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素质测评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综合素质测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综合素质测评

篇1

关键词:素质评价 发展 对策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校的实际开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如何呢?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加以解决?笔者将根据对我校及其他几所学校调研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一、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遇到的困难

1、家长、学校、教师的认识有待提高。

“唯分数论”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已根深蒂固。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综合素质关注明显不足。教师对学生成绩记录习以为常,而对其它方面的记录或描述不太适应,甚至认为是额外负担,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所以,如果评价大环境不改变,即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方式、内容、标准不变,家长、学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认识、行为均很难转变,综合素质评价只出现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2、操作难度大,教师负担重。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既要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又要不断学习,接受各种培训以应对新课改的要求,已经十分忙碌。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还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进行质性评价,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教师在教学工作和进行评价的双重重压下而不堪重负,导致不但对学生投入的精力不足,而造成评价失真或不全面,而且会影响到教学工作。

3、评价效果难以保证。

综合素质评价既有对学生共性的记录与评价,又有对学生个性特点的记录与评价。而反映学生个性特点的记录与评价在个体之间难以比较,用于升学录取时的一种评价依据,评价标准难以把握。因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内容、标准的丰富性、项目权重分配、结果合成的复杂性以及教师素质等因素,使评价的可信度和效果很难达到一个理想水平。

另外,综合素质评价是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之一,与升学挂钩,就成了高利害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几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学生和家长会非常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但他们关注的焦点不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什么样的发展,而是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他们追求的不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是想方设法提高评价成绩。“人情”现象、“走后门”现象势必不能完全杜绝。且不说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会失真,就是教师和同学的观察及评价也会存在很大水分。至于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评价、体育与文艺活动评价中家长、学生、教师弄虚作假则不可避免。评价的可信度和效果就更不能得到保证。

4、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一定能全面的发展。

当前,教育教学围绕考试尤其是中考、高考转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根本原因不取决于学生而取决于社会、教育机构、学校,是一些教育机构和学校为追求较高的升学率,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向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由于学生不能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当然不能通过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就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有效实施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对策及建议

1、正确认识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的功能。

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主要通过观察等手段搜集信息、描述学生成长,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学生自身前后差异评价,而很难进行学生之间的价值比较判断。其实这正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即它的对学生的价值发现和提升的功能。

2、构建新的学校管理机制。

学校作为实施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主体,必须有相应的科学的管理机制。

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评价制度。尤其是对教师的考评制度、奖励制度应加以调整,以通过评价教师来促进教师更好的评价学生,同时学生学籍管理与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应相结合。

其次,建立和完善学校评价组织,培养一支良好素质的评价队伍,一支专业的、有权威的、相对稳定的评价小组,并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从而保证学生的特长认定和升学尽量公平公正。

第三,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无论学生的自评、互评还是在具体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诚实守信教都应成为首要的指标与原则。第四,开展以对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强度和信度的研究,建立有效的公示制度、监督制度、制约制度和诚信制度。

3、提高教师评价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实施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组织者、参与者、操作者,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实施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根本保证。因此,一方面应对报告册本身进行修订,使之操作更为简捷方便;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使用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诚信教育;再一方面,应给予教师该项工作量的核定,充分考虑到教师在实施综合素质发展评价过程中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4、在招生制度改革中合理、有效地使用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

报告册在中考升学中能否起作用,起多大作用,是人们衡量其重要性程度的的关键。在当前其信度和效度尚未达到一个理想水平的情况下,在招生考试中之用它可将它分出明确的招生录取的“直接依据”和“间接依据”,直接依据主要是对学生各科学习状况量化赋分和等级表现,其他方面评价可作为“间接依据”,作为同等条件下的参考依据。

篇2

一、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升学竞争,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区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体系,促进我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我区继续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制度。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1、学业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10分(含听力);科学150分;社会政治(包括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80分,总分580分。

2、学业考试内容:以市教育局教研室编写的《宁波市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作为学业考试命题和试卷质量评价的依据。各学科考试范围原则上以初中毕业学年度的内容为主,有些学科适当涉及初中阶段其他年级的部分内容。

3、学业考试命题: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各学科试卷的命题由宁波市教育考试中心组织实施。市教育考试中心要依据《宁波市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内容和要求,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切实保证命题质量,严格把握学业考试试卷的整体难度(控制在0.7以上),试卷结构合理、清晰明确、注意多种题型的整合、学业考试命题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偏题怪题,严格控制考试难度。

4、学业考试形式:采用纸笔测试(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听力测试等形式。社会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

5、学业考试的组织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确定考试范围,详见《宁波市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市教育考试中心组织命题,区教育局负责组织考试、阅卷和成绩评定。学业考试成绩不合格学生的补考,由区教育局教研室命题,初中学校组织考试和阅卷。

6、考试成绩:学业考试成绩呈现方式采用分数制。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检测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手段。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1、评价的内容: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2、评价的原则:一是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当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二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各类获得“A”等级的学生名单须在校内公示,如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3、评价的结果:评价结果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

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技能,并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出建议。综合评语应当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九年级班(初三)主任撰写、学校领导审核确定。

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项目包括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等)、运动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等)、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操作与技能(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等)四类。测评等第每类分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P、E等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学校在教育局指导下确定,E等比例控制在5%以内。测评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参照附件二。

4、评价的组织实施:区教育局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加强指导与监督,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处理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学校要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区教育局备案,确定专人负责,建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工作班子。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在20*年4月底之前完成。

四、高中招生录取

1、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2、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时须把考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第作为前置条件。根据招生录取批次,第一批次招生录取应达到2A2P及以上等第,第二批次招生录取应达到1A3P及以上等第,第三批次招生录取应达到4P及以上等第(不同批次招生学校的分布及招生计划文件,另行公布)。高中阶段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参考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再按学业考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3、继续实行省一级重点高中保送生制度、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直升生制度、特长生降分录取和公办普高招生计划的60%指标分配到初中的政策。省一级重点高中招收保送生、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招收直升生、特长生招收等办法另行制定。

4、公办普高招生计划的60%指标(不包括“三限生”招生计划)按毕业生基数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在按分配指标招生录取时,如出现同所学校考生的学业考试成绩相同情况,则要视这些考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第水平,择优录取。

5、仍实行部分优惠加分政策(按上级文件执行,具体加分办法另行制定)。

6、在区外借读需回本区参加高中招生学业考试的考生,直接向区教育局业务科报名(报名办法另行通知),其综合素质测评等第原则上分别视为P等,若学业考试成绩达到第一、第二批次招生学校的录取标准,须提供综合素质测评项目中1-2项达到A等要求的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原始证件。

五、加强领导和制度建设,保障考试招生工作健康顺利实施。

(一)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区教育局成立*区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胡小伟任组长,俞斌任副组长,王挺、波、韩文星、周乐伟、曹禅松等同志任组员。

(二)各初中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考试、招生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不得违反规定提前结束新课,不得乱编滥印和违规订购复习资料;不得进行各种名目的区域性统考、模拟考试。

(三)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通过制度创新来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培训制度和监控评估制度等,确保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区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及学校的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包括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科目、范围、分值、时间,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以及各类高中招生办法,考试收费的标准等等,应提前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篇3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20*学年度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姚宏昌

副组长:徐须实、吕汶

成员:诸葛翔、曾金松、程卫东、方秋水、杨治平。

二、各高中学校招生计划

市区公办普通高中总招生数为5028人,其中指令性计划3625人,择校生1403人。民办普通高中总招生数1300人。各校具体招生计划详见*市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关于下达20*年市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通知》(衢市教基〔20*〕69号)。

*高级中学面向全市招收美术特长生2个班共80名;*一中面向市区招收体育特长生22名,音乐特长生2名;*三中面向市区招收美术特长生2名,音乐特长生1名,体育特长生7名;杜泽中学、大洲中学均面向市区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各5名。

*一中、*二中的择校生名额主要用于市区招生,面向各县(市)招收的择校生数应控制在面向该地区指令性计划数的40%以内。

为鼓励各地办好优质高中,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接受更好的教育,根据我市的实际,江山中学、龙游中学等两所省一级重点中学可分别调剂25名择校生名额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跨区域招生〔每个县(市、区)最多5名〕。

三、报名与考试

报考普通高中的考生必须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必须参加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报名及学业考试按市招委、市教育局有关文件办理。

*区、衢江区中考试卷由市教育局牵头组织评阅。学业考试成绩由市招办统一合成,统一。

四、志愿填报办法

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分两个批次进行。第一批次为*一中、*二中、*三中、*高级中学等四所省等级重点中学;第二批次为杜泽中学、大洲中学、*华茂外国语学校、菁才中学、仲尼中学。

志愿填报的具体办法是:考生在中考前,根据各批次学校的招生范围、招生人数等情况填报志愿。每一批次可按顺序最多填写两个学校志愿。在第一批的四所招生学校中,既可单报其中任何一所学校,也可兼报(兼报时考生只能选报*一中、*二中和*三中这三所学校中的一所学校,再兼报*高级中学。否则视考生志愿无效)。考生须认真填涂机读《志愿卡》,在每个学校的志愿栏后边“择校”栏中考生须明确注明是否愿被该校录取为择校生。

机读《志愿卡》作为向各批次学校的调档依据,在录取时以卡上的填涂信息为准。因考生本人填涂错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志愿填报时间为5月23日(周五)至5月27日(周二),志愿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意愿填报,并经家长审核,家长和学生分别签名,否则作无效处理。《志愿卡》于5月28日分别交*区教体局、衢江区教育局,由两区录入计算机后于6月2日(周一)统一交市教育局存档。志愿一经填报,任何人不得更改。

五、加分政策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规定精神,对部分考生在录取中实行优惠加分政策。具体的加分政策详见衢市教基〔20*〕30号文件。

获得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加分的考生须在档案中附有原始证明(证件)和复印件材料,各初中学校必须于6月3日前统一将获奖加分的考生名单分别报*区教体局和衢江区教育局,两区教育局审核后于6月5日前报市教育局基教处审定。

六、录取的原则和办法

(一)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适者录取的原则。以学业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重要依据。市区普通高中录取工作,在市区高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实行统一录取。

(二)要求升入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且在此基础上获得两个A级以上;要求升入其他普高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

普通高中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其志愿、学业考试成绩、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在同等条件下,综合素质测评项目获A等多者优先录取。

(三)*一中、*二中、*三中和*高级中学的指令性招生计划的50%的指标用于分配录取,分配名额依据应届毕业生人数和办学水平等因素分解到市区各初中。分配录取总数的70%以应届毕业生人数为基础向所有初中学校(含民办初中)分配,30%再向省示范性初中和城区初中分配(指标分配见附件),实行分校录取(分配录取生录取线控制在招生学校正取生最低控制分数线20分以内,如果在此控制线上不能完成分配录取计划,则收回分配录取指标纳入统招生计划)。先录取指标分配生,后录取统招生。

(四)中考成绩公布后,依据指令性招生计划、学生志愿、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划定各招生学校指令性计划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指标分配录取生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并同时确定择校生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录取时首先参照考生第一志愿,第一志愿不足的参照第二志愿,按学业成绩从高到低,以招生计划数的适当比例打印出各招生学校的预录名单,由学校择优录取。未录取考生的解释及遗留问题由招生学校负责解决。

普通高中择校生的录取与该校同批次进行。择校生只能从填报本校择校志愿的考生中录取。

(五)“录取通知书”由各招生学校自行印制,新生录取名册经市教育局审批,加盖“*市教育局高中段学校录取专用章”,招生学校据此办理新生学号、高中会考等学籍管理手续,并及时将新生信息输入学生电子管理系统。为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籍电子化管理的要求,无学业考试成绩的学生、超计划招收的学生、未列入市及各县(市)招办正式录取名单中的学生及录取学校与考前志愿填报不一致的学生,市教育局将不予登记学籍,不予办理高中会考、颁发高中毕业证书等学籍管理手续,由此产生的后果由招生学校负责。

(六)为使高中招生与新课程实施后的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相衔接,各初中学校应当为每位初中毕业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并在9月15日前将其提供给各招生录取学校。《学生成长记录册》应尽可能全面全程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情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以及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

(七)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切实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通知》(教民厅〔20*〕1号)和省民族团结教育会议的要求,*一中继续面向全市定向招生20名,开展民族团结政策教育试点。为更好地扶持农村初中学校,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中对全市农村初中在招生上实行倾斜政策,对当年有三个以上毕业班的全市农村初中尽可能正取1名应届毕业生。对象为填报*二中志愿、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或在发明创造、科学研究、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定向招生指标全市限40名以内。定向招生的具体办法由招生学校与各县(市、区)教育局协商,报市教育局批准后组织实施。

(八)各招生学校的免试录取生、体育艺术特长生等预录取名单(附相关材料)于6月10日前报市教育局基教处审批。

七、其他事项

(一)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各校应严格按招生计划招生,严格按规定的招生区域招生。确保完成指令性招生计划,不突破招生计划。严格执行招生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各批次招生名单在同批次录取结束后即时在*教育网和招生学校同时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三限”政策。按划定的分数范围和招生计划招生,按核定的标准收费,坚决维护招生计划的权威性和招生工作的严肃性。

(三)规范高中招生宣传工作。各普通高中学校要严格按照衢市教办〔20*〕19号文件中关于规范高中招生宣传的要求,在统一时间内,以规范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招生宣传。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加强协调管理,各初中学校要积极支持配合,确保将20*年我市《招生指南》发至所有初中毕业生手中。各招生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做好考生志愿填报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限制考生填报志愿。

篇4

日 期时 间科目分值备 注6月25日上午8:30—10:30120分钟语文12011:10—12:0050分钟历史50开卷考试,考生可自带参考资料下午15:00—16:0060分钟物理7016:40—17:3050分钟化学506月26日上午8:30—10:10100分钟数学12010:50—11:5060分钟思想品德70开卷考试,考生可自带参考资料下午15:00—16:40100分钟英语120笔试100分,听力20分2017年全省中招文化课考试仍为单科考试方案,全省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英语听力考试采用光盘播放,各考点要统一配备相关设备。各学科考试时间和分值见《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方案》。

继续实行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体育考试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纳入中招统一管理。

体育考试纳入综合素质评定之中,进行运动与健康素质测评,按满分70分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测评工作由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篇5

日 期时 间科目分值备 注6月25日上午8:30—10:30120分钟语文12011:10—12:0050分钟历史50开卷考试,考生可自带参考资料下午15:00—16:0060分钟物理7016:40—17:3050分钟化学506月26日上午8:30—10:10100分钟数学12010:50—11:5060分钟思想品德70开卷考试,考生可自带参考资料下午15:00—16:40100分钟英语120笔试100分,听力20分2017年全省中招文化课考试仍为单科考试方案,全省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英语听力考试采用光盘播放,各考点要统一配备相关设备。各学科考试时间和分值见《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方案》。

继续实行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体育考试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纳入中招统一管理。

体育考试纳入综合素质评定之中,进行运动与健康素质测评,按满分70分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测评工作由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篇6

盐城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简称“中考”)模式为“学业水平考试+实验实践技能考查+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实验实践技能考查的学科说明由市教科院制定。

1.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总分760分,其中地理生物考试以A、B、C、D四个等级评定成绩,都作为初中学生毕业升学的依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科目的考试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安排在6月16日-18日进行;市招生考试中心负责考务工作,集中采用计算机网上阅卷;体育考试按《2017年盐城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另行发文公布)执行。考生各科成绩统一合成后。各学科考试形式、分值等见下表。

学科分值考试时间(分钟)形式备 注语文150150闭卷其中写作占60分数学150120闭卷 英语120+30100+20闭卷+ 人机对话其中人机对话考试分值30分,考试时间 20分钟物理 化学170150闭卷其中物理100分、化学70分思品 历史100100闭卷思品历史各占50分体育40 按《2017年盐城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执行地理 生物 60开卷初二年级课程结束后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考试,具体时间由市教科院通知。市教科院统一命题、阅卷。 2.实验实践技能考查 实验实践技能考查包含理化生实验考查和实践技能考查两部分,考查结果按学科以A、B、C、D等级呈现。

(1)理化生实验考查:理化生实验考查由各县(市、区)教育局按照市教科院制定的具体方案组织实施(具体方案另行通知)。其中,理化实验操作考查在初三年级的4月份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考查在初二年级的5月份进行。

(2)实践技能考查:实践技能考查科目包括信息技术、艺术、劳技、研究性学习等。其中信息技术由市教科院统一命题,考查形式为上机操作,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在初二年级的5月份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艺术、劳技、研究性学习的考查内容与方式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研究确定,由学校统一组织考查,考查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相应项目评价。

2017年以后入学的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期评价相结合,测评结果以分值计入中考成绩(具体方案另行公布)。

3.综合素质评价

(1)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学生在初中三年中①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包括社会活动与公益活动)、②交流与合作能力、③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④运动与健康、⑤审美与表现、⑥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6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水平与实际表现。其中综合素质①、②评定结果为合格、不合格,其它各项评定结果为A、B、C、D四个等级。初一、初二、初三各科学期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定。

篇7

教育资源是西安的一大优势,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高等教育在全国名列前茅,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8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0.92%,列全国第一。

然而,随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不断加快,西安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短板”被不断放大:全市423所普通中学,综合实力、社会影响力较强的学校不足3%,明显存在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等问题,难以满足老百姓对更普及、高水平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2011年下半年起,西安市教育局针对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启动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连续打出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制度改革、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创新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改革创新“组合拳”,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西安市教育局局长李颖科表示:“通过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了中小学办学活力,促进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稳定。我们把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变成了教育工作的亮点、看点。”

民办校“小升初”招生改革:

“孩子再也不用通过‘奥数’择校了”

教育改革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经过认真调查研究,西安市把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选在了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教育突出问题――社会违规举办“奥数”班并与“小升初”择校挂钩上来。

近年来,西安基础教育投入实现突破性增长,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257.71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15.3%。但同时,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差异越来越大,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被少数名校“垄断”,形成了一系列的“马太效应”:家长“择校”热情高涨,“小升初”招生秩序混乱,“奥数”成为名校招生考试的主导内容。

“那个时候,一到周末,学校门口车水马龙,都是接孩子上‘奥数’班的家长。”西安市莲湖区西关小学校长丁亚琳告诉记者,“甚至一些老师,也不得不‘随大流儿’给孩子报‘奥数’班。”

“奥数热”、“择校热”是西安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集中体现,也是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反映。该市教育局副局长黄新南告诉记者,全市热点初中只有10多所,这些学校或是教育资源优越的高中举办的民办初中;或是大学附中举办的初中分校,也属于民办性质。长期以来,这些热点学校和“奥数”班联手举办“小升初地下考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由此又引发出一系列令人忧虑的教育乱象――“择校拼爹、名校拼钱、‘奥数’拼命”。

面对这样的教育现实,西安市教育局痛下改革决心。2012年3月,西安市教育局正式启动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在媒体上公开承诺:“从2012年起,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将绝不涉及奥数内容。”

西安市教育局将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纳入统一测评,每个学生首先有一所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为保障,同时可以报名参加民办校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评,采取网上报名、网上阅卷、统一录取,测评内容以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大纲为主。

西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田征介绍说:“测评以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为主,结合招生学校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测评,两者分值相加,按总成绩从高到低,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招录新生。”

同时,西安市明确表示,凡未参加民办学校综合素质测评或参加未被录取的学生,各区县教育局和招生学校不得为其建立学籍。对于优质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奥数”班暗箱操作招录学生等违规行为,给予学校通报批评、取消招生资格等处理,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5月26日,全市3.9万名学生参加了民办校“小升初”综合素质测评,实际录取学生1.47万名。“从结果上看,综合测评工作平稳有序,录取招收公平公正。这项改革从根本上斩断了‘奥数’班违规办学的利益链,有力遏制了名校之间的恶性生源竞争和择校乱象。”作为名校校长,西安高新一中初中分校校长王凤进对这项改革连声叫好,年年都为各种“招呼”、“条子”烦恼的他,“今年在招生季第一次敢开手机了”。

校长满意,老百姓更是满意。网友“旦旦妈”说:“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让我看到了希望,孩子们再也不用通过‘奥数’进行择校了。”

更令人欣喜的是,以前火爆异常的“奥数”班如今明显减少。西安市教育局督查室相关负责人说,从2012年6月到现在,以前天天都有的举报违规举办“奥数”班的投诉电话几乎没有了。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

“使弱校变优、让优校变强”

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改革只是开启了教育公平的大门,但要真正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进一步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做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基于这样的改革思路,西安市在新城、碑林、雁塔、莲湖4个城区的283所学校启动了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试点。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立足西安基础教育发展实际,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力争用2至3年的时间,通过学区长学校示范引领,输出办学理念、师资资源、教学与管理方法以及共享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以点带面、连面成片的方式,最终实现西安基础教育高水平、高层次的均衡发展,从根子上解决‘择校’难题。”李颖科说。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指在区县域中小学中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定一所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吸纳3至5所相对薄弱的成员学校,就近组建成为一个大学区,实施“捆绑式”发展。学区长对大学区实施统一管理,并对学区内的人事编制、资金使用和资源调配等有一定管理权限。成员学校校长接受学区长学校的管理指导,具体负责成员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学区内各学校实行“统一管理策略、统一共享设施、师调配、统一师资培训、统一课程规划、研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等九个统一。

西安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试点工作,副市长李婧多次深入学校调研,并要求加大对改革资金的财政投入,保障改革顺利实施。同时,大学区实行“捆绑式”考核评估,大学区及学区长学校的考核由区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以发展增量为核心指标,同时对共同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等进行综合考评。

坤中巷小学位于西安市火车站附近,8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教学质量在新城区位列倒数,附近居民不愿送孩子就读,教师也越来越缺乏干劲儿。

而与坤中巷小学相隔两站地的西安实验小学,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全校90多名教师,一半以上具有小学高级职称,还有6名特级教师;所有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设备。

两所学校的差距在哪里?“主要在于教学质量。”坤中巷小学校长张文霞坦言。今年3月,坤中巷小学等4所薄弱学校加入了西安实验小学大学区,“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两所学校成了一家人。

针对成员校办学水平相对不高的现状,西安实验小学把改革的重心放在师培训和教研活动上:设立成员校帮扶表,33名骨干教师与成员校的相关学科教师一对一结对学习;开展集体研讨,带领各成员校开展高效课堂研讨。

仅仅半年,张文霞就明显感到学校变了:“学生变了,更加自信、阳光,学习更有动力了;老师变了,视野开阔了,责任心更强了,教学越来越有干劲儿了;课堂变了,学生的潜能被进一步激发,课堂气氛更活跃,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雁塔区教育局副局长徐三雄告诉记者,该区一共成立了19个松散型大学区和4个紧凑型大学区,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不是把教育资源简均,更不是以降低甚至牺牲优质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个性特色来达到均衡,“而是要同步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从而‘使弱校变优、让优校变强’。”

在老百姓心目中,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就是“上大学”的代名词――该校高考一本上线率高达96%。而与之相邻的市82中,却“年年招不到学生”。实施大学区改革后,82中的教师到西工大附中交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而西工大附中也选派多名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到82中听课评课,共同教研,分析教学质量。

同时,西工大附中实行优质资源开放制度,学区内3所成员校的学生可以到该校的实验室、教学场馆上课。82中高二(5)班学生程诗瑶告诉记者,她的生物、地理、历史等课,都是在西工大附中上的。“生物课上,我用电子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核糖体等细微的细胞器和物质,实在太震撼了。”

感到震撼的不只是学生,很多成员校的教师在参与了学区长学校组织的统一备课后,都感慨良多。82中历史教师李凯说:“就像找到了大本营,以前我们教师少,备课都没人一起讨论,现在大学区的集体教研活动密切了学校间的交流,我们也学到了学区长学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

目前,西安市已设立72个大学区,171所小学、112所中学纳入试点;各试点学校进行教科研活动1376次,参与校际交流的教师近3.7万人次,实质性互派交流教师555人,共享教育教学设施1780项,惠及学生18.7万余人。

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

考试制度改革带动素质教育实施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在前两项改革创新的基础上,西安市教育局又瞄向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之中。

2012年10月,西安市教育局召开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大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改革目标直指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市教育局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提出,从2013年起,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将综合素质考试列入中考科目,考试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分。

该举措一经推出,立即引发了学校和家长的质疑:综合素质考试会不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会不会又成为新的应试教育?对此,西安市教育局明确回答:“不会!”

“我们实施综合素质考试,将更加注重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通过考试评价,使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使家长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探索解决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创新意识不强、动手能力偏弱、人文素养不高的问题。”黄新南介绍说。

“综合素质考试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复习资料可以依据,也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培训班,不能依靠死记硬背、突击应考的应试教育老套路来应对。考试内容来源于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和习惯养成。所得分值按50%计入中考成绩总分并纳入中考录取,使其具有义务教育毕业水平测试和高中阶段录取选拔的双重功能。”西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处长张瑞介绍说。

经过在媒体上的广泛宣传,这项改革很快便赢得了社会理解和学校支持。西安市莲湖区远东一中校长冯云鹏说:“素质教育改革并不是排斥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现在,学校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丰富课堂内涵,增加常识的传授。下一步,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从2013年起,西安将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施行素质教育能力测试。测试内容以师德建设为首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坚持导向性、全面性、差异性为原则,以考查中小学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水平、人文素养为重点,进一步转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能力测试的结果,将作为教师资格动态管理、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评优奖惩等方面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一举措,力争用5年时间,使全市中小学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名师等高端教育人才总数占到全市中小学教师总数的10%。”西安市教育局师资处处长高红说。

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引入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价教改情况

在西安市教育局接连打出一系列的改革“组合拳”后,改革的成效究竟如何,老百姓对这些创新举措的反响又怎么样,这是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教育评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广泛参与,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教育评价体制。”李颖科说。为此,西安又实施了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评价,以此构建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新型教育评价机制。

今年7月,西安市教育局通过社会公开招标、政府统一采购的方式,与陕西高级人才事务所有限公司签约,评价重点是西安在化解基础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所推出的改革措施及执行成效,评价结果将在媒体上向社会公布,并作为西安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

这项被媒体戏称为“花钱请人监督自己”的改革,一经启动就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西安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钟卫国告诉记者:“实施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对于教育部门而言,可以增加工作压力,增强工作动力,激发工作活力,规避工作风险、减少工作偏差;对于社会来说,可以及时让社会各界了解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增强社会各界对西安教育改革的信心。”

陕西高级人才事务所有限公司制定完成了一整套教育创新评价方案,包括《评价工作大纲》、《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评价方案》、《“小升初”招生制度改革评价方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改革评价方案》等。

如今,西安各中小学和区县教育局出现了一支新的队伍:他们或随班听课,或调研访谈,或问卷调查,全面调查了解教育改革情况。然后每周与西安市教育局相关处室会晤沟通,了解一周内的工作情况,并及时对有关问题进行协调,以便推进工作。

陕西高级人才事务所有限公司首席管理顾问林国强介绍说,2012年12月初,第一份26万字的阶段性评价报告出炉。评价报告显示,85%以上的受调查对象知晓并支持西安市推进的教育改革;改革的预期效果比较明显,如对于“奥数”班的调查,2011年近50%的学生参加过,2012年这一比例已降至35%。

篇8

【关键词】少数民族;师范生;数学学习;教学质量对策

发展民族地区理科教育,是转变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是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是推动民族教育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提升理科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升数学教育质量。大批民族学生喜文不喜理,主要原因是数学基础太差,因而提升少数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笔者以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通过分析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专业2015、2016级学生专业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体会,探讨少数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专业学生学习困境的因素,通过分析提出一些提升民族学生数学教学课堂质量的对策。

一、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专业教育现状

1.学生入校时的学习水平评估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专业2015级(共60人)、2016级(共60人)学生入校时数学学习水平综合测评结果为:2015级A、B班小学试题60分以上者为20人,不及格40人;初中试题60分以上者为15人,不及格45人;2016级A、B班入校时数学学习水平综合测评结果为:小学试题60分以上者为42人,不及格18人;初中试题60分以上者为41人,不及格19人;高中中试题60分以上者为2人,不及格58人。2015级和2016级高中数学综合测评中高中数学及格率只有百分之3.3。

2.课程设置

目前,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尤其是课时安排上,与普通本科n时安排一致。但是,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入校时数学水平在初中阶段,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几乎是空白状态,在这样的学生实际水平下,课程设置是本科教学制度,可想而知,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上课听“天书”,老师相当于在没有三楼的情况下盖四楼,这就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很差。

3.毕业时的综合素质测评

2011级A、B班(共80人)毕业时专业基础课综合测评成绩及格的人数是11人,不及格的人数为69人。

二、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1)民族学生数学入学成绩太低,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民族师资队伍有待加强。少数民族师范生教育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之一在于教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理念的转变、综合素质的提升等决定着学生由“机械学习”向“兴趣学习”的转变,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所以要培养少血民族合格数学人才,首先教师必须合格。

(3)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安排等严重脱离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提升民族学生数学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第一,少数民族数学专业学生招生时充分考虑数学高考成绩,应该设置一个数学单科成绩的下限。目前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入学成绩只有十几分,这些学生入学后无法顺利学学数学专业课程,教师也难以把握教学效果,考试成绩很差,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第二,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数学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院数学系数学专业教师共有16人,教学任务繁重,除了完成本系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完成物理系、化学系、计算机系等系的高等数学教学任务。教师年龄偏大,出现了中青年教师断层的现象。补充一批高素质的,能够胜任民族学生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学人员已迫在眉睫。

第三,制定与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数学水平相衔接的教学计划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合理搭配专业课程,科学安排课时分配,适当安排中学数学知识能力回补。

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理科人才,少数民族理科教育发展迫在眉睫。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理科教育质量整体比较薄弱,理科人才缺乏,影响了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进而影响了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他们的数学素养如何,直接影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决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广大农牧区孩子学有所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数学基础,这是我们每一个民族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在倡导综合素质教育的今天,根据入校民族学生的实际数学学识,恰当的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合理的分配课时,让他们在课堂上由听“天书”变为学知识,循序渐进,积少成多,每天都学懂一点,逐步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坚持下来四年的本科学习,他们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郑新蓉.少数民族立刻教育现状与对策.教育学报第11卷第1期,2015年2月.

篇9

关键词 考试;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04X(2012)10—017—04

在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考试是一个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话题。作为教育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校,考试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不能因为异化了的考试的存在,就对考试投鼠忌器,讳莫如深。现行的考试固然存在诸多值得改进之处,不尽完美和完善,但淡化乃至取消考试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正像各行业都需要有个质量检测与评估一样,学校教育如果丢失了考试这个测量工具的话,其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的监控就会失去科学的依据。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充分证明,考试——具备科学化前提的考试——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不可或缺的调控杠杆。

当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风靡大江南北的时候,考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高中新课改背景下,考试应该如何定位?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诸多问题,诸多困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毕竟是一种教育行为,对考试改革的思考,离不开教育这个特定的视阈;毕竟是诸多社会矛盾聚焦到教育这个窗口上的表征,对考试的考量,必须纳入社会变革的大系统中统筹兼顾。

考试改革需要智慧,更需要符合科学,遵循规律。考试智慧集中体现在“怎么考”和“考什么”这两个关键问题上,这是考试改革的瓶颈,突破这两个瓶颈,则预示着考试改革的重大进步。

考试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好的考试会拉动教育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坏的考试则会限制教育的发展,加剧社会肌体中的不和谐因素。由此,构建经得起实践检验、具有生命活力、可持续发展的考试机制势在必行。诚然,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惟有科学的理论、先进的观念观照下的考试行为,才能具有积极意义。那么,科学的考试,立足点与突破口究竟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释放考试的教育魅力,将考试置于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人的宏大成长背景之中,着眼于以人为本、促进发展,让考试成为学习者享受教育的美好、规划人生的轨迹、追求终生的幸福所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从机制上看,考试只有糅入创新的元素,才能释放教育魅力

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但不是一个教育强国;中国是一个考试大国,但却不是一个考试强国。要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就不能不重视教育,要重视教育就不能不重视科学化的考试。

在中国,考试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我们有着源远流长的考试文化,正像我们拥有辉煌灿烂的五千年古代文明一样,依托于“自然经济+专制体制+思想禁锢”的特色国情,当明清以后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丧失了产生近代科学文明的可能的时候,当科学史专家李约瑟为他所提出的这个“李约瑟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与此紧密相连的一个问题便油然而生了:我们曾经引以为骄傲的考试,尤其是科举考试,因创新活力的渐渐丧失而走进了历史的死胡同,最终在清朝灭亡的前夜画上了休止符。作为一种制度,科举考试寿终正寝了,但作为一种文化,科举考试却在中国丰沛的土壤中深深地撒播下了种子,且生命力极其顽强地影响到今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考试,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考试兼具教育性和社会性,是文化传统、政治结构、社会体系和经济水平综合作用到教育上的一个混合体,若指望考试改革有所进展,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教育狭小的圈子内施展拳脚,而必须把改革的背景放大,放大到整个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之中,惟其如此,考试改革才具有可行性。

目前,中小学的考试,之所以屡遭针砭,屡遭诟病,就在于抽空了科学化、教育性之后只剩下“题目”和“分数”交织成的空壳,宛如失去了灵魂一般,不能发挥其促进人发展的功用。

如果说学校是通过传递经验来实现人的社会化的机构的话,那么,学校考试就应该是一个教育循环向另一个更高层次的教育循环过渡的转折点。考试自然应该是一个发展着、实践着的过程,但更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

创新可以赋予考试以生机与活力。现代教育所倡导的“国际视野”和“本土行动”,同样适用于考试。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立足自身实践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先进的考试理念和行之有效的做法呢?一切普世性、科学性的考试理念具有超越国界的规律性,借鉴外国先进的考试经验,可以让我们扬长避短,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变考试为评价的理念,美国ACT(美国高校测验)、SAT(学术评估测验)等考试模式,都给正在探索中的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启示与启发。外国先进的考试理论,一经嵌入中国的本土教育文化结构之中,进行实事求是、行之有效的转换,就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这些年来,以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测评、高中自主招生为核心的中考改革,以下放、多样、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为核心的高考改革,在一定范围、一定区域内实验和实施,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应该说为以后的改革进一步深化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篇10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谋求我县教育发展之路。鄱阳二中是一所集初、高中为一体的完全中学,是上饶市重点中学、省重点建设中学,省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现有教师217人,学生4100人,其中初中部学生2200人,回顾我校10年的发展历程,初中办学硕果累累:中考录取重点高中人数连续9年居全县第一,今年中考我校又以第一批推荐考试63人,中招统考录取75人,绝对优势名列全县前列。此外,初二素质测评、学科竞赛、文艺表演、演讲、体育竞赛等在全县首居一指,是什么原因让鄱阳二中在短短的几年里实现如此巨大的跨越?我们具体做法是: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我校发展的精髓和核心

我校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宗旨,积极实践人本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开放、创新、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思想;明确了办学目标;力求把二中建设成为“管理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成绩一流”的省重点建设中学,新理念、新观念、新思想、新目标为学校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校初中教育的主攻方向

近年来,特别是我校领导班子组建后,针对我校所处的现状,果断提出“办精办好初中、做大做强高中”的办学思路。因而在初中办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学会做人、自主探究、学会学习、自主实践、学会创新、自主评价、学会完善”,培养了一大批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人才。

我校的自主教育首先体现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上。从*年开始,由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对各班的团支部书记和校学生会干部均实行竞选制,不再由班主任和校团委直接委任,而是经过自荐报名,竞职演说,现场答辩,民主测评等规范程序产生,大大激励了广大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构建全校文明网络,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校内环境卫生,教室内外保洁,公物维护每天都有学生轮流值日,黑板报、宣传栏每周都有学生负责,这些做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理、自律能力。

再次,在教学方面,我校初中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师不再主宰一切,机械灌输,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法指导,激励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学会自己建构知识建构与能力体系。许多“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自已质疑,又通过相互合作,共同研讨得以解决。

再者,我校还改革对初中学生的评价机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各班利用每周班会,由值周学生干部登台总结本周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激励同学们不断进步,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三)加强德艺双馨的初中精英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强力后劲

多年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教育教学为突破口,在用人机制上,实行讲学历更讲能力,讲教学更讲教法,讲职称更讲成绩,能者上、庸者下,二中没有论资排辈,没有夸夸其谈,“人人讲教学、个个比奉献”是我校初中部教师中的新气象。

学校近几年来,还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开展说课、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课件制作等多种形势的教科研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先进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及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等多种方式来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强,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在初中部表现得更为明显,拥有县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名,在其各自领域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些,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很多教师在论文评选、课件制作、电视录相课等比赛方面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也是我校初中办学业质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分层次办班是学校发展初中的特色之路

当前,不仅高中办学竞争异常激烈,初中也是如此,如何在沦海横流中独树一帜,闯出一片新天地,是我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为此,我们在班级设置和管理上采取了以下几个举措。①突出主体,兼顾全面,分层教学、分层发展,让在校初中学生人人受重视、人人被关爱、人人向往成功,对长期以来成班率太高的痼疾进行“诊疗”,每班人数控制在65人左右,既减轻了科任老师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在社会上展示了二中新形象;②学校本着“赏识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原则,努力为全体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天地和优质的教育服务,通过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次教学等手段,使班级设置和管理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效果。

教有特点、学有特长、校有特色,是我校一直追求的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优良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设施、高效益的管理,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合理发展,可以这样说:多年来,我校输送出去的初中毕业生大都是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在最近闭幕的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乒乓球比赛中,我校代表队战果辉煌,一举拿下本次比赛初中女子团体冠军,包揽了女子组前三名,这不仅在我校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全县也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