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10 18:0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13701

企业的财务风险,当人们忽视其存在时,其带来的影响很大,危害也不小。而当风险来临时,企业一般只能采用积极的措施去应对,可是这样的时候,风险几乎已经肯定会带来一定的危害了。要想不受到风险的影响,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1 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这里所说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企业内外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范围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及不为企业所预计和控制的因素所造成的财务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金融环境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自身某种原因所引起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非系统性风险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微观因素,例如,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或其他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或责任心不强等产生的决策或其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以及由于工作人员、贪污受贿、吃回扣或其他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等。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必然产物。经营过程中只有正确衡量财务风险的程度,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是客观存在的,很难被彻底消除。

2 防范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对策

有效地降低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也是企业构筑供应链和优化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目标。但是,在重组供应链业务流程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成本的降低,避免在降低成本时损失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和赢利基础。因此,要有计划地协调成本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平衡成本管理和市场联盟之间的关系。例如,企业如果存货管理到位的话,将会产生很大收益。它可以促使商品进、销、存平衡;可以将你的资金和精力集中于流转速度最快、利润最大的商品项目上;可以测定每种商品的存货周期,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并制定恰当的行销策略。仔细盘点做好商品盘点工作,是加强商品管理的重要环节。店铺经过每天的营业,在商品大量进货及销售的过程中,账面上的存货金额与实际的存货金额往往会产生不一致的现象,通过盘点才能知道金额的差异,确定一定时期内商品销售数量,才能弄清盘缺的具体产品与数目,从而有可能使账实一致。所谓盘点就是要盘查账簿上所记载的仓存商品数量与实际商品数量是否吻合。若账簿上记载有100万元的商品,实际盘查后只有85万元,原因可能是失窃也有可能是票据上的笔误,这些都只能在盘点之后才能发现,故尽可能不要一年才做一次盘点,最好能每个月做盘点,至少也要每季度盘点一次,以防账实之间的差距过大。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盘点分为定期盘点与临时盘点两种,前者包括年、季、月、日的商品盘点。临时盘点则在调整价格、改变供货方式、人员调动或发生其他变故时,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进行盘点,确定库存实际数额。

决策时,事先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备选方案,对超过企业风险承受能力、难以掌控的财务活动予以回避;实施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的情况时,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例如,如果企业投资另一家企业只是为了获得一定收益,并不是为了达到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而债权投资就能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那么即使股权投资会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企业也应当采用债权投资,因为其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的风险。总之,企业生产、销售是有一定周期的,所以,一般产品是有库存的,每一个企业都会追求长久发展,每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者都希望企业可以持续占有市场份额,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的库存管理方面运用“二八法规”,企业的库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

3 结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总之,企业各级管理者在加强企业生产管理、做好企业财务部门工作、加强和改进企业财务部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抓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务实管用的新制度,推动了企业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企业各级部门要认真总结各班组的成功实践和先进财务管理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现状,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期望能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跃芬.谈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2,(05).

篇2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资金管理 财务风险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保证资金链条的正常周转循环,是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出现企业资金流量不足、流通不畅甚至断链等问题,企业结算支付就会受到影响,出现财务危机甚至于面临停产、清算的危险。建筑企业项目分布星罗棋布、流动性高,这就决定了企业资金管理往往面临有资金分散、资金短缺等问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些资金管理的问题将会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资金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是建筑企业管理当前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建筑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的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2011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高达117734亿元,同比增长22.6%[1]。且随着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到来,建筑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但随着建筑业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施工企业数量也逐年增多,行业过度竞争、无效竞争现象普遍,加之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有限,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体来说,当前建筑企业资金管理方面主要存在有以下两方面问题。

1.1垫资施工,项目资金短缺

随着近年来建筑市场施工队伍的急剧膨胀,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僧多粥少、市场主体地位不平等的形势进一步加剧,使得部分业主在工程发包时,常常提出种种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不平等合同条款。其中,垫资被作为一种普遍手段,成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和考查施工队伍实力的重要条件,有的工程项目垫资资金甚至超过50%。而长时间的垫资施工必然会导致建筑企业丧失先期垫资应获取的收益并承担垫资损失,,影响到企业资金链,造成企业财务支付困难,且完工后垫资款还有转变成拖欠款的潜在风险。

1.2内部资金管理不完善,使用效益差

首先,分支结构账户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影响建筑企业资金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与其他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不同的是,建筑企业项目分布点多、面广、线长,分支机构众多,建筑企业针对每一个施工项目都有独立的账目,业主单位与工程项目部间的财务结算也需开立专用帐户,为方便结算还普遍存在有多头开户的现象,这就使得建筑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与内部分支机构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突出,资金管理分散。其次,资金使用、费用开支计划执行力度差,资金使用效益差。尽管建筑企业预算管理时都编制有资金使用计划和费用开支计划,但客观上受宏观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费用实际支出数往往难以控制;主观方面,管理层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模糊,忽视了计划控制这一关键环节,管理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加大,对外投资缺少政策分析、发展前景预测、风险评价及可行性分析,盲目投资,造成资金浪费[2]。由此,便导致了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计划与实际的严重脱节,影响到企业资金链的正常运转。

2. 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及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2.1推行企业资金全面预算管理,重视项目资金预算管理

建筑企业要重视建立和完善从编制、审批、监督到考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将企业内部各独立核算单位均纳入预算管理范畴,自下而上逐级编制资金预算计划,从资金筹集、投放、运营等方面作好企业整体资金全面预算管理。生产经营资金应按照项目建设年度、月度计划进行统筹调配,不得以其他名义挤占或挪用,预算调整时应报企业预算管理办公室审核;非生产经营资金须本着节俭、必须、适度的原则,尽可能低减少额外开支。同时,在各地项目建设中要力行项目内部资金预算精细化管理,按预算中对应的分项成本要素,横向分解质项目部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纵向分解至施工队各工区、班组,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成本体系,确保预算管理的贯彻执行[3]。

2.2发挥资金集中管理优势,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建筑企业应立足工程项目高度分散的现实,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统一的资金结算管理机构,实施法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以保障资金活动的良性循环,规避财务风险。一是要建立、完善内部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擅自对外提供商业信用或资金账外循环等行为,下属项目部除保留日常行政事务经费账户外,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使结算中心成为汇集企业内部资金的“蓄水池”,发挥起调剂余缺的作用[4]。二是要对大宗建材物资的采购实施集中招标,减少因散购、赊购而额外增加的采购成本,提高施工项目的整体盈利水平。

2.3完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加速工程结算价款资金回笼

工程结算价款是建筑企业资金运营的主渠道,其回笼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的正常运转。要有效规避建筑市场风险,完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就必须从建筑产品形成和交易的全过程着手解决。第一,健全市场区域管理和业主分级管理制度。投标前要详细掌握业主经济实力、项目规模、回款时间、计量检验方式等因素,优先合作经济发达区域信誉良好的业主。第二,完善合同管理。在签订项目合同时,应在文本中明确甲乙方权利义务,详细列入计量方式、结算付款时间及违约处理等内容,以清晰的合同条款规范项目管理,降低应收账款增加的可能性。三是缩短工程价款结算周期,健全应收账款风险预警体系。要以程序化的手段规范结算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施工管理、计量计价、申报审批、及时收款等,将应收账款的数额控制在合理、正常的水平线内,并对各业主应收账款的数额及持续时间进行监控,对持续时间超期、金额超标者应及时督促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联系回收工程价款。

结语

在当前建筑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在资金管理上一定要树立“现金为王”的观念,从机制上发挥最大潜能,盘活债务资金,回收债权资金,扩大资金存量,充分发挥好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确保企业资金有充足流动性,以最大限度地规避资金风险。

参考文献:

[1]郭淑凡.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 23(24):250-251.

[2]卡尔·W·斯特恩.价值链的解构-现代企业战略与观念的变迁、成长的理性[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66-69.

[3]彭家钧.营运资金管理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基于海尔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案例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营运资金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0:136-150.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当今社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管理业日益复杂化,企业管理包含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相关的方方面面,在这当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财务管理问题是一个企业能否长久经营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在财务管理中对于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显得尤其重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也是如此,企业中相关领导、相关部门要做好对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并且及时做出防范措施,保障企业能够平稳、有序的运行。

1财务风险

1.1投标盲目

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增多,导致本行业生产力严重过剩并且同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因而很多企业为了在同行竞争中去的投标胜利而忽视自身实力,盲目进行投标,以无限抬高投标价格的方式竞争,由此常常会引发建筑施工企业投标成功取回的项目成本过大、利润微薄甚至会出现亏所的状况[1]。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在无形中毁坏企业的信誉以及形象。

1.2合同不合理

合同是由业主与建筑施工企业共同签订的,本应遵循公平、合理、自愿、平等的原则,合同双应当共同承担责任与风险[2]。但是在实际业务中,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过多,在业主寻求合适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此时建筑施工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建筑施工企业的保险、赔偿方面均得不到保障。为了在众多同行竞争中得到业主的订单,不得不在签订合同为满足业主要求放宽条约尺度,甚至满足业主在施工前要求建筑施工企业交付工程定金坏人要求施工方先行垫款等无理要求。由此主动权掌握在业主手中,如果业主故意不履行合同,就会导致施工方产生巨大经济损失,无形中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1.3预算不当

在施工之前对工程成本进行预算是建筑施工企业运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在施工前考察工程各项相关支出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或者制定出预算计划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预算计划执行,都可能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产生直接的人力,资源损失给企业造成财务风险。

1.4账目难清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需求资金量大并且施工周期较长,因此在工程结束后及时结清账目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常在一个工程结束之后,就应该立刻结算工程款,清理账目。但是由于建筑市场供求严重失衡,业主方处于主动位置,建筑施工企业为得到工程有时会垫付资金进行施工,在工程结束后,即可能由于业主恶意拖欠也可能由于业主资金周转出现款难而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结算款难以收回,账目难清,给企业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

1.5体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也是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内部部门各岗位牵扯不清、职责不明、权利混乱导致拖慢施工工程进度,严重浪费资金并且无法保障工程质量,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同时体制不健全也会造成企业整体管理混乱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以及长远发展。

1.6人员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中有些人员素质较差,职业素养不过关,在进行施工过程为获得个人利益而偷工减料或者利用职权占用工程款,一方面会因此降低工程质量从而眼中伤害建筑施工企业的信誉,一方面也会因此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威胁企业的运营。

2范防措施

2.1加强管理

首先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建立相关部门进行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举措,在企业高层中指派专门的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部门,并且在下属的中层以及下层部门中分别选择人员加入风险管理部门,从而做到从施工现场到企业内部的一个整体的风险管理[3],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其次提高对投标和合同的重视程度,相关人员应该科学投标,合理签订合同与风险管理部门合作,对可能的产生的风险及早发现并提出防范措施。在此在施工工程中要任命一个合适的项目经理,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可以减少施工成本,降低资源损耗、提高施工质量并且有利于及时完成施工项目。最后要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对原材料,人员等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且可以发现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点,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最主要的是要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点的管理,有助于规范施工过程中的行为,从而防范财务风险的产生。

2.2风险预警

建筑施工企业应及时制定财务报表整理财务资料并分析研究财务资料中的数据来分析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以便于及时发现潜在财务风险,及时警告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以便于他们及时制定触犯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举措,有助于企业对于财务风险能够早发现、早预防。

2.3科学投标

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之前应对投标项目进行综合考量,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投标项目的利润率、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最后决定项目是否值得企业投标。企业在面对指的投标的项目时也要预先确定最高投标额,在投标过程中应该理智投标,不能为了赢而无限抬高价格,当投标价格超出预想价格时,要果断放弃。科学投标、理性投标可以有效节约公司成本,扩大工程利润,降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2.4合同审核

建筑施工市场供求失衡严重,经常会有不合理合同出现是建筑施工企业很大的的潜在威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注意对合同的审核,仔细研究合同中的每一个条款,并且发现不合理的条款,应及时提出及早修改。对于已经签署的合同要保管好,在将来发生纠纷时可以作为凭据保护自身利益。因此完善合同审核的步骤有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减少因为合同而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2.5信息传递

建筑施工企业所做的工程分布比较松散,难以进行集中的管理,建筑施工本企业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信息传递系统,传播、共享财务信息,有助于研究建筑施工企业运营中的整体财务状况,进行风险状况研究分析,有利于企业进行全面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企业更加平稳、健康、稳定的发展。

2.6提高意识

防范建筑施工企业运营中出现财务风险,首先应该提高相关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可以定期对人员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的教育培训,可以在无形之中提高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可以指定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并将风险管理目标逐层分解,将风险落实到企业中每一个身上,使企业员工其实感受到预防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3结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建筑施工本企业快速的发展,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面临财务风险的预警及防范方面仍有很多不足,本文就建筑施工企业运营中出现的财务风险提出基本防范措施希望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加强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企业财务通则》第十条明确提出:“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控制财务风险。”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财务风险管理为企业全面、经济和有效管理风险提供了可能,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为稳定企业财务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增值提供了保障;增加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益性,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战胜风险、提高效益、增强实力具有重大作用。

二、目前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营运资金风险

营运资金风险是指因营运资金不足给企业造成的风险,它是煤炭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营运资金风险主要体现在,因营运资金不足而导致煤炭企业正常的交易活动无法进行,企业经常被迫延迟或退出交易,无法确保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影响商品销售的实现以及货款的回笼,使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一般情况下,企业营运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存货增加、收款延续、提前付款等导致现金周转速度减慢;二是由于销售规模扩大,而需要筹集更多的营运资金,从而造成企业营运资金不足;三是将企业的营运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或对外投资等长期资产,正常营运资金被占用,造成企业营运资金不足。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相对于煤炭企业的短期负债而言,企业的流动资产严重不足即缺乏流动性。企业发生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后果是短期偿债能力不足,如果企业到期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就有面临破产的可能。形成流动性风险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增加流动负债筹集资金用于对外投资或购置长期资产,造成企业流动负债大幅度增加、偿债能力明显下降,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二是通过增加流动负债,弥补营运资金不足,降低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从而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三)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煤炭企业由于投资失误而引发的财务风险。投资风险对企业危害极大。由于企业投资失误引发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企业偿债风险。企业的投资一旦失误,投资活动的现金得不到回报,而企业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的负债融资。因此,企业就失去了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来源保障,从而加大了企业的偿债风险。二是连累主营业务的风险。若企业投资失误,也可能使企业不得不追加投资,因而存在挪用营运资金的可能;如果维持企业正确生产经营的资金被挪用,必将影响企业主营业务的开展,形成由于投资失误而连累主营业务的情况。

(四)成本费用控制风险

成本费用控制风险是指煤炭企业由于煤炭成本及期间费用控制失误,形成成本、费用超支的风险。煤炭产品成本是一项综合指标,其原选煤成本项目包括材料、职工薪酬、电力、折旧费、修理费、地面塌陷补偿费、维简及井巷费、环境治理费、煤炭资源费、安全费用、转产基金等多项内容,成本费用控制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成本费用上升幅度较快。二是成本费用控制存在着缺陷。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煤炭产品生产受自然资源、地质条件影响较大,在生产过程中材料市场、人力资源费、动力费等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规范,使煤炭成本始终处于上升趋势,加之对成本费用控制制度执行弱化,会形成成本费用超支的风险。

三、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营运资金风险的防范

营运资金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一是切实加强存货资金管理,对存货资金实施计划控制、归口分级控制、实时控制,以有效控制存货占用资金的规范和周转速度。二是加强对货币资金回收周期的控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好取得订单、发货、开具发票、收款等关键环节,优化开单和收款过程,从而尽量缩短从客户手中收回货款的时间。三是加强应付账款的管理,建立规范的内部结算体系,争取最优惠的信用条件,优化货款的支付过程,从而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延长货款支付的时间;四是通过编制货币资金预算,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有效防止营运资金被挪用、占用现象的发生。

(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流动性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一是制定合理的融资战略。企业应根据资金的用途确定合理的筹资方式,做到专款专用,采用有效的控制方法,提高借入资金的使用效果。二是合理确定运营资金的结构,应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活动自身创造资金盈余的能力,适度增加股权性融资比例,尽可能减少通过负债融资的方式筹集营运资金的份额。三是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体系。企业可以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比率的计量进行监控和预警,提示企业管理者提高流动性,防范流动性风险。

(三)投资风险的防范

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一是制定科学、合理、详细的资金计划,包括投资所需资金的筹集计划、资金的投资计划及资金的回收计划等,严格控制资金收支。二是企业在项目投资时,除了要按计划筹集投资资金外,还应具有充分的资金储备或未用银行借款额度,以便资金随时的投入。三是企业应尽量增加自有资金投入,提高自有资金占投资的比例,以防范有投资失误带来的偿债风险。四是建立投资风险的预警体系。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回收期、净现值、现值指数、内部报酬率等指标的计量进行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投资风险。

(四)成本费用控制风险的防范

成本费用控制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健全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的授权批准制度、不相容职业岗位分离制度、成本预算控制制度、生产成本支出控制制度、期间费用支出控制制度等。二是实施严格的成本费用预算控制。企业应做好成本费用预测、划分责任中心,明确责任目标,制定成本费用的控制标准。三是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核算控制。要明确规定财务、生产、技术、人力资源等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定合理的成本费用核算程序,加强对各项成本费用的审核,重点是对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实施严格的控制。

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电力企业发展势头越快,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大。所以,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电力企业主要面对的财务风险

1.经营方面的财务风险

电力企业的经营也不外乎3个方面即电力投入、电力生产和电力供应。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原因及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都会造成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电力投入方面的原材料的采购风险,由于供应商的原因导致采购风险加大;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安全问题也会使企业加大风险隐患;在电力供应过程中因为客户的原因,造成款项不能及时回收,由此产生的风险等等。另外,由于需求量的增大,电力企业势必加大生产投入,但供求之间协调的问题,导致电力企业最终的经济效益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的需求,由此产生风险。

2.投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任何一个企业的投资都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电力企业也不例外。

一是电力企业的投资项目主要是电网建设,主要集中在新增基础设施建设、原有设施的技术改造及大修理等,在电网投资建设中,项目是否按预期计划执行、执行是否到位、预算管理执行情况及项目竣工结算问题,都会对电力企业在投资中产生风险。

二是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以及最终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电力企业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大。资金投入到项目中去,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投资回报率。

3.筹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电力企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百姓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要求电力企业不断扩大基础建设。有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电力企业要靠筹资来达到扩大生产规模的目的。如果电力企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综合的考虑,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缺乏全面的分析,盲目筹集资金,一旦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生产经营没有按照预期计划实行,产生风险。对于已经筹集到的资金,如果没有对其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跟踪管理,导致非法挪用资金的现象发生,给企业造成财务损失。如果没有及时支付利息而被银行收取滞纳金,还将使企业信誉受到损害。

二、有效规避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建议

1.全面提高风险意识

要减少和避免企业的财务风险,首先就要提高所有员工的风险意识。一是要正确认识风险的本质。风险是与人类活动相适应的,企业风险与企业发展密不可分,社会不断发展、环境不断变化,因此,企业风险也随时发生变化,企业风险与企业发展是成正比的。二是用积极的态度对待风险。由于风险与企业共存,当机遇来临时也就有风险的存在,那么我们要做的不仅要规避企业的风险,而且可以选择其为我们所用。三是将风险意识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树立和创造良好的风险意识管理文化,增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将员工风险意识由被动变主动,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四是要通过各种培训和宣传教育来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将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机制的流程及内容不断灌输给员工。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与风险管理目标相一致

电力企业的投资大,企业的融资、投资、经营以及分配等也都需要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制约,所以在电力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是非常必要的。而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会产生财务风险,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与风险管理的目标相一致,将二者结合起来,即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又要兼顾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3.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实施风险控制

电力企业是垄断行业,由于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受原来计划经济的影响,对风险的识别能力较弱。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电力企业对风险的识别及控制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客观要。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的影响,电力企业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及资本结构,风险的概率也随之增加,这就要求企业对风险管理增加投入,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按照系统而科学的风险管理体制的要求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风险控制不是理论上的东西,是要真正落到实处的。

三、结束语

既然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与企业发展共存的,那么电力企业必须正视这一现实。用科学的态度、按照完善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电力企业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使电力企业的发展走向稳步健康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任国毅.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优化[J]. 财会学习, 2016(1):74-74.

[2] 陈冬梅.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J]. 经营管理者, 2013(25):174-174.

[3] 傅红琴. 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15).

[4] 滕Z兰. 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 当代经济, 2014(16):64-65.

篇6

关键词:高校财务 财务风险 预警模式 防范措施 债务风险

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经济是的一种风险现象,财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容易因一些无法控制、难以预料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影响财务活动的正常收益,甚至最终使得财务成果及财务状况遭受一定损失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育体制也发生了相应变革,高校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办学条件得到了逐步完善,其办学方式也有传统的单一靠国家财政拨款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筹资办学。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资金缺口也更为严重。一些高校盲目扩大其基建规模、对内对外的投资也不足够慎重、财务管理不严格等问题日益凸显,虽然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些行政手段对学校办学进行了相应的宏观调控,然而在学校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办学规模及自日益加大的背景下,高校传统内部治理结构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此时已无法通过单纯的行政手段来实现对办学行为的有效监督,使得高校风险更趋复杂化。基于此,深入研究新环境下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成了高校财务新时期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高校财务人员确保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笔者从当前高校面临的风险成因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一)贷款引发的债务风险

高校债务风险也即是高校运转过程中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的不良举债或过度举债后,带来的影响高校人才稳定和教学科研等一切不良后果。这一问题主要发端与1996年以后,我国高校纷纷开始大规模扩招,然而面对这一迅猛的扩招形式,国家财政部门并没有结合这一扩招形式增加相应的财政经费。尤其在2002年以后,一些高校被地方政府纳入了地方发展的重点,不惜斥巨资建设新型“高校园区”、“大学城”等。使得高校仅每年的利息支出就可以高达学校总收入的20%,远远超出了其自身可承受的范围,这种还本付息的压力成了当前高校财务首当其冲的负担。这种债务负担不但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债务风险。《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科院,2006年)报道显示,2005年以前,国内公办高校几乎所有高校都存在一定的贷款,全国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高达1500-2000亿元。随着高校办学成本的不断增加及沉淀资金的日益消耗,使得高校无力还本付息的贷款风险日趋严重。

(二)收入、支出结构不对称带来的不平衡风险

高等院校经费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教育事业收入和教育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也即是向学生收取的住宿费和学费,具有十分显著的年度特性;教育财政拨款也即是也国家定期向高校拨入的财政款项。而高校财务的各项支出负担着学校科研、教学等各项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的开支。随着高校教育成本日趋上升,各项支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不但要确保高校日常运转的各项资金费用,同时还要确保发展的各项活动资金;不但要确保当前各项资金费用的需求,同时还应保证未知变化的费用需要。高校财务支出的刚性及收入的季节性大大加重了高校财务风险。

(三)高校运作管理过程形成的运营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高校法人地位不断加强。通常情况下,高校资本运作过程中会出现下列情形:财务支出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一些日常性支出膨胀,预算的约束力不强,财务重决算轻预算的情况十分严重。高校财务信息很多不予公开,暗箱操作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得研究教学学者无法获得应有的研究数据。会计信息透明度差和会计控制弱化。财务制度不健全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很容易导致在经费的使用上缺乏应有的监督,暗箱操作、私设小金库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高校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产权人是不足,对财产疏于管理,再加上一些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等问题的普遍发生,使得财实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国有资产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四)地方政府对高校建设投入不足,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外在因素

从当前国家教育财政支出情况来看,我国教育财政支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对高校的财政支出显然不足。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能够真正到位的财政拨款占总数的7.14%,58.33%的基本到位,其余34.52%的政府拨款很难真正到位。这种政府经费投入不足,不但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同时也加重了其财务风险问题。

二、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

为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笔者以为高校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一次来作为其防范措施的前提保障,尽量在可控范围内实现财务风险发生发展的有效控制。从以上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形成原因分析我们可知,高校财务风险主要归纳为内外两方面因素,地方政府对高校建设投入不足为主要的外在原因,又可看作为不可分散风险,是高校办校运行过程中无法消除的,因此在风险防范预警机制中可以不予考虑。而内在的形成原因包括高校贷款引起债务风险、收入、支出结构不对称带来的不平衡风险以及运作管理过程形成的运营风险等,又可将其称为可分散风险,是高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中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结合以上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闭着以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构建过程必须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确定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结合高校财务的特点,笔者以为其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制指标的确定应从高校经营能力、财务偿债能力、运营发展潜力以及风险指数4个方面来选择以下指标:

1、净资产报酬率

通常情况该指标的确定必须结合高校投资的实际经营能力,该指标只有在大于0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否则将其意味投资失败。

2、资产负债率

鉴于高校投资的回报率及投资经营的风险性,其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40%-60%的范围内,高资产负债率很容易给高校的正常运营带来各种风险。

3、招生计划现金比率

科学的考量学校学生有无欠费现象及欠费现象程度,如果该指标结果小于1,说明存在欠费的情况;若结果值为1,说明学校不存在欠费情况。

4、资金安全率

考量学校财务资金管理及运转的状态。

5、校办产业资金负载率

科学考量小婵产业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能力。

6、垫付资产增减率

该指标属于一项负指标,若垫付资金越多,说明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就越差;反之,则说明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越好。垫付资产增减率的临界值为0,越低说明管理水平越高,负增长为最佳理想状态。

7、年度收支比

该指标主要用来衡量高校稳性负债。若指标值小于1,说明高校财务状况收支平衡,若指标大于1,说明财务状况处于赤字状态。因此将1规定为该指标的临界值,一旦结果大于1说明出现了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评估模型

■ (1)

Y在式(1)中表示风险水平,xi在式(1)中表示被选定的第i个财务指标,同时又被称为预警管理模型中的评价指标;n在式中表示指标的数目,此次研究一共选取了8个指标,该指标可根据学校情况的不同,再进行具体的选择,但对指标进行选择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性原则。只有进行全面的财务数据分析,才能有效的为高校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引;精简化。预警系统各指标必须简单明了的概括学校财务各项基本数据,尽量避免涉及一些隐含真实财务的数据。xi在式中表示变量的均值,该指标以行业的平均值作为参照物和标准值,进而使高校财务能够掌握自己在同行业中的整体地位;Bi在式中表示为被选定的第i个财务指标的权重,将xi和xi的离差与Bi的积加权以后求和来确定Y的值,通过该值的大小来反映出气财务风险的水平。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当然,要想提高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仅靠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使远远不够的,它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充当着警示的作用,起到防范的作用,要想真正有效的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还必须做好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财务鞠策科学化水平

首先高校必须树立自我风险意识,高校全体职工都应该明白,任何环节工作的失误都有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它隐匿于日常工作各环节之中,因此高校全体职工必须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尤其是领导决策层,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深入到每个决策工作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校筹资管理工作,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首先,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避免现任领导创政绩,由后任领导进行还债的局面,学校的发展必须制定长期还贷的计划。其次,确定贷款期限的长短以及最佳负债年限,要确保债务到期的时间能够均匀分布,以此来减轻学校财务负担。第三,制定科学严格的还款计划,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将还款计划科学融入到单位年度整体预算收支中,同时确保还款资金的来源。总而言之,只有将创新的管理机制不断融入、总结,并以此来探索符合高校稳定发展财务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学校信贷资金使用效益,进而有效促进学校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减少因高额贷款给学校带来的债务风险。

(三)自主创新,创立符合学校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模式

高校的发展中也应适当转变传统的观念,通过自主创新的模式,不断摸索适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多元化办学模式,以此来快速提升学校抵御风险的能力。如学校可多形式、多渠道的来筹集资金,同时创新学校教育筹资体制,以此来走多元化办学的道路;还可通过广泛募集社会资金或通过设立学校基金会等形式,化解学校财务收支渠道单一的现状,以此来提高学校资金管理效益,加速资金周转效率,提升学校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总而言之,学校财务风险会随着风险因素的不断增加而增大,同时也会随着风险因素的减少而减小,而通过建立高效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并在此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策,一定会将学校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实现高效财务资金高效、稳健的运作。

参考文献:

[1]倪明辉,须莹,高尚,等.高校财务风险规避与防范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0(15):173-174

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0前言

企业实际运转过程中可以发现,只要涉及到资金财务相关的内容总会并存着较大的风险值,导致企业发展受到限制。财务风险的产生会引发更复杂的连锁效应,使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的运转,最终使企业瘫痪,所以为了避免其带来的巨大负面作用,探索有效的防范措施意义重大。

1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况

1.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单一的对风险进行解释,就是指超出常规情况的因素干扰作用下,产生的不确定性损失。风险对于结果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所以为了达到事件预期的结果,就要对其进行有效防范。风险的形成需要一些必要的前提条件,其所能够带来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不可控性。在对风险这一概念进行掌握后,就能很好地对企业风险进行了解。任何规模以及结构的企业,其内部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结构系统不健全等,这些因素会使企业的资金财务状况受到威胁,进而容易引发经济效益下滑,这就是常见的企业财务风险。想要在实际中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首要的任务就是分析其引发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市场这一大环境如果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企业的自控能力降低,从而企业的财务状况就可能受到严重的冲击影响,被迫转变原有的经营方式及企业结构来适应新的市场变化[1]。与此同时,造成风险产生的另一常见因素就是自身决策失误,这也是企业自我优化与完善过程中需重视的关键。例如在企业选择投资项目以及筹资活动等过程中,管理者不能对潜在风险进行合理系统的分析,从而造成最终选择的错误。这将为后期项目的进行与企业的管理埋下严重风险隐患,使企业面临诸多资金方面的困难与挑战。

1.2重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良好稳定的经济发展趋势为大规模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实力与日俱增,这为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态势带来积极影响。企业进步的一大重要标志就是从规模上进行扩大,这对于企业来说将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会为其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是大规模企业拥有的优势方面,但从客观上进一步分析,还能发现企业在发展中还会面临更多风险与挑战。对于企业来说,规模越大其财务系统就会越复杂,同时也会面临更多的投资选择等难题,一旦在某一决策上出现失误,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可能会导致整个企业的财务资金系统陷入瘫痪,进而使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

2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特点

2.1全面性

对财务风险存在的特点加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表现形式及特殊性,从而提出更加科学与合理的防范措施。首先全面性就是这一风险存在的突出特点之一,这直接突出了其影响的广泛性与常见性。简单而言全面性就是指企业任何涉及到财务资金的活动都会引发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根据外界条件与影响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2]。这一特点较易理解,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流动,比如说筹集、积累与分配等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对各项经营活动起到支持作用。但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不完善,这些过程开展的同时容易使财务风险并存。

2.2客观性

客观性也是一个重要特点,在实际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表现较为突出。所有企业管理者在进行财务相关活动时,都会担心财务风险的产生,这将对其预期效益产生不利影响。但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往往导致财务活动中的风险时常发生。企业管理层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主观上的控制,但是利用合理有效的分析方法,却可以从客观的角度上对风险进行预测,从而在风险未发生之前实施相关的预防措施。风险的预测是开展有效防范的前提,这样能够较好保证企业资金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

2.3激励性

从财务风险对企业带来的作用方面进行分析,其还具有一定的激励性。激励性这一特质是风险对企业产生为数不多的有利方面,对于企业的优化与进步具有一定作用。它可以使企业更加积极地完善自身运营方式以及内部结构,从而具有更好的风险抵御能力。财务风险这一压力是企业自我创新与完善的积极动力,在这一条件下企业会以更好的发展方向为目标,从而将以往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加以改进。

2.4不确定性

市场具有多方面的性质,其中动态性变化就是较为突出的一项,也就是说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市场也会随之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企业在市场这一大环境中,会受到这些变化的直接影响,从而也获得不确定性的特点。

2.5收益性与损失性并存

对于任何企业投资项目来说,收益与损失这两个方面都是共同存在与表现的,提高收益与降低损失是所有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经济效益是吸引企业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条件,为了实现更大的收益,企业需要对可行的项目进行投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投资的金额越多,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值就会越大。一旦有风险发生就会为企业带来严重损失,所以企业要对收益与损失进行衡量,为投资等内容进行客观指导。

3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3.1风险评估机制不够合理与完善

评估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与预估的重要环节,所以风险评估机制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但是现阶段大部分企业所使用的评估机制并不完善,不能达到作为风险判定依据的标准。

3.2风险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当前在企业制定发展计划的过程中还存在误区,风险管理力度不够就是其中一个主要内容。相应的管理部门执行力较差也是造成效率较差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企业对这一工作加强要求。

3.3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与创新,导致一些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处于落后水平。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流与相互借鉴的过程十分重要,固守自封只能导致企业的发展滞后。理念跟不上时展脚步就不能指导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所以更新理念也需要企业提高重视。

3.4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在发展阶段中企业会面临各种挑战与问题,财务风险也是其中一项,但一些企业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对其管理的意识不够。即使在当前的发展中企业还未受到财务风险的威胁,但由于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可能在任何时间都会使企业陷入资金方面的困境。

4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基本措施

4.1健全企业风险评估体制

在进行任何资金活动时,都需要按照合理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来对其加以预估。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方法包括前面介绍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信息表现,只有收集了资料,才能进行必要的研究,因此,这里所指的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方法是指如何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分析和运用,得到企业所处财务危机程度的信息,帮助企业做出危机判断的具体方法。对现有机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不合理之处进行改善,同时增添必要的条例内容,使其更符合现实的需要。

4.2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力度

在开展工作时,不仅管理部门应负起自己职责所在,其他部门需要积极配合管理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更好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现代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中,为了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应尽快完善信息系统的工作,便于内部控制人员利用信息系统更加高效、全面地收集财务信息,加强沟通和交流,根据企业经营实际情况调整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成效。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掌握更为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提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力度,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预算控制是当前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制度,尽可能地将企业预算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尽可能地集中闲散资金,提升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4.3创新企业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

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中,为了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可以有序开展,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尽可能地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基于此,首先,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加工,为后续经济活动开展提供决策依据,避免投资盲目性;其次,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保障,避免工作混乱。新的财务管理理念需要满足管理的实际指导要求,从而强化管理的有效性。

4.4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企业需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同时还要保证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也要显著提升。只有从意识层面上深刻植入,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

篇8

关键词:宏观经济;资本结构;营运能力;财务关系;国家政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风险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之一,是贯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范畴。而财务风险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运营、金融市场的稳定,我国及世界范围内每年因企业财务风险而导致的破产案屡屡发生,众多大型企业集团亦陷入危机,给全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冲击。因此,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和防范措施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风险概况

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于各个企业中,只要有财务活动就伴随着相应的财务风险。人们无法回避和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所带来的企业损失。

2.全面性,财务风险是贯穿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的,而不仅仅存在于某一方面或某个过程,例如企业投资、筹资以及资金的积累和分配过程。此外,财务风险的体现各种不同的财务关系上。

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受企业财务活动各方面要素的影响而变化的,在某一时期、某一条件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一定。

4.收益共存性,财务风险与收益同时存在,风险不仅仅伴随着损失,同时还会发生一定的经济收益,并且风险越大,一般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可能越低。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企业外部原因也有企业自身原因,且不同的风险所形成的具体原因也各不相同。从企业内部看,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方面;从企业外部环境看,主要可分为宏观市场环境和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

1.企业生产经营方面

(1)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会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负担过重,偿付能力不足,继而使得资金的流动性大大降低,从而直接导致了财务危机的发生。

(2)投资、筹资缺乏科学性。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却忽略了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例如一些长贷短投、短贷长投的投资方式极易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为了筹资而筹资,不考虑企业自身的负债能力,更是扩大了风险。

(3)财务关系混乱。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之间,在资金的管理及使用、利益的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管理人员对风险缺乏主观能动性。造成了资金流失严重,资金安全性降低。

(4)运营能力不足。企业普遍存在的应收账款难回收直接导致了企业资金流转困难;存货的不断积压则往往会占用大量的资金,还会大大提高储存成本。

2.宏观市场环境方面

(1)经济全球化。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环境瞬息万变,是难以预见和无法改变,如同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冲击了国内外各大企业,不少企业难以度过危机而频频宣布破产;国际经济市场的变化、汇率的波动更是对我国的进出口企业造成深远影响。

(2)消费者偏好的不断改变。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是经济的快速增长,更是消费者的快速变化。所以企业的生产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偏好,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安排生产,此期间,如果企业不能及时作出准确安排,很有可能导致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滞销。

(3)经济活动网络化。随着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如果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及时、不准确,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而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与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流程不够先进,基础工作不扎实,使得企业对国际局势的反应滞后,这一切必然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3.国家政策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这只无形的手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绿色环保企业,引导和鼓励刚刚开始或完成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兴技术产业;而对于那些高污染、高能耗、技术水平严重落后的企业则实施严格限制和淘汰,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另外,国家对于股票、证券市场制度、税收制度的改革均对企业造成了重要影响,例如最新出台的营改增税收改革以及刚刚提出的改变征税环境、增设销售税等提案均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从而从侧面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尽管企业财务风险不可避免,也难以准确预测,但在生产经营的具体过程中,仍然可以提前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控制系统,争取尽早识别风险、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经营。

(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企业应结合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结合行业特色,测算出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资产负债率底线,严格保持合理的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并以此作为风险调控的杠杆。

(2)科学选择投资、有效筹资:把目标从单纯地追求利润定位到收益和稳健的最佳组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项目和效益较好、风险较低的项目上,通过计算资产回报率、投资方案的期望值和净现值、各投资方案的风险程度,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防止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资金需求与预算相差过大。

(3)完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改善企业财务关系:建立和强化企业内部机制,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全面梳理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寻找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及相应控制措施;对现有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审核,并补充和完善相关监管漏洞,健全内部控制措施。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做到权责利相一致,使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4)加强绩效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开展绩效沟通,增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同时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通过绩效考核加强企业员工的认同感,提高其工作效率。

(5)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通过对外部宏观市场环境的规律和趋势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把握环境接下去可能要发生的变化,预测公司即将要面临的风险,针对环境变化的预测,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管理办法,以减少环境不利变化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冲击,一次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的的技术办法

(1)分散法:即“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合经营、多种经营、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风险。例如:同时,对于一些大风险项目,可以选择多企业合作投资,以实现风险共担,避免独家承担投资时产生的财务风险;而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则恰好可以应对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之快;同样,多种经营方式的选择下更可以减少企业的完工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

(2)回避法:企业在投资、筹资的过程中,对于理财方案的选择应建立在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法,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3)降低法:企业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比率。例如:当股票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及时降低股票投资在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风险;此外在生产环节中,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设备、努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艳丽: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J].企业研究.2010,(07).

篇9

【关键词】 企业财务分析 防范措施 内审制度 负债比率

1.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1外部原因

一是宏观经济变化。宏观经济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二是税收法律规范变化。任何企业都有法定的纳税义务。税负是企业的一项费用,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对企业理财有重要影响。企业无不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务负担。税负的减少,只能靠精心安排和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但是如果税收法律发生变化会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出现不确定性,从而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三是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市场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公司债券可能遭到赎回的压力,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1.2 内部原因

一是理财者风险意识淡薄。二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单个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或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三是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四是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治理制度不健全。五是营运赊销存在的风险。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这一方面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2.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2.1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消极情况的一种自我防范意识,任何市场都是有风险的,因此,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一定要有必要的风险意识。因为企业处于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特别是企业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影响,如果企业缺乏有效市场适应能力,也没有建立必须的风险准备基金,当市场任何一个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由于适应能力较差,而导致财务危机的出现。一个成熟的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都会自觉的培育和完善企业的外部环境,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关注和跟踪经济环境变化的各种因素,及时有效的调整起经营战略和财务方针以达到预防财务危机发生的目的。

2.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强调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系统全面的识别、分析与测试财务风险,采取科学的方法防范与控制财务分析,并对管理效果做出客观评价。这表明了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性特征,强调企业整个财务活动是一种风险性活动,要求管理者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关注财务风险这一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

2.3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法人内部理结构实质上是一种委托——合约,这一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侧重于监督与制衡,而忽视了激励合约,委托——下的道德风险与成本是不能仅靠监督与制制衡的。因为,公司的动力归根到底源于公司各利益主体在公司统一目标下实现自身利益主体之间合作中产生的外在性内部化,这就必须要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配合。由于董事会处于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以强化监督和加强激励为目标重新构建董事会就成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

2.4强化企业内审制度

签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独立于企业其他部门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要通过强化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改善会计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强化企业内外部审计对企业会计控制系统所实施的监督,及时发现企业会计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会计控制系统的措施与对策,并将审计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当局汇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贯独立高效、中间层次较少、结构紧凑并且富有弹性、反映灵敏、高效迅速,是依赖于财务管理组织来构建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前提下建立财务信息、网络,可以保证及时获得数量多、质量优的财务信息,为正确进行企业各项财务决策和风险识别创造条件。

2.5保持合理负债比率

企业的负债比率多少为适度,并无定论。但一般来说它必须与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匹配。由于在企业中,只有作为所有者权益的那一部分资产才是偿债的来源,因此,举债规模应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相适就,一般来说不应该超过净资产的数额。但是,不同企业情况千差万别,负债比率的确定主要考虑三个因素:蠃利能力高低、行业特征、资金周转速度。

2.6加强资金的流动性

对于现金流动性管理企业可以根据资金负债的期限结构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通过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来解决。企业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将未来的现金流入与流与按期限进行分装组合,寻找出现正现金流和资金缺口的时点。不断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来防范流动性风险。

结束语

对于现代制度下的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设计许多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非常复杂的的系统工程,本文没有完全顾及到,希望这篇论文能会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严真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上海会计,2005(2).

[2] 唐晓云,略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6(2).

篇10

关键词:外贸企业 财务风险 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外贸经济迅速发展。然而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和市场资源,为外贸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创造了前提;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给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加重受到世界多次经济危机的影响,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及管理问题一度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严重制约了外贸企业的发展。因此,要正确处理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就必须明确管理的主体和对象,对企业在市场中的运行进行有效分析和控制。本文旨在对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 概论

(一)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概念和定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外贸企业”是指企业有从事对外贸易进出口的经营权,在国家规定的注册的相关领域内,对合法产品能够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企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贸企业蓬勃发展。

所谓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负的利息或本金而有倒闭的可能性,因此又称为违约风险”。外贸企业如果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现金不足以支付利息,又或是举借债过多,其所得利润不足以偿还债务时就有可能陷入财务风险。

(二)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首先,外贸企业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对于负债经营的外贸企业来说定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外贸企业用债务进行的投资不能定期收回并得到相应的收益,企业必然会遭遇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从而影响到外贸企业的信誉,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其次,外贸企业面临着利率变动的风险。受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制约,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会相应的增长,从而使外贸企业的资金成本增加而收益减少。再次,外贸企业还面临着再筹资的风险。对于负债比较大的企业而言,其贷款信用会相对较低,严重影响了外贸企业的筹资能力。最后还体现在应收账款的收回和人民币的升值对外贸企业的影响等方面,在外贸企业中任何的资金对自身的运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对于那些该收的账款要尽力的收回。而人民币的兑换率是不由人掌控的,为此我们只有经常的了解市场的行情才能预防这一风险。

(三)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通过市场分析以及财务风险预测可以把企业的资金运行情况直观的表现出来,为外贸企业各部门的财务运行提供具体的依据,外贸企业可根据具体的财务分析情况采取相应的财务措施。其次,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还在于有效的帮助企业控制风险和规避风险,其管理本身通过对市场运行规律的分析有效的预测企业收益的最佳时期,及时的做出市场反应,便于企业最大程度的实现收经济利益。另外,外贸企业的财政危机管理也能使外贸企业关注到自身的项目具体运行情况,以便相关管理者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能起到示范作用。除此而外,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还在于有效地调整企业的资金结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 应对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管理的主体和对象

外贸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企业预期的财务收益和实际的财务收益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其结果会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到外贸企业的发展,而要有效的实现财务风险管理就必须先要明确管理的主体和对象。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体就是企业具体的财务管理部门,广而言之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外贸企业,而国际诸多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所造成的风险损失、风险因素以及风险事件等等就是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对象。

(二)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

外贸企业要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制度,外贸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信用的组织建设,把信用的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的体系中来,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在于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形象,为企业的信贷创造良好的前提。所谓的企业信用泛指“一个企业法人授予另一个企业法人的信用,其本质是卖方企业对买方企业的货币借贷。包括生产制造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对企业法人性质的客户进行的赊销,即产品信用销售。在产品赊销过程中,授信方通常是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和批发商,而买方则是产品赊销的受益方,它们是各种各样的企业客户或商”。除此而外,信用体制的建立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对外贸企业的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