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篇1

一、调查的结果

第一,当前的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很广。在体裁选择上,有很大部分同学非常喜欢看小说,因为这些小说比较贴近于生活,但是对散文、诗歌等也有一定阅读;在内容上,历史、文学、军事、地理等非常广泛。另外,农村的学生对国内外名著与名家精品兴趣不是很大。这是因为他们接触名著的方式多是通过电视以及广播,而且阅读通篇的人比较少。

第二,很多学生都是自己挑选课外书。现在的家长都对孩子们的读书能够理解和支持,并且不会影响到孩子挑选书的自由。但仍有一部分同学的书是由大人或老师帮忙挑选,这些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对阅读缺少主动性。有的学生挑选书籍主要是辅导书,否则家长就不支持。

二、分析原因

第一,“大语文”观念还没有确立起来。“大语文”就是改革原有单一语文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教学内外相结合的新型的课程的体系,它实行的是开放的教学内容,把“小课堂”和“大课堂”相结合,使学生们通过多渠道去获得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自主地学习。但是现在有大部分的学校与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不足,他们注重课内知识传授,而忽视课外阅读。

第二,有部分学生的家长认为所谓课外书就是一些“闲书”,而看“闲书”就是不务正业,这样将影响考试成绩,所以对孩子读“闲书”也报以否定态度,也就给课外书阅读设立了障碍。

三、解决办法

首先提高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课堂内教学相互补充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依据自我的爱好、兴趣、特长挑选自己的阅读内容,还可以去独立思考,去发表自我见解,使由课堂所学内容融化到自己的内部精神世界中。这样,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空间、积累素材,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不自觉地把课堂上的知识与技能加以实际应用、对照、揣摩、印证,有助于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起到不用教师来教的目的。

(2)有助于达到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课外阅读有着其自主性、实践性的特点,可以给专业化、标准化的课堂教学加以补充。另外它又有自己独特价值,它可以陶冶情操,建立学生健全人格,使得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形成共同目标,即同时指向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提高,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提供丰富的学习源泉。广泛阅读是每个人吸取文化知识,增长人生阅历的重要手段。书籍本身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不但可以获得丰富知识,体会不同的生活空间和体验不同生活阅历,而且还能使学生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的源泉。

其次,要加强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

现有的考试方式、命题办法对语文教育教学有着很大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考试办法和教学评价必须要改革。首先应突破考试内容,要对听、说、读、写等开展全面的考核,将课标中推荐给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篇目归入考试范围,这样才能引导课外阅读;另外还要对评价手段进行深化改革,采用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评价去代替考试分数,可以重点考核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正确引导课外阅读的有效展开。

最后,要增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组织工作。

因为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应该把阅读看成学习当中的一项重要部分,教师和家长应进行科学地指导和认真地组织,从而更加优化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地位,增加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合理安排,制订可行计划。开展课外阅读这项活动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课标的要求,把课上教学、阅读内容和作文讲授紧密联系,合理安排,制订完善的可行性计划,其中包括课外阅读的要求、目标、步骤、方法、内容等,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

(2)注重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初中学生的兴趣非常广泛,感情丰富,但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是非分辨能力比较差,在课外阅读时容易受感情的支配,容易沉迷于言情、武侠小说或卡通读物,也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对读书缺乏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阅读的心理,去引导他们选择有益健康、贴近学习生活的书来读。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等形式,对相关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评讲,预留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他们通过读课外书寻求答案的兴趣。

(3)结合教材内容,推荐阅读。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让他们带着兴趣去读,以便提高课外的阅读效果。例如,当学习有节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推荐全文去让学生阅读,这样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果有小说部分,学生则更能完整、深刻地去认识人物的形象特征。

(4)督促检查,开展交流活动。布置课外阅读内容,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督促检查,并定期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交流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如新书推荐、朗诵会,书评、讨论会、或小型征文比赛等。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篇2

        关键词:迷恋;误区;措施;健康成长

        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埋头读着厚厚的课外书;老师走到身边还不知道。是什么书这样诱惑我们的中学生呢?上课之余,我们通过观察、访谈和当堂收缴,看到这些书大多是像《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水晶之恋》,《邪婴》,《鬼故事》,《天龙八部》,《魔幻故事》等等这样的一些书籍。面对办公桌上厚厚一摞这样的书,我们做老师的哭笑不得,学生的课外阅读怎会有这样的迷失呢?

我们选择一百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初中学生课堂阅读课外书籍的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书籍以武侠,言情,玄怪,文摘为主。读这些书的学生主要是后进生。优秀生也有看的,但阅读兴趣一般不大。中等生有较大的阅读兴趣,看的人数也比较多,但能够控制自己不沉迷于此。后进生大多都去看,对这些书比较迷恋。他们不仅课堂上看,而且课下的很多时间也都沉浸在玄怪武侠小说里。为什么学生会对这些书籍有那么大的兴趣呢?我们认为这些书对青春情感的夸张描写和怪异荒诞的故事情节满足了学生幼稚的心理欲望而诱使他们迷恋。比如言情类小说表现了青少年内心的那种青春的哀伤和情感的温柔,语言形象生动凝练,很符合学生的口吻。另外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内心也产生了许多的微妙的感情变化,这些变化有时被深深的压在心灵的深处,恰巧经过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揭示了出来,于是他们获得一次宣泄的机会,心灵获得了慰藉。又如武侠玄怪小说,因为故事的荒诞怪奇正迎合了学生猎奇探玄的心理,他们的思想富有浪漫和梦幻色彩,而这些小说正在为他们创造一个神奇理想的精神乐园,因此他们不会轻易放下它。我们班上有一名学生,他痴迷武侠小说,竟然把自己想象成武当山的侠客,每天在笔记本上涂写乱画,上课回答问题时站起来就说武当山独臂侠在此,谁来一战。可见这些学生痴迷武侠小说的程度很深。这些书虽然给中学生一些精神上的寄托,但对中学生造成的伤害却是很大的。首先,这些书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让学生获得纯净的营养,因为他们幼稚,往往沉迷,辨不清是非,被书中的空虚的情绪困扰得不能自拔,以致浪费了许多时光,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该掌握的知识也没有掌握。其次,这些书因为作者思想被商业价值驱使,书中渲染了许多不健康的思想,如对男女情爱的描写,狭隘的朋友义气,黑社会性质的拼杀打斗,这些思想对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蛊惑力,以至使他们的思想沾染上许多灰色的东西,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三,书中许多编造的情节东拉西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

所以,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积极思考应对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引领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

怎样引领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呢?我们认为可以采取这样的几种策略:一是引。引就是要给学生讲清读这些书的危害。一个人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你在这个方面用的时间多了,必然在另外的方面用的时间少,我们青少年现在不应该沉迷在离奇古怪的漩涡里,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未来的任务,应该进行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磨练,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我们的人生做好准备,自觉控制自己,少读这些书,把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上来。另外对待这些阅读迷失的学生,我们要认识到他们读这些书是青少年成长中一种自然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关键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这些书籍,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可以举行一些辩论会,沙龙来探讨这些书的利与弊,通过讨论,让学生用分析的眼光来审视这些书,什么书可以看,什么书不可以看,这就是要有理性。培养学生的这种理性,老师要动一番心思的。例如我们采用曲径通幽的方法举行健康心理讲座。讲座中把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剖析穿去,使学生明白他们读那样的书是心理不健康一种表现,要使自己心理健康,就要远离这样的书籍。还有我们通过墙壁漫画,采用抽象,夸张,渲染的手法把学生阅读这些课外书籍的丑陋现象凸显出来,培养学生拒绝不良书籍的心理。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中间就会形成排斥不良书籍,阅读优秀书籍的浓厚氛围,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基础。二是挤。挤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健康的书籍来阅读,把他们阅读那些不良书籍的时间挤掉。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具体的阅读任务,如《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的名著篇目,给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发现阅读中的美和快乐,提高他们的阅读层次,这样他们就会对那些庸俗不堪的书籍无动于衷了。我们在促进学生阅读优秀书籍方面提出了一读二写三谈的激励方法。一周读一本优秀书籍为一读;读书时书上要做批注,读完后要写读后感,这为二写;三谈是指,和同学谈话要谈书,和老师谈话要谈书,和家长谈话要谈书。通过这些措施,优秀书籍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不良书籍就被挤出了学生的生活。三是堵。对那些不能自控的学生,我们要求他尽量不接触这些书。读这些书就像吸食鸦片一样,明知道是不好的行为,一旦沾食,就容易上瘾。在这方面,老师和家长要密切合作,对学生严格要求,杜绝学生接触这些书,不让他们走进这空虚迷乱的世界,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督和引导,使学生的那种阅读欲望降到最低点。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迷失,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甚至会毁灭他的整个人生。如果我们不及时地引导,还会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冲击 ,对我们的家庭幸福造成损害。所以,我们要积极地承担起这个责任,在实践中探索出引领学生走出迷谷的有效途径,确保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

篇3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210-01

一、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充裕的阅读时间

调查发现,中学生平均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于0.5小时的占58.7%,1.5小时以上的占8.5%。调查“在课外你花时间最多的是”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在课外的时间主要用在做作业、上网和朋友聊天上,而读课外书所占比例很小。

(二)缺少健康的阅读习惯

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喜欢看科幻、散文随笔、文学名著、哲学、心理类读物、军事兵器等题材的书籍。可是,也有部分学生热衷网络言情小说,武侠漫画类作品。根据问卷反馈,中学生能保持经常阅读习惯的,只占23.6%,“当你得到的礼物是一本课外书时”,26.7%的中学生觉得“无所谓”,一个月 “一本也看不完”的中学生占26.7%。此外,阅读的自觉性也不够,认为时间不足而减少阅读量的学生达七成以上。我看过一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关资料,发现有90%的学生不善于做读书笔记。他们读书往往是凭兴趣,或是为了猎奇,了解一些平时无从知晓的趣事珍闻,获得感官刺激的愉悦。

(三)家长、教师的指导不足

90%的家长在孩子买书这一方面都会非常爽快。但是,很少的家长会与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也很少指导学生的阅读。调查还显示老师和家长虽然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但都有其较明确的目的性,而做出决定的指挥棒就是“是否对成绩有帮助”。真正以提高学生素质或者照顾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而鼓励课外阅读的是很少的。

(四)课外阅读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据调查,中学生家庭中有藏书的仅占3%,而学生个人拥有课外书5本以上的占32.6%,拥有10本以上的只有21.7%。而且学生拥有的课外书,极大部分是作文选、言情武侠小说和漫画集。家庭藏书量甚微,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资源。

二、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不理想的成因分析

(一)与课业负担偏重有关

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中学生整天埋首于题海而无暇他顾,自由支配时间少。在这种情况下,围绕考试的教辅书籍大行其道,课外阅读很难进行。

(二)与阅读兴趣缺乏有关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外界因素很大干扰,是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课业负担沉重、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少、加上青少年特殊的年龄阶段,只有少数的中学生能够有目的深入阅读,并钻研其中一些问题。

(三)与自身学习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有关

温总理指出,读书一定要有所取舍,有所选择。但是很多中学生不会取舍,辨不明瑰宝与糟粕。有时候在课外挤出时间阅读,但是多半花在离奇的情节、感官刺激的场景,很少把时间花在欣赏、做读书笔记和顿悟上。

(四)与阅读方法不够科学有关

常言道:“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道出了个中味道。事实确实是这样,不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练苦读是难以有所成就的。但是也有陶渊明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乐趣。但是有一部分中学生对阅读只感觉到苦没有感觉到乐,因为他们只会死读,不会活读。有一句话说得很尖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五)与教育者的诱导不足有关

虽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也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但在对课外阅读指导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有效等方面,还缺少实践的经验。另外,教师的个性差异,带动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的不一致,使得学生在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下产生的阅读能力有所不同。同时,部分教师的慢节奏、低效率、重复性的教学也影响学生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缺少教师的有效监控和指导,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粗读、泛读多,精度少,不做读书笔记、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的效果自然高不了。

(六)家长的不支持也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来障碍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根据调查问卷,九层以上的家长在孩子买书方面会非常爽快。但是,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影响,只有28%的家长有平时在家看书的习惯,至于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和孩子交流阅读感受的家长则是寥寥无几,更谈不上指导孩子阅读了。

篇4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写作能力;结合

【中图分类号】G204.2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108-01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二、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掌握这种篇章规划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依据我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写作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课外阅读的精读来解决。之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中要精读名家散文,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名家散文的认真分析与研读来逐渐领悟文章篇章结构的框架方法与技巧。在精读了一些名家散文后,学生模仿其行文方式多加练习,便可以大大提高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因此,面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尴尬现状,我们可以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外阅读,同时对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进行了明确,但对课外阅读的的方式和手段并没有提出具体建议,这给学校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大的拓展空间。农村中学由于地域、师资、家庭环境、阅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很难有效开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笔者在农村中学任教近二十年,对学生渴望获得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的心情和家长、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限制颇有感触,故以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为主题进行探讨。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结合多年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笔者简单介绍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条件差,阅读量有限

农村初中学生大部分因家庭条件限制,而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自己想看的课外书;家长也几乎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意义,所以不支持学生购买和阅读课外书。从学校的角度看,有的初中根本没有图书馆,有图书馆的中学主要依靠社会爱心人士捐赠,而由于人手、制度等管理问题,图书馆也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许多语文教师受升学考试的压力,过于强调课本精读的重要性,他们宁愿让学生多背课文、多做练习,也不愿预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所以,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条件很差,一些学生依靠同学间的相互借阅来满足课外阅读需求,这显然是不够的。

农村初中学生在周末和假期有许多的作业,学生的负担较重;此外农村学生还要承担一定的家务,部分学生还需要从事强体力劳动,很少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因此,农村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时间非常有限,阅读量与城市中学生相比严重不足。

(二)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

从教师的角度看,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是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侧重课内训练,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淡化了课外阅读、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从笔者和学生的交谈可以看出,有的学生还是想主动阅读的,但由于如何阅读、阅读什么。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会使学生更加不喜欢课外阅读,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日渐淡薄;其次,会逐渐使语文课外阅读处于无序低效状态,削弱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最后,助长学生阅读流于形式、浅尝辄止的学习习惯。

从家长的角度看,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或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家长是高中及以下学历,还有一部分甚至仅有小学1-2年的学习经历,有大学学历的学生家长可谓凤毛麟角。近年来,很多农村劳动力转移至沿海城市,青壮年均不愿意在家务农,所以农村初中生的监护人多半是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不仅对晚辈的学习指导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还因过分溺爱导致学生懒惰、任性。所以,农村初中生的家庭环境根本不可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从家长或监护人那里也几乎得不到有关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方向引导。

(三)阅读方向偏离,方法缺失

有一定阅读条件的农村学生,他们阅读的内容很少是名著或国学精粹。据笔者了解,农村初中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主要是按照个人爱好和心理需要,例如男生喜欢看武侠、暴力、侦破方面的小说,女生喜欢看言情小说。当然,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方向偏离课程目标的主要原因,还是引导不力的。如果学校和教师能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能更多地关心中学生的成长环境,那么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就会走上正常道路。

尽管部分教师和学生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在努力拓展阅读范围和空间,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缺失,事倍功半。例如,一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基本只能做到“眼到”,而做不到“心到、口到、手到、眼到”,阅读从来不做笔记,读了也就完了,不会思考和总结,因而谈不上应用。众所周知,边读边思、边写边记、边记边用是课外阅读的好习惯,精彩段落、词汇如果能摘抄下来并熟记,是能运用到作文中和阅读中的。由于阅读方法不当,使课外阅读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不断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一)努力创造课外阅读条件

1.借助多方力量多渠道解决阅读资源问题

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中学教育的投入,为学校配备相应的读书馆,配置尽量丰富的书籍或者加大图书管理的经费。学校也可以主动向社会寻求帮助,让各界爱心人士加入到为农村中学捐赠书籍的慈善活动中;也可以通过加强和家长的交流,鼓励他们为学生购买课外书籍,在家为学生营造适合阅读的环境。此外,学校应充分发挥网络等外界资源平台,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2.鼓励班级图书角建设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所带班级学生建设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尽可能把拥有的有益书刊带到班级,供同学们相互阅读。学生提供的书籍由班委负责登记和管理,可以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制度》、《班级图书奖励制度》等,明确图书借阅、遗失或损坏、归还等办法。班级图书角的建设、规范图书管理能充分发挥图书的价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资源共享。

3.鼓励学生开展互换阅读活动

班级图书角局限于班级内,如果能在整个中学内实现师生之间的图书互借、互阅,那么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将更丰富。语文组的教师可以统一思想,共同组织图书互换阅读活动,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借阅课外书,让课外读物在全校师生中流动起来。借阅的图书,学生将会更加重视和珍惜,毕竟借书有时限规定,如果不及时看就可能没有机会,从而可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

(二)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和帮助

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课外读物选取原则和应重点阅读的内容。

1.课外读物选取原则

第一,引导为主原则。语文教师首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外阅读的材料,不能禁止阅读或限定阅读范围。巧妙引导原则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去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只有学生自身认为有些书不可以阅读,才会主动思考语文教师的引导,自然就会自主参考教师的推荐。

第二,倡导经典与流行作品并存的原则。在遵循引导为主的原则前提下,教师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要在篇目选择上遵循经典与流行作品并存、各取所长的原则。农村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的教育和熏陶。优秀篇章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内涵能帮助农村初中学生摆脱落后的思想观念,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例如,除了倡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等经典作品外,网络当红小说、科幻小说、动漫图书等也可以让学生适当涉猎。

2.适当推荐阅读书目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推荐好书,具有深刻思想和教育意义的古今中外经典著作或者是具有时代精神、迎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新世纪佳作,都能使农村初中学生培养优良的品德修养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笔者认为,从类别上看,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外名著,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可以推荐教材延伸阅读书目,例如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介绍《水浒传》,学习《在烈日和暴雨下》介绍《骆驼祥子》,由《阿Q正传》介绍《呐喊》,由《皇帝的新装》介绍《安徒生童话选》;还可以推荐时尚读物,例如由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推荐徐志摩和林徽因诗集,由韩寒现象推荐《三重门》等,还可推荐《读者》、《小小说选刊》、《中学生阅读》、《青年文摘》等杂志。总之,推荐书目供学生参考,可以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方向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把握。

(三)纠正阅读方向,强化阅读方法指导

1.教师要及时开展阅读督查工作

为了避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偏离正确的方向,语文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首先,教师要督促学生勤写读书笔记。语文教师应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摘抄本,专门摘抄学生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优美片段,并每周写一个阅读心得体会,教师每周检查一次,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及时、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分层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可以为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提出课外阅读发展目标并指明努力方向。

2.传授良好的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笔者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出综合运以下方法比较适合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1)精读、跳读与略读法。这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法中,教会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并辨别使用朗读涵泳法、疑问思辨法和比较阅读法;略读法更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因此要教会学生掌握浏览默读法、提纲挈领法、搜寻猎读法等,使学生能轻松阅读;跳读法适合阅读浅显的简短报刊、杂志等,让学生掌握大概信息就行。(2)基本功培养法。快速查字(词)典:对于不懂的字词,学生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字词典中查出;目录查阅:通过书籍目录快速搜寻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能依据个人的需要快速选读;注释查看: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查看书下注释或者是书后注释,让学生及时了解不懂的内容。(3)勤记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中,书写能强化对所写内容的记忆,帮助学生促进思维发展。例如,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及时圈出不懂的生字词,划出不懂的句子和段落,抄写好词好句并朗诵,写出读后感。(4)勤思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外阅读之前就对阅读内容进行设想,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思边学,这样就能在阅读中抓住关键事件和主题思想。

三、结语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展好语文课外阅读在农村中学有一定的困难。然而,针对阅读条件差、阅读量有限,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阅读方向偏离、方法缺失等问题,只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和帮助,相信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各种问题将能得到很好解决。

参考文献:

[1]张良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6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的学习提出了诸多要求,其中也对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要求,高中学生必须增加课外阅读量,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新课标下开展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的必要性和意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高中英语学习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综合阅读能力,包括语篇领悟能力、语言解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等,并对高中英语阅读量进行了量化,六级累计18万词,七级累计23万词,八级累计30万词,高中英语课本显然难以满足这一要求,这就需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英语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目前超过60%以上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较少,目前的课外阅读活动难以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这就需要增加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时间。再者,高三学生面临紧张的高考复习,难以进行大量的阅读,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对高中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增加学生的知识量;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阅读材料的选择

1.阅读材料的选取要具备多样性

阅读材料的选取要具备题材的多样性,不能只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要囊括自然和社会学科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科学、哲学、心理学等,还要包括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小说等;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增加词汇量还是提高阅读速度的阅读材料。

2.阅读材料的选取要具备发展性

课外阅读活动是为了弥补教材阅读的不足,从而让学生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因此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要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让学生获得额外的课外知识,能够加强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要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创新能力。

3.阅读材料的选取要包括多种资料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要包括多种资料,如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教辅资料;内容涉及多个方面的报纸;趣味性和知识性极强的杂志;能够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英文小说;语言丰富的国外教学资料等。

三、高中英语课外活动开展的指导

1.注重阅读方法

第一,为达到不同的效果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选取不同的阅读材料,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可选择生词率较低的素材;为了增加语法词汇量,要选择较难的阅读材料。第二,可采用两遍阅读法,第一遍快速阅读抓文章大意,第二遍深入阅读,做好阅读笔记,进行重点词汇和语法的摘抄。第三,阅读时要与思考相结合,并进行不断的总结,并提高自学能力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并且在阅读之后要及时的进行写作训练,使学到的知识能够及时掌握和运用。

2.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主要包括提纲、摘抄和心得,列提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摘抄主要包括精彩的语句、格言等,要学生学会对摘抄进行分类;读书心得主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认知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导读

教师可以指定一些阅读版块,开展定期阅读或者固定地方进行阅读,可以开展著名英语作品的研讨会或者专题讲座,如在学习An adventure in Africa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关于Africa的文章去了解非洲的状况,然后去进行全班讨论,分享阅读心得,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非洲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4.让学生进行阅读心得交流

让学生进行阅读心得交流能够弥补学生阅读的不足,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享受阅读所带来的益处。如在学习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这一节时,可让学生进行问题讨论,然后去阅读关于《圣经》的英语作品,也可以把阅读资料中的内容改编成短剧进行表演,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资料的掌握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建立阅读评价机制

高中学生要对自己的阅读水平有所了解,并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计划进行评价,对阅读任务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对完成不佳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以激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总结:

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这能够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英语素养。在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要注重阅读材料的选取,教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国兴,黎振海.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探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02)

[2]黄志萍.新课程下拓展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3]张怡辉.有效指导高中英语课外阅读[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1(11)

[4]孙亚利.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心得[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3)

篇7

一、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阅读内容和阅读水平的层次相对较低,同时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中,作文、学习辅导类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报刊杂志。选择作文、学习辅导类的课外书,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一厢情愿,选择报刊杂志做为课外书很大一方面原因是这类读物篇幅小,适合随时阅读。这从侧面显示了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一个客观事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养成以及阅读内容层次和阅读水平的提高。调查还显示,在选择的课外读物中,漫画类所占的比重超过了名著、诗歌、散文类,这在说明学生的阅读内容层次较低的同时,也显示了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前的时代文化特色。

农村学生可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用在学习方面的比重最大,其次是体育活动。把课余时间用来学习,一般都是成绩较好、考学有望的学生,这样做主要是迫于升学的压力。“上网或听音乐”占到了9%,而“阅读各类书籍杂志”仅占到10%,差距并不明显。随着网络的普及,农村中学生所受的影响也将突显。据估计,把课余时间用在上网方面的农村中学生比重将会远远超过“阅读书籍杂志”的学生所占的比重。

另外,大多数学生家长还是赞成学生看课外书的。但是,基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一客观因素,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程度有限。在很多农村学生的家长眼里,作为学生只有学习才是正事,做其它的事情都是不务正业。因此,在这73%的“赞成”家长当中,赞成子女看作文、学习辅导类书籍,反对子女看名著、散文类书籍的也是客观存在的。

再者,繁重的课业负担是农村初中生“书香伴我成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从目前的教育环境来看,这个问题很难解决,虽然当前一再宣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考试作为择优、选拔的主要手段仍然没有改变。因此,作业给阅读“让路”就很难实现。

由此可见,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客观因素主要是不利因素,一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二是当今社会日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学生精神世界的诱惑。这两方面的影响使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进行正常的课外阅读。

对农村初中生阅读水平分析发现,学生的读书主观上有四种主要动机,即“兴趣所致”、“消遣娱乐”、“获取知识”、“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而且基本上各占四分之一的比重。真正从兴趣的角度出发,去阅读书的只占两成多,同时以提高语文成绩为目的进行阅读的也占了1/4比重,这也体现了农村初中生读书存在“为了写好作文”、“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这样“急功近利”的现象。以“获得人生道理”为阅读动机的只占了2%,这在说明农村初中生的阅读水平较低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当代中学生存在过于自信、过于个性发展的现象。农村初中生的阅读水平不高,只有9%的学生有主动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从阅读动机和阅读习惯来看,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农村中学生“书香伴我成长”阅读现状

1.农村中学生的读书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有着诸如“应付考试”等“急功近利”的现象存在。

2.阅读的内容层次和阅读水平较低。

三、我校改善“书香伴我成长”课外阅读情况的具体做法

影响农村初中“书香伴我成长”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而帮助学生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目前是从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选择书籍、科学的阅读方法、做好积累,从而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求教师树立大局观,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去引导学生在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让书香真正能伴其成长。

1.积极落实好学生的“减负”工作,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抓实效,还给学生应有的课余时间。

2.努力引导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读书方面,从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班主任和语文教师针对不喜欢看书的同学没有急于求成,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书吸引他们,或者积极调查他们的爱好,从他们的爱好入手,推荐相应的书籍使他们先产生兴趣。我校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利用班级、学校的读书交流会;“书香伴我成长”现场作文竞赛、现场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书香伴我成长”选拔赛;班级、学校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展览;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更好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注意活动的评价工作,设置了读书之星评比、优秀书香班级评比,并给予奖励,有进步者给予相应的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书香伴我成长”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3.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1)争取家长支持。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以及给家长的一封信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课外阅读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班主任、语文教师要了解我校藏书,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及全天课间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和登记。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和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微机课或课余时间,自行上网阅读,微机室无课时无偿向师生开放。

(3)建立班级图书角。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只要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管理,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在班上就可读到至少几十本书,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渠道,也同时培养了学生爱护书籍的好习惯。

篇8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拓宽学生课外阅读,无疑是当前中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新的教学大纲对课外阅读这一块极其重视,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丰富语言积累,并在阅读数量上作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背诵优秀诗文量为8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然而现在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形成了一些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外阅读的原本作用,制约了语文诸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现列举一二。

一、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形成的误区

(一)按照个人喜好择书

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师放任自流,忽视和淡化了其具体的指导,学生凭兴趣邀游书海,久而久之,必然因“偏食”而形成“颇具个性”的读书嗜趣。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迁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还不成熟,看语文作品,难免“情人眼里出西施”。 比如偏爱古典诗词的学生,就以为古诗词以外别无书读;热衷钻研文言散文作品的学生,对现代文一类的东西往往觉得不屑一顾;港台及内地的某一类文章读多了,部分学生就认为文章不绮丽,不柔情,不浪漫就不够味,而不见这样做的结果是使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全面、受力不均,终至不能协调发展。

(二)按照考试需要择书

由于考试中作文占分比例相当大,于是部分学生为提高作文成绩,他们就视作文书为宝典。试图取那些优秀作文的“现成之长”来填补自己的“眼前之短”。对于这类书,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是横念倒背,朝夕揣摩,而对其他优秀作品则视而不见,不予理睬。有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是这样的,给你四种类型阅读材料A名著、B作文选、C杂志、D报纸,写出你的首选。竟有67%的同学选择了B作文选。而当问及其选择理由时,他们不约而同的回答是“应试”。当他们为应试把择的书仅停留在同龄人的“佳作”上时,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必定受到了禁锢,其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甚至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三)按照“现实存在”的原则看书

所谓“现实存在”看书就是有什么看什么,信手拈来,不加选择。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知识的片面的问题,然而现在的书刊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而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没有足够强的辨别能力,因此很难做到吸其精华,剔其糟粕,而最终使学生受害无穷。现在部分学生思想极坏,就是受到这些坏书的影响。

其实种种误区的产生追根究底还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那么我们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该怎样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二、怎样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告知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让学生主动阅读

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作用并不了解或只是略知一二。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只是为了应付老师作业,因而常常流于形式。如果能明确地告知其作用或目的,就会使很大一部分学生恋上课外阅读。那么它的作用有哪些呢?

第一,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探求本身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课外阅读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外阅读能促进学生灵活的掌握知识。这里的灵活性是指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迅速地打开记忆的闸门,从记忆的库存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第三,课外阅读能培养学生的独力思考和创新意识。当学生的阅读进入较高阶段时,即对问题带有一定研究性阶段时,才能在众多的作品中找出其间的种种联系,找到解决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的答案,提出新颖的见解,形成独创性的智能。第四,课外阅读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写作起着正向迁移作用。喜欢阅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学生,在他写作的过程中,口语和书面语反复转换、筛选的思维活动十分频繁,他们常常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在阅读中吸收的丰富词汇、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运用到习作中去,有时使人耳目一新。

(二)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而且也必需培养。我们可采用多种方式营造一种浓重的课外阅读的氛围。如进行读书竞赛、手制读书小报、进行原文改编、开展好书推荐会、新书推荐会、朗诵会、讨论会、交流读书心得等。所有兴趣的诱导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心理期待,使他们的内心一开始就对课外阅读呈现饥渴的状态。是为了把读书的权力还给学生,如此下来学生曾经迷失的自我就会慢慢的复归,满含兴趣地读书过程是快乐的。

(三)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理性阅读

指导就是把阅读物的选择、阅读的要求、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指导学生要善于把课堂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举一反三,提高能力,也就是通常说的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

第一,做好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推荐的读物力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又能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能力层次,且力求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而利于教学。如《十六岁的花季》就有很强的时代性也适合学生味。学《沁园春.雪》 时可推荐学生读《诗词》。学《范进中举》可以让学生看《儒林外史》等。而科技书籍的推荐就能迎合此年龄段学生喜欢“猎奇”,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特征,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每次阅读前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小到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大到某种情感的养成,某种能力的培养。如此下来,学生也就不会有无从下手,无所适从的感觉了。明确的操作要求,会让学生读起书来更从容。第三,指导阅读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使学生终生受益。进行课外阅读时除了用常提到的跳读、略读、精读、圈点勾画法外,还可以采取浓缩法、比较法等。

篇9

一、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在科学知识迅速增长的今天,书海茫茫,中学生年纪小,认知能力、阅读能力和鉴别能力较低,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地引导。

(一)根据特点,因势利导

一般来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有益读物。中学阶段,低年级阅读能力较低,可选择童话寓言、探险故事、优美散文等读物,以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内容激发学生激情,使学生从中学习深入浅出的语言、优美的文笔、清晰流畅的思路;高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阅读的技能,社会兴趣发展起来了,可选择科普类、史地类、传记类读物,使学生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得到启示,学会分析、思考问题。

(二)立足课内,延伸课外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或作者有关的课外读物,力求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例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就介绍学生读《项链》;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就引导学生去读《水浒传》......这样通过横向拓宽,纵向引导,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三)经典名著,净化心灵

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向往。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中学生必读的十二本名著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其文化底蕴,强化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安徒生童话》《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世界》《窗外的小豆豆》等能温暖学生的心灵,播种美好的种子,激发他们心中善良勇敢的一面。

(四)紧跟潮流,与时俱进

作为当代中学生,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紧扣时代脉搏,才能胸怀远大、志存高远、继往开来。

(1)引导学生选读反映时代强音的读物――报刊杂志。可推荐《读者》《意林》《格言》《青年文摘》《中学生》《小小说选刊》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互相交换阅读。

(2)关注时尚需求。当《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改编影视剧热播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影视剧作品与原著进行比较。当郁秀的《花季雨季》、秦文君的《男生贾里》、韩寒的《三重门》、J.K.罗琳的《哈利.波特》等风靡校园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阅读,并进行讨论。这种时尚应该成为教师拓展课外阅读及指导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

二、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阅读方法

速读不仅可以快速获取知识,扩大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人从浩瀚的资料中筛选出相关的篇目或章节,有信息检索作用,更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具体做法是运用直读、跳读、捕捉“路标”等方法,快速阅读,把握主要内容。细读就是细致地读,圈点读,吟诵读,研究读。不仅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应理解作品透视的思想感情、复杂的社会现象、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我们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最好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动笔。具体做法:(1)制卡片。将文章中精彩语段、重点词句摘抄,分类整理,便于查问。(2)列提纲。记述故事大概内容或文章主要意思。(3)作批注。用不同符号对内容、词句、艺术特色等方面理解、体会、质疑、引申联想等。(4)写心得。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通过思考研究,一定会从中发现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成书面文字,哪怕是一段,都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挑战意识。

篇10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阅读现状 课外阅读 语感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03-02

阅读,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看书,它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活动。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一、农村中学生阅读现状

农村中学生旺盛的阅读欲望,在乡村环境中被压制。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敌视的态度,一个孩子在家不是在写作业,而是在看教材以外的“闲书”,就会受到家长的指责。农村学校图书不多,还都是一些旧书,时代性不强,自然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使学生无课外书可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缺乏评价的积极引导,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

此外,大多数同学的读书范围狭窄,品种单一拥有课外书的太少。而且学生拥有的课外书,极大部分都是作文选。而农村学生的实际,如果绝大多数靠自己买书读,就大大限制了广泛阅读的可能,从而很难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二、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对课外书上,要使课外书收到明显实效,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入手,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魔幻片,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三、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语感是一种直觉的语言思维现象,是人头脑中深层言语结构水平的“外化”表现,是在长期的阅读活动和规范的语言训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的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感属于能力的范畴,语基和它的关系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虽有联系,但其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决不能以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来代替语感训练,只能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实现语感训练,并不断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须重视情境创设,让文字恢复生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让学生在情境中真正有所知,真正有所触动。叶圣陶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时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眼、耳、口、手多种感官协调运作,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从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映在脑海中,成为“有生命的实体”,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总之,课堂上阅读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阵地。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阅读材料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多方位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仅仅靠阅读课的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配合大量的阅读练习。教师要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须重视情境创设,让文字恢复生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让学生在情境中真正有所知,真正有所触动。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也是很多的,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农村语文老师的职责和义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