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整治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土地整治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不确定性;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016-03
土地综合整治涉及土地整理、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其根本目的是统筹城乡,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土地的需求。南京为加快推进 “全域统筹、一体发展”进程,以镇街为单位建设一批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通过先行先试、实践探索,创新发展体制机制。试点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引领、整体推进”,制定试点镇街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综合整理规划[1]。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是在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对农用地整治、土地开发、农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复垦等进行统筹合理的安排。然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其来源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效应共同发生、相互迭加和交织在一起,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所有组分均产生影响[2]。同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以及社会、经济、环境信息在客观上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必然会影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预测结果和评价结论,因此很有必要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定位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首要目标,以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土地整治潜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全镇土地综合整治活动进行统筹安排,为合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万顷良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平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依据,为联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农业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搭建桥梁,为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镇(街)级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思路、技术方法和实施机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将土地综合整治、农民集中区建设、农业工程、农田水利道路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项目“五位一体”综合推进。
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不确定性的来源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社会经济环境信息的不确定、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要素的不确定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首先是指土地利用结构不确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中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区域城镇、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定位进行调整的,而城镇、农村发展定位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等因素不确定的因素的制约。如果在规划期内,规划区域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或者国家政策发生变化,规划中确定的用地类型就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这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地结构。可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是一连续过程,其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应据规划的实施信息反馈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修改。
其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还包括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用地规模、整治规模的不确定。用地规模和整治规模的各个环境经济因素通常都存在不确定性,例如,单位面积的土地,其经济投入与产出等都不是确定的值,而是存在一定的变化范围;由于当前土地整治的资金大都来源于土地出让,而土地出让收益的多寡以及时序不确定性影响到整治规模的确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确定时往往通过种种方式将各种不确定因素确定化,例如,对各个参数针对其变化范围取平均值或中值,然后建立相应的具有确定形式的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的解对于决策者来说仅仅是一个决策点,这种模型的解仅对系统的某种特殊的确定情况是有效的,而事实上系统处于这种确定状态的机率是极其微小的。这样,即使使用先进的随机优化模型、模糊优化模型、区间数优化模型和熵技术等不确定性分析模型也无法完全克服这类困难。
再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的空间布局方案也存在不确定性。如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的复垦、建新安置区的地点等选择,一般只有意向性的判断,而实际操作需要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的需要,选择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佳布局方案。因此,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这一阶段无法准确确定农用地整理、居民点工矿复垦等、建设安置区和留用区的具置,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具有不确定性。
此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还包括重点建设项目及其建设方案的不确定。这里所说的建设方案是指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或是扩建,主要体现在改扩建方式中利用废弃地还是新占农用地的不确定。
(二)社会经济环境信息的不确定
1.选取的数据没有代表性
由于其涉及的地理范围较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很难将所有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现状面面俱到地介绍清楚,这就需要选择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地理空间分布上都具有代表性的信息,这样才能将评价区域的典型社会、经济、环境特征及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的差异介绍清楚,能将主要的问题分析透彻。
2.社会经济环境信息的动态变化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过程中收集到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资料,大多数都是对目前或过去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的介绍和分析,而分析评价一般也是以此为依据来进行预测、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的,但是作为预测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着的,势必会增加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3.潜在的环境敏感区的不确定性
潜在的环境敏感区是指在将来的规划中有可能被确定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的地方。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不仅要评价土地利用建设对现存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其对潜在环境敏感区的影响。潜在的环境敏感区的不确定性更大,不仅其确切位置、面积大小、功能分区情况尚不清楚,甚至于是否能够被确定为环境敏感区还有待商榷。
4.空间信息的不确定性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对空间信息的分析一般是利用大尺度空间分析软件如ArcGIS 来完成的。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完成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采集与录入。使用空间数据描述空间实体,要对复杂的空间实体进行取舍、抽象和离散;在定位、采集、录入、储存、处理、分析和管理表达空间实体的空间数据时,常常不宜明确地将空间实体分类,不得不从中抽取重要的特性来表达确定或不确定的现实实体,用确定的模型或规则描述空间实体,但是纯几何意义上的点、线和面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所以数据采样只是一种近似描述,所获信息不可能穷尽现实世界的全部,其准确性也同时会受到传感器和数学模型等设备技术因素的影响。而且,获取的信息在被导入计算机系统并用于空间分析决策的过程中,又被部分舍弃或删除。同时,获取大量空间数据的真值并不容易,甚至有些空间数据的严格或绝对意义上的真假往往并不存在。所以,空间信息系统中实体的位置和属性信息与现实实体存在差异,即空间数据常常具有不确定性。
(三)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导致土地整治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的不确定。首先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起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由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范围很大,社会经济环境信息很难在图上表达清楚,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环境敏感区域,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这些环境敏感区域在图纸上表示也许只是一个点,不能准确地表示出其实际范围,更无法判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的划分范围,也不能确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然而这些因素却往往直接决定着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其次,用地类型的调整、建设方式的变更也会改变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程度。从生态角度看,不同的地类对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差异较大,如林地远大于耕地,农用地远大于建设用地;不同的建设方式因其占地面积的多少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也大相径庭,如交通道路建设时,规划中将平原地区的六车道高速公路调整成三级公路,则每公里要减少占地5 hm2左右,这自然就会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降低水土的流失量。同样,安排工矿用地时利用废弃地与占用耕地等新建工业园区,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产生的影响程度也相差很大。
三、不确定性的特点及其对决策的影响
(一)不确定性的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不确定性存在着客观性、传递性、累积性和可降低性等特点。任何一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都在客观上存在着上述不确定性的因素,因此具有客观性;规划方案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不确定性具有传递性;各个环节均存在不确定性,必然会导致最终的减缓措施、结论的不确定,因此具有累积性;不确定性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降低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故其还具有可降低性。
(二)不确定性对决策的影响
不确定信息可以分为来源于错误信息和来源于低精度信息两种,这两种信息导致规划方案的不确定,尤其是方案结论的不确定,给决策者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但两者带来的干扰也存在差异。错误信息会导致不正确的评价结果,低精度信息会给出模糊的结论。错误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预测影响能够导致错误的结论,如方案A 被错误的预测为比方案B 具有较小的负面影响,因此方案A 被选作推荐方案,这样决策者可能会选取错误的方案。而模糊的结论则会降低结论的明确性,如方案A 和B 均被预测为具有轻度负面影响,但是“方案A 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方案B 的1/2”的说法对于决策者更明确,更易于选择。
四、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
(一)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
情景分析法通过设定一系列情景,进而对比分析各情景下的人类行为和相应的环境状况,来评价不同情景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区域内不同时段、不同组合的人类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贡献。情景分析法可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该方法将规划方案实施前后、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环境状况,按时间序列进行描绘,然而该方法只是建立一套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框架,分析每一情景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还须依赖于其他一些更为具体的评价方法,需要与其他评价方法结合使用,如环境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矩阵法或GIS 等。
(二)以多方协作的方式开展工作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不仅涉及到土地利用问题,还要包括城市规划、社会、经济、农林、交通、水利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仅依靠国土资源部门单方面的力量很难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工作做得十分完美。需要评价单位能够积极挖掘社会力量,特别是规划区域有关环保、生态、农林、文物、旅游、测绘、交通、水利等方面的科研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以多方协作的方式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开展评价工作,才能发挥各部门的优势,避免由单方完成评价工作带来的片面性。
(三)广泛开展公众参与
通过开展公众参与,可以使规划区域的相关部门及个人了解到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对周围社会经济环境及人群可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促进他们关注土地整治,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补充。在对象上,公众参与不仅要包括专家学者,还要包括环境保护、林农林、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更要包括科研机构及非政府组织以及农民个人等。在时间上,公众参与应贯穿整个规划方案编制与实施的全过程。在方式上,既可以采用信函调查,也可召开听证会、论证会,还可以通过网站、报纸等媒体形式相关信息,这样才能随时发现问题,保证提出的环境保护减缓措施及建议更加合理。
五、结语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素的不确定和社会环境环境信息的不确定,具有客观性、传递性、累积性和可降低性,对决策者存在着较大的干扰,但是可以通过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多方协作的方式以及广泛开展公众参与等方法来降低。
参考文献:
篇2
为深入贯彻《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在“两新”工程建设中加强建设用地复垦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提升扩面“两分两换”全面推进“两新”工程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深化推进“两新”工程建设的政策意见(试行)》,深化完善“两分两换”、加快推进“两新”工程建设,现就在“两新”工程建设中加强建设用地复垦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在“两新”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可有效解决工业化、城市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统筹城乡“缺抓手”问题,对于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拓展用地空间和规模、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以及促进“两新”工程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着力克服“重建新、轻拆旧”、“重用地、轻复垦”、“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在“两新”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一手抓新市镇、新社区建设,一手抓建设用地复垦,扎实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二、切实加强建设用地复垦工作
当前,我区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己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必须牢固树立“要用地、先造地”的理念,以保护耕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切实做好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缓解我区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的矛盾。各镇、街道要对辖区内闲置或废弃的工矿企业、砖瓦窑、校舍、老村部、集体仓库场地、堆场、预制场、道路、建新未拆旧房屋等建设用地进行一次全面排摸,做到能复则复、应复尽复;对于搬迁后形成一定规模的老宅基地,须及时规划上报立项复垦。同时,对已进城就业,且具有稳定收入来源、在城镇拥有自住房的住户,鼓励其永久性放弃农村宅基地,对其房屋以及宅基地复垦给予一定补偿,补偿标准由各镇、街道自行制定。
三、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农村土地整治要以行政村或镇、街道行政区域为单位,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对区域内农用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各镇、街道要抓紧编制完善镇(街道)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统筹安排搬迁农户安置用地的选址,控制其规模,并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在此基础上,按照“农户自愿、先易后难、连片整组整村整镇推进”原则,结合2010~2012年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及下达的目标任务,进行一次具体排摸,梳理出今年年内和明后年能竣工验收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并重新申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科学制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年度推进计划,确保全区2010年新增耕地面积达到3100亩,确保全区年内竣工验收农村宅基地复垦面积不少于1400亩。项目区要选择一村为主,可幅射周边自然村组,各镇、街道今年年内要完成2个以上整组(村民小组)连片,明后年各完成3个以上整组连片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区,2012年底前完成今年批准立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明后年立项的项目,按立项期限完成好整治项目。
四、落实责任,确保工程质量
(一)提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质量。严格落实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的选址、立项、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后续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责任;竣工项目须严格执行区级初验、市级验收、省级复核认定制度,层层把好质量关,确保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整治后建成的标准农田要达到70%以上,土地开发整理净增耕地面积达到4%以上。凡存在规划设计实施不到位、新增耕地面积不实、路沟渠不配套等问题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一律不予初验。
(二)加强后续管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竣工验收后,要将复垦后有条件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或基本农田整备区,并上图入库,按基本农田“五不准”、标准农田“四化”建设要求,加强后续管理,落实保护责任。有条件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要纳入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全区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推动农业布局优化、规模集聚、产业融合、功能拓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大投入,拓宽资金渠道
(一)强化耕地保护资金保障。区政府将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和折抵指标有偿使用费净收益等资金,按规定专项用于耕地保护。
(二)实行宅基地复垦项目以奖代补。项目区宅基地复垦经省、市、区验收合格,省、市政府给予奖励的基础上,对农村宅基地连片整村整组复垦,且搬迁到市镇社区集聚的按照区政府办《关于鼓励农村宅基地整村整组连片复垦加快推进农民居住向新市镇集聚的实施意见(试行)》实行奖励。
(三)继续开展优质项目评选。依照2009年省级“十佳开发整理复垦”质量示范工程评选办法,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评优和奖励。
(四)整合使用相关涉农资金。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记其功”的思路,把村庄整治资金、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资金等相关涉农资金整合起来,用于扶持“两新”工程建设中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发挥各项资金的叠加效益。
(五)严格执行工程资金专项审计。加强对“两新”工程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资金审计,项目竣工验收后工程建设承担单位必须编制项目竣工决算报告。审计部门负责工程资金专项审计,对资金使用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要跟踪问责。
六、坚持统筹兼顾,加强节余指标管理
当前正在推进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原有的建设用地一要复耕,二要通过空间置换方式优先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要留足农村发展用地、使农民有土地收益,最后节余土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到城镇使用,土地级差收益要返还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节余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由区建立指标交易平台进行市场交易,价格参照旧房搬迁补助、宅基地复垦成本、新房建造补助、新安置点的土地取得成本和“三通一平”等费用综合测算,在区内随行就市交易。经批准区内节余指标可在市级交易平台上公开交易。通过市场交易,显现指标市场价值,并最大限度地将土地级差收益返回农村和农业。今后,将视情逐步扩大指标交易比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经验收确认的指标,由区复垦办建立台帐,统一管理,并由国土资源部门纳入年度用地计划。
七、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委农办、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规划与建设局、区农经局、区水利局、区审计局、区国土分局等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指导协调和督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各镇、街道也要相应成立工作机构。
(二)明确责任分工。区委农办(统筹办)负责研究制订相关政策、牵头组织协调工作。区财政局要整合项目区内的村庄整治、农房改造、现代园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河道清淤、绿化造林、农村联网公路等建设投入,制定落实支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专项制度,切实做好耕地保护专项资金的计提和支付等保障工作,加大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资金投入。区规划与建设局要突出“新市镇社区为主、原小集镇社区为辅、城乡一体新社区为补充”的1+X框架结构,负责做好“两新”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项目选址及基础设施、公建配套等建设管理工作。区农经局要做好集体土地流转经营管理工作,平原绿化配套,参与复垦项目的验收,加强复垦土地质量管理与农艺技术指导,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区水利局负责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水利规划和填埋水域的审批,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块内路、沟、渠等配套设施的布局设计、施工管理,配合国土部门做好项目竣工后验收工作。区审计局负责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审计工作。区国土分局负责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立项审查、报批、竣工验收及上报复核等工作。各镇、街道作为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主体和责任单位,要全面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立项申报、资金筹措、落实好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财务审计等工作,在项目立项时广泛宣传发动,通过项目论证会、村民(代表)大会、签字确认等形式,充分征求农户意见。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单位)也要严格把关,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两新”工程建设。
篇3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利用率;土地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
在新时期国土资源如何发挥本身价值,实现全面发展受到了现阶段人们的重视。国土资源的利用一定要整合经济与生态内容,重视对开发强度的管控,打造更适宜的空间结构让产业空间集约化,使生活空间呈现出宜居特征。既要保证生态空间的舒适,也要保证农业用地不受侵犯,在农业发展中实现盈利。为了做好土地整治工作,保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产业化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析其发展模式意义重大。
1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农村盈利,促进经济发展
1.1提供农村产业发展平台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让农民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在集约化背景下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发展,项目施行前后农业产业节约化建设明显,土地资源得到整治,农业产业面貌得以改观,为现代农业科技手段的运用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包括农田、水利、交通、林业、农村住房等各方面,在不断推行中已经取得成效,真正建设了绿色银行、优质粮仓。土地整理工作有利于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减轻劳动强度,改变农村交通。可以看出土地综合整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整治为土地流转创造了平台,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变当前农村建设面貌,真正实现新农村的建设发展。
1.2发挥造血功能
新时期的土地综合整治是将传统土地管理朝着综合整治方面改变,传统的管理是国土资源部门一家投入管理的模式,在综合整治背景下实现了政府牵头、多部门与社会资金共同投入,增加耕地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量,推动乡村整治与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了联动管理,传统国土部门一家管理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需要,转变为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平台、部门联动管理建设的形式。土地整治工作与土地承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城乡用地建设规划等相结合,能够有效聚拢资金,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政府主导下不同职能部门相互形成有效合力,部门资金开始聚拢,传统分散输血变成合力造血,共同创造“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1.3集聚综合效益
在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命线的警示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耕地的保护。根据相关报告,十一五期间内我国耕地面积因建设需要而不断减少,其他因为经济发展或者其他复杂因素导致耕地减少面积达到二十万公顷。要想补充耕地只有进行土地综合整治,主要手段是整理、复垦、开发三种模式。因此从产业发展、土地保护、农村建设等复杂需求方面来看,土地整理工作对耕地保护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耕地数量与增加耕地面积上,而且体现在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实现耕地总量的平衡。从部分地区来看,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之后,国家在贫困重点县安排了整治项目,投入大量资金,中央资金投入超过四十亿元,对当地农村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综合整治程度仍旧需要提高
从实际情况来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需要涵盖多个内容,包括田、路、水、林、村五个方面,这也是综合整治内容中必须关注的重点。但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现阶段人们的关注程度集中在田、水、路的整治上,忽视了林、村方面。当然实际建设中也有部分林、村、路的建设。从整体上来看整治工作的综合性并不理想,而且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1]。部分新增耕地质量不明显,因为城乡用地增减的背景下很多地方政府都重视指标建设,单纯为了指标而补充耕地,忽视了复垦耕地的质量,导致很多耕地质量不达标,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2.2项目缺乏统一规划
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内容复杂,是一项具备系统性、综合性建设的项目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必然涉及多个部门,而在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有些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与标准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因此现实问题是开展了不少土地整治工作,但是项目统筹规划缺乏衔接,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导致农村出现项目多而施行困难的现状。在基层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领导,导致农村地区项目整体推进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在农村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期、中期、后期,而不同阶段有对应的不同内容,但是现实生活中前期规划、后期规划之间存在滞后的问题。比如很多地方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先整治、后规划,这种本末倒置的方式导致项目的社会与规划方案不够完善,项目不断拖延很难顺利完成,加上项目时间规划内容不一,在项目工作中缺乏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导致项目施行难度增加[2]。
2.3资金筹集问题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需要资金保障,在土地整治工作中,部分村庄搬迁,甚至出现整村搬迁的情况。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拆旧建新、完善补偿机制,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资金项目的支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困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相对容易;另一方面中西部分地区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限制,经济力量受到限制,建新、拆旧、复垦都需要投入大量费用,如果没有充足资金支持很难建设起配套设施。
2.4公众参与度不够
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中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之前,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针对项目开发进行宣传,如张贴海报、印发宣传资料,使大众了解相关情况,这是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广大群众利益方面的问题,必须保证群众的知情权,而且要保证群众的参与权。项目规划方面应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反复论证方案是否可行,验证施行中存在问题。但是现阶段公众参与项目渠道并不健全,而且也存在一定问题,决定权仍旧在政府部门,缺乏统一控制手段,缺乏整套的协调机制。
3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产业化发展盈利模式的构建对策
3.1因地制宜,统筹发展
从实际发展来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产业化盈利模式的构建,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综合整治工作中重点关注规划设计。规划之前切实完成整治的专项规划,增减挂钩项目规划、社区规划内容,保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国土资源部门在这个方面做好项目规划编制的协调,县级部门开展相关组织,并协调好与土地总体规划、县域村镇规划、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水利建设、交通建设等规划的关系,避免相互独立、避重就轻、单一解决一个问题的现象出现[3]。在项目设计之前一定要保证因地制宜,不可片面追求规模,必须保证布局合理全面,规划适宜,实现总体规划管理。
3.2加强项目规划设计质控
首先,科学合理制定项目规划内容,做好分类指导,针对新农村建设、产业布局各方面做好衔接,重点关注田、水、路、林、村的建设,确保全面开展,不能单一忽视某一方面或者重点关注某一个方面,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链。完成专项规划、方案编制之后,将服务三农、统筹协调管理的原则予以落实,这样才可以确保现代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内容相符合。在设计规划中,还要关注基层的需求,确保设计科学合理。其次,保证设计质量内容,在设计中一定要保证技术的运用,在充分运用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做好审核、质量管理,保证设计成果有水平,与实际需求相符合。如果规划设计的科学无法保证,专家论证也不充分,就不能立项。
3.3完善监管
农村土地整治内容涉及范围广,政策性很强,涉及非常敏感的问题,因此必须完善政策法律,为土地政治工作提供保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推动立法,针对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分歧做出明确规定,满足群众诉求,保护群众利益。规划确定后出台配套法律法规,完善招标体系,做好招投标的监督,针对土地整治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工作可以解决农村土地存在的问题,促进新农村的建设,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但目前我国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让土地盈利,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实现对土地更高效更合理的管理,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丁庆龙,叶艳妹.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转型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探讨[J].国土资源情报,2020(4):48-56.
[2]赖松坡.当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2020,532(10):64-64.
篇4
[关键词]土地整治;土地整理;增减挂钩;土地整治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农村土地整治的意义和内涵
土地整治是盘存量土地、强化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总体来讲,农村土地整治就是将开展田、水、路、林、村的土地整理、综合整治措施和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相结合,从而实现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缓解城乡用地矛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农村土地整治是有效保护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我国目前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用地矛盾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落实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有效途径。
具体而言,农村土地整治就是以土地整治项目为载体,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搭建整合农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工况废弃地整理复垦开发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工作平台,整村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在政府主导、职能部门协调方面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在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村推进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所向中心村、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等方面发挥带动作用,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1]
二、农村土地整治的重点
2010年11月10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会议强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要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进,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农田整治为重点,提高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和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涉及村庄撤并等方面的土地整治,必须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自主决定,不得强拆强建。
会议强调,要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规模和范围。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所腾出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严禁以整治为名,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挂钩试点、超出试点范围开展增减挂钩和建设用地置换或擅自扩大挂钩周转指标规模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地方政府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并相应扣减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抓好落实。
三、庄河市农村土地整治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庄河作为辽宁沿海地区,是辽宁省土地整治的重要地区。庄河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开展于2004年,都是针对农用地范围内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整理范围基本以某个乡镇的一个或几个村的行政边界并结合自然地物确定,单个项目规模一般在1000公顷左右,投资范围并不包括农村居民点在内,目前部分项目已经施工运行,已完工的项目再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明显效果,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土地整理的相关法规尚未健全,土地整理内容、目标、程序、资金来源与监管,以及对土地整理违法行为的惩处等亟需规范;目前土地整理很少成立专门机构管理、协调;对规划制定、实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还没有进行合理组织,工程质量和工期往往无法保证,部分整理工作结束后没有及时进行地籍测量、重绘地籍变更图纸等工作。土地整理项目评估虽有雏形但还不完善,难以适应有序土地整理的要求;由于土地整理前后期工作的不连续和不完善,资料完整性、可比性较差。资金运作机制不规范,缺乏统一的规划,部分项目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更加重了土地整理的负担。土地整理资金与水利经费、农业发展基金等结合较少。土地整理工程横跨众多学科领域,客观上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技术支持体系,为实践操作提供指导。从各地开展的情况来看,土地整理技术还很薄弱,相关技术因素和技术要求尚未完善。如适用于土地整理的农地分等定级估价标准有待确定;乡村土地整理规划技术、土地整理工程建设技术和土地整理效果评价技术等缺乏成熟的体系,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2]
庄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于2010年启动,主要是以农村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居民点在内的土地整理复垦为对象。目前处于规划编制阶段,并没有具体实施。但从整体规划情况来看,并没有与土地整理项目有效地结合起来。
四、庄河市农村土地整治模式探讨
在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应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机结合起来,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将一些行之有效、富有地方特色的土地整治模式加以推广应用。庄河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土地整治资金比较充足,在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时,应长远规划,兼顾村庄整治和农用地整治。对经济相对发达,拥有企业的乡镇应以村庄整治为主,比如庄河市大郑镇、兰店乡等。对以主产粮食为主的乡镇应以农用地整治为主,比如光明山镇、大营镇等。
1. 村庄整治模式
庄河市既有农村现状主要体现在农村居民点布局混乱、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公共设施不完善,针对现状可以采取迁村并点式、整村搬迁式、旧村改造式、城镇社区式等模式。
(1) 迁村并点式是通过土地整治使一些散户居民或村庄向具有一定规模或经济基础的中心村进行迁移,并对原来的居民点进行土地复垦,与周边农田连片,从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2)整村搬迁式是对一些环境差、交通不便的村庄通过土地整治实施整体搬迁至便于生活和生产的地方。
(3)旧村改造式是对村庄在原地基础上进行重新规划,对危旧房、废弃地进行改造和整治,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的盘活。
(4)城镇社区式是通过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现城乡结合,转变原有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土地整治前的村屯变为城镇社区,居民能够就业并有社会保障。
2. 农用地整治模式
庄河市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庄河中部,可以采取基本农田改造式、农业产业发展式。
(1)基本农田改造式是对原来基础就非常好的农田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升级,使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农田基础设施更加配套,把原有农田建设成优质高效、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区建设以耕地集中的光明山镇、太平岭乡、徐岭镇、吴炉镇、大营镇为重点。
(2)农业产业发展式是把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与发展当地现代农业相结合,通过农村土地整治为当地现代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打造平台,最终为地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五、结语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耕地数量有所增加,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所完善,改善了村容村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在总结以往工作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 改进土地整治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吴刚,苑晓志.辽宁省农村土地整治模式及政策思考.国土资源.2009(11):40-42
[2]刘翠丰,董秀茹,王秋兵.辽宁省土地整理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05,11(3):273-276
篇5
5月17日,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展示新农村建设活力,极大加速示范区的建设,体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效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协调,以此为重要抓手和载体,全面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使新农村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宋光齐就土地综合整治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提出了要求。省委农办主任张宁主持会议,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局长常嘉兴出席会议。
魏宏以新津县袁山村为案例,向与会人员总结了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后三个可喜的方面:第一是新建了农民居住新村,改善了农民之前的居住环境;第二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第三是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增加。通过案例分析,形成三个共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能够创造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条件,能够加快和促进新农村建设,能够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资金的来源与管理方面,要用好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创新多元投入机制,研究农业利益链接机制,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
钟勉强调,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决策,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重点突破。在成片发展过程中,要建立起产业的支撑,整体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分类推进村落村庄的建设,配套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关于新村建设,要做好规划,把土地整理和其他抓手相结合,和谐有序推进。要充分认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发挥作用。土地综合整治要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确保农民受益,并围绕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来进行。要尊重农民意愿,尽可能组织农户参与。他指出,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统筹,建立政府主导,国土搭台,各部门合作,乡镇参与的机制,运用好这个平台,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超级秘书网
宋光齐结合国土资源部门职能职责,强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必须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他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国土资源部门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金,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时,他要求要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转变,从单纯的农地整理转变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要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新上项目要与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相结合,要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要精心实施、密切配合,加强监管、防止腐败,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同时要坚持改革,细化措施,多研究、多沟通,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畜牧粮食局、省扶贫移民局、省以工代赈办、省农发办负责人,各市(州)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推进办主任、国土资源局局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所在县政府负责人及国土资源局局长参加了此次会议。
篇6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城镇化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使得我国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人居环境质量整体不够好等的情况下,对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 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我国农村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关调查发现,有差不多60%的乡村景观有着很一般的景观风光,有将近80%的乡村道路没有足够的了变化面积,并且,居民点的绿化面积覆盖率也很低,沟路林渠已经遭到严重损坏,导致我国农村土地、河流的生态功能呈现严重退化状态,给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带来严重影响。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先后实施了多项帮扶政策,如农业基础建设、退耕还林和农村土地整治等,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水平、进一步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但是,在不断加强新农村建和推进土地整治的过程中,生态景观理论、技术方面没有比较专业的指导,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大大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并且,部分先富裕起来的村庄开始修建高档住宅房屋,出现与当地文化、特色等不相协调情况,最终给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带来严重阻碍。另外,没有对生态系统的循环发展、低于文化保护、风土人情继承等给以高度重视,导致生态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地方文化特色严重缺失,最终成为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 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目标和任务
对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当前农村土地整治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农村土地的有效整治,可以解决社会、农村经济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是,通过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农业初级生产力可以得到不断提高,对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着重要影响;三是,采用合理规划土地权、破碎化田地的方式,农户拥有的土地面积可以得到不断扩大,从而使农户的耕地面积得到不断增多,对于提高土地生产力、农户生产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四是,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生态系统得到循环发展,对于保护生态多样性、提高农村土地的生态景观价值有着重要影响。
四、 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的对策
(一) 深入研究乡村景观特征,注重乡村景观价值的充分发挥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每个村庄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生态景观,因此,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必须深入研究乡村景观的各种特征,全面掌握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生长规律和水文分布规律等,才能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最终促进农村生态系统循环发展、生态景观价值不断提升。例如:在保护历史文物、修筑乡村道路的过程中,注重乡村景观价值的充分发挥,合理的配置各种植物、街景等,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真正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
(二) 深入研究乡村土地多功能性,注重生态景观服务功能的有效提升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土地具有生产、财富储备、生物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功能,可以有效储存各种物质、保障生物多样性,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循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必须深入研究乡村土地的多功能性,不断提高农村土地综合生产力、生态景观服务能力等,才能真正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从而保障农村土地生态安全、生态景观价值等。例如:在景观生态学中,有研究人员提出“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结构理论,充分展示出防护林、田埂、田块等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对于提高农村生态景观价值有着重要影响。
(三) 深入研究流域水文生态情况,注重全球气候变化的合理应对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大气、水、土地等几个方面的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在我国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必须深入研究不同流域水文生态情况,才能及时找出控制土地遭到侵蚀、沙漠化等的原因,以有效防治各种土地方面的问题。目前,土地的有效利用、生态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土地治理的重点,在对水体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注重生物多样性、土地资源等的保护,才能确保各种土地整治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从而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与此同时,在全球气候不断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还需要针对性的制度各种应对措施,如暴雨、极端气温等,才能在不断完善预警体系的情况下,提高我国农村生态系统的弹性和防范能力,最终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四)深入研究生态化景观化技术,注重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的有效健全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乡村土地整治相关机制,全面提升土地整治实效性,是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农村土地整治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在国际往来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注重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吸收、学习和利用,才能更好的保障农村自然生态的完整性、连续性,从而降低人为破坏带来的永久性伤害,以在有效实施各种整治措施的情况下,促进农村生态系统循环发展、生态景观价值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深入研究生态化景观化的各种整治技术,注重农村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并有效健全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建设标准,才能增强全体人民的参与积极性,以在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等的情况下,提高全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从而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不断前进。
篇7
【关键词】土地现状;土地整治;发展趋势
前言: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各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毁林建厂,毁耕建路,这使得农村土地进一步缩减。过去由于政府管理力度的有限性,使得农民建房没有合理规划,低层建筑错落无秩序,整体无规则,大量占用土地。然而中国的土地是有限的,如何合理的利用土地,如何提升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下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的重要研究领域,与此同时,农村土地状况和基础设施也严重落后于现实要求,在这一社会状态下,土地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一、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土地整治资金来源单一
地方政府无法短时间内筹集资金进行农民保障性的房屋建设和补贴发放,这样就会使得整体程序推行缓慢或停滞。政府不会把全部农村同时改造.而是先从易改造的地方开始试点,在一定的时期内逐步推进。
(二)合理利用资源有效控制整治成本
随着整治过程的推进,据调查发现很多房屋建筑为近两年新建的房屋,房子结构良好,装修完善,盲目的拆除是一种很大的浪费且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政府同时应考虑到对这些房子进行保留,如果没有科学的控制必须造成大量房屋的闲置,造成资产的沉淀。
(三)科学技术落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
在进行土地整治时,要注意保护环境。我国环保科技实力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人们环保意识不强,如果不采取合理措施的话,势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经济必须紧抓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
(四)规划与设计不合理
有些农村整治后出现不合理规划现象,如农民住房距离庄稼地远了、农机没院子放、粮食没地方存;零散的家禽、牲畜养殖也出现困难,这样就不方便农民耕种和生产,这样的规划就没有达到农民的要求,使农民缺少归属感,应根据国内的国情进行整治后的土地规划。
二、农村土地整治措施
(一)转变思想
优化土地集约管理根据国家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首先我们要积极响应,转变传统的住房观念,拆除不合理住宅,统一建筑。提高农村居民建筑的容积率,农村土地整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合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对于建住宅建在交通发达、环境好的居民坚决不当钉子户。其次杜绝政府规划的四周新,中间破的现象,严谨杜绝土地浪费现象。
(二)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我国大多数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筹措还是以国家为主、以政府有限的土地整治资金来解决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不能大规模的进行土地整治。资金来源应在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前提下,运用各种优惠政策,吸进单位和个人资金,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和利用外资,鼓励通过合资、合作,吸引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投入,允许民间资金进入土地整治市场,逐步形成土地开发整治多元融资渠道。
(三)提高对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认识
我国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只看重把土地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在投入产出过程中的管理,看重作为一项财产的产权管理,看重作为一种资产的经济权益的管理,而轻视了保护土地资源的生态系统性。要把对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到像保护耕地、重视土地资产价值的高度来认识。
(四)平衡耕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都是我国土地管理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性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很难实现平衡发展。前几年四川某县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大量的占用耕地,导致当地老百姓无耕地可种,后来为了弥补失误,该县又进行垦荒,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耕地与生态的平衡,结果正好相反,仓促的垦荒造成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另外,一些沿海地区的老百姓,为取得占地指标,希望通过滩涂造田大力发展海洋养殖业,但是滩涂造田不仅仅效益极低,而且还直接导致大量土地的撂荒,反而更加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正确的处理耕地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是我国土地管理改革需要注意的关键性问题。
三、加强土地整治,循环经济发展
(一)需保护好农民的耕地和粮食安全,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农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
(二)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注意减少土地整治带来的环境污染。
(三)经济来源需多样化,在土地整治时,我们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公开招投标的形式。选择第三方监理人员全程监督,确保投标公开化、透明化。在项目实施阶段做好计量工作,做好项目科学性研究,使得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土地所有权调整,根据《土地管理法》在相邻单位之间有飞地、插花地,或权属界线不规则时,为方便当地群众生活、便于农业机械作业,减少灌溉用水和农机通行引发的纠纷,应进行土地所有权调整。
(五)在土地整理后进行土地规划需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充分注意到物质的循环利用。我们可以建立一种循环经济模式的绿色工业园区,对地区进行经济带动。这种绿色工业园区,能合理的利用企业生产后的副产品,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
(六)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经济形态。但是这种经济形势,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要不断的引进和开放新的生产方式,将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作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
(七)提倡以乡村地理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物象、生产生活形式、乡风民俗等为载体,通过城乡差异来规划组合旅游产品,吸引城市居民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未来发展趋势
(一)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进程
我国对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有效的通过土地资源的利用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经济条件的不同,所以制定出整治方案也不同。同时提高各地文化素质教育等精神方面的整治,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合理提高基础农村设施,建立长期有效的适应当地农村土地整治发展的可行性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在保证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二)提升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
新农村土地整治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在土地整治成功案例中借鉴经验,对于绿化带中乱扔垃圾,填埋绿化带等行为要严厉查处;对工业用地要合理规划,建在离村庄较远,交通便利的地方,重污染的企业要严厉整治,要严格控制工业土地占有量。
五、结束语: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加大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进而缓解土地资源相对于人们用地需求短缺的难题,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达到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目的。我们要不断的吸收先进的科学理论,借鉴土地整治成功项目经验,更新模式,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宋建分.新农村建设用地问题的思考[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
篇8
关键词: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2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农业发展的一项基本生产资料,土地是农民生存立足之本。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也存在诸如土地撂荒严重、土地利用率不高等方面的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障碍。为了更好的改变农村的村容村貌,从而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耕地的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就需要重视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整治的成就与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整治的成就
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通过政策方面的支持和资金方面的支持,逐步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缓解了耕地净减少的势头:随着国家大力倡导组织复垦计划以来,全国的土地复垦面积逐渐增加,使得耕地得到很好的保护,一步步实现占补之间的平衡。
2、提高了土地质量: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很好的结合了农田整治,开展以田、水、路等综合整治为内容的土地整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产稳产田的比重,还相应的改善了生产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3、促使土地集约利用:通过进行土地的整治和利用,使得农田向规模化和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居民也开始向城镇靠拢,企业往工业园区集中,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切实落实了土地节约制度。
(二)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
1、受规划制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整治受到规划因素的制约,当发生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的时候,就会对那些土地比较肥沃、自然条件也比较好的田地产生摧毁,根据土地规划整治要求,这些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有效的申报和治理,就会使得这些效率比较高、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土地逐渐废弃,在侵蚀了良田的同时,还会影响生态环境。
2、农民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不够:就当前情况来看,现行的土地整治工作主要承担部门是国土资源部门,土地整治的一个重点就是为城镇建设提供相应的用地指标。除此之外,在进行土地整治的时候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的投入,还有一些项目资金整合,社会资金投入的数量不是特别大。
3、存在耕地流失风险: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整治主要是集中在一些试点区域内,试点区之外的农村地区,村庄的布点和规划编制相对缓慢,由于那些复垦的宅基地“地力”一直在下降,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恢复。而城乡建设用地“占一补一”,存在着一定的耕地流失风险。
4、土地整治法规缺少系统性:众所周知,土地整治工作属于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工作,主要涉及的有村庄的整治、土地的整治、农田的整治、道路的整治以及生态环境的整治等等,其中涉及的权属调整的方式、调整的程序以及在发生纠纷之后的土地如何分配等问题,都跟老百姓的切实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缺少系统性法律法规的指导,就使得土地整治的效率不高。
二、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整治的建议
(一)土地整治规划要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根据相应的土地利用的标准和整体规划,找出新农村建设跟土地整治的结合点所在,根据土地生态平衡原理,调整村庄建设的机构布局,依据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等方面的原则,对土地整治进行很好的规划管理。及时梳理自然条件比较好的田地受地质灾害摧毁的数目,争取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申报和治理。对于那些乱占耕地、违规违法建设要给予坚决的查处,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保证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
(二)坚持各项效益的结合,提高参与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土地整治,其核心任务就是正确处理经济、人口与资源等方面的关系,从而实现改善公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此基础上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统一。对于经济效益来说,属于进行土地整治的基础,只有保证平均的产出要比投入大,才能顺利开展这项活动;作为土地整治的重要保障,必须要重视生态效益,要不断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的协调能力,这样才能使得土地整治的效果得到巩固。而社会效益又是进行土地整治的主要支撑点,在新农村开展土地整治之前,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土地整治规划任务中来,充分保障各方的权益。
(三)规范土地整治的运作模式:根据土地整治的目标可以看出,土地整治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还跟国家的粮食安全相关,甚至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还是生态环境改善的保障。加上土地整治的覆盖面相对比较广泛,投入的资金也是比较多的,单纯的依靠地方政府、单位和个人都是难以完成的。所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整治不能各自为政,要纳入到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中去,根据整体性原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科学布局,合理分配土地整治资金,这样才能发挥其最佳效应。
(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在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由于政策性比较强,影响的面也比较广,加上存在一些敏感词,需要完善的政策法律作保障。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立法,健全政策法规,满足土地整治项目的需要,这是完善土地整治项目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从法律上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顺利实施。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大势所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要求,属于一项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在进行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紧密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不断加大土地整治的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土地资源方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林爱文,孙铖,李山勇.基于公众参与的国土地理信息监测研究――以基本农田划定及其动态监测为例[A]. 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3
[2] 郭金辉.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A]. 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 2009
[3] 管叔琪.安徽省农村土地整治实践、问题与对策[A].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 2011
[4] 王文志,王丽.规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积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关于湘阴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调查和思考[A]. 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0
篇9
目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融资实践已远远超过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的范畴。现行的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已不能解决土地融资中的现实问题,亟需出台适合土地整治项目的融资法律法规。在宪法对土地资源保护的框架内,结合市场调控需求,制定适应市场机制的土地整治融资条例或办法,规范融资主体、融资方式、融资内容、融资监管及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形成科学、明确、规范、严格的农村土地整理融资行为规则。同时,建立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认可的,具有地方经济特色为农村土地整理融资完善配套实施细则,建立科学细致的融资实施制度。
2加强国家政府对农地金融的支持
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只有国家的维护和扶持,才可以顺利实施。中央银行对农地金融应实行特殊政策,并且财税部门对农地金融也应当照顾,免征所得税,减半征收营业税。对于“剪刀差”所形成的利税一部分,财政应将之用于补贴农地金融机构,达到间接支农的功效。土地整治项目融资模式也应考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及特点,建立适合各地经济增长模式的农村土地整理融资组织形式。制定合理的土地整治项目收益分配方式,对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收益进行具体分配,鼓励民间组织、企业、农民集体和个人自筹资金投入农村土地整治。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其拥有的土地作为股份入股,与国家、企事业单位联营合股共同出资整理;或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筹资金,在对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指导下,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方向整理土地;或者动员主农户出资,政府以免税、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奖励、补助金等形式适当补助;或者成立土地整治公司通过招投标程序,专业融资并管理土地整治项目。
3逐步建立农村金融业务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融资需要稳定的农村金融业务做支撑,也需要构建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地关系,促进农地流转机制的形成和农地金融业务的开展。具体地讲,可以在以下3方面下工夫,改革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把入保面扩大到农民工,实行在哪里就业、居住,就在哪里入保的制度,同时在农村也要逐步建立起互质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户的后顾之忧;与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套,对于那些有了稳定职业、可靠收入、固定居所的农户,视其“入保”的情况,吸收他们为城市居民,使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彻底转移出来;农户放弃集体成员资格和土地权利时应给予适当的利益补偿,金额的多少可以结合社会保障情形、农户所在集体土地的数量、价格等确定。
4重视政策理论研究
篇10
1.围绕经济发展,科学谋划规划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着科学的态度,以最根本的经济利益为主导,全面的实施土地规划方案,坚持土地整治建设的根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我知道思想,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且在土地规划过程中要保持一种责任心的状态。在规划中优化农村土地的利用结构。使土地的利用率全面的提高。只有在合理的经济指导下才能让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的规划以及使用。并且在提高农业增收以及农村稳定中还可以有效的增加和加快方案,这样才能更好的加快和稳定农民的收入。并且在有效的规划中还能更好的提高农村土地的使用,让农民看到整改后的土地的效益。所以在经济发展中,无论如何使用土地,无论怎么样对土地进行全面的整改,最根本的还是要围绕科学的规划来进行。
2.提高责任心,强化土地整治
在土地整改过程中要本着全面发展,促进和谐,合理规划的原则进行指导。相关的工作人员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杜绝中饱私囊,本着良心去合理规划土地方案,对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土地或者土质不好的土地要酌情看待。在土地规划过程中要以人为本,要站在农民的角度来看待,要完全体现明明的主体地位以及他的知情权和收益权,同时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各级分类规划。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土地农民就没有了经济来源,所以在规划中要切合农民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来设计整治方案。按照一定的难易原则,精心布局。只有在规划过程中 保持和谐的理念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政治方案。同时针对于农民土地的整改过程中,相关人员本着责任心,要考虑双方的意愿。在经济利益上完全考虑各方的诉求。兼顾各方利益寻求利益的平衡性。同时在规划中要全面顾虑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性需要。总之,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懂得换位思考,转变角度看问题。始终保持着更好的方向去看问题,这样才能和谐的发展以及规划农村的土地问题。
3.高质量考察,高标准建设
在土地的全面整改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整改前有一个全面的土地规划,在规划时候要进行全面的考察。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考察的过程中进行高质量的工作。只有高质量的考察才能使人们得到更好的更和谐的经济利益。在土地考察期间,考察方案的拟定是根本,他的拟定完全依附于工作人员的考察数据。这就表明考察的质量高,得到的数据就比较精确。高标准的考察与建筑才能为农民带来根本性的信任。农民在经济利益没有得到破坏,大家才会放心的将土地进行整改。在土地建设过程中,相关的人员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实行高标准的建设。一旦在建设过程中有失误出现一定会给农民以及土地整改部门带来损失,所以在高质量的考察后也要建立高标准的方案。
4.有效管理,合理调控
农村土地整改建设在不断的进行,相关部门要做好调控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相关的整改工作。在整改工作中,相关部门要进行全面的管理。管理严格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制度,在良好的制度下和谐的发展土地整改。切实的为农民的利益做考虑。在土地的管理过程中,要加快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完善那些失去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好将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当中。从最根本上来解决失去土地的农民的后期经济问题,让他们吃上放心丸。在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在考虑农民的经济以及利益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责任明确制度的建立。按照政府主导以及部门的联合,农民自主参与一定的组织形式,建立农村土地整治挂钩,在土地管理建立更好的工作机制。只有在各个环节都明确责任体制才能促进管理人员的全面管理。这样在遇到重大的问题时候才能得到全面的解决,进而全面的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一旦有问题出现可以根据部门的责任制度来进行全面的调节。这样才能保证入地整治工作的高校推进。
5.做好收尾工作,保证土地利用率
在土地规划以及整改后期,要全面的做好收尾工作。在收尾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上感觉有亏欠的农民群体,他们会对土地整改有一定的意见,进而导致土地整改的收尾工作不和谐。土地整改工作要不断的加大力度,同时土地整改后期也不能放松懈怠,所以各级政府要极大力度对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实行目标管理,不断的实习考核。还能将一些比较有资历的企业或者是项目引进其中,这样就会加大项目实施惩奖力度。在土地整改的收尾工作中,相关部门的管理者一定要保证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在收尾工作中,管理者要定时的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没有后期的麻烦增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土地整改中进行全面的工作。保证土地整改建设的实施。
6.时刻关注,尊重民意
土地整改是在和谐社会中,同时也要为农民的发展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土地整改中相关人员要时刻关注土地整改工作,尤其是一些农民的意愿,在土地整改中尊重民意,以人为本。同时各级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各级的干部也要进入农村,主动的与农民进行沟通。增加大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切实的为土地整改建设服务。在土地整改中时刻关注农民的土地整改意愿以及土地的给予,管理人员更要时刻的尊重民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7.总结
综上所述,土地整改要进行综合的规划,在规划中找到更加合理与科学的方向。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时代,政府给予的农民政策非常的好,农民也要看准时机,为增加个人收入而努力。现在很多农村在经过土地整改以后的收入都比较客观,在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上看到了更好的农村生活。在更好的新农村生活中引进更多的项目,进而带动更多的人就业。所以农村土地的有效整改才能和谐社会下发展经济的良好保证。
参考文献:
[1] 邵方超.上海土地预申请陷入尴尬[N]. 中国建设报. 2010-08-04.
[2] 盐城市国土资源局. 努力增强国土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N]. 江苏法制报. 200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