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美学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形象美学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形象美学培训

篇1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高职教育国际化;普适性教育;推动

1 国家政策背景的支持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等教育规律的必然趋势,而开展跨文化活动项目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着眼于“扩大教育开放”。鼓励各高校开展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旨在推动中国大学生在全球化环境下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获取知识并发展技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在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大背景下积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提升高职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是面向世界的窗口和建设新世界的桥梁。

2 跨文化交流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我们一直在思索探寻,进入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是积极的教育?其实无论哪种教育,都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振兴民族未来的希望,是促进一个人终其一生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提到职业教育,以往我们一直重视对于基础学科技术的教育与发展,重视对学生应试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往往忽略对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的培养,忽视站在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考虑个人成长与未来发展。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程,而美学追求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学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积淀,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因此要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完善,人文美学艺术的普及性及适用性也是大学教育中要积极建设与推动的。

3 本校韩国引智项目与交流活动介绍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是中国与德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在不断地探索与努力中,逐步确立在职业教育中的领先地位。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以达到“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目的。推动跨文化国际交流,以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众所周知,韩国的美容形象设计和插花艺术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我校自2013年成立中韩合作交流中心,2014年进行了首期韩国专家美容美发及插花引智项目。2015年10月是我校建校30周年,秉持“海纳百川,敬业乐群”的中德精神,开展了学生系列人文美学课程――韩国插花、美容交流培训项目。在项目中,我们邀请到来自韩国大学的美容形象设计和插花教授,分别进行了面向全校师生的通识性讲座,为大家介绍了韩国美容产业和插花艺术的历史与现状,职业教育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指出在韩国,美容业和插花艺术不但是一种高尚高雅的职业,更是一种提升幸福感的、感性消费等新型的消费趋势,同时也是一个飞速成长的产业。事实证明,韩国的这种迎合大众心理、提升大众审美取向的方式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与接纳,并引导人们向更高的层次提升个人的素质与修养,从而带动整个社会风貌的正能量,并成为韩国的出口产业支柱。

通过以上的跨文化交流项目,使我们的师生感受到来自不同地域新颖的教学内容与理念。我们邀请到的韩国项目专家不但具有专业培训资质及丰富的职业教育管理和实践经验,而且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与专业技术能力。美容、形象设计与插花都是艺术品位和个人素养的体现,通过大型公开讲座与培训,主旨意在为本校的师生服务,让师生们开阔视野。对于推广和普及美学知识与提升修养水平具有实际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4 对人文美学艺术教学的启示与推动

通过全程组织参与这些交流培训项目,也引起我们对教学理念的反思。韩国教授强调指出,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普及插花与美容、形象设计这样的普适性教育课程,提升了韩国民众生活的品质与幸福感。这也让我们获得很多启示,无论未来从事哪个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受教育者不仅有更好更高的职业技能,更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助推其未来长远发展。大学教育绝不能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更要延展和影响到其离开校园后的人生之路。

我们在相关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教学信息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开始进行逐步的改进。首先打破艺术类专业的界限,在工科类学院的选修课程里增加了职业形象设计与礼仪课程,使工科的学生也有机会去体验和学习人文美学的内容。在课程方面,强调在应用型教学的基础上,用创造性的、发展的观念统领教学计划与内容,注意普及性、适用性与可操作性。虽是选修课,但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尤其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来讲非常有帮助。2015年4月~7月,我院进行了新疆中职师资班的培训工作。在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中重点安排了美容与形象设计课程,并适当引进融入韩国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受到新疆师资班学员们的广泛赞誉。同时,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也积极进行了相应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并定期举办人文美学系列公开讲座、艺术展等,建立起一个艺术教育共享平台,使得人文美学得以更大层面的普及与应用。

通过与先进国家的跨文化交流项目,促使我们搭建起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帮助我们建立与不同地域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通过这个窗口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职业教育培训的相关状况,以及各个层次教育的实际培训情况,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职业培训教育研修的宝贵经验,应用于学院的专业与规划建设中,扩展学院的国际化专业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 结语

在国际交流建设中推进跨文化国际交流,人文美学教育不应也不能只局限于艺术专业,更要推广至每位受教育者,更要成为贯穿和影响其一生的积极的教育。因此,围绕具有实际意义的跨文化交流项目,通过人文美学活动来带动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的普适性的推广与扩展,对于个人形象与人文美学素养的提升都是具有长远意义的。

由此可见,积极开展跨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学校教学的综合实力与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通过开放引进,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做法,引进优质资源,再加上我们的传统优势,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一定会更好、更快、更科学。

参考文献:

[1] 龚金平.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与反思[J].黑河学刊,2011(03).

[2] 黄奕.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07).

篇2

问:您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四十多年,那么您觉得何为我们当下的生活美学?

答:生活美学是要接地气,讲白了是平日的吃穿住行用。厨具、灯饰、家居等都是生活美学的载体。老的工艺、已有的产品如何面对新的生活,是当下我们在思考的问题。欧洲的现代化进程比我们早,在现代生活的美学思考层面也比我们介入得早。在很多城市中,我们能看到向西方学习的影子。但是学习到的似乎形式大于精髓。其实回头想想,中国社会从很早就有生活美学,而且曾经一度做得挺好。

生活美学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挂几幅名画,它悄无声息地融入个体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体现出个人或家庭的生活品位。生活品味的提升,不是消费数额机械的变化,而体现在生活中所蕴含的文化上,是任何时代都要努力的文化提升。

文化是有根源的。现在的年轻人其实有些迷茫。创新是一方面,但同时要有能力关注到“老东西”。所谓温故而知新。在“老东西”里,我们能挖掘很多内容出来,“老东西”里孕育着生机。从近期走访江苏的传统手工艺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内涵丰富的“老东西”,也给我们正在酝酿的“天工山丘”计划增加了不少灵感。传承是要时间上的经营,不能只顾空间上的扩展。

问:中西方都会面临老与新、当下与未来、艺术之于社会等问题,您觉得西方做得怎样?

答:在欧洲,可以看到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生活美学自然融入社会各个阶层;政府与社会共同完成文化与创意人才育成等非常有趣的现象。欧美文创发达国家文创人才孵化平台做得比铰好,能够给予青年人切实的帮助。除了提供硬件设施,关键在软件层面能够给予多元的补充,包括必要的商务与法务培训、公共关系资源渠道等,帮助文创青年人才尽快在社会立足。

问:实际孵化的效果怎样呢?

答:在政府的有效孵化下,有不少非常有想法的青年设计师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有能力立足社会,获得长远的发展。设计也不仅停留在概念与个体层面,相反,以具体的产品与服务形态,嵌入到了社会更深的层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

问:西方有西方的情况,对我们而言,有哪些可以借鉴?

答:面对西方的文创、西方的设计、西方的生活美学,不能只看“眼前的西方”。欧洲国家对于传统工艺的尊重,对于旧空间的改造,我们能从中看到“温故知新”的力量。近年来国内致力于培养自己的设计师,了解工艺对设计师而言十分重要。传统工艺应对中国现代设计发挥积极的作用。

问:听您介绍,西方在文创领域的突破得益于“温故知新”,而“温故知新”的突破点在于青年,离不开对青年人才的培育与孵化。您觉得如何行动会更好?

篇3

(一)美育渗透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

美育、体育、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社会功能,体现在能全面培养人才,它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体。因此,这个有机体着眼的是整个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它能从更高的角度去体现人的素质和理想。

体育美育可以提高体育实践者的理性形象。国外美学家提出人类自身美的三层次结构:外在美——性格美——心灵美。体育实践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美标准概念,改善精神面貌,使他们在思想、情感、情操方面得到陶冶,从而达到外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

美育教育在健美操课中运用不但可以提高健美操运动技术机能的掌握能力,还能有助于个人气质和修养的塑造,形成良好的体态,优雅的风度,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美育在健美操教学中有助于陶冶情操,追求动作美、心灵美的最高境界

美是健美操教学追求的首要目标,也是搞好健美操教学的根本。人的行动总是受到一定的情感支配的,人的感情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情感的开发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于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

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欣赏和体验体育实践中的美,需要感觉、知觉联想、想象,也需要一定的理解“欣赏者的多种心理活动始终伴随形象可感的具体的特征,而不只是抽象的思维”。体育美育能启迪学生由抽象思维指向直觉思维,由认识真理走向发明创造,体育美育中感性和理性的相溶性,正是抽象的理性返回到感性世界的中介,即由智力认识走向智力创造的中介,将智力结构的逻辑思维模式导向自由直观,从而完善和充实智力结构,使人由素材达到形式,由感觉达到规律,由有限存在达到无限存在。

(三)美育渗透能有效塑造美的形体

许多调查表明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体育课,已对学生的身体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例如近眼、脊柱侧弯等发病率增高,许多男生不挺拔,女生不丰满,给人造成委靡、迟钝、怯懦的感觉,所以学校健美操课程应在指导思想上参照美学研究的成果,制定出一系列具体的指标和措施(包括家庭作业来保证广大学生的身体获得健与美的发展),这就是说,要通过系统!科学的学校教育,使学生的器脏神经系统、身高、体重等发育良好,具备适应外界环境的生命活力,同时又在动作、形体和姿态上具体育美的风度,从而显示出活泼、大方、矫健的青春朝气,体现出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形象。

二、开展美育渗透的思路构想

(一)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学鉴赏能力

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是进行美育渗透的第一步,也是做好美育渗透的关键环节。体育审美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对受教育者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的享受和感悟,除了受制于审美对象和客体的存在状况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审美能力的高低、审美能力的高低,自然受到人的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诸因素的制约,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受教育的结果。而审美教育对于人的审美能力的造就和培养,则是最基本的一种教育形式。

要求教师在健美操教学和形体练习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技能美,不仅能使美育作为文化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健美操课的教学,使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和发扬,而且能使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在总体的效果上达到美的境界。

(二)在教学环节中具体实施美育渗透

1.明确美育的目的和任务。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人格美,即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美育的中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养成感觉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掌握美学基本知识。旨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方法:对学生,体育理论课中

增加美学基本知识讲座;对教师,作为知识结构更新的内容之一,纳入教师高素质的培训活动之中。

3.参加美育实践活动。制订体育活动中各(下转第106页)(上接第94页)项美育指标,进行各种培训活动,例如体育舞蹈就是体育与音乐(美育)相结合的最好活动之一。

4.研究和开发体育中的美。组织专题研究小组研究体育课程中美育开发,在体育理论课中加一些美学知识章节,使之逐步形成体育美学之学科体系。

三、结语

1.美育渗透在健美操教学中起着引领教学思路,融会教学目标,贯穿教学始终的作用。

2.在健美操教学中进行美学渗透势在必行。

3.通过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学鉴赏能力,然后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美学内容来逐步加强美育渗透,使健美操教学质量日益提高,课程形式灵活多样,不断丰富。

【参考文献】

[1]吴庆华.体育的美育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2]曾宪刚.体育美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蔡仪.美学原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4]扬安仑.美学研究与应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5]王万莉.美育在体育教学中引发的几点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4,(23).

篇4

1审美素质的培养

1.1内在审美素质:门诊整形美容科的患者女性居多,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往往会咨询美容保健方面的知识,也有人因求美心切,对治疗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较丰富的美学知识、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给患者正确的指导和建议。科室要将美学教育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鼓励护理人员定期参加美学知识讲座,掌握美学基本知识,如美的形态,审美的思维形式,审美心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基本知识。组织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听音乐,参观画展等。逐步培养护士的鉴赏美,表现美,加强各方面修养。

1.2外在美素质:仪表是一个人最先呈现在他人面前的外在形象,是人的气质风度、举止的体现;表情、衣着等因素的综合统一,是人的内在美的外化,也代表着一个人的职业形象。对整形美容科的护士必须进行仪表规范化培训,制定仪表规范,如衣帽整洁,头发清洁,淡妆上岗,步态轻盈,举止端庄,言语轻柔[1],全体护士统一着装。对待患者表情亲切,主动使用“您好,请放心”、“谢谢您的配合”等礼貌用语,处处体贴关心患者。仪表美既可以对患者起到示范作用,也可以增强服务对象的信赖感。护士长要对护士仪表定期评价、检查,有奖惩措施,使护士始终以良好的形象展现在患者面前[2]。

2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的美容受术者都有不同的求美动机,只有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才能准确把握患者心理,正确了解其求美动机,识别该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某项美容治疗,防止错误的使用了美容手术,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及对患者造成伤害。护士长应根据每位护士的具体特点,加强护士的人际关系、沟通礼仪等方面的培训,使护士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使护患交谈自如,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患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接受治疗。另外,护士在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对缺陷较重的女性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3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

职业道德是工作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在实际工作中,教育并要求整形美容科护士从思想上形成道德信念即热爱本职工作,满足患者需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具有奉献精神。患者来自社会各阶层,在工作中,必须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3]。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操作,使每一位患者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整形美容科护士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定期对护士进行思想品质及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整形美容手术既要细心又要耐心,有的手术要连续数小时才能完成,拖班,加班也就会经常出现,没有一定的为患者服务意愿和实干奉献精神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整形美容科护士。

4心理素质的培养

整形美容科工作繁杂、紧张,风险也大,在工作时往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首先要不断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其次要加强技术操作训练,只有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才能遇事不惊。护士长对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都要给护士警示,教会年轻护士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方法,提高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护士在工作时保持自信,沉稳。另外,护士长要体贴,爱护每一位护士,和她们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诚挚情感[4]。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生活,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

5技术操作与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整形美容科护士要全面熟练和掌握各种手术器械的操作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处处给患者以信赖感及安全感。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医学观念的更新以及人们法制观念,维权意识的加强,这就要求整形美容科的护士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教育学、法学等知识。因此,应根据各位护士的层次及特长,要求护士参加远程教育,继续教育考试等,督促护理人员经常性地阅读护理杂志,拓宽专业视野。

6讨论

整形美容科护士既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的客体,不但要有医学专业的基本素质,更要有从内心到外表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不少就诊者对医学美容存在不同程度的幻想,似乎医学无所不能,这就要求整形美容科护士要善于学习,广泛掌握心理学、美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才能与不同层次的就诊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科学地向他们宣传美容医学的实际功效。由于我院注重了沟通技巧,有效地避免了医疗护理纠纷。由此可见,只有提高护士素质并对护理质量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促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才能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王卫,李艳萍,赵红岩,等.护理美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5,6(2):65.

[2]吴 明,丁言雯,钱晓路.护理美学教学方法及其效果评估[J].护理杂志,2006,20(4):61-62.

[3]魏 萍,王惠珍.素质教育中实施护理美学教学的体会[J].护理杂志,2005,20(4):75-76.

篇5

【摘要】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确立,美学与护理各学科融会贯通,从护理美学与护理学科的相关性谈护理美学的发展,完善构建护理美学学科理论体系。

关键词:护理美学;整体护理;护理学科

护理美学是护理学和美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美学在护理实践中的体现,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现代护理事业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中的美的内容、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确立,护理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护理美学的理论贯穿于护理教学各学科的始终,对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成为完善构建护理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1 护理美学与护理基础学

随着护理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教学也随之更加系统和专业化。护理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护理操作的基本技术,理解每一项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为促进患者健康打下坚实的技术和能力基础。然而其教学仅仅针对各项临床护理操作进行,很多教师将护理教学的重点全部放在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和知识的强化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使学生的审美观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审美价值观的偏差,甚至影响到护患关系关系的处理。所以基础护理教学与护理美学相结合十分必要。

护理美学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认识护理专业美的特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激发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护理基础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外,应首先让学生明确护士的角色及其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护患关系中的美学原则。引导学生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理解美和追求美,并将对美的理解与感悟应用于基础护理教学,从仪表、行为、情感和语言沟通等方面将美学潜移默化,用美的形象性和愉悦性感染护患

关系,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

2 护理美学与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南丁格尔说:“护理是最精细的艺术。”现代护理学的观点认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不能用传统的生物医学观点把人当作单纯的自然人,而应研究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很大的关系。

在进行心理护过程中,护理活动如果能够运用美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积极创造和建立良好的审美环境,通过美的事物激发患者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积极能动、健康向上的激情和反应,就能达到减弱或消除消极心理,减轻痛苦的目的。而护理人员也只有长期的美学熏陶下,才能形成完善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从而更好的进行心理护理。因此护理美学和护理心理学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 护理美学与护理管理学

护理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属于专业领域管理学,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的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及社会活动,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护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不断追求完美的理念,因此美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也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管理者需要将美学的理念寓于护理管理活动中,运用护理美学的原则对护理管理提供指导,为护理管理过程润色[3],使护理管理目标以完满的形式呈现,令护理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的同时获得精神享受。

如何实现最优化的管理,使护理系统运转节能高效、工作节奏规律有序,这就是护理美学在护理管理学中间的渗透和联系。护理美学为护理管理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指导,其在护理管理中的渗透对推进护理管理科学的艺术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护理管理者树立美的理念,倾注美的情感,应用艺术化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同样护理管理为护理美学提供了施展美学效应的舞台,使其以完美的形式呈现。

4 护理美学与护理教育学

护理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规律的学科,是护理学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介绍护理教育学基本概念、护理教育目的及教学目标等。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除对护士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美学素养,护理审美教育是护理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美学培养护理教育工作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使他们成为能够运用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天使,同时还肩负着如何将美贯穿于护理教育的全过程的任务。护理美学和护理教育学的相互渗透符合时展和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护理工作者提供持续的审美教育,使护理教育者终生获得专业素质和审美修养的培训。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才能在护理教育中自觉地将美融入其中,从美的视角出发去阐述和分析人、环境、健康、护理与美的关系,更好的完善护理教育。

5 护理美学与护理伦理学

护理伦理学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护士的态度、价值观念、道德发展、道德推理能力以及伦理实践进行研究,对护理实践的道德概念进行哲学分析的科学。护理伦理学是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护理伦理的发展,从伦理学的角度来展现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感受和美的创造[4]。而护理美学是以美、丑为评价标准,以维护健康为客观依据,对护理美、护理美感、护理审美实践以及审美教育与评价进行经验分析和理论探索的研究。

综上,护理模式的转变已涉及护理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变革,护理美学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逐渐孕育并综合发展起来的一门富有应用价值的新兴学科,它必将对护理各学科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掌握好护理美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专业发展,更好的将护理美学与护理的其它学科融会贯通、与时俱进,从而完善护理美学在护理学科中的专业化方向,完善构建护理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任小红.护理美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52.

[2] 瑞芳.护理工作中的美学思想[J].卫生职业教育,2004, 22(3):80-81.

[3] 王艳梅,张宁,秦宇.护理管理活动中的美学理念[J].护 理学杂志,2003,18(7):555-556

[4] 沈海文.护理美学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 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123-124.

篇6

(一)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可以使社会成员通过短期训练,提升自身素质、学会某项技能或者发展自身职业空间等。随着国家不断鼓励社会团体及个人来大力兴办培训机构,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类别和大小规模不等的培训机构。作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培训机构,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培训机构是我国近十几年来的新兴产业,由于产业类别属于服务行业,无法向大众出售有形产品,使得学员很难在消费之前获得有关质量方面的信息。学员更多的是通过视觉、听觉来了解品牌,形成自己的观念以主导对企业品牌的感受。企业应抓住这一特点,发展适合自身的个性化品牌形象。其次,培训机构的服务过程,是由教师及学员进行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优质的服务可以使学员的精神情感获得很大的满足。如学员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两所机构教学实力相当,学员会更倾向于选择使自己内心感到愉悦、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具有人性化服务的对象。最后,培训机构对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培训机构的教学理念和企业文化内涵等。企业在借鉴国际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模式、教学服务方式的同时,根据国内发展状况特点,融合中国传统教学方式来调整自身企业整体战略,以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等。所以,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但要注重自身实力、与时俱进抓住自身特点,关注大众内在的精神需求变化,还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拥有属于企业自身的文化内涵,这样才有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

(二)标志

标志作为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品牌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标志设计更加重视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融入了个性化、人性化、民族化等设计理念。首先,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建筑师路德维希•凡德罗说过“less is more”(少即多)这句话,提倡简单,反对过度装饰。然而,历经几十年后,人们慢慢发现“less is more”这一设计理念使标志缺乏了各自独特的个性与内涵。设计出来的标志作品,由于无视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商业色彩浓厚,导致标志越来越同质化。其次,由于人们多年来在视觉上总是看到大量几何化标志,造成了人们的视觉疲劳、心理情感上的抵触。并且随着当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也随之增大,当代人越来越注重有趣味的、人性化的标志设计,来满足心理和情感上的愉悦与放松。最后,由于近年来的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标志也随之走国际化路线多年,缺乏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挖掘与思考。而现代标志逐渐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国际设计理念相互融合,在标志中注入传统美学形式和民族传统元素,因此,民族化也成为不容小觑的发展趋势。所以,现代标志设计作品融入个性化、人性化、民族化,重视现代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才能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形成有意义的符号。

二、培训机构标志设计现存的问题

由于我国培训机构起步较晚,在培训机构标志设计方面还处于摸索和借鉴阶段,因此,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设计师去思考。首先,培训机构的产品是无形的,所以在设计标志时能够选用的有型元素也会受到限制。目前,我国中小型培训机构的标志有明显的同质化、形态单一现象,大多数的培训机构标志中会出现书本、翅膀、双手等元素来象征知识、理想和关爱等等。标志元素的大量重叠,缺乏个性化,也导致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而大型培训机构需要面临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在拓展新领域的同时,因定位不清晰,标志需表达的内容太多而出现过多的设计元素,导致大众逐渐将其淡化,失去了可持续性的竞争力。其次,培训机构属于服务行业,有些企业在设计标志时过于功利忽略了学员的心理、情感等人性化的需求,导致学员缺乏对品牌的理解和认同,失去凝聚力。真正的商业营销战争并不是发生在人和街道或者商店,而是发生在消费者的脑海里,消费者的脑海和脑海中的记忆才是营销竞争的“终级战场”。由此可见,想在学员脑海里留下一个好印象,人性化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最后,在设计培训机构标志时,因部分国内企业缺乏深厚的文化内涵,标志设计只是一味地形式化,局限在中英文缩写字母的变形、变色之中。文化内涵是一个企业品牌核心的价值所在,只有将企业文化内涵与标志的民族化紧密联系,才能使大众体会深刻的文化烙印,最终赢得市场竞争。

三、研究分析

鉴于培训机构的特殊性,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非常重要,只有设计与企业本身相符合的标志,才能产生对品牌形象更有利的影响。通过分析培训机构的特殊性与标志的发展现状,设计师若要设计出与企业自身特点相符的标志,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一)强调个性化

现代标志设计提倡个性化的发展,而这一点也正迎合了培训机构树立个性化培训理念的需求,所以,个性化是培训机构标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各培训机构在其功能上有相对一致之处,但是,在培训机构办学条件、传统、基础以及师生等诸方面都会产生差异,而差异的产生正是形成培训机构特色的主要原因。因此,设计培训机构标志时,设计师必须探寻企业与众不同之处,有针对性地满足企业对标志的个性化需求,形成标志差异化优势,支撑企业品牌特色以吸引消费者。如很多高端的培训机构不仅能够展示优质、高效的课程,还能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场所,成为众多企业家创建拓展人脉的平台。这类企业特点偏向于注重高端消费人群之间的交流合作关系,标志要诠释出富有感召力、热情友好及高品味的设计理念等等,从而根据企业自身这一特点形成标志差异化优势,找到相应标志设计元素,设计与之相符的个性化标志。例如,深圳的“众人行培训”属于管理型培训机构,主要从事提升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技能和相关专业的认证、考核培训,注重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实战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标志设计中由三个抽象的人形组成“人”字,突出三“人”成“众”,底为外圆内方的绿色铜钱造型,象征为学员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培养学员将利益最大化的能力等。如此,找到培训机构自身与竞争对手的差异之处,强调标志的个性化,设计符合自身特色的标志,有利于提高学员对培训机构的认知。

(二)重视人性化

美国设计家普洛斯曾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标志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而培训机构也恰恰正是服务行业,因此,在标志设计过程中更要重视人性化的表现。标志设计是人类情感生活中的一项载体,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时思想感情的桥梁。标志的人性化设计这一点与后现代主义“以人为本”理念相符合,通过标志图形来体现出为大众服务的平等公平原则,以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方式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培训机构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相对枯燥,设计师可以通过象征、幽默、正负形等手法设计有趣味性的、有丰富内涵的标志。例如,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的标志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正负形的手法,将蓝色英文缩写字母“UAF”中的大写字母“A”与一头站在雪地里白色北极熊的抽象图形相结合,蓝白相间的平行线也体现了学校开设北极地区计算机工程研究和北极生物研究等课程。巧妙地运用正负形关系既可以增加造型元素以有利于培训机构的信息传达,还可以增加趣味性,是人性化标志的一种体现方式。或者利用标志中辅助图形的延展性,变换辅助图形的结构、色彩、肌理等,形成新的表现方式,把这些运用在标志的应用系统中,如宣传册、课件、办公用品等各类载体上,从视觉、听觉或触觉上为学员带来情感上的愉悦与精神上的享受。带有情感因素的标志设计使学员在观赏和互动时,根据学员自身不同的生活阅历通过联想、想象等思维过程来感悟出不同韵味,产生丰富的心理情感和精神共鸣。因此,在标志中注入有情感、有趣味的因素,多注重人的心理及精神需求,能够拉近标志与学员之间的情感距离,还能增进学员与企业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加深培训机构在学员脑海中的记忆。

(三)注重民族化

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上下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标志设计提供了灵感上的启迪,并且也为培训机构的品牌文化内涵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想要在标志图形设计的形式上力求突破,就要对本土文化进行再发掘与思考,优秀的标志创意设计过程应该是从感性创意到理性分析的过程。但是,将培训机构标志设计民族化,并非摒弃现代标志设计的理念,而是要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标志设计理念相融合,寻找文化和表现形式上的交叉点进行融合。例如,我国培训机构以自身文化内涵来命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企业名称,来体现仁、义、礼、智、信等等,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用企业中文名称的汉字进行图形化、符号化等表现形式使标志延其“意”、传其“神”。在设计汉字标志时,可以运用传统的篆刻、书法或者将印刷字体进行变形、加以装饰等手法重构字体,既易于本土大众识别,又具有较强的民族化感染力。以文字作为符号的形式来进行标志的创意,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感染力,是标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标志设计的新导向。但如果只是简单地挪用传统文化元素,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思考,设计出来的标志也会空洞乏味、缺乏生命力。所以,要求设计师必须挖掘培训机构的文化内涵,经过思考之后,根据传统美学形式灵活应用、进行思维创新,探究出能代表该企业文化底蕴的设计元素,创造性地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现代标志设计中。这样设计出的标志才能避免空洞和乏味,更具有民族文化气息和内在美,使人体会到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达到怡情悦志、陶冶情操的目的,更有利于使培训机构深入人心。

四、结语

篇7

(一)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口腔医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色彩学、美学等相关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口腔治疗中。口腔医学生需要利用审美能力对口腔进行美的创造,从而治疗疾病,同时重塑患者容貌。口腔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专业技术决定了患者形象是否美观。通过对口腔医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具备美术造型能力,进而创造美。

(二)提高口腔医学生对容貌、空间的把握能力

对口腔医学生进行美术造型训练,提高学生对空间感和物体结构、质感的把握能力,通过大量训练,将手与眼统一并提升至一定高度。为提升口腔医学生对器官的空间把握能力,可对人物面部进行写生或是解剖,进而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三)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审美实践能力

1.色彩的重要性人们对于色彩有着天生的辨别能力,这种能力要强于对外形的辨别。色彩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感觉,进而引起不同的生理反应。因此,把握好色彩对口腔医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修复义齿时需要对义齿进行比色,参考患者脸色、唇色以及光源,设计适当的义齿颜色。

2.义齿修复与个性化修饰医师对于色彩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义齿的美观程度。口腔医学生应了解色彩原理和相关基础知识,并对配色有一定了解。在进行色彩训练时,加强训练学生对于色彩的辨识和搭配,为了避免学习枯燥,可将色彩运用至绘画。

(四)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专业修养

良好的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且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培养学生专业修养,将自身的美学理念融入专业知识,促进全面发展。

二、口腔医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内容

(一)口腔材料美学教育

以往选择口腔材料时,只是考虑材料的机械强度与相容性是否达标,但是,近些年,口腔材料是否符合美学标准已经成为了选择材料时必需考虑的因素,这是口腔美学的一大进步。过去常用的金属冠桥已经被树脂和陶瓷材料所取代,原因在于较强的金属色泽在口腔中过于突兀,远不如陶瓷材料美观,而且陶瓷、树脂的性能优于金属材料。

(二)口腔色彩美学教育

由于计算机光电测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口腔色彩美学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调色、配色,将色彩数值化,消除了人眼误差,提高了配色技术。另外,利用计算机测色,可研究出各种影响因素对口腔材料色泽的影响。

(三)颜面美学教育

正畸治疗是改善面部软组织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是以往的治疗只是注重矫正错咬合,却少有人关注对面部容貌的影响。目前,研究人员对正畸治疗的作用进行改观,不仅要矫正牙列,还应矫正面部异常。

(四)牙周病审美治疗

我国对牙周病的审美治疗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牙周病包括牙龈增生、牙龈暴露过多、高笑线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容貌,可通过切除牙龈、修复生理冠等手术治疗牙周病,从而有效改善面部美观程度。对于青年人的牙周炎,可配合正畸治疗、咬合调整,进行牙周手术,进而解决牙列不齐、咬合紊乱等问题,提高口腔美观性,同时治愈疾病。对于成年人的牙周炎,可配合牙周夹板进行常规治疗,从而固定牙齿,恢复牙列。

三、提高口腔医学生审美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充实教育内容

在进行课堂教育时,应选择丰富、优秀的教材,并以此为载体,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程,使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学。

(二)提高教师审美素质

教师在审美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素质,才能提高口腔医学的审美教育。这就对进行审美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应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以及审美经验。将口腔学与美学相融合,提高自身的口腔审美素质,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

(三)加强学生审美兴趣

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前,首先应激发学生对口腔美学的学习产生兴趣,然后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使用美学理念去看待专业知识。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应融合入美学知识,并同时讲解医学与美学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外,还应培训学生的审美技能,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发现、创造美的能力。

四、小结

篇8

《海峡两岸潮州影系研究》简介

《辛亥日志》:跨越百年的历史还原与反思

中上海立宪派的转变和对革命的贡献

后杭州的社会变迁

2010年度中国儿童政策研究述评

2010年度中国儿童社会学研究述评

2010年度中国儿童教育学研究述评

2010年度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述评

敢纳须弥芥子中——《中国文学简史》前言

从“三言”“二拍”看明代人口贩卖现象

特定文化场域中作家个性化创作:老舍与民间武侠文化——以小说《断魂枪》为中心

新世纪以来的周作人研究

201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

空间殖民、景观社会与国家装置

办刊实践与品格凝练:以《文讯》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西方国家中央政府部际协调机制研究及启示

90年来党的组织建设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学术滞后探微——文献学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现状分析

汉日动物形象特征比较研究——以十二生肖动物为视角

《生态学与马克思生态学哲学的构建》简介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指导》简介

中国现代诗歌美学的奇峰——论艾青的《诗论》

艾青诗论:致力于新诗美学体系的建立

艾青“诗的散文美”概念分析

论苏轼在杭州时期的文化性格

宋代浙南文坛闺秀张玉娘刍议

陈亮词论的内涵及其在龙川词中的反映

北山四先生理学化的文学观述论

论陈淏子的《花镜》

鲁迅“破”及“立人”思想探析

尼日利亚大学专业认证与评估简析

论中国对非洲的软实力外交

自然工业化:二元经济结构的一个分析框架

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责任及功能

体悟的教育学意义

美国风险投资对中国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政策的启示

台湾地区教育学术期刊基本状况与编辑出版特点分析

“自考生”身份构建的话语研究

关于深化高校民主建设的若干思考

古代江浙戏曲刻本述考

明初南戏考论

永嘉昆剧与海盐腔

《东莱标注颍滨先生文集》对苏辙文的辑佚与校勘价值

欧洲民间童话中的分离主题

儿童同伴关系的聚类分析

从“朵拉”系列动画教育片看美国文化与儿童教育

论英国哥特式小说

乡土叙事的现代性转型——论贾平凹的乡土小说

关于教师教育范式的思考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领导的探索与思考

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路径选择

舟山群岛的海洋文化与旅游开发

龙游商帮文化的“可视性”旅游开发策略

关于英文导游准确传导中国佛教文化的研究

书法欣赏论

从音乐美学角度浅谈钢琴演奏的若干问题

巴墨高校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的做法及启示

篇9

近几年,不仅国内高校对商务礼仪课程的热度直线上升,很多专业例如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商务英语以及金融等专业都相继开设商务礼仪课程,社会上各类企业或政务部门也都兴起了一股培训热潮。例如一些汽车4S店、物业管理公司、企业经营甚至政府公务部门都纷纷要求开展商务礼仪课程培训。笔者拟就商务礼仪课程的社会培训教学作一探索。

一、商务礼仪培训的课程内容选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交往和业务往来中的社交关系日趋重要,这对社交能力和礼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培训的企业人员中,相对人员年龄较大,学历层次较低,学员们对礼仪知识的实用性要求较高。商务礼仪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从个人仪表、服饰礼仪、表情眼神、个人仪态、见面介绍、交谈礼仪、通讯礼仪、拜访迎访、宴请馈赠、位次礼仪到商务出行、会议礼仪、求职礼仪、仪式礼仪等,贯穿于社会交往的每个细节。培训可参考的教材也是琳琅满目,如“十二五规划教材”中的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的《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商务礼仪实务与操作》、吉林大学出版社的《中外实用礼仪》等。在具体给学员培训课程中,建议针对培训群体,选取部分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内容,以课件形式浓缩成一个特定的培训教材。

比如,在给政务人员做礼仪培训时,可突出强调政务礼仪与沟通技巧,选取从礼仪概念、特点、体现方式到职业风格的确定与塑造,分仪容仪表礼仪和商务交往礼仪两大部分,具体涵盖迎客指引入座、拜访送别位次等,打造一个高素质的政务人员形象。而在汽车4S店这样一个典型非公企业的商务礼仪培训中,除了基础的仪容仪表礼仪,应该强调个人仪态训练,如基本的站姿、坐姿、蹲姿,以及展厅待客、迎客、以及电话接待礼仪等。笔者曾经在谈及奉茶礼仪中,曾有学员提问:请问怎么递烟呢?学员在接受培训过程中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积极思考探索,所以要求培训内容的选取要针对具体培训群体,结合工作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二、探究商务礼仪培训课程的教学艺术

(一)图片优于文字

社会从业人员时间紧、工作压力大,培训课件中形象直观的图片比大片的文字更能吸引人。比如个人仪表仪态部分,如果使用美观的女士和男士的仪容仪态图片示范,会比口头或文字描述更直观。学员通过对比仪容图片,不自觉地进行自查自纠,谁的衣着不够整洁?谁的妆容过于浓艳?这样既能调动课堂气氛,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演练示范优于讲解

对于操作性礼仪知识,采用互动演练法,使学生亲身实践,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比如,在示范正确的站姿、坐姿时,可让学员自己上台演练,观看的学员批评指正点评,学员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学习长进,纠正不雅行为,促进学员牢固掌握商务礼仪知识。再如,在讲授如何系领带、丝巾中,单凭讲解或者展示,不足以让学员真正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现场示范,学员跟随实践,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到达教学目的。

(三)情景模拟融会贯通

情景剧是商务礼仪课程的一个亮点,也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所学的内容编排成短剧,可以将多个知识点衔接,起到加深和巩固知识的作用。在电话礼仪这一部分,笔者通常要求学员两个一组,自己设计一个电话情景自编自演。比如物业公司的培训人员就即兴编排了一个要求解决停水问题的电话。学员现场编剧,表演结束后先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详细的指点。学员都能积极参与,转变主体角色,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还提升了学员的协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是行为训练的延伸。这种综合性实战模拟演练有助于加深学员对商务礼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10

体育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有明确的目标。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以培养人才为旨,其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使之身心全面发展,配合德育、智育、美育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才和接班人。体育活动过程中包含诸多美育的因素,如体育的形式美、姿态美、动作美等。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审美意识和审美方法,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能力,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体教育中美育教育的意义与功能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认识、伦理、审美的三大结构组成。故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教育目标中“五育”的结构,可将其分为心理发展(德、智、体)和生理发展(体、劳)两部分。前者为精神前提,后者貌似物质基础,“五育”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有机复合体,各种功能若因偏颇而失衡的话,将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从全面发展的教育内涵来看,德智体美诸方面教育的实施,正是为了使人类“在变易绝对运动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生产出他的全面性”。所以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智育、德育、体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关于美育的体育中的功能已不乏其研究,归纳研究成果主要有三大功能:

1、培养身体美

身体美是体育自然美的表现,人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技美的规律进行的,它表现出身体、线条、姿态的造型美,筋骨、肌肉、肤色的肌体美和生命活力的生气美。人体美历来就是无数艺术家“代代耕耘美的沃土,美的矿源”。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用十分热情的诗句赞美过人体古铜色的皮肤和坚实的肌肉。

2、培养精神美

列宁说:“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也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可见精神美与身体美是密不可分的,精神美可以使体育运动放出光和热。由于体育运动有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因此它有利于培养人们精神上追求优胜、追求祖国荣誉的理想美,勇敢顽强,坚毅果断,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美和体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感美。

3、培养技巧美

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形成一个体育健儿的完美形象,技巧美包括动作协调、节奏明快、反应敏捷等,这些运动中的技、战术,把各种精湛的运动绘成动人的画卷,编就成美妙的诗篇,如那飞驰旋转的滑冰运动员,转翻蹦跳的体操运动员、勇猛角逐的足球运动员,“横空出世”跳伞运动员等。

二、构建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依据。

本文在以对客观规律的识别和把握上,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寻觅构建美育目标的依据。

1、理论依据

美育的预期功能,是由其本质特征决定的,美育是什么?广义可理解为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而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美育的首要任务,是使教育者把握“美的规律”,即“以非常突出、生动、鲜明的形象,充分而有力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或普遍性”。可见,体育教育中美学知识的起点,应是从事物内部普遍性与外部个性(即本质与现象)的高度统一中去把握“美的规律”识别什么才是美。只有这样,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方可将感情与理论、经验与判断、共姓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美与健统一起来。发挥美育在体育教育有功能。其实,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即人格美。而人格美的基点是心灵美、精神美,外部表现则为身体美,而体育教育也正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2、历史依据

在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体育和美育都并列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周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中的射(射箭)、御(驾驶战车)都含有体育的因素,而居第二位的“乐”则是美育。自古以来不论是才子、闺秀,还是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都将琴、棋、诗、画作为自我养成的必修“四科”。迷“四科”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渊渊流长的历史结晶。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美育有着漫长的演变过程,体现着时代和民族的特征,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儒家的“十不仁济世”,道家的“超凡脱俗”,佛家的“空虚明净”等,以如此登峰造极的高度俯瞰人生,以求心性的洁净、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超越,都是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学思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美的概念在延伸、美的载体在扩展……。当今,不论从美的形态还是从审美主客体关系来看,美育的内容已横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几大类。远远超出了“四科“等文学艺术领域,但美的载体不管怎样延伸和扩展,永远将与人的心灵、身体分割不开。因此,在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应延伸到自然界与科学界,社会美与心灵美,艺术美和方法论美等几种关系中,施美于体中、置体于美中,即以“体”为载体,拓展美的真话。

3、现实依据

从现代化社会来看,威胁和腐蚀美的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背离”,一个人精神文明程度表现在人格的高度上。诸如被多种心理暴力驱使,对社会或自然进行破坏活动的人,佼人格沦丧;为填不满的欲望之坑而忙碌,背负沉重包袱的人,使人格压得变形:自觉或不自觉、无休无止地争名夺利而勾心斗角的人,佼人格进入误区;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人,使人格歪曲等等。这种“背离”致使人对自然的态度表现为“索取”、“征服”乃至“破坏”,致使人与人之间情感淡薄;致使人与自我,即内部的人与外部的人发生冲突,乃至精神分裂症者日益增多……从现有的艺术教育来看,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很难养成创造的灵性,也难以营造出使受教育者“心有灵犀一点迈”地把握内涵之精、之形、之意去领略艺术的境界。

一、体育教育中构建美育目标的思路与框架

人为万物之精灵,万物之美莫过于人体形态与动作美,人体形态与动作的美是历代美学家研究的课题与创作对象,而人体的正常发育和正确姿态是人体形态美的基本要求。协调感和韵律感是人体动作美的基本因素,人体动作美路人体动作的速度、力量、灵敏等紧密相连。高度的形体动作的速度、力量、灵敏等紧密相连。高度的形体动作美往往是在高速度、高难度的情况下,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体育是促进人体正常发展,养成正确姿态,培养协调动作,发展身体素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许多活动项目如唱歌游戏、集体体操、自由体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花样游泳及花样滑冰等都是在有节奏的乐曲配合下进行的,这其中充满了美的教育。有些活动如田径、体操、武术、游泳、球类活动等,虽无明显的韵律,但均具有内在强烈的节奏感,在高速度、高难度情况下完成最美妙的动作……。一个短跑运动员在竞赛中赢得千万人的欢呼,一个体操运动员表演高难动作,往往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是人体美的显示,给人以巨大的影响。体育和美育几乎象一对孪生兄妹。

因此,在当今美育活动的拓展与延伸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力求遵循施美于运动之中,置体育于美中,体育在美中升华、美在运动中多彩的思路中进行。所谓施美于运动之中,就是在体育内容中施以美学理论与实践教育,使美育洛于体育内容之中。所谓置体育于美中,就是揭示体育中美学现象与规律,研究怎样将体育教育活动提高到美学高度,以获得最佳效果,让美育溶进体育之中。所谓体育在美中升华、美在运动中异彩,是指在体育活动中,让受教育者主体从生理层次进入功利层次、再上升到道德层次,从而升华到美学层次,在体育运动中忘却自我、和谐身心、丰富灵性、发挥潜能,从而佼人格得到美化。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目标框架如下:

1、明确美育的目的和任务。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人格美,即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美育的中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养成感觉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掌握美学基本知识。自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方法。对学生,体育理论课中确定1—3课时为美学基本知识讲座:对教师,作为知识结构更新的内容之一,纳入教师高素质的培训活动之中。

3、参加美育实践活动。制订体育活动中各项美育指标,进行各种培训活动。例如体育舞蹈就是体育与音乐(美育)相结合的最好活动之一。

4、研究和开发体育中的美。组织专题研究小组研究体育课程中美育开发,在体育理论课中加一些美学知识章节,使之逐步形成“体育美学”之学科体系。

注释:

[1]蔡仪主编《美学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