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应对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应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及成因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各种意外和不可控因素导致企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实际财务成果与预期成果发生偏离的情况,这种状况可能会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或者更大的收益。
(二)财务风险在中小房地产企业中的成因及表现
结合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特点、市场状况与国情,财务风险的成因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负债经营模式所导致的财务风险。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负债经营模式也不例外,它是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均采用负债经营模式,而企业过度负债会为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埋下隐患。2、国家宏观调控所导致的财务风险。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随着十的召开达到高峰。首先,胡总书记提出要大力推行城镇化这一发展道路,为三四线城市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勾勒除了广阔的空间。而中央于十后仍旧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使得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外,房地产企业的筹资活动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2、资金回收不足所导致的财务风险。高负债经营模式下的中小房地产企业,本金偿还主要依靠房屋销售所带来的收益。但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范围多处于三四线城市,这类城市人口流动性很弱,缺乏对房产的刚性需求;并且在过去几年中,许多三四线城市的土地供给极度膨胀,造成房地产供大于求,许多楼盘折价销售,资金回笼不理想,造成经营困难,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中小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负债经营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的对策
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在应对负债经营所导致的财务风险时,应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优势,防范和消化负债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应对策略。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与外部情况,度量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组合关系,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处理系统和风险防控组织,通过这些工具制定谨慎的负债计划并做好相应的还款计划。其次,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债务水平。通常来说,房地产的开发周期为2-4年,企业应当更具开发周期来合理安排资金结构以及负债比率,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确定合理负债比率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负债具有固定性,但市场却是多变,因此,中小房地产企业不应单纯的利用财务杠杆,追求最佳资本机构,而是保持低水平的负债率,空出一部分负债能力和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来保持企业财务的灵活性。
(二)国家宏观调控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的对策
1、排除盲目扩张。目前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正处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之下,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开战投资可行性分析,关注市场发展方向与走势,选择合适的投资范围及实际,在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2、避免不合理融资。高负债的经营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目前的中小房地产企业。从理论上讲,应该将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控制在50%以下为宜。结合自身特点及外部环境做出合理的资金需求量预算,降低股利发放以获取更多的留存收益,防止财务风险的加剧。3、规范管理企业现金流。企业应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合理规划现金流,使其满足企业日常运营或面临突发状况的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对现金的监控;加强财务管理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金周转率,最终实现防控财务风险的目的。
(三)资金回收不足所导致的财务风险
中小房地产企业不光可以通过引导消费和策划适宜的销售策略来加快资金回笼速度,还可以通过科学管理成本费用,从而控制企业资金流量而实现。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前,该业务各环节都应严格执行成本费用控制预算制度;经营主要业务时,应及时跟业务进度,重视业务流程设计和各流程的实际完成情况,避免由于返工所造成的成本费用的增加;业务结束后,应及时检验业务完成状况是否符合合同标准,各项费用是否在合同规定的限额之内,防止不合理的费用增加到结算成本当中。最后,还要将业务结束时实际发生成本费用总额与业务预算进行比对分析,对企业在业务流程中的成本费用控制水平作出评价。
三、研究结论
中小房地产企业是我国房地产企业中一个特殊的企业群里,该群体比较大型房地产企业来说,企业所有者能力范围比较有限,企业所在地多位于三四线城市,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较大型房地产企业所在的一二线城市来说比较低迷,人口流动性较低也导致了居民对房产的刚性需求不高,经济发展较慢造成购买力不足。所以,房地产企业应从企业建立初期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风险防控部门的建设,做好市场需求度调查,结合经营所在地需求状况及土地情况与自身的能力状况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做好项目成本的控制筹资额的预测,抓好日常现金流量的管理,避免资不抵债的发生;投资项目前利用好市场信息甚至专业人员及部门做好可行性分析;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市场环境的转变,抓住良好的投资与开发时期以增加企业盈利能力,更要分析合适的开发与投资收缩时期,避免企业投资开发不合理所造成的资金链断裂等财务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丹丹.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先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5).
[2]胥玉娥.“大会计”管理模式下基层央行事后监督的职能定位研究.经营管理者,2012(18).
篇2
[关键词]医院 财务风险 原因 应对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医院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医院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财务风险不仅会影响医院的正常经营活动,严重时会危机其生存和发展。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政治、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宏观环境。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于医院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不利的变化必然会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主要包括:①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医疗市场逐步放开,境外一些医疗机构纷纷来华投资、兴建医院;②国家财政对公立医院的卫生补偿机制从以往的“政策依赖型”转变成“市场导向型”;③国家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压缩医院药品利润空间;④医院通过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由此可见,医院在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着很多困难,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二)内部环境
1、筹资环节:资金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近年来,医院开展了许多基本建设项目,添置了大型医疗设备,如果财政资金和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情况下,大多是利用银行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负债资金的比例。一定规模的负债能降低资金成本,但负债比例过高会使医院产生到期不能偿还债务风险。
2、投资环节:固定资产投资缺乏成本效益分析
医院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忽视购置固定资产的成本效益论证分析,有的医院虽然有也只是流于形式,导致盲目购建,致使固定资产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造成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差,大量资金浪费,从而引起盈利能力降低的风险。
3、营运环节:存货结构不合理,应收医疗款占用多
医院药品、卫生材料等长期库存物资占用了大量的营运资金,虽然医院采取了压价来降低其采购成本,但忽视了订购成本和储存成本,同时医院还要承担因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应收医疗款项是因为病人经济困难确实无法支付或恶意欠逃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所致,这些情况导致了应收医疗款项收账周期长,变现能力低,相当一部分坏账呆账无法收回,因此增加了医院的资金占用和风险成本。
4、管理环节:风险意识淡薄,内控制度不健全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过去,医院的各项事业经费大部分由国家包办,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发生缺少应有的警惕性和敏锐性,同时受自身素质和培训条件的限制,跟不上制度更新的步伐。如果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高,风险意识淡薄,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领导决策失误。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医院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医院内部因分工不同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而我们国家的医院大多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也是用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和审计,从而导致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三、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是指针对不同情况的财务风险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从而及时有效的阻止或抑制风险事态的发展,减少损失程度。
(一)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纵向分析,横向比较,搜集与本行业有关联的信息,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才能有效降低和规避因外部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确定合理的负债结构
当医院已获利息倍数这一指标不断下降,比值小于2 时,反映医院的结余收益不足以支付利息支出,医院已经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首先,合理把握资产负债规模。其次,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医院收入。再次,加强医院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减少费用开支。这样医院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将成本费用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既提高了收入质量又减少了财务风险。
(三)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医院应成立专家组,专家组根据项目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盈利能力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可行性论证,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也规避了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投资风险。
(四)加强存货和应收医疗款项的管理
对于药品、卫生材料等库存物资,医院应借鉴现代企业存货管理办法,加强采购、库存管理,科学制定内部存货数量,实行“高价位低库存,低价位高库存”的存货管理战略,以抵御价格大幅波动的不利影响,从而有效控制存货因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在应收医疗款项收回方面,采取欠费责任制和款项回收责任制,以加强欠费管理,通过提取坏账准备的办法,核销长期无法收回的坏账和呆账。
(五)增强风险意识,完善内控制度
通过培训和学习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使其对潜在的风险能够识别,对现存的风险能够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减少财务风险给医院带来的损失。根据2006年卫生部《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结合本单位实际境况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具体实施程序。财务部门应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等一整套设计合理、运行高效、适合本院特点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综上所述,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是改善医院财务管理现状的有效措施。医院管理者应该全面分析各种不同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将财务风险化解或降低到可承受度之内,增强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才能确保医院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当今社会,风险无处不在,风险管理已发展成为一门学问,一门艺术,风险行业有两句名言:第一句是“从事经济的人都时刻面临着风险”;第二句是“风险可能就发生在春风得意时”。只要是一个从事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人或机构,无论站在债权人、投资人、管理者或合作伙伴的任意角度,都要随时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打交道。2002年连续发生的“安然”、“世界通讯”等财务欺诈事件,和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国美内斗事件,都为广大管理者敲响了警钟。财务风险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
风险简言之就是事件的未来不确定性。企业主要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二是财务风险。企业失败会使风险显化,并表现为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有:偿债风险:不能按期收回负债款并取得预期收益,而面临无力偿还债务或另行筹资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资金紧张,也会影响公司信誉程度,还可能因资金链条断裂,不能支付而遭受灭顶之灾。利率变动风险:由于负债受通货膨胀等的影响,贷款利率增长时,导致公司资金成本增加,企业支付利息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降低了银行贷款的能力,抵减了预期收益。严重的财务风险将导致企业产生大量的资产流出。资本经营风险:如在证券市场交易股票、债券、期货等行为,在非证券市场,进行股权投资、收购、兼合并、重组等资本运营,对外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行为,对公司或个人进行信用担保或抵押担保引发或有负债的大额产生。企业赊销信用风险:企业大规模赊销货物或提供劳务累积了巨大的信用交易风险,账款拖欠现象严重,客户破产风险存在,应收帐款中的坏帐大幅度上升,信用成本率高,企业利润被严重吞噬,潜在亏损增大,甚而被拖垮。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治理结构不合理。目前公司治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股东会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关键人具有几乎无所不管的控制权,监事会的功能非常有限,债权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较小,公司的市场价值与治理质量缺乏相关性等,安然公司的破产就凸显了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存在诸如治理结构中股东监督苍白,外部市场体系对董事的监管脆弱及滞后等缺陷。(2)资本结构不合理。目前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这不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股权融资比例过高。股权融资就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取得的资本,这种融资方式资金成本较低,但由于其不在税前列支费用,进而就起不到“财务杠杆”的作用,况且目前我国很多公司经过股份制改造后成为了上市公司,在股改时设置了“大小非解禁”的时间表,使一些法人股在股市低迷时通过减持套现,更加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预见性和风险控制意识,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目前企业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不少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经营者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认识,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由于风险意识淡薄,大部分企业还未建立财务风险评估、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4)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失效。目前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有:风险意识较弱,大部分公司风险评估机制缺失,大多数公司没有进行过完整的或完全没有进行过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待加强。缺乏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执行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缺乏硬性的监督检查机制要求,没有与考核机制相关联,由此,管理松弛的情况逐渐暴露,郑州亚细亚商场悄然关门,内部控制缺陷就是主要原因之一。(5)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财务关系混乱。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及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首先,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比率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其次,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又要支付大量保管费用,导致费用上升,利润下降。对长期库存,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再次,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内部预算、投资核算、材料验收入库、存货盘库、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残缺不全或徒有虚名或陈旧过时,不能对经营活动中新发生的业务起到指导作用,造成实际执行中的困难,形成财务风险。最后,企业内部关系混乱。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集团企业母子公司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6)企业盲目赊销,面临较大信用风险。据统计我国企业应收帐款平均回款期为90.3天,远远高于国际上发达国家45天的水平,更严重的是应收帐款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过大,平均在40%~50%之间。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只重视市场和销售,只看中市场增长率、客户数量,不重视客户质量和风险防范。二是大多数行业的企业客户多为中小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相对较低,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就变得十分脆弱,很容易发生拖欠甚至倒闭破产。三是有些客户由于维持信用交易、获得银行信贷额度、管理者逃避经营责任等多重原因而对自身公开信息和财务数据进行粉饰,掩盖了真实信息。四是一些企业缺乏系统的风险监控程序,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因此还不能有效地识别客户的信用风险。五是风险管理人才不足,具备专业信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不多。
三、如何警惕和提前预测企业财务风险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非常必要。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企业要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包括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主的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和以价值观念为基础的盈利能力、长期偿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为主要指标的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财务人员不应只是提供财务数据和信息支持者的角色,而应该时刻关注和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及时应对,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例如,运用经营净现金与全部负债之比的指标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偿债风险状况,现金比率在40%~80%之间,表明经营稳定、资金运转良好,现金比率在100%以上,说明虽然没有偿债风险,但降低了获利能力。现金比率在20%以下,表明资金紧张,有可能现金周转极度困难,偿债风险巨大。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得出偿债风险的预警信号是现金比率低于30%时,企业偿债风险将加大,企业管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如何防范和应对财务风险
1.控制负债比例,防范筹融资风险。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流转的起点,过度举债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受市场环境变化、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资金运用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而产生企业筹资方面的风险。筹资风险的防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做好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避免经营和投资决策失误。(2)适度举债,确定合理的负债额度或比率,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使综合资金成本达到最低。(3)防范因“应付账款”过大,交易恶化,给企业带来的诉讼风险。
2.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控制投资风险。企业需要正确地进行工程项目、证券投资、对外投资决策,防止发生投资亏损、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资产减值和资金沉淀的情况。完善投资时的风险评估体系,在投资前进行科学的论证,充分了解所投的项目,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风险模型测试,同其他类似项目进行对比研究,合理的进行投资组合,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和适度的接受风险。
3.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减少信用损失,控制资金回收风险。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客户进行长期和连续性地动态跟踪,并注重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的变动,谨慎签订合同,定期分析账龄,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合理制定收款政策,控制风险,减少坏账损失。找到信用风险产生的关键业务环节:(1)识别信用良好的客户。(2)确定信用条件。(3)签约,获得债务保障。(4)货款跟踪,加强监控。(5)积极催收早期拖欠的货款,这是企业最好的催收机会。(6)发生长期拖欠,应作危机处理,采取积极、有效的追讨手段。
4.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构建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内控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构建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机制,首先要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分析目前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以及这些工作流程中都存在怎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对实现企业目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些风险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现有的规章制度是否涵盖了规避该业务流程所有风险的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即查漏补缺,事后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对于已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继续发生。
5.强化培训,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内部财务控制与企业的任何一个组织和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要始终贯彻全程全员风险管理的理念,把风险控制贯穿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使得业务环节的每一个员工都在评估和排除风险,使企业各层管理者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同时,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促进“要我防范”向“我要防范”转变,以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发挥团队防范效应。
总之,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要做到的是经营与风险共存,在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从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蒲小雷.《必须警惕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应提前预测》.中国经济网.2011(5)
[2]王保林.《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7)
篇4
在经济发展周期方面,我国房地产周期大体有以下规律:房地产周期的频率7年~8年为一个周期,大约发展5年,之后低落2年,而且随着市场及行业的成熟,此周期有延长的趋势;我国房地产的周期中,低落期较短,繁荣期较长,显示出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特点;从销售增长和投资增长的关系来看,销售增长直接影响到投资的增长。在关联产业的发展方面,房地产的开发与多个行业息息相关,这些行业的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产品的更新周期等均影响房地产业的发展。内部风险。决策中的风险。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预算管理中的风险。由于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或者不作细致的财务分析,将预算只停留在具体数字和表格层面上,企业无法确立目标利润,不能测算和分解落实各项成本指标。成本管理中的风险。有些房地产企业只注重工程进度控制,忽视了成本费用控制,未将成本费用控制上升到成本管理层次,没有发挥财务部门自身的成本管理优势。资金管理中的风险。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参与运作,其资金由自有资金、预售款、银行贷款、经营性欠款四部分组成,一旦企业不能控制各类风险,出现不能支付到期本息的财务危机的概率就非常大。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开发过程复杂、周期长、涉及部门和环节多的特点。
二、房地产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债务风险方面。房地产开发企业虽然也实行资本金制度,但大部分开发企业在初期阶段均以负债开发为主,大量的开发资金来源于借贷。
2.利率变动风险方面。房地产企业在负债经营期间,受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贷款利率会发生增长变化,政府为了进行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的出现,执行加息的政策,利率的增长增加了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
3.财务管理风险方面。当前我国房地产业所反映的财务关系比较复杂。由于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资金往来结算频繁、量大,涉及面广,势必增加企业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4.再筹资风险方面。房地产企业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对债权人的偿债保证将降低,增加企业从货币市场或者其他渠道上筹措资金的难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房地产企业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选取原则
目前,关于财务风险评价和预警已经有不少学者做出了不少成绩,但是不同类型的公司会有其自身的特点,再考虑到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活动现实情况中存在的特点和规律的情况下,本文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遵循了如下原则:科学性原则与全面性相结合。构建针对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必须从财务管理理论出发来,根据现象挖掘原因,设计的指标体系能够对主要影响因素全面做出科学合理的描述。可操作性原则与可比性相结合。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由于条件的局限性必须要求要求指标体系所使用的全部数据均能通过现有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获得。此外在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上要能够对同一时期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横向可以进行比较。动态评估原则。企业从创立开始,就进入资金运转、循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就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且由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财务风险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甚至其强度也不同。所以,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变化,在动态调整的过程中保证其适应性。
2.评估指标的筛选
针对我国房地产企业现实情况,在选取指标时会需要考虑到以下方面:一是针对财务风险的就是到期无法偿债的表现,而房地产行业高投资,项目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资产负债率偏高,所以偿债能力是必须要重点考虑的方面;二是企业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财务风险水平,反映这方面能力的指标也必须考虑;三是从以往研究发现,从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如果存在较大财务风险甚至陷入财务困境,企业会提前呈现出发展速度减缓或停滞不前的现象,发展速度的指标也必须得到反映。四是在实际运营中,现金流量指标基于收付实现制,更为客观地体现企业偿债的能力;五是考虑到部分财务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相关系数非常之大甚至可以考虑替代效应。构建了初选指标体系后,设计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调查问卷。利用调查人员假期时间,对所在地的房地产企业和部分知名房地产企业相关财务人员直接调查与访谈并现场填写。经相关统计分析后,统计有效问卷份,将得分超过3分并且出现频率超过50%的指标都纳入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问卷数据来源于各个省的直辖市,北京近十个地市的房地产企业。由于条件所限,大多为非上市公司,涉及的上市公司有保利地产和金地地产等。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实证研究的是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而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大多为非上市公司,所以调查问卷只能作为指标选取的参考。因此需要参考学者专家的意见确定本研究选用的指标体系。在对评价指标逐一分析和筛选的过程中,运用相关性分析,剔除高度相关指标进行替代。
3.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投资风险的相关的指标:速动比率、存货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指标通过来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来体现企业的筹资风险水平;根据资金回收风险指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来反映回收环节可以用营运的能力;根据投资风险中的相关指标:销售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根据成长风险相关的指标:净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来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根据现金流风险相关的指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净流量对销售收入比来反映现金流风险水平。
4.评估方法的选择
对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时,需要选取一个能够在理论中证明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科学评价方法。在综合评价方法的运用中,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灰色系统理论、BP神经网络方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要求将主客观研究结合,有时候由于评价的主观性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完全可靠,需要通过分析结论来进一步证明其科学性。灰色系统理论对指标间相关关系的影响无法解释。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基于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剔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性指导性强;同时消除了指标间相关关系的影响,适宜于评价指标间存在相关关系的对象系统的综合评价。相对于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不仅可用于比较评价对象,还可以找出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
四、财务风险处置措施
1.房地产财务风险的防范
多元融资,降低负债。通过融资渠道多元化、合理搭配资本权益比率等方法,控制企业资本成本、改善资本结构以减轻筹资压力、降低财务风险,从而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科学决策,严格监管。在内部控制上,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构,组成最高决策人参加的,以财务部门为首的内部控制小组,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来加强内部管理。同时,对各阶段成本进行预先规划,按既定的制度和目标实行监督管理,最大程度地避免人为因素的不利影响,提高成本管理绩效。强化素质,谨慎运作。一方面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工程管理、成本控制等相关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房地企业还要通过对决策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素质,从而进行准确的财务决策。在运作中,企业要加强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提高所投资金的安全合理性,避免盲目性,提高资金利用率,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
2.完善财务管理的机制
搞好资金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注重现金的管理,制定资金使用计划,保持现金收支平衡;加强建筑材料的管理,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失;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尽快收回应收账款,降低企业坏账损失风险。加强成本管理,注重目标效益。确定开发项目成本和开发项目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准确预测开发产品成本;建立两级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实行成本责任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实行全过程成本管理,努力实现成本管理目标。施行预算管理,发挥预警作用。现金流预算,房地产企业应明确资金使用计划,量化未来预期收益,准确预测未来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建立滚动式的周期现金流量预算;项目预算,应对工程项目进行预测分析,并对每一项目作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细化投资项目,分别预算;财务预算,财务各职能部门应通力合作,控制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问题;筹资预算,企业在项目投资前应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资本结构,选择筹资方式,制定债务偿还计划。完善制度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开发企业经营活动及财务管理的特点,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从征地动迁到工程建设,再到商品房营销,最后到物业管理整个开发经营全过程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财务管理部门可以适当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及国外管理经验,加快我国开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步伐。
五、结语
篇5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财务风险 预防 策略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生产运营时实际财务收益和预定财务收益有偏差时可能受到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一直存在的。电力企业是重点国有资金密集的企业,以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但是电力企业是国家垄断企业,由国家有计划地对其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置,它的发展和经济效益都和国家密不可分,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影响。但是随着不断深入的电力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管理挑战。所以,提高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完善财务风险的预防体制可以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1 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1)电力体制改革引起的财务风险:日前,电力体制改革给电力企业运营带来了很大的财务风险。原来,电力企业运营方式是一体化垄断运营,所以经营成本高、资源配置不科学、服务质量差等。但是,电力企业在引入市场竞争体制以后,电力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管理方面和运营方面,这些挑战给电力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同时,将厂网拆分以后,发电公司和电网公司的财务风险都增大了。
(2)资本市场发展引发的财务风险:我国不健全的资本市场也严重限制了电力企业发展。现在,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的变现形式、路径及变现资金的用途等,导致电力行业产生了不规范的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行为,以至于资本运作效果不明显,效率不高。资本市场的不健康发展,导致电网企业只能向银行大量贷款扩大生产,集资途径的单一,增加了电力企业的负债,同时也增加了其财务风险。
(3)自然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引发电力事故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灾害。洪水、山体滑坡、地震、台风等造成的线路中断和造成的安全事故等,例如2008年南方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给我过电力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财务风险,只要企业运营,自然灾害会一直危害电力企业的安全。
(4)内部结构管理带来的财务风险:部分电力企业内部调控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关的机构控制结构,造成内部职责模糊;对授权批准缺乏监管,引起权利失控;同时管理功能控制体制不健全,控制力度不够,手段不强硬;还有就是内部机构的监管和评价体系不完善,有的企业甚至没有,降低了电力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5)电力营销引发的财务风险:产品销售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对电力企业来说,因为其产品客户是整个社会,生产、供应、销售一起完成,更重要的是 不可以储存产品,还有就是用户先用电后交费,有些公司企业经济困难,无法按时交费或者倒闭根本不缴费,所以说电力企业营销会带来财务风险。
2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1)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正常来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应该由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明确的权利和职责分工、合理的交易程序、独立公正的审计等组成。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并进行多种监管以使隐患消除、弥补漏洞、预防风险合理经营等。利用完善的内部控制获得详细可靠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及时预测财务风险,采取对策。
(2)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财务风险一直存在,电力企业无时无刻都面临着多种潜在的危机,所以企业领导应该一直都有危机意识,并在风险来临时从容应对,并且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培养员工的危险防范意识,尤其是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只有整个企业对财务风险足够重视,才能够在财务风险预警和应对方面取得良好的成就。
(3)制定全面的预防目标:自然灾害客观存在,要想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就要提前预防,应用科学的手段对电力企业的作业场所进行探测、分析、预测,谨慎杜绝自然灾害风险。同时,采取女增加日常巡检的频率、定期进行风险应对演习和对电力设备的检修并设计应急预案等措施降低自然风险。其次,还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使电力企业在风险来临时决策传达顺畅,预警人员及时反应。最后还可以买保险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4)监管部分落实职责,强化信息沟通:在电力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监管部分要落实监督职责,发挥监管作用,对财务风险防范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监督,并实时对控制方式和程序进行调整,同时确保各部门沟通的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以便各部门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3 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电力企业及面对挑战,又面临风险,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平稳发展,电力企业在生产运营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好财务风险预防和应对策略,确保各个决策的科学合理和各个活动的顺利进行,不断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明.新时期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及防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5).
[2]徐艺芳.发展中的电力企业如何应对财务风险[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6).
[3]杨为城,杨建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索[J].现代管理科学,2009(2):104-106.
[4]苏长江.加强中小企业转型期的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10):145-146.
[5]张晓娜.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63-64.
[6]田鸿春.强化企业内控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几点思考[J].长三角,2009(8):102-103.
[7]莫玉琼.浅析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今日南国,2009(6):56-57.
[8]胡志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研究[J].现代商业,2008(35):89-90.
[9]吴艳萍.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问题[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8(03).
[10]焦志强,王媛媛.对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8).
篇6
关键词:创业板;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2-86 -03
创业板在我国创业板特指深圳创业板,其地位仅次于主板。它是为短期内不能在主板上市的新兴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和成长空间的场所。创业板是对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在资本市场中地位也不容小觑。创业板和主板市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上市门槛、信息披露、监管制度、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处于新兴企业快速成长,为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为建设资本市场添砖加瓦。我国创业板的定位很明晰,科技含量高、成长性高、商业模式新等。
一、创业板市场的基本特征
由于创业板市场的独特性,其具有以下几项特征。
(一)上市标准相对宽松
证券交易出于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考虑,会严格规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虽然新兴成长性企业发展前景很被看好,但在起步阶段也很难达到主板市场的上市标准。创业板市场因为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赢利能力等规定较松,从而把那些无法在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吸引到创业板上市。从交易类型来看,主要是以不能在主板登记上市的证券和定期还本付息的债券为主。从发展趋势来看,交易种类日益增长。
(二)交易机制灵活
创业板市场的交易基本是券商与券商、投资者与券商双方之间的直接交易。价格方面,一般交易之间都是按净价基础来确定,不收佣金。交易额方面,零数交易和大额交易都可以,并没有数量单位的限制。市场参与者方面也没有限制,机构和个人都可以。良好的流动性才能保证创业板市场发挥其功能,而新兴企业的小盘股便常会遇到流动性不强的问题。
(三)产业构成以新兴行业为主
创业板市场以新兴高科技公司为主,其现代化的交易、低门槛和较好的服务,都让高科技公司认为创业板市场是上市交易所的不二之选。
(四)投资者构成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创业板市场的高风险决定了该市场的主要投资者为机构投资者,而不是向所有投资者开放。个人投资者主要通过其他途径间接参与市场,最终创业板市场中投资者市场便呈现出投资机构化的倾向。
二、创业板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创业板企业的风险概况
创业板企业风险包括来自市场的风险和来自创业板本身的风险。类似于主板市场存在的诸如:上市公司经营风险、诚信风险、盲目投资风险、股票大幅波动风险、市场炒作风险、中介机构不尽职引发的公司质量风险等,这些创业板市场都会存在;另外,创业板本身也存在风险:由于创业板市场上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大多仍处于创业成长期,发展并不成熟,所以相对于主板的风险,创业板的风险会较高。例如:
1.公司经营上的风险,由于创业板公司规模比较小,更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和冲击;
2.技术上存在的风险,创业板企业虽然有着较强的种种创新能力,但不能避免会遇到技术失败或被其他企业技术替代的糟糕情况,更严重的是可能出现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问题;
3.规范运作方面的风险,创业板市场中不乏很多民营企业或者家族企业,这类企业中独大的现象很常见,较易出现运作方面的风险;
4.股价波动的风险,创业板上市公司因为普遍股本较小,股价就很容易纵,就会引发股价波动的风险;
5.创业板企业估值的风险,创业板因为出现了很多新的经营模式甚至新行业类型,但市场上却没有相应的评估体系,这就可能导致对创业板企业估值不准确,所以此类估值也存在着较大风险。
(二)创业板企业的财务风险
在经历十年的长跑与冲刺之后,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终于迎来了第一批二十八家企业的挂牌上市,自此创业板交易正式开始,此举成为创业阶段的企业寻求融资的快捷途径。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创业板一方面被人民赋予高期望,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及各机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估方法,所以评估模型各不相同。与此同时,2009年6月我国实施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按照新规采取竞价方式购买新股,竞价抢购,价高者得。
创业板开盘之初,各家机构竞投使得首批股票的发行价越来越高,导致创业板发行出现了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比例的三高现象。具体情况是第一批二十八家公司上市发行的平均市盈率为56.7倍,28家创业板公司实际募资资金合计154.79亿元,而预计募集资金仅为约70.78亿元,实际比预计超募84亿元,超募比例高达119%。原因是发行价上升,直接导致市盈率和超募比例的上升。所以市场的风险显而易见。
此外,创业板企业自身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再融资风险都会给自身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
(三)与其他板块风险的比较
创业板是高科技、高成长企业的摇篮,也是低门槛、高风险但同时监管严格的股票市场。
根据证监会提出的管理办法,主板和创业板即沪深股票市场主要有三大区别。第一是财务指标要求低。创业板对拟上市企业的财务指标要求是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而主板要求最近3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创业板要求拟上市企业连续2年赢利,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而主板要求连续3年赢利,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不难看出创业板门槛比主板要低不少,但是风险控制要求方面,却比某些海外创业板要高。三是对投资人要求高。管理办法中提到,创业板市场应当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建立投资者准入制度,并且向投资者充分完全的提示风险。虽然相关细则还未出台,但预计创业板市场某些方面将会比主板更加严格,比如投资者资金要求和涨跌停板限制等方面。
整体来看,虽然某些风险可控,但创业板风险仍比主板风险高出很多。
三、创业板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创业板公司在经过三高发行后,投资者便开始担忧起风险来。首批发行企业市盈率和超募比例都出现了惊人的高值,这必然会加大企业日后的经营活动或投资的风险。
针对财务风险,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一)应对投资风险的策略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所投资的项目没有收到预期效益,继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企业投资风险有以下几种情形:
1.投资项目未能按期投产或是虽已投产但亏损,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2.投资项目不亏损但盈利低,利润率甚至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率。
3.虽然没有出现上述两种情况,但仍然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
创业板公司上市发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筹集资金,实现公司创新和发展的目标为规避风险,谨慎科学的决策如何使用募集资金尤其是巨额募集资金,是极为重要的。上市企业应制定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实施有效的投资管理,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切忌主观臆断,需尽量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制定出可行性方案;在决策执行的阶段,当发现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可能会与预期背道而驰时,或者出现超预期的长时间的亏损,以及投资与回报难以匹配时,应该适时终止执行,充分考虑不利因素带来的不利程度,及时制定应对方案。
此外,超募资金如何使用才能提高投资回报的问题也值得深思。在决策投资方向方面,需坚持发展主业,这不只是证券监管部门对募集资金用途的规定,更是创业板公司对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创业板公司在六个月内明确超募资金用途,作出使用规划,并要追踪监管超募资金。因此,为合理高效的使用这笔资金,创业板企业应在提升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配合科学有效的决策和执行能力,企业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
(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策略
补充流动资金往往是创业板企业在募集资金的重要用途之一,这更加突显了企业加强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企业流动风险可控,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企业最大可能的减少坏账损失,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现金和库存量都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加速资产周转,实现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
(三)应对再筹资风险的策略
不断地资金流的支持才能使创业板公司发展壮大,仅仅一次的上市发行并不能满足企业对资金流的需求,企业日后还可以通过类似方法来筹集到资金。我们文中所讨论的是创业板公司首次发行后再融资的风险应对,如果企业没有能将首笔募集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没有将其发挥最大效用,股东对实际收益不满意,这肯定会对企业日后的筹资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企业不能为了追求大而全就乱投资,而应该立足于发展主业。应该通过企业自身挖掘和技术改革,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等方式实现长远发展;再用过新设立分公司、子公司或者收购兼并等方式扩张自己,使超募资金的用途得以真正发挥出来,在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投资者不仅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还能使企业在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为企业今后的再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四)应对经营风险的策略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动、经营方式的改变或者是经营决策的失误等所产生的风险。其他因素固定时,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与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成正比,稳定的需求带来稳定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经营风险才越小。因此企业应该先深入调研市场,根据产品在市场中的适销程度,来决定是否要大力生产该种产品。有些企业对单一客户的依赖性过强,这类企业更应该认真看待募集资金投向的问题,认真考虑通过投资运营新项目是否能过规避或者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者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是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还是经营风险。此外,创业板中有很多企业属于民营或者家族企业,这类企业内部容易出现独大现象,所以更要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决策机制,确保企业规范高效的运转,才能规避运作方面的风险,进而规避企业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
(五)应对收益分配风险的策略
创业板公司在经过三高发行后,加上二级市场的爆炒,首日收盘的市盈率便超过100倍,最高的更是达到200多倍,这看似利好无数,但面对现实,上市公司本身和理性投资者并不对虚高的价格有所期待,因此,创业板公司更加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股利政策,避免因为不当的收益分配给企业的后续经营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应对收益分配风险的策略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合理发放盈余,过度发放或者以现金形式发放盈余,都会对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2.投资者的积极性会因为企业受益过度留存而打消,股价不涨反跌,同时对企业日后的筹资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企业的投资报酬率长期是呈逐渐下降趋势的,因为企业规模扩大市场竞争激烈,当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不能满足股东期望时,他们的积极性便会被打消,又因为对未来收益如何不能确定,股东会更加重视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利益,这种情况下,股东会因为企业不分配或者少分配收益而更加不满,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的科学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才能更好地规避企业收益分配带来的风险问题。
四、关于创业板的进一步思考
创业板企业的三高发行并不是市场和投资者们所期待的,对这个问题,必须从制度层面对此作出规范。
首先,可以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新兴的、高成长型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使供应量增加,满足市场需求;其次,通过建立合理的统一的估值体系来降低创业板企业的估值风险,使投资者通过合法渠道获得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促进理性投资;最后应出台针对超募资金该如何使用的制度,对超募资金的使用用途作出安排。
篇7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240
1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风险
基层医疗机构是居民正常生活与生命健康安全的保障,也是国家一直大力扶持和建设的重点项目。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主要通过资金筹集、政府拨款建设、医院正常运营、投资安排以及财务管理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及实施共同组成。近年来,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模式均已发生改变,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风险出现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医疗机构自身的投资力度不够、缺乏资金引进,也可能是由于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投入力度不够,或者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难以得到法律和相关制度的保障,或者是由于在医疗机构正常运营过程中存在药品折扣、医药费拖欠、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的。长此以往,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所需资金供应将会出现困难,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经济收益难以达到平衡的发展状态,将会严重影响其正常运转和发展,也会导致其财务报告不真实、不准确,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2基层医疗机构中常见的财务风险
21策略风险
当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现状正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在当前的基层医疗机构日常运行中,药品折扣、医疗费拖欠、药品采购舞弊等现象不断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财务账面上的应收账款却在逐渐增多,呈现入不敷出的现状。当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并未及时调整其管理模式及工作方法,管理手段也较为传统,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的财务工作无法核算准确。
22运营风险
我国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体系中,私立医疗机构越来越多,大多是个人合伙企业或者家族企业,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者及投资者在对其进行管理时,特别重视企业管理权和所有权的统一,家族企业中家族化管理现象较为严重,其内部分工不明、职责不分,往往出现越权行事的现象。基层医疗机构经营者和管理者希望将财务管理权与参与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利于财务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进行。
23资金管控风险
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往往较复杂,除了运营过程中资金的收取和缴付外,还需要对各个部门的资金流动进行管控。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者步骤出现问题,都可能会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风险。同时,除了日常的运营外,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还存在一些额外的资金风险,如库房资源的资金占用,结算资金无法及时回笼,相应的投资资金无法及时到位,都可能造成资金流动阻碍,如不及时管理和采取措施,还可能会造成资金链断裂,从而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风险。
24债务偿还风险
基层医疗机构在市场中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才能让自己在当期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各家基层医疗机构也是费尽心力,绞尽脑汁。当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因为受到药款拖欠、采购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其内部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时候,基层医疗机构在下一步的药品采购以及设备采购中由于缺乏灵活充分的资金,往往采用赊账的形式。长此以往,基层医疗机构账面上的应付账款就会越来越多,企业在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的情况下,面对着越来越大的还款压力。
25人员风险
人员风险是指因为财务人员的行为而造成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又分为两种: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人员自身财务经验不够,同时对医疗行业的熟悉程度不够,会计专业知识不精通,会计核算上不准确,还可能会在账务信息上不能全面或准确地体现真实情况,或者不能在经营过程中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的存在而产生的财务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人员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提供虚假账目、利用职务便利占用公有资产等所产生的财务风险,还有财务人员岗位安排不合理,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不能相互牵制和监督,发生合伙侵占单位资产的行为。
3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31进一步提升风险意识
基层医疗机构应该重视风险的预控措施。风险预防不仅仅是医疗机构负责人的责任,也是单位全体员工的重要工作。只有强化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达到上下一心,不留死角,才能更好地预防和管控风险的发生,才能真正做好相应的运营服务。
32强化相关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及道德标准
人的因素是一项工作成败的关键,需要不断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提升和道德规范的培训,使其认识到财务人员与财务风险息息相关,要在风险管控中遵循法律的规范,同时不断提升技能。财务人员专业性较强,知识更新快,如果不加强学习很难适应单位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也可以单位间相互借鉴和学习交流,增强财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将学到的财务知识与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的实际相结合,以科学的方式操作,才能更好地提升管控和预防风险;要经常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用以往的案例来说明职业道德出现风险对个人及单位的危害,做到警钟长鸣。
33完善管理控制机制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让制度在财务风险控制中发挥作用,用制度来规范工作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各工种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控制,各部门之间要协调配合,降低和预防财务风险。管控及预防财务风险不仅仅是基层医疗机构几个部门或是几个相关人员的参与就可以达到的,只有依据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管控机制,并严格地执行才能保证管控的完备性、科学性和高效性,做到层层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34强化运营管理
良好的运营必定和健康的资金流转密不可分。强化财务管理能力,利用合理的信息技术和方式方法,让资金良性循环才是运营的基本保障。同时,针对一些已经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将责任划分到人,定人定时地制定策略方针。加强监管力度,任何一项方案的制定实施都需要有相应的监管和反馈,才能及时地了解事态发展的情况,做到风险控制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到及时调整,避免时间、资金的浪费,从而提升人员、资金的利用率。
篇8
建筑企业具有项目分布广泛、数量多、跨地经营、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等特点,导致其在税收、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潜在风险难以避免,并且近几年,建筑业的发展十分迅猛,随着该行业规模的扩大,也加速了建筑业整个行业的竞争,因此,建筑企业无论是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上还是规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上都应重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2.大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型建筑企业由于其独特的财务管理特点导致其财务风险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2.1税收风险
(1)重复缴税
大型建筑企业投资规模大,分子公司遍布全国各地,跨地区经营是必然的,所以对于大型建筑企业而言,几乎要与全国各地的税务管理机构进行交涉,一旦某个环节的疏忽或政策执行的差异,就会导致大型建筑企业重复交税,进而加重了企业负担。比如,跨地区经营的异地项目在项目所在地的税务主管机关被强制要求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然而,在年度清缴时,异地项目的营业收入又并入企业总部,由企业总部在企业注册地缴纳所得税,根据相关税收政策,又无法抵扣异地项目已在当地缴纳的所得税。除此以外,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的水利建设基金、工会经费、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印花税等税费都存在重复缴税的问题。
(2)未及时缴税
大型建筑企业项目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国外,而总部只有一个,总部只能对各个子公司或项目从宏观上把握,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这就可能使总部不能有效及时督促大大小小、已完工或在建的所有项目按时缴税,一旦税务机关追究征缴,将导致多承担滞纳金或罚款的风险。
2.2资金风险
(1)企业总部很难管控所有的项目资金,无法保障资金安全。
大型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一般多达上千个,因此项目资金的管理也是状况百出。有的项目在当地开设银行账户后没有及时上报至企业总部,导致总部无法对项目部资金进行监管,有的项目则根据业主方的要求在当地设立共管账户,导致总部无法对项目资金进行实时管控,甚至还有部分项目直接将工程款等往来资金直接通过私人账户进行收支,出现体外资金流,导致资金安全无法保障。
(2)垫资现象多,难以及时回收工程款。
近几年建筑企业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建筑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这也使得建筑企业担负着垫付巨额资金的风险,同时发包方工程款的支付信用严重缺失。大型建筑企业为了企业生存必须承包各种大小项目,有时候甚至很少顾虑工程款的支付,发包方又以目前资金暂时周转困难、工程质量、工期延后等各种理由推托工程款的支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一旦企业资金链断了,企业再次恢复经营就很困难。
(3)融资额度大,成本高。
任何一家大型建筑企业都做不到仅凭自己的资金就可以支撑企业各个项目的施工,大多数企业不管是在施工初期还是在建的过程中都会涉及融资问题,企业融资的方式很多,不管采取哪种融资渠道,因为大型施工企业的贷款额度大,都会产生很大的成本,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营运风险。
2.3人员风险
由于建筑企业项目分布广泛,施工地点分散,财务监管难以集中,分散的管理难免会有财务人员从中谋利,而且可能出现内部人员勾结,以及财会人员贪污或挪用公款的风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正常营运。
3.大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从上述大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看出,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税收、资金和人员方面,本文针对这些方面给出建议,除此以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内部控制,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建议如下:
3.1税收方面:
(1)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大型建筑企业为避免重复缴税,除了要严格遵守《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外,还应与机构所在地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积极沟通和联系,严格依据相关的政策、规定,对相关税种及时合理的缴纳和抵扣,避免企业重复缴税。
(2)加强监管力度
大型建筑企业应加大对下属各项目的税收监管力度,建立纳税备查台账,动态更新分析汇总,做到第一时间掌握企业所有项目的纳税情况;采取强制措施,对所有工程来款按照基准税率(如营业税及附加3.36%、印花税0.003%、个税1.5%等)扣留税款,督促项目部及时缴税。
3.2资金方面:
(1)控制自有资金,加强全面统一管理
首先总部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必须做到记账人员与核查人员相分离,项目资金收入与支出必须经由总部统一审批和调拨;其次总部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所有项目的自有资金总量进行归集,实现实时监控项目的资金流转情况,对于项目有闲置资金的,应集中闲置资金,以提高企业资金的流转,实现自有资金充分有效使用。最后,大型建筑企业要维系良好的银企关系,合理利用银行中间业务,做到科学理财,降低融资成本。
(2)及时催收工程款,规范工程款支付程序
建筑企业在承包企业时,应提前衡量发包方的诚信度;在签署合同时,应严格规范工程款支付程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按合同约定要求按时、按节点与发包方进行结算,收取工程款;在工程完工时,要及时催促发包方支付工程尾款。
3.3人员方面
(1)培养专业的风险评估人才
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建筑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缺乏一定的认识,企业整体对财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企业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人才,不能形成完善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如今,建筑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也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应从根本上重视培养风险评估人才,这样才能在企业运营过程发现风险,采取措施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给企业带来利益。
(2)加强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在现代经济社会,权利与利益已经被很多人所向往,人们的功利性普遍化,再加上一些不正之风侵蚀人们的思想,重利益,轻道德,人们的价值观已经扭曲,因此也导致了财务人员铤而走险,贪污,挪用公款,因此应该定期、分层给财务人员做一些培训和警示教育讲座,提升职业操守。
3.4财务制度内控方面
(1)推进财务预算,作好财务分析和预测。建立相对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和指标,通过收集各类财务数据定期进行分析,对于出现异常的财务指标应提前关注和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
(2)加大内部审计和财务稽查的力度。根据建筑企业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必须在内部审计和财务稽查环节中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通过内部审计和财务稽查,可以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作出评价,对于风险管理中的缺口给予补救与修正,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篇9
【关键词】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应对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财务风险,需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较低的财务风险可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压力,增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能源企业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的产业,并且我国是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企业的经营活动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但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能源企业也出现种种财务问题,要想在竞争中立足,能源企业就要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并根据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采取策略予以应对以增强我国能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就是根据上述情况,根据我国能源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找出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对我国能源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1.管理层尚未形成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才起步,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很浅薄,甚至有的管理层连财务风险管理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会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管理层对财务风险识别滞后,等到风险发生了再采取措施,就难免会于事无补;管理层的管理活动具有间断性,而不是进行实时监控,也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的复核和再评估;管理层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调查称只有18.12%的管理层较为重视风险管理,大多数管理层只是一般重视,还有13.04%的管理层不太重视对风险的管理。
2.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第一,现金预算控制制度不完备。不注重对现金预算的控制,而现金预算对于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进行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预算,可以有计划的开展日常活动,避免资金不足带来的偿债压力和资金过多导致的收益下降、机会成本增多的现象。第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内部控制是由人来执行的,就难免会出现管理人员、、故意误解等现象;内部控制发挥不好其中一个原因是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畅,我国能源企业中近两成没有构建良好的信息系统;企业激励机制没有发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3.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
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健全,缺少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经理,并且财务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确,相互之间推卸责任的现象普遍。调查发现,有过半的能源企业组织结构设置合理,但是组织内有专职风险管理人员的企业只有1.45%,而绝大多数企业(81.16%)内部组织中根本没有风险管理人员,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了。再者,有29.71%的企业权力、责任分配不合理,组织中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权责不清,没有明确的风险责任制度,使得成员之间将风险相互推诿,不能形成独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体制,也使各部门不能承担起有效管理风险的职责。
4.我国能源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首先,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复杂,并且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具备较好的数理统计等知识,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技术也开始运用到财务风险管理中,而我国能源企业财务人员存在不能适应岗位职能要求的情况,缺乏主动意识,不能主动去学习最新财务管理知识,树立新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其次,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职业道德缺失。目前,我国有大多数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仅仅在能源企业中,财务人员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根据财务报表及时识别企业现在面临的风险,盲目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不需要进行风险的评估,这样当然会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还有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不顾企业整体利益,进行暗箱操作,制造假账,,向竞争企业泄露公司机密等等。
二、强化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1.强化能源企业管理层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可以到国外企业中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先进的技术,运用到本企业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最新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加大对管理理论的了解程度;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其放在工作的重心,切切实实成为其工作的一部分,培育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加财务风险管理经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高水平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对于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管理层应定期对其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和讲座,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外语、计算机操作能力,增强风险意识;对于财务人员积极性不高、不能自主学习的问题,管理层可以优化完善激励机制,将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和工作薪酬相挂钩;对于财务人员存在故意作假、的现象,管理层要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国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企业通过制定相关惩治规定等对此类行为予以惩罚。
2.完善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核心制度
建立完善的预算控制制度。首先要合理制定企业的预算控制管理目标,然后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在董事会下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其常设机构是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在此体系基础上,各部门制定出各自的预算管理指标并予以推行。之后通过实际执行结果和预算的比较,确定各部门人员的工作业绩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发员工努力工作。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高层领导者要严于律己,增强财务风险意识,营造诚信和道德的价值观,使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公司的文化,让企业内每个员工都受到感染;企业员工要提高自身素质。其次完善内控程序,岗位的设置要合理,应该在董事会下设财务风险监管机构,设置具体的财务风险监管岗位,明文规定各个岗位上的职责和权限,各司其职,实行风险责任承担制度;合理授权,并且授权人员能对其授权权限内的经济业务有管理权,定期对各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采取定期向董事会报告的方法,建立主要负责人批复制度以及内控责任追究制度,使内控机制有效落实。
建立完善风险预警制度。将现金流量指标引入预警系统,如债务保障率、每元销售现金净流量、现金再投资比率等,建立起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同时以反映企业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周转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建立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长期监测,防范财务风险。
3.完善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确立董事会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中的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组建财务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专门负责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增加机构设置,组建风险管理小组,配置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种全方位的信息网络,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设立临时指挥中心,即财务风险管理中心,该中心需要配备一些必要的工作设备,如电话联络网,计算机,最新的人际联络信息以及其他基本资料。各部门各司其职,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周斌.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决策探索,2006.11.
[2]荀星,张瑞霞.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11.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环境;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20世纪新时代科技技术全面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地深入企业发展中,帮助企业增加借贷,实现网络平台的业务推展。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财务金融平台,例如P2P网贷平台、各类网上理财平台、电子商务银行、网上基金、众筹平台、数字化货币等相关业务也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企业来讲,这样的多元化方式可以促进其不断发展与壮大。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风险也非常大。因此对企业来说,必要的财务风险识别与应对,对其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才能帮助企业进行长远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1.财务风险更加突出
互联网技术背景下,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企业之间实现并购和解散的频率大大加大,改变了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由于新技术条件下,企业已经不同于传统财务的核算体系,运用电子货币、行为数据和现有数据等方式逐渐融入到企业会计核算中,所以新形势下会计的核算必须考虑到货币计量假设,全面考虑财务风险所呈现的许多不确定性。
2.法律风险加大
从风险角度来看,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企业业务涉及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很容易会触及到法律的误区,进而引发系统性的财务风险。虽然我国在法治建设上,加强了互联网金融链上的监管力度,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短期内难以改变互联网金融中一些存在的状态,例如企业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状态常常会出现在互联网中。缺乏金融法律市场监管,以及相关法律法制建设的维护,这样就无法有效地进行相关业务属性的规范化,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强。
二、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识别
1.互联网模式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较弱
企业的发展属于市场产物,应该具备相对应的政策保护,还要在法律机制与管理体系方面加强完善。互联网模式下,企业面临的风险与威胁因素更大更多,改变了传统方式下企业经营方式与理念,加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得不到有效的加强,相关风险机制的建设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就形成了互联网模式下企业风险控制较弱的特点。
2.企业受到监管力度薄弱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企业融资方式更多样,但互联网金融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现阶段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监管和法律约束规范上,没有形成完善的统一机制。今日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相对应的完善规范体制。该行业的门槛和行业规范化需要加强,同时互联网金融面临着国家法律政策威胁风险,相关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法律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体系急需构建,因为新模式下存在着各种金融违约风险问题。所以企业监管力度要不断的加强,避免一些违约成本。
3.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
目前,由于我国信用体系中互联网模式项目尚不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尚不规范,导致互联网金融在进入市场中的门槛较低,同时又缺乏一定的监管监督机制,导致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违法乱纪行为的现象较多,产生了一些金融犯罪现象。例如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贷平台进行非法集资,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比如一些“跑路”事件频繁发生,使得企业发展存在着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黑客的存在,使得互联网金融常常会受到巨大的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
首先,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建立企业内部防范规章制度,优化管理过程中的流程。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坚持各个层次的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逐步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的专门化和专业化。系统化完善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监控体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过程监督考核机制建设。其次,可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完善的审计制度,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可以授权内部审计监督机构,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也可以运用第三方审计监督平台进行审计监督,构建较为完善的审计监督系统。最后,要注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现财务风险的核算体系建设,加强风险分析与防范,可以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加强经营管理决策,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价。应在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的过程中注重财务风险的防范,提出较为完善的风险管控监督机制,加强管控措施建设,加强针对互联网金融的财务风险防范分析,在发展中注重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四、结语
总之,互联网模式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互联网金融更是一把机遇与挑战的双刃剑。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时代信息技术革命下的新型产物,能够改变传统金融业的发展模式,逐步地实现互联网模式下的创新,逐步激发新的社会生产力方式,改变传统的经营发展理念,建立全新的互联网模式,当然,伴随着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其中发展中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也不容忽视。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带来这会计核算系统的变化与创新,因此我们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与完善,才能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天然.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6).
[2]戴宙松,黄博.P2P网贷平台相关会计处理探讨[J].会计实务,2015(12).
[3]吴东才.企业涉互网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J].财会月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