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几何美学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的几何美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的几何美学

篇1

从古到今,我国房屋建筑从始至终都与美学相互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房屋建筑安全、实用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对审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有机结合,是现代人所追求的时尚。对此,笔者对房屋建筑设计和建筑美学相关知识进行概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在统一、韵律、均衡、序列等方面对其有机结合进行阐述。

关键词:

房屋建筑设计;美学;有机结合

自古以来,我国建筑中的美学就无处不在。比如长城、故宫、颐和园等标志性建筑物,再如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还如现代建筑鸟巢、国家大剧院等。现代建筑中更要将美学融入其中,尤其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房屋建筑。应该在房屋建筑的空间、色彩、布局序列、审美效果等方面与美学有机结合,在提高房屋整体质量和实用性的同时,也提升审美效果[1]。

1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相关概述

建筑是人类为了自身能够进行活动,而形成活动空间的一系列工程。房屋建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自古以来,房屋建筑设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建筑形式变化多样。比如早期时代的茅草屋、殿堂宫宇,现代的人民大会堂、水立方、鸟巢,以及西方的巴洛克式的圣彼得堡罗大教堂、哥特式的巴黎圣母院、现代派建筑悉尼歌剧院等。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远古还是现代,一个优秀的房屋建筑不仅要遵循高质量、经济适用等基本原则,还要与建筑美学有效结合。房屋建筑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是对整体结构的设计,整体设计上不仅要保障最大程度的对建筑空间进行设计,还要达到审美标准,体现出房屋建筑的凝固美。最终,使房屋建筑达到适用、功能完善,且具有美学艺术的效果。美学是基于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而建筑美学是以建筑领域的审美活动为对象,将艺术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学科。对于审美,不同人会从不同角度去审视。而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有两种建筑方式将美学融入进去,一是以审美作为第一视角,运用一般建筑施工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另一个是将施工工艺与先进的建筑结构相结合,设计出功能完善且具审美效果的房屋建筑[2]。新时代背景下,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有机结合是房屋建筑的必要趋势,建筑设计师需要对其进行探索、实践与创新,设计出更符合现代要求的房屋建筑。

2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

2.1统一协调性

房屋建筑美学特征是通过立体几何来展现的,而立体几何是由简单的几何形状组成的。在保证建筑实用性的基础上,通过协调统一来体现建筑的美学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为了实现建筑的协调统一性,无论对几何形状怎样改变,都必须使建筑构成一个统一并且美观的整体,这需要各类形体因素巧妙地结合到一起,从整体上体现出建筑的艺术美。以建筑美学的角度来,一些结构处于建筑的主要部分,而一些结构对建筑的影响不大,处于次要部分,对建筑结构的主次区分是决定这个建筑的协调统一的重要因素。在实际设计中,主次部分需要设计好各个细节部分的几何形状,让整个建筑成协调、统一,并有主次之分,提升建筑的美观性。房屋建筑的统一协调性还体现在建筑色彩的搭配上。现代建筑吸收了很多其他因素,让建筑色彩的使用上增加了更丰富的多样性。我国建筑越来越西方化,这使得建筑师们对色彩的把控越来越复杂。建筑的艺术需要利用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主次分明、以次衬主的效果。现在房屋设计上越来越多应用色彩来突出建筑的美学特征,运用色彩的搭配和相互作用,突显出建筑的美学,使房屋整体上更加的统一协调,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让人们体会到不同的美感。

2.2均衡与稳定性

在建筑中均衡与稳定性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将建筑能够使用到的各种因素相互结合搭配,实现建筑的均衡稳定性。不同物在人们眼中表现出不同的厚重感,这就需要在设计上保证建筑的均衡和稳定,是建筑给人们平稳安定的感觉。这种均衡稳定性在突出建筑的美学特征,还能表现出建筑的设计特色。国内建筑都讲究四平八稳,最具有特的就是北京四合院,主房坐北,东西厢房以轴对称,突出建筑的均衡和稳定性。这种对称美容易给人们带来简约大方的感觉,也使人们对建筑美学的理解由繁到简。均衡和稳定性不仅仅体现在对称性上,建筑还可以再层次的变化上来展现建筑的主题,给人们带来强烈的美感。保证均衡和稳定性的建筑在一定意义上保持了均衡中心,对中心有一种强调,使两端对中心有所作用,让人们能感受到均衡稳定性。随着现在设计理念的发展,房屋建筑的层次稳定性主要由底部向上部逐层变小,像东方明珠,埃菲尔铁塔等都是采用了这种方式来保证建筑均衡和稳定性。这种方式在具有稳定杆的同时,还通过材料,色彩表现出建筑的厚重感。这种不对称的稳定性使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体会建筑的美学特征,这也是人们的智慧与建筑美学奇妙的碰撞产生出来的结果。

2.3序列性

建筑美学对建筑物的结构序列和空间艺术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个完美的房屋建筑设计是通过序列、功能、艺术性等有效结合来实现的。其中,序列性是指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其整体结构以及位置排放要有主次之分。生活中的小区建筑,每一幢以及每个单元就是按照序列性进行的,且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给人以一种舒适的视觉效果。如果不遵循序列性排列,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使得排列杂乱无章。房建设计中,在建筑序列自然、完整的基础上,将其与美学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房屋建筑的序列设计首先要明确主次,然后对房建序列的开端与结尾位置进行明确[3]。使房屋建筑在入口处自然而言开始,做到房屋建筑序列间无缝衔接。按照主次序列进行房建设计,使建筑不显得突兀,这样才能体现出房屋建筑的美学艺术。农村的房屋建筑就是按照序列性进行布局的,一般都是朝阳方向建设,普遍形成了面朝北的建筑格局。

2.4韵律性

美学的一大特点是韵律美,同时也应该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着重体现韵律美。韵律是指事物同某种元素在某段时间或者条件下,重复出现的现象。任何事物都具备韵律美,比如海浪拍岸,人的心跳等,建筑物中也蕴含着韵律。房屋建筑设计中具备韵律性,不仅能够展现建筑师时尚的思维,还可以以此带给住户以美的享受。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韵律性可以通过色彩、结构、视觉效果等来实现的。可以使形状的重复,如阳台、门窗、墙面、支柱等;也可以是大小的重复。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韵律性不仅仅局限于整体结构或者是室内布局,也可以对内部空间结合美学设计。比如开放式的或者是封闭式的。但是,要注意不可只注重美学韵律性的设计,应从整体上实现美学与房屋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

3总结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且建筑物是具有艺术灵魂的,通常被称作“凝固的艺术”。将美学与房屋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在房屋整体结构、功能、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时,应基于美学的规律。房屋建筑形式不能总是拘泥于一处,建筑师应通过实践,不断地创新,在韵律性和序列性等方面,设计出符合现代要求和审美的房屋建筑。两者的有机结合,为新时代背景下房屋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参考文献

[1]成戍,吴金花.探讨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J].科技创业家,2014(3):46.

[2]唐瑛.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研究[J].门窗,2014(12):241.

篇2

关键字: 设计 原则 构件 虚实

一、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物的设计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及各种外部条件之间的协调关系,建筑物的美观以及建筑构件构造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由于建筑设计是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结合,所以它必须综合考虑建筑、结构、设备、等工种的要求。

二、建筑的设计原则

1.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由于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使用性质不同,除满足空间尺寸要求外,还要满足某些建筑物的特殊要求,如保温、通风、隔热、吸声等,在构造设计时要综合相关专业的技术知识,优化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构造措施,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2.确保结构安全

正确的结构计算时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前提,除对建筑结构、构件进行必要的计算外,对阳台栏杆、楼梯扶手、构件接缝等,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

3.注重建筑经济的综合效益

建筑构造设计要处处考虑经济合理,采用合理的构造方案,就地取材,节约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造价,并减少建筑物的运行费用、维护费用。

三、建筑设计的图像表达

图像表达可以设想为客观存在的,或预期会实现的某项工程的一个具体而微小的模型,从这个角度上说,它们可以是设计过程中,从方案,初步设计,扩初设计,合同附图,到施工图等各个阶段的记录性文献。但这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还应扩大我们对图像表达作用的认识,包括诸如反映事物直观效果的作用,促进设计思维和作为人际交流手段的作用,其中每一项都会影响设计探索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并丰富设计成果。

作为建筑师,必须首先了解有关外部环境,即我们工作于其中的介质。我们必须能够注意到,并识别客观外部物质环境之“语汇”和“手法”,将其转化成为建筑设计手段的图像符号。埃德蒙·勃克·费尔德曼将“理解”看成是建筑艺术评论的首要目的“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方法,通过它去观察艺术品,并加以思索,就能最大限度的理解它们真实或假设的价值”。我们考虑下埃德蒙·勃克·费尔德曼所提出的关键步骤:

“描述”是对一项设计或景观的外貌、特征加以记录。它是对具体且无可置疑的客观实际,如尺度、形状、色彩、位置等的简单而直观的记录,用图像语言对建筑物绘制描述性草图时,则应是综合性的,要求相当准确、清晰,比例尺度真实,而且能说明问题。

形式分析是对建筑设计里所包含的设计原则的运用情况加以描述,这里不仅要有基本情况,而且要表现出诸如线条、形状、色彩、韵律和明暗度等因素,以体现我们对建筑艺术方面设想所起的作用。

如果说认知性图像使我们能预见到设计作品的形象,那么概念性图像可为我们提供一个如何思考和推进设计的窗口。通过概念性图像可以记录诸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性质,从事该项设计的范畴,项目建设要求的格调,设计目标,使用模式,设计概念,几何状态,尺度,韵律,比例,以及其他一大堆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在脑子里盘算的问题。由于设计过程中,对所涉及问题的范围和繁复性必须同时予以综合。

四、建筑的虚实处理

建筑具有物质与精神、实用与美观的双重性,建筑首先要考虑到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时又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审美要求,因此建筑是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整体,这也是虚实结合的表现。建筑的美观主要是通过内部空间的组织、外部造型的艺术处理以及建筑群体空间的布局等方面来体现的,而其中建筑的外观设计更为重要。

体形和立面设计着重研究建筑物的体量大小、体型结合、立面及细部处理等。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运用不同程度的给人以庄严、挺拔、明朗、大方、亲切的印象,使之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建筑的外部形体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内部空间合乎逻辑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内部空间,就有什么样的外部体形。例如:商场建筑需要较大营业面积,因此层数不多而每层建筑面积较大,使得体型呈扁平状,同时底层外墙面上的大玻璃陈列橱窗和人流方向明显的入口,通常又是一些建筑立面的特征;作为剧院主体部分的观众厅,不仅体量高大,而且又位于建筑物的中央,前面是宽敞的门厅,后面紧接着的是高耸的舞台,剧院通过巨大的观众厅、高耸的舞台和宽敞的门厅所形成的强烈的虚实对比来表现剧院建筑的特征。

虚和实即物质实体和空间,墙、屋顶、地面实,廊、庭院、门窗虚。分几种节奏关系:大虚大实、小虚小实,以实为主和以虚为主都可以。随机的、似对称非对称的较难把握。上下关系的虚实是不等价的。一般说,上下的虚实可以用三段式来处理。虚又可以引伸到实墙的凹面,因为凹面增加了阴影和空间,而实又可以引伸到凸面。

建筑立面的虚实法则,即左右的虚实法则是对称性的,左虚右实和左实右虚等价。罗马斗兽场,三层虚的连续拱圈上是一层实墙,显得有一定视觉重量,立面形象完整,券间墙都作倚柱,其凹凸和阴影的作用,也增加了形象的虚的成分。某体育馆顶有一个宽大的尾盖,把原来外面的空间放在里外之间,增加了层次。

1.立面虚实凹凸处理

一般建筑物的立面都由墙面、门窗、阳台、柱廊等组成,墙面为实,门窗为虚。以虚为主的建筑立面会产生轻巧、开朗的效果,给人以通透感;以实为主的建筑立面会造成封闭、、沉重的效果,会给人以厚重坚实的感觉。所以必要要根据建筑的功能,结构特点,巧妙的处理好立面的虚实关系,可取得不同的外观形象,若采用虚实均匀分布的处理手法,将给人以平静、安全法人感受。

2.对比与微差

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各种要素除按照一定秩序结合在一起外,必然还有各种差异,对比可以借相互之间的烘托、陪衬而突出各自的特点以求得变化;微差可以借彼此之间的连续性 协调。对比与微差在建筑中的运用主要有量的大小、长短、高低对比,形状的对比,虚实的对比等。早立面设计中,虚实对比具有很大的艺术表现力。

五、建筑的比例和尺度

比例适当和尺度正确,是使立面完整统一的重要方面,立面各部分之间比例以及墙面的划分都必须根据内部功能特点,在体形结合的基础上,考虑结构、材料、施工等因素,仔细推敲、设计与建筑性格相适应的建筑立面效果。尺度恰当,可正确 反映出建筑物的真实大小,否则便会出现失真现象。建筑立面通常借助于门窗形式反映建筑物的正确尺度感。

比例一方面是指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某个构件本身长、宽、高之间的大小比较关系,另一方面是指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之间的大小比较关系。

有一些巨大体量的建筑,不能用窗来作尺度参照,就要完全取消熟知的建筑构件和心理模式,得以用车、人来参照,千万不能似是而非,令人难以捉摸。同一建筑形象中,尺度要统一,德国莱比锡的联军纪念碑拱门巨大,门下的台阶不是台阶,高达一层楼,使建筑尺度混乱,在视觉上没有让人们感觉到它的庄严雄伟。不同的形状和大小的场空间,对人的影响可以用等值线表示,内侧一面的房角、门、窗、饰物的影响要大一些。内部空间一般较外部空间小,视场收,视距近,还要亲切可人,处理手法有:室内空间太高,可把墙角降低作圆角;空间太低,可以把墙角向内移,作圆角。

结束语:建筑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正确处理适用、经济、美观等几方面的关系。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正确运用建筑设计手法,要将虚实均匀的结合,防止片面强调建筑的艺术性,忽略建筑设计的经济性,要在满足使用要求下,用较少的投资建造美观、简洁、大方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保罗·拉索著,周文正译,建筑表现手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 陆可人,欧晓星,房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导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苏炜,房屋建筑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篇3

【关键词】数学之美 建筑设计

建筑是根据功能和美感的需求,对土地、材料和结构进行堆积与组合,比例决定着建筑中个体、局部与整体的数学关系,因此比例是建筑的核心和灵魂。比例在数学上并不具有美感,但“黄金分割”的比例分割之美在各种艺术作品都得到充分的展现。现代设计师仍然最常见地使用黄金分割法则构造着适用性和艺术性统一的新颖建筑。

1 数学思维为建筑设计拓展思路,创造灵感

数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自然美在数学中的反映。建筑在数学思维的启发下不断发展为世界创造和谐美。

拜占庭时期的建筑师们将正方形、圆、立方体和带拱的半球等概念优雅地组合起来,就像他们在康士坦丁堡的索菲娅教堂里所运用的那样;文艺复兴时期的石建筑物,显示了一种在明暗和虚实等方面都堪称精美和文雅的对称。

随着新建筑材料的发现,适应于这些材料最大潜力发挥的新的数学思想也应运而生。用各种各样可以得到的建筑材料,诸如石头、木材、砖块合成材料等等,建筑师们能够设计出实质为任何形状的建筑物。在近代,我们能亲眼见到双曲抛物体形式的建筑物(旧金山圣玛丽大教堂)、抛物线型的机棚、模仿游牧部落帐篷的立体组合结构、支撑东京奥林匹克运动大厅的悬链线缆,以及带有椭圆顶天花板的八角形房屋,中国北京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场馆鸟巢与水立方的遥相辉映等等。密斯有一句名言:“少即是多”,或者是“简约而不简单”。建筑最终归结到数学的简约,拉格朗日的微分中值定理是一切建筑和谐的基础。

2 建筑的几何形式的简洁美

建筑的几何美学价值首先表现在简洁美。几何美学的理论基础在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觉简化规律,阿恩海姆认为,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复杂形状抽象为最简单的形状,视觉促使人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形状尽量趋于无差别性,使丰富的内容与多样化的形式能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之中,使视觉力获得一定的秩序。

简洁产生了重复性,重复演绎出高层建筑的节奏和韵律美,最终形成建筑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同时,简洁的形体易于谐调,简洁使不同的形体组合具有统一美感。

美国迈阿密东南金融中心是几何简洁美的经典之作,它既是简洁的,又是变化的,也是统一的。其美学价值却体现在简洁的变化之中,仅仅是在屋顶部分按照“杨辉三角形”式的规则退台,基本元素是一种最简单的立方体,变化的只是数量,因此,又体现了数量美学价值。

同样的经典还有圆形的深圳发展中心、椭圆形的深圳外贸中心、梭形的深圳北方大厦、三角形的泰国曼谷旅馆、风车三角形的上海虹桥宾馆和蝶形的长沙蝴蝶大厦等,都是几何简洁美学价值的表现,蕴涵精彩内容的几何美学“论文”。

3 几何抽象丰富的意蕴美

建筑的抽象形式包含着丰富的意蕴,这就是隐藏在其抽象几何形式背后的意义、思想、情感和精神等内在因素及其人们的生活内涵。任何几何抽象的高层建筑都是艺术自由美的表现,它挣脱了具象形态的羁绊,但并没有因此而失去意义,反而具有更为广阔的遐想空间,俄国著名画家康定斯基充分论证这个观点。因此,抽象构图的高层建筑剔除了具象模仿,代之以几何图形,通过几何秩序和规则的体现,表达了某种时代精神,打破了物象意义的羁绊,意蕴自由而丰富。

在意向体验中,高层建筑几何抽象的意蕴美是通过视域的连续交融而直接构成几何图形的非具象的价值意义,如崇高、神秘、骚动和平静等。几何抽象把美的规律和要素提炼、浓缩、凝聚起来,像醇酒、像干酪,越品越嚼越有味,这需要审美者有深厚的功力,谙熟其艺术规律,方能超凡脱俗,潇洒自如。

胡塞尔的意向学理论证实了这种说法,其理论中的“构成边缘域”思想认为直观体验中达到对某物的意识,体验的根本方式不可能是感觉表象的,也不会是概念规范的,而只能是在一个有边缘视野的意向境域中进行的,这实质上就说明了抽象的不确定性所包含的意蕴丰度。

4 数学计算使得建筑精确完美

一座建筑物的设计到建成是受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的,所以只有在精确计算的基础上达到最小的失误,从而让建筑作为数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完全融入自然中,达到诗一般的韵律:帕提侬神庙的沉郁,艾菲尔铁塔的豪放,悉尼歌剧院的飘逸,徽派建筑的清远……

希腊雅典的帕提侬神庙的构造依靠的是利用黄金矩形、视错觉、精密测量和将标准尺寸的柱子切割成呈精确规格的比例知识;埃皮扎夫罗斯古剧场的布局和位置的几何精确性经过专门计算,以提高音响效果,并使观众的视域达到最大;麦加皮克楚的图案的整齐和均匀没有几何计划是不可能的。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是一种冷而严格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微弱的方面;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仍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当抽象的数学与现实的建筑融为一体,它们就成了不可分割的完美组合,互相渗透、交相辉映。

5 建筑几何美蕴育着全息论的美学价值

“全息”原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指的是生物体的各个部分均能反映其整体的信息。用全息胚学说来观察生物界,能体验到生命返朴归真的全新意义,亦能领略到宇宙和谐的美感。

在建筑几何美中,建筑的整体和部分以某种统一的几何形式反映其共同本质特征,这种“统一的几何形式”可视之为全息胚。建筑全息胚不仅是一种几何形式,也可以是一种空间形态,一种逻辑关系或者是它们的混合体等。高层建筑几何美蕴育着全息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建筑几何形式的全息胚反映高层建筑几何特征的本质或内容,强调几何形式和本质特征、内容的相关性,是建筑和外部条件的统一;另一方面,建筑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应以某种几何形式的全息胚得到统一,突出形式和形式的自相似性,是建筑对自身的统一。

历史上许多建筑都表达了全息美,如古罗马斗兽场的主要功能是观演,采用了圆的几何形式,在相同的周长中,圆形所能围成的面积最大;而就观看效果而言,圆形看台比较理想。所以,斗兽场的功能内容决定了它的基本形式是圆,圆的几何特征也构成了它的全息胚。如圆形甬道、放射形的筒形拱、圆拱券和圆形壁柱等。斗兽场几何空间、形式、装饰等表现都因为具有了圆形的几何特征而得到了统一。

建筑,只有数与形结合,才更具有神韵,数学赋予了建筑活力,同时它的美也被建筑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你在欣赏一座跨海大桥时,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惊叹大桥的静定多跨结构中包含的数学和自然融合美的成分。千百年来,数学已成为设计和构图的无价工具.它既是建筑设计的智力资源,也是减少试验、消除技术差错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符·塔达基维奇.西方美学概念史.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篇4

关键词:素养;设计;交往

一、前言

一般来说,由于建筑学学科与土木工程学科之间的学科联系十分密切,因此在中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学大纲中,通常会开设一些具有建筑学学科特色的基础课程,对于这些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科的差距,学生在价值观建构和学习方法问题上常常产生困惑,“如何学”和“学了有何用”这一问题深深地困惑着学生。与此对应的是,“如何教”和“教了有何用”这一问题也值得教师思考。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一名建筑师所必需具备的专业素养、建筑设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就如何开展土木工程学科的建筑学课程教学谈一些体会。

二、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它是建筑师开展建筑设计实践活动的基础,很难想象专业素养欠缺的建筑师能够设计出优秀的建筑作品。专业素养的培养与熏陶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工作以后,直至终身,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专业素养主要体现于表现素养、审美素养两方面,下面分别阐述。1.表现素养。相对于建筑学学科的学生而言,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对于建筑表现方面的课程设置较少,这种现象使得美术基础原本十分薄弱的学生在学习建筑设计时对于建筑表现的基本概念与要求不清,建筑表现技巧也十分欠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决。开设专题讲座:讲解美术学科的素描、色彩方面的基本常识。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建筑实例讲解具体的绘画应用技巧,再布置一定的练习,这样既不枯燥,又使学生具有感性体验,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基本的美术理论与绘画表现技巧。开展美术实践: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外美术实践环节的开展也必不可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美术基础知识的理解。2.审美素养。建筑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具有审美素养的创作主体来完成。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的理性与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而在需要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互动的建筑形式设计方面,他们经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勉强设计出的建筑形式,通常也很平淡,缺乏艺术气息。上面的情况表明:通过一定的艺术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对于教师而言,可以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给学生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建筑实例图片,在图片赏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审美的追求和热情。提高审美层次。对于学生而言,应根据教学要求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余时间,可以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既拓宽视野,又提高审美情趣,何乐而不为?歌德说过:“我们在投向世界每一瞥关注的目光的同时也在整理着世界。”[1],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课堂获得的审美知识去观察身边的建筑现象,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美学素养,为以后的建筑形式设计打下基础。

三、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土木工程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从教学反馈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对建筑设计充满创作激情,但是由于对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原理的陌生而时常陷入困惑之中。从学生的设计作品来看,在平面功能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对以系统论和整体思维方法为基础的建筑平面功能设计方法的陌生,始他们在平面功能设计开始时体现出设计起步不对、过程中设计效率低下、完成后的图纸逻辑概念不清,缺乏艺术性与美感。在建筑形式设计方面问题也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于两种设计倾向。其一是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感性思维能力不足,设计时常会孤立地研究平面功能关系,而忽视了建筑的艺术性要求,或有一些形式创作欲望,但是在形式设计时,却不知如何通过建筑语言表现设计构思,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兴趣,最后设计的作品也就平淡无奇。其二是另一些学生有强烈的创作欲望,也敢于主动大胆地运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设计构思,但是建筑形式的建构不严谨,最终的设计成果缺少逻辑和条理。其实,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章法,有章法的事物总是美的,做设计也是一样。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有章法的方案呢?下面从平面功能设计和建筑形式设计两方面分别论述。

1.平面功能设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建筑设计的过程也不例外,也有符合其自身发展规律的设计脉络。能否掌握“捕鱼”方法—设计脉络,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以后能否胜任建筑设计实践项目。那么,究竟设计脉络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它是一种以系统思维方法为基础的设计程序。这种设计程序要求设计者按照系统论的要求,从整体到局部,有条理地开展设计活动。在设计之初,设计者应进行环境分析,通过对基地内外各种环境条件的分析,合理地确定基地的主次出入口、各类人流进入建筑的出入口以及“图底”关系这两个事关全局的关键问题。接下来进行功能分区设计,为了简化设计问题,在这一步通常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把设计任务书中所要求的各种房间分为使用、管理、后勤等三个大的功能分区,再根据前一设计程序所确定的各类人流出入口条件,把这几大功能分区放在“图”中与各自出入口相对应的位置。接下来,再对使用、管理、后勤三个大的功能分区中的房间再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细分,直到把所有房间全部合理地纳入“图”中。由于这种分析方法顺应了方案的生长规律,因此不会发生房间“串区”现象。解决了功能分区设计以后,下面就可以进行水平与垂直交通设计,通过走道与楼梯的联系使三大的功能分区中的房间成为流线清晰,联系紧密的系统。

2.建筑形式设计。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课堂教学中,建筑形式设计的教学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一个问题。其原因在于建筑形式设计涉及到对于形式美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认识,主观性很强,由于现代的很多建筑在形式设计上摒弃了传统美学原则而出现审美变异,光怪陆离的造型手法体现出多元化的设计倾向,其背后突显出设计者各不相同的价值倾向。面对这种现象,初学者由于艺术修养的欠缺,往往会一片茫然,或者是盲目模仿。因此,为了使学生少走弯路,不走歧路,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分析各种建筑形式设计的历史与社会根源、哲学倾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形式设计观,又要让学生明白建筑形式的设计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有一定的章法———建筑形式的逻辑,这种设计逻辑主要在内部功能、外部环境、几何构成、美学价值等方面体现出来,下面分别论述。

(1)内部功能。“在追求建筑意义的同时,应兼顾建筑的功能,欠缺的功能减损着建筑形式的光辉,完美的功能与富于表现力的形式相得益彰”[2]。在建筑功能设计时,不同的功能分区空间性质不同,对应着不同的空间形态,建筑形式设计应客观真实地反映不同的内部空间组合关系。有时,会有一些学生先设计一个造型框架,把功能硬塞进去,这不仅仅是形式与功能相脱离的不当设计方法,也是一种不良的设计态度,教师要予以及时纠正。

(2)外部环境。在具体的建筑形式设计实践中,建筑所处的外部环境一般是客观而真实的。从微观层面看,场地内的地形、地势、树木、河流、古迹,场地外的景观都形成建筑设计的外部条件。从宏观层面看,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城市风貌等条件都是建筑形式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建筑形式设计的目标与环境设计的目标是统一的。

(3)几何构成。从几何构成角度看,建筑是几何体块构成的实体形式,几何体块的构成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几何性明确,这是对单一几何体而言,要求几何体块的形状明确,具有可识别性,例如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对于初学者而言,了解这一要求可以使他们在几何构成时避免采用一些模棱两可的几何形式。其二是几何关系明确,这是对组合几何体而言,要求几何体组合时,相邻几何体之间的关系明确,这种关系一般是相离、相切、相交、相含等。

(4)美学价值。在设计之初,当设计者的设计构思确立以后,下一步就面临着几何形体的选择和形体之间几何关系的建构问题。由于建筑形式属于艺术范畴,艺术具有多样性与不确定性的特点,不可能象数学那么精确。因此能够体现一种设计构思的几何形体和形体之间的几何关系通常并不是唯一的。哪么如何选择几何体块的形状以及建构几何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呢?这里不但要考虑上面的几个要求,还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美学价值。对于初学者而言,能否对几何体以及几何体之间关系的各种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选择出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在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要求、几何构成、美学要求之间取得平衡的几何形式无疑是具有一定挑战意义的,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设计综合分析能力、一定的三维空间想象力、以及一定的审美素养。在建筑设计课程开始之前,首先,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形式美的构图规律,让学生了解对立统一的古典美学要求,以及现代建筑的一些手法变异。其次,教师应结合一些优秀建筑实例,讲解这些艺术法则在建筑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最后,教师要发挥主体性地位,在解读建筑实例过程中,总结建筑形式的构图技巧。同时让学生运用描述、分析、比较、评价、判断、质疑等一系列思维方式对建筑作品进行认知与解读,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在建筑设计课程进行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造型构思,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建筑的自身特色。只要学生能够说出一定的理由,哪怕并不充分,都可以让他们试探,但不鼓励没有任何道理地随意玩弄形式。在建筑设计课程后期,尤其是到了立面设计阶段,要求学生运用形式美的构图规律,同时能够综合考虑平面功能、结构与构造、材料与色彩、施工技术等角度,尽力表现立面设计的效果,体现立面设计的意图。

四、人际交往能力

建筑设计活动的工作性质和方式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要求建筑师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避免不了要与各种人往,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埋头苦读,学习圈子封闭而狭隘。当他们进入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建筑设计教学环境中,一下子很难完成角色转换,因此教师在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经常性的交流与学习机会,帮助学生破除中学封闭的学习习惯,在相互交流与学习过程中集思广益,共同成长与进步。在改图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向教师表达设计意图,从方案的构思、功能与形式设计、结构与构造等各方面介绍自己方案的设计特色。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从各种角度对学生方案的可能性与合理性进行质疑,以实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应变能力的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使建筑学教育既要保持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特色,又要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作者:叶建功 单位:河海大学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美学;理念;建筑设计;研究

现如今,在当代社会中现代建筑物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传统的建筑形式并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感官需求,需要在艺术方面和美学方面进行创新,是当代建筑设计的重点所在。

一、美学规律的协调性

良好的建筑作品可以使城市空间中的人为因素和资源环境有机的融合,在提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使人们居住的精神生活也得到提高。由于人们对美学的理解各有所见,但建筑艺术中美学的应用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想要实现房屋设计的美学特征,就需要按照相应的美学规律进行设计,使房屋建筑设计符合艺术的要求。实现不同艺术的一大重要前提,是保证设计具有一定的协调性。房屋建筑具有多种设计方案,而且在设计过程中也具有多种多样的设计意图。在当前的房屋设计中,由于出现多样性而造成协调性严重缺乏,导致房屋的美学特征丧失。第一,房屋建筑要实现几何形的统一,实现房屋建筑协调性主要基础条件就是几何形体的统一,要实现几何形体的统一,需要对几何形体中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多尺寸、形状等进行协调。第二,需要实现主次分明。例如,例如较小部位和较重部位的主次关系。第三,根据形状的协调性,尺寸协调,并且将其贯彻到建筑物中,这是能够将建筑物从内到外变成统一结构,最可靠的方法。对建筑进行分解,可以把其分解为从属与主体两个部分,在建筑的设计上,要明确对待从属这一部分,以防出现主次不分明的现象对建筑表现形式造成平淡与松散的影响。此外,设计建筑外观时,一定要对从属和主体进行各自对待,以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主体部分需要从属部分去衬托,这样才会使建筑外形的表现力得到提高。其次,色彩的协调要特别的注意,选择建筑材料时,建筑色彩应该合理的搭配,这才会使艺术形成良好的风格,同时也可以达到色彩协调的目的。而且,选择色彩时,应该懂得不同色彩代表的事物也不同,以防矛盾的发生,同时还可能会降低建筑视觉效果,最后还会导致其艺术效果不明显。色彩方面的统一,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通过采用相同的材料,会产生一种,较为强烈的统一感。通过对建筑材料色彩的对比,也能产生一种较为戏剧性的效果,但是应该注意色彩的比对,避免在色彩上发生矛盾。建筑本身具有多样性,其具有许多的功能,如果建筑中不能实现一体化,就会导致其整体结构和外观出现不协调。

二、美学规律中的均衡性

建筑自身的虚实变化、色彩、大小、质感、高低等都有很多的不同,这使建筑自身成为了一大特点在建筑美学中。很多情况下,材质较为粗糙、体积较大的建筑物,会给人们带来以稳重为主的感觉。相反材料较为光洁、体积较小的建筑材料,会给人们带来轻盈的感觉。提升人们对建筑物的感觉,这是建筑美学中的研究方向。建筑物中各个部分的重要关系就是建筑物的均衡,人们在观赏建筑物时,建筑物的均衡会给人们带来一些影响。只有确保其均衡性,才会让建筑物的艺术效果有很好的体现。首先,我们必须关注与重视建筑物的对称,才能够实现其均衡性,如图1所示,著名的北京故宫建筑,十分注重对称,按照“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原则,依次将对称的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两边,表现出了美学理念,还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实现建筑对称对复杂的建筑物会带来很大的挑战,想要实现复杂建筑物的对称性,设计者们就必须通过不断努力去完成。表达没有规律的均衡特点时,就需要用到杠杆原理,同时还需要运用合理的设计手段,以达到使建筑物的均衡中心凸显的目的。合理的引导建筑物使用者,在确保建筑物均衡性时,还需要特别关注建筑物的稳重型。在实现其稳重型时,需要通过各种不一样的手法来实现,让人们感受到稳重型。现如今的建筑对其自身稳定性的表达,需要通过特殊结构的设计以及材料的质感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确保其稳定性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美学规律中的比例

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筑物的比例设计,同时也是实现人类感官的重要基础。而所谓的建筑比例设计,所指的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建筑物的长、宽、高等属性的大小关系,进行一定比例的合理设计。建筑物本身从局部到整体都具有一定比例的关系,良好的比例关系,能够给人一种,很好的感官体验。如果在建筑的过程中不能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建设,或者建筑比例的设计存在相关的问题,会导致建筑的美感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而对于不同的建筑物来说,在选择建筑物比例的同时需要根据其实际使用特点进行决定,而这种比例具有简单的基数比和动态比例,按照这些比例关系进行建设,有助于建立协调的比例关系。同时表情的协调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建筑物所采用的,都是同一类型的结构体系,并且能够使用结构的外观,来代替建筑的外观,这样做能够实现表情的协调性,并且,建筑物的功能,往往是决定建筑物性格的主要因素,所以,功能表现方面达到统一,也可以使其达到协调的效果。

四、美学韵律之中的规律

大自然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其自身的韵律所在,并且也是广泛的体现在自然之中个个物体和现象之中的,它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美学特征。韵律是一种重复性有规律的节奏,是一种重要的、体现美的形式。正是因为韵律具有这种重复性,所以才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之中,重视和利用韵律的美学特点,使其与建筑特征进行结合。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不同元素进行重复性设计,会给人们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觉,使建筑的协调性和表现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通过掌握建筑物的韵律特性,能够切实有效地实现建筑物规律化。通常来说,建筑物需要在设计上考虑韵律特性的方面有很多。在建筑物形状方面的重复,需要考虑建筑物中的墙、门、窗户以及立柱等物体,在建筑物尺寸重复的设计方面中,对建筑物内部的外部跨距尺寸和立柱间距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想要实现建筑物的韵律性,就必须使建筑物室外与室内进行结合,与此同时还需要将建筑物中细节部分的工作做好,只有做好上述几点,才能使建筑物具有自身的韵律,由于建筑物的韵律体现的形式有很多种,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建筑物之中,只有真正实现了建筑物所具的韵律,并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才能够使建筑物所具有的感染力完整的表现出来。

五、美学序列性的规律

在建筑美学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使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进行完美的融合,并且将建筑设计完美的融入序列之中,进而达到实现建筑物美学有序性的目的。在建筑物的设计方面,明确了建筑物中建筑序列的同时,还要对开始处与结尾处进行较为缜密的构思,将自然引导的建筑物呈现出特定的序列,使建筑物具有一定的序列性,进而实现建筑物美学的要求。通过进行合理的设计,将艺术设计的融入其中,并且将艺术气息体现在整个建筑序列之中,使建筑物美学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美学规律序列性之中,主要具有规则布局与不规则布局两种形式,规则的序列能够给人们一种较为简便、明朗、庄严的感觉,并且可以激发居民产生强烈的感官体验,通常规则序列适用于较为大型的建筑物,例如政府部门、社团等。而不规则序列,所体现的是一种灵活的运动感,能够使人们受到感染,彰显其自身个性,不规则序列通常适用于住宅、运动馆等建筑物之中。建筑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也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一种体现,它能通过直观的形式来反应出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并且能够使人们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通过精湛的建筑工艺以及精巧的设计构思,将自然风景与建筑结构进行完美的融合,使建筑文化的感染力得到增强。

六、实现美学理念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

美学理念是一条能够将精神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线,所表述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体验,也是建筑设计的精髓所在。通过提高设计师的水准,并且加强理论美学实践的统一,以及传承中国建筑设计美学的精神,是实现两者完美结合的重要所在。建筑设计的作品,不仅仅是属于创作者自身的,也是属于环境、城市和居民的。设计师是建筑设计的总规划师,其自身素养和对美学的概念会体现在其作品上,这就需要建筑的设计师进行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美学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努力打造符合人类需求的作品。虽然在我国一些中等级院校已经开设美学理念等相关课程,但是其深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并且在与社会建筑设计接轨的过程中,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提高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我国还需要为设计师提供与其他建筑设计师对话的机会,使其理解建筑设计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并且通过媒体对外开展相应的活动,并且创办美学设计大赛进行宣传,将美学的理念与建筑设计的融合面向全社会,使美学概念成为人们的基本文化素养。传承中国古典建筑设计方面,主要从从建筑形体、技术方面的应用与扩展和传统美学观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理解,合理的使用中国古典元素,来激发这种感悟的共鸣,释放人们忙碌的精神,使人们能够感受建筑美。

七、现在建筑中美学理念的应用

伴随着时代的迁移、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的形象,也需要符合人们需求,才能良好的反应当今社会的面貌和时代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现在建筑设计融美学理念的体现,建筑美学具有时空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种设计美是属于时代的,通过对建筑物的色彩、质感以及比例进行处理,使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得以完善的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则是现代建筑设计美学的载体,在我国现在的建筑设计之中,依然具有古代建筑的色彩,既诠释了内涵,又伴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着改变,在建筑设计中,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成为现在建筑中比较热门的理念,这种理念在国内的现代酒店已经得到很好的实施(如图2所示),在设计之中能让人们感受到环境和建筑融合的美,在整个设计中,中间用于车流通过,左右侧为人流通过,车流和行人流向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互相并不干扰,并且酒店门外和整个系统中的天桥公交车站进行紧密的相连,提高其使用价值,再为人们提供了生活方面便捷的同时,还给人们一种视觉上和精神上的享受。

八、结语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建筑物是为我们提供多种多样的生活内容的场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建筑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通过将建筑艺术与生活进行联系,同时建筑美学的理念、风格等因素,与建筑设计进行良好的融合,使美学规律得到良好的应用,以满足人们对美感的追求。

作者:陶帅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琳.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274.

[2].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1):239-239.

[3]韩晓娇.贝聿铭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

篇6

关键词:几何美学;园林景观;景观设计

引言:园林景观设计是以提升生活环境的整体品质为目的,从审美和艺术的角度对公园、小区环境、庭院中的道路、绿化、美化小品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艺术设计工作。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赏心悦目的环境,还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精神需求。现代园林中,最能展现设计者匠心的就是几何美学在园林景观设计用的应用。

1 几何美学概述

1.1 几何美学的起源

几何是数学的分支学科,以点为基础,研究点线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封闭线条组成的各种形状的基本特征,重视规则是几何科学主要特点。二战之后,西方国家认为以往自由发展的人性观不可靠,社会教育和规则制定成为战后人们思想转变的主要方向,由此引发了美学思想的转变,几何科学作为“规则”的代表,被逐渐引入到设计领域。

1.2 几何美学的应用

受几何美学的影响,西方园林设计风格也产生了变化,以往以“自然、浪漫”为主打的庭院设计逐渐被强调人工修剪和室外空间功能的庭院设计所取代。早期的几何美学应用形式体现在对花园绿植的形状处理上,灌木往往被修剪成圆形、方形或菱形,力求与周围建筑达到视觉上的统一。随着城市化时代的到来,几何美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已经不仅限于对绿植的处理,在道路的规划、雕塑艺术的应用和配套设施的摆放方面,设计师们也开始重视几何的点线关系、线面特征对设计的整体造型感的影响。

2 点点相连的景观小品安排

景观小品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到的素材。景观小品指那些布置在园林中的艺术品,雕塑、壁画、亭台等属于建筑小品,座椅、垃圾桶、公放器等属于生活设施小品;铝排和路灯属于道路设施小品。景观小品小而精致,在园林中起到点缀的作用,是园林情绪的表现方式之一。随意摆放的景观小品会使整个园林显得杂乱无章,但如果在景观小品摆放位置上进行精心设计,就能够提升园林的整体格调。

几何美学介入园林景观设计为景观小品摆放提供建议,由于几何的最基本元素是点,而几何图形的形成是以点点连线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在设计小品的摆放位置时,不妨按照园林整体的设计风格,在图纸中定出一个基本的结合图形框架,以几何图形框架的各个顶点作为小品的摆放位置,使整个园林的细节呈现出规则性。

3 直线和曲线结合的道路安排

园林景观中的道路设计很有讲究,一般道路设计的目的有两种,第一种是为人们行动提供方便,第二种是引领作用,即引园林欣赏者到一个特定的观赏区去。园林景观的道路设计以目的不同为区分,在使用材质上有很大不同,但无论使用何种材质铺设道路,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道路对整个园林的影响都体现在园林的功能区划分上,例如在住宅小区中,人们常说去某栋楼走哪条路,去中心广场走哪条路,就是道路对园林影响的体现。

在园林景观的道路设计中引入几何美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对道路铺设的材质进行几何美学上的安排,例如,条石和圆石本身的几何形状就很特殊,如果在一条不规则(有曲线也有直线)的道路上,用条石铺设直行部分,用圆石铺设转弯部分,就会形成一条几何特点十分明显的道路,不仅不同的路面形状能使人们在远处就作出方向的判断,直线和转交的路面形状规率还能够使整条道路的整体性增强;第二种是对整个园区的道路设计采用曲直结合的安排手法,与景观小品的摆放设计相似,经过精心安排的道路能够勾勒出整个园林的基本几何形态,无论园林内部的景观设计多么复杂多变,从整体上看,整个园林还是十分工整美观。

4 多种几何图案的绿植设计

园林中的绿植设计一直是景观设计中的重点。一方面,绿植能够为园林景观的色彩进行调整,整个园林景观的春华秋实之美,四季变化之趣,是通过绿植展现的;另一方面,绿植是景观设计各种素材中功能性最强的一种,绿植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起到分割园区功能的作用,各种景观小品在绿植的衬托下也显得更加生动。

园林中常用到的绿植分为三类、草皮、灌木和乔木。乔木的修剪比较困难,常以景观林的形式出现在园林设计中;灌木和草皮则比较容易控制。掌握绿植特点,结合几何美学理念,就能够设计出精美的景观作品。

5 结语

使空间的协调感增强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几何美学的主要原因,也是几何美学带给人们的主要审美来源。对景观小品摆放位置的细心安排能够体现以点为中心几何美;对道路的精心布置能够使人们体会到几何中的线条美、对绿植的层次性安排、以植物的颜色分割整个空间的形状,是对几何形态美的最终诠释。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美学规律;探究

引言

房屋建筑物就是用来满足人们居住、办公等一系列活动的实物场所,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房屋建筑物所能提供的精神享受。古老、传统的火柴盒式建筑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观点要求。越来越的美学思想被注入到建筑艺术上去,虽然在房屋建筑的美学设计上千奇百怪、形态各异,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地区与不同的民族之间,人们的风俗习惯不同,建筑形式也千差万别,但是还是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要想建造出美的建筑,就必须遵循包括空间组合、统一、均衡、比例、韵律质感、色感等等建筑美学法则。当然,现代的建筑美学正在像更加宽广的领域中发展,通过自然美、环境没、人文美的相互结合,形成房屋建筑设计美学的发展新趋向。

1、统一性、协调性

无论是什么样的一种艺术,它都具有其风格独特的统一协调性,房屋建筑也不例外。然而往往在房屋建筑中,为了满足各种使用的目的形成多样性的同时,最容易丢失的就是统一性。房屋建设的协调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的形状、表情、颜色以及主从分明的协调统一。

1.1房屋建筑简单几何形状的统一

建筑物形状上的统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统一,任何结构简单、容易辨识的几何形体都存在着其某一种必然性的统一。在房屋建筑的设计中研究其形状的统一性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①次级部位对主级部位的从属性关系,具体就是指低处部位对高处部位的从属,小部位对重要部位以及支配部分的从属。②运用形状的协调特性,利用好形状与尺寸的协调统一性可以深入到房屋建筑的最细小部位中去,这样不仅仅能够完成建筑物内外统一构图的任务,还能很大程度上彰显建筑物的表现力。

1.2表情的协调统一

一个完美的建筑物,要表现出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建筑物整体上都是采用了一种结构体系,这样一来建筑物的外观也就完全受结构的支配,最终形成建筑物整体的协调统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也是拥有性格的,每一个建筑物的性格最终受其功能来决定,因此,在建筑物功能方面保持协调统一对其性格、表情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1.3搭配色彩获得统一

房屋建筑物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只有通过色彩的搭配才能实现协调统一。这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筑物材料的选取,一般情况下对于不同时代的建筑以及风格不一的建筑等,采取相同的材料进行建设,往往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协调统一感。建筑材料的色彩在设计时进行完美的对比反衬,也会产生令人欣悦的的统一效果,但是要特别强调的是,对比指的是一种强调效果,即重点点缀,而非材料与色彩等产生欣赏上的矛盾。

1.4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

无论是何种房屋建筑,简单也好,复杂也好,建筑物根据其自身的功能要求都可以分出主要部分与从属部分。在设计施工中对主从部门加以区分对待,这样就可以使得建筑物显得自然、清新,避免平淡、松散、无统一性。当然,建筑物的外形设计极为重要,如果能够恰当的处理好主要与从属、重点与一般的协调关系,这样就能让建筑物显得主次分明,以主遮次、以次衬主,增显建筑物的表现力与协调统一效果。

2、均衡与稳定

我们知道一幢完整的房屋建筑物,在其大小、高低、材料质感、虚实变化以及色彩的深浅等的不同,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的轻重感。但是一般来讲,我们认为那些体重过大、材料粗糙、色彩暗淡的实体的建筑物会较重;相对来说体量稍小、色彩明快、材料光洁、通透的会让我们感觉较轻。由此看来,研究均衡与稳定对建筑物的形象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1均衡

所谓的均衡就是研究建筑物上下左右各部分之间的轻重关系,是观赏对象所拥有的特质。凡是具备良好均衡性的艺术品,都会在其均衡的中心上特别的强调。

2.1.1建筑物中最简单的均衡----对称

我们常见的复杂建筑物中,在设计其外观阶段往往最主要强调其均衡中心的设定。在世界各地比较知名的建筑中,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够通过一种非常自然的进程来让观赏者受到启发。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找到主要的入口,把建筑物的均衡方面明确的体现出来。

2.1.2不规则或不对称的均衡问题

虽然一些建筑物的均衡中心在形式上不尽相同,但是上升到美学角度来看,它们显现出来的这种不对称却存在着等同。我们常用的杠杆原理在这里就有一个很好地体现,当一个意义上是次要的、远离均衡中心的小物体,往往可以用靠近均衡中心的大物体来均衡它。让人们不自觉的朝一个中心走去,这就是建筑物均衡中心的可靠作用,因此,一个设计优良合理的建筑物无需多少导向标识。

2.2稳定

房屋建筑物的稳定问题就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一般情况下都会设计成上小下大,从底部向上逐层缩小的技术方法来寻求稳定效果。

3、韵律

任何一种物体中的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性就是韵律,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事物和现象中都是存在的。就是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这种不断重复现象所形成的独特节奏,能够给人们以美的感受。韵律实质就是元素重复的一种属性,在建筑中,这种有规律、有秩序的重复能够给建筑物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形状的重复、尺寸的重复、复杂的韵律重复以不同重复为基础,这三点是建筑物中最为重要的重复。在建筑物中,韵律不仅仅可以是开放式的、不确定的,还可能是确定的、封闭式的。一般来讲,世界上伟大的知名建筑都具有这种韵律,并且能够给人一种极强的感染力。

4、比例

在建筑物中,所谓的比例就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这种比例关系贯穿于整个建筑的任何层面,无论是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存在合理的结构比例,才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

5、结语

总而言之,美学规律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但是在当前的建设中已经得到了很好地运用,同时也得到了人们的赞同。但是,相对而言建筑设计的美学工作是一项极具创新性的活动,如果只是一味的遵循前人总结出的观点与规律,就会很难满足人民审美标准,出现审美疲劳。因此,我们必须在灵活的应用这些规律的同时,不断总结、创造出新的技术,再结合地方特点、文化、环境,设计出既满足人们功用的房屋建筑,同时还能满足人们追求美的愿望。

参考文献

篇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173-01

摘要:

在对小区绿化植物造景基本概念和规划设计要点进行简单归纳总结后,从合理选用适应的乡土树种、构筑丰富多层次立体小区自然绿化景观、构筑色彩丰富组合多样的绿篱等方面对高尚建筑住宅小区的树种和花卉选择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尚建筑;住宅小区;植物造景

楼宇建筑住宅小区的内部及其周边自然环境景观和人文环境景观的丰富度,在住户选房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而居住小区绿地景观环境是住宅小区综合环境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住宅小区绿地环境已成为建筑楼宇规划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高尚建筑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实际就是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体系,合理结合楼宇建筑的实际情况规划小区绿地中的景观环境空间结构,将斑块、基质、通道等景观美学诸要素引入到小区绿地环境空间布置中,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贯通于整个绿色空间体系中,使小区绿化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美学基本价值,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经济性与普遍性,有效提高住户综合生活水平[1]。

1 小区绿化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是小区住宅人工营造舒适悠闲生态景观环境的重要手段,其在工程实际中就是合理选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以及水生植物等,结合小区绿地环境实际特性,设计和创造温馨宜人的绿色景观环境。通过各种绿色树种、花卉间的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各植物自身拥有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然后配植成一幅幅具有自然生态感、空间层次感的美丽动人的绿色景观画面,供小区住宅用户观赏,提高住户综合生活水平。高尚建筑住宅小区植物造景就是通常所说的植物配置,在进行小区绿化植物配置规划方案设计时,一方面要求设计人员对各种树种及花卉的功能特性、适应环境等有充分的知识了解,通过不同植被间的相互搭配,并考虑搭配植物种类选择、树群组合、小区绿地环境的平面和立面空间结构层次、色彩等内容构筑一个小区自然生态园林意境;另一方面小区绿化植物造景还要将小区绿化园林树种和花卉与住宅小区周围的其它园林要素密切联系起来,如山石、水体、建筑、以及小区道路等相互结合起来进行小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搭配[2]。

2 小区绿化树种及花卉选择技术要点

在进行高尚建筑住宅小区绿地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大胆结合建筑住宅小区周围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特性,从构建更加和谐、更加温馨舒适的人居环境目标入手,按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空间体系饱满、层次美观等自然生态绿化环境需求,构筑系统完善、自然经济的小区绿地环境,满足小区住户对起居生活环境的多元化、自然生态化、艺术化、人性化等自然植物绿化生态景观需求。

2.1 合理选用适应的乡土树种。

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性、持续性,住宅小区其生态环境在施工中通常会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建筑区内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会遭到严重破坏;同时施工过程中留下的建筑垃圾会进一步破坏小区绿地的土质条件,不利于一些对土质条件要求较为苛刻的植物生长,因此在进行小区绿化规划树种及花卉选择搭配时,应尽量选用耐贫瘠性强、生长健壮、病虫害少、其对管理没有特殊要求的乡土树种,这样可以利用乡土树种自身较强的适应性能,提高小区绿化植物成活率,在普通的小区绿地上通过不同乡土树种间相互搭配加以点缀,既简洁明快、又美丽大方,既能够保证绿化树木或花卉茂盛生长,同时达到提高住宅小区绿化率和绿色景观质量的目的,并赋予整个小区一个浓郁的乡土自然景观特色[3]。

2.2 构筑丰富多层次立体小区自然绿化景观。

随着可用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城市住宅小区建筑不断向高层(超高层)、密集大规模楼宇建筑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住宅小区用于绿化的面积变得越来越少,且空间自然环境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差,因此,在进行小区绿地植物造景规划设计时,考虑到绿化生态景观与整个住宅建筑间的总体协调布局效果。目前大部分的高尚建筑住宅小区的绿化均采用丰富多层次立体的生态绿化手段,即在有限的面积和空间范围内,通过整体系统的规划方案设计,精心巧妙的建设施工,通过不同树种和花卉间的丰富多层次立体搭配,构筑以美取胜,以妙生辉的高尚建筑住宅小区绿色生态景观环境。整个小区绿地生态环境应营造一个高层有绿荫大树构筑遮阴纳凉环境、中间有花架绿篱进行美学点缀、地上有野花草坪进行铺垫的丰富多层次立体自然生态绿化美观环境,将生态学、园林学、艺术学、景观美学等诸多要素共同融入到整个小区绿地环境中,充分发挥各树种和花卉的绿地美观功能特性,将自然整体与规则布局有机结合,利用颜色丰富的树种和花卉进行植物造景,如可以利用小叶黄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以及紫色鸭趾草等花卉植被布置成一个规则、层次感强的几何绿色生态空间,点缀上层的花灌木等,从而形成规则且又不失自然美观的小区绿色生态园林布局。

2.3 构筑色彩丰富组合多样的绿篱。

在进行高尚建筑住宅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尽量选用可修剪、延时丰富多彩、组合样式多样的绿篱植物来构筑各种几何图案,美化小区建筑周围的美学景观环境。如可以选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小叶黄杨、以及毛叶丁香等可以修剪成各种几何美学图案的绿篱树种和花卉,这样可以利用多种园林植物构筑绿色美观的绿地环境图案,增加住宅建筑的美学特性。另外可以选择多种适应性较强的园林植物来取代传统的几种绿篱树种或花卉,如日本珊瑚树、桂花、紫薇、以及海桐等,从而避免传统几种单调的绿篱植物,赋予整个高尚建筑住宅小区绿地一个色彩丰富组合多样的绿篱环境。

2.4 因地制宜、依势而造。

对于一些多山地丘陵城市而言,大多数高尚建筑住宅小区内部的地势依然存在高低起伏情况,尤其是一些修筑时间比较长的住宅小区而言,其内的楼宇建筑大多是依势而修筑的,因此,在进行小区绿地配套树种和花卉绿化配置规划设计时,小区绿地植物造景也要充分考虑因地制宜、依势而造等因素。对于小区内部的坡面绿化工程而言,选择的绿化植物应具有非常强大的防水土流失功能,如选用狗牙根、沿阶草、吉祥草、绒柏等沿地敷设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小区景观环境,同时还可以达到固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永清,王莲清.居住区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 王晓晓,谭峰,宋强.北京市居住区植物造景初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18):4.

篇9

关键词:Art-Deco建筑风格 继承与批判,华福国际项目

Abstract: Today, there are a great diversity of cultural. The Art Deco architecture getting more recognition and practice. The HuaFuGuoJi project design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 elaborat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heritancing with criticisming of the Art-Deco architectural style in practice.

Key words:Art-Deco architectural style, Criticism and inheritance, the HuaFu GuoJi project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什么是Art deco建筑风格

“Art deco”一词最早出现于1925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现代工业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和“装饰艺术(decorationart)”是同义词。由于装饰艺术在建筑设计风格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而形成了一种建筑风格,即为Art deco建筑风格。

Art deco建筑的特征

夹缝中的Art deco建筑

新艺术曲线和现代主义纯几何之间

Art deco建筑风格出现在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之间,注定了Art deco建筑风格处在两者的夹缝之中。

Art deco建筑风格和新艺术风格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其艺术风格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完全不同,比如新艺术运动崇尚自由、流动的曲线,而Art Deco奉行直线,并强调对称性和几何图案的表现型。但是这种对立并非完全的反对或者是,而是一种继承和发展。新艺术主义的主旨是让建筑忠于建造目的和建造方法,并能够清晰的展现结构,最终达到体现民族文化与设计师个性的目的。但自由曲线造型设计往往都是手工制造,不便于大规模的生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Art Deco的几何形式的设计由于适合大面积的工厂加工而受大众的欢迎。

Art Deco建筑设计中,高度几何化形体和简洁多变的造型组合与现代主义建筑极其相近。但是局部贴面处理及浮雕饰带的手法是与现代主义建筑在表现形式具有很大差异,甚至在制作工艺上,Art Deco仍然采用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现代主义建筑由二维图形走向三维空间,使纯几何构图成为最能反映时代需要的,并且也成为建筑艺术中最“合理”或“理性”的。而Art Deco虽然拥有外观上简洁几何的造型和新颖的材料,但是仍然是以注重外表装饰及视觉效果作为设计出发点。

装饰的繁琐和简洁之间

Art Deco是一场涵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本身也经过数十年的演变,因此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它本身是一种以装饰著称的建筑风格,但它的装饰有异于古典建筑的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地域的变化而不断演化。Art Deco初期装饰元素较多可谓复杂。但在后期的发展中,建筑的装饰和形体趋向简洁,装饰元素只是为了配合建筑形体,用于某些突出的立面构图元素进行局部装饰,如窗台和建筑的顶部。

Art Deco装饰风格与建筑所在地域、性质和建筑师的个人风格密不可分。比如埃里尔-沙里宁设计的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中的附加装饰很少,仅有正立面拱顶的装饰花纹和巨人雕像,而且雕像的风格也很简洁。而完工于1931年的美国布法罗市政厅,外部以色彩荣列的瓷砖镶嵌出图案,顶部采用具有动感、立体的V形图案。同期的美国东部好莱坞风格的马琳旅馆虽然色彩同样艳丽,装饰却相对简洁。

Art deco建筑的造型特征

阶梯状造型、放射形、闪电形、 V字形或倒 V字形、扇形、圆形、弧形、拱形等几何形体的反复运用。Art Deco完成了从曲线到几何形式的转变,偏向于采用纯几何形式进行装饰。(图1左上、图1右上)

摩登浮雕、浅浮雕以及饰带与建筑立面的结合。折线形时期的 Art Deco建筑喜好在建筑对入口处、窗间墙顶端和建筑檐下运用浮雕装饰。在流线形时期,偏好用水平饰带与建筑立面结合。(图1左下)

大胆艳丽的色彩。 Art Deco在主体材料色彩应用上,不仅限于突出石材的本色,还会配以红黄蓝等纯色和具有金属质感的颜色,衬托局部装饰。(图1右下)

对于新材料的使用及对名贵材料的偏好。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可以取得独到的装饰效果,如克莱斯勒大厦顶部的金属塔顶,已经成为Art Deco新材料使用的经典范例(图1左上)。但一些小型的Art Deco建筑为了节省造价,通常采用泥塑浮雕饰带的办法达到装饰效果。

Art deco的成败――装饰

西方的美学总体是建构在理性基础之上。与Art Deco几乎同期的现代主义运动具有反装饰、功能主义、注重工艺和抽象艺术、向机器和工程师学习和注重结构和技术表现等特点。在其理性的形式之上又有一面解决社会问题的大旗。与之相比,Art Deco就成为非理性的。

在近代建筑史上Art Deco的地位其实也比较尴尬,相比于新艺术运动和同期的现代主义运动,只能算是不起眼的篇章。Art Deco作为新艺术风格的延续,在思想层面上缺少理性思维,在时间上与现代主义十分接近,因此更加掩饰了其装饰艺术迎合工业时代的光环。

但不得不说,装饰也成就了Art Deco建筑风格。

Art Deco的典型特点包括:浅浮雕带、金属雕塑等装饰和新材料的运用,体现了它对视觉愉悦的追求。在装饰手法中对于非洲、南美洲和东方文化的借鉴,说明了Art Deco是世界范围内装饰美的集大成者。

在美国二十世纪初Art Deco和摩天楼结合在一起,但这种结合并不是偶然。众所周知,超高层摩天楼在经济、舒适、消防、合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建筑毕竟是社会的产物,人们还是对建造摩天楼乐此不疲,原因在于摩天楼是一种极好的炫耀资本的方式。而Art Deco所体现的装饰风格正好满足这种炫耀资本的需求。

只是,对于建筑而言,装饰相对于结构、重力这些决定建筑根基的元素来说毕竟不算重要。装饰使Art Deco具有自己的个性并体现其审美价值,但同时体现它思想层面上的价值欠缺。

继承与批判的实践

项目概况

华福国际项目设计始于2010年,基地位于济南市东北部,北园大街东首北侧。基地东侧与窑头大沟一路之隔,南邻北园大街,西侧为城市支路,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规划用地面积为:18500平方米。项目是由商业卖场、商务办公、公寓和酒店组成。其中商业卖场与办公为7层高层建筑,酒店公寓办公为31层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米。(图2)

项目设计

由于基地南侧,紧邻北园大街及全福高架桥的下桥口,其中北园大街为城市主干道,而全福高架桥为城市快速路。因此基地南侧的车流量加大,同时也表明该地块具有较强的地域标识性。

作为北园大街沿线新建的重要高层建筑,华福国际项目肩负着提升沿街城市形象的重要责任。经过与甲方和城市规划部门的多轮讨论,最终认定采用Art Deco风格的造型设计为最优方案。

造型设计的继承与批判――简洁与复杂的统一

根据对基地的分析理解,将场地沿街界面最大化最能够体现城市形象和表现建筑自身的特点。于是选取了最为合适的“L”形平面,既满足沿街界面最大化又符合基地形状和建筑功能房间布置的要求。但是,在满足建筑规模要求情况下,“L”形平面体量建筑过大,如何体现Art Deco高耸挺拔、傲然屹立的风格特点是个难题。所以在形体处理上采用了竖向削切的手法,而在立面造型上进一步强调垂直线条。(图3)

根据沙利文在高层建筑立面设计提出“三段式”处理手法的原则,将整个造型分为顶部、中部和底部三个部分。顶部按照三角构图原则采用折线形的阶梯状收分手法,一方面丰富了顶部造型形象,另一方面使得造型整体从视觉竖向角度上变得挺拔。中部立面以竖向线条为主要元素,进一步加强整体向上的造型效果,再辅以横向线脚丰富立面层次。底部延续竖向元素,利用壁柱作为区别其他部分的造型特征。竖向壁柱与中部竖向线条的结合,弱化“L”形平面造型横向界面过长的矛盾。最后,针对竖向分割比例进行深入推敲,解决体量造型的问题。

商业卖场和办公部分由于与酒店公寓部分高差过大,呈现出两个不同体量的拼接。利用折线形的手法局部加高商业办公部分,从而拉近它们之间形体关系。

在大的体块组合、形体切分之外,建筑的细部处理也秉承了部分Art Deco的细部处理风格。

具有新意的顶部处理加强建筑形象的可识别性,所以注重建筑顶部的装饰效果,表达建筑的独特个性。顶部采用矩形玻璃几何体嵌入阶梯收分的造型中,延续了几何形体组合的手法。但玻璃材质的使用,起到与其他实墙体材质形成强烈对比的作用,强调了建筑饰面设计的艺术性,同时也体现强烈的建筑时代特征。

建筑底部的设计注意与人的亲近性,即结合人的尺度来设计和处理,因此在底部竖向线条壁柱的造型设计更加细化。通过矩形几何形体的不同层次的组合处理,增加造型的层次,避免单一柱式产生的冰冷效果,从而体现设计的人性化一面。

至于,Art Deco建筑中常见的放射性、圆形、弧形或者V字形等几何元素反复运用手法,并未出现在本项目建筑之上。这种多元素的组合方式一方面使得整个建筑形体过于杂乱,另一方面过于矫揉的处理会人们对其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只选取了简洁的矩形几何元素的重复出现,让人们的认知感受更为自然。

理性精神的继承

“开始时,建筑只是木结构。为了避免火灾,人们用硬质材料建造房屋,但是,木框架的权威如此强大,以致人们模仿其所有细节,乃至一个钉头。”――奥都斯特•佩雷《一种建筑理论》

任何一种东西的延续都要从继承模仿开始。当下理性精神继承者莫过于现代主义建筑,其中现代主义建筑中的所倡导的自由立面和简洁的造型,则顺理成章的成为理性精神的物质体现者之一。因此,本项目在设计初期就秉承从功能出发,造型简洁的设计原则,试图通过简洁造型来表现设计者的理性思维。但是,毕竟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完全摒弃装饰的建筑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于精神层面及审美的要求。Art Deco建筑风格所具有的装饰艺术性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代社会需求。而Art Deco奉行的直线的、几何体的元素,也符合工业化大生产的条件。

所以,笔者认为Art Deco建筑风格的装饰手法的使用是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超过“度”的限制,装饰就成为建筑表现的负担。不能达到“度”的要求,整个建筑形象过于单薄,缺少可读性。因此“度”的把握成为继承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该项目中,采用了两种造型设计的手法来追求度的平衡点。一个是折线形阶梯状造型,另一个是简单矩形几何体的组合,上文均有所介绍。摒弃以往装饰性饰带和浅浮雕的装饰,减弱整体建筑的艺术性效果避免过“度”。

理性精神的继承的另一个表现方式是形体比例的把握。立面的开窗尺寸均按照房间功能要求进行设计。整体造型比例通过反复推敲,避免由于构件尺寸的大小而影响整体立面形象的效果。

结语

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Art Deco风格的手法及形式,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尺度和不同位置要求下的建筑造型特征,而绝非要把建筑造型设计模式化和手法化,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对形式体系深入的把握和挖掘之中才能体现建筑内在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王受之,世界近代建筑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篇10

东方古贤的天人合一观,具有天然的美学品格。它启示于人的至美、至善的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之于生命如此,之于艺术也是如此。本文结合天人合一观对中国古建筑、园林设计建筑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作一探索。

天象数字的应用。

天象数字在建筑中应用最多、最典型的可以北京天坛为例。天坛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当时天地合祭,故名天地坛。明嘉靖九年(1530)在北郊另建方泽(地坛),才改名天坛。

古代十以内的偶数称为阴数。奇数中的一是太极,三才是奇数之始。天坛几何尺寸严格采用阳数,象天地人之三,故阳爻称九。祈年殿运用天数和象征性数字处有殿高九丈九,屋檐三层,裕谷坊三层,殿顶周长三十丈(象征一个月三十天),外层十二根柱子(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十二个柱子(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中二层二十四根柱子(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最内藻井下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全部柱子二十八根(象征二十八宿);殿顶四周三十六根枋桷(象征三十六天罡);?墙东门外有曲折走廊七十二间(象征七十二地煞)。天坛这一组天象数据和构成的完美的建筑艺术形象及其园林空间,充分说明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学的深远影响。

阴阳合抱溶于建筑之中。

佛教强调“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与空的对等,隐喻着物质世界与非物质精神世界的共存和相互转化。显然,佛教创造了一种富有人和自然灵性的“虚空”、“幻境般”的审美意识。而在老、庄哲学思想中,“有”、“无”代表着宇宙中相对立的实体物质与非实体属性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不能只有“有”而没有“无”,或只有“无”而没有“有”。但在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中,则侧重于对立事物中“阴”的融合力,强调“无”的功能。他们把“无为而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作为人生哲学,主张酷爱自然,在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得以抒发自我心灵和自我满足。这种“无为”渗透在艺术中则表现为“神与物游,思与境谐”的审美意识。由此可见,“色空共存”、“有无转化”、“虚实相生”乃是中国空间概念的核心。它强烈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的艺术观,也包含着影响中国建筑美学的审美意识。

群体美、环境美与亲和自然之美。

统一之中有变化,变化之中有统一,是美学的最高法则,中国建筑师在这方面有充分的考虑。中国古建筑无论从形式感、造型、格调、色彩关系、高度变化、线条变化等方面,总是从系统美学总体审美效果上创造群体和谐统一之美,强调与环境关系所造成的烘云托月之美,强调亲和自然之美。

故宫是一首凝固的交响乐:华表与金水桥就是这首交响乐的序曲,主旋律由天安门、午门逐渐展开,太和殿可视作交响乐的最强音,达到了乐曲的。走到御花园,乐曲就进入尾声。到了地安门全曲圆满地结束。故宫还是一幅画,从任何角度看还具有绘画之美:整个围墙就是画框,画面富于节奏美、韵律美,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一幅至美的建筑画。

中国建筑是内向的,收敛的,其欣赏方式不仅有静态的“可望”,而且也有动态的“可游”。人们在漫游画面中变化无穷,移步即景,情随境迁,从漫游中体会全画的神韵。

中国建筑不仅重视近区的环境美,而且也注重与更加广阔的大自然的亲和关系,造成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过去风水先生要“观势”、“观相”,实际上就是建筑选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应该说,这是颇具美学价值的调查研究。在自然环境中搞建筑要借助于引景、建景、借景,甚至运用对景等手法,把自然景色烘托得更美。天下名山僧占多。古代庙宇的造址,一般选在三面环山、一面空旷朝阳的环境中,既能避风,又能沐浴阳光。如北京的碧云寺、山东的灵岩寺、南京的栖霞寺、敦煌莫高窟等。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恒山悬空寺,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不在巅,下临深谷不在麓,倚山做基,就岩造屋,虹桥飞跨,殿宇悬空,构成惊险奇特之美。

中国人似乎更重视辩证逻辑,重视事物的辩证统一,将事物的各个部分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不可分割,因此,如上所述,中国建筑尤重群体效果,无论宫殿、寺庙、宅第的群体,还是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均追求整体统一,造成所谓星列棋布、群星拱卫之势。中国人在宗教壁画创作中,无论是敦煌飞天,还是嫦娥奔月,就没有诸如翅膀之类的赘饰,只靠轻飘的自然姿态,随风飘动的衣带,跃然升空,充分体现中国人在处理艺术问题上的辩证逻辑思维方式。

在建筑的个体造型上,中国建筑似乎是有意识地回避纯几何的东西,建筑的屋顶、檐部、脊饰都是由一些不可捉摸的自然曲线构成,在艺术趣味上追求“离方遁圆”,这些都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在个体造型上迥异于欧洲古典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