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山东枣建集团成立于1965年,2007年完成由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改制。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如何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管理之中,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是摆在公司决策层和全体员工面前的重大课题。为解决企业发展瓶颈,2012年集团全面启动内部管理变革工程,以“构建和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为切入点,重塑企业文化,以文化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员工紧密地团结和凝聚在企业周围,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建设促经营管理的特色之路,塑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现代企业文化》:工会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引领职工思想、促进企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集团如何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引导企业文化建设?
刘皓: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认真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职能,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总抓手,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岗、更新观念、激励斗志,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战略引领,工会牵头,重塑企业文化工程。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企业的管理变革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自内部管理变革项目启动以来,公司采取一边抓生产经营、一边实施管理变革的“双轮驱动”模式,从“意识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战略、组织流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和企业文化体系构建”等多项内容进行优化和再造,形成了发展战略、组织管控、目标绩效、薪酬管理和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等30多项管理成果,确立了以文化促经营,以文化促发展的“文化兴企、文化强企”战略。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企业文化部,负责企业文化宣贯、落实,组建了以工会为牵头部门,企业文化、办公室、人力资源等多部门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企业文化理念梳理、提炼、推广等体系建设工作,健全了组织,明确了职责,开启了企业文化重塑工程的新篇章。
创新理念,各方配合,培育具有枣建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按照企业五年战略规划目标要求,集团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五年发展纲要》,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清晰的定位,提出了文化建设的三个阶段:重塑―引领―统领。工会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文化传承,经过征集意见、问卷调查、研讨会、座谈会等不同形式,总结和提炼了以“品质、责任、卓越、永续”为企业精神的11条独具枣建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确立了“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经营文化、安全文化、诚信文化、品牌文化”六大文化体系,制作了企业商务宣传片、企业画册、员工手册,完成公司总部走廊文化、电梯文化、餐厅文化、工地文化等VI设计制作。为全体干部职工提供了共同遵守和执行的基本信条和行为准则,更为集团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思想依据、文化支撑和理论指导,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精神纲领。
《现代企业文化》:在实施文化致胜战略,打造枣建特色文化品牌上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刘皓:“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想实现“百年枣建、基业长青”的梦想,只有通过企业长期积淀的企业文化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有力地推动企业一步步走向成功。
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公司把“文化育人、以文塑形、以文育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把建设学习型企业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大学校”作用,紧紧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五年发展战略目标。安全生产月期间,集团每年都举办一期以安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由总经理带队,各单位、项目部负责人参与的内部优良工程观摩,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让职工自觉践行企业文化理念,增强红线意识,促进企业安全发展。集团每年拨付300余万元专项创新资金对合理化建议,省、国家级工法、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进行奖励。近年来,通过组织开展技改、节支降耗、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革新、“五小”发明、合理化建议等劳动竞赛活动,集团共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省、市级工法、技术创新奖、QC成果、技术论文等70余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多名技术拔尖人才和班组被授予 “五一劳动奖章”“齐鲁金牌职工”“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2014年在“中北华宇杯”全国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以及在刚果(金)首都金莎莎举办的国际职业技能大赛,集团选派的人员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执行能力。公司不断加大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作,出台、修订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以及车辆管理、业务招待费用、印章管理、项目管控等管理制度50余项,形成了制度配套、流程衔接的管理体系。制度出台后,按照“制度是红线,执行是关键”的制度理念,坚持一切按流程申请,按制度办事,重点抓好落实,加大了对车辆管理、物资采购、业务招待费用等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所有物品采购实行三方询价、议价,层层审核把关,近年来,通过加强车改、办公用品、业务招待费用控制,累计节约支出300余万元。
《现代企业文化》:工会只有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才能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近年来,工会开展了哪些特色活动?
刘皓:每年年初,集团工会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目标,确定劳动竞赛主题,着手制定贯穿全年的主题竞赛活动方案,竞赛内容和范围涉及到经营、施工、财务、文化、后勤等各个岗位,保证人人参与竞赛、人人需要创新。2012年围绕企业管理变革活动,组织开展了“转变思维、更新观念、自我革新”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2013年围绕集团“转方式,调结构,升特级”的工作思路,开展了比作风、比效率、比贡献、创优业绩暨“三比一创”主题竞赛活动;2014年围绕集团“1469”总体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了“中国梦、枣建梦、我的梦”主题竞赛活动;2015年围绕集团保增长、强绩效、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了“激情创业、全员创新、共同创富”主题竞赛活动;2016年,按照“1341”总体工作思路要求,围绕“扭亏为盈、提质增效”这一中心工作任务,以“传承鲁班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匠心品质”为总抓手,全面开展枣建“大工匠”品牌主题活动,全面深化管理变革成果向纵深推进,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管理品质,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同时,每年围绕主题竞赛,按照不同模块,集团先后举办了“加强安全法制,保障安全发展”演讲比赛,“倡导绿色行动、节俭从我做起”的节约竞赛活动,“我为企业献一计”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纪念枣建集团成立50周年全国诗书画大联展”活动,“最美枣建人”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枣建梦・实践者”典型事迹征集活动以及“三八女工趣味知识竞赛”等文化艺术活动,并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员工活动室、阅览室、乒乓球室、篮球场等,定期开展歌咏、书画比赛,新年茶话会等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有效地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力推进施工一线“职工书屋”建设,图书室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先后荣获“全省住建系统职工文化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荣誉。
《现代企业文化》:近年来,公司将文化融入生产经营,在助推企业科学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效果?
刘皓:诚信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品质保障,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我们倡导的诚信文化就是“坚持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以人人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原则,大力开展诚信体系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客户。以服务客户、业主满意为宗旨,诚实守信,履约经营,严管质量,严控技术,用诚实守信来赢得商机、赢得市场。二是对内部队伍建设。加强构建内部诚信等级,对A级诚信单位给予招投标、管理费降低、资金扶持等政策优惠;B级单位重点监控,限定各类政策优惠;C级单位红牌督办,项目结束清除出枣建队伍,对各类项目按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监管好资金、印章使用和民工工资发放。专门成立法律事务部,聘用专业律师为首席法律顾问,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努力降低经营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三是对社会。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2012年组织广大员工开展了与农村贫困留守儿童100名小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建立长期爱心助学活动,公司出资12万元为农村贫困山区小学购买图书近2万册,建立爱心书屋,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困难职工子女“金秋助学”活动、植树公益活动已成为每年常态化工作。多年来,向慈善总会、妇联、关工委等社会公益组织累计捐款60余元。2015年公司被山东省信誉评级委员会授予“山东省AAA级信用企业”称号。
公司秉承“以品质立根本,承合作谋共赢,靠创新促发展,凭信用走天下”的经营理念,用企业文化理念武装员工思想,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进而催生了丰硕的经营成果。一是公司经营产值连年攀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施工区域辐射到山东各地市和北京、天津、上海、新疆、内蒙古等全国10余个省市及苏丹、莫桑比克、苏里南、刚果(金)。2013年,与威海国际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非洲市场,全面实现了公司“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海外发展战略。
《现代企业文化》:多年来,公司将先进的安全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管理之中,实现企业的平稳发展,在筑牢安全文化上,我们抓住了哪些主要环节?
篇2
一、提升精神文化
第一,凡事依靠员工。我们一直认为只有员工才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实现精神文化发展的显现者和践行者,因此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深入的基层调研工作,征求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发展的建议与意见。在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归纳提炼总结,形成初稿以后再次发放到基层,由员工进行初稿讨论,之后交企业高层研究。通过数次上下反复讨论酝酿,出台新的文化管理理念。整合讨论企业文化理念的过程,是接纳广大员工集体智慧的过程,也是以文化理念教育员工、加强思想凝聚力的过程。这样的做法,在该公司上下都得到了高度认同。
第二,继承并且创新。企业保留以市场为根本、以顾客为导向、以消费者满意为宗旨的市场理念,在管理理念上则有很大改变,改变后的理念被称为市场化动作、人性化管理。管理上以人为本,将人当作管理第一要素。所有的管理工作都以调动发挥人的能动性为要求,以竞争手段完成人资配置,以收益回报效果确定资金流方向。
第三,坚持制度落实。为了将已经整合完成后的企业文化理念方案落实并弘扬下去,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学习活动。如组织征集企业文化管理案例,企业网站、企业报纸等开辟专门的栏目,企业内各基层单位设置企业文化标语牌,组织企业内相关的文化知识竞赛与企业文化演讲活动等。让群体性的宣传讨论活动来加深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内涵的认同与支持,让文化理念扎根到员思想当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
二、创造管理文化
为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更深一层提升企业工作效率,让企业对市场变化有更强的应变能力。该公司以主题管理着手,一直重视提升文化建设中的执行力。在2008年,开始进行两制管理,即是指工作计划制和层级例会制。对各层级作出要求,让其定期召开主题工作例会,进行工作上的协调、沟通与纠错,使工作顺畅进行得到保证。与此同时,上至公司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应当根据企业总体规划及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认真实施,保障企业内所有人的所有工作都能有序而高效地进行。
在2009年,进一步巩固并扩大了文化执行力的效果,首先是加大力度展开学习培训活动,组织建设提升文化执行力的培训班、心得交流会还有相关的考核考试。其次是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舆论宣传。企业内部展开了增强竞争力、提升执行力的讨论活动,讨论主题由各基层自行设计。高层、中层领导率先积极参与,一年内共计组织了六次领导执行能力辩论会。在企业内部刊物上建立了相关论坛版块,发表各类文章近百篇。企业网站也在网上形成了讨论活动,累计发帖数超过1000条。第三是强化管理,落实制度。更进一步完善供应体系管理制度,完善深层分销制度,很好地促进了销售市场的工作开展。对于责任追究工作落实到位,对于因为执行不力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员工,加大了处罚力度。这些办法所起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总体上提升了企业运营工作效率。
在2010年,该企业展开了精细化管理主题活动。首先是应用各种形式,以不同的宣传工具为媒介,展开引导宣传的工作,让广大员工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提升大家实施精细管理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其次,开展广泛的培训工作,让员工学习到丰富的精细化管理相关知识。第三是完善制订精细化管举措。在充分认识到该企业特点,即多单位、多系统、多层次的三多情况后,各基层因势利导,将精细化管理工作放在基层,根据实际、优化流程、明确责任、细化目标。强化了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是加强相应的监督考核工作,充分发挥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作用,考评督查工作落实到位,使这项工作得到了后续保障,得以深入扎实地完成下去。第五是将媒体舆论的宣传、引导、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注意精细化管理中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工作,工作做得不到位的部门和人员要进行曝光性批评。加大全企业的细节执行力度。
在2011年,企业开展了问题管理主题活动,更加注重问题管理责任落实机制,重点解决决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期使企业发展更加稳定、健康。因为认识到企业自身的管理实践中,有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教训,所以注重了管理方法的分析、梳理、提升,逐渐形成了一套有特色有价值的管理经验。再者,向同行业先进企业虚心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剔除本企业中一些与时展不相协调的工作方法。还有就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问题文化,敢于直面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最后,是应当注意建立合理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机制。
三、构建和谐文化
坚持以人为主体,尽力营建出全面发展、和谐稳健、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首先是着力强化企业内部民主管理,以基层员工为工作重心管理企业。如在2005年进行的员工会议制度改革,就是一项比较成功的举措。在2007年,进行的工会主席直接选举、员工代表与工会主席培训等工作,都为提升民主管理素质奠定了良好基础。还有定期开展的业务技能竞赛、合理化建议展示、明星员工评选等活动,都充分发挥出了员工参加到企业管理活动中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其次是注意创建学习型基层组织,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全企业开展建立学习型单位,争当创新型员工的相关活动,典型引路,相互促进,营造出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得企业中以学习提素质,以学习促发展的思想已经蔚然成风。第三是以创建新型文明单位为号召,将文化理念系统化、形象化,艺术性地展现给所有员工,不但使企业理念得以传播,而且对员工言行也是一种规范性引导,使员工的文化生活得以活跃,企业观得到陶冶,让企业文化创建和弘扬向纵深方向发展。企业的文工团、文联、歌舞团等利用元旦、新年、妇女节、青年节、七一、国庆节等节日,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第四是照顾企业员工生活,给员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开展领导与员工心连心活动,广大高层、中层领导走到员工家中,了解生活,解决困难,得到广大员工的一致认可。另外,还广泛展开扶贫助困工作,改造员工食堂与宿舍条件,让员工普遍感受到企业的温暖。通过以上种种工作,很好地强化了企业凝聚力,在企业内部形成美满和谐的文化工作环境。
篇3
关键字:企业文化落地领导干部员工素质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inherently constitute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enterprise, and external shape enterprise image and influenc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o make the enterprise staff be born by enterprise culture idea of cognition, the service tenet, and consciously practic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center work practic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o realize the real ground enterprise culture, the key is to get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mperceptible change and coordinate their way of thinking, and then consciously practice. First, the enterprise the leading cadre to physically, for enterprise culture offer forceful guarantee to be born; Secondly, to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staff education union, for enterprise culture to provide basic conditions ground; Finally,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combining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enterprise culture to be born with powerful support. Rehabilitation center in whole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key period, should be closely around the building homes philosophy, and constantly enrich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enterprise culture work seriously landing, realize to develop quickly and well.
Key word: enterprise culture be born of leading cadres staff quality management mechanism
正所谓“以文化人,以文兴企”,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物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文化本身就内在地构成竞争力,无论是来自于技术、产品质量、服务,异或是人才、创新、知识等哪方面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其内在力量的形成、维持和提升都离不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落地简而言之就是把贴在墙上、挂在嘴边的标语、口号让企业员工认知接受,继而自觉践行,产生效果。要实现企业文化的真正落地,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通过各方面的有效运作,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并协调员工的思维方式,达到知行合一。
一、企业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为企业文化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企业领导者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者,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倡导者、践行者。企业领导者重视企业文化,企业的文化氛围就浓厚。同时,企业领导者积极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中主动把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管理中,强化文化执行力,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价值理念就能够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镇江康复中心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中心领导一直亲手抓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按照“领导垂范,层层带动,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的方法,抓企业文化落地。
结合自身感受,笔者认为应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各级负责干部要层层带动,发挥示范效应。康复中心党委注重加大向基层延伸和服务的力度,不断调动机关党员干部服务一线的主动性,推动机关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综合素质,让机关的管理工作与基层的服务工作融为一体。
二是树立文化落地的典型。首先,营造镇康“家”的温馨。康复中心党委深入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职工》、《爱我镇康》等征文演讲比赛、党的基础知识和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歌咏比赛、乒乓球比赛等,不断培养职工爱企敬业精神,歌颂镇康,热爱镇康,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同时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给困难职工送去慰问品、慰问金等。如困难职工赵志平,家徒四壁,身有残疾,生活无法完全自理,与年逾古稀的老父亲相依为命。他家住在公路边,由于拓宽公路被迫拆迁,单位及时送去了一万元,帮他重建了新房。他逢人就说,还是晋煤集团好,康复中心就是家。其次,服务晋煤“家”的建设。“营造心灵放松的环境,搭建情感沟通的平台,架通文化交流的桥梁,实现和谐家园的目的”是康复中心党委“和谐家园”建设宗旨。晋煤企歌《阳光地带》在一次次联谊舞会中唱响,晋煤人的精神风貌、“阳光地带”员工的自豪感,带给宾客的不仅是感动,更有对晋煤的倾心神往;深入开展“迎来送往”活动,坚持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无论多早多晚,全体干部员工都排成一排,让晋煤的亲人或来宾一下车就能感受到关爱和温馨。
二、要将企业文化与员工素质教育结合,为企业文化落地提供基本条件。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用凝炼出来的企业精神本质来塑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用在于激发职工的潜能和精神,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来源于职工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并受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技术素质的制约。所以,企业文化最终受职工教育状况制约。如果抛开职工受教育的状况,单纯地谈企业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决不是企业素质的真实反映。因此,企业文化的落地必须与职工素质教育相结合,在两者相互融通下,达到文化的内化于心,继而外化于形。
抓员工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来不得半点的浮躁冒进和急功近利。然而,这项投资又是回报最为丰富的投资。只要坚持数年,始终不渝地抓好素质工程建设,统一员工的价值理念,规范队伍的基本行为,提升各个岗位的操作技能,有效调动各级各层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企业在文化层面的积累和沉淀,就一定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镇江康复中心原是隶属煤炭系统的医疗单位,划转晋煤集团及宏圣公司托管以来,康复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进行了经营模式的转变。许多原有的医护人员走上了接待服务岗位。为持续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我们一是利用经营淡季,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中开展“学理论、学业务、学技术”相关活动。既有礼仪礼节、客房日常管理知识,也有大学院校教授的专业讲座以及康复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普通员工结合自己本职岗位工作的经验之谈。同时,我们还组织一线基层单位客房部、餐饮部、小车队员工经常开展技能比武,对好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改进。二是在镇江《京江晚报》公开面向市场招聘鸿雁山庄总经理和神龙旅行社总经理,实行专业化管理;与多家旅游学校、技校建立联系,从人才市场和大中专院校招聘客房专业管理人员、人员、导游等,对新招聘的服务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使康复中心管理团队和服务人员素质实现了质的提升,为更好服务来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把企业文化与各项管理机制结合,为企业文化落地提供强力支撑。
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有其外化的表现形式,诸如标语、口号、手册等等。要想实现文化落地,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固化于制,所谓制度化,就是将企业先进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转变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以企业文化为指导不断修正和完善管理制度,以不断创新的管理制度来保障企业文化的践行。当科学的企业制度逐渐成为一种优秀的制度文化时,企业就获得了长期的生命力。
康复中心党委在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树立党建工作要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理念,始终把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作为衡量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标尺。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秉持党建工作为经营服务的理念,我们做出了“三好、两满意、一愉快”服务承诺即:让宾客吃好、住好、玩好(学习好);让领导满意、宾客满意;确保宾客旅途愉快。用来承载企业的品牌和价值,使党建工作和企业命运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2008年,集团公司矿处级干部600余人在康复中心培训,历时一个半月,当时,南方又经历了百年一遇的雪灾,对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康复中心以前从未接待过规格如此高、规模如此大、时间跨度如此长的培训,对康复中心的接待能力、接待水平、持续高强度服务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面对这种形势,为了确保会议接待工作万无一失,康复中心党委在“三二一”服务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客房、餐饮、后勤保障三个服务要到位;迎来送往、联谊舞会两大亮点要闪光;确保宾客安全安定的目标要实现”的工作保障体系,并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包保活动,找到了党建为经营服务的突破口,使党建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着力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正逐渐被认识。企业文化要得以不断地推进、创新,就要有一个和谐发展的软环境做保证,这同企业内部形成风正、气顺、人和的良好氛围助推企业发展是一个道理。只有在和谐软环境中建立企业内部的信任,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机制创新,把企业的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把良好的文化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使企业文化在员工和整个团队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J].改革与开放,2011,(14)
[2]胡学海.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J]. 中国城市经济,2011,(02)
[3]董凤萍,张卫华,于桂淑.关于企业文化落地的几点思考[J].冶金企业文化,2011,(05)
篇4
理念引导行为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企业价值理念决定企业及其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挖掘、丰富企业发展的优秀文化基因,并用它来引领企业和员工,是建设优秀行为文化的首要任务。
构建价值体系引领行为。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始终把握时展脉搏,坚持改革、创新、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振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公司适应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自主研制生产系列大功率内燃机车,先后牵引铁路六次大提速,推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回望100多年的发展历程,挖掘100多年的文化积淀,是“责任”这一文化内核一直在引领企业前行。进入新的时代,公司变“文化自发”为“文化自觉”,积极挖掘、丰富“责任”文化的生动内涵,形成具有公司特色的价值理念体系,用以引领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这一价值理念体系以“责任”为文化内核,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之魂、敢为人先的品质之基、以人为本的人文之灵、追求卓越的思想之根”为深刻内涵,以“对国家负有振兴民族工业的责任、对社会展现可持续发展的运输方式、对股东创造优厚的价值、对用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和产品、对员工搭建事业发展的平台”为物质形态。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挖掘总结、界定丰富了企业发展愿景、价值观、企业精神、工作作风、经营理念等内容,形成了完整的价值理念体系,全面指导了企业和员工行为。
宣贯价值体系认知行为。从历史积淀中挖掘出的价值理念需要通过持续宣贯和培训,让员工入耳、入眼、入脑、入心,才能使全体员工掌握认同理念,并对照理念认知自身行为。近年来,结合中国南车价值理念推广落地活动,公司组织了系列宣贯培训。印发《企业文化手册》《员工手册》《品牌战略体系》,制作公司宣传片、宣传册,在公司重点区域、部位张贴价值理念用语,使价值理念可视化;开展体现价值理念的故事案例、广告语“两个征集”活动和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发掘一批企业故事、文化故事、人物故事,并通过媒体宣传等形式对员工进行宣贯,使价值理念故事化;组织公司领导深入基层进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宣讲,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责任与使命”系列交流研讨活动,每年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专题教育培训,广泛开展企业文化知识竞赛、中国南车司歌征集等活动,使价值理念全方位传播到员工,让员工在学习中了解、活动参与中对照、认知自身行为,为员工自觉按照价值理念要求去改变行为打下基础。
规范塑造行为
企业价值体系作为抽象的思想意识形态,对企业和员工起着内在的约束作用,要把这种抽象的、内在的约束变成外显的、具体化的行为,还需要有一套体现价值理念的行为准则、规范体系来让员工执行。只有这样,理念落地才有了支撑。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以“责任”内核为指引,针对企业实际,制订、推行员工行为规范体系,用规范来塑造员工行为。
柔性化制定规范。所谓柔性化,就是规范本身适合员工职业行为特点,可操作性强。公司在贯彻中国南车颁发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品牌关键接触点岗位行为规范》等规范体系的基础上,还针对公司是产品制造主体、一线生产员工多的特点,细化、制订出《员工日常行为规范(补充规范)》,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规范体系。这一体系,在规范对象上,不仅对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作出了规定,还专门对管理者、营销、售后服务等品牌关键接触点岗位员工的行为作出了规定;在内容上,不仅分别对员工的行为、形象、话言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还提出了员工岗位誓言,较为全面、具体。特别是《补充规范》,其内容包括“进出公司大门规范”“班前安全喊话规范”“生产作业规范”“班组员工学习规范”“接待来宾参观规范”等八个规范,充分体现了公司特点,涵盖了员工从早上进公司大门到下午下班出公司大门一天中职工的全部行为。为了使规范内容适合企业特点和不同岗位操作实际,增强可操作性,公司在规范制订过程中,专门组织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实时实地观察员工的岗位操作行为,与基层单位干部、班组长、普通员工进行交流;同时请基层专家、员工和专业部门人员一起,共同商讨确定。因为来自于员工,不仅可操作性强,还利于员工真正从心里面愿意去遵守执行。
立体化宣贯规范。规范一旦制订颁发,如何以更适合员工、更有效的方式去推行,直接影响规范内容深入人心的程度。在这方面,公司在组织员工学习规范原文的基础上,通过形象化、自主化的手段,进行立体化的培训宣贯,收到良好效果。首先,采取形象化手段,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十多块行为规范展板,在全公司各单位进行巡展;印制了1 000余份“接听电话规范”宣传页,分发到每部电话机旁;制作了“乘坐电梯规范”,张贴到每台电梯内部;印制了行为规范漫画手册,分发到各单位;制作了“行为规范”示范光盘,组织员工观看、学习。同时,采取自主化方式,组织了十多场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了“营销岗位情景模拟演练”,请员工参演“行为规范”示范片制作,开展“十大不文明、不规范行为评议”等活动,广泛吸引员工参与,在参与中掌握规范内容,增强执行规范的自觉性。
人性化推行规范。就是创造条件,让员工更加方便地执行规范。比如,公司在推行规范过程中发现,在新基地两个车间周围,经常有不遵守“车辆行驶、停放规范”要求、将自行车、电动车乱停放的现象发生,不仅影响外在环境,还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公司经过调研发现,这种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基地两个车间离车棚比较远,员工嫌停放起来不方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公司在靠近车间的地方选址,专门建起两个车棚,并配备了电动车充电装置。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后,员工们都很自觉地按照要求把车辆放进车棚,并排放得整整齐齐。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售后服务岗位行为规范”推行过程中。有铁路机车段用户反映,公司驻段服务人员有服务不及时等现象。公司调研后发现,一些驻段服务组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不需要服务时只能待在离段方较远的宿舍里,一旦有情况发生,需要踩着自行车到段上去。而且,因为宿舍小,大家也只能坐在床上看看书、做点事,所以有时就有服务不及时、不规范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公司开展标准化售后服务站点建设,设立标准化服务站,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了品牌培训和规范培训,建设起服务信息系统,让服务人员集中办公、及时服务,收到了好的效果,得到了用户好评。
管理培养行为
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需要通过人的内审和自律来发挥作用。这种作用是软性的、非强制性的。要使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真正落地、人的行为真正改变,需要一种刚性的、持久的、可靠的推动力。在企业中,最有效的推动力是管理手段。因此,在企业行为文化建设中,还必须通过管理手段的运用,促使企业和员工遵循价值理念、执行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方面,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从两方面着手,持续培养员工个人行为和企业整体行为。
以工位化带动员工行为的标准化。公司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企业一直以“负责任”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和大众面前。但因为公司是从机车修理起家,并长期从事机车修理及修造并举业务,所以也沉淀了一些不好的“修理习气”或者说“修理文化”元素,员工中存在着习惯于拉拉接接、修修补补、行为不规范、工作不细致的现象。这与公司“为社会提供精品机车、为用户提供精细服务”的制造理念相违背。特别是近年来,公司在与国际先进制造企业的技术合作中,在开拓沙特、澳洲等较发达国家地区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中,更加深切体会到这种“修理文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手段,促使员工行为大转变。为此,公司借推进精益生产的载体,大力加强“工位化”建设,用管理的工位化推动员工行为的标准化。首先,公司在梳理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在有关生产单位试点进行工位分析或优化,将生产现场的作业流程分成科学、精益的若干工位,按照“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配置工位作业所需资源并固化,实现生产流程工位化。其次,进行现场写实、描述,编制员工作业指导书;提炼出关键要求和动作,编制图示化作业要领书;按标准化作业的要求优化工位的节拍、工序、标准作业文件等,逐步实现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管理的标准化。同时,对工位管理制度、表单进行梳理,实现工位管理的规范化。工位化建设在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对员工行为的改变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标准化作业、精益化制造”的良好习惯正在员工中逐步形成。
以制度化带动企业行为的规范化。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行为的点点滴滴,时时刻刻都在体现着企业的价值理念。所以,行为文化建设不仅要在培养员工行为上下功夫,也必须在规范企业整体行为上花力气。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按照中国南车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要求,确立实施36个重点项目,全面规范了企业行为。特别是管理制度专项提升活动,为企业规范自身行为、打造良好形象带来强大的推动作用。围绕“精益”理念,先后修订200多项管理制度;对管理制度进行流程化设置,使之具体可操作;选择《外购、外协工作管理办法》作为“制度表单化、表单信息化”建设试点,并逐步铺开,用信息化手段固化流程,用管理的制度化带动企业行为的规范化。
典型示范行为
在企业员工中,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生成的重要基因,模范人物则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显现,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相对较大,需要重点关注。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针对公司实际,注重发挥公司领导干部、品牌关键接触点岗位员工、先进人物等在行为文化建设中的示范、感召作用。
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每项活动,领导干部始终是最重要的实施对象和实践主体。在价值理念体系宣贯中,公司利用“先锋动力源”党员培训教育示范基地,专门组织领导干部开展“责任与使命”系列研讨交流活动,先后开展了沟通力、执行力、领导力三个专题多个场次的培训;组织公司领导班子深入分工联系点和员工面对面宣讲企业文化战略;组织领导干部进行品牌一大战略、四大体系的专题学习、考试,并理论联系实际撰写心得体会,展开交流研讨。在员工行为规范体系推广中,公司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执行行为规范,并把执行情况与个人考核挂钩;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甚至亲自做演员,参加行为规范示范片的拍摄,为规范行为做榜样。
注重发挥品牌关键接触点岗位员工示范作用。管理者即领导干部岗位、营销岗位、售后服务岗位是品牌关键接触点岗位,所以在发挥好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的同时,公司注重发挥营销、售后服务岗位员工在行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营销岗位员工中,组织“营销岗位情景模拟演练”活动。通过营销人员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征集情景模拟脚本,精编形成一个包括电话联系、商务洽谈、参观生产现场、签约仪式四个场景在内、体现营销活动主要环节的综合性脚本;然后组织营销岗位员工举行了2场中文版、1场英文版的演练,并把拍摄成现场版的示范片下发学习。在售后服务岗位员工中,开展“新绿”服务形象打造活动,重点建成3个A类标准化售后服务站,应用一套视觉识别系统,落实售后服务岗位行为规范,组织开展“我与品牌承诺”理念征集和“服务形象改善专项提案”活动,评选“服务之星”,进行示范引领。
篇5
关键词:客家文化 认同教育体系 中职生
课 题:本文系项目基金――河源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HYSK15Z05)研究成果。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几千年的迁徙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语言、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建筑、饮食等方面。客家人有着强烈的族群认同意识,族群认同是对自身身份与文化的认同。然而,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外来文化不断入侵,在现代中职生的身上,几乎看不到客家文化传承的迹象。而客家文化对于客家地区中职生的思想、行为、心理、语言及道德观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指导、调节和规范作用。因此,在中职生中进行客家文化传承教育迫在眉睫。
“中职生客家文化认同及教育研究”课题组对河源市6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客家文化认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的客家身份认识模糊,主动传承客家文化的意愿不强,主要原因是中职生认为客家文化对其就业创业无帮助。这说明功利主义对中职生的客家文化认同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客家地区的中职生进行客家文化认同教育迫在眉睫,及时教育中职生寻根溯源,崇尚先祖,唤醒其身份认同意识,而且能够让其深刻感悟祖先传承下来的客家文化精神能够指导其职业发展,并能够承传与弘扬客家文化。本文以河源技师学院为例,构建了客家文化认同教育体系的目标与内容,并对实施与评价进行论述。
一、中职生客家文化认同教育体系内容
为使教育更好地为中职生就业创业服务,让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后继有人,本文构建以利于中职生就业创业,增强客家身份意识,增强客家文化认同感以及传承践行客家文化为目标,以课程体系(Course)、活动体系(Activity)和评价体系(Evaluation)为内容的“CAE”客家文化J同教育体系,包括三个类别:一是课程体系,由自编教材、必修课、选修课、讲座及主题班会构成;二是活动体系,如创设校园文化、专题黑板报评比、相关比赛及参观客家文化博物馆和企业等;三是评价体系,从学生、教师和企业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该体系目标在于让中职生充分认识客家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包括客家人的迁徙历史、服饰、饮食、名人、谚语、山歌、精神等,唤醒其客家人身份意识,增强认同感、亲近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并将客家文化精神融入到就业创业中,增强主动弘扬客家文化的意愿。
1.课程体系
课堂是中职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自编教材,合理安排课程和主选修新形式,辅以系列讲座和主题班会课深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多维度学习客家文化知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课堂类型实施。
一是相关专业主修客家文化。主修课程也就是必修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在与客家文化有关的专业,如导游、文秘、烹饪、设计等,以主修形式开设客家文化课程,全面系统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就业创业紧密联系,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载体和教学活动,增强客家文化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力,促进学生对客家人身份认知的全面提升,让客家文化深入学生内心,并对其言行、专业上有所指导。如学习客家传统风俗,拓宽了导游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专业能力,而客家经典建筑的学习,又能够让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设计中得到启发与灵感。
二是其他专业选修客家文化。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面向全校开设客家文化欣赏的选修课,给对客家文化有兴趣的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空间。采用奖励机制,选修这一课程并取得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客家文化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客家文化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营造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耳濡目染。
三是定期开展讲座。定期开展讲座,系统、循序渐进地讲授客家文化相关知识,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如邀请客家山歌传承人开办《传承客家文化唱响客家山歌》讲座,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客家山歌的魅力,学习客家山歌中所体现的客家精神,如客家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劳作精神,这与许多企业所要求的员工素养息息相关。
四是特制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主题班会来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成长、树立人生观起着重要的作用。每月一次,学校层面设定客家文化主题班会课,由班主任实施教育教学,利用讲述客家故事、播放视频等形式进一步传播客家文化。如“客家家训”主题班会,由班主任精心统筹布局,通过“客家家训知识讲解――客家名人示例――按姓氏分组,学生上网找资料――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谈本家族的家训――班主任总结”四个步骤,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客家家训的同时,感受客家家训精髓,将客家精神注入学生内心深处,使其能够在学习工作中实践与传承。
2.活动体系
活动体系是辅助课程体系,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在活动体系中,首当其冲是要营造出全校共同学习的氛围。有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烘托及课程学习的基础,再面向全校开展丰富多样的客家文化主题活动,就会相得益彰。
一是创设校园客家文化学习环境。首先,每月举办一次客家文化专题的黑板报评比。设定黑板报主题,如“客家精神伴我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由客家文化教育小组安排人员进行公平公开评比,评比结果将公布在宣传栏上,并对获奖班级进行文明班加分等奖励。这样不但可以传播客家文化,更能够促进班级团结合作。
其次,系部和教学楼宣传栏、社团、宿舍楼宣传栏等,由浅入深地进行客家文化普及,定期更新内容,增加宣传力度。在校图书馆设立客家文化书籍与资料查阅专柜,让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再次,举办客家文化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客家名人、客家谚语及主要客家文化精神等,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客家文化气息,唤起其客家文化意识共鸣。
二是结合专业特色举办客家文化比赛。客家文化比赛的意义在于使更多的学生意识到客家文化的重要性,进而强化客家文化教育的效果。结合专业特点,在每年的技能节中加入客家文化类比赛。如在导游专业增设客家山歌比赛项目,在幼师专业增设客家舞蹈创作比赛,在烹饪专业开展客家菜烹饪比赛,全校性开展客家文化知识竞赛及客家文化讲解比赛等。利用比赛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客家文化及专业技能的发展,提升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
三是定期外出参观与实践。外出参观与实践是将学校教育的知识生活化、社会化,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理论化的客家文化在学生内心能够自觉自醒。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客家文化博物馆及企业,观察企业文化中如何把客家文化融入企业管理,让学生切身意识到客家文化对就业创业的影响,提高其对客家文化认同感与传承意识。
3.评价体系
客家文化认同教育的评价体系采用多个评价主体的综合评价,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评价为主体的方式,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从而能够综合反映该教育体系的实施效果。客家文化认同教育体系评价自、互评和教师评价都是从“身份认同”“学习兴趣”“践行意愿”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中职生客家文化认同教育体系实践的效果
经过一年的客家文化教育实践,通过校园环境的烘托、系统课程的学习、讲座的熏陶,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多元评价反馈得知,客家文化认同教育体系初显成效,初步实现了体系目标。
1.唤醒中职生认同客家身份的意识
在体系实施之前,中职生对于自身客家身份存在模糊印象,不能明确自己的身份,不了解客家人的来源及发展历史。通过学习客家文化,了解到自己的祖先就是古代中原汉族,意识到自己是“北佬”的后代,但不再使用这一称呼。这是身份意识觉醒的最好证明。
2.激发中职生自主学习客家文化的兴趣
通过凝聚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等各种教育形式,提供了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空间。同时教师改变教学策略,紧密围绕教学为就业创业服务,根据专业因材施教,让学生看到客家文化在促进专业知识上的价值,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兴趣,实现了由教学到教育的转变。
3.提高中职生自主践行客家文化的意愿
从实践上说,客家文化认同不仅仅是文化的认同,更是对自身的一种探索,文化的价值也不止体现于思想层面上,更要在实际行动中占据一席之地。正是因为通过体系的教育,中职生意识到客家文化对于自身就业创业的指导意义,自主参与客家文化相关活动的意愿增强。一年的实践虽短暂,但已初步实现了体系的目标,值得教育工作者更进一步去完善体系,以便更好地为中职生就业创业服务。
三、小结
客家文化认同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教育就能够顺利充分完成的,亦需要社会方面的顶层设计及家庭方面的积极配合。缺少社会教育这个大家庭的支撑,学校教育显得有点势单力薄。作为客家地区的家庭如果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后代进行传统文化熏陶,也会让学校教育孤军奋战。对于社会和集体而言,客家文化认同教育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宏观的、长远的。
参考文献:
[1]黄志繁.什么是客家――以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为中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4).
[2]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1).
[3]李重庵.非遗保护、文化认同与非遗教育[N]. 光明日报,2016-7-29.
[4]蒋述卓.以文化认同论为基础的国情教育模式探索[N].光明新闻,2008-11-22.
篇6
一、中职教育立德树人观念建立的必要性
在我国制定并颁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纲要》中曾指出,“以人为本,实现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主要方针”。在这样的大形势之下,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们就被提出了较之前来说更多、更新的要求与需求。
首先,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在对中职教育进行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中,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均衡发展的主要方针,不断的培养学生们自身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应当不断的帮助学生们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定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与观念,并且通过更多的教育与实践机会,努力的将其道德意识与观念成功的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和程度,以此来为我国的中职学生们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和意义,还能在更高的程度和水平上有效的实现对我国教育工作的有效促进与提升。
其次,中职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这一意识的实行和实施,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们自身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与教导等方面上。在这个部分中,需要我国中职教育的众多工作人员们不断的加强自身对爱国意识、教学方法等具体内容进行不断地创新与研究,并且在自身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的加强对学生们的培养与指导,以此来加强学生们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之下的适应能与发展的能力。
最后,我国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还需要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公正公开等理念向学生们进行教导与指导。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培训与教育工作,主要原因就在于,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中职学校中学生们的个人道德素养与素质,才能使其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单单学习文化知识,还能够学习到当前高端人才所需要具备的道德素养与个人素养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成为我们祖国的人才与栋梁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
二、有效加强中职学校立德为本的教学措施与方法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建立起中职学校中对学生们高效的教育与培养,需要我国当前众多的中职教育人员加强自身立德为本的主流意识,并且能够按照这种意识对中职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培养,从而在更高的水平上有效的促进我国中职学校中学生们的整体水平与素质。之所以要在学校中加强立德为本的教育意识,主要原因就在于,立德才是成人的重要前提,而做事最先需要的是从做人开始。
(一)加强中职学校对德育工作的建设
要想在当前中职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成效,首要任务就是要对中职学院的学生们的德育进行教育和培养。
加强本校教师对学生们德育的提升与培养,可以在众多课程中建立起形式较为新颖的课程,对学生们进行良好、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定期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方面进行较为专业式的教育和指导,有效的加强学生们对自身道德素养水平的重视和关注。例如,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老幼病残等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关怀,树立他们从小培养起正确的德育观。
(二)加强校园内部的文化建设
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文化涵养的教育内容,已经成为了当前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和部分。
首先,要对中职学校内部的自然环境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努力的营造出一个安逸和谐的自然环境,对校园内部的一字儿花花草草、建筑物、雕像等具体的摆设进行匠心独运的安排与设计,要使校园内部的一砖一瓦都起到一定的育人作用。
其次,要对中职学校内部的人文环境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强化,中职学校在这个方面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意义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出属于自己学校独特的特色与文化内容,对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进行不断的凝练。
第三,要对中职学校自身的文化、教育事业进行不断的推进和完善。中职学校可以认真分析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怎样,通过这样的分析与总结,让更多的企业文化走进课堂,让学生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例如,学校可以在日常德育课程中增加一些感恩的课程,从中让学生们明白感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起一种正确的德育观与价值观。
(三)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二者的联系
在中职校园内部加强德育的培养与教育,就一定要实现“知行合一”这一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校方应当不断的加强社会实践对学生们的指导作用。具体来说,可以对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培养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将其中与我国中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整合,总结出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在立德为本这方面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可以建立一些与德育内容相关的知识竞赛或问答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自身的道德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真切的意识到发展自身德育道德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收获,那就是可以给学生们一个展现自我能力的舞台和机会,充分展现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加强他们自身德育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提升我国中职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效果。再比如,学校可以在对学生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适当的将当前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情况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树立他们做当前社会主人翁的意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