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的感叹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生命的感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云南映像》;原生态;生命
一、《云南映像》的背景
1.作者自身创作背景
杨丽萍出生在云南洱源县一个白族家庭。在她的童年记忆里,尽管生活清贫,但却有着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心态。1971 年,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凭借惊人的舞蹈天赋,从村寨直接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80 年,杨丽萍被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随后以“孔雀舞”闻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也是国内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青年舞蹈家。1986 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多年来,杨丽萍一直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把那些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挖掘出来,抢救下来,给观众、给后人留下一个活着的民俗文化博物馆。杨丽萍出于对舞蹈的热爱和与生俱来的民族特质,用了一年多时间,深入云南各地采风,甄选了具有云南典型代表的音乐舞蹈元素,花了十五个月的时间精心排演,用独到的视觉和想象力倾心构架了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像》,用原生、古朴的民族歌舞与新锐的艺术构思展示出崭新的舞台艺术创作风格。
2.演员背景
《云南映像》依托于自然资源,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舞台。全剧有“序·混沌初开”、“太阳”、“土地”、“家园”、“火祭”、“朝圣”、和“尾声·雀之灵”七场歌舞组成,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族民族同胞能歌善舞,《云南映像》演出的演员70%来自云南民间,甚至是田间地头的本土少数民族演员,他们用其质朴的歌声和肢体语言,展现了彝、苗、藏、傣、白等民族歌舞的绚丽画卷。他们没有受过舞蹈的专业训练,在舞台上展现的是自己生活真实的一面。他们的表演热情、豪迈,与专业舞者精髓细琢的表演大相径庭。正是因为这些原汁原味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有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心灵震撼。其中的歌舞内容和形式基本上是根据民间歌舞的原创及其原创精神改编的。通过舞台表演的结构,以起承转合的方式,将舞台表演艺术与本土文化糅合为一体。
二、原生态舞蹈在《云南映象》中的体现
1.原生态舞蹈的内涵
原生态舞蹈是指起源于民族民间、流传于民族民间、没有经过异化改造、原汁原味、只经过现代舞台时空的诗意化展示的舞台艺术作品。当“原生态”这一源自自然生态保护的字眼,成为界定一种文化的标志时,原生态艺术以它特有的不饰雕琢在城市化进程加剧的时代,让离自然状态越来越远的我们呼吸到了生命原本的气息。原生态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态、审美取向,也是为拯救日益遭受破坏的民间艺术生态的疾呼呐喊。对于观赏者,原生态艺术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城市文化的田园野趣的情调;对于艺术创作者本身,原生态艺术是他们的艺术志趣所在。在全球化、现代化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作用于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时,在时尚、快餐文化流行的社会背景下,原生态艺术一路从被人遗忘的角落走上众人瞩目的舞台,直到今天形成一股艺术潮流受到追捧,映照了人们内心对自然本源回归的渴望。很多艺术家就是在这种自然心态的趋势下尽力还原艺术的本色。
2.原生态舞蹈在《云南映象》中的具体表现
《云南映象》采取了原生态的民间乐曲、歌曲,全剧表演全是真人真唱;使用了许多原汁原味的民族乐器:面鼓的鼓风、鼓韵;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生活原型: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120个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面具。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云南“原生态”的文化艺术魅力,为传承、繁衍民族艺术提供了全新视角。
序幕在60面大鼓的敲击声中拉开,即使是女子擂鼓的时候,也让人感受到来自红土地蓬勃的生命力。最后是以杨丽萍领舞,60只“孔雀”齐舞的“雀之灵”作为尾声。音乐、服装、灯光、道具,将留给观众一个“原生态”的特定印象。180副具有云南特色的面具,牛头、玛尼石、转经筒在亦幻亦真的舞台灯光中穿梭于远古和现代,在时空错位、视觉错位中构建一种生态情感。第三幕“女儿国”是一曲由杨丽萍吟诵、述说并领演的舞蹈,总长约6分钟,它用舞蹈艺术展示了高原女人的勤劳和一生的辛酸苦辣。
三、“原生态”对生命的思考
在当今这个繁华又浮躁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这个问题“生态”这一词让人立刻联想到生命,人的生命本身就是简简单单的,只是人类在后天添加了太多复杂的内容。如果从人类的发展史上来看,很多事物都是处在循环往复的历程中,且不谈舞蹈音乐方面,就比如服装,在服装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服装的样式很可能在几个世纪之后流行趋势会有一个回头过程,这是一种社会中存在的必然现象。同样,在很多设计行业中,近些年对“生态”的关注度也非常高,开始回归对生态,对生命的重视。
四、“原生态舞蹈”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提及创作原生态舞台艺术作品的初衷时,杨丽萍的回答非常简单:“喜欢!”率真的语言背后深藏的是她对生活的热爱,对民间艺术的挚爱。从小生长在云南的她对出于自然状态的民间歌舞有着特殊的情绪,可以说与她的生活甚至生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多年来令他魂牵梦绕的民间歌舞,终于在2000年,她走访云南每一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角落,感动于面临消失的一个个舞步,一套套鼓法,一种种唱腔。“要保护它们,并不能把它们封闭起来,而是要用一个舞台把它们表现和记载下来”这是杨丽萍的想法。于是,在三年多的采风,筹划和排练后,便有了《云南映像》,一套大型的原生态歌舞集。她从云南26个少数民族的上千种舞蹈中摘选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基本保持了舞蹈动作本来的面貌,并用一定的审美眼观把它们组合起来适于舞台观赏。太阳鼓、铓鼓、象脚鼓、神鼓阳刚朴拙传递着先民的信仰;烟盒舞、打歌情趣焕然,散发出天然的生活气息;面具舞、牛头舞演绎着原始祭祀的神秘感;朝圣是心灵宗教式的终极向往,这些舞蹈不仅有原生态之形,而且也体现了遗存的原始舞蹈的精神特征。在云南乡村,舞蹈不是表演,而是与生命相关、与人们原始本能需求相近的仪式,哪里的农民认为万物有灵,人需要同天和地、万物及神灵沟通,而舞蹈就是人与万物沟通的唯一方式。
五、“原生态舞蹈”中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与现代审美追求相结合是原生态舞蹈发展的方向,杨丽萍在《云南映象》中,把一些原生态的东西大胆地移植、拓展和创新运用现代意识、现代技法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重新激活了这些古老的原生态艺术,既强化了原生之态,又满足了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动态保护。《云南映象》还运用了现代舞台表现手法,其在舞美方面颇具现代表现主义的风格,声、光的运用很有新意。《云南映象》高频次地使用了帕尼灯、电脑灯等高科技,是整场演出充满了时代感。它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审美追求完美结合,这不仅是它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原生态舞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篇2
豁达的人生,给了我神圣的思想。记得就在读完这首诗后,《荒野的呼唤》寄托于我的不是那些精彩的故事情节,而是那些生命寄托于的精神。“敬畏生命”的思想在我心中蓦然产生,苍天,永恒;欢乐,悠悠……欢世英雄,碧草白云。“敬畏生命”就像生了根似的让我永久不忘。
就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一天晚上,我不经意地经过我家厨房,看见一只老鼠正想爬上橱柜去吃那些美味佳肴。它正在奋力地在光滑的墙壁上爬,它看起来十分费力,但它却坚持不懈,努力地欲爬上那洁白的柜面,吃上它那梦寐以求的食物。我看见了,情不自禁想笑它不自量力,于是,我随手拿起一支棍棒,用尽浑身力气地向它打去,可怜的老鼠,由于柜壁光滑,它没有了它原有的矫健敏捷,被我打落在地,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死气沉沉。我顿时感到无比自豪,仍了那支棍棒,到一边玩耍去了。但当我再去一躺厨房时,却看见那只老鼠已爬了起来,在那光滑的壁面慢慢地爬着。一股从来没有过的对生命的敬畏油然而生,侵占了我那幼小的心灵。仿佛感受到了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深山上奔跑的羚羊,无际大海中嬉戏的群鱼,都有生命的硬度,感悟到“鸢飞鱼跃,道无不在”与“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波”的生命的顿感与气势,抒写了“生命令人敬畏”的乐章。但我却不管这些,仍是抓起棍棒朝那只老鼠打去,老鼠又一次摔了起来,但这个小生命却没放弃,坚持“重返前线”,毫不放弃,像是在抒发着那首古老的生命乐章,愤起了心中的热血,它便能不懈地向前冲去。我只觉得“生命”这两个字在我心中凸现得耀眼,这时,我真得感悟到生命的分量与意义是那样令人敬畏。徐悲鸿说过“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
人的一切需要一种激情,敬畏生命就像一阵风,吹去倦怠的尘,露出内部的光。回归现实,那只老鼠仍在柜壁上爬,我那只拿起棍棒的手又放下了,这就是敬畏生命的真谛。我没有管它,任凭它用它那份刚毅的意志与饥饿的欲望让它爬上“颠峰”,去尝那份来之不易的食物,只留下我一人在感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气势。“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非凡,而生命却同时拥有这些。躯体无能,但精神永存。一缕芳云无断绝,这也许就是生命美的极致。
篇3
关键词:魏晋诗歌;悲秋主题;成因0前言
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可以发现“悲”和“秋”两者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关系[1]。“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宋玉)中有这样的描述。诗人们将羁旅孤苦的寂寞之感,登上望水的依依惜别之情,生命即将逝去的惶恐之心等诸多人生悲情,都融入秋天的意象当中,开创了“悲秋诗”的先河。之后,各代诗人开始逐渐接受“悲秋”意识,并且对其进行了广泛的传唱。刘禹锡在其作品《秋词》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文学当中,悲秋已经成为文人心中的一种情结。魏晋时期的诗人同样受到悲秋意识的影响,例如王粲、曹操等人都曾经写下过有关悲秋的诗歌。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魏晋时期的悲秋诗歌在主题上出现了一定的改变,鉴于此,以下笔者将对其衍变情况进行分析。
1魏晋诗歌中悲秋主题的衍变
在魏晋以前,悲秋诗歌的主题一般包含三大类,分别是思乡类、壮志难酬类以及女性哀怨类等,以思乡类为例,在《古诗十九首》《古歌》当中都有一些含有悲秋意识的诗句,其所表现出现的就是离家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在《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当中,诗人由于思乡,想回到故乡但是又无法回去,进而痛苦得连蟋蟀的悲戚声也不想听到。魏晋时期的悲秋诗歌同样延续了上述中所提及的三类悲秋诗,如王粲的《从军诗五首》、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等诗歌,都表现了诗人们的雄心壮志。
此外,在魏晋时期,悲秋诗歌的主题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出现了新主题,即感叹时间的永恒、生命的流逝。在历史犹如长河一般奔流不息的同时,文人们也开始逐渐意识到自身的渺小,纵然是天子君王亦无法避免生老病死的生命规律。秋季,万物皆归寂,然而,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秋天总是会到来,不断轮回,这种情况正好符合诗人们的心境,进而使得悲秋之情更加的悲凉[2]。在魏晋之前,对于这一类主题的悲秋诗歌还比较少,文人并未将秋和时空观念相连接。而到了魏晋时期,文人们开始在悲秋诗歌当中对生命、时间进行探索,其意越是深远,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就更加的悲戚。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诗》曾经写道:“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在这一句中首先就打下了悲秋的基调,之后再写道“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以此来表明自身对世事的深刻思索。曹植由于兄弟之间的争斗,感到极度的悲凉与无奈,进而致使其慢慢失去了以往的意气,年少时的精神也渐渐变为对世事无常、生命苦短的感叹。《赠白马王彪诗》中描写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就说明了这种思想。而在张协的《杂诗十首》其四:“朝霞迎白日。丹气临谷。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卜。”在这首诗中同样抒发了这种情感,感叹“晚节悲年促”。通过以上描述,不难发现:魏晋时期的诗歌其悲秋主题发现了衍变,具体表现在对于生命的有限、时间的无限的感叹。
2魏晋诗歌中悲秋主题衍变的成因分析
2.1社会动乱所致
魏晋诗歌悲秋主题的衍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3]。通读历史就能够发现,在中国五年多年的历史当中,汉末魏晋时期是社会最为动荡、人口损伤最为惨重的一个阶段,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叫作“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在当时,统治集团的内斗、军阀首脑的残暴,均造成了极为可怕的杀戮,在《三国志・魏书・董卓传》中有这样的描述:“董卓尝遣军到阳城,时适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因此,当时的文人在其诗歌作品当中都纷纷感叹现实的残酷和仕途不顺的悲凉。
迈入两晋以后,人们的境遇更为艰辛。在当时的司马氏集团当中,已经将封建道德完全的摒弃,各种龌龊行为极为普遍,例如贪污、虚伪、荒、凶残等等,尤其是在西晋时期,整个社会进入到了一个极度混乱的时代,外戚与宗室之间相互夺权,老百姓的生活、生产都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在这一时期,死亡已经成为主要的代名词,文人们对于生命、生存十分的焦虑。因此,在魏晋时期出现了许多的悲秋诗歌,而在其中不乏感叹生命的诗句,使得秋更加的悲凉。
2.2各种天灾所导致
在魏晋时期,除了人祸以外,还出现了各种天灾,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的悲苦。在曹丕的《又与吴质书》中描述到:“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其中对当时关东地区所爆发的瘟疫与灾情进行了描述。魏晋时期的文人们在人祸、天灾,以及众多非正常死亡不断冲击之下,其敏感的神经受到的了极大打击,他们比之前更加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而将其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就会展现出极为强烈的感伤情怀[4]。所以,魏晋时期的文人在认识上与体验上具备极为普遍的现实含义,其将自身坎坷的遭遇、动荡的社会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折射在诗歌当中也是一些较为负面的事物,以对丘墓的咏叹来说明人生的艰辛,显示生命的无常。由此可见,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上,文人内心的转变在其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导向作用,魏晋时期文人处在乱世时的心态就是当时悲秋主题衍变的一个原因之一。
3结束语
综上,在迈入两晋时期,由于社会历史的不断变化,使得魏晋文人的心态也随之出现了变化。在当时生存环境险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时期,魏晋时期文学的悲情与建安时期的不同,并非是一种慷慨悲凉,而是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将其折射到有关“悲秋”的文学作品中,则体现出对时间的恒久、生命的苦短的咏叹。参考文献:
[1] 王立,陈康泓.由悲秋主题看子弟书“他者”的抒情意味――一个跨文化传播的抒情模式的变异[J].东疆学刊,2012,29(3):813.
[2] 张银.魏晋悲秋内涵的特色[J].理论界,2010(1):127128.
篇4
——读《意林 生命颂》有感
当你听见第一声婴儿啼哭时,你会感叹那旺盛的生命力所带来的震撼,那永恒的生命之美将感天动地。
自开天劈地以来,有多少的生命在这个世界诞生,虽然他们默默无闻,但他们对生命的感悟与看法都超越了一切界限。永不言弃,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意林 生命颂》就是讲述了一个个关于悲壮的遭遇的故事,看后真让人潸然泪下,感动不已。想想自己以前对生命的极不负责,真是惭愧。读了这本书,仿佛自己已经经历了一生的坎坷艰辛,有太多的感触。
这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故事还要属一只名叫“迪克京”的狗的命运。它的主人是一名矿工,每天它都要陪着主人,在矿上等8个小时,然后甩着尾巴和主人一起回家。可有一天,它的主人再也没有上来,它急了,开始乱叫。天上飘起了雨,可它还是舍不得离开。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去了五个春秋。已经15岁的它实在是太老了,于是它做到了铁轨上,任凭命运的摧残。正好,它主人的朋友开着火车过来,在还有100米的时候,他毅然跳下车,与火车赛跑吗,奋力救起了迪克京,自己却摔断了2根肋骨。
可它最终还是选择了去陪伴主人。我相信只要是有感觉的人都会热泪盈眶的。那忠诚的狗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主人的忠心,哪怕是付出生命。也许有人会说,它太傻了,但你错了。它用生命向人类诠释了:世间万物都是人类的朋友,彼此都会以诚相待。
生命,这世上最神奇的东西,正是这一神奇创造了多少奇迹,多少辉煌。大爱无痕,在那些无私的爱里,包含着无限的美。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感人至深的情感在人性的交往中传递,升华。
篇5
我家养着一盆芦荟。它绿绿的叶子,水灵灵的,很可爱。但就在不久前,我惊奇地看见几棵三叶草在和芦荟争夺养分,虽然还很小,但它生长速度惊人,几天就能长高。为此,我很生气,连根拔掉了这几株还未长起的野草。
几天过去,吃早餐时,突然看见了芦荟盆里三四株已长得很高的三叶草。没想到它们那样固执,竟变本加厉!我气愤地扔下早点,走上前挖掉了三叶草。但当我手捧着它们时,我意识到了什么。一种莫名的自责和无奈荡涤在心间。我知道我伤害的是无价的生命。又转念一想:谁让它们自己上门送死!非要跑到这花盆里来。于是,我把几棵草扔进了纸篓,再没去想它。
日复一日,我又该去浇水了。当我蹲在花盆前时,眼前的景象令我愕然:三叶草约有几十根,大大小小地拥在芦荟周围,翠绿而挺拔的叶子,令人欣慰而敬佩。生命是宝贵的,生物对生命的渴求是强烈的。也许有人会说求生是生命的本能,但我更佩服那生命的精神,她让我感叹生命,折服于生命。
篇6
九朝会利用空间设计,帮人追忆士大夫们的幸福生活。欧阳修在他的千古名篇中写道:“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士大夫们,爱玩、爱吃、爱宴饮。这份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体现在方寸之间,九朝会一盘一箸都趣意盎然。
很多餐饮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解读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雍和宫旁的京兆尹,致力于推广“健康、环保、护生蔬食”的理念,京兆尹不定期去做“净街”“放粥”“义诊”等公益活动。民以食为天,京兆尹在善的循环下,将环保理念化为实际行动,提倡餐桌上的护生,民生日用回归本然,净化身心,感念天地滋养之情。“天地有大美,邀你入素席”,2017年初春之际,意大利总统塞尔吉奥・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亲赴京兆尹品鉴蔬食。京兆尹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善意,还有对生命的敬畏。著名作家张晓风说:“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李晓静大师所服务的“听鹂馆”是隐于皇家园林颐和园里的餐厅,传承着清朝的宫廷宴习。每一道菜品都有一个典故,每一个摆盘都十分讲究。用舌尖来品味当年的格格与阿哥们所热爱的菜品,清朝的风云往事如浮云升起,在空中幻化成一个感叹号。
篇7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的事物,而我却独爱一种美,它的名字叫凄凉!
流光飞舞,世界万千变换,花开转瞬即谢,流星稍纵即逝。
很多美好的东西只能绽放瞬间,让人不得不感叹生命的短暂!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也许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更该珍惜这转瞬的美好。虽然无限沧桑,无限凄凉……
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无数生命接受着这无情的安排,匆匆来过,又匆匆离去.也许经不起情感的牵绊,有过依恋,有过无奈,可是该走的注定要离开,错过了便是永远。
我常常想,当春天来临时,花开的声音曾给世人带来多少温情,多少欣喜,可是又有多少人能体会春花凋谢的美丽与哀愁!
当一树繁花随风飘零,面对死亡,没有一朵花会犹豫。
她们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露出绝美的微笑,在她们看来,只要能绽放,哪怕短短的一瞬,也便不负此生了。她们柔美中带着刚强,带着对来世的希望。
那种美丽是惊心动魄的,美得艳,艳得凄......
初夏时节,花儿都已凋谢,只有那青青的果子依然执着地延续着生命,给人带来收获的希望。没有花的凋谢,就不会有花的生命的延续。
没有旧梦的破碎,也就没有新梦的生长。成长并不是那么简单和一帆风顺的,痛苦中带着希望,带着韧性,还夹杂着无奈。怕短短的一瞬,也便不负此生了。她们柔美中带着刚强。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秋”字加上“心”字就成了愁,秋天总是最让人怀旧的。
收获的季节,果实完成了他的使命,无数次的风吹雨打,他默默地承受着,痛苦地成长着,只想为精心培育他的主人带来丰收的喜悦。他做到了,也该悄然离去了,无怨无悔。他的一生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但他仍然坚持着,也许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会像春花那样盼望着来生。
白雪皑皑的冬天,我独爱小草。冰雪初融时,封闭已久的地表会透出令我感动的点点绿意,在恶劣的环境中,她们弱但却刚强,带着对生活的渴望。她们是最能接受命运,也最不会向命运屈服的。
世界本不是完美的,不管是春之花,夏之果,秋之实,冬之草,他们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他们都努力过,奋斗过,坚持过,有着凄凉,但却美丽!
有这么一个故事:蚌对养殖人说:替你孕育珍珠备受折磨,生不如死!”养蚌人却说:“如果没有你,美丽的大海的眼睛到哪里去寻找?”蚌流泪了,将眼泪凝聚成珍珠献给养蚌人。
我一直很喜欢泰戈尔的那句诗:“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也一直很欣赏这样一段话:”即使是黄昏的最后一缕残阳,也要发出奇灿无比的光芒,那是不甘心陨落与沉沦的最后一次拼搏,也是对生命生命至高积极热爱的一种追求,它毫不在意于自己终究要被青山遮挡,也许这是大自然要告诉给人们的生命的真谛!”
于是,我知道,生活是一种坚持而不是妥协。
篇8
(一)知识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书写“欲望、坚硬、糟蹋、短暂、珍惜”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学习重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具准备】
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生活中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能不能告诉大家。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白板出示杏灵子的简介。
二、精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几个事例,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指导学生读好:“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读完之后,你想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提几个问题。
三、研读课文
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是由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写的,下面让我们来研读课文,看以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偏重哪一方面,给了我们关于生命什么样的思考。
(一)飞蛾求生
1.默读:读出言中之意。
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飞蛾求生中令你有所感触的词句,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品读:悟出言中之理,学生交流反馈,重点是学生体会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
(2)“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着双翅。”
(挣扎: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体现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3)小飞蛾在我写作时一直骚扰着我,为何我还忍不住放了它?师生共同学习“骚扰”一词,指导书写。
3.诵读:诵出言中之情。
生选择读相关句子或整段,师加以指导,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
(二)分小组合作学习
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两件小事
1.师生总结学习方法:(白板出示)合理形成学习小组(4人一组)。
默读:读出言中之意
品读:悟出言中之理
诵读:诵出言中之情
小组任选其中之一事学习
2.选择其中之一交流反馈(要求反馈的小组人人发言)。
3.师生互助诤友式评价。
4.生品读后师引导重点反馈。
(1)“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扣住“掉”与“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体现了生命力。)
(2)“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为何不屈向上,又仅仅只活了几天?这不矛盾吗?
(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在外部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瓜子还能这样,更体现了生命的顽强。)
(3)理解“震撼”。
(感受到那只属于自己的旺盛的生命力)
(4)“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指的是什么意思?它相反的意思呢?理解“可以……也可以……”对人生的两种态度。
(三)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作者最后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四)师引导生总结课文
(白板出示)练习:用课文内容创编一首小诗来总结课文:
生命/是一只小飞蛾/它体现强烈的求生欲
生命/是 /它拥有
生命/是 /它警醒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
/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四、剖析文中空白
课文题目为何连续用了两个“生命 生命”,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想法?
如果要给他们之间加上标点符号,你认为添加什么标点比较合适,说说你的见解。(逗号,感叹号,省略号,破折号等,因为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不同,感悟不同。)
五、拓展
篇9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 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直奔重点。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的文章(指板书,生齐读) ――《生命 生命》。师:你们是否还认识这些朋友(出示幻灯片:生词)生:自由读、 开火车认读。
2.师: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的学习,(出示幻灯片)作者在课文中用了哪三个具体的事例,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 生1、2回答后(出示幻灯片)飞蛾求生 (捉飞蛾) 瓜子生长 (赞瓜苗)倾听心跳(听心跳)
二、读中感悟
1.师:作者就是从这三个事例中受到了深深的触动,所以才写出这样的感悟(出示幻灯片:“虽然……价值”),让我们放声读读作者的感悟吧。生:齐读
2.师:你们一定受到了启迪吧,请走进这三个实例,请看大屏(出示幻灯片)自主学习要求:A.找一找: 默读课文的二至四自然段,找出你感受深的词句。B.读一读:读你感受深的词句,并把你的感受用简洁的语言写在空白处。C.议一议:同桌把自己的体会交流一下。师:请自由读读要求,按要求学习吧。生:自主学习。
3.全班交流:
(一)飞蛾求生
(1)这是怎样的一只飞蛾呢?教师画飞蛾,谁找到了令你感动的词或令你肃然起敬句子了呢?(出示幻灯片: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生:读,谈感受。(我们从“挣扎”这个词体会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板书:挣扎)
(2)创设情境:师:现在你就是那只飞蛾,想象一下,那只捏着你的手会有多大,再想象一下,那个伸手来捉你的人会有多大?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来形容人类和飞蛾吗?你想到什么?(强大――弱小、渺小)
师:感觉到攥着你的手越来越紧,你们这渺小的飞蛾,如果此时要你开口说话,你会说什么?
生1:你放了我吧,我要活下去。
生2:别看我渺小,我也是有生命的呀,不能白白死在你的手里。
生3:即使有一线希望,我也要逃出去,我的生命不能断送在你的手里,我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师:就是一个这么渺小,这么脆弱的生命,却有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难怪我会感动震惊,忍不住放了它。也难怪作者会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你能把这三句感叹句读好吗? A、自己练读B、指名读C、你感受到什么?(我们和作者都感受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是的,它强烈的求生欲令我们震惊。
(4)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震惊呢?男生读。谁能让我们的感受再强烈些?这可是一只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飞蛾啊!女生读。
过渡:小小的飞蛾都这样为生命而奋力挣扎,难怪作者发出了感慨,出示幻灯片:再读“虽然生命……的价值” 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二)瓜苗生长:师:边画香瓜苗边说,小小的飞蛾具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那么掉进砖缝里的香瓜子是怎么长成香瓜苗的呢。谁找到了令你感动的词或令你肃然起敬句子了呢?
1.出示幻灯片:“那小小的种子里……只活了几天。”生:读、谈感受。生:评价。
2.师:您能想象到它遇到的困难吗?生:说。师:评价:说得多好啊!香瓜苗强烈的求生欲冲破了坚硬的外壳。
3.练习说话加强感悟:A、教师说:它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环境中,选择的是,学生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B、教师说:当暴风雨来临时,它选择的是,学生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C、教师说:当面对一切困难时,它选择的依然是,学生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4.请齐读这段。让我们也记住这棵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香瓜苗吧。 板书:生长。
从香瓜苗身上我们也感受到:“虽然生命……的价值。”从飞蛾和香瓜苗身上我们都感受到了:“虽然生命……的价值。”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三)倾听心跳 :课间小休息----师:孩子们你们多么会学习呀,我们到课间小休息的时间了,我们做个游戏,好吗?1.请一名同学用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说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听到:扑通扑通,感受:心跳有规律、有节奏,很强烈。)2.请大家伸出左手,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在左手腕上方找到自己的脉搏,把中指和食指紧紧压在脉搏上,请轻轻地闭上眼睛感受脉搏的跳动,(放心跳的音乐)倾听自己的心跳吧。(听到:扑通扑通,感受:心跳有规律、有节奏,很强烈……)
(1)(慢)而本文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教师画心形简笔画)在静听自己心跳之后,又有什么感悟呢?谁找到了令你感动的词或令你肃然起敬句子了呢?(出示幻灯片)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生:读、你感受到什么?(心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生命的力量和不屈向上……)
(2)生:评价、读、谈感受。齐读。
(3)(出示幻灯片)过渡:这就是杏林子,这是我收集的杏林子的资料。请看杏林子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请大家认真读资料后,谈自己想说些什么?(也可以放在课前互动)
(4)是的,杏林子是个非常有爱心的人,她说过“除了爱,我一无所有。”她就是这样好好使用生命的人。齐读“于是……有力。”
(5)小结:我们也可以从她身上体会到用无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你们是否和她有一样的感受,齐读“于是……有力。”再读“于是……有力。”指课题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三、拓展:此时,我们来看生命不就是飞蛾、香瓜苗、作者的心吗?(指板书说)我们把这些谱成一首《生命之歌》出示幻灯片:“生命就是飞蛾……生命就是香瓜苗……生命就是……生命还是……”请齐读(配乐)
四、小练笔:学了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是……
请把你们对生命的感悟,写在书的空白处或作业本上。
3.指名汇报。
五、总结:“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到来;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所以,我们要好好使用它,而不应该白白地糟蹋它。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在老师的眼里,生命还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最后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和我一起度过的生命中的最重要的四十分钟,我也希望这四十分钟是你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四十分钟。
六、作业1.摘抄好词好段。2.把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3.找有关热爱生命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19 生命 生命 飞蛾 简笔画 挣扎
香瓜苗简笔画 生长
篇10
一个人的生存,也许不会在意生命的长度,却会在意它的宽度。岁月早已度量过你我生命中的重量与质量,长度与宽度。所以我们懂得了这里面的含义,我们就要好好珍惜,决不能轻易放弃。
生命的长度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怎么去活的更生动更精彩,怎么把生命的距离扩大,再扩大。生命的距离靠每个人用心去丈量,开心了,就离终点远些,抑郁了,就向终点跨近一步。选择不同的活法将决定生命的距离。但无论如何,经历就是一笔财富!经历就是一种幸福!经历了就该无怨无悔!经历了,就应满足!
生命、距离、悲哀、感叹或是开心,想想觉得生命真的很脆弱,生命是那么不堪一击,不敢想像,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刻,自己会是怎么样的?有时感觉很恐惧,有时感觉也许这是一种解脱,可又觉得错了,真的错了吗?其实,每个人都会面对那一刹那的,不是吗?
有人说过: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抵达,那就是爱与爱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出发,那就是梦与梦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缩短,那就是心与心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拉长,那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有一种距离,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有一种距离,从此时到彼时,是岁月的距离;有一种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拉长,那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拉长、拉长生命的距离,那生和死的距离,勇敢面对、笑看人生、珍惜每一时每一分,生命就会被无限的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