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监理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整治项目监理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整治项目监理规划

篇1

我国最早的土地整治工作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井田制,但现代土地整治工作起步较晚。国内关于土地整治方面的法律法规、理论体系不够成熟。目前,我国的土地整治管理工作仍然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6]。解放初期的土地整治主要是调整土地权属、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治理南方水土流失、配套农业基础设施等。直到1998年国土资源部正式成立了土地整理中心,新一轮的土地整治工作才开始。为了协调人地关系、切实保护土地资源,国家先后制定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总体目标和“占补平衡”的政策,通过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来保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入21世纪,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的基础理论和工程设计模式、方法不断增多,内容也逐步趋于全面。国家先后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等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此外,各地方结合自身情况又制订了许多制度规范,为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前期的土地开发整理只重视土地的经济效益和面积,而忽视了土地的生态效益和质量,后期的土地开发整理逐步重视土地的生态景观功能和耕地质量,力求实现土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11年,总理提出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再建成2667万hm2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对此,国土资源部特颁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进一步规范各地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活动。2013年11月,国土资源部颁发了《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对土地整治的验收、监理等内容作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土地整治制度建设正在不断趋于完善。我国台湾地区把土地整理称为土地重划,其主要实施依据源于《农地重划条例》,它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方法和步骤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2贵州省概况

贵州省是喀斯特岩溶地貌典型发育地区,以丘陵山区地貌为主,全省山地面积占61.7%,丘陵面积占30.8%,宜耕平地面积仅占7.5%,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素有“地无三里平”的贵州由于近年来建设用地侵占耕地面积不断加大,导致耕地资源奇缺。为此,贵州省近年来开展了大量土地整治项目以扩充耕地资源。通过土地整治为今后规模集约化的农业大生产搭建平台[7]。至2012年底,贵州省石漠化治理面积逾100万hm2,森林覆盖率提升20多个百分点[8]。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公报以及土地整治专题资料,2001-2012年,全省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6.79万hm2,累计开展土地整治项目13000多个,通过土地整治增加耕地11.99万hm2,总体完成了全省的耕地占补平衡任务。在开展整治项目过程中,贵州省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土地整治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为进一步推动贵州土地整治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和技术支撑,确保土地整治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如《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管理规定》《贵州省财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等。从项目选址到最后竣工验收都有一系列规程制度管理。项目实施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从2011年3月1日起,《贵州省土地整治条例》在全省正式施行,贵州省土地整治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9]。贵州省制订的《贵州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指出贵州省2015年将建成40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对此,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拟出台相应规范指导省内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开展。

2.1实行项目法人制度和项目公告制度

土地整治项目承担单位是项目法人,根据项目级别,一般情况下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国土资源局承担,其职责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质量监管、资金筹措和使用等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项目施工之前由承担单位项目公告,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项目公告内容:项目名称、位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总投资、土地权属情况及负责项目各阶段的单位等。

2.2实施项目工程招投标制度以及合同管理制度

所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工程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和单位一般采用竞争性谈判确定。各级国土部门负责制定项目工程施工招投标方案,在报经上级监督部门批准后工程施工招标公告,在公证、纪检、监察等监督单位的参与下,举行公开招投标,从而确定项目工程施工单位。项目法人与中标施工单位签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项目承担单位、实施单位、施工单位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由双方以合同方式约定。项目资金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规定支付。

2.3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土地整理监理是指监理方受业主委托,根据土地整理的相关要求确保土地整理专业化的外部监督管理活动[10]。项目法人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每一个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建设监理单位。通过工程监理能有效地控制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的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工程投资,能高质量地进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及协调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工作关系。

2.4实行项目竣工验收制度

国土资源厅专门编制《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办法》(试行),对竣工验收的各项内容有详细规定。全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行分级验收,验收分技术评定和结果确认2个阶段进行。项目竣工后,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有验收权的国土资源部门进行验收。市级项目和省级项目验收前,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经过初验,要抽查60%以上的工程量。验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执行情况,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资金配套与使用情况、土地使用管理与工程管护措施,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

2.5实行监督检查制度和资质备案

国土资源部门是土地整治的监督管理部门,对项目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廉政建设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项目建设工程的质量事故、质量缺陷有权检举、控告以及投诉。国土资源厅专门编制《贵州省财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对经费进行管理,省、地、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级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安排及有关经费的使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国土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对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加强审计。对于省级土地整治项目,国土资源厅和财政厅也要对项目进行监管。从2012年4月9日起,省国土资源厅对参与土地整治活动的各单位、公司实行备案登记管理。即所有从事土地整治方面工作的单位和规划人员都要在国土资源厅备案登记。根据贵州省土地学会公布的信息,至2013年底,全省具备土地规划甲级机构2家,乙级机构89家。根据2012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公报,全省具有测量资质单位384家。这为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管理保障和技术保障。

3存在的问题

3.1项目立项随意,公众被动参与

土地整治项目选址过于随意,缺乏科学性,政府主导色彩浓重。政府扭曲土地整理的目的,单纯地追求项目规模大,把土地整治看成是地方投资项目或换取建设用地指标的手段,而忽视了该地区土地整理是否有必要性。缺乏对群众的引导和宣传,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较差[11]。项目选址、立项之前没有经过公众参与决定,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政府强制性投资行为,未体现公众意愿。虽然在规划设计时村民签署了各种意见书,但由于农村村民知识水平低,法律意识薄弱,难以体现真正的民众意愿。村民只知道这个项目已经确定要开展,需要他们签字、征求规划意见,而没有决定这个项目该不该开展的权利。

3.2资金管理漏洞多

不少土地整理项目变质,从整理土地变成修路。很大比例资金用于与土地整理关系不大的道路建设,资金未用到正题上。尤其是土地平整工程,在计算填挖方量时没有统一的标准,超限误差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精确度。在预算时部分费率的选取不符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的规定[12]。另外,把乡镇政府作为项目承担单位,这不利于资金监管,不仅存在挪用拖欠的风险,还会造成上级部门监管困难等。

3.3许多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土地整治项目通常都是省市一级的投资项目,且涉及耕地占补平衡,影响地区发展。专家评审时受政府的干预强,往往要承受政府方面施加的压力。尤其是在可研阶段审核制度不到位,在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基本上是全部通过,这不符合实际。在评审规划设计时,缺乏系统的评价标准,使得规划设计不合理。例如贵州省贵定县某土地开发项目所设计的蓄水池全部规划在田间道生产道边沟上,布局不合理;一田间道最大坡度超过20%,完全不符合道路设计。设计不合理造成整治资金和土地资源浪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项目都要做变更设计,有的施工单位为避开高难度作业地段(如道路涉及大面积爆破作业)申请变更规划设计,使得规划缺乏法律效力。项目管理配套制度建设滞后和惩罚措施缺乏,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效果不理想。

3.4缺乏后期管理维护制度

项目往往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沟渠堵塞未及时清理影响灌溉,田间道损毁不能及时补修。项目业主一般情况下是项目所在地的乡镇政府,政府在取得业主管理费用之后,往往不再重视项目区维护。目前没有对后期管理责任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责任模糊化直接影响整理区各工程设施的有效使用年限,导致不经济现象产生。

3.5土地整治法律效力低

目前我国土地整治缺少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来发挥土地整治的法律效力。虽然各省各地区根据当地情况出台了一些规范、条例,但其法律约束力不强,现实操作中缺乏强制力,对各项目负责单位没有有效规范力度,效果甚微。尤其缺少生态工程方面的规范和制度,规划设计中每涉及到生态工程就是种植行道树、播撒绿肥等寥寥几字。

4对策建议

4.1建立一套系统的土地整治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专门的土地整治法规。高效力的规章制度是高质量执行土地整治活动的前提。我国是法治国家,法制化的土地整治使得规划、管理等行为更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整治管理的主要依据。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尤其是要加强项目监理体制、资金审计制度,确保项目的质量以及资金利用的规范合理。建立项目后期管护制度,以保正整治工程的可持续利用和长期效益。

4.2建立项目纠察制度

由国土资源厅定期组织省外专家对省内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随机抽查评价。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报告、投资预算、施工质量等进行核查,并建立评价考核体系,对考核不合格的项目,按情节轻重追究相关单位、人员责任,对高质量的整治项目予以表扬。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学习、考核,提高行业人员素质。

4.3建立统一的土地整治项目数据库

将历年来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统一录入专门的数据库中,内容包括项目地址、规模、参与项目的各负责单位以及项目的各相关资料,如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投资预算书、监理日志、竣工验收资料等。为以后的数据查询、责任追究、新项目选址意向等起到高效率管理作用。

4.4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推动土地整治公众参与的最大动力来自制度的保障和法律的规范,而非政府鼓励或舆论呼吁[13]。首先政府要保障土地整治项目基本信息及时公开,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接受公民的监督。建立畅通的土地机制,使公民的意见、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反映。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政府宣传等途径加深公民对土地整治活动重要性的认知。在全省范围内成立土地整治公众监督团体组织,对政府土地整治行为实行监督、提供建议。

5小结

篇2

关键词:土地整治;新理念;运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109-02

开展土地整治,既是新形势下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创新之举,也是保障农业农村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党的十召开过程中提出了“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的战略性部署,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必然要继续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必然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开发的比例。可见,土地整治已成为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农用地规模化经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当前土地整治面临着严峻的工作形势,新形势下土地整治工作需要不断的发展变化,需要提出更高的土地整治新要求。因此,需要对新形势下土地整治理念要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新形势下完善和创新土地整治运作机制要有着更加明确的方向。

一、新形势下土地整治新理念

在以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托,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期,需要不断丰富土地整治理念、创新土地整治运作机制,推进土地整治系统化、科学化和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其对耕地保护、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十二五”期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吸收和贯彻土地整治的新发展理念,超越单纯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宗旨,依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综合需要,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全面调整土地整治思路和工作创新,新形势下的土地整治必然要有系统科学的新理念。因此,土地整治要具有生态保护理念、因地制宜理念、统筹协调发展理念、科学高效理念和产业化发展理念。

(一)生态保护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以资源高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会使生态环境遭遇严重破坏,最终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农业发展本身对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农作物的生长必须依靠适宜的光照、气候、温度、水及土壤中各种养分等。土地整治是通过采取工程、权属调整、生物等综合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的综合整治,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将土地整治与农村生态建设有机结合,遵循生态循环规律,强化生态保护措施,促进农村生态平衡。

(二)因地制宜理念

土地整治要结合农村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土地整治中应充分考虑当地土地类型、水资源、位置、农业种植习惯等特点有所区别,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适应当地农业产业化布局及结构调整的要求,发挥更大效益。

(三)统筹协调发展理念

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农村土地整治调节农村土地利用,不仅涉及农业生产,也涉及农村各项产业发展布局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涉及整个人地关系的调整,因此土地整治必须全面系统的考虑,统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土地整治工作应从更长远的、更系统的、更全面的角度,充分考虑农村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在与各级土地利用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农村和农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做好土地项目规划设计、权属调整等工作。同时分析土地整治给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四)科学高效理念

土地整治要充分发挥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必须追求科学高效的理念。目前我国的土地整治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管理和技术方面都不成熟,存在诸多不科学和效率低下的问题,需要加强探索和完善,积极引进新的管理经验和工程技术措施。一要强化项目实施科学性,土地整治要在追求长远的利益和综合效应前提下,做好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合理的安排整治计划,同时在项目可行性分析、规划方案设计等方面要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二要强化项目管理效率,在项目选址、组织申报、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实施监管、竣工验收、决算评审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规范项目运作程序,提高实施效率。

(五)产业化发展理念

目前,土地整治项目主要由政府投入资金和组织实施,投资、规模有限,发展效率低,不适应大规模、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实施土地整治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强化产业化发展的理念。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发展专业的土地整治社会中介机构,培育土地整治专业化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人才队伍,发展高技术的施工企业队伍,提高土地整治实施水平、效率,降低土地整治管理成本。

二、新形势下土地整治运作机制

土地整治发展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必须在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做到土地整治运作机制的改革创新。

(一)加强组织监管,提高管理能力

省级、市县土地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增强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市县土地整理中心的管理力量,明确责任,做到每个项目都有专人具体负责管理。

(二)强化监管,把关质量,推动验收

可通过约谈、通报、处罚等方式加强对监理单位、施工企业的管理,严格把关工程质量,抓好资料整编及建档工作,加快推动项目验收。

(三)加强制度和管理程序建设,规范管理

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的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工程监理管理、设计变更管理、竣工决算评审管理等措施,促进土地整治工作更加健康发展。加快制定《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变更管理办法》、《土地整治工程监理管理规定》、《施工图设计标准》等规定或规范性文件,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从而确保土地整理工作“有章可循”。

(四)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避免项目选址冲突

省级、市县土地主管部门应制定长远的土地整治规划和详细的年度计划,以书面方式通知市县政府、水利、农综等有关部门,同时加强与水利、农综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衔接,避免项目选址冲突和重复投资。

(五)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农民参与度

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到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允许当地农民参与工程建设(主要是投工),使农民能够直接受益。另外,在给予青苗补偿的同时,对占用农地修路、修渠的情况,单列出“土地占用补偿费”,从而更好的开展群众工作,减少阻力。

(六)加强土地整治机构能力建设

加强对土地整治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市县土地整治管理机构的工作指导和监督,提高市县的管理能力。同时要加强对设计人员、工程监理人员、施工人员关于土地整治工程的专门业务技术培训。另外,推进土地整治机构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整治机构管理职能。

篇3

关键词:土地整治现状;综合程度;配套资金;后期监管

1 土地整治现状

我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需要的土地不断增加,而18亿亩耕地的红线又不能突破,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显然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创新之举。

近期的《2010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150万公顷,超过同期建设占用耕地面积。郴州市的土地整治成绩同样引人瞩目,仅以苏仙区为例,2001年来实施项目50多个,新增耕地面积万余亩,为当地和郴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用地保障,实现了土地综合整治的最大效益。

2 存在的问题

就郴州市而言,土地整治的总体形势较好,但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是土地综合整治的综合程度不够。土地综合整治是个新生事物,就其内涵而言,整治项目工程中应有田、水、路、林、村等诸多内容,但在各地目前实施的项目中,工程仅涉及田、水、路的整治,林、村的整治涉及较少,有整治而无综合。

二是村庄综合整治规划滞后。村庄综合整治规划也是新生事物,其编制规划尚未出台,规划成果也没有相关标准。土地综合整治规划项目要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而村庄综合规划成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组成要件,村庄整治规划应怎样规划、规划成什么、规划编制经费如何解决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政府各部门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土地综合整治涉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扶贫开发、电力、通讯、烟草等相关涉农资金的集中使用。目前,由于各自强调本部门利益,部门承诺配套资金难以到位,不能形成合力。

四是项目实施时协调配合不够。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时涉及到很多部门,协调好了可以形成合力事半功倍。但在项目实施中,往往各自为政,不注重协调,导致意见不一,配合不够,有时甚至相互制肘,事倍功半。

五是后期管护力度不够。有些项目验收完成后就万事大吉,移交给当地村组后不重视甚至放弃监管;有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接收整治后的土地后只注重“用”而不注重“养”,不重视后期管护,导致土地产能下降,没有充分实现土地整治的作用。

3 对策和建议

为切实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把好事办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充分发挥综合效应。只要是围绕实现综合整治目标的所有工程都应列入土地综合整治内容,应与传统土地整理项目有所区别,不能局限于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等工程,诸如农村居民点改造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工程也应在列。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其他涉农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综合整治,发挥其最大效益。

二要加快村庄综合整治规划。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首先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情况下,合理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农村产业结构,正确引导农民集中建房。

篇4

一、工程概况

建设规模为整治土地6.0万亩,预算投资1.2亿元,建设工期为三年。项目区选定在汪家、青云、齐埠、裴梅、梓埠、湖云6个乡镇(具体情况详见附表一)。年度实施计划为:2010年1.9万亩、2011年2.71万亩、2012年1.39万亩(具体情况详见附表二)。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控制性土地平整工程(旱地、水田平整、修筑田坎等);灌溉排水工程(灌溉渠道、排水沟道、渠系建筑物、泵站、及电力线路等);田间道路工程(田间道、生产路);农田防护林建设等。

通过项目的实施,将不规范的农田、道路、沟渠和分散其中的零星可垦地进行整理,使项目区成为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的现代化生态高效农业园区,使土地更加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项目区的荒草地、废弃坑塘等得到全面利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进一步改善区域内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抵御旱涝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成立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县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及工作职责附后)。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乡镇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部(办公室人员名单及办公室、乡镇项目部工作职责附后)。为明确责任,便于分工管理,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财务管理和工程设计、工程审核三个工作小组。乡镇项目部也要根据职责分工的需要设立相应的机构。

三、资金管理及支付程序

(一)资金管理

我县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主要包括:国家及省市下拨和本级配套的项目资金、筹集用于增减挂、土地开发项目的社会资金以及项目区内可以配套对接的其它涉农项目资金。项目资金的支出范围必须是组织、管理、实施该项目工程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不可预见费。实际支付各项费用时要严格按照项目预算,专项专用,不得截留,不得相互挪用和挤占。

县财政局在银行开设“农村土地整治资金”财政专户,专门结算和拨付项目资金。对上级下拨和本级配套的项目资金以及筹集的社会资金实行二级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专户、专账、专用”的要求开设项目资金专户,单独设账,按项目核算。

财政专户拨付项目资金,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拨款申请,并报县领导小组组长审批后拨入开设的项目资金专户。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每笔申请支付的款项按照项目预算和相关合同的约定审核签字后,报县领导小组组长审批拨付。

项目区内纳入土地整治项目配套的其它涉农项目投资,可采取列表说明涉农部门、项目名称、各级财政安排的支出预算以及实际投资等内容和提供立项、施工、验收等相关资料的方式,将其支出预算或实际投资计入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

(二)工程款及各类费用的支付

1、工程款按实施进度分期拨付。工程进度款的拨付实行二级复核三级签字负责制。施工单位申请拨付工程进度款后,首先由乡镇项目部,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监理单位签证和完成工程量的清单(涉及设计变更的还应提供设计变更说明)实地进行认定,并对工程质量进行初步验收,认定、初验通过的由项目部主任签字,然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并由复核负责人签字,最后经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审批后拨付。

2、财务在实际支付工程款时,施工单位应提供农民工工资清单,且出具承诺书,保证领取工程款后优先支付农民工工资,并实行银行。同时,应预留30%的资金作为工程尾款,其中20%在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后拨付,10%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待质保期满后根据工程质量和合同约定拨付。

3、设备费的拨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设备采购合同和经审核认定的采购清单,报请领导小组组长批准。

4、前期工作费和工程监理费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相关合同的要求审定后,经领导小组组长审批后拨付。

5、业主管理费、竣工验收费、拆迁补偿费、权属调查及纠纷调处费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财政一次核拨到项目资金专户,根据实际支出,经领导小组组长审批后报销入账。

6、不可预见费由领导小组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后,经领导小组组长审批支付。

四、实施步骤及工作安排

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工程扫尾及项目验收阶段、后续管理阶段。各阶段的工作和时间要求具体安排如下:

(一)前期准备阶段(实施年度的年初至实施年度的10月30日前)

1、对项目区进行筛选确定,经领导小组讨论同意后,按有关程序和要求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勘测、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实地测量、规划设计以及预算编制工作。在5月底以前提交规划设计和投资预算成果,经领导小组初审后,呈报市省主管部门进行评审。

2、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成立工程项目部,村、组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在6月底以前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宣传发动工作;二是配合勘测、规划设计单位进行测量和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三是对项目区内的土地类型、数量、质量和土地权属进行登记,制定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同时对于不规则的村界、飞地,可按自愿、同质、等量的原则进行土地权属调整,村界权属经双方确认后签订协议书,并重新登记土地所有权;四是做好项目区内其它涉农项目的梳理和衔接配套工作。

3、7月至9月由乡镇项目部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划分标段,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工程项目招投标和选择监理单位的招投标,确定中标单位,签订施工、监理合同。

4、10月上旬乡镇项目部对抽调的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目标和考核奖罚制度。

5、10月中旬乡镇项目部会同中标单位完成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项目施工阶段(实施年度10月30日至翌年3月30日前)

乡镇项目部,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具体组织项目实施,并与监理单位一道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实施过程中不得擅自变更设计,确需变更的按程序申请报批。要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三)工程扫尾及验收阶段(翌年3月30日至6月30日前)

对未完成的工程进行扫尾,对未达标的工程进行返工。待整个项目竣工后,领导小组办公室汇同乡镇项目部组织竣工自验,通过自验后由办公室逐级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进行工程结算,编制决算报表,申请审计部门对项目财务决算和工程质量进行审计。乡镇项目部及监理、施工单位做好项目竣工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补充工作,建立项目档案,充分做好迎接上级初验和终验的准备工作。

(四)后续管理阶段(自验至终验通过后五个工作日)

1、项目工程通过自验后,由建设单位、乡镇项目部抽调人员成立巡查小组,对工程项目定期进行巡查,如有损坏由责任人或责任单位负责修复,自然损坏由建设单位负责。

2、项目通过上级主管部门最终验收后五个工作日内,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移交协议,当地人民政府要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制定管护方案落实维修责任,以充分发挥项目工程的长期效益。

五、工程要求

1、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区所在地乡镇政府成立乡镇项目部(今年实施区域——汪家项目部组成人员名单附后),作为项目的法人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建设,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建设内容,如有确需变更设计、调整预算的,必须按程序进行申报,得到批准后,再按变更后的设计方案组织实施。

2、实行工程招投标制。项目工程和监理单位的选择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招投标法定程序进行招投标。并由县监察局、县招标办全程参与。

3、实行工程监理制。为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行,要由中标的监理单位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理。

4、实行合同管理制。乡镇项目部要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以及施工、管理、款项拨付等有关要求。(根据要求,施工合同应明确以下内容:①主要工程内容的量化指标;②工程款结算与支付的依据、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③工程施工中发生设计变更时,工程价款的调整方法;④发生工程价款纠纷的解决方法;⑤承担风险的范围、幅度以及超出约定范围和幅度的调整方法;⑥预留工程质量保证(保修)金比例、预扣方式。)

篇5

关键词:土地整治;工程;精细化;管理

引言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实现项目实施管理的高质量和施工高速度最终目标非常艰巨。为此迫切需要我们采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来统筹管理土地整治项目。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包涵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管理规范化,第二个阶段是管理精细化,第三个阶段是管理个性化。为此笔者认为:项目实施管理精细化就是要在项目实施管理全过程中,做到精心计划安排,精细管理组织,层层细化目标,措施准确,责任明确,同时做到上下统一,全面落实,全员到位。下面笔者从土地整治管理工作实践,浅谈土地整治实施工作中精细化

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目前广西土地整治管理模式

就当前我区土地整治管理模式看,主要还是以行政职能为主导的土地整理管理运作模式,即以行政权利推动为主,参与管理主体也是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业务机构。我区经过多年土地整理工作的实践和总结,为实现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标准规程做了大量工作,制定全面的土地整治有关政策规章制度,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广西土地整治实施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的模式,完成了项目管理规范化建设第一个阶段。笔者认为接下来管理工作重点转入到第二阶段管理精细化,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不折不扣认真贯彻执行和落实已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上来,逐步转变管理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首先从各级项目管

理单位和从业干部职工执行力和权益上做到精细化。

二、当前土地整治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区土地整治工作自2000年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广西经济建设发展和耕地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项目实施管理观念、手段和方法上依然滞后土地整治工作发展,表现在:

一是项目实施管理观念和手段方法有待创新和提高。目前我区项目承担单位存在重项目申报,忽视项目实施管理的观念。表现在:一是业主认为只要把项目申报工作做好,争取新项目批复,业主主要任务就算完成了,至于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可以交由熟悉工程施工管理监理和施工单位去完成,导致项目业主对项目实施管理流于形式,对项目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心中没数,处于被动局面;二是重结果,轻过程。项目的实施管理是全过程管理,项目承担单位管理重点是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把控,做到对项目实施的每个程序和环节心里有数,片面的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管理,致使项目存在的质量问题就会被表面现象所掩盖,造成诸多工程质量隐患。

二是土地整治机构建设重眼前,轻长远发展。土地整治事业是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扶持“三农”政策一项长远战略规划,目前我区各地对土地整治机构建设存在一些误区,表现在:各地管理机构建设还不健全,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有的地方甚至只有一两个人,或者临时抽调管理人员,由于业务不熟悉,职责不明、衔接不紧、工作效率不高。

三是土地整治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目前我区土地整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主要靠人工完成,收集、上报和更新周期长,无法满足土地整治发展需要,主要表现:一是由于项目区分布广、项目数量大、资料数据多,对标准和规定理解不同,造成信息真假难辩。二是无法对信息资料进行实时更新,三是无法对信息进行共享和交流对比。

四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办法。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是企业广泛推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是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一个推手,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能够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奖在明处,罚在明处,避免目前土地整治实施管理工作上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因此,土地整治工作应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刻不容缓。

三、项目实施中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要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精心做好项目管理的策划工作。要根据项目的不同施工特点,识别哪些是一般过程,哪些是关键过程,哪些是特殊过程,制定对每个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程序和要求,

使整个项目施工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精细化管理体现的是对全过程进行精心控制和有效管理,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精心细致和有效的控制管理是确保总体目标实现的保证。一是要精心设计图纸,精心编制施工组织方案,精心审查图纸,精心审查施工组织方案,精心细致地做好图纸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使项目承担单位、施工技术人员对图纸和施工组织方案清晰明了,心中有数。

二是要充分调动人的工作能动性,提高项目实施的管理效率,放线定位、项目监理、权属调整、设计变更、项目资金管理、工程质量、工作量复核等各环节要落实到责任人,对所制定的责任和权益要精细。

(四)建立土地整治项目参建单位的诚信评价机制,对从事土地整理工作的设计、施工、监理和招投标单位,要建立年度审核备案制度,杜绝有不良记录和评价不合格的施工、监理和招投标单位参与本行业工作。

(五)各级管理部门对项目监管工作要精细化

(1)项目监管由原来偏重“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转变,以促进项目规划设计评审工作质量的提高,加强工程管理费用开支标准及工程变更审批管理,杜绝“钓鱼工程”和变相套取项目资金行为发生。

(2)充分发挥各级土地实施管理人员的技术支持作用,采取现场不定期抽查和检查与日常工作月报等监管方式相结合,运用数据分析、类似项目比较等方法对项目质量进行评估。

(3)择优选取项目决算审计机构,扩大评审复审面,防止中介不中的行为,保证项目审计质量,使竣工决算编制客观准确反映资金用途。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绩效考核机制

篇6

关键词:土地整治;现状;对策

1 土地整治的重要性

土地整治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将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土地整治的作用包括以下几点:

1、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的新阶段。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是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农地整理主要是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土地开发整治与新农村的建设密切相关。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整治,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的农用地利用格局,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改造旧村,归并农村居民点,可以有效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2、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第一资源,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必须立足于国内基本自给。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需求将继续增加,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将日益加重。要切实做到有效控制耕地减少过多的状况,确保粮食安全,必须稳定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这事土地开发整治工作首要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农田的土地整治将是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农田质量、改善基本农田生产条件的主要手段。

2 我国土地综合整治的现状

1、规划不科学。在规划编制阶段,因时间比较紧,不少乡(镇)没有深入调查分析、论证其可行性,规划的很多拆旧地块很难实施,以至于需要频繁调整。有的乡镇在选择拆旧地块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不够,规划拆旧的地块刚整理好,就被企业或新建道路等占用。

2、农村环境保护与整治的政策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环境法规主要是针对城市、工业点源污染的,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的法律法规基本处于空白。没有建立起农村生态补偿政策,具有破坏农村环境行为的单位、企业、个人没有承担环境补偿资金。缺乏现代农业环保科技研发推广的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项目的研发推广。对从事农村废弃物处理利用的产业缺乏有效扶持,环保企业在土地、贷款、融资等方面优惠政策不多,很多垃圾处理企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

3、资金整合难度大。整治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资金,社会资金投入数量不大。各部门支农惠农的项目和资金都由各部门管理使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的问题,造成整体项目实施中的不同环节各行其是、相互掣肘,导致资金不能得到有效整合,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3 土地资源整合治理的措施

1、加强领导,严肃问责。各司局、各单位要把安全稳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抓。要夯实工作基础,针对本单位基础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快建立与当前维护稳定形势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要严格责任追究,把维护内部稳定安全的责任细化落实到领导,落实到部门、岗位,落实到人头,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细节的安全,确保整体的安全。

2、科学规划,注重可行。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红安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土地整理区域规划。对荒地开发整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衡量田、水、路、林,确保合理布局;对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整理,以实现“三个集中”为重点,即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乡镇村办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重新界定村庄、居民点和乡村界限权属,科学修订镇村规划;对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通过移土回填、剥离回填等方式,改善耕作层,使“瘦田”变“肥田”,“低产田”变“高产田”;集中整理“荒、废、闲”项目,重点是挖掘土地的整治潜力。

3、创新模式,阳光操作。为保障招投标活动顺利推进,县政府成立了工程项目招标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纪委、招投标办、国土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招标专班。为减少项目招标中的情感因素和人为因素,我们严格执行招投标公告制度,由省国土资源厅摇号产生的具有招投标资质的机构全程,实行明标明投,并且请纪委、监察局、财政局采购办以及局纪检组全程监督,开标后确立的中标单位在网上公告,确保每个项目招投标阳光操作。

4、落实资金,加强监管。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我们严格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建立专帐;坚持按照规定范围开支,绝不突破相应概定总额;坚持法人“一支笔”审批,严把资金管理关;坚持科目资金决算,严格资金审计。对项目建设资金,严格做到“五个到位”,即工程预算到位、施工合同到位、签字核实到位、正规发票到位、验收报账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请审计部门到现场“查、对、核、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同时,我们还经常组织开展土地整治集体廉政谈话,打好预防针,念好紧箍咒,有力地保护了项目建设资金的安全,全县没有出现因资金问题停工事件及违纪违规的案件。

5、强化管理,保障质量。对每个建设项目,我们采取“一到、二查、三督”的方式,加强质量监管。“一到”即监理人员、技术人员、协管人员在每一个单元单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必须有专人到现场监督;“二查”即查施工前图、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查进场原材料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三督”即管理人员、聘请人员、当地群众交叉监督,对不符合规划的施工坚决停工,对各标段建设工程严格实行末位淘汰,对工程建设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确保每一个项目都建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工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整合治理,既是推进产业化、市场化与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又是促进灾后重建与扩大农业投资,激发内需的重要抓手。为此必须深度整合土地资源,充分发挥闲置土地的作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就业、保稳定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彦随,陕西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模式的价值与启示[J].中国土地,2011(7):61―62.

[2]王国申,加快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实施,促进辽宁土地整治工作健康发展[J],国土资源,2011(1):31―32.

篇7

关键词: 农民联户;农村土地整治;农民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F30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92-02

0 引言

随着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不断推进实施,农民主体地位未充分体现、施工质量差、土地利用率低、耕地后期管护难等问题逐渐显现。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2009年,重庆市垫江县白家镇湖滨村四社村民率先开展了农民联户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有益探索,开创了全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模式创新的先河。

1 农民联户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试点运行概况

农民联户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是在传统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难、群众参与力度不够、规划设计未与未来产业规划相结合、片面追求新增耕地数量、施工质量不高、后期管护不到位、农民撂荒现象严重的背景下试点运行的,其运行原则为:联户申请、统一规划、群众投劳、产业支撑、联合经营、基金统一管理、封闭运行。

项目运行两年多来,共整治白家镇湖滨村四社土地面积33.3公顷,涉及承包农户78户,累计资金投入153.7万元,其中110多万元为县国土局投入,其余为承包商自筹资金,实现新增耕地5.563公顷,复种指数由以前的不足1变为整治实施后的3,农民年人均收入由以前的不足1000元变为实施后的5000多元,研究形成了《垫江县统筹城乡发展农民联户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和《垫江县统筹城乡发展农民联户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资金(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2 农民联户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试点主要做法

一是在项目申请前,找好承包商,进行产业定位。白家镇湖滨村四社土地整治项目申报前,由村支书叶书记与返乡创业老板黄总达成协议,共同整治四社土地,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将其建成蔬菜瓜果基地。

二是农民自愿申请整治,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回收承包地予以流转,并组建专业合作社。四社在申请土地整治前,召开村民大会,按照自愿整治并交出承包地使用权原则,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回收的承包地打包统一流转并组建滨江果蔬专业合作社,确定黄正文为合作社负责人,将回收的承包地统一承包给滨江果蔬专业合作社,并签定合同。合作社对四社土地统一经营管理,按照田350斤/亩、土200斤/亩及最新粮食市场价格确定每年支付给农民的补偿费用。若合作社退出承包,整治后的耕地按照“同增同减”的原则及承包时的台账,重新确定权属分配给农民。

三是土地整治设计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需求。项目区拟打造为现代农业园区,建成蔬菜瓜果基地,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蔬菜瓜果基地特点,力争使设计方案满足机械化耕种、机械化运输、灌排方便等需求。

四是农民联户实施,政府与社会资金共同注入土地整治项目。四社土地整治项目打破了传统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招投标的模式,专业合作社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组织当地村民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自己实施,合作社支付一定的工资,并聘请村社威望高的村民予以监管,县国土房管局土地整治中心提供技术指导。资金上充分整合了社会资金,县国土房管局与合作社负责人共同投入。

3 农民联户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试点主要成效

一是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改善了耕作条件。项目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进行田块、土坎归并、降坡等工程措施,将细碎、零散的地块,改造成连片适宜机械作业的地块,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通过配套蓄水池、沉沙凼、灌溉引水管、排水沟等农田水利设施,改善了耕作条件。

二是激发了群众主动性,改变了土地整治被动局面。农民联户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既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又根据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农民发展农业产业,调动了农民群众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改过去政府统管的局面,实现了政府要求土地整治转变为农民群众自愿开展土地整治的新局面。

三是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资金效能。项目建设不实行公开投标,直接由群众自行施工,工程质量由其自行监管,减少了项目管理、监理、中介、工程施工利润等费用,使资金直接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提高了资金使用效能。

四是提高了项目规划设计的实用性,针对性。群众从项目规划设计到施工阶段全程介入,广泛关注并参与监管,提高了工程规划设计的实用性,规划设计按照产业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使得设计方案更切合产业发展需求。

五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项目实施后,土地由专业合作社统一利用管护,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合生产模式,复种指数由以前的不足1变为整治实施后的3,防止了耕地闲置撂荒现象,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农民年人均收入由以前的不足1000元变为实施后的5000多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4 农民联户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试点存在的问题

农民联户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系统理论还须完善创新。农民联户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虽取得一定突破,但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理论上还须进一步改革创新。如项目工程不公开招投标,直接由农民联户建设,与现行政策相悖,应研究出台专项政策予与扶持。相关项目运行管理制度、试点的深度和广度、项目所需资金、政策支持力度等都需进一步加强完善。

二是工程施工建设进度较慢。一方面由于农民联户实施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时间观念不强,作息无规律,机械化施工水平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期。另一方面,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施工走弯路或碰到施工技术难题往往花很长时间才能解决,造成施工建设进度缓慢。

三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资金筹措难。农民自己施工更注重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的要求更高,按照传统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标准难以满足农民需求,而目前还未探索建立针对该整治模式的融资方法和融资平台,导致资金筹措难。

5 建议

5.1 深入调研,完善制度创新。建议加强对农民联户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深度调研,完善的操作办法和基金运转模式,探索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5.2 加强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土地、财政、审计等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政策上进一步予以扶持,技术上予以指导,切实加强对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农民联户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效率提高和质量提升。

5.3 以产业发展为引导,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统筹考虑选择项目,结合项目区当地自然、生态情况,引导适应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项目与施工项目配套建设,使整治后的土地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得以充分合理利用。

5.4 整合项目资源资金,加大经费投入。政府主导介入,政策强力支撑,将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巴渝新居、农村危旧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等项目资源、资金整合,将田、水、路、林、村等项目资金整合配套使用,统筹规划,统一实施,最大化激发资金使用效能,加大试点项目经费投入,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贺国伟.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35-36.

[2]乌拉.农民参与土地整理问题研究——以鄂尔多斯市土地整理实践为例[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3(141):63-65.

篇8

一、项目背景

为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现阶段农村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污染物总量减排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作出积极贡献,财政部和环保部决定启动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2014年5月省被确定为全国两个试点省份之一。

根据省市部署,我县积极开展了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前期相关工作,委托资质单位编制《县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15-2017)》(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已于今年4月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二、实施期限

按照省环保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15-2017)》编制指南相关要求,我县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实施时限为2015-2017年,分5年实施。并要求各地依据规划,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经省环保厅认证后,组织实施。

三、整治范围

依据《县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15-2017)》,我县14个镇全部参与整治,分5年实施,共涉及71个行政村,规划布点自然村572个,总户数55211户,总人口197504人(名单附后)。

四、治理目标

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区域内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基本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四级转运处置模式,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

五、资金安排

以行政村为单位,省财政厅、环保厅按苏中地区整治资金补助标准平均为70万元/行政村(国家、省两级补助),计划补助4970万元。目前2015-2015年度共计37个试点村资金已下达,共计2690万元(2015年10个村预拨800万元)。

本着因地制宜、完成治理目标的原则,用足用好上级补助资金,按资金管理办法分期拨付各镇。

六、工作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

1、加强领导

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财政、住建、城管、发改、国土、农委、水务、卫生、审计、监察、环保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下称“县整治办”),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日常工作,实行例会制度。

各镇人民政府是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各镇要及时成立本镇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简称整治办),落实办公用房和办公经费。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并兼任办公室主任,环保、财政、村建、国土、水务、卫生、农林、纪检、审计等部门为组员,并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2、明确职责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务求实效。具体工作分工如下:

县整治办负责组织规划、方案的编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协调各部门工作,牵头组织对各项工程进行预验收并做好迎接上级考核验收的基础性准备工作。

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包括项目的方案设计和技术审核、环评批复、环境监测和工程竣工验收、监督检查工程进度、监督管理项目招投标和工程质量监理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管理、资金整合和筹措配套资金;制定并执行整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度;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适时拨付专项资金,完善各类手续。负责完善财务档案,做好项目审计,负责联系落实审计中介机构对各镇整治项目进行财务审计。

县审计局负责对整治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账目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县监察局负责监督考核各镇、各有关部门目标责任执行和完成情况,落实行政监察和效能监察责任。

县发改委负责项目的立项和可研审批手续的办理。结合城乡统筹工作,整合资源,加大对试点村的支持,合力打造整治亮点。

县住建局负责对整治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指导,将整治后村庄环境设施纳入农村环境长效管护范围,并协助做好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

县城管局负责试点镇垃圾收集运转体系的完善和监管。

县国土局负责协调整治项目的建设用地,指导完善土地使用相关手续。

县水务局负责指导督促试点村农村饮水安全和河塘整治。

县卫生局负责指导督促试点村改厕和旱厕取缔工作。

县农委负责指导督促试点村绿化和畜禽养殖场环境整治。

各镇为工程项目实施主体,具体负责工程项目立项、环评、用地协调、招投标、材料采购、项目建设、委托工程监理、各项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以及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3、强化督导

县整治办组织对项目管理、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及时分析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宣传推广先进经验,确保项目在既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对不能如期完成年度治理任务的镇,要停止安排或追缴下达的补助资金,给予通报批评,并列入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否决项。

(二)资金管理

1、政策保障。由县整治办制定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相关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协调相关部门整合各方资源,齐抓共建,按时保质完成目标任务。

2、资金管理。县财政统一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专账,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以镇为单元统一核算,并按进度分期付款。

3、资金拨付程序。各镇要督促中标单位建立并完善各类财务档案。

在资金使用上,经招投标后由中标的项目实施单位与实施主体(各相关镇)签订相关合同,并落实项目审计和监理单位。

项目工程实施后,实施单位根据工程建设进度提供有关项目材料和原始票据,由镇整治办审核后提出支付申请,经县整治办认定后,由县财政局按规定予以拨付。

4、资金拨付方式。以年度实施方案为依据,每个项目招投标完成并签约后付20%项目启动资金,项目完成50%工作量付30%建设资金,工程交付并出具审计报告付30%建设资金,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后付20%余款资金。

(三)规范项目实施

为规范建设项目实施,保障建设质量以及便于后续管理,我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将统一采用A/O工艺地面建设的总体方案,明确工艺要求、设计参数,细化各项建设标准,遵循设计施工单位具备较强实力,在周边县市建设有成功典型示范工程等原则,由县整治办择选3-4家单位经招投标程序进行试点,最终组织专家组对工程项目进行审核验收,重点推广1-2家。

项目实施期间,施工单位将项目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工程预算书、工程施工合同等材料报镇整治办,不得擅自调整、改变建设内容,不得降低目标要求、压缩投资规模。如确需调整,须经县整治办审核同意。县整治办要加强对项目的指导、督促和验收,并指导各镇完善各类资料台帐。

篇9

关键词:权属调整

中图分类号: F301.0文献标识码:A

土地权属调整是指在实施农村土地整治中,对土地利害关系人重新登记、确定权利和义务的一项具体工作。

1.农村土地整治中权属管理的重要意义

农村土地整治作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保障经济发展、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布局和促进城乡统一发展等意义重大。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满足经济建设用地需求,保障经济发展,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对田、水、路、林、村实行综合整治。通过农地整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升农业基础的生产作业条件,提高农田的产量产值,在一定条件下降低农田的生产作业成本;还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的农用地利用格局,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城中村改造,和对农村居民点的整合,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提升农村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大大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2.农村土地整治权属调整的主要内容

农村土地整治权属调整管理是指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调整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调整、确认以及变更登记的行为。土地所有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之间、国有土地与农村集体土地之间权属调整。土地使用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土地他项权利调整包括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因所有权或使用权调整而产生的他项权利的调整。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属现状调查、土地权属现状调整意愿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测量、土地质量评价、权属调整方案编制、方案公告和异议处理、重新分配土地、地籍档案整理。

以长清区某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该项目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机结合,通过4年实施,完成2506.5659公顷土地田、水、路、林、村一体化的综合整治任务,农用地整治可新增耕地101.0675公顷,提高耕地质量面积1940.6483公顷,达到 “田成方、水成网、路成网、林成行、村成排”的建设标准。

在进行总体规划布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各项工程的规划布局要与交通道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规划相衔接,摸清需拆除的农村居民点和规划的新村用地布局及范围,对拆旧部分因地制宜开展整理复垦,对新建部分留足必要的发展空间。

其次,围绕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新建和维修农田水利设施,力图通过增强设施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促使水资源时空分布与农业生产与群众生活相适应。

再次,按照服务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原则,规划新建和维修田间道和生产路,构建方便实用、经济可行、安全高效的道路体系。

最后,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临时设施的规模要满足工程施工强度,尽量减少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

该项目区为平原区,农田灌溉以黄河水、机井水划分片区,并配套机泵、防渗渠、低压管道等,分片构成供水网络。规划在路边新建路边沟排水,于适宜位置排入天然沟壑,经支流汇集后入河沟。在路沟交叉部位兴建桥、涵,桥梁结构形式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桥,涵洞为钢筋混凝土管涵。在田间道两侧、生产路单侧布设单排林带,构成生态防护体系。村庄形成六个居民社区,并配套公共设施。

3.农村土地整治的原则

坚持依法、公开、公正、公平、效率和自愿的原则,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

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

可操作性强,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4.土地整治权属调整方式

4.1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使用权调整方式。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及其折抵建设用地指标由土地整理工程投资者使用和拥有;也可将新增耕地使用权归当地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经营使用,或由村集体租给种田大户,各租金归集体所有,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建设用地折抵指标由土地整理工程投资者拥有。

4.2土地开发复垦中土地使用权调整方式

①开发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废弃地,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复垦单位或个人长期使用。

②开发已确定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等,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其土地使用权由土地使用权拥有者与土地开发单位协商决定。

③复垦废弃土地,其土地使用权由土地使用权拥有者与土地复垦单位协商决定。

4.3土地他项权利调整方式。根据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调整予以变更登记或因权利灭失而注销登记

4.4集体与集体之间土地所有权的调整方式

①村界两侧,可按等当量或等价原则进行调整,若干地质量相同,也可按等数量原则调整村与村之间的土地所有权。

②相邻村间的插花地调整按等当量原则进行调整。

③不相邻村间的插花地调整按等当量原则通过各自相邻的村依次调整。

④土地整理过程中,整理区内部分建筑物,包括农民住宅,按村村镇规划及土地整理规划要求进行迁并,地上建筑物要进行补偿,补偿费用计入土地整理费用,土地整理过程中的青苗等地上附着物的补偿费也计入土地整理总费用。

5. 土地整治权属可行性分析

5.1项目区社会认识程度

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就是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实施村庄合并、改造,新村建设和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采取“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统筹规划、整合资金、整村推进”的运作方式,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通过统筹规划和综合整治,既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又极大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平台,实现“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多方共赢的效果。

同样是以长清区某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该项目区村庄存在点多、面广,占地面积大,土地闲置现象严重。普遍存在“内空外松”和“脏、乱、差”的状况,而且建设缺乏规划、功能不配套、设施不完备、交通不便利,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通过土地整治、建设用地置换和新农村建设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同时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用地供需矛盾。当地干部群众对此有较高的认识,积极支持这项工作,支持率为100%。

5.2政策措施

为了顺利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各级应政府采取加大宣传、强化责任、整合资金等多项政策措施。

a)加大宣传发动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的宣传,提高宣传效果。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土地综合整治政策,介绍各地的典型做法与成功经验。统一干群认识,组织干群到试点村参观考察,让群众亲身感受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变化,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好群众基础。

b) 强化共同责任

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共同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国土部门应牵头协调确保项目合法合规,农业部门负责加强农业产业化指导,财政部门负责协调资金和项目的整合,建设部门负责新村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监理,交通部门负责村村通路,供电部门负责农村供电保障。同时要明确镇政府的基层协调职责,积极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

c) 整合各类资金

各级政府要整合各类资金,建立专门账户,把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水利配套、村村通工程以及扶贫、发改委等部门的涉地、涉农资金全部或按年度投资比例整合,拼盘集中投向,发挥资金的叠加效应,做到建设一片、改造一片、成功一片。

5.3资金保证措施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资金保障是关键。

应建立健全财会机构、配备相应的财会人员和建立内部制约制度,按规定进行原始记录审核及凭证账册的登记,按规定进行会计科目的设置及核算并编制各项财务报告。

本项目资金实行“三专”管理,即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坚决杜绝出现侵占、截留、挤占、挪用建设资金的现象。强化审计监督,定期进行审计,确保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

5.4效益分析

实施项目,要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对于满足经济发展中建设用地的需求,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都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率、林木覆盖率应得到提高,各种基础设施要配套齐全,既要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又要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6.潜在风险分析

6.1潜在风险类型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前期投入资金量一般较大,一旦出现什么不可预测的风险发生,对整个项目所带来的损失也将是非常大的,所以就必须对有可能发生的隐藏的风险作出提前预防,并加以严格管理。

还是以在长清区某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在项目实施中潜在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潜在的风险主要存在于水文气象方面,表现为异常天气的出现,如暴雨雪、洪水等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和其他影响项目实施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条件潜在风险主要针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致使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生态变化和对环境的影响;工程条件潜在风险主要存在于地质地基条件方面,表现为项目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它障碍物导致的工作量增加和工期延长等;技术条件潜在风险表现为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的差异以及特殊工艺的处理等。

7. 公众参与分析

在项目的确定、论证和规划过程中,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应给予大力配合和支持,项目区所在镇村的农民群众要积极参与,踊跃提出土地综合整治的建议和想法,并表示愿意配合项目工程做好地块重划等工作。要结合农民群众盼望政府多投资,改善农田设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心理将工作做实。

为确定整治类型和范围,广泛征求当地农业、林业、水利、城镇规划等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项目方案制订后,即得到当地市直有关部门、镇政府和广大村民的普遍赞成与支持,社会各界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证农民的决策权、知情权和参与权,让农民群众全程参与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管和验收。在项目规划、住宅设计、农田整理方案等方面,实行了听证制度,力争做到整治前农民同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参加听证会的各方代表分别陈述意见和建议,详细询问了项目建设的具置、如何规划、新村建设、项目资金如何管理、田块统一分割后如何分配等相关问题。主办单位对听证代表提出的问题,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分别作了解答。所有参加听证会的村组干部及群众代表均表示全力支持该项目建设,听证无意见分歧。

在项目规划期间,村委及农民群众也要发表意见,要取得村委及农民群众同意实施本项目,全体村民要对此进行签字确认。

参考文献:

《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材料汇编》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土地整理中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中国人事出版社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事求是、务求实效的原则,全面清理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销售、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违法、违规现象,按照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进一步树立企业诚信、规范的良好形象,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的切实利益,推动我县房地产开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这次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开发建设、商品房预销售、房地产中介、房地产权属登记、物业管理等环节,重点解决挂靠资质、土地审批、报建程序不规范、方案不合理、违规开工施工、违规预售商品房、物业管理随意性大等问题。通过集中整治,达到纠正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违规行为,规范房地产市场、稳定商品房价格的目的。

三、具体内容

(一)强化审查管理,完善准入机制

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办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企业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的审核登记,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登记。对未取得营业执照或虽有营业执照但超范围从事房地产经营活动的要严肃查处。

(二)严格规划审批,完善服务功能

住建部门对开发企业报批的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初审后,组织国土、房产、环保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对照土地出让合同的内容,对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会审,不符合要求的,责令改正,不改正的不予办理规划审批手续。非因基础设施建设,严禁对已预售的商品房项目的建筑容积率、户型、结构、环境整体布局作变更审批。并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等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管理工作,切实完善住宅小区服务功能。

(三)加大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规划站、质监站、房管站在规划设计、勘察设计、施工许可、招标投标、材料准用、建设监理、市场监管、质量评定、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上要层层严把质量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违反有关规定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质监站应突出抓好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工程建设各方违法违规以及降低工程质量行为的处罚;做好工程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监督抽查;抓好建筑节能验收、房屋建筑工程和项目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的备案管理,并应将竣工验收备案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落实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做好房屋售后质量保修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投诉处理制度和工程质量信用档案,将建设过程中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使用后投诉处理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向社会公布。

(四)严格价格管控,保障群众利益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新建商品房时,须将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有线电视、安全监控系统、信报箱等)建设费用计入开发建设成本。要对商品房的开发建设成本进行如实核算并上报县房管站进行审查,并会同县物价局对上报的成本和销售价格进行进一步审核,符合规定的将予以备案,严格杜绝开发商随意提高房价。

(五)加大售后监管,提升物业档次

加强合同的行政监管,严格规范商品房买卖行为,减少和防止商品房买卖争议的发生。积极引导督促房地产自觉使用《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监督、指导房地产经营企业按照约定的期限、面积和质量履行合同,按规定向住房消费者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按《住宅质量保证书》的约定承担保修责任。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在交付使用时,开发企业不得擅自采用协议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自行管理小区物业服务。应由县房管站审核并征得业主同意后,方可接管。严格杜绝管理不到位、服务不规范、收费不合理等问题的发生。

在此基础上,我局将面向社会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对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问题和大案要案予以公开曝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声势,确保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施步骤

本次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1日―3月10日)

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切实做好学习宣传、动员部署和调查摸底工作。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清宣传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为整顿和规范工作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

(二)自查自纠阶段(3月11日―3月20日)

开发商、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及物业公司要认真对照《县房地产管理暂行规定》,自觉查找企业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查找问题要实要准,切实切断问题源头。

(三)集中整治阶段(3月21日―3月底)

开发商、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及物业公司要根据整改方案抓好落实,切实将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大到规划设计,小到人员管理,逐项逐条狠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