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放在教学目标的第一位,这是高中音乐教学指的目的和方向。高中音乐教育不同于其它的学科课程,高中音乐教育是以培养审美为目的,通过音乐老师们的教育引导去塑造德智体美健全的高素质学生的艺术课程。
目前,在推行素质教育为方式的教学下,我们可以发现高中音乐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些音乐老师们上课时:侧重知识技能、轻审美;教学理念陈旧,以语言代替音乐;洞地欣赏音乐;音乐专业化教学等等。这样的种种问题对于开始了解和学习的高中生是不适合的。为什么有些高中生在音乐课上看着文化课课本、做文化课作业、自娱自乐或者是两俩聊天,这都是因为我们有些音乐老师在教学上的不合理,没能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把审美教育为目的教育方式理解有误。当然,我在这并不是批评我们高中音乐教师的教育素质问题,在我国还是有很多高素质的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本人只是把高中音乐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足指出来,便于老师们更好的学习和提高,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好的努力。在本人的观点中若有什么不足之处,望请各位读者谅解。
以下几点是本人在参考教育教学法、教育方法论以及自身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高中音乐教育方式方法:
1、教学开端 ― 乐感培养
高中学生大致的年龄在14―19周岁左右,不是成年人,也不是小孩子,他们正处于身理、心理发展的旺盛时期,他们在爱好上不稳定,在想法上不成熟。在这个发展飞快的时代,广播、网络、电视等途径让他们接触了很多音乐,大多数的学生喜欢音乐,但只是喜欢听现在的流行音乐,并且唱不好和理解不了,对于高中音乐课本也是无兴趣和无了解。大多数人的音乐基础很薄弱,很多高中生连基本的音符都认不完全。所以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上需要以培养高中生的乐感为开端,结合高中生的心理,这也就要求一些音乐老师要不断跟进流行音乐的步伐,跟进高中生的心理,选择合适积极、健康、好听的歌曲给高中生听、唱,以这样的乐感培养的开端方式,让高中生开始喜欢,通过老师引导,使高中生爱上学习音乐。
2、语言教学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和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精练的音乐教学语言是达到音乐教学审美的目的。音乐教师的教学导语的设计是进行课堂讲授的第一环节,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运用积极的启发性语言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音乐教师首先要轻易地和通俗地展示音乐,善于运用音乐性的语言诠释音乐。让学生“深入浅出”的了解本节音乐课的学习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学生思维、运动的特点,利用学生所掌握的新旧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理解、掌握音乐,激发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但切忌言语上平淡、复杂、单调、空洞和呆板。
3、选材教学
音乐教师在教学教材的选择是不可忽视的,根据2004年教育部的《音乐课程标准》大纲要求,明确指出以“立意美、形象美、旋律美、配器美、演唱演奏美”的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作为教材,用于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积极向上、健康向上、优质淳朴、优美明朗、大气清晰。
4、引入教学
高中音乐课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各种各样音乐作品,受高中文化课程的挤压,高中学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和了解,兴趣就更不用说了。签于这种情形,我就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始终从培养学生的乐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5、板书教学
高中学生思想上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在智力上是相当的。这时高中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采用适当板书教学的方式去让学生们了解一些音乐上的基本乐理知识。教师们先从简谱开始,这相对于我国的学生简单易学,然后再慢慢的接触五线谱,结合板书,让学生们自己画画谱子,了解简谱和五线谱的基本。讲解音乐中的基本拍子、节奏、音符等基本乐理知识,这是提高学生们音乐欣赏和理解的有效方法。
6、互动教学
音乐教师可以为高中学生设立互动的教学情景,每节音乐课都抽出一点时间让鼓励同学上台当一位小音乐家、谈谈对音乐的理解、介绍自己喜爱的乐曲、提问和讨论学习、教师现场演奏(有条件基础的)等。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情绪饱满、充满自信、侃侃而谈,从而促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7、舞台教学
音乐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提供表演展示才能的机会。中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可能一次表演的机会可以在他的记忆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并热爱上音乐。很多学生在实践中缺乏上舞台的机会,在心理上就会认为自己学习不了音乐、不适合学习音乐,使音乐教育更没有机会进入学生们的心里、脑里,这也正是音乐教育短路的地方。
总结语:
高中音乐教育是以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树立新的理念和新的,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探究和实践,在素质教育的模式下,理解高中音乐教学的标准,掌握高中音乐教材,以全新的观念是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以更大的尝试和勇气面对音乐教学新课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冷静思考,热情投入,深刻领会,不走极端,从国际视野的音乐教育模式,微观音乐课堂教学。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根本,走知、情、意相结合的教学途径和方式,充分引导学生和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了解音乐,使学生能体验、创造、享受、发现音乐。让学生从音乐中体会到音乐中喜、怒、哀、乐、悲、恐、惊的情绪,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打开自身的心灵窗户,在高中音乐教育课堂上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才是高中音乐教师们的任重而道远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金介明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J] 中国知网文摘
篇2
【关键词】农村高中;音乐;校本教育;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Countryside high school music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educ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se
MINWen
【Abstract】the country unified from 1996 in the high school opens the artistic appreciation class to start, the national high school music education has obtained the encouraging achievement. But, when we obtain the certain achievement during the feeling music education, also realized a countryside high school's music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education resources more deficient reality.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is phenomenon, has carried on the profound ponder, proposed own view and the countermeasure.
【Key word】 countryside high school; Music;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educ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se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10-0092-03
高中音乐教育是一种音乐文化教育,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因此,学生不论是否具有天赋与特长,都应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而,面向全体学生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观。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形成热爱音乐的情感意向以及基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随着二十一世纪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个高中纷纷开展了对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验。校本教育研究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思想,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以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目标,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解决本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教育科学研究。而农村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也正经历着这场改革。广大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无论从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还是对学校硬件设施、教师队伍等方面来说,都有自身的、有别于城市学校的特点,这就导致了农村高中音乐校本教育资源的开发具备了特有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模式并形成了有其自身特色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
1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肩负着实施审美教育的艰巨任务。而作为农村音乐教师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两方面的缺点:①由于农村学校的待遇偏低而导致的师资缺乏;②学历较低、专业较弱,缺乏利用地方音乐文化资源进行校本教育研究的意识。所以,在面对新的教学挑战,教师首先就要知道正是因为师资的缺乏,就更加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必须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分析学生的需求,树立积极的课程开发责任意识以及自身的拼搏意识。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次性的“到位”,而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和更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前进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还须有一批音乐教育研究人员、音乐教育专家下到农村对高中音乐的校本教学发挥引导、示范等作用,从而积极开发高水平的校本音乐教育者,这种高端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于整个农村高中音乐校本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充分开发地方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方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农村学校分布“广、散”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多样的地方音乐资源为农村高中音乐校本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高中可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此丰富音乐课程资源。
2.1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及风土人情,将本土民歌、戏曲和舞蹈等引入课堂,这些歌曲的初始音乐及其生活背景学生都很熟悉,理解起来并不太难。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一方面又深化了学生对地方民族音乐的认识及热爱。
2.2将民族特色器乐引入课堂。部分地区的器乐形式多样,甚至可以利用当地的物资,例如用竹筒、硬木加工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简单乐器从而使农村高中基本上处于空白的演奏教学内容得以生动地展开。除了常规课堂资源外,教师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来校进行现场表演或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有音乐伴随的农村社会活动。既让学生增长了见识,有让课堂音乐的学习有了自身的实践过程。
2.3积极将地方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和一般的音乐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既具有时代特征又不失自身特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开发独具特色的农村高中音乐校本教育课程资源。
3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其创作、表演和欣赏却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特别是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要依靠一定的教学设施才能保证审美教育的有效发展。但作为农村高中来说,很少具有雄厚的资金配备现代化的音乐教学设施。与此同时,正因为地处农村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垂生可得,只要稍动脑筋,就可加工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乐器。竹筒可制作双响筒和竹鼓,硬木可制作木鱼,泥可捏烧制成陶埙、陶鼓等,不但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更可以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乐队等。这就为农村高中学校基本上处于空白的“演奏”这一教学内容得以非常生动地展开,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很好的丰富了学校自身的设施资源,对校本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4突破传统农村校本资源开发的方式,加快高中农村校本资源开发的步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提高,农村音乐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音乐教育的需求和优质音乐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供不应求的矛盾逐渐加大。对山区而言,整合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以及高效利用资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4.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其远程教育技术,实践跨越式发展。在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的配套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部分学校甚至已经具备多媒体教室。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高薪聘名师授课不可能在短期实现,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即远程教学,并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督促了农村学校加速培养信息化的音乐教师,建立一支适应网络教学发展的农村高中校本教学师资队伍。
4.2利用政府政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高中音乐课程校本教育体系的完善。在教学上可以尝试以县市为单位,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后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实行示范校“流动”教学,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优秀教师以及科研成果, 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为农村高中音乐教师校本教育理念的快速成长提供一个优质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学生联谊活动,通过示范校、实验学校与农村学生之间的联谊,加强交流,实现优质校本教育资源的共享。
4.3通过对多样化的组织与研究,提高农村高中音乐校本教育资源的使用率。
4.3.1由于农村高中师资的缺乏,可建立一种区域联合的校本研究组织。以某一区域为单位,根据互相之间高中音乐校本教育的实践情况进行交流,甚至可以进行流动性的示范教学。在打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促进校本教育的共同发展。
4.3.2部分有条件的农村高中可建立共同的局域网络平台,通过对教学资源的专业化组合来提高资源使用率。
篇3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作用
从艺术的角度看,音乐是人们在生活中为满足自己、充实心灵的一种精神食粮。从人类世界出现起就伴随产生音乐,在时代潮流的引领下,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今,我们力争将音乐的积极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高中时期作为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大的一个阶段,就有必要积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校园氛围,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
一、健康向上的音乐能够改善高中的教学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开展音乐活动能够有效改善校园育人环境,形成一股健康向上音乐自带的良好风气。在高中校园里,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时间播放音乐,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的方式感染学生情绪。通常我们会选择轻松、舒缓、和谐的优秀音乐作品,以其积极的词作让学生振奋,以其柔和的音调让学生得到休息,以其舒缓的节奏让学生有耐性。另外,我们还会点播一些民族音乐,让学生在这些优秀的民族作品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在鼓舞人心的同时,实现音乐的教化功能,从而营造一个相对优异的教学环境,实现以乐育人的积极作用,用心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二、通过音乐提升学生的综合审美素养
一部令人叹服的音乐作品,应该是兼备情感与艺术的结合体,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潜移默化地被音乐传达的信所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与文化修养。但是,就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看,音乐鉴赏课程并没有得到足够充分重视,尤其是学生表现出参差不齐的鉴赏能力。有调查显示,我国当前大部分高中生痴迷于韩国与港澳台地区的歌星、演员,他们的痴迷程度甚至达到不可理喻的地步。相反的,热爱民谣、传统民族歌曲的学生屈指可数。这就可以表明,我国的音乐教育还存在一定欠缺,像音乐教材的编写过于刻板,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很多同学所接触的知识面相对匮乏,再加上没有音乐基础,就容易导致“从众”、“追星”现象。
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看,上述问题的出现都极有碍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我国音乐市场鱼龙混杂,被良莠不齐音乐充斥,有一部分音乐作品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无病”,然而却被我国的高中生追捧,长此以往,就会限制这部分学生的身心发展。反过来讲,也有部分流行歌曲是积极向上的,像华晨宇的《横冲直撞》、范玮琪《最初的梦想》等,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流行乐,而是可以积极把健康向上的流行乐引进音乐教学的课堂中,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同时,享受时代的气息,发现歌曲本身的艺术价值。面对鱼龙混杂的音乐市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作品,以准确的判断力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端正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方向。
三、丰富高中音乐表现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力量
(一)导入音乐场景,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中国的高中课堂,教学方式有必要做出大方向的调整。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积极创新的形式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导入音乐场景,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同身受,加深对歌词的印象与理解。这样一来,更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神经,引起学习的高涨情绪。学生在如此放松的环境下,就能够释放自如,一边学习音乐知识,一边在感觉器官的带动下丰富情感的表达。一句话,音乐能为学生学习插上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
(二)借助合唱带动校园文化建设。
大合唱在西方已经得到了音乐教学的普遍认可,可以说是音乐教学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通常在检验一个班级的音乐水准时,大合唱是最好的方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合唱需要的是团队之间的协调配合,只有在高度配合下才能达到最终的音乐效果,完成一项艺术表演。我们借助合作形式,能够培养每一名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合作能力。在我国教育改革体制之下,音乐教学也应该积极引进西方,侧重合唱的综合性能。通过组织合唱团的形式,吸引学生眼球,在比赛的旗号下,鼓动学生积极参加培训,这是一种很好的音乐实践方式。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歌手大赛形式,带动校园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三)多样的音乐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音乐教学所侧重的是学生的主观体验与感受力,并非对乐理知识的掌握。在高中校园环境中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促进方式。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组织优质的音乐活动,强化艺术体验,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到校园文化构建的环节中。目前,已经有学校为丰富校园文化成立了中学生艺术团,不定时地向学生推荐积极健康的音乐曲目,并组织音乐表演。在整个艺术活动中,都充分带动了身边的学生,他们各显其能,营造了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结语
校园文化应该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全体师生素质的综合展现。音乐教学所渗透的就是艺术素养,良好的音乐氛围应该是长此以往才形成的。要想发挥音乐对校园文化的积极构建作用,就必须制订出更为充分的教学计划,敢于突破形式的束缚,在现代观念的引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为我国中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彩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音乐教育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
[2]张延凌.浅谈在高校中普及音乐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J].美与时代,2013(02).
篇4
关键词:音乐教学;重要性;音乐素材;多媒体魅力
一、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中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充满情感和魅力的音乐中。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和领悟到包括情景美、立意美、音韵美以及伴奏美等的享受,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和情操,在轻松自在的音乐世界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为学生精神境界的升华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了强有力的铺垫,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催化剂。在社会和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和打开,学生在聆听和赏析音乐的同时思维逐渐活跃,加上教师适当的言语引导,创新思维和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为其他各科的学习埋好有力的伏笔
我们都知道,高中阶段相对来说课业比较繁重,学生的压力大,尤其是整天处于枯燥的文字和数字的世界中,使得学生难以提起更大的学习兴趣。而音乐作为一种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良好媒介,在为学生减轻压力、激起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让学生缓解了学习生活中的疲劳,激起更大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去学习其他各科知识,达到各科成绩均衡发展的局面。
二、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良好途径
1.在践行激趣的原则下选取适宜的音乐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中音乐教学中注重恰当的音乐素材的选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深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去,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比如在学习钢琴音乐的奇葩肖邦时,教师可以选择周杰伦的专辑《十一月的肖邦》中的“夜曲”作为教学导入,在同学们聆听音乐过程中,教师向同学们介绍说周杰伦此专辑的创作源泉来源于肖邦,并且适当地穿插有关肖邦音乐路上的励志故事,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前提下使得学生爱上肖邦以及古典音乐。其次,要想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使得音乐教学贴近生活和实际,尽可能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来为教学服务。当然,在选择流行音乐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民族音乐等其他乐种的介绍和学习,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风土民情、地域风光等,提高学生的见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强有力的铺垫。再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要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在掌握学生所感兴趣音乐的同时,把握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从而为教学策略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合理的参考。总之,在激趣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音乐素材,是增强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有力法宝。
2.发挥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促进魅力
篇5
关键词:音乐课程;创新;实践
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学习的方式,只有“研”才体现“鉴”字。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都是在被动地欣赏,而音乐新课程的教学则采用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形成了山东省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种教学特色和模式。
一、培养良好的教师团队
对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施它最基本、最关键的保证就是拥有一支能够充分了解高中音乐新课程意义的教师队伍。所以,不管是在实验之前、实验之后还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培训是整个环节的重点,通过培训让教师充分了解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意义,从而形成一支优秀的新教师队伍。教研人员结合本地实际开办讲座,尤其是开展实践性、互动性的培训,让教师充分了解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各个模块的内容、形式以及教学方法、途径,使教师形成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头脑风暴,更新理念,从而接受新课程、熟悉新课程、喜欢新课程,进而达到实践新课程,探索新课程,创造、共建新课程。
二、学生方面
学生对音乐新课程中最感兴趣的是自己熟悉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时代感比较强的音乐作品,如花城版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中《梁祝》《永恒的水》《打字机》等,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的“新年音乐会”“通俗音乐”“爵士音乐”等;人音版的“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等;由于高中学生觉得民间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历史年代久远,而且又老土,很难理解它们的内容,所以这类音乐则是他们最不喜欢的。如花城版的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中“民歌篇”“戏曲篇”等,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的“乡土的情怀”“多元的时代”“红旗颂”等;人音版的“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走向新世纪”等。
另外,学生对音乐教材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现在学生所用的版本内容虽然比较丰富,但是不集中,而且很零散;教材的章节之间关联不大,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创新;音乐课程课时很少,学习的内容记不住,对于音乐知识也不能充分地了解;教材中需要的音乐教学实践或是一些音乐创编活动很难实施;教师布置的音乐作业没有太大意义。所以,他们认为教材的内容应该多包含一些符合新时代潮流的流行曲,减少一些零散的内容,集中音乐的类型。对于那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要多听,但是花费太多的时间,需要详细地介绍音乐的内涵,保证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一些有意义的音乐实践活动应该多增加。
三、教学创新
1.开展高中音乐现场演示讲学比赛,有力地推动了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验。为了开展各教学模块的学习,让不同区域的教师能够亲眼见到不同的人所上的各种不同模块的课堂教学。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有关高中音乐现场演示讲学的比赛活动,将自己的某个课堂中的主要教学环节通过PPT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比赛现场阐述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教学特色以及设计意图等,参赛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其他的比较精彩的教学课程或片段在现场展映出来,并做相关的论述。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教材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建构主义教学论所述:人的认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在这个基础上,建构主义教学论总结了当代各种教学论流派的思想,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而国外的教材的编写充分注意到了这一教学论原则,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教材都要求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这一点可以从教材的拓展与探究设计上反映出来。
现在实施的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形式对所有的高中音乐老师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区域,但是高中音乐教学应该以何种模式的教学我们现在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所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创新,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我国国内的现况,开展探索与研究,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姝,《论音乐欣赏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王丽萍、王刚、孔蕊,《〈音乐鉴赏〉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年12期
3.张雪莉,《音乐艺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形式与模式探析——论电教专业“艺术基础·音乐”课教材内容之改革》,《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篇6
广西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广西是12个少数民族世代聚居的地方,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歌海”、“天下民族眷恋的地方”,有着丰富的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发展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主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广西音乐教育的现状,笔者经过调查做了以下归纳:
1、学校民族音乐教育。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目前在教育上还整体落后于国内发达地区,对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意识也比较薄弱。广西大部分地区的音乐课还停留在本本教学,民族传统音乐的教学比重很小,民族音乐教育也被摆在相对次要的位置;民族音乐只做简单地了解,没有注重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音乐师资的总体能力较低,尤其对广西本土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运用教学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广西目前的音乐教育尚没有重视民族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
2、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的巨大冲击力。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民族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强大商业运作为后盾的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民族音乐保护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被人们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民歌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陷入奄奄一息和传承断代的困境,有的优秀民歌资源已经消失,有的已经到了濒临灭绝地境地。笔者对广西玉林市兴业高中的学生做了调查,数据显示90%的学生关注校园流行歌曲大赛,95%以上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50%的学生表示不讨厌民族音乐,而只有2%的学生喜欢民族音乐,从以上数据可见流行音乐在高中生中的喜爱程度,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音乐被严重忽视。
3、社会大众对民族音乐的观念。在广西,大众对音乐的认识普遍只是停留在流行音乐和西洋音乐,很少把音乐和民族联系在一起。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唱和听音乐是人们消遣和娱乐身心的基本方式。让人们做选择的时候,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流行音乐。从社会上中小学生的对乐器的学习和喜爱来看,人们还是普遍认为西洋乐器是高雅乐器,演奏这些西洋乐器才够品位够洋气,比如钢琴、小提琴和长笛等等;而作为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琴、铜鼓等却无人问津。广西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反映了学校和社会大众对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意识淡薄,忽视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的保护传承现象十分严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因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少,面临的形势严峻。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如何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传承和发展?特别是在担着加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重任的高中音乐教育阶段,把民族音乐融入到音乐教育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音乐教育的美育和德育功能
广西的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铜鼓文化、京族哈节文化、天琴艺术、壮族戏剧、古骆越方国传统习俗等等。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育,不仅让我们广西的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承担着重要任务,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有待在高中阶段逐步形成,所以在高中阶段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民族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显著功效。以民族音乐教育为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一个突破口,是因为它对于加强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丰富音乐知识等方面,都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美育功能。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发展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观。从美学角度讲,我国民族音乐讲究旋律美,着意于用旋律塑造意境,强调音乐作品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整统一,重视作品的教育价值,用音乐陶冶人的心灵,给人带来启示,带来欢乐,带来温馨。
2、德育功能。广西的民族音乐历史悠远,内容浩瀚,体系繁多。民间歌舞是数以万计,它们都是12个民族长期交流和融合的精髓,体裁、形式、音调和风格都极其丰富,具有鲜明的广西民族特色。民族音乐是我们先人遗留下来的宝贵音乐财富,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子孙后代进行音乐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教材。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对于祖先和前辈创造和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保护它,传承它,并把它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民族音乐往往与本民族的、文化思想等相关,民族音乐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本民族的音乐和文化,这对于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非常有利。在学生学习和欣赏各种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吸收、感受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学生学习和了解了家乡的民族音乐,有助于他们热爱并发扬其家乡民族音乐,最终达到强化民族意识和加强道德情操的目的。
民族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各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些都可以在民族音乐中找到它们的缩影。在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深入、透彻地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音乐新课程理念之一“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说明了在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到高中音乐教育
学校音乐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渠道,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教育应担负起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2]。保护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运动其实和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难题是:缺乏有专业素养的专业人才。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曾说“特别是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员少”,“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全国和广西都呼吁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专业人才,但是具有音乐专业素养的人才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是要经过长期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来培养起来的。如果民族教育能从小孩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的民族保护意识和民族精神,这将有助于我们广西乃至全国培养出有民族专业素养的音乐人才。而民族音乐教育在高中阶段怎么进行,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两年在高中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改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观念,高中生往往是见识世面比较小,在他们眼里民族音乐就是大深山里的音乐,是难登大雅之堂的音乐。所以在学校里,就算有会唱民族跳民舞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也羞于展现自我。作为音乐教师就有责任把学生不正确的观念纠正过来,做到让每个学生都热爱少数民族,喜爱民族音乐。上到民歌课部分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民族音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并受到各国人民欢迎的视频;通过课件展示民族音乐的风采,让他们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让他们知道广西民族音乐是世上罕有的音乐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是无价之宝,既然全国全世界对我们广西的民族音乐如此喜欢,我们土生土长的广西人有什么理由不热爱家乡的民族特色音乐呢。
2、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彩。现阶段高中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程度远远不及流行音乐,学生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少,但对流行歌曲却百听不厌,歌词更是滚瓜烂熟。让学生把对音乐的爱好从流行音乐转向民族音乐确实不易。在学校民族音乐教学上,就要求课堂的丰富多彩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通过:1、从大家熟悉的经典民歌入手,向学生介绍各种好听且朗朗上口的民歌。比如经典的广西民歌《刘三姐》、《多谢了》。2、寻找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切合点,激发学习民歌的热情。比如根据广西民族改编、著名歌手斯琴格日勒演唱的流行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3、让学生能够穿上真实的少数民族服饰来活跃课堂气氛。4、加入一些民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民族文化。5、把民族乐器带入课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民族乐器带给他们的乐趣。
3、丰富学生的课外音乐活动。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教育的形式之一。高中的政治课让他们知道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民族音乐知识如果能拿到课外的活动中去检验,那肯定是最能提高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积极性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学生课外组织一些音乐活动,比如民族音乐专场晚会、学校民族音乐节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民族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而且能把他们的民族音乐素养慢慢培养起来。当然这些活动需要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因为在广西的很多高中学校,无论是音乐课或是音乐活动总是被冷落,要实现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跟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4、教师音乐素养的自我提高。据了解,属于少数民族的音乐教师只是很少一部分,而这小部分教师也并非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十分了解,所以我们整体的音乐教师队伍的音乐素养必须得不断完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当今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迫在眉睫的关头,我们更应当站起来。学无止境,学习是终身的事情,面临着我们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濒临消亡的现状,我们要把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放在首要位置。只有把自身的音乐素养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才能更好的把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篇7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
三、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我们本学期在在校领导、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较成功地举办了校歌合唱、师生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不足:关于文艺汇演,由于时间、场地等原因,做的并非很充分,节目量也有所欠缺。
四、其他:
我经常利用课外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音乐。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进教育工作站与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交流。但做得非常不足的是听课太少,使我失掉了很多直接学习的机会。
总之,就本学期而言,本人自觉做事还算细心,但考虑太多缺乏魄力。还有不擅长运用各方面的力量开展活动。此外,还有一个较重要的问题是,在交际方面还应多学习,处理事情要灵活,这些能力都有待提高。针对这些不足,我将认真的进行反思,积极听取大家的意见,不断改进,继续用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做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勤奋钻研新的信息,树立新的观念,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高中音乐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年来,本人在学校领导和正确领导和关心、同事和学生支持配合下,能认真搞好音乐教学和班级服务保障工作,认真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和办公室工作能力素质;积极处理好工教矛盾,早起晚归地搞好办公室工作和艺术生教学;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昂扬的精神投入于搞好艺术生教学和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完成了校领导交给的工作,受到了所教学生的好评。为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利于明年工作的更好开展,现将自己一年来的个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能力和办公室服务保障水平
一学年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为提高教学水平,我不断利用各种渠道来进行学习。一是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二是从网上下载各种学习资料,丰富有关音乐教学方面的知识。今年在上公开课时,我通过参考下载《爵士乐》的资料进行备课,穿插自己平时教学心得,受到了同行的好评。三是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篇8
今年4月,学校组织了为期一周的青年教师优课评选,掀起了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经过紧张的听课、评课之后,身为多年一线教学的老教师,我感慨良多,心头久久回味。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更是体现教师驾驭课堂,凸显教学智慧与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一堂课上,围绕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何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的整合、重难点的突破与解决、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等,是年轻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年轻的教师观摩了如何构建初中、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常规模式;如何创设浓郁的课堂艺术氛围、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突破难点、知识版块的衔接、知识的拓展与研究等,真实体验了驾驭课堂的不同表现。
二、亮点评析
追求自由,是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一。教学中,教师能扬起爱的风帆,解放个体,充分发掘自己的专业优势,并能够用心去选择、编排教学内容,筛选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整合。能够萌发围绕教学目标、优化过程的意识,比较科学地确立教学重难点,思路较为开阔,语言生动活泼,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学科知识渗透与艺术思维方式的培养,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驱动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显示出年轻人教学的青春活力。具体表现为:
1.导入新课形式新颖。A教师出示一段电影《聂耳》中的精彩视频片段,并以欣赏示标的形式,让学生饶有兴致地带着问题欣赏。接着师生对话交流,简洁明了地揭示新课题《人民音乐家聂耳》,并从其代表性作品、生平事迹的共同回顾开始新课的教学。B教师教《西部畅想》:以赏析活动开始,推出一组歌曲演唱的音像,要求学生判断流行地区,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相继谈起西部大开发的话题,推出本课新课题——《西部畅想》。
2.学科知识传授精雕细琢,注重创设艺术氛围、学科知识渗透与人格教育。在深化体验环节,教师能鼓励学生即兴编创舞蹈动作,载歌载舞,体现了音乐学科知识传授的专业性,精雕细琢,环环相扣。并能够鼓励学生登台演练,用打击乐即兴创编,配合教师,共同合奏乐曲《金蛇狂舞》,深入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另一个教师的课例中,体现了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追星现象以正确的价值观确立自己的榜样,并以此为动力,奋发学习,努力成才。
三、存在问题
由于刚走上三尺讲台,缺乏教学实践的磨合,年轻的音乐教师虽然有许多的思维亮点涌现,但是与新课改的理念与常规教学要求,还是存在着一定距离,需要予以调整。
1.教学视野不是很开阔。部分教师导入新课的切入点选择得很好,但是缺乏画龙点睛之笔,让揭示新课题所创设的氛围迅速升温,缺少了推波助澜式的效果,降低了拓展教学视野的效果。
2.教学缺乏全局意识。教学中头大尾小,某个版块教学很精彩,而随后环节教学却比较松散,教学内容丰富但是重点不太突出。
3.教师课堂教学情感不够投入。中学音乐学科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以情感体验为主线,凸显人格教育。在个别教师的课堂中,教师缺乏激情,不能走到学生中间进行情感交流。一堂课平铺直叙地推进,台下的学生比较疲惫。
4.新课内容的拓展,做得不够细致、深入。有的内容不能体现、深化主题,缺乏创意,只是知识的累积而已,不能进行有效教学。
5.教学中缺乏灵活多变的机智。教师提问,学生没能及时回答,出现了冷场现象,教师的语言启迪性不够,缺乏现场调动的智慧。教学中出现了满堂问现象,设计的问题缺乏斟酌与提炼。
6.改善教学评价机制,驱动每个学生萌发成就感。新时代的中学音乐课堂,学生要学些什么?是音乐教师始终要注重的内容。音乐教师如能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肯定学生主体参与后的感受,就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相继会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四、改进建议
1.切实实施结对工程。如果青年教师新授的每一课时备课稿都是与师傅共同商榷、修改后才进班授课,将会是青年教师少走弯路,提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一条捷径。
2.尽快完善音乐教室配置。在音乐教室里,应该拥有钢琴、多媒体等一套完备的设施,要能够为中学生提供开放的艺术体验空间,登台演练。
3.定期开展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评比等活动,以推门听课的方式驱动青年教师自觉提升个人教育教学水平。
4.教研室加大开设公开课、示范课的力度,增加音乐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多听多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要想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总结经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音乐艺术、喜爱音乐课的兴趣和动力。在新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确保课堂教学活动地顺利实施和教学目的地有效实现。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理念。
篇9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中的重要领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部分地区理工科院校为研究对象,以大学音乐教学现状为切入点,首先论述多元化大学音乐教育的意义;然后调研理工科大学音乐教学现状并分析出影响音乐教育的因素;最后论述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师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三大方面,提出了改进理工科院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具体创新措施。
[关键词]
多元文化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对用人标准提高了要求,多元文化教育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指引了发展方向,通过在理工科院校开展多元化音乐教学,开阔学生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一、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概念和音乐教育的意义
多元文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8年春天斯坦福大学的课程改革是这场文化革命的开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向世界人民传播音乐文化,展示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理工科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它可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大学的音乐教育从品德、文化、专业、心理、身体等多方面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音乐教育所体现出的艺术的真实性、概括性、鲜明性、直观性、关联性等特征可以使大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历史传承性,是大学生解读历史、了解民族、领悟传统文化和多彩民间艺术的有力文化支持。音乐教育中的感染力和审美性,能让大学生受到高尚品德的陶冶和熏陶,让他们能够理解丑恶和美丽、高尚与鄙陋,使他们增加对美的认识,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二、理工科大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目前国内外专门针对理工科院校开展的音乐教学的研究很少,师范类院校大多是单纯研究音乐教育,普通院校基本上正在大力拓展素质教育,关于理工类院校音乐教学模式或音乐文化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如吴非《针对理工类院校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李博澜《江苏省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李健《河北省理工科院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陈慧玲《我国理工科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研究》等论文为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一)对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本文选取了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华北科技学院、河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等六所院校全日制统招在校生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调查研究,发放问卷1250份,回收1130份,回收率90.4%,走访学生1000名,交谈成功857人,走访率85.7%。经过归纳整理,从1130份问卷中随机抽取900份进行统计分析,从857名同学中抽取650份走访报告进行总结提炼,作为本文研究的数据支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我省六所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如下:学习音乐的动机,音乐教育采取的主要形式,课程主要内容和使用教材范围,教师与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音乐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音乐公选课和学生社团开设情况,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学生对音乐教学模式方面的态度和想法共八项内容。
(二)调查结果
1.音乐素质存在差异性,缺乏主观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83%的大学生没有任何音乐理论基础;极个别学生因从小接受过钢琴、小提琴的乐器教学能够认识并使用专业乐谱;13%的大学生能够认识简谱但并不能够熟练使用;73%的大学生基本没有机会了解和接受音乐知识。近一半的学生喜欢通俗音乐,一小部分人喜欢摇滚音乐,而对古典和浪漫音乐、爵士乐、交响乐等了解甚少或一无所知。喜欢古典舞蹈的占15%,喜欢现代舞蹈的占37%。从以上数据看出,大学生的音乐水平高低不一,他们听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对高雅的艺术作品了解很少,缺乏主观上对音乐的向往和探索。另外,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多余的时间关注音乐,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否具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对音乐会、歌剧、音乐比赛等漠不关心。
2.课程设置单一未体现音乐教育的多元性。
在被调查的6所高校中对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开设音乐教育课程的有4所,没有开设的有2所。在开设公共音乐选修课的4所高校中,选修音乐的大学生只占到在校大学生总数的18.2%,教学中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经调查表明:第一,高校音乐教育因教师的学历背景等原因更偏重专业化,课程过于专业化,学生接受困难。第二,上课学生以低年级为主。因为,很多学校规定,一年级的学生必须学习音乐教育;二、三年级的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课业比较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上选修课;处于毕业阶段的三、四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在意这类课程。这些问题说明部分决策者在课程设置上及大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认知上存有一定偏差,高校音乐教育并未得到科学的定位。同时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单一,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参与环节,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上课的兴趣。
3.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艺术活动普及率低。
由调查结果可知,理工科院校实施音乐教育的教师资源非常少,教师梯次不够完善。在参与调查的院校中,只有一所有专任音乐教师,其他四所是由在学生工作处和校团委工作的教师兼任,五所学校只有一名副高级职称的音乐教师,其余为讲师或助教。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艺术活动普及率偏低,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与军乐团、舞蹈队,能够在运动会开幕式、迎新晚会、新年晚会亲身体验,展示才华。此外,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活动不能仅仅是课堂讲授,应采取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蒙古族、藏族、苗族或者是俄罗斯、巴西等多种民族特色音乐风格进行推广普及提高,以多元的世界文化和艺术吸引学生,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得知,大多数理工科高校基本没有专业视听室和专业活动场所,音乐选修课按照选课人数多少安排教室;只有4所大学有钢琴,其中1台还是年久失修,并且仅限艺术社团使用,不能够提供给音乐选修课;还存在缺少电脑、DVD、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的现象。此外,调查的6所高校中音乐教育的归属也存在问题。选修课归社科部或基础部管理,艺术团体归团委管理,同时教师来自各个行政部门的艺术专业教师,没有专业的教研室,既要干行政工作还要授课,这说明大部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管理问题没有得到重视,管理混乱、不规范。总结起来,理工科院校的音乐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二是音乐教学的场地、设备严重不足;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四是学生学习和鉴赏音乐的目的性不明确。鉴于此,笔者认为大学音乐教育发展和实施重在高校领导的重视,必须转变思路,给予音乐教育以资金支持,增加音乐教育的形式,重视音乐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独特魅力,使音乐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真正发挥出其功能。
三、基于多元文化和建构主义的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
理工科的音乐老师基本上来源于师范大学的艺术专业毕业生或艺术团体的专业人才,如果其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授教育,停留在老师唱学生学,则不能满足现代化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提出以下三点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使音乐教育与时代结合,与科技结合,保障音乐教育的有效进行。
(一)与时代接轨,丰富教学内容
理工科学生逻辑思维较强,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相对薄弱,许多学生不懂乐谱。针对这些普遍特点,教师应以授课对象的音乐水平和文化底蕴为基础,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多元文化授课内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中西结合,西方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交叉渗透,围绕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不同风格的流派可以讲授大小调式、交响乐、协奏曲、无词歌;甄选出昆曲、甘肃花儿、朝鲜族农乐舞、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呼麦等民族民间表演艺术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看到我国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舞台,让学生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2014年入学的学生基本上以1995年后出生为主,针对这些授课对象,教师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出生年代、文化层次、兴趣爱好,在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的前提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通过问答、讨论、课堂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使音乐文化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与国际接轨,改善教学方法
在理工科音乐选修课中,将要讲授的理论知识,通过团队或自由结组的方式团结协作,强化对新知识点的掌握。通过话剧或舞台剧表演完成对原有认识的重塑和新知识的建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各种乐器并进行演奏,给学生直观的示范,通过对乐器的观察,讲解乐器的构造组成和发声原理,进行示范性弹奏,使学生获取知识。演示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观察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加强知识记忆。随着电子产品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学生所热爱,也可以将一些APP加入到日常教学中来。
2.MOOC教学法。
在理工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学生根据兴趣自愿报名音乐选修课和艺术社团,上课人数多。现在很多学校已经覆盖了无线网络,因此,MOOC教学法可以应用在音乐教学的课程中。如设计出课程的电子平台,采用手机点名、手机答题、手机观看课件等教学手段,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与社会接轨,完善保障机制
篇10
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或作品就是创造。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学生对创造感到非常神秘、遥不可及,认为创造仅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其实,创造可分为类创造和真创造:类创造是对创造者个体而一言的一种创造,虽然创造的结果对现实来说是已知的,但对创造者个人来说却是独创的;创造是科学家、发明家创造出了对社会是全新的知识和有使用价值的一种创造活动。布鲁纳认为,所有的智力活动都是一样的,无论在科研的前锋还是在学校的课堂中,它们的差别仅仅在于活动的程度不同,而活动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学生学习音乐的活动与音乐家创作活动之间仅仅有水平和程度上的差异,其本质都是一种相同的创造活动。让学生树立“人人是创造的主人”的观点,有助于鼓励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这种潜能是人人具有的一种有待开发的能力。音乐教育教学是整个高中基础教育的组成元素之一,同时也是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音乐其本身的多变性,注定其描述的对象常带有不确定性,不同的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教学内容如歌唱、演奏、欣赏、创作等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一种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因而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也是独特的。这是音乐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独一无二的特性,其他学科只能望尘莫及。因此,开设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二、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情感
创新情感是一种想创造的欲望,由兴趣、态度、意志、锲而不舍的精神等情感因素对创造者潜在创造能力起促进作用的一种精神动力。创新意识与创造情感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学生才会有助于创造型人格的形成,这才是创造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起点。根据音乐学科本质特点及其特殊性,创新情感的培养指对学生审美态度和审美习惯、对学生科学的创造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应用音乐本身内在的感染力、情趣性及德育因素等,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获得在道德、理智、审美等方面得到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在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发现音乐之美,让他们通过音乐来培养其优秀品质和创新精神。只有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表现,他们的身心、才智方可得到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才能突破传统,有所创新。在音乐教师应将音乐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从知识形成的纵向、横向的对比中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从知识的延伸,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升,让他们的创造力充满生机与活力,为学生的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音乐教学是一种审美教学,其中心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培养和音乐创作训练。从思维的方面来讲,创造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综合,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更进一步的延续。对原有信息朝着多方向、多角度宽展是发散思维的关键所在,对待同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途径,但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多向、灵活、变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发散思维独有的特点。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音乐课的学科特点从多侧面、多渠道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和想象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来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提出与相关音乐有关的各种资料如:韦伯的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舒曼的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圣诞节前夜》等世界名作。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达到从不同角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参与创造活动时能寻找出解决同一问题的新思路或创造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新事物的一种能力。能力有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音乐方面的能力属特殊能力,特殊能力的形成,是专业活动的创造性根本保证。皮亚杰先生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创造型的新新人才,他们属于能有所创造发明的一个群体。所以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则是高中音乐课的教学目标,是从审美这一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课堂授课方式通常包括歌唱、欣赏、综合及素质,音乐实践的每一环节都与心理想象活动密不可分,可以说离开想象就没有音乐可言,作曲就是一种纯粹的音乐想象,表演是对音乐想象活动的进一步延伸,欣赏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想象———知觉想象,非语义性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