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实用的演讲技巧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单实用的演讲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单实用的演讲技巧

篇1

[关键词]英语教学 高考题型 听力教学

与语法、阅读等书面考试题型相比,听力考试具有极强的瞬时效应、信息效应和心理效应的特点,因此,考生必须学会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充分利用宝贵的每一分钟。

一、听前预测

考生应充分利用试卷刚发下来,听力还未播放的宝贵时间,阅读每题的题干和选项,强记关键目标词语,充分利用题干、选项以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作适当的分析与推断,预先猜测对话或独白的内容,进而缩小“包围圈”,做到有的放矢。

二、听时学会放弃

听力测试时,尤其是前五篇短对话部分,对话冗余信息少,给学生的思考时间短,只放一遍录音,有的题目语言速度过快,不容易听清.这时,就要先舍弃这一题,集中精力听下一题。切忌在某一题上冥思苦想、耿耿于怀,打乱听后面内容的心理节奏。那么,对于未听懂或未完全听懂的内容,应在听力测试后采用阅读理解的方法去推测。

三、听中抓大放小,紧盯关键词句

由于高考听力材料信息量大,速度较快,捕捉关键词句就成了英语听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些考生在做听力测试的过程中抓不住重点,盲目地逐词逐句地听,不免挂一漏万。其实,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只要捕捉到关键的词句就能基本找出问题的答案。

四、平时积累,针对训练

听力训练贵在坚持,功夫要做在平时。只有平时多听多练多总结技能技巧,才能在应试时有出色的发挥,如通过多听我们可以发现——短对话,答案多在第二个人说话中出现;长对话,短文听力,要先抓住开头的前几句,这一般是主旨题的答案所在,而结尾处往往会再次呼应。中部往往是细节题,这种实用的总结能够使我们在做题时事半功倍。除了多总结多思考之外,我们还要依据考试大纲中听力部分的能力要求进行不同能力的针对性训练。

主旨大意的考查——听力主旨题考查把握谈话或独白的主要内容的能力。主旨是一个谈话或演讲的主要内容的综合概括。一段谈话或演讲的主旨是谈话人认为最为核心的内容。

事实细节题的考查——事实细节题为了说明和解释主旨,对话或独白中需要一些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些信息对理解对话,把握对话主旨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且在试题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这类题要求学生在听清,听懂信息的同时,还要对所听到的信息做简单的处理。有的也需要考生进行简单的计算,要考生进行简单的计算。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英语听力素材处理;英语听力理解技能

课题项目: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英语教学改革课题“大学英语听力素材的有效处理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KKT201502

H319.9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为高职高专培养实用性人才和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向,克服旧的教育方式普遍忽视听说技能训练的弱点,加大听说技能、特别是实用交际能力的训练,把培养一定的实用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进一步体现了三加强原则:加强听说、加强表达、加强实用,满足学生将来在一线工作的涉外交际需要,将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具体体现于实用英语能力的培养之中。听力理解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教学是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基本环节,因此听力课程就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

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是正常人最先使用到的技能。“听”是语言学习交际的基础,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只有听得准确才能明白、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语言学家Feyten认为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听说读写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听”占实际时间的45%,“说”占2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听在言语交际中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也曾指出“: 语言学习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听力训练应放在首位。”

一、关于听力素材的介绍

在日常的英语听力训练中,最常出现的听力素材分别是交际语句单句训练、实用交际对话训练、实用演讲或短文三个层次,循序展开。交际语句单句训练紧扣单元实用交际话题,是职场英语中最常用的语句,可引导学生掌握实用的交际语句,提高他们实用口头交际能力;实用交际对话训练侧重培养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快速应对的能力,对话模拟现实场景中可能出现的情形,以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更好的应对;短文或实用演讲等连贯语篇的训练则侧重训练学生听懂连贯讲话并进行简单演讲的能力,对大幅连贯语篇的理解和掌握是我们英语听力素材中最难把握,最能体现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或可以说是我们所有英语听力训练的最终目的。

二、如何培养学生听力理解技能

现实教学过程中的听力理解技能可分为听―判断、听―记录、听―推测、听―阅读、听―归纳。

―判断以听辨能力为目标,以听辨内容为主,而不是以辨音和辩别词语为主,力图把听辨训练与实际口头交际结合起来。在学生听辨选择词语时要求学生既要注意辨音,更要注意辨义,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在听力教学过程中,交际语句单句训练可以采用此法。先给学生简单介绍交际话题的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有了初步印象;然后播放十个单句,依然是听大意,接下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关键词,以及句子的中文释义,中英文结合,学生对所学句子有了整体印象;最后,再逐句播放一遍,学生已经可以掌握单句。对于个别较难单句可以多播放几遍直到学生完全掌握。

听―记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所听信息并记录要点的能力,是听与写两项技能的结合。此项训练所填内容比较容易,只限于词语层次的信息,重点依然是对内容的理解。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实用交际对话训练可以采用此法。听对话之前先要阅读与对话相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对话,可以发现要记录的要点并能完成任务,选择判断和口头回答问题。

听―推测此项训练围绕对话进行,但是难度加深。学生必须在听―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逻辑思维,做出推测。进行到这一步骤对话应该已经听到第三遍,根据前面的累积可以完整补全对话中缺失的单句。对于个别较难单句可以多播放几遍直到学生完全掌握。

听―阅读这项训练的听力材料不再是对话,而是短文,为了降低听力难度,在学生听之前老师要将生词给学生进行简单讲解,并粗略将短文阅读一遍,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边听边填入空缺的信息。听第一遍短文主要是掌握文章大意,第二遍时可在空缺处短暂停顿以便学生书写。

听―归纳作为听力训练的归结,要求学生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将所听到的内容加以归纳整理,写出一个完整的短文或段落。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记忆所学的词语和句式,为阅读教学做好准备。该训练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指导学生先在课上口头回答所提问题,然后把写短文的任务留给学生在课后完成。

上面所介绍的只是将上述听力理解技能运用到听力训练素材中的一种模式。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理解和需要,以及学生的能力和不同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技能,提高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在真实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掌握扎实的英语听力技巧,并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篇3

每次你演讲的时候是不是都想要得到一个奥斯卡奖。即使一个故事你已经讲过500遍了,你在讲的时

候好像仍是刚刚想到的一样。很多成功的演讲者都运用表演技巧来提升他们的台前技巧。毕竟,演讲者的工

作和演员的工作相类似——吸引观众。演员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同一个角色。如何使之保持新鲜呢

?这就是演讲者能从演艺圈中学到的。

在戏剧学院学习表演的那段时期,使我能有很多机会与文艺界的一些杰出的老师一起学习,尤其是我的

表演导师安振吉。这种表演的培训对我作为一个专业演讲者的职业生涯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这里是从表演

技巧中总结出来的十个实用的秘诀,它们会帮助你在台上赢得奥斯卡奖。

诀窍之一:即兴创作

即兴创作意味着在你要行动的时候准备。它表示放弃一成不变,而是尝试新的和激动人心的东西。演员

们用即兴创作释放他们的创造力,再借着剧本找到他们的最佳状态。

你能够通过尝试不同的方式来架构你的演讲来进行即兴创作。在一次激励演讲中,我根据演讲的基调即

兴创作,提出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在为母亲花一分钟买电灯泡和花一小时为女友买50公斤大米的事

情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以此来说明你对梦想和目标的欲望程度决定了你的行动的论点。很明显非常成

功地用热情与幽默把意思表达了出去。

在说明不要不相信奇迹及自身的力量的结尾时,我变了一个魔术。将矿泉水瓶的瓶盖在瓶底拍打一下后

,进入到了瓶内。结果你可以想象,所有的人目瞪口呆,如睹神物,对于前面论点的记忆我相信终身亦没齿

难忘,结果不言而喻。

试着用即兴的词汇来表达你已有的故事——你会发现感觉最好的用词和表达方式。你不用去管时间,重

复地用中速表达或乱讲一气。

这个观点是为了让你自由和开放。即兴创作给你空间使你有创意和显得自然。

诀窍之二:个性化你的故事

讲故事的关键不是记忆词汇,而是记忆那种体验。演员使用一个称之为“个性化”的技巧来达到这个目的

。这意味着从你的生活中提炼出一种经验,然后把这种经验中的情感的影响力应用于表演的场景和故事当中

。个性化是演员演得真实的秘诀。

举例来说,当安东尼·霍普金斯在影片《沉默的羔羊》中扮演杀人狂汉尼拔·莱克特时,他根据他曾经

发狂地想去杀人的经历,再造了情绪的感染力。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霍普金斯是一个精神错乱的杀人狂。实

际上,演员霍普金斯只是从他替代性的经历中演出真实的情绪。

作为一个演讲者,个性化意味着把你自己带进演讲。“就讲故事而言,如果你不能领会他,那观众也不能

。”通过体验的再现把观众带进演讲。你得到的回报是,每一次你再造这个体验,它都会是新鲜的。

即使有时你在描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也要把这个素材当作你自己的。“我所有的故事都是我自己的

故事,”我的表演老师上戏教授安振吉曾经说道,“如果我听到我喜欢的故事,我会把它重新塑造。我会用

不同于他人的方式来讲述它。”

诀窍之三:强烈的意愿

一个在演员在每个场景中都有一个意愿(或是目的),一个意愿对剧本来说是一条主线。意愿激励着每

个角色。哈姆雷特的意愿是杀死他的叔叔克劳蒂斯。哈姆雷特一路上有很多障碍,但是他没有这个意愿的话

,这部戏就演不下去了。

作为一个演讲者,你的意愿是任何你向观众所宣扬的--------你的观点。我的意愿是说服观众,双赢

的谈判比单赢的更有效益。演讲者HELEN说,“我的意愿是让观众们说,‘哦。我从没有这样想过。''''是

帮助他们建立新的观点。”而周可的意愿是,“不仅是提出观点,而是如何执行观点。”

没有意愿,你仅仅是一本会走路的百科全书。勇敢地站出来,并加以表达!

诀窍之四:戏剧化

演员总是要在台上尽量显得真实。但是舞台上的真实----实际上只是我对我们真实经历的强化。真实

却没有戏剧性是非常了无生趣的!即时是最敏感的电影表演都会有戏剧性的成分。

我的表演导师说,戏剧化是“你需要变成你自己,但是要‘比生活夸大,''''”她还说道,“要做你自己

……但不是刻意的。”在以幽默结束他的关于科技的演讲时,诺贝尔得奖主对他的观众说起有关他和他的妻

子在购物时看到小活塞的展示。他说道,“这次演讲最终以此来结束,就是我把活塞放在我头上,再把一个

秃头的小伙子拉上台,把另一个活塞放在他的头上,然后两个人扔来扔去。”

记住好的表演是即使只是阅读电话号码簿,也会使观众得到享受。当你在和一大帮观众交流时,会有很

多“电流”划过。使用这些“电流”,使演讲辉煌起来。

诀窍之五:精彩地开始

第一印象很重要。演员们知道他们必须尽快抓住观众。所以他们“精彩地开始”——他们的精神一开始就

很高昂。作为演讲者,你的充沛的精力能够激发和鼓舞他们,你必须开始就这样。

很多演讲者建议,“强有力地开场。”这并不意味着你开始时要尖叫或在台上跳来跳去。适应观众的精神

状态,开场是比他们稍高一点,如果他们精神实在低靡,不要显得过于兴奋,这样会把他们吓跑的。

我通常以一个故事开场,快速地尽可能多地吸引观众,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抓住故事进行中的场景、气味、

热情和感觉等等。当然我也曾见过演讲者用半小时来热身,我的观点是——你会失去观众,如果你花过多时

间来热身。

诀窍之六:保持敏锐

伟大的演员都是敏锐的反应者。他们一秒钟都不停。这意味着他们保持神经高度敏锐及紧张,不会去期望

由另一个演员会去处理。杰克·尼克尔森的表演尤为激动人心,是因为他对其他演员的反应是很自然的,而

不是事先计划的。

不要像我们曾经见过的那些演讲者一样,总在他的演讲中某些地方故意停上几秒钟让观众笑——而不管他

讲得是不是好笑。那样就很傻了。让你的神经对你的演讲中的每件事都保持敏感,相应地调整你的演讲。

“‘魔术''''是自然的发生的,”魔术师刘成认为,“对观众进行反应。通常我最好的素材是取自演讲中

正在发生的东西。我的演讲不是固定在一个轨道上的火车——它更像冲浪,这样或那样移动,甚至有时往下

倒!!”

导演周可也认可这样的观点,“我脑中有一个大纲,但是我从来不知道我要说什么,因为我喜欢吸引观

众,”他解释道,“当你问观众问题时,你可能会得到你没有期望到的答案,这时你会去处理它。我一些最

好的思路是从观众中来的。”

诀窍之七:多样化

任何东西若总是用同样的方式表达都会显得很无聊。演员把一段场景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互有不

同。演讲者要致力于强调、移动、声音、精神层次、素材等等。

你能在你的演讲的组织中加入多样性,例如,故事……过渡……故事……主要观点……故事……等等。

多样性能在你的声调和声高中体现。停顿也是一种多样性。不要忘记在你肢体语言中建立多样性。

我的老师曾对我说,“演讲者的敌人是重复。”记住,你的观众地注意力很短暂。多样性是一个抓住观

众的有效方法。

诀窍之八:冒险

你记得影片《密苏里假期》马龙·白兰度演的“老奶奶”吗?愿意冒险使这位伟大的演员凸显出来了。

这对演讲者也是一样的。“和观众在一起的时候要显得真实,但有时候你必须愿意从冲浪板上摔下去。”

在我刚迈入职业演讲的行业时,我曾冒险把观众带到台上,“我从来不知道谁会上来,也不知道他们会

讲什么,”我必须承认,“但实在真的很刺激。”

最近,我在一次演讲中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舞台上,那是为了表现某个非常激动的心情和场景的重

现,这是一次冒险。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却不这样想,但是没人会忘记他。人们仍然会走到我这里,问我,

“乐嘉,你的膝盖没事吧?”

所以,“你的膝盖如何?”你最近有没有冒险?朋友,毕竟,我们不是进行总统辩论。我们怕失去什么

呢?

诀窍之九:对你的选择负全责

当白兰度穿上戏服,在影片《密苏里假期》在变成“老奶奶”时,就没有退路了。演员要进行有趣的选

择,然后对其负全责。

如果你决定戏剧化,或是决定在舞台上冒险,不要后退。当我下跪时,我猛地沉下去,让身体与地板发

出沉重的撞击声,然后把头埋在地上,开始痛哭,又是尖叫又是咆哮……

对我来说,负全责意味着,“对我的信息及其对观众职业的影响力充满热情和信心,”记住你要对你的

信息和你的选择负全责。

诀窍之十:你的放松在于你的专注中

如果演员的思路可以允许自由漫步,他会专注于他的紧张神经。演员通过他们专心地准备、剧本、和其

他演员可以得到放松。演讲者可通过专注他们的意愿、客户、观众、定制的细节、室内的设备等得到放松。

很多演讲者通过会见和问候观众、分发材料、演讲前和观众交谈而得到放松。PETER通常很专注于他

的观点,他和我说过“当我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信息时,我意识到对我重要的对他们就未必重要,”他承

认,“所以我专注于重新按主次先后排列我的观点。”

不要期望不通过努力就能赢得你的奥斯卡奖。新演员常提醒为他们欢呼的影迷,他们需要多年的努力才

能得到“显赫的成功”。

作为一名演讲教练,我必须让你得到足够的警告与提醒,“表演技巧是吸引人的,而且简单易用,但如

果他们没有融入你自身自然的演讲风格的话,你会冒险,失去真实性,变得生硬刻意。”如何避免?你必须

练习,观察反馈,直到确信你演讲中的表演技巧已经没有痕迹看不出来为止。

篇4

[关键词]现状分析 价值取向 实用模块

一、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现状

在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课程建设始终处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任何一所高职院校的水平和特色,说到底都取决于它的课程建设。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开课情况让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大学语文虽然被明确定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但往往在制订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大学语文如何设置”时总是遭遇到可开可不开,开多少算多少,院系提出压缩课时等尴尬局面。这也让许多大学语文教师工作量不满,深感不受重视,纷纷转岗或不得不转岗,严重影响了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稳定。大学语文是否开课,常常取决于院校领导是否重视和支持。高职院校为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这些都是至关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事情。开不开设大学语文,如何开设,开多少课时?院校领导要有更为长远的战略目标,大学语文教育必须从更为长远的战略目标来思考。

笔者希望高职院校不仅要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而且要自上而下从观念上重视这门课程,使大学语文担负起它的教育使命。

二、基于价值取向的大学语文开设及其意义

大学语文课程价值取向应遵循其基础性、工具性、终身受益性三大教育原则。

第一,基础性原则,决定了大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

2004年10月,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大语年会第十届会议讨论了“大学语文课程定位”问题,提出大学语文的性质就是要在“高校素质教育”范畴中来界定:“大学语文的素质教育具体落实在人文素质教育层面:贯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态度、贯穿人文内涵。大学语文教育定位应该突出其传承文化、提升品位、提高能力的作用,要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活动,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工具性原则,决定了大学语文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支撑和保障的作用。

从工具性这一角度来说,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应继续加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以弥补应试教育体制的缺陷。比如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胜任职业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各行各业选人用人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教育的要求。

第三、终身受益性原则,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是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

“终身教育”理念始于20世纪20年代,发展于6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倡导,成为各国政府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理念。《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终身教育”特别强调教育在向“学习型社会”过渡中的主导地位和特定功能,认为教育始终是学习的基础。在终身学习体系中,语文课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为其他课程教学服务和奠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也强调以培养学生说话、写字、作文能力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是一切专业学科的基础,是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的。

记得布鲁纳曾经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当然,我们还需加强对大学语文的重要性的宣传,以引起学生对它的重视,从而提升大学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三、重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设想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角度去安排教学内容,突破以语言和文学知识为主的模式,广泛地涉及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从人生观、价值观、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给学生以人文教育,贯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态度、贯穿人文内涵,把人文教育放在首位。同时也要从高职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把大学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性充分结合起来,除安排文学作品内容外,还要有适当的能力素质训练的内容,如应用写作、语言训练等方面的内容。

笔者认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的关键是以价值为取向,本着“读写说并重,突出实用”的原则,选用和今后工作、学习、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实用性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和人文精神。因此,笔者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题体系改革与建设提出这样的设想:本着“读写说并重,突出实用”的原则,变“大学语文”为“实用语文”,在知识上的相互涵盖关系,把大学语文课程和实用通识教育结合在一起,将它改造成一门具备全面人文素质教育职能的、具有生态文化特性的综合课程。这既达到能满足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达到读到语文、学好语文、节缩课时的目的。

基于这样认识,笔者建议打造高职大学语文实用模块课程体系,按照“读写说并重,突出实用”的原则,把高职大学语文分解文读、写、说三大模块,分别为“文学作品鉴赏模块、实用文书与写作模块和职场语言与技巧模块”。“文学作品鉴赏模块”侧重于“读”的能力训练,朗读、阅读文言文、古诗词、四大名著以及现代文,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选择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经典时尚且有强烈感染力的文章和文学作品,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选文要注重思想启迪、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写作借鉴等综合效应。文学作品丰富的想象性、情感性、思辨性、发散思维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它还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高尚人格的有力手段和最佳途径。通过范文讲解、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和品位,成为人的稳定的内在品质。“实用文书与写作模块”侧重于“写”的能力训练,从通用的应用文体写作到个人的求职文书,从实用的工作计划到市场调查报告与预测,紧扣实用文书写作及训练,掌握实用写作与技巧,以培养学生严谨思维能力;比如,“实用文书与写作模块”可分为通用文书、基础写作、专业写作三个子模块。在基础写作模块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写条据、启事、一般书信、求职信、计划和总结等常用应用文。在专业写作模块教学中,重点教会学生写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文。如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会写催款书、索赔书、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则主要学会写产品广告、产品说明书、购销合同、租赁合同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会写导游词、解说词等等。“职场语言与技巧模块”侧重于“说“的能力训练,从简单的自我介绍到赞美与批评,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口才,掌握语言表达技巧。“职场语言与技巧模块”的教学中,要适当采用朗诵、演讲、辫论、表演、讨论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有“讽喻说”“同情说”“长恨说”“伤感说”“矛盾主题说”等多种说法,教学时可先将这些不同的说法向学生作总体介绍,然后由学生先围绕一种认同的说法去查阅资料,然后写成发言稿,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同样,这篇课文又可采用辩论式教学方式,先从学生的发言稿中提炼出两派较集中的观点,形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口头表达训练效果。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还应当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注重对学生眼光和品位的养成以及能力的培养。在兼顾大学语文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给学生多一点阅读、写作和演讲的机会,更是要通过这门课学会欣赏文化精品,学会如何去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感悟力与思考力,提高自己口头表达能力。让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让突出的口头表达能力成为一种终生受用的能力。这样的大学语文就不仅是基础语文的延伸,更是基础语文的更高一级的提升。

总之,高职大学语文教育要跟随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脚步,找准自身定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甚至是考试评价体系等方面大胆探索、改革和创新,并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双师型”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学学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学语文的教学在立德树人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景强:大学语文的尴尬根源和改革出路[J],中华读书报,2003-8

[2]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8

[3]涂红梅:论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11

[4]王传琴:加强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创新[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4

[5]罗春祥: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西北职教,2007-9

[6]陈霞:高职语文“零距离”对接课程改革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篇5

关键词:课外阅读;正心; 授渔;搭台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35-0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15年版)也明确指出:对于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笔[2]者认为,对于小学高段的孩子们而言,如果把提高语文素养的课内阅读比喻成孩子们的一日三餐,维持基本的生理需要。那么课外阅读就像是孩子们的副食,有补充维生素的水果,也有补充蛋白质和钙的牛奶,甚至还有让孩子们过过嘴瘾的各类小零食,可以满足高段孩子们飞速成长的各类需求。为此笔者通过正心,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积极的阅读观;授渔,为孩子们送上品尝书海美食秘诀;搭台,为孩子们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真正实现让课外阅读成为高段孩子们成长的营养剂。

1.正心,全面认识课外阅读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中国教育升学考试制度,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阅读兴趣的大量阅读,基本上在10~14岁(即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定型。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黄金阅读期。对于已经有了充分的识字基础和一定的阅读能力的高段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极大地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可以间接地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怀,塑造积极向上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除了必要的道理讲述之外,还要做好榜样示范。学生都有向师性,一个喜欢读书尤其是能够走近学生,阅读他们感兴趣的书的老师自然也就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比如我班孩子爱不释手的沈石溪动物系列小说引起了我的关注,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沈石溪最擅长写动物小说,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代表作品:《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狼王梦》《白象家族》《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等。 沈石溪用他的作品向世人呼吁,尤其是在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人类要善待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种子,他渴望改变并走出人与自然的对立。读他的书是享受,是乐趣,更是关于真善美的修行。当代儿童文学的领军人物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细米》《红瓦黑瓦》《青铜葵花》等,也是高段孩子们阅读的首选。当学生发现老师手捧他们喜欢的书籍阅读时,此时的教育无声胜有声。

规范有序的班级图书角借阅制度也是促进孩子们主动阅读的不二法门。笔者针对班级图书角存在的形式化问题,并未真正促进学生的阅读,在班上花大气力做了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动员的改进工作。安排学生专门管理图书借阅登记和提醒阅读,制作了如下借阅表格登记。

序号姓名学号书名借书时间还书时间是否延期备注

并且规定每天的阅读时间,每周统计学生借阅次数,阅读时间的前三名,每月评出阅读之星,奖励学生喜欢的书籍作品。小学生大都有渴望引起他人关注,成为学习榜样的心理,因此这种方式不失为促进孩子阅读的有效手段。

2.授渔,教给孩子们品尝书海美食秘诀

处于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每天都会出版数以万计的书籍。孩子们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如何才能找到自己适合的、想看的并且看了还能有所收获的书籍?这是一个关乎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的大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何"寻"书和如何"读"书两方面来探讨,教给孩子们实用的阅读技巧。

要想"寻"到一本好书,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而言,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方式莫过于同学们相互的推荐。处于班级这个大环境里,孩子们相互之间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某一个孩子看了一本好看过瘾的书,很快就会在同学之间流传开来,这是第一种普遍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相互介绍自己看过的好书,定期在班上开展"今日我荐书"活动。除此之外,笔者最常用的方式便是利用互联网搜索一些名家博客,如窦桂梅推荐的"清华附小学生阅读书目"。还经常逛一些论坛比如"豆瓣读书小组""知乎阅读精选"一类的平台,可以借鉴他人的阅读经历为班上孩子们选择合适的书籍。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孩子们日后也可以自己通过以上方式选择自己中意的书籍。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往往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也可以在引导孩子选择健康书籍的前提下让他们自主选择,毕竟读书是享受,而不应该成为任务和负担。

关于"读"书,张之洞曾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很难真正做到"读有所获,学有所用"。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内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比如阅读说明文,就要弄清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六年级课内教学开始正式接触小说,课外阅读小说就要从小说三要素开始。比如说人物包括姓名,性格;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情节又分开端,发展,和结局。阅读散文就要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在反复的品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达的主旨等等。在把握以上阅读要领之外,我们还可以孩子们一些具体的读书方法,比如跳读,主要是针对情节比较简单的文章,做到能够记住作者,了解书中主要的人事物观点即可。速读,就是对所读内容做到不发音,不辨读,快速浏览全文观其大概,做到能够复述文章内容,理清作者思路。精读则是对于内容深奥或者值得反复推敲品味的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静思熟虑地进行阅读,要求学生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比如现如今倡导的国学书籍《论语》《孟子》《诗经》就应该让学生在反复的精读中品味、欣赏,领悟其中的奥妙。小学高段阅读中还要求掌握摘录批注法,所谓的摘录就是要求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我的需要摘录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进行背诵积累。而批注则是对阅读的重难点部分划记号,站在读者角度,或者作者角度,或者从语言层面写评语和批注,做到读与思结合。

3.搭台,为孩子们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渴望成功和被赏识的心理需要。当学生的这种心理得到满足时,就能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自我的效能感[3],把这一原理运用到学生的阅读中一样的适用。孩子们阅读了一定数量的书籍之后,总会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教师应该在课内为孩子们搭建分享展示的平台。比如笔者班上的惯例有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孩子们分享阅读心得,推荐看过的好书。每周抽出一节课进行读后感演讲比赛,请学生投票选出最佳演讲者进行奖励。每月评出班级图书角的"阅读之星",每月进行一次的班级辩论赛。我们班上还会在班会课上举行不定期的诗歌朗诵比赛,格言推荐大赛,历史人物故事大赛等等。我校是全区的儿童阅读示范学校,孩子们还可以在全校内进行"图书漂流",孩子们在校园里可以接收到其他班级其他年级漂来的好书,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漂给同学,在接漂和发漂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的幸福和激动是一种有趣的经历,更是一种感受诚信和友爱的经历。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在校生活,而且极大了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动力和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渐渐地,孩子们由过去的"要我读"变成了现在的"我要读",笔者发自内心的欣慰。

正心,让孩子们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授渔,教给了他们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搭台,为他们找到了学有所用的平台,这就像是课外阅读三部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笔者希望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就能培养起良好的阅读阅读习惯和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真正实现让课外阅读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高段学生成长的营养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89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应用写作 教学探讨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写小说,但一定要能写工作与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

又扎实不可。”作为 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任的高职教育,将应用写作作为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来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既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也碰到许多问题。现将自己应用写作教学的意见陈述如下,以期共同探讨。

一、高质量的 应用写作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重要环节

目前,众多的应用写作教材为高职院校的选择提供了方便,但现行的应用写作教材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不强以及例文陈旧脱离实际等等,都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院校应用写作的需要,同时也拉远了学

生与应用写作的距离,增加了他们的厌学情绪。

高职院校的应用写作教材应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编订一本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应用写作教材。概论部分不能简单套用普通写作的内容,既要考虑特殊,要从应用写作的实际出发,体现出应用写作的个性。在文种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到面的覆盖,使不同专业的教学具有选择的余地,同时又要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保证并突出重要的且使用频率高的文种。如:简历、求职信、竞聘演讲稿、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应加大对文种具体写作技巧的讲述,减少纯理论知识的阐述。

应用写作中有许多文体都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和程式化的特点,因此例文的对照使用对应用写作教学十分重要。没有合适的例文,讲应用写作就是空对空。应该编写《应用文写作例文选》作为配套教材,精选一些时代感强、体式规范、内容贴近生活的优秀范文供学生学习和讨论使用。教师由于自身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的限制,选择例文具有客观上的困难。如果有一套权威的理想的例文选,就会为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

此外,一定量的训练题,对于应用写作教学也十分重要,可组织编写与教材配套的《作业训练手册》。作业训练题既有知识性的,也有训练动手能力的;既有针对单一文种的,也有综合性的。特别要突出动手能力训练题型的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训练的过程中掌握相应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二、课堂教学要突出实践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应用写作

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满堂灌”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很多内容教材写得很清楚,学生也完全能够看得懂,教师还是按部就班地板书、讲解,学生就缺乏兴趣,滋生厌倦情绪,教学效果很差。应用写作教材的各个知识点有些需要讲、需要指点,但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不能简单重复教材。应用写作最具操作性、实践性。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动脑筋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就会被激发起来,学习的气氛和效果就会大为改观。对于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也可以采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开展互评的办法,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质疑、创新、求异,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笔者认为,老师的课堂讲授每节不得超过二分之一,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精心设计,把学生切实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去。这样做,不是降低了对老师的要求,相反老师必须吃透教材,熟悉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具有居高临下和灵活变通的能力,才能使教学生动而不呆板、丰富而不单调、讲究实效而不流于形式,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开发课外实训基地,寻求多样化的教学途径

应用写作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传统的单一的教学途径必须改变,必须想方设法拓展教学空间。把应用写作教学局限于小课堂,效果是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不足是广大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弱点和不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中体会写作的全过程。为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拓展:

第一、吧应用写作教学与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社交活动密切结合起来。比如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指导学生写实训报告、求职信、申请书、建议书、学习计划、个人总结、毕业论文等等。这些文体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结合比较紧密,针对性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生比较欢迎,也容易得到锻炼。

第二、把应用写作活动班级化、学校化。具体说,就是把应用写作融入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之中。比如,在班级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黑板报设计比赛等活动中,指导学生创立青苹文学社,出版《儒商报》,指导学生写稿、改稿、编辑、制版,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不少学生在毕业求职时都发挥了其优势。

第三、应用写作教学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应用写作的质量归根到底要接受社会的检验。为此,高职院校应改变观念,不再将实际接触社会的时间放在毕业实习,而是要与相关单位建立联系,开发长期的课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边学边用,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比如电子商务专业在讲授市场调查时,可以与相关企业联系,派学生为企业做市场调查,从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到写出调查报告都由学生分组完成。模具专业到企业实习后,结合实际写出实习报告。幼师专业到幼儿园实习,制定幼儿园授课计划,设计幼儿活动方案等活动,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技能,并在工作中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只有把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开拓一遍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洪威雷《应用写作在高校课程建设中的地位》【J】应用写作2007(1)

篇7

关键词 讲话 自信心 情感沟通

当众说话其实并不困难,只要你能遵循一些简单却又十分重要的规则,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以平常心对待公众讲话,从讲话中体现个人价值,从讲话中收获快乐。这些都将会是让你感到高兴和自豪的事情。以下提出的几点公众讲话规则,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大学生突破公众讲话的紧张恐惧,塑造个人魅力,提升公众讲话的技能,增强沟通能力。

1 好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就展开讲话而言,它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开头、中间以及结尾。在这三部分中,头和尾最为重要。讲话的开始就像是一场正式演出前的序曲,序曲给听众留下的是第一印象,并由此激发他们的兴趣。遗憾的是,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有过讲话开头开得不好的经历——不是紧张地结结巴巴说了几句,就是开头还没说上两句就转入正题。这样做是不正确的。说话人很有必要在讲话的开头认真准备,以使听众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有利于说话人讲话的方向上。一个好的开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激起听众的兴趣。演说的开头一般是听众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候,如果你开头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人家就很愿意听下去。

(2)了解你的听众。试着去了解你的听众,分析他们的聆听需求,拉近听众和你的距离。距离拉近了,交流就会更加容易。

(3)真诚的表达。态度决定一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需要以真诚做基础的。你讲的内容听众也许认同,也许不认同,但这都不要紧,只要他们能感受到你是真诚的,他们就会愿意听下去。

开头好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要经过很多的思索。要考虑当时的环境、听众的情绪和你讲话的主题,同时还需要有个人的特色。

2 怎样结尾

作一次讲话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旅行家的一次旅行经历——一个人越是接近终点,他就越是希望尽快抵达它;很多讲话人所遇到的情形即是如此。然而,说话人结束讲话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些在他们结束讲话前有所暗示, 有些为此而说上一两句,还有些是忽然结束——既无暗示,又没有表现出任何结束讲话的迹象;听众对此感到茫然。对任何说话人来说,上述几种结束方式中最后一种方式不可取。以适当的方式结束讲话十分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听众对匆匆结束的讲话会有不同反应——有人会以某种方式表示其失望的情绪,有人会对此感到奇怪,有人会产生一种受到冷遇的感觉。实际上,以不恰当的方式结束讲话通常对讲话以及对说话人本人会产生一种负面影响。因此,关注其说话形象的说话人应该对其结束说话的方式非常小心。精彩的结束语犹如与人话别,能促人深思,耐人寻味,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演讲的结尾要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听众的情绪推向,给你的演讲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3 自信心

自信心是说话人成功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讲话人在讲话前做充足的准备,在讲话过程中要注意语调、面目表情、手势,以及与你的听众保持目光接触。这些传递给听众的就是自信的信息。

(1)语调:一次没有激情的演讲对听众来说就像是喝白水,枯燥、乏味;而一次高亢、激情的演讲就像是一次神奇的旅行,它能带给听众别样的感觉。这就要求讲话人在讲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调的把握。语调,是语音、语气、速度、节奏的统一,它好比乐曲的旋律一样,能表达出多种多样的情感,体现出语言的完美性。在讲话中,对语调升、降的把握往往能透露一些信息给听众,以次引起听众的注意力。

(2)面目表情:在人际交往中,表情可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及其心理活动与变化。而且,表情传达的感情信息要比语言巧妙得多。当然,把握表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大体上说,人的眼神、笑容、面容是表达感情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尤其是眼神,能够最明显、最自然、最准确地显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讲话中,与听众的目光交流往往就处于一个很重要位置。它不仅能直接与听众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还能第一时间把握听众的情绪。再者,目光交流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自信心。切忌在讲话时不停眨眼,眼神飘忽不定,目光闪烁、斜视、瞟视。注视他人时,应以对方面部中心为圆心,以肩部为半径,这个视线范围就是目光交流的范围。而且,注视他人时,时间不宜过长。

(3)手势:手是人体的表情器官之一。手势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体态语言形式。由于双手活动幅度较大,活动最方便、最灵巧,形态变化也最多,因而手势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最强,最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在讲话中,寓意深刻、优美得体的手势,能产生极大的魅力,激发听众的热情,加深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使演讲获得成功。但在讲话中,最忌讳的就是手舞足蹈、摆弄手指,或用手挠头发、揉眼睛。所以讲话中手到底应该放置在哪里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如果你在讲台后面,你可以将双手自然地放在讲台两侧。如果没有讲台的话,可将双手自然垂在身体两侧,或者让双手握在胸前,也可以用手来操作教学设备,握住提示卡、笔、教鞭或是做手势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该把双手置于裤子口袋内,或是把手背在身后。

4 如何克服怯场

要克服怯场,说话人首先做到的是找出怯场产生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言语恐惧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反应,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消除紧张状态。说话人要对怯场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尽量保持冷静,朝积极的一面去想你自己和你的听众。告诉自己:我能讲好,肯定能。说话人感到紧张的第二个原因是缺乏经验,不同的情况对不同的说话人构成了不同的压力,因此说话人一定要对讲话作充分准备。克服怯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加练习。练习向公众讲话的方法之一,就是想象着你在和朋友谈话;不要过分考虑讲话对象的身份、地位、年龄、性别,以平常心对待,你在向他们解释什么事情,已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你。当你这样想时,紧张情绪就会逐渐消退,因为没有人在和彼此非常了解的人说话时会感到紧张。

5 学会停顿

篇8

关键词:Android;教学模式;项目驱动;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119-02

Researching on the Teaching of "Android Mobile Phone Development"

XU Wan-p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Dongguan 523083, China)

Abstract: Analysis of Android mobile phone development related courses background, researching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Android mobile development course, integrating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to practice teaching of project driven, gradually move forward,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enhanc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developing Android application,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Android; teaching mode; project driven; assessment method

1 概述

随着移动互联[1]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移动应用开发渐成热门,其中Android[2]已成为主流移动终端操作系统[3],Android相关人才供不应求,这也促使了Android手机开发相关类课程走进了大学课堂,但对这类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目前仅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出发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2 《Android手机开发》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Android手机开发相关课程开设时间不长,无经验可依,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重难知识点模糊不清,对该类课程重要知识点的选取,不同层次的院校、IT企业和研发人员理解不一,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实践教学环节有待拓展和深化。《Android手机开发》实践性极强[4],但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和无先例可循,未能深层次地进行校企合作,与实际开发有一定差异。

课程体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Android手机开发》属新开设课程,课程体系不够科学,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对这门课程的认知水平也有待提高。

上述存在的问题促使我们必须进行《Android手机开发》课程教学[5]的改革。

3 《Android手机开发》教学的改进建议

为了提高学生的Android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能力,笔者从多方面对《Android手机开发》的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3.1 优化Android课程体系

在Android手机开发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课程体系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还要及时掌握Android知识的最新技术并有选择性地将其纳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要强调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修订后的《Android手机开发》课程体系当以Android应用为基本架构,教学内容囊括Android编程基础、四大组件[6](Activity、Service、BroadcastReceiver和ContentProvider)开发、动画、图像、多媒体应用、Web编程等要素,涵盖Android开发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利用SDK内的开发组件和API,快速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

3.2 补充网络学习资源

课时是有限的,有些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难以铺展开,这时补充网络学习资源能填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且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行之有效的网络Android资源有如下几种。

1)技术论坛或博客。教师在网上搜索一些有关Android开发类的论坛或博客,或自己建立技术博客,将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记录下来供学生浏览学习。

2)网络视频课。很多名校提供免费的视频公开课,师生可主动去搜寻与Android相关的视频课,并进行共享,以供学生有选择地自主学习。

3)教学资源平台。学院已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网络教学资源的平台,这个平台整合了各类学习资源,学生从中能够获得专业课学习资料,并了解专业发展方向。

3.3 教学做有机融合

教学过程在配有多媒体的实验室中进行,教学做有机融合、同步进行,教师采取任务引入的方式开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按重难点梳理知识点顺序,挑选一些与实践联系紧密的小案例,在案例开发中掌握相关知识,以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更好地掌握Android开发技术。

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后,筛选出一些有实际应用的项目,依照企业开发流程将它们按功能分解成若干模块,模块与任务挂钩,鼓励学生完成开发任务。在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师生可一起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项目分解化繁为简,能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能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能触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疑难的能力。

3.4 实践教学层次化

Android教学强调实践性,应增加实践教学时间,遵循项目驱动教学法,将企业项目开发的流程融入教学中,并根据实践教学阶段的不同,设计了从模块、案例教学到完整项目开发这样的分层渐进的教学流程。

1)组建项目团队。在实训前,按照学生的动手能力组建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4到5人,每个团队成员都必须参与实践环节,并在实践中互相帮助,同时依照企业开发流程,每个团队都有项目负责人,每个成员都有任务分工。

2)模块教学。教师要明晰每个实践教学阶段的任务和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知识点来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Android知识框架分解为相关的、细化的模块。对于每个模块,学生完成了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后,要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比如,学生在完成Android用户界面的学习后,应能编写出含有界面控件,菜单及事件处理的简单的Android应用。

3)案例教学。当学生已有一定基础后,尝试让学生编写一些简单实用的Android案例,这些案例有一定的综合性,可让学生课后完成,也为以后的课程设计做好准备。

4)课程设计。安排专门的实训周,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开发一个小项目。教师可挑选一些有一定实用性的项目让学生参考,如网上订餐系统、智能通讯录管理系统、五子棋游戏、网络相册等等。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均由各小组独立完成,教师需及时了解各团队的开发进度并对他们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必要的辅助。

3.5 考核方式多元化

Android课程特色决定了必须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轻分数,重技能。考核应以实践考核为主,强调动手能力。据此,我们做出两点变化。第一,教师根据小案例开发结果给出平时成绩;其次,取消期末考试,以课程设计替代,以演讲答辩的形式进行,从软件质量、文档质量和答辩表现中给出期末成绩等级。

4 结束语

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网络资源的获取、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对《Android手机开发》课程进行了探讨,强调学以致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Android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成明, 李玮玮. Android手机开发课程的案例教学法[J].计算机教育, 2014(14):37-40.

[2] 王向辉, 张国印, 赖明珠. 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181-225.

[3] 杨功元, 李桂珍, 李欣. Android 应用程序开发课程建设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2(16):85-88.

[4] 蔡少霖. 基于实战模式的Android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13(2):234.

篇9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言技能目标(二级)对描述阅读作了如下描述: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独处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和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随着课程改革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不断深化,小学英语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作为英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学已成为小学高段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一、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高年级英语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注意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阅读正是运用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通过几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部分教师阅读课教学方法单一,把阅读教学当成讲解新单词,翻译文段,分析段中语法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没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阅读训练方法和传授阅读技巧。

第二,学生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不能根据掌握的知识透彻理解阅读材料,有时即使每一个单词都懂它的意思,却理解不了文中的意义所在。缺乏背景知识从而给理解能力带来影响,在阅读课学习中,尽管大多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储备了不少的词汇量,但仍不能很好地读懂课文,这正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

第三,阅读活动狭窄,阅读教学始终围绕教材中的课文转个不停,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能提供给学生的同步阅读教材并不多,市面上销售的阅读小短文大部份难度不适宜,生词太多,学生本身的词汇储备量也少,应该具备的阅读技能缺乏。学生无法在课外拓展自己的阅读,阅读仅限于课本、课堂阅读。

第四,阅读语篇中存在的阅读障碍比如单词、词组、句型、语法和特殊用法等,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阻挡了学生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大部分学生认为:反正书本上的知识老师会讲,练习会给出答案,何必自己花时间去思考、去想呢?长期下来,学生就会越来越懒于动脑,依赖老师。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策略

通过对英语课标的学习,查阅相关英语阅读研究文献,笔者认为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教学中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线,激励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

1.课堂阅读指导

(1)读前激活学生阅读背景知识

教师首先应明确交际的专题和教学目标,将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联结,通过问答、介绍、对话的形式来激活学生原有的经验储备,使之在积极、主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进入有意义的学习。这些工作可包括: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帮助排除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障碍。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3)阅读策略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阅读策略,比如:猜词策略、快速阅读策略、复述课文,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阅读、合作阅读讨论,以及课堂表演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并逐步能使学生有目地选择和运用阅读策略。

2.课后阅读指导

(1)开展手抄报赛

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教材,办一份手抄报,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然后拿来展示,让大家一起来评判。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材料,做设计,忙得不亦乐乎,很多封存起来的书刊杂志都被找了出来,有的还从网上寻找相关资料,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了。

(2)开展讲故事、做演讲、演短剧等活动

将阅读教学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故事中,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在阅读教学中,笔者积极尝试把深受学生欢迎的故事有意识融入阅读教学中,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将某些课文改编成小故事,根据材料中课文多为对话形式出现,而且课文都配有插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目的任务、彩图鼓励学生课后编故事。

(3)背诵和改编rhyme, chant等和唱一些英语歌曲

rhyme, chant, songs等是小学教材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通常兴趣都比较高。教师可以结合所教的内容另外提供一些给学生背诵和演唱,并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好恶来改编这些小诗和歌谣,这既是对阅读材料的巩固,也是英语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

小学高年级阶段,阅读教学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教师真正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实用的阅读教学模式,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10

关键词 微讲座;小组合作;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013-0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科技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1]。我国中小学实行信息技术教学多年,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难题。

针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微讲座对潜移默化地在学、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合肥市巢湖路小学正在进行《提升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策略》课题研究,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微讲座,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收获一系列经验和教训。

1 微讲座特点分析

“微”者“小”矣,成语有“以小见大”。微讲座,顾名思义,针对某个特定主题,在10分钟内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有准备的演讲。这意味着每位演讲者都会尽可能地将其观点变得明确、清晰以及有意思,甚至互动,于是小学生作为观众就不会觉得它无趣、冗长、沉闷。学生能深深地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同时也能学习到同学们的演讲技巧,适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合肥市巢湖路小学微讲座的讲授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讲座对象为学生,针对特定学生,选择短小精悍的主题,短时间内传递某一专业方面的知识。

2 学科整合,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计算机与互联网改变了知识存储和传递的方式,“微”事物应运而生,如微信、微博、微小说、微电影等,微时代来临。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知识的传递变得便捷,让小学生开微讲座,成为教学方式的一种微创新[2]。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手段。语文课或者其他学科上课前,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信息: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历史知识,有的是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有的是覆盖面广泛、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如五年级同学贺梓铭的微讲座《十面霾伏》,不仅轻松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进行了网络搜集、整理素材的操作,把雾霾的危害、成因综合整理制作成微讲座,利用幻灯片进行展示,分享给小伙伴,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科普知识的普及,和小伙伴们之间的沟通愉悦,环保知识的传递也更有效。

3 内容丰富,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微讲座”利用多媒体、动听的音乐强烈地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小伙伴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学生在整堂课中都积极思考、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互动环节大胆创新,设置有奖问答,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通过对互联网知识的查找、分析、整合,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综合分析能力。

学校四年级语文教师课前需要学生了解仿生学知识,结合开展的“十二五”课题《提升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策略》,指导教师辅导学生进行了《人类的老师》微讲座。学生兴趣盎然,各种仿生学知识前所未有地冲击着他们的大脑:模仿螳螂臂发明了锯子,模仿长颈鹿发明了抗荷服,模仿青蛙眼发明了电子蛙眼……植物世界奥秘也不少,如模拟苍耳发明了尼龙搭扣。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示,视频、动画原理介绍,把复杂难懂的仿生学原理介绍得简单明了。最后游戏环节,检测他们的听力,学生一饱耳福。微讲座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微讲座可以讨论书本上的知识,也可以是生活小妙招、科学小实验等。在课题《提升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策略》研究过程中,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夏天灭蚊的好方法》,搜集并且整理很多生活中简单实用的灭蚊方法,边说边实验,现场制作,教会大家利用简单的维生素B2药片制作灭蚊水,夏天有效防止蚊虫的骚扰。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了生活中的一大难题,还可以和身边的人一起分享,微讲座可以说是受益无穷。

4 微讲座不微,小学合作探究创新多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好广泛,但是由于基础能力的差异,学生动手能力分层很明显。教师在布置讲座内容后,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四人或六人一组,有的搜集文字资料,有的负责图片资料,有的负责视频资料,有的负责审核,有的负责整理制作,有的负责演讲。根据学生的专长,合理安排。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角色,丰富知识,展示自我,促进个性发展。微讲座的任务下达以后,教师追踪指导,协助解决难题,配合学生开展讲座。这样的团队合作有力吸引学生参与。不仅学生,甚至能让家长参与其中。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能手机等通信装备及QQ、微信等社交应用的出现,让学生在参与制作微讲座的过程中能够沟通交流,家长也能提供帮助。一些学生能够使用美图秀秀等软件美化图片,通过QQ上传图片,供同学共享;制作好的微讲座以讲座形式开展,内容可以即时分享至班级、学校、家长的QQ群。参与讲座的学生既锻炼能力,也体现自身价值,并受到家长的赞誉。因此,微讲座不微,参加的学生更多,创新的火花不时闪耀,学生乐在其中,成为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必将提升。

5 微讲座:知识拓展帮助大

传统的教学方式,预习教学复习检测。预习阶段,小学生由于能力较弱,预习仅限于课本知识。拓展知识还需教师亲力亲为,经常看到学科教师在备课阶段准备大量的课前资料。微讲座的出现可以给教师卸去这块大石头。实行小组合作,学科教师可以将此任务交给各个小组,利用课前10分钟给同学进行微讲座,课前预习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也可松绑,整合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让教师迎来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对于课前课后的预习和复习甚至作业方面都可以是多媒体方式呈现。微讲座还具有灵活、易操作的特点,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一个主题或几个主题组合,受时间、地点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较小。

如任课教师在教学有关恐龙知识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课堂上深入讲解几乎不可能。此时微讲座可以大显身手。有学生制作微讲座《神秘的恐龙》,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短时间内让同学们沉浸在几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感受恐龙时代的神奇,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特点分类、灭亡原因等,既能将课本知识浓缩在微讲座之中,又拓展了课本以外的知识。

6 微讲座:教育创新需探索

当然,微讲座作为教学方式中的一个微创新,还存在不足。在实施过程中,它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从教学实践中敏锐地判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并与预先准备好的微讲座结合起来,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2]。微讲座的制作方式可以多元化,采用的播放媒体等都需要深入探究。笔者相信这种结合教学实践、切实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教学方式,会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可借助微讲座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新知的学习。将微讲座有效地应用在各科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