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对策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风险对策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议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对策

收录日期:2013年4月21日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的问题越来越成为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企业如何寻求机遇,避免风险,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在识别和衡量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策略和方法及时有效地应对财务风险,防止和减少风险的损失,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实现预期的财务目标。本文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出发,以现代财务风险理论为依据,分析企业在财务风险方面的问题,从而探讨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良好对策,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其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一)外部环境客观因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由于宏观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它既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而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外部经济环境 包括产业政策、利率、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通货膨胀等。利率的变化对债务融资风险的影响表现为企业在不恰当的时间或用不恰当的方式进行融资,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的资金需求不断膨胀,资金供应容易出现短缺,将给企业债务融资带来许多隐患,如果决策不当,将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例如,2008年底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宏观经济受到了重大的冲击,使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出口型生产企业和外贸类企业财务风险加剧,表现在坏账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等方面。

(二)企业管理内部因素

1、资本结构不合理。当企业资金中的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恰当,就会造成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如果举债规模过大,会加重企业支付利息的负担,企业的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者举债比例很小,导致企业运营资金不足,则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2、投资决策不合理。投资决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投资决策可以降低企业风险,增加企业盈利;错误的投资决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错误的投资决策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投资的风险,同时对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预估有误。

3、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人员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掌握的专业技能不足,尚不具备与其职务相应的抗风险能力。大多数人尚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而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轻率担保,承担连带责任,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特别是其专业技能大大落后于财会实践的发展,更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无法真正起到约束作用。比方说,一些企业依然采取“事后管理”的传统内部控制方法,即发现问题在事后补救,这种管理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经济条件下形势发展的需要。

5、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决策都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法销售商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应收账款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资产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务风险。另外,在投资决策中,也常常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

二、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判断

通常企业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密切注意,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和纠正,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识别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一)企业过度依靠借款来维持经营。当企业过度依靠借款维持经营时,说明企业正常经营资金不足或者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自有资金不足。过度的贷款一旦遇到企业经营滑坡或者银根紧缩,资金链就有可能断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因此,企业在举债经营时以及在举债经营的后期要不断地评价债务风险的大小。

(二)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平均收账期延长。应收账款作为一种商业信用对促进销售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应收账款的存在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较长的平均收账期首先会占用企业许多的经营现金,其次越长的平均收账期意味着企业发生坏账的风险越高,再次增加了企业管理应收账款的成本。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增加或收账期延长时,应该高度重视,最直接的方法是查看企业的经营净现金流量。

(三)销售额持续下降。销售额持续下降一般情况下会引起企业各部门关注,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将销量的下降仅看作是销售问题,会用调整价格或加强推销来解释,而不考虑财务问题。事实上,销售量的下降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尤其是非预期的下降(如恶性竞争、客户串通作弊等),只不过可能并不会立即反映出来,长久下去将会使企业失去资金来源。销售额持续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市场上出现了替代产品、消费者购买偏好转移,企业存在严重的舞弊行为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努力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加强内部控制,防止财务资源的进一步流失。

(四)存货积压。一般来讲,存货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积压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不利影响。首先,会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企业营运资金紧张,甚至要靠贷款来维持;其次,长期的存货积压可能会造成存货丢失、毁损,也即贬值;再次,会造成库存成本增加,浪费企业资源。企业存货发生积压可以通过存货与销售比率的变动来观察存货的积压情况,也可以观察现金流量表购买存货支付的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取得的现金流量的比例变化情况,分析其中的异常情况。

(五)资本结构异常。企业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购置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购置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如果企业用大量的短期资金购置长期资产或者将长期资金用于短期资金,都可能会形成不良的资本结构。

(六)企业利润指标出现持续下降或亏损。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下降或亏损说明企业的毛利率减少或亏本销售产品,说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营业利润下降或亏损可能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企业应降低负债,减少利息支出。利润总额出现下降或亏损除了以上原因还可能是企业投资发生巨额亏损,出现了重大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与化解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以防范和控制为主,即通过防控相结合,将企业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进行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要根据不同的风险不同对待。

(一)加强对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影响因素的判断及适应。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控制主要是针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发生的财务风险,追究其外部环境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从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变化的过程及产生财务损失的程度。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预警机制使企业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先识别、分析和判断,发出警报,提示有关财务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的常用方法。对企业而言,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面对复杂的财务指标数据和广泛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必须引入科学的计量与统计方法作为支撑。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其次,保持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畅通筹资渠道。企业应当让债权人了解自己的诚信和竞争力,在日常经营中与之建立良好的信誉关系;再次,企业要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制定员工道德诚信准则,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内容的培训与传播,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讲道德诚信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和素质水平。由于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要求管理人员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教育,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只有建设好一支业务过硬、严于律己、思想业务素质好的财务人员队伍,才能贯彻实施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发挥财务监管作用,从而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创造培训条件或制定培训计划,让财务人员参加定向培训或定期培训,使财务人员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增强他们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及时合理地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从而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4、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御险机制。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主要措施:(1)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2)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3)建立健全企业坏账准备金制度,适当提高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4)建立健全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地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提高企业抵御企业财务风险的能力。

5、提高管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投资策略,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史国球.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探析[J].财政界,2009.3.

[2]王坤芳.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J].管理荟萃,2009.8.

篇2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财产保险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发生了新的变化。财务风险在财产保险公司发展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有效降低和预防财务风险,为财务保险公司自身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必要保障成为了现阶段财产保险公司所必须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因此,在当前对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

1.资金管理力度不足,公司发展安全性缺乏保障

财产保险公司是一种以负债模式经营的机构,在运营过程中财产保险公司所涉及的资金量相对较大且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特征,因此,财产保险公司资金管理质量的高低与力度的大小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其自身的经营安全性与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从近几年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实践来看,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还存在着相对较为普遍的资金管理力度不足、公司发展安全性缺乏保障的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财产保险公司的健康长远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核保、核赔制度的制定缺乏详细性。核保、核赔制度主要规定了财产保险公司所应对的相关赔偿工作,因此,核保、核赔制度制定的总体水平高低与可操作性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对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财产保险公司在核保、核赔制度的制定方面对具体事项和相关细节缺乏详细而清晰的规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逆向担保和融通赔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产保险公司自身发展的不稳定性因素。其次,资金串用、超额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因此,在高度集中管理的形式之下,再加上资金使用的监管控制力度不健全,就导致在分支机构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金的串用和超额使用问题。

2.业务数据信息严谨度、可信度不足

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来说业务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是构成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信息的严谨度高低与可信度大小直接关系到其业务处理与经营的安全性高低。但就目前来说,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财产保险公司依然存在着相对较为明显的业务数据信息严谨度、可信度不足问题,业务数据的失真已经对财产保险公司自身的健康平稳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具体来说,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信息严谨度、可信度不足主要表现为财产保险公司虚假保单、虚假支付等现象相对较为明显地存在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市场经济成效繁荣发展趋势,财产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之下,财产保险行业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强,如何迅速有效地占领市场已经成为了摆在现代财产保险公司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之下有相当一部分财产保险公司为了争取客户投保对如何获取保单给予了过分的重视而忽略了发展过程中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导致业务人员出现非法操作的现象,业务数据失真现象严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的不稳定性,在给财产保险公司自身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给消费者的财产资金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3.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归根结底要依靠于和依赖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因此,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养的高低与实践能力的强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就目前来说,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还存在着相对较为明显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问题,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者其自身专业能力难以有效满足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要求和保障公司的健康平稳发展。首先,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知识不足。我国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者其进入公司的方式是以公司领导者亲属身份进入的现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种形式的选人用人制度难以有效保障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难以确保其专业能力能够符合公司发展要求。其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风险管控意识相对较低。财产保险公司在发展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定的财务风险,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风险管控意识,能够及时发现公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但当前我国部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素养不足,因此很难具备较高的风险管控意识,导致公司面临着较多潜在的财务风险。

三、财产保险公司存在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管理安全性

针对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管理力度不足,公司发展安全性缺乏保障这一问题,必须意识到以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管理安全性的重要意义。首先,对核保、核赔制度进行具体化、清晰化规范。核保、核赔是财产保险公司运营过程中会涉及的重点领域,由于部分财产保险公司的核保、核赔制度制定缺乏详细性,所以企业发展的安全性得不到必要保障。因此,当前必须从对核保、核赔制度进行具体化、清晰化规范的角度入手不断规范和引导财产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理性化发展。其次,建立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内部监督控制机制。财产保险公司之所以存在较为明显的资金管理不善,资金使用不清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财产保险公司自身对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缺乏必要监督控制有关。因此,当前可以从建立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内部监督控制机制的角度入手来规范公司的资金使用,确保每一个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都能够得到详细具体的说明与管理,提高财产保险公司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2.对业务数据信息的收集、归纳与整理进行严格把关

针对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业务数据信息严谨度、可信度不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对业务数据信息的收集、归纳与整理进行严格把关来促进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信息的真实度和有效性。具体来说,对业务数据信息的收集、归纳与整理进行严格把关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注重细节,强化业务数据信息管理力度。业务数据信息的收集、归纳与处理分析是一项繁杂而庞大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求业务数据信息管理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对业务数据的来源、经办人等相关细节进行详细记录与规范处理,力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信息真实度与有效性的提高。其次,对业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教育。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失真这一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业务人员自身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所秉持的工作理念有直接关系。要想有效减少业务数据失真现象的发生就应当从改变和转变业务人员的工作理念着手,通过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使其明确虚假保单、虚假支付等的危害,改变工作过程中的错误做法,确保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3.建立高素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队伍

针对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这一问题,应当意识到建立高素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为手段对于降低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对原有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具有较为明显的复杂性,因此,不可能通过大批量更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方式来实现财务风险降低的目标,这种方式既缺乏实际性也缺乏可操作性。当前,财产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聘请专业权威人士对原有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原有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夯实其专业基础知识、增强其对财务风险在新时代和新发展环境下所产生的新变化的认知水平,确保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遵循时展规律和公司发展要求开展和落实相关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当着力提升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对现阶段财产保险公司发展规律性的认识,从时展要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等方面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理论化指导,使其理解时展对其提出的新要求与新目标。其次,引进优秀人才。除了通过对原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队伍整体质量之外,还应当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为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输入新鲜血液,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不仅要对其学历有必要的要求,还要对其实践能力与管理经验进行严格把关,力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所引进的人才集高水平理论知识与高水平实践能力于一身。

篇3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在成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使企业理财陷入困境。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

        虽然财务风险无法准确预期,但也不是无法预测可以通过有关经营、财务指标来评价风险水平的高低。财务风险评价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即杠杆分析法和概率分析法。

        1.杠杆分析法,通过对财务杠杆系数(dfl)的分析来衡量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及财务杠杆利益的高低,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eps)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率的倍数,其公式如下: dfl=(eps/eps)/(ebit/ebit) =ebit/(ebit-1)企业使用财务杠杆的目的是想通过长期债务或发行优先股来对企业资产进行资金融通,并对这些资产加以合理充分的利用,产生一个高于固定资本成本的投资报酬率,从而提高普通股的每股收益。然而,长期债务的利息、租赁合同下的租金及优先股股息等是固定性支出,如果企业对其所拥有的各项资产加以利用后,所赚回的利润低于这项固定性支出时,则必须用普通股收益来弥补这个差额,从而会使普通股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投资收益率,甚至会出现亏损。由此可见,企业越多使用财务杠杆,固定性费用支出越大,因而dfl系数越高,对权益资本变动的影响越大,融资风险就越高。

        2.概率分析法,财务风险程度除了可依据杠杆系数原理评价分析外,也可采用概率度量法。度量的过程一般借助于权益资本收益率的期望值。经济状态(概率)下的可能收益率(ki)、期望收益率(‘k)和概率分布(pi)来计算标准离差。标准离差指可能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偏差程度,标准离差越大,表明风险越大。由于标准离差不便在同行业企业之间比较,故还需要计算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对各种可能收益率下的概率确定,有效的办法是依据企业历史资料,结合市场分析和行业特点、现状、前景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综合确定。

        1.流动比率,是指全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一般认为流动应控制在2左右昀低不应低于1。

        2.速动比率,指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后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某一时点动用随时可变现资产、立即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则认为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公式: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流动负债合计。

        3.资产负债率,指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的比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证程度。通常该比率应以低为好,但当企业经营前景较为乐观时,可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以获取负债经营所带来的收益。若企业经营前景不佳,则应减少负债,降低负债率,以降低财务风险。

        4.存货周转率,指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该指标是流动比率的补充用于衡量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由于存货约占企业流动资产的一半,有时尽管流动比率很高,但存货变现能力较差,从而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来说存货周转速度越高表明企业变现能力越强。

        5.应收账款周转率,指销售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的比率该指标是流动比率的补充,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的速度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收回速度越快,企业变现能力越强,所涉及的财务风险就越小。

        6.现金流量指标,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到期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的比例。这一比率用来衡量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好。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并依以下步骤制定决策,使决策科学化对策。

        1.明确企业财务决策的目标。使财务决策的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注意目标风险与目标收益之间的平衡;对财务决策进行评价。企业对各种可行的决策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评价时要充分考虑财务风险,并将各种财务风险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对财务决策进行实施和控制。财务决策的实施和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应该对财务决策实施过程进行积极的控制,合理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2.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企业负债筹资时应使负债结构合理、债源分布平衡、还债时间均刀、债务搭配合理。首先,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比例要适中。长期负债成本高,风险大;短期负债成本相对较低,风险较小。企业在与自身项目相结合的基础上,应注重灵活采用长短期负债融资。同时,要考虑到负债的还债时间,长短期分布要均刀,要与投资回收期联系起来,防止还债高峰过早到来、集中到来。此外,还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规避风险、防范风险。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其通过全面分析内部经营、外部环境等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

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引言

财务风险指企业财务活动中因有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企业的财务风险只与负债经营相关;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本文的企业财务风险指广义的财务风险。

企业不管是大、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目前经济发展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中,企业经营呈多元化、生产扩大化、管理复杂化,也因为此,风险有呈扩大化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内外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企业财务系统的运行很可能偏离预期目标,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因而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在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大潮中,企业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轨道,构建有利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系统,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和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而且在不同的环境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类别,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种:

1.按其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2.按其可控程度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

3.按能否通过多角化的方式分散分为:不可分散风险和可分散风险。

4.按风险可能产生的结果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5.按风险涉及的层次和范围分为: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

6.按风险所涉及的对象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风险。

7.按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自然风险、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

8.按风险影响范围的大小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9.按财务风险强弱可分为轻度风险、中度风险和破产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

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时时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4.收益性或损失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在企业里,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财务风险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可能会威胁企业的收益,也就是影响企业收益。

5.激励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现实状况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面临的较为重要的一种风险,其风险的形成既有企业外部法律和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又有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中存在先天不足的原因。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企业筹资中存在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引起财务风险;(2)投资不科学,决策失误,资本营运风险增大;(3)盲目追求规模经济;(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出现经营风险;(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6)企业内部管理上存在缺陷;(7)存在收益方面的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内部环境中难以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中所获得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因而造成企业有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它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有财务活动,就肯定有财务风险,其存在是客观必然的。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一)企业外部的主要风险原因分析

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2.外部法律的不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是在国家的法律和企业内部制度下进行的。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国企业纷纷进入我国,我国内部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

3.监管机制的不健全。目前,我国企业的监管和考核机制还很不健全,虽然各级政府部门都已经建立了资产监督机构,一方面管理活动中的政府作风依然十分严重,直接干预企业运作、以管理代考核的现象依然普通存在,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受到很大干扰,进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中航油事件就是一个事例。

(二)企业内部的主要风险原因分析

1.筹资风险: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企业筹资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筹措资金而产生的风险,即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水平和企业的总体筹资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谋求生存与发展,需筹集大量的资金,除了自有资金外,采取负债经营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已成为普遍做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有企业负债率多见上升,形成高负债资本结构,但高负债并不只带来高利润,同时也造成了高亏损。

2.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和科学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有的企业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个人素质不高和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缺乏风险意识。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显然,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4.企业财务会计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一方面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普遍较低。会计信息是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的质量对经济决策的影响程度很高。另一方面会计制度约束性差。这一点主要是针对企业外部市场风险而言的。会计信息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虚假的会计信息使资源配置的浪费,加大市场风险,而企业作为市场中的一个经济主体,其财务风险水平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创造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稳定财务运行、降低财务风险显得十分重要。

五、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容忍的范围之内。因此,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防范或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参照美国COSO委员会2004年4月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对风险管理八要素进行设计和执行,将企业管理的重心由内部控制转向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

(二)具体到每一种风险类型可采取以下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和对策,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1.关于筹资风险的防范和对策。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股东投入资金,通常称为权益资金,包括注册资本金及由此衍生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另一类是借入资金,它是债权人提供的资金,通常分为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又包括长期借款和债券。

2.关于投资风险的防范和对策。企业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在生产项目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达到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既使没有出现亏损,而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即掌握在“风险容忍度”范围内。

3.关于资金回收风险防范和对策。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资金的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它虽然使企业产生会计利润,但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支出,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五是加强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

4.关于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和对策。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张速度太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四)采用财务风险防范的技术方法

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上除采取相应措施外,还有技术方法。技术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的横向联营、多样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险,股权投资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证券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投资风险低于单项证券投资的风险。

2.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3.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

4.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清华.财务管理[M].经济出版社,2002:15-185.

[2]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20-325.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范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支付风险

我国事业单位目前实行预算管理,通过预算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解决预算之间相互挤占的内在矛盾。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目标安排的不合理,专项资金、公共资金等资金用途不清晰,混乱的财务结构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善。为保持预算收支平衡,事业单位不得不挤占专项资金,将面临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二)筹资风险

筹资通常分为性和负债性融资。前者筹集到的是永久性资金,无需返还成本,包括事业性收费、财政拨款等。通过举债筹集到的负债性资金必须还本付息,主要包括从银行取得的贷款。目前,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小部分依靠自身解决。事业单位筹集到的资金大多用于投资长期项目,投资数额大投资周期长,存在着债务筹资的风险。另外,国家为了抑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可能会提高利率,支付高额利息会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资金压力。

(三)投资风险

目前,事业单位的投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对外部投资环境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投资,为了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发展,容易引发巨大的财务风险,也会因资金短缺而削弱投资能力。在对内投资上,许多事业单位过度注重对内部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的投资,有时甚至超出了自身能力,将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债务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它的借贷能力非常有限。近年来,许多事业单位投资力度薄弱,试图通过借贷来扩展事业,同时提高了资产负债率,此时若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定期的偿贷付息。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从外部获得贷款的难度较大,一旦涉及债务问题,很难顺利渡过危机。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若对债务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就盲目借贷,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分析

首先,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加剧,财务风险在所避免。当事业单位负债经营时,可能会引起财务风险。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没有将财务风险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建立联系,也没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财务风险。此外,由于非营利机构和公共服务的特殊性,财务人员往往认为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只要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经济活动,就不会承担任何风险,这将导致财务管理态度松懈,缺乏整体意识,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认识不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在经营活动中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不能有效地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而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其次,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不科学。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在缺乏合理的判断和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科学的情况下,单凭过去的经验来决策。这种没有经过集中研究讨论的财务决策,很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给事业单位的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削弱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并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最后,缺乏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应对财务风险。目前,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迈向多元化发展的轨道,财务管理进程日益复杂,内部财务关系不甚明晰,这就亟需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为指导。而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财务人员无法明确其监督管理职能。或者有些事业单位制定了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但没有与财务部门及时沟通,在产生财务风险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降低风险,进而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普遍显得力不从心,难以依法履行财务职责,这将可能导致更多的财政风险的出现。

(二)外部因素分析

首先,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不严。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事业单位的监管工作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计划经济的较大影响。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对监管工作的漠视导致了事业单位经费被不合理的占用。

其次,有缺陷的预算制度造成了管理体制的不合理。事业单位经费的大部分来源依靠财政拨款,并对其支出严格控制。目前,由于我国仅有《预算法》规定了财务支出必须遵守的原则,其他财政支出制度尚未建立,导致财务支出的具体细节无章可循。一方面,决策者为了利用外部机遇,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无视财务预算,将债务经营引入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使单位出现预算赤字。为确保事业单位的收支平衡,财政制度亟待完善。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财务人员的利益获得有赖于主管领导手中的权利,即使单位领导者提出了不合理的行为和要求,也往往难以拒绝。这就使得财务人员难以有效地坚持会计准则,也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再次,缺乏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政府未给予事业单位应有的重视。目前,政府部门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控制体系,事业单位完全受制于政府的控制,限制其能力的发挥。据报道,事业单位只有三分之一的领导是通过民主选举的,另外三分之二是直接提名或任命的,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受到质疑。社会监督环节薄弱。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将会危害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此外,公众监督力量不足,一些媒体经常广泛报道正面的事迹,负面消息则很少披露。

最后,外部政策改革相对滞后。尽管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出台了大量的指导意见,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特定单位,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虽然国家一直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各项改革政策也是接踵而至,然而,单项改革和局部调整的属性使得原来的体制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财务人员的道德标准和职业精神是影响财务工作的重要因素,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越高,对未来市场的分析就会越清晰和合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会相对减少,而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财务人员则会增加财务风险。因此,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和识别各种风险和预估这些风险所能带来的后果的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使用专业知识全面衡量和评估风险的能力;再次,要培养财务人员妥善处理日常财务活动的风险和事故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恢复正常经营活动的能力。最后,要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将风险防范与财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个更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注重管理流程,将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这就需要加强各部门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从而使财务人员深刻认识到风险管理的现状,逐步将财务人员从被动转为主动防范财务风险,通过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此外,由于复杂多变的外部财务环境,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外部风险监控体系,实时监控外部环境的变化,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政策和指导。

(三)构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首先,应建立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将对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管纳入公司日常的管理当中去。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对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设置预警指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由于事业单位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事业单位风险程度的高低对报警点的设置进行调整,其风险风险程度往往与报警点的高低成反比。再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进而使风险评估体系得到有效完善,这样,在发现财务风险的同时,也能及时解决。最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对的大量广泛财务信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高科技手段对会计信息和财务数据进行全面筛查,以防范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严格控制关键环节的财务风险

财务监督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财务监督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要求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明确的监督:一是要严格控制资金,合理分配,以确保资金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有效的利用;二是需要经严格审计费用支出,做到严格控制和审查,必须有据可依。因为费用支出的范围和用途较为广泛,为了防止滋生腐败现象,需要加强审计的监督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时,应加大检查力度,点面结合,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同时,最大限度地将支出监督、资产监管等多个制度和规范加强,高度重视监管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将财务风险监管措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以确保预算监督、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监督三维一体,提高财务风险的监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雷.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1):88-89

[2]张泽华.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财经界,2012(9):152-153

[3]侯伟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J].新西部,2011(2):14-15

[4]庄培燕.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03(291):56-57

[5陈俊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122

[6]韩志勤.关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J].中国外资,2011(246):67-68

[7]王锡.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J]:当代经济,2011(18):76-77

篇6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管理 控制

由于企业融资不当以及财务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就可能导致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进而使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下降,该种风险即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利益分配风险以及资本运营风险,它是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以及各种无法控制或难以预计的因素影响。

■一、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原因

1.1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现如今,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这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很难实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低股利政策与股权融资过高和风险报酬原理相违背,没有真正理解企业资金成本的意义。现代财务管理的理论认为:收益越高,风险就越高。如果企业只是一味地将获取财务杠杆利益作为扩大企业利润的主要手段,那就会使企业的负债筹资增大。最后导致债权人要求企业追加风险溢酬,使企业的固定费用(如企业定期支出利息)增加。另外,投资者也会因为风险增大而索要更高的报酬,从而使公司借款筹资、发行债券以及股票的筹资成本不断提高,使企业只能依靠负债来支撑,这样极易爆发财务风险,且十分严重。

1.2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残缺不全,尤其是现金管理的随意性很大,根本不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标准与范围使用现金,坐支现金与白条抵库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已制定的制度有大部分内容由于陈旧过时,无法指导企业经营活动中一些新发生的业务。企业已制定的管理手册与规章制度的内容不细,缺少工作流程与业务流程的具体内容,使实际执行常常遇到较大困难,进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2.1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当改变管理层的经营风格与经营理念,提高企业决策层的指导与监管力度,并不断创新与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与权责分配方法。在重视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同时,还要充分重视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环境。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和企业的每个员工、每个组织都有关系,企业的每个员工对内部控制都负有责任,同时也受其影响。所以,应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2.2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理财目标以及财务风险和资本结构理论密切相关。在融资时,企业应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运用适当方法确定出最佳资本结构,然后在今后的追加筹集资金过程中予以保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的现有资本结构存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应通过各方面改革与筹集资金活动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以资本结构理论为突破口,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使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降到最低,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另外,还应确定出合理的负债比率或额度,以抑减企业财务风险。

2.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之前,应先全面梳理企业的现有业务流程,对目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包括的具体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并观察这些工作流程都存在着何种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有着怎样的影响,然后根据这些风险采取相应的有效控制措施。如果现有规章制度缺少这些控制措施,应对现有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补充与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完整性、系统性以及包容性的内控制度。

2.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主要指企业在其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预警职能体系,它是使企业财务风险能够降低的关键所在,同时还是盘活企业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可以使预警分析能够充分的、正常的发挥其功能。另外,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是相对独立的,不受企业组织整体控制的约束。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成员是兼职的,主要由企业的经营者,具备现代经营管理技术与知识,并熟悉企业内部管理业务的管理人员构成。此外,还应聘请一些企业外部管理的咨询专家。企业预警机构可以独立开展工作,并只对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负责,不能直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大多数日常工作可由企业某些现有的职能部门来负责。

企业实施预警组织制度能够使企业的预警分析工作更加持续化与经常化,唯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预期效果。另外,要重视风险分析机制,它的高效性十分重要,通过分析能够将对企业财务影响较小的风险迅速排除,这样企业经营者与财务人员就能够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在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的风险上。然后经过重点研究分析,找到风险的形成原因,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当分析清楚风险的成因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具真实性,从事该项工作的个人或部门必须保持较高的独立性。通过对各类风险进行预测、预防、识别、处理以及控制,以最低成本保证企业资金运行的稳定性、效益性以及连续性,给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有效防止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三、结束语

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与控制措施来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要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上提供保障,还要在组织机构、监督检查以及预警机制方面形成配套管理体系,贯穿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每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更加明显,使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寅珠,张锐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0;04

[2]赵金燕,李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经济师,2010;06

篇7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俨然已经成为法人实体。高校的财务也可以独立进行管理,但是就目前来说高校财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校工作的开展,有必要对高校财务的风险进行分析,找出高校财务风险所出现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来规避高校财务风险。因此,接下来本文就就针对高校财务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助于防范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引言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对教育现状的不断重视,我们国家在高校建设投入力度加大。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体制的变化,我国高校的规模也随之加大,而且各个高校都拥有一定的自,但教育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个高校为了筹集更多的教育资金,就会利用各种渠道来解决这一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校的财务风险才会加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财务风险的出现,会对我们国家高校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说有必要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缓解中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压力。

一、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资产结构不合理

众所周知,对于高校的建设基本上都是属于大规模建设,这些建设都耗资巨大,从而导致了资产结构中债务比率过高的现象。作为学校不仅要定期偿还本金,还需支付一定的利息。总的来说,高校自身有着较高的债务,并且缺少相应的保护机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校这是在用未来收入填补现在的支出,资产结构存在严重不合理的现象,倘若未来出现一些无法承受的风险,那么高校财务将会陷入困境。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缺陷

大多数高校会采取定期核算财务的方式,来分析高校财务的情况。会依据高等会计制度的规定,结算出在教育方面的收入资金,并将此资金偿还给贷方,同时将教育事业方面的支出结余给借方。但是在结算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就目前来说高校在进行支付设备收款时,不能提前取得发票,只能是以借款的方式进行,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增大学校的净资产,也会错估学校的偿还能力,这也是引起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三)国家政策的调整

作为高校自身而言,它可以按照法律的规定依靠各种渠道进行筹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收取学费就成为学校办学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高校而言,学费的收取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来,因为社会发展较快,对于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参差不齐,为了保证人才的培养以及质量,国家会针对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说某些专业的改革直接可以影响到该学校的生源情况,生源一旦有所影响,学校的收入来源就会受到限制,高校也会因此形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防范以及对策

(一)健全资金管理机制,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从专业角度来讲,高校财务出现的风险其实是一种经济责任风险,这种风险的出现和管理层的决策息息相关。所以说,作为学校管理层,应该财务风险的意识,严格把关各种资金的投入运用,紧抓各项资金的支出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管理层各个人员都需要分配相应的责任,从上至下统一进行管理,避免出现财务方面决策性的失误,从而更好地防范高校财务风险。

(二)明确投资方向,合理适度举债

对于高校来说,要想防范财务风险,就需要明确学校投资方向,切不可漫无目的的进行投入,而且也要进行合理适度的债务举措。进一步来说,也即为高校在进行投资时,应该参考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且在有效的时间内作出准确而又有价值的投资。同时投资项目方面,需要确定该项目是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否为高校带硪欢ǖ氖找妗U庋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持支出与收入相平衡的状态,这样一来既能明确学校的投资方向,又能进行合理的举债,最终起到高校财务风险防范的作用。

(三)运用金融工具,缩减筹资成本

我们国家在高校建设方面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仅仅依靠国家的资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说作为高校还应该合理的运用金融工具,想办法拓宽融资渠道,用灵活的手段来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运用金融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金融市场的动态,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进行筹资,并制定出较为合理、科学的负债计划,从而减轻高校财务的负担,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出现。

(四)拓宽筹资渠道,提高抗风险能力

从根本上来说,增加高校的收入是防范高校出现财务风险的最根本的举措。所以说作为高校应该想办法拓宽筹资渠道,以此来提高高校抗风险的能力。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点,应当和当地政府建立友好关系,从而保证学校的科研经费。第二点,可以向社会机构进行求助,通过社会捐助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但是采取这种方式的时候,应该随时对所捐助的资金进行公开化处理,并加强社会捐助资金的管理制度。第三点,可以采用教育彩票的形式进行筹资。第四点,要着力加强现在高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这一点也是现在各大高校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而且校企合作的方式,还可以为高校学子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三、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作为我们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它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发展。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在高校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为其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基金,以及为高校学子进行了各式各项的资助。但高校毕竟是法人主体,不可能只是依靠着国家资助来维持学校发展,它有着自己的决定权和财政使用权,它需要利用各种渠道来筹集资金,保证资金的流通性以及灵活性,从而有效的规避高校财务风险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梓涵.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9):7173

[2]窦弘.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旬刊,2012,(1):179180

篇8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使企业财务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和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以及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由于许多经营者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投资决策方式缺乏科学性,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面临巨大财务风险,以至于面对全球性金融风暴,许多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因此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与稳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理解财务风险成因,掌握相关应对策略,从而能够及时地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并能有效化解风险,使企业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1.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的特征,它始终存在于企业财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包括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收益分配活动等财务活动以及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稍有不慎与疏忽都有可能加剧企业财务风险,致使企业经营失败。但是现实中许多企业管理层受传统经营模式影响,不能顺应最新经济形势变化,不愿改变经营模式,部分经营者片面主观认为企业只要妥善经营,保障收支平衡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没有意识到其内部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从而忽视对财务安全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的建设,造成企业无法预测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应对举措。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全部资本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确保企业正常有效运转。当前我国企业其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举债规模过大、融资来源不合理等。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身资金实力难以应对开拓市场、扩大规模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只能靠融资与借贷解决资金窘境,然而负债过高会致使企业债务压力沉重,最后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3.企业投资存在盲目性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或进行各项商业投资,而很多决策缺乏可靠的市场调研与科学的判断依据,决策往往片面依靠领导以往的商业经验与主观判断,这种投资决策的方法缺乏科学性。此种盲目的投资经营可能会导致企业投资失败,造成资金回收困难,致使企业资金状况恶化,加剧企业财务风险。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受市场经济环境与政策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企业应当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使他们时刻紧绷防范财务风险的弦,将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企业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的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相关控制监督机制,如成本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等控制监督机制,通过积极的内部控制降低企业内部风险的可能性。加强企业财务相关人员培训,使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要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努力掌握科学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使自身具备企业财务风险预判能力,能够在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可能时及时发现。

2.投资决策程序科学化

企业应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投资项目决策与审核程序,防止出现仅凭主观判断盲目做出投资决策的现象。对有投资意向的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投资流程,确保项目投资程序科学合理。在投资前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业务骨干进行科学调研与论证,对各可行性投资方案进行科学评估与分析,以选择出对企业最有利、获益最大而风险最低的投资方案。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还应当密切关注政府相关经济政策,科学分析相关项目投资形势,充分考虑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期等因素,及时调整经营与投资策略,以降低因投资决策失误引起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3.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的风险预警与管理的长效机制,以期长期有效的发现与避免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业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应当囊括企业当前所有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之切实能够监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所有潜在风险。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控制制度,通过财务预算可以有效监控企业战略目标实施进度,使企业能够有效掌握人、财、物等资源的分配与控制,降低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4.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篇9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财务管理是保障经营管理活动科学、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而财务风险管控更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体系,将财务管理活动与某些不可控风险因素作为研究重点,旨在通过对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问题来规避财务管理难题,来保障财务工作的安全运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本身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就需要从内部控制的安全性来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决策。为此,本文将着重立足内控机制,来探析改进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应用

1.1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往往是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来实现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的融合发展。首先,利用委派管理制度,将财务工作实现全面委派管理,并细化到每一项管理内容及责任人岗位,通过财务管理的统一性要求,实现对财务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处理,保障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牵制。其次,利用统一的会计管理体系来保障对各项会计信息的规范化处理,在这个会计系统中,为了防范会计信息出现失真风险,往往从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中,来纳入到完整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实现会计信息的采集、整理、评价、反馈等统一化,也能够从中来指导和提供科学的财务决策。最后,利用财务审计制度来规范风险管理。引入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机制,将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建立一种职责平衡,以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促进财务管理准确和完整。

1.2困扰当前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的因素

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机制的融合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存在诸多困扰协同发展的因素。比如财务管理者自身对财务风险的意识缺失,一些单位管理者在推进投资多元化战略过程中,以兼并、重组等联合方式来壮大业务发展,忽视了单位内部控制中对财务风险的规避,特别是在银行提前还贷引发的财务危机,很容易导致财务管理面临窘境。相应的在内部控制机制上,忽视对企业财务决策层风险意识的把控,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另外,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往往独立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财务决策脱离内控体系的审核而陷入财务账目管理与实际支出不符的尴尬。内部控制本身是基于财务活动来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如果内部控制难以有效的审查和方法可能的财务风险,则容易导致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脱节,难以通过管理层来优化财务资源配置,也给单位财务安全带来困扰。另外,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财务监督机制不到位,特别是伪造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及免税文件,虚构企业盈利,导致财务管理与财务实际相脱钩,而单位的内部控制及监督体系,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2财务管理中内控体系建设中的风险问题

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强化财务核心业务安全性、效益性的关键,也是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筹集、成本预算、资金配置、利润分配等内容,而对于财务决策正确性,财务资源利用率等问题,需要从内部控制机制来督导实现,来保障财务管理活动的合法、真实、高效。然而,在当前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体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中内控监督机制认识不足,一些单位并未完善内部监督职责,在内部管控机构设置上人员偏少,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晰,甚至缺乏应有的监督。二是在内控监督工作形式表面化、形式化问题突出,应有的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也无法从事前审查中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三是财务内控管理环境不规范,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财务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重视不足,缺失责任意识、工作态度,甚至还存在随意篡改财务信息的问题。四是对财务管理内控人员队伍结构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内部控制人员自身工作能力、专业水平欠缺。五是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单位财务记录、财务统计信息方法落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更不利于推进财务风险的有效评估。比如一些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缺失代表性,对应有的财务风险缺乏识别和有效控制。

3基于内控体系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针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客观性,对单位财务管理者来说,如果缺失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综合评价和管理,则财务危机难以有效防范。适应未来市场环境的冲击,强化自身财务管理竞争力,必然需要从完善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上,做好财务风险管理与规避,推动单位财务健康、科学、稳定发展。

3.1加强财务内部监管力度,优化监管职责与分工

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从理顺财务管理、内部部门业务关系上,借助于专门的监督机构,来细化其监督管理职责,优化各环节、各流程间的权利分配,从而贯彻和深化各项内部控制标准与规范的有效实施。针对财务管理中内部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需要从内部控制监管体系完善上,强化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结合实际财务工作需求,严格分工,落实好各项财务活动的审查职责。同时,利用检查报告方式,来统领和反映整个内控机制的管理过程,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给予监管、记录、落实、改正。

3.2营造财务管理内控环境,保障内控体系与财务管理的协同沟通

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积极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推进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一方面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员思想素质教育,提升内控人员的监督意识、职责意识、岗位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应有的财务管理理念,贯穿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岗位情感,提升内部人员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内控管理岗位及人员构成的优化,特别是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优化岗位与人力结构,结合各自工作能力来定岗定责,挖掘人力潜能,为实现高效财务管理内控机制提供人力保障。同时,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畅通机制,比如通过开展年度预算制度,针对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引入民主决策机制,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始终处于实时监督状态。

3.3构建科学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细化内控风险评估

风险指标是风险评估的基础,风险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关系到财务风险管理效能的发挥。针对财务风险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需要从长远规划、优化选择风险指标体系,将资产负债率、资产流动比率、短期负债比作为重要分析内容,还要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动态化机制上,梳理财务管理具体流程,细化财务风险管理数据库,优化财务风险管理工具,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及评估体系,增强财务管理抗风险能力。同时,风险评估是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财务风险评估完整性、科学性、高效性的关键点。在具体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上,一方面通过引入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增强财务信息统计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另一方面优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流程,结合具体业务流程和风险评估指标,实现对财务管理内控信息的定期、不定期检查和验证,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风险隐患,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

3.4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水平

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带来财务风险管理的发生率偏高难题,而建立与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财务风险管理、财务内控风险协同机制上来确保财务管理的时效性,为降低财务风险奠定基础。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从财务管理业务中梳理潜在风险,特别是在与内部控制机制协同对接方面,细化和深化财务资金配置效率,综合考虑影响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因素,并将财务信息纳入全面考核与审查体系,实现各类财务风险评价标准的全面化,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覆盖到财务管理业务的全过程。比如结合某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实际,将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归类,并从财务业务流程衔接与监督管理机制协同上来确保财务资金的完整性。当然,强化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管理和制约力度,还需要权衡各部门、各岗位人员之间的职责分工与制衡关系,将内部控制的监督约束机制与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进行有效融合,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公开、透明,避免出现舞弊问题。

4结语

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的衔接,还需要从提升内控管理有效性上来细化岗位、职权分工,融入授权审批机制,深化权责对等、风险受控和分级管理原则,特别是在授权流程监督与内控上,结合不同管理事项、财务具体业务来制定相应的权限划分标准和授权原则,来严格落实和规范财务权力的行使,避免越级审批、不履行审批责任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戈昕,应亚珍.国家卫生计生委预算管理医院完善财务内控机制的实践、成效及其思考[J].中国医院,2015(10).

[2]肖丽红.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

篇10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特点

1.医院财务活动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2.财务风险贯穿于医院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同时体现在所有的财务关系上,是财务系统所有矛盾的集中反映。

3.医院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和发生的程度以及范围都是无法确定的,对于财务活动的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还无法进行整体的掌握和了解,从而为医院带来了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4.医院财务风险的出现最终必将反映在医院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当中,对于医院经营活动的连续性以及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从而对医院的整体收益造成威胁。

5.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对影响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就可以对其发生的概率以及影响程度进行控制。

二、医院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1.外部原因

总所周知,任何医院的发展都与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与决定其发展的资源环境如所处的位置、服务对象、地方政府、药品供货商,以及医院所处的区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医院发展的外部环境。这些因素都能对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直接影响,首先是政策风险,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医院发展和管理的政策就必须随之改变,对已制定的项目发展就会产生可行性风险;其次是利率风险,由于国家金融利率的调整,加之医院在考虑项目上马时不能充分考虑自身偿债能力,或通过不适当筹资方式筹措资金,而使医院支付了高于其利润率的借贷成本遭受的经济损失;再次是技术风险,在医院引进高端医疗设备时,由于对设备技术、设备服役寿命、以及购买周期长等因素论证不充分,而引起设备价值下降所造成的财务风险。

2.内部原因

造成医院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很多,分析其成因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医院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够,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待加强;其次是医院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对一些不利于风险防控的行为监督不够;第三是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第四是部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无论是专业方面 或是综合素养方面,仍需要加强学习;第五是个别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还存在分工不明、不能从全局的利益分析问题,不能有效屏 蔽风险等。

三、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及管理对策

1.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公立医院必须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科学设定财务风险指标,以便财务人员及时识别款项收缴、财务退费、住院医药费减免、病人欠账管理等风险点,发现财务数据中的异常信号,并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和规章制度。内部财务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必须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从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评估报告等方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落实钱、账、物分管,同时把全面预算管理融入医院经营管理之中,达成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相结合的闭合管理。

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

公立医院内部必须理解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充分完善风险管理的宣传与培训,使风险控制深入到医院的每个环节,带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医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中来。医院要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完善的财务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岗前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道德素养培训等,要明确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培训目的,培训结果要与绩效考核挂钩,使财务人员掌握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改变以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思想观念。同时管理层要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信息反馈系统,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提升财务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3.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还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应对医院做好保护工作,加强保护力度,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保障制度等促进医院实现稳定的发展,为医院营造良好的、公平的外部环境,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医院自身也需要时刻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搜集行业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了解其变化规律,制定完善的措施,对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对策进行调整,减少外部环境对医院财务风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