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

篇1

我首先代表xx矿全体干部职工向检查团各位领导莅临我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将我矿的基本概况和安全程度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xx煤矿基本概况

Xx煤矿位于肥城煤田的中西部,于1979年建成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后经矿井改扩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提高到90万吨/年,2004年核定生产能力130万吨,设计服务年限为70年。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全矿分三个水平,—150水平、—250水平两个生产水平,—430水平为延伸水平,—150水平主要开采下组煤,—250水平开采上组煤;全矿有五个立井筒,其中两个回风立井,分别担负—150水平、—250水平和—430水平回风;两个付立井,担负两个水平的上下人及辅助提升;一个主井,装备6吨箕斗提升;我矿为低瓦斯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抽出式通风。现主要开采煤层有三层、七层、八层、九层、十层,其中三层煤为主采煤层,最厚达5米,平均厚度为3.2米。全矿有四个采煤区队、五个掘进区队、六个井下辅助生产区队、六个地面单位、一个多经公司。全矿共有职工4448人。

近年来,我们按照集团公司“发展、发展、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安全生产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构建“和谐、文明、安全”白庄矿和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向改革要活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新的经济增长点,向提高职工素质要效率,通过全面实施“3612”工程,不断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了年年盈利且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继续保持了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个台阶,一年比一年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今年新班子调整以来,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全面发展,主要生产经营指标项项超计划、项项再创历史或近年来的同期最好水平,继续在集团公司保持了领先地位。我矿先后被中煤政研会命名为“全国文明煤矿”,被省国资委表彰为“省管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二、安全程度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认真按照《煤矿安全程度评价办法》的要求,坚持高境界定位、高标准运作,高起点创新,不断强化安全基础工作,狠抓现场动态安全质量管理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了由被动应付抓安全到积极主动抓隐患的转变,有力推动了我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截止到8月31日,全矿杜绝了水、火、瓦斯、顶板等重大事故,连续实现安全生产1162天。今年我矿成功迎接了国务院安委会的安全检查,顺利通过了国家局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核准。

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保证了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省局《煤矿安全程度评价办法》下发后,我矿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学习文件精神,研究制定贯彻措施,细化了标准,落实了责任。并对照标准,从制度建设、现场管理落实及各方面的工作标准要求都逐一落实到分管部门、分管人员,对不落实的人和事以工作简报的形式在全矿进行通报。各单位也都相应成立了以区队长、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矿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安全程度评估工作领导体系,从而为我矿安全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健全完善制度,狠抓责任落实,为煤矿安全评估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切实巩固提高煤矿安全评估“A级矿井”的成果,我们在强化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六个评分标准,修改完善了六个管理办法和九个支持性文件,并在全集团公司率先修定完善了包含25个职能部门、66类管理人员、62个工种近30万字的《xx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全矿所有岗位的安全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目标责任保证体系。

为确保责任制落到实处,我们以推行层次管理,健全责任体系为重点,明确各专业副总对本专业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生产科室专业人员分工负责。为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制体现的更加具体,我们对副总以下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实行了“痕迹”管理和“绩效”考核,按照“安全状况、工程质量、制止三违、安全学习”四大项、十五个方面内容进行考核,对评选出的优秀管理人员和较差人员分别进行奖励和考核。同时按照“六个落实到现场”的要求,加大了考核力度,实行了工程质量“差异管理”办法,要求各专业副总每月必须对本专业内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开展较差的两个单位按合格品或不合格品进行考核,并联责考核包区队人员。通过强化标准学习,健全完善制度,狠抓责任制落实,促进了安全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超前预防,着眼创新,筑牢安全生产的基础

第一,稳固基础,不断提升矿井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我们在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中,按照“提境界、系统抓、严细节、建长效、出精品”的工作要求,开拓思路,务实创新,做到在借鉴中创新,在巩固中提高,使我矿质量标准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防治水等专业都认真开展创建精品示范区队、精品示范班组、精品示范头面活动,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实现了由点线达标向全面达标提升。在开展创建精品工程的基础上,我们实行了“一周一重点”的管理模式,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并做到有整治、有检查、有评比、有考核,从而及时消除了事故隐患。尤其是8月份以来,我们全面推行了RMO精细化管理,把“6S、4E”管理应用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中,使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处、每一天都要有标准、有制度,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按照标准做到精细化,确保时时达标、处处达标。为使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我们采取由各专业副总牵头的解剖式浮动定级验收办法和各区队周三自检以及现场写实笔录等措施,并推行了工序化管理模式,改变了迎接检查靠停产整改的被动局面。通过分阶段、分步骤地强化治理和督促检查,从而使矿井质量标准化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二,突出重点,强化隐患排查与治理,杜绝了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根据上级一系列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了白庄煤矿隐患排查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安全隐患管理体系,建立了安全隐患库,先后制定了《2005年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xx煤矿事故隐患排查制度》、《xx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对现场重大不安全隐患和重点薄弱环节实行了领导分工负责制,并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从矿党政领导到分管副总和业务部门,及时排查分析管理范围内的重大隐患和薄弱环节,矿总工程师组织每月排查一次,各专业副总每旬排查一次,各生产科室每天排查一次,各生产区队每班排查一次,并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实行分级管理。1~8月份共排查A级事故隐患15起,B级事故隐患34起,C级事故隐患81起,对排查的隐患做到了项目、措施、资金、时间、责任“五落实”,并安排复查、验收,直至消除隐患。

第三,强化监督检查,狠抓薄弱环节,堵塞了各类事故漏洞。我们在坚持专项检查、突击检查、边缘地点检查、中夜班检查、解剖检查以及党政工团大检查等每月组织各类查岗100次以上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安全检查思路,推行了安全检查、整改、复查、考核“闭合”管理办法,大大增强了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责任心,有效地解决了检查中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的问题。尤其是推行的安全质量标准化量化检查考核办法,检查人员按照标准,逐项检查,对井下质量问题和“三违”现象都实行了货币化管理,对井下各种管理实施了责任追究制度,重点抓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有力促进了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井下现场时时处于动态达标。

第四,加大投入,提高安全装备技术水平,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我们以安全评估为契机,坚持加大安全投入和“科技兴安”战略相结合,努力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2004年全矿安全投入计划1474.5万元,实际完成1672.5万元,完成计划的113.4%。2005年我矿安排安全费用资金1396.64万元,1~8月份实际完成安全费用941万元,重点加强了顶板、机电运输、一通三防、防治水等薄弱环节的治理,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第五,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促进职工安全素质的提高。我们始终把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作为安全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环境育人,努力创建安全文化,建立了“五个一”的教育阵地,并不断更新和充实教育内容。各单位充分利用周一安全活动日、周五技术业务学习日系统学习《安全生产法》、新《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等法律法规。矿还分成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普遍对井下职工进行了学习考试。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周一理念”的管理模式,实行了班前宣誓、班中警示、班后分析考核制度,强势推行了班前安全礼仪和准军事化管理,从而使班前会质量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行为进一步规范,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增强。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了职工学校作为省四级煤矿安全培训基地的阵地作用,组织职工脱产、半脱产培训和特殊工种轮训。通过对职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使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和正规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夯实了安全基础。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矿开展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动力,在今后的安全工作中,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安全工作指示精神,以提前一个月进入决战的姿态,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使我矿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2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实践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215-02

一、构建煤矿安全培训体系的意义

1.安全培训事关矿区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稳定煤矿安全生产局面,遏制事故多发的态势,在落实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原则的同时,必须注重从根本上抓好职工安全素质培训。针对煤矿职工队伍文化素质较低的现状,抓好安全培训是提升职工安全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大幅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治本之策。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培训体系是促进安全发展,全面提高煤矿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措施。

2.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是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煤矿不遏制事故,事故就会摧毁企业。落实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针对安全培训基础较为薄弱,缺乏高素质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和现场操作人员的状况,要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现场实际工作需要。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的治本之策。

3.构建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是安全培训的灵魂。培训工作适应煤矿安全发展的需要,做到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安全培训体系,从计划、管理、实施、监控等环节形成一个纵向到边、横向到底,上下联动、相互监督的闭路循环机制,通过各环节之间高效运行,保证培训质量。国投新集公司是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控股的国家大型一档股份制企业,也是两淮地区首家上市的煤炭企业。矿区1989年12月开发建设,现有职工2万余人,四对生产矿井,两对在建矿井,五对规划建设矿井,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年设计生产规模为3 590万吨,列入全国13个亿吨煤基地之一的两淮煤炭基地。2007年以来,生产能力连续突破1 000万吨,年利润稳居10亿多元,总资产160多亿元。公司安全培训工作突出一个中心,健全两个体系,遵循三个原则,坚持四个统一,确保五个落实,把好六道关口。针对矿区快速发展职工队伍迅速扩大的实际,以新工人培训为中心,健全安全培训体系和监管体系,遵循依法培训、学以致用、教考分离原则,坚持同一工种学大纲、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核标准、统一持证样式,确保机构、师资、场所、计划、经费落实,把好学员的入学关、考勤关、课时关、内容关、考核关、发证关。从宏观上把握住了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和主线。围绕培训体系建立7章50条《新集公司安全培训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什么是培训、培训工作谁领导、谁监管、谁落实、怎样干、怎样才算干好、干不好怎样处理”等具体问题,以此作为培训工作的标准,起到了较强的指导、规范和纠偏作用。近期该公司编制了人力资源培训中长期发展规划,规范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培训战略目标、指导思想、工作方针以及各类培训的具体规划。旨在调动各矿培训积极性、增强培训吸引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职工培训计划、方案、考核、评估得到规范。近年来,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80余期,每年培训量15 000人次,年培训率在120%以上,职工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二、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建设的存在问题

1.安全培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理性思考,存在随意性,导致培训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与人力资源能力提升脱节。没有突出针对性、实践性、应用性,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给培训工作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

2.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原则。没有把教师、学员视为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教师缺乏教学管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处在要我培训的状态,没有调动我要培训,抓好培训的积极性。

3.四级培训基地缺乏有效制约,培训工作没有立足全局,没有从战略角度规划安全培训工作,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硬件设施不到位,专兼职教师缺失,只注重培训期数和人数,忽视培训质量,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三、安全培训体系的设计

为提高培训质量,增强煤矿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培训管理思路、培训课程体系、培训授课方法、实训基地建设、试题库建设、培训考核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重点是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满足生产现场的需要。培训体系的设计主要是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培训方案策划制定、培训过程质量控制、培训效果评估反馈四个方面,这些环节形成闭路循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

1.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培训活动开展之前,对参培单位和学员的类型、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深入矿井班组进行调研。调研分析是培训的基础工作,忽视需求分析,导致培训对象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现场实际情况掌握不够具体,培训效果事倍功半。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有组织分析、现场分析、教学和学员分析、前瞻性分析等几种方法。新集矿区每月都到各矿基层班组调研,摸清受训单位和学员的需求,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等情况,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定位,编制培训计划,制定实用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强化过程控制,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2009年培训9 600多人次,合格率达95%。

2.培训方案策划制定。培训策划是以安全素质提高为导向,岗位与能力匹配为原则,为专项培训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与培训流程,辅助企业落实培训计划。策划内容主要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内容介绍、教师介绍、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方法、教学设备和场地需求、培训日程安排、学员调查问卷、学员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等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培训项目成败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成果和效益。通过预先进行方案设计,充分体现培训策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煤矿安全培训课程体系是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建立适应安全发展需求、体现成人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必须摆脱传统培训方法方式的思想束缚,不断总结创新煤矿安全培训的新模式,使授课内容针对性强、安全知识面广、专业内容新、课堂气氛活跃的模块化安全培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体现培训对象的特点、岗位相关性、新技术的应用。建立起基础课厚、专业课精、事故案例课宽、安全文化课细的模块化安全培训课程体系。

3.培训过程质量控制。培训过程质量管理是对培训过程进行动态有效地控制。有效的培训控制需要良好的管理作为保障,一是管理制度建设。为保证培训有序开展,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培训管理内容主要是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规范的领导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和培训质量反馈体系,规范安全培训的组织、培训、考核、发证、反馈等项工作,促进培训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管理工作的实施。落实培训教师、参培学员、教职员工;落实教学组织管理、后勤保障管理措施。质量控制要与培训执行过程与考核相结合,重点是培训过程控制,及时观察培训过程中参训者的反应及意见。培训计划执行应注重弹性原则和例外管理,注意事前沟通,塑造学习气氛,增强学习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监督,不是为了找麻烦,而是为了培训质量的稳步提高,更是为了培训工作健康发展。新集矿区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了以督导为主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多层次的教学质量和后勤服务监控体系。教学督导的职责从课程教学、实验教学、教材建设,到考试、课程设计等各环节;对学员上课、住宿、就餐,课后活动等环节构建了三跟一查的培训监控体系,使整个培训过程得到全面、全程、及时和有效的监控。

篇3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问题;办法

前言

安全管理是煤矿产业中亘古不变的重要管理内容,而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则是整个煤矿产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煤矿机电运输涉及到多个生产环节,直接关系到煤矿企业、单位的利益,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正是因为这样,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地认识到自身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给予及时的解决,这样才能够从源头上确保煤矿机电运输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安全性,也才能够实现预期的生产目的,以自身的发展促进国家、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1.我国煤矿企业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根据新的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每个矿井应建有17种基本机电管理制度,但有相当矿井没有按标准去做,去建立相应制度并落实考核,或者虽然建立了,只是做个样子,实际不落实,导致现场管理混乱无序。一些煤矿机电管理监察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标准掌握不好,检查深度广度不够,井下监察走马观花,只看表面,跑不到位,查不到实质的隐患。也有的查到隐患后,执法不严、轻松放过,或者是隐患单子一开,一走了之,既无整改指导意见,也不跟踪落实,隐患整改不闭环,同类隐患反复出现,长期存在,埋下事故种子。

1.2安全投入不足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结合正在进行的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对提升机后备保护,高压开关选择性漏电保护,高瓦斯、双突矿井的监测监控“三专二闭锁”系统的建立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一些矿井的设备状况和装备水平无法满足煤矿开采的基本条件。大量的无煤矿安全标志的产品还在使用之中,使矿井在安全投入中的比例增大,资金需求量大。

1.3对机电专业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一些煤炭企业都成立了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往往教育培训没少搞,经费没少花,但收效却不好。表现为:第一,培训方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学用不结合,针对性差;第二,教育形式单一、枯燥,职工不感兴趣;第三,考核不严格,教考不分离,只要来学习,大家都能过,培训走过场,虽然培训了拿证了,但实际工作能力差。机电专业性很强,生手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后要在岗位上锻炼很长时间才能熟练。一些矿井急功近利,新招工人短时培训,匆匆上岗,给岗位带来了隐患,结果是“三违”不断,事故泛滥。

2.加强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办法

2.1落实好安全管理责任

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设立专门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建立健全矿井机电运输装备、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入井检验、安装交接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测检验、维护保养、检修以及报废淘汰等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要健全完善机电运输装备管理台账和技术资料档案,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维修检查和运行状况的动态管理。要严格岗位责任考核,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三违”处罚与教育规定,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2.2加强电气设备安全性能管理

煤矿机电、提升、运输系统使用的矿用产品,凡是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必须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机电设备、电缆。煤矿用于提升人员的绞车、钢丝绳、提升容器、斜井人车、防爆电气等设备,没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要立即停止使用或按要求更换。煤矿新购进、检修或者大修的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由具备资格的人员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2.3加强机电运输设备检验、检修工作

煤矿机电的运输设备是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因为设备的性能直接的关系到运输工作的质量,而加强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检验、检修工作,则能够从本质上确保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正是因为这样,煤矿企业、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对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检验、检修工作,委派专业的检验、检修人员成立独立的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小组,以促进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检验、检修的科学化、合理化。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专门升降人员以及混合提升的系统应该每年都做一次性能测定,而其它的提升系统则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性能测定;第二,在用主要通风机、主排水设备至少每个月检查一次,并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性能测定;第三,对斜巷人车和立井升降人员使用的罐笼防坠器每年进行一次脱钩试验,每隔半年就应该进行一次不脱钩试验;第四,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每年雨季之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并且进行一次联合的排水试验。

2.4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煤矿员工是煤矿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而其自身的素质高低、技能高低则将会直接的影响到工作的开展,正是因为这样,煤矿企业、单位必须积极的加强对煤矿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比如说安全意识的宣传与强化、工作技能的提高等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具体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重视安全意识教育,以提高全体煤矿员工的安全意识,并以意识强化行为;第二,注重对煤矿员工技术能力的提高,以确保其自身的技能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第三,强化煤矿员工的责任概念,使其能够自觉的规范自身的行为。

篇4

关键词:煤矿;本质安全;创建;措施

本质安全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这个范畴最初是由安全型电气设备的概念延伸而来的,是安全管理的创新理念。当时是指一项新设计的不打火花、不会引起瓦斯爆炸的电气开关,称之为煤矿矿用本质安全电器开关。之后,很快地传播开来,并作为煤矿行业设计各种产品的一种指标,也成为各种运作程序和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在煤炭行业范围内提出“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一方面,强调严格按制度管理,依法依规从严治矿;另一方面,是注重人性化管理,强调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开展本质安全文化建设。

当前,在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中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重治标轻治本。抓安全工作往往习惯于搞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不深入、不细致、不扎实,只重视治标、轻视治本。有的则出现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顾此失彼的现象,结果是“按下葫芦泛起瓢”。还有的基层单位抓安全时紧时松,安全状况不好时风风火火,安全状况稍有好转就麻痹大意,缺乏对安全生产经营长期而有效的管理。

二、重形式轻实用。虽然经常嘴上念念不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但口头强调得多,细致工作做得少;开会部署得多,检查落实得少。尤其是习惯于坐在办公室打电话、听汇报,表面看似整天忙忙碌碌,实际安全生产状况变化不大。

三、重静态轻动态。有些管理者喜欢坐而论道、热衷于就事论事,没有从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而应从宏观上分析,于细微处下手,并综合分析归纳,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而又实际有效有可操作性的安全体系。

四、重事后轻事前。抱有一种盲目、侥幸心理,往往在未出事故时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一有事故才会想起“亡羊补牢”。并有一些基层单位只重视对事故个案的处罚,忽视事故前的预防控制,没有从源头上预防、从本质安全抓起,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手段。

五、重制度轻执行。对于各项安全法规、政策、措施、制度的贯彻落实往往喊在了口上、写在了纸上,挂在了墙上,流于形式,兑现率不高。有的则在制定安全工作措施时只有定性要求,没有定量标准,更没有具体的检查督促和考核评比具体的实施办法。

六、重处罚轻教育。在安全工作中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和经济制裁,甚至出现以罚代教,以罚代管的不良作为。一些基层单位不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来自多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也不针对员工的思想动向和工作状况采取相应的帮教措施,工作盲目无序,心里没底,指导无方。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理念:

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创建目标;二要明确创建是一个长期不懈努力的过程;三要明确创建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四要明确创建要以安全文化建设为依托;五要使安全工作成为全员行为;六要使员工认识到安全是自身的最大福利。

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是煤炭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基础工作,体现了安全思想的新境界、安全管理的高层次、安全目标的高定位,也体现了煤矿企业的价值追求。具体而言,要着力抓好以下的具体措施:

一.狠抓企业文化建设,为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营造氛围

一)建设安全文化,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重要组成要素

本质安全型煤矿具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二是物(机器设备等)的安全可靠性;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四是制度规范、管理科学。这些特征,体现了安全的管理从传统管理、经验管理迈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的阶段。安全文化着力于培育本质安全型人才,用安全的氛围塑造本质安全型人才;从根本上也是人在丰富安全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人管机、人创造环境、人进行管理,归根结底,安全文化培育出的本质安全型人才是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根本。

二)加强安全文化的教育培训,让安全文化内化于心,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保证

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强调坚持正向引导教育,培育本质安全型人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和以人管人,职工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参与,没有切实解决好职工内在心理需求的问题。煤矿应该在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反思的基础上,从坚持“以人为本,文化领先”的角度入手,突出“以我为中心”的安全管理理念,注重引导、培育广大职工对安健环质的自觉、自愿、自需、自求意识。应围绕“本质安全、珍爱生命”这个主题,开展多方安全教育,引导员工从自我做起,从岗位做起,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引导职工将其本能的安全要求固化在生产实际操作之中,使“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成为每个职工的迫切愿望和需求,力求实现安全管理的人人自为而治。

三)完善安全文化的制度,让安全文化固化于制,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保障

理念和行为之间,制度成为纽带。安全文化理念需要通过安全规章、制度表现出来,成为安全文化的有形的外在形式。各单位应严格执行上级公司下发的各种规章、制度、文件等,同时还要建立自己的安全组织机构,把公司安全文化的方针、理念融合到本单位安全管理中,结合项目开发制订出一系列符合自身安全建设需要的规章制度。如在《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中把业主、公司、项目部等有关的工作流程、规定编制进去,进一步确保了公司、业主、项目部等程序的有效贯彻执行等。固化的安全规章制度不但体现了公司的安全文化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执行和不断完善来规范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固化于制,突出刚性的要求,具有指导性,有章可循,又突出规范性,违章必究。

四)强调安全文化的执行,让安全文化外化于形,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关键

我们常说“安全无小事”,“制度都有,就是没有落实、执行”。安全文化执行力就是要强调在安全执行力上突出将正确的事做对。一方面在认识上我们要“小题大做”,安全无小事;另一方面在行动上我们要“大题小做”,把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做实,做细,执行下去。安全文化的落实是具体体现在各种安全保证措施、规章制度的切实执行方面,也就是安全文化的执行力,而安全检查及整改落实是否及时有效恰好反映了安全文化执行力的强弱。换句话说,安全文化的执行力建设就是煤矿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检验。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创建必然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坚持“以人为本、策划在前、提前预控、全员参与”,要做到全员参与,首要提倡“大安全”的理念,突出安全文化就是“全员文化”。在煤炭生产的各业务、资源支撑系统中,对安全工作都要齐抓共管,各司其责。如物资采购,对资源的准入门槛要高一些,如要求专职安全员的配置、安全费用单列等,在源头上把好关,在物资采购中,要充分地关注材料设备的安全标准及安全性能。人力资源,则要在员工的安全培训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协助承包商办理有关培训和资格认证手续,并提出承办商安排培训取证的人员要达到相应规定条件的要求。技术部在施工技术方案上要充分考虑安全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尤其对重要受力点、危险点施工,要充分计算、核算,有必要请专家认证,工作要做细做实,方案决定一切。党群部则要提炼安全文化的理念,总结安全管理的案例,不断引领、规范员工的安全管理行为。安健环部要创新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的到位,实际效果的体现等等。

五)实现安全文化的延伸,让安全文化内延外伸,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迫切要求

煤炭行业近几年的发展表明,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成为一个企业谋求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企业要迈向产业链的高端,以业务流程再造为主要内容,提升内部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也应立足于帮扶延伸,提升外部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成为实现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加强承包商队伍,就是整合资源的过程。实现安全文化向承包商的延伸,则是培育承包商队伍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安全文化渗透上,要注重将安全文化的理念、要求、工作模式向承包商队伍的传播。召开承包商安全管理主题会议,就安全管理与承包商互动起来,让其主动融入进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管理理念上,要从“干事”向“管事”的转变,“干事”侧重于要求业务素质,而“管事”则再对管理素质提出了要求。同时,我们既要防止“以包代管”,也要防止“以管代包”,要在培育、提高承包商自我管理能力上下功夫,切实理顺承包商的安全管理责任,这样承包商商队伍才能逐步成熟,成为我们良好合作的社会资源的外部市场。

同时,通过基层管理人员的安全行为的规范和安全素质的提高来影响和带动员工的安全素质提高,引起承包商员工的共鸣和效仿执行。再通过较高的员工安全素质来进一步影响和辐射至区队操作层面,进而达到整体安全素质提高的目的。

二.狠抓煤矿系统装备和灾害预防,为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奠定基础

一)加大安全投入,提升煤矿系统装备本质安全程度

完善煤矿防灾系统和安全装备。煤矿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矿井实际情况,根据预防灾害情况和安全生产需要,不断增加安全投入,提高"一通三防"、防治水、顶板等防灾系统装备安全水平。 严格矿用设备安全管理。严把矿用设备安全准入关,井下机电设备必须取得煤安标志,方可下井使用;要建立严格的矿井设备检测制度,加大对设备安全运行实时监测,消灭电气设备和器材失爆,确保安全运转。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应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工艺、设备。淘汰落后的产品、工艺和超期服役的设备,不断提高煤矿的本质安全水平。

二)加强设备完好运行,确保安全生产高效运作

设备完好运行,一是抓源头,如初步设计阶段的选型和安装;二是抓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维护;三是抓动态管理,认真开展安全性评价和设备评估工作,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四是抓技术监督,认真做好技术监督管理,发挥各级技术监督人员作用,建立技术监督档案和积累技术资料,对生产全过程的技术状况进行控制,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确保设备可靠性运行;五是抓标准化管理,推行标准化运行、检修、验收等标准化管理模式,以验收表格、工艺或工序卡、文件包等方式,规范检修工艺、作业检修和现场管理;六是抓专项治理,不断降低非停和跳闸率;七是抓技术创新。推广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实现生产设备的本质安全。

三)预防控制煤矿灾害,提升作业环境本质安全程度。

加大煤矿灾害治理力度。要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做到"不抽不采"、"抽、掘、采"平衡;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加大对瓦斯、水害、煤尘、火灾、顶板、冲击地压等灾害的集中治理力度,减少和消除危害程度。 优化井下作业环境。做到矿井提升、运输、通风、压风、供水、供电、通讯、监测监控等系统合理,设施可靠;井下有害气体、风速、温度、噪声等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减少职业危害。 提高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的能力。定期对煤矿周边地理环境、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等引发事故的因素进行勘察和安全评估,制定煤矿企业预报、预警、预防以及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预案,把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纳入地方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系之中,杜绝和减少由于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

三.突出抓好“一提高”、“两坚持”、“重点盯防”,确保本质安全型煤矿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重要前提

人是生产实践的主体,人的行为对安全生产具有先决性。就煤矿安全生产而言,人的行为不确定性是安全生产中的一个极大变数。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关键在于人。各单位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职工教育培训方法,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职工确立明确的安全需求、清晰的安全目标憧憬和牢固的理念信仰,并能支配自身的一切言论与行动,做到时时想安全、处处会安全,即时能安全,取得较好效果。然而,纵观目前职工安全教育,从方式上,仍然是陈旧的灌输式。“弹琴要看听众,射箭要看靶子”,灌输式教育的结果就是忽略了被教育方的年龄层次的差异、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安全思想观念的不一。就反“三违”工作我们天天讲、天天抓,但“三违”现象仍屡禁不止,反映教育的形式化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还应该看到,除正规的岗前培训之外,目前的教育培训仅仅是局部而并非全员,缺乏力度、深度、广度,难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当前治理“三违”工作,必须要切实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方能筑起牢固的“三违”“防火墙”。再者就是职工缺乏自我学习的兴趣,这主要是由职工自身的文化、思想素质所决定的,由于煤矿仍属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大部分录用职工的标准相对较低,这也直接影响本质安全型煤矿的创建。 教育培训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实效,根据员工专业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层次的差异、知识结构不同、经验积累不等分别进行分类、分期、分批覆盖全员范围的培训教育。

二)坚持安全与生产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本质安全创建的重要保证

安全与生产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能就安全而抓安全,更不能片面的强调生产而忽视安全,离开生产谈安全只能是空谈;片面强调安全,不管生产就是教条。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本质安全创建融入到日常生产组织的过程中,通过发展生产来提升本质安全创建层次,通过本质安全创建来提高生产水平,实现二者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本质安全创建的顺利开展。

三)坚持重点突破、稳步推进,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有效形式

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是安全工作由治标向治本的飞跃,是安全状况从波动性向长期稳定性的飞跃,在创建过程中必会受到安全理念、安全技能、行为习惯、物质保障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不能指望通过会战、突击就能解决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进。具体创建工作中,要结合自身能力,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做到边实施、边筑固,成熟一项、实施一项,以此推进本质安全创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四)重点盯防承包商管理是创建本质安全性煤矿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外委施工队伍的管理。这也是煤炭行业当前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是我们安全管理上的重大不确定因素。纵观煤炭各类事故80%以上来自承包商,外委队伍整体上自身安全管理力量比较薄弱,人员安全素质较差,且流动性大,如果我们业主再不强化监管,发生事故就是必然。各单位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严从细强化监管,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多发势头。要把好准入关、责任关、监督关、稳定关、验收关;统一推行本安体系、统一推行质量标准化、统一推行班组建设、统一推行安全培训、统一推行考核。按专业配备足够的安全、技术人员,保证每班必须对外委队伍作业地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验收;要与所有外委队伍鉴定承包合同和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施工方案方法、管理责任和标准要求等;要对外委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会审,达到要求后方可开工;要对外委施工单位安全资质、安全培训、施工方案、开工联系单、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备、特殊工种持证上岗、规章制度落实、工程质量等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责令立即整改或停产整顿,对不具备安全资质、不重视安全管理、不服从监管,问题突出、安全业绩差的施工队伍,要立即清退,并列入黑名单。抓好督促落实工作,从根本上有效扭转外委队伍、外委工程监管的被动局面。

总之,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既是煤炭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集团公司实现“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再翻番”发展战略的保证,又是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需要我们每一个煤炭工作者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2〕 郝贵,宋学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3〕 祁有红,祁有金.安全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篇5

——某煤矿创建企务公开体系的实践与体会

200*年以来,我们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企务公开“阳光工程”作为构建和谐矿区的新举措,主动借鉴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模式,创建了某煤矿企务公开管理体系,并于200*年底首家通过了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的认证,使“阳光工程”纳入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促进了企业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文秘站网文章-]

一、科学创新企务公开,搭建矿区和谐平台

(一)依靠先进管理技术支撑,提升企务公开。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依靠科学的谋划和先进技术支撑,强化制度创新,是提升企务公开水平的新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矿区的应有之义。

我矿作为省市企务公开工作的先进典型,该项工作虽然成绩显著,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我们感到原来的企务公开形式和实施的《企务公开实施细则》,都有亟待改进之处。一是责任制尚不到位;二是监督系统不够完善;三是动态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公开网络尚不健全。我们认为,完善企务公开也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预防为主的思想、持续改进的理念,及以顾客为关注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监控、系统管理、持续改进、基于事实决策和双赢互动等8项管理原则,不仅适应于改进管理,同样适用于企务公开工作。比如依据ISO9000的定义和理念,我们可以把企务公开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职工对企务公开的满意度就是“产品质量”的高低;“产品质量”通过“过程”来保证,实施企务公开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正说明在系统管理、全程控制上有“漏洞”。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决定将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引入企务公开工作,以此来提升企务公开的水平和档次。

(二)引入ISO9000管理模式,深化企务公开。为把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企务公开之中,我们先后用了3个月的时间,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既根据中央和省市对企务公开的新要求,又考虑企业的实际,尤其是职工的愿望,确定了总体工作要求和目标:以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为主线,以实现过程控制为重点,以“事事公开、及时彻底、人人参与、共同监督”为管理方针,以“落实职工知情权和参与权,确保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公开覆盖面、公开率和反馈事项整改率均达到100”为目标,按照P-D-C-A[P(pian)策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模式,编制了《企务公开管理手册》,并于20__年5月1日实施。《手册》主要分为适应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定义、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所需条件保证)、实现途径、评估改进等8个章节,并设计了文件控制、记录控制、管理评审、不符合控制、内部审核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等14个方面控制程序和规定。这套制度有6个突出特点:

1、强调责任重于一切,明确领导的作用。手册首先规定了企业领导者以及各部门、基层单位、班组负责人在企务公开中应承担责任的范围,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的企务公开管理责任体系,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

2、强调全程控制,明确操作标准。《手册》中14个控制程序和规定都明确了每项工作以及程序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体现了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的管理要求,保证了企务公开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强调监督是保证,明确监督的主体。《企务公开管理手册》形成了系统的监督考核体系。矿成立企务公开工作监督检查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对企务公开的监督、检查和考核。200*年,我矿又制定实施了《某煤矿企务公开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对全矿各企务公开受控主体和责任主体不作为,或不按规定程序作为,以及其它违反企务公开有关规定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产生严重后果所应承担的责任并进行追究。

4、强调以职工为关注焦点,明确评价标准。我矿企务公开管理体系强调以上级部门和职工为关注焦点,在建立管理体系中,一是调查、识别和理解上级部门的要求和职工的期望,用企业的语言表达这些要求和期望;二是针对这些要求和期望,制订企务公开方针、目标,确保要求和期望得到确定和满足;三是在组织内通过有效的形式和渠道,使上级部门的要求和职工的期望得到理解和沟通;四是注意考核要求和期望的满意程度,并根据考核和检查的结果确定改进措施,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5、强调预防为主,明确企务公开管理零缺陷。在企务公开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促进企务公开管理向“零缺陷”迈进。

6、强调持续改进,明确体系运行的有效性。ISO9000标准强调“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目标”。持续改进作为一种管理理念、企业的价值观,在企务公开管理体系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我矿利用企务公开方针和目标、内审、外审结果、过程的监督检查、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等手段,进行五次换版,持续改进企务公开管理中出现的偏差,目前运行的200*D版公开项目达62项。

二、制度规范企务公开,营造矿区和谐氛围

推行企务公开,构建和谐矿区,核心在于信息公开和职工参与,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力度,防止权力滥用,通过制度化的途径来协调矛盾,消除冲突,疏导纠纷,达到和谐状态。

(一)把决策权交给集体,完善企务公开责任制。一是将主要责任落在矿级领导身上。在贯彻《手册》中,矿领导带头落实《手册》规定的职责要求,主动、及时、彻底向职工公开企业和个人的施政行为,做到了“说我所做,做我所写,写我所为”。企务公开最高管理者矿党委书记每半年主持对全矿“三公开”情况进行一次内部审核;企务公开第一责任人矿长象抓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样,把企务公开纳入自身工作范围,亲自督促分管领导落实整改,200*年内审发现的15个不合格项都即时予以纠正。领导的重视、较真,使企务公开责任制在基层得到了落实。二是将发展战略决策权交给集体。矿领导班子每季召开一次务虚会,对事关矿区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反复的盘点。面对国家倡导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针对矿井资源有限的实际,我们审视度势,集思广益,适时作出“走出去”发展战略。200*年以来,全矿883名职工外出创业,承揽工程项目11个,圈占煤炭资源13.8亿吨,创出经济效益2049.17万元。三是把企业重大事项决策权交给集体。在实施企务公开的过程中,我们率先实行企业内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必须深入进行调研,科学制定预案并向职工公开,充分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决议草案,经由三分之二班子成员同意方可通过,同时把决策结果向职工公开接受监督。

(二)把管理权交给制度,规范企业和领导者行为。实践证明,人管人容易主观臆断,而制度管人则客观公正。我们依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创新制度建设,形成了崭新而又严密的制度体系。我们对全矿254个岗位的职责、管理制度进行梳理整合,编制了《某煤矿管理规定》、《某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条例》、《职工品行习练规范》、《井下职工安全品行准则》,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每个行为都有标准,每个岗位都有考核,使企业走上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同时我们利用企务公开的有效平台,把矿领导施政行为全方位、全过

程地置于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从源头上预防了不规范现象的发生。如领导干部的个人收入、业务支出、通讯费用等,都按《手册》的规定分别在职代会或公开栏公布,把职代会评议干部的情况按一定渠道向职工公开,既杜绝了不良现象的发生,又帮助干部改变了形象,使更多的干部赢得了职工的信任。目前《手册》规定公开的内容都能及时彻底公开,《手册》没有涉及的内容只要职工点题,也能做到给职工一个明白。

(三)把监督权交给职工,畅通企务公开渠道。为了便于广大职工对企务公开的监督,《手册》规定职工享有最充分的监督权。一是将干部使用监督权交给职工。干部任用是职工关注较高的问题,以往公开程度不够,职工总感觉不公平、不公正。我们就按照《手册》规定的公开程序操作,推行干部、管理人员公开招聘制,从拟用干部、管理人员职数的确定、应聘人员资格审定、理论业务考试、公开答辩、组织考察、试用等全过程公开,自20__年以来先后公开招聘3名副总工程师、28名科区级干部、15名机关工作人员、20名后备采掘、机电技术人员,都是按程序公开操作的,组织考察和会议确定的人选与职工的心理预期基本吻合,职工在心理上感到很大的满足。二是将管理监督权交给职工。我们推行了网上公开,实行工作日报制度,要求每个区队、部室将每天的工作事项通过网上的专用平台公开。这样,领导在做什么、生产、工作进展如何、成效结果如何,只要轻点鼠标,就一目了然,方便了职工的监督。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高低不是看你自己怎么说,而要让职工评说,让实践证明。在全矿干部和管理人员中实行年度述职、述廉制度,使管理的全过程都在职工群众的监督下进行。三是把重大改革方案交给职工。凡企业重大的改革举措,我们都把改革事项、改革预案交给职工讨论,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200*年我矿进行机关部室的改革,这次改革的力度较大,机关部室由18个精简为8个,工作人员由328人减为124人。我们严格按企务公开的规定办事,高度透明,并广泛征求和吸取职工的意见、建议,结果改革方案在职代会上全票通过,实施时也未遇到大的阻力。

三、民主拓展企务公开,打造矿区和谐局面

构建和谐矿区必须深化企业的民主管理,全面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并以此作为和谐矿区的政治保证。

(一)拓展企务公开,以落实职工权利为重点。按照《手册》的要求,我们加强了对原薄弱环节矿务和班务的公开,健全了矿务、科(区)务、班务三级公开体系,使企务公开渠道连接成网。广大职工从矿内网站、矿务、区务公开栏、职代会、情况通报会、民主议政日、维权接待站等途径,都能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职工不出门就可点击《矿务公开》网,知道企业的公开事项,职工实实在在地感到自己是企业管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我们还把企业重大而敏感的问题让职工了解,并参与决策。200*年我矿进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时,提前将具体方案交职工代表讨论,修改后又将第二稿发到全体职工中征求意见,吸收意见和建议再次修改完善,最后经职工代表组长会议一致通过。购房补贴一直是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按照政策制定具体意见,凡符合购房条件的,及时给予补贴,并两榜公布,使这一棘手问题在全过程公开中迎刃而解。近年来,我矿实现了企务公开覆盖率100,应公开事项100,反馈事项整改率100。职工对企业管理知情权和参与权的落实,推进了民主管理。

(二)拓展企务公开,以提高职工素质为基础。以民主的方式来拓展企务公开,就必须提高职工的素质,而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也是构建和谐矿区不可或缺的。为此,我们在培育知识团队上下功夫,引进高等院校的“导师制”,对新入矿的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导师培养制”,建立了一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借助高等院校力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与某州师范大学联合开办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办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专班,与江苏省工贸学校合作,开办采掘和机电两个中专班,改善了干部职工队伍知识结构。目前全矿有高级技术职称19人,中级职称120人,初级400余人。在某管理学院设立企业文化、团队学习、品行习练、安全技术技能等五个教研室,创新提升了企业办学形式。实施了“百名高级技工人才培养工程”,开展“百师带徒”活动,已培养高级技工110多名,工人技师100人;实施专业技术和专业工种带头人制度,先后两批次选拔专业技术和专业工种带头人75名;开展“首席职工”选树活动,获得此称号的每人每月享受1000元特殊津贴,凸显企业人才价值。

(三)拓展企务公开,以政通人和为目标。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来拓展企务公开,协调促进企业的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落实职工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健康等方面的权益,努力构建和谐矿区。在这方面可以概括为“五让”:

一是让职工享受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实施以企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使我矿实现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制度管理、人本管理的过渡,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生产经营态势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矿区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前提下,我们把这种成果惠及全体职工。20__年以来职工收入始终处于集团公司领先水平,200*年全矿人均收入突破了2万元,广大职工过上了小康水平的日子。

二是让职工的身心更安全更健康。企务公开的推行,促进了我矿的安全管理向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延伸。围绕员工无违章、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隐患、系统无阻滞、质 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的本质安全目标,强化人、物、系统、制度的本质安全,建立了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过去,“加班延点多奉献”是我们积极提倡的,但人的体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延长职工的劳动时间,既损伤了身体,又危及安全。实行矿务公开后,我们以人为本,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劳动效率,并规定加班延点不但不能作为评选先进和劳模的条件,还要作为违反规章制度来处理,这就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截止200*年9月9日,全矿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2092天。

三是让职工享有最佳的生产、生活环境。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在推行企务公开的同时,开展了打造“绿色某”的活动,顺应了创建最佳生产和生活环境的要求。我们对井上下的生产区和生活区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在井下生产区,开展了创建文明示范点活动,涌现出一批文明生产场所,为职工创造了整洁文明的作业条件。目前,全矿的绿化面积达78,小区是某州市文明小区,被某州市命名为“花园式”矿井;矿先后被命名为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江苏省煤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四是让职工享有更多的民利。保障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让职工享有各项民利,是实施企务公开和构建和谐矿区的本质要求。我们把落实职工的各项权利,作为构建和谐矿区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此统领企业的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健全公开体系、扩大民主管理范围、健全职代会制度、完善职工议政日制度等措施,逐步实现了全矿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法制化。我矿的企业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制、管理干部公推公选等做法,使职工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有效激发了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