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的就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工程的就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通信工程的就业前景

篇1

两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都是可观的。

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与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建筑就业前景非常好,就业形势近年持续走高。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其行业薪酬水平近年来更是呈现出管理高于技术的倾向,而从技术转向管理,也成为诸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瓶颈。

通信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无论是移动通讯、固定电话、网络、卫星等通信系统,还是手机制造商等通信产品制造企业,或是民航、金融等需要建立大型内网的服务型企业,还有众多的科研单位,只要有信息和通信电子技术的地方,都需要通信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像通信工程这类靠技术吃饭的专业,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是“横行霸道”的资本,学习专业课程也和搭建房子一样,没有良好的根基是高耸不起来的。通信工程和电路设计、信号处理、软件开发、光纤传输等有很大联系,所以这个专业对物理和数学能力要求比较高。我在高中时候物理并不是强项,所以后来学习这个专业比较吃力。当然和我同样物理不大好的同学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在大一时肯定会开设有物

上了望文生义的“当”

回想起来,我的高考的一大失误之事,就是在选专业的时候望文生义。当初我因自己对手机行业充满好奇,而把通信工程当做“和手机有关的专业”来狭义地定义了(希望后来的考生可以引此为戒:在选择一个专业前要详细了解这个专业)。后来经过大一的专业课程导论的学习,我才知道通信工程所囊括的范围,宽广到不是能用一言两语就能介绍清楚的。总的来说,通信工程是

一个囊括了软件与硬件知识、理、高数等课程,很多知识和高中学习的都有联系,也有很多知识要比高中深入。我作为一只笨乌,就只能多锻炼才能让自己的翅膀更硬,好让自己追赶上那些飞得快的聪明鸟。

经过大学的这几年学习,我对这个专业较为深刻的是,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和辛苦。有一句普遍流传在我们学院的话“学习和恋爱不可兼得”,就是说搞通信的如果爱上了学习,就没有时间恋爱了,如果恋爱了就别想把学习搞好…很多个百花绽放鸟鸣蝶舞的春天,我们会为了一大堆的信号处横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专业。小到手机之间的通信原理、无线电视的信号接收、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传输,大到使铁路正常运营的通信工作、一个国家的安全性防范、航天航空技术等,无不都和通信工程这四个字有着紧密联系。而今正是3G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鼎盛时期,更是向4G技术迈进的关键时期,在通信方面愈发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但我的意外之喜就是在不知情下做了一个对的选择。即便通信工程不是单纯地仅和手机有关,但是这个专业展现出来的强大魅力足以让我庆幸当初的选择。理而撕心裂肺;很多个夏虫吵闹炎热无比的夏季,我们会为了设计一个电路原理图而挥汗奋战到深夜;很多个天空湛蓝落叶飞旋的秋天,我们会为了某根导线的连接错误而绞尽脑汁:很多个寒风狂啸冰冷至极的冬天,我们会为了调试一个程序而面对电脑睡眼松弛。稍微夸张一点说,通信工程里面基本没有胖子,因为脂肪再多也会被学习消耗掉。如果有胖子,那就证明他没有用功学习。所以选择就读通信工程专业的女生,除了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通信人,还可以顺带减肥哦。懂计算机,也懂电子

在这个高度强调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之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就像眼睛之于人类了解世界的作用。很多学子会认为。想要接触并学习和计算机有关的东西和知识,就必须选择类似计算机技术或者软件工程这种专业。而作为一个通信人,我可以自信地告诉你:我们同样也是计算机高手!如果你对微软、百度、新浪这些大公司很感兴趣,如果你对QQ、飞信这些聊天软件好奇不已,是金子,总会发光

当然,愿意辛勤付出劳动力去耕耘的人,就会在收获季节有喜悦的丰收,通信工程学习上的困难和辛苦,换之而来的就是丰厚的待遇。首先就业面十分广泛是很多专业不能相比的:专业知识学得好的毕业生,啥也不用想直接去搞研发,这个行业的薪酬高的足以让很多别的专业毕业生眼红,在国内诸如华为、中兴等大型的通信公司,都对这类专业型人才当国宝看待;还可以去做通信产品的销售类工作,一般在这个行业的人员薪酬也是相当诱人的。然后就是工作环境相对比较舒适:很多工科生毕业工作,都会在室外奔波劳累。而通信人的工作环境,一般就是经典的office环境――别人包办式服务,想想在工作疲惫的时候,喝一杯暖暖的咖啡,吃几块美味的水果,小小地休憩一会,是不是悠然得像个小神仙,精神又提起了很多呢?

然后谈谈普遍同学最关心的就业前景。以我所在的中南大学为例,通信工程专业并不算是我们学校的强势专业,但从这几年学长们毕业的情况来看,这个专业绝对不用愁找不到工作。很多同学担心自己高考分数不算突出,选择通信工程会被这个专业很牛的院校如果你对现在最流行的安卓手机游戏爱不释手,其实作为一个足够优秀的通信人,你也可以进入这些公司研发相关软件、开发受人追捧的游戏。在大一结束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做出一个简单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而我身边有更牛的同学,甚至开发了一个类似QQ的简易即时聊天工具。也就是说,只要经过一定的深入培训和学习,通信人成为软件高手也不是一件难事。

在大二这一年里,我完成了一个收音机的组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石英所“压迫”,其实不然。我始终认为大学并没有好与坏之分,而大学生才有好坏之分。一个普通的大学里,照样可以存在很多优秀的学生;而一个名牌大学里,也会有很多学习不好的学生。所以,不用为自己所在的院校不好或者所修的专业不强而苦恼,彪悍的人生是把苦恼的时间用来努力奋斗的,我们要坚信是块金子总会发光的。通信人所涉足的行业,不仅有很多大型的网络公司、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国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还有很多游戏开发公司、网络硬件公司,甚至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试想若干年后,看着很多网民登陆自己参与设计的网站,看着年轻一族捧着手机玩自己开发的游戏,看着很多人所用的通信工具都和自己的工作有关・ 你会不会由心底产生种优越的成就感,而嘴角露出成功的微笑呢?

如果你不想一毕业就工作,那么就选择考研深造吧!我们通信工程的本科毕业生,考研和工作的人数所占的比例基本相等,像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这些通信专业名声远扬的院校,每年都会吸引一大群毕业生前来就读研究生。在就读研究生期间,可以跟随导师开发项目,一边学习一边赚钱已经不是一个传说。而更钟。那时亲手做成的收音机接收到并不算清晰的电台,看着导线和芯片凌乱地组成的石英钟计时,心里高兴的程度不比当年知晓自己被录取时候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手机里面大大小小的芯片模块,各种电器里面形形的集成电路,各种有线或无线设备的组成部分,各种高智能化仪器的基本配件,都是和我们专业的硬件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说,当你走进通信这一大行业,你就不单纯是一个计算机高手,还会是一个电子设计和研发高手。为难得的是,有了这些项目经验,研究生毕业就会有更好的待遇,进国企、科研院拿着丰厚薪酬享受福利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吧!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通信学子,我对自己的工作前景充满信心。压力与竞争总会有的,困难与挑战也会有的,可通信人毫不畏惧这些因素,因为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通信人敢于承担主角的责任!

后记:最初在接受《高校招生》杂志约稿的时候,我对自己能完成这篇稿子没有多大信心。我知道自己不算是一个学习出众的人,也许很难把通信工程专业介绍清楚,但恰好是像我这一类中规中矩的学生,或许就代表了大部分通信工程学子,而我在学习中所经历的困惑和感受,很可能也是日后选择这个专业的学子们会遇到的。但愿谈了这么多,能给那些对通信工程有兴趣的同学带来一点帮助。

责编寄语:洞悉专业所学,了解

篇3

关键词:社会需求;移动通信;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06-02

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 据统计中国移动用户已达到7.39亿。自2009年中国发放了3G牌照,拉动了上千亿元的投资规模。从设备制造商的研发与生产,到运营商的建设与运营,再到终端用户的应用与认可,3G产业链已经形成。4G标准也已处于了研发和提出阶段。对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3G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和发展机会。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仍不理想,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原因是我们培养的通信类人才还不具有能胜任移动通信技术岗位的工程素质。这样的就业现状,给学校带来一个思考,应该怎样培养移动通信类人才,应该怎样开展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人会从事通信制造方面的研究和设计等、通信运营、或者是通信维护。“移动通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学生走进通信行业的重要课程。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显得至关重要和迫在眉睫。

一、移动通信课程中问题分析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面广,内容更新快,应用型较强。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专业基础,如要有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等课程做基础。目前移动通信课程的现状并不能适应移动通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现有移动通信课程的教材更新速度太慢,而通信产业更新速度又太快,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滞后,影响就业前景。2)移动通信课程大多讨论环境和干扰的理论研究,较少涉及应用的对象和系统的实现,和通信产业的要求相去甚远。3)移动通信实验停留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少支持力度。受实验设备的限制,综合应用型实验难以开设,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缺乏全局观。因此,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移动通信课程的改革,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移动通信教学和实验体系显得至关重要。

二、移动通信课程改革的关键和目标

移动通信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编排课程教授内容;要真正实施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要积极与移动通信类企业合作。通过课程改革拟达到的目标为:要求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把移动通信工程技术加入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根据移动通信网络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案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综合的专业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移动通信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移动通信课程是一门实时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工程类课程,具起点高,技术更新快,内容不断丰富等特点。在实际的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主要是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由于该课程的实用型较强,学生能看到具体的实体、参与不同网络的通信过程,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体现教与学相长的优势。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目前的通信发展状况和学校的现有条件,提出了适合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该方案的原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规范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通信产业链大致分为通信制造商、通信运营商、以及通信维护商(第三方)三个部分。通信行业中对于通行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社会需求大概分为研发和设计人员,运营人员和维护人员。故应针对不同的社会需求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现状以及地区通信发展环境,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依据人才培养方向,有目的的进行移动通信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状况。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因材施教,如研发人员需要强的计算机语音运用能力,而通信专业的学生普遍能力较差,故需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但对于部分编程能力强的学生,加强其专业知识的掌握,鼓励其往研发人员发展。根据近几年毕业生调查,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从事通信维护类工作,这类工作要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多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2、立足本课程,培养人才的综合性专业素质

随着移动通信和无线网络、计算通信逐渐融合,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就业范围很广。故在制定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计划时,应找到移动通信和其它课程的交叉点,注意培养人才的综合性专业素质,及时更新教案内容。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这门课程的讲授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必须密切关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例如,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在我国的发展规划等最新动态纳入到授课内容。另外,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最近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目前的国际形势和政策。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多渠道培养人才

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结合移动通信的课程,可以在认知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实现通信模块或通信系统的仿真等等。建立符合通信要求的实验室,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课程内容,促进教学效果。对现有的实验进行改革,变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移动通信课程中的调制解调部分,可让学生自己设计CDMA扩频模块,然后仿真、编程、最后印制PCB板、焊接电路板,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创新兴趣和专业爱好,充分理解移动通信课程内容。

4、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培养不同的人才素质

移动通信课程涉及知识点较广泛,其内容包括GSM、WCDMA、CDMA2000、TD-SCDMA四个不同的网络。不同的教学模块培养不同的专业素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侧重的学习网络模块,还可以确定以后的就业和深造方向。另一面移动通信教材有些内容过于陈旧,关于通信系统部分内容较少,尤其是现在的3G和4G的关键技术部分。故在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中,因不要太拘泥于教材,要综合所有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比如通过模拟GSM手机环境和CDMA手机环境有何不同导入,让学生来探讨和分析,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5、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建立长期实习基地

通信产业迅速发展、单纯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活动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要求。故要充分结合本地的通信产业的特点,让学生走出校园,给通信专业的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真正的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当然由于地域所限,本地的通信企业相对较少,一定要坚持走出去的原则,来培养学生的实习实训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让老师先走进企业,然后带动学生参与企业。结合现有条件积极组建实训基地,以企业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定期的安排学生进行通信行业岗位实习,以训练学生的岗位素质及专业素质。要积极加强与通信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和用人单位建立研究合作关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探索移动通信类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篇4

四大错误,心惊胆itji等录取

错误一:轻视志愿准备

表现:高三期间,父母给我订阅了一些有关志愿填报的报刊,但我总以复习第一为理由把这些资料打进了“冷宫”――书架最高一层,束之高阁,根本就没仔细读过。因为我觉得高三这么难我都能坚持,区区志愿填报算什么。而且,高考结束后,我只顾着给自己放大假,对于父母准备志愿填报的催促,总是说“不忙不忙”。

结果:事到临头慌了神。等志愿填报提交日期迫在眉睫之时,我只能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幢技巧、不懂如何选大学专业让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安。

错误二:专业学什么,傻傻不清楚

表现:实在没办法了,我找到了在大学教书的二叔,希望他能给我些指导。二叔在研究了我的高考分数、全省排名,以及我自身的优势学科后,建议我选择一些跟数学、物理相关的专业,比如微电子、通信工程等。我以前根本就没听说过微电子、通信工程,对它们学什么、毕业后做什么更是茫然。二叔见我一脸迷茫,便叫我先去查查这些专业和开设这些专业院校的介绍。

在全国都是顶尖的;二来通信工程的学习内容依赖很多物理方面的知识,而物理恰恰是我最喜欢和最擅长的;其三通信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相当不错的。学校实力、兴趣爱好、就业前景都兼顾了,对,就这个了我心里那叫一个高兴。

结果:临时抱佛脚,费心又费神。原以为志愿填报不就是选个大学和专业嘛,等到选择时才发现,大学、专业如此之多。特色各有不同、专攻各有不同,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弄懂的。

错误三:不懂学校录取情况

表现:当我正高兴于自己选好了大学和专业时,二叔便说:“你自己去查查有关信息,看能被录取的几率有多大。”哦对了,高兴过头了,不是填了就一定会被录取的。可是怎么查呢?我又不知所措了。见我实在不幢,二叔便叫我去查查电子科大的通信专业在川近三年的实录线、平均分和本一批省控线的差值,通过与自己分数与今年省控线差值的比较来决定。我照着做了,发现电子科大的通信专业的平均分和省控线的分差在67分左右浮动,而我的

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结果:差点与心仪高校失之交臂。

错误四。浪费志愿

表现:确定了大学、专业,被录取的几率还比较大,应该可以高枕无忧上网提交志愿了吧唉,我马虎大胆的习惯还是改不了,在填的时候还是出了“篓子”。我就填了一所学校一个专业就想提交,幸好二叔在一旁“监督”,嘱咐我要把志愿院校填满,专业也尽可能。填满。可那时,我一心认为自己上电子科技大学是100%确定的事,就胡乱参照电子科技大学的调档线选了几所差不多的院校。

后来,二叔问我后续院校和专业都选择了哪些时,我还自信满满地回复。结果他却摇摇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大意,院校之间不拉开梯度,可能一落到底,电子科技大学上不了,后续的大学也上不了啊”那时志愿填报已经截止,二叔的话让我恨不得找小叮铛借台“时间穿梭机”,重新认真填后续院校和专业。

结果:心惊胆颤等录取。现在回想起还有点后怕,后怕的不仅是只填了一个学校一个专业,还有未拉开梯度,可能一落到底的后果。

现场参观,我的心情很“忐忑”

最让我心惊肉跳的还是在参观电子科大录取场的时候…

我所在的省每年都会组织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区的考生、家长、教师代表参观录取现场,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参观2011年高考录取现场。听说除了参观省考试院组织的录取现场外,还可以到高校参观,而今年正好要去电子科技大学。不够完美的志愿填报让我迫不及待想亲口问问学校的招办老师自己是否能被录取。

当我们一来到电子科大的录取场,我便急切地向学校的招办主任发问,想看看自己是否被录取了。在她看了我的档案后,摇着头对我说:“你填报的专业是学校优势专业,历年录取分数都比较高,而且你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在录取未结束前,我还不能明确告诉你是否能被我校录取。”一听这话,我的心顿时咯噔了一下,之前我就了解到,平行志愿模式下,只要考生被调档,后续其他学校就不能再调档。所以被退档就意味着只能参加征集志愿,严重点就是落榜。她接着说:“看来你没有进行充分的志愿准备吧!对大学和专业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其实,学校在调剂时,一般会考虑考生的意愿进行,况且我校的专业都是围绕电子信息展开的,考生即使选择‘服从’,被调剂的专业还是与电子信息相关的。”可是之前我哪里知道这些,觉得考完了就只需要尽情放松,到时候选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填了就够了,以为“填志愿就是第二次高考纯粹就是唬人的”呀听到招办主任的话,我才体会到什么叫后悔万分啊填志愿真的马虎不得啊一时的大意就可能让几年的汗水白流,于是,我只能继续在“忐忑”中等待录取的结束。

幸运降临后的“心语”

从录取场回来,胆颤心惊等待本一批次录取,当我在电“话里听到“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的声音时,觉得那声音如同天籁一般顺耳。现在坐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教室里,我觉得自己的志愿沾了些幸运的成份。但幸运与侥幸只是一线之隔,希望来年的学弟学妹们能花上几分钟时间,听听我这个过来人的“志愿心语”。

我敢肯定大多数同学都和我当时一样对志愿是一知半解,结果造成许多同学没有读到自己适合的大学、专业,或是被退了档还不知为何。这里,我有自己的一点建议:

一、高三期间就应该着手研究志愿,而不要等到成绩出来后才急急忙忙地去选。可提前对志愿填报技巧、高校录取规则、大学专业情况进行有计划地搜集。

二、在选择志愿时要慎重,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仔细了解不同专业的不同之处,特别是一些专业看似只有一字之差,实则学习内容、就业领域差很多。在专业选择时,对自己兴趣、有相关优势学科、专业的发展潜力和就业前景综合考虑,选出自己的“第一专业”。

三、在选大学的时候,不要限于某个地域的高校,也不要限于某一两所录取分数接近的高校,而是要分析比对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地域条件、学校的优势专业、重点学科后再确定。

四、了解学校近几年的录取数据。在之前三步完成后,便可以在网上调出该校该专业近三年在本地区的调档线、实录线、平均分与该年相应批次省控线的分差,借此分析其收分走势,便可大致估计其今年的录取几率(一般说来,只要考生分数超过预估平均分,被录取的希望就比较大)。

五、在理想学校和理想专业确定后,还应该认真按照上述方法,并结合梯度原则选出其他志愿的大学和专业,以便降低风险。有同学就是胡乱填写,导致在第一志愿第~专业未被录取后,录取到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专业,结果追悔莫及。还好我运气好,被第一专业录取,不然我哭都找不着地儿。所以不要过于自信,谨慎没什么不好。

六、对于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应该分情况考虑。如果自己非某些专业不读,分数又有优势的话“不服从”也无妨,但大多数同学最好选择“服从”,免得读不了喜欢的专业,又读不了喜欢的大学就不划算了。

总之,要仔细了解,谨慎填报才能不亏待分数、不亏待自己

责编寄语:在这里,高校招办负责

人畅谈志愿话题,专家学者指点志愿技

篇5

关键词 CIPP 通信工程 项目教学 跟踪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Project-based communications Program Project Teaching Track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Design Based on CIPP Model

QIAN Xin

(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000)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oject of vocational teaching reform,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aylor evaluation model,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CIPP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background programs, input, process and outcome evaluation stage four asp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project of vocational courses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ed line into evaluation, diagnosis, assessment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building an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model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urriculum teaching project aimed at promoting improved quality of teaching, social culture of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Key words CIPP; communication program; project teaching; tracking and evaluation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局限性是制约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瓶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向前推进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研究和关注课程和教学改革,反思和探讨教学评价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由于项目化课程的改革仍处在初级阶段,对其评价模式更是仍在研究摸索,因此怎样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难题。

1 教学评价模式

(1)泰勒模式和CIPP模式。长期以来,泰勒评价模式被大多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它从教育目标入手,以行为目标为主,每个阶段都与目标紧密联系,但是对教育目标自身的评价却没有体现,与当代项目化课程行动导向的新理念不相符合。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Stufflebeam提出的CIPP评价(也称决策导向评价),由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成果(Product)四个评价方面构成,这种评价模式的特点在于它强调评价能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从而更能体现评价活动的实用价值和发展方向。提倡把评价认为是一种教学手段,从而促进教学,改进教学。

(2)CIPP评价模式更适用于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传统评价模式以教育目标为导向,没有认识到项目化教学其实是一种“以获取关于学习、实践与研究的直接经验,以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直接目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过程。而对于在美国六十年代教育改革运动诞生的CIPP评价模式,提倡“教育评价能对教育活动的改进和教育成效的提高作出贡献,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这与项目化教学的发展理念是完全相符的,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2 CIPP模式项目化课程评价具体案例

以本院通信专业的光传输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为例,结合该课程的实际特点,设计了项目化课程教学与跟踪CIPP评价体系,见图1,分成了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及成果评价四个阶段,并将此评价体系融入进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当成是一种改进教学质量的工具,将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完整地结合。

图1 光传输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教学与跟踪CIPP评价体系 (下转第79页)(上接第77页)

2.1 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决定了是否有必要开发本课程及其课程目标,奠定了高职院校项目课程教学评价的基础。在开设课程之前首先要对课程的背景,也就是市场分析、岗位需求、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光传输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主要通过走访企业专家,了解当前该课程涉及到的行业背景和就业前景;还通过查阅相关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资料,借鉴他院校相关课程开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等,确定对该项目课程的定位。

2.2 输入评价

输入评价主要评价该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设施条件是否具备(校内外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等);教学方案是否完备(教材课件、教学设计等);课程的师资情况是否符合课程实施需求(教师团队、技术支持等);课程教学资源是否完备(教材、参考资料、技术支持),可通过现场考察、对比分析等方法。光传输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初步形成模块化教学模式,涉及纵向掌握光纤通信设备的配置、链接组网、故障处理等教学内容,并通过典型终端设备的模块化技能操作实践,达到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统一。

2.3 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主要评价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原有的教学方案是否得到贯彻执行,即对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师能力、教学反馈、考试通过情况等方面进行时时反馈和跟踪评价,一般采用师生互评、专家评价等多种方式,每过一段时间都应进行评价反馈,及时关注现有教学方法是否体现项目教学特点,学生学习的积极程度,以便及时改进不足,将获得的阶段性成果信息实施服务于下一阶段的评价中。

2.4 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是评价教学实施成果的效用性,以及是否能对受益者产生长久的利益影响。在光传输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中,我们以学生为评价的主体和对象设计了各种网络问卷进行调查,主要通过评价项目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和收获,对学校、教师的发展是否起到促进作用,课程教学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拓展性等。除此之外,还通过搜集调查学生就业率,以及企业各种反馈回来的资料和数据,评价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等。

3 结束语

基于CIPP模式的通信工程项目化教学跟踪与评价体系体现了现代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评价理念,为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传统评价方式只针对教学实施的最终结果,而忽视了其真正价值更注重于成果的 “加工制作过程”,以及学生在此过程中的积累、技能掌握和素质提升。另外,其符合多元化的评价宗旨,从项目课程开展的各方面进行评价,既可独立,又可整合,有利于从宏观上得出更合理的评价结果,更科学地体现出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 [美]Daniel L.Stufflebeam.评估模型[M].苏锦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邓风.CIPP评价模式在实践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24).

篇6

电子工程类专业作为当今热门的IT行业,相比较其他行业具有需求量大、薪水高等优越性,成为理工科学生的首选专业,以及国外留学申请的热门专业。本文主要对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

电子工程技术;社会需求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我们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处于新一代的数字化时代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如手机、智能家电、互联网络、无线通电、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等等均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对于电子工程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此,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时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工科高校大学生面临毕业时也更多地选择去国外留学,学习国外更先进的电子工程技术。面对如此强烈的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学习热潮,我们有必要对该专业的职业特点及社会需求做一个分析,方便指导该专业毕业生明确就业方向,作出正确的职业规划。

2.电子工程技术的概述

电子工程类专业,究其字面意思,即电子和信息工程,它囊括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应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方面。本专业主要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控制和处理各种电子信息,培养能熟练应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高科技新型技术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对于电学方面的知识,要学习许多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讯原理等基本课程。引导学生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使用工具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不断发现问题、探索创新的能力。

3.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方向

该专业所学知识应用广泛,囊括网络软件开发、电话通讯、信息安全维护、物联网等多个领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拥有向智能化、移动化、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它突破了各个传统或者朝阳行业的界限,形成了无数条新型的产业链,如电子商务、通讯、数码科技等。如今各大行业都需要电子工程类专业人才。由于该专业具有实用性强,社会需求面广,就业岗位多,薪水较高的特点,毕业生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其发展空间大,与其他许多新兴学科行业关系日益密切,是目前我国高技术高科技的主要驱动力,对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方向:

3.1信息处理方面:用于各个行业的信息处理、管理、分析等工作,为医疗健康、新闻传媒、交通运输等涉及巨大信息处理工作的领域服务。比如将电子工程应用于医学领域,研发出CT扫描、MRI、ECT、PET-CT等一系列大型医疗设备,研发生物芯片、电子病历、便携式医疗电子检测仪、远程诊疗系统等促进了医院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音频视频的编码和解码、雷达信号的合成、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等方面也均涉及到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一些新型技术如卫星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光传输技术给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3.2电子系统方面:可用于导航、通讯等各种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比如工程设计、施工、基站机房的调试,路由器、交换机的开发。例如在国防军事领域,目前,许多国家获得情报优势的主要手段是机载、星载、舰载和陆基传感器,将武器系统与通信网络技术综合是实施军队转型和联合作战必要条件。

3.3空间电子技术方面:可用于空间科学联合航天电子信息系统工作。

3.4电力系统方面:可用于国家电网相关工作,如电厂和变电站的设计、线路的调试,电器设备的研发、技术支持、项目管理等。

3.5电磁场和微波技术方面:用于天线、电磁场的应用系统研究、设计管理。

3.6电子消费品方面:用于硬件和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数据通信的设计与研发等。

3.7其他非电子行业:汽车、化学、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同样需要涉及电子工程技术。

3.8本专业同学还可以继续深造,成为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本专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新型通讯业务产业、软件开发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集成电路开发产业。本专业目前最为短缺的信息技术支持人才有:技术故障排除、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及配置更新、系统操作监视和维修等技术支持人才。

4.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现状及前景

中国的IT行业虽已经起步几十年,但仍旧属于朝阳产业,备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近几年一直都是报考的热门专业。目前,涉及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发展方向多,社会需求量广,薪酬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社会需求都非常可观。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同样存在不小的就业竞争压力。总观近几年来本专业的市场供求关系,普遍还是保持相对稳定,本专业毕业生在全国各地均有比较广阔的市场,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浙江、江苏、大连等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对于这些IT行业发达的城市,社会需求虽大,但是大多公司或企业都要求应聘者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毕业生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才有可能被录用。

5.结语

通过对电子工程类专业的近几年的社会需求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本专业前景仍旧相当可观,但是就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专业性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本专业学生应当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扎实地学好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应届毕业生应当理性分析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清醒地判断出最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创新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及时关注专业动态,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各大高校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组织培训学生参加各种科技讲座和竞赛,指导学生完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实际性工程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出新一代高科技人才。

作者:戚思远 李绪文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艳春,马驰,题原,等.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2):81-83

[2]肖钒,贺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通讯世界,2016(17):234-234

[3]张春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前景及职业发展情况分析[J].河南科技,2013(32):58-58

[4]魏小玲.电子工程类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4(20):144-144

[5]杨宏威,王静.电子工程师的摇篮——应用性极强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就业方向[J].考试与招生,2012(5):42-43

[6]张晓东.浅论电子信息工程[J].科技风,2011(10):28-28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思考分析

1前言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物联网通过多种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中,因此很多人认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将会是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物联网技术可促进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在技术上促进经济的复苏,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应根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积极思考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模式及目标,以培养出社会实用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关于物联网及技术

2.1物联网(IOT)1)定义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Ash-ton教授首次提出。IOT具有以下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而进行延伸和扩展,形成一种新型的网络系统,也就是说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第二,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其用户端可进入到一切物品与物品之间,从而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交换,以通过网络对物品进行识别、跟踪和管理等。物联网既是互联网延伸和扩展,也是互联网更加智能化的应用和发展。2)特征①多种多样的数据采集端:涉及范围广,包括手机、电脑、家电、铁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②无处不在的传输网络:物联网将各种各样的数据采集端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连接,从而实现对物体外部各种信息的即时采集,采集完成后转化为网络可用的数据,然后传输到网络数据中心,以便进行分析、应用;③智能化的后台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中心通过一些技术如云计算等实现对大量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对话。2.2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一种通过多种传感器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仪器等,将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交流,进而对物品进行识别、感知、跟踪及管理的网络技术。其中,RFID、传感网、M2M、两化融合为物联网的四大支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体系构架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三层,感知层是物联网技术核心构架能力,主要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功能;网络层是物联网技术中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也是最标准的部分,主要以3G、4G通信网络为基础设施;应用层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通过与行业信息需求相结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3关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分析

2008年,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油气管和供水系统等各个行业中。2010年,各大高校开始设置物联网专业,目前已有100多所高校院系设置了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和传感信息工程等与物联网相关的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中,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会越来越好,下面主要来分析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分析。3.1物联网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1)物联网专业的相关技术①射频识别技术:通过视频通信采集数据,从而自动识别目标;②网络和通信技术:包括3G、4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等,以实现信息的远程传输;③传感器与传感节点技术: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从而实现传感器的智能化.2)物联网企业的岗位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五类:①材料工程:包括对新材料、新产品或设备、新工艺进行开发,对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性能检测等进行分析,以及对材料的改进、加工等;②电子、电路工程:包括电子元器件和物联网电子产品相关电路的辅助设计、生产工艺、测试和管理维护等;③物联网工程:主要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及行业,包括通信架构、无线传感器等的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和维修等;④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包括电力、电气等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以及技术支持等;⑤网络通信工程:包括3G、4G移动通信、无线通信、有限网络通信等技术的服务等。3.2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设置及对毕业生的要求1)高职院校物联网的专业设置根据调查显示,物联网企业在物联网产品以及设备的生产、测试、销售以及管理等岗位的需求较多。物联网技术专业并不是一种专业技术,而是由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技术,也是由多种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交叉结合而成的复杂技术。因此,高职院系在进行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设置之前,首先应明确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及性质,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在进行设置时,应覆盖物联网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等,即既要掌握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中的各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各种关键技术及支撑技术的专业技能。2)高职院校对物联网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高职院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出各行业的市场需要型、实用型人才,对于物联网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求其具备物联网行业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高超的物联网相关行业的产品生产、技术服务、维护维修、产品推广、系统设计、施工、调试等工作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时,应采取以理论知识为导向,实训实践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物联网技术专业是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仅仅学好理论知识还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不仅要求学生理论知识过硬,还要以理论知识为导向进行实训实践的检验,例如:每学完一项技术的理论知识,及时去实训实验室进行实践训练,如物联网设备的安装、测试以及检修;一些感知元件的辅助设计、生产工作流程等;物联网应用软件的编写、测试以及维护和管理等实践操作,电子工艺、PCB实训、电子产品制作实训等实训。此外,学校还应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开辟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多渠道,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岗前实习。这样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工作能力,从而达到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

4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家电、手机、铁路、桥梁、激光扫描和GPS等。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明确物联网技术的概念、涵盖技术、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等,从而思考院校对该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最后通过科学、具体的实际措施逐步实现培养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标准。

参考文献:

[1]李太华.基于EPON技术的电力物联网的建设路径初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9).

[2]刘颖.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6).

[3]董宁宁,滕燕,陈永俊.探究物联网发展困境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6(9).

[4]郭广明.浅谈云计算技术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6(9).

篇8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体系改革;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胡杰(1979-),男,河南信阳人,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文栋(1962-),男,河南太康人,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山西 太原 030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20110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18-02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世界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了知识型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的模式中,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1]而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悄然变化,经济生产中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能型专业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只有知识与技能兼具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才能受到社会广泛的欢迎。[2]最近几年,欧美等世界发达国家对人才的聘用与培养经验已经证明了这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而且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对这些人才也是求贤若渴。这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既对我们的高等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也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此,各级政府和高等院校以及研究院所都极为重视,探索和研究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已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3]根据目前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已经步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而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国外资产的不断涌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也开始步入上升轨道。在“十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这“四化”同步发展。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和来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随着社会需求逐步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体就业前景看好。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规模、结构和市场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目前,市场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特别是高层次的设计人才短缺。而国内目前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呈现为多样性[4],只有包括清华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8所高等院校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北京理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11所重点院校拥有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个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很多一般的高等院校在教学水平和学生生源水平上远远不及重点高校,所以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上还远远不足,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生产的需求。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之路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开创了固体电子技术时代。[5]中国最早于1955年在北京大学开设半导体专业,1956年国家制定的12年科学规划中把将半导体技术列为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同年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和复旦大学五所大学联合开办了半导体物理专业,为后来我国的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20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行业迅速发展,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集成电路生产设备,为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先后开展了半导体物理专业,我国半导体领域开始发展。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内半导体技术的落后,同时受到国外半导体市场的冲击,我国半导体行业出现低迷状态。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微型计算机和家电等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同时中外合资热潮的出现使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同时和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至此我国的微电子行业开始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部1998年4月颁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将原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和电磁场与微波等本科专业整合为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目前,全国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有170多所,在校学生约3-4万人。其中全国重点建设的“211工程”院校中,有41所学校设立了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中,有19所学校设立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总体来说是良好的,主要表现在:本专业的规模在逐年扩大,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和招生人数都在增加;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较高,这是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稳步发展相适应的。

三、太原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太原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相关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专业,加强基础,为满足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2010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已获得一级博士和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我们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机遇,为探索和改革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既重视电子科学与技术传统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科前沿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养高水平和高素质的高级工程人才打下可靠的基础。

1.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创新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技术中心于1998年7月成立以后,为加强学生实验环节,先后建立了高频电子线路及信号与系统实验室、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实验室、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微波与天线技术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实验技术中心承担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培养计划所涉及的全部实验教学任务,每学年完成60余门课程的实验任务、20余门课程的课程设计任务。

为了提高教学实验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加有关学术交流活动,多次主办“高级实验技术研讨会”、“新技术、新产品演示会”;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多篇;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过程控制实验教程》以及《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系统设计》、《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等多部教材;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赛场、OpenHW开源硬件与嵌入式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赛事,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

2.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创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力实践方式,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和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教学设备和岗位实习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而作为企业也不用为人才培养而大费周折,通过将员工送入校企共建基地学习和引进优秀毕业生的方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所以是一种“双赢”的方式。

为提升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学校先后与太原理工天成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太原市华纳方盛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德力西电器有限公司、太原维康商贸有限公司和山西中科博杰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山西德力西电器有限公司向我校捐赠了多台电器控制设备,建立了“山西德力西电器控制实验室”。太原维康商贸有限公司在我校建立产学研基地的同时设立了“维康助学金”,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机会,也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了经济帮助。太原理工天成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太原市华纳方盛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中科博杰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科研型高新技术企业,与我校建立了长期的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培养方案,各公司高级技术人员将作为学生的直接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工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3.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宽与创新

为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最前沿的微米纳米检测技术,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引进多位国外留学归来的博士人才,建立了微纳系统研究中心,开展微纳机电系统、生物传感器和纳米电子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微纳系统研究中心目前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等各类基金项目20余项,同时实验室长期开展科技活动,学生申请后可进入实验室跟随导师进行为期半年或者一年的学习活动,期间学生会参与实验室项目的科研工作和科技比赛活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更好地为山西省经济快速发展服务,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师生结合山西省经济特色,开展了煤矿水害超前探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积极申报了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并承担了山西省重大专项项目、山西省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和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加强平台建设的同时与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查研究院、同煤集团和北京睿呈时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为我校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了科技研发基地和实验测试基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在煤矿安全领域中的就业和发展。

四、结语

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实验教学体系创新、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创新模式和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宽与创新方面做的工作是研究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一部分,是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企业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特色的创新与改革,是面向新的国际形势下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模型的培养和探索。这一系列的工作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动手实践和实习能力,可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与进步。

参考文献:

[1]Andersson Thomas.全球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区域发展及繁荣治理[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5(2):55-65.

[2]张兄武.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3):9-11.

[3]周远明,梅菲,刘凌云,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31-32.

篇9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2

The System Research of the Embedded System Course for the Electronic Major

Lin Guimin,Liu Tianjian,Chen Xiyao

(Minjiang University,Fujian350108,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mbedded technology,it’s necessary to improve students’abilities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in embedded system application.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nowledge system for the embedded systems,and the situation for electronic major students from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e integrate and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of pre-courses of embedded systems.We focus on the convergence of knowledge between a course and its previous ones,on the stra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and also on the integrity of knowledge structure.According to their groundwork,ability and interests,students can choose different teaching contents and related experiments.There is adequate space for individu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so as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embedded talents from different areas.

Keywords:Embedded system;Course system;Practical teaching

在2004年IEEE计算机协会和ACM共同制定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中,嵌入式系统被列为核心课程之一[1]。嵌入式系统是一门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等众多领域的综合性课程。从技术角度来看,嵌入式系统可以看作是软件产业、信息处理产业的综合。从学科角度来看,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是当前最有发展潜力和应用最为广泛的稀缺专业方向。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物联网,推进三网融合,以及对环境污染监测与控制的日趋关注,信息家电的普及推广,嵌入式系统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与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产业需求相比,我国嵌入式系统工程人才培养相对落后,进而影响到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针对市场需求,开设了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2]。但由于专业背景不同,需求各异,课程内容相差较大。

本文针对电子类专业开设嵌入式系统课程,以及相关先修课程与基础知识的准备、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教学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达到既能体现课程特点和精华,同时又兼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电子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建设

虽然电子专业嵌入式系统的培养目标侧重于硬件基础平台的设计,但嵌入式系统是一个涉及多技术领域的知识范畴。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下,嵌入式人才培养不但要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对计算机体系结构也要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这就要求电子专业在嵌入式专业课程教学前,除了开设电子类基础知识课程外,还必须开设相关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以形成符合嵌入式系统发展方向、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在开始系统学习嵌入式知识以前,具备学习的基础。通过嵌入式专业课程,让学生们认识到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接口技术、操作系统、数据库、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不再是独立的课程,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嵌入式系统知识体系杂、多、乱的特点,以及一般高等院校学生的特点(同时借鉴了参考文献[3]-[6]),我们对嵌入式系统知识点进行裁剪与优化组合,构建软、硬件有机结合的完整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

该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的前后衔接与层次划分,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及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及配套实验,实现教学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满足各类人员的需要。以图1为例,可以有三个选择方案。方案一侧重于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所选课程为嵌入式系统原理及相应的综合课程设计;方案二侧重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所选课程为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及相应的综合课程设计;如果软硬兼修,则可选择第三个方案,所选课程为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及相应的综合课程设计。另外在该课程体系中,除了与嵌入式系统知识点有直接关联的课程外,我们还安排两门专业选修课:Web技术和互动多媒体。安排这两门课程的目的是,考虑到一般高等院校的电子专业学生中,有一定的比率是女生,她们的硬件设计/高级应用程序程序的动手设计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而这两门选修课都是入门比较容易,而且学生也比较容易上手的课程。通过这两门选修课的学习,既能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相关的基础知识,又能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一点新的就业方向。

二、教学模式改革

嵌入式系统的教学有这样一些特点[7]:1.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基础性强;2.软件和硬件设计完美结合,综合性强;3.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性强;4.嵌入式技术日新月异,潮流性强。针对嵌入式系统课程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新思想、新方案、新办法,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做-中-学”(”learn-by-doing”)理念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率先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强化工科学生全面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Learning by doing”就是要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会,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达到“学”的目的。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是国内最早将“Learning by doing”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嵌入式课程教学。他们以实际嵌入式项目的开发过程和方法为主线,采用“项目驱动、案例导向”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将“边做边学、以做促学”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8]。在“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嵌入式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且最终有可能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甚至有创造性的嵌入式作品。在嵌入式系统的课程中,引入“Learning by doing”教学理念,使嵌入式系统真正成为一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生动课程,而不再是对理论的死记硬背。

三、实践教学改革

嵌入式系统是面向应用的,实践是整个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大多只停留在利用实验箱进行一些基础的、验证性的实验,无法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能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提高学生对嵌入式开发的兴趣,我们从实践环节中对嵌入式系统的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实验内容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逐步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并利用市场上一些成熟的嵌入式产品给学生做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对嵌入式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希望能促进大学教育的创新性人才培养。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培养目标,我们将实践教学分为3个层次,便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1.基础性实验:这是相关课程中最基本的实验,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如无仿真器程序开发、GPIO、中断、DMA、UART;基于Linux的实验环境搭建、基本驱动程序设计、简单应用程序设计等。2.综合性实验: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综合整个课程体系的知识,充分利用实验系统上的硬件资源,构造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嵌入式系统,综合性实验有多个题目供学生选做。如无操作系统下的音频录放、俄罗斯方块,或基于操作系统的类似程序设计等。3.创新设计性实验:创新设计性实验主要提供给学习能力较强并对嵌入式系统感兴趣的学生。利用市场上成熟的嵌入式产品,由学生对成熟产品进行功能的扩展、或者是系统(应用程序)的升级等工作。通过这类实验的练习,除了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让他们能更进一步理解不同课程之间知识的有机联系并深入体会嵌入式系统面向应用的含义。

四、结论

嵌入式技术日新月异,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产业需求使得嵌入式技术方面的发展和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高校都在不断探索“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方法。我们从“嵌入式系统”课程的体系构建、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实验教学的设置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还有其他许多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内容,本文的建议仅是一家之言,希望对同行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The Joint Task Force on Computer Engineering puter Engineering 2004[R].IEEE Computer Society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2004./education/education/curric_vols/CE-Final-Report.pdf

[2]尚利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嵌入式系统设计”精品课程建设.计算机教育[J],2006,8:7-9

[3]王彦,李宏力,赵家华,徐亮.以目标板任务为导向,整合嵌入式软硬件教学.计算机教育[J],2009,17:31-32

[4]王苏峰,宁洪,陆洪毅,侯方勇,王进.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及其创新实践的探索.计算机教育[J],2010,7:45-48

[5]徐迎晖,冯然.嵌入式系统课程设置与教学的思考.装备制造技术[J],2009,8:180-181

[6]李军,袁满,刘彦军.嵌入式系统教学体系及方式探讨.计算机教育[J],2010,6:97-99

[7]徐慧,金敏.“三点一线”教学方法在“嵌入式系统”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10:39-41

[8]何宗键.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嵌入式软件开发导论”课程介绍.计算机教育[J],2006,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