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控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安全管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原地方煤矿大多是家族式企业,企业的凝聚力靠的是亲属、裙带、朋友、乡邻关系,缺乏规范严格的组织纪律和管理制度,容易意气用事,不习惯于制度管理。由此可以看出,健康规范的科学安全管理对于兼并重组煤矿是何等的重要、艰巨和紧迫,不但要对原煤矿进行安全设施、机电设备、井巷工程的升级改造,还要对原公司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理念改造,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难点问题,才会让国有企业和地方煤矿融为一体,让兼并重组后成立的新公司步入安全良性发展轨道。
2做好兼并重组煤矿规范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
2.1“三真”管理,夯实基础
按照省政府关于兼并重组小煤矿“三真”(真投入,真控股,真管理)的要求,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出资3417万元,控股51%。控股方派驻了包括“五职”矿长在内的50多人的专业管理团队,配备了安全管理机构。通过管理融合,使原地方煤矿原矿主看到政府投入巨资兼并重组地方煤矿的决心和诚意,使他们看到兼并重组后的煤矿在安全、装备、员工素质都得到质的提升,为今后发展壮大打下坚实基础。
2.2规范管理,理念渗透
通过规范安全管理和安全理念渗透,促使管理层中原地方煤矿管理人员提高安全素质,转变观念,接受现代化的先进安全管理模式。原矿主和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公司员工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各想各的事,很少能换位思考,安全意识淡薄。管理者缺乏责任意识,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我们通过规范管理,集体决策,充分体现了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博得了对方理解和信任。2.3培养公司员工主人翁意识,打造本质安全型员工大力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增强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通过安全培训、日常考评、技术比武、典型引路等多种形式使他们适应本质安全煤矿企业的要求,成为合格的本质安全型员工。
3做好兼并重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把握的原则
3.1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国有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地方小煤矿是个新课题,搞好兼并重组煤矿安全管理更是一个新任务、新挑战。具体到每个兼并重组煤矿而言,各有各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实用为主,找出一条既能适应企业特点又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安全管理模式。
3.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万物之本,也同样是万事之本。职工的参与性如何,也直接决定了这项工作的成与败。地方煤矿虽然实施了兼并重组,但其中原矿主仍是大股东,相当一部分员工受他们影响很大,所以原矿主方的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他们灌输安全管理知识,让他们看到实施先进的安全管理给企业带来的益处,使其能够主动接受现代管理思想,进而积极参与支持安全管理工作。煤矿职工长期以来存在劳动强度大、文化层次低的实际情况,我们要从思想上、生活上、经济上多关心帮助他们,培养他们成为本质安全型的现代矿工。
4做好兼并重组煤矿管理工作的重点
4.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等制度
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地方煤矿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培训等各种管理制度,使公司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让制度成为约束力,强化执行力,严格责任追究,把重组煤矿逐步建设成为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纪律严明的现代化煤矿企业。
4.2提升全体员工特别是原矿主和原公司
篇2
关键词:煤矿安全;风险预控;闭环;考核
1引言
安全生产始终是煤矿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在煤炭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管理方式和手段。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近年来出现并逐步完善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它充分吸收了国际上诸多安全管理及相关管理体系的先进思想,体现了我国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特征,为解决我国煤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路、方法和途径,适用于我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煤矿。
2宁煤集团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概况
神宁煤业集团煤矿分布范围广阔,管理点多、面广、战线长。要解决在产能扩张和跳跃式发展的同时,实现安全生产可持续良性发展这样一个重大课题,就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体系。自2007年9月份起,公司开始推广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经历了体系建立启动的筑基时期,规划达标的巩固时期,以及提炼归纳管理成果的提升时期。体系建设得到大幅有序推进,安全管理水平逐年提高。自2009年起,累计生产原煤超过3亿t,百万吨死亡率均为零,涌现出了一大批安全生产长周期矿井和50年、40年、30年的安全长周期先进区队、标杆班组,促进了公司的安全稳定发展。
3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具体做法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控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煤矿全面认识其生产运营过程风险的一个有效过程,也是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危险源辨识确定安全管理对象;风险评估确定安全管理重点;风险预控通过制定管理标准确定如何做,通过制定管理措施确定如何管,通过明确责任确定如何落实。按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点,结合公司实际,经过6年多的运行和创新,总结出了以“六个一”为要点的管理经验。
(1)树立一套安全理念。通过大力实施安全文化理念引领工程、认真落实“两个理念”,即“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煤矿可以做到不死人”,把“两个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执行力和员工自觉遵章守纪的重要标准。基层单位也依据实际提出了具有特色的先进安全文化理念,如“一切事故都可以控制,一切都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安全生产“零干扰、零事故、零伤害”等安全理念,丰富和深化了文化内涵,培养了员工对安全文化的认同,坚定了全员对安全生产必胜的信念,促使员工将安全文化理念牢记于心,从而以理念指导行动,以思想约束行为。
(2)明确一个安全目标。通过方针统领、明确思路,在遵守法律法规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方针指导下,确立了“力争零死亡,追求零伤害”的安全生产目标。要求各煤矿根据自身实际,突出重点,紧盯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完善各类重大风险、重大灾害的预防和管控措施,并强化在现场的落实,强调了灾害的事前预控;加大瓦斯、火灾、水灾等重大危险源管控,优化通风系统,完善防灭火、疏排水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重大灾害防范能力;强化应急救援管理,要求专业化公司、煤矿配齐救援装备和储备物资,公司定期组织修订各类煤矿应急预案,监督指导各煤矿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公司每年开展两次以上突击实战演练,全面增强了公司各级的应急能力。
(3)夯实一个标准化基础。公司积极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牢固树立“干一辈子煤矿,抓一辈子质量标准化”的施工理念。建立和完善了质量标准化和精品工程创建的长效机制。通过深入开展“精品工程”创建活动,对不达标、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坚决做到不验收,并严格追究管理责任、监管责任和违约责任。同时,采取质量标准化建设与风险预控体系、生产元素管理、制度体系、教育培训、班组建设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了原煤生产单位在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动态达标。
(4)运用一套闭环模式。“PDCA”闭环管理是计划、实施、检查、和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在任何一个系统环节,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PDCA运行模式,解决“严不起来”的问题。如:工作程序闭环——以时间周期为单位,以天、周、月、年为过程,形成全年安全管理工作闭环系统。即会议组织贯彻执行现场监督补充完善会议反馈。目标责任闭环——以现阶段目标为近期目标,逐步实现安全目标的闭环系统。即目标激励目标分解考核反馈落实责任兑现奖惩。质量管理闭环——从工程的设计施工,到质量验收实行全过程的闭环系统。即工程设计规程编制组织施工落实安全监督考核工程质量验收。隐患治理闭环——即隐患排查分类整理落实整改复查验收信息反馈。“不安全行为”人员帮教闭环——从“三违”人员的发生、帮教、接受教育培训,到重新上岗形成闭环系统。即:发生“三违”安全培训过关跟踪回访。安全事故管理闭环——针对事故的整个循环程序,组成有始而终的闭环系统。即事故汇报事故处理事故通报事故防范。
(5)抓住一个管控核心。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核心实质,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安全管理。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公司在体系创建之初,组织了全面广泛的危险源辨识;在体系实施期间,侧重组织开展好阶段性的危险源二次辨识和季度、年度危险源再辨识,并注重规范危险源的辨识程序、方法和管控措施。具体来说,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组织岗位员工和安全管理人员,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逐一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工序、操作、标准、行为、动作等各个方面、环节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提前辨识,并对每一个危险源潜在的风险或有可能产生的风险,依据风险矩阵图进行评估、评价,从而确定出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按照划分出的危险等级,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力求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在具体操作中,根据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和不安全行为,对全公司煤矿主要岗位、工种,统一制作岗位危险源辨识卡,正面为岗位危险源,背面为管控措施,要求员工必须随时携带卡片,并将内容熟记于心。安全监管人员动态开展巡查抽考,取得了明显效果。
(6)建立一套考核体系。通过在体系运行中的摸索和发展,逐步建立了一套公司对煤矿、煤矿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员工的“四级”考核体系。公司对煤矿的考核——公司制订了《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级办法》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评价标准》,明确了考核评分办法和具体标准。通过协调培训,培养了500余名管理人员组成的内审员队伍,要求参与考核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提升了体系考核队伍的业务素养,真正起到了检查指导的作用;每季度末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开展体系考核验收工作,对公司全部煤矿进行动态检查,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划分,对部门业务范围内的指标元素进行考核打分,增强了公司各级人员参与风险预控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公司将考核得分,作为各煤矿季度本质安全奖金分配依据,提高了各煤矿对体系运行的重视程度。煤矿对区队的考核——各煤矿依据本矿实际,出台相关考核办法,每月对科室、区队敖景山: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践与创新实行内业与现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考核,将发生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出现不安全行为等情况,作为重点考核指标,考核得分作为安全类奖金的分配依据,促进了科室、区队抓风险预控的主动性。区队对班组的考核——要求各区队建立健全班组考核办法,严格执行班组月度考核评价机制。结合“零隐患工作面”、“标准化班组”等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班组抓体系、保安全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四五六”班组建设管理体系。班组对员工的考核——各班组重点加大对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员工的考核力度,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了员工“不想违章”、“不愿违章”的氛围。
4结束语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通过实施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使员工的风险意识得到不断提高,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由被动式经验管理,向主动式风险预控管理的转变。
作者:敖景山 单位: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察局
参考文献:
篇3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榆安委办发[2018]9号文件(榆林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通知)和米工贸字[2018]38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
长:矿
长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矿长
副
组
长:总工程师
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成
员:
生产部部长
安质部部长
动力部部长
调度室主任
通风科科长
培训科科长
环保科科长
办公室主任
综采队队长
巷修队队长
运输队队长
财务科科长
应急救援科科长
职业病危害防治科科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质部。
(二)领导组成员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年度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3.周辨识评估
区队负责人每周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单位技术主管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
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上岗干部、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跟班干部,由上岗干部组织人员处理并汇报单位值班室。值班人员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本单位处理不了的报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4.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集团公司煤矿专业委员会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各分管副矿长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周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三走到、三必到”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监站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以年度、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监站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造册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4.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罚主要责任人200元。
5.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未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的,罚跟班干部、班组长各20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7.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500元。
9.各相关单位未按规定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罚责任单位负债人200元。
xxxxxxxxxxx矿井
二〇一八年六月一日
—
篇4
一、矿井系统安全性评价
(一)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的评价指标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是客观评价矿井通风系统结构的安全程度指标。参考有关文件资料,并根据主从相关原则、回归关系原则和方向性原则,确定了主要通风机运转稳定、用风地点分区通风且风量满足要求、矿井风量供需比、矿井通风系统和设备有利于灾害的防治、矿井风压、反风系统灵活可靠通风设备及风门装有自动监控系统、主要调节风窗数及工作面调节风窗数与回采工作面数之比、隔爆设施齐全等9个指标。
(二)评价指标的权值
根据各评价指标对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影响的重要程度,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值。
(三)评价指标的函数
根据各个指标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的关系,求得各指标的函数。
1、主要通风机运转稳定
(1)一台通风机的矿井
f1=0;k1>0.9或k1
(2)多台通风机的矿井
f2=0;k1i>0.9或k1i
式中,HS―通风机风压,Pa;Hsmax―通风机最高风压,Pa。
2、用风地点为分区通风且风量满足要求
f2=n1/N1式中,n1―用风地点为分区通风且风量满足要求数;N1―用风地点的总数。
3、矿井风量供需比
f3=0;k2>1.5或k2
式中,Q―矿井实际供风量,m3/min;Q0―矿井的需风量,m3/min;
4、矿井风通系统和设备有利于灾害的防治
f3=n2/N2式中,n2―有利于防治灾害的地点数;N2―应防治灾害的地点总数
5、矿井风压
f5=1 H;f5=1-(H-h0)/h0 H>h0;h0=174.95Qf0.42
式中,h0―矿井风压的阈值,Pa;Qf―通风机的风量,m3/s;H―矿井的实际风压值,Pa。
6、反风系统灵活可靠
f6=0无反风系统;f6=(1、(2有反风系统;其中,(1=10/t;(2=(/0.4;
(1、(2在[0,1]范围取值。
式中,t―反风时改变巷道中风流方向所需的时间,min;(=Q(/Q;Q(―反风时通风机供给的风量,m3/min,Q―通风机正常的供风量,m3/min。
7、通风设备及风门装有自动监控系统
N;f7=(Pi/n0;i=1式中,n0―应装自动检控系统的通风设备及风门数;n―已装有自动检控系统的通风设备及风门数;Pi―第i个装有自动检控系统的通风设备或风门的有效度。
8、主要调节风窗数及工作而后调节风窗数与回采工作面之比
f8=1-d其中:f8在[0,1]取值
d=0.3(1+0.2(2+(0.1(3/b)式中,(1―总回风巷调节风窗数;(2―每翼或采区回风巷调节风窗数;(3―回采工作面调节风窗数;b―回采工作面数。
9、隔爆设施齐全
f9=1-e其中:f9在[0,1]取值
e=0.2C1+0.1C2+0.1C3+0.05C4
式中,C1―未设隔爆设施的矿井翼数;C2―未设隔爆设施的采区数;C3―未设隔爆设施的煤层数;C4―未设隔爆设施的采、掘工作面数。
二、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度
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度是指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的程度。依据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的评价指标,当9个评价指标的函数值均为1时,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最好,安全度最高。在此,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度的计算式为:9;s=2((ifi*;i=1 式中,(i―第i评价指标的仅值;fi―第i评价指标的函数值。
(二)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的等级
以式*计算矿井通风系统最高的安全度值为100,此时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最好。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依安全度的大小将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分为A、B、C、D四个等级,不同的等级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应用实践
某矿年生产能力为240万吨,2个风井,6个回采工作面,3个备用工作面,掘进工作面14个,矿井通风系统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
依据矿井实际,求得了各指标的函数值。计算的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度为:
9;s=2((ifi =2×(0+9×0.91+8×0.34+6.5×0.5+5.5×0.63+4.5×1+0+2×0.5+1×0.65);i=1;=85.4
改造后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为B级,安全性为良好,提高了矿井的抗灾能力。
篇5
一、人因安全控制
在矿山机电工作中,如果工作人员的安全认识不足,如物体的存放不当、没有做好防范措施就进入危险场所以及攀坐一些不安全的位置等不安全行为,都会给矿山的安全管理带来严重的隐患。由此可见,对于人因的预防性管理,强化人员对安全的意识,制止某些异常的行为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以及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第一,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主要是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生的产技术、安全技术、专业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和预防事故能力,进而增强其安全意识。其次,要依据个人的特征和水平,合理地为其安排工作岗位,同时要注重观察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变化,及时观察到职工的一些不安全心理,并作出调整,控制工作人员的不安全心理因素,避免引发安全事故。最后,要加强对人员的安全性教育,主要包括对劳动纪律、事故教训以及政策上面的教育等,进而提高员工的对事故预防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要与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使员工在工作时,保持愉悦的心情,如若头不安全行为出现时,能够及时相互提醒,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作业流程标准化。
在煤矿机电的管理中,要强化执行各项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员工的行为都是,符合客观规律,按照安全规范作业,进而保证操作员工的安全化作业。将作业流程标准化是煤矿机电进行安全管理的1个重要前提。只有严格的按照作业流程的规范进行操作,如明确规定操作程序以及制定切合实际的作业流程标准等,才能真正的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第三,创建安全的作业环境。
作业环境的不安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甚至会加速事故的发生,其中,作业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时间环境以及空间环境。因此,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来治理作业的物理环境以及化学环境,进而使得作业现场的温度、压力、照明、湿度、粉尘以及通风等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同时要对作业的时间以及物理环境进行定置性管理,科学的分析、设计、实施以及调整作业现场的各项物品,并将其放置区域定位。
二、物因安全的控制管理
第一,及时辨识安全隐患。
要实时根据机电设备的特性,定期对其进行潜在危险的检查,辨别出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机械故障,从而可能导致的事故,及时地进行故障排除,并做好记录。
第二,及时进行整改治理。
对于检查中所发现的安全隐患因素要进行及时的进行整顿治理,对于安全事故的危险源要增加防护或者隔离装置(如加装防护罩以及隔离栅等),对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的发生要做好防护措施,同时要制定好应急措施,以防出现基本的保护措施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三,加强监测检查以及检验的工作。
在煤矿机电的作业中,可以通过安装检测仪器,来对一些大型的设备机械、故障率较高,以及对矿山的生产安全影响较大的设备进行实时的检测,同时制定定期的检查以及检验的计划安排,并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
第四,提高故障诊断以及维修的水平。
要加大提高维修人员对故障诊断以及设备维修水平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而使其有效的掌握故障的时间分布,在对设备设施的维修维护中,做好每个工作环节中的维修和维护。此外,要仔细地对实时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准确的预测。
三、作业环境的安全控制
影响人和机的作业环境因素非常复杂,而所谓的作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在整个系统中操作人员的安全状况、机械设备的性能以、工作效率以及各种人为和自然环境的因素的综合。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环境因素对人机安全管理的影响。
第一,照明因素。
照明的情况会引起操作人员的视觉疲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情绪和工作效率,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作业现场的照明设计上,要尽可能的采用自然光线,或者选取比较柔和、照明度高且照明范围均匀的光线来替代。
第二,颜色的影响。
颜色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会对人有一定的影响,如视觉的工作能力、眼睛的敏感性、视觉疲劳、冷暖感、轻重感以及软硬感等影响。因此,要根据颜色的效果来选择适当的颜色来构建良好的作业环境。此外,可以适当的增加颜色的透明度,提高照明对工作人员的心理和生理上所产生的效果,减少其疲惫感,进而尽可能的减少工作上的失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三,微气候环境的影响。
空气的温度对作业人员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高温情况下,可能会致使人的血压升高、诱发一些消化道上的相关疾病,并且对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低温则会使人的肢体产生麻木感,甚至冻伤,干燥的空气也有可能损伤人的鼻腔和咽喉。因此,要对工作场所的微气候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控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噪音和气体环境的影响。
噪音主要是会严重损害作业人员的听力,所以,采取游侠的措施对噪音的来源进行处理,控制声源的传播,同时也可以佩戴耳塞等防护设备。此外,对于气体环境也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减少毒源,避免硫燃料气体的挥发、加强通风等。
四、安全管理的控制
第一,安全法制的管理。
在煤矿机电的安全管理中,对于安全法制的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来执行,同时,要设计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措施,例如,安全职责的分工、劳动纪律以及技术操作的规范等方面,并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来确保其管理措施的落实。
第二,安全目标的落实。
安全管理的目标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根据整体的安全生产目标来制定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有效措施,开展各种组织、协调以及控制活动,例如,安全目标体系的设定、安全目标的实施以及安全目标的考核与评价等,以便确保其安全目标的彻底落实。
第三,安全教育培训。
生产系统是集人、物以及环境为一体,其中人处在中心的位置,所以,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是安全生产的有效保证。同时,安全教育是是作业人员掌握安全知识以及有效的避免职业危害的主要方式,因此,做好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做好安全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进而有效的避免作业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结语
篇6
1.1安全技术资金不足
煤炭的持续开采会受到地质条件的直接影响,过去国家投入众多的设施,使用至今均已出现老化,并且维修量非常大。随着矿井的不断延深,矿压极度强化,巷道的维修任务更是不断的增加,矿井的供电以及通风、提升与排水等都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
1.2安全管理模式传统
与西方发达产煤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煤矿使用技术研究起步很晚。并且人力、财力非常缺乏,某些重大的安全技术问题,比如冲击地压以及煤和瓦斯的突出、地热以及突水等灾害不能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且受到以往传统运营思想的直接作用与影响以及各个企业的经济实力的约束,我国的煤矿生产装备和安全监控设施相对落后。井巷的断面设计以及支护强度的确定、支护材料的型号选择较小。生产设施功率以及矿井的供风量等富余参数非常低,极易出现事故。绝大多数的煤炭企业还是利用以往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各种报表计算仍是靠人工劳动并且精确度很低。信息传送的时间较长,且速度较慢,管理者的工作重复性很大,资料查询十分困难,并且工作效率很低。安全检查以及等级鉴定等总是凭借主观意念以及相关的经验。
1.3安全信息管理体制不健全
安全信息可以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它主要包括事故和职业伤害的有效记录与分析统计,职业的安全卫生设施的相关研究与设计、生产以及检验技术,法律法规以及相应技术标准和其变化的动态,教育培训以及宣传和社会活动,国内的新型技术动态以及隐患评估与技术经济类分析和咨询、决策的体系。信息体制的健全是安全体制工程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促使安全工作转型为定性和定量的超前预测,不过大多数矿井还是处于起步与摸索阶段,并未呈现出健全的体制,真正的使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2空间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研究行业的持续进展,开始由起初的关系数据以及事务数据挖掘,发展至对空间数据库的不断挖掘。空间的信息还在逐渐地呈现各类信息体制的主体与基础。空间数据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数据,具有比普通关系数据库和事务数据库更丰富、复杂的相关语义信息,且蕴含了更丰富的知识。所以,虽说数据的挖掘最初是出现在关系数据挖掘以及事务的数据库,不过因为空间数据库中的发掘知识,这就很快引起了各个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很多的数据挖掘类研究工作都是从关系型以及事务型数据库拓展至空间数据库的。在地学领域中,随着卫星以及遥感技术的不断使用,逐渐丰富的空间以及非空间的数据采集与储存在较大空间数据库中,大量的地理数据已经算是超过了人们的处理能力,并且传统的地学分析很难在这些数据中萃取并发现地学知识,这也就给现阶段的GIS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急切的需要强化GIS相应的分析功能,提升GIS处理地学实际状况的能力。数据挖掘以及知识发现的产生能满足地球空间的数据处理要求,并推进了传统地学空间分析的不断发展。依据地学空间数据的特性,把数据挖掘的方式融进GIS技术中,呈现地学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展的新地学数据分析理念与依据。
3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3.1建设评价指标体制库
评价指标体制库是矿井的自然灾害危害存在的具体参数式的知识库。模型的组建务必要根据矿井的瓦斯以及水害等自然灾害危害呈现的不同指标体制和其临界值构建一定的指标体制库,危害的警报识别参数关键是采掘工程的平面图动态开采面以及相应的巷道。各种瓦斯的危害以及水害隐患和通风隐患均呈现一定的评价指标库。
3.2构建专业的分析模型库
依据瓦斯以及水害等诸多不同的矿井自然灾害类别构建相关的专业性模型库,比如瓦斯的灾害预测,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以及煤层所赋存的状况构建瓦斯的地质区分图,再根据采掘工程的平面图动态呈现的采掘信息以及相应的瓦斯分区构建关联并实行相应的比较分析,确定可以采集区域未来的可采区域是不是高瓦斯区域。
3.3构建以GIS空间分析为基础的方法库
GIS空间分析可以说是矿井自然灾害的隐患高度识别的关键性方式,并且还是安全故障警报的主要路径。比如断层的防水层的有效划分,关键是根据断层的保安煤柱来实行可靠的确定。断层的保安煤柱确定可以利用GIS缓冲区域的分析得到。空间的统计分析以及多源信息有效拟合和数据挖掘亦是瓦斯和水害等安全隐患监测经常使用GIS空间分析方式,如物探水文的异常区域确定以及瓦斯突出相应的危险区域确定。
3.4决策支持体制与煤矿管理水平
评价指标体制库以及模型库、方式库与图形库均是矿井的自然灾害隐患识别和决策的最基础。利用矿井的自然灾害隐患识别决策来支持体系具体的功能呈现矿井的自然灾害隐患识别以及决策分析,在根源处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分类构建矿井的自然灾害实时监控体系,进行动态跟踪相应的灾害实时数据,并事实呈现矿井的自然灾害数据或是信息和自然灾害的指标体系库以及模型库与知识库、空间数据库的合理化比较,并运用图形库的数据再通过GIS空间分析方式来确定安全隐患的,矿井自然灾害的隐患实时警报并进行决策分析,以提交空间数据的自然灾害隐患识别以及分析处理的决策性报告。
4结语
篇7
关键词:企业 目标控制管理 安全管理
非煤矿山作为开采金属矿石以及化工、建筑材料等的重要来源,其在开采过程中虽无瓦斯爆炸风险,但其他方面的危害可能会更严重。因此,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在前期开采勘测以及后期开采过程中,都要制定既定的目标,在这个既定目标的约束下,不断调整工作中的失误,以保障开采过程的顺利以及开采目标的实现。
一、非煤矿山安全隐患
在日常生产活动中,一味追求利益而忽视安全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表现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同样,在金属矿石、建筑材料、耐火材料等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混乱的安全事故问题亦屡见不鲜。
1.技术安全隐患
非煤矿山的开采和煤矿类似,通常涵盖了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供水、充填等几大块。这几大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比如提升系统中,从安全出口到电机电控绳索都要一并排查,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对开采人员的成功升井造成阻碍;再如通风排水系统,良好的通风系统才会保障井下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而排水系统亦要确保在暴雨发生时的安全生产。
2.开采工艺隐患
开采工艺涵盖广泛,主要包括掘金和采矿两方面。一些企业没有先进的开采工艺,导致辐射、火灾、粉尘和水灾和机械危害,原有的生产技术难以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这不仅对工作人员的身心造成极大影响,而且也影响了工作的进度。
3.安全管理以及职工专业技能隐患
非煤矿山开采企业缺乏统一而有效地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就不可避免的对非煤矿山安全造成隐患,出现了专业技术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耽误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日益先进的目标控制管理
目标控制管理是指项目的管理人员针对生产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动态变化,为确保总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各种检查与调整活动。目标控制管理主要是针对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投资的控制,其主要任务便是在目标控制过程中,经过投入、转换、纠正等基本步骤,确保工程项目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目标控制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质量控制
在一个项目之中,质量包括从业企业、从业人员的质量以及所从事项目的质量。新修订的《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已经 审通过并予以公布。在这部新的法律之中,对于非煤矿矿山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都做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这表明非煤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经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门槛的限制下,单纯通过考试证书便进入行业的现象受到限制。因此,从业的企业以及人员有了较高的从业限制,他们所设定的项目工艺、技术便会有更高的水平。
2.进度控制
在各项生产活动中包括非煤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不乏为了单纯追求进度而忽视质量的企业。不仅如此,由于某些企业缺乏全方面的规划,没有统一的进程限制,材料供应不足、设备、人员、资金不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目标控制管理在于设定既定的目标,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对比,努力使两者保持一致。
3.投资方面的控制
项目管理人员在对投资目标进行控制时,要考虑目标的协调、统一。在计划项目满足质量与进度要求的情况下,使项目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目前一些企业尤其是国家控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肆挥霍资金,不考虑成本,甚至导致入不敷出,投入资金难以得到回收,损害了企业职工的靠利益,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目标控制管理在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标控制管理作为应对动态变化环境以及人员的有效措施,已经日益显示出其庞大的功能,同样,目标控制管理在应对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亦有强大的功能,为了保障非煤矿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1.人员组织控制
非煤矿山的开采以及生产,不单是一件体力的劳动,矿山生产环境恶劣并且时刻面临着高温、腐蚀、火灾等危险,职工的身心健康都无时不刻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避免工作开始后因不适应工作环境而进行的人员调动,在工作开始计划中就要对职工的从业资格、身体状况进行详细而统一的规定,这样既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职人员应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自身素质,这就要求在目标控制管理环节中对准入职工学习力的规定。
2.技术方面的目标控制管理
非煤矿山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排水、通风、供电、填埋技术等,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技术目标控制管理就是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方法来实施目标控制任务。项目实施之前,要对多种可行的方法进行论证研究,以求减少投资,保障工程质量。
3.资金的控制管理
在非煤矿安全管理中,项目管理人要在收集、加工、整理的过程中,统一的对经济、财会进行各方面的分析。因为非煤矿安全生产的流程包括多方面,任何一个环节的资金浪费都不容忽视,只有制定既定的资金方案,确保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不偏离目标太远,在节省资本的前提下更好的保障质量与工程目标。
4.合同进度控制
非煤矿山在开采金属矿石、放射性矿石以及建筑材料、辅助材料的过程中,因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生产安全事故亦时有发生,因此生产的进度有时会一再拖延。这就要求在目标控制管理中,在工作实施之前,签订有效的合同,明确工程建设任务,以确保非煤矿生产商按合同规定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质量。
四、结语
目前非煤矿企业生产市场混乱,缺乏有效地行业准入规则和生产规则,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就需要目标控制的管理,包括制定合理的目标、科学的计划、组织、人员和领导的有效配合。当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出现问题时,及时分析问题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各项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国庆. 浅谈项目管理的目标控制[J]. 科技信息 , 2008(04).
篇8
【关键词】煤矿;安全通风;预控
煤矿通风事故不仅会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会给煤矿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在煤矿作业中,务必要做好安全通风管理工作,实现对通风事故的有效预控。
1 煤矿通风事故的发生原因
1.1 人为因素
引发煤矿通风事故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够,煤矿企业通常会把基础设施建设外包给第三方,通风系统就是其中之一,而第三方的人员流动性较大,责任心不够,对煤矿通风安全认识不足,在施工中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一旦出现事故,往往相互推诿,对于煤矿开采来说,是重大安全隐患;第二是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一些中小煤矿企业存在用人唯亲的现象,将亲朋好友放在一些工作清闲的管理岗位,比如通风设备的管理,这些人员往往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事故仅存在于报道中,自家企业不会那么“倒霉”,在管理工作中存在消极心理,一旦出现意外,往往处理不及时造成重大事故。第三是作业人员的自救手段缺乏,一些煤矿企业大量聘用民工来实施开采作业,这些人员个人素质不高,对于意外情况的理解不足、处理不当,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救,从而导致意外发生时,扩大事故规模。
1.2 系统因素
通风系统包括通风设备和通风巷道系统及通风构筑物,通风设备如果存在质量问题,会使其在运行时频繁故障,而在煤矿开采中,尤其是在深处矿井,通风系统时刻都不能停止运转,否则就会带来安全隐患,并且通风设备的安设位置也决定了矿井的通风质量,如果设备安设不合理很可能导致局部通风效果极差,从而引发通风事故。通风巷道的合理设计,对于安全通风管理也十分重要,如果通风巷道的断面设计过大,可能会引发通风巷道坍塌事故,而如果断面设计较小,又会导致巷道内部风速过快,增大通风阻力;如同通风巷道的布局设计不合理,会导致设备走线不合理,不仅增大了检修难度,而且增添了安全隐患,通风巷道过长,同样会使巷道内部风速过快,增大通风阻力。通风构筑物的合理性,在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风构筑物(风门、风桥、风墙、风帘、风窗)设计布置不合理,就有可能造成风流短路,造成需风工作面无风、微风或串风现象。
1.3 环境因素
煤矿开采是一项高危行业,在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和一些危险物质发生接触,比如瓦斯等,一旦这些危险物质堆积过量,不仅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而且容易引发爆炸事故。矿井中的通风效果不好,一些不符合规定的材料具有极强的挥发性气味,也会导致通风安全事故发生。同时,一些劣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漏电事故,在矿井下这是十分致命的安全隐患,而如果预警系统不合格,都会引发通风安全事故。
2 煤矿通风事故的预控措施
2.1 加强人员管理
(1)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煤矿企业应制定相关的权责机制,与设计方、施工方达成三方协议,明确各方人员的责任范围,避免出现通风安全事故时相互推诿,尤其是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企业方应当做联合设计方,双方共同做好监管工作,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同时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存在偷工减料,粗造滥造的情况。
(2)加强管理人员管理
煤矿企业应制定相关的岗位制度,首先要求员工持证上岗,其次对通风系统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塑造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让管理人员意识到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关考核制度,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通风安全管理考核,确保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严于律己,避免其消极怠工,同时制定好企业内部的责任制度,将通风安全管理与管理人员的职责挂钩、考核挂钩、绩效挂钩,从而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3)加强作业人员管理
煤矿企业的岗位制度同样针对作业人员,首先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防范知识培训,培训合格者持上岗,作业人员工作时必须持证上岗,无证禁止进行开采作业。同时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考核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安全隐患的发现与应对这两方面,如果条件允许,企业应当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全面提高所有员工面对安全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能力。
2.2 加强通风系统管理
(1)加强通风巷道管理
企业方应联合设计方共同派遣监管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确保通风系统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符合安全标准,工程量符合图纸要求,所有基础设施功能均能正常使用,通风巷道的断面、布局合理,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与图纸不符的情况,必须先将情况上报,由设计部门做出施工设计变更后,施工单位方可进行变更施工,否则不可擅自修改设计图纸。企业方与施工方签订相关条款合约,明确双方责任制度,若通风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因未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或因施工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从而引发了通风安全事故,则施工方承担主要责任,企业方和设计方承担次要监管责任。
(2)加强通风设备管理
煤矿企业要在通风设备的管理工作方面制定相关责任制度,在采购通风设备时,将设备的质量、价格等问题与采购负责人的责任挂钩,若通风设备存在价格虚高、质量不达标等情况,追究采购负责人的责任。在安装通风设备时,应邀请设计单位与设备供应商共同签订三方协议,设计单位在此阶段负责设备的布局定位,指导安装人员将通风设备安装在通风系统各个位置;设备供应商则提供安装人员,在设计方的要求下,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工作;企业方则负责协调、监管工作,三方各司其职,并签订相关责任制度,明确各方职责范围。在管理通风设备时,制定相关管理规范,管理人员上班打卡签字,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同时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并建立相关考核制度,将管理工作与管理人员的考核、绩效等挂钩,确保管理工作的万无一失。在检修通风设备时,制定相关管理、责任制度,要求定期对所有通风设备进行例行检修,同时要求检修人员在完成检修时进行签字确认,明确检修人员的责任制度,若在检修过后,设备发生质量问题,追究检修人员部分责任。
(3)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
煤矿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在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合理布局通风设施,使有效的风量流向需要供风的工作面,从而达到散热、排尘、稀释瓦斯浓度,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开展日查、旬查、月查制度,认真落实专人管理,专人维护,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2.3 加强环境管理
(1)加强瓦斯管理
在矿井中安装危险气体探测器,若危险气体浓度超标,则发出报警,工作人员应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同时每班进行2-3次的人工检测,最大程度避免瓦斯超标。
(2)加强材料管理
对不符合规定的挥发性材料,禁止进入矿井,必须事先做好处理方可进入。
(3)加强线路管理
对矿井中的所有线路,一方面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受潮、磨损等,另一方面做好接地工作,避免漏电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矿井作业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安全防护等级工作,在矿井作业中,如果忽视了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极易导致通风事故的发生,所以,为了避免通风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加强人员管理、加强通风系统管理、加强作业环境管理,最大程度保证煤矿开采的通风安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煤矿;煤矿安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问题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155-01
我国大多数矿井都安装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些监测监控系统的使用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将其作用真正的发挥。在煤矿生产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的缺乏,进行这项安全监测监控工作的人员,大多只进行生产中的监测,而没有进行安全方面的监测监控,因此造成了一些煤矿安全事故[1]。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没有对其安全监测监控高度的重视,也包括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效果不好,隐藏着安全隐患。对煤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
1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安全监测观念
部分煤矿生产业主以及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认识,对安全监测监控的重要性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在煤矿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安装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也是会发生煤矿安全事故。安装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其正常运行时,还是需要人工井下监测,所以他们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生产上,而忽视了安全监测监控的重要性。
1.2 监测监控系统不健全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的系统以及程序规定了完整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工作流程。而在一般的评价公司是将工作的程序以示意图的方式来呈现,对于客观的监测监控失去了完整度以及科学性,因监测监控系统的建立上存在很大的不健全。
1.3 安全监测监控针对性较弱
煤矿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受到了地质条件、开采条件、岩力学性质、开采工艺、通风管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对于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的分析要实现地域、地质等针对性,这样就难以实现对于监测监控的准确度,安全的保证就难以实现。
1.4 监控人员业务水平低
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中有很多科技,这需要有一定技术的人员进行监测监控管理,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中有传感器、计算机、电子技术等,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2]。然而,在实践监测工作中,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甚至有部分人员并未经历正规的选拨而进入到监测监控中工作,导致缺乏一定的安全及防爆意识,同时还缺乏相应的操作技能,对于一些较为先进的工作并不能够对其操作。
2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解决对策
2.1 转变传统观念
煤矿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财产、人员安全,因此,要求煤矿工作人员树立监控管理意识。首先,建立相应的安全监控管理方法,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逐渐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其次,加大安全监控管理力度,通过宣传,使煤矿企业中每一位工作人员意识到安全监控的重要性[3]。如:可通过微信、微博及QQ平台等,在这些论坛中宣传如何安全监控,以及最近全国各地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提高工作人员的警惕性。再次,加强领导对安全监控的重视。建立相应的领导值班制度,让领导参与到安全监控工作中,与基层监控人员共同对煤矿安全进行监控,这样一来,能够激发基层人员工作信心,一旦发现问题,可及时向领导汇报,通过讨论及交流等制定详细解决对策。最后,做好煤矿通风安全工作。由于在煤矿开采中会出现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瓦斯等气体,不仅对现场工作人员身体有害,若不及时进行通风,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身及财产损失。为此,应对煤矿通风机进行监控,确保其正常运行。
2.2 建立监控系统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生产中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监控系统。并派遣相应工作人员轮流工作,一方面减轻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监控效率。此外,还应做好煤矿安全监控设备及档案的相关管理,全面及系统反应设备的性能及其使用性。在煤矿生产地区建立相应的系统维护中心,定期对监控设备进行检修,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转。并配备足量的专职监测人员,实现24小时轮流制,对煤矿瓦斯监测数据进行查询,并绘制相应曲线,生成监测报表等,以便人员查看,并以此为依据,采取预防性对策[4]。
2.3 加强监控人员素质
要想较好的实现煤矿安全监控,较为重要的就是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首先,对监控方面进行严格规定,明确职责,使工作岗位落到实处,做到人人负责。其次,做好监控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时刻与相关部门保持联络。其培训不仅包括技能而且还包括理论知识,若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一切都是徒然,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最后,可开展技能活动大赛,在活动中锻炼人员技能,使其得到有效开展[5]。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及企业的财产安全,因此,应做好煤矿安全监控工作。本文通过分析煤矿安全监控现状,然后重点分析安全监测策略,从监控制度、监控系统及其监控人员的素质等几方面进行详细探讨,旨在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浅议我国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J].中国科技投资,2013(35):111-111.
[2]周育辉,李军民,蒋萍萍等.无线网络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1,30(11):149-151.
[3]邓怀勇,马琴.煤矿生产监控设备的设计与发展[J].煤炭技术,2013(10):84-84,85.
[4]文增生,张良,张福兵,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1(6):173-174.
篇10
结合PDCA循环法的应用理念,规划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框架,分析PDCA的实际应用,如下:1.策划(P)阶段的应用。策划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首要阶段,主要用于分析煤矿生产中的安全项目,规划未来可能发生的安全威胁,提前做出预防性的安排。策划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发挥预测、统筹的作用,反馈安全管理的活动信息,便于规划煤矿生产的管理活动,利用实践性的手段达到管控目的。例如:某大型煤矿生产企业,充分利用PDCA循环法,该企业在策划(P)阶段,制定出安全管理的方案,严谨规划了安全管理的目标、途径,利用策划方案调动该企业的管理,以免遗漏安全管理的项目,该企业根据策划内容,指导并决策企业工作人员的行为,而且PDCA中的策划,规范了安全管理的标准,为该企业提供科学的管理方向。策划是PDCA循环法的起始部分,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主动找出安全管理的主体内容,同时根据内容再衍生与其相关的其他管理项目,确保煤矿安全管理计划具有实践的价值意义。2.实施(D)阶段的应用。PDCA循环法中的实施阶段,即是干预煤矿的安全管理,确保各项管理符合标准的策划。实施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较为复杂,负责多项工作内容,如:分工、监督等,拉近管理目标与实际管理的距离。实施在PDCA中占据核心地位,其对煤矿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影响,成为安全管理最重要的环节。部分煤矿生产企业不仅利用PDCA完成决策实施,更是利用其完成管理监督,监察管理实施是否具备可行性,一旦发现不良因素,立即进行调控,确保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例如:某煤矿企业在执行安全管理时,策划方案与实际管理发生脱节,增加安全管理的风险系数,此时该企业直接利用PDCA循环法,通过实施阶段约束管理的过程,以策划方案为目标,不断对实际管理进行协调,促使两者逐渐一致,由此规避了该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潜在风险,进而提高该企业管理的安全度。3.检查(C)阶段的应用。PDCA中的检测阶段,运用在策划与实施之后,规避前两个阶段中遗漏的风险,排除风险隐患。煤矿安全管理本身属于系统性的项目,而且风险系数比较高,较容易遗漏管理项目,所以通过PDCA循环法中的检查阶段,完善煤矿的安全管理。例如:某大型煤矿企业,生产运行设备种类多,运行过程中存在较高的风险隐患,该企业通过策划和实施已经对安全管理做出了规划,但是仍旧无法规避细节隐患,如运行设备的潜在问题、新老设备的交替问题等,还需利用检查阶段,找出细节性的管理内容,加强安全制约的力度,该企业在检查阶段的控制下,全面检测煤矿生产的设备,深度做好安全工作,针对设备运行进行考察、考核,及时更换低于标准运行的设备,科学管控该煤矿企业的设备运行,降低事故发生率。4.处置(A)阶段的应用。PDCA循环法中的处理阶段比较特殊,不仅参与到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而且更倾向于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提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控制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最大程度的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效益。处置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到整改的作用,消除安全事故引发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利用组织的方式改善事故现场。除此以外,PDCA循环法处置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还可准确找出引发安全事故的源头,提前启动管控措施,维持煤矿安全生产的环境,发挥PDCA循环法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解决煤矿管理中的安全问题,保障处置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效率。
二、PDCA循环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评价
PDCA循环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指导并约束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分析PDCA循环法的评价,如:(1)强化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风险预测,制定多项风险预测计划,弥补煤矿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基于PDCA循环法的煤矿安全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2)推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改革,摒弃原有不合适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评价管理的整体过程,提升管理的实际标准;(3)为煤矿生产构建安全的管理环境,利用PDCA循环法,管控煤矿生产,体现安全管理的价值,拓宽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效益。
三、结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煤矿培训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