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历提升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学历提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学历提升

篇1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1-0064-02

Reform of Computer Teaching Method and Training of Students’ Approaching Ability//Bu Yanbin, Zhou Youjia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form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teaching pattern for non-majors in the author’s college and problems in computer practice teaching,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uter science teaching pattern in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Key words computer teaching; experiment of computer principle; quality of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Nanjing, Nanjing, China 211172

1 引言

目前,国家倡导素质教育,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应该担当起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任。关于教育模式的探讨,已经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素质教育的特点,围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偏离社会实际

近几年,毕业生就业上出现一种矛盾:大学毕业生剧增,就业困难,而企业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高校来讲主要有:教学内容偏于陈旧和理论,缺少实训环境,学生实践能力差,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与行业、企业缺少沟通,对社会需求不明确。

2.2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我国国情特殊,东西部教育条件差距较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理论及技能,而有些偏远地区或者农村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2.3 课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使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升较缓慢

目前,各高校都在对课程的总体学时进行压缩,使得教师只能讲授重点和基本操作,无法照顾到具体细节。再加上实验机器老化严重,实验条件有限,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无法完全掌握课程内容。

2.4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缺乏,教师进修学习机会少

由于高校和企业的待遇差距,计算机类毕业生大都不愿意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造成计算机基础教师缺乏。此外,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相关知识更新较快,计算机课程教师需要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但是由于高校普遍不重视计算机基础类教学,故教师进修学习机会较少。

2.5 实验室投入不足,设备简陋

设备的性能与设备的价格呈正比关系,购买好的设备需要更多的投入。高校实验室的建设跟不上扩招的速度,且部分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设备落后,难以跟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

2.6 实验案例陈旧,缺乏探索性

实验课教学案例设计不合理,所学知识跟不上社会需要,学生实验基本上是按照实验指导书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以验证性为主,缺乏探索性。

2.7 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高校对于实验课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实验员的配备良莠不齐,实验系列职称瓶颈较大,高学历、高职称人员较少,实验系列教师待遇普遍较低等,均影响到实验教学质量。

2.8 多媒体教学名不副实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仅是将教学板书死板地搬到教学课件上,依然是采取灌输式的、学生被动式的接受教学,互动环节较少,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

3 改革计算机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有很强的理论性,还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际工作中,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理论指导实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同时要加强实践练习,要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现行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该模式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笔者结合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几点思路。

3.1 采用分级教学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在学生入学时进行计算机水平摸底测试,按测试结果分级,根据分级结果分开教学。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采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以提高其计算机基础水平;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登记其学分,针对不同专业增设多媒体应用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类课程进行选修教学,引导此类学生学习更多实用技术,增加其社会技能。通过此种方法既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统一要求,又使得优秀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更深、更实用的知识与技能。

篇2

关键词:职业计算机教育 教学方式 职业技能

在面对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计算机的应用和需求越来越普遍化,无论是在生活、学习或是工作中,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带来的作用都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为了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随即产生,而且成为了热门的教育专业。 随着计算机相关教育的发展和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也大批量的涌入社会,为此专业的社会人才需求解决了燃眉之急,分别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IT业等方面体现的较为明显。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同步推进,教学模式也由传统的以学历为主,转变为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因此,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能再保持前期的学习心态,而是需要转变学习的方式,因为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更倾向于综合型人才。而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则是以就业能力为主展开教育,更符合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所以,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中计算机专业学生如何提高职业能力出发,为职业计算机教学提供建议和策略。

一、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高职教学中课堂的时间占整体时间并不多,该如何有效的利用业余时间来加强计算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学生而言,业余的时间非常充分,学生就可以利用充足的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或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此来锻炼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探究的本领,这些技能会对日后的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学生在课堂接受计算机理论和基础操作授课后,也可以在课堂之外利用多种途径查找更多相关的资料和书籍,以便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更广泛的探究。比如,我们在学习了关于计算机的一个新的知识后,就可以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扩展,更深入的了解新的知识,包括理论和实践的练习。因为读书馆资源是丰富的,会有不同的文献从多种角度来解释和分析一个知识,而这些扩展对学生而言都是提升知识面的重要资料,而且从中还能够得到一定的启示,促进学生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见识也有显著的提高。

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

科技的发展势必带动信息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计算机行业的日新月异,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必须跟随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宝贵时间毕竟有限,所学的知识也不是恒久不变的真理,因此,学生则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即使在日后走出校园,信息的发展导致学校所学习的知识不能与时俱进,出现了更新的工具和技术,但独立的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还是能够让自身很快便适应了新的知识。所以,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亦是大学阶段重点培养的方面。因此大学校园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任何岗位的潜能。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当学生踏入社会时才能适应变化万千的环境。据调查显示,在工作中所能运用到的知识点中大约仅有很小的一部分是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而更多的技能是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总结积累起来的,所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

三、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主导的地位,通常是教师硬性的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完全没有自主思考,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教育,新的教改中要求教师需要寻求和探索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在计算机教学中,因为计算机的特殊性,其本身就是属于一种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进行指导性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对计算机有更深额的认识,从而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操作程序,加深操作技能,又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记忆,摆脱死记硬背的旧模式。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过程详细讲解每一步骤的意义所在,并可以通过一边讲解基础理论知识,一边进行操作演示,让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同步进行,增加了学生的趣味感,摆脱了传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单独授课的枯燥感。在课堂剩余的时间内,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来寻求相应的答案。总之,摒弃传y的授课方式,采用更具指导性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换角色,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另外也提高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在目前的学校中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通常是采用期末测评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方式并不能全部、真实的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因为期末的考试制度更注重的是分数,不能够真实的反应学生日常的学习状态,也不能够测评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在原来的测评体系外还需要加入综合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日常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质量的评价,将这些日常的学习状态加入到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中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机制,更有助于真实的反应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总之,在职业计算机教育中需要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包括从基础到更深入,从技能到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大学教育更适用于社会,适用于长久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郑丹青.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01).

篇3

关键词:计算机;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4

1 学生们综合能力的不足

在学习中,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达不到一定的要求,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同学们对于学习的热情不高,从而没有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这里我们重点分析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等。

1.1 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这一点是学生们的通病,尤其是面对教师们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更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在上课时,只是一味地听着老师们的讲解,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同时也就缺乏了创新意识。当然,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们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同时缺乏对同学们的引导。在我国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只注意完成教学内容,却忽视了对学生们的培养,导致很多同学觉得计算机课程非常无趣,很枯燥,逐渐失去了积极性,失去了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1.2 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以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但是在计算机的学习中,同学们往往更加习惯于听老师讲解而不是自己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同学们渐渐地不注意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从理论上讲,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应该有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够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而且这种理解会更加深入。与此同时,学习方法好不好是由适不适合自己而决定的,故而要想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还应该自己通过自主学习,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目前我国在计算机教学中还比较缺乏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3 缺乏协作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协作学习,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学一起学习,取长补短,配合起来解决问题。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是可以做到共同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但是在我国,协作学习的应用却很少。同学们往往很少与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这样也使得学习的热情并不高涨,同时也会有很多同学存在很多遗留问题得不到解决。这正是缺乏合作意识和缺乏协作学习能力的表现,严重影响了我国学生们的发展。

2 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上文中提到,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升,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同学们不能对学习充满热情。所以下文,我们将从计算机的教学入手,分析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得同学们对计算机学习充满兴趣,然后才能够加以引导,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在计算机课堂上,教师们首先应该改变自己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同学们最能够接受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会让同学们觉得枯燥。

在做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之后,就要进一步对学生们加以引导,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课程中的灵活性和实践性,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原则下,进行较为大胆的教学设计,以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以制作网页为例,利用frontpage工具进行操作,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操作,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制作出一个网页并提交,之后进行集体的展示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对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同学们也可以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老师们的评价过程和展示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制作的同学可以得知自己的不足之处,观看的同学也可以看到他人的长处,反思自己哪里没有做好。这个学习的过程对于同学们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好处。

2.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上文中提到,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自主学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从小学到高中,同学们的学习都是由老师们手把手教授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更加轻松,很多老师讲解的知识才能够更容易理解。一旦进入大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就更加明显,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同学在大学的学习必将更加吃里。所以在计算机的教学中,也应该想办法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循序渐进,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这样可以做到同学们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在老师指点下自己领悟。

以比较简单的word教学为例,在使用word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操作都是相似的,在工具栏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选项,只要点击进去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同时,很多功能在选中内容之后,点击右键也可以进行操作。所以同学们比较容易做到举一反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由简单到复杂,所以当开始培养学生们的能力时,可以提出让同学们自己制作“个人简历”,这其中包括很多细节的设置,比如表格的边框等。同时还包括插入图片或艺术字等操作,同学们就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课本或是自己探索来进行制作,对同学们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2.3 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学习能力

同学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是非常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提升个人能力的环节,同学们之间互动和配合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对学习成绩的提升也非常有帮助。

以利用powerpoint工具制作幻灯片为例,若是目标为培养同学们的合作能力,就要结组进行,分别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比如老师安排同学们每一组在一天之内完成一个有关“羽毛球”的幻灯片的制作,那么同学们就会分工完成工作,一人上网查羽毛球的来源、历史,一人上网查相应的赛事,一人搜集相关体育明星的图片,一人负责将所有的资料整合在一起,搭配PPT效果等,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的进度,这样可以让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进来,相互帮助,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到其他人的想法,对培养同学们的协作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非常有帮助。

3 结束语

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只要老师们具备培养同学们综合能力的意识,无论是哪一个学习过程都可以结合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对同学们进行引导。所以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加大对培养学生们能力的重视程度,着重对同学们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进行培养,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苗晶.论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1(12):193-198.

[2]赖丽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1):75-87.

[3]杨业.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80):137-142.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策略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呢?

一、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探究算理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生已不再是接收知识的容器,理应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探究算理,掌握计算的技巧和规律。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以34+25这道题目为例,笔者给学生准备了3捆4根的小棒和2捆5根的小棒,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尝试着进行相加,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会对相同单位数相加减有更深刻的体会,明白计算两位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的位数对齐,由小木棒抽象到竖式的写法,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领悟,为概括法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运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通常体现在对各种运算定律的运用上,所以,想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加强“运用”策略的指导,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运用计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技巧。例如,以104+88+96这道题目为例,虽然利用常规的算法可以进行求解,但根据数字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其实还有更简单的特殊计算方法,所以,本人并不满足于学生直接给出答案,还要求学生陈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说说自己运用了哪些运算定理,这样一来,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视过程的要求,同时还是一个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解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掌握简单运算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辨析错误,突破计算上的难点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有这样的困惑:计算原理已经讲解得非常清楚,并且法则也归纳成了条款,为何学生总是一错再错?实际上,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总结,就能将学生常犯的错误归纳起来,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辨析。例如,在教学“分桃子”中的第三个环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呈现出来:一是没有分步相除;二是十位数没有除完,所余下的数字没有与个位数相加便除;三是十位数商小了,余数大于除数。然后针对错误一一进行辨析和更正,有计划地突破难点,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计算方法。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一同分析和交流,通过集体会诊的方式,根除学生的疑惑。

以上仅是本人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几点浅显的认识,有待于教师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篇5

【关键词】数学 教学方法 口算 计算能力

从事数学教学的老师恐怕都知道:在小学数学试题中,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5%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教学情况表明,一个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如何提高口算能力,是值得探索研究的。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从提高口算能力来达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基础性训练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让学生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

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算的口算有针对地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上是正确的。通过分析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三种情况,每种情况中都有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

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学生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通过2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以上三种情况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口算方法同样适用。

三、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

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四、规律性的训练

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如2000/16×8,用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001.5,用化假分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则耗时多且容易错。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方法略)。

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1、2、3等较小的数时,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接口算。如12/7-6/7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比分母少1,结果不用计算是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2,结果就是97/99。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3、4、5等较小的数时,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结果。又如任意两位数与1.5积 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再加上它的一半。

五、综合性训练

1.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

2.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出现;

3.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综合训练。

篇6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

1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内容

大学生创业能力主要是在具体环境下,大学生敏锐发现或是主动创造了商机,通过资源整合形成更大价值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关系到大学生最终能否成功创业,该能力需要基于自我管理,利用技术创新这一载体,将团队管理作为根本条件,是围绕市场开发成绩这一尺度的重要素质。具体来说大学生创业能力涵盖自我管理、技术创新、团队管理以及市场把控。其中,自我管理也就是有目标地把控思想以及行为的能力。创业者要想成功首先便要能控制自己,通过自我激励、明确创业诉求、意愿,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力。其中意愿是产生创业行为的起点,而创业过程中各类资源的应用、实现成功目标的过程较为艰难,需要承担失败的风险。创业者唯有持续正向激励自我,勇敢面对挑战与挫折,做好心理调节,冷静分析问题,即便失败也不气馁,方能最终走向成功。现实之中,较多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找工作碰壁的过程中被迫创业,由于欠缺风险预判,经常知难而退。技术能力创新则是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的核心技能,需要将技术变成商业价值,这恰恰是科技创业人员同其他专业创业人员的本质区别。为实现成功创业,个人或团队需要持续不断完成自主创新,提升创新水平,取得核心技术突破,同市场密切关联,促进成果对接产业,方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优秀团队则是创业人员坚持不懈的重要基础,对大学生来说,通常是个人创业,拥有的资源以及经验不足,较难最终走向成功。也就是说,团队是创业制胜的关键,即便科技创业,也需要具备技术人才、市场人才以及管理人才。因此,大学生创业应创建形成分工精细、目标一致、各有优势、互相补充的优质团队,内部能够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应对创业阶段中出现的分歧。另外,发起组织人还应发挥团队影响力、展现良好的凝聚力,令成员形成更高的归属感以及支持度,可带领激励这些本着共同目标而一起打拼的人才最终走向创业成功。对于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欠缺的就是团队管理才能。创业阶段即是在市场中抓住商机,将其转变为价值、创造利润的阶段。因此,创业人员需要精准地判断市场、大力开发,加强财务管理。需要依照当前经济环境、行业背景以及人们的消费行为,评定市场走向,发倔商机。一旦决定开发市场,还要成功组织策划营销活动,确保创造最大利润。对于财务工作应做好计划与管理,坚强整合控制。即不论经费是否充足,创业人员均要做好理财工作,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面对资源有限的情况,倘若无法将资金用在实处,便不能创造最大价值。

2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2.1将创业能力与专业教育、人才建设全面融合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持续不断开展,应融合专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围绕大学生学习专业背景以及发展路线,方能提升实效性。事实上,专业教育同创业教育互相扶持,前者对体现专业人才特色极为有力,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保障;创业教育则是一项强化以及推动专业教育的过程,不仅可持续历练学生形成更好的心理素质,还能推动他们将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相联系,提升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能动性。专业教师不仅应传授具体知识,还应将团队合作、人际关系等相关知识添加至教学中。创业能力的培养并非大四学生的专享,应从大一阶段便开始,贯穿到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中,分布于各个阶段。创业课程则应凸显层次性,把握系统性,内容应丰富多样。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来说,可在大一设置基础课程,大二逐步增加课程难度,大三组织研讨课程,并在大四进行创业实践。

2.2丰富创业师资力量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为走向成功创业,应接触多样化学科知识并参加丰富的创业活动,不但应学习营销管理知识,还应锻炼领导才能进而应对棘手难题。为拓宽计算机学生事业,学校、系部可配置丰富创业师资力量。具体来说应涵盖本校专业教师、本校相关专业教师、其他学校教师以及企业导师。选择课程环节,应激励学生主动跨科学习,打破专业界限。例如为学习更多的市场知识,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可选择经济管理、财经知识课程。选择创业课程教师环节,可选择专职教师学习理论,由企业家传授丰富经验并引导实践活动,进而解决专职教师经验有限、企业家理论知识不足的欠缺,令创业课程彰显更大功效。

2.3组织多样化创业实践活动

为激励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主动转化创业意愿为创业实践,高校、各系部应开创自由、浓厚、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推崇冒险精神、主动创业、不过分看重失败,营造可以滋生创业的最佳条件。另外,高校应组建专业化的创业机构部门,并形成专项创业基金项目,建设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设立创业管理委员会、创业精英俱乐部、校企创业联盟等相关机构,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渠道,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为提升创业能力营造完善的组织保障。再者,应积极开展多样化创业实践活动,在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业论坛、创业者座谈会、创业大赛、创业项目的基础上,还应将专业教育融入到创业活动之中,将创业意识融入到课程设计之中,促进毕业设计以及创业模拟实践的有效融合,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同创业能力的提升全面集成,将计算机竞赛同锻炼创业技能融为一体,进而令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创业能力,令创业体现更高的专业性以及唯一性。

2.4开展多方位校企合作

高校始终是锻炼培养人才、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重要核心,企业要想实现快速全面发展,需要拥有良好的人才团队,而科学研究则是基础动力。由此不难看出,开展多方位校企合作是共赢互利的重要举措,可为行业市场培养出更多计算机专业的企业家人才。师资力量方面,可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培养人才,即企业为学校输送导师人才,后者在承担必要的教学课程之外,还需引导推动学生参与企业具体的项目研究开发工作,完成工程、产品的组织设计并撰写毕业论文。学校应为专职教师提供更大的锻炼平台,通过企业挂职训练、兼任企业职务,开展企业产品研究开发、项目设计、经营管理活动,或是批准专职教师在两年时间之中完成专职创业,进而使他们的创业经验更加充实丰富。教师来到企业实习的阶段中,应全面激励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企业新型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分析以及生产销售,这样一来将拉近高校同企业的相互关系,通过密切接触,真正提升学生创业能力。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可来到企业通过实习明确选题方向,并成功完成设计作品,甚至可聘请计算机行业企业名家参加大学生毕业设计,给予指导并完成答辩工作,可组建评审委员会聘请企业人员成为组员。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环节同样可争取企业导师意见,加快企业同高校之间的良性互动。

3结语

总之,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需要进一步明确创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将创业能力与专业教育、人才建设全面融合,丰富创业师资力量,组织多样化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多方位校企合作,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推动学生在计算机领域大展拳脚,实现成功创业。

参考文献

1.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EB/0L].新华网,2014一OS一24

2.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N].经济参考报,2015一OS一28

3杨晓慧.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

篇7

此种现象是否纯粹属于该专业毕业生过剩和就业需求不足产生矛盾的必然结果?经过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例如,智联、中华英才网等知名招聘网站,网络工程师等IT相关职位常年处于招聘热门职位前列,每一天的招聘信息竟达到万余条。是什么原因造成毕业生就不了业、而用人单位也招不到人才?

1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竞争力弱的原因探析

就当前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及学生就业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就业竞争力弱且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难,而用人单位招不到所需求人才;其次,各种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招生和就业十分火爆;第三,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呈上升趋势,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呈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众说纷纭,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作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1教学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计算机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在强化专业基础的同时,还应结合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传授新知识和前沿技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且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当前主流计算机培训学校每18个月左右教材进行一次动态更新,教学过程融入主流的技术和产品,使学员掌握最新的技术;师资通常拥有5~6年的实战经验,多数担任过研发一线的项目经理。然而据了解,为数不少的高校还在使用5年前出版的教材,有些课程甚至还基于Windows95/98平台进行授课,教材更新慢,新知识、新技术很难快速进入课堂。同样,高校里为数不少的计算机老师多年来工作仅限于课堂教学,没有更多的实战经验,由此师资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跟紧计算机科学前沿的发展,也是计算机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主要因素。

1.2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弱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高校的扩招使得进入高校的门槛逐级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有下降的趋势,使得多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由于教学资源配置跟不上扩招的速度,师资、实验和实践条件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求,加之师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不够、实践环节的考核的复杂性和难操作性等众多原因,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差。这也是很多用人单位不想招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原因。正如摩根资本与投资集团公司中国总裁刘建华曾说过:“我们不会轻易去用毕业生,因为招聘应届毕业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成本去培养。应届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很差,比如,像一些基本的办公技能,传真机、打印机的使用,都得手把手的去教。”

2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要提升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作者多年主管毕业生实习工作和就业指导,结合在用人单位的反馈和,就学校和毕业生力所能及的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2.1及早进行专业和就业指导、明确就业目标和方向,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在本科学生大一入学就建议开始专业指导和就业指导,通过课程和讲座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介绍专业知识体系、主要就业方向及所需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起就了解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体系、主要课程、就业方向及相应的专业素养,有利于他们在夯实基础知识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进入大学三年级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业倾向等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如程序开发、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等),并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指导学生进行课程选修,同时在毕业设计选题和毕业实习等主要实践环节也要依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从而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

2.2优化课程结构、提倡学以致用

学校应结合计算机学科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要求,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延续性和先进性,定期修订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紧跟专业发展的方向,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同时在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中紧跟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采用主流技术、方法和平台进行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在今后职业生涯中发挥作用,做到学以致用。

2.3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和实践教学是计算机专业教育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本环节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决定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也是用人单位对应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设计和综合设计内容,做到难易适中且实验任务不能过重,如果多数学生无法正常完成的实验就没有开设的价值。第二,加强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指导、管理和考核工作,重实绩和实效,通过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第三,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的考核体系,由于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有效的考核方式将极大督促学生动手提高操作能力。第四,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和项目开发活动,提高科研和项目开发水平,同时也尽早了解社会需求。

2.4认识不足、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当然,计算机专业学生也需要看清就业形势,认识自身不足,有意培养自身道德修养、语言与书面表达能力、组织与社会活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诚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能吃苦精神,加强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比赛活动,参加与专业及专业方向相关的主要认证考试(如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各种厂家或专业的认证考试)。

篇8

【关键词】计算机;重要性;应用能力;培养

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的升级与计算机软件的出新也是每日一新,这使得计算机应用的教学跟不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往往学生毕业后所学到的知识已经成为过去时,与社会实际的需要产生了巨大的差距,所以学校应对这个问题提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改革,与时俱进,提高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一、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社会职业需求的基本要求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将打破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熟悉并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必然要求进入社会就业岗位的劳动者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且具有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是信息社会对未来劳动者的要求,对培养社会新型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要求。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人才,学生在通过学校的课程学习后步入工作岗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得心应手。

3.积累学生的实战经验

①积累各种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应用经验。②积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和办公软件的应用经验。③积累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故障检测和排除的处理经验。④积累计算机网络通信应用经验。⑤积累计算机多媒体设计与操作经验。

4.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①熟练掌握企业常用办公软件。②熟练掌握简单图形设计技术。③熟练掌握企业常用硬件。④熟练掌握网络通信技术。⑤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

二、发挥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上的主导作用

1.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进步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班级式教学已经逐渐转变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途径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的学习意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进步,带动的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教师可采用如传统模式和多媒体相结合方式,学生可分工协作进行实践操作。

2.因材施教,整体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由于学生所在地域计算机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太一样,有些地方计算机的文化氛围比较落后,甚至有些乡镇学校基本上没有计算机的文化环境。因此,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这样的生源构成,学生接受计算机知识的能力有所差异,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讲授,既要解决大多数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普及的问题,又要满足一部分学生提高计算机技能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摸索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和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学习计算机课程,如果我们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以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训练,以后只须稍加指导,学生就会乐在其中地完成后续学习任务。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下述办法比较有效,应当重视。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学内容紧跟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更新与发展

①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学习。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为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这对于学生实际操作时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为进一步深造学习奠定基础。②计算机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对于计算机技术课程,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并对软、硬件的选择与安装操作熟练,懂得维护和维修。③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内容的学习。计算机应用是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方面对目前已有的和最新流行的操作系统、软硬件等进行学习,并对计算机未来软硬件的发展信息及时掌握,使学生能够在毕业的时候尽快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2.课程内容综合改革

学校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内容改革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应用,是学生能够迎合社会发展需要,从技术和理论上符合企业需求。

3.课程内容多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培养方向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技术含量的学生来,所以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应用教学的主要目标。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

1.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内容改革。

学生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将学生上机实际操作的考核归纳到总体考核内容中,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学习精神风貌、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都进行综合的评价。

2.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改革。

学生在完成阶段性计算机应用学习后对其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不单单从考试成绩单上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打分,而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学习期间的客场表现进行综合的、全面的、客观的评定,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多方面的、多样化的评价,提高人才的素质培养,打造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开宇.浅谈地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改革[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

[2]刘君玲,刘建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9,(02)

篇9

【关键词】 计算;算理;算法;变式;习惯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但是近几年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计算速度有明显的下降,每年的期末测试题中学生失误最多的部分就是计算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处理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算得过乱或过慢. 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练习题的练习与设计方面做得不够细致,导致学生一出现新的变式便不知所措,方寸大乱. 最后学生计算水平不高往往还受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影响,导致计算准确率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应着重从以下方面着手,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计算的算理是指计算的理论依据,通俗地讲就是计算的道理. 算理一般由数学概念、定律、性质等构成,用来说明计算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计算的算法是计算的基本程序或方法,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用来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计算的教学通常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案例:

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

逛超市

苹果2千克 每千克2.4元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交流小数乘整数的问题.

方法一:2.4 + 2.4

方法二:2.4 × 2

学生说算理:这样做是把小数转化成了整数,先把2.4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24,再按照整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出乘积,再把所得到的积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整节课学生始终在用算理解释问题. 始终没有与学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

我们学习计算题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去解答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算理这个层面上,我们还要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

算理和算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是人为规定的操作方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 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 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算法为计算提供了便捷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保证了计算的正确性和快速性. 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二、重视练习题的设计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及时地进行练习巩固. 练习题的设计不能停留在同一种类型题的简单重复上,而是要全面考虑各种情况,设计好练习题组. 例如,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题中小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通常有这么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一是小数是纯小数,像0.2,二是小数是混小数,像1.2.

第二种情况:一是小数是一位小数的,二是小数是两位小数的.

第三种情况:一是小数中间有0的,二是小数中间没有0的. 后面的整数又可以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一位整数,两位整数.

第二种情况:整十数,整百,整千……

第三种情况:整数中间有0的.

对于课程内容来说,它们都属于小数乘整数,但对于学生来说每一种情况都是新的体验与挑战,每一种算式都可能出现新的问题,所以设计练习题时不能只简单的考虑一种情况,而是应全面地进行考虑.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一类问题,而不至于在遇到不同的计算时出现大的问题. 许多数学习题看似不同,但它们的内在本质(或者说是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这类题目的收集和比较,引导学生寻求通法通解,并让学生自己感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 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或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化的社会重新构建不同以往的社会形势,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计算机技术是当代人们适应社会、胜任工作、有效学习的必备基本技能。计算机已经是计算机是一门要求实操能力的学科,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每一位老师研究的课题。

一、以理论学习为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论知识过关了才能更好的理解应用技巧,将所学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触类旁通,才能在实践中运用创新能力,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很多学校受到计算机教育仅仅只需要会操作就可以的影响,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散的学习各个知识,缺乏内在逻辑性,导致学生只能孤立、机械性的操作, 不能综合的很好的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工作。完整的理论框架结构是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

二、以教师示范为先导

著名计算机教育家谭浩强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很难想象,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脱离了实践环节,学生还能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可见实践对于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如果计算机老师仅仅只是在黑板上教授理论知识,那么说的在有吸引力,学生也很难更加清楚的知道到底该怎么操作。老师首先要动手让学生看到计算机操作的流程,让学生直观的知道操作步骤,减少操作误区。教师实际操作演练可以提前解决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学生记忆。另外教师熟练的操作流程可以给学生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三、以寓教于乐为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不需要老师鞭策。计算机不同于其他比较枯燥的学科,它可以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获取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变化,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加上网络资源,探求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趣味教学法。计算机应用作为基本工具,使用非常广泛,这就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具体的空间。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学习软件,让学生能在娱乐中提高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师在教学中不要排斥游戏,要积极将游戏和学习结合起来,并且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娱乐中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教师也应该挖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所在,以兴趣为激励手段,让他们能主动学习。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首先需要教师设计一个完整的案例,包括的知识点越来愈多,然后通过这个案例给学生讲解所有的知识点。这样通过一个案例的深入学习就将很多零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便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word应用的时候,就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word文档,让学生在此文档的基础上做一些基本操作。或者学习excel表格的时候也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通过数据处理、筛选得到想要的数据,方便以后的工作。

(三)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模式就是以老师布置任务为目的,先让老师将基本要点和知识教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作业。学生会主动的学习知识,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可以查缺补漏,让学生自己温习学习的知识。制作软件、ppt、网页等都可以用这个教学方法。

(四)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实在无法解决的时候在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一旦思考出解决方法会非常有成就感,增加学习的信心。通过遇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往往会使学生记忆深刻。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辅导者,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的优势解决学习问题,做到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

四、以因材施教为原则

计算机普及程度不一样必然导致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学生接触计算机较早,计算机操作能力较高,就不需要一些基础性内容的讲解了。而有些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较晚甚至没有接触过,这就需要从头教学。老师在整体教学的时候需要顾及到大部分学生的水平。首先应该通过测试或者其他方法来大致了解学生的基本水平层次,学生之间能力是否差距较大。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老师可以再课堂上教授水平一般学生的接受内容,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习题,巩固计算机知识。同时利用榜样的力量,将他们的作用展示出来,在全班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对于水平比较低的学生要重点关注他们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通过“开小灶”或者布置额外作业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计算机教育应该紧随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根据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水平,改变教学方法,探求创新有效的教学制度。理论学习是根基,是支撑学生学习的地基,帮助他们更好的攀岩高峰。示范带头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体的梳理,完整的完成知识的转化和内化,加深学生印象。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潜能。老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寻找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计划。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计算机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盛就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 张建平,李惠桂.问题解决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