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市场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国经济市场现状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品;市场;前景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当代中国画艺术品市场就开始踏上了远航的历史征程。至90年代中后期一度跌入谷底,2000年至今中国画收藏热一年更比一年红火,中国画艺术品市场才开始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时期。然而,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是否有人驻足回望与反思呢?学术需要正本清源,中国画市场也需要健康发展,这是画家和市场都必须静下心来直面的问题,它需要我们耐心等待并让实践和时间给于检验与认同。
1中国画艺术品逐步进入了现代营销市场
传统中国画作品在未进入市场前,其画家主要的创作动机便直指个人,是一种强烈的内心感召和精神诉求的愿望使然“,惟其画造其理者,能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心会神融,默契动静,挥一毫,显于万象,则行质动荡,气韵飘然矣[1]”。在惬意之中,创造自然,在自然之中找寻自我快乐。但自近代工商业社会形态逐渐发展,以及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的推波助澜,传统文人画艺术犹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艺术面向市井,服务民众,同时也成了获利的最便捷手段,这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传统文人画冠以标榜的“游与艺”“、不求闻达于诸侯”以及非功利的价值追求理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存的决择,迫使许多画家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后者,投入到了利润与金钱的逐鹿之战中,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士商之间,义利权衡之间,不再具有往日的宁静和怡然自得“。正是在这样‘变’的常态性现象中,传统书画家的生存环境,身份地位和传统书画的功能,价值目标都发生了潜变”[2]。由此看来,艺术需要润笔费用的滋养。汉代的蔡邕自不必说,至明清时期画笔有了润笔费用的春风沐浴,才使扬州书画市场的繁荣昌盛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然有得必有失,早在明代就有画家杜琼在其画作题诗中,就发出了一声叹息“:纷纷画债未能尝,日日挥毫不下堂。郭外有山闲自在,也应怜我为人忙。”画家走到了这步田地来说也是一种悲哀!也许兑现的润笔酬劳可使人一时心花怒放,但如为金钱奴役,定会如挥之不去的梦魇,让人有口说不出,平生郁闷与烦躁了。
众所周知,中国画艺术具有极强的精神性指向,它的创造具有一般物质产品所没有的内在含义与巨大精神力量,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是中国画传统文化精神最好的诠释。试问如果没有这充实之美,她能产生令世人皆赞赏的“四君子”艺术吗?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古代,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令中华子孙永远骄傲的“敦煌艺术”“、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等等,应该说这些伟大的劳动与以“价值增值为目的”毫无瓜葛,他们所创造的只是艺术本体的价值,其精神价值更是毋庸置疑。然而时代变了,人类生存环境与方式也在变。当代中国画家一方面需要担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另一方面又历经着市场与金钱的诱惑和困扰。是为金钱而生产艺术,成为拜金主义者,还是听命于自由的审美召唤,按照艺术自身的发展与创作规律,与市场保持相对距离,在功利目的上多些超越?如果随波逐流,顺应前者,那将成为泯灭良知,亵渎正直艺术家美好纯洁心灵的“犹大”,选择后者,有的放矢的参与艺术商品的交流,使艺术既突出本体价值又兼具一定的商品性,对于画家而言这应是最佳选择。退一步看,艺术家既使迫于生计,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似乎金钱一时成了目的,但只要是真正的艺术家,他早晚必定会抛开金钱的诱惑,为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和自由而矢志不渝。也许齐白石等老先生们的艺术创作心路历程,能够佐证这一点。在我看来他的所有作品都可以高价拍卖、竞买,但白石先生的艺术理想却永远归属于他本人,成就属于养育他的祖国和人民。因此他的成功一定是以对艺术价值本体的追求为目的,而并非以追求商品生产价值为目标的,否则他的艺术难以到达如此辉煌的高度。在当下如火如荼的艺术市场中,笔者认为,无视金钱与利益的存在,做一个理想主义者,那是痴人说梦,玩的是唐吉珂德的把戏,因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理想一定会被无情的现实击的粉碎。但如果只为金钱而活着,而艺术,使艺术成为赚钱的机器和手段,这就会导致“为着某种纯粹外在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目的本身。”如果画家在每一笔、每一划之间都时刻掂量着能换回多少金钱的时候,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是非标准一定是良莠不辨,黑白颠倒的,对于艺术又有何自由与忘我的创作激情可言呢?对艺术与金钱而言,我认为能够达到和谐方为至善之事。如果生存有了保障,则万万不可以赚钱为“过瘾”,而应义无反顾地捍卫艺术尊严,并为中国画的发展与推进贡献绵薄之力,这也许是我们身处无奈先退后进,以守为攻的明智之举,同时也是我们玩转金钱这把双刃剑的制胜法宝吧。
2中国画艺术品要在市场营销中守住底线
中国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在对中青年画家谈话时曾强调指出“:创新,在文化方面有两个内涵,一个是继承,一个是发展。它必须有一定条件,这些条件是:①对传统中最优秀的东西要吸收。人类几千年文化是世世代代在研究,在创造‘,接力赛’并不从某一点开始,不从你那儿开始。②对腐朽的,不符合今天要求的要扬弃,这也需要胆量,要创造符合时代精神的东西。可贵者胆,所要者魂。③要符合今天的历史发展规律,客观时代需要,不以任何人的主观需时,这时的企业进行雇主品牌建设就会事半功倍,如果企业的知名度较差,那么企业会很难建立优秀的雇主品牌。
2雇主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雇主品牌内涵研究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雇主品牌的建设对企业保持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长久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1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雇主品牌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一样,也可以实现企业的商业目标,通过良好的工作环境、较高的报酬和雇主价值承诺的实现等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2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优秀的雇主品牌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要使顾客满意,就必须让员工满意,满意的员工才能创造出满意的顾客。而最佳雇主才能产生最佳雇员,最佳雇员的优秀表现才能带给顾客优秀的服务,进而使顾客获得高满意度。因此,优秀的雇主品牌能够为企业创造可观的利润。
2.3提升企业声誉,降低招聘成本
优秀的雇主品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进而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以及工资成本。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雇主品牌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它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企业。优秀的雇主品牌可以使优秀的求职者更倾向于选择品牌雇主,即使这个雇主不那么有竞争力。
2.4降低因人才流失所产生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雇主品牌可以提升员工的忠诚度,降低人才的流失率,进而避免因重新招聘、培训员工所产生的不必要的成本。对企业忠诚的员工往往也是敬业的员工,员工的忠诚度和敬业度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5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雇主品牌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雇主品牌战略已被看做是企业的一个新的竞争战略。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因为本企业所拥有的人才是别的企业不能模仿的,人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很可能转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优秀的雇主品牌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因此雇主品牌通过吸引优秀的人才,增加企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结语
雇主品牌对于企业的竞争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中国的很多企业现在还是比较关注企业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建设,雇主品牌的建设还没有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对如何建立企业的雇主品牌做了很多研究,但在针对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设雇主品牌方法的方面,还没有较深入的研究。因此,建立一套适合中国企业的雇主品牌建设的方法将是学者们未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现状分析 对华反倾销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139-01
一、美国对华反倾销现状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根据商务部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9月,中国遭受的美国反倾销诉讼已经超过90起。并且美国对我国反倾销的胜诉率高达75%以上,对我国的外贸出口构成严重的威胁。美国对华反倾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涉案产品种类不断增多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产品,从五金、化学、轻工产品,到农副产品、光伏、钢铁等商品上,如彩电、蜂蜜、黄原胶等,涉及各个领域。
(二)反倾销对中国集中,数量不断上升
美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呈现出“总体上分散,对中国集中”的局面。据统计,在过去4年,美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贸易诉讼已超过此前8年的总量。仅在2012年,美国开征的反倾销税,就约有41%是针对中国产品。
(三)被裁定的反倾销税率不断提高
美国对华反倾销税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2013年1月9日,美国商务部裁定中国出口的黄原胶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被认定为154.07%,参与应诉的企业,倾销幅度从21.69%-127.56%不等,而未参与应诉的企业只能承受154.07%的高税率。
二、美国对华反倾销成因分析
(一)美国方面原因
1.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到2012年,已有77个国家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美国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采用替代国的价格,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2.对华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美国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美国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对象。2012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已达到3297亿美元。
3.利用反倾销等贸易争端达到其他经济目的。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极具吸引力的巨大市场,近年来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并希望扩大其优势产品出口及获得更多投资利益等。若上述目标不能实现,就会以加强贸易壁垒,制造贸易争端等方式相要挟与报复,体现在发起反倾销调查,强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发起知识产权调查等方式。
(二)中国内部原因
1.对美出口商品结构失衡,企业间价格的无序竞争。在市场结构上,中国产品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我国企业之间进行价格战不仅导致利益的压缩,还使得美国将此销售行为视为倾销,极易被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
2.企业不能积极应诉。根据美国反倾销法的规定,如果被调查企业所提供的数据信息无法被商务部采用,其有权利利用能获得的最佳信息来进行幅度裁决。而在美国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诉讼中,大约有50%的案件无企业应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美国企业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的信心。
三、我国应对美国对华反倾销对策
(一)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1.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政府应加快与美国进行谈判磋商,使美国早日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对于中方来讲,美国是否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不仅仅是政治上的问题,更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也代表着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认可。
2.实施出口战略多元化战略。出口结构不合理,容易引起美国对华反倾销。从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的分布来看,中国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地区,这容易使中国企业在美国政府对中国进行反倾销时处于被动。中国应加强对出口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帮助其明确当前出口结构形式,自身出口商品的确立,并控制低价竞争行为,分散风险。
3.加强完善我国反倾销法。我国的反倾销法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反倾销法律,对采取低价倾销行为的企业予以惩罚。提高我国企业的法律意识,使企业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我国出口企业的自身利益。
(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1.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出口企业不仅要利用中国劳动力廉价、资源丰富的优势来降低产品价格,还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自主产品的研发。中国的出口虽然巨大,但自主品牌的经营能力和意识不强,造成“低质低价”的形象。中国企业应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进入美国市场,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2.积极应诉。我国企业经常在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案例中处于被动,主要原因在于出口企业不能积极应诉,所以涉案企业要积极面对美国对华反倾销诉讼,聘请熟悉中国经济体制和美国反倾销裁定过程的专业人士进行抗辩。
【参考文献】
[1]李前.反倾销之下生存术[J].进出口经理人,2013(2).
篇3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从2005年7月21日起发生改变,确立为一种新型的浮动汇率制度。它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同时参照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这里选择中美之间的汇率来反映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是因为中美之间的外贸额度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所以美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结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数据,2006年以来,我国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一直延续升值趋势,2006年至2008年期间,人民币升值速度较快,2008年以后,人民币升值速度放缓。
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分析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
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持续升值,则可以反映该国的经济运行良好,经济实力在逐渐增强。中国的实际情况与此契合,用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指标,近年来,我国的GDP总量在逐年增长。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对外升值是大势所趋。
2.双顺差以及外汇储备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持续着巨额的双顺差状态,包括经常项目以及资本与金融项目这两个层面。另外,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外贸方面等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些因素使外汇供给大量增加,外汇由此贬值,本币升值。
3.国内外利差的影响
理论上进行分析,当两个国家之间利差扩大时,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外国资本流入国内市场,获取资本收益。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美联储采取连续降息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中美之间利差进一步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增长利弊分析
1.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方面
(1)本币升值会提高人民币的对外支付能力
本币升值使得人民币的对外购买力提高,国内居民的福利水平会得到提高。另外我国有很多资源都需要进口,人民币升值以后,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负担,提高海外并购能力。
(2)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
在我国出口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比很大,这些企业的产品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替代性很大。人民币升值以后,会迫使我国的企业以技术的优势以及发展模式的创新来代替原来的价格优势,从而帮助国内企业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是双顺差状态,国际收支失衡严重。本币升值以后,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力会减弱,就会减少外汇收入。另外本币的升值使得对外购买力提高,有利于扩大进口,增加外汇支出,从而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
2.人民币升值的不利方面
(1)不利于出口
我国很多出口企业按照“薄利多销”的外贸模式,维持其利润。本币升值以后,这些出口企业最大的优势被削弱,肯定会降低我国出口企业相对于别国企业而言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比很大,出口受到抑制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
(2)不利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我国鼓励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这样可以带动国内的就业,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当本币升值以后,外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下降,这样会提高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劳动力成本,企业因扩大企业规模所需购买的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成本也由此增加。所以不利于引进外资。外资受到抑制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
(3)不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资本具有逐利性,会流向能带来较高资本收益的市场。人民币的升值使得外国资本有了在国内套利的可能性,从而大量热钱流入国内。由于国内的金融市场目前还不够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金融监管还不到位,监管部门难以较好的管制住这些热钱,会造成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四、应对人民币升值不利影响的建议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方面是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有力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政府要完善有关政策和法规,增强外商进入国内直接投资的信心。另外要提高政府等公职部门的办公效率,提高外资利用率,为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3.稳定金融市场
首先,政府要加强金融监管,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来稳定国内金融市场。其次,政府应努力进行金融体制改革,逐步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进程,为经济发展清除障碍。
篇4
内容摘要:利率和汇率政策的搭配,是各国为实现内外均衡的必然选择。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实力调整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态势受到极大挑战,因此应该有效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并实现内外均衡。本文从利率与汇率政策搭配的角度来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实现中国经济发展内外均衡。
关键词:内外均衡 政策搭配 后金融危机时代
引言
金融危机的爆发,最终导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各国相继加大财政投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采取了相应的货币政策协调,以期早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时,中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出口贸易受到抑制的前提下通过拉动内需启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世界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走势却仍不明朗之时,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对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增添了些许新的色彩。
但随着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经济发展势头明显受到了前期经济政策的影响,即2009年9月CPI物价指数由负转正以来,一直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已基本显现,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内部制约。另外,由于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及波及的程度不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对于经济复苏的迹象更难于判定,但由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态势明显好于预期,吸引了更多世界级投资者的眼球,在本国经济复苏缓慢未见起色之时更多投资者选择将资金再次回流到新兴市场国家之中从而导致中国国际收支的波动,最终造成中国内外部经济的失衡。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曾作为货币政策独立调控工具的利率与汇率将更具联动性。因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应采取搭配怎样的汇率及利率政策,达到内外均衡并维持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可谓当务之急。
开放经济下以央行政策目标为基础的利率与汇率政策分析
利率与汇率分别作为国内金融市场价格与国际金融市场价格,通过其有效的搭配在促使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方面作用不可小觑。无论一国政府选取财政政策、抑或货币政策还是二者兼用,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利率、汇率水平的变动,这就使得利率、汇率机制的协调问题显得颇为重要。利率与汇率联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主要集中于对利率平价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多恩布什理论的探讨,但因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及模式不一,利率与汇率政策的搭配协调也会存在效果上的差异。从中国的现实操作来看,中国一直采用较为积极的政策手段进行相机抉择进而调控宏观经济的波动,在货币政策的启用上多是央行根据当前经济状况采用相应的调控手段以达到内外均衡的目标,因而中国利率与汇率制度的采取主要来自于央行为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所采取的协调政策,也就使得央行对中国利率与汇率政策干预较为频繁有力。
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对GDP 增长和通货膨胀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汇率和利率的不协调也会导致经济的波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出口及鼓励外国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但随着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程度的加深及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发展对外部依存度过高不仅仅影响到中国的独立性,也会因为汇率与利率的影响而反过来造成中国内部经济的不均衡。
自中国2005年实行以市场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后,对经常项目不加限制对资本项目实行管制,使得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搭配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增强。第一阶段,2005年汇改至2008年次贷危机前,人民币与美元联邦基准利率间利差为负,而人民币汇率却一直上升,按照传统的利率平价理论人民币汇率应贬值,因而实际情况与模型明显不符。在此期间,由于中国较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央行先后上调存款利率5次,可见调控效果不佳导致内部经济失衡,而汇率变化则主要来自于美国国内次贷危机影响导致的总体经济下滑。第二阶段,2008年至2009年间,金融危机的传导使得中国经济也受到冲击,为了促进国内投资,鼓励国民消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要求采用较低的利率,减轻企业负担,中国央行于2008年连续5次降息,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宏观经济调整采取的积极措施,使得经济冲击明显小于其他各国,为了保持中国经济运行稳定,避免汇率变动过大对中国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影响,中国采取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措施(详见表1)。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对外经济现状分析
(一)汇率预期变化导致进出口贸易结构调整
金融危机初期,曾经在中国宏观经济中占据较大部分的出口贸易,由于欧美各国经济颓势导致国民收入的进口需求下降,影响到中国的出口贸易额,从2008年9月开始中国出口贸易额呈现下降趋势,至2009年10月一直在低谷徘徊;直至2009年11月由负转正,后呈高速增长趋势,尽管进入201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基本保持上升势头,但从其构成来说,与危机之前仍有较大差异,剔除价格变化可知,在外需仍旧不足的情况下,进口绝对值明显高于危机之前,与出口额差距大幅缩小(详见图1)。
(二)国际资本流向形势前景不明
曾发生逆转的国际资本流向,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也逐步返回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将可能成为最大流向地。次贷危机爆发时,各国经济出现流动性匮乏,因而各发达国家迅速抽离对中国的直接资本投资救援本国经济,热钱也可能同时流出;但后金融危机时代,因各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速度明显弱于新型市场国家,资本逐利性促使热钱再次涌入中国。社科院2009年二季度外汇储备报告中曾指出,中国外汇储备净增长1778亿美元,排除贸易顺差、直接投资和汇率变动后的原因不明外汇流入量高达879亿元,被认为极可能为热钱的涌入。此后中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增长势头,直至2010年二季度,在欧洲危机导致的非美元资产价值随汇率波动而造成中国外汇储备净流入压力得到缓解,主要原因是来自于人民币汇率变化造成的汇兑损失。
(三)经济恢复时差致使世界经济实力调整
次贷危机爆发后,由于各国受到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同时也受益于不同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走出危机低谷的时机也各不相同。因而各国经济实力会得到相应调整。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可见,目前的经济好转状况,新兴市场国家GDP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详见图2)。
由于受到次贷危机的冲击,2007年中至2008年间世界经济剧烈下滑。至2008年11月左右,在各国积极的经济政策下经济得到好转呈现“V”型反弹,但各国的经济恢复速度不尽相同,发展中经济体的恢复速度较快,而发达经济体则相对复苏缓慢。另外,由于各国经济实力的调整也引致汇率将在各国间产生变化。
后金融危机时代利率与汇率政策的调整及配合
(一)有效促进汇率的市场化改革
因次贷危机造成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物价水平下降,央行相机抉择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同时外汇占款增加进一步强化了扩张货币政策的效果,促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弱。但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对中国经济预期明显好于世界其他各国的前提下,贸易收支盈余与资本流入可能再次回到危机前状态,同时伴随前期扩张的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也不期而至,中国又将出现“对外升值同时对内贬值”的现象。且随着国外热钱的涌入,人民币汇率又将陷入调控困境:升值,热钱涌入;不升值,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尽管中国汇率改革正稳步推进,但其市场化程度远不及利率改革,对资本控制较严,因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避免中国经济再次陷于两难境地,应当逐步推进汇率的市场化。首先,从过于关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调控逐步转向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汇率,使得人民币总体比值保持稳定,同时也缓解了因盯住单一货币而带来外部经济体的冲击。对于外贸依存度较高且出口市场分布较广的中国而言,盯住按贸易权重加权的一揽子货币,有助于平衡聚焦于不同目标市场的出口商利益,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其次,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范围,围绕中心汇率确定更大的汇率浮动区。通过扩大交易主体,增加交易品种,建立健全外汇市场,推进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再次,合理调整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加强国际并购从而拓宽中国外汇资产的投资领域。中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且储备处于世界首位,在美元贬值的背景下,中国外汇储备必然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化解危机,多元化外汇储备的同时加强海外并购,确保中国储备资产的保值与升值。最后,建立完备的外汇储备预警机制并加强外汇储备管理,通过短期经营改善中国外汇储备状况。
(二)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面对通货膨胀率的持续上升,对利率的调整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但从前期利率调控的效果可见,单纯的加息或者减息所带来的政策效果已明显大打折扣。因而对中国利率政策的变革将是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尽管中国利率市场化先于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并取得了相应成效,但仍任重而道远。
一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都由中央银行确定,因而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应当在确定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确认浮动区域,采取非对称的结构性策略区别对待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从而有利于抑制通胀,加强银行竞争度。同时通过加快短期货币市场的建设,便于央行通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市场化方式调控货币市场进而影响利率水平,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三)促进利率与汇率市场化的协调发展
目前中国利率和汇率都充当着央行的宏观调控工具,分别服务于相应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两个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在发达金融市场国家,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效果明显,通过利率调控影响汇率变化。因而中国在推进汇率市场化的同时需要利率市场化的配合,从而减少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与相互抵消。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协调本外币利率的关系将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之间的联动关系加强,影响中国国内人民币利率水平,从而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姜波克,李天栋.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的新视角及其意义[J].国际金融研究,2006(4)
2.郭庆平,王爱俭.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协调机制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梅映昱.人民币汇率与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J].市场论坛,2006(1)
4.刘巍.汇率与利率―开放经济分析理论和方法[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智能化
前言:
系统集成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综合布线系统,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与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将系统资源实现共享,最终集高效、集中、便利等优点于一身的集成系统[1]。软件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
一、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的现状
(一)系统集成的现状分析。2010年国家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互联网产业的新兴崛起成为系统集成行业发展的新热点和增长点。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总协会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系统集成行业市场规模为13542.9亿元,其中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收入为12202.9亿元,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市场规模为1500亿元,安防系统集成市场规模为1960亿元[2]。2014年对我国计算机集成系统进行设备和服务调查中发现我国集成系统中仍然存在着硬件设备不过关,安装技术落后等现象。集成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类行业其服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态度也有待提高。
(二)软件开发的现状分析。根据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统计,2014年我国软件产业共实现收入10.47万亿元,同比增长31.5%,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收入比重正在逐年增加。根据杨平山预测,到2020年,80%的企业应用将被迁移到“云”中。我国进行软件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其编译系统和网络系统的构建、汉语言的翻译等问题亟需改善。就目前应用于系统集成中的软件进行分析,大部分软件存在缺陷问题。例如,在建筑系统集成中,电力系统应用软件进行开发、设计和使用,在设计过程中未对用电量进行合理的调查和编制,造成我国现阶段有70%的小区中存在电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系统集成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国信息化时代的逐渐发展系统集成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为:第一,随着网络技术整合和信息技术整合模式的改变,使系统集成在未来发展中必然是以专业化集成系统与多元化集成系统共同发展为目标;第二,系统集成未来发展中必将实现市场的多元化。市场向教育界、科研界、化工业等产业进行发展,实现集成一体化办公模式;第三,未来系统集成必将实现用户访问接口统一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部门不同地区的人能够进行统一集成的操作,从而实现企业集成控制,是系统集成未来发展的首要方向;第四,在全国范围,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大范围的集成分布式网络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各行各业的集成中心也必将进行扩大,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五,实现电子商务、企业信息、政治信息系统集成。为了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的资源使用范围将逐渐扩大,电子商务也必将成为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软件开发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系统集成普遍发展的时代,软件开发是系统集成普遍发展的基础。未来软件开发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开放化、智能化、网络化三个方面进行概述。首先,在软件的开发上,软件标准化和源代码必将实行开放政策。通过对软件版权和软件技术的开放实现软件的合理应用,促进系统集成的应用;其次,在软件开发智能化上,必将通过对软件核心技术和软件编程上进一步优化来提高软件智能化发展。通过对集成系统资料进行分析,建立合理化、智能化的新型软件,促进我国智能化社会的建立;最后,软件开发网络化方面也必将向电子商务等互联网集成系统中发展。并且通过软件国际化设计使国家与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无障碍交流,实现软件网络国际化发展。对于系统集成信息的处理、通信、实施等过程的智能化操作进行进一步完善,以为集成系统的广泛应用创建坚实的基础。
总结
本文通过对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未来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的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现有的区域管理系统、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对软件进行新的研发,通过与系统集成的周围客观环境相结合研制出新型的软件,使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曙光.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5,06(02):76-77.
篇6
关键词: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前景分析。
所谓的动漫产业,就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扶持,但与国际动漫大国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值得欣慰的是,近些年一些专业的动漫人才脱颖而出,一些动漫作品走出国门。
一、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动画产品数量增长出现飞跃截止到2009年12月17日统计,2009年已经各省广电部门审查通过的国产动画片达到275部,总产量已经超过2008年的总量,达到138749分钟。
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水平、艺术质量也随着动画产量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二)政策上的扶持与资金上的注入。
国家财政设有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文化部于2008年9月启动“原创动漫扶持计划”,对优秀原创漫画作品、漫画创作者、动漫演出作品、演出创作者(团队)、优秀原创网络动漫作品、优秀网络动漫创作者(团队)。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动画片创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符合条件的动漫企业享受到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文化部还以奖励和补贴的形式,鼓励动漫企业走向世界,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国际化。如:对能参加国际知名展会的动漫企业给予鼓励和补贴;对国产动漫产品设出口奖励和补贴专项资金等;影视动画上升到与文学、戏剧、电影相等的地位。由此可见,政府不仅积极扶持原创动漫作品和作者,而且还积极推广原创动漫作品。目的是打造一批具有充满活力的动漫企业和有国际知名度的动漫形象和作品。
(三)一批优秀的动漫作品踏出国门动漫无国界,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中国一些优秀的动漫文化产品以精美的制作、细腻的画面、健康积极的内容,已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财富,踏出国门。这些代表自己的“拳头”作品,展现了中国原创动漫在国际市场上日渐崛起的价值和地位,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如:由中央电视台斥资近4000万元打造的52集大型动画系列剧《小鲤鱼历险记》
截至2008年5月中旬,《小鲤鱼历险记》已发行至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印度等51个国家和地区。
二、动漫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中国动漫产业今后发展模式已日渐清晰。
(一)以衍生产业支持原创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动画衍生产品开发是今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动画衍生产品开发市场整体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不断提升动漫形象,为后期动漫作品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和挖掘市场潜力积聚人气,以达到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的目的。所以企业要努力提升自身品牌认知度,建立合理的产业链运行机制,完善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为衍生产品开发保驾护航。
(二)以3g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动漫产业将使动漫及衍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动漫产业将借助it技术,吸收电影、动画以及网络游戏的元素,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手机动漫产业,形成更具生命力、更有发展潜力。
(三)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动漫人才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职业教育。
培养动漫人才的职业教育学院,实现与企业进行的“联合与结合”的方式,将动漫教学中的模拟实训,转变为效益性的生产实习。使学生更快、更直接地接触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转变了学生由以往的模拟实训到生产实习、产品生产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同时受到了两种文化的熏陶。
经济全球化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动漫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相信:在政府大力支持、规划、引导下,中国原创动漫大规模的进军海外市场将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参考文献:
[1]朱春娇。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4)。
[2]孟祥辉,姜丽。我国动漫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下)[j].出版与印刷,2008,(3)。
[3]黄蕾。论中国动画艺术的现状与发展[j].丝绸之路,2010,(4)。
[4]钟建华。中国动画的产业化之路[j].电影评价,2008,(7)。
[5]余斌。动漫突围:创意和技术的腾飞[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篇7
关键词:新常态;体育;发展现状;对策
我国经济进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各大产业在内外结构上不断进行优化升级。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健康文化意识、生活质量,又可刺激产业消费,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进而促进体育产业的成功转型发展。
一、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分析
1.发展速度慢,管理机制不完善。北美、西欧等发达国际早在19世纪就开始发展体育事业,并且推动了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如运动、娱乐、体育商品等兴起和发展。 目前,西欧等达到国家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2%-3%左右,每年都在持续增长。而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比较慢,后提出国家体育社会化发展计划,对体育产业进行多种经营,十四大以后,体育面向市场化,办体育博览会,开放体育竞技市场,发行体育彩票等,逐渐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体育事业走向企业经营管理,实行资本运作,"中体产业"公司的上市就是做好的开始,体育摆脱政府干预,形成新的发展规模。
现阶段体育产业结构主要由本体产业,相关产业,其他衍生产业组成,本体产业主要受政府调控,行业垄断的现象重,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相关的体育用品虽然发展快,但在品质、研发等方面弱于国外产品,国内自营的体育产品消费有待刺激发展。其他衍生出来的产业结构发展也不协调,如健身场所、球场等。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速度较发达国家慢,在管理体制上也存在问题。
2.缺乏合理的规划。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带动相关的体育行业发展。人们在收入水平提高,对健身、娱乐、竞技等需求越来越大,部分项目在投资的过程中就出现不合理的规划布局,过分的重复投资形成恶性竞争,形成资源的浪费,像北京的保龄球道就达两千多个,过分的投资完成企业追求短期利润,在服务上跟不上去,不仅在社会效益上不明显,而已还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过多的会员充值在企业经营不善后造成损失。
3.体育类专业人才缺乏。专业体育人才缺乏,很多高校、教育培训机构的学生从事体育岗位工作人员少,对很多体育项目发展带来一点的限制,如常见的游泳馆教练、健身场所教练等在指导上不够专业,基本上只为短期利益而吸引群众消费,并不能带来专业的体育知识,更谈不上产业文化的发展。虽然国家投入资助的体育产业中主要由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从事教导工作,但是在经济管理方面欠缺管理和经营技能,也无法壮大体育产业。
二、体育产业发展趋势
虽然体育产业在我国仍存在众多的问题,但是体育作为朝阳产业,其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
1.国家政策支持。2014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阐述中国经济发展中消费、产品组织方式等九个方面的“新常态”,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政策上得到国家的支持。无论是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物质产品还是体育精神和服务上均具有发展潜力大、附加值高的特点,国家支持体育朝阳产业,对消费品、服务等项目给予资金、政策上的扶持,促进体育产业和谐发展。
2.社会需求。随着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在各个年龄段各不相同。青少年喜欢年轻活力的球类、轮滑类体育项目,中青年人则青睐健身、娱乐、休闲类的体育项目,如攀岩、高尔夫、健身房、骑行等;老年人则喜欢低成本且温和的体育项目,如公共类健身、广场舞、乒乓、太极等。因而人们对各项体育活动的追逐,在一定意义上推动消费需求必然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对策
1.盘活市场。政府要逐步将权利下放,放宽体育运动员在公共的活动条件以及相关体育节目、赛事的举办权。例如,田亮、李小鹏、皱市明等体育冠军出现在公众面前,参加《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全员加速中》等节目,群众从不关注体育到喜欢体育明星再到跟风购买体育用品和学习体育项目,这样的举止无形中为体育产业打响广告,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全民健身”观念重播深入人心。
此外,政府为体育企业“松绑”,培养新型的体育赛事,鼓励民营企业加入体育行业中,发展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推行市场化机制,盘活体育产业市场,并引爆体育产业的发展。
2.完善多种体育市场。一定的广告、赛事、娱乐节目刺激市场后,需要完善多种多样的体育市场。
只有体育产业结构逐渐完善,功能多样,才能在市场经济的促进下发展我国的产业,如体育福利彩票市场、体育用品市场、户外体育市场、室内健身项目等,鼓励全民参与。
3.充分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经营模式。在新常态的经济下,体育产业的经营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容易因经营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市场萎缩、混乱,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质量,不能有效满足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无法体现体育带来的功能。引进国外成功的管理模式,综合我国现有的模式、技术、经营理念,创新出具有我国特色文化的体育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平衡我国与国外体育产业项目的综合实力。
4.注重人才培养。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新常态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注入造血细胞。可考虑扩大各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的招生规模与加强师资培养力量,为体育领域行业培养人才。专业的人才、高效的经营管理技能可以提供给企业高效益和居民健康健身的方式方法,同时在科研领域再创新高。
四、结语
在新常态经济时期,我国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期,体育产业是重要的朝阳产业,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意味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如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正确看待新常态下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应对对策,本文从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国家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发展需求到一系列的发展应对措施几点综合分析新常态体育发展,为体育产业研究提供一份依据。
参考文献:
[1]姜同仁, 夏茂森. 新常态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与趋势预测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5, 49(5):47-55.
篇8
关键词:服务业;FDI;现状分析;结构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向世界敞开了经济的大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01年加入WTO,成功与世界接轨,对外开放的窗口完全打开,服务业FDI成为进入中国新的重要的外来投资力量。至2012年,服务业比重超过制造业,服务业FDI已占到中国实际利用FDI的41%以上,较1997年增长了近15个百分点,服务业FDI在中国的投资地位日趋显著。FDI的大量流入,刺激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开苏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加剧了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1.我国服务业FDI现状分析
1.1中国服务业FDI的总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服务业的飞速发展,服务业FDI逐年增长。以往外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利用外资较少,第一产业利用外资最少。2011年,服务业FDI首次超过制造业FDI。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160.11亿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20.1亿美元,所占比重为1.73%;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557.5亿美元,所占比重为48.06%;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582.5亿美元,所占比重为50.21%。
在中国FDI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服务业FDI。从表1.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06年以前,服务业FDI在中国实际利用FDI总额中一直不到25%左右,且增长缓慢。但是从06年开始,服务业FDI金额占比不断上升,由2001年的23.8%上升到2011年的50.21%;而第二产业FDI由2001年的73.2%下降到2011年的48.06%,下降了25.14个百分点,丧失了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绝对地位。
1.2中国服务业FDI的行业结构分析
随着服务业FDI的不断增加,FDI对我国服务业的投资范围也会随之扩大,但是,服务业FDI的行业极不均衡,其中,房地产行业最多,一直在40%以上,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然后是批发零售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些占比较大的行业都是生产业中较低层次的行业。而金融保险、卫生、社会保障、福利以及公共设施等方面占服务业FDI比重极少。我国服务业FDI的重点仍然是传统服务业,生产业FDI的比重不大,说明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投资行业不均衡化问题非常突出。
2.服务业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2.1服务业FDI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
2.1.1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根据国际直接投资效应理论,首先,服务业FDI的增加使我国的资本存量增加,是我国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次,服务业FDI产出的增加使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由此可见,服务业FDI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力量。
2.1.2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
按照国际投资技术转移效应理论,外商的投资会为我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我国研发能力,获得先进技术和研发成果。进而会推动我国的技术进步,产生溢出效应。外资还会带给中国先进的管理技术,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我国企业可以借助外国投资者向我国的供货商、购货商、合作研究机构获得管理技术,提高组织技能。
2.1.3增加中国进出口贸易
随着服务业FDI的增加,有利于我国获得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进入渠道和贸易通道,有利于增强我国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扩大出口。为我国开辟新的市场,引导并优化出口导向。外资企业对中国进出口,尤其是出口和加工贸易的规模增长贡献巨大,FDI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扩张效应非常明显。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中国进出口6207.6607亿美元,2012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到38667.6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
2.2服务业FDI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
2.2.1加大我国对外资的依赖
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外融资的表现,随着FDI的不断增加,会加大我国对外资的依赖。虽然外商投资的收益绝大部分用于在投资,但最终还是要汇回母国。届时,短期内巨额外汇资本外流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国将要承受大量资本外流的巨大压力。
2.2.2阻碍民族工业的独立健康发展
随着跨国企业的投资,会凭借其先进技术和民族工业形成竞争,抢占市场,对本土企业造成冲击,不利于民族工业的独立健康发展。如果FDI进入我国国已有一定基础的行业,那行业的竞争可能使一些我国企业退出市场,造成下岗待业。
2.2.3导致我国利益受损
在引进外资的初期,我国实行非常优惠的政策,优惠的待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按照经济效益法则,由于政策上的过于优惠,给中国也造成了数目巨大的利益损失。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外资企业每年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的税金未能入库,给中国造成的利益损失相当巨大。
由于环境标准的缺失或较低,发达国家可能将不符合本国环境保护要求的产业与生产技术转移到中国。虽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不予审批,但仍有不少外资企业利用中国环境管理,引资可行性分析与审批中的漏洞,想中国转移具有较高污染的产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等,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3.利用FDI实现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对策
3.1调整引资政策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引资初期,为了更多的引进外资,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对引进外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此,面对服务业FDI,我们既要加强对他的吸引,因为它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又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业政策,正确引进,科学管理。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是服务业快速有序发展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石。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等政策的完善,价格市场机制的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诚信的交易环境都将为建立一个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奠定基础。要想促进中国服务业FDI的快速发展,就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以优化硬环境;改变不适合的政策体制,完善欠缺的法制规定,尽快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管制体系以建立健全软环境。
3.2加强对服务业FDI的宏观调控
以生产业为核心的高层次现代服务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是目前来看,过多的服务业FDI集中于房地产或传统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长期经济增长,所以我国十分有必要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正确引导服务业FDI,加强对服务业FDI的宏观调控,以便外资投向更符合产业机构调整要求。逐步实现利用外资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3.3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服务业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影响到中国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也是服务业FDI进入中国的重要吸引力之一。
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备缩短了城市、地区、国家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服务效率。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建设信息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4.结语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FDI在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服务业FDI带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且作用极为明显。吸引服务业FDI,不仅是为了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更是为了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面对服务业FDI,,我们要正确引进,科学管理。达到数量和质量双优。
参考文献:
[1]胡国恒.中国服务业FDI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商业时代期刊.2013年17期
[2]张灵科.中国服务业FDI的决定因素和经济效应分析.
[3]吴竞.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4]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三产产出效应的比较研究.中外企业家.2013年10期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济转型;危机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02202
改革开放30多年,民营中小企业活力的释放是中国经济最大的财富。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目前中小企业的经济产量支撑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已经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约75%。权威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总比例已经高达99%,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税收收入,在一些非公有制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已占到全省税收总收入的70%以上。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下,中国一大批中小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中小企业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在中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期的关键时期,全国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1中小企业生存现状分析
自去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带等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倒闭潮。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8月初披露的信息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交叉作用下,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1)从事供应链低端加工制造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首当其冲。
国际产业链可以分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全球营销三个阶段,附加值呈现两头高、中间低,大体呈U型,俗称“微笑曲线”。通常情况下生产制造阶段创造的附加值占整个产业链附加值不到30%,而在生产阶段的最底端(制造与装配)创造的附加值只占5-10%,甚至更低。当前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中,以低端加工为主,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制造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浙江象山县不到32平方公里的某小镇为30个世界顶级品牌提供加工服务,然而截至2008年6月底,原本的500多家企业倒闭了100多家。
(2)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中小企业处境“难堪”。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订单的大幅减少使很多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中小企业处境艰难。据统计,温州地区有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而纺织、服装、化工和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更是“苦不堪言”。
(3)与中小企业资金融资难,受多角债务牵连。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期难题。政府政策需要更多倾向中小企业。虽然2009年政府投资了4万亿来缓解金融危机,振兴经济。但这4万亿资金并没有太多惠及中小企业。国家中长期贷款增加了很多,但用以解决流动资金问题的短期贷款所占比例不高,即便是短期贷款,其中很多也是投给了大企业。
2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分析
2.1从国际环境分析
中小企业危机的源头,首当其冲是世界经济局势的悲观。受此次金融危机的打击,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在2009年全面进入衰退,无论世界银行还是联合国的IMF的预测都认为:美国、欧元区和本经济均进入负增长区间,今年全球贸易量竟历史性地下降了9%出现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贸易萎缩。另外,摩根士丹利报告还表明,目前,在190个被调查国家中,有50个正在经历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这些不利因素是中小企业根本难以抵挡的。
2.2从国内环境分析
在中国经济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成长”的十字转型路口,“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低价格优势瞬间弱化,一大批资本依赖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全方位吃紧,危机四伏。危机的原因更是多方面:市场竞争的压力,让产品价格无法随通货膨胀上升;人民币不断升值对出口企业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能源、原材料涨价;许多企业难以从银行信用社新获信贷或者续借贷款,地下钱庄成了许多中小企业高息求贷的来源,目前,企业“三角债”问题日益严重,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其实已经断裂;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综合的宏观政策应对。
2.3从企业自身因素分析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大多集中在加工工业和餐饮服务业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品大多数停留在简单模仿的水平,质量难以得到提高。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弱,许多中小企业基本不具备技术开发能力。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合作关系,没有规定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没有做到共享先进技术和设备;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没有进行一定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方面共享当地资源。中小企业在相当大范围内存在低水平过度竞争。
3中小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外部经济环境对企业而言是不可控因素,内部运营对企业而言是可控因素。中小企业要走出危机,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依靠新技术来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政府方面也要深入了解企业的生存状况,制定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政策,在各个方面予以支持。
(1)改变中小企业业务内容的“杂”、“乱”、“散”,整合业务和组织化构架。
其一,对外“抱团抵御”。通过企业间的“合力”突破实现产业链整合,增强企业乃至行业抗风险能力。例如为了应对所谓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美国“337调查”,国内同行业中小企业只有组织联合才能保证行业产品避免在出口美国市场时遭遇“灭顶之灾”。其二,对内“协同效应”,实现1+1>2。中小企业强烈的“功利”目的使得各个区域的经营业务惊人地雷同,如温州某镇整个生产纽扣,宁波某地企业“不假思索”地集中于冰箱制造生产,而企业彼此间的合作几乎为零,由此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简直无法计量。其三,对资本运作的驾驭和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要合理预期扬长避短,重拾“新型老业务”不失为明智之举,例如对于“绿色农业”“都市农业”的经营也蕴含着乐观的效益前景。
(2)挖掘企业发展的内部空间。
其一,中小企业的管理多是“家族式的传统经营,决策和执行的集中难免增加企业风险,河南已经有民企出让控股权以引进先进管理经营团队来做大企业市值的先例。其二,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的中小企业将转型的视野明确指向中国市场,而非局限于在国内“等待”机会和空间。其三,不少国内网络公司通过在纳斯达克的小市值板块挂牌上市得到发展,微软思科也是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小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做成全球顶级大公司,走进纽交所的主板市场。而苏宁电器通过在国内中小板上市后,成为电器销售行业的龙头老大之一。
(3)充分利用政策优势。
其一,扬“优”和避“劣”。如新《劳动合同法》无形中要求中小企业研发新技术减少用工量;而新《合伙企业法》对于“有限合伙人”的创新也助推了风险投资注入中小企业,同时国外经验表明“有限合伙”是吸引民间投资、鼓励技术创新的有效形式;《出口退税法》关于出口商品退税率的升、降、免的规定也是企业业务调整的“指南针”。其二,充分利用政府“救赎式”的政策优势。
(4)企业的发展模式创新和突破也是关系企业战略制胜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业务+独特的市场需求产品和服务=“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例如,日本创造了卫星公司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中小企业为主体公司配套,可以由主体公司担保得到银行信贷。福卡所提倡的“生态型企业模式”也是走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的可行选择。而如何去和全球性的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各类资本结合,以及了解企业生态,关注政策,去打造一些缺位企业,补充完善中小企业现有生态又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市场 导向 适应 新常态
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摆在铁路人面前的一大课题。首先要认识新常态,分析新常态给铁路运输业带来的影响,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常态。
一、新常态的现状
新常态是与以往不同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经处于与过去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一)经济增速放缓
201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67.6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增幅为近年来最低水平,与过去的高速增长相比,经济增幅略有放缓,较去年增速下降0.4个百分点,总的来看,2015年国民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新兴动力进一步积聚,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二)经济结构变化
随着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淘汰高污染企业,狠抓绿色经济,2015年第三产业的GDP明显超第二产业(2013年第三产业GDP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超6.7万亿。
(三)对铁路运输市场的影响
铁路客货运市场与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货运市场相关度更高。第三产业GDP从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5%,较上年度提高2.4个百分点,这将对铁路货运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按铁路货物运输品类分析,铁路主要运输品类中煤、金矿、钢铁、非金矿、焦炭、矿建、石油、水泥、化工等品类都属于第二产业或与其直接相关(第二产业是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且这些品类的货物发送量占铁路总量90%以上。这也从铁路发送货物品类上反应了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与铁路货运量相关度更高。
二、新常态给铁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新常态给铁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发展环境为铁路带来机遇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铁路作为绿色交通方式,加强铁路发展对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说明,社会发展环境将为铁路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
(二)市场份额下降为铁路带来更大的提升空间
从运输方式看,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大运输方式所占市场份额不断发生变化。
1、江西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下降
2015年,江西省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6.2%,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1.9%。其中江西省境内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下同)完成3942.7万吨,同比下降18.2%,占运输市场份额的2.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水上运输下降0.2个百分点,公路上升0.9个百分点。
2、福建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下降
2015年,福建省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13.1%,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16.4%。其中福建省境内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2802.4万吨,同比下降17.1%,占运输市场份额2.2%,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水运上升0.2个百分点,公路上升0.6个百分点。
赣闽两省铁路市场份额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铁路货运市场份额在丢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给铁路货运市场份额的提升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三、适应新常态的建议
为适应新常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提高铁路运输企业效益的着力点。
(一)强化市场意识,提高运到期限
建议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从制度建设、日常分析、业绩考核等方面积极探索,围绕铁路货改的新产品,挖潜提效,提高运到时限兑现率。
在日常运输生产中,切实转变观念,改变过去的传统指挥理念,树立“以市场为核心”、为市场服务、为现场服务的新理念,将提高货运产品和满足客户需求作为工作的主要标准。确保运到期限是客户的需求,也是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解决确保运到期限问题是铁路强化市场意识的着力点。
(二)交通运输互补,形成共赢格局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当前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各运输方式都希望大力发展自己的运输方式,争取更大的运输市场份额。只有不断改善运输条件和运输服务才能赢得市场。而由于竞争,运输企业向货主收费不宜过高,许多公路营运车辆只能通过超载来实现盈利,给公路运输带来很多安全隐患。竞争有“无序”之势。针对各运输环节之间“无序”竞争的情况,建议对交通运输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协调发展,发挥各运输方式的优势,加强联合运输,形成和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实现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争取交通运输业的更大边际效应,为经济发展发挥最大的能量。
2、降低成本 实现双赢
建议发挥铁路的货运优势,进一步完善铁路仓储、货场、装卸等设施,构建集运输、装卸、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服务,争取更大的边际效益,同时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现社会和企业双赢。
(三)提升互联网思维,适应市场需求
1、实现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
目前虽然在支付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但货运财务结算仍然较麻烦,主要采取的仍然是现金和支票结算,刷卡范围较小,建议借鉴铁路客运经验,不断完善95306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货运网上支付,同时不断拓展刷卡支付的范围。针对新客户、新产品、新货源,建议完善价格快速响应机制,抢先占领市场,以争取新的货运市场增长点。
2、实现灵活经营机制
目前铁路货运经营机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建议允许货主根据需要提前购票订车,完善铁路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货运的提前预售,并与社会物流平台信息共享,更好地适应货运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5年4季度和全年我国GDP初步核算结果[J].国家统计局官网.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