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通信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降低重复建设投资
现阶段我国存在三大主要的移动运营商,均为了更好的扩大自身利益,在大量的进行移动通信设施的建设,同时大部分为自用自建,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的情况。根据我国审计部门在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2010年--2014年五年间,我国主要的三大移动运营商在移动通信设备方面投入的资金超过30000亿元,但是这些移动通信设施综合利用效率不高,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情况,因此,全面的实现我国三大移动运营商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对于降低运营成本是较为关键的。
1.2有利于平衡运营商实力,促进有效竞争的形成
网络质量是移动运营商竞争的重要保证之一,但是受到移动通信天然垄断性的影响,很多移动通信管线建成之后,其他运营商很难进入,这就形成了不对称的竞争局面。因此,实行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共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垄断格局,对于提升移动运营商市场进一步公平竞争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1.3对环保及经济带来的益处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共建共享的不断深入实施,能够更好的实现移动通信进入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更好的带动这些偏远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在环境保护方面,随着移动通信共建共享的不断实施,能够较大的减少天线杆及通信发射塔的建设数量,能够减少资源的消耗,从而降低碳的排放。也能降低钢材、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性材料的使用。
2、影响我国移动通信共建共享的因素分析
2.1移动通信共建共享的激励不足
移动运营商一般为较为独立的主体,均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因此,各个移动运营商均希望使用自身建设的基础设施,使其更好的为自己提供服务。此外,虽然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均为国有单位,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均是以委托人的方式进行运营的,这就出现了移动通信运营商与管理者利益不同的情况,委托人在管理过程中为更好的追求自身利益,对于移动通信重复建设的情况关心不足,而只关注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及市场占有率,这就给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带来较大的阻碍。
2.2移动通信运营商与政府之间协调欠缺
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均是在政府协调与监督下进行的,因此,现阶段国内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发展速度较慢与政府监督不力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很多地方性政府对于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认知有限,导致移动通信运营商与政府之间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影响了我国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进程。
2.3移动运营商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利益冲突
我国三大移动运营商采用的网络标准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共建共享中有着不同的优化要求,在共建共享中均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尤其在城市内部,各大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较难在新建基站位置选择等方面达成一致。此外,从现阶段各个运营商签订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协议中可以看出,在成本投入及后期维护方面并没有给出较为明确的细则,这将直接的影响到共建共享基础设施的使用。
3、推进我国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策略分析
3.1政府领头、政府与移动通信企业全面配合
由于在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中直接涉及到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实际利益,导致很多移动通信运营商对于共建共享条文较为冷淡。此时就需要政府做好牵头工作,为整个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指引道路,全面的做好在各大运营商之间的交流与斡旋工作,逐步的做到对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统一协调,更好的提升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建设效率。此外,地方政府应结合自身地区的实际情况,将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规划中进行,从而更好的提升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的效率。
3.2增强对各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激励力度
现阶段移动通信市场利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移动通信运营商对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带来的效益不够敏感。因此,全面的加强对各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激励力度对于提升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是较为关键的。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制定出完善的共建共享补贴资金,对于补贴资金的来源,可以分为政府出资与运营商出资两大方面,这不仅体现了取之于企业用之于企业的资金使用原则,同时也更好的彰显了政府在整个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调控与支持的作用。同时在进行奖励资金的管理时,省级财政部应门会同其他部门进行全面的管理,构建出完善的补偿及奖励资金管理体系,做好对资金使用的记录,为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供较为有利的支持。更好的促进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有效实施。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安全防范对策
第三代移动通信,也就是现代生活中常提及的3G网络,这是继模拟语音和数字语音两代移动通信之后的新一代通信。相对于前两种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功能更加强大,不仅仅能够处理音乐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还能够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网页浏览等多种信息服务,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必然趋势。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安全问题
首先,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具备了强大的功能,能够通过无线网络等方式,实现有效的语音和信息通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无线网络的密码保护比较简单,一旦被解码,就容易出现被窃听等问题,导致个人重要信息外露,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在无线范围之内,如果存在密码共享,在共享范围之内,整个网络的流量就能够被任何人分析、监控甚至改变,如果进行流量分流更改,就会引发部分设备能够获取更多的流量,而其它设备则获取相对较少的流量。
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安全的防范对策
1.加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安全制度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使得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的孔子,用第三代移动通信进行犯罪活动。为此,我们需要加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安全法律制度方面的建设。以此来对利用第三代移动通信进行犯罪活动的不法分子进行制裁,用法律来约束他们的行为,使我们第三代移动通信能够有一个更加合法的环境,保证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安全,从而让人们能够放心的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2.加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安全的技术研究。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黑客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一些新型的病毒也在不断出现。因此,为了保证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安全,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安全技术研究的人财物力的投入,以保证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有着更为优秀的防御各种病毒的软件,能够对那些过期的病毒防御软件进行升级,以确保人们能够安全地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
3.加强个人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第三代移动通信虽然能够是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加强个人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安全重要的认识。我们要遵守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文明合法地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不去浏览一些非法网站和使用一些非法软件,这样可以避免被病毒入侵,导致电脑崩溃,从而避免个人信息被盗。我们要合法地利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不受利益的蒙蔽,而去利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做一些违法违纪的事。
此外,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学习,了解必要的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安全技术,从而利用最新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软件,来预防网络病毒和木马的入侵,从而很好地保证自己的网络信息的安全。这样才能够安全、放心的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让我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利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让他更加便利我们的生活。
三、总结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地被运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能够更及时的了解社会信息,和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并不是那么完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不能完全依赖第三代移动通信,我们需要加强自身网络技术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安全的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参考文献
[1]邓娟,蒋磊. 3G网络时代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年06期
篇3
【关键词】通信大楼;电气干扰;安全问题
21世纪是通信业飞速发展的时代,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无疑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与此同时移动通信大楼也随之在世界各地纷纷拔地而起。通信大楼内工作的设备主要包括微波机、传输机、整流设备以及作计费、监控、数据业务用的电子计算机设备。这些设备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对电气干扰相当敏感。如果这些设备损坏或是出现故障导致运行不稳定,不仅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由此导致的社会影响也十分恶劣。因此如何抑制和消除各类电气干扰,在保护设备与人身安全的同时保证设备稳定可靠运行,便成了设计和安装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电气干扰的种类
1.谐波电流
随着人们生活的多元化步伐,用电量也随之加大,用电负荷非线性增长是谐波电流的起源。正如我们所知,波形为正弦波的电源是最理想的。当正弦波电压施加在非线性负荷上的时候,电流波形受到非线性负荷的影响将发生畸变,波形不再为正弦波。
图1 谐波电流起源示意图
波形畸变的电流包含基波电流、奇次谐波电流和偶次谐波电流。
2.对地泄漏电流
对地泄漏电流分高频对地泄漏电流和工频对地泄漏电流。高频对地泄漏电流是指通信大楼内电子设备的电源开关在瞬变过程中产生幅值很大的电流;工频对地泄漏电流是为防止高频分量的干扰在供电系统中传布,各个开关输入端上的滤波器电容在相线和保护接地线间形成的有电流的通路。
3.电压扰动
电压扰动是最常见的电气干扰,包括电压骤降、电压波动和瞬态过电压。
(1)电压骤降
电压骤降是指电动机起动时由于重负载电动机的功率较大,导致线路以至所接母线的电压持续几秒钟的大幅度降低的现象。
(2)电压波动
电压波动是电压骤降的特殊情况,是指幅度变化较小的电压骤降。
(3)瞬态过电压
瞬态过电压的主要特征是有突升快速的高电压脉冲叠加到供电电压上,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地面电气线路在雷雨天由于大气中的雷电现象产生的强大瞬变电磁场对其会产生感应过电压;二是电容器投切时由于发生大功率电感性负荷或改善功率因数,回路周围产生的瞬态变化的磁场对邻近线路产生的感应过电压。
二、各类电气干扰的危害
1.谐波电流的危害
移动通信大楼的电子设备本身是谐波电流发生源,其谐波电流引起的严重谐波电压传导到其它状态完好的电子信息设备,会损坏移动通信大楼的电子设备(主要是电脑主机和打印机的电源部分),使其工作不稳定,严重时会损坏元件;因电子设备电流中含大量谐波电流,回路的有效值要比测量值大,过大的谐波电流会诱发断路器误动作;中性线过载引发火灾事故等。
2.对地泄漏电流的危害
高频泄漏电流产生高频噪声,使对噪声敏感性很高的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的工作受到干扰;工频对地泄漏电流通常小于3.5毫安,比较微小,但当多台设备并联时合成的电流就非常大,会使漏电断路器RCD误动作而切断电源,不但影响正常工作严重时可能导致电击事故。
3.电压扰动危害
(1)如果电压骤降时间过长,则极有可能导致电子信息设备的数据丢失。
(2)电压波动虽然电压骤降的幅度变化较小,但可以使一些灵敏度高的电子信息设备工作失常,因此不可以忽视电压波动的危害。
(3)瞬态过电压可使电子设备损坏, 并且可通过电感对数据线的耦合造成计算机及通讯设备上的数据失误。
三、电气干扰的防范措施
1.针对谐波电流,采用避免谐波电流的汇合增大和减小回路谐波电压分量的方法。一是选用D1YN11接线的三相配电变压器为三次谐波电流提供环流通路。二是将中性线用到每一相上,对例如电子计算机电源回路、大量电子镇流荧光灯回路等产生谐波的设备回路增加2倍的中性线。三是从低压配电室开始由单独配电柜引出专用回路供电信设备用电,将敏感设备与其它设备分开。四是通过限制每个回路中的插座数量,有效减小回路中谐波电压的含量,可以大大减少分支配电回路中敏感设备的数量。五是穿钢管敷设大楼内的电气线路,金属导管接地良好时能屏蔽射频对导线的干扰作用。
2.针对对地泄漏电流,可以将漏电保护器装设在配电线路末端插座回路,一旦相线和保护线偶然接触,漏电保护器立即跳闸,保护人身安全;另一方面针对由于对地泄漏电流产生的噪声严重干扰电子设备,可以采用“电信接地”,即把设备连接到干净的或无噪声的“地”上。其接地方式和用材与常规的建筑物都有所不同,常规建筑物接地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在故障情况下依然能保证人身设备安全,而移动通信大楼必须同时具备承载连续的泄漏电流和用来抑制高频噪声电流两大功能。移动通信大楼的接地方式分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三种,按照“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这三种接地方式最终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机房接地是在机房活动地板下设闭合环形接地线,作为地板金属支架接地引线排,即采用“网形接地”布置方式,其材料为截面积大于或等于50mm2铜导线,并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出大于或等于二根截面积为50mm2-75mm2的铜质接地线与引线排的东西或南北侧连通。移动大楼接地系统的连接方式可以用下面具体的工程实例来说明。
3.针对瞬态过电压影响,主要防范措施是采取滤波或在信息线路和电源线路有关部位装设过电压保护器,例如可将对地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分别加装在通信大楼交流变压器高低压侧的三根相线附近;另外还可以在出入基站的所有电力线出入口处均加装电涌保护器;采取软起动方式起动大楼内大功率电机,可有效消除电压骤降,这也是防范措施中相对较好的;除此以外,分开变压器供电在电子信息设备与其他设备(例如空调水泵等)负荷上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
四、工程应用实例
某移动通信综合大楼共9层,总建筑面积8000 m2,功能房有整流电源室、传输机房、交换机房、监控室及微波机房、主机房数据业务中心等。大楼的接地系统接线图如图2所示,采用联合接地形式,钢筋同时作为建筑物的基础和接地装置,共用接地网是将基础底部主钢筋通长焊接成闭合回路,总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1Ω,基础层设接地总汇集环,室外设人工接地环,基础接地网或室外环形接地体与接地总汇集环每隔5-10m相互连接一次。
图2 接地系统接线图
对于接地系统的连接方式,应根据安装的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并在设计安装中掌握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为保证建筑物整体可以形成一个等电位体,根据法拉第提出的“均压屏蔽”原理,需将建筑物结构钢筋设置成接地装置;
二是分别从接地网或接地汇集线上引入大楼内各种接地线;
三是采用“网接地”形式设置机房的接地方式,以保证可以形成不但相同而且稳定的零电位,进而有效减小干扰的影响。
接地总汇集线采用40×5的扁铜,接地分汇集线采用25×5的扁铜,接地干线采用120mm2的多股铜芯绝缘电缆。
参考文献
[1]温澍萍.浅谈电气安全管理与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
[2]王楠,霍胜群.《论我国建筑装饰工程的电气安全管理研究》,《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3]蓝成辉.《某通信枢纽楼供电系统设计分析》,《冶金丛刊》,2006年06期.
[4]YD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篇4
我国移动通信目前仍以极高的速度在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到2001年9月,我国电话用户从2000年9月的2亿户到目前已突破3亿户,即在1年之内增加用户1亿户。发展速度世界罕见。其中移动电话用户中国移动"全球通"用户为9580.2万用户,联通移动用户为3490万户,共计超过1.3亿户,普及率为10%,居世界第一位。据预测,到"十五"末期,我国电话用户将超过5亿户,普及率将达到40%。其中固定电话为2.4~2.8亿户,占世界总数的1/5,居世界第一位。移动电话为2.6~2.9亿户,占世界电话用户1/4,居世界第一。移动通信用户数将超过固定用户数。届时,固定电话的用户普及率为18%,而移动通信的用户普及率为21%。中国将是名副其实的通信大国。
从中国移动通信终端市场的发展来看,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后3~5年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到2005年,移动终端的销售额可达到1200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2000年全球10%的手机是在中国制造的。移动市场对中国GDP所贡献的产值,到2005年将达到6000亿元,在全国GDP中占6%~8%。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包括三部分,即运营服务收入,手机终端销售的产值及运营商网络建设的投资。
国家决定,我国CDMA移动通信网络由联通负责建设和经营。它将达到5000亿元的整体市场规模。在"十五"期间联通投入CDMA项目的资金达1000亿元。国家计委决定,19家企业获得了生产CDMA手机的资格,它们是:波导、科健、中兴、首信、TCL、海尔、东方通信、康佳、南方高科、中电通信、大唐、贵州振华、浪潮、海信、大连大显、南京普天、天津电话设备厂、厦华以及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按照联通的规划,5年后CDMA手机用户将达4000万左右。
以上简单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但应该看到,世界先进国家的移动用户数占人口总数的20%~65%之间,而对于我们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现在只占10%。因此,无庸置疑,在今后10年内,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移动通信仍将高速发展,形势大好。
2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国加入WTO后,电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运营商的进入和产品低关税的涌入,将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当然,同时也会有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入,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也会带来促进作用。审时度势,我们只能采取正确的措施和策略迎接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总地看来,我们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对待。
第一,对于在我国目前也广为应用的2G和正在兴起的2.5G的发展,应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大力促进其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和占领现有的移动通信市场。
第二,WTO和3G同时到来,我们只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兴利除弊,以积极的态度迎接WTO和3G的到来。
第三,建立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即制造业),仍然是发展我国移动通信带有根本性和战略的任务。及时开展关于未来新一代移动通信(或4G)的研究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机遇,切不可轻易放过。
下面,对上述三方面的问题再作进一步的讨论。
3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大力促进移动通信的推广应用
我国目前正处在2G的发展阶段,已有1.3亿用户,占世界第一位。但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移动主要发展GSM系统,现在已有9000万用户,很快将超过1亿用户。继续发展GSM无疑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有利方针。对于中国联通,正在快马加鞭建设和发展CDMA网络,2001年将达到1550万用户容量。可以预期,今后10年它将以更高的速度发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CDMA网有利于解决频率资源紧张、基本建设投资巨大和用户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等实际问题。我们2G发展的一个可能的格局是GSM与CDMAIS-95平分秋色,同步发展,这对于各方面来说,都是有利的。
2.5G的发展正方兴未艾。中国移动GPRS网络的建设目前已覆盖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25个城市投入试商用,容量达到40万户。面临3G能为人们提供高达2Mbit/s的数据率和传送多媒体信息的挑战,人们致力于使2G采用一些改进技术以达到提高数据速率的目的。从而产生HSCSD、GPRS和EDGE等一系列GSM的演进技术,采用信包(分组)通信技术,可提供E-mail、ftp、电子商务等服务。目前运营商推出2.5G也是出于可以尽快满足市场对移动数据服务的需求。同时也为向3G过渡做了技术上的准备。目前已有爱立信、西门子等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推出数款GPRS手机。厦新公司也推出一款GPRS手机--A8698。另外,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也纷纷出台自己的GPRS产品。但不必讳言,一个窄带系统用来传送宽带业务,即传送高速数据和多媒体业务,是力不从心的,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在已推出GPRS手机的地区已出现了上网速度慢和影响电话通话的情况就是证明。因此,虽然2.5G有一定发展空间和时间,但终究是一种过渡技术,当人们需要在移动中大量传送高速数据和多媒体信息时,他们将很可能会选择具有宽带特性的3G系统。
总之,对国家来讲,无论是继续扩大2G的应用和发展2.5G,都需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以避免顾此失彼,才能真正促进我国移动通信的推广应用。
4兴利除弊,迎接进入WTO及3G的到来
我国加入WTO,这对于我国进一步开放、发展经济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电信业,特别是移动通信的运营业和制造业无疑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有弊,利大于弊。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指的是我国面临国内外更为激烈的竞争。如果采取正确的措施和策略,我们将在竞争中取胜,求得更大的发展。所谓有利有弊,是指如果在竞争中有所失误,则将严重影响我国运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所谓利大于弊,指的是无论如何,国外资金、技术、产品、人才和管理经验的大量流入,为我国移动通信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利的条件,总体上说,我们将赢得这场竞争。
同样3G从CCIR提出到今天已15年了。经过人们长期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标准之争,应该是初见分晓的时候了。世界上各国对3G发展的必要性的共识也是不容质疑的。现在的问题是3G付诸实际商用是否能达到人们预期的性能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目的和要求。我国对3G的发展应该说起步并不太晚,但决心不大,投资强度不大,动作力度也不大。在国家"863"计划和"九五"计划中均有所安排,也有了喜人的成果并提出了TD-SCDMA标准,但与国际上各大国相比,差距较大也是不能否认的。因而,大力发展3G,仍然是我国发展移动通信极为重要的战略决策,其出发点主要是:
(1)大力发展3G是建立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和占领未来国内移动通信市场一次难得的机遇。
(2)应把发展3G与发展2G结合起来一同加以考虑,使二者既能满足当前国内市场的需求又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3)容量和频谱利用率的问题是发展移动通信的根本性问题。应尽量采用先进的频谱利用率的系统。3G的基本技术是宽带CDMA技术,因而是有很大优势的。
(4)我国未来2G的发展可能是GSM与CDMAIS-95平分秋色,因而对于3G的三种主流技术:WCDMA、cdma2000及TD-SCDMA均应发展。
(5)我国发展3G应与建立生产制造业结合起来,并尽可能地注入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国家要加大投入,使移动通信真正成为国家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5发展未来新一代移动通信(4G),建立我国移动通信产业
3G尚未商用,为什么人们已开始关注发展4G呢?应该说,这种关注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代技术的发展,要经历提出、研究、实验、形成标准、批量生产直至最后到客户手里,大概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1G、2G、3G的发展都是如此。估计4G的发展没有10年时间是不行的。中国3G的应用估计可能要到2005年左右。到了2010年左右4G可能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一般认为,新一代的产品无论在技术上和应用上都应比老一代的产品有"革命性"的变革。因而4G要比3G有明显的进展。目前对4G虽然尚无明确的定义和规范,但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1)4G应比3G数据传输速率高一个数量级,达到20Mbit/s~150Gbit/s。
(2)主要采用更宽的频带,即以广带(Broadband)为基础的技术。
(3)应具有自适应系统分配和适应变化的业务流和信道条件,有很强的自组织性和灵活性。
(4)能综合多种网络结构,如固定、移动、广播网络,并能加以控制。
(5)能满足不同用户不同业务和码率的要求。
篇5
【关键词】 网络通信 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维护方式
在当下科学技术和网络结构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全世界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网络时代。当前我国电子类商务业、电子金融、电子政务等各类相关的网络服务都日益走向成熟,网络通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快生产与生活以及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移动通信信息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显现,所以相关工作者要引起重视,立足于目前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中的题找寻合理的解决维护办法,更好地促进网络通讯行业的稳步发展。
一、移动通信信息安全的重要价值
在网络通信项目建立过程中,整体管控措施较为多样化,具备高效且开放的优势,并能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需求。当前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较快,程度也较深,移动通信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中,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移动通信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安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网络通信中有很多不合理的结构,安全系统中的漏洞也能够让黑客很轻松的侵入,这不但给网络通信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会影响网络通信的总系统。所以,社会对此高度重视,并提出了相应的信息安全维护的目标,将维护通信信息安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执行,为更好地实现网络信息交换提供技术支持,进而让移动通信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人们生产生活去服务,更好地完善社会发展下通信技术全面安全的总体目标。
二、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中的问题
2.1信息结构的问题
就目前的网络信息情况来看,主要立足于TCP/IP协议,据此来实现移动网络的数据交互。在对通信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借助树状参数结构对整体信息结构进行系统化分析。技术人员要针对网络连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的综合化考量,确保管控机制和管理层级的有效性,只有对网络连接中的漏洞要进行集中处理,才能减少类似于信息窃听问题以及信息丢失问题的出现。
2.2通信软件中的信息数数据安全问题
科学的进步带动了信息通信项目的综合升级,在网络通信结构建立的过程中,要借助基础软件和系统,这就使得其多元化和开放性优势得以发挥,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通信的安全隐患。系统运行过程中会遭遇源代码被黑客攻击的问题,需要技术人员借助有效的软件系统和管理框架对信息进行集中处理,提升信息安全性。
2.3网络攻击被动性的问题
就当下的网络环境来看,移动网络通信中网络攻击的方式很多,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攻击的方式也有较多地创新。为了实现移动网络信息的安全,就要从各方面开始预防,加强网络信息防火墙系统的建设,对恶意的攻击做出一个全面预防的态势。
三、实现移动通信信息安全的主要策略
1、加强网络通信系统对IP地址的保护力。在通信项目建立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强化对于IP地址的保护能力,借助网络交换机进行系统的集中管控,提升整体管理层级结构的有效性,并且将TCP/IP组成结构进行综合解构和数据处理,从而优化整体项目的保护力。技术人员也要对家庭网络以及企业内网的IP参数进行综合管控,一定程度上保证地址参数完整,减少攻击的可能性。
2、对网络通信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在加密技术运行时,技术人员要将管理重点落在设立密码以及信息加密方面。不仅要集中提升技术结构的有效性,也要从根本上保证整体管控层级的健全和完整,只有优化网络维护工作的整体质量,才能进一步选取更加有效的机密方式。
3、建构完善的网络身份验证系统。系统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情况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控和处理机制,就要使前两者能获得使用权限。在当前网络资源的运用中,大多数人都会将用户名和密码分开保存,这样是为了更好地避免遗忘密码或是丢失密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防护私人信息被窃取。但是这类的身份验证方法只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长期发展下去的话,系统内部的中间环节也会遭到攻击,所以还是不够稳定。其次,我们也可以采取辅助的方式来进行验证,比如安全令牌等,这类方式能提升整体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和完整度,进一步提高验证结构的综合水平,确保管控结构和管理层级的有效性,也保证其发展结构和科学技术的同步性。特别要注意的是,目前较为新兴的技术包括指纹验证、视网膜验证等,正是由于其难以复制和伪造,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向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
结语:移动通信信息中还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问题,需要每位网络工作者在实际工作和研究中探寻更多的信息安全维护方式,为创建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通信环境不断努力。
参 考 文 献
篇6
关键词基因算法,信道分配,信道干扰
1.介绍
在移动通信中,提供给用户和无线网络基站之间通信的频带宽度是有限的。因此,随着手机用户的普及,这个有限的资源成为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瓶颈。为满足信噪比要求,本文从以下三种基本的干扰:同信道干扰,同区域干扰,邻道干扰考虑来设计网络。
无线频率传播和预期的通信量作为某些信道分配给某个区域时是否会产生干扰的决定因素。通信量也可以用来预测每个区域内所需要的信道数目。信道分配问题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在满足整个系统无干扰的情况下,最小化所需的信道数,以节约有效的频率资源。这就是参考[1]中提到的信道分配问题1(CAP1).第二类:在大多数实际应用中,无法提供足够可用的信道确保无干扰的信道分配,只能最小化整个系统内的干扰,满足各区域对信道数量上的需求。这就是参考[1]中提到的信道分配问题2(CAP2)。近几年来,一些启发式算法(HeuristicApproach)([2],[3],[4])等多种算法被用来解决信道分配问题。但由于算法的一些局限,往往结果并不理想。
基因算法GA的本质:全局性概率搜索算法,是可行的搜索技术,用定长的线性串对问题的解进行编码,通过复制、交叉和变异等遗传操作改变个体的结构。个体作为搜索对象。根据适应度进行选择,决定个体是否参加复制、交叉等遗传操作,得到的返回值后,代入适应度函数求出子染色体树的适应度(适应度:表示了个体产生的效益,是个体优秀程度的度量)。取适应度最大的作为最优子个体。
已经有大量的例子使用基因算法GA来解决信道分配问题.例如,参考文献[12],[19],[20],[21],[22]使用基因算法来解决信道分配问题1(CAP1)。[23]和[24]用公式描述了CAP2,但是它们只对无干扰的情况感兴趣。参考文献[16]中依据基因算法给出了解决信道分配问题2的独特的公式,在本论文中,就依据这个公式,将无干扰条件作为软限制条件(Softconstraint),而将各个小区所需要的信道数作为硬限制条件。我们用十个基准(benchmark)问题来进行模拟仿真,并将结果与其它算法获取的结果相比较。
2.信道分配问题
假设一个无线通信网络,它有N个小区和M个通信信道。小区i的信道需求(由预期的通信量求出)为Di个信道。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可以决定在频域中两个信道之间能保证没有干扰的最小距离。这些最小的距离存储在的对称矩阵C中。我们回顾一下Smith和Palaniswami[4]提出CAP2的数学模型:
其中;.如果,就是说小区j和i分别分配到信道k和信道l。分配所引起的干扰程度可以由张量中的一个元素进行计算,其中是信道k和信道l在频域中的绝对距离。当时,干扰的程度最大。干扰随着两信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减小整个网络中的干扰程度的问题就可简化,即:
最小化:
(1)
限制条件:
(2)
(3)上述提到邻近因子张量P是一个三维矩阵。立方体正前平面对角线被置0的矩阵C。张量的第三向线成线性减少,因此张量的有效深度为矩阵C的最大对角线值,它由递归方法生成:
(4)
3仿真结果
在我们的仿真试验中,采用了参考文献[16]推荐的方法,初始化一组满足限制条件的个体。每个个体是一个的矩阵的解。每一行代表一个小区内的分配方案。每一行内的1的数量代表了分配给该小区的信道数目。根据前面介绍的基因算法,进行行间交叉,行内变异的算法。这样,每次生成的新解都可满足限制条件。我们用等式(1)来评估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并根据适应度来选择用于生成下一个族群的个体。
果”0”代表无干扰分配。我们可以看出对于HEX2和KUNZ1我们获得了比其带爬坡的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thehill-climbingHopfieldnetwork(HCHN))[8]中更好的数据.在仿真过程中,一些参数,例如交叉操作机率,变异操作机率和族群大小都需要去设定.我们是通过反复试验来设定这些参数的.
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者已经研究了在保证无干扰情况下最小化所需信道数的问题。而本论文则是针对那些实际可用信道数少于无干扰所需信道数的实际问题,研究在有限的信道的条件下来最小化生成干扰的的可行性方案,这将会很有实际应用价值.
基因算法是一个有趣的方法,它是从点到点的全局搜索,在解决优化组和问题时,可快速获取更优的解。基准问题的仿真结果表明基因算法可得到比其它方法更理想的结果,即在满足需求限制的条件下,使得信道分配带来更少的干扰的解决方案.
更高级的基因算法诸如并行基因算法(parallelGA)和微基因算法(microGA)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信道分配问题2,得到更好的结果.基因算法(GA)特别适合于在高速并行计算机上运算.目标函数和限制条件可同时执行,对整个族群操作运算,通过交叉和变异操作生成选取新一代适应度更高的子族群参数。因此对硬件性能要求高,直接关系到运行时间长短,效率问题.
在一台高速并行机上,基因算法预计能以几K倍的速度处理很多问题,K是入口尺寸大小。即使要并行的评估的个别问题功能有效性,也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解决办法。REFERENCES
参考文献
1K.Smith,“Solvingcombinatorialoptimizationproblemsusingneuralnetworks,”Ph.D.dimerfation,UniversityofMelboume,Australi41996.
2D.Kunz,‘‘SuboptidsolutibniobtainedbytheHopfield-Tankneuralnetworkalgorithm”,BiologicnlCybernetics,vol.65,pp.l29-133,1991.
3F.BOX,~‘‘Aheuristictechniqueforissigningfrequenciestomobile:radionets,”IEEETrans.Veh.Techno/.,vol.VT-27,no.2,pp..57-64,1978.-~
4M.:Duque&to&D.KunzandB.Ruber,“Staticanddynamicchannelassignmentusingsimulatedannealing,”NeuralNehvorkrinTelecommunications.B.YuhasandN.&sari,E&.Boston,MA:Kluwer,1994.
5M.Sengokq“Telephonetrafficinamobileradiocomunicationsystemusingdynamicfrequencyassignments,’’IEEETrans.Veh.Technol..vo1.29,no.2,pp.270-278,1980.
6A.Camst,“Homogeneousdistributionoffrequenciesinaregularhexagonalcellsystem,”IEEETrans.Veh.Technol.,vol.31.no.3,pp.132-144,1982.
7A.Gamst,“Somelowerboundsforaclassoffrequencyassignmentproblems,’’IEEETrans.Veh.Technol.,vo1.35,no.I,pp.8-14,1986.
8K.SmithandM.Palaniswami,“StaticindDynamicChannelAssignmentusingNeuralNetworks”,IEEEJoumlonSelectedAreasinCommunications,vol.15,no.2,pp.238-249,1997.
9E.Falkenauer,Geneticalgorithmsandgroupingproblems.Chichester,England:Wiley,1998.
10R.Matbarand1.Mattfeldt,”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radionetworks”,IEEETrans.Veh.Technoi.,Vo1.42,pp.1421,Feb1993.
11.S.KitqS.H.Park,P.W.Dowd,andN.M.Nasrabadi,“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radiousinggeneticalgorithm”,WirelessPersona:Commun,vo1.3,110.3,pp.273-286,Aug.1996.
12D.BeckmannandU.Killat,“Anewstrategyfortheapplicationofgeneticalgorithmstothechannelassignmentproblem”,IEEETrans.Veh.Technol.,vol.48,no.4,pp.1261-1269,July,1999.
13E.DavidGoldberg,Geneticalgorithmsinsearch.optimization,andmachinelearning.Reading,Mass.:Addison-WesleyPub.Co.,1989.
14K.Deb,“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UsingEvolutionaryAlgorithms”,JohnWiley&Sons,2001.
15LawrenceDavis,HandbookofGeneticAlgorithms.NewYorkVanNosbandReinhold,1991.
16K.A.Smith,“Ageneticalgorithmforthechannelassignmentproblem.”IEEEGlobalTechnohaConference,vol.4,1998.
17DonaldE.Knuth,TheArtofcomputerprogramming:FundnmentalAlgorithms.nirdEdition.Reading,Mass:Addison-WelseyPub.Co.,1997
I8T.Kohonen,“Self-organizedformationoftopologicallycorrectfeaturemaps,”Biol.Cybern.,vol.43,pp.59-69,1982.
19A.ThavarajahandW.H.Lam,“Heuristicapproachforoptimal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mobilesystems,”IEEProceedingsCommunications,vol.1463,pp.196-200,June,1999.
20G.ChahbortyandB.ChaLborty,“Ageneticalgorithmapproachtosolvechannelassignmentproblem~incellularradionetworks,”Proc.I999IEEEMidnight-SunWorkshoponSoftComputingMethodsinIndustrialApplications,pp.3439,1999.
21M.Williams,“Makingthebestuseoftheairways:animportantrequirementformilitatycommunications,”Electronics&CommunicationEngineeringJoumal.v01.12,no.2,pp.75-83,April,2000.
22F.J.Jaimes-Romero,D.Munoz-Rodriguez,andS.Tekinay,“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systemsusinggeneticalgorithms,”IEEE46thVehicularTechnologyConference,vol.2,pp.741-745,1996.
23W.K.LaiandG.G.Coghill,“Channelassignmentthroughevolutionaryoptimization,”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vo1.45,no.1,pp.91-96,Feb.,1996.
篇7
论文摘要:集群通信从模拟升级到数字、数字集群产业的国产化等问题已经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无线集群通信领域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用户希望享受到更加融合的集群通信业务和更丰富的集群服务。文章主要简单的介绍了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的网络运行体制。
引言
集群通信系统在中国的发展走过了二十多年,从市场应用的角度看,二十多年足足是一个新的技术起步,成熟,甚至被取代的周期。近几年来针对集群通信方面进行多个专题的讨论,从模拟到数字,从共用专网到专用专网,从体制标准到技术创新,从企业研发到市场应用,从社会需求到应急联动通信等,本论文拟对于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网络体制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集群通信网络的概念
集群通信系统是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向用户提供优良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而又廉价的先进无线调度指挥系统。对于指挥调度功能要求较高的企、事业、工矿、油田、农场、公安、武警以及军队等部门都十分适用,集群通信采用单工或半双工方式,要求接续时间小于500毫秒,具有调度级别控制等。同时对于集群通信还提出了传输集群、准传输集群和信息集群的定义。
随着集群通信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集群通信也从原来的模拟集群向数字集群过渡。但这种过度并不是简单的将原来的模拟话音转换为数字话音和提供数据传输功能就可以称为数字集群了。其实,综观国际上提出的数字集群来看,数字集群的标准都是围绕着用户的需求而发展起来和提出的。
二、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
数字集群通信是继手机、小灵通之后的第三大战场,正在成为电信领域开发的新重点,运营商、设备商正在展开一场新的角逐。在设计中针对了专业无线用户的需求,特别适合在政府和商业领域的专网使用。
2.1数字集群通信的标准
TETRA(陆地集群无线电)系统在指挥调度方面应用的比较多,可完成话音、电路数据、短数据消息、分组数据业务的通信及以上业务的直通模式,并可支持多种附加业务。在大区制条件下最大覆盖半径56公里。TETRA扩容可以逐步增加模块化,适用于小、中、大型调度系统;设计组网灵活,既适应于专用调度网,也适应于共用调度网。TETRA话音编码方式采用代数结构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具有良好的话音质量,即使在强背景噪声干扰下也可听清,话音质量并不像调频系统那样随场强减弱而降低。大量实验证明,TETRA系统的话音质量比GSM系统好。因此,大量应用于应急、调度、指挥等专网应用系统。
iDEN(集成数字增强型网络)系统是基于TDMA多址方式的调度通信/蜂窝双工电话组合系统。它在传统大区制调度通信基础上,大量吸收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优点,如采用双模手机方式,增强了电话互联功能;采用小区复用蜂窝结构,提高了网络覆盖能力。选用这种编码是先进的,但技术公开性不好,价格较贵。但通话质量和保密性都较好。
2.2数字集群系统设备安全
设备是网络的基础,设备的安全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基础,只有保证网络的物理可靠性,才能保证网络功能、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基础设备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对于交换机,硬件上应实现关键部件的热备份。软件上,关键的用户数据、配置数据应当及时、定期进行备份。对于基站系统要考虑其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如射频干扰、雷击、抗震性能等。基站系统的备用电源应根据基站覆盖区的重要程度适当配备,以应变突发事件。系统主备用倒换能力是系统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如倒换时间、倒换过程对正在进行的业务的影响等。完善的监控告警机制可大大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如系统部件可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可隔离故障模块、及时产生告警信息。此外,调度台、终端存储了用户的重要信息,这些设备由用户控制,应由专人维护,以保证相关用户信息不被外界窃取。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特殊的专用通信系统,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安全要求要大大高于公众移动通信系统,所以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运营者必须从各方面考虑如何增强系统的抗灾变能力,如何使系统更安全可靠的传递信息。只有全面的重视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才能使数字集群系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未来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发展方向
3.1高安全性
数字集群在基站与手机之间,信息完全依靠无线电波的传输,很容易被人们从空中拦截,在通话状态、待机状态都会泄密,即使关闭电台,利用现代高科技,仍可遥控打开,继续窃听,从中截取、破坏、调换、假冒和盗用通信信息。
3.2高抗毁性
专业移动通信在使用过程可能遇到恶意破坏的人为因素或雨雪灾害的自然因素等影响,导致网络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未来PPDT系统要求可靠、准确地提供业务,具有高的抗毁性和可用性。通常情况下,系统以集群方式工作;在遭遇危害的极端情况下,系统以故障弱化方式或直通方式工作,保证系统能满足基本的集群业务需求。
3.3高环境适应性
专业移动通信由于它是用于全球的表层和空间,会遇到各种恶劣的气候、地形和环境;因此,要求通信装备必须能抗拒酷暑、严寒、狂风、暴雨等恶劣气候条件;必须适应山岳、丛林、沙漠、河海、高空等三维空间的不同地形环境条件;既可车载船装,又能背负手持,要经得起各种移动体的安装机械条件;在嘈杂的噪声环境,要具有背景噪声滤除功能,使通话对方听不见噪声干扰,话音清晰;在高速行驶时,通信不能中断,质量不能下降,可支持500km/h的高速运行。
四、结论
集群共网毕竟具有它自身的缺陷,那就是这些共网往往是调度功能要相对弱一些,即使是利用与专网相同的系统来组建的共网,也同样会相对使得调度功能减弱。那些在公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调度系统由于是在原来的系统协议和结构上增加了调度功能,由于原来的体制、协议和系统结构是以公网的电话业务为主而建立的,要想完全能够符合专业用户对专网的需求,应该讲目前还是达不到的。
参考文献:
[1]郑祖辉.数字集群通信漫谈[J].电子世界,2003,(12).
篇8
论文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对策思考
近年来,有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心理问题等诸多方面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学术界不同程度的关注。我们随手翻阅或浏览一下期刊、报纸、网络,都不难发现有关“流动儿童”的研究资料,其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角度更是各有千秋。然而,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这些问题依然悬而未绝,甚至有的地方还暴露出了有关“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的形式。如果说“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关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的话,那么“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将决定孩子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将更值得引起重视。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身体生病了,只要对症下药,就可以解除病痛,而一个人心理生病了,却很难用药解除病痛,更多是需要靠自己的意志克服他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自己从心理阴霾中走出来,重塑新生。所以,对于一个“流动儿童”而言,笔者认为如果要让他们顺利的“成才”,首先要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本文将以一个“流动儿童”的特殊案例作为个案研究,来探析“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思考,以期引起共鸣。
一、流动儿童的界定
根据《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本文所指的流动儿童是专指父母双方均不在孩子身边,并同祖辈或其他监护人一起在异地生活或学习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人群,他们既是“留守儿童”,又是“流动儿童”。
二、案例“妈妈与孩子的对话”的描述
1、案例背景:
孩子的名字叫与与,男孩,今年6岁。孩子的爸爸是个公务员,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县做行政领导工作,工事繁忙,当地的自然环境恶劣,县城海拔4014米,老人,小孩到了那里常常出现缺氧现象,故没有办法照顾孩子。孩子的妈妈是一位某某广播电视大学的老师,去年终于逮住了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到某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也没办法照顾好孩子。孩子的爷爷、奶奶也都是年过古稀的老人,而且身体也不好。鉴于这样的情况,家里孩子上学的问题就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经过多次家庭会议的商议,最后决定让两个老人带着孩子到乐山上小学,因为那里有个孩子的姑姑可以作为临时的监护人,监管一下孩子的学习。
2、案例描述
就在这个教师节的那个晚上,妈妈拨通了孩子的电话。妈妈说“儿子你现在好吗?”,孩子说:“不好!”。妈妈问“你为什么不好呀?我觉得我的儿子长大了,都上小学了,很能干呀?”孩子说:“妈妈,我就是不好嘛,因为这里的小朋友总是嘲笑我……”妈妈很是着急的问“儿子他们为什么要嘲笑你呀?”孩子说:“他们说我不是这里的孩子……”说到这里妈妈和儿子都哭着挂断了彼此的电话。
3、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既是“留守儿童”,又是“流动儿童”的案例。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流动到异地求学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表现出一种“寄人篱下”的低落情绪。这是一个刚满6周岁的孩子,在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两周时间里,心理竟出现如此大的变化,目前我们还不能断言说这个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问题,但从孩子表达的言语里,比如“嘲笑”,已透视出孩子胆怯、悲观等消极的情绪。如果,这时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疏导的话,其结果也是不言而俞的。有研究表明,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强,也是他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他比较注重别人或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同伴“嘲笑”的语言评价他,他会感到自尊心受伤害,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长此以往,他就会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出冷漠、内向、暴躁等极端的性格,同时在行为上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异常、失范和越轨行为,影响他的正常成长。
这看似一个小小的案例,其实,他也正是目前一类既是“留守儿童”又是“流动儿童”在异地求学阶段的生活的一个缩影。他们并不是因为家庭窘迫,而是由于孩子的父母双方都在自然条件恶劣,教育发展滞后的民族地区工作,无法在自己的亲自监护下,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从而致使孩子留守他乡,异地求学,不免也背上了“流动儿童”的称号。同时也面临着“流动儿童”心理危机的困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甘孜藏族自治州,在异地求学的“流动儿童”多达2000人,占整个州内学龄儿童的30%。他们大多留入到成都市的周边地区,比如温江、双流、邛崃、乐山、绵阳等地经济、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他们中因为户籍的限制,很少能够进入当地的公立学校,获取同等的教育机会,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而是绝大部分由家长花“重金”送如私立(民办)学校就读。他们留守他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祖辈监护型,二是他人监护型(即由与父母同辈的亲朋好友代管型),三是自我监护型。他们是否能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已是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且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1、家庭核心教育力量缺失下的性格缺陷
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尽管儿童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同伴的影响不断加强。
论文摘要:近年来,有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心理问题等诸多方面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学术界不同程度的关注。本文将以一个“流动儿童”的特殊案例作为个案研究,来探析“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思考,以期引起共鸣。
论文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对策思考
近年来,有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心理问题等诸多方面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学术界不同程度的关注。我们随手翻阅或浏览一下期刊、报纸、网络,都不难发现有关“流动儿童”的研究资料,其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角度更是各有千秋。然而,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这些问题依然悬而未绝,甚至有的地方还暴露出了有关“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的形式。如果说“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关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的话,那么“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将决定孩子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将更值得引起重视。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身体生病了,只要对症下药,就可以解除病痛,而一个人心理生病了,却很难用药解除病痛,更多是需要靠自己的意志克服他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自己从心理阴霾中走出来,重塑新生。所以,对于一个“流动儿童”而言,笔者认为如果要让他们顺利的“成才”,首先要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本文将以一个“流动儿童”的特殊案例作为个案研究,来探析“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思考,以期引起共鸣。
一、流动儿童的界定
根据《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本文所指的流动儿童是专指父母双方均不在孩子身边,并同祖辈或其他监护人一起在异地生活或学习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人群,他们既是“留守儿童”,又是“流动儿童”。
二、案例“妈妈与孩子的对话”的描述
1、案例背景:
孩子的名字叫与与,男孩,今年6岁。孩子的爸爸是个公务员,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县做行政领导工作,工事繁忙,当地的自然环境恶劣,县城海拔4014米,老人,小孩到了那里常常出现缺氧现象,故没有办法照顾孩子。孩子的妈妈是一位某某广播电视大学的老师,去年终于逮住了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到某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也没办法照顾好孩子。孩子的爷爷、奶奶也都是年过古稀的老人,而且身体也不好。鉴于这样的情况,家里孩子上学的问题就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经过多次家庭会议的商议,最后决定让两个老人带着孩子到乐山上小学,因为那里有个孩子的姑姑可以作为临时的监护人,监管一下孩子的学习。
2、案例描述
就在这个教师节的那个晚上,妈妈拨通了孩子的电话。妈妈说“儿子你现在好吗?”,孩子说:“不好!”。妈妈问“你为什么不好呀?我觉得我的儿子长大了,都上小学了,很能干呀?”孩子说:“妈妈,我就是不好嘛,因为这里的小朋友总是嘲笑我……”妈妈很是着急的问“儿子他们为什么要嘲笑你呀?”孩子说:“他们说我不是这里的孩子……”说到这里妈妈和儿子都哭着挂断了彼此的电话。
3、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既是“留守儿童”,又是“流动儿童”的案例。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流动到异地求学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表现出一种“寄人篱下”的低落情绪。这是一个刚满6周岁的孩子,在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两周时间里,心理竟出现如此大的变化,目前我们还不能断言说这个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问题,但从孩子表达的言语里,比如“嘲笑”,已透视出孩子胆怯、悲观等消极的情绪。如果,这时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疏导的话,其结果也是不言而俞的。有研究表明,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强,也是他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他比较注重别人或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同伴“嘲笑”的语言评价他,他会感到自尊心受伤害,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长此以往,他就会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出冷漠、内向、暴躁等极端的性格,同时在行为上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异常、失范和越轨行为,影响他的正常成长。
这看似一个小小的案例,其实,他也正是目前一类既是“留守儿童”又是“流动儿童”在异地求学阶段的生活的一个缩影。他们并不是因为家庭窘迫,而是由于孩子的父母双方都在自然条件恶劣,教育发展滞后的民族地区工作,无法在自己的亲自监护下,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从而致使孩子留守他乡,异地求学,不免也背上了“流动儿童”的称号。同时也面临着“流动儿童”心理危机的困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甘孜藏族自治州,在异地求学的“流动儿童”多达2000人,占整个州内学龄儿童的30%。他们大多留入到成都市的周边地区,比如温江、双流、邛崃、乐山、绵阳等地经济、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他们中因为户籍的限制,很少能够进入当地的公立学校,获取同等的教育机会,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而是绝大部分由家长花“重金”送如私立(民办)学校就读。他们留守他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祖辈监护型,二是他人监护型(即由与父母同辈的亲朋好友代管型),三是自我监护型。他们是否能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已是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且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篇9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通信终端;运营平台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建设的不断扩大,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传输网络结构愈加错综复杂,使用人群过多,导致移动通信网络传输过于频繁,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相应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问题。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问题,直接会影响网络服务质量,从而导致移动通信用户流失、移动通信用户不满等问题。因此,研究和分析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问题,对移动通信企业而言显得至关重要。
1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性存在的问题
1.1非授权访问的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网络已经在各行各业使用。随着使用范围的不断增加,不可避免会产生相应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若是不能及时解决,严重影响网络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现实的网络世界中,计算机软件或网络系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容易导致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木马病毒的植入,从而导致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财产损失。此外,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由于网络本是缺陷因素,容易被相应的不法人员截取或窃听数据,从而导致网络资源的丢失。
1.2通信终端的安全问题
移动设备是接受移动信号的关键设施,然而移动设备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移动设备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是移动设备上,因为移动设备作为一种信息承载的物体,容易遭受损坏损毁、信息泄露、物件丢失等风险,不可避免会给移动通信带来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手机软件病毒不断增长,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通信终端的信息安全。软件病毒是当下威胁手机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在软件中置入相应的病毒,从而破坏手机运行体系,导致手机无法正常工作,从而获取使用者的银行账户、通讯记录等个人信息。
1.3移动网络运营平台安全问题
移动网络运营平台是移动通信安全的基础,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平台管理的不规范,平台的类型千差万别,用户难以区分运营平台的真伪和优劣。在平台开发过程中,相关的网络运营技术缺乏相应的论证,存在诸多漏洞,而移动网络运营对此缺乏一定的管理以及应急机制,从而导致这些平台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进而产生相应的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问题,如通信被窃听、通信双方身份欺骗、通信内容被篡改等。此外,由于通信媒介的不同,信息的传输与转换也可能产生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问题。
1.4网络安装结构不合理问题
在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的过程中,还存在组网和设备安装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在设备和线路安装方面,往往会出现长链型、星型甚至是错综复杂的网络型的结构。这些混乱的网线结构很容易降低信息传播速度,诱发电线短路、火灾等自然灾害。所以,在网络安装结构方面,应该聘请专业人员做好规划工作,避免了通讯网络组网结构的复杂混乱,保证了移动通讯网路传输的安全性。
2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性的相关措施
2.1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的加密措施
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都是相对的,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可以通过对移动通信网络整个传输过程加密,实现数据的相对安全传输。传输过程加密,即使被人嗅探,也很难破解出具体的传输内容,从而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要保障移动通信的传输安全,应该注重加密措施。加密措施是保障现代移动通信的传输安全的有效措施。加密措施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对称算法;②非对称算法。对称算法作为一种加密手段,主要体现密钥的通用性上,即是在加密和解密中运用相同一种密钥。运用同一种密钥实施加密的方式比较多,主要有IDEA、RC2/RC4、AES、DES等,对称加密方式的加密速度比较快、加密操作相对简单、加密的安全系数比较高,被广泛运用各个行业中,用于保护相应的加密文件。但是,这种加密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必须要在公共传送系统中使用安全的方法交换密钥,这个问题便是密钥分发问题,而且密钥更换困难,经常使用同一密钥进行数据加密,不注重更换,给黑客提供了过多的机会和时间。与对称算法不同,非对称算法打破以往的局限,不再是采用相同的密匙,而是采用一种不对称的密钥进行加密,具体而言,便是运用公钥进行加密,而后运用私钥进行解密。公钥是可以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数据发送人用公钥将数据加密后再传给数据接收人,接收人用自己的私钥解密。
2.2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的数字证书
要保障移动通信的传输安全,使用数字证书也显得尤为重要。数字证书保护是保护密钥的安全、可靠的有效凭证。在移动通信中,企业应该充分认识数字证书的作用和意义,使得密钥和数字证书鞥能够在移动通信中被充分应用。另外,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方面也可以采用防病毒技术。防病毒技术能够有效地进行病毒查杀、病毒实时监测、新病毒迅速反应、快速方便的升级与系统兼容性等方面,以保证移动设备终处于较好较稳定的工作状态。
2.3合理网络安装结构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线路铺设和传输节点,避免出入局同缆。传输线路可以实施SDH的方式加以环路保护,重要的传输线路可以实施网状网的方式加以保护。在选取传输设备时,若是在同一环路上的设备,应该注重设备的厂家和型号的一致性,并对设备进行过压保护,以保证设备能够良好运行。此外,要注重传输设备的工作电压的稳定性,以保证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是移动通信企业的重要责任,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移动通信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的加密措施、数字证书、合理网络安装结构等措施,解决非授权访问安全问题、网络运营平台安全问题、通信终端的安全问题、网络安装结构不合理问题,从而有效保证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为移动用户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网络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艳.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性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45):82.
[2]郑思疑.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性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58(11):254~255.
[3]赵霞.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安全性探讨[J].电子测试,2013,25(44):279~280.
[4]熊可成,田建武,吕江歌.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安全性能的提升对策探究[J].河南科技,2013,14(17):20.
[5]王晓凤.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性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3(03):230.
[6]郭凯.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安全性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78):101.
篇10
【关键词】应急保障方案;移动通信网络;原则;现状;问题;策略
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会受到一定的破坏,当这些破坏出现的时候,就充分考验着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在应急保障方面的能力和作用。基于这一点,我国最主要的三大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分别制定并不断完善应急保障方案,为我国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候,能够在通信方面得到良好的保障。尤其是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运营商所制定和落实的应急保障方案,不仅能体现自身移动通信网络的稳定程度,同时也为受灾群众带来了移动通信方面的保障,使政府及相关援救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受灾情况,可以迅速做出应急反应与灾害处理意见,确保以应急保障正常运转。
1.移动通信网络构建中制定应急保障方案的原则
在移动通信网络构建中所制定的应急保障方案,应当具备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要坚持安全通信原则,要充分考虑到应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在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安全通信原则,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发生;二是要坚持遵纪守法原则,不得在构建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中涉及到违法违纪行为,要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在应急保障机制建立方面的基本准则;三是要坚持领导统一、分级负责的原则,通过应急保障总指挥处的工作调度,向下一级部门、单位进行应急处理任务分配,并将责任具体到人;四是要坚持快速反应的原则,通过构建移动通信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在第一时间内对收到的指令、信息进行解读与应急处理;五是坚持常备不懈的原则,未雨绸缪,做好应急保障日常工作,并定期进行应急通信保障演练,以便在真正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应急保障工作;六是要坚持网络能力最优化原则,如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应该将移动通信应急保障的中心放到灾区人民的救援工作上,最大限度的发挥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的应急保障的网络能力。
2.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通信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通信现状
从目前世界各国在应急通信保障方面的研究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无疑是一个世界级的通信难题,这是因为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对保障移动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站设备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通信受阻成为了最普遍的情况。
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在移动通信网络方面参与应急保障工作的经验,将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通信现状总结如下:
第一,各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基础应急保障工作已经初步建立,但是由于自身技术问题的局限,所以在突发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的应急通信仍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应急通信保障的基础建设工作。
第二,应急通信主要是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与政府之间进行合作,通过应急保障体系来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确保事件处理及时到位。
第三,应急通信保障所凭借的通信技术,主要还是依靠基站设备等,当基站设备等受到损害的时候,就很容易导致应急通信保障失去作用。
2.2 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通信问题分析
结合我国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应急通信情况,笔者将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通信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在地震发生后,由于人们受到惊吓,所以都迫不及待的通过手机、固定电话、网络平台等,向各自的亲人发送信息,在短时间内导致应急通信保障系统被堵塞,移动通信电话的接通率也就很低。
(2)由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与应急保障通信网络未细化区分,所以在当时导致了党政军的移动通信指挥失去通信作用,必须要借助于卫星电话等,才可以实现通信指挥,极大的影响了对地震救援的指挥效率。
(3)地震的破坏力,对支持移动通信网络服务的基站设备、电力设备等造成了巨大的损坏,导致供电受阻、基站无法正常运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地震过后,有近60%的移动通信网络用户被迫退出了服务器。
3.优化移动通信网络构建应急方案的合理策略
3.1 深入学习国外在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方面的经验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该国政府与民众对地震的防范十分系统,在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方面的措施也远远领先于我国,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其完善的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体系,在建设传输设施的时候,进行设施备份,防止因为主设施受损就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发生;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节点分布,要防止被集中摧毁的可能,进行合理的基点设计与建设;在应对地震上,运用移动通信网络新技术,减弱地震干扰波对通信信号的影响;在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方面,可以建立“运营商相配合”的机制,即不同的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在地震发生后,可以互相享用没有受到破坏的光纤资源、通信线路等。
美国在这方面也有着很多先进的技术与应急保障处理手段,如美国的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对自身网络进行了加固,充分利用卫星等无线通信设施,进行通信备份,同时扩大了EV-DO网络的覆盖面积,进一步强化了交换机;在移动通信设备方面,加固了通信天线与基站设备等;在备用电方面,对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所使用的电源等,配备永久发电机、备份电源等;在救援中心方面,建立了一大批、合理布点的呼叫救援中心,专门处理因为突发事件出现的呼叫服务;在信号检测方面,成立了专业的信号测试队伍,对移动通信服务运营商所覆盖范围内的信息质量进行测试等。
3.2 加强完善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体系,加大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力度
从目前我国已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技术和相关手段来看,主要是对重要的通信设备进行冗余、备份,对突发事件的公众通信渠道进行流量管控,以及采用无线集群系统等。在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体系的完善方面,需要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和政府部门,加大移动通信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善力度,具体、系统的制定应急保障方案,并加强对民众自然灾害通信意识的宣传工作,促使民众在发生自然灾害后,能够不慌乱的进行移动通信使用,给灾难应急处理部门的通信提供畅通的通道。
4.总结
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保障方案的优化,应当遵守相关原则,全面、深入的分析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在应急通信保障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深入学习国外在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方面的经验,加强完善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体系,加大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力度,从而推动我国政府、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在应急通信保障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雅飞,吴文敬,王景丽.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通信保障方案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3(05).
[2]黄剑春.关于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方案的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移动营销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