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音乐和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奏音乐和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节奏音乐和教育

篇1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节奏感培养 培养方法和措施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包括人本身自然的呼吸、心跳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等,这也是说的音乐中的节奏感。节奏感主要指的是对音乐中节奏和节拍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这是音乐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时期对音乐的节奏感十分敏感,加强幼儿的音乐教育,可以从培养其节奏感开始,可以挖掘和发展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与能力,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

1 节奏感培养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是美育教育的最佳时期,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可以使幼儿在加强对音乐的认识和感知力,培养幼儿敏锐的音乐触角,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情感感悟。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提升幼儿对音乐兴趣。通过数据资料显示和日常教学观察发现,音乐教育中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更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选用了一节奥尔夫律动《身体音节歌》作为公开课,活动题目让孩子们既意外又新鲜,再加上笔者制作了精美的卡通楼房图片,很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通过视觉和听觉盛宴,很快掌握了节奏,从摸摸小脚,摸摸膝盖,拍拍双腿,叉叉小腰,拍拍双手,拍拍肩膀,摸摸脑袋到高举双手,既掌握了音节的顺序及唱名,又能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节奏。

1.2陶冶幼儿艺术情操。幼儿时期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音乐是幼儿教育时期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在中班的舞蹈《快乐小猪》音乐教学中,“扭扭屁股,快乐小猪,每分每秒都过得舒舒服服;伸伸懒腰,快乐小猪……”先让孩子们体验小猪的快乐情绪,理解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孩子们喜欢上小猪这个艺术形象后,再让孩子们通过一些肢体动作表现整个的音乐旋律。

1.3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理念上,更强调了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互动性。美妙的音乐体验更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我们在学习韵律《红绿灯》时,让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从中得知“看红灯,变黄灯,我们就耐心等一等;看红灯,变绿灯,我们就一起走向前。”或者歌曲《爱护小树苗》中,一个小朋友从“把树摇”到“把水浇”的转变。

2 幼儿音乐教育中节奏感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节奏感培养是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观察和实践,得出在利用肢体动作、视觉观察、和声音模仿三个方面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可以深入地挖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领悟音乐节奏中的美妙感觉。

2.1利用肢体动作的形式,让幼儿了解音乐节奏感。幼儿园不同阶段孩子的肢体感知能力,和对音乐的认识程度不同,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中,可以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对大、中、小各班孩子中分类别,分层次地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小班的幼儿理解能力有限,肢体表达上较为缓慢,可以利用肢体动作的形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增加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对于其他科目,如游戏活动,体育,语言表达都能起到一个想到渗透,辅助锻炼的作用。

在小班的音乐教育中,可以多增加一些肢体表达的动作形式,通过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节奏感受。通过模仿各种动作或者人物,在身体的各个部分拍打,或者用脚混合有节奏的使用,可以培育幼儿的节奏感。如《猪八戒吃西瓜》教师弹琴,幼儿先拍手后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猪八戒的形象:大耳朵,吃吃吃,哎呦呦(摸大肚子),睡懒觉。通过明快的音乐节奏,丰富的肢体语言,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力。

2.2视觉观察的形式,感悟音乐节奏感。幼儿正处于一个模仿能力的时期,对于一切未知的事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周围可以发现不同声音的现象,并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但可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够使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感的规律和特点。如平时他们所能听到的自行车铃响,门铃、家中电话,下雨的声音,刮风的声音等等周围他们常见的有节奏感的声音。

像我们在大班学习打击乐《森林音乐会》中,出示两张图谱,一张小动物图谱,上面有小青蛙、小鸭子、孔雀,根据音乐旋律设计小动物出场的次序以及表演节目的节奏。另一张图谱是很规则的打击乐图谱,上面有节奏型和乐器标志,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从而能用打击乐器表演整个乐曲节奏。

2.3声音模仿的形式,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模仿能力很强,因此声音模仿也是音乐教育中对幼儿节奏感培养常用的方法。模仿动物的叫声,不同人物说话的声音,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这样的方法,增加了音乐教育的趣味性,更提升了节奏感培养的效果。

如中班音乐活动《小动物乐队》中,每段都有一个小动物的叫声提醒孩子们注意变换动作,掌握动物叫声特点,“小猫,小狗,小鸭子……”依次尝试。让幼儿通过声音的模仿,来体验节奏感,和节拍的快慢,使幼儿在整个演唱的过程中,掌握其节奏变化规律,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挺旗.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方法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5(12):165-166.

[2]盛春芳.试论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3,2(S1):190.

篇2

【关键词】音乐 舞蹈 教学 融合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舞蹈教育在各层次学校得到迅速普及,一些新的教学模式、理念等为高校舞蹈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音乐与舞蹈教学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对音乐与舞蹈教学的互融共进方法和措施进行积极的探索显得尤为必要。

一、音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舞蹈和多种艺术都具有紧密的关联,其中和音乐的关系尤为密切,属于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舞蹈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将自身应有的内容有效表达出来。首先,人类的情感能够在音乐和舞蹈的有机结合中得到完整的表达。音乐和舞蹈想要表达的一项共同的主要内容就是人类的情感,而人类的情感,即人的内心世界能够在音乐引导下的舞蹈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其次,音乐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舞蹈动作离不开舞蹈音乐的引导,舞蹈音乐也只有在舞蹈动作的有机配合下才能达到创作的目的,设计者需要同时创作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再次,舞蹈的韵律由伴奏音乐的节奏决定。舞蹈的节奏是无法离开音乐的节奏而单独存在的,音乐在有节奏的舞蹈动作中发挥着重要的配合作用,舞蹈所表现的情感以及舞蹈的长度、节奏、速度等,能够在音乐的配合下得到极大的丰富、有效的拓展和良好的润色,同时舞蹈动作也能够在音乐的提示引领下变得准确充分,从而将更高的艺术性、欣赏性等价值通过舞蹈表现出来;最后,人们在听到音乐时能够自然联想起其对应的舞蹈,音乐和舞蹈共荣共生。

二、音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一)训练时保持循序渐进

同步训练音乐和舞蹈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从基础开始,然后逐步向难度迈进。最初应该选择那些具有简单明了的旋律和节拍的伴奏音乐,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音乐舞蹈教学的组合方式较为单纯、学习内容也较为简单等,教师在选择伴奏音乐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学生的喜好,尽可能地选择那些具有优美旋律且学生喜欢的音乐,然后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使其在学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将自身动作和伴奏音乐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二者的良好融合,并在日常的不断积累中养成习惯,在练习过程中紧紧跟随音乐进行动作练习,最终达到对舞蹈动作深入理解的目的,并将其牢牢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二)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的结合

舞蹈训练中的一些动作是极为枯燥的,这不免引发一些学生的厌倦心理。同时,学生在教师单纯的讲解下常常是无法对具有极强的节奏感的舞蹈动作进行有效把握的。此外,在对舞蹈动作的练习过程中,一些较为僵硬的情况也会出现,比如,音乐节奏中的后十六分音符能够有效指导舞蹈训练中的“转”的动作。后十六分音符由两部分组成,即一个八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是长音和重音,我们可以将其当作一种动力,学生留头、甩头和翻转可以分别发生在八分重音和十六分音符上,在转动过程中长音和重音成为动力,而短音则成为灵巧转动的瞬间。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极为普遍的是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在听到音乐之后,学生在音乐强弱拍的引导下一踢一夹,在强拍上刚好处于踢的瞬间,在弱拍上刚好处于夹腿的瞬间,在这种节奏下,学生在对踢腿动作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就会充满动力。

三、音乐与舞蹈教学的融合措施

(一)优化教学目标

舞蹈是实现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将人们的生活、劳动、风俗、思想感情等直率、真挚地反映出来,人们能够在优美的舞姿的感染下进入诗一般的境界。因此,教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优化。首先,将学生学习音乐舞蹈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和舞蹈教学,并积极主动地对舞蹈的风格、动作韵律等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为下一步的音乐舞蹈学习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积累素材,从而对自身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督促学生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不断充实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显著提高自身对舞蹈的鉴赏和表现能力及创编能力等。再次,培养情感,实现升华情感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对音乐和舞蹈互融共进所产生的美感进行切身的感受,触景生情,进一步升华自身对舞蹈艺术的意境,达到忘我的境界,最终有效激发出学生热爱舞蹈的情感。

(二)优化教与学方式

首先,转换师生教与学的角色。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的指导下,使音乐与舞蹈教学中教师的“教”为主向学生的“学”为主转变;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全面素养,从而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显著提高其音乐、舞蹈各方面的能力。其次,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音乐与舞蹈教学互融共进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教师和图片中所给出的动作进行认真观摩;同时运用听觉对音乐进行有效把握,从而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理解对音乐进行独特的表现,最终使学生的生活在音乐与舞蹈的互融共进中得到极大丰富。

结语

目前,音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其对音乐和舞蹈的融合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广大高校舞蹈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音乐和舞蹈的融合共进措施,以对综合素质人才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李二桃.“引领学生走进艺术殿堂”——浅谈我国中专院校舞蹈教学现状及思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8):164—165.

[2]乔佳佳.浅谈舞蹈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魅力中国,2010(2):96—97.

篇3

[关键词]柯达伊教学体系;音乐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8-0027-1.5

一、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学校的音乐教育逐渐受到重视。而国外很早就高度重视并专门研究中小学及幼儿音乐教育,甚至许多国家已形成了较为独立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像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德国(尔夫教学法)、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这些国家的音乐教育基本都走上了正轨,他们的音乐教育体系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相比较而言,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尚不成熟。因此,将匈牙利著名的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应用于学校音乐教育中,以期促进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为此,笔者在某师范学校代课期间,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音乐意向和对音乐的态度(相当于普通学校的高一学生)做了调查,结果并不乐观。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绝大部分学生喜欢音乐

在调查结果中我们了解到98.2%的学生喜欢音乐,只有0.7%的学生表示不喜欢音乐。

(二)通俗音乐的“魅力”无法阻挡

在“你喜欢什么音乐?”一题中,96.4%的学生表示喜欢通俗音乐,并经常在网络上下载通俗歌曲或去音像店购买S・H・E、周杰伦等通俗歌手的磁带、CD等。只有0.6%的学生喜欢民族音乐,其原因也只是喜欢宋祖英等明星。

(三)去哪里寻找我们家乡的歌

在“你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吗?”这项调查中,基本没有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一些同学表示在电视或广播中听过,但不会唱,觉得太土,不时髦。

(四)音乐知识匮乏

在对“你认识哪种乐谱?”的调查分析中,我们了解到78.3%的学生不认识任何乐谱,小学的时候学过的五线谱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五)什么是合唱

在“你参加过合唱队么?”的调查中,91.3%的学生表示在小学、初中的时候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合唱,但通常是大齐唱或简单的轮唱形式。

三、现状原因分析

(一)学校音乐教育的畸形发展

时至今日,我国仍然没有像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这样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音乐教学体系。究其原因,应归根于两点:一是我国音乐教育起步较晚;二是我国不够重视音乐教育,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一部分的音乐教育也得到了重视,具体表现为:音乐课时不够的学校增加了课时;未开设过音乐课的学校开设了音乐课。虽然学校在音乐教学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着教学方式以练歌为主,过于单一,而忽略了对学生音乐节奏的训练和最基础的识谱培养等问题。因此,这种音乐教学实际上是失败的,学生不但不能掌握最基本的音乐知识,更不能形成音乐审美意识。

(二)社会给予学生接触音乐的途径单一

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通俗音乐、卿卿之作层出不穷,网络、电视、广播、杂志,随处可见这些所谓“青春偶像”们的身影,“超级女生”红遍大江南北,“周杰伦、蔡依林、S・H・E”让人目不暇接,令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他们无比崇拜。与此同时,我们的民族音乐被视为“老土”,古典音乐被称为“深奥”。对音乐片面的接触,使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产生偏差和误区,一味追求靡靡之音。所以说社会对音乐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意识,正确理解审美和欣赏艺术美的能力较差。

四、柯达伊的音乐教育体系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柯达伊的音乐教育体系

1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是采取合唱为主的演唱形式演唱优秀民间音乐和原创歌曲。

2 基础教材选用纯正的民间音乐和优秀的原创作品,以做游戏、唱儿歌的方式表现出来。

3 重视儿童教育,并按照人的自然成长阶段为教学顺序。

4 基本的教学方法是首调唱名法、节奏读法、音乐速记法、手势法。对于手势法,统一使用英国柯尔文手势法。使用这种手势法可帮助儿童加深对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与调式音级倾向的理解。

5 这种音乐教育体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从而造就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年轻一代。

(二)结合我国的实际,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借鉴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

1 柯达伊教学法的特征之一是采取合唱为主的演唱形式演唱优秀民间音乐和原创歌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习器乐演奏,但能够买得起乐器的孩子却很少,尤其是多人口家庭出身的农村孩子。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利用天生的最好乐器――嗓音,来克服这种困难,同时这也是普及音乐教育的一条捷径。柯达伊使用合唱练习曲进行教学,按照齐唱到简单的二声部,再到三声部这样循序渐进的顺序演唱,同时增添一些音乐素质的训练。这种合唱方法特别适合我国中小学班级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也能充分发挥我国传统音乐旋律线条明朗的优势,克服纵向和声单调的不足。如果再加配和声写成二部、三部的合唱曲,学生们在歌唱中还能增强团结协作能力。

2 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的另一个特征是基础教材内容选用优秀的民族音乐与民间音乐。我国民间音乐像戏曲、民歌、曲艺、民族器乐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节奏、曲调、调式、结构方面都很优秀,所以让学生学习这些民间音乐,既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是学生增长民族风俗知识的很好途径,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最终让“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真正在我国实现。

3 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十分重视节奏训练。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来看,节奏训练非常少。我们应借鉴柯达伊教学法,同时充分利用我国节奏丰富、鲜明的民间音乐和丰富多样的打击乐的有利条件,编写适合我国中小学生接受的节奏训练教材,增强学生的音乐实际感受力。

篇4

【关键字】幼儿舞蹈;活动单;音乐;游戏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对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和向往。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活泼有趣的形式和强烈的感染力深深吸引了幼儿,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同时还让他们活跃了身心。“活动单导学”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将舞蹈以活动的形式展开,让幼儿摆脱了被动的机械式学习方式,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笔者从音乐和游戏在活动中的运用入手,浅谈舞蹈活动的设计和开展。

一、创造性应用音乐――“乐动舞步”活动设计

音乐与舞蹈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们的完美组合总能给人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在幼儿舞蹈教育中,音乐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很多幼师教学的习惯性思维就是先教孩子们动作,跳熟了再和着音乐的节奏联系,这样的舞蹈教学太过循规蹈矩,孩子们还是在走模仿的老路,一遍遍重复同样的舞步很可能让孩子们的耐心和兴趣都消磨殆尽。

笔者认为,教师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即先听音乐再学舞步。教师都明白节奏在舞蹈中的重要性,把握不准节奏,舞蹈势必一团糟。而先听音乐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幼儿把握节奏,踩准节拍。在听音乐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孩子们跟着节奏动起来,跺跺脚,拍拍手,抖抖肩,扭扭腰、转转圈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和着音乐的节拍,身体跟着音乐动起来。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们有了自由的空间,更锻炼了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在孩子已经熟悉旋律和节奏的基础之上再进行舞蹈教学就事半功倍了。

对节奏的把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乐动舞步”的活动设计也要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同时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教师所选择的曲目还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兼顾潮流时尚,迎合孩子们的兴趣需要。优先选择那些速度适中、节奏感比较强且容易把握的歌曲作为训练曲目,如《萤火虫》、《两只老虎》,《小星星》、《三只熊》、《123木头人》、等,再渐渐过度到速度稍快、节奏明朗的曲目,如《春天在哪里》、《牛奶歌》、《最炫民族风》、《闪闪惹人爱》、《快乐崇拜》等,在孩子们对节奏有了一定认识后,再进行相对抒情、节奏较慢的古典型曲目的练习,如《青花瓷》、《花火》、《小小》、《我的歌声里》等。

二、科学性融入游戏――“舞蹈游戏”活动设计

喜欢玩乐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为每个孩子的童年增添了绚烂的色彩,它不仅是一种娱乐的方式,更是孩子们学习的途径。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游戏具有更大的娱乐性,能给幼儿带来更强烈快乐体验,在舞蹈教学中加入游戏活动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

舞蹈游戏的设计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找准舞蹈与游戏的结合点,设计相应的游戏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动起来,练习舞蹈动作。例如在学习为了帮助学生锻炼基本功,笔者对一些孩子们熟知的传统游戏进行了改编,在玩“钻洞洞”的游戏时,请孩子们不要屈膝,也不要弓背,而是直直地下腰行走,从一次钻5个“洞洞”开始,逐步增加“洞洞”数量,锻炼孩子们的腰腹力量;在玩丢手帕的时候,将跑的动作改为踏踮步,锻炼孩子们对基本步法的掌握;在玩“找朋友”的游戏时,笔者请孩子们用进退步和十字步结合的方式进行。

当然,很多教学游戏需要教师和孩子一起完成,准确的示范、生动的语言提示、富有情感的表演都能给孩子带来莫大的鼓舞,促使幼儿在心中形成对学习内容的完整、清晰认识。例如为了帮助幼儿感受轻快与笨重、迅速和缓慢的舞蹈动作之间对比,同时体会音乐所塑造的不同形象,笔者设计了小蜜蜂到小熊家做客的游戏,请孩子分别带上小熊和小蜜蜂的头饰,然后小熊和小蜜蜂两两组合,教师扮演熊妈妈,在“熊妈妈”的提示下,小蜜蜂们伴随着欢快、轻盈的音乐飞进了小熊的家,“熊妈妈”做好了点心,小熊热情地招待小蜜蜂。这样的游戏有情有境、有音乐有动作,再加上教师参与指导,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体会到了两种形象的差别,并将这种差别用动作表现了出来,教学效果很好。

总之,“活动单导学”是新课程改革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以幼儿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科学、合理、有趣的舞蹈活动是“活动单导学”课堂的基础,活泼动感、新鲜多变的音乐是幼儿舞蹈活动开展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而设计巧妙、富有童趣的游戏则是诱导幼儿学习兴趣的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教师要将这两者巧妙融合于舞蹈活动中,充实活动内涵,展现舞蹈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婉青,因材施教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运用,教研,2012

篇5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79-1

现代健美操是融体操、音乐和舞蹈于一体,通过徒手或使用健美器械,达到健身和健心目的的一种新兴体育项目。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对大众健美操的需要入手,应用体育哲学、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和体育美学等学科理论,对大众健美操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和教育价值进行全面研究,以便推动它更好地在高校中开展。

一、大学生选择健美操为健身方式的原因分析

健美操中的音乐是大学生喜欢这项运动的主要原因,具有明显的节奏感,既能使人产生优美欢快和激奋的情绪,又能使人产生跃跃欲试的动感。同时可以丰富练习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帮助练习者把握动作的节奏,准确地完成优美的动作,使练习者在愉快中进行运动,达到锻炼的目的。富含节奏音乐和优美的动作结合,使音乐更富有感染力,使动作更富有表现力,二者的节奏和谐统一,自然会产生异乎寻常的吸引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重要的需要以及对新颖和多样化的感觉刺激的永恒追求,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易疲倦。

二、健美操的健身价值

大众健美操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健身方式,对人的生理功能有极大的影响。长期的健美操锻炼对人体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有良好的影响。它可以防止骨的畸形发展,提高关节的牢固性、灵活性、伸展性和柔韧性,增强承受能力和运动能力,同时可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可以使心肌收缩蛋白质和肌红蛋白的含量增加,循环血量增加,心肌收缩搏动有力,心血管结构改善,弹性好,机能提高,从而减少各种心血管疾病;长期的锻炼,呼吸肌逐渐发达,肺活量明显增大,肺泡的弹性增加,气体交换与储存氧气的能力增强;可以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准确性,提高其分析综合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另外,健美操锻炼对人体的各种腺体结构和功能均能产生良好的影响,还能促进人体胰岛素的分泌,维持人体正常血糖平衡。

三、健美操的娱乐价值

健美操的形式优美感是一种主体的感官对对象形式的直观把握而获得的适情顺意的情感状态或愉悦体验。健美操的形式优美感的娱乐价值主要体现在音乐和舞蹈两个方面,音乐和舞蹈分别借助声音和形态,旋律和表情,激起人们的情绪,并引起想象和联想。健美操中大量的舞蹈动作,配以优美的音乐,极富表现力。以自己的身躯为媒介,通过美的动作和音乐,把身与心、灵与肉结合起来,表现一定的心绪和感情,把人类美好的思想情感通过音乐和身体运动表达出来。它具有音乐、运动带给人的双重乐趣,使人们在练习过程中能够展示美、表现美,内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

四、健美操的教育价值

健美操中音乐激昂,步伐丰富,每个动作都充满激情,使练习者的自我在锻炼过程中得到表现,能够宣泄激情,疏导人们压抑和控制的不良情绪,引导人们积极进取;健美操的集体练习形式,容易建立友谊,能够促进同学间的交往。另外,健美操练习中有一定的难度动作,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互相纠正、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以弥补现行德育中缺乏实践的缺陷。健美操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在练习过程中,能够给大脑提供足够的氧气,消除疲劳,其实,健美操动作变化快、动作受大脑支配,所以,健美操练是伴随着复杂的智力活动,有利于提高智力;人作为创造的主体,在改造健美操使之更符合人体需要的过程中,激发创造力。健美操是把人类美好的思想感情通过身体运动表达出来的一种艺术,健美操的艺术审美主要是指在参与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健美操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动作美和音乐美上。首先,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身体活动,在一套健美操动作中,音乐和动作紧密结合,动作既是对音乐情绪的一种表现,同时也通过音乐的气氛对动作进行烘托和宣染,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曲调优美、风格鲜明的音乐,不仅可以激发练习者的情绪,还有助于练习者体会和感受动作的节奏、风格、加强动作的表现力,使练习者从中感受到一种艺术享受。其实,健美操以徒手练习为基础,同时吸收了古典舞、民族舞以及现代舞、爵士舞的基本动作,按照人体解剖部位,为达到身体匀称、协调、健美的发展而进行的动作操化练习、经常练习,可以有效地消除人体多余脂肪,塑造形体,使动作协调,培养良好的体态,树立良好的举止和形象。所以,大学生在健美操中体验健美操以其鲜明的节奏、动作的和幅度所带来的美感、满足自身对美的表现欲望,这是健美操特有的美音效果。

篇6

关键词:音乐 舞蹈 同一性 结合

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渊源流长。产生之初就结成了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乐舞辉映。素有姐妹艺术之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通过音乐展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将舞蹈变为音乐的外形。乐舞相应。诠释出应恒的经典舞蹈作品,

一、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和舞蹈最早来源于劳动活动。人们在劳动中产生了有节奏的劳动呼声,可以说是原始音乐的萌芽,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把音乐、舞蹈、诗歌统称之为“乐”。古书中曾记载“有乐而无舞。似聋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乐舞合节,谓之中和。”形象描述了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密切关系。音乐和舞蹈如鱼和水一样的关系。舞蹈总是在音乐伴奏下展示出来。使音乐有了形态化的表现。

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曾说。“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是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表现出来,”舞蹈和音乐共存,不存在没有音乐的舞蹈。音乐是一种是视听艺术,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好的音乐配上精妙的舞姿。往往能够带给观众视听与视觉上的双层享受。我们常常用“轻盈、静谧、神秘、壮丽、辉煌”等词语表达对舞蹈作品的感受。加之舞者形象的肢体动作,乐舞相应。构成了契合度极好的舞蹈作品。让看到的人享受精神上的愉悦,这正是舞蹈和音乐融合的魅力之处。

二、音乐与舞蹈的同一性

(一)节奏是舞蹈和音乐的共同点

音乐与舞蹈的契合性之所以那么好。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点——节奏。它是舞蹈和音乐紧密结合的自然基础,音乐课上。如果老师只是“一嗒嗒。二嗒嗒”的打着节奏。学生很难投入感情,如果配上音乐的话。随着音乐起舞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感情投入其中,好似舞姿也拥有了丰富的情感。

(二)舞蹈和音乐在于情感的表现

如果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的话。缺少情感的舞蹈和音乐才是灵魂上的真正缺失。有了情感,即使观众不懂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也可以通过情感上的共鸣理解音乐和舞蹈的内涵和意思,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为抽象的艺术。也是最善于抒感、拨动人心弦的艺术,无论热烈兴奋、庄严肃穆,还是缠绵细致、如泣如诉,音乐都可以更直接、更真切、更深刻地表达情感。舞蹈同样如此,它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表达心中的内在情感,如悲愤、愉悦等。古人言,“诗咏言,歌言志,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见,舞蹈是由强烈的内心情感而产生的一种行为,表达着人们内心最为真挚的感受。

三、音乐和舞蹈的结合

人对自身喜怒好恶的情感表露主要体现在声音与肢体动作上。前者是音乐的功能,后者是舞姿的律动。舞蹈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上最能打动人的姿势,当与最动听、最美的音乐艺术结合在一起。必将带给人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正是在二者结合下,舞蹈艺术才变得更加完整,成为人们心之向往的一种艺术形式。

首先,要明确音乐和舞蹈是一对相互配合的统一体。一段舞蹈配上一段好的音乐。能够更为清楚地表达舞蹈内容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使舞蹈的思想性和动作性得到了进一步丰富。节奏是音乐和舞蹈的共同之处。对于舞蹈而言节奏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它需要利用音乐来强化节奏,将情感一步步推向。缺失音乐的舞蹈不能充分给予人们情感的感受。只有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舞蹈艺术才会更加完整。

其次,在舞蹈作品中音乐主要起着辅助作用,一段舞蹈的主题是什么、表达什么内容,就需要与之相符的音乐。如果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有着好的契合性,音乐将更淋淋尽致地表现舞蹈的思想和主题。因此,在舞蹈作品中音乐是为舞蹈动作而存在,突出动作中的情感内容。

第三,由于音乐和舞蹈都有着强烈的抒情能力,最能激发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尽管音乐的表现是抽象的。可是当其配上曼妙的舞姿。其也就有了形象化的表现形式,与舞蹈间的结合天衣无缝。俗话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升华。音乐使舞蹈有了思想性,舞蹈使音乐中的一些想象有了可视效果。二者相互配合构成了完整的舞蹈艺术。

结论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形体语言,二者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需要配乐以突出节奏,并在音乐的作用下使自身具有了更为强烈的思想和情感。音乐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从诞生之初。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为你。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成为了一种感情抒发的最直接、最直观形式,引领人们进入一场视听盛宴。

参考文献:

[1]孙映珠,王霭林.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漫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2).

篇7

【关键词】 音乐教育新体系 小学音乐教育 歌唱教学 音乐和动作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45-02

1 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特点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自2011年起举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班”,培训班旨在通过对全国各省份不同层次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以推广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探索实践的音乐教育新体系。

该音乐教育体系融国际三大先进音乐教育体系――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先进教学法和中国现行音乐教学法为一体,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主要以让学生在审美体验和愉悦中认识音乐美为理念。倡导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具体的就是以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从初级――高级)为出发点,以学会体验音乐(从初级――高级)为首要目标,以民歌名曲为主要素材实施歌唱――律动――舞蹈――奏乐――欣赏――即兴创作――音乐活动等有分有合的教学内容,通过体验――感受――理解――表现为途径掌握音乐①。各科互为基础、互通互用。

2 实施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意义

由于新体系注重从感性认识入手,从感性元素到整体音乐;注重激发学生主观体验(尽可能多的感官刺激),倡导建立“内心音乐”习惯,通过该习惯的培养而建立下意识的联动反应。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新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获得音乐经验,满足审美需要。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教学中尝试表演不同的音乐并伴着拍手,舞蹈,摇摆,摇动等身体的动作,使学生在整个音乐实践和音乐体验中,对音乐充满热情,全面感受音乐的快乐,进而获得音乐的审美满足。

其次,促进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能够终身享用音乐。新教学体系涉及到音乐与动作、音乐与舞蹈、乐器编配等内容,学生学习中可以逐步提高歌唱能力、排练能力、即兴弹奏的能力、进行简单歌曲伴奏的能力、甚至组织小型乐队演奏的能力,对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终生享受音乐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新教学体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文明教化和全面发展。新体系注重视觉、听觉、感觉的全面结合,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性和批判思维;另一方面,即兴伴奏等活动是一种对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新体系正好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的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再者,学生通过歌唱、跳舞、游戏等活动获得团队体验,培养了一定的团队意识;

总之,音乐教育新体系重视的是音乐对学生的影响和给学生带来的审美感受,使学生获得情感宣泄的机会,表达了自己的个性,发展了完整的人格;也使学生感受到探索的乐趣,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这些都将带给学生终生的快乐和自信。

3 新体系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教育新体系旨在“让学生在审美体验和愉悦中认识音乐美,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②。新体系强调了教师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需转换理念、打开眼界、开阔思路,培养学生多样的音乐品位。作为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音乐的活动,并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教师应当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我国大部分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学场所、教学设备不足,基本以教唱为主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当提倡在音乐教育中运用新体系里的歌唱教学法,重视音乐和动作的结合。下面以这两种方法为例,介绍新体系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3.1 歌唱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歌唱教学是歌唱教程的基础课,是基于集歌唱教学之大成者柯达伊创建的视唱练耳体系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之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是新体系教学法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方面。新体系歌唱教学旨在从提高人文音乐素质的目的出发,全面整体地考虑、策划、设计歌唱教学,从音乐和歌唱教学的元素入手去进行歌唱教学,在原本性和整体性歌唱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和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水平和艺术表达能力③。

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师只是把教会学生唱歌为主要教学目的,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从而阻碍和影响了学生的音乐本身的理解。歌唱教学法要求音乐教师应当仔细读谱,在教学中采用其歌唱体系的四项基本工具:手势、唱名法、节奏名和符干字母谱,并分析和设计歌曲的教法,适当运用游戏,使音乐课堂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1、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上图④为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创立的手势教学法,各种手势表现了不同的音。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手势的高低,能够形象的让学生分辨音与音的高低关系。就一个八度内音阶里每一个音的表现来看,do的手势位置在腰部,而la的手势已经提高到眼睛的位置。如,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于音准的训练显得尤为困难,在介绍和分辨的过程中,教师展示不同的手势和不同的位置,来让学生唱出手势所表现的音及音的高低。

教师也可把手势运用到某一首歌曲当中,首先自己熟练的掌握该歌曲的手势,让学生在看手势的过程当中学习歌曲的曲谱。在教学中,教师以歌曲的简单乐句为单位,带着节奏模式,比出歌曲的手势,让学生先看,最后模唱。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教师可避免用自我的人声或者乐器的音高来机械的带领学生教唱,手势的教学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形象的把音乐高低的起伏表现出来。对训练学生音准和建立内心听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歌唱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的

下面以几首谱子为例,简单介绍新体系的歌唱教学法。

谱例1⑤:

《争热炕》是一首童谣,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每一种节奏名的准确打法。上面列举了“附点、前十六”等五种不同的节奏型。要求学生在会念童谣的同时,把不同的节奏型准确的念出来。其中,用节奏名做训练时要赋予其音乐表现力,以丰富变化的音色、音量、音区、断、连等等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教学方法可以由浅入深进行演练,首先让学生们自己读童谣的内容,说出是怎样的一种氛围,再用不同的强弱,把争吵的场面表现出来。之后,教师在用手拍出节奏型,让学生们跟会。学生不说话,内心默念童谣,手拍节奏,把争吵的场面通过手的强弱力度表现出来。这样的方式既强调了内心听觉,又表现了节奏的特点。

谱例2⑥:

《打灯虎》就是一首典型的符干字母谱,第一行的音符表现出了节奏名,第二行用字母的形式表现了唱名,三行四行则是歌词。运用符干字母谱是学习音乐读与写的第一步。在歌唱教学中读写练习的基础和前提是有足够量与质的听说(听觉、音感)感性经验积累,这样才是音乐本体的学习过程,从感觉、感知到乐理认知。该谱例可以首先从节奏名入手唱听结合,在逐步叠加。教学中强调音乐的艺术性,即使最简单的童谣、儿歌,也有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可用游戏的方式,分小组问答。手势、歌唱可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的学习音乐。

谱例3⑦:

这首儿歌是以二声部的形式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用手势比出二声部,让学生跟唱二声部的同时,自己演唱一声部。两个声部同时进行可让学生同时体验到识、唱、听的同步进行,手势和声势的配合为培养和建立学生的二声部听觉起到了很好的导入作用。

谱例4⑧:

这是一首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内心听觉的典型歌曲,根据歌词,歌中有两个主角,分别是一男一女,让学生发挥想象,比划出不同的手势来代表他们,然后比着手势来唱歌。运用默读的方式,首先括号里的亚当和夏娃在唱歌的时候都不吱声,只比动作来强调内心听觉。最后一整首歌都已比动作的形式来“演唱”。

以上例子不难看出新旧体系的主要区别在于现行音乐教育体系有教育智育化倾向和教学知识化倾向,而改革方向是音乐教育美育化和音乐教学实践化。

3.2 音乐与动作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与动作课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通过对音乐的音区、力度和速度等音乐特性的辨别理解,由动作即兴触发的体态律动的活动。训练的目标如下:

以上表格⑨所体现的是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来达到训练者的综合能力。在课程中练习的方式如下:

音乐与动作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织体和音乐的协调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下是课程教学范例:

教学内容:五种步态和相关节奏

教学活动描述:练习一:五种步态:1、行走的教学;2、跑的教学;3、连步跳;4、跑跳步、横向跑跳步;5、摇摆;谱例: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题与变奏》主题。

教学方式:学生根据音乐做出反应;学生观察教师动作做出反应。

教学目的:五种步态的引入;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速度、节奏、节拍);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跟随和反应能力;古典乐曲的基本步态训练中的运用⑩。

通过这个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节奏和音乐的声音中,融入自己的肢体语言,即动的聆听音乐又在音乐中调整和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个体的个性得到发展、强化和内化,并拥有快乐的身心体验。

4 结语

我国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无论从实践到理论,都有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迄今为止,都还没有一个足够完整的、合理的体系来支撑整个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前进步伐。新体系的提出,既是一个转折也是一个探索,它基于世界三大先进教育体系之上,结合我国本土的音乐特色,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展示出来。但新体系的其他方面,如: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由于乐器的繁杂,使用的繁复,实施起来很困难。因此,在选择实施途经方面,还是以歌唱教学和音乐、动作的结合为主。新体系能否真正运用到全国普及性的音乐教育中,在有待更多的时间和实践来证明其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培训班,第二期教材,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编,2011年7月

[2]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谢嘉幸、郁文武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月

[3]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硕士论文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11月

[4] 《音乐教学法》,廖乃雄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11月

[5] 《当代四大音乐教学法之比较与运用》,郑方靖著,复文图书出版社,2011年1月

注释

① 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源与流》新体系培训班第二期教材,第177页。

② 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源与流》新体系培训班第二期教材,第177页。

③ 选自新体系培训班教材,歌唱教程,新体系歌唱教学,第5页。

④ 谢嘉幸、郁文武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140页。

⑤ 选自新体系培训班教材,歌唱教程,新体系歌唱教学,第16页。

⑥ 选自新体系培训班教材,歌唱教程,新体系歌唱教学,第17页。

⑦ 选自新体系培训班教材,歌唱教程,新体系歌唱教学,第20页。

⑧ 选自新体系培训班教材,歌唱教程,新体系歌唱教学,第63页。

篇8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分地注重节奏训练。在音乐的教学中,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让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练习有助于使其提高音乐的领悟和歌唱水平。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过分地注重音乐节奏的训练,对于音乐教学的进度影响十分严重。音乐节奏训练占用的时间多,并且反复的节奏训练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严重地影响到了音乐课堂教学的继续。另外,节奏的训练缺乏正确的方法。2.音乐的教学中,体验和模仿的内容过多。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审美趣味因为受到了年纪、文化、经验的影响十分的狭窄。因此,音乐教师的任务是拓展学生的审美以及音乐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地传授课堂的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学习中,舞蹈和音乐都是老师根据教学任务自编的,没有注意学生的特点,因此,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完全无法体会音乐和舞蹈的乐趣。3.音乐教学缺乏针对性。有些教师各种乐器都接触,但是如果各种音乐形式都教给学生,到最后,学生将可能什么都没学会。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需要不断地训练和有针对性地教学,但是,现在的音乐教学没有针对性,学生必然没兴趣配合,学生也就学不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可见,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之所以存在许多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和音乐课堂教学的进行,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学的音乐课堂教育在策略和方法上存在许多的不当。因此音乐教育需要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音乐教学的技巧和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新策略

只有教学策略正确方法运用得当,才能够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1.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地位。随着素质教育在小学校园里的不断开展,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已经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时候。音乐课堂真正的主体应该回归到学生身上。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地位对于他们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走近音乐。在课堂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挖掘课堂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审美以及表现力。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用心灵去感悟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音乐兴趣方向,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细胞”的产生和发展。3.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悟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学习音乐的美好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美好的音乐环境中真正地去领悟音乐并且喜欢、热爱音乐。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满感情,用自己对于音乐的热爱来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法尽可能地具体化地展现抽象的音乐,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音乐的真实内涵以及意义,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4.运用分组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小组的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发现感悟音乐的魅力。分组教学还可以促使学习伙伴相互激励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中,伙伴的相互交流和轻松的氛围可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体验学习音乐的真正乐趣。5.充分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而且能丰富教学内容。6.对于音乐作品的选择十分的重要。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充分了解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偏好和兴趣点。只有集合小学生的内心需求的音乐作品,才能够影响学生学习音乐和领悟音乐的热情。好的音乐作品可以真正实现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完成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

篇9

一、体育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体育舞蹈从本质上还是一种舞蹈形式,带有强烈的舞蹈艺术基因特点,而舞蹈与音乐始终存在着天然的必然联系。《乐记》中说:“有乐而无舞,似聋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乐舞合节,谓之中和”。可见,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缺一不可。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表现,而舞蹈则是音乐的肢体表现,两者只有在形体与声音上完美结合,高度统一,才可以为观众呈现出视听兼备的艺术效果。具体到体育舞蹈训练实践中,节奏感是体育舞蹈与音乐最显著的契合点,这是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根本基础。相对于其他舞蹈形式,体育舞蹈更加强调力量美感,韵律和节奏就显得尤为重要。舞蹈和音乐都是起源于人们的日常劳动,在劳动中呼喊的劳动号子,本身就是力量与节奏的完美结合。体育舞蹈和音乐,将劳动号子进行了艺术升华,使得两者都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也只有在节奏感中,体育舞蹈的力与美才得以彻底释放。同时,体育舞蹈的发展也对音乐提出个更具个性化的要求。体育舞蹈具有竞技属性,这就意味着无论在单一动作的难度上,还是在组合动作的复杂度上,都要比其他舞蹈形式要求更高,此时,需要为体育舞蹈专门创作有针对性的音乐,使其与体育舞蹈的动作编排高度契合。可以说,一个体育舞蹈在竞技赛场脱颖而出,除了是对体育舞蹈运动员动作的考察,也是对音乐的评判,是舞蹈和音乐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二、音乐对于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的作用

(一)音乐是体育舞蹈表现力的保证因素。

体育舞蹈和舞蹈一样,都是要通过一定的肢体动作变换,来表现情感、抒感和升华情感,如华尔兹、探戈突出旋律感,优雅抒情,而伦巴、桑巴则突出节奏感,热情潇洒。音乐可以将体育舞蹈的肢体动作与内在情感紧密的串联起来,突出了动作的节奏美感,渲染了情感的酝酿迸发,能通过听觉感观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从而引导观众进入体育舞蹈的力量与艺术的意境氛围之中。

(二)音乐是体育舞蹈协调性的保证因素。

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对动作的规范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可以使体育舞蹈动作幅度和动作频率协调统一,使体育舞蹈更加顺畅自然。

(三)音乐是体育舞蹈理解力的保证因素。

体育舞蹈与艺术舞蹈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很强的竞技性。竞技项目的训练是严苛的,艰苦的。如果学生对体育舞蹈的理解力不足,就会在繁重的训练中感到枯燥,产生懈怠。音乐不但能使学生掌握体育舞蹈的动作更加协调规范,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获得美感的享受,不断加深对体育舞蹈情感内涵的体悟和理解,使学生在训练中更彻底的融入到体育舞蹈意境之中,增强了训练的兴趣和主动性。

(四)音乐能够调动起体育舞蹈表演者的情绪。

大部分体育舞蹈的动作频率相比其他舞蹈要高很多,需要表演者在情绪上保持高度的兴奋。而音乐通过高节奏的节拍,直接影响到表演者的神经系统,使舞蹈节奏激烈明快,富有跳跃节奏,体现出舞蹈的韵律美感。

(五)音乐有助于增强表演者对舞蹈动作的记忆掌握。

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由于动作变化多样,对记忆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体育舞蹈训练中的一个难点。音乐可以配合舞蹈动作,反复刺激舞蹈者的脑神经,形成无意识记忆,只要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并不需要舞者刻意去注意,此时音乐和舞蹈已经成为一个印象整体,只要特定的音乐片段出现,便能够下意识的做出相应动作,或者进行站位、队形变化。

三、音乐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运用原则

音乐在体育舞蹈训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原则,才可能保证运用的实效性。一是一致性。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具备强烈的风格个性,在体育舞蹈训练中,对运用音乐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音乐风格与体育舞蹈的风格相一致。只有这样,音乐和舞蹈才可以实现完美结合,两者的情感体验才可以协调同步体现,这无论是对学生掌握舞蹈动作还是理解舞蹈内涵,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音乐与体育舞蹈的风格相悖,便会喧宾夺主,让学生在音乐和舞蹈之间无所适从,陷入混乱。二是协调性。协调性主要是指音乐在节奏上与体育舞蹈种类的匹配程度,因此对音乐的选择,一定要关注节奏上的协调性,保持与体育舞蹈种类的高度协调匹配。三是针对性。结合到体育舞蹈教学训练实际工作,本质上是一个教育过程,而非表演或者竞技。在音乐的运用上,要重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突出音乐的教育针对性,将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能理解、是否能接受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四、音乐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运用策略

(一)师生要共同提高对音乐的认知能力

当前,在体育舞蹈训练中,重视舞蹈动作技巧难度要求,而忽视体育舞蹈艺术美感和情感体验,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种认识偏差也在严重制约体育舞蹈的发展。包括体育舞蹈专业在内,在各级各类体育舞蹈培训机构中,从教师到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欠缺和认知能力的不足,导致在音乐实际运用上表现的差强人意,很不理想。这就需要师生共同提高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为体育舞蹈训练提供扎实的音乐理论支持。一是要求师生学习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论及规律,师生只要学习掌握了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才可以更好的理解音乐,更好的将音乐运用到体育舞蹈训练之中。二是要重视对乐感的培养。音乐乐感是指对音乐的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培养师生的乐感,可以敏锐而深刻地把握住音乐的风格特征和情感表现,这对于理解音乐,运用音乐有着积极作用。三是要熟知音乐的文化背景。只有熟知音乐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的将音乐与体育舞蹈相结合。

(二)在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要强调音乐的重要地位

在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教师讲授的重点在于不同体育舞蹈种类的动作特点,由于体育舞蹈涉及到10个类型,每个类型的舞蹈动作各有特点,有的舒缓,有的激烈,学生记忆和训练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训练过程中,强调音乐的重要地位,将对音乐的协调配合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用音乐来区分不同体育舞蹈类型,用音乐表现不同体育舞蹈特点,将舞蹈的动作与音乐的风格节奏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加强感性认识,提高记忆和理解的水平。

(三)要加强特定音乐背景下舞蹈动作的训练

不同类型的体育舞蹈在动作上都有着鲜明的特征,这种动作特征体现着该类型舞蹈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涵。如何通过动作来表现出来这种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涵,是体育舞蹈训练追求的目标。如果只是在训练中单调的重复某一动作,即便这些动作做的再规范,再熟练,那也只是机械地模仿,有形而无神,最终呈现出来的体育舞蹈标准有余而韵味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积极发挥音乐的优势,用音乐的风格,突出舞蹈动作的特点,通过音乐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去品味舞蹈动作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涵,从而使训练达到动作与精神的高度统一。体育舞蹈融合了体育健身和艺术审美等多重元素,其中艺术美感是体育舞蹈的精髓所在。音乐与舞蹈的天然联系,使得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用好音乐,是提升体育舞蹈教学训练质量的主要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从观念上真正将提高体育舞蹈技能和音乐素养并重,从方法上使体育舞蹈动作与音乐紧密协调起来,以期取得更多经验,更大成绩。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舞蹈基训;钢琴伴奏;教学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08-01

舞蹈基训课的含义是指舞蹈专业的基本功训练课,它可以训练舞蹈学习者的柔韧度、软开度、技术以及努力,全面提升学生舞蹈综合能力的综合性课程。舞蹈基训是舞蹈专业课程的奠基石在舞蹈基训过程中,钢琴伴奏要很好地符合舞蹈动作的旋律、节奏、风格、气质、韵律,协助舞蹈教师较好地完成舞蹈课堂教学。此外,还要在二者的密切配合来提升学生欣赏以及表现音乐的综合素质。

一、舞蹈基训钢琴伴奏教学的重要性

在舞蹈老师的配合下,钢琴伴奏教师开展钢琴伴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舞蹈训练,提升学生在舞蹈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钢琴伴奏要积极地配合舞蹈及其节奏,借助音乐来使得学生理解和接受舞蹈的节奏、性质以及要领,作出准确的动作,借助钢琴伴奏解决学生的舞蹈技术困惑。在教学中还要用音乐彰显舞蹈自身的表现力、补充舞蹈的主题表现,开展有效的音乐教育。

二、钢琴伴奏中的曲目要求和伴奏要求

(一)曲目要求

在舞蹈基训教学中,绝大多数结合了古典舞与芭蕾舞的教学方式,在伴奏过程中要综合采用民族音乐和芭蕾舞音乐,它们的节奏形式更加符合舞蹈基训的特征。在利用民族音乐信息时不但要采用民族的传统音乐,还要采纳现代民族音乐。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大量采用以及改编多种类型的民族音乐、各种器乐曲、戏曲内容、原生态音乐在内的少数民族音乐、歌曲、各类民歌以及舞曲,这样将会恰如其分地满足舞蹈基训课在钢琴伴奏方面的要求。

如果舞蹈动作的民族风格清晰可见,例如探海、赞步以及点步翻身等内容,可以根据和声色彩、调性、旋律以及调式等领域来考虑,挑选那些民族特色很突出的伴奏音乐。此外,还要多次采纳简单的音乐,它们的打击乐节奏可以用来协调大蹦子、飞脚以及吊腰等民族舞蹈动作。但是,大量钢琴伴奏者不能很好地学习民族传统音乐,没有接受过专业性质的作曲训练,所以还不能充分地显示出所选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演奏要求

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要使得课堂音乐的演奏服从舞蹈训练。还要多重视下面的一些问题:要在前奏准确地向学生传达动作的性质和基本节奏。还要把握舞蹈动作的规律性,充分地使音乐与舞蹈动作保持一致的节奏强度,要运用音乐来协助学生区分舞蹈动作的关键和主要环节。如音乐要结合它的顿挫节奏来配合动作中的亮相。从低年级学生来看,通常是在动作完成后收手,要给出收手音乐,这样就会使得收尾工作变得非常整齐。在艺术表现力领域,可以根据舞蹈动作的不同来选择不同音乐在音色、踏板、轻重、力度和缓急等。在优化音乐时,要使得它自身的自由韵律和速度变化与舞蹈保持一致,还要注重音乐的完整性特征。

三、提升舞蹈基训钢琴伴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音乐资料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

在选择音乐材料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男女、年龄特征以及学习情况来综合决定。在舞蹈基训中的钢琴伴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舞蹈要在音乐与节奏的配合下来作出相关动作。当学生已经达到中级水平时,就会习惯于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此时要根据舞蹈教师编出的动作来弹奏出符合动作节奏的乐曲,还要在分析基训教师的动作改变、组合与情绪转变等方面来弹奏出对应的乐曲。这样,学生就可以完全达到音乐和动作的协调。在钢琴伴奏过程中,通常要运用不同的曲子,这样学生就可以适应和习惯不断变化的节奏和旋律。当学生达到很高级别的水平训练时,要注重中间动作、技巧、身段以及组合的核心作用,而且还应该很好地配合舞蹈教室的伴奏。从高水平的、综合性的组合来看,对音乐的艺术性要求也比较高,还会依据音乐来编排相关的动作组合,也可能会按照教师的编排组合来找到满足动作以及组合的相关曲目,这样学生就可以配合音乐来体现情绪的不同变化。通常情况下,男班音乐具有良好的气魄(不乏柔和的控制等),女班音乐非常优美(不乏轻巧、开阔的部分)。

2、音乐资料要密切配合音乐的艺术质量。在选择音乐资料的过程中,要选用新鲜音乐,它们有着优美的旋律,而且健康、积极、乐观,而且还可以避免非常单调的和声,非常易于处理音乐的旋律、曲式以及节奏,易于分解。还要处理好伴奏过程中音乐和舞蹈、情感培养与发展动作之间的关系。此外,也便于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还可以按照不同性质、速度、节拍与节奏,表现出与之对应的动作,要全面地考虑和衡量不同情绪、节奏以及特点的具体组合。

3、确定两种备课方式。为了更好地结合音乐与舞蹈,在备课过程教师可以运用以下两种方式:首先是要确定动作,然后再选编相关的音乐。如果舞蹈的动作技术比较单一,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但是要和舞蹈老师来共同处理舞蹈和音乐的节奏,还要使得音乐能够和舞蹈性质、强拍和弱拍、句子以及段落相吻合。

另一种是先肯定音乐资料,然后编排舞蹈组合。特别是艺术性较强的组合,一般都采用这种方式。舞蹈教师要先行讲述所编排舞蹈组合的性质、时间长度以及速度,然后依据此类要求来选择和编写相关的音乐素材和信息。等到音乐素材决定后,舞蹈教师要充分考虑好音乐的句子、节奏、段落、起伏等方面的因素来编排动作组合。鉴于音乐曲式组合的自由度比较大,因此要与舞蹈教师来共同备课,确保二者的一致性。

4、舞蹈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线条以及变化,伴奏教师需要具备较为敏捷的课堂反应能力,思维要非常敏锐。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地收集、整理和分析丰富多彩的钢琴伴奏乐曲的风格、节奏、能够体现情绪较大变化的音乐曲目。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运用音乐来激发学生在音乐配合舞蹈方面的积极性。从音乐资料来看,它和舞蹈多种一样,有着丰富多彩的资源、形式也多种多样,不仅有差别,还有相似之处。

5、舞蹈的钢琴伴奏教师要理解舞蹈起源、发展的过程和舞蹈教学特征以及规律。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钢琴伴奏老师要理解舞蹈的发展过程,如此才可以充分地把握和欣赏丰富多彩的舞蹈音乐。而且他们还可以按照舞蹈教师的不同需要,挑选经典的、而且符合舞蹈教学要求的伴奏音乐和相关曲目。这样就可以创设出非常恰当的音乐氛围,从而可以高质量地开展舞蹈音乐伴奏教学内容。还要能够很好地把握舞蹈基训的具体特性,掌握不同舞蹈类型的教学规律,切实把握好舞蹈语言。此外还要根据舞蹈教学动来选择相一致的音乐素材来伴奏。而且还要使得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配合准确,有着非常清晰的旋律。

四、结束语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动作的不同来配合相应的音乐进行处理。这就要求舞蹈钢琴伴教师要准确地掌握舞蹈节奏。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还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相关的音乐理论,进而全面地改进和完善二者的结合形式。在此过程中,要在舞蹈训练的基础上及时地调整音乐素材、速度、力度和方式,保持音乐伴奏和舞蹈训练的协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舞蹈基训课。

参考文献:

[1]王晓东.浅论钢琴伴奏在舞蹈基训教学中的作用及能力培养[J].音乐探索,2010(01).

[2]杨莹杉.浅谈钢琴伴奏在舞蹈基础训练课中的艺术作用[J].文学教育(中),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