别于常人的发声方法,这种特殊的发声方法让其声音形成在音调和音色上都有带有类似于一种“电子音”的声音,观众很容易就能从哆啦A梦的声音中感觉到这个动画角色在身份上与其他角色的不同。在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中,柯南的配音就特别能说明配音对角色的作用,柯南为了掩饰自己成人的身份而作为一名小学生时,他的配音就充满童稚,声线稚嫩,对着自己喜欢的小兰姐姐说话时偶尔还有一些小孩“发嗲”的声音。当他破案的时候,立马回复到成年人的思考氛围,此时柯南的配音马上是以成年男子的声线来表现,此时的声音显得特别坚定、成熟、深思熟虑,而且还为了配合破案时剧情的发展,其声音在表现时营造出一种神秘感。柯南孩童时和成人时的配音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更为塑造柯南的双重身份的角色形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时富有特点的人声加入不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制作成本,用较少的角色动画制作一部动画却不会让观众感到影片情节的缺失。日本的动画制作者们利用声音使故事更加连贯,利用声音将观众带入银幕进入一个由他们自己营造出来的虚拟空间,这就是日本动画片吸引观众的很重要的缘由之一。声音可以借助作为载体的动画影片本身而赋予一个新的让观众感觉很亲切的听觉的世界。这就是配音的重要性所在,他带给观众幻想中听觉的真实性,无实物却能达到比实物更加强烈的效果。比如,一段生命垂危的场景,如果仅用画面来表现伤感那是很苍白无力的。然而加上配音,利用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声线表现出来后会大不相同,就算仅仅是一字对白:“你……” 想象一下如果是生气的场景,声线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换为一对情侣见面又会是什么样?他们有什么样的声线、音色和音量?声音之中透着什么样的感情?如果仅仅是画面加上字幕,观众想要深刻地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感情时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啊!

二、日本动画配音行业的状况

可以说,日本的动画角色配音在世界动画配音界是享有盛誉的。分析和研究日本动画配音行业状况对我国动画配音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日本对于本国的配音演员有着严格的定义和划分。专门为动画和Drama CD配音的人成为“声优”,为外国电影配音的人称为“吹替”,为影视配音的人称为“配音演员”。

声优的出身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从中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在大剧团里表演的童星,高中毕业后从事配音工作,之后大部分都成为第一线的演员和声优。第二类是在高中、专门学校或是大学毕业后在剧团作演员被动画相关人士发掘后成为声优。第三类是在高中、专门学校或是大学毕业后在去专门的声优培训学校深造。第四类是从原来其他行业或完全不相干的工作转行成为声优。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配合动画片的周边产品的宣传,声优开始从幕后走上台前,他们发行唱片、开演唱会、fances见面会。声优的偶像化更加吸引观众对配音和声优的重视,同而推动了日本声优培训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在这样大好的背景日本动画配音整体实力大幅度提高。在日本,声优可能会因为塑造一个生动的动画角色而成名,动画片也可能因为著名声优的出色演艺而卖座。一般,动画导演和声优联系密切且合作默契,导演从动画制作开始的策划阶段就能很方便地找到适合自己动画角色的声优。此外,导演们也可能会对某一动画角色的声优进行招募,或者有可能会选择人气高的声优,利用他们的明星效应来为动画中的主要角色进行配音。当配音演员敲定后,片商们便立即着手忙于宣传,配音阵容与宣传海报放在同等的位置进行扩展市场。动画上映之后声优们忙碌于各个fances见面会,为自己所配的动画进行宣传。动画片中的歌曲有时也会请声优进行演唱然后出CD,既宣传了动画片也使声优的名气得到提高。日本声优的迅速走红,使当今日本动画配音界更专业化。越来越多的人崇拜声优,喜欢上声音表演并热衷于这项工作,于是更多人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动画片的配音工作中来。

三、中国动画配音现状

在中国,为影视配音同与动画片配音演员之间的概念非常模糊,许多动画片请来配音演员或是为电影配音的或是非科班出身的专业配音人员。动画配音的特点是夸张而有特色,而影视配音则要配合表情不能脱离现实。动画配音行业想要发展就必须从影视配音中脱离出来,有专业的针对动画配音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动画角色。观众长期接触国外动画而日渐形成的高眼光同国内动画配音不专业、不投入的矛盾直接导致今天中国动画配音实力不强。现在的国产动画片呈现在观众听觉里的都是一些没有感情的对白,一些故意扭曲自己的声线做作出来的声调,这无疑使荧幕上的动画角色看起来毫无生命力。动画片中的声音无法带领我们进入那奇妙的幻想世界,而观众只能把配音当作另一种诠释动画片的手段,这正是中国动画配音的问题所在。

(一)中国动画配音的运行模式

一部普通的动画片前期制作认真精细,配音却草草了事。制作方对动画后期配音的忽视,导致了现在动画配音行业无法形成产业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配音演员长久以来隐居幕后,他们很少被人重视和被众人熟知,他们的名字即使出现在动画人员表上也是一带而过,动画片热映后也不会出版关于配音和音效的CD周边产品。

然而,在日本做法却大不相同。大多数动画片在制作初期就由制作人和导演开会后指定的音响指导来分派工作给各音效部门来进行音乐制作。一个作品的角色分派都是由导演来完成,为了找寻符合理想的声线他们往往会找寻很长一段时间。导演往往与声优们联系紧密,细心地从众多声优中找寻符合的人选,有时还会向与声优接触最多的音响指导询问适合的人选。选好人员后开始正式录音,这个过程导演往往全程跟踪来指导声优每一句台词的情感音调。日本也注重明星效应,一部动画的配音人员中如果有当红声优,那么这部动画也会受到声优粉丝的追捧。

(二)中国动画配音的弊端

1.不同角色的配音缺乏特点

在动画配音不太被受重视的今天与个性不太鲜明的动画角色的结合导致了一些具有毫无特点相同声线的声音充斥在如今的国产动画片中,闭上眼睛听,除了音色的区别,在角色性格、语气、个性等方面的表现上都毫无特点,就如机器批量生产的模具。然而,在日本导演们会为了某个重要角色征集声优并挑选出适合角色的优质声优,高素质的声优可以根据角色的不同变换着自己的声线,动画角色被他们演绎得富有个性而且栩栩如生。

2.角色配音缺乏真情实感

动画配音需要配音演员给角色赋予灵魂,需要配音演员们通过自己对动画剧情和气氛的揣摩用声音来诠释和表现动画角色。动画片成本的控制使配音成为影片制作中不太受关注的一部分,成本成为动画制作的一个致命弱点,片商们被关在产业链的牢笼里,无法用雄厚的资金去让他们塑造有血有肉完美的动画角色。苍白无力的卡通形象在观众的眼里就仿佛吃快餐一样,虽然能够填饱肚子但却谈不上任何营养更谈不上给人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

3.角色配音的情感表现不到位

每个动画角色都是有生命的,然而在中国的配音中,给幼儿的配音就一味地装出傻乎乎的感觉,给年轻角色的配音就仿佛感觉是旁边有两个人在念对白,声音平铺直叙、毫无生气。如果一个老人激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如果那青年悲伤的时候又会怎么样,没有人会去揣摩这些声音不同状态的特点。无数的动画片中的角色配音完全像一场对白录音,这些配音完全脱离了人们的感情。

4.配音演员的专业培训

中国,几乎没有专业的为动画片配音的培训机构,为中国动画片配音的基本上都是凭借名气而上,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或者应邀为动画角色配音。

在迪斯尼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国语版别请了张国立为小丑鱼马林配音张国立平和的音调把小丑鱼爸爸爱孩子、嗦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请了徐帆为带点神经质的帝王鱼多莉配音,她神经大条、说话直率的特点深深吸引了观众,台词功底丝毫不亚于专业配音演员。而在《怪物史莱克Ⅱ》中赵薇与王学兵的配音却没能打动观众,引来一片质疑声。由明星来担当动画角色的配音演员有利有弊,他们有表演经验有名气,但是角色性格与演员相符才是最重要的,单凭明星个人的名人效应只能一时拉动票房,而不可能使一部动画作品作为经典影片留存于世。2008年上映的《风云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前期利用明星对动画做宣传的确非常到位,引得许多观众冲进影院一睹风采。但由于配音质量不好,虽然花了大力投入了配音换来的却是观众反感的声音。

四、结语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离不开好的配音,一个好的配音不仅能更好地诠释动画角色所表现的内涵,还能使角色深入人心。加强对动画影片后期配音的重视是中国动画目前处在发展阶段不容忽视的一件事情,培养有专业素质的配音人员、形成动画配音产业、发展动画配音周边产品等,都是我们目前急于解决的事情。中国动画配音市场潜力有待于我们动画人去开发,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把影响动画影片质量的方方面面都做好,才能使我们的国产动画展现出往日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杨世真.电视艺术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05-133.

[2] 王长潇.电视影像传播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140-173.

[3] 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81-203.

[4] 容旺乔.动画概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123-133.

篇5

【立项项目】周口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重点项目(编号:zksyqn201306B);周口市社科联调研课题(编号:ZKSKDY-2013-104)。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98-02

1.引言

教育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能力作为教学重要目标之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主要功能体现在作为交际工具,脱离了交际,那么语言也就丢失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如何在我国现有英语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中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研究及成因

2.1研究现状

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笔试轻听说的倾向。听说教学最常见的模式是:师生坐在语音室里,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录音;学生回答教师事先设定好的问题,师生核对答案。至于口语的训练,情况就更糟了。中学师生实际上没有足够重视口语能力,大部分口语练习局限于句型操练,根据所学课文进行问答等训练,不能在真实的语境中就某一话题自如的进行交谈,更谈不上得体的选择语言。由此可见,中学英语教学听说严重脱节,不能真正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实际交际的能力。

2.2听说教学主要障碍

(1)语言基础知识薄弱

听力理解要求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有些学生没有掌握词语的正确发音和语境变化词语发音的变化规律,构成了语言障碍;平时上课训练的语速过慢造成了语速障碍;教学中没有注重英美发音的区分构成了英美语音差异障碍;对英语句法、词法、语义的掌握和理解不够深刻构成了理解障碍。

(2)母语干扰

许多学生在听说时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习惯于逐词逐句心译,不能运用英语的思维,很大程度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其次,由于英汉在句式、语序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依赖汉语来理解句子不仅速度慢,还容易理解错误。

(3)文化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必须懂得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起源。很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造成了听说交流的困难。如听力材料涉及到各种节日(Christmas Day, Halloweens),学生对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不甚了解会造成听力理解的困难,同时会造成复述或表达错误。又如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长幼之间的称呼不同,寒暄方式差异等,也会引起听说训练及交流的障碍。

(4)情感障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听说时的情感因素(兴趣、焦虑、紧张等)会直接影响听力和表达效果。动机强的学生听说目标明确,效果好,反之听说活动不感兴趣,会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同时紧张、焦虑也会影响听说效果。

由此可见,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语言基础密切相关,同时受文化背景知识、心理因素、母语干扰和情感因素的多重影响。创建一种综合、仿真的现实环境,解决上述问题非常重要。

3.影视文学在英语听说训练中的重要性

外国文学作品包括其语言组织、历史和文化背景、情感等的综合表现,录制为影视作品是一种更为立体的表现形式,多媒体的发展为欣赏这些作品提供了较好的平台。运用影视进行英语听说教学,把影视引入课堂,能使其和课本相结合,从而使教学更加立体化、实质化,使语言生命化,能激发起学生不断探索的兴趣。影视文学课是现代教育技术和外国文学作品相结合并将之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产物,是英语教学现代化的体现,也是语言教学发展的客观需求。

3.1影视文学教学的理论依据

影视文学教学符合社会语言学的规律,学生可以在本国环境下从国外影视文学作品中获取对外国社会生活中使用语言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既提供了标准的语言知识,又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情景。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后可以模仿表演其中的情景。或重新设计相关的场景和对话,便于进行与课程相关的听说训练,增加社会语言学知识。

影视文学教学符合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影视文学提供了逼真的情景使抽象的语言信号转为形象信息,使学生对语言材料及其运用记得更快、更牢、更易接受。在影视文学教学中,气氛通常是愉快的,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影视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英语听说的综合基础。

3.2影视文学教学的特点

影视文学教学中集中体现了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交际性、交互性和文化渗透性等特点。

影视文学作品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如何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题材,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结构并引起学生兴趣的题材,是教师应该发挥的作用,教师的选择应起着主导作用。在影视文学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调动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影视文学作品一般都是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形象,灵活生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参与学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影视文学作品为英语学习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活动情境与场景,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交际的典型情境,具有交际性特点。影视文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模仿表演影视情节,并且构建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及优势,共同完成。影视文学作品包含其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地貌以及人文历史等内容,增加了学生对该国文化的了解。

4.影视文学教学中的听说训练

4.1影视资料的选择

英语影视资料题材广泛,片种繁多,为提高教学效果,选择合适的影视资料比较关键,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以语言文化为中心,使学生能在观看影视资料时领会语言的用法,体会标准英语的听说规律。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老师根据教材及教学的需要选择内容健康、贴近生活、尽可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选择有难易梯度的影视资料,以便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并且尽量能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难度和实用性,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4.2听说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和学生对影视资料的前期认识。重点是教师准备包括影视资料的查找、重点的确定、语言文化点以及活动内容的设计等内容。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参考资料或者自行上网查找有关影视资料的文字和图片介绍等内容。

(2)听说训练

听说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尽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影视资料的内容达到自我发现、自我挖掘、自我改进的过程。本人在采用了以下几种听说训练活动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听声音法进行听力训练,只播放影视资料的配音,让学生能集中精力关注对话内容及发音。

采用配音法进行说训练,即只播放影视资料的图像及字幕,让学生根据刚才听过的内容进行配音,可以采取集体配音,也可以根据场景选择几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配音,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记忆。

采用定格法进行重点内容的听说训练,选择一个或者一段场景,选择不同学生循环进行听声音和配音的训练,并让其他同学指出配音同学的优点及不足,给予更多同学训练机会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同学对内容、发音、角色扮演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再加工的兴趣。

(3)课后练习

剧情改编与表演,根据上课的情况及影视资料的特点,让学生课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整理,运用当前所学课程知识点和词语重新设计对话,创作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在课余时间进行演练,抽出改编及表演比较成功的作品在课堂上表演,比较成功的作品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拍摄成影视作品,供大家欣赏、借鉴、交流。

5.结论

解决中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可以利用影视文学课来实现。影视文学课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在听说训练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学沉闷的问题,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了学生听说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心妍.影视文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特点及意义[D].硕士论文,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06.

[2]胡素芬.使用影视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听说教学[D].硕士论文, 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04.

篇6

[关键词]多媒体 影视剧 学生 口语

一、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大部分中国学生的英语状况是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学会了基本的英语语法,阅读不成问题,也可以听懂简单的对话,可一旦跟外国人交流还是存在困难。归其原因,他们缺乏的不是词汇或语法知识,而是英语会话语言的组织能力,或者说是准确用英语介绍、描述、解说以及进行英语问答的能力。口语的学习目的大都是与他人交流要想学讲地道的口语,良好的口语练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国内英语语言环境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是很缺乏的,看英语原版电影是弥补这一不足的好方法。

二、英语原声电影的优势:

1、电影的语音

在口语的学习中,不可忽视的是英语语音的问题。如果没有扎实的语音基础,那么学员在听力环节会比较吃力,甚至在听到外国人讲话时或是听力考试时出现不知所云的局面。学生的听力不好,除了缺少听力训练之外,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比较欠缺语音基础。扎实语音基础,无论是对于听力还是口语甚至整个英语学习都至关重要。英文原版电影对于帮助学生攻克这一难题是很有帮助的。跟中国的影视剧一样,除非有剧情的需要,大部分英文原版电影的主要角色讲的英语还都是比较标准的。在观看英文原版电影的过程中,观众可以亲身体验地道的英语发音,不仅是语音和语调,英语的爆破与连读也是可以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慢慢模仿到的。

2、电影的句子和词汇

通过影视配音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在一个模拟的情境中对已经学过的单词进行灵活使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大量的不曾学过的单词,学生反映看原版电影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可以学到地道的句型和词汇。比如在表达“八字还没一撇”这句话时,有学生会说:“I am not quite ready.”这种表达方式不能说错,但看看下面《老友记》中的这句话,我们就明白真正“活”的口语是什么样的了:Monica:“Do you have any plan?”Phoebe:“I don’t even have a ‘pl’.”这个对话中的‘pl’来自‘plan’的前两个字母,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美国人的幽默风趣的性格,也会发现真正的现实生活中的口语就是这么灵活而又简单。看完后要求学生分角色练习模仿对白的语音语调。其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更能帮助同学了解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不同语调的表达效果。这一点是口语教学中最容易忽略的因素,即在不同语境中语调强调部分的异同和语气抑扬顿挫的变化,对发言者语义产生的影响。而影视节目对语言环境的完整重现恰好为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影响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3、电影的文化与思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词和句式的正确与否直接体现了对异国文化了解的程度。原版电影是文化的传播者,无论是故事的叙述,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关系的变迁都有很多和中式思维不太相同的地方,而这些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差异,却不能仅仅用语言分析透彻,这就需要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一些特点加以了解。因此学习英语还涉及文化传统的问题,包括民族的底蕴、继承、观念、价值观、人生观、社会习俗等等。

《老友记》中,当Monica看到给她介绍的男伴Bob竟然跟Joey的女伴Angela公然调情时(Joey介绍说Bob和Angela是亲兄妹),她很惊讶地说“It’s like cocktail in Appalachia.”这句话几乎绝大多数的中国观众都很费解。如果对西方的文化有一定积累这就不难理解了。Appalachia是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区,这里的人口大多数都是近亲结婚,而cocktail,鸡尾酒,是的代表。所以,这里Monica用来指这一对行为过分的“兄妹”。

三、小结

1、选择合适的影视材料

影视材料是影视配音教学的基础条件,良好的影视材料将会使得影视配音的效果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影视配音教学手段的使用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影视材料的选择。影视材料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视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应选择那些难度适宜的材料,切不可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盲目拔高。二是影视材料的选择应具有趣味性,应选择那些趣味性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作品。三是影视材料的选择应生活化,口语学习的目的还是为了使用,因此选择影视材料,生活化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举例而言,老友记就是一部生活化气息的非常浓郁的影视材料,通过此类影视材料的配音学习以后,学生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学随用,其对于口语效果的提升是极佳的。

2、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在影视配音的具体实施中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兴趣的激发中除了上文所述的注意影视材料选择趣味性强的材料以外,还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影视配音的实施不是找一段材料给学生以后就不再过问,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练习,影视配音的开展都是一个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的调整材料、方式等,这样才能把握到学生的兴趣走向。二是影视配音的实施应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影视配音的实施中针对学生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征进行角色的灵活分配,同时除了让学生模仿影视中角色的声音以外,还可以采取游戏、角色扮演、集中讨论等方法来确保学生兴趣的积极性。三是注意课外练习的活动的开展,学生英语口语提升绝对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同时还应拓展到课堂之外,通过课外课堂的拓展,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西靖.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指南(计算机辅助教学卷)[M].北京:百家出版社,1999.

[2]解月光,王晶,徐蕙.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7

关键词:朗读;角色转换;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31-02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朗读习惯的培养和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而朗读恰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对课文的理解、把握的最有效最实际的方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低年级的朗读训练开始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朗读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处于起步阶段,指导学生恰当运用角色转换,可以激发学生朗读训练的兴趣,引领学生体验朗读的无穷魅力。

一、巧想象,呈现画面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学习课文时,我们应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作者笔下的各个不同角色,或者引导学生动笔把文中主人公的名字改成“我”,进行“角色转换”,这一转换,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很快把自己融入了课文的情境中,许多问题马上迎刃而解,朗读课文时就能够绘声绘色了。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在朗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想、那样做。如《失物招领》一课中: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脸红了,那些东西正是他们随手丢在草地上的。教学时,可以加以引导,通过入情入境、设身处地的体会,学生即会明白,乱丢垃圾这种行为破坏了植物园美丽的环境,孩子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会脸红惭愧。在此基础上,相机指导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联系生活,体会感情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和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教材来源于生活,课本是生活的记录。如果学生对来源于生活的教学内容有感性的理解,对学生来说特别有利于对朗读指导。分角色朗读,尤其是读人物对话时,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呢?这就需要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回忆生活中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情、语速等,并进行角色转换,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如在指导朗读《三个儿子》时,我让学生回忆“你们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夸奖你们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的?”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出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较容易读出前两个妈妈说话时的得意。“别的妈妈都夸耀自己的儿子,可第三个妈妈为什么什么也没说?”在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说后,学生体会到第三个妈妈认为她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因此朗读时说的话平淡,语调平稳。学生在充分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转换,很容易读出人物感情。

三、巧配音,朗读增味

张志公先生说:“教师轻轻一点,却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想象,他的思维活动起来了,用现在的教学词汇来说,就是教师起了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于是他就会大有所得,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朗读训练也需要教师引导。指导学生为角色配音,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进入角色、感悟角色,是一种有效的朗读方式。教学《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在一步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后,我进一步播放人物动画,挑选学生为张衡、奶奶、爷爷配音。在指名给爷爷配音时,我巧妙地运用了角色转换,指导读学生出爷爷的语气、补充爷爷的表情。当学生没有读出人物语气时,我则幽默地说“这个爷爷年龄不大,也就二十来岁。谁再来当爷爷?”一句趣话,让学生变成了年迈的爷爷。通过巧妙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学得入情入境,读得兴致盎然。

四、巧介绍,朗读增趣

学习写景类文章,让学生“当导游”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积累文本中的精妙词句,更有助于让学生融入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学习《日月潭》时,在师生共同理解课文之后,我说:“同学们,今天日月潭管理处要招聘几位导游,谁有信心竞聘啊?”“我!”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好,导游词设计可以在课文内容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也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明天语文课我们将根据同学们的介绍评出一、二、三等奖。”经过精心准备,选手们各显其能,有的给课文配图,指着自己所画的每一个景点进行详细介绍;有的在介绍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时还加上了神话传说。我趁机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个传说的?”“通过课外阅读知道的。”“是啊,同学们,书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知识,只要大家坚持阅读,一定会成为我们班语文小博士的。”这节语文课因为巧妙地创设了“小导游介绍景点”这一情境,学生就变得兴趣盎然,体验到朗读和语文的魅力。

五、巧表演,朗读增色

篇8

一、多法促读,以趣为主

激起朗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关键所在。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专注力差,课堂上如果不能做到“以趣为主”,学生将会在单一的训练中感到索然无味,进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激起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1. 范读领路,以声传情。

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不同,必会导致朗读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朗读时断句、破句、毫无节奏感的现象也就随之而来。教师美妙的范读声,以声传情,把学生的听觉器官调动起来,让学生对语言产生敏锐的感受,从而引发朗读欲望。但教师须注意范读的时机要把握好,同时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朗读感受,切记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模仿。

2. 注重形式,加强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生性好动,喜欢争强好胜的特点,积极运用游戏、情景、奖励等手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在教学中,笔者针对重点句型,把内容进行分段处理,让学生只读其中的一个单词或一个词组,慢慢地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层层递进。这样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的学习形式,学生乐在其中。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句子,笔者就让学生注视着笔者的口形,并与笔者同时读,目的是看他们能否赶上老师的速度,读得与老师一样流利。当他们做到了与老师同时读完整个句子时,心底的那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3. 以赛促读,增强信心。

在教学中,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朗读竞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笔者在班级中设立了“英悦角”,每学期组织一次“最佳配音”活动。通过剪辑一段动画视频,让学生给里面的人物或动物配音,然后由全班投票,评选出英语配音的“Super Star”,还将照片贴在“英悦角”里。这个活动非常有趣,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二、悉心指导,养成习惯

由于学生英语学习缺乏真实的交际环境,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加强对小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使其能准确模仿,进而大胆开口。

1. 书声琅琅,充分感知。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也可尝试小学语文“以读代讲”的方式,给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朗读机会,鼓励多读,大声读,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调。

2. 读想随行,助力理解。

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并通过反复朗读寻找答案。如,教师可多问“Why? How to read? Who can read better? Who want to try? Who want to show?”将文本内容的呈现,以朗读指导为主线的方式来推进,无形中便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3. 读中体悟,增强语感。

在英语对话、语篇或故事教学中,当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能正确流利朗读后,教师应该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来演绎。学生在朗读中自我欣赏,领悟英语朗读的方法,体会英语语言的美,进而增强语感。

三、强化训练,提升技巧

在小学阶段,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不管哪个年级的英语课堂,都要注重“读”的训练。

1. 教材为本,创设氛围。

教材是学生朗读的第一手资料,教师要从教材入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朗读训练。新闽教版的小学英语内容丰富多彩,不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为我们的朗读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3 Food Part B时,在黑板上画出了漂亮诱人的葡萄架,让学生戴上小狐狸的头饰,并以夸张朗读的形式,把小狐狸想吃葡萄又吃不到的情景表演出来,要求学生读得活、读得像,和录音一较高低。在表演与模仿中,学生不但领会了故事的含义,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英语的朗读能力,增强了语感。

2. 课外读物,拓宽渠道。

单凭课本中的内容来进行朗读训练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选择一些节奏感强、趣味性浓、有丰富情景内涵的内容让学生操练,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对于英文朗读内容的选择,可以是句型操练鲜明、易于上口的儿歌或绕口令,可以是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可以是情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人物个性突出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些优秀的范文。在每月一次的英语活动课上,笔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来交流课外阅读所获得的学习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英语朗读的兴趣。

3. 互帮互学,共同成长

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笔者将英语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与学困生“结对子”,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后,都对其进行辅导。对于朗读能力一般的学生,同桌“互帮”提意见,时间长了,两人的朗读水平都有所提高。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捕捉到位并及时鼓励,逐步培养他们对英语朗读的热爱。此外,采取小组合作朗读也是一个好方法。每次课堂上,笔者都会抽查两到三个小组来朗读文本,并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点赞”。一学期下来,很多原来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了。

4. 巧用Chant,提高技巧。

篇9

关键字:电影,英语听力教学,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这种理论强调学习者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背景前提是社会文化的互动。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习者,也就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传统的听力教学往往是以教材中的听力材料为主,偶尔以英文歌曲作为辅助手段。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热情不高,通常是被动机械地在接收听力材料,而且课堂教学也多是老师在讲授,学生参与度很低。因此在听力教学中如何能改变枯燥的听、说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正是本文要探讨的话题。英语电影有着丰富的影音资源,且背后蕴含着多彩的文化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和对文化的感知。

一、电影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优势

(一)电影承载文化传播与交流

电影作为一种多媒体传播手段,其涵盖的内容五花八门,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电影,学生既可以了解到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感受到对现代社会现实的描述,在观影的同时,他们也往往陶醉在影片所蕴含的文化魅力中。电影,实现了我们足不出户就周游世界的梦想。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绝不仅仅只是掌握这门语言的相关知识,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对于语言学习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文化与语言结合在一起,才能准确、恰当地使用这种语言。由于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都不可能真正去英语国家学习或生活,因此,电影应该是一种最生动、快捷的学习途径,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文学、宗教和民俗风情。

(二)电影促进大脑记忆,提高学习兴趣

记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记忆具有四个特征,分别是识记速度的快慢,保持时间的长短,识记材料的准确性以及对储存在大脑中识记内容的提取。其中,记忆中的感觉记忆,强调的就是在感官刺激下,大脑产生的快速记忆。人记忆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人体感觉器官受到的刺激程度的大小,同时与单位时间内受到刺激的人的感觉器官的个数成正比。英语电影同时具备图像与声音两大因素,可以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刺激,而这种刺激的时间可能仅需要几秒钟,所以,同传统的音频教学相比,电影教学,因为兼具视听两种感官的感知,因此是一种非常简单、便捷的学习手段。通过电影教学,学生对于所授内容留下深刻的感官印象,从而快速地记住要学习的内容,同时也唤醒或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为电影的直观作用,学生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异国的文化习俗、语言表达习惯、价值观表现形式、生活方式等等,这就相当于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不同文化的窗口,使得学生得以拓宽视野,深入思考,从而有助于他们不同思考模式的构建。与此同时,电影中使用的往往都是纯正的英音或美音、自然的交际表达速度以及一些真正应用于以英语为母语社会文化下的俚语、俗语等,因此电影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各种语音表达形式的熟悉度和口语应用中选词的正确性。电影的画面往往非常形象直接、情景兼备,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电影情景教学的特点

(一)娱乐性与教育性的完美结合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注意到,在兴趣的配合下,学生往往能表现出更好的学习热情和发挥出更好的学习效果,这要比任何考试或其他强迫手段都更符合学生真实的学习诉求。每一部电影,特别是那些经久不衰的影片,都具有着引人入胜的内容,传颂一世的美妙旋律,并且都能传递出影片背后蕴含的文化内容。在观看影片时,学生不但可以陶醉在电影的故事情节中,更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会以电影情节为契机,进而思考电影故事背后的、不同于本国文化的文化特质,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电影语言直截了当,画面真实具体,可以充分地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而英文电影就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真实语言环境的平台,在声音与影像的作用下,学生不仅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下更好的掌握语言知识,还可以通过学习、模仿电影明星们在电影中的语言、语调以及对于俚语、俗语的处理,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在英语听力课堂上有计划地播放英文电影,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不同于自己母语语言环境的真实学习材料。通过真实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上的种种差异,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处理由于文化分歧所带来的问题积累经验,增长见识。由于电影为学生提供了真实感受英语的语境平台,特别是其中很多俚语、习语的运用,学生可以在语境的辅助下快速、准确地理解语句的意义,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某些生词、难词的理解问题,并且做到了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

(二)将课堂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

在英语听力教学课堂上,如果将电影教学融入到教材学习中,可以降低课堂的枯燥程度。教师在播放电影之前,可以让学生提前对故事背景以及风俗文化等知识进行查阅,提高学生的动手性。例如,在观看电影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查阅要观看的电影的背景介绍、电影寓意等;在观看电影时,可以节选某些片段,让学生朗读,练习语音语调,也可以通过片段配音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观影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某段情节进行演示说明,并组织学生交流对电影的感想,学习心得等等。此时,此时,教师仅起到协调、辅助的作用,课堂的主要角色不再是他们,而是真正掌握话语权的学生主体。

三、电影教学中的听说并用的教学方法

同英文歌曲不同,英文电影为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学习素材,弥补了传统听力课程材料有限、形式单一且枯燥乏味的不足。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电影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电影在听说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为此,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一)电影材料的选择

由于现在主流英语发音为英国英语读音和美国英语读音,二种语言变体有其特有的语音特点和词汇特点,因此可以先以此为分类标准,并根据影片中语言难易程度进行细分,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影片的选择,以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对学生语言学习有帮助的影片为主。在题材选择上,也应该做到多样化,如“ForestGump”《阿甘正传》、“TheSoundofMusic”《音乐之声》、“BraveHeart”《勇敢的心》等经典电影,同于背景知识不同、题材不同、寓意不同、语言选择上不尽相同,但影片都无一例外地传递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能量,这些都不失为很好的选择。教师还可以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电影题材与类型,当然也要放弃对白较少的电影。此外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时可能无法观看完一整部电影,教师可以从电影中选取精彩的独白或对话部分,利用视频切割软件制作成小的片段。观看电影前,教师应鼓励学生查找与电影有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人物、演员信息、难句佳句、俚语等方面的资料,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影内容做好铺垫。这样,枯燥乏味的听说教学模式就变成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模式。

(二)听和说能力的训练

听和说都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特别是由于学生的懒惰性,他们在观看电影时常常会依赖字幕而不愿意自己去思考,因此,教师在准备电影片段时,要注意到这个问题,利用一些视频编辑软件去掉字幕。在第一遍观看时,完全做到盲听,在难点部分可以考虑采取反复听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对听到的某些内容进行复述或是模仿,从而练习口语表达。第二遍时,播放带有字幕的影片,引导学生检查之前的练习中是否有任何错误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小声跟读。第三遍播放后,引导学生对影片中的词汇、俚语、佳句进行总结和赏析,教师辅以相应的讲解,并鼓励学生用英文讲述电影背后的文化、习俗等背景知识及自己对电影片段的感想,做到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对影片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使用表达能力。在说的训练方面,除了前面所论述的复述、模仿等手段外,为电影片段配音应该算是一个全新的并且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考虑先播放无声画面,让学生一边观看剧情,一边根据画面下方出现的字幕进行朗读、配音,注意语音的正确性和情感的把握。接着再播放有声音的片段,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配音和电影中配音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利用控制平台的单独监听功能,对学生配音时的发音、语调、情感等进行个别指导,并挑选优秀学生进行展示或是组织学生分组表演,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样的话,学生既能掌握正确的发音与语调,又可以身临其境,感受一番,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求知欲。

四、结论

将英文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态的、形象的、生动的、贴近生活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英语电影既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在具体语境中选择、使用语言的敏感度。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电影的背景文化知识,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认知性,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辅助、指导的作用,既要充分利用电影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又要避免出现课堂变成只看电影消磨时间而学生没有得到任何训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苏,汪圣安.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洪子锐.外国电影百花园[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篇10

日语播音与主持 教学特点 教学法

播音与主持专业从创建到今天,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在教学法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日语播音与主持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绝不是简单的“日语+播音与主持”,目前国内,在该专业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摸索的阶段,能够借鉴的成功经验很少。既注重日语语言基础的培养,更侧重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日语学习的相互渗透与相互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日语采访、访谈和主持能力,使其具备作为新时期跨文化的新闻媒体人才的必要素质。

一、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特点

我院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大多数学生从高中起就把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上,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他们的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学习习惯、纪律性以及自我约束感很差。具体表现为上课时爱做小动作、说闲话、课后不上自习、作业完成质量差、爱迟到、自由散漫。当然,值得肯定的是,这部分学生个性突出、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较强。这一点,可以从实践周“日文配音大赛”“日剧模拟大赛”所取得的成绩看出来。

二、实践周活动的经验及启示

作为我院办学的特色之一,每年的五月份的一个周,学校举办实践周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需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进行设置,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平台。以2012年的实践周为例,参加“日文配音大赛”的班级共计7个班级,其中2个班级属于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这2个班级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参加“日剧模拟大赛”的班级共计9个组,其中4个组属于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这4个组均获得较好成绩。从所取得成绩来看,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班级发挥了极高的专业水平,也引起了教师的思考,“为什么学习态度不端正,期末考试成绩较差,另教师头疼的班级,会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呢?”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实践周的活动,并从中汲取经验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整个实践周过程中,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超乎想象,气氛热烈,学习积极性愈发高涨,有的学生平时不爱背单词,但为了表演好角色内容,竟然能在短时间内背会大量单词。有的学生日语语调不好,但为了配音效果好,活动期间每天坚持练习日语发音。

实践周的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活动内容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所以,今后的教学中,首先应该转换观念,充分认识到艺术类学生和非艺术类的学生不同,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掌握学生的长处和短处,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内容通过图片、实物、电子课件、音像和人为创造模拟环境和场景,从而达到完成模拟训练的目的;对于日语会话课、日语视听说课、日语播音与主持课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多采用互动语言教学训练模式,从而实现寓教于乐,趣味实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目标。

三、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方法的探析

日(韩)语播音主持属跨学科研究范畴,培养的人才既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者,又是新闻工作者,也是跨文化传播者,这样的传媒任务非一般的专业技能所能够完成。鉴于这一专业的特殊性和培养复合型涉外广播电视传媒人才的特殊目的,其教学效果最终应体现在学生所具备的从事涉外传播工作的综合能力上。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理论教学的生动性,实践教学的动手能力,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1.讲解法

所谓的讲解法,不是对书本知识、理论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练习的形式导入理论的讲解,根据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用理论来诠释,使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枯燥、生涩的理论变为鲜活生动、针对性强的应用技巧的传授,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示范法

示范法是日语播音主持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示范法主要通过学生身边人来进行,可以由教师或者专业素质较好的学生来示范。教师的示范不但能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也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信任感;优秀学生的示范则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并激发其他同学的表现。当然,示范法的应用,提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否则会起反作用。

3.案例法

密切联系当前日本广播电视中出现的最新、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日语播音与主持教学的一大特色。例如,在09日播班的日语播音与主持的课堂上,笔者就引入了TBS以及NHK电台关于“东日本大地震”“核辐射”直播时的一些实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模拟相应的场景做了大量的练习,对于突发性事件的稿件处理、新闻直播、连线播报等教学内容,学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案例的选择上要求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符合教学目的的。

4.带播法

带播法,是指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由教师将重点词、句、段“一对一”地带着学生播一遍,同时学生要对老师的指导录音,以便反复的模仿和练习,在此基础上激发出学生对语言信号及其内在感情的理解和感受。带播法的应用,是学生在语言的接收、辨别、储存和语言的发出、深化、驾驭过程中,反复琢磨、体会、领悟语言的特色,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5.激励法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处于隐性或显性的竞争之中。教师要把握这种竞争的契机,培养学生争先恐后、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省、自重、自励、自强”中参与竞争,进而促进专业课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应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要善于发现不同素质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进步并及时提出表扬,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6.摄像法

针对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实践课堂上可以将学生的播音环节拍摄下来,当堂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比较,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动力。实践证明,采用拍摄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文鹏.外语学习动力与策略运用之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3).

[2]王蔷.可养教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班专刊),2000.

[3]张颂.播音教学法研究管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