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学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美学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美学的理解

篇1

[论文摘要]通过解析一次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笔者认为,接受美学中几个重要理论可以解释这次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读者第一性”理论启示教师要让幼儿成为艺术欣赏活动的中心;“期待视野”理论启示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读者参与作品”理论则启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创造性表现的机会。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伊瑟尔等美学理论家创立的一个美学派别。他们以解释学和现象学美学为理论基础,从研究文学史人手。打破传统的文学理论,将美学实践中读者、作者和文本的地位和功能重新定位,提出了“读者中心”的思想。姚斯认为,不同时代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作品的价值由读者的理解而定,作者在创作时应考虑读者。接受美学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并对我国的美学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入,它又给我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以诸多有益的启示。

美术欣赏是幼儿园目前较为常见和十分重要的一种艺术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即感知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与文学接受一样,幼儿美术欣赏也是一个艺术接受的过程,其中“读者”即幼儿,“作者”即美术作品创作者,“文本”即美术作品。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读者”身心尚未发展完善,他们的接受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进行。那么,如果将接受理论的主要思想纳入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我们能否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让幼儿更好地感知美、体验美和创造美呢?以下案例呈现的是某幼儿园大班的一次美术欣赏活动,它将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凡·高的油画《向日葵》

活动背景介绍:此次活动之前,该班幼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探索“用油画棒表现不同质感的物体”。长期的单一探索使幼儿创作兴趣逐渐降低,他们只求用油画棒表现物体奇特的质感,不求造型、配色和构图上的整体美感,画面也严重脱离现实。

活动过程:第一部分是欣赏与讨论,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谈谈对该油画的整体感受。接着由整体到局部分别讨论油画的颜色、造型、构图和质感。第二部分是临摹与创作,教师鼓励锄儿用油画棒临摹或者创作一幅《向日葵》。整个活动持续了50分钟,教师语言流畅生动、富有激情,幼儿始终保持着兴趣盎然的专注状态。

这次活动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各个环节的衔接自然紧凑,教师、幼儿和作品间的顺利互动成就了幼儿专注而愉悦的审美体验,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艺术教育活动。究其成功的原因,笔者认为,接受美学中几个重要理论的运用也许就是关键。

一、运用“读者第一性”理论。让幼儿成为艺术欣赏活动的中心

接受美学的倡导者强调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地位,即读者是第一性的,他们承认读者的能动创造,提出“一干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反对文学文本具有决定性的观点,倡导文学史应该成为读者的历史。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也是能动的,他们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审美经验,可以对同样的艺术作品作个性化的诠释和创造性的想象。正是因为这种能动性所导致的不确定性,才使得欣赏者的中心地位得以凸显。因此,欣赏者之于创作者和美术作品也应该处于中心位置,而只有具有欣赏者的解读和参与的艺术欣赏才算是真正的欣赏。

在这次以凡·高的油画《向日葵》为对象的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并不像以往那样只是灌输给幼儿有关油画创作者的背景知识,然后告诉幼儿别人怎样评价这幅作品。教9币已经意识到“审美活动对于儿童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儿童在审美过程中的体验”,因此留给幼儿比较多的自由感知、解读和想象的空间,从而确立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中心地位。

在活动第一部分,教师首先让幼儿仔细看看这幅画,然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一问题的提出立即使幼儿进入认真欣赏的状态。由于问题简单而感性,幼儿回答起来没有压力。可以畅所欲言。有人说:“这是一盆花,感觉很温柔,很好看,比我们画得好。”也有人说:“是一盆,我看着心里很高兴、很快乐。他画得很漂亮。”还有人说:“是向日葵吧,看着心里很舒服,一点也不乱七八糟的。”……教师仔细倾听,频频点头,幼儿的答案越来越丰富多彩,每个人都为自己的表达而感到自豪,谁也不能否定他们的所见和感受。在活动一开始安排这种开放式的话题讨论,幼儿迅速体验到了自由欣赏和表达的乐趣,很快对活动产生了兴趣并专注于欣赏和表达,这使得整个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整体欣赏之后,教师很自然地将幼儿引向对作品的局部欣赏。在这一环节,教师的几个追问又一次让幼儿充分表达出自己对美的解读和体验。在讨论画面颜色时,幼儿发现了一对“好朋友颜色”——深绿色和淡青色(“好朋友颜色”是该班幼儿对近似色的生动的称谓,这是他们先前就掌握的概念),他们非常兴奋。教师捕捉到这一契机,紧接着提出几个问题:“看看还有哪里用了好朋友颜色?为什么你一下子就先找到了绿色的好朋友颜色?画家为什么要用好朋友颜色?”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对幼儿提出视觉、想象和情感上的挑战,激发幼儿主动地思考,因此换来了幼儿下面精彩的解读。在回答“为什么一下子就先找到了绿色的好朋友颜色”时,有幼儿说“绿色显得很有生命力,所以我先看到了它”。还有幼儿说“绿色很清爽,让我很高兴”,等等。而在回答“画家为什么要在这里用好朋友颜色”时,有幼儿说“花瓣和花蕊是好朋友,所以要用近似色”。也有幼儿说“这样显得颜色更漂亮了”,还有幼儿说“它们像家人一样,显得很舒服”。由此,幼儿加深了对近似色的审美体验,不仅仅停留于对近似色进行辨识。同样,在欣赏画面的造型时,教师也将理解和感受的空间留给了幼儿。以下是他们的部分对话:

教师:你们看,这朵花是正面的,那朵是侧面的。还有什么样子的啊?

幼儿A: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是靠在一起的,所以有地方挡住了,看不到。

幼儿B:有的花瓣看得很清楚,毛毛的;还有的花瓣是向上长的。

教师:为什么会向上长呢?

幼儿C:花是活的,长得很好。

幼儿D:它们长得很有劲,很快乐。

幼儿E:花茎有长有短,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曲的。

教师:直的花茎和弯的花茎给你什么感觉?

幼儿F:弯的花茎上的花也是活的。

幼儿G:直的茎显得很高,弯的显得很有力气。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关注到作品在造型上的多样性,而且体验了由造型多样性所产生的各种美感。尤其是对这幅画中生命力的感知,有些成人尚且很难把握,幼儿却能领会,我们不得不感叹,艺术欣赏活动的确不该剥夺幼儿体验与表达的机会。

幼儿是能动的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一切事物的感知、理解和想象未必会因为年龄小而绝对受到限制。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艺术欣赏时应该撇开成人对作品固定的解释,运用教育机智给幼儿自由体验和表达的空间,让他们处于艺术欣赏的中心。

二、运用“期待视野”理论。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又一个重要理论。在姚斯的理论里,“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由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集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期待视野”一方面影响了阅读者的接受效果,即能否接受,另一方面也影响了阅读者的提升,即能否创造性地接受。

对于幼儿来说,期待视野是指“由原先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等综合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审美尺度”。而这里的审美经验表现为“他从以往的审美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以及所形成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史、艺术类型、艺术语言、主体、形式等方面的熟悉、领悟与认识等等”。

在这次欣赏活动中,首先是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幼儿的“期待视野”,调动了他们的已有经验。从前文介绍的活动背景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幼儿厌倦了对油画棒技能的单一探索和重复表现,教师才认识到,幼儿当前需要的是更丰富、更高级的刺激:一方面要拓宽幼儿的视野,让他们认识到油画棒技能的可迁移性,另一方面要使幼儿认识到油画棒可以表现出充满美感的画面。在这样的思考下,凡·高的油画《向日葵》很快进入教师的视野。《向日葵》这幅作品色彩对比强烈,笔触粗重,作品中的向日葵造型各异,花朵沉甸甸而富有质感,整个画面鲜亮明快而简洁。如果把这样一幅艺术作品拿来欣赏,正好可以满足幼儿当前的实际需要,即迁移已有的油画棒技能经验,获得更丰富的视觉感受,切实体验作品中的美感。

在活动过程中,尤其是在欣赏和讨论画面质感时,幼儿的表现验证了教师对幼儿“期待视野”的分析。教师先提问:“不同的花朵摸上去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有的说“毛毛的”,有的说“硬硬的”,还有的说“可能蛮重的”,这让幼儿对质感有了最初的感受。接着教师进一步追问:“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画出这样的感觉来?”由于有了先前的关于油画棒技能的经验。幼儿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画法,有的说“用笔的侧面用力擦,画出花蕊,再滚一圈”,有的说“可以用一提一提的方法画出毛毛的感觉来”,有的说“可以用重重的点画出黑黑的瓜子来”,也有的说“用短的油画棒一圈一圈地滚,多滚几次,就会是重重的了”,还有的幼儿甚至跃跃欲试,想要到黑板上画给大家看。正是这一提问,充分调动了幼儿已有的技能经验,使他们表现出对油画棒技能从未有过的激情和创新,他们不仅更好地体验了质感,而且创造性地迁移了已有的绘画经验,。即产生了新的“期待视野”。

此外,幼儿从欣喜地发现近似色到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近似色的审美感受,同样也是因为教师的提问和引导切合了幼儿的“期待视野”。教师考虑到在幼儿已有的审美经验里已经有了近似色的概念,而且幼儿还亲切地称它们为“好朋友颜色”,因此才在幼儿发现了一组近似色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幼儿寻找其他近似色,甚至去体验和想象为什么要使用近似色。这既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也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近似色的认识,同时还使幼儿获得了新经验,即对近似色的美感体验。

“期待视野”可以有效参与到幼儿获得更高层次经验的过程中,因此熟悉幼儿、了解幼儿已有的各种经验以及他们当前的兴趣和需要,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策略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这将帮助幼儿形成更高层次上的“期待视野”。

三、运用“读者参与作品”理论。让幼儿进行创造性表现

篇2

自1999年高校大幅度扩招以来,大学生技能欠缺、素质低下等负面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不少研究者把此归因于媒介对于大学生形象的“妖魔化”,即通过夸大、歪曲、断章取义等手段将对方丑化。本文通过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于大学生报道的梳理,论证了媒介并未“妖魔化”大学生媒介形象,并试图对媒介更加恰当地呈现大学生形象提出合理建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本文总体采取内容分析法,其研究目标为现状分析。

2、具体操作

(1)研究总体

本研究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进行总体分析,其界定的“大学生”概念指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各类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包括高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时也包括刚刚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其研究总体为新浪网搜索引擎新闻频道中以“大学生”为关键词所得的1261条新闻样本。

(2)资料来源与选取

本文资料均来源于新浪网的新闻搜索引擎。之所以选择网络搜索是为了避免单独选择某种报刊或媒体带来的片面和局限。而新浪网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来源广泛、种类繁多且权威性、可信度较高,且出处详细,便于分析与考证。

(3)时间段选取

本文研究时间段为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1月1日。

(4)分析单元选取

由于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本文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具体操作为:首先确定将研究总体即新闻资料以日期作为抽样单位,再确定抽样框大小为1801天。选择以2008年1月1开始,每月抽取一天,共抽取58天,再以“大学生”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获得有效样本1261个。

(5)类目建构

A、报道主题:(1)学习(2)生活(3)情感(4)就业(5)其他

B、报道倾向:分为(1)正面报道(2)负面报道(3)中性报道。为使倾向划分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将正面报道细化为创造求新、乐于助人、要求进步、自强不息、热衷公益 、成绩突出、正义勇敢七个方面,将能力不足、愚昧易骗、道德欠缺、不务正业 、行为失范、自我认识欠缺、心理脆弱归类于负面报道,其他为中性报道。

三、研究结果与发现

1、报道立场方面,据统计,大学生在媒介中呈现的正面形象为31%,负面形象为29%。根据样本数据的差异性分析,5%以内的差距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正面报道集中宣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形象,如上所提:创造求新、乐于助人、要求进步、自强不息等。而中性报道比例为40%,大大超出负面或正面报道。中性报道集中于有关大学生的政策问题,或集中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或学术讨论的常规性描述性报道,没有特别立场,显示的是媒体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度,不存在媒介对大学生形象的主观评价。

2、报道主题统计,各年度对不同议题报道的数量表现了媒体对大学生不同侧面的关注程度。自1999年起,国内大学普遍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率呈下滑趋势,媒体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关注便持续高涨,这主要集中于国家为帮助大学生就业而出台的政策宣传和各种大学生创业或就业的典型事件报道,同时也涵括就业压力大而带来的“高学历 低就业”等负面报道。

3、报道立场统计,根据媒体对大学生话题关注度的区分,作者以议题为分类标准,分别统计出了各议题2008至2012年媒体报道的立场。如表一,学习、生活方面正面报道多于负面报道,情感、就业以及其他方面为负面报道多于正面报道。

如上所述,学习方面多见于学习成果的取得与学习态度的好坏。如“大学生科考队观测到极光”。生活方面多为树立大学生自立自强、热衷公益、正义勇敢的典型人物的正面报道。但也不乏对大学生自理能力欠缺、不务正业等方面的批判。如“大学生理财 从少玩网游做起”等。

而情感、就业方面负面报道多于正面报道,主要在于媒体对大学生不良价值观衍生出的道德欠缺和就业时价值判断失衡的警醒与批判。如:“男大学生拍艳照勒索女大学生”、“大学生频繁跳槽 害苦用人单位”等。

四、结论探讨

首先,媒介对于大学生的中性报道和正面报道远多于负面报道,无妖魔化特点。统计数据显示,中性报道占较大比例,正面报道多于负面报道。这表明,大多数媒体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报道当代大学生的,并未存在“为攫取经济利益,故意丑化大学生形象”情况。笔者认为,造成这样的情况有两个原因,第一:随着媒介的多元化,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在这过程中,不排除有个别媒体为吸引观众眼球,夸大事实“制造”卖点;第二:俗话说“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根据心理学的观点,相对于“发现和宣扬别人的优点”来说,人们往往更乐于“揭发和宣扬别人的短处”。在实践中,过多正面的报道容易让受众产生抗拒心理,而往往这些正面报道会出现宣传色彩过于浓厚或浮于表面的缺点,而此时负面的报道往往更能引发大众的关注与讨论,如“大学生泼硫酸杀情敌案还原”。这便产生的大学生负面形象过多的假象。

其次,媒介在报道有关大学生的议题时,应选取适当角度、深入本质、还原事实、体现人文关怀。媒介是当今社会人们了解大学生的重要的平台,媒体要注意对于大学生报道的议题框架的完整性,不要拘泥于传统报道题材或过分偏重某方面的报道。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并将在未来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熟和定性十分重要,媒体在报道这个群体时,应彰显人文关怀,以“新闻事件来源于学生,新闻报道激励学生进步”的正循环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3

一、在美声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具体现状

心理学所研究的是心理的一系列现象以及规律,同样它也是一门科学。首先它描写了人的心理事实,然后根据这些事实来得出相关规律,最后指导具体的实践。一般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是比较成熟的,他们在面对音乐作品时会有自己的见解,但遗憾的是,负责美声教学的老师一般不懂心理学,对心理学有所了解的老师又不懂美声,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矛盾的局面,美声与心理学都懂的老师凤毛麟角。所以现今的美声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声乐理论教学中,很少会有人研究心理学。对于艺术院校而言,他们采用的还是传统的重视对技巧的训练。还有一个现状就是心理辅导老师不多,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很匮乏。对于大多数的院校而言,心理教育老师这一职位并没有设立,所以这也使得高校的心理教育课程没有办法很好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各大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要把这种思想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对美声老师而言,美声知识与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们要加强学习,但是同样也要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知道要从哪些地方为学生们考虑。老师们要开始关注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使各个方面都能够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相对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心理学在美声教学中的运用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

心理学家指出内动力它有很多种,而动机就是其中的一种。动机它使得每一种动作都能实现,可以把它看成一种前提跟基础。就学习美声的同学而言,如果要把它学好,首先动机就要好,另外还要看他的目标是否明确,拥有明确的目标是必须的。对于美声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它不同于歌曲的学习,声乐练习曲相对而言是很单调的,旋律并没有那么优美动听,并且曲调也不是很完整。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都不会有太大的兴趣,所以经常会忽略掉声乐练习曲,只看中对歌曲的演唱。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这其中的联系,学习的效果也达不到最佳状态。如果连基本功都没有打扎实,那就根本不能很好的理解那些难度较大的声乐作品。一个人的动机有短暂的,也有长远的,这在心理学上得到了验证。总的来说短暂的动机它并不会有主观上的能动性,如果活动中有哪些地方改变了,那这种短暂的动机就非常容易动摇。还有一种就是长动机,相对而言,长远动机很稳定,它的前提是人们对一种活动的意义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不管外界有哪些突发性的情况都不能对它造成影响。在美声教学中,可以采用各色各样的方法措施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有这样才会形成长远的动机,才能为以后的美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树立学生的自信意识

对美声学习的学生们来说,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意识,才能使自身的声乐知识得到进步。倘若在学习中学习的意识不好,就必然会影响到美声的学习。实践是美声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所有的学生当中,有部分学生声音条件很好,并且懂得很多的歌唱技巧,这些学生往往会有自负的心理,从而导致在学习上进步非常慢。相反有些学生的声音条件不怎么好,唱歌的技巧也掌握得不多,这些学生很容易就会感觉很自卑,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学习进步也是非常的慢。针对这些情况的学生,我们就应该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对其进行暗示以及进行调解,以此来缓解学生们过大的心理压力,克服紧张感。心理学上认为,老师的有效引导可以使得学生的身心更加健康,同时思维能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学生们很多的歌唱行为都跟自信心有关,例如一个同学对自己的歌唱水平很有信心,那么他的音准都会比其他不自信的学生要强。所以在美声教学中,老师就要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指导,克服学生们恐惧的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这回使得美声教学更加有效。

(三)指导艺术实践

心理素质会影响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歌唱活动在内。所以在美声教学中,作为老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要注重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心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其实美声演唱这种歌唱方式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它是一门表演的艺术,但它与文学、美术等其他的艺术形式是不一样的,美声演唱者要在现场将声乐作品的内容全部表演完毕,然后听众们根据演唱者的演唱表现来进行评价,看演唱是否成功,这一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是没有办法去修改的。所以这就要求演唱者有很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多的表演者,由于各种失误最终导致演唱不成功,这种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导致失败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演唱者的虚荣心过强;也有可能是演唱者训练得不够,对作品还没有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还有可能是演唱者不太适应舞台这样的环境,导致发挥不正常。不管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都能够使演唱者的心理发生变化。如何缓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紧张情绪,是美声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怎样的措施才是有效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其中的原因,然后我们才能针对这些原因选择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们。其次,美声教学老师要把握好所有的教学环节,要灵活的把它们组织在一起,环环相扣,同时要观察学生们心理的变化,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调节,要让学生学会去克服自己的弱点,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很好的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从而将它们发挥出来。最后,美声教学老师们要引导学生们端正自己的态度,正确的演唱态度在演唱过程是必须的,要加强学生们对基本功的训练,在美声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合理安排曲目的难易程度,同时要求学生们对舞台要积极的去适应,只有这样在实际的演唱表演中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篇4

1 对职业道德的要求

作为美容主诊医师,要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中心,改善服务态度,尊重就诊者的生命价值,平等对待每一位美容就诊者。遵守执业医师法,在医疗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医务人员与患者双向性对等的新医学伦理。

2 对专业技术的要求

2.1重视对医学美容学、医学美学的认识,加强医学审美修养、增强医学审美创造力。

2.1.1医学美容学是以手术、药物、理化等医疗手段,纠正影响形体与容貌美的身体缺陷,是增进人体美的健全的美容学分支,也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医学角度分类,医学美容学包括:美容整形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等,从美容学角度可分为外科美容、皮肤美容、口腔美容、药物美容、理化美容及中医美容等。医学美容多为治疗性美容,专业性强,而医学人体美是以人健康为基础的现实人体美,以形式美作为指导,以人体测量学、解剖学为基础,注重人体美的定量研究。

2.1.2医学美学是医学和美学交叉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是美学原理在医学领域的运用。包括:一切医疗活动中的美及美感问题,美容医学的人体美及有关美学问题和医学科学美。

2.1.3医学美重视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医学美与社会美关系密切,因为医务人员人格与形象美是社会美的一部分,医学服务的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最低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美,医学实践对人体美所创造的效果增加了社会美。医疗活动对患者身体缺陷进行医学矫正,从而患者心理上也得到调理。医学美出现的艺术美的客观体现更好地使医学美具备医学科学美、技艺美、服务美、环境美。

2.1.4了解医学审美有关内容:医学审美是指人类在医学科学体系及其完成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和不断形成发展起来的审美情感,思想观点受哲学、政治、伦理等影响,在物质美学上受医学实践活动水平的制约和影响,是离不开医学对人体生命运动美的反映。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及良好健康高尚的医学审美趣味,高度发展的医学审美感以及尺度感,善于理解医学审美客体的特征和品格,使审美趣味与审美客体达到客观审美价值的相符。

2.1.5培养医学审美能力,包括医学审美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美处理和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提升医学审美价值,以达至善至美的医学审美理想。

2.2临床医疗技术的要求

2.2.1掌握皮肤医学美容学等相关知识:保持和恢复红润、光滑、柔软富有弹性的皮肤,是医学美容和皮肤保健美容临床和科研重要课题。熟练掌握皮肤毛发美容护理、皮肤老化、化妆品的应用相关知识是基础等。加强皮肤病专业知识,掌握皮肤结构功能,病理免疫、生化、诊断、防治的学习。

2.2.2掌握与皮肤美学密切相关皮肤疾病的诊治。

3加强医师对医疗风险防范的学习

篇5

关键词:工学结合;学分制;高职教师魅力

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要达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1]之要求,实现“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1-2]之目标,全面提升高职教师魅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根本保证。2011年下半年课题组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教师魅力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主要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男女大学生。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18份,收回有效问卷403份,有效率约为96.4%。

一、高职教师魅力的主要表现

第一,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依据学生认可的程度,把高职教师魅力的表现项从高到低排列,并对前20项教师魅力的表现予以分析可知,学生对“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认同度最高(44%),说明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魅力的最重要表现。“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24%),“仁爱友善,关心帮助学生”(12%),“品德高尚,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12%)等,都是教师魅力在师德方面的重要表现。第二,讲课引人入胜。学生对“讲课生动有趣、师生互动、引人入胜”(41%)的认同度仅次于对“为人师表,爱岗敬业”(44%)认同度,说明教师上好课、搞好教学是教师魅力的重要表现。学生认为,教师魅力在教学方面的表现还有“语言诙谐幽默,声音抑扬顿挫”(30%),“讲课有激情,善于激发学生兴趣”(24%),“上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联系实际”(20%),“讲课风格独特,内容新颖丰富”(17%),“授课态度认真积极”(11%)等。多数学生(69%)认为,“教师魅力表现在教师的每次理论或实践教学都会给学生一个惊奇、一回感动、一场锻炼、一次享受、一步提升”。第三,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心理与思想变化并积极引导”(33%)在教师魅力表现项中排第三位,学生还认为,“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19%),“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15%)是教师魅力的表现。这说明高职教师魅力不仅体现在“教好书”,还体现在“育好人”以及高度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全面发展。第四,举止得体,有亲和力。“举止得体,有亲和力”(32%)在教师魅力表现项中排第四位,学生认为,“衣着整洁得体,注重仪表礼仪”(12%),“外表美与内在美相结合”(12%)也是教师魅力的表现。这反映了注重自身言谈举止、衣着礼仪、亲和热情,坚持外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统一是表现教师魅力的不可缺少的方面。第五,师生关系友好融洽。学生认为,“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友好相处”(29%),“师生关系融洽,交流顺畅”(27%)是教师魅力的表现。第六,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学生认为,“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不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教学过程”(13%)是教师魅力的表现。因此,魅力教师必须提高心理素质,调控不良情绪,形成积极心态。第七,坚持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学生认为,“积极促进教学改革与行业发展、社会需求对接”(11%)是教师魅力的表现。因此,魅力教师要善于追踪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行业发展需求,积极促进教学改革与行业发展、社会需求对接,自觉“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1-3],紧密“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1-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此外,学生认为高职教师魅力还有以下表现:一是“勤于实践,技术精湛”,“善于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二是“普通话标准”,“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能够开发、开设2门或2门以上选修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成绩评定科学公正”,“在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贡献突出”;三是“诚信自强,踏实坚韧,谦逊豁达,乐观睿智”;四是“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富有创新精神,科研水平高”;五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调查显示,在工学结合与学分制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技术水平、学习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自觉性和能力、实践能力、研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学生成绩的科学评定能力等成为高职教师魅力不可忽视的表现。

二、高职教师魅力的制约因素

(一)个体教师魅力的制约因素

据调查,学生认为,制约个体教师魅力的主要因素或个体教师缺乏魅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方面,“上课古板,缺乏激情”(76%);“上课缺乏幽默感和吸引力”(48%);“备课不充分,照本宣科”(32%);“上课缺乏计划性和逻辑性”(26%);“缺乏启发式和师生互动”(26%);“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不突破”(22%);“上课拖堂”(22%);“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够充分合理”(21%);“学生成绩评定不够合理”(15%);“上课‘海阔天空’,不着边际”(12%);“知识面狭窄,提供的教学信息量不大”(11%);“缺乏教育教学机智和驾驭组织课堂的能力”(9%);“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9%);“缺乏研究性或实践性作业”(8%);“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7%);“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能力”(7%)。

二是师德修养方面,“不够尊重学生或伤害学生的自尊心”(19%),“缺乏爱心”(15%),“待人不平等”(15%),“语言粗俗”(12%)。三是仪表礼仪方面,“不注意个人形象”(19%)。四是心理素质方面,“爱发脾气”(9%)。五是政策方面,“鼓励教师到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实践锻炼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8%)。六是学习力方面,“缺乏吸收新技术、新工艺的自觉性和能力”(7%)。

此外,据调查,个体教师缺乏魅力的以下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是教师“培训进修力度不够”,“鼓励教师到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实践锻炼的力度不够”;二是教师“缺乏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专业教师的技术素质与实践教学水平不够高”,“教学迁移和教学适应能力弱,只能上一门课”;三是在实践教学方面,“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教师传授的知识、技术与行业发展需求不适应”,“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四是在师德方面,“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缺乏自信心”,“缺乏事业心、进取心和敬业精神”,“缺乏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五是教育方式方法方面,宽严失度,“对学生管得太严”或“对学生管得太松”,“批评过多,鼓励太少”;六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冲击”等。

(二)群体教师魅力的制约因素

据调查,学生认为,制约群体教师魅力的主要因素或群体教师缺乏魅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团队目标与理想信念方面,“缺乏切实可行、鼓舞人心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的团队目标”(41%),“教师群体缺乏共同理想与信念”(21%)。二是沟通协调与团队精神方面,“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协调”(38%),“缺乏信任与互利合作”(31%),“缺乏大局意识和凝聚力”(29%),“缺乏团队精神”(22%),“缺乏资源共享”(15%)。三是体制机制与组织管理方面,“缺乏鼓励提升群体教师魅力的体制机制”(28%),“缺乏科学、有力、有效的组织领导”(20%),“系部或二级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责、权、利不够明确和统一”(13%)。四是心理素质方面,有的教师“嫉妒心强”(26%)。五是团队结构与功能方面,“缺乏优秀的学术或专业带头人以及教学名师”(24%),“学术或专业带头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19%),“教师群体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够合理”(14%),“教师群体的专业、知识、技能结构不够合理”(12%),“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7%)。六是教师群体所处软环境方面,存在“不公平竞争”(21%),“校风、教风与学风不够令人满意”(20%)。七是课程开设方面,“开设的选修课偏少,学生选择余地不大”(21%),“一些选修课缺乏吸引力”(15%)。八是教师实践锻炼方面,“教师群体到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实践锻炼的效果不够好”(16%),“教师群体到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实践锻炼的频次与时间不够”(12%)。九是时间观念与纪律观念方面,“教师群体的时间观念不强,做事缺乏效率”(16%),“教师群体的纪律观念薄弱”(9%)。

调查显示,团队目标、团队精神、体制机制、组织管理、心理素质与团队结构等方面的不足或缺失是制约群体教师魅力的主要因素。

三、高职教师魅力提升的路径

(一)正确把握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高职教师魅力提升的自觉性

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1-6]。从“关键时期”、“中国特色、世界水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可替代”、“时代责任”、“引领作用”等关键词中不难领悟到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和新的重大历史责任。全面提升高职教师魅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适应新形势,“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根本保证和迫切需要。因此,提升高职教师魅力首先要做到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切实增强提升高职教师魅力的紧迫感、责任感、自信心和自觉性。

(二)正确把握高职教师魅力的科学内涵、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进一步增强高职教师魅力提升的科学性

一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原则来提升高职教师魅力。要把提升道德人格魅力放在首位,同时根据高职教师魅力的聚合性特点(即高职教师魅力构成要素的多元性及其结构的有机统一性),提升高职教师魅力要力争实现道德人格、教学艺术、知识能力、科研创新、仪表仪态等魅力要素的全面发展、有机整合、和谐统一。

二要在“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高职教师魅力。教师只有在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在真情关心和真诚服务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体现出魅力。高职教师魅力具有公认性特点,因此教师还要树立“有教无类”思想,要特别关注关心家庭困难学生、问题学生或后进学生等,在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中,赢得广大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尽显自身魅力风采。

三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地提升高职教师魅力。依据高职教师魅力的时代性特点(即“不同时期高职教师魅力具有不尽相同的具体构成要素和结构功能”),高职教师要服从、服务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新战略,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需要以及广大学生的新期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教师魅力构成要素、优化教师魅力结构,努力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与时俱进地提升高职教师魅力。

(三)正确把握高职教师魅力缺乏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增强高职教师魅力提升的针对性

1.增强个体教师魅力提升的针对性。第一,要大力加强师德和心理素质修养,不断增强道德人格魅力,要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事业来追求。据调查,多数学生(76%)认为,“教师只有把教育教学当挚爱的事业来追求,并在每一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能享受到劳动的乐趣和创新的幸福,才会使魅力之花永远开放在学生的心田。”第二,要大力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不断增强教学艺术魅力。要认真备课,加强上课的计划性和逻辑性;要讲究语言艺术,增强上课的幽默感和吸引力;要提高驾驭组织课堂的能力,善于综合运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或行动导向等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做到上课思路清晰,联系实际,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上课要有激情,讲课风格独特,内容新颖丰富,不拖堂;增强教育教学机智,妥善处理教学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科学评定学生成绩;要充分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提高对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能力,适应企业、行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大力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实际效果,合理布置并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性或实践性作业,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力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第三,要坚持终身学习,“苦练内功”。调查显示,多数学生(66%)认为,“教师魅力的提高关键在自身的学习、实践和修养”。73%的学生赞成“加强教学反馈,善于接受学生的批评和建议有利于提高教师魅力”。学生对“掌握教学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变化,对提高教师魅力关系不大”之观点持否定态度的比例(45%)比持肯定态度(33%)的比例高12个百分点。因此,增强教学艺术魅力的关键是“苦练内功”,坚持终身学习,勇于实践和探索,掌握教学规律,加强教学反馈,追踪了解学生思想和心理变化,不断增强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要加大教师培训进修力度,特别是要完善鼓励教师到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实践锻炼的政策措施。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能力。第五,要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做到宽严适度。要尊重、信任、鼓励学生,与学生友好相处。改变对学生管得太严或管得太松,批评过多、鼓励太少等不当做法。第六,要注重仪表礼仪,举止大方得体,有亲和力,坚持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2.增强群体教师魅力提升的针对性。第一,要加强教师团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团队目标管理。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团队有正确方向和目标,才有动力。因此,要制定切实可行、鼓舞人心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团队目标。第二,要培育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加强团队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增进互信与互利合作,增强大局意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要加强教师团队的组织管理,创新鼓励群体教师魅力提升的体制机制。要实现组织领导的科学、有力、有效,要明确系部或二级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责、权、利,调动二级部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据调查,学生认同“忽视学生、教师同行、教学督导人员、专家、领导的作用,就不会造成魅力教师大量涌现的良好局面”之观点的比例(42%)比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比例(32%)高出10个百分点。多数学生(66%)认为“公正科学的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有助于魅力教师的产生。”71%的学生认为“善于发现、鼓励、培养、使用魅力教师是提高群体教师魅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同行、教学督导人员、专家、领导在促进群体教师魅力提升中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并在日常管理中善于发现、鼓励、培养、使用魅力教师。第四,要重视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心理素质。克服嫉妒心理,树立合作共赢之理念。第五,要优化教师团队结构、增强团队教书育人功能。精心培育学术或专业带头人以及教学名师,充分发挥学术或专业带头人以及教学名师的作用。不断优化教师群体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和专业、知识、技能结构,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第六,要改善教师群体所处的软环境。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形成人人争先、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进一步端正校风、教风与学风。此外,要提升群体教师专业建设和优质课程开发能力,适当增开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欢迎的选修课。要增加教师群体到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实践锻炼的频次与时间,并建立教师实践锻练考核评估体系以提高实践锻炼的实效性。要增强教师群体的时间观念与纪律观念,提高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11]12号),2011,2011-10-19.

篇6

[关键词] 曲美他嗪;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

[中图分类号] R5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b)-014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rimetazidine on 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treated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ology, Xiaolan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stratified randomized grouping method,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ardiac, diuresis and vasodilator drug therapy), on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ed with Trimetazidine. The difference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95.56%)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7.78%),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proportion of grade Ⅲ and Ⅳ of 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 of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de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grade Ⅰ and Ⅱ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difference of NYHA classification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 and the levels of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were all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after treatment,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Trimetazidine can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hich has an exact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 Trimetazidine; Heart failure; 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多为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可由各种病因引起,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外周血流分布发生异常,神经内分泌被激活,心功能不全[1],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预后不良[2],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对CHF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曲美他嗪作为一种新型长链3-酮酰辅酶A硫解酶(3-KAT)抑制剂,具有抗缺血和心脏保护作用,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影响心肌血液供应,是对冠心病心力衰竭传统药物治疗的补充[3]。以往研究显示,曲美他嗪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4-5]。为进一步探讨曲美他嗪对CHF的治疗作用,本研究选取90例C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曲美他嗪治疗与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旨在明确曲美他嗪对CHF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CHF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层随机化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2~75岁,平均(57.28±6.45)岁;病程1~5年,平均(2.15±0.62)年;伴发病情况:糖尿病19例,高血压病25例,高血脂31例;发病原因:风心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13例,高心病3例,冠心病24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情况:Ⅲ级24例,Ⅳ级21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57.59±6.14)岁;病程1.5~5.0年,平均(2.26±0.69)年;伴发病情况:糖尿病21例,高血压病23例,高血脂35例;发病原因:风心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高心病4例,冠心病22例;NYHA分级情况:Ⅲ级22例,Ⅳ级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伴发病、病因、NYHA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同意本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CHF诊断标准[7];②NYHA分级为Ⅲ级和Ⅳ级;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病例排除标准

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②心源性休克患者;③心动过缓患者:患者清醒时心率仍小于50次/min;④植入永久性或临时起搏器;⑤电解质紊乱;⑥≥2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⑦无连续20次以上窦性心律,无室性期前收缩;⑧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⑨合并严重感染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吸氧、休息、血压和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多功能监护,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针对性地给予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呋塞米等利尿剂、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血管扩张剂,限制钠盐摄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相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天津施维雅制药公司生产;生产批号:62913;规格:4 mg/支),20 mg/次,1次/d,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连用3个月。

1.5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8],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程度在2级以上或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水平,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程度为Ⅰ级或心功能水平未恢复至Ⅰ级,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前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水平、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改善,甚或加重。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NYHA分级[6],Ⅰ级:患者已存在心脏病,但不影响日常活动量,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Ⅱ级:患者已存在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Ⅳ级: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③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经超声心动图(厂家:南昌高腾科技有限公司;型号:Cypress;品牌:西门子)对上述两种指标进行测定。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451,P = 0.136)。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Ⅲ、Ⅳ级的比例均降低,Ⅰ、Ⅱ级的比例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 2.152,P < 0.05;Z = 3.257,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NYH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223,P <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上升,左室舒张末内径均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3 讨论

CHF多为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CHF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疾病,常常由慢性心血管疾病引起,如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病、慢性肺脏疾病等[9]。由于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的存在,使患者心脏长期负荷过重,影响了心肌收缩力,不能维持正常的心排血量,无法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求,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如循环瘀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等为主。CHF的发病机制包括各种体液因子改变、神经内分泌被激活、血流动力学紊乱等,研究显示,心肌细胞能量发生代谢失调是CHF的主要机制之一[10]。由于CHF患者心肌细胞处于超负荷与能量不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脂肪酸及葡萄糖氧化、糖酵解等病理变化,心肌明显缺氧,H+及其代谢产物增加,进一步引起通过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增加,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引起左心室发生重构,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1]。研究显示,CHF往往伴发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1],诱发心律失常,从而导致心脏性猝死[12-15],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研究中主要应用曲美他嗪联合基础抗心衰疗法对CHF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上升,左室舒张末内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提示,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曲美他嗪对CHF患者病情的缓解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16-20]。曲美他嗪作为一种新型长链3-KAT抑制剂,具有抗缺血和心脏保护作用,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影响心肌血液供应,是对冠心病心力衰竭传统药物治疗的补充。目前,由于曲美他嗪良好的治疗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外学者经Meta分析得出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延缓左室重构,减少CHF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频率[21]。国外学者对16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长达1年的双盲、交叉研究,结果显示,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22]。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曲美他嗪可在缺血和缺氧情况下改善心脏和神经感觉器官的能量代谢,降低细胞内的酸中毒和由缺血引起的透膜离子流的变化[23]。曲美他嗪改善CHF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为:①抑制线粒体内3-KAT的活性及脂肪酸的氧化和心肌对脂肪酸的摄取;②减轻细胞内酸中毒和无机磷蓄积;③缓解细胞内钠和钙的堆积;④抑制白细胞向缺血部位聚集;⑤减少氧自由基及内皮素的释放等[24]。

综上所述,曲美他嗪治疗CHF对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 张士梅.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血浆脑钠肽和心功能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2):150-152.

[2]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95-298.

[3] 刘丽,雷萍.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039.

[4] 申艺冬,吕新湖,曹亚珍,等.负荷剂量曲美他嗪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 11(24):5876.

[5] 沈一同.心肌能量调节剂-曲美他嗪在心力衰竭中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1):32.

[6] 张淼.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7):874-875.

[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8]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学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23.

[9] 林有为,林楚连,郑启东.曲美他嗪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83-85.

[10] 梁景强,梁桥安,李财润.曲美他嗪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新医学,2011,42(6):387-388.

[11] Sánchez-Lázaro IJ,Cano-Pérez O,Ruiz-Llorca C,et al.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dysfunction in advanced systolic heart failure [J]. Int J Cardiol,2011,152(1):83-87.

[12] Liew R. Electrocardiogram-based predictor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Clin Cardiol,2011,34(8):466-473.

[13] 邵波,王炳银,陈润祥,等.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率震荡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4):382-385.

[14] 张胜,何顺德.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23-24.

[15] 李默郁.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110-112.

[16] 宋柳.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21(12):132-133.

[17] 穆瑞斌.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51-53.

[18] 辛兆阳.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1):36-38.

[19] 梁丽萍,潘勇翔,陈虹,等.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8):86-88.

[20] 周书婷,肖春月,郭瑞敏,等.通心络联合曲美他嗪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血脂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4):66-69.

[21] Zhang L,Lu Y,Jiang H,et al. Additional use of trimetazidi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a meta-analysis [J]. J Am Coll Cardiol,2012,59(10):913-922.

[22] Fragasso G,Piatti M,Monti L,et al. Short-and long-term beneficial effects of trimetazidin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J]. Am heart J,2003, 146(1):18.

[23] Dedkova EN,Seidlmayer LK,Blatter LA. Mitochondria-mediated cardioprotection by trimetazidine in rabbit heart failure [J]. J Mol Cell Cardiol,2013,59:41-54.

篇7

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一所好的大学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工作、生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专业领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责无旁贷。

一、创新与创新能力

1.什么是“创新”

创新一词最早是在1912年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这一概念最初的内涵是指事务内部结构的革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这一概念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同时其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所说的创新,一般意义上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取得的现有成果基础上,做出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进行新应用。创新不仅包括新思想、新事物的发明创造,也包括在新的环境背景下对原有知识的重新组合、拓展和对其使用价值的重新发掘。[1]因此,创新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继承和突破的一个过程。

2.创新能力

很多学者对创新能力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目前国内外对创新能力都没有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通常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由多种要素构成,包括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等,也包括一些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等。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2]

二、我国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更多地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较少考虑大学生自己的个体化差异和科学素养的培养。高校对学生的教育重点更多放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掌握知识为主,复习应试仍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任务。而且我国现有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缺乏可操作性,效果不明显。在这种现状下,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知识存储量大,但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上却满足不了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3]

虽然目前高校已经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改革、转变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三、哈佛大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国是一个高度创新的国家。美国的高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体系。本文选取了美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所大学——哈佛大学,分析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成功经验。

哈佛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典范,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在其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哈佛大学培养了多位美国总统,也是美国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回顾哈佛三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每一次锐意改革都为哈佛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哈佛大学取得如此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与其自创立之初一直以来高度的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密不可分。

1.办学理念中蕴含的创新精神

哈佛大学建校以来,一直秉持“真理与学术至上”的教育理念。哈佛大学的校徽上写“VERITAS”的拉丁文,汉语即为“真理”之意。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哈佛大学的校徽与校训,都彰显了其寻求真理的办学宗旨。哈佛历史上的多位校长都把寻求真理作为大学的主要任务。哈佛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保证了其学术氛围的纯粹,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

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曾说过,“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哈佛强调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受过广泛而深刻教育的人,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批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度发展的人才。[4]

2.教学方法中的创新培养

哈佛大学法学院采用的“案例教学法”是哈佛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代表。法学院在教授专业课的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是模拟法庭教学。首先由教师把材料发给学生,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查找资料、准备辩护方案等工作,而这些材料很多来源于真实的案例。之后进行小组讨论、辩论,教师会整理学生的不同观点并作出点评,指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教师对辩论结果不下结论,等到开庭时候一起到法庭观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对比和感受,从而找出自身的不足,真正领悟法律的精髓。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素质。[5]

3.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哈佛大学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开放、讨论、启发式的方法,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创造性思维。哈佛大学认为,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应注重帮助学生适应形势的变化,获得寻找更准确答案的方法,而不只重视结论。[6]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发言对教师的观点进行辩驳,陈述自己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哈佛非常重视学生讨论思考的过程,每个题目由学生分组讨论争辩,小组间往往还存在竞争。在争辩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积极发挥主动性,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和同学间的异议,培养团结协作和解决问题、做出正确决策判断的能力。

四、哈佛大学创新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1.教育理念中的差异

相比于哈佛校训中对真理的追求,我国高校校训中更多反映出对人才意志品质的完善和终极道德标准的追求。例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东南大学的校训“止于至善”,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都是从完善人格人性的出发,而没有体现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

2.对“创新”理解的局限

相比美国,我国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更多局限于“科技创新”,偏重于技术中的创新性发展与应用,而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个性品质关注不够。国外则更强调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注重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重视个性的自由发展。[7]创新人才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意 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完全独立发展的,它们与人才的其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为了追求创新而创新,要踏踏实实打好基础,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水到渠成。

3.加强实践教学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差别较大,很多高校尤其是非重点高校由于实验条件不足、经费支持不够等原因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水

4.深化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教学观中,比较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教学更加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个性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我国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很强,对教学的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规划,有固定的内容,要达到固定的教学目标和预定的学习结果。传统的教学是静态的,把教学置于教学科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框架之下。[9]

传统教学的弊端已经凸显。这样的人才培养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难以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阻碍了学生差异性、多样性的发展,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批判怀疑精神,思维变得单一、刻板。

我们需要树立开放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记忆一个正确答案更重要。对知识的探索不是去发现固定的教学内容,而是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学习、逐步构建的过程。应该从对话、探究、转变的角度看待教学,教师不是教学计划的被动执行者,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固有知识的被加工的对象,要运用多种多样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0]

5.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保障

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障。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与之匹配的教育管理制度、招生考试录用体制、教育评价制度和社会用人机制等等。[11]一直以来,我国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政策文件影响较大,虽然口号响亮,但相对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政府在制定人才培养政策时,要有详尽科学的规划,确保文件的可执行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发展需要,避免创新人才的培养流于形式。

五、小结

创新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是人们在感受到中国高校教育现实困惑后对中国高校教育的深刻反省。创新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教育方方面面的改革,是对现有教育培养模式的扬弃,是新的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的重塑。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认真研究其规律,吸收借鉴国际范围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齐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9.

[2]段成芳.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管理改革[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

[3]郑爱莲.论创新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困境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02,(4):69-70.

[4]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

[5]苌光锤,朱卫明,刘强.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教学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育才目标的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

篇8

关键词:辅酶Q10;曲美他嗪;心率变异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6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慢性心力衰竭是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证实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是心力衰竭启动和转恶的重要机制[1]。自1987年Kleiger等[2]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降低与严重心脏事件密切相关后,HRV在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方面和心血管疾病方面中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35]。研究证实,HRV分析对于心衰预后的评估及指导心衰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辅酶Q10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于1957年在美国被发现,同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彼得·麦克博士因在研究辅酶Q10与细胞能源关系方面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奖[6]。研究证实,辅酶Q10对于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并可增加心脏HRV[7,8]。曲美他嗪是抗心肌缺血的派嗪类药物,其通过抑制耗氧较多游离脂肪酸氧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有限的氧产生更多ATP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功能:同时该药物还可以减少游离脂肪酸代谢产生的乙酰辅酶A,刺激丙酮酸脱氢酶,间接促进葡萄糖氧化[9,10]。先前研究证实[11,12]曲美他嗪可以调节梗死后心肌HRV的自我控制,减少交感神经过度活化,增加自主神经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价联合辅酶Q10和曲美他嗪对于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BV和心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8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已常规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β受体组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洋地黄制剂,心功能为NYHA Ⅱ级~Ⅲ级。排除标准:心功能为NYHA Ⅳ级;3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LVEF)>40%;严重瓣膜疾病;酒精性心肌病;植入起搏器;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2.0 mg/dL);慢性肺疾病或全身系统性疾患;使用抗心律失常药。28例中男25例,女3例;年龄38岁~70岁(59.3岁±11.7岁);糖尿病3例,高血压15例。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基础上加用辅酶Q10和曲美他嗪各20 mg,3次/日,连用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入院后即刻、治疗3个月后作超声心动图和Holter检查。超声心动图按照常规方法检测LVEF。Holter由分析系统中的计算机处理,进行HRV时域分析。SDNN(总体标准差):正常RR间期标准差;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 果

平均收缩压为(121.5±16.5)mmHg,平均舒张压为(75.8±11.2)mmHg。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情况无显著变化。患者基础LVEF为(32.5±5.1)%,使用辅酶Q10和曲美他嗪3个月后,LVEF升高为(37.6±5.3)%(P

3 讨 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疾患,特别是老年人入院的多发原因。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包括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的过度激活是加速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机制。其中交感神经系统过度驱动是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也是心衰随时间加重的主要原因。交感神经的激活始终存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过程中,与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患者的预后直接相关,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

HRV是新近发展的一种反应心血管自主神经活性及其平衡的非侵入性、可重复操作、能定量的检测方法。Nakagawa等[13]对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衰患者猝死前2年所测得的3次HRV进行观察,发现其LVEF及心功能均进行性降低,提示HRV降低,是心衰预后不良的危险指标。Ponikowski等[14]随访了102例心衰患者平均(584±405) d,其中18例死亡,死亡组HRV明显低于存活组。研究发现[15,16],SDNN和SDANN是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存活的重要预测指标。与传统临床检测相比,SDNN减低能更好地预测心衰患者的死亡危险[17]。本研究发现辅酶Q10能显著增加SDNN和SDANN,提示辅酶Q10也许能降低心衰患者死亡危险。

因心肌缺血因素持续存在,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下降,三磷酸腺苷(ATP)产生减少,心肌能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收缩功能下降。近年来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研究表明,除了血流动力学紊乱、神经内分泌激活外,能量耗竭也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辅酶Q10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的脂溶性醌类化合物,其结构与维生素K、维生素E与质体醌相似。在人类身体细胞内参与能量制造及活化,是预防动脉硬化形成最有效的抗氧化成分[8]。辅酶 Q10在体内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在营养物质在线粒体内转化为能量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二是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它是细胞线粒体中的能量转换剂,它通过转移和传递电子参与“三羧酸循化”ATP,即能量因子供细胞代谢使用[6]。而曲美他嗪可选择性地抑制了线粒体酶

酮酰辅酶A硫解酶(KAT),部分抑制脂肪酸β氧化,增进葡萄糖氧化,以提高心肌细胞能量的产生,增加心肌细胞氧的利用与氧效价,改善心肌功能[10,18]。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辅酶Q10和曲美他嗪3个月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加,表明辅酶Q10和曲美他嗪联合使用有利于增加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改善症状。

综上所述,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辅酶Q10和曲美他嗪能有效地增加HBV,改善心力衰竭的心肌舒缩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心力衰竭的疗效,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Kishi T.Heart failure as an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J].J Cardiol,2012,59(2):117122.

[2] Kleiger RE,Miller JP,Bigger JT,et al.Decrease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Cardiol,1987,59(4):256262.

[3] Sookan T,McKune AJ.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hysically active individuals:Reliability and gender characteristics[J].Cardiovasc J Afr,2012,23(2):6772.

[4] Huikuri HV,Stein PK.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Front Physiol,2012,3:41.

[5] Buccelletti E,Gilardi E,Scaini E,et al.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nalysis[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09,13(4):299307.

[6] Emmanuele V,Lopez LC,Berardo A,et al.Heterogeneity of coenzyme Q10 deficiency:Patient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J].Arch Neurol,2012,69(8):978983.

[7] Singh RB,Weydahl A,Otsuka K,et al.Can nutrition influence circadian rhythm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J].Biomed Pharmacother,2001,55(Suppl 1):115s124s.

[8] Singh U,Devaraj S,Jialal I.Coenzyme Q10 supplementation and heart failure[J].Nutr Rev,2007,65(6 Pt 1):286293.

[9] Gunes Y,Guntekin U,Tuncer M,et al.Improved left and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s with trimetazidin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tissue Doppler study[J].Heart Vessels,2009,24(4):277282.

[10] Zhang L,Lu Y,Jiang H,et al.Additional use of trimetazidi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A metaanalysis[J].J Am Coll Cardiol,2012,59(10):913922.

[11] Topal E,Ozdemir R,Barutcu I,et al.The effects of trimetazidine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slow coronary artery flow[J].J Electrocardiol,2006,39(2):211218.

[12] Birand A,Kudaiberdieva GZ,Batyraliev TA,et al.Effects of trimetazidine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fte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J].Angiology,1997,48(5):413422.

[13] Nakagawa M,Saikawa T,Ito M.Progressive reduction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with eventual sudden death in two patients[J].Br Heart J,1994,71(1):8788.

[14] Ponikowski P,Piepoli M,Amadi AA,et al.Reproducibility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Clin Sci (Lond),1996,91(4):391398.

[15] Nolan J,Batin PD,Andrews R,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mortality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Results of the United Kingdom heart failure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of risk trial (UKheart)[J].Circulation,1998,98(15):15101516.

[16] Yi G,Goldman JH,Keeling PJ,et al.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Relation to disease severity and prognosis[J].Heart,1997,77(2):108114.

篇9

【摘要】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n=10)及模型组(n=70),模型组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2次(170 mg· kg-1),6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左室射血分数≤45%确定造模成功,将心衰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心衰对照组(n=13)、美托洛尔组(n=14);18周后使用左心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利用放免法检测血浆TNF-α的改变并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 ①与空白组比较,心衰对照组心功能明显恶化,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及血浆TNF-α显著升高(P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异丙基肾上腺素;美托洛尔;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心室重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etoprolol on plasma 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n ra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Methods 80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he isoproterenol (ISO)-induced heart failure group (n=70) receiving a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ISO (170 mg per kilogram of body weight) twice and the healthy normal group (n=10) receiving a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0.25 ml of normal saline twice. At the 6th week,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 were measured by echocardiogram, the remaining rats, with a LVEF≤45%,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heart failure control group (n=13), metoprolol group (n=14,8 mg/kg-1· d-1, i. g., ). At the 18th week, the he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detected, including HR, LVEDP, LVSP and ±dp/dtmax; LVWI was measured after LV morph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NF-α in plasma was examined by radioimmunoassay. Results ①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the heart function significantly deteriorated; VWI, LVWI and the plasma TNF-α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Key word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soproterenol; metoprolol; rats; TNF-α; ventricular remodeling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最终的共同转归,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研究认为心衰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而介导的心室重塑过程[1]。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具有降低心功能、促进心衰发展的作用[2-3]。本研究以心衰大鼠为实验模型,观察美托洛尔对血浆TNF-α 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药物 盐酸异丙基肾上腺素( isopreterenol, ISO; SIGMA;Lot No: I5627 );美托洛尔(metoprolol; AstraZeneca;Lot No: 0604045)。

1.2 造模及分组 9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80只,购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70只,皮下注射ISO (170 mg·kg-1, 分2次, 间隔24 h),空白组10只,皮下注射生理盐水(NS)0.25 ml[4]。造模6周后,应用彩色超声监测仪(型号:HP SONOS 5500, 探头频率7.5 MHz)以二维成像模式在左室短轴切面位于肌水平测量相关指标,测定值均为5个心动周期测定的均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即为造模成功[5]。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心衰对照组(NS 0.1 ml· kg-1·d-1灌胃,n=13)和美托洛尔组(美托洛尔8 mg· kg-1·d-1灌胃,n=14),同室常规饲养18周,饲养环境( 22±2 ) ℃,常规饲料喂养,自由饮水,观察大鼠的饮食、毛色、活动、紫绀、水肿等一般性状,每周称体质量(BW)。

1.3 血流动力学检测 18周实验结束,将各组大鼠腹腔注射麻醉,以自制充满肝素生理盐水的导管,经颈动脉插入左室腔,并连接压力换能器。分别测量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所有信息由BL-410生物机能检测系统记录并采用BL-New Century软件进行分析。检测结束后颈动脉放血,低温离心,分离血浆,密封,- 20℃ 冷存(备用)。

1.4 血浆TNF-α检测 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TNF-α,放免试剂盒购于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批号:20070203)。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5 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采血完毕,采用脱颈法处死所有动物,迅速摘取心脏,肉眼观察后,剪去周围大血管,在冰生理盐水中洗净血液,滤纸吸干,称重。沿房室交界处去除左右心房,用电子天平(精确度0.000 1 g)称取心室质量(VW),再剪去右心室游离壁,保留左心室及室间隔,称取左心室质量(LVW)。分别计算心室质量指数(VWI,VW/BW)、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LVW/BW)。所有标本于10%甲醛中固定24 h (4℃),常规取材、脱水、石蜡包埋,沿左室长轴线每隔1 mm横断面切取5 张(层厚4 μm)切片,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①心肌纤维有无肥大、变性、坏死;②间质有无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③心内膜、心外膜有无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各种病变按由轻到重的程度分别评分为1、2、3、4分,无病变为0分[6],累加每组每只动物所有分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一般性状 与空白组相比,心衰对照组大鼠普遍出现:毛色暗黄,纳食减少,体质量增加缓慢,口鼻紫绀、有血性分泌物,明显气喘,足爪水肿,活动减少,抓取反应差。与心衰对照组相比,美托洛尔组大鼠心衰症状明显好转。

2.2 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见表1。心衰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HR、LVEDP显著增加(P

2.3 TNF-α、心脏质量指数检测及病理评分结果见图1。心衰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血浆TNF-α、VWI、LVWI及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

2.4 心脏组织病理学结果 空白组心脏表面光滑,颜色红润;心衰对照组心脏表面黯淡,颜色暗紫。光学显微镜下示:心衰对照组心肌细胞肥大,部分心肌细胞有嗜酸变性和(或)坏死,病变呈灶性或弥散性分布,主要位于左心室壁,部分大鼠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增生的结缔组织呈条索状或斑块状;美托洛尔组病变较心衰对照组明显减轻。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图2A~C),空白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可见横纹,心肌细胞核呈卵圆形,较大,着色较浅,位于肌纤维中央,未见心肌细胞肥大现象;心衰对照组可见肌纤维及间质发生坏死,心肌纤维增粗、拉长,胞核着色深,细胞排列疏松,横纹不清楚或消失,局部组织纤维化,间质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等;而美托洛尔组较心衰对照组明显好转。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图2D~F),空白组未见明显胶原组织增生;心衰对照组心肌细胞周围胶原组织明显增多,部分心肌组织被胶原组织取代,出现心肌纤维化,左心室心肌间质纤维胶原明显增多、增粗;美托洛尔组心肌细胞周围胶原组织含量和纤维化程度较心衰对照组明显减弱。图1 血浆TNF-α、心脏质量指数检测及病理评分结果

3 讨 论

TNF-α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是导致CHF 心肌损伤的重要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其可引起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心室重塑、氧自由基释放增加、心肌及内皮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7]。血浆TNF-α 升高可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扩大、左心室重构及运动耐量下降,从而促使心衰进一步加重,以致造成恶性循环。TNF-α也对成熟的心肌细胞及肌细胞有浓度依赖性的负性肌力作用,用TNF-α持续灌注大鼠心脏,可导致时间依赖性的心室功能降低并使心脏扩大,可能与TNF-α可通过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导致心肌NO 产物增多,减弱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有关[8-9]; TNF-α也可诱导氧化应激,使与心肌TNF-α及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与凋亡有关的基因过度表达,启动细胞凋亡,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发生,而导致心室扩张、间质纤维化[10]。此外,研究还发现TNF-α 可通过核转录因子(NF-κB)激活心肌组织金属蛋白酶,引起心肌重构,导致心功能减退[11]。

研究发现心衰患者经美托洛尔治疗后血浆TNF-α水平降低,心脏功能改善,左室重构逆转[12]。其机制可能是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通过上调心肌细胞膜β 受体的数量而增加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和儿茶酚胺的水平,阻断氧化应激,清除氧自由基,防止心肌细胞内Ca2+超负荷,抗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舒张期的充盈和顺应性,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达到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塑、延缓心衰进程的作用[13-16]。

本实验结果显示:应用大剂量ISO皮下注射后模型组大鼠心衰表现明显,很好地复制了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造模18周后血流动力学检测发现心衰对照组与空白组大鼠相比心功能明显下降;美托洛尔组与心衰对照组大鼠相比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脏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心衰对照组与空白组大鼠相比,心肌弥漫性坏死、纤维化及左室重构明显;美托洛尔组与心衰对照组相比心肌弥漫性坏死和纤维化明显好转,表明心衰大鼠经美托洛尔治疗后心肌纤维化和左室重构明显好转。与此同时,心衰对照组血浆TNF-α水平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

本研究发现,ISO诱导CHF大鼠的血浆TNF-α显著上调并且心室重构明显,而美托洛尔干预能够降低血浆TNF-α及改善心室重构,提示血浆TNF-α在CHF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明美托洛尔能够改善CHF大鼠的心功能及心室重构,该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浆TNF-α浓度有关。

参考文献

[1] Sakata Y, Yamamoto K, Mano T, et al. Activa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precedes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hypertensive heart failure rats: its inhibition as a primary effect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J]. Circulation,2004,109(17):2143-2149.

[2] von Eynatten M, Hamann A, Twardella D, et al. Relationship of adiponectin with markers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 atherogenic dyslipidemia, and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 Clin Chem,2006,52(5):853-859.

[3] Suematsu N, Tsutsui H, Wen J, et al. Oxidative stress mediates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induced mitochondrial DNA damage and dysfunction in cardiac myocytes [J]. Circulation,2003,107(10):1418-1423.

[4] 李为民, 田颖, 孔一慧, 等. 异丙基肾上腺素致大鼠心力衰竭模型的实验研究[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3, 37(5): 386-388.

[5] Davani S, Marandin A, Mersin N, et al. Mesenchymal progenitor cells differentiate into an endothelial phenotype, enhance vascular density, and improve heart function in a rat cellular cardiomyoplasty model [J]. Circulation,2003,108(Suppl 1): 253-258.

[6] Rona G, Chappel CI, Balazs T, et al. An infarct-like myocardial lesion and other toxic manifestations produced by isoproterenol in the rat [J]. AMA Arch Pathol, 1959,67(4):443-455.

[7] Ceconi C, Boraso A, Mele D, et al. TNFalpha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J]. Basic Res Cardiol,2004,99(1):12-17.

[8] Hofmann U, Heuer S, Meder K, et al.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NF-alpha and IL-1 beta impair economy of contraction in human myocardium [J]. Cytokine,2007,39(3):157-162.

[9] Elahi M, Asopa S, Matata B. NO-cGMP and TNF-alpha counter regulatory system in blood: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leading to myocardial dysfunction and failure [J]. Biochim Biophys Acta,2007,1772(1):5-14.

[10] Panagopoulou P, Davos CH, Milner DJ, et al. Desmin mediates TNF-alpha-induced aggregate formation and intercalated disk reorganization in heart failure [J]. J Cell Biol,2008,181(5):761-775.

[11] Xu Z, Lin S, Wu W, et al. Ghrelin prevents doxorubi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 through TNF-alpha/NF-kappaB pathways and mitochondrial protective mechanisms [J]. Toxicology,2008,247(2-3):133-138.

[12] 郑向清,梅霞,罗羽慧,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福辛普利和美托洛尔的干预作用[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8,22(4): 198-200.

[13] Nagatomo Y, Yoshikawa T, Kohno T, et al. A pilot study on the role of autoantibody targeting the beta1-adrenergic receptor in the response to beta-blocker therapy f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J]. J Card Fail,2009,15(3):224-232.

[14] Wuerzner G, Chiolero A, Maillard M, et al. Metoprolol prevents sodium retention induced by 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 in healthy men [J]. Kidney Int,2005,68(2):688-694.

篇10

关键词 中西方 美 美学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学说。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地被定义为“美”或者“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那么什么是美学?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美国美学家桑塔耶纳说:“美是在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因此,“美”不等于“美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 既可以采取哲学思辩的方法,也可以借鉴当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等),美学只是包括“哲学思辩”,不应该“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再者,“美”本身是人的一种感觉,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感受,通常连思辩都用不着。所以,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独立的学科。

西方在美学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若以文艺复兴为界则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柏拉图(理式)到亚里士多德(形式),再到普罗提诺,最后到阿奎那(完整,形式,光辉),在这期间主要是初期的理论探讨;第二部分:从文艺复兴(形式)到英国经验主义(感官快适),到夏夫兹伯里(内在感官),休谟(心里构造)以及伯克(物的感性),到狄德罗(关系),再到康德(合目的之形式),最后发展到黑格尔(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两部分之间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断层。目前,西方对美学的追求有五大趋向:一,两个根本:唯心与唯物;二,走向主客观统一;三,从一般逻辑到辩证关系;四,从一般客体到个人主体;五,三大定点的确立。

中国虽然有数千年的辉煌文明史,但真正研究美学还是开始于民国。主要时期和代表人物如下:民国时期朱光潜,共和国前期本质大讨论(美学四派,包括客观派蔡仪,主观派高尔泰,主客统一派朱光潜,社会派李泽厚)一直到改革时期走出本质。这之后,中国的美学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事物属性(客观),心理感受(主观),生产实践活动以及主客观统一艺术。可以说,中国的美学研究在开始阶段受西方(还有苏联)的影响非常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本土美学研究的影响已经越来越重要,中国的美学研究已经自成一体。

西方对美的界限可以说十分清晰,这主要通过对主体心理做几何式的截然划分,包括人性中的先天因素:知,意,情和真,善,美的划分;也包括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自然社会知识:逻辑学,伦理学和美学互相联系与渗透。例如,各门艺术(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诗歌)在文艺复兴被看成与技术和科学相区别的具有共同特点的美的艺术(fine art),艺术的目的就是追求美。

与此同时,中国古人对主体心理的划分,不像西人的几何式,知、情、意分得清清楚楚,而是把心理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整体功能把握。不是因为双方缺乏交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思考模式的差异,反映到具体事务上就是文明的发张轨迹不同。正所谓“言不尽意,言不尽物”。 中国人对事物最微妙处的把握,是超语言的心的体悟,因此,对美的把握和体验,不在语言公理、定义的把握和表达上下功夫,不表现为对美的本质的追求。中国人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而对细节“不修边幅”,这一点我们从西洋油画和水墨画的比较中就可以明显看出。美的本质在于“自然”,但它具体化地体现为现实中的人(主体)与对象(客体)互动中的相遇。

在西方科学中,微观世界中的原子结构与宏观世界中的星系结构具有同一性。中国哲学则理解为:通天下一气,山、河、草、木、禽、兽、鱼、虫、人、日、月、星,皆同气生。

西方文化重视抽象形式的实的一方面,即重视点、线、面本身。由于点、线、面表现数的直接性,就具体地体现为对点、线、面本身的重视,从而体现为对“可见同一”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