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

篇1

关键词: C语言 典型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

一、引言

C语言具有功能强大、表达力强、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良好的特性,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1]。目前,很多新型的语言都衍生自C语言。因此,C语言也就成为所有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通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但是,C语言繁多的数据类型和复杂的语法结构使得C语言成为了一门既难以学习又不易教授的课程。

二、经典案例分析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

C语言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以下三点:熟练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轻松的阅读程序,灵活的编写程序。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三步曲”,即: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应用这种模式教学,过于注重语句、语法等细节的讲解,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这样学生只能学到一些枯燥的、容易忘记的、支离破碎的语法规则,不能具体灵活的应用这个概念。

案例是对一个具体情景的记录。经典案例分析教学法就是通过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其分析研究来得出所要教授专业知识、技能或内在原理。适当地选择案例能将复杂枯燥的语法知识分解到每个生动、有趣、实用的程序实例中。这样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掌握一些相应的编程思想。

三、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1.针对具体要求,适当选择案例。

在C语言教学中,依据课程的具体要求,教师应该选择难度适中、大小合适、贴近学生兴趣的案例,当然所选择的案例要能贯穿本课程所授课的内容[3],使我们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都隐藏在这些案例中。

2.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内容。

每个案例中隐含着已学过的知识和新的知识,在分析任务时,我们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的知识。例如,在讲解“自定义函数”时,教师可引入如下案例:计算数学式P=Mi/K!(M-Ki)的值,其中M=8,K=3[2](P163)。先要让学生思考如何完成该任务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在分析这个案例时,我们可以将该案例先分解成:求M!、K!和(M-K)!三个子任务,然后做乘除法即可。这时候我们就发现利用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就要针对这三个子任务重复的写三次求X!的语句组。这样就太繁冗了,有更简洁的方法吗?这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地提出自定义函数这一概念了,以及函数的定义与调用相关的语法。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理解起来更容易。当我们以一种更简单的方式解决了问题后,学生就会有发现新大陆的感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经典案例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教学法以程序设计为主线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淡化C语言中语句、语法的介绍,并尽量避免过多讲授C语言一些容易引起错误的细节,而重点介绍程序设计方法和思路,在分析程序和程序设计中让学生逐步熟悉语法和应用语句,并把各种编程思想贯穿于算法分析和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其中语句、语法等细节问题需要在实验中不断的调试、修改来加强熟练度,很多算法也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因此,实验在C语言教学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通过经典案例分析熟练掌握典型算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平时学得很认真,对语法、语句等细节也很熟悉,但碰到稍微复杂一点的编程就束手无策。一般来讲,一个较复杂的软件可以按功能分割为若干个典型的小模块,每个小模块最终都成为功能单一,结构清晰,接口简单,容易理解和编写的小程序。只要学生掌握了典型案例的算法,就可以将这些算法像搭积木一样组装成相应的软件算法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一些典型案例的算法熟练掌握,如累加、累乘、排序、查找等,为以后编写程序,软件设计奠定基础,同时对典型案例的算法的熟练掌握,也会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结语

编程人员熟练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具有编程思维能力和开发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对培养他们的编程思维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软件开发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非典型;安全事故;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5-0034-02

在学校及广大教师的重视下,常规的教学安全事故虽然说越来越少,但一些“非典型”的安全事故造成的“学校、家长、教师”间的纠纷却越来越多。如何减少“非典型”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目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非典型”事故成因及案例回放

在体育课上,“典型”安全事故都能够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发生率也逐渐减少,而“非典型”安全事故往往不可预料或因教师忽略某些特殊因素引起。

1.简单的经验判断

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都不能只凭经验来估测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处理。

案例一:教学内容:50米测试。测试前已经向学生强调过要跑在自己的跑道里,要跑成直线,但仍有两位女生手臂因不规范的横向摆动超越了分界线,撞到了一起,两位同学在煤渣跑道(多年前,现在已经为塑胶跑道)上严重擦伤,但能自主站起,我也认为只是擦伤而已。在校医务室简单处理好后,两位学生回教室参加了接下来的其他课程学习,其中一位女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感觉异样,在班主任的陪同下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脾脏破裂,医生说如果再晚来几个小时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成因分析:虽然规定了学生跑直线,但可能会发生跑偏现象;学生在临近终点为了比拼用尽全力,发生的碰撞应该是很激烈的,虽然学生能自主站起,但有些隐形的伤情可能是看不出来的,切不可只凭经验判断。最好的办法是先交校医处理,并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后期跟踪观察,必要时及时送医院检查。

2.危险预知情况考虑不全

对于高难度或高危险度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师更要考虑周到。排除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加强保护与帮助,做到万无一失。

案例二:教学内容:铅球。一次铅球练习课上,练习前我集中对学生进行了投掷安全教育,学生在练习时也确实很注意,并按要求站在安全区域,有的学生还躲得远远的。谁知有一位男生在滑步时滑偏了方向,使投掷方向大大改变,看着铅球从四处逃窜的学生缝隙中飞过落地,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成因分析:铅球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投掷区域内的危险性是预知的。案例中教师对静态的常规投掷安全考虑得也很充分,集中进行了安全教育,投掷时要求站在安全区域等,但对学生在投掷过程中动态的安全考虑还不周全。学生投掷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持球姿势不对而脱手、滑步后方向控制不准”等因素,造成危险,因此对此类项目产生的可能“纯属意外”的危险预知还应该充分考虑。比如案例中的学生投掷方向以90°方向改变,教师在教授此类项目的时候要尽可能把危险预知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些,不能仅按照常规设想、布置,尽可能考虑到可能的“意外”情况,预想的越多,风险系数就越低。

3.教学组织严谨性欠缺

在学生分组练习照顾不到位时,教师在课前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安排,还要有具体的安全提示,否则也可能导致安全的失控。

案例三:教学内容:篮球。篮球课上,5~6人一组,每组3个球进行投篮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一组女生的一个篮球滚到了男生的场地边上,一位女生跑过来想捡回这个篮球,一位男生也跑过来想抢捡这个球。两人在追抢球的过程中撞到了一起,在摔倒时,男生压在了女生的身上,造成了女生的锁骨骨折,花了2万多元的医疗费进行锁骨的钢板固定及拆除手术。最后还因为治疗费的支付问题,女生家长还与学校及男生家长打了官司。

成因分析:从案例反映来看,教学组织“5~6人一组,每组3个球进行投篮练习”还算合理,其事故看似纯属意外,但细细分析教学分组的合理性仍有欠缺。首先,中学生练球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手里有球,那么无球的学生应该安排什么任务?是观察本组学生投篮动作还是协助本组学生捡球,还是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的等待?由于无球学生练习中无任务为事故埋下了伏笔。其次,球滚出练习场地谁捡球教师是否有规定安排?再次,两学生尤其是男生试图抢捡球时教师是否看见并加以制止?这都反映了教学组织的严谨性不足。

4.学情定位欠深入

案例四:教学内容:双杠支撑摆动。一名学生(学困生)刚上去轻微地摆了几下,就感觉肩膀疼,到医院一检查是锁骨骨裂。

成因分析:日益繁重的文化学习压力、日益发达的电子科技造就了不少“书呆子、电子游戏宅男、宅女”,所以,看似很简单的一个支撑摆动就造成骨裂似乎也就见怪不怪了。我们时常谈起“原来的学生怎样怎样,现在的学生怎样怎样”,这也许就是新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所以在教学前我们应该深入分析新生活时代的学情,采取循序渐进的练习手段,可先采取杠下的上肢支撑练习,再进行杠上练习。现在很多教学项目的强度比前些年降低了很多,练习方式手段也做了调整,对新生活时代学生的学情分析应重新定位与审视。

5.课堂常规落实不严

在场地小、器材少或多班上课的情况下,课堂设计上应尽量避免与其他班级的同学发生冲突并加强常规教育。

案例五:两个平行班级在操场上课,甲班教学内容是篮球,乙班是足球,乙班的男生在进行足球小组比赛。上课前甲班教师收到一张由体育委员代交的学生A写的请假条,说生病不能参加体育课。谁知课后半段乙班教师告诉甲班教师说甲班有一名学生在他们班级踢足球受伤了,甲班教师很奇怪,跑去一看原来是刚才交请假条的学生A从教室偷偷跑到乙班去踢足球时被绊倒摔伤,后经医院检查为“腓骨开放性骨折”。教师说学生已经请假为自己开脱,但家长说学生受伤发生在学校而且是正常体育课期间。为此教师委屈,家长有理,纠纷不断。

成因分析:该案例中有两个课堂常规问题值得叩问。一是课堂常规中的请假手续、程序问题。该学生一张由别人带来的请假条即可成为体育课不参加的理由实在不妥,首先其请假理由的真实性无法核实,是真生病还是逃避体育课无法知晓;二是请假学生该如何安排的问题,是在教室自由复习还是在操场上“自由活动”,这点教师应该有明确规定。从该案例可以看出,教师甲对课堂常规落实不严,是造成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教师乙也存在课堂常规问题:一个外班学生到自己班级踢球,是否问明缘由?是否加以制止?看似委屈,其实都存在着前因后果。所以,课堂常规细节必须严格落实。

二、对策与建议

篇3

关键词:公安院校;“二学历”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在全国公安院校积极推进构建“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体系背景下,“二学历”教育成为实现警察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过程中重要的体现形式。而“二学历”教育实施能否有效,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培养目标的确定和课程的设置。本文通过对“二学历”教育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思考,以期使“二学历”教育逐步满足公安职业发展的趋势。

一、对“二学历”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

公安“二学历”教育是一项很系统的工程,首先应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及地区发展形势,从公安工作发展的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二学历”培养目标。

一是“二学历”培养目标的制订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结合地区发展形势。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是突出的社会矛盾、严峻的国内反恐形势以及高发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都极大地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者,公安民警需要经过更专业、更系统的培训,才能满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是“二学历”培养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国内反恐形势的发展。新形势下对公安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单纯考虑普通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侦办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其具有应对恐怖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是“二学历”培养目标的制订应结合公安队伍知识结构的现状。新时期公安工作任务更加艰巨,这对警察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均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下违法犯罪手段的科技含量增加,信息化、智能化特点突出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民警文化层次和专业水平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公安系统新进人员主要来源一是各类公安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二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其他地方院校的毕业生。来源的不同,就造成知识结构的不同。地方院校的毕业生虽然对一些公共基础课的学习较为系统和深入,但缺乏公安相关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并且在公安基本技能的掌握上也十分缺乏,而公安院校的毕业生也存在缺乏实战经验等问题。加之公安队伍还留有大量学历较低的民警,使公安队伍的知识结构较为复杂。而“二学历”教育主要针对在职民警,所以制订培养目标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队伍的知识结构现状。

“二学历”培养目标要通过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公安专业人才、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公安专业人才、公安队伍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的思考,最终确定公安院校应该输出什么样的专业人才。

二、对公安“二学历”课程设置的思考

公安“二学历”作为适应“大教育,大培训”发展的产物,主要针对在职民警进行培训。与学历教育不同,“二学历”培养在课程结构以及课程的安排上都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课程的设置应源于专业的设置,由于“二学历”教育的主体是在职民警,他们平时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时常是综合、复杂的问题,如果“二学历”教育培训将专业划分的过细,则不符合现实工作的需要,所以针对“二学历”教育的专业划分不宜过细,相近、相应或交叉专业可以合并。由此,“二学历”课程的设置应注意避免过细、过窄、过死,而要向“拓宽口径,合并同类,不断创新”发展。

其次,由于“二学历”教育主体知识结构的参差不齐,也影响了课程的设置。“二学历”教育主体可分为经过系统高校教育的和未受过高校教育的两大类,而受过高校教育的又可分为受公安院校教育的和其他高校教育的。笔者认为,首先应根据主体知识结构的不同,在课程设置时区别对待。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在职民警,应注重公安理论、公安专业知识、实战技能的学习以及实战经验的培训;来源于公安院校的在职民警应注意公安实战技能课程的传授和实战经验相关课程的培训;而学历较低的在职民警,则应侧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篇4

一、了解案例的结构要素

1.背景。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一个重点班级还是普通班级,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执教,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常态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

3.情节。有了主题,就可以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的转折过程,要把学习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节写清楚。

4.结果。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学生学习的结果。

5.反思。反思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不一定是理论阐述,可以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二、写好案例的关键

1.选择复杂的情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作出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

2.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心理的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主观认为教学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

三、案例的表现形式

篇5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37-01

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关于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既有故事发生背景,又有故事发展情节。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一、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达到什么目标,一个是结果达到什么水平。教学设计不宜于交流,教学案例适宜于交流。

3.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或理性思考)。

4.教学案例的特点是

――真实性:案例必须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

――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

――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二、数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数学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一个重点班级还是普通班级,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执教,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例如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学困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或是观察学生的独立学习情况,等等。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任务解决过程和方法,在课程标准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要求怎么样,在课堂教学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发展怎么样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情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首先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外显的和内隐的)活动的清晰感知,然后是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的转折过程,要把学习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节写清楚,要把教师观察到的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反映的学生思想、情感、态度写清楚,或者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情况写清楚,或者把个别学生独立学习的典型行为写清楚。不能把“任务”布置了一番,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任务”的完成过程,说到“掌握”的程度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学生学习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反思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是一个学困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理论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反思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主题的选择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可从以下六方面选择主题:

篇6

关键词:高等土力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实践创新能力;课程思政

1引言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满足特定社会行业、职业实际工作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增进对工程类专业学位类别的理解和认识,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近期国务院学位办公布了土木水利、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8种专业学位类别专业领域指导性目录。其中,在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类别下设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农田水土工程、市政工程、人工环境工程6个领域,相关培养单位可依据社会发展需求、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参考此指导性目录设置专业领域。在2020年8月出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中明确指出,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包括以高等土力学为主的岩土工程理论与应用,必须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的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高等土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涉及各类土工与模型试验原理及方法、本构模型的选取与参数确定、土坡稳定性计算、渗流与土体固结分析等。该课程与工程实践紧密相关,除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之外,对工程经验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求很高。但是一直以来,受资金、场地条件和传统思维等因素的限制,该门课程的教学组织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存在着与岩土工程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对于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章节,如现代土工试验的操作、软土地基固结及处理、本构模型的选用等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只能靠想象,缺乏与实际工程的有机融合,这难以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必说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简单地列举几个工程实例是无法克服这一问题的,只有将系统、真实、典型的案例库资源与传统教学范式结合,才是培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国内一些高校教师对于相关案例库的建设与实践进行了有益探索。邵光辉[1]通过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案例教学的需求特点,探讨了案例库的建设方法和应用特点,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提供参考。王迎超等人[2]针对《岩石力学》课程内容的特点,探讨了岩石力学工程案例库建设方案及思路,可为后续基于案例库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王超等人[3]建立了“边坡工程学”工程伦理教学案例库,并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开展教学实践,为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发挥了作用。孙建渊等人[4]分析了以WordPress网页开发平台与多媒体为基础的案例库开发技术,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案例库建设方法。蔡国庆、蔡靖[5,6]也分别分析了高等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验教学改革体系。虽然上述教学研究通过组织开发与编制等措施,积累了一些教学案例。但是,目前国内全面具备真实性、系统性和典型性的高等土力学案例教学资源库还不是非常丰富。因此本文着重探讨高等土力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路、方法和教学应用,为其他课程案例库研发提供参考。

2案例库建设思路

高等土力学案例库架设内容主要包括案例收集、遴选、分类、案例数据库开发等。

2.1岩土工程案例收集

案例可以通过三个渠道获取:一是通过企业设计与施工的实际岩土工程进行提炼与加工;二是课题组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依托工程;三是网络资源,包括期刊及学位论文中的岩土工程案例,可以通过Python语言编程,实现Web信息抓取从而辅助案例库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意文档、图纸等资料的收集,也要尽可能收集现场有关照片及视频录像等信息。对于工程遇到的主要难题及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要着重收集,如针对深厚软土地基,需要综合采用哪些技术方法来解决哪类特殊问题,取得的成果对类似工程是否可以推广等。

2.2岩土工程案例遴选

2.2.1入库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在建设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入库案例及依托工程不是凭空编造的,要对案例进行客观的描述[7]。这是高等土力学案例库遴选案例的基本条件。2.2.2入库案例要具有系统性遴选的案例必须服务于教学需要,为了适合特定的课程章节而选编,因此每个入库案例都应具有教学目标,能有力配合对应的教学知识点。2.2.3入库案例要具有典型性遴选的案例要尽量依托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工程,以及在岩土勘察、设计、施工和科技研发方面有特色的工程,如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软基上大圆筒结构工程、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填筑工程等大量涉及高等土力学应用的工程案例。这种案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精神,培养学生从工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7]。

2.3工程案例分类

岩土工程案例分类方式可采用如下几种:一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校所用的《高等土力学》教材,根据不同章节的不同要求,进行案例分类,并进行收集。二是按照课堂的教学顺序进行分类,如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课外思考案例。其中课堂引导案例要做到引人入胜,充分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本节课;课堂讨论案例要注重再现真实案例情境、案例问题的多解性,在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课外思考案例要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综合采用已学的知识来分析案例,提交学习报告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注重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创新能力。三是按照案例发挥的作用分为基础知识案例库和科研前沿案例库。其中,基础知识案例库主要对高等土力学基本理论、土工试验技术、岩土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与方法等问题,借助工程案例与多媒体手段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内容的生动性,加深理解。例如,现场平板载荷试验过程及方法、复杂本构模型屈服面的展示,可以通过工程施工影像、三维动画技术来模拟和展现。科研前沿案例库体现了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主要区别。随着工程技术的日新月异,新的研究热点与科技成果将会不断涌现。因此,选取前沿的行业科技成果,并通过工艺图、过程框图、动画等简洁易懂的形式展示给研究生,是建立高等土力学科研前沿案例库的重要内容,从而使研究生紧跟科研前沿,锻炼实践创新能力。2.4案例数据库开发采用Access数据库,开发高等土力学案例库软件系统。工程案例库的功能包括案例录入、查询、修改、删除、下载等,充分满足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要求。案例查询可以按照岩土工程的名称、修建时间、主要技术方法等进行检索。高等土力学案例库的整体构成是按照不同的岩土工程进行分类构成,主要包括工程的名称、地点、主要地质条件、结构类型、遇到的主要工程问题、采用的主要技术、工程管理方面的经验、设计施工的难点、相关科技研况等。

3案例库特点与应用效果

3.1教学案例库主要特点

3.1.1案例库建设坚持产教融合、问题导向案例库建设团队应由具有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博士和企业工程师组成,便于沟通交流、收集工程案例。而且工程案例从实际工程中来,坚持以解决实际的复杂工程问题为根本,能结合实际工程问题,把案例编写和工程问题诊断及解决方案有机结合,实现产教融合的目的。3.1.2案例库建设实行案例研究与教学案例并举高等土力学案例库的开发建设宜按原创案例和现有案例并举的方式进行。原创案例立足国内企业,来源于工程实际,把实际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提炼为教学案例,争取提高原创案例比重。同时搜集国内外典型案例充实案例库,把能充分反映高等土力学应用本质特征和具有普适性的案例运用到高等土力学课程教学中,同时要注意将这些素材根据理论教学进度加以系统性编排和再创造,从而更加符合课堂教学规律与特点,引导学生透彻理解高等土力学相关理论与应用条件,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8]。

3.2案例库应用效果

3.2.1有力贯彻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我国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等一系列世纪工程的建成,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从决定建造到交付使用仅用时十天,这些工程奇迹都离不开工程师家国情怀的传承。同时,在这些工程案例中处处可见土力学知识的应用,从而使研究生感受到岩土工程科技的力量,并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党的报告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高等土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和职业道德。近年来,土木行业中的“豆腐渣”工程、岩土勘察材料的伪造、土工试验数据的乱编,对人民大众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违背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通过实际工程中积极和反面的案例,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工匠精神。3.2.2促进产教融合,推进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对高校和企业而言,高等土力学案例库的建设是彼此之间联系的纽带,师生可以通过案例了解企业的需求,企业也可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通过案例库的建设,进行技术和人才交流,进一步探讨产教融合新模式,建成一定数量的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3.2.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强化实践教学条件通过高等土力学的案例教学和成果推广,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将改变,教学技能和工程意识得到提高。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及资源互换,可以将零散的优质教学案例资源进行融会贯通,建成内容齐全、便于共享的专业教学案例库,为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更为关键的基础。3.2.4紧跟工程前沿,提供科技研发指导高等土力学案例库收集来自于工程实际和学术研究成果,并不断随着工程的建设与研究的深入而更新。通过案例可加速信息传递,了解企业最新技术需求,掌握学科最新动态。高等土力学案例库可为本领域教师、研究人员和企业人员提供学习和研究的参考,作为土木水利专业研究生校内实践、现场实习及今后工作的指导用书。

4结论

教学案例库的真实性、系统性和典型性对于加强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高等土力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路、方法、特点和应用效果分析,可为其他课程案例库研发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邵光辉.专业学位研究生地基处理新技术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05):47-49.

[2]王迎超,靖洪文,耿凡.“岩石力学”试题库与工程案例库建设思路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135-136.

[3]王超,张成良,刘磊,等.矿业工程研究生“边坡工程学”工程伦理教学案例库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70):126-128.

[4]孙建渊,涂坤凯.基于“互联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案例库建设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03):21-25.

[5]蔡国庆,李舰,刘艳,等.高等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93-94.

[6]蔡靖.基于CDIO的“高等土力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03):296-298.

[7]王志斌,安永林,岳健.隧道工程案例库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18(51):131,152.

篇7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任职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

1.引言

任职教育是指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某种岗位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能力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某种岗位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1]。由于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较强的工作实践性、一定的内容动态性、明显的时间短期性及复杂的教育层次性的特点[2],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员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学习效果,使学员尽快掌握拟任职位所需的新知识,具备岗位工作实践能力,确保培养应用型人才目的的实现,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案例教学是以典型案例划分教学内容,以案例引导课堂教学,以案例引导学员知识点的掌握,以实际案例为剖析对象,通过学员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寻求实现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在国内一大批高校管理学科教学中应用普遍,并在许多高校已趋规范[3]。

本文针对任职教育的特点,探讨了应用型案例教学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开展与组织实施过程。

2.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中的应用

2.1案例的设计。

针对任职教育教学任务特点,案例库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案例教学的选择要紧贴学员现实工作的部队第一手原始资料,这是教员设计教学案例的关键之处,主要考虑实用性和适用性两个方面。

2.1.1案例的实用性

教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亲自到基层采集案例,了解任职培训学员的岗位情况并搜集资料。通过搜集信息与资料,案例库尽量涵盖学员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这样的案例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员对理论知识有认同感,激发其积极思维和探索。同时,案例库的建立需要教员研究案例的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收集、整理、修改和归类,形成案例教学资源库,包括案例、案例问题及答案、优秀观点、优秀案例分析报告、案例相关资料等内容,这些资料经过整理还可提炼出新的案例或者问题。

2.1.2案例的适用性

选用案例时,主要考虑任职教育培训层次和要求。选用案例要与有关的理论教材相对应,要能隐含本学科原理,难度不宜过高,但实用性要强。这样形成的案例库,还要经常进行修改和补充,以充实案例库的内容,提高案例的质量,促进学员的实践性,培养学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建立的案例库还应有专业人士和学员的积极参与,搜集的素材既要全面,又要突出主题。

2.2案例的组织。

案例教学关注的是学员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独立性和主体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4]。基于这一要求,针对任职教育学员的案例教学组织,特点是将案例作为学员学习实践的主要内容,让学员自主学习,亲身体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案例的组织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为充分发挥案例的教育作用,必须克服单一的案例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应针对授课对象并结合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不同,根据学员个性兴趣、思维方式、阅历及知识面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案例表现形式。不同的案例通过向学员提供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件,学员在设定的现实案例中,设身处地地从工作实际出发,设想可能遇到的障碍,自己可能产生的种种偏见,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围绕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或剖析,并提出见解,从而无形中缩短培训与实践的距离,提高决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案例式教学可在培训教育多个环节中运用。一是在课堂讲授中,从案例中抽象般理论或用理论解释具体案例;二是课堂内(外)辅导,通过特定案例,由教员提出问题,让学员分析、思考作答;三是组织学员对特定案例进行讨论和辩论;四是布置案例分析题,培养学员独立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断能力;五是在条件许可时,进行模拟案例教学。

2.3具体案例要求。

针对任职教育学员的案例包括两个部分:揭示理论的典型案例和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实务案例。

理论案例以书本中的理论为主导,重在讲清原理,结合教员的分析与学员的讨论,给出相应的结论。教员要将学员的理论思维引导到实际中,提高其感性认识。要对此类案例进行全面剖析,提出问题,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而帮助学员解决问题,对案例进行总结。讨论要以学员为主,让学员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畅所欲言。

实践案例是以工作岗位实际出发的实务型案例,该案例以事实为根据,让学员可以自由讨论、思考,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之中,解决学员们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员要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广泛搜集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要有一定的情景难度,含有典型的事例,提出的问题要与理论结合,不能随意编造、脱离现实,且不偏离学员的实际工作环境。

3.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

针对任职教育学员的应用型案例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本着引导学员学习、激发学员兴趣、学以致用的原则。

3.1呈现案例,教员导向。

教员对于课堂教学案例的实施要事先做好规划,以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案例选择以后,教员要针对课程目标设置一些难易不同、值得探究的问题,从而引导学员阅读与分析案例。教员所做的课堂教学案例设计要注意信息的完整性,否则会给学员模糊不清的感觉。同时,教员应当注意案例设计要紧扣所讲的理论问题,不宜过于复杂。问题设计环节,既要发现表面问题,又要挖掘隐性信息,教员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案例把知识、技能要求转化成案例中的各种问题,尽量实现问题、案例和教学内容的自然结合。

开展讨论前,教员应对案例进行简要剖析,即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初步分析、相应的对策和结果预测等。同时,教员在学员讨论过程中要对所指定的将供集体讨论的案例做出深刻而有意义的分析,包括找出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问题间的主次轻重关系,拟定各种针对性的备选行动方案,提出它们各自的支持性论据,以帮助学员权衡对比。

3.2独立思考、建组讨论。

在课堂运用上,教员对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和调控,是运用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和核心环节[5]。通过组织学员阅读、理解教员提供的案例,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认识和疑问,然后利用课堂中的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发言、讨论,获得教员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从而开打自己的思维视野,变“讲堂”为“学堂”。

在针对任职教育学员的应用型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时,建立讨论组也是非常重要的。将学员进行分组然后讨论,这样可以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并在对问题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努力形成统一的方案。学员的自由发挥、互相讨论并解决问题,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培养了学员的协作精神,更体现了任职教育学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主性。同时,教员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也可以在组内或组间进行多维交流。

3.3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总结。

教学总结与评述是对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有学员总结和教员总结两种形式。

在教员的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案例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后,各小组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的撰写。学员总结应侧重如下几个方面:是否独立的进行了思考与探索;是否积极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自己对案例的分析是否充分;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课堂讨论的结果对照,收获是什么。学员通过自我对案例探究的分析和评价,初步形成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学员对案例做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教员要进行归纳总结。这种归纳总结要给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对案例的分析和评价重难点,重点对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点评,指出学员自我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进一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员认识其自我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这里应特别注重突出信息搜集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教员在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帮助学员提高分析问题、评价他人见解的能力,并对有一定创新的思想进行肯定,最后将不同小组的案例分析情况进行归纳,对整个案例进行总结。从而既加深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又锻炼学员的能力。

4.结语

针对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较强的工作实践性、一定的内容动态性、明显的时间短期性和复杂的教育层次性等特点,如何在较为有限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传授知识,并培养学员的相关技能和工作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中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员主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案例设计,把握案例教学的精髓,大胆尝试,以增强任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2]姚武文,周平,罗湘燕.适合任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11,7(6):68-69.

[3]钟曼丽,陈小燕,陈雅宁.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23):67-68.

篇8

(一)教学案例的特征成功的案例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应按教学目标的要求而选择或编写。但它又是对事实和环境的客观描述,应具有典型性、客观生动性、真实性,等基本特征。同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案例的获得渠道

1.从现有出版物中选择相应案例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不同,从现有出版物中选择相应案例。如果某次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就应选择现状评审型案例。学员在分析这些案例并进行决断时,就会搜索头脑中储存的知识,把知识与现实联结起来,这时也就悟出了知识的真实涵义。笔者在第四章《计划工作》之后,就选择了案例《北京松下的事业计划》让学员来分析。通过分析这个案例,学员对计划工作的含义及特征、计划的类型、计划工作的作用等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如果某次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员的实践能力,就应选择问题分析型案例。实行案例教学的意义,在于给学员提供典型的实例,让学员通过思维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调动起来,通过与实践的化合积累自己的结构概念。案例教学是从这一意义上起到培养学员实践能力的作用。笔者在第八章《组织结构设计》之后,选择了案例《萨拉授权了吗?》通过分析和讨论这个案例,学员们就可知道为什么这个公司的某个部门的主管与下属会产生矛盾,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和自己的工作经验,思考怎样才能改进他们的关系,解决矛盾。这样就可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由任课教师组织编写的案例(1)由教师亲自进行专门调查而编写的案例这种案例获得方式是在先确定教学目标后,再进行调查,难度是最大的。不过,这样的案例在教学应用中很容易产生效果。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编写了案例《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是在高层领导的积极倡导下建立的——北京西南物流中心的企业文化建设》。(2)通过资料摘编形成的案例由于资料提供的素材不是为案例教学服务的,直接用于教学显得不够完整,因而还需要进一步加工,使其符合案例教学的需要。笔者就利用榆树庄投资总公司的2006年的工作总结编写了案例《以经营为龙头,带动企业发展——榆树桩的经营方针》。(3)案例教学引伸出来的案例在成人学员中开展案例讨论,他们不会停留在现有案例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总会要联想起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通过与学员的频繁接触,了解到可以形成重要案例的线索,之后在学员的协助下进一步进行调查,获得所需材料,编写成案例。笔者曾利用学员提供的线索,根据调查和文字资料,编写出案例《以质量和科技创新打造榆树桩品牌》。(4)以学员为主体进行调查编写的案例成人管理教学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十分熟悉所在单位的情况,发动他们去进行案例调查,能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让学员参与案例调查,应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进行。先由教师向学员讲解编写案例的基本知识,提出调查和编写案例的主要要求,然后让学员分组或自由组合去进行调查。笔者在《管理学》课程的最后阶段给学员们留了一项作业:结合工作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写一个500~1000字的管理学案例。每个教学班都有几名学员的案例编写得相当不错,几年积累起来,笔者已收集整理了几十篇学员编写的管理学案例。

二、案例教学的形式及过程控制

(一)案例教学的几种形式

案例教学的形式主要是设计在教学中什么时候用案例,应当用什么样的案例,应当怎样应用案例。总结教学经验,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一章内容结束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案例分析讨论。这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有助于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学员实践能力的提高。笔者在重点章节后面都设计了案例讲解或案例分析讨论。

2.在课堂教学中随时用具体实例说明问题。管理学所涉及的概念多,且抽象,难理解,在讲到主要的概念时,举一两个实例,有利于学员对概念的理解消化。

3.在某些篇章结束后,发一些案例让学员去阅读。因为成人业余学员的课程时间有限,不能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与讨论,而有些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经验对学员又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就只好采取让学员自己去课下阅读的办法来吸收知识。

4.把案例分析布置为课后作业。在进行了几次课堂案例分析讨论后,学员对案例分析对教学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就可以留这样的课后作业。这是对课堂案例分析讨论的一个补充和深化。作业式的分析可弥补课堂讨论在时间、语言表达、发言机会等方面的不足,让学员有充足的时间消化理解所学知识,全面表达对案例的意见,使教师能了解全体学员的情况。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控制

选择和编写案例仅是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实现案例教学还要安排好教学程序,控制和引导好教学过程。

1.阅读案例有些学员不重视阅读案例这一环节,认为读懂案例是很容易的事。其实,有的案例乍一看较为简单,但品味起来内涵很深,不认真阅读就会使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流于简单化,以后的发言就没有深度。教师应认真组织学员阅读案例,一是反复读,二是有指导地进行阅读。如果案例后附有思考题或教师已给出讨论的问题,那么,就要围绕思考题或问题进行反复阅读。阅读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分析问题学员所学的理论知识主要是应用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分析问题考查学员的决断能力,也主要看其在分析问题时的见解是否深刻。在问题确定之后,就要寻找问题的原因。寻找原因不能仅凭猜测,而应进行分析,应当采用不断排除假设,逐渐缩小原因范围、减化条件的办法,这样分析出的原因才有说服力。

3.讨论决策最后进入讨论阶段,要求学员进入角色,假设自己就是经理应怎样决策。应当给学员较充分的时间陈述决策的理由,但也要有时间限制。学员的发言过程一定不要被打断,在发言之后再展开讨论。讨论中欢迎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论也是必要的,但态度一定要友善。应特别鼓励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丰富新的见解。讨论会结束,教师要进行小结。小结只是对讨论的成功之处给予肯定,而不是对大家的发言作结论,案例并没有标准答案,案例讨论只要达到锻炼人的创造力的效果就是达到了案例教学的目的。

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原则

现代案例教学法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特别是在西方的中学教学实践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理论及实际操作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因此可以很好地借鉴到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良好的教学案例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实际精选案例,为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坚实有力的铺垫。下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选用需要遵循的原则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坚持以服务课堂知识为主,启发性和导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选用必须在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情班情,来进行科学选用。这就要求我们要选择那些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关联度高和符合学生社会认知、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案例,来为学生预留出知识构建和思考的空间,体现出课堂教法的启发性与导学性特点。

在课堂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的抛出都要求能快速地构建案例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构建、情境认知、情境反馈最后达到情境共鸣,让学生在课堂中因思想触动而启发,因认知升华而导学。所以,案例选取的视角和问题导入越能诱人深思,就越能给学生留下宽阔的思维空间,就越能让学生产生情境共鸣,教学效果就越好。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教学中选用的案例由于不够科学谨慎,案例要么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要么仅限于解释和补充说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甚至有的连解释和补充说明的功能都不曾具备,只是对所宣讲理论的简单的、毫无意义的生活化复述,那么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无益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它的内涵在于启发和导学,所以我们要在立足于课程知识,通过具体、翔实、典型、生动的案例材料的呈现,使学生快速进入某种问题的特定情境之中,与情境共鸣。通过有层次、有梯度、有张力、重认知感知的问题设置,启发学生,导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教师的课堂案例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升华学科知识。

二、坚持实事求是为主,客观性和趣味性结合的原则

案例选用可以在电视新闻、报纸期刊、网络媒体、学生生活中遴选能够反映当前社会主流思想,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客观、真实、趣味的案例。因为这样的案例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有话说,说出的话有深度,才能更真切地结合理论知识深化理解。教师切忌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而捏造一些事件或呈现网络中一些没有依据的事件作为案例素材,或者选用庸俗、反面、血腥、极端、腐朽的案例素材,因为这样的素材虽然能在一定意义上吸引学生的眼球,但会误导学生对当前社会发展状况的真实看法,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所以选用的案例要具有理论指导性、实际操作性、客观真实性和趣味性,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课堂案例的选用也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管新课标思想政治教材在编写上力求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融合,但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概念还是显得抽象,特别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讲解更需要用一些具体、思辨、趣味的案例来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因此,在案例的选取上在坚持客观性的前提下,突出趣味性就显得更为必要。在这里笔者需要强调的是,在教学实践中选用的案例呈现方式也要灵活多样,如文字的、数据的、图表的、影像的等等,特别是影像资料兼具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可以选用电影电视片段、纪录片、采访、动画等多种呈现形式,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和参与,其趣味性更加突出。

三、坚持以传递正能量为主,时代性和方向性结合的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的选用要紧跟时政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彰显时代精神,紧跟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释放、传递社会正能量。案例应彰显时代的主题,体现时代的新鲜内容,贴近当代高中生的思想和认识重塑实际。比如,党的“十”提出的反腐、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生态文明、政治体制改革、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执政党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光盘行动、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等富有时代气息、彰显时展主题的素材,不光能加深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还能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了解和认识,使其更加关注社会,培养他们奉献社会的责任感,还能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学生鲜活地理解课本知识。对政治课而言,这些鲜活的、时效性突出的案例更加真实,且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的选用是一项讲原则、讲技巧、讲艺术的系统工作,它需要教师在案例选用时,将启发性与导学性、客观性与趣味性、时代性和方向性这几个原则联系起来,系统运用,科学遴选,巧妙呈现在课堂环节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才能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情趣。“感人心者,近乎于情”,案例教学通过创设一个开放交互的教学平台,让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彰显思想政治课的育人魅力,传递、释放思想政治课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李祥得.案例教学法在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中的应用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2]蒋彩虹.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案例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2(11).

篇10

金融学涵盖面广,知识体系庞杂,内容包括:金融基础理论、金融市场和机构介绍、货币理论和政策、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问题、国际金融等5大方面。所涉及的这些教学内容,在学时数有限的条件下,对于没有任何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的中医学生而言,对所有知识点进行事无巨细的讲授是不太可行的。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必要对欲讲授的知识点加以甄别,打破原有教材的束缚。对于理论性较强、较为生涩难懂的金融抑制、金融创新与深化、金融监管等金融发展理论可以简单带过,集中宝贵的时间资源重点介绍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微观金融,包括:正确地认识各种金融工具,观察金融市场的变化,分析经济、金融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商业银行深化改革、混业经营趋势以及网络银行等内容;以前经常被忽视的电子货币、消费信用、民间信用、金钱道德观等内容也应该加强,体系时代特色的内容,如“CPI”“通货膨胀”“房地产过热”“股市泡沫”等,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有所提及。只有讲授与同学生活联系紧密,更加贴近生活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适当使用教学案例

金融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金融学教学中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我们在进行金融学教学的时候会发现,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难理解,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如果老师选取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讲解,一旦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也更容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选定的案例要与金融学课程内容紧密相连,并紧随金融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与社会舆论的金融问题热点结合,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准备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金融知识视野。比如在介绍信用的基本形式时,可以选取发生在国内影响较大的民间融资筹资者由于某些原因携款潜逃,违约引起一系列社会后果等实例,加深学生对民间信用高利率、高风险性特点的理解;在讲授中央银行时,可以引入英格兰银行的发展历史,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中央银行的演变发展过程。通过选取典型性、真实性、生动性的教学案例,可以更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直接灌输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外,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不但要从思想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要采取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使学生学而不厌。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或者让学生充当主角,通过搜集各方资料寻找案例、设计案例,最后再自己讲解、分析案例。比如在讲解保险公司业务的时候,老师可以讲授一些我们国家比较普遍的险种,像财产险、健康险等,让同学们搜集一些稀奇古怪的险种讲给大家听。这种授课方法可以营造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其他的授课方法,如启发式讲授法、阅读指导法、课堂练习法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充当主角,积极参与,有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目前高校教学中,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知识输出量大、教学效果好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金融学案例教学,使声音、影像等与案例分析、讨论充分结合起来,提供给学生直观、形象、真实的视觉、听觉材料。进一步增强教学案例的教学效果,易于学习和理解。激发学生参与金融学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积极性,提升金融学案例教学的效果。比如说当我们进行票据单证方面的教学时,就必须使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像、动画、视频等资料,使得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到这些票证单据的形式和内容,教会他们填写的规则,避免错误的方式;在讲解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时,通过视频资料,可以展示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差别,这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还是很具有实际意义的。在这种时候,多媒体帮助我们充实了课堂信息量,也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凸显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在视觉效果上的强化也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以后,才能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学效率也因此提高了很多。

5增强教师个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