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账务调整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账务调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需要对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冲减的会计处理,由于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小企业已做纳税调整,所以采用未来适用法调整减值准备时,小企业财务人员要做相应的所得税纳税调整。
关键词 减值准备 所得税纳税调整 《小企业会计准则》
2013年1月1日起,原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且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企业,需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从税法和简化核算的角度出发,为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会计准则。正确的运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处理好由《小企业会计制度》过渡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调整和纳税调整,是小企业降低纳税风险,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基础。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差别之一是不计提减值准备。《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六条规定:“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原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计提了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并按税法有关规定进行了纳税调整,而《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没有相关减值准备科目。根据有关规定,小企业在2003年1月1日之前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已计提三项减值准备的,执行新准则时将已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需要冲销。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属会计政策变化,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十八条规定:“小企业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小企业对因执行新的准则冲销减值准备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账务处理。 在2013年1月1日,由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状况不同,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也不同。小企业在2012年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为公允的反映资产价值,流动资产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要计提减值准备。在执行新准则时,有的资产减值是长期不能恢复的,如存货中款式已过时的服装,已为新产品代替的功能落后的老产品等,需要冲减资产的原始价值,才能公允的反映资产的价值。有的资产的减值已恢复,需要冲回减值准备,减少管理费用。对减值准备的处理不同,导致所得税纳税调整的不同。
坏账准备 1.坏帐准备的会计处理对于已计提的坏帐准备,小企业有三种处理方法。 ①小企业计提坏账只是为遵循相关的会计制度和公司的管理制度,小企业往来款不存在坏账损失的问题,可直接冲减坏帐准备。借:坏账准备,贷:管理费用。 ②小企业计提了坏账准备,而且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时,小企业发生了符合税法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下列坏账确认条件之一的: (一)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其清算财产不足清偿的。 (二)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的。 (三)债务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偿,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已无力清偿债务的。 (四)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后,无法追偿的。 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收回的。 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小企业应冲减应收款项,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不足冲减的,剩余应收账款,应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坏帐准备未冲完的,应直接冲减坏账准备,借:坏账准备,贷:管理费用。 ③小企业计提了坏账准备,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时,存在坏账损失,但尚不具备上述税法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坏账确认条件之一的条件,根据未来适用法的原则,小企业可直接冲减收不回来的应收款项,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不足冲减的部分,剩余的应收账款,暂不做任何账务处理。等到企业取得上述税法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坏账确认条件之一的证据时,再做账务处理。坏帐准备未冲完的,应直接冲减坏账准备,借:坏账准备,贷:管理费用。
对坏账准备的所得税纳税调整 对于①直接冲减管理费用的所得税纳税调整。因小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时,已做调减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调整,故在冲回坏账准备时要调减与冲回坏账准备相等的应纳税所得额。
对于②冲减往来款项的所得税纳税调整。因企业在税前列支坏帐损失,需要向主管税务机关专项申报财产损失,经税务机关批准后,才能在税前列支,故小企业在完成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账务处理后,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已核销的坏帐会计核算资料和相关的已成坏账的法律证据,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调减已冲销坏账准备相同金额的应纳税所得额。 对于③尚未取得税法规定坏账核销证据或向税务机关申报未批准的已冲销坏账准备,在期末计算所得税时不做纳税调整。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财产损失,经批准后,在批准当年所得税汇算时调减已冲减坏账准备相同金额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对于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小企业有二种会计处理 ①在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时,已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短期投资市价已恢复到投资成本,则应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予以冲回,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贷: 投资收益。 ②在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时,如果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投资成本,应就市价低于成本差额冲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贷:短期投资。如果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大于市价低于成本差额的,剩余部分予以冲回,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贷: 投资收益。
2.对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所得税纳税调整 对于①直接冲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在计算所得税时,应调减同已冲回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相同金额应纳税所得额 对于②冲减短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在短期投资出售前不做账务处理,在短期投资出售后,在计算所得税时,调减相对应的已冲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相同金额的应纳税所额 三、存货跌价准备 1.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小企业的存货跌价准备是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的。对于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小企业有二种处理: ①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时,计提的存贷跌价准备项目的存货已销售的,存货跌价准备应于冲回,借:存货跌价准备,贷:管理费用。 ②计提存贷跌价准备项目的存货继续为企业持有,并且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应就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部分,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存贷跌价准备大于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差额的,剩余部分予以冲回,借:存货跌价准备,贷: 管理费用。 2.对存货跌价准备的所得税纳税调整 对于①直接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在计算所得税时,应调减同已冲回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相同金额应纳税所得额。 对于②冲减存货账面价值的,在该项存货出售前不做账务处理,在该项存货出售后,在计算所得税时,调减相对应的已冲存货跌价准备相同金额的应纳税所额。 对于计提的上述减值准备金额不大,直接冲回对小企业利润影响不大的,最好直接冲回减值准备,不做冲减资产账面价值的账务处理。如果计提的上述减值准备金额较大,对利润影响大,小企业财会人员须冲减已计提减值准备资产价面价值,并做上述所得税纳税调整。
篇2
一、教材的修改与教辅材料的开发
现在中职学校普通使用的基础会计教材是人社出版社或是财经出版社出版指定的通用教材,该教材理论知识逻辑性强,知识点全面且综合,但与实践操作环节联系不够多,用于实践性练习的资料不够多,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感到教材不够用。毕竟从招收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看,这种理论性的知识让他们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由于缺乏对从事职业的了解,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使学生在学习理论时缺乏信心而面对困难变得更加难以逾越。笔者在同本专业老师的协作中,对教材做适当地调整和修改,并收集和开发课本课程和教辅资料,引入模拟会计核算方法所使用的账表和凭证资料等。从而丰富教材的内涵,搭建从理论贯通实践的桥梁,为实现下一步的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做好准备。
二、教学环境的创设与运用
基础会计课程虽然是理论课程,但是教学环境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室里,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职学校通常都开设有多种专业,笔者所在学校就有数控机床、电焊、钳工等专业的实训车间,这些车间如果能用来模拟企业的生产车间用作会计理论教学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笔者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之后,就将这些场所作为“企业生产过程核算”内容的教学场所。通过观察“原材料(工件用料)”的投入,生产设备的使用,“人工”(实训学生)的消耗等等构建产品“生产成本”的三大内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并让学生在观察与学习中理解企业生产业务与会计账务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掌握会计理论内容的目的。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为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目的,笔者及同事们一起收集和制作了许多教学课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授银行存款、应收票据等科目的核算内容时,涉及支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等银行票据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做演示并结合提前印制的模拟票据,让学生现场填制,并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业务处理和会计账务处理,使学生明白账务是信赖业务的产生而存在的,并借机进行会计诚信职业道德教学的渗透。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财务工作
当今世界各国都努力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因其拥有高效、安全、方便的特点受时代所青睐,尤其是在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更新改造中,扮演着革命者的身份,从实质和形式上调整着会计账务处理的应用、会计管理的方式,更是深刻影响着会计的整个监督体系。在电算化的应用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我国大型企业为代表的成熟应用,这类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从过去的手工记账核算向会计电算化的转变;另一类则是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非成熟应用,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实力和规模上相对于大企业较弱小,导致企业在会计的各方面都要落后,如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观念落后、实际操作中没有健全的制度体系让操作人员可依、企业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就职人员的培训等一系列困难。然而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8%以上,掌握中国经济的命脉还得靠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未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面对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环节――会计电算化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唯独只有认真地分析、思考、提议、解决,才能促进其新的发展与繁荣,开启电算化的新时代。
一、会计电算化基本介绍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依靠电子计算机为主体,在会计工作中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服务功能去帮助财会人员解决会计账务处理与会计管理的相关工作内容,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具体而言,就是利用财务软件,替代手工记账和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它的应用和手工记账的程序思路是一致的,而它的处理是更智能和快捷地完成整个会计工作过程,充分展现了自动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即落后的生产方式向先进方式的转变。纵观会计发展历史可发现,会计电算化是史无前例的突破。它的产生、应用与发展不仅在当下改变了社会手工记账的局面,更新了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而且还为会计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相比传统的手工记账有如下特点:第一,及时性与准确性。会计信息录入后,系统会及时生成凭证和后期的报表,而且各个程序都是按照会计准则进行,避免了会计人员因粗心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会计上的错误;第二,集中化与自动化。整合了各方面的会计信息,自动地按着初始设定的程序进行,节省了人力的花费,体现了其自动化的特点;第三,规模化与标准化。可以处理大量繁杂的会计信息,而且都是符合现行会计准则标准。
(三)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就其特点和性质可得出:第一,提升了会计信息处理的实效性和精确性,从而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能力,减轻了财会相关人员在日常账务处理和管理中的工作量;第二,优化了中小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结构,使各方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之前的财务会计事后管理工作也开始向事先预测和事中控制转变;第三,推动了中小企业会计内容、形式、管理的创新及其企业各层人员观念的更新,从而整体上促进会计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层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的认识存在落后和不足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中相关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充分,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落后。突出表现为中小企业的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充分,思维观念上还未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和重要性,因为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是过去一些成功的且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经历的人士担任,由于受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时代影响,导致思想循化。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短时间内还无法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导致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并不看好,反而认为没有会计人员手工记账实在和可靠。
因此,有些企业管理者仅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现在只能看其进一步发展情况,并不能依靠和加以利用。
(二)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转变和衔接的阻力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管理、人员规模等方面实力弱小,突然从手工记账向电算化转变,将带来企业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企业各项资源的整合,人员的调动,设施设备的购买,硬件和软件的应用,会计人员电算化培训,管理者、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形式转变等。这将会触及到财会人员改变他们之前习惯和适应的工作环境,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规律。
会计人员在心理上可能会因难以胜任或调动工作岗位而感到惶恐,对新工作培训上和学习上困难而不满;管理者害怕自己在会计管理的权威上受损或会计信息秘密暴露,而一直不敢进行改革;企业由于资金缺乏、融资困难、规模和竞争力弱等问题,而没有实力进行内部设备更新和资源整合(主要为人力资源的整合、岗位变动、调减人员的福利、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等)开展。因此,中小企业要实行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转变发展,要克服各方面的衔接阻力。
篇4
2012年1月1日,上海作为首个试点城市启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试点工作,同时融资租赁业归类于现代服务业也被纳入“营改增”的试点范围。2013年8月“营改增”施行地区逐步推至全国,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的出租方需要提供全额收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且8月1日前未提供的要进行全额追溯。2016年5月1日我国全面落实“营改增”改革。在本次改革中关于融资租赁的内容又有了一些新变动,融资租赁中的租赁标的物不再区分不动产和动产,统一按照差额进行征税。融资租赁企业税率从原来的营业税5%提升到增值税17%,价税分离导致融资租赁业的会计处理发生了变化。
二、“营改增”前后融资租赁会计处理
(一)“营改增”前后融资租赁会计处理
1.“营改增”前的会计处理
在租赁期开始日,对于出租人来说,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登记融资租赁款,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以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将未实现的融资收益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
对于承租人来说,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与融资资产公允价值较低者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同时确认未实现融资费用,将未实现的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按照期初应付本金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认每期的未实现融资费用。
2.“营改增”后的会计处理
“营改增”后,融资租赁企业由缴纳营业税(价内税)改为增值税(价外税),对于出租人来说,购买设备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租赁开始当日不确认销项税额。当实际收到租金收入时应确认当期销项税额,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假如对方一次性开具租金发票,则以全部租金收入和价外费用为计税依据,计算销项税额;假如对方分期开具租金发票,则以各期租金收入作为计税依据。每期末确认未确认融资租赁收益,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对于承租人来说,收到设备时租赁开始当日不确认进项税额, 当实际支付租金费用时应确认当期进项税额,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每期期末摊销确认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计入“财务费用”。
(二)“营改增”前后会计账务处理举例分析
【例题】2017年1月1日A公司与某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生产设备融资租赁合约(合约约定每年租金150万,租期4年),该全新生产设备设备的公允价值为5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A公司与租赁公司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为2万元,租赁期满时该设备担保余值为10万元,没有未担保余值,设备到期归还。
分析:该设备租赁期(4年)占资产尚可使用年限(5年)的80%,大于75%的标准,合约约定每年租金150万,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判定该租赁为融资租赁。(见表1、表2)
三、“营改增”对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的影响
(一)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财税[2013]106号的规定:“试点纳税人在本地区试点实施之日前签订的尚未执行完毕的租赁合同,在合同到期日之前继续按照现行营业税政策规定缴纳营业税。”在实施之前签订的尚未执行的租赁合同按照之前营业税政策的会计账务核算方法,没有变化。
在实施之后签订的合同按照“营改增”后增值税政策的会计账务核算方法,出租方在计算内含利率应依据剔除增值税的现金流量计算,未来现金流量应考虑购置租赁物及收取租金产生的增值税。出租方在购入设备时,其税额可计入对应的计入“应交税费?D增值税(进项税额)”,可用于期末的税费的抵扣;在各期收取租金时,其相应的税额计入“应交税费?D?D增值税(销项税额)”。承租方在支付租金后,可以确认增值税进项税额,计入“应交税费?D增值税(进项税额)”。“营改增”前的出租人的租金收入缴纳营业税的计入“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营改增”后租金收入缴纳增值税改为计入“应交税费?D?D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篇5
一、当前中央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不能适应会计业务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中央银行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会计业务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办法,在实践中发挥了较好的监督、制约作用。但是,人们却忽视了内控制度的整体性建设,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被分解到各项法规、制度、办法之中,至今尚未形成一套系统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操作规程和评价标准。在内控制度的建设上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急忙教训在哪里修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利于会计人员对内控制度进行全方位的和落实,也不利于相关部门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于会计业务的发展。近几年会计业务发展较快,机被广泛于会计工作的各个领域,日益普及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正在使原有会计工作发生深层次的变革,计算机技术人员和会计业务人员权责如何分工、如何防范计算机风险等一系列原有会计内控所未涉及的问题相继出现,会计内控制度作出必要的调整已是当务之急。
2.基层行对会计内控制度重视不够,会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有些基层行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绷紧安全防范这根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外部金融监管轻自身内部控制、重财务基建轻会计核算、重发行保卫轻会计风险防范的倾向,放松了内控制度建设和管理,致使会计各业务环节潜伏着很大的风险隐患。更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些基层行对有关内控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规章制度不落实,有章不循或故意违规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风险隐患更加严重。
3.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未理顺。
既要严格执行制度,又要在现有会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优化劳动组合,是目前基层行会计部门面临的棘手问题。作为动态系统的会计内控机制,其制度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制度的每一次变动,势必使会计部门内部劳动组合相应发生变化。同时,会计电算化的迅速发展,使会计业务流程发生较大改变,劳动组合也必须随之变化。劳动组合的变化,使得会计工作容易发生差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如何根据人员配备情况、内控制度要求和会计电算化程度,进行合理的劳动组合,是每个基层行会计部门强化内部控制的关键。
随着会计业务的发展和央行机构改革的深化,会计职能部门由一个分化为几个,虽然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但也给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会计财务、营业室、清算中心、国库科等几个职能部门都是中央银行同级内设机构,不存在隶属关系,会计管理体制不明确,弱化了会计监督管理职能。
在中央银行体制改革中增设内审机构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内部控制,防范中央银行自身资金损失。内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资金主要管理部门即会计部门的再监督和再控制。而内部审计的原则是分级管理,下查一级,内部审计部门对本行行长负责并向其汇报工作,业务上接受上级审计部门的领导,这样就无形中制约了内审部门工作独立性的发挥。另外,现阶段中央银行内部审计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罚细则,内审部门往往只是建议、督促整改,很少给予处罚,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也就缺乏权威性。
4.现阶段的会计内控机制很难有效控制团伙犯罪行为。
过去中央银行制定的一系列内控制度都是以防范个体作案为基础的,在制定制度时将每个会计人员假定为独立的个体,忽视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如印、押、证三人分管制度,联行进出口凭证签收交接制度,往账经办员与发信(电)人员分离,来账经办员与对账人员相分离等制度,过去都较好地发挥了控制、约束作用,使单一个体无法实施犯罪行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证了中央银行资金的安全。但是,近两年来,中央银行相继发生的一系列大案要案显示,金融犯罪已逐步由单一个体作案向团伙集体作案转移,案件的成因及性质已充分表明,现行的内控机制很难有效防范团伙作案,这也为中央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5.会计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中央银行会计工作的需要。
个别基层行认为会计仅仅是基础工作,是简单的操作部门,对从业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要求不高,将一些学历低、素质差的人员放到会计队伍中来,而将一些熟悉业务的会计人员调配到了监管等其他部门,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会计人员的稳定性。同时,会计部门培训的方式落后,岗位培训流于形式,仍有部分基层行实行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接触到什么教什么,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致使一些新进会计人员不能全面熟悉、掌握会计业务知识及各项制度办法,会计内控的有效性随之下降。
二、加强中央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深入分析当前中央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地设置内控防线,深化会计内控机制已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
一是加强人员准人管理,对会计人员的任用必须择优安排,并征得会计主管的同意;二是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和道德法制,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会计队伍;三是组织开展方式灵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和业务,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技能;四是选配政治素质好、精通会计业务、敢于以身作则、敬业爱岗的会计主管,培养造就优秀的会计主管人员;五是建立一种报酬与劳动相结合,收入与风险相结合的的考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狠抓制度落实,深化会计监督检查。
制定制度是基础,抓好落实才是关键。,必须建立起规范的业务操作和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执行机制,强化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使任何一个会计人员、任何一个会计业务处理环节都受到有效的控制制约。同时,积极探索会计监督检查的新思路,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会计风险监控模式。监督检查应突破简单的表面上的账平表对,要把重点放在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上,突出检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重视实施,督促整改,落实责任,严肃处罚,切实达到发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的目的。
3.优化会计劳动组织结构。
合理地设置岗位和设定岗位职责是优化劳动组织结构的关键。目前,在岗位设置上可根据业务范围和业务处理的特点,将会计业务分为会计核算业务和联行业务两大块,设置接柜、记账、复核、综合、事后监督等岗位,会计人员不足的支行可将岗位适当减少,但要通过强化事后监督检查来防堵可能出现的漏洞。在岗位职责的设计上要体现“责权结合”的原则,突出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操作出现差错事故应承担的责任及岗位之间的制约。
4.实行恰当的职责分离制度。
要从防范会计风险的角度出发,设计科学的岗位责任制,贯彻制约、不交叉的作业原则。一是会计核算人员与联行人员相分离,会计核算人员不经办联行业务,联行人员不记载会计账务;二是联行人员与收发人员相分离,联行往账经办员不办理发信(电)业务,联行来账经办员不办理来账对账业务;三是严格执行印、押、证三分管制度,离岗交接做到平行不交叉,有条件的基层行可实行定位交接;四是管理人员不上机进行业务操作,业务人员不参与运行管理;五是记账与复核业务相分离,账务差错,换人查证;六是账务人员与监督检查人员相分离,账务人员不参与检查业务,监督检查人员不从事会计账务处理。
5.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将所有会计业务操作都纳入授权审批的范围。
一般业务实行岗位分工授权,会计人员在分工范围内依据权限处理会计业务,禁止任何人超越职责权限处理会计账务和更改会计账务事项。重要会计事项及可能引发风险的会计事项必须由会计主管审批,对暂付款出账、暂收款人账等事项要经主管行长审批。
6.加强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充分机技术为会计内控服务。
首先,要加快化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步伐,将中央银行的各类联行系统统一,并建立支付清算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和同城资金清算系统相互间的数据接口,提高会计业务核算的自动化程度,规避人为操作风险;其次,改变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将核算业务集中到中心支行,对县支行业务实行远程终端服务,只保留账务数据的录入和复核功能,缓解支行人员紧张的现状,消除自我控制的弊端,减少会计业务的风险点;第三,在中心支行成立独立于会计核算部门的事后监督中心,强化会计业务的日常监督。在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强计算机操作的安全管理,改变当前计算机技术人员权力过大的现状,明确界定系统管理员和会计操作员之间的权力与责任。
篇6
一、会计与税法原则的差异
会计的基本原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要求,《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13条会计核算原则,具体包括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相关性、一贯性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如谨慎性、重要性原则)。而税法的原则主要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相关性、确定性和合理性原则。经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税法原则与会计核算原则的不同:
1.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在权责发生制的应用上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在所得税会计上,税法要求纳税人应在费用发生时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这与会计制度是一致的,但增值税会计处理却不完全适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其进项税金抵扣时采取购进扣除法。例如,工业企业购进的货物只有在验收入库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而商业企业则必须在购进货物付款后申报抵扣进项税款。因此,企业每期交纳的增值税,并不是企业真正增值部分的税金,即并非完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处理。
2.谨慎性原则。新的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规定企业可以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但税收制度中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对坏账准备的计提作了规定,允许税前列支,而对其他7项减值准备却不允许税前列支,必须在缴纳所得税时进行纳税调整。而且,会计制度与税法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也是不完全一致的。会计制度对谨慎性的解释是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时,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损失;税法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着重强调防止税收收入的流失,更多地是从反避税的角度出发。
3.确定性原则。确定性原则是指在所得税会计处理过程中,按所得税法的规定,在纳税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实现上应具有确定性的性质。例如在所得税的“递延法”处理上,当初所得税的税率必须是可确证的,递延所得税是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历史交易事项造成的结果。按照交易发生时的税率报告递延所得税,符合会计以历史成本基础报告绝大部分经济事项的特点,体现了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另外,税法规定,不论企业会计账务中对投资采取何种方式核算,被投资企业会计账务上实际作分配处理时(而不是收付实现制),投资方企业应确认投资所得的实现。也就是说,企业当年实现的收益,由于第二年宣告分配,因此税法上确认所得的时间应该在第二年。会计制度则要求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不存在确定性原则。
4.重要性原则。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指的是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而税法不承认重要性原则,只要是应纳税收入或不得扣除项目,无论金额大小,均需按规定计算所得。例如会计制度对以前年度的重大和非重大会计差错给予了不同的更正方法,而税法上则要求必须严格按税法规定办事,从不采用“重要性”原则。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新会计制度增加了一条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售后回购业务的会计核算上,按照 “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视同融资进行账务处理。但税法并不承认这种融资,而视为销售、购入两项经济业务分别进行处理,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
二、财务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的差异
财务会计制度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而税法是为了筹集财政收入,引导社会投资等。财务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的差异也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
1.收入实现确认。包括销售收入实现确认的差异、应纳税收入确认的差异等。比如,按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销售商品时,需要同时符合四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实现,即: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企业既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税法对销售收入实现的确认与此不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33条对商品销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分为5种,纳税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销售方式,递延纳税时间。
2.投资收益确认。例如对短期投资利息,会计制度规定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而税法规定计入企业收入总额缴税;进行债务重组时,对应付款项的差额,会计制度规定计入资本公积,而税法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制度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的企业,应按在被投资企业所占份额分享或分担被投资企业当年的盈亏,以确认投资收益,而税法规定被投资企业发生的经营亏损,投资方不得确认投资损失。
3.成本费用与税前扣除。例如会计制度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外,企业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开办费,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的当月一次计入当月损益。税法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应当从开始生产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期限内分期扣除。
4.关联方交易。会计制度对关联方交易主要是从关联方关系的形式、交易的类型,以及相关的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规范,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税法则是为了防止纳税人利用关联方关系避税,而针对关联方交易专门制定其税务处理的原则和规则。会计上对关联方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要求按公平价格调整账务,而税法则明确规定“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
5.债务重组。会计制度规定债务人通过重组获得的收益不计入损益,而计入资本公积。而税法则规定债务重组收益应全额确认为当期应税所得。
6.非货币易。非货币易在会计上不确认为收入,但按照现行税法的规定,非货币易双方均要视同销售处理,根据换出资产的不同类别计算应交流转税,同时按照公允市价(计税价)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所得,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三、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规范的对象和目标不同,两者的差异无法消除。如果以税法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如果以会计核算的收入和利润作为计算流转税和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将会弱化税收职能,因此“财税合一”的思路是行不通的,我国采取了国际通行的做法――财税适度分离。
1.处理原则。对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处理应坚持统一性与独立性两项原则。(1)统一性原则。会计与税法的差异是无法避免的,但如果制定税法时完全不考虑会计处理方法,将会无端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没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制定税法时应当尽量参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毕竟计算税款的数据是以会计为基础的。(2)独立性原则。只有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保持各自的独立性,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应纳税额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有企业都必须严格执行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的相关要求,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在完成纳税义务时,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税额,及时申报缴纳。
篇7
核算事业单位各类没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主要为各类事业单位自身的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主要会计账务处理列示如下:
1.期末时,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账户的余额转入到事业基金会计科目,借记或贷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账户,贷记或借记本会计科目。
2.期末时,将单位使用的非财政补助结转的资金即解除用途限制(项目已完成)资金转入到事业基金会计科目,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账户,贷记本会计科目。
3.以银行存款外购取得长期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费等)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借记“长期投资”账户,贷记“银行存款”会计科目;按照双会计分录,按照投资成本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会计账户。
4.对外处置或到期收回债券投资,按照实际收到的银行存款,借记“银行存款”账户,按照收回的有关长期投资的成本,贷记“长期投资―债券或者股票”科目,按照两个账户的差额,贷记或借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同时,按照收回长期投资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如果事业单位发生需要追溯调整以前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时,通过本账户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历年滚存的解除用途限制净资产的金额。
二、对于“非流动资产基金”账户
本账户主要是核算事业单位有关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通过设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会计科目,进行明细分类账进行会计核算。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非流动资产基金主要是在取得长期股权和债券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非流动资产时予以计量和确认。取得该类资产时,借记“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会计账户,贷记本账户等有关会计科目;同时等以后期间发生相关支出时,借记“事业支出”等有关会计账户,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库存现金”等会计账户。
2.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摊销无形资产时,应当相应的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摊销无形资产时,按照计提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金额,借记本会计账),贷记“累计折旧”、“累计摊销”会计账户。
3.对于销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应当冲销这些长期资产相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会计科目。
本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各类非流动资产占用的资金。
某事业单位从租赁公司融资租入设备一台,租赁协议中规定应付租赁费50 000元,租赁期限5年,每年付款一次。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 :
借:固定资产 50 000
贷:长期应付款 50 000
支付租金时:
借:长期应付款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借:事业支出 10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10 000
三、专用基金
主要是确认和计量各类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包括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同时按照专用基金进行明细分类账核算。该专用基金会计科目核算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按规定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时,按照提取的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等会计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2.计提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时。年底时,按规定从本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中计提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按计照提金额,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3.以后期间运用该类专用基金时。使用该专用基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会计账户;使用专用基金如果形成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是借记“固定资产”会计账户,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会计账户。
四、财政补助结余和财政补助结转
篇8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相应的医院在财务会计核算方面也增添了新的内容。单病种结算制度就是在这一环境下产生的。然而,由于单病种结算方式存在着结算方式比较复杂、结算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等缺陷,使得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工作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了坏账现象的发生。本文针对单病种结算的适用范围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能为医院的会计核算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医疗保险制度 账务处理 单病种结算
一、单病种住院费用结算的概念
单病种住院医疗费用结算,是指市医保中心与定点医院之间建立起来的,是针对医保患者在医院住院治疗某种疾病所发生费用的一种结算方式。单病种结算制度要求在结算前要经过调查测算平均应该花多少钱,从而确定出一个客观的平均结算标准。此外,单病种结算制度还规定超支部分不补,结余归医院所有。
二、单病种费用结算制度带给患者的好处
单病种结算制度的实行有效的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业的收费情况,从而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单病种结算标准是根据实际病情制定的,这不仅有利于医生因病施治,还有效的提高了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从而使医院的医疗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了医保基金的支出,从而降低个人所承担的医疗费用。此外,单病种住院结算制度的实行还有利于一些重病患者去医院接受治疗,提高了医疗普及水平。
三、单病种结算制度下的会计账务处理流程以及存在的缺陷
1、单病种结算制度下的会计账务处理流程。
(1)当发生医保住院费用时,会计人员要依据实际收到的现金数目在借记项目栏上记录“现金”科目的同时依据医院实际垫付费用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市医保中心”科目,并根据借记栏上的总的金额数目在贷记项目栏上记录“业务收入”科目。
(2)医疗机构和市医疗中心在月底进行会计结算时,要依据市医保部门实际拨款的金额和单病种医疗费用的实际超支部分在借记项目栏上借记“银行存款”科目和“应收账款――市医保中心――单病种超支费用”科目,在贷记项目栏上根据前借记栏上的总费用贷记“应收账款――市医保中心”科目。
(3)在年底对单病种治疗费用的超支部分进行追加时,要依据实际产生的超支金额在借记项目栏上借记“银行存款”科目,并依据借记栏上的金额在贷记项目栏上贷记“应收账款――市医保中心――单病种超支费用”科目。
(4)如果发现有坏账的情况,应先向领导进行汇报,在得到领导批准后,依据产生的坏账金额在会计账簿上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应收账款――市医保中心”科目。
2、单病种结算制度中存在的缺陷。
(1)单病种结算制度中最不完善的一点就是,患者无法在发生是知道医疗过程中产生费用的具体数目,只能在事后去市医保中心了解具体费用的数目。
(2)由于只有在年终的时候才能追加单病种费用超支的部分,使得医院的会计部门和患者无法提前知道这部分费用的多少,给快捷核算带来了不便。
(3)坏账情况在年终时才出现,导致了会计核算部门无法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四、解决单病种结算会计制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会计部门作为掌管医院资金结算的重要部门,不仅要认真完成本职工作,还要积极参与进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中来,要了解医保工作的政策和具体内容,做到熟悉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在进行会计结算时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情况,就要及时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对其讲明相关的医保政策,使其及时纠正医疗方案,从而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此外,会计结算部门在医保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职能,使会计结算工作由传统的结算型向结算管理型转变。
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医院要采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式,不断完善“单病种结算”方式,从而实现有效减少医院经济损失的目的。具体方式有以下节点:
1、事前控制。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结算方式,对住院费用进行分割结算,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
2、事中干预。通过医保单病种结算中发现的问题,对医生宣讲有关的医保政策,提高医生对单病种结算政策的了解。
3、事后总结经验。通过分析和总结单病种结算中出现的问题,找到有效地解决措施并在日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这项措施,防止同类问题再一次出现,从而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
五、有关单病种结算制度的建议
1、要在医院内部加强医保政策的宣传,从而使所有的医务工作人员都能全面了解医保政策,以便医务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好的根据医保政策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成本产生。
2、在医院内部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为单病种结算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以便医务工作人员在有效的利用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对医疗费用的产生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动及时调整治有关的医疗方案和收费标准,从而使单病种结算工作的精确性得到提高。
结束语:医院在实行单病种结算制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原有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从而不断减少不合理费用的产生,实现控制医疗成本的目的。因此,医院要在总收入既定的前提下,不仅要避免不必要成本的产生,还要努力创造更多的收入。要在降低医疗成本的同时不断提高医院的的医疗水平。要以优质服务和低廉的医疗价格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才能使医院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龙奕,胡莎,吕群.单病种限报付费标准的合理测定探讨.江西医药出版社.2011(03).
[2]徐长妍,张美荣,刘玉杰.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中国并按出版社.2008(11).
篇9
(一)更好的评价和控制预算执行的合规性
相较于目前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出于政府审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单位内部的需要,依据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更好的评价和控制预算执行的合规性。
(二)保证预算执行和管理的顺利进行
1.督促收入支出执行过程的完成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提供核实阶段的信息以及它与实际收支数之间的差额信息。通过分析核实阶段和实际收支阶段的差额信息,可以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完成项目收入和支出的执行。2.便于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预算执行周期会计能够反映预算执行全过程的信息,由于支出承诺、核实及付款阶段对应于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预算执行环节,所以通过预算会计的记录能为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提供所必需的信息。3.利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政府部门可能存在的财政风险包括支付风险和贷款担保风险等。当前的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提供对于风险管理至关紧要的前瞻性信息(IFAC-PSC,2001)。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对承诺、核实阶段的信息进行记录,使会计确认和记录的时间大为提前,能够更好的提供危机预警信息,以便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4.提供预算编制和调整所需的可靠信息预算编制中,对于预算年度与以前年度相同或相似的项目,其预算计划一般需要参考以前年度的支出信息(RichardAllen和DanielTommasi,2001)。通过预算执行周期会计,能够记录项目的全部支出,并反映真实的结余信息,从而为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信息。
二、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预算会计核算体系
(一)会计基础选择
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体系,应当选择适当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预算执行周期的核实和收款(付款)阶段,可以套用现有的关于会计基础的研究结论,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进行这样的选择和设计,可以保证预算会计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要素设置
1.在政府会计中设置“二元结构”会计要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完整的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最基本的分类;而会计账户实质上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进一步细分。2.我国预算会计要素的设置会计要素的设置应满足一定的标准:(1)应能够作为会计主表的主体结构;(2)会计要素之间应满足一定的等式关系;(3)应能够进一步细分为具体的会计要素项目,并据以设置会计账户,进行会计记录。基于上述三个标准,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中,应当设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大会计要素,同时按照预算收入周期和支出周期的各个阶段设置会计要素项目或者会计账户。
(三)会计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1.预算账户与财务账户的协调使用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确定采用“二元结构”会计要素后,应当进一步细分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分别设置相应的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在政府会计中,预算会计账户与财务会计账户的关系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置两套相互独立的会计账户体系,分别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核算;另一种是设置一套同时包含预算账户和财务账户的会计账户体系。因为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会计主体和数据来源相同,应当采用设置一套会计账户体系的做法。采用一套会计账户的做法时,需要区分三种情况:(1)对只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仅进行预算收支核算,在预算收支账户中进行记录;(2)对只涉及资产负债变动、不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只进行资产负债的核算,在财务会计账户中反映;(3)对于同时涉及预算收支和资产负债变化的业务,需进行“双分录”核算,同时在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中进行核算。2.预算会计账户设置(1)总分类账户依据预算执行周期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体系设计时,应当按照预算执行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总分类账户的设置。①在预算批准时,设置“计划收入”、“核定支出”和“计划结余”账户,以分别核算批准的收入预算数、支出预算数以及两者的余额;②在承诺阶段,设置“承诺支出”和“承诺支出准备”这一对相互抵减账户,用以记录商品或服务的订购业务,便于进行借贷记账处理;③在核实阶段,设置“应计收入”和“应计支出”账户,分别核算经过核实的未来收入和未来支出;④在收款和付款阶段,设置“实际收入”实际支出”和“实际结余”账户,用于记录实际收到和支付的现金以及收支相抵后的余额。(2)明细分类账户借鉴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预算收入可以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区分为几类,进一步细分为款、项、目等,并据此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财政部门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财政拨款、其他收入等。预算支出有两种分类方式: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三级,按类级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支出的经济分类分为类、款两级,按类级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划分基本相同,可以根据具体分类设置明细账户。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核算体系中,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的明细账可以按照表三和表四的格式进行设计:3.预算会计账务处理(1)日常会计处理①预算得到批准时,即在收入计划和拨(用)款计划阶段,借记“计划收入”账户,贷记“核定支出”账户,将其差额记入“计划结余”账户;②行政事业单位在签订合同或订单时,即在预算支出周期的承诺阶段,应借记“承诺支出”账户,贷记“承诺支出准备”账户;③当行政事业单位购进商品或服务、收到付款凭单时,即在预算支出周期的核实阶段,承诺支出转化成为应计支出;④在预算收入周期的核实阶段,应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计收入”;⑤在实际付款时,应计支出转化为实际支出。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计支出”;同时登记实际支出,借记“实际支出”账户,贷记“现金”类账户。以上的会计处理均需要在相关明细账中进行登记。(2)期末结转处理进行期末结转处理的目的是结清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等账户的余额,从而使下一年度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相应账户从零开始。
(四)会计报告设计
篇10
一、会计信息流管理是金融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当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赋予信息更深刻更广泛的含义,信息不仅仅是消息的同义词,而且已渗透到整个社会管理运动过程中。现代化管理已与信息融为一体,并形成一种特殊形态的信息运动形式,即管理系统信息流。在管理系统中始终贯穿着两种“流”,一是物流,二是信息流。物流是管理活动的原生运动,信息流是伴随着物流而产生的,它引导物流有规律地运动,以达到最优的状态。物流是系统内输入资源,对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在形态、性质方面发生变化而输出产品的过程。在对系统内资源加工改造,最终形成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计划、文件、图纸、工艺设计等大量资料,形成了信息流。
对金融企业而言,物流可以理解为柜员接单受理各种结算业务,客户经理对服务对象进行资信调查、行业分析、产品分析,提供个人理财服务、个人贷款,在因特网上受理企业和个人的各项服务申请,而后在账务处理系统上登记账务,在贷款系统登记客户信息,在因特网上进行数据交换和有关账务处理,最终完成对客户的服务。信息流是依据客户资料和银行内部核算资料等原始会计信息,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即提供金融产品服务过程中根据原生资料而产生的各种银行业务信息。在所有业务信息流中,会计信息可以说是一种最基础的信息源,几乎所提供的服务均体现在银行会计表内、外账务体系中。它是会计报表系统和各种统计系统的基础数据,它是企业发展战略和内部管理的决策依据,它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石。这对账务处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企业几乎同时认识到这一点,不遗余力地更新账务核心系统的版本。华夏银行开发的新版综合业务系统,正是在原有的业务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版本升级,并在全行推广使用,它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根据业务种类设计了清晰易掌握的界面,在人机功能的设计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手工操作。柜员只需据实录入审核后的客户信息资料,账务处理事项均由计算机自动处理,一些特殊事项如计提应收应付项目、定期存款到期自动转存、贷款利息计算等等,设计为由综合业务系统根据客户资料自动判断后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自动处理。以综合业务系统为数据基础,设计MIS系统以及其他统计系统和管理系统。
华夏银行利用综合业务系统,做到全行会计处理方法统一,会计核算计量口径统一,编制会计报表、会计统计事项规则统一,使会计核算质量得到保证,有效控制和管理会计信息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抓住了会计管理的关键和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
二、收集和记录会计信息流的重要载体是账务核心处理系统,其固定化形式使会计风险的重心发生变化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过程。会计核算要求,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会计核算电算化前,所有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核算过程,均通过手工记录、计算和计量,其会计风险存在于每一个核算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诸如:涂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误用会计科目,记录有误,计算有误,计息积数计算有误,利息计算有误,汇总会计信息有误,通过预提应付利息等应收应付项目调整利润,人为粉饰会计报表等等。会计风险点和内控点无处不在,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从接单审查原始凭证到登记账簿、汇总会计报表的账务处理流程、证账簿的钩稽关系有全面掌握,手工作业减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劳动强度,也增加了会计监督和检查的难度,对会计风险的控制贯穿于会计核算的每个环节。
会计核算由手工作业、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会计核算电算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人、机的分工也不断发生变化,由手工登记账务到计算机处理部分会计业务,发展到处理绝大部分甚至全部业务,会计风险点和内控点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华夏银行综合业务系统体现了这种变化。该系统实现了本外币一体化核算的目标,本外币均使用相同的操作界面,处理单位和个人的存、贷款业务,签发和解付银行汇票、本票和支票业务,办理发行和兑付国债、办理贴现和转贴现、银证转账、代收代付、全国通存通兑和全国电子汇兑。同时,还实现了大量计算机自动处理的功能,应付利息自动处理,定期存款按客户要求到期自动转存,自动计算计息积数,同城票据交换自动批量入账,企业协定存款和活期存款账户合一、分户计息、自动划转,全国通存通兑和电子汇兑资金日终自动清算等,几乎所有业务均可以在综合业务系统处理。柜员接单后,按规定审核要素,在计算机设计的规定页面,录入规定要素后,计算机自动登记会计总账和明细账,涉及表外事项的,同时自动登记表外账,按照提示将有关记账凭证放入打印机,自动打印会计凭证。综合业务系统在设计方面,最大限度减少手工操作,以一记多讫方式登记账务,充分考虑会计账、簿、表的功能模式及查询打印功能,由计算机按统一格式输出所有记账凭证、会计报表、开销户登记簿、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等按会计内控制度要求设立的登记簿。综合业务系统将会计处理流程格式固定化,柜员按规定录入要素后,账务处理自动化,会计凭证、账簿表打印自动化。
摆脱繁杂手工作业,与会计核算电子化程度加深相伴生的是会计风险点和内控点的重心转移。手工处理账务产生的风险有效降低,固化的账务处理流程提高核算质量,提高计算、记录、汇总和出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同时,其会计风险出现新特点,一是要求计算机账务处理软件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系统运行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操作界面具有人性化和可操作性;二是柜员审单和录入时可能出现误操作或违规操作。如何适应金融电子化发展的要求,切实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抓住内控点,规避会计风险,应是金融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审慎经营的题中之义。
三、强化会计信息流管理,深化内部控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
“控制的一般含义是指掌握被控制对象不使它任意活动或超出规定的范围,并通过调整系统的输入条件而影响系统的输出,使之符合管理的目的”。“现代意义上管理控制职能的含义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包括对组织内物质资源的管理,管理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同”。对金融企业而言,会计内部控制是金融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会计内部控制,强化会计信息流管理,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风险,一是体现在会计账务核心系统的设计开发上;二是体现在对人的控制和管理上。
(一)账务核心处理系统的设计是强化会计信息流管理、规避风险的基础。
华夏银行综合业务系统为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细化会计内控制度,会计岗位职责明确化,会计事项授权具体化,会计处理流程固定化,在开发系统时本着实用性、先进性和面向用户的原则,注重账务核心处理系统与现行制度和管理要求紧密联系,使系统目标明确、功能齐全、易于理解、便于掌握、运行可靠、工作高效。近年来,陆续修订的《会计法》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华夏银行在开发系统前充分考虑了金融行业的特点和金融企业会计的特点,提出了符合行业特点和专业特点、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业务需求。1.采取柜员形式处理各项业务,能够满足综合柜员和非综合柜员的劳动组合形式。2.外币存贷款利率已经放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在系统中将外币存贷款利率设计成开放式,由柜员受理业务时,根据实际利率录入资料,对于人民币业务的存贷款利率设计成半开放式,柜员业务处理终端的利率为不可调整的,但分中心是可调整的。3.一些结算业务、计提定期存款应付利息、结息日的利息结计、利息积数计算等大部分业务的会计处理设计为封闭式。因此,系统既体现了很强的实用性,又由于大部分会计业务处理封闭式运行降低了一些会计处理环节的风险。超级秘书网
(二)加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是强化会计信息流管理,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