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

音乐为中心,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这就是律动。对于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尚且不高的小学生来说,律动是一种新奇有趣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将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律动进行音乐教学呢?以下是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所做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巴普洛夫也说过:“在课程开始前,要进行一些有趣的设计,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兴趣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很多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跟唱”,长此以往,学生的动力就会大大减少。为改变这一现象,广大音乐教师可在教学时适时地采用体态律动,充分将音乐和形体相结合,这样的音乐课堂既生动又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使音乐知识更形象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旺盛,但是对于抽象的概念,却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于音乐中的各种音调,仅仅靠听觉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态律动,将教学变得生动易懂。如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dou、rui等音调分成几个肢体动作,然后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演示。通过这种形象的肢体表现,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记忆音乐知识。

二、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的节奏

我们知道,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在音乐中,欢快、热烈往往用快速的节奏展现;忧伤、庄重往往用节奏较慢的音乐体现。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体态律动,自主感受音乐节奏。举例来说,在《瑶族舞曲》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步行,表现音乐所包含的从容和安稳的感觉;在《伏尔加纤夫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慢步的行走,体会纤夫那种沉重的感觉。此外,指挥动作同样也是一种体态律动。在表现音乐中包含的慷慨、激昂和愤怒的情感时,指挥动作较大;而在表现平静、温柔的情感时,指挥动作幅度较小。举例来说,在《中国人民进行曲》的欣赏学习中,教师的指挥动作可以坚定、快速,用以表现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在《向新世纪诉说》的学习中,教师的指挥则可用柔弱、缓慢的动作,充分表现音乐的悲壮。

(二)运用体态律动体现音乐的音调

实践证明,音调和节奏的有效结合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音调和节奏是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在利用体态律动展示音乐的音调时,教师可以通过人体的肌肉活动来体现。例如,在4/4节拍中,弱拍的时候,教师可向上拍一只手,第四弱拍和弱拍相同,强拍向下拍两只手,次强拍向下拍一只手;在3/4拍的动作中,表现强拍的时候,教师可向上拍手,表现弱拍的时候再用一只手分别拍两条腿以下;而2/4的动作表现和其他相似,强拍的时候,教师单手上拍,弱拍的时候只需拍一下腿即可。这些动作能够直观形象地体现出音乐的音调,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三)通过体态律动,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对音乐的感受。例如,在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高音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身体稍稍向上伸展,听到中音的时候,再将手平放在胸前;在听到低音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身体微微向下倾斜,让手臂自然放松,并从中体会节奏的快慢和音调的变化等。例如,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欣赏学习中,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后提问:通过欣赏音乐,你们听出了哪些内容呢?然后再指导学生扮演音乐中的音调,并随着音调的变化,灵活地改变身体动作。通过这样的律动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音乐,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三、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诚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体态律动的运用中,同样存在一些必须注意问题。首先,体态律动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运用中应该注意适度的问题,不能将宝贵的课堂时间全部都用在体态律动教学中;其次,在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在课堂上一味地凸显自身的主体地位,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减少学生对音乐课的厌烦感;再次,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由地学习音乐知识,减少不必要的束缚。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紧随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脚步,积极转变教学思维,让体态律动教学法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宁.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教学法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2(06).

篇2

关键词:声势律动;音乐教学;运用

一、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让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可以有效的找出问题、探讨问题和处理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范围更加全面、灵动。孔子曾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知,学生思维模式的灵动性对自身学习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融入声势律动后,可以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使其思维变得灵敏,这时若出现一首熟悉的音乐就会让学生很自然的投入其中,并随之舞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反应力。应用声势律动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中音调、音色以及旋律的了解和掌握,在专项活动的训练下提高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握,并能够让学生自己依据音乐的节奏来调整自己的动作。久而久之,这样循环性的训练会使学生的反应能力得到提升。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视听结合,使音乐更具丰富性,律动更有节奏

所谓的“听”就是要通过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来刺激自身各个感官系统,并促进自己快速的融入到音乐当中,在音乐中享受带来的美好,然后发挥自身想象力,随着音乐的旋律进行舞动,通过肢体运动的方式来将音乐表达出来。在班级实行这种教育方法时,可以用分组比赛的形式来进行。学生通过自我发挥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在这种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思维创造性、肢体协调性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学生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这样就使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降低了。而节奏律动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例如:在进行义勇军进行曲教学时,可以在音乐中设计跺脚、踏步的环节,帮助学生认识节奏,理解曲风。在青春舞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节奏比较轻快、爽朗的音乐,帮助学生增强对音乐的感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也可以在教学中将视觉感受融入其中,进行视谱律动教学。在其过程中要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教师可以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例如:肩膀、手臂、腰、臀、腿等部位的拍击,拍击出不同的节奏,让学生把这些动作重复学习,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提高学习兴趣,最终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与活动相融合,锻炼学生自身的协调性与节奏感

初中生正是充满好奇心和兴趣的时期,他们渴望课堂变得活跃、充实,往往会对枯燥的课堂产生反感心里,他们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表演而使自己得到认可和表扬。所以,就要求老师要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充实音乐课堂,使其变得丰富,在融入声势律动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创建自我展示的平台,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在舞台上尽情地跟随音乐舞动并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例如,教师可将课上前十分钟设定为“音乐纵情演绎”时间。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先给学生确定下节课课前十分钟的音乐演绎主题,并让学生自己结组。教师要强调结组时每个小组要注意人员的搭配,优势互补以求团队合作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学生全部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在课下排练。每个小组可以成立一个小乐队,乐队内的成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例如,两个学生负责利用乐器进行音乐伴奏,另外两个学生负责舞蹈部分和演唱。经过课下努力训练,学生便可以正式登台演奏,向全班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音乐才华。乐队式的课堂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在音乐演奏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学习得到改善。

(三)强化自身想象力,提升音乐灵感

丰富的想象力就像是音乐学习的助推器,源源不断的音乐灵感会让学生自由地驰骋于音乐这片辽阔的草原上。相反,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会让学生在音乐的旅途上寸步难行。因此,音乐想象力是学生音乐灵感的源泉。学生在想象力的驱动下,会更加专注于音乐学习。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一些乐曲的休止以及起伏流畅、音律、节拍、节奏、音色、复调等,学生可以感知和体验到不同音乐作品中音律、节拍、节奏、音色、复调等的不同,从而总结出自己的音乐心得。也可以对音乐的律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也会自由地飞扬。比如,在进行《第九交响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下贝多芬创作背景,让他们了解贝多芬在进行音乐创作时是付出了多少辛酸和努力,体会他的坚强,这样学生在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后,老师在为学生弹奏这首曲子,然后让学生通过踏步、拍掌等动作来诠释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音乐旋律,将音乐的情感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张燕梅,海宁市斜桥中学. 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13):164.

[2]张燕梅. 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音乐时空,2015(13):164.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76-002

体态律动是瑞士音乐家达尔克洛兹所创作的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教学观点指出: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个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学生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的学习。律动教学是从音乐人手,先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的运动来表现音乐。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还能增强音乐的记忆力。下面就谈谈小学低年级音乐律动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尝试:

一、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律动

根据1-2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律动教学,能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创造力。将“律动”教学与小学低段音乐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用律动培养音乐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每天的课堂环境中渗透律动教学

从兴趣出发。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律动、舞蹈组合,开拓学生的眼界,例如让学生学习《小松树》这一课,初步感知2拍子的歌曲是欢快活泼的,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启发,自己想象编创动作,学生发挥之后,教师再进行引导示范,最后再观看PPT,看视频里的小朋友是怎么示范的,每位同学做的到位么?如果和视频相比,差距还有多大?这样,每位同学通过学结,会有进一步的理解,以后每次学习关于这些律动,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并且会非常积极的参与以后的学习活动。

三、用各种方式激发律动表现歌曲

1.利用直观道具激发律动

在学习苏教版音乐教科书一年级第一册《动物说话》时,课前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各样动物的头饰,有小鸡、小牛、小羊、小狗等头饰,教师可以边弹琴边问,小鸡是怎么说话的?学生会回答:叽叽叽。用律动把音乐表现出来,依次每个动物都让孩子们表现,从身边熟悉的动物开始模仿,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

2.利用大幅度动作激发律动

在一年级下学期的音乐课《大鹿》中,小兔子被大灰狼追赶,小兔子向大鹿寻求帮助的情景,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头饰,把教室布置成大森林,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欣赏音乐,在感受乐曲的情绪以后,学生就能愉快的投入到音乐律动中去。

3.模拟乐器设计律动参与欣赏

例如拉二胡、拉小提琴、敲扬琴、弹钢琴等,根据这些器乐的演奏法设计律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律动形式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并目注意动静交替,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

四、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进行律动

在学唱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音乐语言所塑造了不同音乐形象的歌曲时,可以让学生随着旋律走一走、跳一跳。如《走呀走》,学习在轻松蹦走中领悟部分音乐语言:慢速、中弱来表现老爷爷拄着拐杖走来了;用中速、中强时,叔叔雄赳赳气昂昂地上场了;而转换成快速、强时,充满朝气的小朋友蹦跳着朝前走。在表演三者走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感觉,领会音乐语言。

五、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声势律动

声势律动是指用手和脚击出一定的节奏它既有声音,又有节奏,既有姿势,又有动作。声势可以作为伴奏曲强化音乐、语言和节奏:又可以用拍手去代替休止符。最常用的是拍手、拍腿、跺脚、捻指。

(一)利用自己的双手可以制造出许多美丽的声音

当人们高兴或表示欢迎的时候,就会拍手。拍手发出的声音本身也是一种音乐,它应当有快有慢、有轻有响,有所控制和区别。拍手有很多方式,如:

1.拍平放的手掌,发出干脆的声响。

2.拍凹下的手掌,发出啪啪的声响(由于有更多的空气震动)。

3.改用二或三个手指拍,则声响较为微弱。

4.分别或轮流用手掌和手背拍,发出两种有所区别的声响,以突出两种强弱不同、音色不同的效果。

5.结合歌唱的拍手已如前述:

X

X X

X

拍手拍手

6.结合节奏的拍手,第一步应只限于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X X | X X | XX XX | XX XX |

拍手拍手拍手拍手拍手拍手

7.结合动作的拍手,一边行走,一边拍手,可以促进节拍和速度的固定和统一(保持不变)。

可分两种方法练习:

a.不论拍手的快慢如何变化,脚步始终不变:

XX | XX | XX | XX | XXXX | XXXX | XXXX | XX |

一边行走,一边拍手。步伐快慢保持不变,拍手不跟脚步

X X | X X | X X | X X | XX XX | XX XX | X X | X X |

一边行走,一边拍手。拍手变化脚步不变,不要落后。

b.脚步和拍手的速度变化统一:

XX | XX | XX | XX | XXXX | XXXX | XXXX | XXX |

一边行走,一边拍手。拍得快来,走得也快,脚步跟手向前迈。

c.最后可尝试在脚步速度始终不变的基础上,作自由即兴l生的拍手,但仍只用四分和八分音符。

d.拍对方的手。以上均系拍自己的手,在这个练习之后,有时也可以改为拍别人的手:既可以A面对着相互拍,也可以在行进中拍偶然遇到的对方的手。这样自拍与互拍相结合,会更丰富多彩,但决不能乱,要保证不出错,不急不慢,杜绝手忙脚乱!

(二)拍腿在声响上不及拍手多变,但在方式上却和拍手一样也有很多变化的可能性

1.单手拍腿。既可拍同一边的腿,也可以拍另一边的腿。

2.双手拍双腿。拍腿的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切记胡乱的使用,而缺乏逻辑性。难不一定是好,一切要从实际效果出发来决定取舍,往往简单反而最有效果。

(三)拍手与拍腿相结合,这样更有趣更丰富多彩

X――| X-X | XX-| X--|

再 见吧 冬天

篇4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运用

为了实现国家教育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步提高,教师与学生必须积极适应教育改革,不断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如何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就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展开分析。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节奏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高效应用的基础。就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中音乐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没有树立对音乐学习的正确认识,从而导致其他课程占据音乐课教学时间、课堂教学秩序松散等问题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率,不利于体态律动的有效运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正确学习态度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逐渐从音乐学习中提升内在修养,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推动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感知,将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以及韵律的变化等,使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最后,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总结,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体态律动有机融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对曲调相对平缓的音乐进行赏析时,教师就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让学生围着教室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走动,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感。通过这种创新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既能够有效防止传统单一理论教学中学生思想不集中、学习兴趣低等问题的出现,而且还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为体态律动的运用提供可能。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同,所享有的音乐教学资源也不同,从而造成学生音乐基本素养差别较大、课堂教学无法有效开展等问题的出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为了保证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高效开展,就必须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加强音乐体态律动教学中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必须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音乐转化成一个个小故事,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讲故事或者模拟故事情节的方式,来将音乐中的感情变化用语言表达的抑扬顿挫或者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巧妙地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身的节奏感,为体态律动教学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鼓励学生的情感表达

在小学教育中开设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去听音乐,而不是仅仅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普及,从而导致学生空有理论而音乐鉴赏能力不足这一现象的出现。音乐是一门艺术,需要学生天性的释放,在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一定要鼓励学生的情感表达,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比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音乐体态律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就一段时间内的音乐学习,选择相应的曲目,分小组编排节目,通过肢体动作将自身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然后进行优秀节目评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真正发挥出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小学教育是整个学习阶段的基础,对学生正确学习态度的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体态律动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基础。所以,为了保障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就必须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打造灵活、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网络学习资源的筛选,选择一些适合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音乐曲目,让学生进行赏析,并写出赏析心得在小组间进行讨论。这样既能实现对学生音乐赏析水平的提高,又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

将体态律动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都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节奏感、鼓励学生勇敢的M行情感表达等方式,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学质量提高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黄敏莉.音乐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1(4).

[2]王玲玲.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B版),2014(5).

篇5

 

现阶段,有些特殊教育院校进行了音乐教学方法与原则改革,律动教学法便是其中的一种创新应用。律动教学法是基于青年学生好动特征与主体需求,以学生韵律感与节奏感的培养为目标,将音乐节奏应用与音乐实践教学中构建的动态教学方法。该方法现已被引入到各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节奏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明显功效,而且律动教学还能增加学生的课堂体验,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律动教学法将音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技能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

 

一、律动教学法内涵与理论基础

 

律动教学即体态律动教学,最初由瑞士音乐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的。律动教学主要是借助课堂上肢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来着重学生培养音乐感,该教学方法应用于音乐教学可以借助音乐律动教学体验来加深学生的记忆,还可以引导学生的音乐节奏体验来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自我表现的统一,这样便能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创建一种动力模式,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提升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创作水平,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切实推进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肢体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能够将学生喜好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基于主体喜好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现阶段,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还注重学生主体引导模式的构建,这便需要教学活动能够结合学生的主体需求与喜好,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法的应用便是对学生主体喜好的关注。律动可以说是学生最直接有效的音乐感受的表达方式。国外的特殊教育学校已经结合相关的节奏理论与体态律动学理论进行了教学方式创新。他们提倡在音乐教学中将运用身体肢体动作去表现音乐、体验音乐。国内将律动教学法应用与音乐教学中可以将音乐教学课堂转变成学生体验、感受、创作音乐的阵地,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我,并借助肢体律动来进行音乐感受沟通交流。可以说,律动音乐教学法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的教学方法创新,该方法实现了音乐教学的动静结合,并实现了学生音乐体验寓于音乐节奏中,而将学生联想寓于音乐意境中,实现了音乐教学中音乐节奏世界与美学体验结合,使用价值较高。

 

二、律动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将律动教学法应用于特殊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全面改革固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在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政策,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笔者将对现阶段律动教学法与音乐教学实践的结合情况进行阐述。

 

1.律动音乐教学素材的选定

 

国外的律动教学素材多是从生活中进行素材选取。音乐教学素材选定后要在初级教学应用中引导学生在音乐伴奏中模仿音乐动作,到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则可以适当添加音乐创作环节,提倡学生紧跟音乐节奏进行自我情感的表达,这样梯级的难度增加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阶段树立不同的音乐课程学习目标,实用性高。

 

此外,音乐教学还进行音乐素材律动模仿以适当提升教学趣味。在音乐律动教学中进行形象化的模仿能够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素材的兴趣,并在模仿中激发学生共鸣,基于兴趣与共鸣的音乐教学能够有效增加教学效果。

 

2.律动教学实践

 

从生活中进行音乐材料选取,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激发学生律动热情,并基于身体律动获得健康的情绪体验,这样将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可以实现音乐与动作的有效结合,也利于教学政策的制定。

 

律动音乐教学中教师会构建一种充满激情、热情与真情的律动氛围,再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会获得音乐教学启发,发挥主动性与律动主导性。

 

律动教学实践中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主要是借助学生自我表达与创作,这种实践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情绪的表达与抒发,可以引发学生的活跃思维,进一步创作更多的音乐动作,加深音乐理解,更有助于美教目标的实现。

 

三、音乐律动教学的实践意义

 

1.律动教学活动推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

 

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要进行音乐律动素材选取,还要进行模仿动作的确定进一步促进音乐节奏与音乐动作的结合,此外教学策略创新也是必须的,这些环节结束后便需要进一步进行教学实践,教学应用中有助于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

 

首先,音乐律动教学实践中多选取生活化的音乐素材,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紧贴实际,这对于引导学生以后的贴近大众生活的音乐创作风格的确定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且生活化的音乐学习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加真切的音乐体验,对于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体验音乐具有明显作用。此外,生活化的音乐律动素材还能够引导学生获得健康的生活体验。

 

2.律动教学构建动感课堂

 

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能够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构建动感课堂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激情的激发,有助于学生效率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陶冶学生音乐情操。

 

2.1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律动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基于学生喜好进行律动选择,这是对学生主体兴趣的重视,可以说基于学生爱好的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律动教学法便能起到这种作用。律动音乐教学的实践能够基于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感知力。

 

动感课堂的构建能将音乐发声学习、节奏学习、韵律学习等环节都加入了学生兴趣因素,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还能在音乐律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改良学生的身体状况,反作用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2.2音乐韵律意境创建中陶冶学生情操

 

音乐律动教学中选取的律动素材有抒情舒缓类型的,也有节奏强的音乐,其中有婉约情景、宽广情景等各种类型,每一种意境都能够进行学生不同的情感陶冶,有区别的情感陶冶是学生进行音乐知识记忆的关键,因此可以说情感的陶冶也有助于音乐学习质量的提升。

 

音乐课堂中的学生情感陶冶还能在肢体律动中获得,肢体律动能够对音乐律动进行情景补充,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感,获得美学体验。

 

3.律动教学中推进理论教学的浅显化

 

特殊音乐教学中包括音乐理论、音乐欣赏、音乐乐器学习及唱功练习等方面,其中有大量的抽象理论讲解,这便降低了课程的趣味性,因此将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能够有效改进理论教学的枯燥性,将有趣的律动节奏引入音乐韵律中,进行了理论的浅化。

 

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还加入了音乐经典的解读环节,其中实现了音乐理论与音乐作品的结合,是学生进行理论理解与学习的有效方式。将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理论教学中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论学习印象,可以说该种方法实现了音乐理论的浅化。

 

结语:

 

本文着重分析了律动教学法在音乐特殊教学中的应用,并着重分析了律动教学法的作用。音乐作为一门传统课程,进行必要的教学方法创新应用能够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将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是对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该方法能在音乐课堂上构建一种动感的、有激情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激情的激发,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以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应加大该方法的应用,并全面推广,以全面改进我国特殊音乐教育的现状。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体态律动; 教师教学;学生乐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92-01

1.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音乐教育教学是艺术欣赏的教育,也是为欣赏艺术、感悟艺术而进行的教育。欣赏是带着热情喜爱的态度、自然放松的情感积极探索发现音乐,从音乐中获得的自我满足、自我发展以及自我提升。然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中学音乐课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聆听为主要手段,缺少辅助式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缺乏创新,过于单一化、定向化。音乐课的课堂模式一直处于墨守陈规、缺乏新意的的状态。与其他文化课相比,音乐课本应该与众不同,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极大地调动学生对音乐课程欣赏学习的主动性。

2.体态律动的概念与内涵

体态律动教学是以音乐为着力点,先让学生聆听音乐,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肢体的运动整体去感知音乐。从而培养学生在对音乐韵律节奏方面的直觉本能,以及对音乐情绪的真实展现和对身体平衡的运动感觉。简言之,体态律动教学就是通过音乐与身体相结合,从而通过强有力的运动节奏唤起人对音乐认识、体验、感知、鉴赏的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敏捷反应力,进一步增强音乐的体验和表现能力。

所以,体态律动教学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特别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因为青少年正初中时期在身理、心理、智力等发展方面正处于不断上升时期,体态律动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同时,还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体验领悟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操上的陶冶。在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教学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审美活动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个人艺术修养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对学生一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潜移默化。

3.体态律动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深远影响

3.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在学习、接纳、感知外界事物的同时运用各种感官知觉多通道参与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体态律动教学通过面部感官、肢体动作眼神等体态律动,在音乐背景的律动配合下,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能积极地调动身体的各个感知器官,将动作与音乐结合,全身心的投入音乐欣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体态律动教学法不同与其他教学法,具有自身的特点与魅力,教学模式新颖且带动了学生全身各个感觉器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动作旋律真正投入到音乐鉴赏学习中去。

3.2培养学生分析音乐的能力。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聆听上。特别是音乐律动教学是从音乐欣赏为着力点,先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肢体的运动整体感知音乐。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断地培养学生分析音乐、感知音乐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提高对音乐感知和自身审美等多方面能力,同时大大改善了音乐教学质量。音乐作为一门的抽象的艺术,看不见、摸不到,然而体态律动通过具体的形象使音乐变成看得见,感受得到的行为艺术,有了强烈具体的画面感,就更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领悟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3.3增强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体态律动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团结力的绝佳机会。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在安排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时将几个学生为一组,同时老师也参与其中。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最终由各个小组分组进行体态律动成果的展示,老师和其他学生对成果展示应该提出评价和意见,积极进行教学反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同伴之间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而且有助于小组与小组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培养学生之间交流与共享的合作、配合的能力。

3.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体态律动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性的艺术鉴赏活动。特别是在中学时期,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智力全面的高峰期,学生的生活习惯、记忆、想象、见识、想法等不尽相同,所以在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就会别具一格、独具特色。在播放背景音乐时,特别是初中生活泼好动、热情积极,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会根据音乐的节奏律动变化,不断地变换姿态与律动,学生们可以通过音乐感知,充分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创造活动。同时,老师也要对学生的表现和创造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鼓励学生用于勇敢大胆地创作,对学生的创新创作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3.5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鉴赏音乐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根本目标在于培养一个人通过音乐用身体、身心去体验感知音乐,从而表达自身内心深处的情感状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不仅促使教师以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模式,也有助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走进音乐、聆听音乐、鉴赏音乐、体验音乐、感悟音乐,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鉴赏力。对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情感体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体态律动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新型的教学法,所以要求初中音乐教师无论是在音乐艺术造诣、音乐创新创作能力,还是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方面,都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篇7

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唱歌、律动、舞蹈、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活动是共同构成完整的幼儿音乐活动。而在这么多的活动中律动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韵律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加幼儿感受乐曲的能力,体验音乐活动中美的情趣,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创造能力,使幼儿通过活动得以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律动还可以让幼儿大胆地进行想象,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抒发内心的情感,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律动是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音乐是诉诸于情感的表本文由收集整理演艺术。所以,律动和音乐的语言同是情感的语言。

不过也有幼儿园不重视律动活动,认为律动就是动动手、动动脚,扭扭腰的运动。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律动是在音乐或节奏乐器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做有规律的动律性动作。它是一种情绪,当你看到有人听到音乐不自觉的随着音乐律动了起来 ,那就是他们感受到音乐的律动。

那么,既然律动如此重要,我们又该如何调动幼儿对音乐律动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律动中来呢?在《新纲要》的指导下,通过我对相关理论的学习,结合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让幼儿主动参与到音乐律动中,下面我就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的几种方法。

1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兴趣

音乐在幼儿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引导幼儿在音乐环境中有兴趣地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每天都接触音乐、听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那么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我们班的孩子音乐素养都很不错,我是这么做的——我在一日活动中都渗透律动音乐,诱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同时我还巧妙地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如进餐前、集中教学前等时间来播放或弹奏各种类型的音乐让幼儿表演一些优美的律动。时间长了,幼儿倾听兴趣慢慢地提高,并且逐渐地喜欢上音乐。现在只要我一弹琴,小朋友们就会手舞足蹈,乐在其中。

那如何运用音乐环境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需要和兴趣是幼儿获得游戏真正快乐的内在动力,我们教师在平时应让幼儿多接触音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以孩子的活动兴趣为出发点,在平时的活动中多让幼儿欣赏一些律动、歌曲、舞蹈。记得在去年大班上学期教学中,我让幼儿观看了一个音乐律动《快乐心情》,这个律动既让幼儿感受到了快乐的气氛,又让幼儿欣赏了美的动作,同时对快乐舞步、手腕花、转圈等动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以后每当幼儿学习到一些关于这些动作的律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很高,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

2利用夸张的肢体动作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兴趣是从事音乐活动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幼儿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而兴趣是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有一个发现,就是在进行新歌教学时,如果有些内容我只是单纯的以“说”或“唱”的形式进行教学,幼儿确实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我们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幼儿便能很快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用形象的语言,使幼儿体会生动、形象的动作特点。而且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师幼互动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例如:在一节音乐课中,假如这一节课都是老师在教,老师在唱,而孩子只是懵懂地看着老师的表演,就算老师上的再好,这节课再精彩,孩子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孩子成为主角,使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和思维主动地参与音乐律动。

例如,在大班上学期的律动活动《狮王进行曲》中,我首先为孩子准备了许多狮子和小动物的头饰,让幼儿很快地就被吸引住,觉得这节课肯定很生动有趣,肯定会让他们进行表演。除此之外我还布置了森林的背景,让幼儿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律动开始时我先让幼儿欣赏音乐,体验一下音乐神气、高兴、害怕这三种情绪。在听了几遍后我让他们根据音乐说说狮王是在哪一段出现的,该怎么表现?小动物们是在哪段出现的?又该如何表现?在感受了乐曲的情绪以后,我用夸张的身体语言和幼儿进行狮王进场、小动物害怕、逃跑等动作的创编,还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某种小动物,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狮王走路。这样幼儿就能很愉快的投入到音乐律动中去。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从心理发展角度看,他们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将直观道具、夸张动作、形象语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运用多种音乐形式,表现音乐律动

音乐课堂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唱歌、律动、舞蹈和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活动共同构成完整的幼儿音乐活动,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只局限于一种音乐形式,我们也可以将律动和歌曲欣赏结合起来。

例如歌曲“小狗抬轿”,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歌词有趣且有两段。首先,我请小朋友欣赏完歌曲后,孩子们都对这首歌曲兴趣浓厚,非常喜欢。可是教了几遍之后,小朋友只是能记住副歌部分和小部分旋律,对歌曲的大部分内容还是不能了解。第一次上课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和搭班老师一起研究、探讨反思了一下,认真研究了歌词内容,我决定采取歌曲和律动结合的方式,用形象的动作表现出来。在第二次上课时我先配上音乐,运用夸张的表情与动作表演给小朋友看,孩子们非常的高兴,强烈的模仿欲望被激发了,于是他们都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跟着音乐,边做律动边唱歌曲,不一会儿小朋友就把两段歌词记住了。

这节课使我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在课堂上要懂得变通,要灵活,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活动形式的变化来增加幼儿的兴趣,并且注意动静交替,来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如何才能让孩子既快速的记住歌词又能进入到歌曲表演中?这时我们就要将歌曲与律动相结合,这样便会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形式也多样化。

4对幼儿进行及时表扬,激发幼儿自信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从小尊重和培养幼儿的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幼儿正处在成长阶段,所以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尊重和爱护幼儿的自尊心,我们应该像珍惜和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一样,珍惜和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给予幼儿表扬,对他们说“你真棒!你做得很好!”这样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倍增,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我们班有一位幼儿叫圆圆,她的性格非常内向,平时不怎么与小朋友说话,更不怎么和老师交流。记得有一次我在上音乐律动《你是我的好朋友》时,我想请几位小朋友上来表演,没想到圆圆主动举手了,我马上请她上来表演,表演后我们都为她鼓掌,我还对她说“圆圆,你能积极举手参与表演,老师很开心,希望以后你还能积极举手,你很棒哦!”她开心地点了点头。在以后的律动中圆圆每次都主动举手要求上来表演,我真为她高兴!可见,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热情,能够激发出孩子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进取力量,让他们在鼓励声中一步步向更高的水平攀登。

记得还有一次上律动活动时我请幼儿跟着我一起做动作,由于每个幼儿的能力不同,我们班的乐乐节奏感不是很好,老是跟不上我的拍子,为了让她方便模仿,在做动作时,我就将他安排在节奏感稍强的幼儿后面,帮她排一些简单的律动,模仿动作,让他进行练习。通过比较生动活泼的形式,让这些对舞蹈没有兴趣的孩子,在跳跳玩玩中提高对律动的兴趣。

篇8

律动是一项普遍受到小朋友欢迎和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能恰当的利用律动,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它具有其他学科不同的优势,它变枯燥的知识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符合小学生好玩的心理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的教学。其次,律动实现了在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学生都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有负担,师生关系融洽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喜欢上音乐,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也能从中发觉出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人。所以,音乐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多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跟唱、听唱、机械模仿等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被动倾听的读谱学唱教学割裂了音乐语言与身体语言、心理语言的沟通,使得音乐课堂枯燥乏味、沉闷,学生喜欢音乐却厌烦上音乐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本能听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赏能力,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我主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将音乐和律动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在音乐教学中凡参与律动的孩子,对律动无不怀有浓厚的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又夹杂着孩子生性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而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形式,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兴趣,更适合小学生爱动的特点,是唱、动、表演等多门艺术的综合教学。

1.根据拍子来创编律动的动作在低段音乐教学中,主要是以二拍子和三拍子为主。如一年级上册的歌曲中((爷爷过生日》((雁群飞》((小列兵》等都是二拍子的歌曲。三拍子的歌曲有《青蛙合唱》((小鼓响咚咚》等。可以根据歌曲的节拍,请小朋友做各种各样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律动。

2.根据歌词来刨编律动的动作如歌曲(《国旗国旗多美丽》就可以根据里面的歌词来创编动作。“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您。”让学生即兴表演,尽情表现对国旗的热爱。

3.根据情景来刨编律动的动作如温暖的家这首歌曲旋律比较优美,表现了小朋友对爸爸妈妈的依恋。

运用律动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静结合,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更快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在我的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对儿童的重要意义

1.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段儿童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我们教师要想激发儿童的这种求知欲望,就要满足他们好动的天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能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边唱边表演.随着音乐做各种律动,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例如在教唱歌曲((小小的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今天我们要摇着小船去游玩。来.让我们一起来摇小船!”好奇心使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随着音乐旋律孩子们摇着小船,渐渐驶入优美的境界中,哼起了旋律。这样就可以在轻松的律动中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语言。

2.把音乐和肢体语言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学生们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心灵去表现这些动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通过听音乐有节奏的自由律动更是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在拍皮球》一课中,前面统一动作而在结尾处可自编表现球类运动的各种动作。

篇9

一、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律动

教师必须注意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因此我们也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能保持小学生主动参与的热度,小学生不会以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像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善于从幼儿的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中,采取一些短小、形象、生动、鲜明、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动作性强的音乐律动,而且需要手脚分解,像律动“拍手点头”“拍球”“小鸟飞等”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掌握律动“蝴蝶飞”“摘果子”“手腕转动”设计一些较复杂性的动作;三年级的学生,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可以设计一些强度更大的律动。孩子们才会感到亲切,易学、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们以后进行活动时,就会情绪欢乐,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极了。

二、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渗透律动教学

让小学生在活动中自然的动起来,需要和兴趣是小学生获得游戏真正快乐的内在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让学生多接触音乐,为学生创设音乐环境,以孩子的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为出发点,在一日活动各环节创设特有的音乐氛围,发挥音乐所具有渗透功能,在平时的活动中多让学生欣赏一些律动、舞蹈组合,并且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我让学生欣赏舞蹈《欢乐舞》,舞蹈中小朋友迎新年的喜悦心情,放鞭炮的欢乐情景,使学生既欣赏美的动作和形象,同时对进退步、手腕转动、旋转等,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以后每次学习到一些关于这些动作的律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很高,会积极的主动参与。

三、用各种方式激发律动表现欲望

1. 利用直观道具激发律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一年级的第一册《动物说话》时,教师试先做好各种动物的头饰,有小鸡、小猫、小鸭等头饰,一边放音乐,教师一边听着音乐变化着不同的头饰做着变化着的动物动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迫不急待地想要去做律动动作。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和思维主动的参与音乐律动。

2.利用夸张动作激发律动

例如:二年级的《大鹿》,学习律动大鹿帮助小兔子的情景时,我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头饰,布置树林的背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体会稳健的音乐性质和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反复听几遍后,然后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有的学生会说:就好像真的在森林里一样,真的发生了现在的大鹿救助小兔子的事情一样。有的说:自己真的就是小兔子。有的说:是大鹿热心的帮助“我”。在感受乐曲的情绪以后,教师采用夸张的身体动作和学生动作的创编,这样学生就能愉快地投入到音乐律动中去。

3.利用形象语言激发律动

学生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所学动作的表现常能决定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尽量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能体会生动、形象的舞蹈动作的特点,如:律动采果子时启发学生想象采果子情节顺序,以去果园、看果子、采果子、必须用形象化的语言教学方法,教师设计的形象化的语言要有节奏感并且符合音乐旋律,带有趣味性,使学生觉得生动、有趣乐于接受,然后教师将直观道具、夸张动作、形象语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效果会更佳。

四、在欣赏教学中合理运用律动

唱歌、律动、舞蹈和音乐游戏等活动共同构成完整的学生音乐课堂,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教师不要局限于一种音乐形式,只要学生感兴趣。教师也可以将律动和音乐欣赏结合起来。

1.利用符号设计律动参与欣赏: 例:“, O”,有一部分欣赏曲可以设计不同的符号来参与欣赏,使生轻松熟悉旋律并理解旋律。

2.利用身势设计律动参与欣赏: 例:拍手、跺脚等。

3.模拟乐器设计律动参与欣赏:例:拉二胡、拉小提琴、拉手风琴、弹钢琴等,据这些器乐的演奏法设计律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律动形式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并且注意动静交替,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

五、 及时表扬,重点指导,鼓励儿童积极参与

篇10

一、律动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

每个孩子天生都喜欢音乐,“律动”中音乐所表现的高低、快慢、强弱、长短、紧张与平静、欢乐与悲伤,孩子们都可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小学生正处在对外部事物,特别是对音响刺激的敏感期,喜欢与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在律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被重视,有利于挖掘学生与生俱来的最原始、最自然的音乐感受。律动是一种运动感和音乐感之间的连结。在律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及情绪变化的节律,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是自然、放松的状态,将内心对音乐的理解与想象完全和音乐融为一体,体现了动感之美。

二、律动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

音乐律动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肢体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学生在伴随音乐进行“律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是一种他个人对音乐的想象和意境。如:在聆听歌曲《劳动最光荣》时,根据歌词“太阳光晶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设计律动,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普遍受到学生欢迎和喜爱的一种音乐活动。由于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很容易不集中,控制能力不强、好动,如果以音乐律动作为导入不仅可以揭示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抛砖引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音乐律动可以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编排动作,弥补教学上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音乐感受力,还可以帮他们熟记歌词。

三、律动可分为固定律动和即兴律动,在教学时可灵活将它们有机地穿插于其中

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并表现出来,我根据自己的舞蹈特长为他们设计了一套最原始的身体训练,通过点头、拍肩、摇手、摆胯、造型等来进行教授,并且一个月换一套训练,在学生熟练后可改动、创造动作,这样不仅让他们学到了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又发挥了他们的音乐创编能力,肢体语言也变得更加丰富,对学校的舞蹈排练也潜移默化的奠定着基础。此外还有表现一些模糊的音乐形象,比如音乐表现的是早上的森林、泉水的声音等,根据这些音乐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要随音乐节奏的快慢表现清晨从静到动的一个过程,再到泉水从轻声到重音身体幅度的变化等等来感受音乐的各种元素。律动教学既满足学生心理上对音乐有所感受,更从生理上使整个身体都参与到音乐的节奏、节拍、呼吸和情绪的起伏中来。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及音乐的感知能力。

四、律动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气氛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音乐课一般比语文、数学课少,大多数安排在最后一节授课。这时候的学生已经处于疲劳状态。如果直接开始上课,学生很难进入状态,不利于教学的进行。根据巴普洛夫“条件论”,课前可安排一些与本课有联系的律动,如:在教唱歌曲《动物说话》时,我先模仿各种动物形象让学生去猜,使学生的音乐细胞被激活,便能很快进入到音乐的氛围中,为上好音乐课做好铺垫。这仅仅只是一个律动导入,由于学生的注意力短暂、生性又活泼好动。如果在感受歌曲、学习歌曲、表现歌曲的各个环节中适当的加入律动,使课堂动静相结合,学生既没有时间沉默,好动的欲望又得到满足,在学生还感到意犹未尽时,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就上好了。

五、律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的音乐教学是国民艺术的教学,不是专业艺术教学。我们的教学任务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天赋,培养对艺术创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享有一个多方面的精神世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律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听、创造性地想像、创造性地活动,并把听到的音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律动表现出来。如:《大鹿》歌曲中,歌词“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鹿呀鹿呀快开门,咱们手把手挽牢”中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用“走”和“跑”来表现;并用动作来表现,感受乐曲带来的紧张气氛。运用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简易动作,随着音乐自行创造并表现出与音乐相适应的动作,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启发学生的情感,不断拓展对音乐内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