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目前,企业的用人标准已经从简单的专业对口提升到了人才综合素质的层面,这反映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新呼声和新需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当下严重的就业压力,就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从而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希望对现实有所帮助。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弊端和就业能力现状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弊端
1.较弱的集体意识和人际关系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在校大学生多是80后,甚至90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中迈入了大学校园,这部分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由于在生活习惯、家庭教育和文化背景上存在一定差异使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而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合作的意识则较弱。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时表现出了较差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的缺失则反映出他们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这势必会影响他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独立工作能力。
2.有教严重的功利导向。高校是社会构成的重要一部分,作为具有“社会人”属性的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也受到市场经济较大的影响。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腐朽的生活方式透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显现出目光短浅和很强的功利功利性。学习上只关心考试成绩,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
3.身体、心理上的问题。目前部分大学生通常会用孤立极端的观点去看问题,对遇到的问题不能正确对待,缺乏正确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一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少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在日常学习中动力不足,缺乏恒心;在日常生活上缺乏奉献精神,没有奉献意识;缺乏自理、自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目前,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的普遍看法是:男生整体高于女生,并且这种趋势随年级的升高而越发得明显;城乡学生就业能力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但在能力维度上差异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评估分数都低于学生自我的评估值,尤其是在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能力这两方面。“我们不是找最优秀的,而是找最合适的,我们要的是人品好、有上进心、踏实的中上等年轻人”,这几乎成为知名企业招聘大学生的共同看法。
一是职业核心能力较差。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其中前三者属于方法能力,后几者属于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是经历和构建社会关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奉献与冲突,并负责任地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们需要有一批为国家富强把职业当事业的干劲足、悟性强的年轻人,而不是单纯求职的人。”是用人企业挑选大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这一方面,近几年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与理解;对自己评价过高,不能领悟别人的精彩之处;合作意识欠缺,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二是专业技能不足。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应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就是专业技能,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等。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标准。
现实中,一些大学毕业生并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就不可避免了。
三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少大学生缺乏这样的能力,如在应聘时,一些大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应聘技巧与策略,缺乏谈话策略和技巧、对薪水期望的表达方式以及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的恰当运用等。
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措施
1.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注重品德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发挥的程度和服务指向。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方式并不局限于理论课,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教育内容和形式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比较直接相关的有学生成绩管理行为管理的各项制度及管理水平,政治思想教育、德育课、礼仪教育、各种文体活动、义务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专业教育中到企业进行的各种实训、实习等,这些方式对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2.重点培养核心竞争力。社会尤其是企业在用人时需要有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一般对应聘者的专业背景并不严格要求。有些企业招聘人才的第一关是笔试主要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试题中没有任何关于计算机知识的内容,而是看重应聘者是否具有一定的潜能,是不是一块可造之材。在实际工作中,只要你有兴趣和潜力,单位就会给你机会。人力资源部门都有明确的人才素质模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经验,三是能力。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商务知识等;经验包括本专业领域的实际经验、领导经验等;能力则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推动能力,二是专注能力,三是影响能力,四是实干能力。
3.加强创新意识的教育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必须明确教会学生如何创新是最重要的职责,统领“传道、授业、解惑”的全过程。第二,要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弊端,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要从创造型人才素质结构出发,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厚加宽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四,要改革传统的考试命题和考试方法,引导学生增强思想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五,加强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结合。用科研成果指导和推进课程改革,使之在科学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创新型人才还必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素质作为人才的基本素质,也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4.加强沟通交往能力,协作意识的培养。大学生仅凭出色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在求职场上争得先机,还需要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通过交流和表现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胜势,进而缔造成功的个人事业,而缺乏与人有效沟通的技巧可能会限制事业机会和发展。沟通能力是一种能证明自己和让对方发现你才能的能力,它包含了一个人从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到处事和应变等各方面行为的能力。一个具有沟通能力的人,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并能迅速地给对方留下“可信”的印象。人的沟通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让学生经常自发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些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活动都是培养这方面能力非常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历练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有效途径。
5.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注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专业强,基础厚,理论深,技能精,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作为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兴趣、技能和才能,充当学生与社会交往渠道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在不影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胡晓旭,姚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2005(6).
[2]史辉.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J].内江科技,2007(9).
篇2
[关键词]学分制;综合素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150 — 02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对现代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学分制改革在国内高校的全面深入开展,这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背景和条件。那么,大学生究竟应当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与特征是什么?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现状如何?学分制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那些关联?在学分制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与特征
素质,也称为能力、才干等,一般是指一个人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品质等。〔1〕对于什么是素质,目前,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体现于人的思想品质、气质修养、价值取向、情操情趣、心理性格、文化修养行为能力等方面;也有观点认为素质是人在教育和环境的作用下发展而成的多方面主体性品质;还有观点认为一个人的素质有潜在的部分和显现的部分,潜在的部分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具有潜在特征的个人特质。从不同层面分析,对素质会有不同的理解。素质概念及理论的应用经历了从内涵分析到实际运用的发展过程。在实际运用当中,有学者从素质与人所从事的职业特征相联系角度研究的,也有从个人成就发展角度研究的,还有从个体工作要求角度研究的。这样,通过将个人素质与职业发展、工作要求、组织环境、个人品质、心理特征等因素联系起来分析,从而拓展了素质内涵,并有助于设计培养和提升个人素质的理论模型。
由此而言,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既包括知识与技能显性要素,又包括动机、态度和价值观等隐性要素;大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等素质。大学教育的目标不单是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性。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专业知识,主要是指大学生应该掌握的本学科、本专业及其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基本理论等;(2)专业技能,主要是指大学生结构化地运用专业知识去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3)心理品质,主要是对大学生个性、态度与动机等的基本要求;(4)道德责任,可以从大学生对其个人形象和社会角色的认知两方面去理解;(5)身体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集合而成的,会随着时间、空间、任务、环境和要求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等方面的特征:第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多维性。大学生综合素质由主、客观等多种因素构成,既有个人的个性、态度、动机与价值观等主观因素,同时又有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客观因素,难以依据单方面因素来进行单向的评价。第二,大学综合素质具有动态性。除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特点外,更为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大学生素质的构成要素中属于表象部分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相对比较容易被培养和提升的,如通过课堂学习与专业实践就能获得;而属于潜在部分的心理品质与道德责任等则是难以改变和短期培养的。相对于知识、技能而言,素质要素中的潜在部分既和主体因素有关,又和客体因素有关,既和家庭教育有关,又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关,还和组织群体活动与教育模式设计有关。潜在因素既受到个体过去与现在观念的影响,同时也与其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他人的观念有很强的关联,它是大学生自我认知、组织规范与社会评价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总之,大学生综合素质是一个有着复杂结构和内在逻辑的体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才会更具实践性和指导性。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基本上建立起了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以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等方面。在实施学分制背景下,大多数高校在教育理念创新、理论探索、课程设置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规律仍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实施,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当前,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学分制的背景下,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形成共识,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内容构成以及提升途径等方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受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仍然偏重知识传授,轻综合素质培养。有的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当成一种单纯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才艺教育,也有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当成一种单纯以提高学生自主选课、不受约束的学习模式,还有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当成一种急功近利的单纯工具性教育。
篇3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素质 模糊矩阵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97-03
一、引言
应用型大学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突出实践和强化应用,“应用”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这里所要求的“能力”不仅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更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不仅是再生性技能,也是创造性技能。这里所要求的“技术”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超越于一般技能,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技术,不仅包括经验技术,也包括理论技术。
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相比,前者强调应用性知识,后者强调理论性知识;前者强调技术应用,后者强调科学研究;前者强调专精实用,后者强调宽口径厚基础。与技能型人才相比,前者强调完整、系统,后者强调够用、实用;前者强调“动脑”、“智力型”;后者强调“动手”、“体力型”;前者强调“创造性”,后者强调“规范性”。
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高等学校规范管理的需要,是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已有制度框架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引导学生按照学院既定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参与并完成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最终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高校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对其有力引导,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任何一所高校都应该对人才的培养有明确的定位,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由高校的定位决定。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能对人才培养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通过对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和调整,可以激励学生有目的地强化某些素质和能力,从而更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大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全面地、合理地评价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可以为大学事业的建设改革理出一条明晰的线索来。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不断的完善,将为大学教育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参考,或许能够为大学教育的改革指引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全新要求,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理论水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的要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持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才能发挥其最佳作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应地制定一套科学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该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方法
本文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今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结构进行剖析,建立了客观全面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科学归类,并运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学生给予客观的评价。
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必须包括一些基本素质,本文具体设计为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每个一级指标分别包含几个二级指标,具体来说,思想政治素质包括以下4个二级指标: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尊重他人、集体观念;文化素质包括以下4个二级指标:专业课成绩、公共课成绩、社会实践成绩、证书考试成绩;能力素质包括以下5个二级指标:语言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人文素质包括以下3个二级指标:人文社科知识、文艺修养水平、组织表达能力;身心健康素质包括以下3个二级指标:身体健康状况、体育综合成绩、心理健康状况。本文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
在评价模型中,有待于引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方法科学处理指标数据。随着高校对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讨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也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能够体现大学生的能力、技术等。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德尔菲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评价法等。本文所选用的评价方法是模糊层次分析法。
为方便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给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见图1),显示为四个层次,从上到下依次是目标层、主因素层、子因素层、评价对象层。对于主因素层、子因素层两层的指标,可以通过分析模糊矩阵结构赋予不同的权重。
三、指标的权重计算
(一)主因素层的权重计算
本层有5个一级指标,设X1、X2、X3、X4、X5分别表示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素质5个指标,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运用1-9标度法可建立相应指标间的对比矩阵A。其中aij是A的元素,表示两个指标Xi和Xj重要性程度的比值。
求解矩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
A=1 1/2 1/3 2 22 1 1/2 3 33 2 1 4 41/2 1/3 1/4 1 11/2 1/3 1/4 1 1
最大特征值为5.0364,其他特征值均小于0,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为(0.2906,0.4890,0.7881,0.1664,0.1664),对其进行标准化为(0.153,0.257,0.415,0.0875,0.0875),根据矩阵理论及特征值情况,故X1、X2、X3、X4、X5的权重依次为0.153,0.257,0.415,0.0875,0.0875。
综上,主因素层5个一级指标的对比矩阵和指标权重如表1。
(二)子因素层的权重计算
本层有5组二级指标。以思想政治素质这组指标进行权重求解,其他4组方法类似。
思想政治素质包括以下4个二级指标: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尊重他人、集体观念,依次用X11、X12、X13、X14表示。
思想政治素质下属4个二级指标的对比矩阵和权重如表2。
同理,文化素质下属4个二级指标的对比矩阵和权重如表3。
能力素质下属5个二级指标的对比矩阵和权重如表4。
人文素质下属3个二级指标的对比矩阵和权重如表5。
身心健康素质下属3个二级指标的对比矩阵和权重如表6。
综上,我们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同类指标间对比矩阵,并通过对矩阵结构的分析,给出了主因素层和子因素层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见表7。
四、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及应用
通过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各指标权重的确定,在把握科学、简单、公正的原则下,可建立以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数学评价模型。
其中,F代表某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分,Fi代表主因素层第i个指标的得分,Wi代表主因素层中第i个一级指标的权重,Fij代表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j个二级指标的得分,Wij代表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j个二级指标的权重。
某高校一个二级学院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专家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专家组成员有:院党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院团委书记、学工秘书、教学秘书、辅导员、任课教师代表2人、学生会主席、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学生代表2人,共14人,对学生的19项指标给予成绩评定。
对于客观指标(专业课、公共课成绩),取学生的平均成绩作为该指标值;对于主观指标,专家组通过问卷、案例分析、平时了解等予以成绩评定,取平均分作为该指标值。
该院某班有48名学生,随机选出10名学生的各项指标成绩作为样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各项指标成绩见表8。
由表8,依据本文建立的数学评价模型,用各项成绩乘以对应权重并求和,得到10名大学生4个一级指标得分、综合素质得分及排名,见表9。
由表9不仅可以得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得分及排名,还可以对单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分析和提升指导,如:学生5的综合素质排名第一,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均在90分以上,排名都在前三,望继续保持优势,但在思想道德素质上排名第九,有待重点提高;学生1的综合排名第4,在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得分位于前列,但在文化素质方面需注重提高。
对上述10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通过调查取证和简单分析,学生各项得分排名和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五、结束语
本文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今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结构进行剖析,建立了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上,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相结合,建立了简单合理的数学评价模型,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由定性分析转为定量研究,并且通过实例验证,能够对学生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李海林.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8
[2] 王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2011
[3] 廖桂芳,徐园媛.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4] 耿云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J].科教纵横,2011(5)
[5] 唐幼纯,范君晖.基于模糊综合的大学生素质评价方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7
[6] 代中逸.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J].企业导报,2012(14)
[7] 毛军权.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方法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8] 石昊苏,韩丽娜.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评价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3)
篇4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问题;思考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存在意义
1、有利于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任何一所高校,都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对于人才的培养,包含“输入”和“输出”两个重要的途径。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以及对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视为“输入”,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输出”,即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估,是对人才培养的输入结果的有效检测。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和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加大,高校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能力素养、身心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核,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力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具备专业知识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品性端正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为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不断完善提供十分有效的理论依据,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给予了积极引导方向。
2、为学生的自我衡量提供较客观的依据。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评估结果不仅可以衡量高校自身对人才培养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自我衡量提供较为客观的改良依据。高素质人才的形成需要高校不遗余力的培养与引导,同时也需要学生不断的自我完善与努力,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促成人才的素质培养。而综合素质考核体系,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把握自身特点、明确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前进方向,避免学生由于对自身情况认识不足而导致的盲目自满或盲目自卑。以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形势为影响因素的考核体系,在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提供有效的评判依据,也对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明确就业方向、选择岗位和提高自身必备的工作素质有客观的指导意义。
3、是对学生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体系。学生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已有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课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评估结果,给予了相关学生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规范能力,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更加需要规范化和高效化。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形成,正是对已有管理制度的加强过程、规范过程和高效化过程。学校的管理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成果,都可以在素质考核的结果中有所体现。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构建模式
1、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传统评估模式。在现今各高校普遍使用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中,主要是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学分化”后进行加权计算,最终得到综合素质的量化结果。围绕着传统的“德、智、体、美、劳”这五大因素,“智”,即学习成绩仍旧是各高校考核及评价的核心,其余的四大因素,包括德育评价、能力评价、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考核因素也分别占有少量比重,并和考试成绩的学分一同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依据。
2、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学术评估模式。通过总结学术界对综合素质评价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大学生实际特点,近期有学者指出了一套学术性与科学性更强的考核体系。即,将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中的影响因素归为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一级要素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创新实践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5大方面,再以此为依据列举出详细的、操作性强的二级要素,并最终利用贝叶斯网络进行加权评估计算。
三、大学生综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量化评估的片面性。传统模式和学术模式的共性问题在于,不论是哪种考核体系,都不可避免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或多或少的量化,旨在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计算公式,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但对能力进行量化本身就有不可规避的片面性,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内在素质,不是一个数字就能精准衡量的。在对综合素质考核的学术评估模式中,贝叶斯网络评价结果是概率向量形式的描述,利用模糊语言和规则的形式引入专家经验,基于概率向量给出单值来评估结果。模糊语言的特性更加适应学生状态的动态变化,比传统考核体系中的的标准量化模式具有更强的合理性,最大化的降低了对学生素质进行量化时隐含的片面性与机械性。但正是因为模糊化语言,最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家经验和引导的倾向性。对社会需求形势的判断以及专家本身引导的倾向,都需要最大化的准确才能保证最终结果的合理性。更加灵活的量化评估是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完善性进步,但还需要更多的对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探索及社会形势的分析。
2、厚此薄彼的倾向性。目前多数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均为传统评估模式,虽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也涵盖了“德”“智”“体”“美”等多方面考核因素,但在各因素考核比重中,过分倾向于学生成绩,忽视对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的考察。学生的创造力、道德品质、实践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心理健康、领导能力等诸多内在修养品质并未受到相应比重的重视。而实际上,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估标准,恰恰倾向于我们的考核体系不太重视的学生的内在潜质。例如联想集团选拔人才的标准就是为人正直、胸怀大志、善于学习。而高校现行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提供给用人单位的只有成绩单、奖状、证书等,并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内在素质评价的厚此薄彼倾向,不仅不利于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反而起到一定的误导性,导致有些学生片面追求高分成绩、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操作机制的不科学性。在多数高校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中,主要将考核因素分为学习成绩和个人素质两大方面。个人素质,又包括学生参加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学生工作、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等。个人素质的评分多是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共同评议得出。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都以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为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避免不了一些问题。如果说学习成绩是硬指标无弹性可言,那个人素质方面则具有很大的弹性,主要体现在:
(1)学生在参加活动前优先考虑的因素是该活动是否有学分可加,以功利的心态“提高”个人素质,并未真正达到考核本身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2)有些企图投机取巧的学生,会刻意与辅导员班主任等搞好关系,力图为老师留下良好印象,方便在个人素质评价时拿到高分。而教师本身或多或少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都会带有主观感彩,这就加大了个人素质评估过程中的弹性空间,易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3)为了在个人素质评价时得到更多的认可,学生拉帮结派的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凸现。不科学的操作机制,不仅没有充分起到原本的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反而使学生的心态愈加功利。
四、对深入考核大学生内在素质的思考
篇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andard for employment,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role for enterprise making quantitative inspection to the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employing obje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ntropy method to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system, on this basis reduces the evaluation range of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only students in the same university, and tries to arrive at a more objective results for the relevant reference.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熵值法;测评
Key words: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entropy method;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263-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企业用人要求标准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对企业定量考察用人对象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发挥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确定指标体系并获得指标数值,二是选择合适的测评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本文引入熵值法在已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缩小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范围,只对同一高校内不同学生进行测评,尝试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果。
1 信息熵值法
在信息论中,信息熵H(x)=-∑P(xi)lnP(xi)反映系统无序化程度。信息熵越小,系统无序化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大,系统无序化程度越小[1]。所以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而言,如果某一测评指标对于同一高校不同学生其差异程度较小,这就说明该指标区分和测评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作用也越小,对应的信息熵就越大;反之,如果某一测评指标对于同一高校不同学生其差异程度较大,这说明该指标区分和测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也越大,而对应的信息熵反而较小。也就是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差异程度的大小,反映了该指标在整个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地位,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重要性的大小又完全可以用“信息熵”反向度量。
因此,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差异程度,以信息熵为工具,给各测评指标赋予相当的权重,从而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该方法减少了调查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较为客观地给出了各测评指标的差异程度,从而客观地确定各测评指标的权重。
现给定原始决策矩阵A=(aij)m×n,i∈M;j∈N;其中m表示评价单元的个数,n表示指标属性的个数,aij为用人单位对第i个学生的在第j项指标的评价值Sij,由此给出基于熵值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
①对aij归一化处理
r■=■,i∈M;j∈N(1)
②计算第j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熵值
E■=-■■r■lnr■,i∈M;j∈N(2)
③计算第j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权重ωj,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于给定的j,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权重越大,所揭示的测评指标差异越大,而测评指标熵值越小。因此有
ω■=■,j∈N(3)
④根据各指标属性值与权重计算各方案的综合属性值即为其大学生综合素质分值
zi(ω)=■aijω■,i∈M(4)
2 运用熵值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在现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以5个不同专业的5个学生为代表,举例说明熵值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应用。
2.1 运用熵值法建模及计算
2.1.1 通过对调查表数据的整理,得到每个学生在各测评指标上评价值Sij,最终由所有5个学生的评价值构造决策矩阵A=(aij)5×10,i=1,…,5;j=1,…,10(表1)。
其中,5个测评学生为学生A(X1)、学生B(X2)、学生C(X3)、学生D(X4)、学生E(X5);10个指标属性分别为思想素质(U1)、政治素质(U2)、专业理论(U3)、专业技能(U4)、人文社科知识(U5)、文化艺术素养(U6)、身体素质(U7)、心理素质(U8)、创业精神(U9)、实践能力(U10),aij为用人单位对第i个学生的在第j项指标的评价值Sij[2,3]。
2.1.2 通过基于熵值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原理步骤,对决策矩阵A=(aij)5×10利用公式(1)计算出归一化矩阵R=(rij)5×10如表2。
2.1.3 将归一化矩阵R中的数据代入公式(2)得到计算学生10个指标属性uj的信息熵公式:
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对策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需要实力,而实力源于人才,人才得自教育。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高专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现状分析入手阐述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途径、方法和对策。
一、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必须了解综合素质的内容。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总的来说,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是比较好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有比较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关注国际国内的大事,有较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明确的奋斗目标。结合具体数字来看,我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特别是我院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2%,充分说明学院多年来在培养和提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推行的一系列举措是行之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一)心理素质较差。心理卫生缺乏预防,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和打击,就容易形成心理障碍,造成不可思议的后果。
(二)文化素质较差。许多高校大学生重专业知识,轻复合知识;重知识积累,轻全面素质;重平均发展,轻个性发展,构成了文化知识结构的缺陷。
(三)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目前,在高校中,因健康原因导致休学、退学、留级、缓考、不能上体育课、不宜游泳的人数比率比过去已大大增加。
(四)能力素质普遍弱。经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普遍较弱。
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我国中小学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以及中学阶段过早的文理分科,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造成了大学生先天性知识结构的缺陷,而大学的专才教育,又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人文基础,其结果不仅使学生缺乏对国情的了解,也缺乏应有的做人的基本知识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素质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高职院校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推进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对策
1.提高认识,增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高专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特殊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人文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对我国加入WTO,实现由农业生产大国向工业制造大国迈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建立机制,增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第一课堂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素质拓展的综合反映。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全力支持与配合,做到全校一盘棋,要形成全校师生共同研究和探讨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首先要建立机构,在组织上为素质教育活动保驾护航。学院可成立“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小组”,由院党委全体成员、相关处室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以全面协调具体领导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有关工作。组织机构的完善到位,为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其次要抓住典型。素质教育没有具体的模式、规范可以遵循,必须不断探讨、实践、总结,才能找到比较符合本校实际的、富有特色的方法与途径。[2]
3.拓展阵地,增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效性
一是要充分利用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要通过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对素质培养的认识。树立素质培养的自觉意识,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阵地,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要完善社团管理,加大培训力度,为学生插上能力腾飞的翅膀。三是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拓展工作领域。新形势往往带来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应不断占领新阵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培养符合新形势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专高职院校的特殊地位,决定其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有高起点、高要求、高目标,并应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小影.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湖南社会科学,2004,(4):
51-52.
篇7
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结构从单一化模式向多样化模式演化,这一趋势使高等教育必定要有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实现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多种形式办学,大学人数的剧增,上大学不在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更多承担着理想和现实矛盾的冲突,大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更多面临着人际关系、人生观、价值观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这些现实情况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校园恶性事件频出,社会、学校、家庭太多注重学业而忽视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也是提高高校竞争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高校普及公共艺术教育能使非专业学生更多的了解人类艺术的遗产,扩展知识领域,丰富生活。它的有效实施,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知识能力的拓展、操作能力的锻炼、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综合素质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不仅是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有益补充,也是培育良好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健全了人格,培养了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赞扬了美,乐意把美的东西吸收到灵魂深处作为营养,自己的性格也会变得高尚优美。学习民俗文化和国外优秀艺术,增强学生艺术修养和爱国精神,艺术作品自身的强大感染力和渗透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了人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情感等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培养了综合素质的发展。
高校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是对大学生行为的一种教导,是培养学生内心感情世界的一门艺术,学习、欣赏及解读艺术作品,丰富了知识,净化了灵魂,提升了人格,对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和补充的作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素质塑造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人的精神内涵,符合艺术教育的本质及党的教育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和人际交往关系等能力产生了有利的导向作用,起到了净化和提升综合素质的作用。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综合素质; 测评方法; 现状; 展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重新定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课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发展乃至整个民族将来命运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大学生综合素质首先应该搞清楚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这个关键问题。本研究对近10年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简要的分析评价,对测评方法研究进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综合测评就是对被测对象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全面评价。随着各种数理方法、统计方法以及运筹学和信息论系统理论的应用,综合测评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多指标综合测评的应用主要涉及到3大类方法:常规数学方法、模糊学方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1常规数学方法
所谓多指标综合测评就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值“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值。常用的合成方法的数学模型有以下3种:①线性加权综合法(“加法”合成法);②非线性加权合成法(“乘法”合成法);③增益性线性加权合成法。线性加权综合法(“加法”合成法): 线性加权综合法是应用线性模型来进行综合评价的,适用于各评价指标间相互独立的场合,可使各评价指标间得以线性的补偿;权重系数的作用要比其他“合成”法中更明显,突出了指标之间指标权重较大者的作用;对于指标数据没有特定的要求,计算容易,所以便于推广普及。因为大学生综合测评各评价指标间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所以绝大多测评方法都是基于本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权重的不同赋权方法产生了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传统的总分法和加权算术平均法就属于线性加权综合法的范畴,李真和张琼应用综合评分法[1,2],毛军权和万远英应用层次分析法[3,4]分别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也都属于线性加权综合法的范畴。非线性加权合成法(“乘法”合成法):非线性加权综合法是应用非线性模型来进行综合评价的,适用于各评价指标间 有较强关联的场合,强调的是各备选方案指标值大小的一致性;权重系数的作用不如线性加权综合法那样明显,对指标变动的反应比线性加权综合法更明显;对数据要求较高,计算较复杂。因为大学生综合测评各评价指标间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不满足非线性加权综合法的适用条件,所以鲜见本法应用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增益性线性加权合成法:增益性加权合成法实质上是线性加权合成法的推广,将增益函数引入到线性加权合成法中,构造一个具有增益功能的综合评价函数,体现了“价值梯度”的含义,它意味着某项工作做得越好,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本方法应用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鲜有报道。
2模糊学方法
模糊综合测评方法是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从多个因素对被评判对象所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判的一种方法。模糊综合测评的引入不仅是对强制打分方法的革命,也是对常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改进。模糊综合测评具有其它综合评价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这主要表现在:①结果以向量的形式出现,提供的评判信息比其它方法丰富。②从层次性角度分析复杂事物。一方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客观描述被评判对象;再一方面,还有利于尽可能准确地确定权数。③适用性较强,既可用于主观指标的综合评判,又可用于客观指标的综合评判。④模糊综合评判中的权数属于估价权数,因而是可调整的,根据评判者的着眼点不同,可以改变评价指标的权数。鉴于模糊综合测评具有以上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的综合测评方面。赵淑英和李勤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5,6]分别就模糊综合测评模型的建立步骤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作了详实的探讨。随着其他方法的发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又出现了几种改进的方法,譬如贺华将聚类分析的思想引入到模糊综合测评将模糊聚类分析引入评估,建立一种开放的评估模型[7]。牛冀平运用多层Fuzzy评价模型测评大学生综合素质也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扩展[8]。后面将要提到的灰色关联分析(GRA)的部分理论基础也是基于模糊综合测评理论。模糊综合测评方法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模糊综合评判过程本身不能解决评价指标相关造成的评价信息重复问题; 其次,在模糊综合评判中,指标权数不是评判过程中伴随生成的(如同主分量分析那样),这样人为定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也注重了指标本身的重要程度,但人的主观性作用比较大,能否充分反映客观实际,需要很好地把握。
3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与综合测评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因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用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比较少,在此就不一一叙述,仅对相关文献所涉及的方法作简单的叙述。广义上讲,先前提到的模糊聚类分析也属于多元统计分析综合评价的范畴,是模糊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产物。丁芳梅曾运用TOPSIS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评估[9]。TOPSIS法实质上就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判别问题,意为与理想方案相似性生物顺序选优技术,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录决策分析中用到的一种决策方法,即设定一个理想的系统或样本点,如果被评价对象与理想系统在某种意义下非常接近.则称系统是最优的。基于这种思想所得出的综合评价方法,称为逼近样本点或理想点的排序方法(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即TOPSIS)简称为理想点法,最后根据相对接近度大小来权衡评价对象综合效益的评价方法,相对接近度值越大,对象的综合效益越好。灰色关联分析(GRA)也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它是以各因素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用灰色关联度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的。如果样本数据列反映出两因素变化的态势(方向、大小、速度等)基本一致,则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较大;反之,关联度较小。与传统的多因素分析方法(相关、回归等)相比,灰色关联分析对数据要求较低且计算量小,便于广泛应用。GRA分析的核心是计算关联度。美瑛运用熵权和广T关联度方法对20名大学生6项指标进行分析[10],较准确地评价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并做出名次排序,就是熵权法赋予权重运用到灰色关联分析的一个很好的实例。熵权和广T其优点是消除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信度较强。近年来,随着运筹学、信息论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测评方法也应用到大学生综合评价领域。神经网络是人们在模仿人脑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智能信息处理理论,它通过大量的称为神经元的简单处理单元构成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对人脑的形象思维、联想记忆等进行模拟和抽象,实现与人脑相似的学习、识别、记忆等信息处理能力。神经网络在经历了40多年的曲折发展之后,在信息科学领域等许多应用方面已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1]。神经网络具有下述基本特点: ①其机理是按学习模式的数据,通过学习和训练,找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求得问题的解。这对于弱化求权重向量中的人为因素,是十分有益的。②能够处理那些含有噪声或不完全的数据,具有很强的泛化功能和容错能力。 ③现实中的评价问题往往是非常复杂的,各个因素互相影响,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BP网络为处理这类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应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BP网络是按有教师示教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学习模式中提供的数据是否合乎规律,将对计算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学习模式中综合分的确定,务必慎之又慎。李平和张华都曾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评价[12,13]。根据以上归纳分析,对大学生综合测评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几点看法:① 根据测评目的确定合理的测评指标体系是测评研究的基础,所以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予以充分重视;② 各种综合测评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值得总结归纳,以便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测评方法;③ 其他尚未应用于本领域的综合测评方法应结合具体的适用条件探索性的推广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来;④ 可以结合各种综合测评方法的优缺点,取长补短,结合各种方法的优点探索出综合评价的新思路、新方法;⑤ 大学生综合测评方面的软件开发还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李真. 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2 张琼. 试述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
3 毛军权.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
4 万远英,尹德志. 大学生综合素质层次分析评价体系及其数学模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
5 赵淑英. 我国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研究.
6 李勤,王宗军.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中国科技信息,2005,(9).
7 贺华,李彦鹏.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大学生体育素质综合评估. 山东体育科技,2004,(3).
8 牛冀平,高少初,余志超. 运用多层Fuzzy评价模型测评大学生综合素质.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5).
9 丁梅芳. 运用TOPSIS法评估大学生综合素质. 交通高教研究,2003,(1).
10 美瑛. 用定量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大学生素质.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4).
11 陈 女 原 女 令,贾国峰.神经网络及BP网络工作原理.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篇9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问题;对策
Undergraduate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of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Li Ya-zhou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Anhui Bengbu 233000 )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and the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our society, the employer and social standards of talent have been re-position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As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importance of o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s,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to help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help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to help the employers favor the selection of personnel, but the key i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of students how to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evaluation were discusse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Problem; Countermeasure
随着二十一世纪人才、科技竞争的加剧,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迫使现在的高等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深入研究人才培养、大学生素质开发与提高的内在规律,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工作的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形成适应现代教育的评价体系,顺利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任务[1]。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都走入一种“学生排斥、老师头疼、社会怀疑”的尴尬境地[2]。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思想的更新,许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在某些方面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与不足[3],导致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积极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下面就我校的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存在的问题[4]
1.量化考核内容不全面。由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某些要素很难量化,如对学生的政治表现和审美观念的考核就不能简单地用分数去评价,所以大学生综合测评数据所覆盖的范围一直不是很全面,考核内容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全面性。例如,学生干部平时的具体工作难以量化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难以用具体的数据来评价等。这就导致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最终结果相对不够准确。
2.量化考核设计有缺陷。大学生综合测评的结果是以各个分项得分加权后得到的总分数来体现的。于是,有些学生采取投机取巧的方法,通过盲目地追求个别高分项达到提高自己的总体评分的目的。量化考核设计的缺陷导致的这种现象,将不利于大学生的整体提高和自我发展。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势必会误导学生,使大学生的成长背离了综合测评的根本目的。
3.综合测评的发展滞后。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综合测评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大学生量身定制;还应该建立在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为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实是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一旦确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本是固定不变的,考核评判模式的僵化严重滞后了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发展。
4.综合测评的操作不透明。对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最后得分,许多学生并不完全清楚“加分”“减分”到底来自何处。综合测评操作的不透明以及各项得分的不明确性,导致许多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寻求加分的“来由”,从而引发了许多“关系分”“人情分”。这从根本上扭曲了大学生综合测评的真正意义。
二、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应遵循的原则[1]
1.导向性原则。综合测评是素质教育评价的重要指导思想,它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与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导向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及规格,引导大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和达到的合格标准;二是各级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上。
2.全面性原则。综合测评指标内容的设计必须能够客观、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完整反映学生素质的全貌,既体现德、智、体素质,又体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性并不是把所有影响素质养成的因素全部包括,而是对评价体系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科学筛选,突出影响和反映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测评结果,既是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又是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反映。
3.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要加以量化,便于考核评定,各项指标不是并列的,它们对测评分数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不使测评失真,应根据各项指标在测评中的地位和作用,应用数理统计原理,合理确定量标与权值。评价体系的设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这就要求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标准之间的要有比较,而且评价体系力求简化,对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要简易,便于操作。
三、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指标的内容 [5]
1.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最根本的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的学习情况、思想道德的基本表现、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各种奖惩情况等等。
2.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评价学生专业素质,要注意以下两个转变:一是由单一专业知识教育向相邻、相关和文理交叉知识的转变;二是要注意学生由掌握知识水平向能力水平的转变。评价内容主义包括:学习能力、专业课和选修课成绩、专业技能、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等。
3.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要了解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科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思想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接受科技培训、参加科研、科技竞赛、发表科技论文情况,以及获得科技类获奖证书状况等。
4.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是指学生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具备必要的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必要的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
5.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健康状况、体育达标状况,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参加院系运动会、体育类社团、体育类竞赛情况,心理适应能力、耐挫能力、协调能力等。
6.其他素质。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能力类竞赛、勤工助学、志愿者活动情况、参加社会工作等。并且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分专业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例如,偏向文科类的专业,学习成绩占的比例相对要少一些,参加社会实践、集体活动、文体比赛、担任班级干部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要多一些;偏向理工科的专业,学习成绩比例提高,德育和文体方面要以钻研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为主。其次,评价体系可以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标准。例如大一学生的评价内容要以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为引导方向,大二、大三要以学习专业课、培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为引导方向,大四要以社会实践、职业目标确立为引导方向。不同年级的评价内容不同,才能使综合测评的成绩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另外,针对特殊的专业要设置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例如文艺类的专业、体育类的专业、外语类等专业,各有其专业学习的特殊性,要根据其学习特点和未来的就业需求,设置不同于大众专业的特殊评价体系。
四、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操作原则[6]
综合测评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它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基本评价,所以广大学生非常重视。这就要求综合测评的操作必须严肃认真,客观公正。为此,在测评操作过程中要着重抓住“透”“准”两字,严格程序,严格审查。
1.“透”即透明度。一是测评办法公平,测评文件人手一册,测评标准和要求人人掌握;二是各项考核材料公开,人人皆知;三是班级学生全部参加,既是测评者又是被测评者;四是负责统计的班级测评小组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五是测评结果公开,各院系在审核后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生测评后的总积分为序,张榜公布,接受监督。
2.“准”即准确度。各院系、班级以及学生处、团委和学生会都要将平时的活动情况、检查情况、考勤情况准确记录在册,作为测评和审核的依据。各班级的测评过程必须接受监督,测评结果要层层审核,以保证综合测评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实践证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制度,在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不断变化,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特色等,不断研究、改革、完善大学生评价制度,建立真正科学、规范、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测评工作中做到透明、客观,使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使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7]。
【参考文献】
[1]张琼.试述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79-83.
[2]吴俊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3]许二平,姬旺华.对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的调查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1):67-69.
[4]陈健.浅议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J].中国林业教育,2011(4):43-45.
[5]韦丹宁,姜珊珊,宫龙江,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理论观察,2013(8):129-130.
篇10
>>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管理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第二课堂”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及研究 第二课堂建设与大学生创业教育 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 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探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新模式 基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高校第二课堂现状分析及对策 第二课堂视野下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研究 第二课堂建设对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的实践与探索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独立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利用第二课堂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魅力 关于大学如何实施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思考 精彩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开展第二课堂 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第二课堂学生创新能力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廖进,何晓琼,王斌.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J].高教研究,2006年4月.
[6]孙丽姗.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7]张淑红,石鸿彬,刘廷辉.试论高校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8]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