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足球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足球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足球教学案例

篇1

一、 创造性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只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

“乘法估算”一课中原有的两个例题“王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篮球58元。他带的钱够吗”“用这些钱买3 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教学中,我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在教这课的前一段时间,我校都在为迎接省示范校复检做各种准备,各功能室都在重新添器材,布置各室,体育组也正添置各种器材,我选择这一情况作为学习的素材,创设了以下3个情境:①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张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58元。她带的钱够吗②如果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③如果张老师带210元够买3个足球吗带多少钱合适创设的这些情境使学生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是“张老师怎样”,都入情入境地替张老师设想。第3个情境是本人使教学内容持续生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之处。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明白了用进一法估算的方法。学生的表现达到了本节课的。

篇2

一、提问式教学的意义作用、特征

1.提问式小学教学的意义作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双方老师学生往往缺乏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地位,课堂乏味,没有足够的语言交流致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不高。提问式教学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强师生双方“语言交流”、“融洽感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通过这种提问式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质疑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生回答,课堂上的表现、问题思维模式等“反馈信息”,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教学中的短板,调整教学策略、积累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

2.提问式小学教学特征。①提问式小学数学教学,互动双方可以是“老师——学生”也可以是“学生——学生”,提问一方通过语言,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回答。②提问式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模式可以是“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教师根据苏教教材的难易程度,采取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方式。③提问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自由度”更高,教师可以根据“低、中、高”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调整教学进度,随即进行有效提问。使课堂充满未知性,趣味性。引发学生对于深层次问题思考,开拓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提问式教学中现存问题及案例分析

1.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架构、情景设置不当

案例(1):在教学《认识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某老师采取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大自然的景象,由一只蝴蝶引入大自然世界,不断掠过“对称”的树叶、鲜花。结束时,富含深意的说了句:“同学们看过视频,你们不觉得大自然中的万物其实在(图形)的世界里是一家人嘛。”课堂一片寂静,学生陷入了沉思中,原本不相关的“蝴蝶与鲜花”有什么联系呢。看到课程气氛反响平平,老师几经引导才回归“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正题。

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中情景设置不当、案例架构不明,所列举例子典型不强,容易使学生误解。小学数学教学情景构建应具有针对性,化繁入简,使学生可以在提问中快速理解老师意图,引发思考,解决问题,如这题换成两幅学生踢足球和打篮球的场景,“篮球”、“足球”进行比较,案例不仅接近学生日常生活,还能加快教学进度。

2.教师提问方式呆板,缺乏启发性

案例(2):在一堂“9加几”的公开课上,老师同样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播放了一段运动会影像,其中展现了学生参加,跳远、赛跑、踢毽子比赛的场景。结束时,老师问到“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什么·”;同学答“学校举办运动会”;老师问“还有呢·”“他们在踢毽子、跳远”老师继续问“还有呢·”连续数个问题仍旧没有引入教学正题“9加几”。直到最后几经引导,当问学生算法时除了“9+3还有什么算法”,课堂氛围显得沉闷。

案例分析:教师提问方式呆板,则会使小学数学教学满堂尽是“还有吗”、“知不知”、“对不对”,这样的提问,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善于提问、采取多种模式提问,则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启发学生思考能力,使教学丰富精彩。

三、提问式教学进一步全面发展的策略方法

1.小学数学教学常规提问方式

①猜想式提问模式。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猜想问题解决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自考能力。

案例:教学“梯形面积计算”一课时,猜想式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求法是底乘高除以二,平行四边形也属于梯形,那么梯形面积怎么求呢”,同学思考猜想后回答“底乘高除以二”,根据猜想的进度,老师可以适当再次暗示“其实梯形底就是上底加下底。”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猜测题目解答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②矛盾式提问模式。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固定”思维产生矛盾,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加深记忆,提高学习质量。

案例:教学“分数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却在中间画了等号。引起学生一片质疑,不断提问,引入“约分”感念,让学生自己计算、思考、约分化简、达到教学目标。

篇3

一、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统筹规划校本化课程框架

1.回顾整理,凸显特色,构建校本化课程框架。

年初,学校领导班子将课程改革十年中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统整,总结并提炼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形成青岛延安二路小学校本化课程框架。具体是: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校本化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其中,基础型课程包含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二次开发。拓展型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为突出学校特色,有自编教材的四门学校课程,即《足球你我他》、《美丽的榉林》、《经典诵读》和《班级学习心理》。而选修课程是本年度我们着力研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实施“1+1”课程开发工程,引导教师发挥所长,在胜任一门基础型课程的前提下,自主开发一门学校课程。探究型课程是依托综合实践和学校主题教育活动而生成的有具体研究主题的课程,如:校园里的浪费现象、声音与健康、我眼中的绿色食品等。

2.校长示范,达成共识,提升校本化课程执行力。

我们认识到:校本化课程建设不仅是学校管理者的规划愿景,更需要全体教师积极融入和学生的高度认可。为此,学校以“延二讲坛”为平台,孙军校长和三位一线教师同登讲坛,开启了课程建设培训的第一讲。孙校长以《青岛延安二路小学学校课程建设规划解读》为题,从课程建设关键词解读、校本化课程建设框架、课程实施路径和措施、课程实施评价四个方面,一一向老师们讲解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具体操作方法,引领老师们认识课程,走进课程,胜任校本化课程的研发与具体实施。语文、数学两位教研组长就如何二度开发国家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一主题,与老师们做实践层面的经验交流。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的课程培训旨在让全体教师明晰学校课程建设远景规划,凝聚力量,提升一线教师校本化课程的执行力。

二、以教师发展为目标,探索校本化课程教学模式

1.应用与开发并举,丰富学校课程内容。

学校以“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及时总结、整体推进”的思路,将《足球你我他》、《美丽的榉林》、《经典诵读》和《班级学习心理》四门学校课程作为课程框架中的必修课程在1-6年级中开展。同时,学校实施“1+1”课程开发工程,即:每位教师不仅要胜任国家课程,还要根据个人专长申报开发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在广泛征求学生及其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地方特色、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专业水平等因素,由教师依据已有的学校课程二次申报参与执教或开发,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审定确定学校课程任课教师,成立各课程编写委员会,改编或使用已有的学校课程,并且筹备编写各门学校课程《教学参考书》,为学校课程的教学提供依据。当下,学校开发了智育发展类、生活技能类、艺术素养类等6大类19门的学校课程。学校课程《足球你我他》荣获市北区十门示范学校课程,并推荐参评青岛市优秀学校课程。

2.课题与教研并重,体现地方课程的地域特点。

一是,开展基于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小课题研究”,加大研究深度,注重研究价值,本学期重点作好小课题研究的研讨、总结和提炼工作。二是,开展“教学录像+教学反思+教例评析+教学再设计”的1+3地方课程教学评析活动,促进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倡导教师关注课程开发故事,及时提炼及时总结,积极撰写地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增强教师对本课程的理解和领悟。

3.传承与创新互补,提升三级课程的实施水平。

长期以来,学校立足实际,建立以教研组为“点”、单学科为“线”、多学科为“面”的“三级”互动教研模式,有效地推动校本研究工作。

三、以学校整体发展为目标,构建特色学校课程文化

学校本着“健康、合作、快乐”的理念,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确立了“以足球为龙头、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逐步形成了 “健康、参与、快乐”的足球文化理念。

1.重视足球课程研发,打造精品课程。

学校成立“课程研发中心”,明确了“以足球文化为主线,以足球技能为辅助”的足球课程开发原则,制定了学校课程《开发管理手册》,明确了《足球学校课程开发方案》,建立了《足球学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学校教材《足球你我他》的编写分为正文、相关信息、丁当知识角和足球小故事四个部分,涉猎足球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学科领域,让学生感受其丰富文化内涵。

2.深化足球课程实施,推进多学科渗透。

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活动为主线,以身心健康为宗旨”的“四主”足球学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编写了《足球校本教材教学设计丛书》,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位一体的足球立体活动网,注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足球比赛活动,丰富多彩的足球文化活动,让学生深深喜欢上了足球这一古老的运动,从小树立拼搏超越的足球精神。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词教学;趣味化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51-01

单词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不管是平时上课还是上公开课,最拿手的就是利用Let’s learn部分进行单词教学。对学生而言,如果听到教师说要背单词或者是听写单词,就会感到头疼。所以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好单词,那么在学习句型的环节中,学生就会“掉链子”,对以后的学习也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因此,教师进行趣味化的英语单词教学十分重要。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了以下实践。

一、游戏教学方法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在英语单词教学中,把单词教学与游戏进行结合,不仅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单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单词学习的整体效率。

例如,在教Weye(s),ear(s),nose,mouth等英语单词时,笔者在引导学生对这些英语单词的拼读及读法进行了学习后,把这些单词通过祈使句进行融合,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的互动游戏。如“Close your eyes!”“Open your mouth!Touch your ears!”等,利用这些祈使句让教师说,学生做动作。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伴随着强节奏的音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闭上眼睛、张开嘴巴、摸摸耳朵等活动,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本课所要学习的单词。只是有时候学生情绪被调动得很高,一时很难“收住”,因此教师应适时练一些口令,如“one,two、three.Hey,hey,hey”等,对学生及时进行调控,才能让他们的英语学习更高效。

二、合理利用法

学生天玩,总是喜欢唱唱跳跳,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课堂上总表现出好动的一面。因此,在英语单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Let’s do / Let’s chant 等进行辅助教学,这不失为一种增趣的好方法。

例如,在英语四年级教材A部分的 Let’s learn中,都会安排一个 Let’s do,每次单词教完后,教师放录音给学生听,学生都会很开心地大叫“ Let’s do”,然后学生就会随着音乐,全身抖起来,就连平时上课走神的学生,也跟着音乐扭动,每个学生的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笑容,学生也随之跟读。

三、联想记忆法

对于单词的拼读记忆,学生是比较反感的,因为单词的拼读记忆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因此,在英语单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对单词进行拼读记忆,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单词学习的整体记忆效率。

例如,复合词可以分成两个单词。如blackboard(黑板)― black(黑)+board(写字板),basketball(篮球)―basket(篮子)+ball(球),football(足球)―foot(足)+ball(球),classroom(课室)―class(课)+room(室),pencilcase(铅笔盒)―pencil(铅笔)+case(盒子)。教师还可以通过添字去字法,添上一、二个或减去一、二个字母,变成一个新的单词。如“all”加上“t”变成“tall”,“not”减去“t”变成“no”。这样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

有时候联想记忆可以让学生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很多时候他们可以帮教师总结很多简单的记单词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利于学生记忆这些单词。

四、对比记忆法

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反义词和同音异形异义词等。笔者根据这些特点,让学生对比记忆,既省力又记得牢。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较为轻松的单词学习,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语感。

例如,反义词:tall―short,big―small,good―bad,fat―thin,hot―cold等;同义词:great―ok―all right,good―fine―well,see―look at―watch等;同形异义词:watch(看)―watch(手表),orange(橙色的)―orange(橙子)等;同音异形异义词:sun(太阳)―son(儿子),right(右)―write(写),I(我)―eye(眼),too(也)―two(二),their(他们的)―there(那)等。这些英语单词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记忆来进行学习。

实践证明,通过对比记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熟记英语单词的效率,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情感的形成,从而让学生的英语单词学习更高效。

篇5

小学数学生活问题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更侧重于引发学生提问。因此,让生活问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不失为教学良策。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旦被唤醒、被激发,内心就会有更强烈的欲望去解决问题。数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人物,应该提升问题实效性,寻求凸显特色化、效率化的教学途径。而引进生活问题的数学课堂正好为数学教学注入一股新力量,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特色化、效率化途径。

一、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数学概念、简单运算,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有限,所以如果没有一个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通的教学渠道,那将会把学生阻挡在创想的大门外。课堂情境教学模式是一个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的导入点,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置生活问题情境,能够增加学生的熟悉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自然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生活问题情境教学一定要用学生完全接触过、能够理解的生活内容来进行引导。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家庭场景作为教学切入点,家庭中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家具和其他物体都是学生每天接触并且非常熟悉的事物。师:同学们,你们家里都有些什么家具和物体呢?想一想这些家具和物体都有哪些形状呢?生:我家的冰箱是长方形的、足球和篮球是圆的、杯子是圆的……师: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利用一张白纸来折成你所认识的图形吗?此时,学生开始通过折一折来得出问题答案,并且在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图形,心里的疑问也随之增多。在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工具,比如多媒体展示、平面画册等,因为具体化的展示配合情境描述更易被理解和吸收。

二、设置生活化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敢于提问

相比其他科目,数学学习过程多了一份严谨、少了一份感性,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比如公式、法则等。除此之外,小学生长期处于枯燥的学习中,容易丧失学习数学的激情,问题意识也逐渐弱化,更谈不上在数学领域有所创新发展。针对这样的现状,数学教师应该多组织生活化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宽松的游戏环境下敢于提问,冲破难关。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数学教师以游戏“拍手操”导入前、后、上、下有关位置的学习。数学教师用愉快的声音念着:我的小手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念的过程配上相关动作,让学生跟着一起做拍手操。师:在刚刚的游戏中,你们能告诉老师有哪些词是关于位置的吗?生:上、下、前、后。以生活化游戏导入新课后,数学课堂氛围越来越宽松。师:在游戏中,我们了解了位置词,那同学们观察一下教室,还能想出什么与位置相关的句子呢?生:老师,你在我们前面(一名学生随即大胆回答)。生(另外一名学生):老师,那是不是也可以说我在你后面呢?师:非常棒,我们继续深入探讨有关位置的知识,答案就在你们心中。实践证明,数学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游戏,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学生只有真正敢于提问,问题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最后,在设置课堂游戏的时候,数学教师要注意游戏和知识点的紧密结合程度,还要注意游戏的目的是巩固还是导入,因为二者决定了游戏在课堂中所占据的时间段,以及课堂节奏的快慢。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化游戏还应注意其是否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教学当中。

三、改编生活问题练习,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教材是联系教学和学习的最基本工具,但是教材内容往往重理论,而对生活实践的结合却不那么理想。小学阶段的学生常常会觉得和教材有距离感,如果教师不具备对教材自如灵活的驾驭能力,那么这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的关注度,在教学准备工作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在教材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当前学生接受程度的教学语言和教学巩固内容。尤其是在习题练习方面,教师可以尝试跳出教材的框束,改编或者新编习题练习。数学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便于联想的生活内容形式来牵引学生的思维;也可以通过接触生活型问题习题,减低学生对应用练习的抗拒感,将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有效提高。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的习题改编为例。数学教师紧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1)春节即将到来,两位小朋友来你家做客。你想把四块糖果公平地分给两位小朋友,每个人应该得多少块呢?(2)妈妈让你带着五元钱去小商店买盐,盐的价格是每包3元,你付了5元给小商店老板,她应该找回你多少元呢?(3)假如你请最好的朋友去商店吃冰激凌,每个冰激凌两块钱,两个冰激凌一共需要多少钱呢?(4)家里总有五个大苹果,你分给了爷爷一个,奶奶一个,妈妈一个,那你还剩多少个苹果呢?实践证明,将习题改编成学生熟知的生活问题,对于学生应用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但数学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调整、重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性,不能脱离教材进度的基础范畴。

总之,数学学科规律、缜密,但它从来没离开过生活的浸润,也从来不止步于为生活服务。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让生活问题逐渐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敢于探究,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此外,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不仅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大有裨益,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可行之路,更有着扭转学生数学学习目的、加深学科热爱的意义。在这一实施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生活气息,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更具价值性。

参考文献:

\[1\]李文静.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充满魅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篇6

关键词 电子白板;数学;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37-02

电子白板技术是一种较新的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结合计算机和投影仪,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和教学。它与普通白板和教学黑板的共同点在于,都直接用笔进行书写,但是电子白板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灵活方便。本文主要分析电子白板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1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电子白板技术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利用黑板,使用各种数学工具诸如三角尺、直尺、圆规、量角器等工具来讲解数学问题;而电子白板技术可以综合包括这些工具,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组织,为学生直观地反映数学问题。

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堂课时,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对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的了解,并且要求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将量角器的“零度刻度线”“中心点”“内外圈刻度”等细节介绍给每个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教学过程较繁琐,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通过交互式的电子白板,由于电子白板内置了多种数学工具,而且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自由地放大或者缩小,教师可以直接将需要介绍的某种数学工具进行放大,帮助学生清楚了解工具的每一部分,然后通过电子白板给学生演示如何正确量角。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学生可以很快认识量角器并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另外,学生还可以直接在电子白板上使用量角器测量,给全班同学演示,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2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形象性

小学生的思维认识水平一般都比较低,对于很多数学抽象性问题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学生理解不够。而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例如,对于一道小学足球比赛问题,数学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的移动和手写功能,将问题中胜利的足球队拖到同一边,并把胜利队与比赛场数放在一起,以此暗示问题中的规律。小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思考,就会得出胜利队伍的个数与场数一致的结论。另外,小学生在学习分式计算时,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复制相应的副本,将算式与图形相结合,然后对数字和图形组合按照需要进行拖动,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通过形象化解释了解其中的联系,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3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电子白板技术在教学中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如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的照相功能,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分别照相,进而得到与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完全相同的三个角,让学生使用电子白板笔移动三个角的位置,最后将三个角排列在统一直线上。通过实例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而形象化的演示会增加学生的记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通过交互式的电子白板进行课件的平移、旋转等操作,可以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教师只要准备好相关素材即可,不必再准备各种实物在课堂上演示。例如,在“小学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这节课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白板中已经准备好的课件,展示梯形和三角形,然后根据教学需要,使用电子白板笔拖动梯形或者三角形,将其拼成平行四边形。在这一演示过程中,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而自己推断出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图形的平移距离、旋转角度以及工具的选择等,整个教学过程费事费力;但是如果结合白板技术的使用,就会使得这一教学过程形象简单,学生容易记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4 保证课堂教学的连贯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综合了电子手写板、投影幕布以及触摸屏三者的功能,并将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有效结合在一起。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兼顾电脑屏幕,另一方面又要在黑板上进行解释,教师频繁往返于黑板与电脑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降低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精力集中。但是使用电子白板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之后,由于电子白板笔具有点击和书写的双向功能,数学教师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电子白板上,备课压力减少,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学课堂的连贯性,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5 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具有丰富的特效应用,例如探照灯、拍照、拉幕、擦除等,利用这些特效,教师可以不断丰富数学教学课件的内容,完善教学内容,增强教与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上课学习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一些测验试题的设计,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中的特效工具,将答案使用图层的遮盖效应将其覆盖,最后再将答案用擦出工具刮开,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另外,教师可以通过颜色的功能,制作两个互补的颜色区域,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制作两种互补颜色,通过颜色的不同,将不同对象移到不同的颜色区域,得到不同的显示。同时也可以制作透视镜效果,制作一个显示层和遮盖层,保证只有将透视镜拖到遮盖层时才能够显示显示层的内容。这种课件制作效果,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

而且电子白板一般都附有投票器,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投票器产生即时的教学资源。如小学数学“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这一工具,在课堂上对学生直接相关的问题进行投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将学生的统计结果在电子白板上以统计图的方式展示,然后要求学生对自己投票所产生的统计图进行相关分析,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保证课堂教学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进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电子白板技术可以对课堂上的有效资源进行存储,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不同计算方法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保存,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再将学生之前的学习内容拖出,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6 结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逐渐普及应用,电子白板为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形象、生动、直观的平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挖掘电子白板技术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和学习这一教学技术,将其真正融入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去,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燕.《位置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3):15-18.

[2]尚晓晶.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基于电子白板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2):16-18.

[3]陆建亮.让电子白板教学丰富语文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0):102.

篇7

王 飞 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第五学校 内蒙古包头 014000

【文章摘要】

针对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有几点建议:首先,教师可以积极融入到体育锻炼时间,而不是一味的发号施令,丰富多彩的课堂,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其次就是对于教学器材要进行合理、适时的运用;再有,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因人而异;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这样是很有必要;最后笔者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借助于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这样做的效果同样是非常棒的。

【关键词】

初中体育;有效性;身体锻炼

随着教育部的改革,体育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知,逐渐所接受。的确,这一门从小学就开设的课程伴随每一位学子的求学之路,工作之路。国家一度大力宣传全民健身的口号,这无疑将体育锻炼又拉到了新的高度,因此,对于体育锻炼,学校、教师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尤其是在学生身体生长的黄金时期。针对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有几点建议:

首先,教师可以积极融入到体育锻炼时间,而不是一味的发号施令,丰富多彩的课堂,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 并且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某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因此,只有提高学习兴趣,他们才会在愿意去接受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积极参与会有奇效。比如: 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与同学一起来一场篮球赛或者足球赛。由于有教师的参与,上场比赛的同学也会更加有精神,未上场表现的同学也会仔细观看比赛,并且可以作为替补队员。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之间建立更加深厚的情谊,这种情谊是很难得,基于这种师生情,教师能够更加清楚学生的需求心理,能够进入他们的世界,读懂他们内心的想法;而作为学生,他们会把教师当做朋友,不再需要教师的苦口婆心,很多事情上学生自己就能够做到自觉。因此,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积极参与是关键。

其次就是对于教学器材要进行合理、适时的运用。很多学校都存在类似情况, 教学设施是比较先进的,但是并没有对学生开放,俨然成了工艺品,在某些院校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体育课堂学生想要运用体育器材进行锻炼,还需要收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让家长与学生,想象不到的。对此,存在这种现象的院校,应该停止这种行为,同时也要好好的反思当初置办相关体育器材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究竟是学生身体健康重要还是微不足道的收入更重要?显然,问题是具有正确答案的, 而且也是唯一的。所以,笔者认为,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配合,在体育课堂上把相对应的体育场馆与相应的体育锻炼器材进行开放,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不再只是跑跑步,打打球那样单调。只有丰富的课堂活动,才能够让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所以,学校在器材的管理上,只要不违反相关教育规定,可以放宽政策,让学生能在体育课堂上多一份选择。

再有,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因人而异。作为初中生来讲,其自辨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情况下,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科学有效地锻炼,才会增强自己的体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教学采取不同的模式。比如某些同学可能由于身体状况的原因,因此不太适合剧烈运动。教师对情况有了客观的了解后,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更适合的轻运动,比如跳绳、阶梯锻炼、羽毛球、乒乓球等。这样是让学生保证健康的情况下对身体机能进行锻炼。教师最好不要对学生制定特别繁重的任务目标,这样的行为可能会丧失体育课锻炼的目的。学生可能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完成目标上,而不再是去本着锻炼身体的目的去锻炼。所以教师要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继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这样是很有必要。借助体育课堂去培养学生的团体能力,是再好不过的。在文化课堂上,学生对于传统教育几乎都是问答形式,少有团体活动,即使有小组讨论,其讨论范围依然受限,而且讨论次数也是相当有限。但是在体育课堂上会突破这样的传统与教学模式,因为体育课堂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比如可以举行集体跳绳比赛,提升大家的凝聚力;可以进行拔河比赛,在团队中又有竞争,同样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不要再只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凸显,更多的是将大家进行团结起来,去锻炼大家的凝聚力,无论是对学生的身体机能还是其他文化课上都会很有帮助。

最后笔者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借助于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这样做的效果同样是非常棒的。一些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编排在PPT 上,然后利用投影设备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进行一些教学案例的演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观念引导与认识。倘若采用常规的照本宣科的方式去向初中学生传授体育知识,由于年龄的原因,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的他们接收的知识真的很有限,只能是收效甚微,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如果借助多媒体设备去像学生们讲授,那效果是会有明显的提高。由于教学工具与教学方式的新颖性,更是能够吸引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体育课堂不需要死板的听课方式,体育课堂的氛围是轻松的,愉悦的。因此,借助于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们在这种良好氛围下学习体育知识,是会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最重要的还是因材施教。无论是对于器材的使用上,还是对于每个学生建立合理的体育训练方案,亦或是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数字化教学,都是非常可取的也是非常适宜的。因此,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对于初中的学生身体机能锻炼有着非常必要的帮助。

篇8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 民族院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8-0006-03

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明确将《学校体育学》列为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校体育工作,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和体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民族院校《学校体育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追求“考试”成绩过关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模式。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析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现有理论成果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完善该课程教学体系和推进教学改革提供可鉴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2009级、2010级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2008年以来与本研究主题有关的多篇学术论文、相关教育学专著及教学文件。

1.2.2 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西北民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2009级、2010级18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78份,有效问卷175份,有效率98%。

1.2.3 访谈法

与2名《学校体育学》原任课教师进行交流,探讨现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问题;在教学期间与学生交流,对实习回校学生进行访谈,为研究寻找依据。

1.2.4 经验分析法

根据自己教授《学校体育学》课程积累的经验,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总结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改革对策。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2.0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2 《学校体育学》教学现状分析

2.1 以讲授教材为主,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调查结果表明,西北民族大学《学校体育学》授课方式仍以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将教材中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至于学生对该门课程有无学习热情和兴趣,如何学、学什么,是否学会、学懂,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则考虑甚少。学生表现出学习兴趣乏味,学习方法机械、死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平时完成作业,只是仓促应付或相互抄袭,缺乏主动搜寻各种相关资料的意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对于基本知识也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为分数而学,考试过后原本还给老师。另外,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受“体育专门化训练”的影响,高考时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进入高校以后,由于基础文化知识储备的不足,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尚未形成,在《学校体育学》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学生对综合性理论课知识学习缺乏必要的认识,基本理论与相关学科知识缺乏有机联系,不能将已经学过的《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学》等专业理论学科知识进行有条理的吸收和灵活运用,导致近几年来在体育教育实习时,有部分学生明显存在教案书写欠规范,对中小学课程内容不尽熟悉,组织教法不合理,教学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学校体育学》教学中,过于偏重以教材为中心,从头至尾讲授基本理论,未曾引导学生涉猎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再加之缺少组织校内试讲,校外观摩等实践环节,从而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2.2 以课堂学习为主,忽略课堂内外的有效衔接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不仅仅包括知识,而且包括学习者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学校体育学》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一门课程,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理论课堂。学生口令及队列练习,基本徒手操的练习与编排,基础身体素质练习与游戏的组织,一般性体能训练方法,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课余体育代表队训练,课余体育竞赛,课堂准备活动、基本的教学步骤与方法,教学观察与评价,各项目裁判的实习等都是在《学校体育学》课堂之外进行。学生在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等所有术课学习中,均耳濡目染体育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运用。

然而,在目前《学校体育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尚未高度重视课外的作用和效果,一味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忽略了课内与课外的衔接,与各术课任课教师和代表队教练员之间沟通甚少。实践课教师只重视各自术课技术技能的学习,学生掌握技能之后再如何根据中学生实际施教,方法步骤该如何进行,几乎无暇顾及或指导甚少,出现学生“身在此山,但仍不识真面目”的情形。理论与实践课教师“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共同考评学生技能的有关成绩认定未予建立,最终使《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学不致用,导致学生在教学实习乃至毕业之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教学方法不当、组织措施不力等弊端,从中似乎也可以找到为什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只会示范,不会教学的原因所在。

2.3 注重理论考核,忽视学习过程能力评价

目前在《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中,多年来一直只采用单一的期末笔试的考试形式,并以此作为确定学生学习综合成绩的主要依据。学生只要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就可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考试前,教师再集中复习,学生挑灯夜战,做到考前突击就能过关。这种单一、落后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教师得不到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而无法调整自己的教法内容和要求。奔着成绩而教,只为及格而学,唯以分数论成败,忽略了多元能力评价,结果出现个别学生理论考试90多分,但在操场不会整队的尴尬局面。导致的结果是头重脚轻,缺乏坚实的基础,缺少将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注重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单元目标评价理应成为《学校体育学》教学改革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

3 《学校体育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学生能力训练

《学校体育学》课程的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从事体育工作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提高《学校体育学》的认识层次,有一个观念上的更新与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认真钻研教材,并要广泛阅读、收集相关教学资料,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外学校体育的最新动态,特别要注意吸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内外学校体育改革中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在“始于概念、终于概念”的传统教学中,知识很难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运用。从而往往导致体育专业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为此,应牢固树立《学校体育学》课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理念,以描述学校体育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开始,让学生从直接的“体验”中感知、学习和巩固知识,亲身参与到资料搜集、编辑与撰写课堂讨论提纲、书写课时计划和试讲活动中。将知识学习与探索过程相统一起来,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与整合,发展学生运用专业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以往突出教师为中心,通过组织看课、说课、试讲、评课等一系列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演练,逐渐缩短教学与未来工作情境之间的差距,促使学生吸收、巩固、强化所学知识,并使其实践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3.2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加强课堂内外联系

随着教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教学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学习准备活动、自学活动、总结评价活动都在课外,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学模式由课堂走向课内外结合以适应时代的潮流。在今后的《学校体育学》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改变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中小学优秀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案例,应根据教材结构、内容,结合学校体育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改变以往只将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如数灌输给学生的传统教法,多用案例分析,少些照本宣科;加强术科教学与《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的联系,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将《学校体育学》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尽可能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操作机会。如:学生在学术科和组织课外活动时,教师多向学生提问该项内容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又该怎样教,基本的准备活动和一些基本教学内容的教法步骤该怎样写,基本的上课队型、口令、组织、裁判、教学内容的教法步骤等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练习;课外多组织一些各种形式的教学比赛,技能大赛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能力,建立教、学、练相结合的综合的教学方法体系,不断总结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一套方法。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组织学生到附近中小学观摩《体育与健康》课,聘请中小学体育教师前来讲课、传授经验,要求学生写出听课记录并分组评价。通过组织课堂内外讨论的形式,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由辩论,发表个人独立见解,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内外学习的热情,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课内课外紧密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3 改进评价方式,通过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建立全面、客观、准确、实用的评价体系,改变以往的单一评价形式,注重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单元评价,加大平时学习过程评价的权重,并把评价作为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平时成绩(20%)包括课堂出勤、学习态度、师生互动、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出勤占50%,包括旷课、事假、病假,期末按缺勤次数分别予以扣分;学习态度占25%,包括学生随意迟到、早退、上课睡觉、不带书本笔记、看课外书、玩手机等,如发现上述情况要当堂酌情扣分。师生互动和按时完成作业25%,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向教师提问,以及与教师网上互动答疑等,每次可加2~5分。

(2)阶段学习成绩(20%)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几个学习阶段,根据学生讨论、案例分析(教案书写规范程度)评定成绩。

(3)单元评价(20%)包括专题报告、听课记录、说课、试讲教案及实践试讲等,根据完成情况分别进行成绩登记。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根据自学情况进行的自我评价以及分组互评。分组互评的具体方式可每组随机抽取或选派代表利用课堂演示、口头汇报等方式向全班展示讨论学习成果,最后填写课堂讨论学习登记表。以教学小组(15人左右)为单位进行试讲时,要求每位同学准备试讲教案,试讲结束相互评议,如实填写听课记录表,以现场打分和上述材料作为评定成绩依据。

(4)期末考试(40%)包括理论试卷考试和实践活动成绩评定。通过整个动态的评价过程,可以使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程度,养成自律、反思的学习习惯,通过规范的过程评价达到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民族院校《学校体育学》任课教师对课程改革关注较少,课程意识较淡薄,不能及时了解和获得新观念、新信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了解不够深入。教学过程中“重教授,轻实践”,教学方法及手段略显陈旧,已不能适应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要求。

(2)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较弱,专业理论知识之间缺乏系统性。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机会较少,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亟需加强。

4.2 建议

(1)教师须牢固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实施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和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加强与各术课教师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能够制定各种教学文件和一般基本徒手操的编排,注重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篇9

关键词:词汇;多元化;记忆;联想;思维导图

著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认为,足够量的词汇是建筑“英语”这座大厦的垫脚石,反之,也就成了绊脚石。因为一门语言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词汇,没有词汇量的积累,又哪来句子的连贯,换言之,没有足够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由此可见,储存词汇量的重要性。然而,对于“鼠目寸光”的学习者而讲,背诵、积累英语单词犹如“盲人摸象”。针对上述现象,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词汇积累的方法。

一、记忆学原理融于词汇习得

初一新生面对初中英语老师的侃侃而谈,除了迷惘就是困惑:老师讲课怎么这么快?课堂上怎么都是讲英语的?课文怎么那么长?生词怎么那么多?……初中词汇,在数量上,比小学多得多,在熟识上,比小学难得多。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志。”从记忆学的角度来讲,系统化的、有意义的材料往往比单一、无意义的材料更容易记忆,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词汇系统化和意义化。如,以倒霉的老狼为主题:最近老狼sick(病了),家里只有brick(砖块),想把食物lick(舔),遇见一只chick(小鸡),专心把米pick(啄),老狼心生trick(诡计),危险时钟click(发出咔哒声),鸡妈妈拿起stick(棍子),狼跑速度quick(快的);还有以灰太狼是个好男人,当Pleasant Goat and Big Big Wolf《喜羊羊与灰太狼》风靡全国。我们不得不感慨animator(动画片制作者)的inspiration(灵感)与创意。他们的才华animate(赋予)了那些本来inanimate(没有生气的)animal(动物)形象以vivid(鲜活的)生命,也在comedy(喜剧)的轻快element(元素)之间鼓舞了一大群女孩子唱“嫁人就要嫁灰太狼”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途径、多方式将词汇的记忆变成趣味记忆、对比记忆、音韵记忆、逻辑记忆和立体化记忆,从而不断提高记忆的实效性。这是符合记忆学规律的,可使英语词汇习得的灵敏度提高,触角生得更多、更长,从而大大提高词汇的记忆效率。

二、心理学原理用于词汇习得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能产生动力,兴趣能激发思维,思维能加深记忆,情感能激发兴趣。”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多感官(眼、耳、手、嘴、脑等)功能,调动多种感觉记忆通道。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感官功能,随着记忆方法的不断改变,记忆视角的不断转换,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过程中,就能一直保持高昂的兴奋度。比如,在教学“What does look like?”时,在预习阶段给学生布置了制作QQ秀的作业,首先老师在课前发给学生一些制作QQ秀的图片,包括适合男生和女生的不同服装和发型,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剪下自己喜欢的发型和服装,粘贴出自己的QQ秀,并画上五官等细节。

第二天课堂上,老师就直接进入主题。“What does he look like?”让学生通过描述自己的图片来学习新的内容。由于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到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活跃的课堂中既呈现了重难点,同时学生也在不知不觉间既自学了生词又去主动复习了已学的关于服装、发型以及颜色的一些词汇,而且还掌握了描写人的方法。这样的词汇教学是真正有效的,切实做到了“多感官功能齐动,学习效果速提升”。

三、统计学原理植入词汇习得

统计学注重的是归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到英语词汇记忆中,就是将一个单词按照一定的法则,分解为若干部分,即若干个记忆单位,然后以记忆单位来记忆单词。英语中绝大多数的单词都具有词素性、词汇级别越高就越如此。英语词素及其包含的意义是整个英语的基础,能熟练掌握四十个词素,就能类推出一万四千以上英语单词的意义。构词法是识记英语单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了解、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对单词的记忆、词义的猜测、词性的判断等都有很大的好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合成法

合成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原来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单词组成一个新的单词就称为合成词或复合词。名词+名词,如:foot(脚)+ball(球)就合成了football(足球);名词+动词,如snow(雪)+fall(下降)合成snowfall(下雪)等等。需要强调的是,既要让学生从字面上去理解合成词的意思,更要教会他们从句子和文章的语境中去理解这些单词的意义。

2.派生法

英语的很多单词都有一个词根,这是组成许多单词的基础,也是学生扩大词汇量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就是派生法。它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前缀和后缀。了解和理解了派生词的构成,对于学生的词汇量来说可能是呈倍增的关系。常见的前缀有dis-,en-,il-,in-,im-,mis-,non-,un-,re-,tele-等,如:usual通常的―unusual不同寻常的honest(诚实的)―dishonest(不诚实的)。常用的名词后缀有-er,-or,-ian,-ist,-ment,-ness,-tion,-ing,-th,-ty等,如由名词care可以派生出:careful-carefully-carel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

3.转化法

转化法往往是在拼写形式不变或改变不大的基础上,不同词性间的转化。突出体现在形容词与名词、名词与动词之间、动词之间的转化。如:ice(n.)―icy(adj.) practice(n.)―practise(v);book(n.)―book(v.)advice(n.)―advise(v.)。

4.分辨法

分辨法主要有两种情况:(1)同音分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发音相同,但是拼写不同,单词的意思也不一样。在初中阶段的单词拼写中,学生常犯一些错误,如:经常把whether写成weather。在此,笔者建议在复习时可以把同音异义词列举出来进行对比复习,通过同音分辨减少学生犯错。(2)构词分辨,通过对单词构成及规律的认知,帮助学生轻松复习词汇,提高复习效率。如:sing v. 唱歌-song n.歌曲,改变字母,变化词性,成对记忆;good好的-goods 货物,缀加字母,改变词义,拓展记忆;bold 勇敢的-folk人民、民族-fold 折叠-gold 黄金-hold举-hand手,The bold folk fold up the gold and hold it in hand.,相似单词,例句记忆。

四、联想学原理带入词汇习得

Krashen在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中提到:只有接受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语言习得才会产生。而联想就是通过学生积累与积淀的已有单词的拓展与联想,形成对新词习惯性的记忆与理解,产生同化效应。所谓学得越好,记得越快;记得越快,学得越好,就是此道理。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定的词汇,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通过联想对词汇树立形象与词汇之间的联系,使抽象的材料更加具体化,使学生要记忆的词汇转化为可理解性输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类似联想

基数词与序数词的记忆技巧,如一二三特殊记,加th从四起,八加h(eighth)九减e(ninth),ve要用f替(five-fifth,twelve-twelfth)二十到九十y要变ie(twenty―twentieth),若是几十几,前用基来后用序(forty-nine-forty-ninth)。

2.接近联想

通过现象,将接近的事物和新旧语言信息联系起来。比如,on the tree和in the tree这两个短语,利用大多数水果是圆形的这一特点进行联想,on中的o恰似一个圆,进而记住凡是苹果、桔子等树上的水果要用on the tree,而其他与树本身没有必然联系的事或人就用in the tree。

3.关系联想

利用语言信息之间在语境、语义、语气等方面的各种关系,建立新旧成分之间的联系。如:hot的反义词是cold而不能是cool;cool的反义词是warm。但有些词由于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它就可能有不同的反义词:如hard(硬的)反义词就是soft(软的);hard(艰难的)反义词就是easy(容易的)。在有些情况下,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词的中间项。如large和small,就可以有它们的中间项medium;right和left也可以加个中间项middle。

4.奇异联想

充分发挥想象来建构词汇之间的联系,以帮助记忆与理解。如,April(四月)的A可以看作数字4,September(九月)的S可以看作9,November的N可以看作数字11,利用月份的首字母与数字之间的形似来形成联想助记的效果。

五、思维导图模式贯穿词汇习得

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加,记忆的难度也在不断上升,同义词辨析,相似词组意义和用法的混淆等都在打击着学生的信心,制约着学生的提高。为了帮助学生安全地渡过学习的“瓶颈期”,英国著名教育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根据大脑思维放射性的特点,创造了“思维导图”。这个图显示的是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手段,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如以form为出发点,我们就可以构成这样一张简单的思维导图: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建立或扩充自己的思维导图的引导。比如说,right这个单词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从它的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形近词、固定词组以及与它连用的介词等方面进行联想,使所有与该单词相关的知识都被储存在该单词的位置左右,在需要使用时就可以随时从自己大脑里提取。

总之,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合适的词汇学习和记忆方法是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中,我们必须根据具体的内容和不同的学情来调整和使用不同的方法,力争通过上述各种方式多元化地习得词汇,转变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方式,由原来的较多地注意单词的音、形、义过渡到关注词汇中的固定搭配、类连接以及单词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等,把词汇运用到英语阅读中去,用阅读来检测词汇。在科学的教学策略指导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掌握并运用词汇,爱上词汇学习,从而为整体英语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庆国.科学记忆 高效识词[J].中学外语教学,2011(4).

[2]谭继翠.巧用思维导图,强化英语词汇记忆[J].中学外语教学,2011(5).

篇10

关键词:小班教育;儿童多彩学习生活;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0A-0033-05

一、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研究缘起

(一)基于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

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基于儿童身心发展。首先,儿童是多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个性,我们要对个性迥异的儿童实施不同教育。第二,每一个儿童自身是多彩的,他们各自的素质、发展可能性都非常丰富,这也决定着教育必须是多元的;要针对儿童以感性为主的特征,给儿童多方位的刺激,激发他们某一方面或多种发展潜能。第三,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交融会形成新的多彩,我们要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有规律,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机会,儿童一定会发展得更精彩。我们追寻儿童多彩学习生活,不仅是基于学校本身的一种现实,更是基于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

(二)应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以人为本”,建构主义理论也告诉我们:任何学习,不经过儿童的内化和吸收,是无意义的。我们强调“学习生活”,而非“教学生活”,就是因为新课程所依据的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育要以儿童为本,要以儿童的学习为本,以学定教。因而多彩学习生活课例研究,要从儿童出发,站在儿童角度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既然是以儿童为本,我们面向的就是每一个儿童。每一个儿童又是不相同的,所以每一个儿童的学习生活也是不一样的。由此,我们要面向每一个儿童设计多彩学习生活,这也是“多彩”的应有之意。在儿童与多彩学习生活中自觉形成儿童观,课程改革就能逐步走向成功,“儿童发展”也会从理想逐步成为现实。

(三)聚焦“四色学习单”的文化生长

2009年初,我校以小班化教学为背景,立足课堂,构建了以“四色学习单”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四色学习单是用四种颜色鲜明标识的,四种颜色可以代表不同的学习角色,可以分成不同的学习内容等。四色学习单在研究中不断发展,它由最初的四色作业单,生长为四色任务单、四色交流单、四色探究单、四色创意单……成为学生多元适性成长的文化载体,其所蕴含和表达的教育理解在于――每一名儿童都是独特的、个性的、精彩的、亮丽的,每一个小组都是独有的、生动的、变化的、美好的。[1]可以说,我校课堂研究中颇具特色的四色学习单,正悄悄地生长着为儿童设计多彩学习生活的教学文化。

(四)突破小班化探索的研究瓶颈

虽说很多学校加入了小班化研究行列,但关注的多是理念建构和教师怎样“教”,对儿童学习生活尤其多彩学习生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小班化最大的优势在于,小班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地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小班化是一种班额的变化,更是基于班额变化的一种教育理念、行为的变化。针对小班化和小班化教育之间存在的距离,我们提出“面向每一个”的教育理念。多彩学习生活就是让每一个孩子过不同的学习生活,而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就可以让每一个孩子获得多彩的学习生活,小班化教育就应该建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小班化教育能更好地实现多彩学习生活。我们作为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有责任、也必须引领儿童过好多彩学习生活。我们的课题就是以小班化教育为背景,立足课例研究,研究“儿童多彩学习生活”,推进学校小班化教育的发展。

二、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内涵与特征

小班环境实际指的是小班化教育的背景。小班化环境是在常态化的学习与生活中,关注“每一个”的环境,重视“这一个”的环境,融合“我们的”环境,是散发浓浓“儿童文化”味道的环境,是儿童尽各自所能“生长”的环境。[2]可以说,小班环境是内涵丰富的环境,始终追求每一个儿童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目标,始终追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儿童的发展。

儿童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基于儿童个性化学习的特征,通过生动、精彩、适性、快乐的教学组织,和多层次、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的学习情境,使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个性化发展。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不能局限于教室,可以走出班级,走出校门。儿童学习生活不仅有集体的生活,还有个体的生活;学习生活本身不只是上课的生活、作业的生活、考试的生活,还有发展兴趣、张扬个性的生活。

课题组从儿童的角度、生活的角度、学科的角度等多个方向进行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特征的研究,认为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内涵特征是有童趣、有意义、有选择、有个性。这四个“有”的逻辑关系是递进的,是有内在关联性的,多维的关系也促进了儿童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有童趣”指小班化教学要站在儿童立场,激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和学习激情,引发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人去领悟、去探索,使学习生活充满趣味。

“有意义”是指多彩学习生活是一种以素养为核心的学习。学习者在学习生活中全身心投入,不仅认知能力得到了发展,情感和人格也获得了丰富和完善。

“有选择”是指儿童在多彩学习生活中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自由选择能让人身心放松,更好地投入学习。

“有个性”指教师应尊重儿童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儿童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研究载体与分析

(一)课例的呈现与分析框架

“课例”是研究的抓手,它以攫取实际发生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某个小的研究问题为主题,通过对教学问题和教学现场的再现和描述来揭示教与学的改进过程,讲述改进背后的观念和认识。儿童的学习生活融合在一个个鲜活的课例之中,课例研究承载着对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分析与思考,同时也更有利于推动儿童的多彩学习生活。

1.课例研究的类型

(1)问题呈现型: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学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设法找到恰当的理论和策略来解决问题,以问题唤起反思和变革的行动。

(2)经验分享型:强调利用故事和叙事来获得知识和沟通能力。整个课例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资源、开发资源、拓展资源、共享资源的过程。

(3)理论验证型:尊崇理论价值,认为教学是将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际的结果,课例为印证理论、检验理论提供了实据。

(4)研究反思型:课例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课例真实地记载了教师成长历程,其中包含甘苦与困惑、迷茫与挣扎以及反复探寻之后的豁然开朗。

2.课例的分析框架

课例分析由以下四方面的要素构成:

(1)主题与背景

课例是一个个真实的教学案例。首先要交代背景,然后要阐明研究问题,即研究的主题。这个主题应围绕“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来确定,要有现实的研究价值,切口要小,便于掌控和深入。

(2)情境与描述

课例研究基础是课堂教学实录和对实际教学过程的描述。可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反思几方面,描述课的改进与变化。其中,可以有选择地运用《汉口路小学多彩学习课堂观察表》等,做定性定量分析。此外,还可对课堂教学中的轶事和突发事件等,采用教育叙事手法进行描述,力求准确、客观、生动。

(3)问题与讨论

围绕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特征,结合课堂观察中所发现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执教老师有什么困惑或两难的问题,师生之间发生了什么冲突,不同学生之间有何不同意见等,所有这些问题是如何发生的、怎样解决的,都有必要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在此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对关键片段的分析和讨论。

(4)诠释与研究

对课例的解读,除了具体的描述,还需要对其核心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纳和理性的诠释。课例研究试图以课说法,发现和提出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核心问题。比如:在研究设计中是否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符合儿童个性化特质的学习任务与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体现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四个有”。

(二)课例的深度分析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场所,学习生活的多彩,是从一节节多彩课堂开始的。我们着力通过一节节课例研究,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彩学习课堂。多彩学习课堂以儿童学习活动为中心,围绕儿童实际需求,创设符合儿童个性化特质的学习情境,提供多种参与机会,引导学习过程;通过恰当评价和反馈机制,帮助儿童掌握学习过程,督促有效学习的发生。

课题组收集的课例覆盖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以及多彩社团课程。全校1-6年级所有教师参与课例研究,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从“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四个要素进行课例研究,我们的研究步伐正行进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班背景下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创新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以单纯应付考试取代全面发展,以单一的学习成绩作为判定学生发展水平的最终标准,以牺牲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获取测验卷面的“成功”等,使得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枯燥单一。我们通过一个个研究课例,努力做到:

呈现多种教学资源,创意多彩课程。如南京大学和我校仅一墙之隔,我校教师共同编写的《小学・大学》微型图本,即充分发掘南大“人”的资源和“物”的资源。其中《校训》一课,教学前,先让学生去南大采访,了解校训的由来和变迁,并与我校校训比对,形成问题。上课时汇报讨论:我校校训和南大校训的关联,再上网搜索其他大学的校训,说出感兴趣的校训以及原因。从众多校训中感受什么是校训,为什么要有校训,能否为自己的家庭和小组设计家训或组训。最后进行口语交际《家训或组训诞生记》。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调查、研究、发表观点,学习资料丰富、学习方法多样,学习所得多元,彰显了教师利用地域资源进行课程设计的功力。

设计多样教学形式,创意多彩课堂。如从同课异构对比中寻求更有意义的学习、从走班制让学生感受不同老师的教学个性……课题中期汇报时,尝试由三位老师同上一节课《南大的建筑》。三位教师根据学情,提供便于学生选择的学习目标。一节可选择的课例研究就诞生了。本节课尝试将课堂交给学生,选择相同学习内容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分别由三位老师指导“建筑文化组”、“数学测绘组”、“美术创想组”的学习。让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师生在一种互助形式下完成教与学。整节课体现课堂学习的选择性,彰显了学生个性,展示了有趣的多彩课堂学习生活。

建构多种教学样式,创意多彩生活。老师们在研究中创造了多种教学样式,体现了鲜明的教学个性,给学生的学习生涯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如周婷老师的“情趣导引―美读浸染―个性绽放”的魅力语文,王蕾老师的“尝试作画、不断发现”的教学思考,朱静老师的“你动、我动、大家动”的律动课堂,徐皓明老师的“四色分层 五步教学”模式,何世民老师的“多彩 丰厚 灵动”的风格……都是以追求学生自主发展为教学目标,在缤纷多彩的课堂中,学生的个性空间得以放大,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不断得到唤醒和强化。

2.小班背景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建构和践行

学校除收集整理所有老师的课例,还在学生中开展了以“我们喜爱这样的美丽课堂”为主题的课案书写活动。从学生写的课案中发现,学生对开放的、形式多样的课堂很喜爱,尤其对以“四色学习单”为组织形式的课堂活动更加偏爱。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构建民主平等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促进学生获得自由、全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从课例分析和学生的课案中,我们也可以窥见:

有童趣皆有可能。如苏教版第二册14课《鲜花和星星》生字学习,“真”这个生字是难点。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来看,低年段儿童空间直觉虽有相当大的发展,但是直觉的精确性和分化性发展水平不高。[3]基于这样的学情,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真”就像一个“斜带十字小帽,身穿条纹上衣,脚蹬八字小皮鞋”的娃娃。这充满童趣的比喻,调动了儿童的有意注意,儿童在趣味性学习活动中准确掌握了生字词的书写。

有选择才有个性。小班环境下的课堂,更能体现教学的灵动,这种灵动给师生营造了一种可以选择、彰显个性的多彩课堂学习生活。对学生来说,一次自主选择意味着增加一次塑造个性的经历。如张璇老师的课例《Food》一课,老师将学习分为了课前活动与课堂活动两个部分:

【课前准备】在前一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相应的小组,课后进行了调查研究活动。

红:Find some photos about the food at the Food Festival.

黄:Find the English names of these food on the Internet.

蓝:Introduce what they are made of.

绿:Show all of these in English.

【课堂活动】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形式来展示。

这样的设计为儿童营造了有选择的学习生活。课前准备的四色讨论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通过这些主题进行分组活动。课堂活动中的成果展示环节,学生通过多种学习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凸显个性化学习的成效。这一过程,学生各显神通,自主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以提升,课堂也更加生动。

有意义成就发展。当然有童趣、有选择的课堂并非一味追求“趣味”和学生自愿,而是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以学习者学习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寓教于乐”,也才能真正实现多彩课堂的价值追求。

如《分数除法教学》一课,看似内容简单,其实对学生思维水平要求很高。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数学体验活动:“9/10米的花布给小猴做衣服,可以做3件,做一件要多少米花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画一画、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计、求解、比较、分析、交流、验证、归纳几个环节,从而真正领会分数除法计算的科学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上课例让学生经历、体验,让学生在自由的时空里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发现,自信地表达,快乐地运用,让数学生活充满理趣,正是对理念新课程的有力佐证。

3.小班背景下学校办学理念的验证和丰盈

课例研究的背景是基于学校课堂特色“四色学习单”,在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四色教育”的构想。四色教育中的“四色”可以指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也可以泛指四种颜色的共同体、融合体。“四色”其实是多色、多彩,寓意不同人的不同本色和天性,寓意在教育过程中人在人和人、人和环境相互交融中的成长与变化。“四色教育”承认和重视“人”的先天个性与差异,又重视后天教育教学对“人”的改变与提升,由内而外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应然状态,体现了我校小班化教育“在这里,每一个都重要”的价值追求。“四色教育”即在充分尊重学生天性和差异的前提下,通过丰富多彩、不断生成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学生打造充满童年梦想、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

“四色教育”是“四色学习单”的提升与超越,是一个具有校本特点的教育概念。它是在前期关于四色学习单的教学研究中,和现在进行的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课题进程中,融合学校文化的梳理与反思,自然生成的一种教育形态,是学校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代表。它为学校小班化教育的高品位、高层次发展提供了策源与愿景,是学校下一步发展的整体设计,必将促进学校办学品牌的形成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全体师生的共同成长。可以说,“四色教育”是学校课题研究进入新阶段后的理性思考与愿景构想,更是学校小班化办学新的规划与行动纲领,它倾注了汉小人无限的教育真情与教育智慧,进一步丰盈了“在这里,每一个都重要”的办学理念。

四、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研究成果与反思

一是深化了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认识。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引导和建构老师们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力图深度改变课堂、改变教学,真正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小班化教育环境,努力构建儿童多彩学习生活。

二是撬动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变革。在研究中,以“儿童多彩学习生活”为抓手,形成了适合小班课例研究的呈现与分析框架,催生了教师研究方式的嬗变,撬动了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变革,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是促进了学生的生动活泼的成长。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在有童趣、有意义、有个性、有选择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投入教学过程,品尝获取知识的愉悦,师生在多元、多向、多层次互动中释放天性、彰显个性、快乐学习、自由成长。

四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文本材料。围绕课题前期研究,出版了五本专著――《魅力语文》《四色学习单文化生长》《边玩边学语文》等,还有《小学・大学》《花样可乐・健身足球》两套校本教材,其中《四色学习单的文化生长》一书获得南京市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校本教材《花样可乐・健身足球》已于2014年11月被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收录在校本教材15项推荐共享名录中,《小学・大学》微型图本的创意实践被《南京日报》《扬子晚报》报道。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课例不断推向省、市内外,让兄弟学校老师分享。数十篇论文、课例获省、市一等奖,多篇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期刊上,其中三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学校形成了论文集《儿童多彩学习生活:一种校本化的理解与认识》与课例集《伴随儿童的成长脚步》。

当然,我们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

我们的一个个课例是属于课堂的,同时也是学校四色教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何让“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课例研究”成为文化脉络的延续、创新和生长?这是我们一直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例研究的呈现与分析框架还不能完全凸显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特质,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在研究中发现,现阶段我们对儿童多彩学习生活内涵的理解与把握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婷,叶海豹.四色学习单的文化生长[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