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入门音乐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吉他入门音乐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学是一个学生进入高等学府之后,对一种技能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和学习的阶段,是对自己的专业进行一种研究一种立足于社会又面向世界的学习。我国对于吉他教育,尤其是电声吉他的教育的里程碑上还没有任何记载,原因有两个:第一,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走的是古典音乐教育体系,走的是欧洲的古典音乐教育路线和教纲,没有涉及到现代音乐和吉他这个方面。第二,我国没有完整的正规的吉他教学体系。既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对电吉他等级的衡量标准。还有就是我国刚刚开始涉足、承认这种音乐。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在学习的期间也有很多困惑和无奈,比如风格方面,练习引导方面,技术掌握方面等。吉他的风格流派很多,吉他的种类也很多,这样学习起来的系统性就相对较差。我国现阶段在电声吉他上没有学院派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这样就给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弊端,也给技术和水平的定位加上了问号。在我国吉他初级学习无法和高等的音乐艺术院校接轨,还因为高等院校最初没有设立这个专业,也就没有人去引导正确的学习模式。最初的学习者都是跳跃的学习方法和过程,例如没有乐理,音阶练习就直接进入SOLO部分,没有五线谱和简谱的概念只能看六线谱,刚学会和弦就急于完成歌曲弹唱。没有进行各种基础的技术练习就直接简化曲子来达成目标。学过古典音乐的同学一定知道,这样学习乐器的过程是极不科学、极不合理的。这样就会给我们的理解上带来偏差,使我们的进度走弯路,乃至最终达不到学习目标。
吉他是一个完整的管弦乐团,以及其复杂的对位性和丰富的和声深受人喜爱。然而,如何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鉴于以上考虑,本人就吉他教学起步的一些主要特征,再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吉他教学的几个重要步骤。
一、基础教育
吉他的基础也是所有乐器的基础,除了要了解吉他的历史以外,就是识谱和小三门(听音,试唱,节奏)。这些是学习音乐的必备条件。吉他的考生通常进入大学后这个方面很薄弱,原因很简单,原来学的时候看的是六线谱(吉他谱),没有系统学过练过乐理和小三门。这也是我国吉他发展初级阶段的一个弊端,很多教材都没有五线谱,有的也只是配上了简谱,这样一来就使我们对音符和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没有了理解的概念。所以,很多吉他学生在基本乐理方面很薄弱,需要很好地进行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吉他的学习和对音乐的认识。
二、基础练习
我们都知道钢琴有车尔尼、哈农、拜厄等优秀的初级练习教本,可是吉他的初级教本是什么呢?现在市面上普及的入门训练教材的内容都是吉他的和弦的指法和单音练习的小片段,这些练习没有从根本上起到基础练习的目的,只能做到了解。基础的练习就我个人来看有三个关键:一是对姿势和手型的训练和掌握。二是对谱子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是五线谱和六线谱的相互对照。三对吉他指板上的音的了解。这三个基础方面又要通过哪些方面的练习来完成呢?有音阶的练习、节奏的练习、和弦的转化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我们就能更好的衔接到下一步的学习之中去。
三、提高练习
提高练习主要是对手的灵活度和机能的练习。这种练习可能会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有琶音练习、八度音练习、过弦练习、速度的提高等。
篇2
关键词:古典吉他;教学;体会
吉他作为西洋乐器引进国内几十年了,真正普及开来也就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吉他在舞台的活跃程度大幅提升,吉他作为弹拨乐器以它的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容易操作等等,被广大音乐爱好者所喜爱。然而在真正的学习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本人就教学多年的教学心得总结一下,以便帮助那些在学习吉他的朋友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给以参考。
在广大学习吉他的爱好者中,青少年已经成为主体,而且有像年龄小的儿童蔓延趋势,家长们越来越重视从小培养,像学习钢琴一样系统的学习和深造。然而,在真正的学习和训练中能够以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严格科学的练习方法而坚持下来的却很少。这其中不乏各种客观原因造成不能继续学习的,但是本人认为造成大部分学生不能学有所成半途而废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原因,首先,对吉他这种乐器重视的程度不够,没有真正了解吉他的魅力所在,认为吉他只是一种休闲娱乐的乐器,没有像钢琴一样可以在大型舞台上演出的机会,更不会在交响音乐会上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吉他乐曲欣赏讲解,多多介绍世界级的吉他演奏家,例如中国的青年演奏家杨雪菲就是个榜样,使学生对吉他的表现力加深了解,听懂吉他演奏的乐曲。避免在学习过程中重技巧轻表情的讲解。要使学生在弹奏练习曲和简单乐曲时也能感受到美的享受。第二个造成学生不能继续坚持深入学习的原因就是国内还没有比较有系统,有标准的教材,市场上的教材大多不适合系统的长期渐进式学习,这与钢琴教学的教材相差甚远。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系统,在众多的古典吉他的教材中找到了一本适合青少年儿童从启蒙开始渐进式教材,那就是姜宏义编著的《古典吉他渐进教程》。我们都知道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风格各异的古典吉他教材。但是不难发现他们都存在着一些古典吉他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快速入门,宣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自学掌握古典吉他的演奏技巧;二是内容繁琐,最求教程内容的大而全,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讲解复杂且多是一家之言,严重缺乏器乐教程的客观共性的内容;三是教程内容缺乏实践检验,环节设置,内容安排脱离学习者的能力范围,经不起教学实践的检验。
究其症结产生的原因,概因我国古典吉他教学还停留在非专业状态阶段,古典吉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与教学方式远远落后其他器乐教学的现状。很多古典吉他教学者缺乏教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教学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随意性。这些情况的存在,已经严重阻碍了古典吉他教学事业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其后果不容忽视。
《古典吉他渐进教程》在策划,编写过程中严格遵循器乐教学渐进性,规范性的指导思想,从学习者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讲求客观性和器乐学习的共性,一改古典吉他教程编写“个性教案化;的弊病,从循序渐进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严禁,系统地安排教学进度。综上所述,在以《古典吉他渐进教程》为主,再配以其他有针对性地对学员出现问题的练习曲和手指操(类似哈农钢琴指法练习),这样学生的琴艺进展就会快速而扎实。进而也能促进学员在学习吉他的音乐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青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存在感知和认知的不足等特点。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首先,左手出现的问题是最多的,A当左手握琴的时候大拇指不要超出指板,只是在琴颈后面做好支撑就好了。琴颈更不能落入左手的虎口。这样会导致四个手指伸展不开,不能灵活的按弦。B手指的第一关节瘪塌横倒的现象,影响邻弦的正常发音。这也是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造成的,可以暂时用创可贴把第一关节缠上,等指力增强后,塌瘪的问题就可以解决。C当食指或中指按琴弦时无名指和小指垂直弯曲在指板下面,并且很僵硬,没有用指的准备。一定要自然弯曲且放松,做好用指的准备。D手指尽量用指尖按在琴品的后面,按在琴品上和太靠后都会出杂音。E随着手指从一琴弦到六线的弹奏一定要逐渐把手臂和腕部送出去以达到指尖站立的效果。
其次,右手也容易出现不容忽视的问题,A没有用小臂在琴箱侧面找好支点,很多学员用小臂加紧琴箱导致右手手指僵硬,正确的姿势是小臂找好支点右手自然放松呈半握状,并且腕部要隆起高于手背,手指下垂的方向与琴弦大约垂直。B右手触弦过于深入和用力,导致发音滞后,影响音色。C手指勾弦时过于向外,有种弹棉花的味道。勾指应该平行琴面的方向并且放松。D拇指的放在手心里,没有做好用指准备。应该伸直放松,做好用指准备。E拇指触弦的位置应该是拇指肚的外侧,挥力的方向应该是食指的第一关节最为恰当。且不能弯曲大拇指第一关节。
右手弹奏有三种流派,即索尔派的索尔奏法,阿瓜多派的阿瓜多奏法和塞戈维亚派的塞戈维亚奏法。
索尔奏法是用右手指尖的肉垫(指头)弹奏,即把指甲剪得很短,这样,在弹奏的时候指甲就完全碰不到琴弦了。这种奏法可以表现出柔润的音色,最适宜演奏优美典雅风格的维也纳古典音乐。
阿瓜多奏法则是全部用指甲来弹奏的。一般指甲留得长些,弹奏的时候肉的部分不要碰到琴弦上。这种奏法可以弹奏出明亮而活泼的音调,与索尔奏法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塞戈维亚奏法是将指甲和指头同时应用,但不使指甲在弹奏时发出噪音。一般只要把指甲稍微养长一点,在从右手心看过去时,略微看见一点点指甲露出就可以了。
关于手指的触弦的方式,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勾弦弹奏,另一种是靠弦弹奏。由于吉他是和声乐器,在独奏曲时经常是主旋律和伴奏同时出现,交织在一起,因此像单一地用一种弹发是不妥的。要想使乐曲层次分明,主题清晰分明,是必要同时使用勾弦奏法和靠弦奏法,用靠弦法演奏主旋律,突出主旋律,用勾弦法弹奏和声伴奏,烘托气氛。这样才能使乐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与左手相比较,右手的运动性会更难些,因为左手的技巧要通过右手来配合表现出来,并且要求音色优美饱满清晰。所以在右手弹奏时要时刻保持其动作的灵活自如,张弛有度,运指得当。要时刻根据乐曲需要和音色需要进行力度调整,动作既不夸张也不扭捏。除了弹奏的手指外,其余手指应该自然保持在琴弦上方。只有弹琴的手指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视音的强弱而定)弹奏后,手指必须马上放松,并回到原处。手腕,指关节要张弛适度,不要紧张的连成一体。弹奏时,前臂,手腕,手臂不要乱动,因为它们通常不是主动运动,要以手指的运动为主,运用指部的力量,有弹性的弹奏。这种协调的运动要多加练习才能成为习惯。
关于吉他演奏技巧这里不做赘述,相应的教材写得也很详细。只要多加练习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要想学好吉他,短时期的培训是远远达不到的,只有系统的按着教学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演奏。
以上就是我在多年吉他教学中,学员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做了一些归纳性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对广大吉他爱好者给以帮助。
参考文献:
[1] 姜宏义.古典吉他渐进教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1.
篇3
一、儿童为什么要学习电子琴
学电子琴开发儿童智力,人的双手由大脑神经支配,而十个手指头更是锻炼脑神经的重要部位。手指属于神经末梢,手指的活动直接反应到大脑,左脑支配右侧上肢和下肢,右脑支配左侧上肢和下肢,人的右脑开发远远不如左脑,右脑的开发受到了限制,孩子弹奏电子琴恰好弥补了右脑开发的不足。
学电子琴磨练儿童意志。弹奏电子琴,由于是两只手同时运用,练起来孩子觉得很枯燥、很抽象,这就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毅力。如果孩子能把电子琴学好,那么将来做什么事情都能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中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他的毅力。
学电子琴陶冶情操,感受艺术之美。人在生活中离不开美字,穿着漂亮的衣服觉得美;喝着喜酒觉得美;住着豪宅,开着轿车觉得美……所谓这些美,都是物质上的美,人们往往忽视了另外一种美,当你在酒吧里听着轻音乐,当你看着儿子或女儿演奏出优美的旋律时候,你不觉得这也是一种美,一种享受吗?如果你自己亲手演奏一首乐曲,这种神态、这种感觉、这种氛围,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当今社会,人们在物质方面已经得到了满足,现在人们也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观点――那就是陶冶情操,感受艺术之美。
二、儿童怎样才能学好电子琴
在学校电子琴兴趣小组的孩子很多,教师要按照年级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讲讲学习电子琴有审美好处,告诉学生学习电子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刻苦练习,然后找几名有基础的学生现场演奏。在教学之前,给学生打气、鼓励是很有必要的。教电子琴的第一步是认识五线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五线谱表,用不同的颜色粉笔描出各种音符,交给学生辨认五线谱的方法。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编一些识谱方面的顺口溜,接下来是认识电子琴键盘,教师要用音名来知道这一环节,要让学生了解音名与唱名的关系。
学生对五线谱和键盘颇有了解后,教师可让学生动手操作。先用单手练习几节课,待单手熟练后再双手合练,这段时间是学生学习电子琴的困难期,教师始终要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入门了。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儿童歌曲当做辅助教材。演奏儿童歌曲更能提高学生练习电子琴的积极性。
声乐与电子琴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后,提前布置好伴奏的内容,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教学完歌曲后,学生就能够尽情发挥为儿童歌曲伴奏了。
电子琴与其它乐器合奏也是一种鼓励学生学习的好方法。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鞭策学生课后努力练习,学生学习电子琴的兴趣高涨。电子琴可以与各种乐器合奏,如笛子、吉他、萨克斯、古筝、二胡、琵琶、葫芦丝等,教师要根据电子琴与不同乐器的合奏,编排的乐谱也不一样。这些乐谱需要教师精心编配,这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也提高了。
三、学习电子琴容易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初学电子琴时,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忽略了视谱直接背键盘,最后导致学生不识谱,甚至失学。还有一部分较小的学生坐不住凳子,十几分钟就坚持不住了,这样的学生,教师需要与家长沟通,请求家长配合,所谓支持、配合,就是需要家长在家辅助督促孩子练琴,认谱。
教材的选择也有很大学问,既然是学电子琴,就应该选择电子琴入门教材,为了训练孩子的手指灵活度,也可以选择一些基础性较强的钢琴教材作为辅助教程,但绝不能以钢琴教材为主,这样就违背了器乐教学原则。
篇4
关键词:iPad;玩乐器;乐理;音乐欣赏
利用平板电脑辅助音乐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游戏与实践中轻松掌握知识点,构建师生之间的共建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运用平板电脑进行音乐教学,实现有效的课程整合,充分运用教学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可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下面我就谈谈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平板电脑得到的一些收获和帮助。
iPad带学生“玩”乐器
常常有家长抱怨,花钱给孩子报名学乐器,学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就再也不愿去了。一批批“琴童”都从学琴的战线上失败而归,其实,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让孩子以玩的心态去学,情况是不是会有好转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在课堂中加入iPad乐器。
iPad乐器十分丰富,常见、不常见的乐器都能轻松被找到,这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当音乐课上涉及乐器时,iPad教学真正做到了人手一件乐器并能亲身体验。
利用iPad乐器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打击乐器入手。当然,要掌握好打击乐器一定要有节奏型的支持,此时iPad中的“洪恩奥尔夫音乐”系列就成了一个不错的节奏导师。该软件融入了奥尔夫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学念节奏儿歌,轻松掌握节奏型。小学课本中涉及的节奏型都非常简单,学生掌握了节奏儿歌后,小学阶段的节奏难点基本就能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巩固与创编,让学生根据所学歌曲的风格与节奏特点创编伴奏节奏型,这时学生就可以在iPad里随意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乐器,就像选择自己最心爱的玩具一样,音乐教师就可以静待意想不到的好作品了。
给歌曲伴奏只是最初级的练习。当学生将手中的打击乐器都“玩”得得心应手之后,就应该加大难度了。可以开始尝试一些简单的二声部、三声部甚至是四声部合奏。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用几个iPad乐器合奏,也可以用现实的乐器和iPad乐器合奏。课堂上,学生对于这种新颖的“玩”法充满了好奇,也非常感兴趣。首先让他们把所有声部的节奏打会,然后四人小组自己分配各自的声部进行练习。这么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必须所有的参与者都齐心协力,无论是分配声部任务还是进行合奏,大家都有决定的权利,也必须学会互相谦让。最后所有人一起正确稳定地数好同一个节拍,并按照节拍正确地打出自己的声部节奏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课堂上常常看到节奏感好的学生手把手地教节奏不稳的学生,因为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声部。这样的节奏练习就像一个有趣的游戏,iPad就是他们游戏的道具。在“玩”乐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节奏感,更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当四声部合奏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日常游戏,就可以开始考虑组成iPad乐队了。这就是iPad乐器的好处,不需要许多年器乐基础的积淀,要的只是一颗热爱音乐的心。
说到iPad乐队不得不提到GarageBand这款软件。学生的器乐基础不影响对该软件的学习,它有各种打击乐、键盘、弦乐组、贝斯、吉他,还有录音功能。如果你有这些乐器的基础,那么大可以在iPad上尽情发挥;如果你没有器乐基础也不要紧,这款软件里有各种乐器的Smart选项,学生通过选择自己需要的乐器也能生成好听的音乐。例如,如果学生使用的是SmartDrums,首先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组风格,这时中间会出现一个类似于九宫格的方框,右边是打击乐组里所有的乐器,然后选择喜欢的乐器放在不同的格子里就能出现不同的节奏效果。有了这款软件,组建iPad乐队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
在iPad乐队组建之初,乐队歌曲的选材是最大问题。我选择了《小星星》、《火车开了》等学生们耳熟能详、旋律简单的歌曲进行改编,音乐以活泼、欢快的节奏为主,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样使用GarageBand软件,将整首歌曲改编并制作到软件中。这样,既方便了教师对声部的分配,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声部的进行情况。在乐器分配的时候,一般需要有钢琴基础的学生主奏键盘,而其他乐器,则可以视情况而定,没有器乐基础的学生则可以使用Smart乐器。
iPad乐队的组建让音乐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当教师教授了一首歌曲,学生可以以乐队的形式进行演奏;当学生想要一展歌喉,iPad乐队就成了专属的伴奏乐队;当学生想要展示自己所学的民族乐器,iPad乐队的加入会让古曲摇身一变成了新民乐;当学生想秀一秀新学的爵士舞或是街舞,iPad乐队绝对是最给力的造势嘉宾……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参加完乐队的排练后更加愿意练琴了,甚至有孩子因为加入了乐队对某种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主动想要学。我想,相对于家长从前给予的强迫式的学习,iPad乐器让学生用“玩”乐器的方式学习音乐,让他们在演奏的过程中了解乐器、认识音乐,拥有主动选择的依据,真正让器乐学习成为了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
iPad带学生和乐理“做游戏”
没有音乐没有节奏,有的只是单纯的理论,于是,乐理的学显得枯燥乏味。音乐课上常出现这样的状况,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学会的往往只是书本里面的几首歌曲,但问到乐理知识却一脸茫然。对于这样的状况,我想iPad也可以成为一位很好的助手。
说到乐理的学习,第一个要介绍的软件还是“洪恩奥尔夫音乐”系列。这款软件将简单的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辨别乐器音色等内容融合在一起,每一课都是一个不同的场景,学生可跟随主角Teddy一起经历丰富多彩的生活,并在每一课左下角都标注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作为小学生乐理和视唱练耳的入门软件再适合不过了。例如,《有趣的转转椅》一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并感受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时值(4/4拍)及其节奏组合。打开页面,绿色的草地上有一个由小猫、青蛙、老虎、小汽车组成的旋转木马,引言也非常巧妙地切合了孩子们好奇的心理特点。这一课将二分音符与全音符改编成为了节奏儿歌《好听的声音》,组成儿歌完整的两条节奏也清晰地展示在了页面上。学生可以颠覆传统的节奏学习方法,在一问一答的游戏中学习节奏型。在他们完全掌握二分音符与全音符后,本课还有一首《小蜗牛》供学生学唱并进一步感受二分音符。软件中这样的节奏儿歌还有许多,学生可以随时打开软件进行自学与巩固。
小学到了高年级就要开始五线谱的学习了,学习五线谱对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轻而易举,可对完全没有器乐基础的学生而言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学习乐理常常离不开钢琴,就如音程关系,仅凭教师讲解总觉得云里雾里,可有了键盘就一目了然了。因此,学习五线谱可以结合键盘一起学习,而这样的结合在iPad中很容易实现。在五线谱学习的初期,音名和唱名常常让学生困惑,此时iPad中的piano school软件就帮了大忙了,这款软件所用的谱是用音名构成的,从中央C到高音do一个八度,包括黑键的每一个琴键都有不一样的颜色和相对应音名的标注,学生只需要对照“音名谱”和键盘上的音名标注便可以弹出美妙的音乐,软件中的歌曲多为学生耳熟能详的英文童谣,如此一来,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了音名,也熟悉了键盘、音高,还能体会到自弹自唱的乐趣,一举数得。有一定的键盘和音名概念后,我们就可以利用“洪恩奥尔夫音乐”软件对五线谱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如谱号、谱线、从中央C到高音do一个八度的视唱等。最后,利用“五线谱入门软件”对五线谱进行完整详细的学习,这款软件对五线谱知识有非常详细的归纳。在学习完毕后,可以在识谱练习中进行自测(十个音为一组,上面一行是五线谱,下面是标有音名的键盘),如果弹对了,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开心的笑脸,并在所弹奏的音符上画上一个绿色的勾;如果弹错了,便会出现一个大大的哭脸。自测完毕屏幕上会响起掌声与号角并显示最终成绩。这样的游戏方式,既轻松又带有些许挑战,让学生在游戏中就轻松掌握五线谱的识谱。
当学生能在iPad上熟练地弹出简单的乐谱,便给音乐学习带来了效率。教师可以请学生们回家用iPad钢琴预习并弹出新学歌曲的旋律、进行音程的构唱、互相进行练耳的练习等,学生不用再因为家里没有钢琴而局限了他们的学习。利用iPad的音乐学习真正做到了更高效、更具有自主性。
iPad让学生和音乐欣赏做朋友
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发现二年级学生的才艺展示竟然有许多类似《爱情买卖》一类的歌曲。在惊讶之余我不禁感慨,当流行音乐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呢?带着这样的担忧,我开始在iPad上做尝试。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相对困难,经过实验,我发现学生更关注具体的画面,而非抽象的声音。那么,作为从画面到音乐欣赏的过度,绘本的配图音乐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初期,iPad中的音乐绘本是个理想的“导师”。音乐绘本和语文绘本基本一样,一页一张图片并配上有声文字,但唯一不同的是,音乐绘本根据故事的发展,在每一页的故事中加入了描述这页故事的音乐,只要轻轻点击右上角的“留声机”就会响起音乐。例如,音乐绘本《天鹅湖》。我想,如果单纯让学生欣赏一场芭蕾舞剧《天鹅湖》,即使舞台与音乐再华丽,他们也会因为看不懂而打瞌睡。音乐绘本的好处在于,将经典音乐用学生能接受的故事绘本展现,那么对学生来说,所谓的古典音乐就不再是遥不可及了,它也可以像学生喜欢的“喜羊羊主题曲”一样朗朗上口。在学生运用音乐绘本时,第一遍可以要求他们先熟悉整本书的故事,第二遍可以一边听故事一边放背景音乐,到第三遍,可以开始要求学生只放背景音乐了。这样有一个好处,音乐欣赏常常需要我们加上自己的想象,而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也给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一个明确的指向性,让学生了解音乐欣赏中的想象并非天马行空。
有了音乐绘本这个入门的导师,接下来,学生就到了需要摆脱文字语言,学会聆听音乐语言的时候了。这时候,教师同样可以请来我们的老朋友“洪恩奥尔夫音乐”,给学生们一幅图,一个场景,聆听的目标,请学生尝试聆听。当然,提示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完毕后,学生可以一边放音乐,一边用页面上的三角铁伴奏,也可以和几个好朋友一起演一演所看到的音乐场景。音乐欣赏也就不再只是生涩的音符,而是能和学生一起游戏的朋友了。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近年来,到社区学校来参加文化艺术培训的人越来越多,层次也越来越高,这对社区音乐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社区音乐教育究竟该采用怎样的方法与途径,才能使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是一个关系社区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社区音乐教育的现状:
目前的社区学校音乐教育形式呈多样化形态:除了授课形式之外,还有沙龙、讲座,以及个别辅导,同时还有学员自发组织的排练活动等,但总体上较为松散,基本以活动为主,缺少统一的、系统的教学内容。学员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艺术修养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年龄上也有老、中、青、少之分,来社区接受音乐教育的目的自然也不尽相同,这些差异体现了社区艺术教育也应因人而异的诉求。社区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我区而言,社区学校中的专职音乐教师仅为4个,其余活跃在课堂(教学)一线的老师都为志愿者。他们有的是曾经从事音乐工作的业内人士,退休之后继续发挥余热;有的是音乐爱好者,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经验。虽然他们都不乏社区教育的热情,但都不可避免存在相同的弱点:缺乏专业教学技能且年龄偏大。
二、对于社区音乐教育途径的思考:
如何才能使社区音乐教育走上正规化、系统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有三个途径:
1、课堂授课与团队活动双轨制
社区教育有其特殊性,社区音乐教育尤其如此。单纯授课的形式较为枯燥,缺少操练更是很难将音乐水平提高;团队活动固然轻松有趣,但给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带来了困难。因此,社区音乐教育较为理想的形式应为授课与活动相结合。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每两次课堂教学之后,安排一次活动,让学员根据自己所学到的内容组织一些交流,如;电子琴表演、声乐表演等。在边学习,边活动,边实践的过程中陶冶性情,提高才能。
2、授课形式灵活多样
根据学员的不同需求,授课形式可灵活多样。既可开设几十人的,以音乐基础辅导为主要内容的大班、常班,也可根据特殊需要开设特色化的小班和短期培训班或考前辅导班。授课地点,除了在社区学校之外,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在各居民委员会的教学点(分校)、老年活动中心、甚至学员家中等。授课时间也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员的实际情况,开出可供选择的菜单。特色化小班的教学更可以推出可以随时调整的弹性课表。
3、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
艺术教育的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学校资源、社区资源与家庭资源。学校、教师可根据本社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只要适合居民的就是好的课程。
三、关于社区音乐教育的实践体会:
1、根据自己的特色,找准切入口
作为社区工作者,要将社区音乐教育搞得有声有色,深入人心,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我曾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擅长键盘乐器的弹奏。因此,我选择少儿电子琴和中老年电子琴作为自己的教学主打项目。
电子琴功能多,娱乐性强,和声、音型节奏模块丰富,独奏和伴奏效果好,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多功能乐器。许多家长都说电子琴容易上手、见效快,学习门槛低,经常被作为一种入门乐器,容易使儿童产生兴趣,作为孩子学习钢琴的跳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电子琴专业委员会会长陈方老师也曾经说过:“现在学电子琴的成年人也日渐增多,尤其是老年大学里的电子琴班报名爆满。对于老年人来说,电子琴操作简单、声效热闹、表现力强,有利于消除老人晚年的寂寞感。”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来我们社区学校要求学习电子琴的孩子和成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我开设的课程广受欢迎。
2、敢于创新,灵活教学
面对不同类型的学员,应该有不同的教材,教学中要敢于创新。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自己编写了一套适合社区音乐教育的教材。我以市面上的通用教材为蓝本,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重新组织(或补充,或替换)自己手中的教材,让我的学生学得更好、更开心。老年人学琴,我就准备一些浅而易弹的流行歌曲或者民歌歌曲,加上简单的三和弦,如:《同一首歌》、《爱我中华》等。小朋友学琴,就应该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从手指力度到手腕运用,从乐句处理到情感体验,都要一一指导。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领悟力、接受力,因人而异,有重点地加上或删除一些练习曲和乐曲,每节课中都有侧重点。电子琴拥有丰富的乐器音色,有钢琴、小提琴、萨克斯、小号、长笛、吉他、古筝、琵琶等,也拥有丰富的节奏音型,有迪斯科、伦巴、恰恰、探戈、摇滚、华尔兹、摇摆舞等。为了让我所有的学生更喜爱它,我总是根据不同的乐曲变换不同的音色和节奏。这样一来,他们被深深吸引了,而且渐渐会自己思考、自己理解音乐了,有时上课会对我说:胡老师,我认为这首乐曲的速度应该是快的,要用这个节奏。
社区音乐教师也应该是一名研究型教师。面对我的教学内容,新的问题和收获时有出现。我能及时抓住里面的闪光点和突发的感觉,深入实践、探讨、研究下去。比如教小朋友弹奏“穿指”时,如果按部就搬地按照老一套思路苦教苦备课,教师弹一遍小朋友练一遍,他们既不能及时领会,我也只能永远“吃别人嚼过的馍”,失去自我风格和创新的灵感。于是我告诉他们:弹奏时拇指就像一只小白兔,其余四个手指就像一座大房子,狼来了拇指就要躲到房子里,这就是“穿指”。这样一说,小朋友就立刻领会了。在教学中如果仅仅是理论上“奥尔夫”“柯达伊”“启发式”“示范法”什么的,只会把自己的思路束缚在某个范围,最终使教育落入窠臼之中。 “无招胜有招!”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己之长,敢创新招,也只有这样社区教育才能焕发出光彩
3、关爱学员,真诚相待
爱是教师手中不可须臾离开的魔方,产生的魔力是不可估量的。以高尚的情操感召学员,以和谐的环境陶冶学员,以丰厚的知识哺育学员,以满腔的热忱关爱学员,唯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学员,社区教育才能打开新的局面。我面对的是各种层次的社区学员。有的选择一对一教学,价格比上大课要贵得多,如果学生有事实在来不了,我不会计较个人的时间,抽有空再帮他们补上一堂课。因此,在老年学员眼里,我是他们的忘年交,在小朋友眼里,我是他们的大姐姐。正是这样,有些学员已经在我的班中连续学了两三年。
篇6
从目前大学英语改革趋势来看,一种是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分为通用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另一种是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实行分层教学。笔者自入职五年以来,一直承担着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接触的学生主要为大一新生,因此对学生的英语基础、个性特点比较了解。大多数研究认为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基础弱,底子薄,积极性不高。笔者认为我院学生英语基础并非整体薄弱,每个班都有一部分学生英语水平极为突出,英语完全没有入门的学生也只是少数。所以从我院学生的英语基础来看,并不适合以上两种模式。笔者认为我院采用的小班(50人以下)教学模式适合我院当前的实际情况。我院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太过薄弱,积极性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逃课现象、上课睡觉和上课玩手机现象较为普遍,教师们均感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我院学生虽然英语基础和一本二本学生相比稍逊色,但是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通过和多位在我院承担的教学工作的一本学校三峡大学的老师交谈,他们认为我院学生上课更为积极,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只是基础和学习方法稍差。现在学生多数为“90后”的孩子,他们个性鲜明,希望获得尊重,注重外界对自身的看法,也渴望外界对个人的认同,然而学生这些独特的特点并未引起我院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通过和学生交谈,大多数学生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比较满意,对英语教师的备课情况持肯定态度。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堂只注重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英语课堂表现为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教学只是奔着让学生过四级和六级的目标而进行教学。教师倚重教学参考和课件,致使上课模式单调、激情不足,与学生交流不够,缺少对学生个体的了解。
二、个性化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及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改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广大英语教师应该解放思想,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设置和考核模式都应做出改革,并积极构建第二课堂。因此。笔者拟从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教学、考核模式、第二课堂四个方面出发,探讨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文化素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育教学理念
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乃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应用到当代教育领域后已掀起了教育界对传统教学理论的反思。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中,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价值及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同时,注重情感教学,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在师生关系上,积极倡导师生间的互动活动与人际交往,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教育目的上,旨在培养积极、进取、灵、,适应性强,“完整的人”,从而实现人的充分发展,实现以人为本。[1]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德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3]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骤升,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国梦”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本土知识需要通过英语来实现其“全球化”意义。[4]时代在发生改变,学生在发生改变,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改变,所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
(二)课程教学
我院现行教材为《大学英语(精读)》及《大学英语》(听说),基本适合学生的水平。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读写和听说构成。就目前的教学内容来看,大一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大二的课堂教学加入了四级备考。但是四级改革后将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主要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读写教程中,只有汉译英单句翻译练习,而且是要求学生使用教材中的语言点,并不涉及中国文化。这两本教材也没有很多可以和中国文化、历史、经历、社会结合扩充的内容。大一的英语精读课时安排为48课时,要求学习8个单元的内容,时间非常紧凑,期末考试涉及大多数书本课后练习,这样的课时安排和考试安排不利于补充文化方面的知识。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环境,无论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是文化素养的培养都要以英语课堂为媒介。轻松、活跃、生动、多彩、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当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大胆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活色生香的英语课堂,[5]并在该课题小组推广,师生均感获益良多。首先在课堂组织上采用的小组制,笔者采用的是公司制管理,每个公司选择一名董事长、CEO、发言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名(英文)。每个班学期初通过竞选,选出两名英语课代表。通过这样小组合作制的管理,营造了人际关系和谐的学习心理环境,促进了情商和智商的共同发展。从班委反馈的情况来看,这种英语课堂上的团队精神培养使得班集体在学校的活动都表现突出。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笔者坚持采用快乐教学法,如用“童心”带领学生“游戏”。课堂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如词汇类游戏、情景模拟、背诵马拉松、脑筋急转弯、英语谜语、击鼓传话等。但是要做到既不能使课堂娱乐化,又要将游戏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要设计者花费大量的心思。英语歌和英文电影配音引入课堂也是一种可融入英语语言学习与娱乐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它既可培养我们欣赏音乐的审美情趣和提高我们的欣赏品味,同时又能调动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英文歌曲、观看电影,并对英文歌曲和电影所反映的一些主题进行探讨,将对学生的情感素质、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意志品格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尝试将演讲与辩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演讲作为一门艺术,被视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辩论是一种提高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笔者探讨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如何利用语言本身的魅力进行人文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融入诗歌赏析、经典英文歌赏析、英语文学作品、中国文学翻译作品品读。笔者针对四级翻译改革采用的是将中国文化知识与句法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如让学生来当老师,制作中国文化专题PPT和相关语法专题PPT,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创造力往往会令授课教师震惊。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风格,了解他们的各种情感特征和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化课堂的沉闷为精彩。[2]
(三)考核模式
评价考核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两门课程,大学英语精读为考试模式和考查模式,大学英语精读的期末考试试卷包括词汇、阅读、翻译和写作四部分。其中60%是基于课本及课后练习,所以有少数基础较差学生不注重课本知识学习,却依赖小抄,考试作弊,对学校的考风学风带来恶劣的影响。2013年8月四级改革将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主要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改革是将翻译能力与写作能力发展相结合,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相结合,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而我院期末考试翻译依然为句子翻译,和四级考试完全脱节,这是不利于改革的。听说是考查的形式,即听力为单独出卷,口语为老师自行组织考试。就目前我院口语考查形式主要为学生选择老师指定topic进行口头陈述,从而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太过单一,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尝试一些新型的口语考查模式,如英语演讲、英文作品读书报告等。本院的评价模式为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但就平时成绩而言,大多数教师只是以出勤率,作业为依据给出平时成绩。笔者认为应利用平时成绩加大对课堂表现的考核,如小组英语报告,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做一些问卷,然后根据问卷结果做出报告。总之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四)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深化,在校园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我院学生创办的同创英语协会组织过英语角、英文歌比赛、英语词汇比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缺乏计划和规范性,因此影响力有限。笔者在本学期第一次尝试将所带三个班级150名同学组织起来举办了一次大型英语晚会,活动开展非常成功,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是无限的。全英文的主持,令学生自己无比的开心与自信。英语晚会的节目内容有:英语歌班级合唱,英语诗歌朗诵,英语电影配音,英语歌伴舞,自创英文歌吉他演奏,英语话剧等。学生还在晚会中间穿插设计了英语游戏。最令笔者感到震惊的是,学生设计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说出对老师教学的真心话,让笔者深深的感受到,创新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在英语课堂上不仅学到英语语言知识,而且感受到了人文素养,对于他们的人生有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他们觉得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使他们感受到了英语语言的魅力,而且增进班集体的交流。但是这样的活动老师的参与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给学生创造的空间,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好的完善和发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使其真正成为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和延伸。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