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问题及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龄化问题及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龄化问题及措施

篇1

关键词:老龄化;城市规划;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保健技术的加强,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而随着出生率的降低,又使得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长。“银色浪潮”汹涌而来,很多国家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一、何为老龄化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60周岁及其以上人口的老龄化率在10%-20%之间或65周岁及其以上人口的老龄化率在7%-14%之间的国家称为老龄化国家(Aging country),60周岁及其以上老龄化率超过20%或65周岁及其以上老龄化率超过14%的国家称为老龄国家(Aged country)。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60周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占总人口10%以上,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据推算,到2025年,60周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18.4%;到205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25%左右,意味着我国正快速步入“少生、少死、高寿”的老龄化社会。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2.1 人口基数大

我国是人口大国,本身人口多。实行了这么多年的计划生育。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使得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迅速提高。

2.2 进入老龄化速度快

发达国家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才走上人口老龄化的道路,而我国仅仅只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就开始面对老龄化问题

2.3 应对老龄化的保障制度建设薄弱

老龄化的快速来临,使社会措手不及。相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与经济状况,我国对老年人的政策法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生活服务设施等方面都还很薄弱。

2.4 经济发展速度赶不及老化速度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超前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实力不强的状态下迎来了“银色浪潮”。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先富后老”,而我国则是“未富先老”。

三、如何应对老龄化的到来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城市规划作为社会变革的主要手段。“银色浪潮”对城市规划中用地规划、公建配套、公共空间及道路交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国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学者也均对此提出了应对措施

1、国外城市规划针对老龄化的措施

国外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国外的学者早就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中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但东西方国家由于不同的思想观念,面对同样的问题,采用了不同的做法。

1.1西方国家基本上都经济实力雄厚,社会福利保障齐全。同时,西方国家崇尚自由。子女在18岁后,与父母就不存在供养与被供养的关系。所以,在编制针对老龄化规划的时候,比较偏向将老年人迁移至适合于老年人生活的社区,社区内所有的交通安全性、住宅舒适性、设施齐全性均按照老年人的需求设计。比如美国的太阳城。

1.2而东方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区,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家庭观念,使得在处理老龄问题的方面,与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在编制针对老龄化问题的规划时,偏向于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形式。主要在住宅的形式上开发可供几代人共同居住的新型住宅体系。在社区规划结构上创造能使老少几代家庭间建立亲密联系的空间格局。在社区建设中同时,秉承“适应终生生活设计”的原则,以适应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2、国内城市规划目前的措施

虽然,老龄化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但是,目前对城市建设所造成的影响还没有凸显出来。所以,在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虽然也有涉及到敬老、养老问题。但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和规范。基本上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养老机构配置,其面积则比较随意。并没有真正考虑到社区内老人的比例以及出行的方便与否的问题。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还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

四、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如何从城市规划方面,去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将是即将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城市规划作为城市政府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理应为创建一个“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生活环境”做出自己的回答。在城市规划编制方面应做以下的应对措施:

1、前期调查

在城市规划的前期调查中,应将老年人的人口规模,现状的老年公建设施、活动空间以及老年人对诉求都调查清楚。

2、总规的层面

应在总规的层面就制订老龄设施的专项规划,内容包括各类公共绿地、城市广场、步行街以及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其中均应统筹考虑老年人的使用要求,提供面向老年人的公共活动空间。制定有关老年设施的定量建设指标,并以地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依据。这样既有利于城市建设的通常安排,又使下一步的城市详细规划可以有据可查,从而保证老年设施项目的落实。同时,在其他的一些专项规划像《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交通系统专项规划》中添加可供老年人使用的活动空间及方便老年人出行的无障碍设施等内容。

3、控规的层面

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应将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公共活动空间、道路交通、老年住宅及配套设施的规定作为强制性内容。同时,在规划图纸中,安排老年设施的时候,以人口比例和服务半径作为配置的标准。在地块的指标控制中,对于老年住区,建筑密度不宜过大,建筑高度不宜过高。而绿地率应配置较高,形成可适应老年人居住的生活空间。

4、修规的层面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为老年人创造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在道路交通中设置无障碍步行道、室外晨练场地,在小区级配置养老院、敬老院、托老所等公建配套设施,以及老人公园、小区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

5、城市规划编制中的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一直处在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了规划“以人为本”的宗旨。在老龄化社会,鉴于老年人对城市空间环境中的种种不便之处的切身体会与迫切需求,城市规划部门和规划师更应该在城市规划编制的整个过程中,积极组织老年人的参与,以使规划更加合理、更贴近老年人的实际生活。应积极探讨老年人有效参与城市规划编制的组织方式,并将他们的意见和观点整合到规划编制各阶段的内容之中。

五、结束语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是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全社会各部门、各领域的共同责任。城市规划界也应该对“银色浪潮”的来临提出自己的措施,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邹惠萍.老龄化社会城市环境特殊支持体系规划编制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2]李小云,田银生.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11,35(9):52-58.

[3]曲莉,冯贵申.试论人口老龄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83-84.

篇2

【关键词】社会保障 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险

一、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特点的研究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根据“六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1月,我国大陆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因此,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自有的特点。我国论者们一致认为:(1)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2)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出现“未富先老”的现象。(3)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影响了我国各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影响的研究

国内学者一般从养老负担、基金供给、基金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许多学者一致认同:(1)人口老龄化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导致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伴随着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我国赡养比不断上升。特别是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家庭结构模式大多呈现“4-2-1”型,这意味着:一方面,养老保险交费人数减少且交费额下降;另一方面,领取养老保险的人数增加且养老支出金额上升,这给养老保险的偿付能力带来了沉重的压力。(2)老龄化导致退休寿命增加,制度给付年限延长,养老保险金供给不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林义指出,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现实压力,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制约,居民的社保缴费能力有限,企业经济组织的持续缴费能力下降,各类社保补贴及缓缴项目增多,给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资金平衡带来很大压力。(3)人口老龄化凸显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社保统筹层次太低,投资渠道太窄,转换基金筹集模式以及如何在保障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成为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

三、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与建议的研究

在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特点以及其对养老保险影响之后,大多数论者提出了应对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优化与制度顶层设计,重视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战略构想及有效实施。通过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逐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提高养老保障水平,让老年人口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

第二,建立完善新型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将政府养老发展为全民养老。我国应该建立“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尤其要重视构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首先要加强宣传,使居家养老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其次,政府要加大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引入社会资金,以保证资金的稳定性;最后,面对当前农村居家养老发展并不完善的现实,应明确各方面主体所承担的责任,责任主体包括政府、家庭、集体及专业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机构。

第三,在养老保险基金方面,首先,要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和资金保证机制;其次,切实做实个人账户,完善统账结合模式,合理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有效实现保值增值;最后,要建立健全的政府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养老基金的统筹监管。

第四,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合理发挥老年资源优势。实行弹性退休能使退休养老保障更具灵活性,既能减轻劳动力市场供求压力,又能适应老年人心理状态的调整。

此外,学者李珍还注意到养老金的性别差异,她提出,当务之急是提高女干部、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使其与男性一致,统一全国的退休年龄,在此基础上再稳步提高整体退休年龄。另外,15 年的资格年限要求太宽松,需要整体考虑逐步提高。对于灵活就业等确有困难的群体,可通过失业保险等措施帮助缴费。

第五,增加和完善老年人社会救助,落实好低保人群的救助政策和措施。

四、总结与评述

上述分析可见,国内学者就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影响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趋势、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大部分学者就这三个方面达成了共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

(一)关于研究方法

通过对近四年(2011-2014年)文献的查看,可以发现:

第一,理论分析多,相关实证研究少。

第二,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通过查看外文资料,外国关于养老保险的研究大多包含详细的数据表格和各类调查,并且通过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最终结论;但是我国的文献中,统计数据比较简单,主要包含老年人口数量,基金支出结构等,很少构建数据结构模型,缺乏对统计资料的深入分析。

第三,研究的实用性差,研究所得的对策比较笼统,缺乏针对不同地区具体情况的相应措施。

(二)关于研究内容

第一,调查研究多集中于沿海发达地区及城市,而有关中西部及农村地区的研究明显少于前者。

第二,在养老金方面,重视养老金最优化管理问题。具体侧重研究最优化最低保障、最优化投资组合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国际视野下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历史发展进程,遵循普适的社会保障规律和投资规律,真正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

第三,在养老机构方面,注重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养老机构无法应对老龄化市场的需求,需要大力改善民办养老机构的经营和服务模式,实现养老服务的产业化,最终实现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的共赢与互补。

总之,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会随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而日益深远,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为老年人稳筑起养老的安全网,最终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万.基于“六普”数据的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浅析[J].学术探讨,2012.

[2]林义,林熙.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思路[J].群言,2013,(7).

[3]高隽.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养老保险影响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

篇3

关键词:老龄化老龄产业疗养服务贸易

在《联合国2003年全球人口报告》中指出,人口过快增长和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同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直致力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然老龄产业是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并发展起来的,那么加强合作,并用开放的眼光寻求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应成为一条重要的途径。

疗养服务贸易问题的提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的人口再生产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传统类型逐步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类型转变,由此形成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向“老年型”过渡的结果。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进入了老龄型社会。依据联合国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我国于2000年跨入了这一行列。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有学者将我国老龄化特征概括为“二高三大”,即高速、高龄;老年人数量大,老年人扶养比大,地区差异大,真实地反映出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同时也表明老龄化将给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将经历快速老龄化、加速老龄化和稳定的重度老龄化三个阶段。2030年到2050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而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口将占人口总数的40%-50%。届时,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虽然老龄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就业压力,提高就业水平,但也会造成劳动力比例下降,形成劳动力供求不足的新矛盾。加之过去人口高增长带来的“人口红利”终将消失,由此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下降。不仅如此,老龄人口的过快增长提高了社会负担系数,客观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目前我国的老年扶养比为0.11左右,即大约9个多劳动年龄的人就要供养1个老人。据测算,到2050年将上升到0.4左右。如此高的社会负担系数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保障作支撑,也决定着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难以维继。而到2005年底,我国养老金“空账”已达八千亿。这需要大量的养老资金投入,但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提前步入老龄社会使得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与发达国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相比,我国成为世界上惟一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典型的“未富先老”的特征。这种状况表明在解决老龄化问题上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缺口。

老龄化也同时引发了严峻的产业结构矛盾,集中体现在与老龄人口消费需求相关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上,包括医疗保健、生活抚养、休闲娱乐等方面。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存在前景广阔的老龄市场,但另一方面却对老年市场多元化的需要供给不足,同时又需维系并加强老年市场的购买力。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等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养老方式的城乡差异交织在一起,使老龄化问题愈加复杂、艰巨。

上述分析指出的种种矛盾是化解老龄化危机不能回避、必须正视的问题。然而事情总有利弊的两面。因为在压力背后是开拓老龄市场和老龄产业的机遇,这必将对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确实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市场需要,但那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市场,要真正形成市场供求,就需要老年人具有持续且具有一定水平的购买力,从而推动老年市场供给的增加及老龄产业的发展成熟。

疗养服务贸易是指以国外人口、特别是老龄、高龄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医疗保健、旅游、休闲消费、养老托老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主要内容,以创汇为主要目的的新型国际服务贸易。最早提出发展疗养服务贸易的设想是在上世纪末。然而由于发展条件和认识条件所限,并未在实践中引起重视。近年来,经济的繁荣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从人口、市场、产业等多重角度的综合审视具备了较为充分的条件,因而该领域的发展也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疗养服务贸易潜在的国际市场

目前跨国医疗、旅游、养老的人数不断增加,全球“医疗旅游”人数已经上升到每年数百万以上。到2010年,国际“医疗旅游”行业的年营业额将上升到400亿美元。发达国家医疗保健费用高涨,为亚洲的医疗服务公司提供了赚钱的机会。如面对日本老龄市场巨大潜力,东南亚各国政府纷纷放远眼光,在住房、医疗、旅游等领域制定中长期计划。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已经修改了移民、税收和房地产购买的法规,以吸引富裕的外国退休者。虽然医疗旅游并非等同于疗养服务贸易,但它是疗养服务贸易的重要部分,由此可见开拓这一市场的巨大前景。

从产业属性来看,疗养服务贸易属于消费者服务贸易,其不仅包括对相关服务供给能力的规定,从而对国内产业、消费结构和水平以及发展趋势有所要求,同时又需要顺应、吸引、引导外部需求以形成市场。而它也不同于一般服务贸易,需涉及自然人较长时期的跨境移动以及多方面的综合服务内容,所以需要更多的法律保障和国家之间的合作。由此来看,发展疗养服务贸易需要从供给与需求及外部条件和环境进行综合审视,其自身较强的专业特征使得除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及服务的相对价格这样的决定需求强弱的因素外,消费者对服务的评价越加困难,所承担的风险逐渐加大,因而消费服务的寻找及经验特征减弱,信任特征加强,因此对相关服务质量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发展疗养服务贸易的可行性分析

疗养服务贸易则从开放经济的视野下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途径。我国在开拓疗养服务贸易新领域中较之开发“医疗旅游”的东南亚各国,除了共同的有利环境外,更有着自身厚实的优势和基础。主要表现在:

(一)疗养保健资源是疗养服务贸易的优势和前提

首先必须充分发挥我国丰富而独特的疗养保健资源的功效。这些资源涉及自然、技术以及社会人文各方面,其中以自然及技术资源为基础,以社会人文资源为依托,形成疗养资源层级、互补结构。具体而言,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疗养资源丰富,以这些资源为基础已经开发出众多旅游度假及疗养胜地,为发展疗养服务贸易奠定了基础。此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及民风民俗等对疗养及形成健康、和谐的疗养环境同样重要。(二)国内外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是疗养服务贸易的关键

从服务的提供地来看,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于开发疗养资源及形成配套设施和措施而言比较重要;从服务的消费群体来看,目前能够成为我国疗养服务贸易市场开拓对象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属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实力及消费能力不成问题,而关键在于如何吸引并为自然人流动创造条件。如同旅游市场划分等级一样,疗养客源市场依据地缘、经济实力、消费能力等标准同样可以确定需要开拓的不同等级的目标市场。显然依据我国旅游业及服务贸易合作的发展形势判断,疗养客源市场的开拓具有很大的地域空间。

(三)不断增长的老龄人口是疗养服务贸易的客源基础

老龄人口无疑是疗养服务的主要对象,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家庭结构、养老托老方式的变化,为该市场的开发注入了更强的动力。统计显示,到2030年,西方7个主要工业化国家65岁以上人口将占全部人口的22%。因此,越来越多的富有的老年人选择在国外消费和养老。如西班牙,凭借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吸纳日本的“出口”老人,积极支持国内企业在本国的疗养度假地兴办日本老人村来接待和托管日本老人,为老人提供完善的医疗保健、生活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赚取了可观的外汇,还引进了日本现代科学管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我国开发疗养服务贸易具备相关条件,并有着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价格竞争力,通过积极的应对措施,可以形成广泛而稳定的疗养服务客源市场。

(四)开放条件下的区域合作是外部成长动因

开放经济条件与封闭状态相比,在谋求经济发展的途径、动力等方面显然具备很多优势。疗养服务贸易的开展就是基于开放条件下的双边及多边合作,它为解决各国及各地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提供了一个合作平台。基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旅游等方面合作的加强,在解决疗养服务贸易所涉及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上的难度会逐步降低,合作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结论

毫无疑问,依据疗养服务贸易的内涵,深入挖掘本国开展疗养服务贸易的各种资源,采取支持、鼓励、引导的政策措施促其发展,不仅顺应了世界老龄化的趋势,充分开拓了该领域的市场,将与疗养服务相关的医疗保健、旅游住宿、养老托老等行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较长的产业链,从而对开展该服务的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发展了无烟而高利润的产业,带动了旅游保健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对于解决本国老龄化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和实践保障,因此开拓疗养服务贸易的新领域是化解老龄化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

基于对我国老龄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的分析,要用开放的视野去寻求化解老龄化危机的途径,大力发展我国疗养服务贸易。而我国较之于发达国家,有着自身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来开拓更具综合性和发展前景的疗养服务贸易。这无论从财力保障,还是需求供给来看,对于解决我国不断增多的老龄人口的生存及多样化的养老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发展疗养服务贸易的同时要清醒意识到其中存在的困难,毕竟该领域在我国处于初始起步阶段。鉴于疗养服务贸易涉及的产业部门众多,利益关系复杂,因此需要政府与服务企业共同努力,将疗养服务贸易统一纳入老龄产业发展规划中,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引导支持,协调与疗养服务相关的旅游、医疗、保险、养老、社会保障等部门,整合疗养服务贸易涉及的各种要素资源,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区域合作,同时要重视服务标准的制定,法规的完善,创造疗养服务贸易有利的发展环境,推动该领域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拉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动因之一。

参考文献:

1.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J].人口与经济,2001(5)

篇4

关键词:老龄化 人口 养老机制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相对年轻人口来说老年人口增长比例过快的动态发展过程。国际上人口老龄化界定标准通常以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比例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比例的7%作为判定老龄化的标准。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概述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1.1表现形式及特点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相对青壮年、儿童少年来说,老年人口比例增大,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我国社会发展相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相关经济问题、养老问题比较尖锐。率先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20000美元以上,而我国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左右时步入老龄化社会。在当前国内和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无疑我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和繁荣富强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国家的安全与稳定等各方面的要求,均需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挑战。

1.2养老经费状况

扶养老人与扶养儿童耗费的经济与人力大不相同。相关研究结果证明抚养老人与扶养儿童所需费用比大约在2:1—3:1范围内。老年人主要的社会负担体现在医保和养老保障基金方面。我国1990年离退休人员支出为388.9亿元,到2003年已高达到4088.6亿元。医疗费用支出则从1990年的76.2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271.3亿元。

1.3配套设施状况

中华文明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家庭成员联系紧密,邻里关系融洽,这位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在家庭和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努力下,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共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各种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运动健身器材、运动广场等在中华大地随处可见,为老年人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各种保障。

1.4物质生活方面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明显提高。据权威数据显示老年人平均收入在城市2000年比1992年提高3.1倍,同期在农村增长1.7倍。半数的城市老人基本的家电、煤气、通讯设施齐全,每户住房面积平均达70多平方米。农村老人50%有2种以上现代化家庭设施,每户住房面积达80多平方米。虽然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相对青壮年,其消费额所占比例还很小。国家统计局2002年对4000户城市居民调查显示,60—70岁老年家庭财产平均为16.2万元,70岁以上者15.7万元,比35—40岁青壮年家庭财产少43%。

1.5医疗保障方面

我国医疗费用支出随着人口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1993年和1998年国家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城市居民人均每年住院费用0-4岁为817元,10-19岁增至2244元,40-49岁为4577元,65岁以上为5096元。我国正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逐渐缓解。尤其是针对医疗系统的一些违规运作问题,加大惩处力度,这对老年人医疗问题是极其有利的。尤其是社区医院的普及对于老年人方便就医解决了大问题,同时为老年人健康咨询、减少开支等都提供了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基本普及,对于农民大病治疗、医疗报销给予有力的支持。

2.措施与建议

2.1加强宣传督导,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

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之中。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老龄化工作体系,明确制度和责任,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由中央到地方逐级层层落实,争取见到实效。

2.2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

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服务为辅,公共福利养老为补充,社会养老保险为保障的养老体系。推进养老、医疗的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逐步完善城乡养老社会福利保障、老年社会救济体系。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软硬件设施齐全。

2.3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发挥市场导向作用

为不断丰富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形成相关的产业是完全必要的,收费应相对其他产业低一些,以保证更多老年人均能享受到改革的实惠。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老年人,实现老年人与其他人同享社会发展成果。同时要实现养老费用的合理使用,转变老年人消费观念,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

2.4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法律推进各项措施的实现,解决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个别案例值得深思,通过法律救济,避免类似问题尽少发生。

2.5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应对老龄化导致的人力资源问题

增加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使我国逐渐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为此,应从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完善制度,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入手,尤其是提高老龄人口健康水平,丰富老年人精神世界。统筹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在人口及其相关政策方面应采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

关于延长退休年龄问题,目前在中国时机尚未成熟,如果不顾民意,执意展开相关工作,将极其不利于社会和谐。老龄化问题必须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方能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同步推进。

篇5

关键词:养老产业;河南省;产业化发展;人口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河南省老龄化现状

根据全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河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7858799人,占河南省总人口的8.36%,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很明显,我省早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省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较大。2005年的老年人口比重,市为7.70%,镇为8.09%,乡村为8.41%,乡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不同区域内老龄化状况也有所差异,以各辖市老年人口比例为例,漯河、信阳和驻马店超过9%,而鹤壁、济源和濮阳分别为6.5%、7.3%和7.4%,这个差距是很显著的。河南省老年人口绝对量大,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但河南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都比较低,无法跟上人口老龄化的步伐。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的社会抚养和社会照料问题将更加突出,向社会养老保障、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服务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养老的产业化发展成为我省改善老龄化问题的必由之路。

二、河南省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问题,河南省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政策法规。2010年,省民政厅联合十个厅局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深化居家养老服务的各项工作。2011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意见》,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领域。与此同时,河南省各地市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但从实践上来说,河南省的养老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虽然各级政府在政策上进行了扶持照顾,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但在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养老服务理念中,政府把机构养老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把它作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个补充。再加上对于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相关监管措施还没有落到实处,这样一来,使社会养老机构处于尴尬的境地。此外,由于社会养老机构具有市场微利性,再加上当前人们并没有完全接受机构养老,因此阻碍了养老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三、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

1.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无法避免的人口发展过程。人口老龄化将给我们的经济社会带来许多严重的问题。河南省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因此政府需要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了解其规律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因势利导,从经济发展、社会政策和分配制度等各个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加大对养老理念的宣传

中国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居家养老为主,较为排斥机构养老,同时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比较保守,所以应当从多个层面不同角度加强对养老产业的宣传,挖掘出养老产业的闪光点加以宣传,引导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人们的观念上的突破开始,要加强老年人及其家人对养老机构、养老产业的认识,以引导老年人的需求。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河南省各级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并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人力和物力等资源有序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充分吸纳社会资本。要充分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参股等各种方式兴办养老机构。第二,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激发全社会的慈善意识,调动大家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调动更多的人志愿地参与到养老服务中,同时要拓展慈善捐赠渠道,募集更多的资金投入养老产业建设。

4.政府要发挥协调引导作用

政府既要主动协调社会力量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的参与,实时掌握各级各类组织对养老产业的关注与实际支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实际需要,还要对有条件的组织进行先进示范教育,积极引导涉足养老产业、行业与产品的组织及个人,充分激发其积极性,积极使其健康规范有序地参与其中。

5.创新养老产业经营方式

养老机构运营的高成本导致其收费较高,较高的收费把中低收入人群拒之门外,在加上养老机构具有市场微利性的特点,因此让养老产业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上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养老机构应该在经营上有所创新,把筹集到的资金进行资本化运作,产生的收益用来弥补养老事业的投入,还可以利用闲置的资产,如经营不善的医院、厂房、疗养院、宾馆等,从而减少成本。

四、结语

养老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有福利性,又有营利性,它涉及到老龄人口衣、食、住、行等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目前河南省的养老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吸引和协调社会力量有序的参与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刘笠萍.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征及对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3):73-75.

篇6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每个国家都存在的社会问题,只是在程度上有着不同。人口老龄化是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已经成为事实,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8亿,占比超过10%,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养老的困境。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养老问题的研究分析,对解决这一问题就能提供有益依据。

二、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特征以及对养老产生的影响

(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特征体现

我国是人口超过13亿的大国,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各领域的发展水平都有着显著提升,但是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上也表现的愈来愈鲜明。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老龄化的人口发展的速度比较快,老龄人口的地区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协调,老龄人口的城乡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老龄化的程度也高于全国的水平。未富先老的特征也比较突出,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跟不上老龄化的速度,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发展现状来看,是先富后老,而我国却恰恰相反,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龄化的人口数量比较大,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人口在低速发展的阶段,老龄化的问题就比较突出,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在前期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影响,在人口的增长率相对比较低,这就加快了老龄化的程度。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是最严重的国家,但是从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来看却是最快的。并在老龄化人口分布方面呈现出东西部不同以及城乡差异显著的特征。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产生的影响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也产生了诸多影响,在人口老龄化加重的同时,必然会加大家庭养老的经济压力。而我国的农村主要是家庭养老的方式,人口老龄化数量比例的加大,使得老年人的抚养比例也在进一步增加,这对我国养老保障发展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对养老带来的影响,在农村的养老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人口老龄化加剧使得抚养比也不断的上升,这就会造成劳动力的大幅减少,从而使得劳动成本愈来愈高,人口结构的劣势在这一发展形势下就有着明显的呈现。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出现对养老产生的影响还体现在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小层面。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不很发达的地区,传统的家庭养老的模式难以为继,子女对老人的赡养责任也会进一步加大,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每况日下。老龄化的背景下,社会养老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使得我国各个地方的养老问题也比较复杂化。

另外,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在家庭养老精神压力方面也不断加大。农村的老年人数量在近些年不断增长,这就造成了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就业的人数大大增加,在农村的规模就会相对减小。空巢老人的社会现象就在这时候鲜明呈现,尤其是独居老人的比例在不断加大,对家庭结构也会产生影响,家庭养老的功能就会进一步减小。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劳动力大量的转移,老年人的身体以及心理的健康问题比较突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

三、人口老龄化下养老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下养老现状分析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在2000年开始的,根据当时的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已经占到10.2%,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已经达到7.1%。到了2009年的时候,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是1.67亿人,在占比上达到了12.5%,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8.5%。到2015年大规模的退休潮就加剧了养老的困境,养老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时间不长,但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方面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中国实行的相关政策,导致年轻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自然增长速度,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很多人称之为“银潮”或是“人口海啸”,中国老龄化问题已经引发全球关注。

从加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相关因素来看,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首先就是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了。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人的平均寿命有了延长,其中60岁以上的男女年龄性别死亡概率的下降幅度比?^大,在速度上也比较快。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加重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提出很大的挑战,主要就是养老基金的缺口在进一步加大。从全口径的层面来看,如果是依照着退休人员每年以6%速度递增的情况来看,养老金的缺口将相当于我国年国民经济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一缺口是比较大的。在另一方面,我国的农村正式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也会进一步加大,同时对医疗资源以及公共服务的需求方面也会进一步加大。

(二)人口老龄化下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老模式的发展问题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在当前面临着诸多层面的问题。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三个,也就是家庭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模式以及机构养老模式。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的同时,每种养老模式的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的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中,老年人需要的服务都是通过专人进行负责的,这就需要有足够的经济支持。老年人的资金来源则主要有亲人提供以及自身存款和国家补助几种方式。从养老机构角度来说,也有着不同的类型,有公办福利性养老机构,还有公办养老机构等。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在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时期,在服务的质量以及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资金的不足以及专业服务人员的缺乏等,这些都是比较突出的养老问题内容。

第四,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化培训。养老机构当中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加强提升,在对基础设施完善建立的同时,服务效率以及水平得到了提高,才能真正有助于养老困境的突破。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高校能展开合作,在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训方面进行强化,扩大对医疗以及护理和心理咨询专业的大学生进入到社区等提供养老服务的数量,在服务队伍的稳定性方面,以及留住人才方面要加强重视。充分重视对老年人的照料管理,对大规模集体式照料的方式要加以改善。加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实施,积极扩大志愿者的队伍等,监督养老管理以及服务人员的工作规范化开展,对老人的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加强子女孝道教育和互助养老措施实施。为能保障养老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就要充分重视对子女的孝道教育,子女要能主动承担其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陪老人散步聊天,注重老人的精神生活。老人的自我养老也比较重要。老年人能储蓄相应的财产用于养老,在财产资源的分配方面要合理化,这样能为子女减轻经济压力,对自身的生活品质也能得以保障。在互助养老的构建层面要加强重视,增加互助养老点设施建设投入,养老互助点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养老的成本,对老人的生活乐趣也能得到有效的增加。或者是通过互助协会的建立,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注重对老年人互助保障机制的完善建立,对互助养老点的内部建设工作要妥善实施。

篇7

德国目前是欧洲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被戏称为“欧洲的养老院”,因此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一直是德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2012年10月30日,中德老龄问题研讨会在曼海姆召开,两国近60名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德国前劳动部长、我会老朋友瓦尔特·李斯特作题为“德国人口形势发展及其对德国社保体系影响”报告。我会邀请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翼教授对“中国老年人口的居住、健康与照料安排”进行介绍。中德报告人还就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中德养老体制比较、居家养老、城市规划中的老年社区、中医在老年护理上的优势以及养老保障类住房储蓄等题目进行了交流。

德国的老龄化进程从19世纪末开始,持续近百年。德国是“老年社保制度”的摇篮。1889年俾斯麦建立的“养老及伤残险”是现代社保制度的雏形。但随着德国社会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低出生率和寿命延长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进程,德国优越的养老保险体制遇到严峻挑战。多年来德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各界积极探索,并积累了有益经验。这对于“未富先老”且老龄化程度急速加剧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德国的社保改革措施之“李斯特养老金”和“护理险”

2002年,在时任德国联邦劳动部部长李斯特的倡导下,德国进行了二战后最大规模的社保改革。具体包括削减现收现付养老体系的福利待遇、稳定保险费支出水平和发展新型的私人养老保险。在这一背景下,具有补充性质的“李斯特养老金”计划出台,并成为继国家法定养老保险、企业附加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以外德国养老保险体制的第四支柱。“李斯特养老金”运行方式为投保人或家庭将年收入的4%拿出为“李斯特养老金”储蓄,而国家将对此进行补贴(夫妻每人每年可获补贴154欧元,孩子20岁之前每人每年300欧元)。

德国社保体制上的又一重要改革为1995年强制推行的护理险,规定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都须参加护理险,费率为收入的2%。护理险伴随人口老龄化过程发展起来,对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减轻被护理人员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具有积极意义。

德国养老新模式之“以房养老”

作为对“李斯特养老金”的补充,德国在2008年推行了“李斯特住房补贴”,即个人或家庭在购买自用住房时,其贷款或储蓄均可得到国家补贴。这项政策性住房金融产品将住房储蓄的手段与养老保障的目的结合起来,受到德国人欢迎。目前约100万德国人签订了“李斯特住房补贴”合同。该计划的核心是,使老年人不必从退休金中支付高昂房租,而在自有住房中安享晚年,或将自有住房出售后支付养老院费用,缓解日趋严重的老年贫穷问题。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德国人传统上以租房为主的居住习惯,开始接受“以房养老”这种模式。

德国社会各界的努力

篇8

(一)河南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从全国来看,由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比较大,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龄化速度差异也比较大,基本上是由东向西呈梯次降低的状况,东部发达地区远远快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月日,河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24%,远远超过衡量老龄化程度的世界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目前,河南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将逐步上升。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省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4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96%。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河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77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4%,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上升了1.27个百分点。

第二,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明显,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老年人口多数生活在农村。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老年人口主要分布于城市,河南的情况则不同。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农业大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是河南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点。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市高出0.71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迁移和流动到城市从事务工经商、参加学习和培训等。

(二)河南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根据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河南省老年人口总量将由的771万逐渐增加到2050年的2432万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将成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群体。老年抚养比将从的10.4%上升到2050年的40.06%。

二、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对劳动力数量和结构的影响

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年龄结构。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从而导致劳动力短缺。河南的老龄化特点具有规模大、速度快等特点都对劳动力的供给产生深远影响。根据预测数据,河南2030年以前0岁-14岁、15岁-64岁和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人口变动情况,呈现少儿人口比重逐步下降,老年人口逐步上升的趋势,而劳动年龄人口则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在2015年以前不断上升,此后则处于下降态势。从短期来看人口老龄化还不会给河南劳动力市场供给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河南的老龄化速度快,河南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比较优势局面也将在2015年前后结束。我们应该认识到河南省劳动力短缺是必然出现的现象。

(二)对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老龄化带来的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与之对应的就是老年人口大量增加。老年人口的增加抑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上。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老龄化造成老年人体力或精力下降,反应速度变慢,劳动能力衰退,不宜继续从事繁重的劳动和快节奏的生产,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二是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年劳动力容易生病误工,加大企业经济负担,不利于企业增加利润,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是劳动力高龄化后带来的知识老化,这将会给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一定困难;四是科学史表明,青年人才对科学的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天才大多是在青年或中年时期出成果的。

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是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河南农业基础地位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引起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外出,农业劳动力的老化,导致现有农村的农业的人口减少,并且在农业中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这不利于河南省农业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中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力的年龄要求比较严格,目前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无论劳动力短缺是结构性的短缺还是数量的短缺,都说明适合这种产业的劳动人口在减少。随着河南的经济发展,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将会对第二产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三)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养老负担的方面的影响可以通过抚养比来进行衡量,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人数之比,实际上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它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河南人口抚养比在未来50年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老年人口抚养比则从13.7%上升到54.6%,上升了40.9个百分点。同期,少儿人口抚养比下降,少儿人口抚养比从1990年的43.1%下降到2050年的28.8%,下降了14.3个百分点。由于老年抚养比增加的速度远远快于少年抚养比的下降速度,导致总人口抚养比从的56.8%增加到2050年的83.3%。人口老龄化使得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大大加重。

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还体现在养老金的支出上,随着河南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离退休职工也迅速增加,相应的养老金支出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河南的养老负担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农村的养老保障,由于河南老龄化的一个特征就是农村老龄化比城市更加严重,使得农村的养老负担日益严重。目前,农村的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城镇。在未来,这一趋势将继续。与城镇相比,农村面对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

(四)对储蓄的影响

当代西方经济学界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对储蓄的意愿是下降的。我国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也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从2020年前后开始,我国将由目前的高储蓄率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低储蓄率国家。老年人口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可提高0.37个百分点,远远不及劳动年龄人口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提高1.47个百分点。老龄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老年人自己的储蓄减少,而且还会影响到家庭中年轻人的储蓄行为。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基本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老年人口的增加对于家庭来说消费呈现增加的趋势。随着老年人的消费特别是医疗费用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储蓄减少的同时,将会影响到下一代人的消费和储蓄行为。河南人口预测数据表明未来少年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也就是未来老少扶养比的总体是增加的,人口负担系数的增加必然会减少家庭的储蓄。

(五)对消费的影响

按照消费经济学理论来说,消费水平的基础是收入水平,一般来说,老龄人口退休后,由于所领取的退休金、养老金只及原来工资活薪水的50%或70%,有的甚至更低。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一般要低于劳动年龄人口的消费水平,老年人的消费倾向较劳动年龄人口低。现有研究的结论中一般认为老年人的消费是劳动年龄人口80%,也就是老年人的消费系数是0.8,这个数字在数据上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估计检验。

三、应对河南人口老龄化的对策与建议

人口问题是河南的基本省情,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河南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关系着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要从战略的角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更要认真研究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尽量避免或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

(一)协调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一,加快河南的科技创新步伐。对于老龄化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的解决办法是是刺激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在人口不断老龄化的情况下,技术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源泉。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利用河南最后的人口红利期发展经济,为老龄化社会做好经济积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加强对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的劳动力进行教育和培训。促进河南的经济有劳动力密集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对于老年人也要加强教育培训,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探索实行富有弹性的退休制度,让健康低龄老年人中的高级专家和经济社会高级管理人员及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作用。

第三,大力发展老龄产业。老龄化给老龄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利用老年消费的特点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鉴于老年消费品市场的特殊性,政府应当及时出台正确引导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向老龄产业投资,以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经济增长创造机遇。

第四,促进河南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为老龄化积累更多的资金保障。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人口的养老基金及证券、基金投资的保值增值都要求完善的资本市场来保证。这就需要健全河南的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增加老年人口的财产性收入。

(二)协调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把养老保障放在工作的首位,城市应当继续推进养老保险制度,使得所有老年人都享有老年保险;农村也要积极推进老年养老保险,探索和土地结合的养老保险,一定要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投入,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特别是把农村老龄事业发展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予以重点照顾和扶持。

篇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如何通过政策调整缓解这种现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河南省老龄化系统模型,然后利用GM(1,1)灰色模型对系统中部分因素进行预测,再将预测值导入模型,从而对2012~2020年河南省人口总量、老年人口量和老龄化系数进行预测。最后,通过政策模拟,预测了不同政策情况下老年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和医疗投入对老龄化系数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政府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制定相应措施。

关键词:老年系数;GM(1,1);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03303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改善,人口发展出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以及人口寿命延长等现象,这必然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人口老龄化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老龄化社会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简称老龄化系数)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老龄化系数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反应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老龄化系数的高低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2002年河南人口老龄化系数为7.38%,2011年老龄化系数上升至8.61%,河南正处于老年型社会的行列。由此带来的劳动力缺乏、老年抚养负担加重、财政压力等都给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如何在一定的政府调控下实现河南老年人口量和人口总量的有机结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大多数学者只是对全国老龄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区域的老龄化研究却很少。杜鹏等利用联合国最新数据对中国和亚洲各国人口老龄化进行比较,提出在未来60年内中国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吕盛鸽等利用生命表理论、联合国平均预期寿命增长模型及年龄移算法对北京市人口老年化系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预测期内老龄化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包玉香等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方法对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得出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存在的结论。

2 研究方法概述

2.1 GM(1,1)模型

GM(1,1)表示灰色模型是一阶方程,含有1个变量。设系统数列为:X(0)(k)={X0(1),X0(2),…,X0(n)},

第一步对该序列作一次累加生成(1-AGO)得:

(1)

第二步对X(1)作紧邻均值生成得:

(2)

第三步建立GM(1,1)模型的白化方程:

(3)

其中,-a为发展系数,b为灰色作用量。

方程3的时间响应式为:

(4)

第四步求出X(1)的模拟值

(5)

第五步还原求出X(0)的模拟值

(6)

第六步检验误差,并求出相对误差的值。

2.2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机理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被誉为“政策实验室”,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ay Forrester教授于1956年创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从系统内各变量的因果关系出发,分析各种因素之间构成的因果反馈,从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出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及形成机制。通过获得主要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解析表达式,并确定如何对系统实施最优控制,使政策变量有效控制系统状态的发展变化。系统动力学具备处理时间滞延、信息回馈、非线性问题、动态性复杂的能力和优点,经多年发展渐渐发展为一门体系完备的学科,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态、企业管理等复杂系统决策的实验和制定。

3 人口老龄化系统SD模型

3.1 人口老龄化系统边界的设定

根据人口统计学原理,生育和死亡是引起人口变动的两大基本原因,为预测河南老龄化系数,初步选取青少年人、成年人、老年人、总人口量、出生率、死亡率和女性比例等指标序列,并用牛眼图表示(图1)。

牛眼图又被称作边界图,内生变量放在中心,外生变量放在环外,能明显的表示出建模者对这个系统边界的界定,能显示模型的重点和需要的输入。青少年、成年、老年等7个内生变量放在内环,生育率、死亡率、女性比例等5个外生变量放在外环,系统排除在外的变量迁移率放在环以外的地方。牛眼中心变量较多这是一个好的标志,表明需要的输入与内生变量之间是相对平衡的。

3.2 人口老龄化系统因果关系图

系统边界确定后,就可以用因果关系图(Causal Loop Diagrams)来描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图中的因果链可标明影响作用性质的正负,正号表明箭头指向的变量将随箭头源发的变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而负号则表示变量间与此相反的关系。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可建立因果关系图(图2)。

系统中主要的反馈回路有:

正反馈回路:青少年成熟成年人成年女性出生青少年

负反馈回路:老年人死亡老年人

3.3 人口老龄化系统SD流图

系统设计的变量主要有状态变量、目标变量和控制变量三种,本模型具体包括:

(1)状态变量: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是人口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目标变量:老龄化系数,是系统研究的最终目标,不同的控制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目标结果。

(3)控制变量:计划生育政策和医疗投入是为协调老龄化现状而调整的手段。

系统动力学流图可以反映出因果关系图中没能反映出来的变量性质和特点,使系统各指标之间的作用机制更加清晰,通过数学逻辑关系式量化,实现仿真目的。人口老龄化系统的SD流图见图3。

4.1 数据处理

本模型仿真时间设为2002~2020年,其中2002~2011年的数据均来自《河南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2012~2020年,生育率、女性比例和死亡率的数据由GM(1,1)预测得到。建立GM(1,1)模型,预测得到生育率、女性比例和出生率数据(见表1)。

模拟结果表明,生育率、女性比例和死亡率的相对误差都在3%以内,说明GM(1,1)模型的拟合度非常好,可以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模型。

4.2 模型有效性检验

以2002年的数据作为状态变量初始值,模型的仿真时间设为2002~2020年,取DT=1。应用SD建立的人口老龄化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运行,仿真结果对比见表2。

表中数据显示,模拟数据的相对误差均控制在10%以内,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度较好。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误差范围在10%之内是合理的,此模型运行结果符合要求,证明所建立的SD模型是可行的。

4.3 政策模拟

政策模拟是通过改变SD模型中的某些政策变量来分析政策对系统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研究必须考虑的现实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减缓,随之带来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不平衡等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人口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研究,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参考,以推动河南省人口结构的优化。而老年医疗投入则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寿命,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河南省发展的老年人医疗投入,从而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河南省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因此,应从计划生育和医疗投入两方面,利用政策模拟分析不同的政策对河南省人口结构的影响。一方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从2012年开始实行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的生育政策;另一方面从2012年开始改变医疗投入将医疗投入分别增大20%、减小20%。本模型模拟的是在其他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放宽生育政策,将医疗投入分别增大20%和减小20%时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

图4 不同政策下人口总量预测值图4表明,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增加20%医疗投入将使人口总量增加,减小20%医疗投入将使人口总量减少。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对河南人口总量的影响最大。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2020年河南人口总量将迅速增至11050.6万人。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河南总人口的数量变化。

图5 不同政策下老年人数预测值 图5表明,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对老年人口数量的影响较小、增加20%医疗投入将提高使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而减小20%医疗投入将减小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增加20%医疗投入,202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增至1013万人;减小20%医疗投入,201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增至977.02万人。由此可见,医疗投入影响老年人的数量变化。

图6 不同政策下老年系数预测值图6表明,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增加20%医疗投入,减小20%医疗投入对老年系数的变化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012年开始实施相关政策,放宽计划生育的情况下,2020年老年系数将达到8.95%;减小20%医疗投入的情况下,2020年老龄化系数将达到9.26%。两种政策的实施将减小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增加20%医疗投入的情况下,2020年老年系数将达到9.57%,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加快。

5 结论

通过SD模型仿真分析可以看出,老年系数增加一方面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医疗投入的影响。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将在短时期内减缓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增大医疗投入将加快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减少医疗投入将减小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因此,政府应从计划生育和医疗投入两个方面着手对河南人口老龄化问题该制定相应措施,从而减缓人口老龄化现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邬沧萍,杜鹏等.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2]杜鹏.中国和亚洲各国人口老龄化比较[Z].人口与发展,2009,(2):7580.

[3]李扬,刘慧.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变化特征[Z].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1):131137.

[4]包玉香.人口老龄化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J].人口与经济,2012,(1):39.

篇10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与经济不相协调。就那发达国家来说,发达国家在经历这样的过渡的初始阶段时它们就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较高的医疗卫生条件,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们都经历了十年甚至有的经过了数百年之久,但是现在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总的来说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还不容乐观,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但是现在我国却已经处于了老龄化的阶段。

影响世界各国老龄化的因素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形成的各国的老龄化的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就我国来说,人口老龄化特征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年人口高龄化迅速

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年龄结构也在发生惊人的变化,由原来的中老年人口占有绝大比例,转变成为高龄人口的大幅度增长,高龄人口所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迅速增长。所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是货真价实的老龄化,是真正的人口高龄化发展。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非常不均衡

由于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老龄化的现象往往是突发性的,并不是伴随着某种规律发生的,但是就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呈现一种增长趋势的,它是与我国的控制人口同步发展的,人口增长的控制使得出生率不断地下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养老制度和医疗卫生制度却是在不断的优化升级,所以死亡率降低,所以老龄化问题出现。

(三)区域间存在发展不平衡

我国疆土幅员辽阔,存在很多层次的发展区域,这些发展区域经济、政治、文化水平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就造成了各个地域的老龄化状况显著不同,但是就总体来看由于东部沿海经济发展速度要高于西部内陆地区所以老龄化问题也较西部要高。

(四)老龄化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超前很多

还是就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比较快速,所以即使是出现比较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它们也会有相应的养老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来相适应。但是我国与这些国家不同,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国家经济并不算富裕,现阶段出现这样的严重老龄化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所负担不了的。

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人口规模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即使在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人口还是较多,对于这部分新出生的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使我国的人口年龄队伍的一个惯性推移,就会产生七八十年的影响,所以接着就会出现所谓的就学高峰,婚育高峰,就业高峰,退休高峰,死亡高峰,因此就是随着这样的一次次的人口年龄的抬升的过程,老龄化问题逐渐的严重,其实人口老龄化的本身就是反应的人口年龄结构的抬升过程。所以选择人口规模作为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之一。

(二)人均GDP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也有影响

人均GDP也就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反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越,所以我国人口生活的更好人们活的时间就会更长,又因为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福利保障制度更加的好,养老制度更完善所以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选择人均GDP作为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之一。

(三)恩格尔系数也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

恩格尔系数是反应人民用于食品支出的比例,它越大就表示人民生活质量水平越低,经济的发展使得恩格尔系数越来越低,所以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民更加注重养生方面,所以人口年龄越来越高,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选择恩格尔系数作为影响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

(四)其实城镇化的加速也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

城镇作为经济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的发展中心,对于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行政区的划分使得城镇的数量增加,又由于城镇中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和保障制度,使得老年人口的数量的增加,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所以选择城镇化的加剧来作为分析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们必须要科学的制定一系列措施来抑制老龄化的进一步增长,且制定并且实施好全面促进全区老龄事业发展的工作规划。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应用性的建议供参考:

1.区民政局、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深入研究老龄的问题。对于老龄化问题要全面重视起来,不仅仅是要注重过去一定要着眼于未来,要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区域,使更多人可以进入最低老年人生活保障,从而将占全区总人口六分之一的老年人的养、乐医等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去统筹考虑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