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综合素质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三学生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三学生综合素质

篇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对初三体育教学现状(过于重视体育中考项目、体育课时被挤占现象严重、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不高)做了一个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常见问题提出了几点可行性较强的应对措施(注重挖掘体育教学多元化的积极意义、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希望可以对基层体育教师就改善初三体育教学现状方面有所助益。

关键词 初三 体育教学 现状 对策 中考 多元化意义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诸多积极意义也越来越被人所熟知并认可,但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当前初三体育教学现状及其相应解决措施做一下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希望这一系列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并从而使其更好的发挥其多元化功能与意义。

一、初三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过于重视体育中考项目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初中阶段是相对较为特殊的一个阶段,中考作为唯一将体育成绩纳入升学考核范围内的考试,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体育教学进行了肯定,另外,我国学校教育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颇深,导致我国当前仍有大部分地区及学校将提高升学率作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当然,截止目前,大部分学生与教师仍旧认为,升学考试是改变学生命运的重要途径之一。恰恰是初中体育教学所处的较为特殊的阶段与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结合最终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中考项目过于重视,在保证升学考试成绩的同时忽略了体育教学本身所具备的一系列积极意义,得不偿失。

(二)体育课时被挤占现象严重

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上节提到过,由于深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大部分地区的中学都将提高升学成绩与升学率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目标,而体育成绩虽被纳入升学考核范围,但却因其在升学考核中所占比重较小且大部分学校认为只要学生掌握考试项目后就无需再在体育教学方面浪费过多时间,因而导致大部分地区中学的正常体育课时被其他科目及学校以课时较紧、考试等诸多理由挤占。

(三)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不高

当前很大一部分初三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不高,通过与本校学生的交流不难发现,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科教师对初三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老师们迫切的希望通过中考前的这段时间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从而使其中考成绩得到有效提高。2.体育教学活动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一节提到过,为应对升学考试,大部分体育教师将初三体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考试项目的反复训练上,而鲜少有所变化,而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显然是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的,若长此以往,极易打消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并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

二、相关应对措施及体育教学重点

(一)注重挖掘体育教学多元化的积极意义

前面提到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考的日子也离初三学生越来越近,教师对升学考试考核项目也越来越重视,而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应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自主锻炼能力作为其教学主旨,若一味对学生进行考试项目的训练,很显然与素质教育要求背道而驰,失去了体育教学本身的意义,且在无形之中给学习压力本就繁重的中学生增添了更多压力。因此,初三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可将体育升学考核项目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参与兴趣,另外,要将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设

通过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以及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翻阅,本人大致总结出了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1.体育教学具有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作用,运动本身就具有促使人心理压力释放的神奇作用,而初三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这是当前的普遍现象,因此,通过正确的体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舒缓繁重的学习压力是十分有效的。2.可有效增强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而正确、持续的体育运动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极其显著的效果。3.由于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使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有着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各地中学应对体育教学以及其多元化的积极意义有一个更加全面正确的认识,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设,为学生身心健康发育贡献一份力量。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

上节我们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意义做了一个较为深入的分析,而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则是这一系列积极意义实现的最根本的保障,同时,文章开篇我们也着重分析了,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参与兴趣与积极性不高的几点原因,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本校初三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选择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同时,要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其主动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有效激发其参与兴趣与积极性,使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意义得以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钱新楹.南阳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篇2

完善招生考试制度,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做好年中小学招生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工作

(一)各街道(乡镇)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户籍与居住地相结合。控制择校,积极稳妥”要求,做好小学招生工作,根据学校实际容量和教学能力继续对学区进行积极稳妥、科学合理的动态调整,积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确保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按时入学。初中学校继续实行“整体对口入学”免试招生办法。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均不得按学生效果分“快慢班”重点班”特色班”分层次班”等,未经市教育局审批,不准设立“实验班”

(二)公办学校要进一步严格控制招收择校生。义务教育各学段择校生在普通高中录取时一律不享受指标生和推荐生待遇。同时。小学招生每班不得超过45人,初中不得超越50人。

(三)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依照政府划定的学区进行招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本学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四)有关部门要做好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不时提升定点学校的办学水平,依法保证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收取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的借读费。

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号)精神。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效果为主(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以分数形式出现,生物、地理、思想品德、历史、信息技术以等级形式出现)同时将日常学习效果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效果作为重要的参考或限定条件。评价结果将作为衡量学生达到毕业规范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二)进一步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学校指标生分配、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特长生录取等多样化的招生办法。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要积极探索并实施指标生分配制度或划片招生。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三)全区普通高中学校均为同一批次录取学校。高中阶段学校根据初三学生参与学业水平考试效果确定各校录取分数线。

(四)根据《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监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年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教监〔〕5号)文件要求。收取择校费后一律不准再收取学费。

三、加强领导。

篇3

今年升初中孩子,中考时可能用新方案语数外减至120分

沈阳市中考将改名为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数外由150分减至120分;外语20分听力计入总分;往年不考的生物地理计入总分,满分90分……

这些在去年曾经向社会广泛征求过意见的沈阳中考改革内容,如果今年教育部能够批准,今年沈阳秋季入学的新初中生就将按照新方案中考。

昨日,召开的2012年度沈阳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沈阳市教育局局长苏文捷介绍,沈阳中考改革方案已经研制完成,并多次征求意见,今年要组织实施。

如果方案今年能通过,今年就可以实行“体育与健康考试将由目前的区县(市)组织逐步过渡到由市里统一组织”,组织统一测试可以降低招生学校组织工作压力,减轻考生参加测试的负担,同时确保标准统一,实现公正、公平。

虽然中考改革方案还没有经教育部最后批准,具体内容没有对外透露,但从之前沈阳市教育局公布的《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简称《方案》)中可以看出,沈阳的中考改革将从考试科目、考试分值等方面进行改革。

记者从沈阳市教育局了解到,中考改革方案目前正等待教育部有关部门最终讨论通过,这意味着,如果今年9月前,改革方案能得到通过,沈阳秋季入学新初中生就将按照新方案中考。

沈阳中考改革六大猜想

根据《方案》内容整理出沈阳中考改革的六大猜想,如中考改革方案最终批准后有改变,以改变后为准。

猜想1

外语听力计入总分“人机对话”20分

英语听力成绩将计入总分,初步设定为20分。目前,沈阳中考进行听力测试,但听力成绩并不计入总分。

在沈阳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今年沈阳市教育部门要做好外语口语听力人机对话等设备和软件技术保障系统的筹备工作。

从此信息看,沈阳市的英语听力计入中考成绩将很快实行,因为沈阳市将通过人机对话形式进行外语听力口语考试,这是借鉴国内部分城市的先进经验。

专家分析:

沈阳市教育专家于永昌对此分析认为,外语听力考试能督促学生活学活用英语。

猜想2

考生物地理历史思品闭卷变开卷

现在沈阳的中考中不考生物地理,所以导致很多学校不开设生物地理课,甚至有的连生物地理老师都没有,这也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书呆子”症状,只知语数外。

所以在《方案》中提出,生物地理计入总分,生物50分、地理40分,满分90分,于初二结业时进行。这样就可以引导学校开齐开足课程,认真执行新课程计划。

同时,历史和思想品德合卷考试由闭卷考试变为开卷。

于永昌认为,将生物地理纳入总分是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生物地理放到初二结业也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

专家分析:

于永昌认为,原来闭卷考试学生成绩不理想,也不能说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不好。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兴趣,让他们了解历史,懂得思想品德,开卷考试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学习历史知识和思想品德意识。

猜想3

语数外减至120分作文分可能会减少

沈阳中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分值一直各为150分,而国内其他副省级城市,多数城市中考三科已经变为120分。

所以《方案》中将语数外总分由现在的150分减至120分。

专家分析:

于永昌认为,适当降低语数外三科分值,利于各科目间的均衡。因为语文分值减少,作文分也会跟着减少,根据比例,作文分变成40分会比较合理。

猜想4

命题会贴近生活减少机械记忆内容

《方案》指出,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并贴近学生生活,要尽可能地以学生学习经历作为问题的背景,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要减少机械记忆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过程,减少客观题数量,增加主观题目。

不出偏题、怪题,不出人为编造的计算、证明过于繁琐的题目,不出似是而非的题目。

专家分析:

《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工作的专家组成员孙绵涛教授对考试命题的贴近性给予了肯定,他认为考试内容的转变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和内容的转变,命题贴近学生实际,学生自然就会注重实际。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不言而喻,也避免学生死读书,成为“书呆子”的状况。

猜想5

中招看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可自评互评

《方案》提出要加大学业考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中招录取中的权重。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应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

对此,沈阳市教育局在中考改革征求意见时就说明,支持招生学校对学生考查科目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等设置个性化要求,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和招录标准的做法,能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化地发展。

猜想6

毕业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

《方案》规划从2013年开始,沈阳初中毕业生实行毕业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以升学考试取代毕业考试。从2014年开始,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初二学生因为处在改革初期,所以初三时(2013年)仅实行毕业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而现在初一的学生将适用全新的改革方案,从2014年开始实行学业考试。

篇4

关键词:初三化学;教学;实验;重要性

化学是初中三年级开设的一门具有动手实践性强、创新意识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入等特点的课程。对于好奇心、求知欲尤为旺盛的初三学生而言,化学无疑将深深的吸引其兴趣和注意力。化学拥有魔术一样的魅力,各种化学实验仪器的出现,就像魔术中所使用的道具一般,在教师的手中不断呈现着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未知的事物,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兴趣的全心身投入,带领其走进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门。而对于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旺盛的初三学生而言,加强初三化学教学中实验课程的教学必将吸引学生的更多注意力和关注点,为初三学生日后开展更加深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为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化学教学,为推动和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对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实验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的探索分析,借以为拓展初三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化学绪言实验的重要性

人们都很注意第一印象,化学也不例外,在绪言课上我自我介绍之后,就说,在上课前给同学们表演个小魔术,现请一位同学上台帮助我,等同学上来后,我拿出两个玻璃棒,把其中一个给自告奋勇上台的同学,让他拿着玻棒,在酒精灯上去烧,结果没有点着,而我拿的是先在一端蘸有化学药品的玻璃棒,放酒精灯上点燃一下,玻璃棒就会被点燃。这种现象叫“魔棒电灯”。在同学们充满好奇之后,我说大家还要看吗?得到肯定之后,我紧接着又表演了个魔术:我手里拿着一杯澄清的石灰水,看似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稍等片刻杯中的清水变成了“牛奶”,这种现象称为“清水变牛奶”。两个魔术表演完之后,教室顿时沸腾了,同学们各个脸上的表情是兴奋和好奇,他们纷纷让我解释原因,我呢也不失时机的说,等你们学了化学之后这些就都明白了。通过魔术这个插曲,不仅师生间消除了隔阂,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就吸引了过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学生都毕业了,还对绪言课上的实验津津乐道,记忆犹新。可见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一门来源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认知的动手性较强的实践性课程。简而言之,化学实验是生活实际的高度升华。化学实验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意想不到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一方面教师通过引导或者知道学习者加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借此将繁琐、枯燥且难懂的化学理论知识借助实验讲解于学习者,增强其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2 初三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

2.1 初三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初三化学是一门新设学科,对于学生而言充满了未知性,学生在毫无基础可言的情况下接受化学教学,一方面对于处于好求新和求知欲极强的初三学生而言,无疑激发了他们对未知化学的无限好奇。但是要想学好初三化学知识需要学生具有加强的理解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首先学生应该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个全面的理解,其次,能够通过实验的方法不断的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最后,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中不断的提高其化学素养。例如:在学习氢气的性质时,除了要了解该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外,还要学习制氢气的方法,不同金属在同一种酸环境下产生氢气的速度存在差异,同时同一种金属物质在不同浓度的酸溶液中产生氢气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对于这一理论知识的学习单纯的从理论上学习,学生可能不理解,而此时若通过实验验证学生就会得到直观的答案,而且通过实验的设计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严密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更多的可能是对理论上讲述的内容存在怀疑,理论教学和实验验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导入的方式,通过播放PPT等现代网络教学,帮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一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培养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和药引。化学实验为化学教学过程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途径,作为一门全新的教学课程,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鉴定等方式加强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预习习惯,一方面增强了求知欲和好奇心。最为重要的一点,化学实验是一门动手性强的课程,其持续时间短、过程新奇、结果具有不可预知性。在教师的引导和推动下学生怀着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更加容易的深入到化学实验过程中。与此同时,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自己动手培养了动手和观察能力,强化对化学实验过程、现象、结果等注意事项的理解,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参与和思考,进一步提高了其思维辩解和思考能力,培养和锻炼了其创新意识。

2.2 化学实验引导,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任何一门新设学科对于学习者而言都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在认识的基础上不断的攀岩知识的高峰。而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化学无疑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是学生如何参与到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要目的并非是单一的记录教师或者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更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活动中。这一目的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学习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传统教学尤其是一些传统课程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被动的接受,成为知识记载的硬盘。而化学实验则可以帮助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角度,转而积极的、主动的、独立的探索实验情景和过程,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化学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培养学生预习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演示实验活动中,由此,学生借助预习学到或者掌握的相关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和配合下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实验活动中。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成为了共同探索和进步的结伴人员,构建了融洽的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为营造良好的、宽松的、活跃的学习氛围提供了基础。学生在积极参与演示实验过程中,注意力得到高度的集中,在认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演示实验的成功鼓舞着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索未知的知识,在树立学习信心和自信以及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积极的进步,尤其是在课堂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演示实验的参与活动,鼓励学习进步突出、表现优异的学生上台参与到实验活动过程中。而在全班树立鼓励先进、鼓励进步、鼓励探索的学习氛围,帮助学习成绩欠佳且动手能力欠缺的学生积极的投身到化学学习过程中,激发其广泛的学习兴趣。此外,考虑到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在课堂演示实验过程中,那些危险系数低、难易程度适中的实验则是教师选择和鼓励学生一起参与的最佳选择,如二氧化碳加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点燃镁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以及酸碱盐的性质鉴别实验等,这些实验一方面能够在引导学生参与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验动手机会。如此一来,教师教学活动变为学生学习为主体,化学实验为主角的教学活动,从而推动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共同提高,也为推动教学质量改革提供了明智的选择方案。如;我班上有一个学生对化学元素符号、方程式的记忆非常头疼,导致化学成绩很不好,找他谈过几次效果都不佳,偶然一次实验课上,我发现他动手能力特别强,于是我就找到他,让他在每次实验课前先做实验,然后在实验课上帮我辅导其他同学,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学生问问题的频率明显增加,化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就连性格都变的活泼开朗了,可见我们育苗一定要找对方法,找准切入口,没有不可救药的学生,只有没有发现的老师,他的变化,当然得益于实验了。

2.3 化学实验推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其思维水平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人类获取知识的第一方式是感知和观察,感知和观察推动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从直接的认识阶段到而后的感知和观察最后升华到对知识和现象的思考、想象以及思维的升华的高级阶段。在此过程中实验、观察以及思考成为学习者获取知识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也培养了学习者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肯定的学习习惯,帮助其思维水平的提高。

在我国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推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围绕这一教学改革目的,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以动手、观察和思考为特点的化学实验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改革方向。面对着初三化学实验数量有限、器材有限、场所有限等现实条件,教师加强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和主动思考化学实验中的相关过程、现象、结果等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方向。为此,教师在针对学生在学习化学以及开展化学实验中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学习问题,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为学生进行讲解,为学生理解不解问题、掌握理论知识提供了直观的思考模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和策划的化学实验,在引导和帮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以及体验化学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找到正确认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此一来,化学实验成为学生最为可靠的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其提高思维辩解能力。

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以及自我肯定的学习信心和能力。以不溶性的碱的获取实验为例。碱性氧化物和水进行化学反应并不能直接获取不溶性的碱,而是通过酸对碱性氧化物进行溶解,获取可溶性的碱,借此利用可溶性的碱获取不可溶性的碱。而在引导学生制取不可溶性碱的实验过程中,以还原氧化铜为例,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反思:剩余固体M中一定含有CuO、碳和(4)铜。混合物中仍含有氧化铜的原因可能是碳和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就停止了加热,或者还可能的原因是从试管B中撤出导管时,有空气进入试管,与灼热的铜再次反应生成氧化铜.学生依据其预习所获取的知识一般通过稀硫酸对氧化铜进行溶解,在微热的状态下,黑色的氧化铜被全部溶解,此后在加入氢氧化钠以此获取不溶性的氢氧化铜。但此实验可能获取三个不同的实验现象:一个是蓝色絮状沉淀,一个是无沉淀,一个则是黑色沉淀。学生如何对三种实验结果或者现象的解读

成为启迪学生自我思考的一个基石。为此,如何找到实验结果的不同的原因,如何鉴定实验是否成功等等问题的存在,帮助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答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的学习、思考,养成辩证的思维方式,拓宽其知识的理解层次,也推动着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而在这一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则会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在积极主动的听取学生关于化学实验的相关教学信息反馈过程中,帮助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对合理的、有价值的且可行的建议予以积极的采纳,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分析异常实验现象的分析,探究,积极通过问题的设置和提出,引导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异常变化,通过积极的探索和讨论,最后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寻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一个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对待问题,认真分析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这也就正是化学实验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价值的体现。

3 结论

初三化学虽然是在初三引入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门全新的课程,但其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习中不可回避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化学教学实践成果,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推动性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积极的引入问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学习氛围,推动着学生善于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以及勇于探索问题的方向进展。通过化学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丰富化学实验的形式、如何积极调动和拓宽学生参与化学实验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等成为了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决定性环节。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化学实验可以作为教师开展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和工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化学实验的自身特点,将学生树立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带领学生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积极、自主、快乐中探索化学学习的乐趣,带着问题主动的探索化学未知的理论知识成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由此可见,化学实验在初中教学实践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地位和意义不容忽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积极的利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锻炼其辩证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有效课堂 情景教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05

开展初中化学有效课堂,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初中生多数都是在十三四岁的年纪,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化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想在课堂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可以充分利用孩子们好奇心这一点。化学是从初三开始学习的,往往初三的同学都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新增一门新的学科可以充分提起同学们的学习欲望,种种的条件都暗示着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有利性。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创造有效课堂呢?下面我就以我自己的化学课堂教学经验来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一、充分准备教材知识

我们上课所用的教材,就是通过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转化成文字理论或者一些小实验来的,教材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也切不可以大意,充分准备好教材上的知识才能够使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为学生解决问题,并且教会学生新的知识,所以老师在上课之前认真备课才会让化学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涵盖了“备、讲、批、辅、考”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就是说,备课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教师要想达到有效的教学,就应该立足于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分析,并制订出周密的教学计划,指出教学重点及难点。此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概述7篇”充分体现学生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这样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并体现在教案中,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情景教学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初中学生所特有的贪玩的特性,化学本来就是一门好玩的学科我们可以利用情景教学,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如此,学生不知不觉的开心的学完所学的任务,还可以帮助初三学生放松学习的压力。有效教学课堂构建的基本要求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学生的大脑就像一泓平静之水,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如同投入其中的一粒砂石,瞬间可激起思维的浪花,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其处于最佳思维状态。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而且精力也比较集中,这是创造教学情境的好时机。问:是何种物质使烧杯A中液体变成红色的?经讨论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是蒸馏水将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第二种认为大烧杯上有某种物质将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第三种则认为B烧杯中的物质挥发后进入烧杯A中,从而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此时揭晓答案,然后引导学生去验证,通过该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构建有效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化学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发生了改变,有效课堂的构建要求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初中化学教学创新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利用实验教学

化学课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阶段的孩子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只是他们能力有限,化学刚好是一门通往科学的学科,也就成了孩子们探究世界的起点,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心态,利用实验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是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以此达到高效教学,有效课堂的理想效果。就化学课程而言,以实验为基础,不少化学概念与规律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得以理解与深化。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化学实验这一手段,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科学探索能力,并让学生在趣味实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与趣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

首先,巧用演示实验,营造神秘、愉悦的学习氛围,对引发学生化学学习热情、操作指导、思维启发、加深知识理解、发掘化学规律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组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合作W习精神。如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演示趣味实验“跳动的硬币”,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秘欲望。而后呈现可乐汽水,提问引思:可乐中出现的气泡是什么气体?学生猜想假设,不少学生会想到是二氧化碳,再讨论交流,说说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并选取有关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继续诱导,进入后续探究性学习活动。讨论分析,明确实验方案。而通过学生实验,可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评价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四、走近学生

走进学生的群体之中去,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每一位老师都是从学生时期的过来人,所以,老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让老师成为学生群体的一份子,而不仅仅是个老师而已。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不是只会上课,也会关注学生的成长,心理健康等等问题。只有老师走进学生的群体中去,才会发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才好对症下药,解决根本问题。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要让一位老师走近学生,让学生接受老师和他们在一起,喜欢上这位老师,那么这位老师首先一定要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

篇6

一、体育课中影响以生为本课堂实现的因素

1.健康第一思想落实不到位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在实际体育课堂中,我们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将健康第一思想落实到学生的身上。而且,随着体育被纳入中考,学生的体育课基本上就是为了考试而开设,尤其是初三学生,一上课就针对自己薄弱的项目进行训练,久而久之,会对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极大的压力,严重不利于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形成,更不利于以生为本课堂的构建。

2.教学方法得不到更新

所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对高效课堂的实现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关键因素。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相当一部分课堂依旧采取的是“放羊式”方法,教师的不重视,让学生将体育当作了“自习课”;而随着中考的临近,教师开始注重授课,而所选择的方法依旧是简单的“多练”,这样不仅不能发挥体育课程的价值,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以上两点严重不利于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以生为本课堂的有效落实,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促使学生在教师打造的轻松、高效的体育课堂中获得大幅度提高。

二、如何在体育课堂中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以生为本是素质教育下的基本理念之一,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种活动的开展进行概述,以期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1.组织小组学习活动

小组学习是课改下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小组学习活动应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提高体育技能,并有效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该小组的选择可以按层次划分,不同的授课内容划分的标准不同。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我们就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即让学生自主学习喜欢的体育项目,如,有学生喜欢篮球、有学生喜欢乒乓球、有学生喜欢田径等,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也就是有些地区所开展“体育选项课”,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进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体育锻炼中受益。

2.开展有效比赛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比赛活动一来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弊端,二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而且,体育项目本来就属于竞争性活动,所以,我们要借助有效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增加实战经验,同时,也为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篮球”时,由于篮球是青少年普遍喜欢的一项运动,所以,为了巩固学生篮球的基本技巧,也为了使学生真正喜欢上篮球运动,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对抗赛”,或以班内小组为单位,或以班级为单位等,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懂得合作的价值,同时,也使学生在实战中找到学习篮球的乐趣,进而,以良好的心态走进体育活动。

3.借助示范带动形式

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观看中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之后,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实际上,示范除了能够让学生掌握技能之外,还有带动作用和鼓励作用。比如,以女子800米为例,对于该项目大部分女生都很难坚持下来,也就是说,该体育项目考查的除了是激动的长跑要领和呼吸配合之外,还考查的是学生的意志力,所以,除了示范要领之外,我们还要示范克服困难的精神。也就是说,在教学该项目时,我们教师可以起到带动作用,跟着学生一起训练,在纠正学生如何呼吸、如何摆臂等基本技能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进而,真正为学生的健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篇7

本学期以来,教导处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化主体化教学法改革,注重教学效益的提高,同时加强对新课程的研讨、跟踪与管理,发挥教导处对学校教学的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注重教学过程检查与监督,提高备课组、教研组工作的实效性,提升备课组的地位,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教学管理水平较大提高。 

一、主要工作 

 

1、继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 

本学期教导处组织了九次业务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让思考力生长》、《开发生命的事业》、《课堂交流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空间》、《寻找现实道路??XX年主体化教学法反思》等教育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章,同时对《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课程改革专栏文章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解读,使教师对主体化教学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县进修学科培训会达40余人次,参加市、县组织的新课程研讨近30人次,同时还组织参加了省、市、县级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优秀教师等活动13人次,通过学习与研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从深层次有所转变。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检查制度 

(1)、本学期教导处继续完善和落实常规检查工作,对教师的教学计划、集体备课、上课、教案、听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在学期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检查方法,并真正做到了落到实处。 

本学期教导处组织进行了四次教学检查,检查采取不定期进行的方式,并把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中重点是备课、听课、试卷批改,做到检查有结果,从检查的情况来看,教研组及老师整体上都较好,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不按要求书写教案,青年教师教案太简,听课次数不足,作业批改不足等现象,检查后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进行了总结,并依据学校规定进行了处罚。 

(2)、加强了考试工作的管理中。除年级组常规的月考、期中与期末考试外,成功组织初三学生参加了全省统一的毕业会考,提高了组织管理的水平,同时也加大了考试对教师的评价实效性。 

(3)本学期继续完善和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做到有组织、有预案、有步骤、有实效,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3、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1)、各教研组活动注重教学活动的效益,摈弃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教研,优化课堂教学的环节,提高教学效益,特别对备课、听课、辅导、作业及试卷的批改加强了检查与监督,语文、外语组加强了对作文批改的检查。 

(2)、邀请进修学校各学科教研员来学校进行了教学指导活动,本学期教研员来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听课指导,并与老师进行了研讨,通过一对一活动,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 

(3)、完成了教研组公开课、讨论课活动,语文、数学、外语均成功举行了二次校内公开课,其他学科举行了一次校内公开课,七年级关洪东、李小丰老师参加市里举行的优质课评选活动,获得了好评。本学期组织了特长生活动周,学科竞赛,各学科举行了新课程研讨活动,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4、提高了组织管理水平 

本学期按县教育局、进修学校的安排,学校迎来了县督导室、进修学校、中教科等职能部门多次来校,教导处组织了相关被抽调教师的听课活动,及材料的查阅等,通过检查评估一致认为我校教师水平高、教研教改意识强,给予很高评价。同时教导处在本学期还组织了多次大型听课、评课、研讨等活动;加强了资料建设,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对各项活动要求要计划、有过程记录、有总结,注意对资料的建设。 

二、工作中问题的反思 

本学期教导处工作有了一定的改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益,促进了教育教学发展,不可否认,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仍需要进一步转变 

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要付出更多的的努力,特别是主体化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一开始教师观念都有所转变,但由于在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往往产生了一些急躁或急功近利的情绪,造成一些波折,针对主体化教学法实施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也让少数教师产生重走老路的思想。 

2、教师队伍建设难度增加 

由于一些骨干教师外流,新教师有不能及时补充,如何留住教师、用好教师对我校是一个难题。 

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是我们努力要做好的工作,但目前新教师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了解,在提高教师技能素质的同时,必须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当前教师培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3、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结果的评价 

在本学期的教学检查中仍然发现个别老师为完成任务而补教案、抄补听课记录的现象,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对检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也扣发相应的费用,但仍然不能杜绝此现象,对其原因应进行专门的研讨与分析。 

4、完善教研组的领导与监督  共2页,当前第1页1

篇8

【关键词】初中思品;活动课

一、开展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意义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体验,有助于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学生普遍认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当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时,他们会觉得这些知识是和他们联系很紧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活动课的要求有难有易,只要老师掌握好,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激发起来了。例如七年级下学期讲述情绪,我先让一个同学表演喜、怒、哀、惧四种情绪,另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表示这四种情绪的漫画,由此导入课本内容。在讲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作用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小组代表发言;在课后的探究与实践活动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有些同学设计漫画;有些同学编故事;帮主人公提出解决问题、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最后进行交流讨论。这样,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2.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课教学,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采访,事先布置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定采访提纲,确定采访对象和时间;采访结束后,撰写访问录。这此致都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自己动脑去学习、思考,把课本知识变成生活中和自己联系紧密的东西。为完成活动,学生会自己去查工具书、找资料,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社会调查也是一种重要的活动。我曾在初三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关于资源问题的调查。我们这里是锰业和竹业之乡,通过让学生对本地近三十年内资源状况的调查和比较,使学生们对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调查之后进行了小组讨论和分析,学生得出了结论:要保护资源和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这就比单纯的理论讲授有意思多了,教学取得了更好效果。

3.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经验。

我们要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活动课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我校初二学生在学习法律常识时,我们和法院联系之后安排学生对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进行了旁听。这次活动对学生触动很大,让他们发现原来法律和他们离得很近,学习法律常识可以预防犯罪,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全局,创设情境、设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发现问题的所在,明白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效地进行活动教学实践,必须首先明确活动教学的主要思想。“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是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开展活动教学并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其目的就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获取知识和能力,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深刻的认识。

2.活动设计必须周全。

有明确的设计目标,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直接指向预设的教学目标,并且活动的程序要围绕目标展;动机性强,政治课堂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是否激发,因此,政治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能够引起学生的参与动机。设计方案要简约,每一单个活动的过程、形式、频率要简约,让学生很快明白活动的规则、要求、程序,活动也就能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相连的几个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要简约,一堂思想品德课内的几个教学活动之间应该呈现逐步递进的关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3.鼓畈斡搿

活动课教学过程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每个环节、每个过程都应该思考学生的“活”与“动”,要营造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赋予学生思想自由、情感自由、创造自由,通过“引导”,加大活动的力度,一个问题、一个活动,愿意积极参与与配合的仅仅是课堂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固定的人群,那么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使学生产生和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体验到活动的愉悦,洋溢着参与的快乐。

4.适度引导。

篇9

我们构建“清泉教育”特色,提升学校自我发展力的思考和实践基于以下六个方面。

一、确立“清泉”教育理念,构建“清泉”教育文化

汤山中学走过60年的办学之旅,稳重的汤山,灵动的泉水,凝炼了汤山中学的“清泉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同化着师生的言行,引领师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成为一种向上的力量,进取的泉源,形成了学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首先,我们根据汤山温泉文化和新时期学校素质教育的方向,提炼出我校“清泉教育”理念和“清泉教育”的内涵。教育理念具体反映了一个学校对时代背景、对学生认知成长规律和学校发展的基本认识和价值取向。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是这所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本质和精髓所在,我们汤山中学的教育理念是“让清泉沁润学生心田”,这个理念包含了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清泉教育”的内涵。我们从一个社会人所应具备的素养来赋予清泉教育的内涵:“清泉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品质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品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品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品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直面挫折、承受灾难、热爱生命的品质教育。“清泉教育”所涉及的五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生命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是适合生命成长规律、并对完整人性发展最给力的要素,是学生人生事业发展的一辈子的精神财富。从本质上讲,我们所构建的“清泉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就是高尚人生的品质教育。

第二个要素是教育的方式。我们所倡导的“清泉教育”,不是灌输,不是强加,而是沁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通过系列养成性的校本课程实施,教师用春雨般的言传身教沁入学生内心世界,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引领他们茁壮成长、快乐生活。

第三个要素是教育的达成目标。通过三年六个学期的初中教育,要使“清泉教育”内涵文化成为汤山中学学子成长、成功、成人、成才的不竭源泉,成为他们一辈子学习、生活、工作的内在精神动力,去不断战胜困难、经受挫折,不断推动自己人生事业的发展,让“清泉文化”成为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其次,我们从清泉核心教育理念中,从汤山中学60年办学积淀中,提炼出学校精神文化,这是汤中师生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整合结晶,是汤山中学的“综合个性”。我们汤中学生的学习文化是: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创造成功,个个成人;教师的教育文化是:以身立教树典范,以德育人塑习惯,以生为本润心田,以和为贵兴教育;领导的行政文化是:树立创新创优、争创一流的雄心壮志,尊重教育教学、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拿出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的创新举措,具备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宽阔胸襟。学校对学生影响最深最大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校文化的熏陶,由此而形成的人生态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这些将决定他们的一生。

第三,围绕“清泉文化”的内涵,我们组织师生讨论,设计出“清泉文化”的泉脉。泉脉一是汤山中学的教育理念:“让清泉沁润学生心田”;泉脉二是汤山中学的学校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尊重包容的人文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谐合作的团队精神”;泉脉三是汤山中学的校训:吃得苦头、负得责任、讲得诚信、懂得感恩;泉脉四是汤山中学的“三风”:学风为“博学、慎思、致用、超越”,教风为“德高、学博、业精、誉美”,校风为“文明、勤奋、笃行、创新”;泉脉五为汤山中学的师生誓词;泉脉六是汤山中学的校徽;泉脉七是汤山中学的校歌《巍巍汤山 清清汤泉》。

第四,围绕“清泉文化”的内涵,建设学校环境文化系列,体现“绿色、简洁、和谐、人性化和文化味”的清泉特征。其中包括按照民国文化建筑特征建设学校围墙和大门,体现学府文化气息;大门内路口设立文化石,镌刻着“泉源”二字,寓意有二,一是汤山温泉是汤山文化的源头;二是汤中清泉文化是汤中学子成长成功成人成才的不竭源泉,滋润每个学子一生的生命之树常青,幸福之花芬芳;以泉文化为文脉,给学校大楼命名:教学楼为“问泉楼”,实验楼为“探泉楼”,行政楼为“引泉楼”,报告厅为“听泉楼”,食堂为“养泉楼”,宿舍为“思泉楼”等等;设置校训、阳光体育锻炼口号、奥运精神及29届奥运会会标主题展板,问泉亭对联,设置雕塑、浮雕等景观;设立“希望之星”主题广场和“阿基米德”主题花园;做好校园绿化、香化、美化工作,创建绿色学校和园林学校,提升师生绿色素养、园林艺术素养。

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打造“清泉教育”特色品牌

学校发展规划对于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共同体成员分析现有基础和环境,发现优势发展项目,确定三到五年发展方向和教育目标,挖掘潜能,凝聚力量,对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办学条件和实施策略作出安排,拿出行动方案,付诸实施,按照学校价值观,来提高管理效能,实现教育目标,这是农村初中自我发展力提升的有力抓手。

首先,我们立足农村初中的性质,确立了汤山中学的办学宗旨。贯彻落实国家素质教育要求,本着对每一个汤山老百姓子弟成长发展的负责态度,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培养素质全面、人格健全、个性充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汤山新公民。

其次,我们对学校发展目标进行定位。发展目标包括三个维度:方向、程度、时间。其中方向是最重要的,它与学校的发展特色相联系。我们汤山中学的办学特色是“清泉教育”,这是我校的标志和灵魂,因此,我们提出了汤山中学的发展目标是:培养富含清泉品质的小公民,用五年时间,为把汤山中学办成“江宁领先、南京一流、江苏知名”的“清泉教育”特色品牌初中而奋斗!

第三,立足“清泉教育”内涵,精心打造“清泉教育”品牌。品牌建设是教育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的自觉追求,是农村初中自我发展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既有鲜明的形象,较高的知名度,领先同类学校,并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我校在实施友善用脑、学情调查、体验式德育、适性教育、高效课堂、校本特色课程上,按照“清泉教育”内涵和实施途径要求,用品牌的标准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精心打造富有汤山地方特色的由“清泉文化”、“清泉课程”和“清泉课堂”三位一体的“清泉教育”品牌。江宁区教育局已授予我校“清泉教育”特色学校称号,《扬子晚报》、《校长》杂志、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我校“清泉教育”品牌也作了宣传报道,对同类学校起到了一定的辐射、指导作用。

三、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打造“清泉”活力团队

制度是用以规范、调整人的行动及其关系的行为规则,在农村初中转型发展和品质提升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政策杠杆,优化校内各项管理制度的结构,完善其功能,提升管理制度的激励性、人文性,这是农村初中自我发展力提升的得力措施。

首先,围绕我校确立的教育目标,健全完善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一个学校的制度文化体现个性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制度是一种形成学校文化的“定型器”,优良的制度,可以成就优秀的学校文化品位。我们在师生中进行广泛调查,群策群力,着力构建学校管理的制度文化。基于“清泉文化”内涵,我们围绕着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和校舍管理等方面,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汤山中学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汤山中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和考核方案》、《汤山中学教师岗位设置、岗位晋级量化评分标准》、《汤山中学德育、教学、校园常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汤山中学教学标兵、师德标兵评比细则》、《汤山中学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评比细则》等系列制度,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并印制成《汤山中学管理制度集》,发到每一个教职工、学生手上。评先晋级向一线优秀教职工倾斜,树立了正气,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年终绩效奖金拉开两万多元,展现出事事有人做,人人争先进的喜人局面。

第二,以制度为导向,着力打造三支“清泉”活力团队。一是领导干部团队。按照我校领导行政文化的精神要求,我们让中层干部全部与所有的教师一样竞争上岗,经过理论考试、实绩展示、教代会上竞争演讲、代表综合测评、考核小组综合评定等程序,选出八名年富力强、锐意进取、执行有力的中层干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强力推进,成为引领我校快速发展、勇往直前的火车头。二是班主任团队。一个好的班主任就能带好一个班级,造福几十个学生,让几百个家长放心。我们在暑假教师竞岗时,首先选聘那些爱学生、肯吃苦、负责任、懂管理的中青年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在绩效奖金制度设置上,在评优晋升职称上对班主任优先倾斜,并把培训作为一项福利,加大培训力度,力求让每一位都能成为优秀班主任。三是教师团队。团队重要的精神是合作和分享,优秀的团队能发挥特长,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共同发展,我们精心打造了初三学科组团队、中考备课组团队、课题科研组团队、社团辅导组团队、高效课堂研究组团队等等,充分发挥了团队研究、实验、示范、引领的作用,带动着一批教师的成长。

四、建设清泉校本课程,培育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途径,体现着学校的办学品位,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资源。我校围绕“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多样化”两个维度,依据“清泉教育”内涵要求,设计开设了系列的校本“清泉课程”。

经过学习、思考、归纳,学校提炼出了汤山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主要包含:运动与健康、思想与品德、公民素养、学习力、艺术与审美等5个目标模块。依据这些目标模块,我们设计了校本化课程类别,如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微型课程,实施了包括“吃苦节”、“责任节”、“诚信节”、“感恩节”、“艺术节”、“体育节”等6大节日;“听泉”文学社、“吟泉”合唱团、“亲泉”环保社团等12个社团;20个养成性校本课程,搭建多层次素质发展目标的平台和路径,营造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多元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此而实现学生多维的能力与素养的发展目标。

五、创设“清泉课堂”模式,提升课堂效率品质

“友善用脑”理念认为,学生在小组内学习会有安全感,容易消除压力,比如可以得到同伴的帮助、鼓励等等。汤中“清泉”课堂本着对学习者的尊重,以学生为主体,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大胆展示,质疑探究,经过师生的互动,力求让每一位学生梳理出清晰的知识体系,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构建自己新的知识结构,酿造出适合自己的醇香品质的清泉。

汤中“清泉”课堂模式分为五大环节:“引泉”、“品泉”、“探泉”、“酿泉”、“乐泉”。

第一环节“引泉”――导学自学,身心入境。在预备铃响之后,学校播放两分钟的音乐让学生冥想,很快地从下课的喧闹中安静下来,准备学习。汤中采用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形式,上课一开始,就安排小组长对每位组员的导学案进行检查,简单预习题是否会做,疑难困惑问题是否标注出来,也可互查评分,在黑板上打出各小组“引泉”环节的分数,教师对有待进步的小组进行指导。然后教师采用热身方法、音乐创设等等友善用脑教学方法(根据课型内容选择)引出这一节课的内容。这一环节课堂用时4分钟左右。

第二环节“品泉”――组内讨论,合作帮扶。各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师分配的导学案上的知识体系和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汤中小组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由6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按照1-6号进行编排,采用1号带6号、2号帮5号的责任帮扶机制。小组对教师分配的重点任务进行研究,尤其是将自己上一个环节中的疑问向本组组员提出,保证本组每一个成员弄懂为止,然后指定本组发言人,等待下一个环节的提问和讲解。此环节结束后,进行评价、评分。第二环节用时15分钟左右。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倡导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进行讨论,坐、蹲、站等等姿势,只要学生感觉到舒服就可以。

第三环节“探泉”――参与展示,互动质疑。在展示中,我们主张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倡导多样的形式来展示,比如可以把表演、唱歌、绘画等等融入进去,学生展示台上台下的走动,多形式是为了兼顾到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在展示中,其他小组组员对展示组的展示严密度、准确度、精彩度进行评价,对重点问题的回答给予探究、质疑、辩论、补充。这个环节实际上是每个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教师适时对各小组的补充发言给予评价,对知识点及疑难问题进行释疑、归纳、点拨,更多地采用奖励的方式进行评价,激励各小组的团队荣誉感。第三个环节用时15分钟左右。

第四环节“酿泉”――构建体系,当堂反馈。我们倡导用冥想的方式或是思维导图、歌曲、绕口令、舞蹈、模型等方式来梳理知识体系,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来构造知识体系。同时我们要求引导学生在睡前(最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回忆,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认真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并在导学案上做反馈练习题,来验证学习目标的达成效果。教师及各组长检查各小组构建知识及巩固效果的落实情况,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第四环节用时8分钟左右。

第五环节“乐泉”――再生疑问,乐在其中。我们所要追求的课堂是“为问题而疯狂”的课堂,在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如果学生产生新的疑惑,有了更高层次的疑问,他们就会再去探究,学生的学习就会永无止境,学生的乐学会学,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此环节用时3分钟左右。

“清泉”课堂的五个环节紧紧相扣、缺一不可。“引泉”环节是前提、铺垫;“品泉”环节是重点,是学生自主学习、主体作用发挥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阵地;“探泉”是关键,是新课改探究性学习、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体现;“酿泉”是结果,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并转化为适合自己需要的知识结构,进行验证的过程;“乐泉”是升华,是学生思维的一次活跃和升腾。“清泉”课堂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更是一个科学评价与自信培育的过程。

六、把握学校发展节点,公关拓展宣传学校

一个学校要发展,必须处理好校内校外的人际关系,在内求团结的基础上,外求理解和支持,创造一个内外适应的人和环境,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塑造学校良好的形象和声誉,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首先,扎实做好校内人际关系的改善。我们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确立每年每学期的奋斗目标,用美好的愿景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每当一个目标实现之时,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其意义,表彰作出贡献的教职工,并与绩效挂钩,学校工会处处为师生着想,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走访探望生病教师,为教师生日、结婚贺喜;学校领导加强上下左右间的信息沟通,通过面谈、内部信息网博客、民意测验、意见征询表等方式,融洽关系,改进工作,集大家智慧,凝聚大家力量,提升学校工作水平。

其次,全力做好校外的人际公关拓展,全方位宣传学校的办学业绩。一是密切联系政府相关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职能部门,学校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教育恳谈会等大型活动,请他们指点迷津,并提升舆论宣传力度;二是与汤山交警队、公安派出所、城管和文化站协调好关系,整治我校周边环境;三是处理好与新闻传播媒介的关系,与南京几大报社、电视台、教育刊物保持联系,定期给他们提供学校发展的业绩信息,主动邀请记者参加学校大型教育活动,江苏电视台、江苏教育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江宁电视台多次报道我校成功的经验,我校的业绩还在《扬子晚报》、《南京日报》、《现代快报》上刊载,《江苏教育研究》、《南京教育》、《校长》等教育类刊物也多次报道我校课改经验,在省内外塑造了学校良好形象,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四是主动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创办家长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成立校务委员会,参与班级学校管理,召开家长会,举行家长开放日,办好家校通,让家长知晓学校的管理,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五是处理好与社区、村居的关系,我校与社区共建文明街、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良好校风带向社会,让学校的办学业绩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

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情 教学模式 有效性

在教学改革中,广大的一线教师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工作中取得可喜的成绩,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工读学校作为普通学校的延续,却是冰山一角,由于学生特殊的原因,或是学校定位的原因,未能在教学中扭转被动局面,实现新的突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怎样顺应教育的发展,提高问题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就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探究,谈谈一些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一、关注、把握学情,扭转学生课堂的游离现象

工读学校是各种问题学生扎堆的学校,无法与普通学校的学生资源相比,更谈不上优质学生资源。它是以择差而招,其身上的不良习惯,做人准则等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只有和他们打过一段交道,你会有这样的感受:“顽劣,难成大器”。他们在课堂上常常表现为一种游离现状,即游离于教学情景,脱离于教学过程,无动于课堂互动,远离于情感交流。具体表现为:人在课堂心在外,上课睡大觉,思想不集中,玩耍,看课外书;课前不预习,上课讲笑话,作业讨着要,素养实在差。初一年级,还稍有学习状态,到初三学习状态几乎全无。这种现状的发生、发展,一方面有学生素质差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学校和教师的原因。单从教师这方面而论,教师受学生现状的影响,侵蚀,思想没压力,工作没动力,心态情绪化,情感厌恶化,状态低迷化,不做自我分析,只言学生差,课堂设计远离学生实际。那么怎样扭转学生课堂的游离现状,使教学过程健康的推进呢?我以为,教师要敢于从主观上找原因,要正确对待“特殊”的学生群体,牢固树立为他们健康成长、回归社会的责任意识,密切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及时提示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堂态度和习惯,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认真思考,精心预设学生课堂活动和教学方案,合理取舍教材内容,降低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使学生课堂活动回应教师的教学预案和思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教《生物入侵》一课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以摆擂台的形式对“生物人为的迁移”的利与害进行大辩论,学生们积极用课文中的例证和自己身边的事实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到了这场辩论中,效果显著。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我只是让学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强调反复朗读和背诵,不刻意让学生把握诗的意境等让他们摸不着的东西。这样学生学起来不感到艰涩,兴趣也浓。

让学生克服课堂的游离表现,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善于赏识激励学生,让他们抹平过去没有自尊、没有价值的伤痕。我们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认知差,行为偏常,既缺乏学习的动能,又缺乏学习的势能。要从他们的起步看进步,站在发展的角度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发现和激励学生进步上。

在教《芦花荡》一课时,对于老头子性格的分析,我在课堂上提出“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是优点还是缺点?同学们纷纷发言,认为缺点多于优点,尽管学生的认识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是我还是肯定了学生的表现,因为大家都动起来了。这为以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奠定了基础。

教师还应把视线转向学生,关注学情,把握学情,善于观察,学会发现学生的优势,以优补拙,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例如初二班的陶某,课堂上能积极发言,勤于动脑,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理解较为准确,但是对布置的作业,却是一个“老顽固”。我以他的优点为突破口,肯定他的长处,委婉地指出他的缺点,后来这个学生不但能认真完成作业,而且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

教师还要学会多元评价,学会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不同评价的不同作用。给优者、成功者增强动力,给后进者指出问题,设计逾越的空间,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进步,迸发学习激情,让学生共同燃起“自尊、自信、自强”的星星之火。

二、把学生当主人,积极打磨适合学情的教学模式

有效课堂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教法,教法要适合学生的学法。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纠正过去无视学生课堂游离现象,只管完成教学进度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真心理解新概念下课堂教学的内涵,组织引导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创设条件和建构合适的机制,为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回归社会成为有用之人创建良好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创建,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科学的课堂教学流程。通过在郑州市九十九中的学习调研,结合多年的教学探究以及近期学校开展的教学改革尝试展示课,我认为适合我校学生学情的教学流程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考虑。一,课前明确教学目标。教师上课要有的放矢,让学生明确任务;二,教学导语。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学习与探究。是教学流程的核心,是新知生成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探究,对于产生的疑难问题,在师生的共同作用下,得到解决,获得新知;四,检测与评价。检测是对教学目标任务掌握情况的反馈和巩固,也是对学生获得新知,提升能力的检验。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置有关问题,考查学生,做到当堂课学习情况心中有数;评价,是对学生课堂状态、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生成等方面的综合评判。要发挥师生多元评价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寻回自信。

在这四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