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考虑,民主理论方面的学者将民主界定为是公民能够参与实际的治理过程、并且对制度进行自由的安排。某一位美国学者曾经这样的认为:“所谓的民主其实就是一种社会本身存在的管理体制,并且在这种体制下,每一位成员从根本上都能够间接或者直接地参与到实际的过程汇总,或者是可以对全体成员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所谓的民主政治其实就是社会日常的政治生活过程中所需要的一项管理体制,同时也就是当社会进行政治公共的决策或者平等的参与、共同的负责,对包含宪法及政府的行为、法制的系统、公共的政治策略等等。所包含的社会政治问题平等的探讨、平等的参与、共同的负责、共同的决策,其形成社会政治生活范畴内最广泛、基本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系统。平等参与形成社会政治民主的核心因素,需要说明的是政治平等本质为一人一个号的权利分配、匹配方面的形式,将每一位公民平等的对待,并且对每一位公民本身具有的权利或者是每一位公民本身应该承担个人、社会义务所提出的最为基础的要求。所以,就目前的政治平等和性别歧视、种族主义、等级理念是不能并存的,也和只重视个人自我权利或者是社会道义背道而驰。从这里可以发现,市场经济中所要求的民主政治、经济平等所强调的政治平等具有等同的价值本质,即公平正义,也就是公平分配与分享权利与义务。
一、自由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其强调的内容便是进入到商场当中并且切实地参与到市场每一项活动中的个体组成部分。都必须建立并且具有一套独立并且自由的资格。因此,所谓的只有不仅仅是市场经济对所有的经济行为的行为发起者的资格所提出的要求,还是内在经济要求中的价值意义。虽然市场经济要求的或者是为人们所带来的自由,重点是人身的、经济主体性的,但是,每一个人的政治自由以及道德自由最基础的部分便是每一个主体本身的只有。通过相关的观点看来,所谓的经济解放实际上就是社会解放以及政治解放的基本前提。如果有人这样人认为:成员的广泛参加便是民主政治最基本的意义,那么所谓的参与能力的体现,便是公民本身只有选择权利的发挥。那么对于人生只有以及独立而言,市场经济内在的要求就是民主政治以及主体自身具备了统一的价值以及等值的意义。并且在上述的两者之间对于价值或者利益的取向都是保持一致的,并且可以相互间进行融合。而所谓的差异实际上是对人生的只有以及独立内在的一种更追求,是与民主政治具有相同的意义以及价值,并且就利益以及价值的取向这方面,存在有一定的共性以及相融性。在市场经济中,差异所体现的人身自由,并不是在民主政治的范畴内所承认的主体人身自由那样全面或者是彻底。也许民主政治以及市场经济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共同特点,比如多元、开放,或者竞争、法制等等,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自由、平等为两者共存的价值相关理念。
二、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正相关性
市场经济推动并影响民主政治,民主政治也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这种正相关的关系是两者相互关系的主要方面。
(一)市场经济推动民主的政治发展
首先,市场经济强调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有等价交换的基本特点,要确定人与人平等的关系: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就是价值规律,但是价值规律主张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应该是等价交换的原则。在确保交换双方地位平等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等价交换。但是经济活动实现平等,就要求政治上平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的特点,需要建立在管理上的民主机制;市场经济开放性的特点,要求政治生活要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其次,市场经济是为民主政治提供物质的条件及客观的基础。大量的发展事实证明,市场经济和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相比较,市场经济与生产力发展是相匹配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主体盈利能力与竞争压力形成机制,其需要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下调整并完善自我,使整个社会经济充分发挥活力,推动社会经济来实现新超越。如此,经济发展成果提升了居民的整体收入,提升了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更多的人具有物质生活条件,并接受好的教育,具有开展民主政治活动的相关能力,并利用空闲时间来开展民主政治方面活动。外国相关学者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能决定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进程,如美国著名学者罗恩指出的“发达的经济生活使人们拥有自己的财富,享受更高等的教育,从而获得了更大生活空间和选择自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府对公民生活的操纵和管理”。这里的经济高水平发展是民主发展的前提,然而,经济上的富足并不一定实现民主,只是民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条件
民主政治为市场经济存在以及发展的基本要求,然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民主政治以后,其建设的相关成果,对于市场经济发展产生的反作用,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条件。首先,民主政治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政治环境。经济形式存在于特定的政治环境内,特定政治形态也为经济提供了政治环境。市场经济强调市场主体应具备平等的地位,因经济主体在地位上实现了平等,才有机会实现公平竞争,切实发挥市场的经济效率。政治民主化既肯定了个体平等的政治权利,也确认了个体平等的政治地位。所以,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政治为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民主为经济民主在政治层面的反映。经济内民主是将各相关的主体放置在平等地位,反对或是否定具有经济特权的市场主体。政治民主不同于经济民主,政治民主也是经济民主在政治范围中的对立。其次,政治民主能限制偏狭经济理性,进而确立市场经济的秩序。经济理性具有个人性和自立性。经济理性是指市场主体对自身来讲效能实现最大。经济理性所指的是市场主体做出经济行为中本身的内部动力,但是不能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然而需限制市场主体经济的理。如果对其不进行限制的话,就会出现市场主体经济理性的极端化,采用优胜劣汰法则的市场就会变成弱肉强食的场所。政治民主是政治理性发展的产物,但政治理性也是社会理性的一种。针对只有个人性以及自立性的经济理性来讲,社会理性中的政治理性是补偏救弊之方。政治理性强调政治的民主,在生活中实现以后,就能整合私人利益,克服经济理性本身的偏狭性。
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负相关性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之间除了正相关关系之外,还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二者无论从价值目标、运作的基本原则还是权益的分配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根本差异,所以彼此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异质排斥的一面。
(一)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的消极影响
首先,市场经济会出现经济发展不平衡,并破坏民主政治社会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体制情况下,市场交换的主体实现形式的平等,市场交换确立人和人间具有相等的权利力,并且在权利的形式过程中,拥有绝对的只有。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在市场的确定方面,其实也是建立在个人独自拥有的财产(产权)的基础之上,而公民的财产权利并不具有绝对的相等性,并且与市场进行交换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实力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性,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性存在,导致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成员在进行财产权的分配过程中并没有绝对的公平。因此,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从本质上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平等,最终导致社会上产生极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现象,从一方面而言,社会主要经济利益永远只是掌握在极少一部分人的手中,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每一位劳动者除了自己本身所拥有的劳动力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东西。再者,从整个社会的基础结构上而言,处于上层社会的,只有社会的精英人员,而绝大部分的劳动人员却开始被社会有意识无意识的淡忘。而民主政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公民本身就具有的政治参与权利,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实现社会平等以及经济平等以后,才能实现政治权利的平等。就目前社会实际情况看来,在民主形式方面的表现实情是对公民本身的参政权利进行有力的保障,但是,从其本质上看来,所谓的民主其实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且在其实践的过程中,还会受到来自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制约。对于普通公民而言,其参政权利以及愿望的实现,往往要求公民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资源给予的支持。就政治竞选而言,就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作为整个活动的支撑,而在经济上所存在的不平等的根本后果就是导致政治权利使用以及存在的不平等。因此,经济不平等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原因导致的。这使得公民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中并不能有效地对政治生活平等的地位进行保障。而那极小的一部分掌握着社会最多财富的精英人士却处在了社会以及政治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个优势地位直接控制着大众人的思想以及意志,从某一种意义上而言,与社会民主原则是相互偏离的,其本质就不能称之为民主。因此,从上述的这种意义上来讲,起源于资本主义市场私有制度以下的市场经济对于民主的政治产生的促进作用毕竟有限,从长时间来看,对于民主政治以及高层形态的形成是完全不利的。
(二)民主政治对市场经济有潜在危害
民主政治对市场经济存在潜在性危害,这在国外民主中很常见。民主政治对市场经济所产生的伤害的原因是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财富分配原则是不一样的。市场经济强调私有财产不允许侵犯,反对任何形式下的经济平等主义及政府对个人经济自由上进行的干涉。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及为谁生产等相关问题,需要从微观经济主体加以来决定,并且决策权力和所获得资金量是成正比的关系。但是民主政治赋予每一公民平等政治权利。资本主义社会上富裕的是少数上层阶级,中间层以及较为贫困的下层占数量多。从本身利益开展理性思考发现,占有大多数的群体会让政府干预市场,来获得法律以及相关政策。在选举的压力下,国外政治家为赢得大选或实现连任,需要提出能够获得选民支持的政策。国外政治家为了迎合选民的急功近利之心,采取相关措施刺激经济,虽然采取这样的措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但是其符合民意,经济政策也被政治化。所以,政府采取的措施转为短期行为。最后将会降低经济效率,从而损害社会经济利益。因为选民有限理性,和民意相符的决定难免有时候并不是最佳的决定。例如过度收入再分配实现经济上的平等,带来妨碍激励机制所起的作用,对经济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政府管制可能就会扭曲市场信号,给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四、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相关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一)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概念有相对性
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民主政治,只是相对概念。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都不会是单一模式,其内容受制于历史、文化等。人们会参照本身的社会文化条件以及历史可能性来选择、改造以及重构其认可的更为科学的市场经济类型以及民主政治类型,并形成其经济生活与政治民主传统。在人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已经有很多市场经济模式及民主政治模式。例如完全竞争国家干预市场经济模式与市场经济模式;新自由主义市场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等。民主政治模式也存在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之分,即使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民主政治模式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如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达尔提出的“平民主义民主”、“多元民主”和“新多元民主”、“麦迪逊式民主”主张,已经能证实上面谈到的这一点。
(二)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相关性
篇2
——以笔者所在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为蓝本
孙艳楠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130000
众所周知, 2010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专门提到大学生就业问题,要求要把大学生就业作为当年工作的重点。在此之后的若干年,几乎每一年的大学生就业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最难就业季”“更难就业季”不绝于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类院校由于其办学特殊性,就业问题也得到了极大关注。部分学界人士认为中外合作办学类高职院校依托于良好的办学环境、丰富的外方资源,在培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其就业应好于普通同类院校。但是据笔者这些年的观察及中外合作类院校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来看, 此观点过于盲目乐观。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非但没有好于普通同类院校,更有略低趋势,追其原因与此类院校的办学定位脱离市场需求实际有不可推卸之原因。因此, 中外合作类高职院校更应着重解决毕业生毕业与就业之间的双重矛盾,加强就业预警机制的建设,已然成为研究此类院校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笔者借助所在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为蓝本,分析导致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如何建立市场需求和高校办学定位相结合的就业预警机制。
1 导致中外合作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纵观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笔者认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依然短缺,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等因素都造成了毕业生质量的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不符合本区域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首先要考虑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所培养人才应着力于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目前部分高职院校陷入“功利”圈中,不顾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盲目招生,盲目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造成原本稀缺的教育资源无谓浪费。其主要表现在经济、管理等偏文科的专业比例过高,造成同类型高校专业设置中同化现象严重,偏离了高职院校最初的办学定位。
1.2 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与本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首先,中外合作类高职院校过于依赖外方资源,以外方提供的专业课程设置为基础,缺乏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调研,导致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不分明,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现象。其次,中外合作类高职院校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依然沿袭传统的偏重于理论知识灌输的培养模式,教育资源的缺乏,又使同类院校独立建立实训基地能力有限,致使部分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以及适应性较差,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外向型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1.3 不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大多数中外合作类高职院校未能做到结合市场需求、企业要求,依然以方式方法落后且单一的考试作为衡量人才标准,难以真正衡量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容易产生应试能力强而实际应用能力低的现象。同时采用单一考核方式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只拘泥于书本知识、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4 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完善也导致了毕业生质量的下降
目前大多数中外合作类高职院校虽然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能够借助外方资源,但是很难吸收国外的管理模式,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兼职教师比例过大,对兼职教师缺乏系统培训和监管, 脱离所在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讨论,导致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无法深入理解中外合作办学定位与市场需求相关联的内涵,无法将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与市场对学生的要求一并灌输到课堂实际;部分同类院校人浮于事,不能尊重中外合作办学特色、鼓励卓越,多年工作只局限于校内,缺乏企业兼职经历,还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本应多出去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出国交流机会也非常有限,致使部分教师缺乏活力和创造性,对中外文化的融会贯通,使之适应本地市场的能力有限,也就无法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
2 建立市场需求与高校办学定位有机结合的就业市场预警机制
2.1 加强对区域市场调研,明确地区发展优势产业
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应坚持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院推荐就业、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的就业工作机制, 在办学初期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特点设立办学目标、专业类别和人才培养模式。办学过程中,随时掌握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合作,了解同类型院校的发展战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最新信息,以外方资源为支撑,取其精华,通过对就业状况调控和监测,对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调整,确保制定的办学目标不脱离市场,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2.2 以目标市场用工需求为起点,搞好办学定位
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应在外方提供的专业设置基础上,深入进行市场研究和科学预测,找准自己的目标市场,以目标市场的用工要求为起点,做好专业规划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高校还要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已有毕业生就业状况、自身擅长领域及学科发展目标最终确定其办学定位。以定位创品牌、树优势,切实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培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外向型高技能人才为己任,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2.3 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预警系统
中外合作类高职院校必须依据自身办学特点,建立高效、灵敏的就业信息动态预警系统,以准确、及时的获取有利于高校发展的各类信息资源,并整合获得资源,在调研就业信息、校内外招聘会和就业信息汇总等基础上,及时建立具有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 保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生在就业时能充分了解就业供求趋势、就业区域分布,科学有效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将获得的信息资源共享,为用人单位提供可靠的人才供给信息。以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作为人才评价之根本,通过“就业——专业——招生” 的联动机制,将就业状况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相挂钩,通过对专业发展规划、招生计划以及人才评价等工作的评估,对就业前景不好、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进行调整,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除此之外,所有任课教师要参与到动态预警系统的建设中来,不拘泥于教学,通过走访企业、深入调研,了解岗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开展大规模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培养教师队伍的责任感,最终建立具备市场发展眼光的完备的教师队伍。
篇3
一、经济学知识在公司法课程中的体现
公司理论在经济学中主要是通过企业制度、金融学、信息经济学等知识进行体系构建,因为公司是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公司法课程作为讲授公司法律制度的专业课,经济学的知识是加深公司法理论认识的重要基础。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现在有许多关于实体法的学科,例如公司法课程,都是从法和经济学的视角来讲授课程内容的。②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则将公司的法律经济分析纳入了企业组织和金融市场的法律这一部分展开论述,③由此可见经济学知识在公司法的理论知识构成具有重要地位。从现代公司法律制度观察,公司法中的经济学知识体现主要是企业制度(公司)、金融规则和财产制度。
(一)公司制度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④企业作为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配置最大化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企业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经济生活的建设性力量,公司更是其中的领头羊。经济学将公司作为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加以研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和成熟的公司理论。在一些学者撰写的公司法教材中已经开始注意到公司法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公司法与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存在,也就没有调整和确认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法;没有公司法的存在,公司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就成了一句空话”。⑤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司法所规范和调整的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最典型也是最富有代表性的企业组织形式,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部分。经济学中关于公司制度的理论阐释和实证研究是我国公司法律的制度基础,公司立法、执法以及司法都与公司制度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发展息息相关。公司法课程和教学中更需要对公司制度加以了解,如果只是学习单一的公司法规范,就如同空中楼阁,缺乏公司理论的基础支持,因为公司法规范背后蕴含着经济学中的公司制度理论。
(二)金融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公司理论除了制度性知识以外,还涉及金融方面的内容。公司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是降低交易成本的组织工具,同时也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公司资金的融通是当今金融市场的主要构成,公司的证券发行,如债券、股票的定价发行都是公司法规范的内容。经济学对于公司金融方面的理论主要体现在公司资产、上市公司的融资、股票上市交易、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公司破产和并购等内容。这也说明公司法理论和规范中包含大量的经济学知识,而且法学理论借鉴经济学中的相关概念进行研究早已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经济学中的资产、效率、成本等概念和相关原理如今已经内化成为法学上的词汇,金融经济学中的公司金融部分更是体现了公司法理论借助这些内容构建自身规范体系的作用,架构在金融经济学基础之上的公司法理论和制度才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公司法制度的真正需求。
(三)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在法学理论层面,许多学者对产权和财产权进行了区分,认为产权是经济学上的概念,而法学上用的是财产权这一概念。我国《公司法》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可见我国公司法采用的是财产权制度,并规定了公司的法人财产权。有学者指出:“产权是一种与现代经济生活相适应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财产法现象。”⑥现代经济与法律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学上的产权概念和相关制度完全可以进入法学研究尤其是公司法理论研究和制度实践的视野,为公司法的完善提供有益元素。经济学对于公司产权制度的相关理论知识反映到公司法其实就是关于公司财产权的相关规范,即公司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拥有独立的财产权利。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公司法关于财产权的规范中包含着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和逻辑结构。
二、公司法课程中的管理学知识
管理学在公司法中的知识呈现主要是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管理和绩效激励等公司治理问题。了解或者掌握管理学中的这些知识对于公司法课程的讲授和学习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一)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的组织设计,能提炼出一套高效率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公司作为最为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自然成为管理学领域的重点内容,公司的内部机构设置、人力资源配置等都是管理学研究的范畴。在公司法中,公司作为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内部权力配置和机构设置出现的,属于公司治理的基本内涵。其具体内容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大组织机构以及其他职能管理部门如财务、执行等的法律设置程序和机制结构。
(二)企业内部管理
管理学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具有绝对的分析资源和研究优势,管理学一直关注着企业内部管理目标高效率实现的发展趋势。⑦企业内部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析人力资源在市场环境和企业实际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最优选择,以实现企业的高效率运转和收益最大化。公司法主要关注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在法律层面的程序和资格要求,反映在公司法上就是对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责任和义务作出了规定,这同时也符合管理学对于人力资源配置的要求。
(三)企业绩效激励
企业绩效在管理学的理论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绩效评估来激励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已经被奉为管理学的宝典,激励理论是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行为的方法。而公司法在激励方面也有着自身的程序设计,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激励公司股东、董事、监事和内部高级管理人员、普通职工参与公司经营的积极性,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其主要体现为对股东的权利保障激励、经理阶层的股权激励、职工民主参与的激励等几个方面。管理学和公司法,两个不同领域的激励理论却在功能实现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旨在于提高所有者、管理者、职工的经营热情,促使公司能够稳定、高效地运作,以创造最大的价值。
三、公司法教学中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的贯通
现代社会的学科交叉已经司空见惯,学科教学和研究之间相互借鉴的模式主导了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高等院校的课程更是发展这一教学、科研模式的主要阵地,对学科交叉和借鉴提出了发展需求。但是纵观我国的公司法教材和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没有完全进行调整来适应这种课程需求。要尽快适应这些需求,就应当在公司法课程中整合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完善公司法学的理论构成和教学工作。
(一)现代企业制度相关知识的整合与运用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的公司法课程还没有将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合到课程教学中,教材方面欠缺相关知识的整合,教学上还没有广泛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进行理论讲解。这导致公司法的教学工作陷入了单纯讲授法条而缺乏基础知识支撑的困境,学生只是僵化地学习法律规范,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来理解和消化这些法条,难以适应当今市场和法律事务的要求。对于公司法课程的完善首先应当从教材入手,在公司法教材中适当融入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企业制度、激励理论等知识的融合,依托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来构建坚实的公司法基础。这也可以丰富公司法学理论研究的内在元素,为公司法学的理论分析提供多元化的知识工具。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能具有必要的知识构成来适应现代社会法律事务工作的需要,推动法律事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公司法教学中的知识结构优化
目前我国公司法教学中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依赖民商法和经济法的相关理论基础构建的,如主体制度、法人制度、市场监管制度等,这也形塑了公司法的私法属性和公法特点并存的法律结构。现代经济的发展已经步入多元化的时代,法学教育和研究中的学科交叉和相互借鉴已经成为教学和科研必不可少的理论工具,公司法作为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背景的部门法学,其知识结构更应当得到优化。许多高等院校的经济学院或者商学院都会开设企业法或者公司法的课程,因为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道理早已深入人心。公司法知识结构的优化表现在部门法教学中就是教师应当适当讲授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公司法理论的基础知识。具体来说就是在企业制度、产权分析、金融知识、激励理论方面实现不同层面的融合授课,使学生初步掌握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公司法的理论基础,在制度研究或者实务操作中能够应付多元社会的发展需求。
四、结语
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向人们证明了公司的力量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公司法作为规范公司组织关系和经营活动的商事单行法,在高等院校的课程安排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内外一些高等院校的经济学院和商学院早已经将公司法或者企业的课程纳入学生的必修课,以补充学生的知识构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法治化要求。法学教育的公司法课程应当及时意识到公司法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的情况,在公司法教材和教学中及时跟进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通过教材融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运用教学优化学生的公司法知识结构,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法律事务或者公司实务奠定基础。
[注释]
①关于公司法的经济结构,美国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法官和丹尼尔?费希尔撰写的《公司法的经济结构》一书将法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参见[美]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丹尼尔?费希尔:《公司法的经济结构》,张建伟、罗培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译者序:《公司法的适应性品格》,第9页。
②[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第五版)》,史晋川、董雪兵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页。
③[美]理查德?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第七版)》(中文第二版),蒋兆康译,法律出版社,2012年。
④[美]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
经济学分册》,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页。
⑤雷兴虎主编:《公司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0-22。
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工商行政管理;分析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也开始愈加复杂化。为了适应不断革新的市场经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其需要不断的提升和改进。然而,目前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还会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制约,使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难以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我们需要对目前的工商行政管理有所了解,进而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决。
1传统工商行政管理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之下,工商行政管理就会产生于经济社会。只要存在商品生产交换的市场经济活动,那么运行我国法律法规、行使我国行政权力的工商管理工作就会存在,这一点在国外也不例外。虽然国外不存在这一部门,但是其应用的职能依旧存在,各个国家之中负责这项工作的部门不同。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行政工商管理的特定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由我国最高行政机关赋予,其职能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三点: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建立高效的准入秩序、营造和谐的消费秩序。根据法律法规,我们也可以详细的将工商部门的职能划分为五大项: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管与准入、监管商家的商标注册与广告宣传、传销的禁止和直销的规范。其职能在经济社会管理之中涵盖了诸多领域。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创造的发展环境、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对社会公正的维护等各项职能都与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根据我国法律和规范可以看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综合性较强,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面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革新,传统的工商行政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其监管的重点不够突出、监管效能不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2市场经济下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迎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其需要进行组织结构、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优化和加强。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虽然摒除了传统行政管理的缺点和弊端,但其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2.1工商行政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工商行政管理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缺乏相关的素质人才、工商行政管理的体制不够完善、执法力度不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监控亟待加强。据统计,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缺失。现如今,市场经济的建立核心在于专业的生产手段、分配技术和消费管理,与传统的工农业相比,现代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形势的经济模式,其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竞争意识,有一定的专业文化和专业素养,能够对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问题提出一定的见解,只有加强管理人员的能力,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才会随之提升,其才能够跟随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对相关人员的培养通常只重视相关知识和专业需求的培养,忽视了对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目前的管理人员缺少创新能力,无法与现代的市场经济相适应。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采用的是学年制,其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差距较大,导致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另一方面,国家缺乏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考核,考核和评价主要依照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判断,这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在管理体制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革新,工商行政管理体系也需要创新和发展。这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加强,其不仅要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调节,还需要对私营和个体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适当的管理;在执法方面,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现实执行的过程中受到社会关系或者相关部门的制约,导致其执法的能力被不断的弱化。一方面其执法权和处罚权相对分离,导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工作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其在执法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地方政府的约束,导致执法的难度较大。在其部门内部监管方面,一方面其部门规模较大且功能复杂,所以在管理方面其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而使其缺少完善的体系和制度。另一方面,其内部审计体系也不够完善,致使内部管理的进一步弱化和缺失。
2.2工商行政管理的完善措施。针对工商行政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其完善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加强人才的培养、合理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执法力度、加强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需要加强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高等院校需要对其专业的教育模式进行改进,针对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国家对人才的要求,采用具有特色的培养模式。在专业教育的课程中其需要体现出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进而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实际作为基础,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最终实现综合人才的培养。其次,还要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要求学生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都有所了解,并且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相关的经济问题有一定的见解和创新,加强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的了解,加强学生的时间训练,使学生成为有思想、有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在管理体制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体制也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赶紧。首先,建立区域间的良好沟通,形成区域沟通执法的管理体制,使工作的连续性得到促进。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使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管理的目的;其次,要创建一个合理的宏观调控制体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国家的经济宏观调控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国家推行的各种政策和要求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这样才能使国家的宏观调控真正起到作用,使市场经济协调发展;最后建立部门的管理体制,改进传统的管理体制,加强统一性和权威性,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固发展。在执法方面,我们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体制制度进行合理的改善,从根本上提高执法的力度和效用。在执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重点执法对象进行分析,划分出需要严格遵守的几项重要法规,例如,《合同法》、《反垄断法》等等。对新法制和旧法制进行矛盾的统一,建立一个明确的法律实施细则,统一执法的范围和执法标准。此外也要加强对相关机构的监督,加强对其执法监督,保证其执法公平、公正。在部门的内部管理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通过内部审计对部门内部的工作进行监督与规范,在发现错误或漏洞的时候,要进行及时的改进,并且对出现的问题积极的反思,不断的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改进其工作方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之下,工商行政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对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工作的能力,完善工作的内容。使工商行政管理真正实现其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庞海霞.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约谈制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史琦俊.工商行政管理方式转变探讨[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4.
篇5
一、我国宏观调控体制
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借鉴与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包括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大经济学派,使我国从分认识到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的相互关系,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参考意义。
我国宏观调控体制主要是指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整体管理,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利益和整体利益考虑,通过各种手段,主要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对于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管理和控制,促使经济运行总量与结构的优化,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宏观调控的作用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最为有效的方式,自身也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有着很多无法通过自身调控的不足,例如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调节的无效,对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很大波动,对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资源的市场配置无法充分发挥。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无法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调整,如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区域发展出现的不平衡现象,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所以,在发挥市场在配置的作用时,必须进行从宏观上进行调控,才能弥补市场经济自身的不足,使市场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从我国体制来说,共同富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要起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科学的调控分配,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保证经济发展的效益,促进社会的更加公平。当前,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经济运行中仍有很多问题存在,这就需要宏观调控来解决相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实施宏观调控中,要不断改进和修改,结合实际情况,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要求。
三、我国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
1、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针对我国目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会取得很大的成效。对于部分行业出现的投资过热、行业结构不合理、通货膨胀等问题,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消减财政赤字、减少地方债务发行规模等措施,达到对行业不合理的盲目投资问题的治理,从而道道经济结构的优化,是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要注重二者的配合,强化货币政策对刺激总需求和调整总供给的作用。
2、及时调整财政政策。通过对财政政策的调整,改善社会人员就业状况。目前,我国存在劳动力充足过剩现象,对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财政政策及时调整,改善就业难现象。具体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建立针对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培训,提升技能,保证资金的专项专用,保障未就业人员得到技能培训;还可以与相关部门协商,设立专门的资金,鼓励和重点扶持一些对社会就业贡献较大的企业,并提供信贷支持,帮助企业不断发展,并能逐步增加就业人员。最重要的话,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达到以促进就业为主,失业保障为辅。
3、推进税收制度改革。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是社会更加公平。当前,我国税收主要针对生产和经营环节,整体的税收制度还不够完善,在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的作用相当局限。政府应该深化对税收制度的改革,完善相关的税收体系,对收入进行合理的再分配,缩小当前社会巨大的贫困差距,使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4、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对于金融体制,一方面是改革,一方面是完善,通过对体制进行深化改革,促进市场体制的建立和二元结构的调整,保证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为宏观调控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政策的引导,顺利传递到微观主体上,保证调控的效果。
5、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通过对产业政策的合理制定和引导,保证产业发展的正确性,防止盲目跟风、重复投资现场的出现、产业政策的制定要包括很多方面,如产业结构、产业规划等内容。对于产业发展过程出现过快过热的情况时,可以积极运用金融和财政政策,合理控制,达到合理发展范围内。并通过科学的政策引导,把握产业发展的方向,使整个产业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6、注重区域间资源互补。政府应该针对各区域的特点,进行优势互补,使整体得到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各区域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落后较大,但近年来,各地都纷纷上马很多项目,和地方财政相结合,区域间的竞争更大,而合作较少。针对这种情况,中央要及时控制把协调,防止地方盲目过分发展,可以在政策方面对中西部进行相应的扶持,引导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进行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协调共进发展。
篇6
【关键词】经济;领域;应用
概率统计经济领域应用概率统计是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某一现象本质规律进行研究的方法。在经济领域范畴,投资决策、收益期望、成本分析、风险预测、财务分析等行为均离不开概率统计知识的应用。由此可见,概率统计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作用。数理统计法最早被应用与人口统计活动中,但近年来已逐渐得到企业和个人的认可,并将其作为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
一、概率统计在经济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第一,经典单方程在经济学分析中的应用,其模型主要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简单易懂,但只能进行一个变量的解释,其数学表达式为:y=ax+b。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将解释变量变假设为确定变量,然后在取固定值进行样品抽取。如果随机干扰项均值为零,则具有不序列和同方差序列性。在数学中为一次函数,阐述函数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随机干扰数据呈现出正态分布、零协方差、零均值同方差的影响。第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在现实生活中,经济活动行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经济现象,因此必须用到多元方程进行表达。第三,基本假设放宽模型的构建。确定性是经济学原理的基本特征,因此一项经济活动很难满足两种假设,且一旦两种假设相违背,其随机干扰项的数值就会呈现序列相关性和异方差性。在数理统计活动中,必须对项目变量进行随机性的抽取,而一旦出现假设违背现象,则表示随机干扰项和解释变量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固定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在概率统计理论下的经济模型构建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而多种模型构建的根本目的在于解释多变的经济现象,而不是完全依赖于纯理论的数学知识。所以,在经济模型构建中常见计量方式为主的模型,即企业或者个人以过去某一特定时间范围内的财务数据作为随机干扰项为基础而构建起来的经济模分析模型,为企业或个人下一阶段的经济活动提供战略帮助。
二、概率统计在经济风险决策中的应用
风险决策是经济领域的重要专业术语,主要是指在影响因素不确定的情况下,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经济方案做出决策。风险决策主要分为概率性决策和不定型决策两种类型,其中影响因素可知的为概率型决策,反之为不定型决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而不断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逐渐趋于完善。在项目的投资分析经济活动中,风险决策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投资有风险,在任何一项投资活动中,都会存在一定量的不确定因素。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存在众多随机因素,任何一种投资决策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险性决策。在随机因素影响下,只有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才能以最小成本和风险获得最大收益和保障。所以,在经济决策活动中,企业和个人都应当充分利用数理统计知识,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方案。
以个人投资行为为例,假设某人准备在房产、地产、商业三个领域进行投资,其投资收益和市场动态直接相关。假设市场动态呈现出好、中、差三个状态,且其概率分别为0.2、0.7、0.1。通过市场调查,在市场动态好、中、差的背景下,投资房产行业的收益分别为11、3、-3,投资地产行业的收益分别为6、4、-1,投资商业的收益分别10、2、-2。通过计算可得出如下数据: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来看,其投资房产行业的预期收益最大。此外,通过计算可知三个行业的投资房差分别为:D房产=15.4,D地产=3.29,D商业=12.96,方差越大代表收益波动越大,相应的投资风险也大。所以,投资房产风险最大。综合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该投资者最好选择地产项目进行投资。
三、概率统计在经济保险中的应用
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社会保障期望的提升,保险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社会转型和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保险行业逐渐暴露出了种种弊端,保险行业的发展亟需规范。目前,保险公司针对企业和个人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基本保险和商业投资保险。从本质上来看,购买保险本身也是一种经济投资行为,在购买保险之前,人们都会对保险预期收益进行估算,以确认自己的购买行为是获利还是亏本。下面以概率论极限中心定理的应用,说明概率统计在经济保险中的应用。
四、经济亏损估计总概率统计的应用
任何企业都不能完全避免经济亏损的发生,如何有效减少亏损是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所谓经营亏损,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扣除纳税之后的经济损失。企业经营亏损的出现既有内部经营不善的原因,也有市场大环境波动的影响,如金融危机、国外市场冲击等。所以,企业必须在增强内部预防能力的同时,提高对外部环境的预见性。而统计数理知识的应用能帮助经营者有效降低经营风险,从而有效控制经营亏损。
五、概率统计在商品营销中的应用
如何处理好市场需求与库存之间的关系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企业而言,产量控制在何种范围内获利最大是企业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概率统计相关知识的应用,可以轻松计算出企业的最优生产量。因为并不是产量越高,企业的收益就越大。相反,过高的产量会导致库存产品积压,占用流动资金。在产品销售环节,概率统计知识的应用对产品价格制定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的来说,概率统计在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可以促使企业合理利用资金,一方面确保客户所需的货源,一方面节约货物购进成本,以免造成资源和资金浪费,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
篇7
工商管理部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单位,承担着重要的任务,虽然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水平依然不足,研究新时代工商管理职能的转变成为了现阶段下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工商管理;职能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逐渐成熟,与世界的贸易往来也更加频繁,相对的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企业发挥工商管理职能的重要部门,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如何应对新时期的变化已经成为学者们共同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介绍了工商管理的概述、各职能之间的现状与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或意见,希望可以给其他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工商管理的概述以及必要性
工商管理,它是通过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知识,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理念对企业的经营和重大决策进行控制,属于管理学范畴,有着广阔的应用市场。随着我国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工商管理部门行使工商管理职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往往需要掌握多个领域的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现代化工商管理理论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和企业结构的改革,工商管理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这种变化不仅出现在社会管理体系中,在政府对市场的监控中也愈发明显。再加上我国加入WTO,加大了各个领域的经济往来,使得工商管理的职能对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更有着特殊的意义。而我国传统的工商管理制度无法适应经济的变化,因此提高我国工商管理水平和研究水平,引导市场高效稳定发展势在必行。
二、工商管理各个职能间的关系
(一)管理和引导间的关系
工商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存在管理的关系,但是想要实现企业的稳定、高速发展,仅仅依靠管理是完全不够的。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首先确立和发展企业的基础项目,并且将经营项目向其他相关领域拓展。其次是调查新时期市场的产品需求,引导企业向需求较高的产品上靠拢,并且将本地过饱和的产业向外地发展,此外,对于某些需求量较大但是缺乏技术和资金的产业必要时可以寻求政策支持。
(二)管理和服务间的关系
工商管理部门除了对企业的管理以外,还需要对企业的发展负责,尽可能的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体现其服务职能。同时,工商管理部门还要对企业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
三、工商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领域还有着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问题都对我国行使工商管理职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一)工商管理的体制还不够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工商管理部门所能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也在推动着工商管理的发展,其所能管理的范围也不断增加,实现对薄弱环节的强化管理,充分发挥自身的职权,维护整个市场的秩序。从目前来看,我国工商管理体制还有许多不足,它将整个区域性市场进行了分割,使各个业务部门各自为政,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只能作为地方保护的工具。地方政府还会采取其他措施,如地区割据等,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经济体制的改革,限制了工商管理的权利。因此,我国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这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更快的与国际接轨。
(二)缺乏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很多领域都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许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推动行业的建设,我国对于中、高级工商管理人才极为迫切。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知识和科技以及消费的基础上,与我国早期的农业和工业体制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对工商管理人员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竞争意识和对金融领域的思考,这样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但是目前的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太过注重专业要求和知识的传授,对于知识的应用要求不高而且限制了工商管理人才的创造性。
(三)工商管理的执法力度不够
工商管理机关是监督市场流通的重要部门,具有一定的执法能力,推动着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工商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严格执法,提高执法的效率,体现工商管理的职能。但是就目前来看,工商管理部门根本无法应对复杂的社会关系,执法能力也在不断的被削弱。我国法律要求行政的处罚权和强制执行权进行分离,工商部门在进行处罚后无法强制执行,对执法造成了阻碍。而且有时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会受到地方政府的干涉,地方政府认为工商管理部门阻碍了地方的经济发展,极大的增加了执法人员的工作难度。而这些问题就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重视,进行严格的监督才能逐渐改变。在新的历史时期,工商管理职能的转变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要提升工作的效率,需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前瞻性调整工作,以国民经济发展作为大局,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优化内部结构,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此外,对于工商管理部门而言,其实际工作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必须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对工商管理相关职能进行革新。这是要求工商管理部门要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充分为企业着想,积极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好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的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对现有工程管理模式的革新。为了实现工商管理工作的改革,需要与具体的情况结合起来,前瞻性地安排工商管理工作职能,促进企业的规范性发展,为社会的稳定、繁荣奠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齐寒石.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武汉学刊,2007(06).
[2]李晓磊.工商管理学科研究方向刍议[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6).
[3]张鑫.探究我国工商管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解决的相关举措[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
篇8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理解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外汇牌价。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的作用。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信用工具的使用,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三)学法指导
(1)展示介绍法。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向大家展示、介绍信用卡办理的程序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这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相关信用卡知识的理解。
(2)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弄清信用卡、支票以及外币与外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准确掌握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亲自上银行办张银行卡,并初步运用银行卡消费、理财,在实践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知识点拨
(一)信用工具
学习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等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运用,因此,了解和掌握信用卡、支票等信用工具的知识既是理论的落脚点,也是现实经济生活的需要。随着科技和现代经济的发展,使用信用工具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普遍,掌握理解有关信用工具这一知识,将有助于今后顺利参与经济生活。这部分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是:现代经济往来结算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等──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信用凭证──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包括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要准确理解信用工具这一知识,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信用卡
(1)信用卡的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信用卡的功能和优势。信用卡的使用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查询、理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的便利。
2.支票
(1)支票的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账支票是付款单位开出转账支票后,收款单位凭借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账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
例题:下列有关信用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信用卡、支票、外汇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②信用卡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③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④支票不能够被直接用于购物消费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信用工具的理解和比较能力。如果准确理解了每种信用工具的特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不属于信用工具,排除①选项;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支票,这样也就排除了②选项。正确答案为B。
(二)外汇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国际交往越来越密切。同外国人做生意,出国旅游、购物等,都需要使用外汇。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了解和掌握外汇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我们融入世界经济大潮,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要准确理解外汇这一知识,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外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1996年2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特别提款权(SDR);欧洲货币单位(欧元现已取代欧洲货币单位);其他外汇资产。”
(2)外汇的特征。一是以外国货币表示,二是可自由兑换。
(3)外币与外汇。外币与外汇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首先,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外币并非都是外汇。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4)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对货币升值的具体分析。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货币升值,使一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本国货币的升值,使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或从外国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的货币计算,也相应减少。
对货币贬值的具体分析。货币贬值后,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收支,由此可能引起贸易战和汇率战。主要工业国的汇率变化,还会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
例题: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至2008年6月25日,1美元可兑换6.86元人民币。下列对汇率的认识,正确的是()
A.汇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B.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C.汇率是指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
D.外汇汇率是一成不变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汇和汇率的理解。A选项混淆了汇率和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是外汇;外汇汇率根据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是不断变化的,因此,D选项错误;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是影响汇率的因素之一,C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B。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信用凭证是()
A.汇票B.支票C.信用卡D.存折
2.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信用卡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信用卡的迅速发展表明()
A.信用卡是银行发给有稳定收入的个人、以便利其购物的信用凭证
B.使用信用卡已日渐成为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支付手段
C.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于一体
D.持卡人可以到那些和银行签有合约的商店、饭店等消费场所购物、就餐
3.现代生活中,使用信用卡的优点有()
①简化收款手续②节省交易费用③任何人都可以申请④方便购物消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下列关于外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汇能够在我国直接消费B.外币就是外汇
C.外汇可用来偿还对外债务D.外汇就是外币
5.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8.12人民币元/1美元;2008年6月2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86人民币元/1美元。这表明()
A.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B.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
C.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D.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6.我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后,人民币对美元有所升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会使()
A.出口商品的获益增加B.同样数量人民币可兑换的美元更少
C.来华购物的外国游客增多D.同样数量人民币能进口的商品更多
(二)非选择题
1.截至2007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请简述外汇的含义及外汇储备的作用。
2.有人认为,外汇就是外币。请简要评述这一观点。
四、能力拓展
1.截至2007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为15亿张,较上年同期增长32.6%。2007年,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
额的比重达21.9%,比2006年提高4.9个百分点。银行卡给持卡人带来了诸多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请回答:(1)简述银行卡及其种类、功能和优点。
(2)结合实际,谈谈银行卡的申请程序和注意事项。
2.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三位同学展开了如下辩论:
第一位同学笑着说:“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咱口袋里的人民币就值钱了,出国也神气多了。”
第二位同学反对:“如果现在升值,恐怕你还没出国,就失业了。”
第三位同学总结:“如果人民币汇率稳定,随着经济发展,咱口袋里的人民币还会多起来,出国时还能神气起来。”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五、相关信息
(一)信用
信用(Credit)是与市场经济和货币流通紧密联系的经济范畴,它是商品生产、货币流通、市场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关系是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因而也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所共有。
一般而言,“信用”一词包含三层含义:其一,信用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的行为准则。“无信不立”是我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一个人失去信用就意味着与之交往的相对人将面临不可预测的道德风险。其二,信用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金即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进行的交易,因此,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的一个必须具备的要素。其三,信用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即依法可以实现的利益期待,当事人违反诚信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合同债权、担保、保险、票据等均以信用为基础,同时,诚信也是民商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和灵魂,西方人将诚信看作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诚信为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
(二)我国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注重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答案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C5.A6.D
(二)非选择题
1.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
2.外币与外汇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首先,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外币并非都是外汇。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
【能力拓展】
1.(1)①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信用卡是银行签发给那些资信状况良好的人士,用于在指定的商家购物和消费,或在指定银行机构存取现金的特制卡片,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凭证。借记卡是指先存款后消费(或取现)、没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借记卡按功能不同分为转账卡(含储蓄卡)、专用卡、储值卡。②信用卡集存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③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的方便。
(2)略
2.(1)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杆杠。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和政策,应当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通盘考虑,慎重决策。
篇9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市场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引言
交通运输在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交通运输业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交通运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近些年来,国家一方面加快了高速公里的建设,另一方面对交通运输产业也进行了重点扶持,颁布了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来提高交通运输管理,使交通运输市场规范化。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交通运输管理还是出现了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影响到了交通运输业的和谐发展。因此,企业及国家需要对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使其经济管理模式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从而加强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一、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1.是教育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交通运输市场代表的是道路交通运输中所产生的商品交换场所以及买卖双方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国家只有健全交通运输市场,才可以落实运输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从而使企业具有转换经营机制的权利。交通运输的机制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许多地方性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一定会进行经营机制转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市场经济作为我国主要经济模式,可以采用公平竞争的方式,来带动整个交通运输业经营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淘汰一些经营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不佳的小型交通运输企业。各级政府还可以采用行政手段,对交通运输市场进行调节,对交通运输市场上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及时的行政干预,在政策上保证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2.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的一部分,在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及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交通运输经济又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经济的好坏直接关系我国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交通运输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定要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相配套,所以说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是我国社会高速发展下的一个必然趋势。
二、市场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氛围下,交通运输企业同样面临着随时被淘汰的危险。交通运输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胜出,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对企业进行改革,而企业改革关键往往是管理。所以交通运输企业应该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将各级的部门的管理内容及方式细化,保证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产品销售预测的准确性,制定出准确的企业发展及经营目标;各级部门也要对其岗位工作标准进行确定,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从而克服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低下、内耗严重等问题;企业还要做到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每个岗位上都安排合理的人员,从而达到对企业进行系统管理的效果。企业还要定期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保证企业每个岗位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企业还应该将企业的管理制度化,利用市场经济下的条理性、公平性等特点,尽量减少企业以包代管理的问题,制定出科学性的岗位工作标准,尤其要保证赏罚分明,从而完善企业的自我约束内容,以科学的方式来规范企业的经营及管理行为,做到合法经营与管理。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我国先进管理经验之一,它将每个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建立在权、责、利结合在一起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部门的监督及分配功能,来对企业所存在的内部管理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达到完善企业高层对企业实行分层管理的目的。企业管理者要将现代社会的先进管理理念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去,并且要充分认识到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紧迫性及重要性,一方面懂得对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另一方面要充分应用全面预算管理,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具有很好市场前景,继而提高其经济效益。
交通运输企业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时要对以下的两个问题进行解决。第一,全面预算管理要与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因为全面预算管理直接关于着企业利润的问题,所以企业必须对目标成本进行重点管理,从企业及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地发现影响企业利润的关键性问题。企业还要对国外的先进水平进行及时地学习,制定出降低生产成本的规划及措施,并且要使整个企业的工作人员认识到降低成本对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激励大家努力完成企业所制定的利润目标。第二,全面预算管理要以成本控制为基础,将现金流的控制作为核心。企业只有把对现金流的控制作为核心,才可以保证企业及时的收回项目投入资金,保证其它费用的合理支出。企业采用这种方式,还可以将企业的财务核算中心的功能发挥出来,从而保证企业高度集中其资金运用权力。这样企业一方面可以降低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将企业的资金效率进行提高,保证企业投资、生产等方面资金的合理需求。
3.加强合同运输管理
交通运输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完全按照合同法中的内容,在交通运输的货主及运输业主中推行合法的运输合同。交通运输的交易方实行合法的运输合同,一方面可以提高运输方的责任心,保证货物的准时安全到达,另一方面可以方便交通运输部门对运输市场进行管理,提高运输部门的管理效率。交通运输采用合法运输合同还可以减少货主及运输业主在货品进行运输时出现的一些纠纷。现在许多地区的交通部门都在大力推行运输业主及货主实行合同运输。例如山西临汾某车队与某煤建公司签订了运输合同,煤建公司需要将其公司的2000吨煤运往火车站,车队不分昼夜,及时地将这些煤送到目的地,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使双方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4.运用现代先进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各项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不例外,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正逐步向制度化、现代化、科学化发展,许多新的现代经济方法就相继问世。企业要尽快掌握市场动态、对经济信息进行快速的模拟分析,需要重视广泛运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采用现代化市场的一些模式和理论,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企业的相关部门一定要准确的预测运输市场动态,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时调整。另外交通运输企业还要重视运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来对企业进行进行管理,例如: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运用,采用一些现代化管理手段来对企业进行管理。
5.加强运输收入管理
我国的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环境一直在不断变化,交通运输企业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加强运输收入的管理。例如:企业一定要采取实地稽查、会计核算及内部审核的方式,来对交通运输中所产生的款项进行监督与审核。企业的稽查管理部门要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稽查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工作作风,尽量减少工作中的差错,尽可能的挽回企业及国家的损失。
6.加强路车综合管理
道路是交通运输经济交易的重要场所,离开了道路,交通运输的管理便失去了实际意义。各地的交通部门可以加强对路车的综合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证交通运输市场的规范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运输市场管理的活力。各地可以将运输管理机构与养路费的稽征部门进行合并,设立专门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机部门,并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来对各级的交通运输业进行管理。只要各地的交通部门提高了对路车管理的意识,再加上交通部门各级机构责任的详细分工,一定可以为交通运输企业及国家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一定会越来越规范。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一定要对国内外先进的交通运输技术进行及时的探索及研究,交通运输企业也要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只有这样,我国才会拥有一个公平、规范的交通运输市场,交通运输企业才可以在此良好的市场大环境中得到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大鹏.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于调控[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3(13).
[2]张辉.适应市场经济-提高运输收入管理水平[J].铁道财会,2004(6):56-57.
[3]苗慧博.荣乌高速公路沾化管理处.探讨怎样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J].经济与法,2012(5下).
[4]常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公路经济发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4).
篇10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永远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国家一切事务的发展都在追求着经济的最大化,而经济延伸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各个角落,与社会各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世界永恒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认可与尊重,那么首要的就是发展自身的经济。因此作为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工商管理便应运而生,它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规范社会的秩序,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以便于我国经济良性的发展。同时工商管理也在各个大学开展了相关的课程,让青年学生更好的了解经济,投身经济。在当代法制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规则来限制我们的行为,为了确保法制公平与公正,我们更要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管理,这也是工商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
一、工商管理发展简史
市场经济的产生是在人们在经济生活过程中,出现了剩余价值的概念,进而根据市场变化的需求,对其进行调控的经济活动,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资本主义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屡次出现经济危机,如果只靠市场自身对其进行调节,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人们更大的自由度与发展,但是市场却是琢磨不定的,很多时候通过人的盲目摸索过后,容易出现较大的市场混乱。我国虽然较早就实现了市场的工商管理化,但是直到民国时期才基本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我国的经济发酣程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一)工商管理的机构与管理范围不断变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商部门的机构也随着社会的需要不断拓展,职能部门与发挥的作用也相应的细化到社会工商的每个细节,逐渐从之前的私营单位与农贸市场,转变为如今六项检查等,由此反映出工商管理的与时倶进与先进性,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革自身。
(二)由职能的单一化到工作的系统化
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最开始仅仅是负责监督与调控市场经济,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经济行为法律不完善,尤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最开始仅仅时兴最简单的物物交换,大多抵制商业行为,曾出现过十分严重的重农抑商时期,直到后来相关的经济法规逐步完善,工商管理行为得到系统的发展,才有今天规范的市场经济。
(三)管理的多元化
最开始工商管理仅仅只有单一的行政方式,到现在发展健全,成为包括行政、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科学有效的调控社会经济。
二、工商管理职能综述
(一)重视良好信誉的建立
经济发展具有其本身的规律,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与顺应这个规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建设一个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经济模式。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买方与卖方,如果出现买方购买某商品后出现质量问题,需要进行更换或者赔偿时,若此时卖家拒不赔偿也不进行更换,这样就会严重的损害买家利益,影响到买卖中的信誉度。所以工商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监督与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在相关买卖过程中,起到监督与保障的作用,让消费者能够安心的去消费与享受服务,并且建立相关的信誉机制,对于一些见利忘义的卖家坚决的实施经济处罚,杜绝此类事件在发生。
(二)工商管理对经济的管理方式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正是工商管理所面对的对象,因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经济的最大化,而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最大的,所以工商管理就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其错误的行为进行监督,但其根本不低并不是限制打击企业的发展,而是尽可能的规范其商业行为,使其在与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其他企业竞争时,不会因为自身的不规范经营而受到不应有的处罚。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与执法部门间的关系
工商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协调企业与执法部门间的关系,通过自身的特点与职能来规范体制内的发展环境。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在经济过程中最主要作用目的就是规范市场秩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往往衍生出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出台新的应对措施。通过这样的途径来给人们对于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提升信赖度,让工商管理成为买卖双方坚强的后盾,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群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工商管理与政府直管的差别
我国在近几年不断地进行着企业改革,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这样不仅有利于对企业经济行为的规范,但是过多的政府调控会很容易违背市场发展规律,限制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失去了经济的独立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工商管理则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企业对于政府的依赖性,而且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布更加的科学合理,这样通过平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调查,进而采取相应的管理监督行为,能够更加有效合理的促进企业向着科学、专业的方向不断发展。
(三)工商管理对消费者的保障
除了上述的相关作用与职能,工商管理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保障消费者的相关合法权益,通过在社会经济过程中积极宣传自己本身的职能与效力,让自己的法律义务深入到消费者内心,让他们面对经济纠纷的时候,能够用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建立一种健康有效的经济机制,使得经济活动能够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
四、结语
- 上一篇: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下一篇:医疗推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