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声音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配音声音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卫生法律知识
(一)、《食品卫生法》、《浙江省实施〈食品卫生法〉办法》
1、食品的卫生。1)食品的基本卫生要求: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2)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卫生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指从食品原料采购、加工、贮存、陈列、运输到供应、销售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保证食品卫生的有关环境、场所、设施、用具原料以及个人卫生等。《食品卫生法》第八条就作了10项规定:如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等。另《浙江省实施〈食品卫生法〉办法》第七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必须遵守《食品卫生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并要符合的要求有(九)项:如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应当与垃圾、污秽物堆放处、单独设置的非水冲式公共厕所等污染源相距二十米以上;规定食品应当在专用库房内设架分类贮存,并与地面、墙壁保持十厘米以上距离等。3)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为了保证食品安全,《食品卫生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了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共有12类。如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不得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限食品不得生产经营等。另《浙江省实施〈食品卫生法〉办法》第十条规定,除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的食品,并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有五类。如用非食用化学物品浸泡的水产品、畜禽产品或者注水的肉类、家禽、水产品不得生产经营等。
2、食品卫生管理。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食品管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食品摊贩,必须先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及原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等。
3、食品卫生法律责任。
1)行政法律责任。分为食品卫生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治安处罚等。如《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到第四十七条规定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卫生许可证等各种行政处罚。2)民事法律责任。主要指民事赔偿责任,《食品卫生法》第四十八条规定,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3)刑事法律责任。对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或者在生产经营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餐饮业的卫生管理,卫生部制定了《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并从2000年06月1日开始施行。共分为总则、卫生管理、食品的采购和贮存、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餐饮具的卫生、餐厅服务和外卖食品的卫生要求、附则等七章三十五条。
1、卫生管理。1)餐饮业经营者必须先取得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餐饮业经营活动(第五条);2)餐饮业经营者必须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第六条)。3)餐饮业经营者应当依据《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工作(第七条);4)餐饮业加工经营场所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第八条);5)食品加工、贮存、销售、陈列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及其运送食品的工具,应当定期维护;冷藏、冷冻及保温设施应当定期清洗、除臭,温度指示装置应当定期校验,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第九条);6)餐饮业经营者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必须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食物中毒事故调查和处理(第十条)。
2、食品的采购和贮存
1)餐饮业经营者采购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禁止采购下列食品:①有毒、有害、腐烂变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②无检验合格证明的肉类食品;③超过保质期限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④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2)运输食品的工具应当保持清洁,运输冷冻食品应当有必要的保温设备(第十二条);3)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仓库应当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食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第十三条)。
3、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
1)食品加工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Ⅰ厨房:①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②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③地面应由防水、不吸潮、可洗刷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④配备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以及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设施。2)食品加工人员的卫生要求:①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都应当用流动清水洗手;②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③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④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⑤服务人员应当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厨房操作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应梳洗整齐并置于帽内。3)加工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其食品原料,发现原料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使用(第十六条)。4)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第十七条)。5)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第十八条);6)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第十九条)。7)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放凉后再冷藏。凡隔餐或隔夜的熟制品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食用(第二十条)。8)食品添加剂应当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使用(第二十一条)。
4、餐饮具的卫生。
1)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第二十四条)。2)洗刷餐饮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第二十五条)。3)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第二十六条)。
5、法律责任。《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餐饮业经营者违反本办法应予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三)、《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卫生部制定的《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是从2005年10月1日开始施行,共分为总则、加工经营场所的条件、加工操作卫生要求、卫生管理、从业人员卫生要求、附则等六章和四十三条。
1、加工经营场所的条件。1)选址卫生要求。如应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应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2)场所设置布局。①食品处理区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宜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并应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②食品处理区,应设置专用的粗加工、烹调和餐用具清洗消毒的场所,并应设置原料和(或)半成品贮存、切配及备餐的场所。③粗加工操作场所内应至少分别设置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清洗水池,水产品的清洗水池宜独立设置,水池数量或容量应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食品处理区内应设专用于拖把等清洁工具的清洗水池,其位置应不会污染食品及其加工操作过程。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④烹调场所食品加工如使用固体燃料,炉灶应为隔墙烧火的外扒灰式,避免粉尘污染食品。⑤加工经营场所内不得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在加工经营场所外设立圈养、宰杀场所的,应距离加工经营场所25m以上。3)设施卫生要求。①食品处理区地面应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的材料铺设,且应平整、无裂缝。②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需经常冲洗场所、易潮湿场所的地面应易于清洗、防滑,并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不小于1.5%)及排水系统。排水沟应有坡度,排水沟出口应有符合本条第十二项要求的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设施。③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需经常冲洗的场所、易潮湿场所应有1.5m以上的瓷砖墙裙。④厕所卫生要求。厕所不得设在食品处理区,厕所应采用冲水式,应设有效排气(臭)装置。⑤库房卫生要求。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库房内应设置数量足够的物品存放架,其结构及位置应能使储藏的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的搬运。⑥供水设施卫生要求。供水应能保证加工需要,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⑦通风排烟设施卫生要求。烹调场所应采用机械排风。产生油烟的设备上部,应加设附有机械排风及油烟过滤的排气装置,过滤器应便于清洗和更换,排气口应装有易清洗、耐腐蚀并符合本条第十二项要求的可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网罩。⑧餐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设施卫生要求。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水池应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应设专供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保洁设施,其结构应密闭并易于清洁。⑨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卫生要求。食品处理区的门、窗应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应设有易于拆下清洗且不生锈的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各类专间的门应能自动关闭。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以防鼠类侵入。⑩采光照明设施卫生要求。加工经营场所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安装在食品暴露正上方的照明设施宜使用防护罩,以防止破裂时玻璃碎片污染食品。(11)废弃物暂存设施卫生要求。食品处理区内可能产生废弃物或垃圾的场所均应设有废弃物容器。废弃物容器应配有盖子,以坚固及不透水的材料制造,能防止有害动物的侵入、不良气味或污水的溢出,内壁应光滑以便于清洗。4)设备与工具卫生要求。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原料加工中切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宜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食品接触面原则上不得使用木质材料(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除外),必须使用木质材料的工具,应保证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
2、加工操作卫生要求。1)原料采购卫生要求。①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②采购时应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食品的,还应索取食品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③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作好记录。2)贮存卫生要求。①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②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③食品冷藏、冷冻贮藏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一冰室内存放,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还有,为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用于贮藏食品的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3)粗加工及切配卫生要求。①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②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③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④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⑤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⑥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⑦加工用容器、工具应符合第二十三条规定。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4)烹调加工卫生要求。①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②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③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④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⑤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5)食品再加热卫生要求①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熟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②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③加热时中心温度应高于70℃,未经充分加热的食品不得食用。6)餐用具卫生要求。①餐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餐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有明显标记。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②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用具使用前应洗净并消毒。③消毒后餐具应符合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④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3、卫生管理。1)环境卫生管理要求。①生产加工经营场所内环境(包括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②餐厅内桌、椅、台等应保持清洁。③废弃物至少应每天清除1次,清除后的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④废弃物放置场所不得有不良气味或有害(有毒)气体溢出,应防止有害昆虫的孳生,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水源及地面。⑤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使用时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使用后应将所有设备、工具及容器彻底清洗。⑥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内不得存放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物品,各项设施也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2)设备及工具卫生管理。①应建立加工操作设备及工具清洁制度,用于食品加工的设备及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进行消毒。②清洗消毒时应注意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③已清洗和消毒过的设备和工具,应在保洁设施内定位存放,避免再次受到污染。④用于食品加工操作的设备及工具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3)杀虫剂、杀鼠剂、清洗剂、消毒剂及有毒有害物管理。杀虫剂、杀鼠剂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存放,均应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并上锁,包装上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并有专人保管。
4、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①从业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②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③新参加工作及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④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⑤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⑥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1、开始工作前;2、处理食物前;3、上厕所后;4、处理生食物后;5、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6、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7、处理动物或废物后;8、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9、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活动(如处理货项、执行清洁任务)后。⑦食品处理区内不得有抽烟、饮食及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⑧每名从业人员应有两套或以上工作服,定期进行更换,保持清洁。从业人员上厕所前应在食品处理区内脱去工作服。
二、食物中毒的预防
(一)食物中毒概念
食物中毒系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胃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了某种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致癌、致畸)的疾病。食物中毒根据病原物不同可分五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而平常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特别是在夏秋季节,由于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微生物容易繁殖,而人体抵抗力有所降低,易感性增高等,成了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二)食物中毒特点
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发病一般都有以下四个共同特点:1、潜伏期短,来势急剧,一般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能有许多人同时发病;2、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3、发病与食物有关,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未吃者不发病;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三)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1、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2)、食品贮存不当。如熟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3)、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5)、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
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2、其他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其他食物中毒如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等,常发生在食品意外污染或误食、误用等情况。这类中毒一般发病快,潜伏期短,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如有机磷农药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毒蕈中毒、误食误用各类鼠药等,常见原因有:
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如蔬菜中农药、猪肝中瘦肉精等。
2)、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工时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
3)、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以及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当等。
4)、食用有毒有害食品。如河豚鱼,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毒物去除的食品;如毒蕈、毒贝类,外观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毒成分的物质,人们误食后可发生食物中毒。
5)、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例如马铃薯在贮存过
程中可发芽,发芽后产生有毒的龙葵素。
(四)食物中毒的预防
1、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食品从原料采购到加工成为食品的全过程,都要符合有关卫生要求,防止污染。例如采购食物原料要新鲜,符合卫生要求,不购买、不加工腐败变质及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鸡、鸭、猪等肉类食品和死的甲鱼、毛蟹、黄鳝等。鸡蛋、鸭蛋等使用前必须对外壳进行清洗。还有加工冷盘、熟食的菜刀、菜板注意生熟分开,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另外,从业人员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以及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要求加工烹调的食品一定要烧熟煮透(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尤其整只鸡、鸭、大块肉类,防止发生里生外熟。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保藏时应注意食品应当在放凉后再冷藏,生的食品和熟食应尽量分开存放以免交叉污染,如果不能分开隔离,必须把生的食品放在熟食下面。另外隔餐或隔夜的剩余食品即使存放冰箱里,再次食用前也必须要彻底再加热。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营养等条件下,随着时间增长,微生物可迅速繁殖。特别是像肉、鱼、奶、蛋等高营养的物质,在适宜温度(20℃-40℃)等环境条件下,经过4小时,一个细菌可以繁殖为4万个,10小时后可繁殖为上亿个。而且食源性病菌污染食品后通常不会改变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形,容易忽视。所以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5)、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2、预防其他食物中毒的措施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四季豆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要烧开、煮熟,以破坏其存在的红细胞凝集素。
4)、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在腌制肉制品时,所使用的亚硝酸盐不得超过《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的限量规定。
5)、误用化学毒物。化学性食物中毒常因误食误用引起。要严格农药的保管和使用;加强食物贮存工作,各种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农药、鼠药等不可与食物同库、同室存放等;做好农药、鼠药、有毒有害的化学品管理,不使用来源不明的“盐”、“油”、“发酵粉”等。例如误将毒鼠强当发酵粉,油剂溴代毒鼠磷当食用油等。
篇2
【关键词】幼儿教师;音乐教学培训;策略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近年来,幼儿早教事业不断发展,幼师行业盛极一时,社会对于幼师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最早的启蒙老师,其自身要具备许多能够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的职业技能,音乐作为幼儿教师必修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换句话说,音乐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因此,提升幼师的音乐素养,加强相关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定期开展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自身的培训授课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望有效提升幼师音乐教学培训的质量。
一、课程设置要符合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
要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幼师岗位要求,选择趣味性强又兼具知识性的教学内容,从音准节奏、发声技巧、咬字吐字、音色辨别、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许多孩子太小,还不能认知除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而音乐能用声音影响孩子,陶冶他们的情操,是最适合应用于幼儿课堂的艺术形式。例如学习一些简单的儿歌,歌词、曲调、演唱动作等都可以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是非常有好处的。培训时除了强化基础的儿歌弹唱、钢琴即兴伴奏及乐理知识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耳熟能详的艺术歌曲、钢琴名曲作为拓展,增强幼师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经典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朗朗上口,易学易会。如果教师掌握了这些技能并应用到日后的教学中,对于幼儿开发智力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根据幼师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有利于调动幼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二、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包含的类别很多。音乐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培训中如果缺少实践交流,教师调动不起学员的积极性,师生之间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状态。当下很多培训都是偏讲座类的,重理论而轻实践,大课多,小课少,缺乏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谈不上满足学员个性化的需求。教师参加这类培训后,总会觉得培训内容与自己的实际需求南辕北辙,从而难以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台上讲、学员记笔记的“独角戏”形式应该改变一下了。在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与学员可以共同围绕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探究,抓住其中的关键点,进行点对点的讨论和分析。例如讲授儿童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作品时,主讲教师先导入歌曲的节奏变化规律,讲授咬字、发音等重难点知识,然后根据学员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演唱,在演唱过程中,反复训练发声技巧,待熟练掌握之后再加入肢体动作表演,最后进行统一汇报表演。改进课堂的授课形式,避免课堂内容单一化,引导学员多思考、多表演,真正地参与实践,让教学始终处于交流互动的良性状态。
三、灵活使用高效合适的交流平台
在培训中,主讲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设备。多途径的授课方式包括线上多媒体授课、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观摩课、听讲座等。学员在多媒体所营造的诸多感官刺激中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利用与幼师音乐教学相关的授课软件,或者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采取一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使幼师更好地融入到音乐氛围当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主讲教师在每一章节的培训课程结束后,可利用QQ群、微信群在线上留作业,还可以发送课堂教学ppt、音乐欣赏视频、练声视频等,使学员及时掌握授课思路,提升课下练习效果,为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
篇3
第一部分的培训是关于新员工的职业化培训。简单的说,职业化就一句话,把必须做的事情做好。有人不禁会问,都去做必须要做的事了,我们的兴趣,我们的爱好,我们的梦想该如何去完成呢?对,我们不能忘了我们的梦想,我们之所以年轻就是因为我们有梦想,梦想是督促我们前进的最好动力。但是我们的梦想能轻易实现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只能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好之后,才有机会去,才有足够的时间做我们想做的事情。用五天的辛勤劳作换取2天的自由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第二部分的培训是野外素质拓展。素质拓展看上去都是玩乐的项目,其实每一个项目背后都蕴含着一些作为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最基础的,每一个项目的完成都是以团结为基础的,背摔,高空抓杠,求生墙,甚至是吃中饭,无不是团队的合作的成果,但团结仅是成功的一个基础因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空抓杠,从八米高的空中一个尚不能站满双脚的地方起跳,抓住空中的一个横杠。每个玩过这个项目的人都会说,“早知道我就把杠推的远点再跳了,没有想的那么难,我可以跳更远”。是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很多的困难,其实并没有那么难的,只是我们在实践钱给它设定了难度了,以至认定这是难以跨越的鸿沟,便放弃了一试的机会。我们做为新人上岗,很多的困难都是我们想像的,只要我们努力跨出第一步,勇敢的尝试,成功就在前方。
第三部分是岗前培训。这部分的培训中我们不仅能学到一些上岗前的一些必备知识,最重要的是再次体会了浙商的精神和文化。结合这次的整个培训过程和从2月份以来历时5个多月的实习工作,感触最深的是浙商的服务精神。首先是对外的服务,对客户的服务,在我实习的短短5个月内,浙商的金融产品 不断的推陈出新,从“生意金”,到“贷的快”,再到“一日贷”,无不是为了让客户从我们的金融服务得到更多的价值而做出的创新。然后是对内的服务,对员工的服务,大的不说,仅从这次培训的各个环节来说,从课程安排,到食宿安全,无不体现总行人力资源部对我们体贴入微的服务。所谓三位一体,共同发展,感触良多。
篇4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倡建立创新性社会的今天,信息科技高速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每个国家学校教育所关切的重要课题。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巨大的,人的大脑可以储5亿本书的知识,相当于一台有100亿万个开关的计算机的容量。然而,一般人的大脑,只利用了4%—5%;少数人利用了10%。20世纪杰出科学家爱因斯坦去世后,人们对他的大脑进行了研究,发现最多也只利用了30%。可见,人的大脑可挖掘的潜力是很大的,而音乐恰恰具有挖掘“潜能”的功效,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我国大力提倡发展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呼唤大众尤其是青年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也呼唤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心理健全、人生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影响,做到多元化的完美结合。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要树立以大学生为主体和学会学习为核心的新的教学改革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音乐在培养人的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通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掘创新潜能。
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中的创新
1.需要有时代前瞻的教学意识
音乐教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音乐学科与教学艺术结合最密切的科学,音乐教学要创新,必须了解国际国内的音乐信息和文化信息,了解国际国内的教学动态,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观念。也就是说教学要想创新,首先就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教学思维意识敢于创新,思维要创新。传统的音乐教学将学生看作是存储燃料的罐子,教师只是负责给被当作“罐子”的学生灌输燃料,不给他们提供创造思维的空间。因此要想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音乐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要革新,弄清对“创新”的认识,自身先具有创新意识,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具有良好的创新意志品质。音乐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它可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还有对“创新”的含义,不可定位过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创新,应该着重于关注“创新”的发展价值,要看学生在将来很可能会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创新并不那么高深莫测,创新教育并不是无从下手。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就能使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可能。也只有在此前提下,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性教学,我们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在学到东西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要创新
敢于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质疑,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教学时既要充分考虑音乐的本质特征,又要注重科学的方法,甚至采用反向思维方式,创造出全新的音乐教学。在创新教育时代,一大批优秀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教学方法,有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别具一格地采用了“闭目法”。因为此法削弱、排除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使学生大脑高度集中,双耳专心聆听那美妙动人的音乐。还有“试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全部内容和盘端出,有意留下空白,让学生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结论的“内容不完全法”;还有由教师组织、学生表演、最后由师生一道点评的“室内音乐会教学法”(或组织现场观看音乐会,然后对此进行讨论和点评),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教学方法打破了惯常的思维方式,特别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训练。
教学内容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具备所需的内容,不是说使用了新的内容就是创新,因为创新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创造活动。新的内容的确给人一种新的感觉,也带来新的音乐教学形象,但它不是随意的堆积拼凑,而是掌握最新信息,掌握教学内容的特点,并在审美上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我们常说突破教学内容,但突破不等于“超越”,不等于“故弄玄虚”。要围绕教学目标,联系自然、联系社会,灵活选择,丰富教学内容,避免死读教本,教学内容枯燥、单调。当然,选择应科学筛选,优化组合,再引入课堂,使课内课外的联系具有效益。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教材,从大学生身心特点出发,特别应从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出发来挑选教学内容。学生有兴趣,才会去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开发,学到东西,掌握一定技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教学内容的选择利用需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综合应用,音乐教学是教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集中体现的载体。因此,音乐教学既是教学的双边活动,也是中华音乐文化的发展延伸。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遗产,在世界越来越一体化的今天,越是民族的、地方的,越是具有特色,也越能在现代的激烈国际竞争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仅仅是照搬传统的东西或外来的东西,而是应该在吸取外来的或传统精华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后,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一般来说,最能反映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教学都是值得教师们借鉴的。在教学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吸取也不应该局限在某一地、某一类的文化,不同地区和类型的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相互交织,可以创造出各种全新的教学来。
3.需要对不同年级人群的需求和不同环境进行深入研究
音乐教学的对象是不同群体的人,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群体的人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也应该是不同的。就拿普通高校大学生与中小学生来说,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学与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就有一定的差别。由于两类人群年龄的差异、认识的差异,就应存在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前者的教学主要是偏重理性,在思考中掌握学习;后者对教学的要求应注重知识与趣味的结合。除了音乐专业院校以外,其他群体的音乐教育不需要,也不可能承载太多太重的专业化东西,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首要位置,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这才符合当前音乐新思想的要求。
4.创新教学需要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音乐教学寻求创新突破的关键因素。新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学要面向学生,从学生学习心理、兴趣出发,教师就应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师生的情感交流才能和谐,这样也减少了“说教”,不再依靠“灌输”,有时甚至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可“互换”,打破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一般教学惯例。让学生讲,学生问,老师后讲后答,但必须强调的是教学程序虽然颠倒,教师的主导地位还是不能动摇,整个教学活动展开是教师事先的精心准备与策划。多少年来,我国的教育,大都停留在“一言堂”“填鸭式”的教法上,整节课由教师一人大包干。
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晕晕糊糊,而根本不管学生是否喜欢。创新教学必须在充分研究人群的基础上,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上,进行反向思维的创新教学。如: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即老师搭台学生唱戏。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做的,老师不做。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如在欣赏一首乐曲时,老师不要先讲,要先让学生讨论、发言,谈谈他们对这首乐曲的情绪、情节、风格、韵味、形象等的感受。在指导学生唱歌、奏乐时(集体课时),先让学生来研究、评价学生的表演,包括优点和不足,老师作最后发言。“在教科书和教师都认为确信无疑的结论面前,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也确信无疑。如果学生经历一个生疑、有疑的阶段之后再达到确信无疑,这个结局比那个没经历过曲折达到的结局要好得多,在疑问中师生和谐地讨论,尤其是学生有异于教师的观点也愿意向教师陈述时,学生会更亲近教师……”这样的结果更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众所周知,发散性思维是思维活泼的象征,更利于学生爆发创造的火花,也会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思维,因此,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在“学”中的创新
音乐教育的本体,属于艺术教育,审美性是它的最基本的性质,它是通过音乐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众所周知,审美是一个有着不确定因素的学科,是非科学的。审美主体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就不尽相同。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的思维主动起来,思维积极地去想象与创造,从而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如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在学习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不应受书本知识的制约,也不应受传统方式的束缚,在长期听辨的培养下,循序渐进,从简单动听的旋律到复杂的交响乐,学生在听辨音的高低、强弱、力度、音色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听觉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会逐渐加强,学生的思维随之得到不断的发展,久而久之,创造性思维便逐步形成和稳定。又如在合唱训练中,学生们不仅要练习唱好自己所承担的声部,也要兼顾其他声部,同时要听伴奏和总体音响效果,眼睛还要看指挥,并随着指挥的动作去随时调整自己的声音强弱与速度,从而使音乐表现得到充分发挥,应该说此时学生的思维更能得到锻炼发展。
“教育以学校为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有统一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这些决定教育性质、方向与形式的稳定因素,体现了整个教育的共性,由此形成的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阐明和揭示了教育的普遍规律,无疑也体现了音乐教育的某些性质。”从学科概念上看,音乐教学研究的是音乐学科的教学,它是科学的。科学的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如果违背它的规律,就会出现明显的问题。因此,音乐教学首先要考虑音乐的本质特点,定好其位。如以往的“千人一面”教学方法,就是太强调统一标准和统一的原则,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考虑学生个性特点与需求的教育方式,实际上也反映一部分教师对心理学这门科学的不了解,心理学上的个性是指:“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组成的复杂而统一的整体心理结构。教育学意义上的个性是借用哲学和心理学的含义,强调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音乐教学不能违背科学即不能违背音乐学科的本质特性和教育心理学。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提高音乐教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微课程制作
教育培训强基础,隐患排查保安康。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围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全面、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工作,推进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和职工安全知识培训教育,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源头上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性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各种培训平台和软件应运而生,也在快速更新中,微课程就是一种很好的安全教育电子手段。
一. 网络智能化背景下的微课程简介
微课程是网络时代、智能化载体发展下的新型学习方式。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微课程”的教学模式逐渐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微课程,即微型课程,是指在学科范围内针对某一概念或主题设计的课程。这种课程不是根据系统的学科知识,以及逻辑体系来划分的,而是根据教育者和受教育对象的兴趣以及工作安排、企业发展的需求来制作。
从内容上看,微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独立、单一,它要将教学目标聚焦在某一个环节上,利用最短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某个管理环节、某个具体操作等独立主题。从核心价值来看,微n程在于“微”――微内容、微故事、微问题、微研究;讲授内容直指具体问题,关注“小故事、小现象、小策略”; 讲授主题突出,一事一议,一事一课,关注直白的教学成果,更有利于信息迅速传播。
二.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制作
1.微课程教学设计要考虑受众选择与教学时间
微课程设计前首先要考虑受众群体的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的差异,如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在室内、案头工作,微课程学习时间在30-45分钟为宜;一线员工现场工作繁忙,关注移动平台时间不宜太长,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比如,某石油公司为了提高新入职加油员的培训效率,制作了时长仅5分钟的“加油十步法”教学短片,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极大地缩短了培训时间、降低了培训成本,提高了培训效率。
2.微课程教学设计要做到主题明确和内容精练
微课程主题选择应着重考虑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内容难易性、教学对象的针对性、教育主题的广泛性。太难的教学内容不太适合用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如带有复杂计算公式的专业课题、涉及多门学科的学术性论题等,这些都无法在5-10分钟内讲清;科普性、直观化的普及式内容更适合微课程主题。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微课程教学内容要简单清晰,因为学习主体是在职员工,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微课程的观看、模仿和实践掌握其要领,达到一学就会、一会就用的教学目的。
3.微课程教学设计要做到简短精练和结构完整
微课程的教学过程既要简短精练,也要完整有序,教学过程必须包括问题的提出、解释和论述、结论的延展与运用、重点与难点、课题小结等必要环节。(1)序言与主题。需要序言来引领受众进入主题,同时因时长所限,又必须快速新颖地引入课题,才能吸引学员,关注后续内容。(2)主线清晰,重点突出。进入课程讲授环节,必须遵循主线清晰的原则,围绕一条线索展开讲解,在这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层次递进,逻辑上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例如,在《中国石化用火管理规定》微课中,按照用火范畴、用火原则、用火级别、审批流程、防范措施等工作步骤讲授,每步讲清重点,剪掉针对性不强的例证,语言准确明了,避免产生歧义的模糊描述。(3)高度概括,凝练收尾。一节课的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好的总结可以对讲授的内容起到提纲掣领的作用,可以加深学员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例如,为了便于学员掌握用火作业范畴,在叙述用火作业规定内容后,再配以“用火包括各种焊,切割喷灯烧烤锻,爆破临电非防爆,统统要把火票办”的口诀,这4句话即便不能倒背如流,也可对用火范畴涉及门类一目了然。除此之外,一个完整的微课程要做到对多样资源进行统筹设计;要完善脚本,做到专业与趣味并重,等等。
三.结论
微课程短小精悍的形式、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都极其适用于当前紧张繁忙但是安全管理要求日趋严格的生产管理,虽然在广度、深度和复杂度方面还存在不足,但是它能够满足员工对工作中不同知识点的按需选择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微型移动学习的需求,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与当前广泛使用的社会化软件一样,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方面微课程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吴亚楠.企业生产与安全研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2]陶勇,李涛.简论现代企业安全教育工作的手段[J].企业教育.2014(12).
[3]陈朝霞,曾建军.论企业安全教育的战略意义[J].煤矿安全研究.2013,(9):178-180.
[4]黄建军,郭绍青.企业安全教育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电子世界研究.2014,(10):169-173.
篇6
关键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SCROM技术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具体体现。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进步,更多的网络培训被应用于各种领域,为了使培训工作实现程序化控制、规范化操作、科学化管理,分析安全培训机构及培训过程管理现状,利用SCROM技术构建更稳定的、更高效、更实用的网路培训平台,是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的重要手段。
一.“高级分布式学习(ADL)”和SCORM技术简介
SCORM 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分布式学习(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以下简称ADL)”组织所拟定的标准。改标准对于数字内容教材的制作、内容开发提供一套了共通的规范。“教材再用与共享”是SCORM的核心概念。SCORM 想要强调的精神是教材可以透过统一的格式跨平台、可以真正的达到可重复使用、追踪学习记录也可以有统一的标准,更能符合学习者的需要。“高级分布式学习(ADL)”是美国国防部(DoD)和白宫科技政策局(OSTP)在1997年11月成立的研究项目。ADL组织通过ADL协同实验室为一些DOD活动提供场所,并组织联合发起人和项目经理协同工作。ADL组织的使命是为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提供途径以满足个体的需求,经济有效地传递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ADL组织的工作目标主要是促进动态的、有成本效益的学习软件和系统的大规模开发,进而刺激这些产品的市场以满足军事服务和民族劳动力未来的教育和培训需求。ADL组织的具体工作就是ADL规范和指导方针(如SCORM)的发展和贯彻执行。
二.SCORM技术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平台中的应用
SCORM是一些规范和标准集合成的“技术手册”。每本技术手册都可以看作是单独的书放在一起组成的不断发展的书库。这些技术手册目前被分成三个主题:“内容聚合模型(Content Aggregation Model ,CAM)”、“运行时间环境(Run-time Environment ,RTE)”和“排序和导航(Sequencing and Navigation ,SN)”。可共享对象参考模型(SCORM)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标准和规范:SCORM内容聚合模型 (CAM)、SCORM运行时间环境(RTE)和SCORM 排序和导航(SN)。
SCORM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平台系统设计采用基于WEB的三层体系结构.将采集到的多媒体数据及制作好的课件存入中心数据库,通过防火墙分离内外网,各地培训的学员可以通过内网访问内网培训服务器进行学习培训,外部用户通过Internet访问外部站点服务器,获取多媒体学习资料进行在线学习.学员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注册、报名、选课、在线上课。同时考虑到网络传输等限制因素,中心平台与各地培训点之间将采用分布式结构,学员可就近到各自培训点报名学习.部分课件可根据需求,备份到各地培训机构,从而保证了课件的播放质量。SCORM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平台主要模块与功能。根据网络远程教育平台的需求,考虑系统管理的方便性和易操作性,我们采用SCORM标准,将各大系统的功能集成,组成教育平台的四大部分,即教育门户(Portal)、教育中心管理端(Portalmng)、培训点管理系统(LOMS)和学员学习端(LCS)。各培训点通过DNS进行解析。
三.结论
法国著名作家左拉说:“愚昧从来未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是用知识建立起来的“宫殿”。它既能创建巨额的物质文明,也会建设众多的生命和财富。愚昧是安全生产的最大障碍,也是制造灾难的重要祸根。日本安全学者青岛贤司指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安全教育。”综观我国目前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形势,只有通过利用SCROM等技术的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教育平台,才能使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工作,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和适应企业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章锦才. 企业安全学基本理论规律研究[J].煤矿安全杂志,2011,47(2):65-74.
[2]陈华,蔡伟伟.电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析与排查初探[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46(9):513-515.
[3]刘乃妤,王捷芯.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与隐患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现代能源技术,2012,12(5):266-268.
[4]钟秀芬,李民冬等. 基于SCROM技术的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教育系统研究[J].现代科技,2012,28(7):621-622.
[5]尹博,蔡倩倩. 安全[患排查教育培训平台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技研究杂志,2012.21(3):194-199.
篇7
现将《200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和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总体要求,组织实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教 育 部
二三年六月三日
200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
为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3〕49号)要求,劳动保障部、教育部决定实施“200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以下简称工程)。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精神,按照国务院做好今年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含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和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按照“瞄准市场需求、提升职业能力、转换择业观念、加强就业服务”的要求,集中职业技能培训优质资源,强化职业资格培训,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就业创造条件。
二、目标任务今年6月至9月,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和学生就业意向,集中组织高职院校中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为培训合格者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对鉴定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为培训合格者组织专门的求职招聘活动,提供职业介绍服务。
三、实施范围重点是高职院校布局比较集中且就业任务重的大中城市,当前未落实用人单位的毕业生人数较多的高职院校。服务对象重点是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本人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特别是农村生源的应届高职院校毕业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会同劳动保障部门研究确定具体城市和院校名单,同时报教育部和劳动保障部备案。
四、主要内容(一)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根据高职院校专业和国家职业标准的对应关系(可参照《职业学校专业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对应目录(试行)》),组织学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相近职业(工种)的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这项培训应尽可能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对培训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培训合格证书》。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由劳动保障部制定式样,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印制并核发。
(二)组织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根据学生就业意向、职业兴趣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组织其参加当地教育培训机构实施的各级各类职业资格培训,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有关技术支持单位组织电子商务师、心理咨询师、制图员职业资格培训和现代制造技术(数控工艺员)、电路仿真软件应用设计师等远程培训项目,培训合格者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CETTIC职业培训合格证书》。高职院校可申报建立上述远程培训项目辅导站,鼓励学生参加远程职业资格培训。
上述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可作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劳动力市场求职就业的凭证。取得证书的学生,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或参照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学校专业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对应目录》确定对应的职业范围,采取自愿原则,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申报条件的要求,申请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各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优先安排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高职院校学生参加鉴定。
(三)组织开展创业培训。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自己开发或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实施的创业培训项目。7-8月份,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实施远程创业培训,并提供创业项目库和创业培训教材,学校可以组织收看。培训合格者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创业培训合格证书。
(四)高职院校应发挥专业和师资优势,结合学生就业意向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采取措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性培训。
(五)普遍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高职院校和承担职业培训任务的教育培训机构,要将职业指导作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宣传国家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介绍求职方法和技巧;要积极收集就业信息,集中提供就业服务,提高培训就业率;要主动加强与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求职招聘活动。
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定期向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和工资指导价位信息,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
五、措施办法(一)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选定部分实习训练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资格培训基地,承担相应的培训任务。劳动保障部门要动员组织技师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高职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专门的高职院校实习训练课程,提供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培训教材,并配备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操作指导。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挖掘高职院校现有场地、教师、设备等资源优势,统一调配和配置资源,科学组织培训工作。
(二)北京、天津等10个国家创业示范城市和30个创业培训试点城市应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创业培训基地,对准备创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后续扶持“一条龙”服务。各地区劳动保障部门要组织创业培训教师,为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及创业计划辅导工作。
(三)按照《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劳社部发〔2002〕21号)要求,经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职院校所设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其毕业生在申请参加中级以下(含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理论课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视同鉴定理论考核合格,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有关规定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
对部分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高职院校的主体专业,经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参加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并取得高职院校学历证书者,可视同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发给相应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劳动保障部门组织校外考评员和质量督导员对学校组织的技能操作考核情况进行指导和督导,可按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对部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进行抽查。
以上工作,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制定试点办法,报劳动保障部和教育部备案后组织实施。
(四)少数高职院校中以高级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其教学计划中明确操作技能水平要求达到高级技能水平的相应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以参加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提出方案,报劳动保障部、教育部批准后组织实施。
(五)8月24日,劳动保障部专门为全国高职院校组织电子商务师、物业管理员、营销师、秘书、公关员全国职业资格统一鉴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制定考前辅导和统一鉴定的工作方案。统一鉴定的收费标准应低于面向社会其他人员的收费标准。
(六)学生参加毕业前强化培训所需费用根据当地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确定,主要由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共同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费用由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鉴定机构所需成本费用可向当地财政申请补贴,由地方政府统筹安排。
(七)9—10月份,由高职院校和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专门收集一批适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需求信息,组织专场求职招聘活动,为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提供免费参加招聘洽谈活动的机会。
(八)毕业后半年内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可持高职院校出具的证明,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纳入失业人员统筹管理。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继续提供免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为参加工程后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提供进一步培训机会和技能鉴定服务。
六、组织推动(一)劳动保障部、教育部负责工程的统筹安排和指导协调,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由劳动保障、教育部门联合组成的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工程的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高职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沟通联系工作。6月15日前,制定实施方案,确定重点地区和院校以及承担培训任务的教育培训机构,启动组织实施工作并报劳动保障部、教育部备案。实施方案应包括重点地区和院校名称、地址、拟参加培训的毕业生人数、培训种类和目标内容以及相关组织管理实施工作步骤及流程等内容。
各地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宣传指导和监督检查,共同做好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成立由培训、鉴定、就业等部门共同组成的专门的工作小组,确定专门的工作人员,集中力量做好工程的管理指导、质量保证和技术支持、就业服务等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要组织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参加职业指导员培训和考核,对合格者颁发职业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确定专门人员,做好工程的宣传动员、生源组织和管理、培训项目确定和培训经费补贴、指导高职院校组织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并做好学生培训、鉴定期间的各项保障服务工作。
(三)高职院校和承担培训任务的教育培训机构要明确具体部门专门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根据当地工程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6月20日前完成实施方案制定工作,并开始组织实施。
(四)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6月15日前),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方案。
2集中实施阶段(6月中下旬-9月,特殊情况可延续到11月底),组织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