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篇1

关键词 毫米波;生物雷达;生命体征采集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168-01

生命体征是用来判断病人的病情轻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主要包括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瞳孔和角膜反射的改变等。其中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被称为人体四大生命体征。在医院临床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但要全面了解生命体征的意义,还要及时地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治[ 1 ]。

本文分析了临床生命体征的重要性及当前医院临床生命体征采集在特殊情况下的问题,提出一种临床非接触式采集生命体征方式,作为临床护理生命体征采集和监护的另一种思路和尝试,是临床护理的一次探索和一种新流程的研究。

1 特殊情况临床生命体征采集的难度及问题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目前生命体征检测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电极或者传感器接触人体采集信号,但是对于急诊抢救病人、情绪不稳定病人、大面积烧伤病人等特殊患者,接触式采集生命体征难以及时、直接进行,并且容易对人体施加一定刺激,既给患者造成痛苦,又容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部分临床科室,例如烧伤科、抢救室、重症监护室急需增加非接触式的生命体征监测和采集手段。从近几年国内外在医疗行业物联网投入和物联网手持终端的发展可以看出,基于物联网的体征检测和监测向着更加安全智能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减少病人刺激,降低体征数据录入差错率,非接触性生命体征检测和监测未来阶段将会是将来的发展趋势。毫米波生物雷达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此类需求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2 毫米波技术及其发展

毫米波位于射频高端,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体质具有较大的相对带宽,毫米波超宽带生物雷达综合运用了雷达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隔一定厚度的介质(如空气、衣服、墙壁、废墟等)、在不接触人体的条件下提取一定距离上人体微弱生命特征信号(如呼吸、心跳、血流、肠蠕动等),对经人体反射后的回波信号进行解调、积分、放大、滤波等处理,可得到与被测人体生命特征相关的参数。

生物雷达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 2 ],国内进行超宽带雷达研究主要用作传感器来检测运动的目标而作为报警器使用,并提及该体制的雷达能够应用于医学领域。生物雷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生命探测,即关注检测区域内是否存在生命,这一方面国内与国外研究进展基本保持同步;二是研究生命体及其器官的活动与探测到的生理信息间的关系,即关注生命体状况。对生命探测研究,包括生物雷达探测方式和生命信号的提取等,已取得较好进展,在临床监护方面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3]。

3 毫米波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探索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采用毫米波技术,对超宽带生物雷达在临床采集生命体征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3.1 系统设计

毫米波生物雷达性能指标:频率24G;探测角度左右70°、上下30°;采样间隔3s;连接方式为串口,波特率:115200;整体电流450mA;功耗2.7W,探测信号功率1W。

整个装置包括雷达天线、毫米波雷达前端、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数据采集与传输电路、串口连接笔记本电脑显示。采集的信号经模拟电路滤波和多级放大后,接入数字处理电路中经后续处理,得到呼吸和心跳的波形,最后传输到电脑显示。

3.2 实验对象

在知情并征得同意的前提下,请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病区5位患者作为测试对象,其中三男两女,平均年龄为47岁,体内无起搏装置。

3.3 实验方法

测试者采用坐姿测试,分别正前方0.5m、0.7m处放置生物雷达,高度与坐姿时人体心脏高度一致,测试开始前测试者先静坐3min,保证测试数据稳定。测试的同时进行接触式心律采集,其数值做为标准值进行比较。

3.4 实验结果

依据测试对象、距离和测试时间不同,测试数据共23组,其中距离0.5m测试17组,获取呼吸和心跳有效数据各211个;距离0.7m测试6组,获取呼吸和心跳有效数据各60个。数据汇总如表1。

3.5 讨论分析

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

1)本文临床测试采集的数据基本达到实验要求,可非接触式连续采集呼吸和心跳的生命体征数值。

2)原理上,心跳引起的体动大大小于呼吸引起的体动,且两者都为低频信号,存在重叠,所以心跳监测难度较大。本次实验,心跳测量值较好符合接触性测量值,和接触性测量值相比较,误差值在正负两端基本呈现平均分布的状态。

3)心跳和呼吸的测量值准确性,和测试距离关系较大,随着距离的增加,误差也快速增加。

4)从测量情况看,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对象在静止时测量精度较高,有动作时误差变大,数值波动较大,甚至出现部分数据获取不到的情况,这在两种距离的测量中都出现过。在临床环境中,由于监测对象的位置、角度、体动状态的不可预测性,此方式暂时还不能代替接触式监护,直接应用到临床实际。

4 结论

利用毫米波雷达技术进行非接触方式的生命体征采集,在医院临床进行测试研究,实现了非接触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的流程,为今后进一步临床应用及推广打下基础。

目前,由于技术限制,在测试过程中,测试对象的距离、角度、状态都会影响测量数据的精确性,现在研究的成果在临床测试误差较大,设备测量精度和环境要求暂时还达不到临床使用标准。

采用毫米波生物雷达技术非接触采集生命体征,目前精度和稳定性还比不上传统接触式生命体征采集,还有很多组件、功能和算法需要继续优化。但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信号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强,采集的信号经处理会有较好的效果。非接触临床监护作为生物雷达技术的分支领域,由于其非接触、无干扰、无约束等优点,非接触生理监护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必然存在广泛的应用前景[4]。

参考文献

[1]路国华,王健琪,杨国胜,等.一种人体生命体征检测的新方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20(4):275-278.

[2]张杨,焦腾,荆西京,等.生物雷达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新进展[J].信息化研究,2010(10):6-10.

篇2

关键词:护理;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措施

腹部闭合性损伤(Blunt Abdominal Injury,BAI)主要是由于生产、生活和交通事故等造成的[1],患者是否有内脏损伤直接影响了其疾病发展过程和后果的预测,常常伴随身体某部位拉伤,由于此病病情重、复杂且多变,病历和体征不明显,很容易造成诊断误诊和漏诊。某些患者身体表面只是轻微的擦伤,但也有可能腹部内脏损伤[2-3]。所以,在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诊疗中,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反复进行检查,避免耽误诊断和治疗。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12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120例患者,男87例,女33例,年龄15~63岁,平均年龄42.34岁。腹部损伤相关影响因素有交通事故、跌伤、硬物撞击、打架等。一般受伤到来医院就诊时间为30分钟至25小时,平均时间为3.9个小时,因伤到医院就诊时有23例患者发生创伤性休克。依据受伤器官类别可以分为:27例脾脏损伤,29例小肠破裂,31例肝脏损伤,10例肾损伤,9例腹壁损伤,2例膀胱破裂,2例大肠破裂,其中有合并两种及以上器官损伤患者有11例。

1.2方法

对于来院就诊时发生创伤性休克的患者采用吸氧、输液、输血或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4],对于2例出现呼吸急促不畅的患者采用紧急气管插管进行治疗。全部患者都有不同情况的腹部疼痛和肿胀感,其中有短时间昏迷的患者有3例。本次研究对象有32例患者采用保守方式进行治疗,88例患者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二次剖腹探查2例。

1.3临床特征

伴有长时间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5]。心率加快具体影响因素不明确,血红蛋白减少,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是腹内脏器伤的主要临床表现。皮肤粘膜苍白、脉搏加快、血压逐渐降低等,排便异常,发热。

2.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本次研究全部患者痊愈117例,死亡3例;32例患者采用保守方式进行治疗,88例患者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是由于肝脏或脾破裂引起腹腔内大量出血,患者失血严重发生休克,其中1例患者因合并其他身体部位严重损伤抢救无效休克。

3.护理措施

3.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出正确的病情评估。

对于刚入院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其中包括患者的受伤位置、受伤原因、受伤时间、有无其他病症等[6],初步评估患者的病况,判断有无可能造成腹腔内部器官受损,同时了解患者有无其他身体部位受伤或其他病史。例如脑外伤、骨折等伤害。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病况,特别是心率和脉搏变化,依据患者自身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按照医生叮嘱定时为患者测量脉搏和血压,同时进行仔细的记录。如患者发生呼吸不畅应给予患者氧气,假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应猜想可能为内出血[7]。如果患者腹部疼痛感严重,肠鸣音弱或消失,则应猜想为并发腹膜炎,辅助医生完成患者各项检查[8]。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做出正确的预见,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综合评估,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2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突然遭遇意外事故,病情比较严重,对康复失去信心,无法真正确认识疾病,极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十分重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的疑问给予合理的解答,鼓励患者积极治疗,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重拾战胜病魔的信心。

3.3手术前护理

患者手术之前护理应着重处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临床特征,例如心跳骤停、呼吸困难、大出血等,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每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脉搏;注意患者腹部体征变化,多次检测患者血红蛋白容量,评估治疗效果。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患者可能存在闭合性腹内损伤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负责护士陪同下,对患者进行B超、CT或X线检查以便于尽快明确病症,以免耽误治疗。针对已发生休克的患者应及时建立静脉通路,适当输液和输血。由于腹腔出血患者尽管失去的主要是血液,但是并不必要全部补充血液。应先给予适当生理盐水,并且准备好输血物品,如果患者血细胞比容小于百分之三十,患者应给予输血。依据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的测量状况来决定输液的速度和量。为防止患者病情加重,患者应卧床休养,不能随便搬动患者。手术前禁止灌肠,因灌肠可刺激肠蠕动而加重内脏出血。

3.4手术后护理

依据手术麻醉的方法来决定患者的手术卧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应采取半卧位,以助于患者腹腔引流,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降低患者腹部肌肉张力,有助于手术切口的恢复。定期对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进行检测,同时认真记录总结。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现象,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由于手术给患者身体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患者需要一段时间进行休养,营养支持是其中一部分。手术后24至48小时禁止进食,等到患者肠胃功能恢复以后,采用流质食物进食。饮食主要摄入高热量和高蛋白,容易消化的食物最为合理。患者体温超过38℃,有畏寒现象应猜想可能为腹腔内感染。患者体温过高时,应该着重关注患者口腔和皮肤的护理,并适当给予物理或药物进行降温。

4.讨论

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是由于腹部外伤后引起腹壁皮肤没有损伤,但腹腔内部器官受损的一种疾病。例如肝脏、脾、肾、肠等破裂,进而引起腹腔内出血、感染。因其病情复杂多变,早期临床特征不明显,极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从而耽误患者治疗,错过最佳手术时期,甚至使患者失去生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在诊疗和护理工程中,应重点关注患者是否有腹腔内部器官受损。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全方位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腹腔器官受损部位,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拥有高度的责任心,进行严密、全方面、精确的护理,为患者提高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着重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反复进行检查,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和相适应的护理方式是帮助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恢复健康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庆华,李峻,陈建峰 急诊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中国基层医药2013,9(10)123-124.

[2]徐红莲,楼爱琴,沈红霞 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救治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14)67-68.

[3]Lucciarini P,Ofner D,Weber 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initial evaluation and follow- up of blunt abdominal injury[J].Surgery,2010,8(8)506-512.

[4]McAnena OJ,Moore EE,Marx JA. Initial evaluation of the patient with blunt abdominal trauma[J].Surg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3,7(8)495-515.

[4]吕永红;孟秀玲;谈谈急性复合性创伤的救治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8(7)87-89.

[5] 王凌云.干扰创伤性休克病情评估因素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13,18(10):950.

[6]Patel NY,Riherd JM. 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methods,accuracy,and indication[J].Surg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1,7(1):195-207.

篇3

摘要目的:探讨使每位透析患者达到理想体重,保持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我院自2013年4月起,运用血液净化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患者刷卡,将透前体重传输到电脑系统,软件会告知预脱水量;透析过程中,护士输入每次测量的血压,监督者可通过系统及时观察、处理问题,护士长运用系统对透析患者的干体重进行监管。结果:未发生因严重水钠潴留导致心力衰竭或其他意外,也未因超滤过多导致严重后果,患者的营养指标均在合格范围。结论:通过血液净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综合生命体征和患者感觉,对患者干体重的监管更方便、及时、准确、有效。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血液透析;干体重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49

作者单位:215128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血透中心

陆卫芬:女,本科,副主任护师,副护士长

血液净化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血液净化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弥散、对流、吸附等原理,借助各种净化装置清除体内代谢废物以及血液中的毒素或毒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达到替代肾脏功能,净化血液的目的[1]。而干体重是指透析后患者体内过多的液体全部或绝大部分被清除时的体重[2],准确地测定患者的干体重是评价透析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对血透患者干体重的监督管理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行血液净化治疗的52例尿毒症患者,男28例,女24例。年龄19~83岁,60岁以上31例。文化程度:中专及高中5例,文盲14例,余均为初中及以下水平。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7例,相关性血管炎1例,先天性肾积水1例,多囊肾1例,慢性肾炎12例,不明原发病的21例。

1.2方法我院自2013年4月起,运用苏大附一院血液净化中心研制并成功运用5年的血液净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将电子体重称与工作站电脑与服务器连接,通过数据库,患者在电子称上刷专用磁卡,系统将透前体重传输到电脑系统,显示屏显示患者姓名、理想体重、预脱水量;透析过程中,护士输入每次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透析机参数;透析结束后,输入实脱水量;监督者通过系统可及时观察、处理问题。护士长在每班或每天透析结束后,专门查看血液净化信息化管理系统,观察每位患者透析过程中的血压、脉搏、呼吸及记载的病情变化记录,判断是否有调整干体重的必要,查看当班医师有无处理,若已处理认真核对;若未处理,与当班医师或固定的主管医师沟通、协商,医护合作一起调整控制患者的干体重,避免透析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指导。

2结果

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2月运用此法,透析5956例次,未发生因严重水钠潴留导致心力衰竭或其它意外,也未因超滤过多导致严重后果,期间患者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均值114.8 g/L,白蛋白38.8 g/L均在合格范围。

3讨论

血液净化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种数字化肾病工作站,通过系统可浏览患者所有的透析记录治疗单,治疗单是根据卫生部2010版血液净化SOP设计的,可对患者的历史透析记录的生命体征一目了然,并可做比较,医务人员可结合患者的自我感觉、血压状况、超滤量及营养指标综合判断患者透析疗效;而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是透析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内容,而且干体重是个变量,它随着病情及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评价尚无金指标,对干体重的判断需结合患者自身状况综合考虑[3],由于血透中护士长在班率高,对透析患者的情况清楚,所以对患者执行持续监管患者的生命体征、饮食、自我感觉等内容护士长做的多一些,细一些,更熟一些;征对这些情况,我科尝试承担起运用血液净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在我院做血透治疗患者干体重监管工作,根据理论和积累的实践经验,对有需要增加或减少干体重的患者及时与医师沟通,或已在当天透析过程中调整过超滤量的,查看系统中干体重数据有无更改,或是否需要马上更改,均可提醒医师或做探讨、观察;对医师的工作也是一种督促和跟进,对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保障起到监管作用。

4小结

通过血液净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综合生命体征和患者自我感觉,对患者干体重的监管更方便、及时、准确、有效。把握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提高透析治疗,是每个血透中心的最终目的,也是透析患者的最终追求[4-6],所以血液净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邢昌赢.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室)建设管理规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3.

[2]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3.

[3]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液透析登记组.我国面临快速增长的终末期肾病治疗负担[J].中国血液净化,2010,9(1):47-49.

[4]邢昌赢.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室)建设管理规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30.

[5]Coppolino G,Lucisano G,Bolignano D,et al.Acute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hemodialy-sis[J].Minerva Urol Nefrol,2010,62(1):67-80.

[6]Fotbolcu H,Doman D,Ecder SA,et al.Attenuated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sympathet-ic system activation during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dialysis-in-duced hypotension[J].Am J Nephrol,2011,33(6):491-498.

篇4

[关键词] 前列腺汽化术;冲洗液;温度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a)-159-01

前列腺汽化术已广泛应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接受手术的患者年龄普遍较大,常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心血管病变。因此,手术中大量冷冲洗液的应用和组织切除可引发手术期的生理性干扰,如冲洗液吸收过度负荷,低温,高血容量出血感染等。低温和冲洗液吸收还使心血管应激,造成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增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为此,我们在术中采用了不同温度冲洗液,来观察其对体温及生命体征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年龄63~88岁,随机分为两组。①低温组:24例;②等温组:24例。两组病例一般情况见表1,均采用联合麻醉,即腰麻加硬脊膜外麻醉,术中静脉补液采用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用5%葡萄糖冲洗液。等温组在手术前60 min开始加热,5%葡萄糖液500 ml×40瓶,加热温度至35~36℃,而低温组冲洗液采用室温22~24℃。

临护仪使用HP738520多功能监护仪,术中持续监测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采用腋温测量法。测量时剃去一侧腋毛,擦干腋窝,再粘贴测温电极,连续监测体温,记录入室后体温,以后每20分钟记录一次,至术毕体温,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与等温组比较,P<0.05

2.1两组间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体温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低温组体温下降1.6~2.8℃,平均2.2℃,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等温组体温下降0.2~0.8℃,平均0.3℃,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

低温组平均动脉压升高,心率增快,而等温组均无明显变化(表3)。

与等温组比较,P<0.05

2.2两组间比较

两组间患者术前体温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低温组体温下降1.6~2.8℃,平均2.2℃,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等温组体温下降0.2~0.8℃,平均0.3℃,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

低温组平均动脉均压升高,心率增快,而等温组均无明显变化(表3)。

2.2主观感觉

低温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怕冷,寒战,恐慌感,需加盖棉被;而等温组感觉良好。

3讨论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明显退化,各方面功能下降,同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疾病。本结果显示,术中大量应用低温冲洗液可使患者体温平均下降2.2℃,从而使血管阻力增高,平均动脉压上升,心排出量降低,这些因素会增加老年患者心血管病变发作的危险性[1]。文献报告低体温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36%,体温正常患者则为13%。体温是预示心肌缺血的一个独立指标[2]。

前列腺汽化术中冲洗液可经前列腺切除的包膜穿孔处、前列腺静脉窦切开处、膀胱穿孔处等吸收,快速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血容量急剧增加和稀释性低钠血症,易导致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大量低温冲洗液的应用则可导致:①血液温度和组织温度明显下降,人体热量在水中的丢失速度比空气中传递快32倍,热量在冲洗液与膀胱之间温度梯度迅速传递,使体温下降;②小动脉痉挛,导致末梢循环缺血,缺氧;③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加内分泌激素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导致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④刺激机体温度感受器,使患者术毕出现寒战、恐惧等生理、心理变化。体温大幅度下降还会引起进行性血小板减少,抑制血小板凝聚,阻止血凝块串联,同时凝血因子的酶活性受抑制,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术中、术后出血增多[3]。

4结论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认为老年患者在TUVP中,应用等温冲洗液进行膀胱持续冲洗,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减轻了术中、术毕患者体温的大幅下降,从而保持生命体征稳定,有效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叶敏,陈建华,康健,等.经尿道电切术中不同温度冲洗液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7):417-419.

[2]秦晓涛,卢一平.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6):60-62.

[3]庄心良,曾固明,陈伯弈.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43.

篇5

【关键字】恶心 呕吐 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十分常见,是指食管、胃、肠、肝、胆和胰腺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实质性及功能性疾病,与其他系统的疾病密切相关。但小肠的病变较少见,腹膜、肠系膜及网膜的疾病最少见。护理人员应从整体的角度帮助病人恢复和维护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有恶心与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呕血与黑便。

恶心是一种欲吐的不适感,常为呕吐的先兆。呕吐是胃内容物或部分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反射动作,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两者可单独发生,也可先有恶心,继而呕吐。呕吐分为中枢性的呕吐与反射性呕吐。中枢性的呕吐见于颅内压增高、前庭障碍、药物或化学毒物的影响、代谢障碍等;反射性呕吐多见于胃肠疾病,肝、胆、胰疾病等引起,也可由泌尿、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仔细询问病人恶心与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诱因,呕吐物的性质、量、与进食的关系,必要时将呕吐物送实验室检查。还应注意病人精神状态如何、与呕吐有无关系,有无乏力、焦虑、抑郁及其程度。

2.身体评估 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营养状况、皮肤弹性情况;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及其部位、程度;肠鸣音是否正常。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必要时做呕吐物毒物分析或细菌培养等检查。呕吐量大者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常见护理诊断]

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大量呕吐导致失水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频繁呕吐导致失水、电解质丢失有关。

[护理目标]

病人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无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少区吐减轻或停止,活动耐力恢复或有所改善。

[护理措施]

(一)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1.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有无继续呕吐,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质和量、颜色、气味。若出现持续性呕吐致大量胃液丢失,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呼吸可变浅变慢。监测和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直至稳定。若出现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降低、特别是性低血压,说明血容量不足,应准确测量和记录每天的出入量、尿比密、体重,并及时报告处理。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例如血清电解质、酸碱平衡状态。

2.生活护理 协助病人采取舒适,呕吐后及时给病人漱口,清理被污染的床褥、衣被;使用棉签、纱布清洁口腔时,注意避免刺激舌、咽、上腭等,以免诱发呕吐;疑有肠梗阻时,应禁食、禁水并进行胃肠减压。

3.用药护理 遵医嘱口服或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严重水电解质失衡时,主要通过静脉输液给予纠正。口服补液时,应少量多次饮用,以免引起恶心、呕吐。如口服补液未能达到所需补液量时,仍需静脉输液以恢复和保持机体的液体平衡状态;

4.对症护理 呕吐时应协助病人坐起或侧卧位,使头偏向一侧;对昏迷病人尽可能吸尽口腔呕吐物,避免因不慎将呕吐物吸入气道出现窒息。

5.心理护理 针对体液不足的原因,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如何防止疾病复发,指导病人如何消除或减少诱发因素。

(二)活动无耐力

1.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有无呕吐,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状。监测和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准确测量和记录每天的出入量、尿比重、体重,并及时报告处理。

2.生活护理 告诉病人突然起身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故坐起或站起时应动作缓慢,以免发生性低血压。

3.用药护理 按医嘱应用止吐药及其他治疗,促使病人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和体力。

4.对症护理 病人呕吐时应帮助其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吐毕给予漱口,更换污染衣物被褥,开窗通风以去除异味。

5.心理护理 关心病人,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鼓励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自理活动,必要时给予帮助。

[评价]

1.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在正常范围,无口渴、尿少、皮肤干燥、弹性减退等失水表现,血生化指标正常。

2.呕吐及其引起的不适减轻或消失,逐步耐受及增加进食量。能摄入足够的热量、水分、电解质和各种营养素。营养状态改善,活动耐力增加,活动后无头晕、心悸、气促或性低血压出现。

参 考 文 献

篇6

正常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内膜。而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称之为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1]。宫外孕是妊娠早期孕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常因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危及生命[2]。临床上以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最为常见(约占输卵管妊娠的78%)。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宫外孕的发病率约为1%,而且存在明显上升趋势[3]。为探讨宫外孕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并为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该院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就诊的60例患者采用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妇产科急诊就诊的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停经时间为31~62 d,年龄在21~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3±4.35)岁;其中初产妇38例,经产妇22例;输卵管妊娠流产者22例(36.67%)输卵管妊娠破裂者32例(53.33%),其他部位妊娠6例(10.0%)。

1.2 研究方法

对60例宫外孕患者采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意度问卷的内容包括:护士专业知识、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及护理质量4个方面,满意问卷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3个等级[4]。

2 结果

由于医护人员采用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60例宫外孕患者中,56例在入院后2h内经过手术治疗,4例经保守治疗均抢救成功,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治愈率达100.0%。患者对该院护理人员服务水平的满意情况,见表1。

3 急救护理

3.1 急诊救护同时进行心理护理

3.1.1 急诊救护与生命体征观察 宫外孕患者通常起病急,病情严重,护理人员应通过观察患者面色,测量体温、呼吸、脉搏等体征,迅速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做出护理评估,并实施常规护理,维持生命体征征象[5]。护理措施包括:将宫外孕患者由仰卧位调整为中凹平卧位,一般置病人头部抬高约10~15°,下肢抬高20~30°,以增加回心血量,维持有效循环,保证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立即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氧流量为3~4 L/min,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氧浓度和时间,保持呼吸道通畅[6]。持续心电监护,约10~15 min/次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以及体温,准确记录患者出入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颜面、口唇和甲床颜色以及意识的变化,注意观察腹痛情况及阴道流血量、颜色和性状[7]。

3.1.2 心理护理 该研究中18名未婚女性,往往因家人不在身边,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对疾病的恐惧感也相应增强;38名初产妇因第1次怀孕,多为年轻患者,担心异位妊娠治疗后,可能会影响今后的生育能力,从而表现出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在充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后,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以及社会支持状况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8]。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耐心、仔细地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手术的解释、安慰工作,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认识,消除其顾虑,以取得其支持和信任,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协助患者接受治疗方案[9]。

3.2 迅速有效补充血容量,及时做好术前准备

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选用16~18号静脉留置针尽快恢复有效的血液循环[10]。遵照医嘱给予患者高分子葡萄糖或中分子右旋糖配的静脉滴注,以维持血液渗透压和保证组织的正常灌注。补液过程中,遵循“先晶后胶”原则,保障重要脏器血流量。同时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血压、尿量和中心静脉压来评估血容量是否补足或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视宫外孕病人病情随时掌握调节输液的速度,防止患者的血容量不足和过多引起的并发症。

3.3 术后护理

安置术后病人为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 h后病情稳定,可给予半卧位,并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大活动范围和活动幅度,以防止肠粘连和促进伤口的愈合[11]。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病情变化,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脉搏及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留置尿管期间尿管夹管应定时开放,训练膀胱收缩力,在拔除尿管后,注意观察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促进患者及早自主排尿。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术后患者的饮食、心理及相关妊娠知识进行指导和宣教,协助患者能尽快恢复健康,做好自我保健。

篇7

【关键词】无人值守病房;物联网;无线传输。

引言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出现了不少物联网产品的影子,医院的病房是人命关天的地方,在一个漆黑的夜里,躺在病床上的病人突然犯病了,然后病人拼命地按求助按钮,结果按不着,就那么去世了,多么悲剧的事啊。要是有一个自动检测病人生命特征报警的系统就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本文的智能无线呼叫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 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组成

本智能无线呼叫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所示1所示。本结构主要由3部分组成:生命体征采集单元、MSP430FE425控制单元和ZigBee无线传输单元。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1:

首先由MSP430控制单元发出开始检测生命体征的命令,生命体征采集单元开始工作;然后将生命体征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经过模拟电路的前置放大环节,高通滤波环节,低通滤波环节,主放大环节,送至MSP430F149进行模拟量和数字量之间的转换;然后一方面对AD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比较,筛选病情紧急病号的房间,另一方面将紧急病情的病号的数据通过ZigBee无线单元发送至上位机,上位机可随时监测病人的病况,若有紧急病情可以根据上位机的警报,第一时间组织医生进行紧急抢救。

2 系统硬件的选择

2.1 系统处理器的选择

本系统考虑到低功耗,信号采集处理以及传输等方面的问题,采用了MSP430FE425单片机作为处理器完成对采集信号的处理。MSP430F149内部含有16位RISC指令处理器,速度可达八百万条指令/秒,可以高效的完成数据的处理,内部有2个独立的12位高精度ADC转换模块,可以将传感器传输的来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方便数据处理。MSP430系列单片机的时钟系统功能强大,可以完成低功耗设计要求。

2.2生命体征采集单元设计

2.2.1生命体征传感器选择

体温和心跳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人类的生命体征,本系统主要使用温度传感器,血压传感器和心率传感器采集这两个生命体征来监控病人的病情。心率传感器使用的是HK-2000G,温度传感器用SMTIR9901。

心率可以通过脉搏的跳动的次数来确定。HK-2000G压阻式脉搏传感器可由电压或电流驱动,产生正比于输入压力的毫伏级电压输出信号。该传感器可同时输出脉搏波信号和静态压力信号。具有优异的可重复性和时间稳定性。

温度传感器SMTIR9902,SMTIR9902是荷兰Smartec Company生产的一款现在市场上应用比较广的红外传感器,它是基于热电堆的硅基红外传感器。大量的热电偶堆集在底层的硅基上,底层上的高温接点和低温接点通过一层极薄的薄膜隔离它们的热量,高温接点上面的黑色吸收层将入社的放射线转化为热能,由热电效应可知,输出电压与放射线是成比例的,通常热电堆是使用BiSb和NiCr作为热电偶。此外,SMT9902sil内部嵌入以Ni1000温度传感器和一小视角的硅滤片,使得测量温度更加的准确。

2.2.2前置级放大电路

本系统选用美国AD公司的精密仪器放大器AD620作为前置放大器,它具有差动输入、输入阻抗高等特点,非常适合对微弱信号的放大,由于后面还会用到主放大,所以前置放大不能太大,以免造成波形失真,本系统前置级只需要放大9倍。

2.2.3滤波和放大电路

通过高通滤波器出来的波形里面还混合有一些高频信号,一次还需要进行低通滤波,系统两路传感器信号采用截止频率为33.2Hz的四阶低通滤波就可以很好的取出高频信号。由于低通滤波出来的信号还是比较微弱的,不利于分析和观察,所以必须进行放大。于是本系统采用可调节的正向放大电路放大40倍。

3 MSP430F149软件设计

在软件实现中,我们采用的是模块化编程设计,将按照主要功能分为主程序和若干个子程序,它包括AD转换程序,信号的处理与比较模块以及数据的发送模块。AD转换模块的作用是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信号,因此,AD转换一般需要进行取样,保持,量化以及编码等四个过程。系统采用的是MSP430F149单片机自带的AD转换模块进行采样。由AD转化得到的数字信号,进行比较分析后,检索出病情危重的病人信息,通过无线方式发送至上位机。

4 数字信号的无线传输以及接收电路

本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标准是802.15.4/ZigBee标准。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主要用于距离短、功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可以满足我们低功耗,实时性系统,无线传输设计的要求。

系统中采用的是CC2430 ZigBee模块,经过MSP430F149处理后的数字信号,通过ZigBee无线通讯单元实现了信号的无线传输。

5 总结

本研究的创新点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学方面,把检测病人体征的系统和ZigBee无线传输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了生命体征信号的无线传输,还可以采集更多的生命体征信号,例如:血压,血糖,呼吸等。集成更多参数的医用无线报警系统。

参考文献:

篇8

具有以下情况可判断为电击伤:①病史:电流通过人体,如触电、闪电。②临床表现:轻者当即发生头晕、心悸、四肢无力、惊慌呆滞、面色苍白及肌肉收缩等。重者出现昏迷、持续抽搐、室颤、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可见电热灼伤所致的电流入口和出口灼伤。闪电损伤的特点为心跳呼吸立即停止,急性心肌损害,皮肤和血管收缩呈网状图案。使患者脱离电源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操作步骤 可选择下列方法。

关闭电掣若电掣在附近,应立即进行。并尽可能关闭总电闸,并派专人守护总电闸,以防忙乱中第三者重新合上电闸而导致其他人触电。

斩断电线适用于远离电掣或野外、下雨不便接近触电者及高压输电线断落可能附近有“跨步电压”的情况,应在20m外因地制宜用利器(绝缘钳子、干燥锄头、铲子、有干燥木柄的刀、斧等)斩断电线。

挑开电源线 适用于高处垂落电源触电,远离电掣。可用干燥木棒或竹竿等绝缘材料挑开电源线。并注意挑开的电源线要放置好,避免他人触电。

拉开触电者 可用绝缘物挑开触电者与电源接触的肢体。有时触电者晕倒趴在电源线上(例如漏电的电器、机器等),可用干燥的绝缘绳索或布带套在触电者身上,然后将其脱离电源。

闪电损伤者 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干燥、安全的地方。

态度要求 电击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应使患者及其家属理解及早脱离电源的重要性。尽可能利用现场附近一切绝缘物(干燥的竹、木棍棒、橡胶、塑料、瓷器、棉麻毛织品、皮革等)挑开、分离电源或电器,切不可用手拉牵,以避免抢救者自身触电。

重要提示①必须严格保持施救者与触电者的绝缘,避免施救者触电;②雨天或野外抢救触电时,一切原先有绝缘性能的器材都因淋湿而失去绝缘性能,更应引起注意;⑧应特别注意高压输电线断落附近可能有“跨步电压”的存在。

监测电击患者生命体征和判断病情以决定是否行心肺复苏术

操作步骤 一旦发现被电击患者,应立即判断病情,特别注意是否有心肺复苏术的指征:①意识丧失;②心音、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微弱、不规则或停止;④瞳孔散大。

生命体征监测:①监测意识状态:判断意识处于清醒、烦躁、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状态;②测量脉搏:记录次数/分钟;③观察呼吸:记录次数/分钟;④测量血压: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⑤测量体温:明确体温高低;⑥检查尿量:每小时尿量,24小时尿量。

详细记录监测结果。

态度要求 电击一旦发生,施救者应首先判断是否具有心肺复苏术的指征,并给以积极的相应处理。同时应注意电击局部创面的保护,以防损伤加重或引起感染。要将检查和观察结果清楚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

重要提示①心跳呼吸停止,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②对呼吸微弱或不规则、甚至停止,但心搏尚存在者,应及时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积极建立有效人工气道;③血压

心肺复苏及对症支持治疗以抢救电击伤患者的生命和稳定生命体征

操作步骤心肺复苏;对症支持治疗:①建立静脉通路;②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休克)者:给予补液,多巴胺[10~20μg/(kg・分)】、多巴酚丁胺【10~20μg/(kg・分)】等药物;③严重心律失常者,给予相应抗心律失常药物;④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乳酸林格氏液恢复循环血容量,维持尿量(50~75 ml/小时);并可酌情给予5%碳酸氢钠(50~100 ml)碱化尿液。

态度要求 严重电击伤患者多存在有紧急心肺复苏的指征。这是一项危及患者生命的紧急状态下采取的措施,要因地制宜、果断采取行动。虽然情况危急,但仍然要有条不紊,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周围组织器官损伤,同时应注意保护局部烧伤创面。对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应积极纠正并发症并给予积极处理。必须了解是否具备复苏条件,应注意及时呼救并联系“120”或向上级医院求得支援。医务人员平时应加强心肺复苏的训练。

重要提示①因地制宜进行心肺复苏,若不具备条件,应在尽量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转上级医院救治;②如无特殊情况,不得终止心肺复苏;③电击所致的呼吸心跳停止,心脏复跳后可能继续无呼吸,应建立有效的呼吸支持手段,如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或呼吸机辅助呼吸;④复苏成功后及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判断电击局部烧伤程度及处理局部创面以利伤口愈合

操作步骤 判断局部电击烧伤程度。

I度烧伤仅 伤及表皮。局部呈现红肿,故又称红斑性烧伤;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3~5天可好转痊愈,脱屑而不留瘢痕。

Ⅱ度烧伤 深达真皮,局部出现水泡,又称水疱性烧伤。①浅Ⅱ度烧伤:仅伤及真皮浅层,一部分生发层健存。因渗出较多,水疱较饱满,破裂后创面渗液明显;创面底部肿胀发红;有剧痛和感觉过敏;皮温增高。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愈后不留瘢痕,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皮肤功能良好。②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深层,尚残留皮肤附件。因变质的表层组织稍厚,水疱较小或扁薄,感觉稍迟钝,皮温也可稍低。去表皮后创面呈浅红或红白相间,或可见网状栓塞血管;表面渗液少,但底部肿胀明显。若无感染等并发症,3~4周可愈。愈后留有瘢痕。

Ⅲ度烧伤 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深达皮下、肌肉、骨等。皮肤坏死、脱水后可形成焦痂,故又称焦痂性烧伤。创面无水疱,蜡白或焦黄,或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触之如皮革;甚至已炭化。感觉消失,皮温低,自然愈合慢。

伤处一般采用暴露疗法,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伤面周围皮肤用碘酒、酒精处理后,减少污染;皮肤组织坏死者,应进行清创并预防性应用破伤风抗毒素(3000U)。

态度要求 电击伤患者多伴有局部烧伤,应及时正确地判断电击局部烧伤程度,并给予处理。检查判断烧伤分度时应注意保护创面,防止感染。安慰和鼓励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特别注意将检查和观察结果清楚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

重要提示 浅Ⅱ度与深Ⅱ度烧伤、深Ⅱ度与Ⅲ度烧伤有时不易在伤后即刻识别,应特别注意;如判断不清时,应按重度处理;电烧伤的深部损伤范围常远远超过皮肤局部损伤;因地制宜处理局部创面,不具备处理条件或病情出现变化时应及时转上级医院。

观察电击伤患者症状、生命体征以确认治愈

操作步骤 观察患者直至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从而确认患者达到治愈:①患者头晕、心悸、四肢无力、面色苍白及肌肉收缩等症状消失。②所有电击伤患者均应进行连续48小时心电监测,以便发现迟发性心律失常;出现心律失常者应依据心律失常类型使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③局部创面无感染或无明显加重倾向。④检查生命体征稳定。⑤及时准确记录观察结果及处理措施。⑥对I度、浅Ⅱ度烧伤无感染的患者,如达到治愈,可嘱患者回家休息。⑦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有明显不适,再到医院就诊或请医生专访。

态度要求 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48小时心电监测,以便发现迟发性心律失常,并给予相应处理。对不熟练的新参加工作人员观察的重要结果或者有疑问的结果,要进行重复检查予以确认。检查局部创面应仔细认真,及时发现合并感染的可能,并给予相应处理。及时记录检查及监测结果。对达到治愈的患者,要建立联系,告知患者回家休息的注意事项,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重要提示①记录一定要及时、准确、清楚;②症状持续存在者,应在积极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③对所有电击患者均应进行连续48小时心电监测,以便发现迟发性心律失常。

帮助电击伤患者转院以获得进一步处理

操作步骤明确转院指征:无条件救治或虽经处理病情无缓解,患者目前生命体征尚可;向家属交代转院的必要性及转院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联系转院车辆,并告知上级医院;准备好转院途中需要的抢救器械及药品,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积极救治,在积极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尽早转院。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电解质紊乱:①高钾血症:葡萄糖胰岛素可使细胞外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内(10%葡萄糖500 ml+普通中性胰岛素12 U);如伴随低钙血症,可用葡萄糖酸钙拮抗高钾血症并纠正低钙血症(5%葡萄糖250 ml+10%葡萄糖酸钙10~20 ml)。②代谢性酸中毒:酌情应用5%碳酸氢钠。

心律失常:给予相应处理,如有室颤可给予电除颤。

脑水肿:低温保护脑组织,可选用甘露醇、速尿、激素等药物。

肾衰:应用乳酸林格氏液恢复循环血容量,维持尿量(50~75 ml/小时);并可酌情给予5%碳酸氢钠(50~100 ml)碱化尿液,尽早转上级医院行透析治疗。

感染:应用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用药前应注意患者过敏史。

指定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陪同护送,携带病情资料。

态度要求 电击伤患者应当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安排转院。转院前要向患者家属说明转院的必要性和拟订的转诊医院,征得同意。要对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积极救治。转院途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好创面,防止损伤加重和污染,有条件时必须在心电监护条件下转院,以处理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

篇9

关键词:全麻 腹腔镜 输卵管切除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58-02

腹腔镜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痛苦小、术后瘢痕小、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的临床诊断和和治疗。但行腹腔镜手术时对所采取的麻醉方式及护理护理方式的要求均较高,要求患者在麻醉后达到恰当麻醉状态和充分的肌肉松弛、有效控制膈肌抽动、保持呼吸均匀和全身循环平稳;术后能充分苏醒、早期下床活动[1]。本文总结了我院实施全麻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的妇科手术患者80例,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并发症较少,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月实施全麻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患者80例,其中输卵管壶腹部妊娠转折70例,年龄(25.6±5.1)岁,生产次数1-4次,平均1.8次。术前血β-hCG为(3211.2±1532.1)U/L;输卵管狭部妊娠未破裂型10例,年龄(24.9±6.7)岁,生产次数1-3次,平均1.5次。术前血β-hCG为(3301.1±1237.4)U/L。

2 术后护理[2]

2.1 生命体征监测。患者均采用全麻。术后向麻醉医生了解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开始每30分钟观察1次,测量2次,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4-6h观察1次,测量2次,每日常规检测血β-hCG。

2.2 伤口的观察。观察患者腹部的创口有无出血、伤口周围有无炎症,与患者诉腹部疼痛可给予止痛药减轻疼痛。

2.3 卧床姿势及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嘱患者去枕平躺8h,8h后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剧烈疼痛者可改为取半卧位。24h后下床在床旁活动,以减少盆腔充血,避免活动过久,引起不适。

2.4 饮食指导。患者术后恢复意识后,即可恢复进食,先喝少量温开水,如未出现不适,可进食流质的食物,24h后可恢复正常饮食。由于伤口的愈合需要利用蛋白质,因此要摄取高蛋白质的食物,以加速伤口的愈合,术后注意蛋类食取:每天应加食1~2个鸡蛋,因蛋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及各种维生素等;肉类:鱼、各种肉类可供给大量所需的蛋白质。每日饮食中可供给100克左右。并避免进食刺激性的食物,因刺激性食物不利于伤口愈合。腹腔镜术后与一般开腹手术后最大的不同是,因手术中需灌入二氧化碳,以造成气腹方便操作,所以术后容易有残存的二氧化碳气体在腹内,因此术后宜增加蔬菜及高纤维质的水果的摄取,并避免时用产气的食物,诸如:地瓜、豆类、洋葱等,如此可以减少术后腹胀引起的不适。营养搭配主食:每日应多食富含维生素B及微量元素的粗粮,少制的米面。补充新鲜瓜果蔬菜:每日应摄食蔬菜、水果,基本可以满足输卵管手术后身体所需的维生素A、C以及钙和铁质等。碘类食物:多食海带、紫菜、海鱼、虾米等海产品,以保证碘的充足摄入。该组患者恢复正常肠道功能时间(20.8±7.9)h。

2.5 外阴护理。术后置无菌纱布于阴道内进行压迫止血,放置导尿管。每隔1h观察记录纱布渗出物的性质、量及阴道出血颜色、量等情况。阴道纱布、尿管留置二个小时后再移除。术后嘱患者保持外阴清洁,术后连续3d用医用无菌棉签蘸碘伏由内向外擦外阴2次/d。本文中80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征象,体温恢复至正常的时间(1.8±0.3)d。

2.6 出院指导。80例患者术后出院时间(4.5±1.0)d。出院时嘱患者1年内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适度进行运动,以利伤口愈合。一般腹腔镜手术者,在两周后即可恢复正常的性生活。用凉或温白开水清洗外阴,2~3天一次。不可每天都冲洗阴道。每次清洗时最好是流水,就是洗过的水不能重复用,可以买一个阴道冲洗器向喷水。清洗顺序是从前向后,就是先大小,再阴道口,再。有条件每天洗澡一次者,随洗澡时清洗一下外阴即可,不必另洗,勤换内裤即可,平时生活中,被褥要经常晾晒,室内要通风。练习收缩会阴。患者多于术后3-6d即可出院,随访患者自诉伤口愈合良好。

3 护理体会

如今外科手术越来越趋于向微创方向发展,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的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诊断和治疗中,目前在妇科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展。这种技术的使用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了并发症[3]。但是,由于腹腔镜手术毕竟是一种手术,实施该手术的患者,在手术仍需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能使手术达到满意的效果[4]。作者通过对80例全麻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后的护理记录进行总结,发现术后的详细观察生命体征、伤口监测、卧床姿势、下床活动时间、饮食指导、外阴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工作也是确保手术获得圆满效果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顾美皎,主编.现代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393,798

[2]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9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需在腹腔镜下行胆囊或阑尾切除术的45例患者,男11例,女34例;平均年龄(45.2±3.8)岁。其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2例,急性发作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5例;存在慢性阑尾炎病史11例,急性阑尾炎5例,3例女性患者存在右下腹疼痛史;6例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

1.2手术方法

采取全身麻醉方式,将特制穿刺导管插入到腹腔中,注入CO2,建立人工气腹,采取3孔或4孔操作方法。结合患者胆囊及阑尾的实际感染程度,遵循手术规则,将胆囊或阑尾切除。在剑突下穿刺孔中,将胆囊与阑尾提到腹腔外,同时在右下腹位置放置引流管[2]。

1.3术前护理方法

1.3.1术前准备(1)在手术之前,叮嘱患者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配合做好各项检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2)做好术区皮肤的清洁与备皮工作,避免出现术后感染问题,尤其注重保护患者的脐部皮肤,使用棉签沾松节油,去除脐内污垢;(3)在手术之前的晚上,叮嘱患者采取肥皂水清洁灌肠方法,以排空胃肠,可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4)要求患者术前禁饮、禁食,并告知具体的时间与意义,同时在术前晚保持充足的睡眠;(5)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深呼吸,调动主观能动性,以积极配合有效咳嗽、咳痰等练习,可在术后主动咳嗽,提高疗效;(6)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和苯巴比托钠[3]。

1.3.2辅助检查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尤其是胆道的特殊检查等,包括三大常规(肝功、肾功及心电图),了解患者的心脏、肺部、肾部等功能状况,以及各种常规检查,如血糖、胸透、电解质、肝胆B超等。对于特殊患者来说,还需实行皮肝穿胆道造影、胆囊造影等,以便确切了解胆管、胆囊及胰管的具体形态,结石的具体部位及大小,确保手术顺利进行[4]。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能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需要各种辅助治疗手段。作为护理人员,应让患者充分了解术前检查的重要性,对于年老体弱者,需做好陪同工作。

1.3.3心理护理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手术方法,但是大多患者及家属对手术过程并不了解,甚至对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存在疑问,更有一些患者担心费用过高,心存疑虑。因此,做好患者术前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以便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的方法、适应症及优势等,打消患者的重重疑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摆正患者心态,对提高手术效率与质量非常重要。

1.4术后护理方法

1.4.1监测生命体征手术之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应将枕头取走,叮嘱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吸入呕吐物造成窒息;6h后取半卧位,利于引流和保持呼吸顺畅,如果患者体征监测不平稳,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有针对性地处理。另外,在患者没有完全清醒之前,给予3L/min吸氧,每小时测量一次血压和脉搏,直到生命体征平稳为止[5]。

1.4.2疼痛的处理以临床经验来看,一般在术后当天,患者明显感觉切口部位疼痛,尤以剑突下为突出,但仍可以忍受;个别患者对疼痛较为敏感,可采取止痛剂,一般术后第1天,疼痛感逐渐消失。

1.4.3呕吐的处理由于术前和术中进行麻醉、手工操作以及人工气腹等,约有40%的患者会在术后出现恶心和呕吐状况,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患者误吸。同时协助患者进行漱口、清洁口腔,予以心理安慰。严重者实行10mg胃复安肌内注射,一般1~2d可缓解症状。

1.4.4饮食护理一般术后患者需12h禁食,如果没有恶心、呕吐等状况,可先采取流食,完全没有不适应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及普食。应注意避免在进食过程中产气或者服用刺激性食物,做到少食多餐。

1.4.5术后并发症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是否出现黄疸、发热、腹痛等现象,以及出血、肠瘘、胆漏等并发症。必要情况下,对患者实行血常规、腹部三维片、CT、B超等检查,根据结果进行针对性处理。经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之后,可能出现术后腹腔感染问题,提高腹腔脓肿的可能性[6]。因此在手术之后,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腹痛现象,以及腹痛的范围、程度、腹膜炎的体征等,如果术后腹痛的持续时间较长,或者疼痛反复等,需采取相应措施;而患者术后持续发热、反复高烧,则应注意防范腹腔脓肿、腹腔感染等可能性,及时进行血常规、腹腔超声检查,以便早诊断、早处理。

1.5出院指导

术后叮嘱患者适当休息,定时定量饮食、少食多餐,注意低脂肪。为了避免病情的反复发作,应尤其避免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如鱼卵、蛋黄、动物内脏等;改善食物烹调方法,禁忌食用花生、坚果、油炸食品。指导患者注意观察自身异常现象;在胆囊切除术后,如果存在持续性腹痛、黄疸、恶心、呕吐、全身不适、尿液呈茶色或者切口部位红肿痛等,需及时到医院复查

2结果

经过腹腔镜下实行胆阑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60.0±30.0)min;平均住院时间(4.5±2.0)d,手术成功率100%,无1例并发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