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管信息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监管信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日益进步,2006年云计算作为一种互联网为基础的的新型计算模式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云计算能够大幅度降低知识普及的成本,使信息的使用变得更加便捷,近年来,我国的煤矿行业的发展也很是迅猛,视频监控技术也已经在煤矿也的道路普及,因此,云计算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也开始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一、云计算的含义
云计算所指的是将互联网上的资源进行整合,以此为依据进行的大规模计算服务的方式。网络应用程序、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网络编程工具等等都是云计算所利用的资源。云计算在互联网中能够以虚拟化的形态呈现,并且在互联网中无限的动态扩展。用户知需要了解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以及通过网络获得资源的方法及渠道,并不需要完全掌握云计算的相关知识。云计算具有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网络上的不断扩展的价格低廉的计算机就是云计算的构成部分,当同时计算的计算机的达到上百万台之多时,则其所构成的就是一台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具有比普通计算机更高的计算能力以及运算速度;应用虚拟化和资源虚拟化呈现出了云计算的虚拟化能力,虚拟平台连接着物理平台和应用部署环境,并对其进行管理,虚拟化平台也能够完成应用程序极其数据的备份以及迁移;云计算中的大量计算机集群为用户提供数据处理服务。因为云在互联网中能够无限的动态扩展,因此计算机的出量增加之后,系统也将会出现大量错误,而虚拟平台不需要硬件作为基础,因此云计算方式能够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可靠;用户无限的将资源添加到服务器的需求,通过云计算的高扩展性能得到满足;用户要了解自己的需求以及所需资源的类别,就可以通过云计算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源。云计算会提供超高质量的服务,云计算的超强的计算能力以及海量的信息储备是超高质量服务的前提,云计算的排查功能能够对失效点进行排查,这一功能使得系统实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云是价格低廉的计算机,因此企业不必花费巨大的成本去购买服务器,并且云对数据的管理具有自动性以及集中性,因此也使得电力的成本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云与传统的服务器相比,对资源的利用率高出非常多。
二、基于云计算的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一)云计算的架构云计算对虚拟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为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这三个层次不仅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与此同时也为上一层提供服务,云计算的构架是由一个云管理平台以及三个逻辑层所构成的。(二)关键技术1.信息资源虚拟化技术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云计算的基础是煤矿及井下信息资源的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将用户所利用的物理资源变成了接口的虚拟资源,但是虚拟化技术的作用以及所取得的效果与传统的物理资源并无存在太大差异,用户并不需要了解虚拟资源的组成架构,只需要对系统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了解即可。煤矿以及井下的信息资源虚拟化的分类为存储虚拟化、操作系统虚拟化以及应用虚拟化三大类。2.数据信息分布管理云计算对矿井的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分布式管理,有效的保障系统能够在多节点并发的执行环境中正常运行。在系统状态同步中,关键点是一个非常重点的因素,一旦关键点出现问题,矿井监测及数据信息系统就需要进行整个系统的服务器转移。而矿井监测及数据信息中的分布式资源管理技术,其所包含的锁机制能够使得数据操作仍具有一致性,能够充分的使多任务对于资源的使用得到协调。3.信息储存云计算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法对煤矿的海量信息数据进行储存,分布式储存能够对井下的地质结构、瓦斯浓度监测信息以及井下实时监测信息进行保障,分布式储存具节约经济、高可靠性以及高可用性的优点。传统的廉价的计算机硬件可靠性极低,云计算则采用可靠的软件来提高信息储存的可靠性。与此同时,云计算也解决了传统单台服务器难以满足信息储存量的劣势,云计算的多台服务器不仅扩大了信息储存的空间,增强了可用性,并且使得其可靠性也得到了提高,用户通过云管理软件对云计算中存储的井下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4.地面控制云计算应用于煤矿企业能够充分的发挥其高效性,取得如此搞的效率与其编程模式是密不可分的,MapReduce编程模型是煤矿地上控制中心使用的云计算分布式计算模式,MapRe-duce编程模型能够将大的任务分成多个细粒度的子任务,并将子任务交由相对节点的计算机去完成,最后将各节点计算所得进行汇总,此过程就是云计算的一个海量数据处理过程。5.云平台管理云平台管理技术也可以说是云计算的神经网络,他能够使海量的服务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并且,云平台管理技术也具备对云计算系统故障能够进行快速的诊断以及修复的作用,并且使得用户分配任务以及管理各节点更加的快捷方便。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中,云平台软件位于地上控制中心之中,云平台软件能够将井下的实时信息传递、各工作面的安全监控以及各个节点计算机的工作分配和纠错处理等工作完成的非常顺利,确保用户能够得到安全可靠的信息咨询。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云计算的逐步发展使传统的煤矿安全监管系统的诸多难点问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比如煤矿的监控视频处理及分析问题、海量存储问题以及资源共享问题等等,在云计算中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引入云计算,使得煤矿安全监管系统的工作效率及可靠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晓晖,赵滨.基于云计算架构解决煤矿检测系统信息采集关键问题[J].煤炭技术,2011(05).
篇2
;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建设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刚才,李强局长对我市20*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作了简要总结,对下步工作进行了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就进一步做好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增强责任感,提高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
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假劣食品药品危害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各单位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就是要牢固树立“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己任的责任意识,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方针落实到监管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推进监管工作的科学化,正确处理好监管与和谐、监管与发展、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坚持为民监管、依法监管、全程监管、有效监管、和谐监管。要按照“内抓管理强素质,外抓监管保平安”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思想、作风、组织、制度、效能和廉政建设,力求科学监管工作取得实效,让监管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为此,各镇、街道办、各监管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这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时刻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把它作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行动,贯彻到整个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去。
二、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扎实开展
吴仪副总理9月27日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现场会上强调,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基础在基层,成果体现在基层,整治任务完成靠基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放在重中之重来抓。所以,我们要在“落实”上谋思路,不断研究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化食品药品监管责任制,创新监管机制和模式,进一步化解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破解食品药品监管难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这里我强调一点,要通过层层签定责任状形式,明确工作目标,采取有力措施,紧紧抓住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关键环节。把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三关”,即:发挥各执法部门在事前的宏观调控作用、科学严格把关作用以及高效优质服务作用;在事中,要严格依法行政,严厉打击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制假售假不法行为,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在事后,要加强对经营者诚信意识教育,通过监管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三、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建设
今年,我市针对农村市场食品药品监管这个薄弱环节,建立了镇级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和村级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信息员组成的监管网络,为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的供应和监管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要继续提高我市的食品药品监管水平,就必须进一步加大监管网络建设,建立村级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形成“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食品药品安全立体监管的网络,实现监督重心下移,监督关口前移,有效地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看得见却管不着和管得着却看不见的问题,进而实现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工作目标。
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公布
食品安全是关乎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问题,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布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环节,政府如何完善此方面的制度建设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食品领域,许多环节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就政府监管来说,监管部门之间往往出现信息无法及时有效传递的情况,彼此之间形成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例如信息传递延误、上下级之间隐瞒实情等情况。这不仅对消费者的知情权造成了侵害,而且不利于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食品市场的良性运转。
一、政府在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方面的不足
(一)公布主体分散、公布渠道不完善
我国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是多头监管、分段管理,部门分割现象、政府多头执法、交叉执法使得行政权力过于分散,多个监管部门公布的信息有时相互矛盾,降低了信息的权威性。此外,公众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渠道多样,但真实可信度却难以确认,从而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二)信息采集、分析能力不足,公众参与度低
在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专栏中,关于食品安全信息的内容不充分,信息质量不高,同时缺乏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此外,在相关网站上普遍缺少公众参与的板块,即使有的网站有此专栏设计,但内容的时效性不足。
二、完善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布
(一)域外经验的借鉴
在美国,信息披露作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使食品安全监管更加公开透明、成效显著。不仅形成了从联邦到地方分工明确、全方位覆盖的信息披露主体,而且在信息采集与反馈、风险分析、披露内容范围的广泛度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范,机制运行效果显著。
(二)经验启示及制度构建
“公开原则是食品安全化的重要保障,是对食品安全行政提出的基本要求。这既是风险沟通的需要,也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需要,也是实现消费者在食品安全行政领域的参与权的需要。”[1] “政府对食品市场的管制方式应该由传统的直接管制逐渐转向对质量信息的管制,通过信息披露、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等方式建立有效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确保食品安全质量目标的实现。” [2]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奠定制度基础。首先应明确立法目的旨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促使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透明度。立法中应明确政府的信息公布义务,除法定不予与公开的信息外,其他信息都应及时公布;其次,明确政府机关特别是重点掌握食品安全信息的部门对于信息公布的范围、内容和具体方法。
2.完善信息网络建设
(1)设立食品安全信息网
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涉及的部门多、内容比较庞杂,卫生部的官方网站很难容纳如此大的信息量。笔者认为,完善信息公布网络建设,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由统一的食品安全网(foodsafety.gov)信息。对应到我国,即由卫生部牵头组织,设立单独的食品安全信息网,整合各级政府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统一信息主体和途径,根据生产者、消费者、企业、中介组织等不同信息获取者的需求,对食品安全信息分类。同时提供公众反馈信息的渠道,增强政府、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
(2)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的窗口
食品安全涉及众多环节,每一环节对相关政府职能监管部门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要完善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必须考虑到横向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联动,通过及时高效的沟通整合、通力合作,食品检测信息;通过协同监管窗口实现不同地域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共享。具体来讲,政府不同部门与层级所掌握的信息不同,可以在各个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网站中设置专门的信息联络窗口,由该窗口汇总本部门已确定的食品安全信息,同时与本部门的上下级和其他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保持信息交换的畅通。此外,还可以通过此窗口将一定的信息及时传送给医疗机构、新闻媒体等主体。
(3)建立检测信息数据库
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食品检测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各种检测信息、备案数据的录入和管理。同时,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各级政府机关进行行政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4)建立应急调度系统与公共服务系统
通过多种应急调度技术手段,完善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提升食品安全应急事件发生时各部门的紧急指挥调度和协同处理能力。此外,通过建立食品安全公共服务系统,向社会提供食品检测公示,实现信息处理状态的及时公布与传送。
(5)严格政府信息公布的责任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政府在促进消费者及时获知食品安全信息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不仅在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和传播方面有着较强的财政优势,而且在提供信息方面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在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基础上还可以促进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进而推动食品市场的良性发展。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现行的信息公布体制进行改进,严格各级政府的信息公布责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乳制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博弈论
前言
近年来,我国乳业发展迅速,由一个贫奶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加工业也分别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畜牧产业和食品加工产业。内蒙古是我国传统的畜牧业大省,近年来乳品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表现在奶资源的拥有、牛奶的生产能力、资本实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同时,涌现出了以“伊利”和“蒙牛”两大企业为代表的大型名牌企业,在带动产业扩张、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民族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乳制品供应链的不断延伸和行为参与人的日趋复杂,乳业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从光明回收奶事件到三鹿毒奶粉事件等,乳制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严重的打击了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1.信息不对称对乳制品也(食品业)的影响
1.1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发展
2001年10月10日美国的乔治·阿尔克洛夫(George Akerlof)、迈克尔·斯彭斯(A.MichaelSpence)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同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揭示了当代信息经济的核心,对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GeorgeAkerlof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逆向选择问题的开创性文章《“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The Market for“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echanism)为标志(刘合翔,2004)。阿尔克洛夫在旧车市场模型中对逆向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是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经济学基础。
1.2 信息不对称对乳制品业(食品业)的具体影响
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市场的风险,同时也加大了市场交易成本,高质量企业通过广告等发送信号需要增加成本,又由于食品市场是一个细分的市场,食品的生产量大、地域分散,食品安全责任的可追索性差等,质检部门不可能获得食品所有的质量信息,因此检测成本高、速度慢,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可能出现“寻租”现象,因此政府的监管成本很高,严格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制会导致较高的产品成本。
周德翼等(2002)分析了食品安全管理中四个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一是食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不能提供生产者改善品质的激励。二是生产者和政府规制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检测的成本高、速度慢、食品分散生产、地域分布广、食品安全责任的可追溯性差,实施完全监管的成本高。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缺乏有效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手段,只追求食品的数量。三是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下级管理者的管理行为难以被监控,在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下级管理者可能因个人或地方利益导致管理上的失职。四是政府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的食品安全信息不能被迅速、有效地传递到消费者,消费者缺乏对相关食品的安全信息。
1.3 针对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措施
国内学者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研究了中国食品市场上的政府监管问题。王秀清等(2002)建议从食品产业链整体出发成立一个能够协调各个涉及农业和食品部门的全国统一机构,最终促进食品质量信号的有效传递,确保农产品安全。政府对食品市场的管制方式应逐渐转向对质量信息的管制,通过强制性信息披露、控制企业的自主披露、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对提供信息给予补贴等方式建立质量信号传递机制。周德翼等(2002)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机制的问题,并指出政府可以结合市场准入、检验监督和安全标识三项制度节约信息揭示和管理的成本。
周文成(2009)对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的责任进行界定,认为政府不是万能的,需要平衡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教育、充分发挥第三种力量的监管作用等。
2.博弈论在政府管制方面的应用
2.1 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译自英文Gametheory(或ThcoryofGames),其字面意思是游戏理论或者说来自于游戏的理论,实际上博弈论就是起源于对赌博、棋和扑克等一类游戏的数学研究。其又称对策论、游戏理论或策略运筹学,作为一门数学分支,从方法论的角度几乎改变了整个微观经济学。它研究决策主体之间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冲突和合作以及决策均衡问题,包括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种类型。博弈论的基础概念具备3个最核心的要点:参与人、战略空间和支付结构,在典型的支付结构中,个人效用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也就是说,参与人之间的行为和利益是相互牵连和相互制约的。博弈论已经在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学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它为解决不同实体的冲突和合作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方法。
2.2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篇5
关键词: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U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8-0032-02
港口危险化学品事故普遍具有危害大、影响面广、应急处理难度大的特点,为港口安全生产与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已核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8.66亿元(以下简称:天津“8・12”事故)。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形势和要求,管理部门应该如何有效应对,提高尽职履责的能力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针对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领域进行的长期跟踪和研究发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工作正在逐步由局部的技术辅工作发展成为全局性工作,并将逐步成为做好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关键所在。特别是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管理水平,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以信息化的视角审视天津“8・12”事故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国务院的天津“8・12”事故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到从“事前监管”到“事中处置”以及“事后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从信息化的视角来看,这些问题最终可以归结为――信息共享能力严重不足,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未能实现有效的协同管理”,面对这样的问题,通过必要的信息化改造,是可以很好的规避相关管理风险的。
经过对天津“8・12”事故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五大方面的不足:
首先是资质信息未阳光公开,企业主体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报告”指出2014.1~2014.4和2014.10~2015.6期间,瑞海公司在未获得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附证的情况下,长期违法经营,同时未按要求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针对这一问题,在港口危险化学品企业资质获取过程中,应该积极推行“互联网+行政许可”的模式,将审批过程中的程序性信息对社会公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从而起到利用社会监督倒逼企业有效履行主体责任,减少违法经营发生。
其次是危险货物来源、去向不明。“报告”指出,瑞海公司大量危险化学品货物来源、去向不明;违规存放;严重超负荷经营、超量存储;违规混存、超高堆码危险货物。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危险品集装箱电子装箱确认凭证和电子巡检系统加以解决。电子装箱凭证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和数据共享体系,可以有效地实现凭证的通读通认和防篡改,保证危化品的信息真实、准确、可靠。避免人为的瞒报、漏报;同时通过电子巡检系统可以快速实现对企业日常安全监管检查,并保留相关结果、证据。电子巡检可以解决目前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实现快速、连续的轮询检查,自动发现不合规项,及时预警,防患于未然。
三是状态监控手段不足。危险货物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货物本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外界的环境条件。当它们受环境因素影响通风不良、积热不散、包装破损等,往往会造成严重事故。在危险化学品集装箱发生事故之前,其温、湿度的变化会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并非是猛然地发生突变,在此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掌握温、湿度和烟雾等实时数据,再结合堆存货物自身的理化特性科学判断,是可以提前发现事故隐患并做出及时处置的。但是涉事企业在危险化学品集装箱堆存过程中,未能及时获知(或预警)集装箱温度升高过快、可燃气体排放量超标、有毒气体排放等情况,监控预警技术手段明显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增加必要的技防手段,通过温感、烟感、有毒有害气体探测、机器视觉等传感设备的集成应用,实现重点堆场、重点箱区的实时在线监测,自动预警、报警,为预先干预、处置提供技术保证。
四是信息不对称,信息合力弱。 “报告”指出,消防力量对事故企业存储的危险化学品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致使先期处置的一些措施针对性、有效性不强。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企业和政府的信息有效共享,当一线处置人员进行事故处置时,能够第一时间全面掌握所需的所有相关信息,同时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快速生成辅助决策方案,便于提高处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是数据灾备未得到充分重视。由于相关危险化学品作业企业在信息系统设计、建设之初没有认真考虑数据机房的安全性问题,导致机房选址不合理。数据未考虑融在备份,因此,在发生事故后,由于危险化学品事故而产生的巨大的破坏力所带来的次生影响,涉事公司自身的应用系统和数据系统均不同程度的灭失,这些数据的灭失对后续的事故救援和后期评估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针对港口危化品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考虑制定相应的建设规范和要求,对于港口危化品企业的数据中心(或数据机房)在建设中,在地理位置上应该满足必要的安全距离,此外,对于规模较大的港口危化品企业还应该考虑数据异地容灾备份。另外,针对监管部门也应该对港口危化品企业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节点性、关键性数据,需要通过数据共享及同步机制进行归档保存,以便掌握相关数据,为有效履行监管职责提供数据支撑。
2 相关信息监管系统现状
通过我院2015年承担的 “港口危险化学品罐区和油气输送管线安全监管机制研究”课题调研所提供的数据反映,截止2015年仅统计的18个省市,其港口危险化学品储罐就有将近1万个,总罐容约9623万立方米,其中仅辽宁、广东、山东三省罐容就高达5922万立方米。管线达到9169根,总长度约5962余公里,仅江苏、广东、辽宁、山东、上海五省市的管线长度就近4800公里。此外还有大量集装箱储运危险化学品以及其他包装危险化学品。面对如此庞大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备、设施的安全监管压力,在实际监管过程中,有限的管理力量在广泛的管理领域和数量庞大的管理对象面前,很难进行有效深入的管理,更难以实现“全面监管”的要求。
面对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的需求和与之对应的人员不足,手段不强等客观问题,早在天津“8・12”事故发生前,相关管理部门就开始尝试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大监管力度、增加监管手段、扩大安全监管部门服务范围,并初步建立了“港口经营”、“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申报”、“港口安全”、 “港口安全应急辅助决策”等四大监管系统,取得一定的成绩。就相关系统的使用情况看:
首先,沿海港口多以港口经营、港口安全日常管理、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申报等系统为主,部分地区已经先期开展了港口GIS系统建设工作。
其次,使用频率较高和效果较好的是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申报审批系统,该系统也是目前港口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的主要手段,但该系统也尚未做到全国覆盖。
最后,现有相关信息系统大多是零散的,真正从港口安全工作整体考虑形成统一完备系统较少,对港口危险货物仍以静态监管为主,动态监管略显不足。
在全国范围内看,辽宁(大连)、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地“十二五”期间在港口安全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起步较早,投入较大,是国内比较领先的地区。
相对于已经取得的效果,客观上这些系统目前任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具体体现在:
港口经营系统。该系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企业的基本情况及证件信息以档案记录为主,重结果、轻过程。第二,企业基础信息更新及企业证件信息公开不及时。第三,许可结果信息应用效力不强,与执法检查、企业信用等环节缺乏有效联动。
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申报系统。该系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系统数据来源是企业单方面的申报信息,缺乏与其他信息的比对和确认,数据的准确性不高。第二,申报作业量也是企业申报,未能与企业生产作业系统关联,缺乏与实际作业量的核对确认。第三,该系统主要以船舶装卸作业申报为主,针对港口这一综合运输交换节点,对于火车、汽车、管道等作业方式的申报尚未纳入。第四,作业申报系统目前缺乏与视频监控、AIS、实时作业等系统相关数据的整合应用。
港口安全系统。该系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系统使用频率不高,未能和企业形成有效互动,“检查-整改-反馈-确认”闭环尚未形成,全面性不足。第二,现场检查内容缺乏强有力的信息支撑,现场检查内容不能与相关法律法规自动核对,无自动识别不合规项,实用性不强。第三,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巡检等先进技术手段缺乏全面应用,便捷性不高。
港口安全应急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应急有效信息不足,更新不及时,难以真正作为决策的依据。第二,该系统操作相对复杂,对事故发生时,应急处置场景把握不足,实用性不高。第三,未能做到“平战结合”,系统注重的是“战时”的应急决策,对于平时亟需开展的对于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十分必要的模拟演练演习支撑能力不足。
天津“8・12”事故发生后,我们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针对以前四大系统所存在的不足,出现了四种转变,而这些转变也恰恰是信息监管系统今后建设的四大发展趋势。
第一大转变是:系统更加强调安全相关数据的整合与应用。将原有的港口经营、港口规划建设、港口安全管理等系统数据进行整合,全面支撑港口安全监管工作。
第二大转变是:系统更加强调港口危险货物动态监管。一方面考虑与企业系统进行对接互动;另一方面考虑将港区内涉及危险货物作业全环节纳入到申报制度下。
第三大转变是:系统更加强调三维可视化等新技术的应用。如采用三维虚拟技术制作电子分布图,基于GIS开展应急预案的模拟演练演习,并支撑事故的应急辅助决策。
第四大转变是:系统更加强调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电子化。如利用物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电子巡检等新技术提高日常安全监管水平,形成“检查、整改、反馈”闭环。
3 建设需求与框架思考
2016年1月28日交通运输部了《交通运输部关于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港口作业安全监管的若干意见》([2016]13号),对照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对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港口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九项(共24条)意见。2016年4月20日交通运输部又印发了《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安全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方案从目标、原则、措施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针对相关的意见与要求,相应的信息化建设也应该能够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目标应该:界面清晰;责任明确;预防精准;监管到位;处置得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充分依托实用的科技、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各参与方的协同监管,良性互动,港口危险化学品监管的全过程的可监、可控。
因此我们提出了包括:港口危险化学企业资质管理、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申报管理、港口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检查、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演练演习与辅助决策等5大系统的新架构。
建设“源头监管”的港口危险化学企业资质管理系统,实现许可审批全链条记录,所需要件全部留档留痕;证件信息变化实时更新,向行业公开,阳光透明;无证经营,超范围作业计入信用档案,现场执法随时查询等功能。敦促企业抓源头,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避免企业无证经营。
建设数据“自动比对”的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申报管理系统,实现港口、海事对于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的申报信息进行互相及时核对;作业申报审批之后对实际作业量再次报送,并进行确认,掌握实际作业量。细化制度,考虑将火车、汽车、管道等作业方式纳入管理;充分利用视频监控、AIS、企业生产系统等数据实现对现场作业情况的掌握。最终实现各类数据自动比对。
建设“共享整合”的港口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全面建立数字模型,摸清设备、设施底数,为港口危化品动态监管提供基础。实现数据动态更新,与业务管理系统建立关联;采用三维可视化方式更为直观、有效的展示港口危险化学品罐区、管线、堆场等。多源数据集成与整合,将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港口大数据集成应用的“主战场”,最终打造出一个港口安全监管的可视化系统平台。
建设“电子巡查”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检查系统,建立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检查-整改-反馈-确认”闭环工作模式。实现安全执法监督规则智能化获取,使之成为现场检查人员的“百宝箱”。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提升日常安全监管检查能力,最终实现自动“电子巡查”。
建设“平战结合”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演练演习与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与业务系统的有效集成,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与实时性,直接获取监管港口危化品企业必要的动态预警数据。提升易用性,支持移动终端快速查询危化品企业动态、应急资源等重要信息。具有强大的应急模拟演练演习能力,强化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前期,我院通过“大连市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工程项目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三个一”的建设模式,即:一个应急管理体系、一张电子地图和一个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该项目实现了:三覆盖、两实现,即:①业务全覆盖,覆盖安全监管、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②处室全覆盖,实现数字化协同办公。③对象全覆盖:实现动态监管。④数据实现共享:统一规划设计,实现内、外互联互通。⑤实现业务全面协同。通过已经实施的一些成功应用全新架构的港口安全监管项目,可以看到这些改变已经初步的验证了监管能力的有效提升。
新的系统架构通过建设五大系统实现港口安全监管从静态到动态,从分散到集中,从单一到协同,从二维到三维,从开口到闭环的转变。从而全面有效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2016年,制定交通运输行业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要求。明确省、市、企业在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系统建设总体要求。
篇6
辽宁省水利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门户网站、数据采集、信息查询、巡查管理、隐患自查自报、安全事故管理、水利安全月报系统、统计管理等功能模块。
1.1数据采集
安全信息涵盖了水利工程的基本信息、危险特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责任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危险设备、许可证照、安全风险较大作业、职业病危害情况、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获奖情况、行政处罚情况、安全生产事故信息、安全生产管理资料信息等。在采集手段上可采用2种手段:
1)基于互联网的网页填报;
2)基于移动3G信号的移动终端采集系统。
1.2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贯穿工程开工到验收的全过程,主要分为工程概况、参建单位、建设程序、工程进度、工程重量、施工安全、工程验收、质量安全监督、公众留言等9个环节。
1.3巡查管理
通过安全巡查管理平台,推送基层巡查员巡查任务;基层巡查员通过手持GPRS指纹巡查终端,接收巡查信息。巡查终端将通过指纹识别身份信息和巡查轨迹上传到巡查管理平台,管理者可根据基层巡查员的任务轨迹,保质保量地开展水利安全监督工作。同时借助巡查终端,可将巡查发现的问题和实时照片上传到管理平台,辅助管理者远程指挥和科学决策。
1.4安全事故管理
将水利安全生产事故处理流程化、常态化和科学化,通过数据伤亡人数和影响程度,自动判断事故等级,及时启动相应等级的数据处理方案,并按照预定流程开展数据处理工作,同时对整个数据处理进行登记备案,确保数据处理及时、合理、规范。3数据库设计水利安全监督管理系统数据库由属性、空间和多媒体等数据库组成。其中在存储设计上实现属性、空间和影音图等信息的分开独立存储和管理,以松耦合的方式关联,最大化方便属性、多媒体数据的扩展及与空间库关系的维护。数据库内容上充分利用辽宁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包括属性和空间数据,并以各类工程管理单位的注册机构码为唯一识别标识码。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补充获取在建或已建工程的安全生产信息及相关音像文件。
2网络与信息安全设计
2.1网络安全
依托辽宁省防汛骨干网和防火墙技术,将系统的所有服务器都布设在水利厅信息中心机房,并用防火墙隔离。只允许安全的网络协议(如HTTP协议等)通过,其他如FTP,Telnet协议限制执行。同时用ISAPI将对系统具有访问选线的用户的IP地址限制在某一范围内。
2.2Web服务器安全
采用Web服务器IISS10,对允许访问的用户、组、IP地址或域主机名进行授权,实现网络访问控制,同时与WindowsServer结合,控制用户访问权限。
2.3数据库安全
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强大安全功能,如数据库账号、数据库视图、账号操作权限等对访问机型控制。具体如下:1)使用身份认证,使SQLServer的登录安全与操作系统安全性高度集成,保证系统用户的登录安全;2)创建预定义的数据视图,使用户只能访问需要观察的视图;3)利用存储过程。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存储过程只存取安全表的实体,用户程序访问的只是存储过程,而不是数据表,从而保证了数据库的安全。
2.4通信安全
系统用2种不同的加密手段实现网络数据通信安全性的设计:
1)采用安全协议加密客户端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的信息;
2)通过专门的加密算法实现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重要数据的加密传输。
3结语
篇7
关键词 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51-049-03
煤炭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能源。2011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高达70.5%,预计到2050年还将占到5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煤炭工业的发展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确保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当前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内煤矿安全生产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和各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来看,目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1)煤炭生产向深部水平延伸,各种灾害威胁日益严重。
2)技术装备维护管理比较差,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3)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性较差,安全监管工作不规范。
4)重大事故预防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动态监管手段。
5)员工安全操作行为不规范,未能及时有效得到纠正。
6)查出安全隐患处理不及时,不能有效杜绝事故发生。
7)各级管理者履职缺乏监管,安全职责未能落到实处。
8)考核奖罚未细化量化及时化,安全责任落实不具体。
9)应急预案与现场结合不紧密,指导应急处置作用差。
10)各级领导不能实时全面掌握安全体系运行动态情况。
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人、机、环三要素考察,以上存在问题的核心因素就是——人,即除了煤炭生产环境条件恶劣、自然灾害严重这个客观因素以外,其余问题的存在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要逐步减少乃至杜绝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解决人的问题是关键。
2 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2.1 建设目标
1)建设完整的人员分工、职责明确的煤矿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2)建成煤矿安全工作计划、实施、监督和总结动态管理系统。
3)实现隐患采集、五定、整改、复查验收的无纸化闭环管理。
4)建设三违查处、员工计分、事故责任全员安全行为动态档案。
5)实现重点工程、隐患管理、工作进程等实时短信提示和报警。
6)建成责任明确并细化量化的全员安全绩效自动化考核系统。
7)实现矿井五证一照、三项人员持证等安全资质的实时管理。
8)实现领导下井、管理层履职、队干跟班等重点人群的管理。
9)实现重点头面挂牌、现场安全确认等安全节点的实时监控。
10)建成安全法规、规范标准、制度文件、规程措施动态知识库。
11)实现隐患分类、三违人员、监督检查等业务数据图形化显示。
12)实现煤矿安全管理记录、台账、报表、分析图表自动生成。
13)实现煤矿安全评估、预警等图、文资料的实时实施。
14)建成煤矿井下安全监督检查辅助设备及相关网络支持系统。
3 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3.1 系统的构成
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主要包括系统硬件和系统管理软件两大部分。
3.1.1 系统硬件
系统硬件主要由井下工业环网、井下工作平台、井下无线基站、井下无源地址卡、指示牌、地面计算机中心站、系统应用服务器(兼做数据库服务器)、各科队应用计算机终端、打印机及其他配套辅件组成。
3.1.2 井下工作平台
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井下工作平台的载体是安全监察仪,在安全监察仪上设置了常用操作模块操作页面,通过井下工业环网和井下无线基站与地面系统进行实时信息同步运行,实现了井下现场检查、三违查处和井下现场办公。
3.2 系统软件
3.2.1 主要功能模块
按照编制的系统建设规划,开发形成了组织体系、管理规定、资质许可、员工安全行为、计划任务、安全评估、监督检查、安全工程、隐患闭环管理、矿井质量标准化、违章管理、事故管理及预测、安全培训、应急救援辅助系统、绩效考
核、安全信息综合分析、图形化系统业务数据展示、数据集成及分析展示、安全管理信息门户、统一消息预警及用户权限管理等20多个功能模块。
3.2.2 软件分层及专业功能
系统软件分四层,即运行支持层、管理体系构建层、管理控制层和安全效果评估层。主要功能分述如下:
系统运行支持层包括:用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数据集成管理、统一消息预警、数据图形显示及系统运行安全管理。
管理体系构建层包括:组织体系、岗位职责、管理规定、资质许可、安全工程和计划任务的管理。
安全管理控制层(人、机、环)包括:任务执行、违章管理、隐患管理、质量标准化、规程措施、安全培训、应急救援辅助。
效果评估层包括:员工履职、绩效考核、安全评估和综合分析。
从效果评估层能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通过调整系统运行层,使得新的管理模式及时实施,促进了系统的良性循环、自我提高。
4 系统软件主要功能模块简介
4.1 隐患闭环管理模块
4.1.1 构建隐患基元库
为了方便隐患的识别与确认,实时动态跟踪每一条隐患的闭环管理进程,实现隐患100%及时整改及量化的隐患买断和责任人处罚,根据安全生产实际建立了隐患基元库。 隐患基元库是对矿井可能存在隐患的标准化界定,是目前已知隐患及隐患处理经验的集成,该库按专业及隐患的危险度等级进行了分类,从而方便了操作人员正确地识别不同隐患。
系统内设置的隐患基元库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的功能。
4.1.2 隐患处理流程
系统建立了隐患处理的标准流程,检查人员通过使用矿用安全监察仪,在实现从井下发现并确认隐患、登记隐患、现场五定隐患、区域隐患查询、指导处理隐患和现场隐患整改复查、确认的全过程。
系统在隐患处理流程的每个环节都指定了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员,负责及时处理流程中规定的隐患管理环节,从而增强了隐患相关单位及业务科室的协同处理能力,减少了隐患处理各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实现了隐患整改的及时化和管理规范化。
4.1.3 隐患统计分析
通过不同的统计方式如:隐患图表分析、隐患处理超时或重复隐患分析,以及对查出的隐患按照专业分类、隐患级别、发生地点、隐患状态(未五定、已五定、未复查、已闭合)责任单位、隐患检查人、检查类别、处理周期等来进行分析。根据统计发现规律性的结果,可以对隐患管理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整改措施和决策依据。
4.2 违章管理模块
4.2.1 违章处理流程
系统建立了发现、确认、帮教、处罚和审核违章的闭环管理流程,即发现人员违章后首先进行确认,确认后进入说服帮教流程,并按照违章严重程度和违章者对错误行为的认识态度,进行适当的处罚从而警告其下次不再违章。
对违章人员的管理涉及到矿井多个部门及人员,一旦违章信息进入系统,系统就对违章处理流程进行自动监控,凡相关部门对违章没有及时处理的,系统就一直处于提醒状态,直到处理完成闭环为止。从而确保对每起违章都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帮教或处罚,杜绝了违章处理不及时或不按照流程处理的情况。
4.2.2 违章信息查询
有关领导或部门人员在需要了解或查询违章情况时,可以随时进入违章综合查询页面和违章详情页面,很方便地查询到违章人员姓名、所在连队、违章内容、违章性质、违章处理等基本情况。选择具体的违章人姓名,可查看违章的基本信息,包括违章地点、违章内容、录入时间、录入人和当前处理状态等
4.3 动态质量标准化管理模块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炭行业经多年发展完善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涵盖了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防治水等主要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规定,并持续达到和动态保持这一状况,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动态、持续处于良好、稳定、安全的状态。
4.3.1 建立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模型
系统按照各专业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中的必备条件、工程质量检查评分表内容,建立起检查数据、信息与计分考核评级方法相关联的数学模型。
4.3.2 动态的质量标准化检查和结果确认
检查人员携带矿用安全监察仪下井检查质量标准化,首先对检查的质量标准化专业、组织检查人、参与检查人、受检部
门连队以及检查头面、区域进行确认,然后将现场采集的数据信息输入系统,立即传输至地面工作站,地面系统自动完成以报表、图形的方式形式展示考核的结果。有效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影响检查考核结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动态反映了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结果。
4.4 员工安全行为管理模块
4.4.1 员工安全行为信息库
系统围绕员工安全行为管理的内容,建立了全体员工安全行为信息库,在库中存储了如下信息:
1)基本信息:包括员工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参加工作时间、职务、工种、持证情况、家庭住址、电话、配偶姓名、联系电话等,方便日常安全管理中掌握员工基本情况。
2)安全行为:主要存储了员工受伤、违章、事故责任等信息,可以随时掌握员工安全履职和安全操作情况。
3)安全奖罚:主要存储了员工受到奖励表彰、处分处罚和安全计分等信息,可以随时掌握员工安全工作态度及业绩情况。
4.4.2 员工安全行为动态管理
与员工安全行为信息库相关联,建立了员工安全行为动态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如下:
1)严重三违、多次重复三违和安全积分超限人员预警。提示有关部门立即对其采取停止工作、组织学习、帮助教育等强制性的专门措施。防止此类人员继续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等严重后果。
2)三项岗位人员持证自动化管理。对矿井主要领导、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一旦发现所持证件快到期,系统立即提示有关部门及时安排参加复训,防止证件过期出现未持有效证件上岗情况发生。
通过建立全员安全行为档案,全面反映了员工的安全行为信息,十分有利于煤矿安全工作的细化和量化,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4.5 计划任务管理模块
4.5.1 工作计划
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系统管理,才能把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系统首先将煤矿定期召开的安全办公会、防突专题会、防止瓦斯事故专业会等安全会议决定文件或纪要,通过任务文件页面形成安全工作计划,通过系统网络向各终端用户即时,避免了公文流转时间长、基层科队不能及时了解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开展滞后的弊端。
4.5.2 任务执行
模块具有任务、跟踪、提示、监督、考核和处罚功能,即根据会议决定或文件安排将工作计划分解成任务向各科室、连队下达。同时,通过消息预警功能提示各科、队及时开展工作并按时完成任务。对超时限开展工作或未按时完成任务的,系统自动进入考核处罚流程,按照考核扣分或处罚标准自动执行。
使各科队做到任务明确、时限清楚、心中有数、考核有据。形成了严格的计划、实施、检查和考核闭路安全管理循环,对于提高安全工作的实效性、规范性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 4.6 安全绩效考核管理模块
按照本矿安全奖惩办法和安全绩效考核标准,系统建有安全绩效考核管理模块,该模块根据当月员工的安全工资指标、下井次数、查隐患条数、隐患买断、抓违章及违章处罚、事故处罚、任务完成及其他处罚考核情况,自动进行考核、计算和汇总后得出全员安全绩效工资。即免去了人员手工汇总的辛劳,也杜绝了人为因素影响考核的客观公正,还具有快速、准确、动态的特点。
4.7 人员考勤以及领导下井公示
通过给每位下井管理员工配备一台安全监察仪,用来记录巡查地点及其时间,系统按照不同工作内容的下井时限要求,自动判断本次下井是否为有效考勤,并自动统计该员工的入井情况,矿领导的下井情况通过安设在井口的led进行公示,随时接收上级连队和群众的监督。
4.8 多种消息、任务的预警提示
系统具有隐患整改、三违帮教、工作任务和资格证到期超时限预警:员工安全积分超限报警;以及事故紧急报警三种预警类别。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方式的提醒或者预警如:声音、弹出消息、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督促有关部门、人员开展工作、办理事务或处理事故等紧急情况,确保各项工作的全面、有序、规范开展。
随着煤矿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各种各样的自动化监控以及信息系统在矿井生产中的普遍应用。系统开发了可视化井下安全信息的图形显示,可以方便、实时采集井下各主要现场生产的相关参数如:瓦斯浓度、风速、电流强度,风机的开停状态等,为
级领导、专业管理部门实时、动态掌握井下的安全生产情况提供了便利条件,使矿井的安全管理工作进入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为矿井实现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死角、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梅,李明树.软件需求工程—方法及工具评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9(11).
[2]曹庆贵,袁秋新,刘永,单国文.矿井安全管理全息动态监控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煤矿安全,2003(11).
[3]薛占儒.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煤矿安全,2004(06).
[4]王艺栋,井健.基于web的煤矿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j].煤炭科学技术,2005(11).
篇8
[关键词] 空管系统安全监管发展创新
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民航作为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最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以其舒适的运输环境、畅通的运输路线、优质的运输服务以及快速的运输质量成为了社会大众远距离出行中认同与选择程度最高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航空管系统作为担负着保障航空器安全、顺畅、高效、正常运行的主体,在中国民航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越发显示出其重要的核心地位,空管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空管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确保持续安全,但航空飞行流量的迅猛增长,也给基础相对薄弱的空管安全保障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空管安全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空管运行既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细致周密的安全监管才能实现,即通过建立安全运行监督长效机制,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对安全运行工作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实现持续安全的目标。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安全监管工作的发展与创新之路。
一、空管安全监管工作在思想认识方面需要有所发展与创新
从理论上讲,安全监管是指以确保社会大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目的,以各类型行政措施及手段为载体,围绕安全这一中心所进行的各种监督与管理活动。也就是说安全监管的本质正是安全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高质量的民航安全监管工作应该充分体现包括独立、公开、超前、专业、日常以及客观在内的五大基本原则。纵观该角度,笔者认为要想使民航空管系统安全监管工作走向正确的发展轨道,顺利实现空管持续安全的目标,首先要对安全监管的思想认识进行规范与统一。
民航空管系统安全监管工作的关键是预防,重点是做细做实关键环节。首先,要做好安全监管工作,保持长期稳定的安全态势,必须要靠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安全思想上不能松懈。因此安全监管工作的首要监控点是安全思想问题,职工中有无不稳定思想,安全教育是否有所放松,盲目乐观的情绪是否正在增长,单位的管理力度是否正在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怎样。安全监管工作首先要对这些方面进行监督,做到与宏观安全管理的结合,并保持信息通畅和措施反馈及时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安全监管的功能,确保安全管理的中心工作。其次,安全监管的一切工作必须要与运行工作紧密结合。监督的主要目标是查找风险源,一切工作必须围绕这一中心来展开,同时不能单纯地查找问题,要与实际运行相结合,要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并进行措施的落实跟踪,确保工作到位。再次,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工作具体而艰巨,要使整个民航空管系统由上至下形成一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工作理念。发现风险源后,关键在于一个“早”字,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理,才能做到安全防范关口前移。单位领导应重视安全监管工作,建立良好便捷的沟通机制,对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善于开拓理解,营造单位领导和职工之间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将全体职工的安全工作作风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最后,民航空管系统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加大对管理机制的创新力度。简单来说,地方空管部门需要以空管体制改革为核心,以整个空管事业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安全监管工作中不断推进包括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干部公开竞聘制度改革、技术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以及管制员分级制度改革在内的多种改革工作,以此在空管安全运行中逐步形成一个公平竞争、权责分明的“人本”式管理机制。做好安全监管工作,各级部门应具有开拓性的思路,安全监管工作的各个层次、部门和个人的一些思路,都应该得到充分施展。
二、空管安全监管工作在监督评估机制方面需要有所发展与创新
民航空管系统安全监管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更多的倾向于一种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将包括规章制度、人为因素以及设备环境等内容纳入监管的重点之中。要确保各项规章的执行、各项工作的落实,监督评估机制是其重要的保证。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可以使空管工作运行得更加“安全、平稳、有效”。而用好监督评估机制则必须有敢于较真碰硬、善于举一反三、勤于严抓细扣的务实作风,从而真正促进监督评估机制不断完善,确保在空管系统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监督评估机制要覆盖空管系统安全监管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促进空管系统安全监管工作,就要让监督评估机制融入其中,使其在各个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覆盖。首先,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评估单位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如发生不正常情况后有无处置预案、一线人员对本部门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如何、管制室的管理是否奖罚分明、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部门的整体工作成效性怎样等等。其次,人为因素也是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根据科学统计研究,与空中交通服务有关的不安全事件中绝大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而人为因素也是安全运行中最难把握的因素,并已成为制约空管安全水平提高的瓶颈,因此安全监管工作必须重视对人为因素的监督评估。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合理评估一线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资质,值班期间的工作表现和精神状况、班组搭配是否合理、值班休息制度是否完善、上岗人员的资质和培训状况如何、最近有过几次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是否牢固)、上岗人员的过去表现和现状如何等内容来进行风险源的梳理排查、分析和量化。还可以采取抽查录音录像、工作现场跟班检查等手段,进行分项考核评估,得出客观数据。再次,安全监管工作还要重点监督评估管制人机工作环境,如飞行空域的结构是否合理、设备是否存在老化风险、近期设备的运行状态如何、有无设备故障时的应急处置预案及是否组织过类似的应急演练等。
科学性与客观性作为衡量民航空管系统安全运行质量的两大原则,需要在监督评估机制中得到深入的体现。由此,监督评估机制的构建需要秉承一个基本原则:监督评估中能够量化的指标一定要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标则需要采取等级划分或是评分的模式人为量化。根据这一基本原则,笔者现提出以下两种较为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以供民航空管系统安全监管部门选用。
(一)关键指标法。这种监督评估机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以空管安全运行工作为出发点,对其安全运行日常行为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关键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提炼,归纳出若干最能够代表安全运行工作质量的指标进行考评。民航空管系统安全监管工作能够利用这种关键指标法实现对空管安全运行质量的有效控制,进而更高质量地保障空管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360°反馈法。在这种监督评估机制作用下,安全监管员能够通过对包括上级领导、一线管制员以及各相关生产部门在内的安全运行质量评估结果的反馈,对自身的安全监管工作建立起比较立体且真实的认识,进而更具针对性地改进自身安全监管工作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加准确地量化风险源并控制风险,形成有益的良性循环,从而提升民航空管系统安全监管工作品质。
三、空管安全监管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有所发展与创新
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才是空管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做好安全监管之本。空管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因此,要做好安全监管工作,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培养人才、积蓄人才、用好人才,确保实现空管安全监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要着力培养综合素质优异、思维开阔的空管安全监管复合型人才。安全监管员作为民航空管系统安全监管工作的主体,其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空管安全监管工作的质量。培养优秀的安全监管人才就要着眼全局,综合考虑。建设发展安全监管人才队伍,不能仅仅停留在业务水平层面,更要从拓宽视野、拓展思路方面入手,下大力提高安全监管员思想理论水平,努力培养有头脑、懂理论、智慧与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推荐安全、促进管理,需要人才,尤其是优秀人才,没有人才,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更好地依靠人才且合理利用好人才,关乎民航空管系统能否实现持续安全的工作目标,是安全监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其次,由于安全监管员分布在各个基层单位,对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非常熟悉,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源也最容易发现和了解,是领导者作出决策的主要情报来源,因此,选好用好安全监管员,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和职业发展空间,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安全监管员一定要选用敢于直言、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人员,才能发挥作用,并在选取之后,要经常进行培训,并在各个方面给予帮助,对工作得力的安全监管员在其职业发展上应优先考虑,使各单位的业务骨干愿意被选为安全监管员。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监管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空管系统的运转更加健全。
四、结束语
做好民航空管系统安全监管工作,实现空管高效安全运行,就要着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切实将安全流程环环相扣,形成闭合环路管理,并用提高对空管安全监管工作的思想认识来强化主动安全意识,用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来确保规章的执行以及工作的落实与持续改进,用优秀的安全监管人才担当空管系统安全监管工作的主体。笔者深知,安全监管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将是整个民航空管系统所面临的永恒的话题,只有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探索一套极具针对性的探索发展与创新之路,才能推动整个民航空管系统安全监管工作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捷.杨.民航空管系统资源分析与核心能力评价. [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
[2] 朱丽君.刘珂.人为因素和航空法规. [M].兵器工业出版社.2006
篇9
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信息安全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得到了政府、行业和用户的高度重视。2011年3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制度,加快推进安全可控关键软硬件的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确保国家信息安全。
事实上,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从2007年起,我国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信息安全保护工作,促进政府、金融、电信等各重点领域信息安全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大多数人将对于信息安全的注意力更多地“盯”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领域时,重要信息在输出终端,即文件打印、复印等文印流程中的安全性却很少得到重视。在最为重要的政务信息安全领域,文印流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如何?现有的解决方案能够满足用户的管理需求吗?在对政府单位的走访中记者发现,一套基于硬件控制,辅以软件管理的解决方案,正得到政府用户越来越多的青睐。
安全与效率面临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敏感信息电子化,文印输出过程中信息泄密的风险大大增加,特别是共享和网络打印的快速普及,在给用户带来便捷体验的同时,也对政府机构的信息安全提出了空前严峻的挑战。
在政府机构内部,各部门一般从空间上相互独立,每个屋子也都单独配备了打印机,以确保信息保密。但是,这样的打印设备功能却很有限,且布置分散,运营成本过高,不能满足当前文印管理需要。为解决效率问题,不少部门专门设置了文印中心,但是这样的文印中心也在安全和效率两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
“目前我们使用文印设备的流程还是比较简单的,尤其是非窗口单位,基本上就是用自己的桌面打印机打印日常工作需要的文件,如果是大量地打印、复印文件,就去专门的文印室。我们对于日常使用的打印机并没有特别复杂的要求,主要是安全、稳定、快速、易操作。保密的重要性对于机关单位来说也非常重要,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内外网隔离,文印设备基本不联网,每人使用一台桌面打印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司黄滔处长向记者介绍。
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司相似,大部分的机关单位在日常办公中,内外网隔离是最基本的保密方式,对文印保密也有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比如不准随意翻印文件;凡绝密级和注明不准翻印的上级机关公文有关材料,一律不得翻印;确因工作需要翻印秘密文件时,必须经局、主管领导批准;翻印时应注明翻印机关、日期、份数和印发范围等。
“从制度上来说,我们在文印管理方面的保密和管理还是比较严密的,比如说文件需要签字才能打印,电脑内文件不能用移动存储设备带走,不能联网打印等。对于一些的部门,我们也能做到事后追溯。”国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有管理才有安全
然而根据记者的深入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政府机关的文印管理流程仍存在着漏洞,比如打印机管理长期处于分散状态,打印设备缺少专人管理等。对文印流程缺少安全管理,信息安全和保密自然难以得到保障,再加上办公室人员流动频繁以及人为的文件遗留等问题,信息泄露的风险依然需要处处防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长姚珀表示,“出于保密的原因,我们目前都是不联网打印的,这确实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比如我们现在打印、复印一份文件,很可能要楼上楼下跑好几趟,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但如果联网又会涉及到安全问题,这让我们的文印管理陷入两难局面。”
谈到文印安全方面的特殊需求时,姚珀说,“一些敏感数据和文件需要打印,但又不想任何无关的人看到这些打印件,以前我们为此设置机密打印室,需要打印的时候,都要提交打印申请,非常麻烦。我们理想中的文印管理,一是要方便,不必跑上跑下就能就近取到文件。二就是要安全,要保证不从网络内部泄露信息,也不让文件能轻易被无关人员打印出来。”
对于姚珀提出的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文印解决方案领域的专家。来自惠普的技术顾问介绍说,针对这个问题,只需借助惠普的PIN码打印技术就可以轻松解决。用户在打印机密文档时,可设置安全PIN码,文档传输到打印机后只有用户在打印机控制面板上输入相应PIN码后才能进行检索和打印作业,确保敏感数据的安全。事实上,在日常工作中,这种PIN码设置,不仅能有效保护机密数据安全,还能有效防止文档被别人拿走、放错地方或扔掉而重复打印造成的浪费。而借助打印管理软件HP Web Jetadmin的打印权限设置功能,IT管理员可轻松进行每台设备的访问权限设置,只有被赋予访问权限者才能通过该打印机进行文档输出,保证了各部门内部信息不通过文印设备外泄。
根据记者了解,对于硬件购置和耗材补充方面的成本,行业用户已经有一定程度认识,但对于设备监控和持续管理、最终用户使用效率提升以及工作流程改进等问题,用户还缺乏了解。对此问题,惠普的文印工程师介绍说,政府文印管理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基础架构”、“管理文印环境”、“改善工作流程”三大解决方案来完成,进而帮助政府保障信息安全,降低成本,节省资源并简化文档密集型工作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信息安全,要做到这几点,文印设备的管理必不可少”,惠普技术顾问表示。
软件+硬件+服务,解决政府办公后顾之忧
“虽然政府办公并没有太多复杂的打印流程,但单纯地购买打印机已经很难满足打印需求。打印量大,而专业人员又相对较少,一旦机器出现问题,很难及时解决,以致降低工作效率。”姚珀认为。“出于提高效率的目的,我们也考虑在今后实现联网打印。一旦设备联网,对文印管理的专业水平的要求就会更高。我们内部的工作人员很难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借助专门的软件和技术人员来实现相关目标。比如在网络环境中保证信息安全,以有限的人手来管理整个部门的机器,如何使打印更为高效快捷等。”
篇10
1.1建筑施工工程的特点
一是流动性大,完成后,往往立即迁至另一个工地;二是临时性强,工地的建筑物、设备和设施、机具、材料、人员等都有很强的临时性;三是变动性大,不同工程的环境气候、设计特点、平面布置地理位置都不一样;每项工程的施工准备、开工至竣工,施工阶段的作业内容、作业条件、作业人员变动很大;四是多交叉作业多,一项工程往往由多家施工单位、专业、多工种交叉施工;五是人员组成复杂,既有岗企业自身的,又有分包单位,人员又有户籍、工种与文化程度的不同。在建筑工程中运用风险管理,应针对这些特点,以增强其实效性。
1.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实行风险管理的意义
风险管理以对风险的预测、评估和科学分析为基础,综合利用各种控制风险的措施,并使处理风险的方法日益完善。保险的局限性要求各项目组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保险业只承办纯粹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致损失的保险,而且只承办其责任项下的业务,其他损失不属理赔范围,保险人均不赔偿。因此,各项目组不能完全依靠保险解决风险问题,必须实行自身内部的风险管理。
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
2.1风险控制的原则
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等级,就需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采取风险控制降低风险、个人控制措施的一般原则是:消除风险、防护;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对极不可承受的风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风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风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稍加注意,不必采取措施。
2.2风险控制的方法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一般方法有:确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书等必要的文件;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发现事故苗头,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运用风险控制时,要更好地管理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就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创新。
3.1管理体系的创新
以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为重点,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创新。一是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基本法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二是健全各级安全生产机构,落实人员编制,使安全生产工作有制度保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就难以承担繁重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三是应根据新形势和安全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和制定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与中长期规划。应区分不同情况,分类制定重点行业及领域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和中长期规划,切实改变安全生产工作只注重眼前应急,而忽视未来防范的被动管理状况。安全生产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更应着眼未来,具有前瞻性,以增强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预测性和指导性。
3.2管理方式的创新
转变观念,实质是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要有所创新。一是要实现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二是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三是管理客体应由单一所有制企业为“小安全”管理向全社会企业的“大安全”管主的理转变。为此,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事故多发的特点,即由过去只注重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转向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尤其是要强化对非公有制中小和外资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3.3企业制度创新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安全生产要形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为此,一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三是加快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的发展,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认证、咨询和服务体系。
3.4管理手段的创新
为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手段,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大力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从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3.5建设现代安全文化体系
安全文化建设应是多层次的。一是要大力开展社会安全文化建设,要利用各种媒体和信息网络,创造全社会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二是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安全文化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将逐步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重视社区安全文化建设,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要切实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利用多种方式创造各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使职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安全生产的自我意识,创造安全环境氛围。
- 上一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总结
- 下一篇:卫生资源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