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规划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基层土地规划;经济性;发展性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基层土地规划是指国家对农村基层地区的土地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综合经济行为。基层土地规划工作在我国国土资源总体规划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项集实践性、规划性和基础性为一体的国家行政行为。科学合理规划基层土地资源对于维护农业生产安全、缓解土地资源短缺、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保障[1]。
1.当前农村基层土地规划现状
(1)农村基层土地政策更换频繁。农村土地面积有限、用于农业发展用地控制严格,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国家针对基层土地规划的政策具有严肃性、强制性的特点,而农村基层土地规划必须体现长期稳定性。然而不少农村地区,土地政策更换频繁,导致土地规划缺乏整体性长远打算,最终出现规划不合理、布局欠科学的弊端[2]。
(2)基层土地规划缺乏匹配的经济基础。我国基层土地大部分处于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由于自身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经济基础薄弱,尽管有国家相关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扶持,但是限于本地区的经济基础问题,加之交通条件、人们观念的制约,导致基层土地规划举步维艰。
(3)基层土地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传统的基层土地规划设计和布局呈现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明显,土地规划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土地利用率低、布局混乱、用地紧张等问题。
(4)基层土地规划制度可行性低。在基层土地规划制度方面,以往的土地规划制度漏洞大、弹性空间大,以理论性为主,缺乏具体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和调整策略,导致制度在后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加之群众对土地资源规划缺乏监督,导致一些行政人员滥用手中职权,。此外,由于受到设备和技术的制约,很多基层农村地位无视国家政策和法律,滥用用地,征用农业发展土地,导致基层土地问题越来越凸显。
2.基层土地规划基本原则
(1)经济性原则。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合理规划利用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基层土地规划工作必须严格遵循经济性原则,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合理布局土地分区和土地利用功能,树立“节约用地,绿色环保”的思想。基层土地规划中,应保证农业发展用地,满足人们住房、娱乐、休闲等方面的用地要求,合理规划和布局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3]。
(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基层土地资源规划要体现科学发展观思想,既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相协调,又要体现当地经济长远发展目标。因此政府土地资源规划部门应该从科学高效的角度着手,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当地土地资源优势,以合理土地规划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此外又必须做好土地资源保护节约工作,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3.实现基层土地规划经济型与发展性协调一致的途径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行之有效的土地规划方案。基层土地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调查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找出当地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并从符合当地长远经济发展的角度制定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的土地设计方案,避免出现土地布局矛盾、互补协调的现象发生。
(2)一切从实际出发,落实基层土地规划。积极全面落实基层土地规划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协调新老城区土地关系。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新老城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规划难免出现矛盾和交错,为了避免新老城区土地利用矛盾,应该对新老城区交接地区以及新老城区的功能等做科学调研和周密布局,确保土地资源无浪费、无荒置现象发生。第三,科学布局农村用地。农村用地包括农业生产用地(种植、电网、灌溉、道路等)、农民生活用地(住房、娱乐、健身)。在处理两者的关系时,应保证农业发展用地,满足人们住房、娱乐、休闲等方面的用地要求。第三,土地资源的保护。基层土地资源应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和监督,减少滥用征用现象。农村基层土地用地方面存在土地荒置率高、土地不合理布局的现象。比如农村田埂过密、晒谷场面积过大、沟塘遗弃等。因此要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督,重新规划和整合农村基层土地,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和浪费。同时政府部门成立基层土地资源监管小组,针对非法占用土地、土地流转欠合法等行为应严惩不贷。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优化农村土地规划配套设施。政府方面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和财政帮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优化建设农村的道路、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同时强化基层民众的节约意识和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观念,让“土地节约,土地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4.结束语
当前基层土地规划中存在土地管理体系缺乏、土地布局混乱、土地政策延续性不强、制度可行性低、执行力度差等弊端。要成功促进基层土地规划的经济性与发展性协调一致,必须做好基层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一些从实际出发,坚持经济性、发展性原则,加强土地整体规划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政府财政扶持力度,优化农村土地规划配套设施,强化基层民众的节约意识和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观念,这样才能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曾艳红.浅谈基层土地规划的经济性和发展性[J].科技论坛,2014,(8):236-265.
篇2
【关键词】土地规划;整理;技术
1 引言
土地规划整理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对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对用地结构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以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目的所作的安排和布置。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统一,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重要手段。
2 土地规划整理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现有的耕地很多还缺乏灌溉措施与抗旱能力,农业产量不高,为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必须对现有土地结构进行统筹规划; 实施山、田、水、路、林综合治理,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利用效; 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调整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3 土地规划的基本任务、规划原则与目标
3.1 土地规划的基本任务
土地规划的基本任务包括: 分析土地利用基本状况,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等; 制定项目区土地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 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向、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布局; 确定灌排方式和主要工程的布局; 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规划方案; 拟定规划实施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3.2 土地规划的规划原则
为了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应该遵循如下规划方针: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和布置各项工程,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和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各项工程的规模及其配置,提高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 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调动广大力量充分论证规划方案,使规划更加有效合理。
3.3 土地规划的规划目标
土地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土地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土地平整和完善田间道路系统,为合理布局各种农作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供良好的土地条件; 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增强农田水利设施排灌功能,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耕地的潜在生产能力;通过改良项目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通过营造水土保持林,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4 土地规划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4.1 土地适宜性分析
对规划区内待整理的土地,在分析评价过程中,把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理化性状、气候、植被、地貌、海拔、排灌条件、开发改造条件、位置等作为参评因子,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其开发改造方向。评价采用实地调查法、主导因子法和相关因子参考法进行。以坡度、灌溉、土壤厚度为主导因子,坡度小于25°的、能灌溉的以开发改造为水田为主;其中一种或数种因子达不到要求,以开发改造为旱地为主。土地复垦的,以土壤类型为主导因子,灌溉条件、周围耕地类型为相关因子进行综合评价。
4.2 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1) 水平梯田修筑
水平梯田的修筑完全改变了地表的坡度,农民在田面内部耕作时通过人工修筑土垄,改变了坡面径流的流向。虽然在实施过程中扰动表土层可能造成一定水土流失,但建成后,不但不会引起新的水土流失,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保土、保水、保肥的作用,更不会出现土地沙化、盐渍化的不良状态。
(2) 种植农田防护林
对于项目区存在水土流失及风害影响的要规划种植防护林,选用经济树种,一般可沿田间道两旁种植白杨等形成基本农田防护体系,起到一定程度上防治水土流失及风害影响的作用。
5 土地规划的总体工程布局以及其技术要求
5.1 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将现有荒草地及滩涂整理开发成耕地,对所有耕地进行局部平整,形成便于机械化作业的田块,山区和丘陵地区则形成梯田,梯田田面走向基本沿等高线方向布局,小弯取直,大弯就势。水平梯田局部平整根据坎高和地形坡度确定田面宽,采用挖高填低的方式,平整成层层梯地。土地平整工程要在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节约投资的原则下,保持水土、尽可能地增加有效耕地,还应该符合农作物耕种的要求,以及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
5.2 农田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必须结合规划区作物需水量以及地势、降雨等综合考虑水利设施布局及分布。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规定,结合实际状况,规划设计灌溉保证率采用P=80%,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h暴雨 ,水旱田1日排干。根据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等特征,确定项目区整体灌排设计方案,结合梯田工程完善蓄排设施,以达到提高灌溉保证率,涵养水源,保水保土,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排灌渠系总体布局采用“沟2路2渠”模式依地势布设,排灌分家。
5.3 道路工程
为了满足农民出行、便于田间作业与田间管理,设计田间道路工程。一般考虑田间道和生产路两个级别,其中田间道主要为农产品及货物运输服务,路面为厚碎石,路面宽4m,对原有田间道加以修复,部分盲段新修田间道,使所有田间道相贯通。生产路主要满足人工田间作业和管理的需要,沿原始地面设计路宽110m,碎石路面,沿着渠道铺设,每隔200-300m布设一条。
5.4 农田防护工程
本项工程内容主要是兴建防护林带,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包括改造现有的疏林地,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护路林、田埂植草等。坡度大于25°的陡坡地
进行生态林建设,并对田间道路和沟边进行防护林建设,在田坎基部用石砌,其上采用水泥圈护坡,以保持水土。
5.5 防护林工程
为了减少风害、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项目区沿田间路布置防护林带,以涵养水源,保水保土。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结合当地经验,一般可选用白杨、泡桐防护林带,间距4m。
6 规划效益分析
6.1 社会与经济效益
土地规划平整有利于促进劳力、资金、技术的合理流动,可以充分吸引农村闲散劳力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带动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道路及灌排经改造以后,可以大大改善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方便居民的出行、生产和生活取水; 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进一步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满足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需要,实现耕地保护的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的统一;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搞好土地资源配置,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也有利于农作物布局的调整,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6.2 生态效益
土地规划实施后,可以有效增加植被覆盖面积,防止旱涝灾害影响,减少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荒坡开发以后,耕地质量得到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改良,可以相应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化学污染,也有利于改善土壤生化环境。配套完善的渠路防护林带不仅可以有效固结土壤,而且长年落叶成肥,还可以相应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实施开发整理,可以形成树成荫、田成梯、路通达的良好的生态区域。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字]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土地规划管理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1-45-3
土地规划与管理是指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以及国民的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方面,在该地区进行实施的土地资源经营管理的一种综合性措施。目前,国内外的很多业内人士利用数理统计、运筹学以及控制论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但是,这些分析的对象只是规划内容中的一部分,很难对其空间范围内进行整体把控。其得出的结论缺乏直观与完整性。随着计算机一级空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我国在土地规划与管理方面亦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中常用的规划软件主要包括:AutoCAD、cass、mapinfo以及Arcgis等等。
1 遥感技术概念及其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1.1 遥感技术
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为RS,"遥"是对RS涉及的空间上来说的,其针对的目标位置甚至可以是在宇宙空间内,距离系统本身位置相当遥远;"感"指的是信息系统,其中包含了目标信息的获取和传输、加工、整理、分析,最后形成可视化的信息系统;遥感的目标可以是地层、矿产、也可以是地质事件;物体本身对电磁辐射的作用特性,遥感技术利用这样特点,根据不同物体的波谱差异达到辨别目标的目的。遥感的具体类型如下图所示:
1.2 遥感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土地监测能够有效的掌握土地资源以及使用状况的现状;对土地使用历史以及趋势进行动态分析;揭示土地利用规律;为政府进行土地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并反映出前一阶段的工作效果。其对土地规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动态遥感监测则是土地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其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的图像处理以及识别等技术,掌握我国耕地或者建筑用地的变化情况,并且,定期的进行信息更新。通过对这些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掌握耕地、建筑用地的使用变化情况,从而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宏观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对于一些涉嫌违法用地的目标或者是地区可以采用频繁的日常监测,及时的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并对某些突发事件的责任认定提供判断依据。在这方面,随着资源一号02C卫星的成功发射,我国应用遥感技术,已经连续12年实施全国5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历时三年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连续3年每年实施了全国"一张图"工程;连续7年实施全国163个重点矿集区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从而大大提高了国土资源调查和执法监管工作效率。
2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2.1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和地理数据以及用户构建而成的,通过对需要的地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等程序,客观的反映出用户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其在土地利用、管理以及监测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可以对空间地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管理分析和输出分析结果等工作。
(2)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对空间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并能够将空间图形、图像信息以及属性数据加以集成,从而通过GIS软件模拟出地理信息空间的分析方法,这些如果是人工进行的话,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对数据的分析也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3)由于其系统的大量工作都是有计算机完成的,在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上定位以及过程动态分析上面表现出了迅速、准确、高效等优势。
2 GIS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土地的规划利用涉及到很多方面,相应的数据质量高而且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产生了空间数据更新快而多,这为数据的处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担,GIS的加入,为降低土地管理工作量带来的契机,其凭借着自身优势,使得管理工作变得轻松许多。利用GIS建立起土地利用空间的信息系统,可以对土地的整体规划提供详尽的客观资料;利用其分析处理能力,可以对土地的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便于日后的工作人员查阅并建立规划和预测模型;可以对已有的规划设计结果进行分析,有利于以后的进一步优化工作。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规划前期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优化、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动态管理。
3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3.1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 System)简称GPS。其具体的含义就是导航卫星测时和测距/全球定位系统。其将卫星和通信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距和测时等工作。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例如我们常见的汽车导航等等。近些年,GPS在土地规划利用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优势也逐渐凸显出来。
3.2 GPS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GPS在国土资源的实地测量、更新调查、动态监测以及数据管理中,应用十分广泛。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较,其对工作的限制条件少,测站之间无须通视,并可以不间断监测;携带方便,容易操作;测量的精度相当高,并且,成本较低,对经常变化的土地利用数据获取非常适合;其测量的结果呈现的是三维数据,可视性强等等。在国土的测量方面,GPS 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能够将每一块土地的界址点准确到厘米的精度测量出来,并将GPS获取的数据整理之后录入到成图系统,从而获得精确的地籍图。在国土调查中,我国借助与VRS网络,利用GPS的实时定位,成功实现了无人控制点测绘,大大的缩减了外部作业的工作时间;在国土监督管理方面,传统的测量方面很难对荆棘满山的矿山进行准确测量,利用GPS就可以做到对这些矿产资源的日常监管工作。
4 3S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融合运用
如今,3S技术发展前景广阔、速度突飞猛进。地理信息系统(GPS)技术总体上正朝着网络化、开放性、虚拟现实、集成化、空间多维性的方向发展;遥感(RS)技术总体上正朝着数据获取多平台、多传感器、多角度和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相分辨率以及利用多时相影像数据自动发现地表覆盖的变化趋向实时化;随着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ea1TimeKinematiC)简称RTK技术的进展以及多系统兼容和采用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精度越来越准确、采集空间数据速度越来越快、操作越来越简捷。3S技术在各自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趋向于相互之间的集成与融合。这三种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农村的土地规划以及数据库的建设方面。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目前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农村土地调查是二次调查的重要任务,其以查清土地利用状况为宗旨,为国土资源日常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实施要求明确指出以GIS为平台,能满足矢量、栅格和与之关联的属性数据管理,具有输入、编辑、查询、统计、汇总、制图、输出及更新功能。苍穹国土数据处理系统(以下简称苍穹)是北京苍穹公司专门针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开发的,支持各种大型关系数据库,支持多种格式数据的整理、入库及变更工作,具有强大、灵活的数据编辑、拓扑处理、空间分析等多种功能,在全国许多地区被广泛采用。
青河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阿尔泰山东南麓,总面积为1.57万km2,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县。县域内大部分地区为山区、草场及戈壁,农区占全县面积较小,多分布在沿河谷地带。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共下发青河县影像240幅,其中1:1万影像177幅,采用2007年6月quickbird数据,影像分辨率为0.61m,覆盖了绝大部分农区;1:50 000影像63幅,采用2006年8月spot-5多光谱数据,影像分辨率10m。其拥有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是在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利用苍穹软件建立起来的。数据库的建立,为以后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严格落实各项耕地保护措施,确保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根本依据。
5 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的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大,而由此带来了城市规划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城市为了容纳更多的外来人口,大量的绿地变为了高楼,周边的工地也成为了工业园区,这些表面看起来增添了城市的繁荣,但是,由于在开发的过程中,没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城市的格局完全处于混乱状态,这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相关部门在土地规划管理过程中,对土地的具体信息的掌握情况不能做到准确、及时和系统化,从而无法正确的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再加上所使用的技术较为落后,无法在当时的条件下,真正的实现土地调查、分析的准确、及时。测绘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带来了契机,在新技术的参与下,目前,我国的土地规划工作在土地动态调查、勘测以及规划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为我国的土地规划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且,在实践中也验证了测绘技术对土地规划管理的重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土地规划工作一定会更加的科学、合理,进而促进我们尽快的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兴叶.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与土地开发管理[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0
[2] 丁莉东."3S"测绘技术在现代土地科学中的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0,10
[3] 金芳芳,张菲,黄明宏.土地利用与管理中信息化测绘技术的运用[J].今日科苑,2011,02
[4] 李明远,张彤,李世贵.数字化测绘技术在白山市城区地籍变更调查的应用及其经验[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04
[5] 王振,冯树辉,王会.测绘技术在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工作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2010,07
[6] 陈柱.浅谈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工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12
[7] 李鸿儒.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及监测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8] 李延国.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工作中的应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24
[9] 肖刚,罗高.测绘新技术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3
篇4
【关键词】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法与展望
前言
土地整理,最早提出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是德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等,世界各国由于地域、文化、国情和经济状况的不同,对土地整理的内涵理解也存在差异。我国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指出,“土地开发整理”包含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
1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方法
1.1 确定规划的方案
进行土地整理之前,首先应当确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具体实施时应当做到准确无差错,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针对重庆市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土地整理的分区原则将重庆市划分为四个土地整理区:城郊农地规模整理区、山地农牧综合整理区、丘陵坡地整理区、三峡生态整理区。(1)在山地农牧综合地区,进行合理布局,以小流域作为整理单元,在流域内部要对田地、道路、树林和村庄进行全面衡量。(2)城郊农地规模整理区,与重庆市关部门加强沟通了解,对于原来做出的城镇规划进行合理的修改,把村庄、居民点和乡镇界线进行重新划定。准确绘制出乡镇与村庄的驻地规划图,同时要做到三集中,即:由乡镇企业向工业园集中,由村庄向小城镇及重新规划村方向集中,由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3)三峡生态整理区,注重生态恢复,逐步增加绿化率,实施有利于生态恢复的措施。(4)山地农牧综合整理区,对于闲置用地进行彻底清查,充分挖掘土地的潜力,对城镇的外延进行控制,缓解城镇化过程中的用地紧张问题。(5)对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合理用水,合法用水,在输水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能耗,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约投资资本。
1.2 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建筑物设计
根据重庆市的现实情况,建筑物设计在农用土地整理项目中占有很大比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水闸、水渠与水池、泵房以及涵管与渡槽等。只有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置和准确设计,才能够将土地生产效率有效提高。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在以下几个部分得到足够重视:(1)现阶段,土地整理设计方案还没有完备的相关规范部分设计方案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参考有关路桥工程相关标准以及农日水利工程设计规范;(2)参考实际工程中所得到的设计成
果。由于详细设计资料比较缺乏,有些建筑物的标准很难确定,比如说漫水路以及简易人行道等,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同类设施,把它视为参照标准;(3)增加设计资料的积累量,以便形成相应的数据库,对于长期从事建筑业的人员来说, 养成逐渐积累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定期整理分类资料,通过这些方法增加工作经验,提高设计水平;(4)要注意应用定型产品的应用,引用标准的图集。就目前情况而言,很多厂家都能够进行定型产品的生产,一些行业内部
也发行了标准图集,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能够直接应用,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1.3 遵循一定的的工程绘图原则
根据统计后期工程量要求以及绘图人员习惯为依据,在进行绘图的时候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1)在图纸上建立多个图层,对不同实物对象进行存放,通过对图层基木属性的控制体现同一实物共性,便于工程量统计以及后期修改;(2)在实际绘制的时候,严格按照实际尺寸的比例绘图,这样就能够在打印图纸的时候,更容易展现比例严格的图纸;另外注意控制图纸中的文字大小,利用换算绘图比例以及出图比例,确定选择某一范围的字号,以便他人进行识别,对于同一字体同样也要注意这一原则;(4)典型的地块图纸当中,应该将指北针方向标明,可以适当省略现状底图以及将线条变窄宽,将规划成果强调出来。比例尺要在图纸中体现出来,要标明主要的尺寸,并且还要给出地块纵横断面图。
1.4 在规划图中要实现色彩效果
一般情沉下,规划图的设计是由项目区地区位置、地方规划的目标、对地区内的水资源情况、农业以及经济发展情沉几个方面,规划者经过综合划定,最后在图纸上反映出最后成果。因此,规划图一定要十分干净整洁,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各设计成果反映出来的结果在设计阶段的不同时期,所选择的显示比例也可以是不同的,不同的比例也就要有不同的颜色配比要进行表示。在颜色的选取方面,主要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在绘制分界线和轮廓线的时候,建议选择调色板中的基本颜色(红、蓝、绿、品红、黑色),底色主要采用黄、青、254色;(2)采用基木色来绘制主要的线路,如村界、项目区界质线,这样可以在图纸中将这些线路清晰地显示出来;(3)结合实物的特征,在图纸上选择对象木质色将对象表示出来。这样一来即使看不懂图例的人也能够看懂图纸;(4)对于不同规划对象之间的区别,通过采用合理的线条宽度将其表示出来,同时应当注意在使用中线条不能够有太大宽度变化,否则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5)对象的
不同特征通过用不同线型来表现,以达到同色不同物的效果。
1.5 统计工程量的快速方法
在对土地整理进行规划设计阶段,完成规划图之后,要及时统计各项工程量,一般情沉下在规划图中进行以下三类:(1)对“点”型建筑物进行统计,统计主要针对一些比较小的建筑物设施,如管理房的个数、井的个数、变压器的台数等,可以通过直接关闭无关图层查取准确数量。(2)对“线”型建筑物进行统计,统计主要针对田间路生产路、高压线低压线、沟渠的长度等。可以通过关闭无关的其他图层全选需要统计的对象并复制选择空白地区并粘贴以单线型式将统计对象平移相连点击“绘图一边界”命令,创建一个封闭的边界点击“工具一查询一面积特性”命令,查取边界的周长,此周长即为所求的工程量。(3)对“面”型建筑物进行统计,统计主要包括河道面积、田地面积等。可以通过点击“工具―查询―面积”命令来实现该查询,或者可以采用连续线沿某区域绘制封闭线,可以通过点击“工具―查询―面积特性”命令来实现该查询。
2 展望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土地利用上,逐步提高了土地合理性与高效性,并且对农副产品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有了质的飞越,国家每年都要将大量资金投入土地状况的改变方面。以重庆市为例, 在2009年开始逐步启动土地整治项目,目的在于通过土地整理,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公共设施的水平,解决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最终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人地关系更加和谐的效果。
3 结束语
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己经成为必然要求。在土地整理利用上,要采取科学合理方法来进行土地规划设计,使土地整理能够更合理的发挥其功能,使得土地整理在未来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林波.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实践[D].四川农业大学,2012.
[2]赵华甫,吴克宁,王自威等.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模式[J].资源科学,2011(5).
篇5
今年1-10月,完成各类规划编制76个;完成各项规划审批291项,用地面积537821平方米,建筑面积1194166平方米,审批提速50%以上;组织拆违行动9次,拆除面积8752平方米,较好的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着力规划编制,强化规划指导作用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勤、细、精”,做到规划调查深入实际勤,解决规划细节细,体现规划思想精,以增强规划指导性、操作性为目的,把握规划编制的每个细节,认真做好每一项规划。截至目前,召开县城乡规划委员会2次,审查了西水两型社会示范带旅游公路及慢行系统线型方案、西溪神农文化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等项目;召开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9次,审查了聚宝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北腾湖公园规划设计方案、镜湖公园规划设计方案、黄沙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项目;组织局业务例会12次;共审查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50份,修建性详细规划26份。 同时,科学编制各项规划工作,加强规划审查工作力度。坚持高起点、严要求,科学、合理地做好城乡规划的编制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设计单位资质审查与备案,邀请专家对城市重要地段规划方案进行审查把关。组织修改完善《____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正在等待市政府最后批复。完成了凯旋路(一、二、三路)、蓉湖路、健康路等道路的规划方案评审工作。组织完成了北腾湖公园、镜湖公园、西河(____段)生态休闲风光带一期、西溪神农工作旅游度假区的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完成了龙鼎新城、盛世-裕源、神农蜂生态旅游园、绿园春经济适用房、骏马鑫苑等项目的方案审查。完成了____县2011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朝阳学校、东塔学校等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加强内部管理,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严格按照县政务服务中心要求,实行网上规划审批的全过程电子化;同时,完善网上政务工作,继续推行“阳光”规划,在项目审批中实行批前公示和批后公告的制度,充分做到规划审批的公开化、规范化。二是严格执行项目审批跟踪管理制度,强化规划管理的审查和后期监督。对审批后的建筑进行批后专人跟踪管理,重点对验收超容积率的项目及工业园的项目规划进行把关。三是为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安派专人跟踪管理服务,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规划问题。全年来共受理川湘食品、丹桂园药业、利华科技、广元电子等5个项目的补办申请,受理蓉峰大道、利园路、有色园区污水处理厂等3个项目的选址申请。今年1月—10月份共核发《建设规划用地许可证》58份,《建设规划工程许可证(副本)》79份,《建设规划工程许可证》24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31份,集体土地规划条件通知书99份,审批总用地面积537821.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94166.81平方米。
(三)集中调查摸底,营造良好建设环境
一是抓宣传提高群众的普法意识。以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为契机,前往洋市镇开展了规划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展示规划成果、接受询问等形式全方位做好宣传工作,免费发放了城乡规划法读本及村民建房图集共计1000余份;二是全县开展集中整治违法建设专项行动。6月底按照县委县政府集中整治违法建设专项工作的要求,我局召开动员大会积极部署,汇同鹿峰街道办、农科所、烟科所对辖区内的违法建设进行集中摸底,经过1个多月的加班加点,共查封违章建筑700多栋。截止目前,对子龙村、山背组、刘家寨、骏马大道旁等地组织了9次大的拆违行动,共拆除违章建筑8752平方米,超额完成民生100任务218%。
(四)统筹城乡发展、村镇规划实现全面覆盖
按照市委新型城镇化工作要求,及我县城乡统筹的工作部署,有计划分步骤的指导各乡镇项规划工作开展。截至目前,完成了全县20个乡镇总体规划评审工作,及正和、太和、荷叶、仁义、敖泉、樟市、洋市等乡镇主要过境道路旁的村庄修建性详细规划;组织完成了方元镇西溪神农文化旅游区、竹木溪农庄、正和镇融康乐瓜蒌庄园、阳山古村旅游区规划设计评审工作;完成了樟市镇欧陆食品加
工厂、荷叶镇来溪风电场、春陵江镇岐石加油站选址工作;积极配合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在全县各乡镇公租房的选址及增资立项工作;同时,重视各乡镇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目前已组织二次规划培训,重点对农村村民建房审批流程、审批要点、职能职责进行专项培训,切实增强对乡镇规划的指导。(五)创新工作,转变作风,增强规划队伍战斗力
一是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以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教育活动,认真完成了学习教育、征求意见,查摆问题、批评帮助和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的各项教育任务。经过教育实践,较好地解决了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大家经受了一次严格的党性锻炼和洗礼,受到了一次党的宗旨意识的再教育,达到了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修养上有明显加强,作风上有明显改变,工作上有明显改进的效果。二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政学习,召开局党风廉政动员大会,传达省市作风整顿精神,并对影响我县经济发展的情况、及行政不作为、慢作为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同时,不定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规定;加强思想教育,通过邀请法律专家为我局干部职工授课,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电教片等方式,进一步向干部职工阐述廉洁从政的重要性;三是积极开展“四型”机关创建活动,推动规划工作顺利开展。在学习方面。科学制定政治业务学习计划,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服务方面。通过组织爬山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等一些活动,使干部职工身体得到了锻炼,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有助于在工作中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创新方面。干部职工积极深入基层调研,形成调研论文5篇,积极参与省市各类论文竞赛;在实干方面:按照年初政府制定的任务分解表,不断细化规划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坚持月月上报,目前已基本完成;四是认真办理好建议提案。今年我局承办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共10件,其中重点提案2件,通过制定方案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建议提案的答复和落实,确保了所有建议提案都在规定时间内回复。其中,2013年政协20号提案“关于解决停车难的建议”的重点提案,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县已在欧阳海大道、迎宾路、金叶路、蔡伦路、龙潭西路、五云观等道路旁增设临时停车位980个,县城停车难问题已得到有效缓解,得到领导、委员的一致好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编制经费保障不到位,项目多经费少,工作难推动;专业技术人员少、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县城建综合执法体制混乱,缺乏处理违建项目的政策;城市规划区范围加大,跟踪管理难度相当大。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局高度重视,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完善各类规划编制。待《____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总规批复后,立即启动综合交通、燃气、体育设施、消防、旅游等专项规划编制,及文化娱乐设施与医疗卫生设施、电力、弱电系统、抗震防灾等专项规划。同时,组织完成城区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及评审工作;并积极配合县发改、国土等部门做好向上争资及土地报批工作。
篇6
关键词:植物色彩;城市道路规划;原则;应用方法
0引言
作为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作用越来越大,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某种方面来说,城市道路绿化甚至与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有直接关系。因此,道路的景观构成对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道路绿化中植物色彩的最佳应用不仅能够增添人们对城市印象的认可和喜爱,同时在改善环境效应上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植物的色彩丰富而且变幻莫测,我们要把握它的特点,运用色彩基本原则与规律,做到科学的应用与配置。
1 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植物色彩应遵循的原则
1.1 同一色相的变化与统一
遵守植物色彩变化与统一的原则,在城市道路规划中植物色彩的运用上,主要基调应是绿色。首先,绿色能够缓解视觉疲劳,给司机提供安全驾驶的保障;其次,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会让人心旷神怡,充满希望。因为具有色相变化的绿色植物在道路规划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草本植物类,萱草叶色即为黄绿色,天鹅绒即是绿中泛着黄;而木本植物类,如在落叶阔叶树里悬铃木就是黄绿色,钻天杨属于比较深暗的绿色,常绿阔叶树就是有光泽的暗绿色。与此同时在搭配上,应用同一色相的变化与统一可以使景物在繁杂中实现视觉上的统一。叶色在不同的绿色调上的细微变化,可以在应用上起到不同的作用,辅助实现构图多层次与多角度的视觉效果。比如在分车带的具体应用中,疏林草地式打底,用白色护栏作背景,保存乔木与银杏,铺满常绿色的高羊茅草,如此一来,夏季的树木与草坪深深浅浅的绿色搭配,即使没有春天的繁花似锦,也能让人领悟到清新怡人完美和谐的感觉。
1.2 不同色相的对比与调和
当然如果只是大片的反复的使用同一色相,行人也会产生单调与疲倦的感觉,因此在城市的道路绿化规划中,还可以同时运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植物色彩进行对比和调和,达到愉悦与舒适的色彩视觉体验。在交通道、广场或者停车场等地段的道路绿化中,可以大胆的用色叶与强烈的花卉或树种的对比把它们区分出来,从而引人入胜。然后再在此基础上结合明度与彩度的差别运用,更是能够营造出许多不可想象的调和效果,最后搭配出统一中带着起伏的优美道路景观。建议把不同的类似色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后应用到道路的绿化工作中,如此一般可以达到混合气氛的美感。与此同时,像紫叶小檗、金叶女贞与黄杨等这些经得起修剪的彩叶植物也是非常合适的彩篱植物材料,与绿色植物搭配后可以产生美丽的图画,这种方法在城市的公共绿地、立交桥下面、分车道等地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样子相邻色相统一变化,过渡时也不会让人觉得生硬,比较容易达到和谐、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例如绿黄搭配,绿蓝搭配都能够给人宁静与清新的感觉。
2 城市道路规划中植物色彩的应用方法
我国可用的风景资源很多,其中又以园林树木所占比重最大,除了绿色植物外,在道路规划的绿化中还应该对彩色植物多加使用。彩色植物主要是指并非全部为绿色的植物,这些色彩通常来自于植物的叶子、花朵以及果实等,根据植物色彩部位的不同,可以在城市道路规划中使用不同的方式应用植物色彩搭配。
2.1 对植物叶子色彩的应用方法
植物叶子的颜色常见的多为绿色,但也有很多其他的颜色。不管是从色度还是从色调上,都能很好的观察出植物叶片颜色的不同,也正是因为这些色度与色调的不同,才使我们所看到的植物有了千百种种类。还有一些树木的叶子颜色根据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比如枫叶,到秋天时就会变成红色,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应该对植物的这种色彩特性加以掌握,根据道路的主要用途和特点种植叶色不同的植物,科学应用植物的叶色。
2.2 对植物花朵色彩的应用方法
彩色植物主要以花朵植物为主,植物的花色造就了植物颜色的丰富多彩,在城市道路规划中通过对植物花朵色彩的组合和利用,能够营造出人们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在应用植物不同花色时,可以通过补色来进行组合。在色彩效果上,很明显地,相同数量的补色花卉比单色花卉更加强烈。花色对比色配置方法主要有以下常见的几种:将花期相同的花卉配合在一起,颜色搭配可以是黄与紫、青与橙等;可以在以绿色为基调的视野中添加一些亮眼的如大红、大紫的花木或者花卉,让人在绿色之中有眼前一亮之感;可以摘种一些白色花卉在红色或者暗绿色树木间,在对比之下能够使绿化更加突出。除了这些补色对比之外,还可以通过邻近色的调节制造不同的色彩效果。
2.3 对植物果实色彩的应用方法
与植物的叶色和花朵一样,植物果实也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如山丁子和海棠的果实都为红色,银杏的果实为黄色等。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可以对植物果色进行合理的搭配应用,能够带给人一种秋色满园、成熟丰收的意境。关于果实色彩的对比,通过对果实色彩不同的树木的组合配置,可以增加一半行道树绿带果实色彩的对比色度,从而给人营造出一种以小见大的景观。在比较开阔的空间,则可以大面积地对果实颜色不同的植物加以摘种,使人们感受到城市明快壮观的秋景
3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理念的要点
3.1 设计理念
城市的道路绿化建设方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建设安全有效、生态环保的城市道路作为目标,在确保城市的交通正常使用功能以及安全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设计方式实施总体的规划设计。并且要不断的探索与引进园林造景艺术的特色,然后把它充分合理的运用到绿色廊道的建设中,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接轨,并且能够客观地体现城市的区域的精神风貌。基于植物在种群结构上的镶嵌性和周期性等特点,最好是将绿色植物以群种集中的方式进行种植,与此同时加强人工群落的载植密度,搭建出一种适应自然生态演进的连续的城市生态链结构,开辟出一条与自然生产环境相一致的绿色廊道。例如,在城市的道路绿化设计中可以参考交通道路的周边环境来设计方案,合理利用城市资源,这样有利于城市建筑与绿化建设的有机融合,促使城市的面貌更上一层楼。
3.2 设计方法
(1)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城市的道路绿化设计方案应该是以现在为基础、始终用发展的眼光认真规划与设计道路的周边环境,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参考相关领域的规划方案。譬如,具体的了解与掌握目前以及未来几年的道路周围的土地规划情况,避免在道路绿化施工完工后又因为土地规划建设目标,被迫设计新的道路绿化方案,浪费时间与金钱。
(2)坚持交通原则,确保道路通行顺畅第一。道路的景观设计不能影响了道路交通的常规运行,譬如说,绿化植物不可以挡住司机的视线、各种交通标志等,避免造成通行安全事故;其次,道路景观的设计对于道路交通环境更应该达到相应程度的维护与修复作用,也就是说道路景观要尽量种植吸尘效果好、能降低噪音、净化空气环境的植物,如此让绿色植物得到更充分的运用。
(3)引进园林造景艺术,提升城市文化氛围。在城市的绿色廊道设计中,通常是线性的路道空间,可是这种空间设计的方式容易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单调乏味。因此想要解除这种弊端,在道路的规划与设计中就要借鉴园林造景艺术中的借景、隔景与障景等不同的设计方法来代替线性的空间设计方案,打破常规,带来冲击力。
4结束语
优美的城市道路绿化环境具有景观效果,怡人的植物色彩应用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色彩美、意境美蕴涵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卓之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讨[J].科技资讯,2006(27):116.
篇7
关键词:防洪工程 建设 问题及对策
1 概述
苦水河属黄河一级支流,属典型的季节性山区河流。多年来,由于工程资金的限制,防洪基础设施无法配套,河道沿线经常遭受到洪水的侵害和威胁,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随着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拉开序幕,苦水河防洪治理工程项目也被列入建设日程。在工程项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缺陷和不足,经过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不断的总结经验,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修改完善,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并发挥极大的效益。
2 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设计方面
2.1.1工程规划应更全面系统
工程的治理仍然以防洪安全为目的,没有与当地的工程规划、产业规划、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等结合。比如在规划河道防汛道路时,没有与当地道路规划相统一,以致当地政府建设沿河旅游带交通道路时,在已完成防汛道路的基础上重新扩建,造成苦水河防洪治理工程资金的浪费。
2.1.2 护岸工程布置应更合理
有些护岸布置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没有充分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俗话说:"大水漫滩,小水涮弯"。由于河道水流不断变化,造成河滩冲刷,河滩后移,对基础渐变的护岸工程不断顶冲,有抄后路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河道截弯取直布置的护岸工程,改变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河槽的下切,使河岸垮塌和已建护岸冲刷更为严重。
2.1.3护岸工程形式及结构有待改进
苦水河防洪治理工程中主要有两种护岸形式:平顺护岸和垛坝式护岸。从这几年护岸工程运行情况来看,坝垛式护岸侧重于挑流,水流冲击力大,对护岸的基础破坏较严重。护岸的运行还与基础密切相关,由于地质因素考虑不充分未进行基础处理,个别已建护岸工程出现基础被掏空,护坡局部下滑、塌陷。
2.1.4工程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应更高
苦水河防洪工程按照洪水标准10年一遇设计,并结合河道洪水水位、比降等因素,确定护岸的岸顶高程。以此标准设计的护岸工程在基础和护坡厚度等方面考虑不够充分,通过近几年的运行效果来看,设计深度和宽度过小,部分护岸基础被掏空,导致护岸护坡下滑、塌陷。
2.2建设管理方面
2.2.1建设程序办理繁琐,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不断规范,工程各阶段的建设程序更加严格。在开展土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时,必须履行招投标、现场调查、项目涉及县市对接、报告审查等程序,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对工程项目的审批和建设进度影响极大。
2.2.2建设工地分散,实施管理难度大
苦水河工程线长点多,护岸分布分散,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少,特别是在工程建设期间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协调解决,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到位解决问题,对工程建设工期和进度有一定影响。
2.2.3社会影响因素多,工程工期控制难度大
项目涉及吴忠市和银川市灵武5县(市、区)15个乡镇、132个行政村。工程建设中存在施工、材料进场,征占地及实物赔偿等问题,河道内随意倾倒垃圾、开垦耕地及侵占河道事情时有发生,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工程建设。
2.3运行管理方面
2.3.1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已建工程被破坏
为了方便工程的巡护及抢险管理,利用和改造了许多已有的村道及生产农路。但是已建成的部分道路被占用、挤占或破坏,护岸工程上被开垦耕地,导致大型机械及车辆无法进入到工程护岸上,对抢修维护极大不利。
2.3.2 管理制度和法规执行力不够,导致河道被侵占
河道沿线管理范围内开垦耕地、倾倒垃圾、侵占河道及违章建设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影响行洪的行为在安全性上无法保证,一旦发生大的洪水,会造成极大的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2.3.3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不能满足正常运行管理
苦水河现状管理单位为吴忠市水务局苦水河管理所,现有管理人员2名,涉及到的县市区均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无法到位,大多由现有工作人员兼管,在监管上还存在缺位、失位等问题。交通设施、技术力量和管理经费上也没有落实,根本无法保证正常的巡护管理。
3 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强全局统筹,使规划设计更科学合理
(1)综合治理,统筹兼顾。以苦水河流域总体规划为基础,把防洪减灾治理工程作为以后流域治理的保障基础,理顺各规划之间的关系,密切结合流域内城市规划、土地规划、水资源规划及生态建设规划等,明确防洪工程治理目标、任务、标准等,避免与其他规划出现冲突和矛盾。
(2)因地制宜,合理布置。针对苦水河的洪水特性、地质特点、河道特点及沿线实际情况进行认真探索。详细调查河道附近滩地、耕地、陡崖、水利及交通设施等情况,综合考虑河段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科学合理布置工程。
(3)优化调整,细致设计。提前做好工程地形地貌测量和地质勘测工作。对每处护岸的工程设计方案尽量做到最优,对地形复杂的河段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以此取得最好的治理效果。
(4)提高标准,保持先进。随着城市段的建设和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愈加提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标准时,适当的考虑工程与当地园林建设相融合,使工程在外观上更尽如人意。
3.2加强工作力度,使建设管理更规范合法
(1)严格履行各种建设程序,完全按照水利建设制度和规范执行,提前谋划好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制定科学合理工作计划。协调好与土地、环保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关系,特别是要与设计单位密切联系,对工程方案、工程布置及时沟通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2)加强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提高监理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建立以监理单位为主,项目法人监管为辅的管理模式,保证所配备监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工程建设质量、投资和进度提供有力保证。
(3)充分发挥项目涉及地方政府和水务主管部门的作用,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力度。提前做好工程征占地及实物补偿调查工作,对影响施工建设的因素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
3.3加强制度创新,使运行管理更到位严格
河道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必须首先配置管理人员和设备,落实管理资金和经费。尽快对苦水河确权划界,在保护河道方面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加大对违反防洪法等法规的处理,双管齐下,共同推进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同时,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明确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河道整治工程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认真仔细做好每一个工作环节,只有做到期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建设管理规范合法、运行管理到位严格,才能建设成高质量、高标准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黄革英. 浅析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M].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07):
[2]王君峰.黑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问题与对策[M].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01):328-329
篇8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改造设计
大多城市的原有管网在实际给排水方面,未表现出高效特性,为满足城市对给排水的实际需求。针对原有管网,进行改造设计,积极完善管网改造,来确保给排水管网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从而满足社会各项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有效排除管网低效的现象。通过对排水管网进行改造设计,一方面解决城市给排水的问题,另一方面完善管网运行,避免给排水系统影响城市建设。
1 给排水管网的基本问题
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管网运行,确实面临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影响到给排水系统的实际运行,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管网年限过久,质量降低。部分管网属于早期结构,在规范、标准和用材方面,缺乏质量控制,由于长时间使用,导致性能方面出现缺陷。例如:管网局部漏水、线路断裂等,致使管网内水体外流,溢出地表,引发地表积水,影响城市形象。
第二,管网不能满足城市整体需求。原有管网并没有呈现整体、统一结构,管网设计基本以分项存在,现代城市发展对给排水工程的直接要求是规划完整、整体性强,支撑市政工作,由此可见:管网表现出混淆、低效状态,影响管网运行。
第三,管网功能混淆。部分城市管网设计将分、合流规划到同一空间,不能有效区分管网功能,地下管网直接表现为混乱状态,甚至污水系统与雨水系统混合,形成大面积的水体污染。
2 给排水管网改造设计的依据
针对给排水管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规划改造设计的依据,提高管网改造设计的能力,发挥改造水平。
2.1 符合城市给排水实际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改造设计,属于长期系统工作,具有阶段性实施的特点。管网改造设计需要以城市给排水实际为依据,实行合理的改造规划。城市给排水的基本情况,决定管网改造的规模,设计人员可以进行现场管网勘查,重点针对管网关键处,进行改造设计,以便提高给排水管网的运行功能,保障给水、排水系统的稳定发展。
2.2 综合考量地质环境
给排水管网的地质环境,决定管网改造的途径和直接规划设计方向。市政给排水管网,基本位于地下位置,呈现错综复杂的分布状态,较容易受地质特性的影响,改变原有性能。因此,必须细致研究管网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实行改造设计,确保管网改造各个环节的衔接性,降低地质因素对管网运行的影响,还可提高管网改造的设计能力,完善整体管网构造。
2.3 合理运用新技术
管网改造设计对新技术的利用,可以体现诸多优势,解决管网问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管网运行环境,还可提高管网整体使用寿命,保障管网内部通畅性。目前,新技术、新材料逐渐成为管网改造设计的主体应用,体现一定的改造效果,提高设计能力,发挥改造设计的优势。
3 给排水管网实际改造设计的分析
根据市政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情况,实行管网改造,运用合理、科学的设计方式,强化管网改造。给排水管网改造设计基本体现在六个主体方面,做如下分析:
(1)管网数据资料的改造设计,实现优质的改造设计,必须强化数据支持,完善资料内容。根据管网改造的需要,实行现场勘测,获取相关的数据资料。例如:深化研究管网线路,排查给水、排水工程,清晰了解管网的位置,数据资料准备齐全后,才可支持管网改造的设计,积极对原有管网进行勘测,保持数据真实性,利用原有管网,提高管网改造能力,避免实际改造过程中出现数据失误。严格按照管网根本,进行改造设计,体现改造价值。
(2)管网改造的设计方案,基本围绕改造实际展开,可利用的方案有:第一,加固修整,部分管网不支持开挖改造,为保障稳定运行,采取加固、修整的改造方式,一般改造对象属于局部管网,直接利用可靠的加固方式,满足整体修补;第二,管网更换,对于年限非常久,基本失去运行能力的管网,直接实行更换改造,在维持路面职能正常的基础上,更换地下管网,注意施工合理即可;第三,设计新管道,受城市建设的影响,原有管网不能实行以上两种方式的改造设计,因此,利用新管道,取缔原有管道,构成新管网,保障新管道功能一致、性能稳定,避免影响管网的正常功能。
(3)管网改造的制度选择,针对管网进行改造设计,势必引发制度不符,根据管网改造的实际,进行制度优化,选择科学制度。根据给水、排水等工程规范,规划管网改造的制度,为改造设计提出发展方向,避免改造设计呈现多样化,影响管网改造实质,降低功能性。
(4)实际管网的构筑改造。管网改造并不是单一问题,其中牵涉多方面的情况,如:土地规划、交通运行等,特别是在构筑改造方面,如出现问题,就会引发实质性问题。对构筑改造设计,提出两点注意内容:一是明确管网内的构筑建设,合理规划改造后的构筑安放,促使构筑能够符合城市的基本设施,避免构筑占据城市建设的位置,保障两者互不干涉;二是优化构筑建设,强化构筑实际,提高其在管网改造设计中的稳定性,保持工艺先进,符合现代管网改造设计的参数要求。实际管网构筑改造的过程中,还需实行性能检测,严格规定构筑性能,防止投入管网改造应用后,出现性能或质量问题。
(5)管网维护方式的改造,管网维护可以延长管网运行寿命,保持管网处于稳定状态,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管网改造设计的实际,提出新型的维护方式,制定维护计划,定期实行管网维护,检测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管网部分,加强维护力度,严禁出现维护不足或不到位的情况。
(6)管网修复的设计改造。管网改造设计中,适当增加关注修复环节的改造设计,稳定管网使用。利用相关的方式、措施,对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部位,进行修复处理,尤其是给排水管道,例如:槽底修复,提高管道自身防渗透的能力,防止管道氧化、腐蚀。因此,修复方面设计改造,可以根据管网改造运行的基本情况实行,具体情况实际分析,逐步提高管网修复改造的能力。
4 结束语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具有一定的改造价值,深入研究原有管网的运行实际,提出有效的改造方案,规划改造设计,实现管网的改造意义,充分发挥给排水管网的作用。根据给排水管网的实际情况,对管网实行科学的改造设计,不断完善,不仅提高了市政给排水的安全度,而且实现了管网改造的实际内涵,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改造工程的经济价值,有力推进了管网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奇峰.浅析建筑设计及室外管道给排水工程[J].科技资讯,2011(09).
[2]刘海涛.市政排水管网优化设计的方法研讨[J].西南给排水,2012(04).
[3]张红岩.浅谈现代给排水工程建筑设计要求[J].科技致富向导,2012(03).
[4]孙驰.关于加强城市市政管网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12).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土地整治;分区;对策;黄山市
一、前言
土地整治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对未合理利用土地的整理,因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修复,以及未利用土地的开发等活动。土地整治规划是开展土地整治活动的重要指南,土地整治分区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整治分区是在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等条件差异性的基础上,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这些子区域的土地整治方向和工程措施相对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个子区域的土地利用特点明确区域土地整治方向。黄山市地形地貌类型多种多样,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开展该区域土地整治分区研究,明确各分区土地整治方向,对增加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全市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等都意义重大。本文在明确黄山市土地整治目标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区域功能、产业结构、人口密度以及区域发展趋势等因素对黄山市进行土地整治分区,分析适宜各区域的土地整治方向,并提出完善区域土地整治的相关对策,旨在为黄山市今后开展土地整治活动提供参考。
二、黄山市土地整治目标
(一)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大规模实施农村土地整理与补充耕地相结合的土地整治项目,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严格落实耕地补充任务,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补充耕地任务,保证等质等量足额补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城镇发展用地占补平衡指标需求。
2011~2015年期间,安排农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土地整治总规模35286.30公顷,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200.00公顷。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以“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农业综合 开发项目”和其他土地整治项目为载体,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防护林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2011~2015年期间,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0000.00公顷,经整理后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三)城乡建设用地整理规范有序推进
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重点加强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逐步推进自然村落的撤并与整合,发展中心村,促进农村人口从自然聚集、散落定居向集中规划、配套建设转变。加大旧城镇、“城中村”和旧厂矿改造力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得到优化,环境得到改善。
2011~2015年期间,整理农村建设用地214.52公顷,建设美好乡村409个(省级中心村90个、市级中心村16个、自然村303个)。
(四)宜耕后备土地资源适度开发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避开生态脆弱区和退耕还林区以及水土流失区,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有效补充耕地数量。
2011~2015年期间,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502.82公顷,补充耕地322.69公顷。
(五)土地复垦稳步推进
加大废弃工矿用地的复垦利用力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实现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土地全面复垦,确保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率达到40%以上,及时复垦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坚持保护优先,逐步恢复和增强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服务功能。
2011~2015年期间,全市土地复垦规模83.48公顷,补充耕地43.39公顷。
(六)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对废弃工矿用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耕复绿、有序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局部生态环境,为打造“和谐、生态、宜居”黄山创造条件。
三、黄山市土地整治分区
(一)城市功能拓展区
该区面积33255.7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4%,主要分布在屯溪区和黄山区,共11个镇(街道)。本区位于盆地及河谷地带,城镇用地和大型工矿用地集中,是黄山市社会经济活动最为密集的中心区域,是未来城镇建设发展区。该区域耕地面积比例大、农业生产水平和工业化水平较高,长期的开发建设和工业生产,对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土地整治方向以城乡建设用整理为主。加强旧城、“城中村”、工矿企业用地升级改造,逐步完善基础、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在充分挖潜现有建设用地潜力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稳步推进城镇低效建设用地二次开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土地价值。
(二)中部平畈岗丘区
该区面积92739.9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58%,主要分布在歙县、休宁县和徽州区,共12个乡(镇)。该区位于盆地及丘陵地带,区内有部分中心城镇和文化旅游区,工业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耕地面积比例较大,农业生产基础好。
土地整治方向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主。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发挥耕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产、稳产、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合理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
(三)北部山地旅游生态区
该区面积426000.90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4.02%,主要分布在黄山区、休宁县、黟县境内,共37个乡(镇)。该区处于山地丘陵地带,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和太平湖均座落于区内,区内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完整,具有良好的、重要的生态功能价值,对发展黄山旅游经济和维持黄山市生态支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整治方向以土地综合整治为主。坚持土地资源保护性开发,在不影响生态修复功能的前提下,进行荒草地和滩涂等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通过修建和完善灌排系统,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大太平湖流域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力度;以整村推进为平台,调整并优化区内农村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完善区内基础设施体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歙县东南部山地环境恢复区
该区面积133715.9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82%,均分布在歙县境内,共18个乡(镇)。该区地貌以山地为主,以山地自然景观为主要特征,新安江贯穿东西,有清凉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是重要的经果林生产基地和黄山贡菊原产地,但是长期的开垦耕种,区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较为明显。
土地整治方向以修复生态环境为主。加强水土保持、环境恢复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对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实施生态移民;适当开展农用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整治中禁止开发25°以上坡耕地,积极开展以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为目的的退耕还林、植被培育工作,力争将该区建设成为“新安江山水画廊”。
(五)阊江及新安江中上游水源涵养山地区
该区面积282126.2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9.15%,主要分布在休宁县和祁门县,共27个乡(镇)。地貌以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达84.2%,是黄山市主要水源涵养区,也是水资源丰富和水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区域,是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态支撑。
土地整治方向以生态保护为主。以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阊江及新安江源头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和建设为重点,结合月潭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优化农田水利设施,适当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一般农地整理;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加强散乱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减少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优化林种结构,稳定深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四、土地整治对策
(一)强化规划管控引导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后,要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严格落实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各类土地整治活动的开展必须符合土地整治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监测监管和考核评价,将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政府土地管理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组织领导
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参与土地整治投资的积极性;加大土地整治项目招商力度,积极鼓励和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土地整治;开展补充耕地指标和增减挂钩指标交易,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减轻社会资本投资主体的税费负担,对投资土地整治的企业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
(四)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土地整治决策模式,政府部门一方面参与土地整治的决策,一方面在政策和技术方面提供指导帮助。由技术部门负责制定规划设计方案的确定,认真征求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收集处理后,按照结果制定工作目标,并让公众广泛参与到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参与实施后监督工作。
(五)加强传统文化保护
在进行土地整治规划时,要加强地方特色建筑保护,避免大规模拆旧建新对古村历史风貌造成不利影响;在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要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和工艺;要保留传统文化景观用地,并将其确定为禁止建设区,同时保留原有乡土、民俗、休闲等用地。
参考文献:
[1]贾文涛.土地整治有了新目标-《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解读[J].中国土地,2012(04).
[2]刘彦随.科学推进中国农村土地整治战略[J].中国土地科学,2011(04).
[3]严金明,夏方舟,李强.中国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2(14).
[4]黄晓阳,金晓斌,郭贝贝.黄土台塬区农用地整治分区研究[J].资源科学,2014(03).
[5]郑治文.释放土地整治机制创新能量[N].中国国土资源情报,2012-08-27.
[6]蒋胜强.长沙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融资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篇10
一、干字当头,务求实效,各项工作推进顺利
截至目前,完成固定资产投入9.0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2.73亿元);新建道路3.4公里,完成路网设施建设10.2公里,完成河道整治1460米,实施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完成土地征收153亩,整治土地1200亩;引入浙江产业园、万特佳衡器等项目11个,实现合同引资48.0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3亿元。建成项目5个,实现产值7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实现15415万元(其中工商税收1600万元,农业两税2565万元,基金收入11250万元)。完成同心苑安置房一期工程建设,安置群众953户;培训就业再就业560人(其中园内解决288人)。
(一)规划理念更加明晰。区委、区政府提出“三六九”发展思路后,我园提出了“融园入城”的发展理念,明确了“渝西现代加工制造业高地”的战略定位,重点突出了电子信息和机械装备主导产业,主动担起了城市新区、产业新区的建设职能,编制了2个产业的发展规划,启动了3平方公里拓展区规划编制,完成了凤凰湖规划设计方案,并通过规委会评审。
(二)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白雪电器项目已经完成规划方案评审、地勘报告、施工图审查,正在办理临时用水用电手续,施工队伍已进场施工,旧历年关前可完成基础厂房建设;万特佳汽车衡(桥磅)生产项目已经完成规划方案审查、消防和初步设计审批、环评报告表、地勘报告等,施工单位已进场;科克发动机已完成职工宿舍楼、办公楼和厂房建设,即将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即将投产运营;城市职业学院二期实训楼和4号宿舍楼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航凌电路板因受市场因素、规划调整等原因,正在积极研究新的建设方案。
(三)招商引资成效明显。进一步理清了招商思路,充分发挥市级部门的招商主渠道作用,同市外经委、信产局、经委签订了合作招商协议,成功引入了华日电装品、万特佳衡器、浙江产业园、星光特种电缆、锐步LED节能灯、华今塑业等项目11个,协议引资48.09亿元,年底前后新增投产渝鑫加工制造、神牛机械、科克发动机等企业5家,全年实际到位资金6.3亿元。同时,在谈项目包装储备了项目还有10余个,为下一步的招商引资工作夯实了基础。
(四)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年初以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73亿元,完成土地整治1200亩;完成永津路园区核心区路段改造工程;完成兴龙大道附线等路网设施建设12公里;完成B、C区河道整治1460米;完成同心苑安置房(二期)工程施工设计图制作,正在积极招标,预计旧历年关前可启动建设。
(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组织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学习11次,到沿海和周边工业园区考察学习4次,开展园区企业篮球赛、拓展培训等活动5次,园区干部职工队伍工作作风、精神风貌和团队绩效明显提升。同时,结合“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崇尚创新、追求卓越”活动,针对区委十二届四次会议、金融海啸等新形势变化,开展了园区“往前想、回头看”、“查问题、找差距”活动,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二、正视不足,找准差距,牢牢把握发展机遇
1、建设进度缓慢。受上半年银根紧缩和下半年金融危机影响,银行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往年相对缩减或更为谨慎,既影响了工业园自身建设融资,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融资,航凌电路板、思科电气等个别项目已经出现资金断档、无力建设等现象,园区的大小项目都受影响,整体建设进度与年初的预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项目规模偏小。受规划定位、生态环保、前期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工业园引入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绝大多数企业仍属中小企业,对产业链的拉动作用和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不强。在投资上亿元的18个项目中,核心竞争力和拉动作用相对较强的仅有科克发动机、万特佳衡器、白雪冰柜、中重石油、船舶工业园等少数项目,且项目之间的关联度不高,较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拉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培育壮大。
3、基础投入较弱。受办园经验、建设资金等影响,在工业园建设时序上,是由近至远依次开发,基本上是先谈项目再征地供地、再配套基础设施,导致工业园在项目洽谈、供地履约、引资选资过程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实现工业园利益的最大化。尤其今年以来,我园进入战略转型期,在基础设施配套、土地整治储备等方面感觉气魄还是较小,对重特大项目的引入缺乏先期的战略储备,亟待调整工作思路。
4、土地报批更难。随着土地、金融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土地新旧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差异,土地报批控制得更为严格,项目批地的压力、土地征收的阻力将会越来越大,但随着全球应对金融危机,预计明年的报批难度较今年会较小。
5、潜在问题显现。尽管工业园目前未出现较大的稳定问题,但随着工业园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些不稳定的潜在诱因和苗头也今年开始显现,也出了几例上访问题。诸如新旧征地政策所造成补偿差异、转非农民生活保障、就业岗位的开发等。同时,来自内部的资金、用地、招商等压力也将逐渐增大。
三、负重自强,迎难而上,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一)指导思想
2009年是金融海啸后国际经济衰退走低的一年,也是我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更是凤凰湖工业园迎接挑战、苦练内功、转型升级、发展突破极端重要的一年。我园将紧紧围绕“精美城市、渝西高地、幸福永川”的宏伟目标,不断深化“融园入城、城园互动”的发展理念,努力把凤凰湖工业园打造成为现代都市工业园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产业新区,切实担负起“扩充城市体量、聚集城市人口、壮大城市经济、支撑城市发展”的历史重任。
(二)工作目标
完成固定资产投入7亿元(其中,自建项目基础设施投入2亿元);征收土地2000亩;协议引资2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亿元;新开工项目8个;建成项目7个;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实现1.57亿元(其中工商税收1920万元);保持园区建设发展快速平稳推进的良好势头。
(三)工作措施
1、千方百计抗危机。一方面,充分利用“金融海啸”对项目的优胜劣汰,淘汰或置换一批实力较弱、不符规划、产值较低的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同时,积极申报国家、重庆和区级扩大内需专项扶持资金,包装凤凰湖水体公园、园区污水处理厂、食品工业园、职教创业园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协助企业策划一批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等工业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区级以上重点项目盘子。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区政府57号文件精神,打活土地牌,发挥好恒瑞等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载体作用,努力为一批骨干企业、重点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信贷支持,共同抵御全球性金融危机。
2、千方百计抓融资。牢固树立经营园区的理念,在加强预算管理和财税征管的基础上,探索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建立灵活的协税奖励机制。充分利用商住用地出让、安置房商业门面出让、物流联营、房地产开发等一切资源,切实加强银企合作,争取向各金融机构贷款2亿元以上,为完成凤凰湖建设、启动食品工业园提供强力的资金保障。
3、千方百计推征地。依托浙江产业园、船舶工业园、职教创业园、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食品工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双竹和陈食拓展区的土地规划修编、协调征地报件、争取耕地指标,完成食品工业园、永津路以南片区等2000亩土地征收,保证新项目入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4、千方百计招大商。一是编制策划一批项目。落实专人负责调研,结合永川现有机械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开展西南地区配套能力调查活动,包装策划一批产业链条项目尤其是大型总装项目,做好招商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切实加大招商力度。按照“投入加大、步子放开、质量提高”的原则,紧紧依靠市级经济主管部门,继续坚持“链条招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的思路,重点面向华东、华南以及东南亚区域,瞄准境内外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坚持招大引优。三是着力培育产业链条。坚持培育打造以福田衡器、松填汇钽电容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加工,以标准化厂房为依托,尽快形成集群;培育以白雪冷柜、科克发动机、船舶工业、开山机械为代表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以重庆啤酒、汇东食品、江津白酒、金豆饲料为代表,以渝惠公司为龙头的食品工业集群。同时,依托凤凰湖湖区建设引入一批房地产项目,打造商务区、别墅区,完善园区功能配套;为工业园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5、千方百计促建设。突出“一湖、一桥、一路、一区”(即凤凰湖、跨铁跨河立交桥、食品工业园物流通道、同心苑安置区二期工程)并重的建设思路,进一步提升完善凤凰湖片区和食品工业园的硬件水平。确保在6月份前完成凤凰湖的湖区水体建设;争取年内建成跨铁跨河立交桥工程建设,完成凤凰湖工业园与食品工业园拓展对接;加快实施食品工业园同永师路交接物流通道工程;完成安置区二期工程建设;整治土地1800亩,新建道路3.5公里,完成路网设施建设7公里,新建开闭所1座,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亿元以上。
6、千方百计抓项目。通过倒计时管理、流程明白卡、月通报会、季分析会等,督促万特佳衡器、白雪冷柜、隆标铝箔、星光电缆、新泰机械扩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确保核心区提升形象;尽快完成职教创业园、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食品加工基地等项目的立项选址和前期手续办理;加快启动华今塑业、九跃科技、江津白酒、腾鲁节能安全玻璃、锐步LED等项目,确保建成投产企业5家以上。
- 上一篇: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 下一篇:公考面试考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