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建模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4: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建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财务预警模型指标;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多元线性函数模型
网络环境作为全球化的技术环境,使会计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网络财务在我国尚处于初期阶段,它的运用存在诸多新风险,建立一套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必然选择,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最关键的就是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本文认为现金流量表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获利能力,而且由于现金流量的计算不涉及权责发生制,几乎没有造假的可能,因此本文是基于现金流的F记分模型为基础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一、样本的选择
本文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主体是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利用公开披露的企业信息来研究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预测性。
在确定样本企业时,选取了一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18家ST公司,同时还相应地选择同行业、同规模的18家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总样本共36家。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上海证券报上公开披露的2002年度到2006年度的年度报告的有关资料。
二、财务预警模型指标的选择
任何企业的财务危机都会通过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值反映出来。因此,设置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是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基础。基于网络环境下现金流量对企业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企业财务活动的角度,确定了三大类基础指标:经营环节风险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营业周期、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之比、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筹资环节风险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长期资产合适率、总资产增长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盈利值、营运资金占用额;投资环节风险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净现率。
为了全面客观地检验上市公司的经营好坏,所选取的财务指标要具有全面性与综合性,保证所选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为避免指标之间某些特征重复计算,尽量消除变量的高度相关性。为此,本文将通过两个步骤选取建模指标。
(一)运用T检验,判断财务指标的显著性差异
利用收集的总共36家企业的数据资料,分组计算19个财务指标在被挂名ST前两年的平均值,计算两组样本各指标值的T检验值。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样本显著性检验功能,对数据进行检验。为了让更多的指标入选,现将T检验的判别标准定为:|T|≥1.7。在双尾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中,通过检验的指标较多,在前一年有十二个,在前两年有八个。模型中包括过多的指标,会不利于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进行有效的预测。因此,需再通过显著性的指标中再次筛选。
通过综合考虑,最初选定了五个财务指标即:X1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X2资产负债率、X3营运资金占用率、X4总资产报酬率和X5总资产周转率。
(二)运用因子分析法,检验财务指标的相关性
如果上述所选的五个指标之间高度相关,那么就会使某些特征重复计算,引起夸大的危害,因此在选择最终变量时应尽量消除变量的高度相关性。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功能,对五个指标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表明,这五个指标的相关系数都是小于0.5的。因此,可以选择这五个指标来构建模型。
三、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本文将采用基于极值原理的Fisher判别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多维问题化为一维问题,并应用线性判别函数解决判别问题。
第一步,在构建模型前,需要确定所选的样本数据是否是有效的。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进行判别分析,经判别后,有效观测量为36。
第二步,检验五个指标的均值在ST组和非ST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从而证实这些变量在构造预测模型中的代表性。经SPSS软件检验证实,五个指标的均值在ST组和非ST组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差别。
第三步,运用SPSS软件,对五个指标进行F线性判别,得到:
前一年的线性判别模型为:
Y=0.365X1-0.455X2+0.002X3+0.802X4+0.404X5+1.388
前两年的线性判别模型为:
Y=0.114X1-0.968X2+0.079X3-0.026X4+0.721X5-0.525
根据前一年的判别模型,将企业成为ST前一年的数据进行回代代入,得到样本企业的Y,Y=1.43,依据此分界值对样本企业进行检验。若Y值<1.43,则说明该企业在未来一年内将陷入财务危机,反之,则为正常企业。检验结果表明:在ST组中,只有一家企业被误判,预测的准确率可达94.44%;在非ST组中,只有两家企业被误判,预测的准确率可达88.89%。
同理,根据前两年的判别模型,将企业成为ST前两年的数据进行回代代入,得到样本企业的Y,Y=-0.60,依据此分界值对样本企业进行检验。若Y值<-0.60,则说明该企业在未来一年内将陷入财务危机,反之,则为正常企业。经检验发现,在ST组中,有三家企业被误判,预测的准确率可达83.3%;在非ST组中,有四家企业被误判,预测的准确率可达77.8%。
经过检验,此模型在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前一年的准确率要比在前两年的判别准确率高,即离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时间越短,判别的准确率越高。这与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实际情况相符,因而证明,可以采用此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四、模型的实证检验
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做出了比较理想的多元线性回归判定模型,而该模型的运行效果是否也能理想,其判定是否准确,预测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检验。
下表是从随机选取的作为研究样本的12家上市公司公布的最新财务报告中提取数据来检验模型的结果。
从表中Y值可以看出,对于正常企业,所有的Y值全部高于1.43,模型验证准确率为100%,而对于ST类的企业,只有50%的Y值是在1.43以下,另外50%Y值处于健康企业的范围,模型验证正确率为50%。
对于ST企业的判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偏差,笔者认为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一是部分ST企业由于经营状况的改善使得财务状况可能向好的方向转变,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是模型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改观;二是由于2007年中国股市暴涨,上市公司在股市上涨过程中赚取了大量的投资收益,从而使得报表中的纯利润一项较往年大幅增长;三是本文建模用的样本数据不够全面。这些样本并没有涉及到所有行业的、地区的或是各种性质的企业;四是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模型可能存在漏洞也会导致判断出现偏差。
五、研究结论
通过本文的理论总结与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我国财务预警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判别精度和预测能力,可以获得较好的预警结果。第二,将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研究中,可以在减少模型变量的同时,达到与全部备选变量构建的全变量预测模型相近的判别精度和预测能力,使最终构建的预测模型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第三,本研究采用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来构建财务预警模型,极大地提高了财务危机预测的及时性,给企业一般投资者和债权人增加了一条更及时更准确的预警途径。
六、本实证分析的局限性
一是所选上市公司的行业区别带来的模型偏差未能解决。未能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减少外部经济环境因素所可能带来的预测偏差。二是此预测模型结论的准确性受到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的影响,可能导致相应的一些财务指标出现异常。三是由于受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收集的限制,一时还无法对这些样本进行连续几年的跟踪检验,但这种方法和思路已经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开端。四是未能收集足够的公司样本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息,肖铮,何辉渝.Logistic模型在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2):21-24.
[2]芦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6,(10):64.
[3]智文义,王恒,张利军.浅谈企业财务预警系统[J].机械管理开发,2007,(3):147-148.
篇2
关键词: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构建;企业
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既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模型中还包含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程序、全企业的各种内在要求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多种基本方法。
1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可以利用该模型或管理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如下表1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具体指标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指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负债率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受益率、资产净利率表1企业使用的指标体系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①单变量模型。所谓单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单变量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廉?比弗教授提出的。可用作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的比率有: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就必须要注意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
②多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公司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公司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可言,相当安全;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是很高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2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1)筹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①筹资风险的识别。
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②筹资风险的衡量。
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二个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筹资风险程度,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性高的特点,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A.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式中:
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利润总额+借款利息额)/(自有资金+借入资金)
从上式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变化决定了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高低。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
B.资金成本率指标。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
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为负债,上述公式中的资金占用费还应扣除因增加利息支出而少交的所得税额,上述公式可改为:
借入资金成本率=借入资金占用费以(1-所得税率)/(借入资金总额-借入资金筹集费)
企业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各项资金成本率×该项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
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
①直接投资风险。
A.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
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3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B.直接投资风险的衡量。
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投资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百分比/销售量(Q)变动百分比
该指标用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愈大,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大;经营杠杆系数愈小,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小。C.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a.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②证券投资风险。
A.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
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对于投资主体来说,它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加以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所以又称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图2是利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示意图。实证研究表明,科学选择30~40种证券能够在保证收益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分散非系统风险。
B.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资金营运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①现金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图3是现金成本分析模式,即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寻求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2)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经常采用赊销方式,但往往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同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由于长期无法收回而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性。
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反馈系统的构建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组成。
(1)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是指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时间内,由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对相关部门进行回访,考察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准确性、检查财务风险处理对策的针对性、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应有一个严密、科学的工作程序,后评价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展开,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后评价的主要步骤为:
建立后评价机构
确定评价项目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总结与反馈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是评价现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和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的实际情况,验证财务风险管理前做出的风险预测及对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确,并重新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②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主要是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实际成绩,总结各环节的经验教训,找出每个阶段的工作对实际风险管理效益和预计风险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
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是对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再评价,并与财务风险处理方案实施前指标对比分析偏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2)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通过对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具体来说,通过明确本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目的,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企业特点、产业政策、本企业或同行业历史经验,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以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模型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樊丽,张晓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北方经贸,2004,(7):114—115
[3]冯建.财务理论结构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郭复初.财务新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5]侯红兵.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健全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论丛,2003,(5):60—62
篇3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与国际的不断接轨以及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成熟,我国企业迎来国际化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开始重新审视金融风险和财务风险,如何通过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风险问题成为目前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是以企业财务信息为基础,利用企业的财务报表与经营计划等资料,通过选择并观察敏感性预警指标变化,借助比例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对企业可能或即将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报警度,并及时向利益相关各方发出警示和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杨轶、张友棠,2008)。财务风险预警理论在国外已经有70多年发展历史,并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已经采用了比较成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并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果。在我国,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开始于1986年,建立在国外学者研究基础上,国内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并开始形成体系,许多信息化建设程度较高的企业逐渐开始运用信息化途径实施和启用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二、信息化条件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基本模型
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分成信息收集机制、信息传递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四大部分,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
信息收集机制主要是基础数据采集层,主要负责收集企业基础财务数据,信息传递机制主要是以财务报表或经营快报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风险分析层;风险分析层除了收集基础数据采集层提供的财务数据之外,还要收集外部国家宏观政策、行业发展环境、社会发展环境及内部生产经营的相关信息,并根据上述数据利用风险预警分析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建议措施和有关重要资料上报领导层——财务风险处理机制;领导层根据上述预警分析和建议进行讨论并做出决策,下发相应指令,要求执行层具体实施;领导层在做出预警决策时既要考虑对公司的短期影响,也要注意保证公司长期发展的需要,执行层则负责具体执行领导层的各项决策。
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运行保障措施
1、加强信息传递环节的控制,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可靠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在大量与企业经营、财务活动有关的内外部信息基础之上,因此,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发挥预警作用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确保各项信息的及时性,在建立财务预警组织的各个层级时,应当设置专人负责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明确规定重要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时间要求;通过信息化途径,建立一套先进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保证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另外,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对基层数据采集层收集的财务信息及其他重要信息由内部审计部门安排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核实,对财务报告数据还应当由外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从而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和可靠。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化解财务风险政策的执行力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充分发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针对企业基础管理薄弱、内部控制欠缺的弊病,应当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相应完善,具体措施包括:
(1)在控制环境方面,完善公司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制定或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在各项规章中对公司各层级、各子公司与各部门的权限与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
(2)在管理控制方面,为保证财务预警信息的及时性,A公司合理调整了财务预警权与经营管理权之间的关系,对财务预警权进行了适度集中,加大了信息的监控力度,不仅确保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保证了信息在各子公司、各部门间的沟通。
3、提高企业员工财务安全意识与素质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否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发挥实效,取决于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层与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危害性与财务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认知与运用程度。为提高员工的财务安全意识与素质,在企业管理层方面,内部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或外部财务风险预警专家对公司管理层进行关于财务风险管理与财务预警系统的培训,提高管理层对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以提高作出风险预警决策时的准确性。在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方面,进行制度化、常态化的财务风险预警培训,不断增强财务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与预警系统运用能力。在提高其他员工财务安全意识方面,建立成本控制中心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明确各子公司与各部门的成本目标与责任,并作为对员工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藉此增强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与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四、结束语
由于受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限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不同的情况,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考虑企业本身的已有条件和内部控制状况,选择恰当的财务风险预警方法,遵循系统设计原则,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模型并按照预警机制程序进行操作,利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有效防范财务危机发生。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关键词】风险预警系统财务知识管理本体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财务风险预警是财务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财务风险预警的重点是抓住小范围、低程度的财务风险事件与财务状况变化,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小事件引发大风险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21世纪的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企业管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都彻底发生了变化,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渗透到财务管理中,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了机遇。而财务风险预警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依赖的技术工作,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如何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帮助管理者准确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指导风险应对工作的开展,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减少财务损失,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知识本体(ontology)方法研究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探索科学化、智能化和系统化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基于知识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需求分析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在收集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等方法,设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其预警警戒线,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对不同性质和程度的财务风险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决策者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可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捕获企业内外部信息并形成有用的知识,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应满足如下四点需求。
一是信息收集与转换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应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国内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信息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并进行分析转换,按一定形式和规则存入知识库。
二是预警指标管理与更新功能。系统应建立起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其中的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利用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提供的资料,计算出具体的指标值,供综合评价和预警使用。
三是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功能。系统应根据已计算出的各种风险指标的值,利用各种科学的综合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对企业目前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对企业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该功能是根据对企业运营过程跟踪、监测的结果,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作出判断,找出企业财务运行中潜在的危险。
四是财务风险报警功能。系统应根据已计算出的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风险指标值、综合评价值以及预测值,按照一定的报警模式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
笔者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研究中引入本体的概念,本体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用于研究客观世界本质。在本体中概念的关系可以被描述得更加广泛、详细、深入和全面,通过对概念添加属性值,以及在属性与属性之间添加映射关系,一些不便描述的语义关系就可以清晰地描述出来。同时,在本体中可以使用形式语言,这就为实现知识检索创造了条件。在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形式化定义后,本体概念模型能够实现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理解的唯一性和精确性;另外,利用本体技术对知识的联系进行形式化映射,可以产生和约束新的知识规则,增加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本体表示方法的实用性。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知识本体建模
通过分析财务风险预警领域知识的概念、关系和知识结构,采用分层次的思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领域本体,并分别对财务风险预警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财务状况监控知识与案例进行形式化描述。本系统模型建立概念本体,评价模型本体、指标本体、资源本体和通讯本体等。下面以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为例说明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本体建模。
概念本体是用来描述某个领域内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本体,这些概念是被该领域内人们所共同认可的,概念是对事物认知的抽象,包含的内容很广,与模型相关的内容有:关系、函数、公理与实例等;关系表达了财务风险预警领域内概念间的互相作用,n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R:Cl×C2×…×Cn;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概念关系,表示在n元关系中确定了n-1个概念,则第n个概念是唯一的,即F:Cl×C2×…×Cn-1Cn;公理表示永远为真的概念,即真命题;实例是具体的模型元素。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形式化定义如下。
CO::=(Fn,Cc,R,Ac,Ic)。
其中,Fn是领域名,Cc是领域内的术语集,R是关系集,Ac是公理集,Ic是实例集。
R形式化为:R::=(Ra,Rc),Ra是Cc上的属性集,形式化为:Ra::=(dc:Identifier,dc:Title,dc:Creator,dc:Description,dc:Date),前缀dc表示重用DC元数据集中的标识符、题名、创建者、描述及日期元素;Rc是术语间的关系集,Rc域是Cc1×Cc1,形式化为:Rc::=(SubConceptOf,SuperConceptOf,IsPartOf,HasPart,Equal,Pre,Next),SubConceptOf和SuperConceptOf
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IsPartof和HasPart是聚集关系,Equal是等价关系,Pre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前驱关系,Next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后继关系。Ac是公理集,Ac形式化为:Ac::=(SubConceptOfSuperConceptOf-,IsPartOfHasPart-,PreNext-,IsPartOfIsPartof*,HasPartHasPart*,EqualEqual*,……),表达了SubConceptOf和SuperConc-
eptOf,IsPartOf和HasPart,Pre和Next都是逆反关系,IsPartOf和HasPart和Equal都是可传递的。Ic形式化为:Ic::=(IRa,IRc),IRa是属性集实例,IRc是概念的关系实例。
概念是对人类知识的抽象,概念本体是按照分类法来组织领域概念及其客观关系的,概念本体作为一类独立的本体存在,由领域专家或知识工程师管理。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的描述说明如下:
Fn=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
Cc=(Z计分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多元逻辑(logit)模型,F计分模型……);
IRa={(“Prop1”,“Z计分模型”,“Z-score”,“通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五种财务比率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警企业财务风险。”),(“Prop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rtificial-Neural-Network”,“通过大量神经元的复杂连接,采用由底到顶的学习方法,以自组织和非线性动力学所形成的并列分布方式处理非语言化的财务模式信息,达到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目标”),……};
IRc={SubConceptOf(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Z计分模型),SubConceptOf(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IsPartOf(Z计分模型,函数形式),IsPartOf(Z计分模型,参数指标),IsPartO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算法),IsPartO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输入矩阵),……}。
三、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通过分析基于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模型及需求,本文提出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基本的知识管理活动包括知识的创造、发现、存储和应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将这些活动整合为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获取、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存储与推理、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应用与预警三个主要过程。财务风险预警以企业经营绩效为基础,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本质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选择相关的预警指标,通过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本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由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方面的评价构成,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公司财务评价的两大基本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公司的发展潜力尤其值得重视,公司理财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应仅仅关注目前的运营状况。在具体预警指标的选取方面,考虑到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公司运营状况,故每个预警模块各取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系统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利用财务本体知识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本体风险评价模型利用本体推理与财务知识库得出的各指标值,代入建立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具体的评价模型可根据风险案例库的匹配情况,选取合适的模型,如层次分析模型或模糊评价模型等。
篇5
关键词:集团企业 财务风险 管理体系
一、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含义及其特征
所谓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指的是集团企业在进行整个财务活动的过程中所面临财务损失的风险,由于风险的公担性,因此不管是子公司还是母公司同样需要面临财务风险。根据以上定义可以得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风险可控性,集团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关风险预防机制,对即将到来的风险加以预估,从而对集团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第二,风险不确定性。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受财务活动的影响,而财务活动因其周期较长,通常由财务活动到经济利益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而企业难以进行全方位把控,因而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三,联动传导性。这是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固有的特征,集团企业通常由众多小企业共同组成,股权成为企业关联的纽带,而每一个小企业都有其独立的财务体系,一旦其中任何一个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那么必定会影响其它企业,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整个集团的财务安全。
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因素
(一)集团企业投资方面的风险
企业投资方面的风险指的是企业对于项目的投资,由于不确定、突发地因素的影响使得项目的实际效益低于项目的预期收益。投资方面的风险具体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决策者的失误。作为一个集团,旗下的所有子公司都附属于母公司,但是一旦母公司的管理层决策失误的话,则会影响旗下众多公司,给整个集团财务带来巨大的风险;第二,股票的发行。子公司和母公司存在股权纽带,发行股票通常是企业投资的一项重要投资方式,如果发股方出现失误,运营不利都会影响整个集团企业的财务安全。
(二)集团企业融资方面的风险
集团企业融资方面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受到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经济实力缘故出现融资困难或者是债务违约风险。同样地,融资风险也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子公司和母公司存在着频繁地融资活动,如果其中一方出现财务困难无法按时偿债,不仅使得那一方出现财务问题,还会出现联动反应,给整个集团带来风险;第二,一般而言,母公司通常会为旗下子公司进行财务担保,一旦子公司财务出现问题,母公司同样也会受到影响,给集团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集团企业财务运营方面的风险
集团企业财务运营方面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进行原料的采购、成品的销售中产生的财务风险,通常表现为仓库货物积压、账款无法收回等。各个企业之间往往存着经济活动业务上的往来,如果其中一个企业产生货物积压现象,使得资金难以回笼,必然会影响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的财务,进而影响集团的财务安全。
(四)集团企业收益分配方面的风险
集团企业收益分配方面的风险指的是集团在获得收益之后,按照旗下企业业务对企业进行资金分配,但分配过程中往往造成资金闲置、浪费等风险。这一风险对于集团企业的影响较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论述:第一,集团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应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资金闲置和浪费现象;第二,企业和企业之间同样存在利益的争夺,企业通常会为自身利益而不惜牺牲其他企业的利益,各自为战,导致整个集团的管理上出现混乱,此时,利润的分配的合理性将成为企业之间合作的关键。
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构的原则
(一)战略稳健原则
此项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应该立足于整个集团的利益,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包含的投资活动应该充分评估项目的风险收益,做出合理稳健的决策,这对于集团企业的长远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部控制权变原则
集团企业因其规模较大,财务管理起来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一项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包含风险预警、风险监控、分级管理等流程。这一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具体环境进行权重的变化,做出相应地调整,控制集团的财务风险。
(三)价值最大化下风险适度原则
企业的目的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需要集团对于自身风险能力的准确评估,在适度风险的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确保整个集团的财务安全。
四、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内容
(一)财务风险识别
财务风险识别指的是集团企业对于整个财务活动中影响因素进行判断,从预测学的角度分析,依据客观环境以及主观因素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识别,具体将风险分为:轻微风险、低风险、一般风险、高风险以及极度风险等,对应不同的风险性质采取不同的手段,为企业财务提供安全保障。
(二)财务风险评估
在风险定性识别的基础上,采取不同方法对于风险进行建模评估。依据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对于财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具体包括: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运作能力。结合以上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评估。
(三)财务风险预防
集团企业在对项目进行决策之前,应该基于对风险定性识别以及评估,切实考虑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具体分析出项目运行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最终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决策,在预防的基础上保证项目的正常运作。
(四)财务风险控制
在项目实施中,严格依照内部控制体系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依据财务风险影响因素,依据实际进行策略上的调整,使得风险得以控制。
参考文献:
篇6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mba 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093)
摘 要:为了提高电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有必要建立电网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本篇文章借鉴了国内外有关风险预警理论和实务研究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电网企业提出了有关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分析各指标的权重,从而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电网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制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评价标准,对电网企业的财务风险使用指标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估,以此来确定电网企业所处的财务风险等级。
关键词 :电网企业;财务风险;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086-01
收稿日期:2015-02-06
作者简介:杨熙(1984-),男,上海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MBA 在读。研究方向:财务风险管控。
一、财务预警方法
电网企业财务风险时刻都有可能发生,要想在发生的时候尽可能小地减少损失,就要建立电网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这种风险预警模型可以对电网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控,这种监控系统可以对电网企业的一些突发状况做出预防。这样就能够改善财务的状况和结构,从而化解财务风险。
国际上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我们所说的定性分析指的是流程图分析法、管理评分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等等。由于定型预警分析的主观性比较强,所以其风险预警中的应用范围比较窄。而定量分析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变量分析法,另一种是多变量分析法。从数学模型的使用上看,比较常用的是建模法,另一种是评分法。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需要选择预警方法,本文主要是从实用的角度选择评分预警方法。
二、财务预警指标
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与财政部和国资的企业绩效评价有相同的地方,可作参考,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经营情况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一个维度纳入,因为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在评价企业财务是否发生危机的时候会有先行指示的作用。同时,国家监管机构也越来越重视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工作,所以我们可以将风险管理状况也作为一个维度纳入预警指标类别中。因此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一共有六个类别,每个类别都有具体的指标。然而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工作的需要进行调整。
三、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在各财务预警中非常的重要,层次分析法主要是各财务预警指标的权重的方法。各财务预警指标的权重的确定在风险预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直接关系到财务预警的结果。然而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对于各个财务预警指标的侧重点也不同。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财务指标的权重也并不是无规律可循。层次分析的方法可以避免随意性,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为一些比较复杂模糊的问题来提供一个比较容易理解和解决的简易方法,层次分析法特别适合那些不容易用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由美国的一个运筹学家提出的,最初只是一种简单灵活的决策方法,但是这种决策方法还非常实用,之后逐渐演变成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发法的操作流程是:第一,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组成因素,并且将这些因素按照隶属关系进一步地分解成多个组成因素,分解成的这些因素还需要按照隶属关系再进一步地进行分解,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分别排列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层次的从高到低的阶梯层次结构。第二,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来确定各因素之间哪个相对比较重要;第三,将各个因素都考虑进去,比较相对重要性,最终确定层次的总排序,得出的最后结论就是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即各财务预警指标的权重。
四、指标权重
各预警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可以邀请电力行业的一些财务专家进行判断,这些专家可以采用德尔菲法分别对每一项财务预警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一个匿名打分。我们所运用的德尔菲法实际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咨询法,这种做法是要对预测指标的权重进行判断,通过对很多电力行业财务领域的专家的意见进行整合和总结,得出的结论再次匿名的反馈给各专家,然后再次征求意见,对这些意见不断地整合,直到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意见为止。
五、总结
企业的发展要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总要求,不断地改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责任评价体系。本文所探讨的是从财务的角度建立起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减少电网企业财务方面的风险问题,电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本文所给的一些小意见,进行风险预警,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完善电网企业财务风险系统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秀琴. 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设想[J]. 上海会计,2003,(5):21-23.
[2] 杨秋林. 构架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心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3):59.
[3] 黄亚平. 雷婷婷.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统计,2009(6).
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数据挖掘
财务困境预测研究是财务管理领域中的一个关键课题。Wanke等(2014)更指出,财务困境预测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甚至整个经济体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系统梳理了本领域的代表文献,从财务困境定义、研究样本设计、预测变量选择、统计方法应用、预测精度判定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研究进行综述,并分析、改进,最后提出兼顾利益相关者的预测框架和敏感性分析方法。
一、财务困境定义
Beaver(1966)指出了财务困境的重大影响,认为与破产、透支银行存款、偿付债券困难等存在直接联系。Altman(1993)提出四大后果,并指出破产最接近财务困境的法律定义。Dong Yu(2012)量化了特征,即经营困难、连续3年亏损、无法用现金偿还到期债务并满足日常支出。有鉴于国内证券市场兴起较晚,退市机制尚不完善,学者们大多选取“ST”上市公司作为标志。吴俊杰(2006)将“*ST”定义为陷入财务困境。
二、样本数据设计
建立配对的健康公司样本时,现有研究大多选取的控制因素为行业、会计年度和资产规模,并借此控制偏差。多数实证研究采用一一配对抽样,可能把作为配对标准的因素排除;此外还可能造成两类公司比例与总体中不一致,夸大正确率。Usai等(2009)增加了重复的随机二次抽样检验。
三、预测指标选择
目前预测指标的选取处于探索阶段,上述预测指标(表31)后,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体系,引入股权结构(袁康来等,2009)、EVA(梁杰等,2011)、财务重述(王晓光,2014)等。
四、建模方法运用
(一)统计技术模型
Fitzpatrick(1932)首次采用单变量模型进行预测。Beaver(1966)提出了更完善的单变量模型。此后,Altman(1968)创建了多元变量模型;Ohlson(1980)用logistic模型预测。在国内陈晓等(2000)首次将Logistic回归引入。优势是模型易于理解使用;劣势是样本个数要求、线性形式处理非线性问题、处理定性指标能力弱。
(二)现代分析模型
Feng Yu Lin等(2001)将判别分析、Logistic、神经网络及决策树模型组合建立了三类混合模型。姚靠华等(2005)用决策树剪枝,肖鹏等(2009)用模糊支持向量机,拓展了现代分析模型的应用。优势是计算机进行大量数据处理、无需分布假设;劣势是缺乏完整理论说明、过程无法明确确认。
五、预测准确率
由于使用的Logistic和Probit方法理论上不存在最优分割点,故一类错误减少意味着另一类错误增加。学者们大多假定先验概率为50%,而实际情况下不会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高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将健康预测为财务困境很有可能因投资者谨慎造成投资收益下降,其损失要远小于反向的投资损失。
六、总结及重构设想
(一)财务困境定义
尽管两阶段划分法有利于提高预测准确性,但未将利益相关者纳入考量。而现代财务风险在企业及利益相关者间的传导更容易,应放弃利益相关者行为外生的假定,在预测阶段将其视为内生。
(二)预测指标选取
恶化的财务比率是陷入财务困境的表现之一,直接原因是外界环境变化及经营决策等。只有沿财务风险传导路径,寻找直接因素纳入模型,才能真正提高预测力。
(三)模型具体设定
如果将财务困境范围精细化,并加入利益相关者,构成的新框架并不排斥现有的建模方法,而是从经济过程出发,同时嵌入利益相关者,财务指标地位相对下降。
(四)预测精度判定
研究中常假定两类错误成本相同,以误判率最小为原则建立准则,以预测精度高低来评价效率。而财务困境误判为健康的代价远高于健康误判为财务困境,如何平衡并提升预测准确率,仍需讨论。
(五)敏感性分析
需要对在利益相关者影响下的企业状况在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期,同时对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提高预测能力。
参考文献:
[1]Beaver,W.H.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6,(21):322324
[2]Altman,E.I.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A Complete Guide to Predicting,Avoiding and Dealing with Bankruptcy[M].John Wiley,New York,NY,1993,(23):325328
[3]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04):3138
[4]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4655
[5]吴俊杰.财务困境预测:数据挖掘方法的比较与运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
篇8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较大,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应注重事前控制。通过财务预警能够预测到财务可能的风险,将其以特别的方式警示利益相关者,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帮助规避风险,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亟需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来预测、预控和处理财务风险。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
(一)定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定性指标,能直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及可能对企业生产运行产生的影响,也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第一,宏观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变化、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产生影响。
第二,行业特征。行业不同,财务风险是不同的。
第三,市场状况。可以从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变动、顾客满意度的变化等来分析。
第四,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经营品种单一,经营范围狭窄,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大。
第五,企业管理水平。缺乏管理经验、管理素质低下是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二)定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以下方面:
1、创新能力指标
一是创新技术的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技开发,投资比例的大小会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合理安排研发资金的数额和期限结构。主要指标包括:
研发费用投入强度=研发费用/销售收入
研究开发费用增长率=(当年的研发费用-上一年的研发费用)/上一年的研发费用
技术人员比重=研发人员数/总工人数
二是创新效率。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成长迅速的特点,只有充分认识到其所具有的高成长性这一特点,将企业利润和成长性动态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主要指标有:
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资本积累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率=已获成功的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研究开发费用总支出
新产品贡献率=新产品的贡献/全部产品的贡献
2、盈利能力指标
常见的主要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等。一般来说,这些比率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期及成长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初期利润往往很少甚至表现为亏损,还应选择基于现金盈利能力的比值作为预警体系的一个指标,即经营现金盈利率,计算公式如下:
经营现金盈利率=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3、资产运营能力指标
资产运营能力是指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资产运营能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重要,只有提高资产周转效率,才能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风险水平。常见的衡量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另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含量高,企业资产有相当大部分都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无形资产,所以还要重视无形资产的周转情况。无形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如下:
无形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无形资产
4、偿债能力指标
财务风险最终表现为能否偿还到期债务,因此偿债能力更为重要。常见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已获利息倍数、有形净值债务率、资产负债率等。
一般来说,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强,风险越小,反之,则风险越大,而有形净值债务率和资产负债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风险越小,反之,则风险越大。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是各预警指标对总评价目标重要程度的反映。指标权重的确定是财务风险预警中的重要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预警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目前国内外对权重的确定方法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类型。
主观赋权法,主要是运用专家意见打分法。在权重确定的实际过程中,是把在评价问题或决策问题中所要考虑的各因素,由调查人事先制定出表格,然后根据研究问题的具体内容,在本专业内聘请阅历高、专业知识丰富并且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就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发表意见,填入调查表。最后由调查人员汇总,计算出各因素重要程度系数,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这种方法评价过程简单、评价时间短,并且能深入地听取专家各方面的意见。
客观赋权法。在确定各指标间权重系数时,主要采用的是统计方法,决策或评价结果虽具有较强的数学理论依据,在大多数情况下精度较高,但未考虑决策者的意向,有时会与实际情况相悖,而且对所得结果难以给予明确的解释。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剔除不相关指标的影响,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预警方法的选择
财务预警中比较常用的预警方法是线性模型法与评分法。建模法所建立的模型精度相对较高,但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作为基础,主要用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就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与管理水平来看,要取得大量的样本数据比较困难,更适合于评分法。
评分法是将预警指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运用指数法的计算来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程度。它的突出优点是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有利于风险管理人员做出更加详尽的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将所选定的指标按其性质分为极大型、极小型、稳定型与区间型。指标数值(实际值)越大越好的,定义为极大型变量,如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报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定义为极小型变量,如有形净值债务率;指标数值在某一点最好的,可定义为稳定型变量,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若在某一区间最好,则可定义为区间型变量,如资产负债率。
第二,对所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满意值、不允许值、上下限值。具体来说,一是极大型变量。满意值选取的是该行业的平均值。一般认为只要达到了该指标值的平均水平,即可认为无警,但选择不允许值有所区别:对反映盈利能力的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资本收益率,其不允许值选为零;对反映偿债能力的已获利息倍数,其不允许值选为1;对反映资产运营状况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其不允许值选取满意值的一半,如果周转率达不到满意值的一半,那么该企业也是很危险了。二是极小型变量。它的标准值确定方法应该与极大型变量相反,满意值为0,其不允许值为0.3。三是稳定型变量。一般认为,该类指标满意值为平均水平以上20个百分点,其不允许值的上限一般为该满意值的1倍,下限为满意值的一半;四是区间型变量。该类指标通常要先求出该指标的行业平均值,在均值的基础上增加和减少20个百分点作为比率满意范围的上下限,在行业平均值上增加1倍作为不允许值的上限,减少一半作为不允许值的下限。
第三,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再根据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运用德尔菲法等方法确定权数,用加权平均数或加权几何数得到的平均数,即为该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根据综合功效系数的大小即可进行警情预报(见表1)。
四、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要充分发挥预警的作用,必须从机制上进行系统设计。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由以下部分构成: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其中,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是基础,财务预警的组织机制是关键,财务风险分析机制和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是核心。只有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让企业、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才能控制和降低风险。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应具有时效性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在运用财务指标时,应根据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及其内外环境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财务指标预警体系。如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处于创业阶段,应重点对企业现有资产的结构和质量、人力资源的价值、权益类资产和负债类资产的比例、研发资金投入状况、投资项目的合理性等做出财务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具备开展创新活动的物质条件和人力资本。对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财务方面的评价时,应该更全面一些,包括管理团队的能力、研发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金管理能力、企业成长态势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
(三)预测过程中注重定量与定性方法相配合
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与日俱增,但有时财务风险的发生不能通过财务报表表现出来,必须创建系统的方法库和模型库,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学、财务学、统计学等,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加强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四)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预警系统应与企业内部控制相结合。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管理的有序化以及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关系到财务预警机制中各种指标、财务比率计算的真实性。良好的会计信息质量,是财务预警模型发挥正常作用的保证。
(五)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加快财务信息网络化建设
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预警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数据来源。这就要求财务风险预警过程中应用日益广泛的电子技术来为风险信号的采集和传送服务,在风险的动态监测、资料记录、数据处理、警情预报上,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六)积极探索和应用风险控制方法
控制风险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根本目标。财务预警系统一旦发出风险预报,则立即根据预警信息类型、性质和风险程度等选择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回避风险法、降低风险法、分散风险法、转移风险法。这些对策大多是思路性、提示性的,目的在于帮助管理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广兵,梁彤缨.高技术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12).
2、毛佳馨.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研究[EB/OL].,2009-12-29.
篇9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工程;风险管理
在持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中国经济越来越接近于全球经济,这为中国提供了很多帮助,但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因金融活动的持续发展,创新金融模式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金融业也上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特别是在互联网融资的影响下,实施互联网融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已成为当地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课题。我国金融市场必须采取及时、合理、有效的措施,在实践和试验过程中,金融工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为它在风险评估和规避过程中使用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促进中国金融业的更好发展和进一步发展,有必要更好地利用金融工程,这是持续实践中公认的一种财务管理方法。在金融工程技术共同应用的影响下,金融市场风险得到有效分析和完善,金融体系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日益完善,确保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增长。
1.金融工程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
金融工程在金融风险管理得到充分利用的是其财务风险管理有许多积极的影响。通过使用金融工程,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在使用金融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准确地预测价格变动的方向,发现了一些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前采取措施。金融工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即使市场价格变化,可以充分解决。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从国际形势的发展现状,传统的金融工具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为了降低财务运营成本,金融工程必须充分应用到金融风险管理,因为金融工程具有标准化和集中化的特点。可以减少信息和交易成本,从而降低了金融交易过程的成本。金融工程已经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它可以预防某些风险并促进金融业的更好发展。但是,在金融工程的具体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对金融风险管理有一定的影响。从金融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金融工程在系统风险,这也是在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方面的某些限制。如今,大多数金融工程数学模型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模型只适用于某些常规市场的车型,如果市场模型变得异常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将直接导致金融工程控制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2.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
一是信用风险管理和控制。新时代下,金融工程已被广泛使用,其功能可以提高,充分发挥其在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而在时代的发展,金融工程管理的范围已大大扩展,人和的优势日益突出。为了保持高度与当时的发展需要一致性,金融和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但经济威胁变得更加明显,加剧了生产工业信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履行合同义务时,金融工程技术可以用来保护的损失和违约的。在重大担保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保证经贸双方的利益,可以预防风险,可以稳步提高业务效率。二是数量风险管理和控制。金融工程的灵活性显着,管理和内部定量风险控制必须得到加强。在平时经营活动中,既要经济风险,如交易量和销售相结合,完善对金融工程技术的应用,以确保良好效果。事实上,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多的现象。在经济贸易中,有必要加强与多方的交流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增加企业的经济交易的数量的交流和沟通。然而,经济交易量的控制是困难的,和方差的特征是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它是更加难以预防和控制的定量风险。在经济和贸易交易的过程中,金融工程技术和严格的量化风险控制的应用程序必须得到加强。首先,我们必须使用商品期权来说明经济交易的数量,其次是在与企业的生产关系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调节和发展市场经济实体,稳定双方在经济交易中的贸易关系,预防风险问题,确保经济利益。
3.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不足
一是未足够重视金融风险。目前,部分金融机构对风险防范和法律观念的意识不强,同时,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意识还有待提高。例如,少部分商业银行通常发行不良贷款以扩大资本范围。另外在财务管理和资本投资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管理混乱,造成很大的财务风险。投资者从事商业活动时,从利益上讲,他们并不注意风险防范措施。当前的金融体系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无法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二是金融市场信息不够清晰。无论是信息咨询还是金融产品都存在密切联系。金融市场要想健康发展,信誉与信息透明度就必须提高。目前,金融市场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甚至部分上市公司也存在有类似现象的出现。另外,由于各种行业内部交易的产生,当务之急形成了管理市场资金内部流动的制度,直接增加了风险管理的难度。三是管理体系不完善。尽管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但金融工程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性,没有专门的金融监管结构体系。对于中央银行信托管理,掌握业务风险管理非常重要。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与在线金融市场并不紧密相关。另外传统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不力,部分金融机构的债权申请繁琐,严重影响了金融资产的质量。目前,金融机构没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无法控制。
4.金融工程在金融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优化金融工程思维。在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中,金融工程的使用可以将更多和新颖的工程思想引入该方法,同时创建大量合理的数值建模、数值分析和其他金融风险识别方法。从本质上讲技术的持续改进适当地避免了一些潜在的陷阱。在目前的发展假设下,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是量化和建模,可以直接表明人们可以粗略评估金融风险合理管理的程度。通过将金融工程技术应用于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和控制,我们还可以通过交易进行处理,并且贯穿整个流程的金融产品也可以用作风险管理产品。优秀的产品可以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并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从而可以更好地应对传统风险管理方法所导致的金融衰退。二是让金融决策更加合理。金融工程是中国现代金融的主要产品之一。它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国金融市场体系迈向更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道路。通过金融工程技术,我们可以不断改善我们的金融科学决策,我们需要了解金融工程中定义的一些法律制度和市场流程。中国经济市场,规则和机制存在缺陷。为了充分发挥金融工程在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中的作用,需要改进和掌握金融决策。此外有必要对金融工程模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有充分而有效的理解,以防止因过度依赖模型中的标准和指标而难以控制财务风险。三是完善金融风险体系。为了充分发挥金融工程工具的功能价值,必须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的建立,以有效地控制金融业的风险,并结合高层次的设计原则进行多元化的管理和控制系统。例如在使用金融工程工具时,有必要更深入地研究工具的各种功能要求,并科学地识别风险点,以确保不断提高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意识。我们还必须向每个金融市场参与者展示我们的价值,共同努力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并通过金融工程进一步确保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水平。四是加强信用评估。信用评估的主要功能体现在金融市场上,信用也可能对双方之间的交易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信贷制度不完善,它将无法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工程师应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财务风险,并在各个方面加强财务理论的应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需要市场开始不断创新和金融产品的改进,提高产品适用性是必不可少的。经常使用金融工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之间的变化,从而增强有效评估信用的能力,这已成为管理和控制金融工程风险的关键。
5.结语
篇10
【关键词】财务预警;电子信息制造业;主成分法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深,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在不断增强,面临着更大、更难预知的财务风险。在我国虚假财务信息泛滥、会计戏法充斥的今天,建立并完善企业财务预警模型,能够帮助企业做好自身的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能够有效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提升他们对上市企业的信心;能够有效提高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宏观监控质量以及规范证券市场。目前,现有的财务预警模型大多不分行业,或是集中在房地产、医疗卫生等几个热门行业,而结合电子信息制造业特色构建的预警体系很是鲜见。本文构建的这套财务预警体系,兼顾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的共性及其自身特点,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经验财务指标为基础,运用统计方法构建了定量预警模型。因此这项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2.财务预警模型国内外相关研究
最早的财务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1932)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1966年,美国的威廉・比弗将单变量分析法发展为财务危机预测模型。Altman(1968)则开创了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又称Z Score模型)的先河。之后,各国学者在Z-Score模型的基础上对其做出了改进,如1972年Edmister提出的专门针对小企业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美国学者建立起来的多微区分模型;以及日本开发银行调查部建立的企业经营指标风险评价模型。为克服多元判别模型严格的统计假设,研究人员逐步提出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来提高财务预警的能力。如1980年Ohlsonn建立的Logit预警模型及Zmijewski的Probit分析模型。而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西方研究人员开始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专家系统、遗传算法等非统计类方法进行财务困境的预测研究。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包括Odom和Sharda,Vapnikessier,Hansenranco,Varett等。
国内的财务预警模型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逐渐兴起并形成系统。90年代,我国学者周首华、杨济华和王平在Z计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了F 计分模型。陈静(1999年)分别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和二元线性判别分析。吴世农、卢贤义(2001年)应用了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三种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张爱民等则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企业财务预警进行了研究。同年,杨保安、季海针对判别分析方法在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最先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财务预警模型。之后在此研究基础上相继出现了粗糙集神经网络(柳炳祥,2002)和人工神经网络(刘洪,2004)财务预警模型。但大多数研究对象是针对整个证券市场的企业或少数几个行业,有一定的局限性。
3.研究年度的确定和研究样本的选择
鉴于我国证券市场到目前为止,还未曾出现过破产的企业,本文以股票名称前冠“ST”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另外,一些ST样本公司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摘帽”,是否仍为ST需要参考该公司当年公告。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这一年的数据异常波动不具代表性,而2009年的年报数据尚未完全公布(本文研究时),笔者将建模样本选择的年度定在了2006和2007两年;2008年度则作为财务实际状况的参照年度,按2008年各个样本公司公告划分ST和非ST公司,再同提前两年、提前一年(2006年、2007年)财务数据构建的财务模型对财务状况预测的结果进行比对,从而得出模型的误判率。
为保证财务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研究样本选取了大智慧新一代软件中按证监会行业划分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5个板块(电子元器件业、日用电子器具业、其它电子设备业、通信及相关设备业、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业)的2006年之前上市的84家企业。
4.财务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选择财务指标时,参考以往相关文献所用的指标体系,依照指标出现频率及相关原则进行初步筛选。力求所选指标能尽量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另外,对指标体系所用数据是否能由现有财务数据提供一一做了验证。考虑到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自身特点:靠借债来提供持续的大规模投资支持。在选择指标时,特别关注了偿债能力指标。又因为短期借债较长期借债而言,更易获得,是电子信息企业负债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因此在选择指标时,也向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倾斜。而相较于应付制下的指标,现金流量类指标更为可靠,不易纵。因此,将此类指标单独罗列以供使用。初步筛选所得指标体系的基本组成见表1。
5.基于主成分法的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1)主成分的提取
在表2中,从SPSS软件处理的2006年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最终根据凯泽法保留了其特征根大于1的5个最主要的因子,它们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556%。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5个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原来15个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在下表3中,从SPSS软件处理的2007年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最终保留了其特征根大于1的6个最主要的因子,它们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161%。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6个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原来15个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2)得出因子载荷矩阵,为各个因子命名
为了便于解释主成分,笔者采用Varimax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对主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从而使系数向0和1两极分化,得出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通常一个指标在某因子上的载荷大于0.5,我们就可以将这个指标归入这个因子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研究中,所有指标都只在单一因子上有较大载荷,表明本研究中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判别有效性。
对2006年数据分析结果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分析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主成分因子主要由速动比率V2、流动比率V1、权益债务比率V15、现金流动比率V3、债务保障率V11来解释。故主成分代表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即长期短期偿债能力综合主成分。
②主成分因子F2主要由资产收益率V6、成本费用利润率V4、总资产增长率V13、净利润率V5来解释,而盈利能力方面的指标的因子载荷量远大于其他指标。故主成分F2代表的是企业盈利能力综合主成分。
③主成分因子F3主要由总资产周转率V8、流动资产周转率V9、固定资产周转率V10来解释,故F3代表的是企业的营运能力综合主成分。
④主成分因子F1主要由变量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V7、净资产增长率V11来解释,因这两个指标均与股东的切身权益紧密相关,主成分因子F4应被解释为股东权益综合主成分。
⑤主成分因子F5主要由变量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V12这个指标来解释,因这个指标能够有效衡量企业保持持续稳定现金流的能力。故F5代表的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力综合主成分。
对2007年数据分析结果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分析(表5所示)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主成分因子Q1主要由速动比率V2、流动比率V1、权益债务比率V15、现金流动比率V3来解释。故主成分Q1代表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即长期短期偿债能力综合主成分。
②主成分因子Q2主要由总资产周转率V8、流动资产周转率V9、固定资产周转率V10来解释。故Q2代表的是企业的营运能力综合主成分。
③主成分因子Q3主要由资产收益率V6、成本费用利润率V4、净利润率V5来解释。故主成分Q3代表的是企业盈利能力综合主成分。
④主成分因子Q1主要由变量总资产增长率V13、净资产增长率V11来解释,因这两个指标均能参与企业成长能力的评估,主成分因子Q4应被解释为成长能力综合主成分。
⑤主成分因子Q5主要由变量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V12、债务保障率V11指标来解释,因这两个指标结合能够有效衡量企业保持持续稳定现金流并及时偿还债务的能力。故Q5代表的是企业的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的综合主成分。
⑥主成分因子Q6主要由变量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V7来解释,这一指标与股东权益息息相关。故Q6代表的是企业股东权益综合主成分。
(3)建立模型
我们可以以特征根为权,对各个主成分得分进行加权平均,构建多元判别函数。综合主成分的计算公式见公式1:
(式1)
(为表示区别,2007年公式中字母F被替换为Q)
由此可得到提前两年(2006年),提前一年(2007年)的财务预警模型,分别为:
依照公式2、公式3可分别计算出各样本公司2006、2007年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
(4)评价区域的确立及模型的预测效果检验
在实证研究中,如果研究的样本数量不是太大,为了评估判别模型的预测性能,就可以考虑利用回代方法进行验证,即将所有样本的指标值回代到线性判别函数中得出所有样本的预测值,然后与实际数据的对应变量值进行比较,进而通过模型的准确率或误判率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考虑到本文电子信息制造业选取的样本容量有限,因此采取回判法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是较为合适的方法。本文将ST、非ST公司误判率相似的分界点确定为预测模型评价区域的分界点。
笔者利用2006年数据得出的主因子多元判别模型,首先对2006年样本公司的数据进行回判。从回判结果来看,该模型将2008年9家ST公司中的1家误判为正常公司,而将75家正常公司中的9家误判为ST公司,两者相加平均得到总误判率为11.9%,即判别模型对200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实际财务状况的预测能力达到88.1%。另外,笔者利用2007年数据得出的模型将2008年9家ST公司中的2家误判为正常公司,而将75家正常公司中的14家误判为ST公司,两者相加平均得到总误判率为19.05%,即判别模型对200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实际财务状况的预测能力达到80.95%。
6.研究结论
通过2008年样本公司的验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文构建的提前一年和提前两年的模型预测准确率都在80%~90%之间。考虑到样本数量的有限,且电子信息制造企业ST公司数量占该类企业总量的百分比并不大;进一步说,ST公司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财务失败公司,不断地改制重组使其财务指标波动较大。因而,在我国当前的证券市场尚未完善,寻求两级分化的公司数据较为困难的情况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模型准确率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该方法是依据财务指标内部关系客观决定众多变量在模型中的权重体系,且能够有效将大量繁杂且相互影响的财务数据进行精炼的方法。通过误判率统计得到的评价区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地对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做出基本判断。当W>-0.29时,企业在未来一或两年内的财务状况相对安全;当W
7.合理化建议及研究局限
为了有效提高财务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公司的利益相关人应将精力集中在监测筛选出的主要指标的变化上,结合公司其他非量化值对公司进行综合评价。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应与企业管理系统的其他部分进行有效整合。不应忽略企业除财务信息外的经营业务信息在财务预警体系中的作用。为了增强这类信息在财务预警体系中的作用,克服企业自身之间的差异性,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也是大势所趋。
引入非财务数据参与建模能够一定程度上缩小不易估量的宏观因素对模型的影响,而本文由于时间的限制,在建模的过程中未能纳入非财务因素,使得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红霞,张红林.以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4):70-75.
[2]梁琪.企业信用风险的主成分判别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3,29(5):
52-57.
[3]卢纹岱主编.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77-516.
[4]薛薇编著.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27-350.
[5]张俊民主编.财务分析(第1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