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信息安全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信息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信息安全

篇1

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它主要包括了两个层面:一方面包含了互联网不受传统现实社会约束限制的个性,强调自由、平等的特性;另一方面在隐私性、攻击性等方面相比传统互联网具有更大的威胁。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显著:其一,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成本低,它可以凭借手机随时随地进行接入;其二,移动互联网对接入地点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是有移动网络信号,就可以接入。移动互联网信息主要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存取、访问的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信息。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具有几个特点:其一,保密性,主要是指信息不被未授权解析与使用的特性;其二,完整性,主要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不会遭到任何篡改;其三,可用性,主要是指不论处于何种情况下,信息与信息系统都能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被使用;其四,真实性,主要是指信息系统在交互运行的过程中,信息的来源与信息的者是真实可靠的。

2制约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的因素

2.1移动互联网运行的全民性

移动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互联网自产生起就带有公开性、全民共享性。目前,这一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加显著,但是随着全民广泛参与到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这就导致移动互联网的控制权被分散。由于移动互联网使用者的利益、目标以及价值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对移动互联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也就容易产生分歧,促使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的问题变得更加广泛、复杂。

2.2移动互联网监管不严

我们对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界定不明晰、管理观念落后等问题。比如对移动互联网上频繁出现的不良信息的划分不明确,这就导致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监管时,没有可以依据的规则,进而导致监管过度或不力。

2.3缺乏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技术

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自主性的网络和软件核心技术,这就导致我们在移动互联网运行过程中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则与标准。此外,由于我们的移动互联网核心技术主要是源自他国,这就导致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常常会处于被窃听、干扰以及欺诈等信息威胁的状态之下,造成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极为脆弱。

2.4缺乏制度化的移动互联网保障机制

我国对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的管理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保障制度,同时也没有建立有效地安全检查制度与安全保护制度。此外,我国现有的政策法规很难适应当今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发展的需要,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保护还存在着大量的立法空白。

3建立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措施

3.1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

政府在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理中,应占据主导地位,引导整个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向着健康方向发展。首先,政府应发挥应急事件指挥者的角色。政府对控制一般网络公共信息安全事件演变为危机事件肩负巨大责任,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使社会秩序尽快恢复正常。其次,政府应对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相关法律进行监管。政府应依据相关法律对移动互联网信息是否安全运行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应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中薄弱环节的法律法规制度。

3.2加强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法律建设

建立手机实名制法律。手机实名制对预防手机犯罪、净化手机信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手机实名制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制定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对手机实名制就进行了明确规定,与此同时,若想让手机实名制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加强公民隐私权益方面的建设。完善公共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首先,应重点建立信息安全的基本法,保障信息安全的各项问题有法可依;其次,可以在专门信息安全基本法出台之前,建立必要的、急需的单行法;最后,在建立信息安全法的时候,应尽量避免采用制定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方法代替制定全国性法律法规。

3.3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

建立统一的移动互联网管制机构时,应遵循三个原则。首先,管制机构建立的独立性原则。建立的管制机构不仅要独立于电信运营企业,同时还应该独立于任何行政部门,这样才能够保障管制机构办事的公正性。其次,管制机构建立的依法设立原则。在建立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制机构时,应以《电信法》或专门管制机构法对所建立的管制机构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最后,管制机构建立的融合性原则。管制机构应是一个综合性的管制机构,它所监管的范围应该包括整个信息通信领域。

3.4加强终端安全保障技术研发

(1)重视病毒防御。

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基本上都是职能设备,采用的都是专门的移动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必须具备对常见的病毒、木马等的防范功能,同时也应不断降低应用软件系统可能出现的安全漏洞。

(2)实施软件签名。

软件签名的实现能够保障软件的完整性,从而避免用户的信息被篡改。此外,当应用程序发现信息被篡改后,能够及时向用户发出报警信息。

(3)采用软件防火墙。

在终端设备上应用软件防火墙,用户可以通过设置白名单与黑名单对设备上传入与传出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控制,保障信息安全。

(4)采用加密存储。

用户对设备上的重要信息应在加密之后再将其存储到终端设备中,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非法窃取现象的产生。与此同时,用户在加密与解密的时候,一定要快速的完成,以防信息被窃取。

(5)统一管理。

对安全设备应该进行统一管理,即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中能够对全部的安全设备都进行相应的管理,并对网络中的实时信息进行及时反映,然后可以对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汇总、筛选、分析以及处理,从而提升终端对安全风险的反应能力,降低设备受到攻击的机率。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安全;安全管理

一、“图书馆+”的内涵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图书馆+”便是基于图书馆的基本定义根据当前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趋势需要,对图书馆在传统业务的组织、环境和服务形式等方面的业务进行拓展。这样的服务拓展可以打破传统服务价值的局限,是一种由多种价值融合而成的价值体系。“共享”便是服务的升华,图书馆的“共享”一方面是指借阅空间的共享;另一方面是指数字资源和活动资源的共享。图书馆需要兼顾并用好相关关系,核心价值,跳帧思维,关注新的重点服务创新领域,不断创新与深化图书馆服务的内容。

二、“图书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新常态

在全新的信息影响环境下,图书馆必须尽快摆脱用户咨询等服务的角色定位,逐渐转为向用户提供信息、知识创造等服务。(一)服务平台多样化。实现图书馆和其他组织的协同合作是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基本前提。人才、资金、管理是图书馆服务核心的因素,所以加强和社会组织间的合作成为创新服务模式的第一步。图书馆需要改变原有总分馆纵向结构的单一分布,联合社会其他领域机构横向发展,开设“图书馆+组织”新型分馆。1.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福利院、养老院等场所建立流通服务点类型的分馆。2.建立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单位联合加盟的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等共享的图书馆联盟,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3.创新“图书馆+24小时”的服务,由个别单位提供空间、人员,图书馆提供设备、技术等,突破图书馆现有开放时间限制,方便读者用户随时借阅和归还书籍。空间拓展的服务有助于促进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促进知识的利用与再创造,进而提升读者用户的信息素养。(二)服务方式个性化。基于“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个性定制化服务是根据用户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对外部知识搜集、整理,对内部隐藏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捕捉,这样不仅能尽最大程度满足不同的读者需求,同时也能促进馆员素质和绩效的提升,更能发挥图书馆在满足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生活诉求与权利中的积极作用。中国图书馆学家杜定友明确提出图书馆有积极保存、科学处理和活用益人等功能。深化图书馆人文服务的核心价值,一方面是“以人为本”,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应该建立在服务对象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是重视并传承文化,人文更多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根据读者不同的需求将人文生活中的善、爱、美通过不同的创作媒介贯穿于阅读的各个环节中,实现读者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感知。每个读者有其书,根据图书馆辐射范围内的读者群的阅读需求变化改变,包括纸质图书和数字资源采购在内的资源配置,让每个读者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专业以及非专业的书籍。“图书馆+”环境下的分馆都具有自己的特色。社区图书室的书目在内容上适合社区群众的阅读愿望;机关分馆的书籍满足工作人员对学习专业知识的迫切需要;与书店协同合作的分馆在体验的形式上使读者感受到高质的美感,内部的装饰风格、色彩搭配、空间排架布局、主题配置相互融合让读者在感受到书香之美、阅读之美的同时引导人们挖掘生活中的审美价值,增加人的幸福感。

三、“图书馆+”创新服务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

网络通信技术的开发使得沟通交流即时化。借助社交网络平台的即时沟通工具,图书馆和用户形成彼此依存的紧密交流关系,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图书馆的动态信息并参与交流互动;图书馆也可以和用户及时交流,充分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帮助用户有效及时地解决各种问题。同时,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更好更多地了解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动态;图书馆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对动态信息进行评论、转发和分享,为用户互动交流提供便利。在此环境下,信息安全平台的建设对“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网络环境下,人们需要保护信息,使其在存储、处理或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访问或删改,以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因此,网络安全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网络信息的完整和可用。(一)“图书馆+”跨域结合的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因此出现了“网络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之类的区分,也出现了“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等描述方式。信息安全是指保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信息安全取决于两大要素:技术和管理。“图书馆+”的创新服务环境下引入和建设的主体单位数量不等,所提供的服务种类也不同。对于机关、学校企业共建的图书室,和社区、行政村合作开放的社区阅览室、农家书屋,还有跟街道协同合作的“24小时”自助服务都是在依附于图书馆之外的单位所提供的资源基础上建设的,这样组织的方式导致组织成员的数字化水平不一,管理方式不一。因此,“图书馆+”的信息安全涉及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各类硬件设施,以及人员等不同层面。图书馆在提供的数据资源远程访问服务和自动化服务系统都涉及到信息的保密和安全使用。(二)新环境下主题安全意识不足问题。“图书馆+”首先是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然而各个主体并没有相当的信息安全意识。首先是工作人员。其中包括图书馆的管理者、信息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合作机构的具体工作负责人员。其次是广大的读者用户。绝大多数人认为只要保护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就足够了,而且很多的初始密码未经更改,这就为人为破坏提供了便利。如果这样的观念不能转变,不能正确对待读者信息和数据库的安全,那么任何具体的改进工作都不能得到真正的支持。(三)技术飞速发展阶段的自身缺陷问题。技术本身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设备的落后和专业人才的匮乏。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加快了软硬件的更新速度,这大大缩减了设备正常服务的时限,尤其是一些核心设备,例如服务器、防火墙、交换机等不能承受数据时代带来的更大负荷,不能在新的网络环境下负起安全卫士的职责。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下服务端口的大量增加促使这样的漏洞带来的风险成倍增加。互联、互通、共享是“图书馆+”服务的目标,其中还运用到各种网络协议、虚拟局域网技术,这些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风险系数也相应提高。(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问题。在人员和资源配置上没有建立科学、系统、高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1.技术的监管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各个端口的授权程度不一,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不便,这种权限包括读、写、执行等从属权,而授权通常是通过访问控制来实现的。在管理中心防火墙方面,应该及时统一保存和修改其用户和密码,删除或者屏蔽不需要的功能,避免安全产品本身留有安全漏洞。2.没有统一病毒防治程序和入侵检测系统。3.未能根据实践中的信息安全方针和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管理体系,主管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和协同建设不够,因为在政策上和法律上没有相应的规范。

四、“图书馆+”信息安全平台的建设

首先,在技术方面需要完善安全的技术。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障都要依靠技术的手段来实现。没有技术的保障,信息安全的概念不能付诸实践行动,只有在信息安全的环境下才能完整“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价值。其次,在管理方面需要健全有关信息安全的各项管理制度,人人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看,信息安全防范是以能够认识或意识到信息处于不安全的现状为前提,然后考虑深究如何发现潜在的危险,分门别类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制定严格的信息安全规范,由各方面具体的工作人员来逐步落实,做到信息安全管理日常化。(一)强化技术手段应对安全风险。1.防范型技术应对。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对数据的保存采用新的存储设备和磁盘阵列技术,数据备份能实时对局域网的数据及系统进行集中统一备份,备份策略采用完全备份与增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软件(主要指图书馆操作系统以及网页平台)应做好更新和维护的工作。对每一台连接到图书馆中心服务器的客户机部署防病毒和防入侵软件。利用抗病毒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内外网的入侵和破坏,阻止网络病毒的广泛传播,并通过杀毒和隔离的手段进行相应控制,让图书馆数据网络系统免受其危害。2.应用型技术部署。针对“图书馆+”环境下的特殊部门(如机关、企业、学校等)要建设涉密系统。采用身份认证系统,建立相应的身份认证的平台,加强用户身份认证,防止对网络资源的非授权访问以及越权操作,加强口令的管理。对各个组织、行业的使用权限作系统科学的规划和分配,例如对需要进行图书编目加工的用户打开采编模块的权限,对有读者信息注册修改需求的用户开放读者管理的权限。授权的原则需要因时制宜、因需而定,不能萧规曹随,灵活采取必要的手段和紧急应对措施。为确保信息在各服务点和图书馆之间交换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真实性,采用先进的对称密码算法、公钥密码算法、数字签名技术、数字摘要技术和密钥分发等加解密技术。例如在RFID系统中,利用密钥无线生成的方法(WirelessKeyGeneration,WiKey)可以实现在RFID标签上生成密钥。WiKey的基本思想是利用RFID系统中读写器向标签传输信息的信道(前向信道)与标签向读写器分别生成密钥碎片,然后标签再混合这两部分的密钥碎片从而生成共享密钥。从而使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利用共享密钥进行认证和识别的操作更加安全可靠,防止隐私信息被获取甚至被修改。让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在不同的地方都可以安全地完成借还书和信息检索的操作。(二)制定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不单是技术过程,更是管理过程。信息安全管理是组织中用于指导和管理各种控制信息安全风险的一组相互协调的活动,是通过维护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来管理保护组织所有资产的一项体制。其目的是尽量做到在有限的成本下保证信息的安全,其内容包括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制定规范与方式选择的操作流程和对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等一系列工作。多口径多标准的“图书馆+”平台更需要统一标准和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建立高效可行的管理体系,涉及人员的分配安排、资源的管理还有人员的组织培训。对系统漏洞引起的管理不善并发导致的损失由组织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对问题做系统分析评估报告。建立预警防控体系。预警防控体系中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整个局内网体系的安全防御策略及时地进行检测、修复和升级,严格履行国家标准的信息安全管理与监控机制,能实行虚拟局域网内统一安全配置,调控多层面分布式的安全问题,提高整个网络的的安全预警能力,加强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实现“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下信息安全化的可控性。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也极其重要。如果他们有着很高的职业道德,他们就可以在文化服务的领域作出积极的贡献。所以,图书馆应该为每个客户端口的工作人员组织定期的业务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包括:1.工作技能的培训;2.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3.如何向用户宣传并培养信息安全意识。(三)完善信息安全沟通渠道和服务反馈体系。与用户加强沟通,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学术化、专业化的演变,有利于多角度、多方位地为用户提供时效性强、有针对性的信息安全措施。“图书馆+”的信息安全反馈体系有利于提升整个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对于阅读推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反馈体系包括内部和外部的评价:一是基于读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评价指标,比如实际操作中的可靠性,对读者本身的使用是否方便,是否有创意。二是从内部角度,根据安全事故发生的缘由联系经费预算、人力综合评价信息安全平台是否达到了预期设想的效果。将两种评价的标准对接融合,构成简单的反馈指标体系。

五、小结

篇3

近年来,事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无论是“苏丹红”风声鹤唳,还是“强生”胆战心惊,以及Pvc保鲜膜含致癌物质,总是国外相关机构发出警告信息后,国内的监管部门才行动起来。一连串的事件让人产生疑问,我们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为何总当国外的“跟屁虫”。

究其成因,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制度的空缺,使国内信息安全调查总是慢半拍。在国外,要求收集信息必须准确,并要在研究单位、政府机构、粮食生产与食品加工企业及消费者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以便增加透明度,努力保证食品安全。同时,收集其他国家的食品安全信息并开展交流。譬如,日本建立了及时有效的从国际组织及海外各国收集信息的机制。而在国内,不仅内部食品信息交流网络尚未架构起来,而且与国外信息交流更是少得可怜。

信息披露环节过多,也使得信息很难做到及时、公开。从国外来讲,一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收集到可靠信息后立即相关警告或指令。而在国内,都必须上报上级主管卫生部门,然后再通过上级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严格审批,在最大程度地保证消费者利益和国内市场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卫生部才相关的产品安全警告或提醒。如此众多环节,让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安全警告总是姗姗来迟。

检测标准严重滞后,更让洋品牌常常在出现安全问题后,总是表现得傲慢无礼。在很多情况下,国家质检部门不是不想向公众及时发出安全信息,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说,我国1996年出台《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其中规定禁止将“苏丹红一号”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生产。但10年后发生苏丹红事件后,国家仍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有关“苏丹红一号”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再以麦乐鸡所含的化学物质为例,由于目前对这种物质没有国家统一易行的检测标准和手段,只能任其自说自话,信口雌黄。

说到底,食品安全信息的准确及时,考验着一个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智慧。安全信息警告为何总是先国外后国内?这无疑给我们提了个醒:信息交流机制如何架构?信息披露机制如何做到畅通无阻?国内安全检测标准的缺失如何尽早弥补?类似问号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早拉平拉直。

篇4

根据自治区、地区有关要求,按照《XXX新闻宣传报道管理办法》有关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我县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按照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工作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要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中的各种责任,规范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切实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

各单位要设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及应用、管理、维护等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要建立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各尽其职,常抓不懈,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好信息安全保障职责。

三、严格执行计算机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各单位要提高计算机网络使用安全意识,严禁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严禁在涉密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办公内网必须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并强化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技术防护措施,有效监控违规操作,严防违规下载涉密和敏感信息。通过互联网电子邮箱、即时通信工具等处理、传递、转发涉密和敏感信息。

四、加强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审查监管

各单位通过站、微信公众平台在互联网上公开信息,要遵循涉密不公开、公开不涉密的原则,按照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规定,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要对网站上的信息进行审核把关,审核内容包括:上网信息有无涉密问题;上网信息目前对外是否适宜;信息中的文字、数据、图表、图像是否准确等。未经本单位领导许可严禁以单位的名义在网上信息,严禁交流传播涉密信息。坚持先审查、后公开,一事一审、全面审查。各单位网络信息审查工作要有领导分管、部门负责、专人实施。

严肃突发、敏感事(案)件的新闻报道纪律,对民族、宗教、军事、环保、反腐、人权、计划生育、严打活动、暴恐案件、自然灾害,涉暴涉恐公捕大会、案件审理、非宗教教职人员、留大胡须、蒙面罩袍等敏感事(案)件的新闻稿件原则上不进行宣传报道,如确需宣传报道的,经县领导同意,上报地区层层审核,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审核同意后,方可按照宣传内容做到统一口径、统一,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严肃性。

五、组织开展网络和信息安全清理检查

篇5

关键词:商业秘密;信息安全;保护;资产;大数据

1信息安全工作的本质是商业秘密保护

商业秘密保护一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企业也是信息安全泄密事件的高发群体,受到商业秘密侵权的损害也最大。其原因在于企业的创始人基本没有商业秘密的意识,也没有在机构上设立保密部门,更没有建立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管理机制,因此导致商业秘密容易被侵权。按照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属于商业秘密范畴的信息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不为公众所知悉、能带来经济利益、采取保密措施。根据商业秘密的特点,可以发现商业秘密属于具有经济价值且被保护的企业信息资源,这种资源在企业内部有限范围内共享。当下,有关商业秘密的法律诉讼已不是新鲜事。2017年,安徽一橡塑制品公司员工辞职后入股竞争对手,不仅带走老东家的技术资料,还“抢了”老顾客生意。法院采取“实质性相同加接触”规则推定其与新东家构成侵权,判赔80万元。据德国《经济周刊》网站2017年12日报道,荷兰警方日前逮捕了一名65岁男子,该男子为西门子员工,涉嫌将西门子商业机密泄露给中国企业,荷兰检察院目前正对此案展开调查。以上两个案例中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一个侧面。大数据时代的核心是资源共享,任何企业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组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有偿或者无偿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因此,要做好企业的信息安全工作,必须厘清商业秘密保护与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商业秘密保护的对象是企业的技术或经营信息,因此商业秘密保护的本质也是保护信息安全。泄密事件层出不穷,泄密手段越来越高科技。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安全工作中,存在一些典型的误区:业务部门认为没有商业秘密可言,搞信息安全只是IT部门的事情;业务部门不知道哪些信息属于商业秘密,信息安全工作推进没有依据;业务部门的海量信息都需要保护,保护范围无限扩大,见图1。

2信息安全工作不能奔走救火

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泄密风险越来越多,商业秘密的价值越来越高。泄密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要想做好信息安全工作,我们必须要了解主要的泄密途径。(1)内部泄密。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在企业商业秘密泄密事件中,由于核心员工跳槽带走商业秘密而造成的泄密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占有很大的比例。据统计,企业内部人员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占全部案例的82.5%。人员流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并且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中,如何防止核心员工跳槽带走商业秘密,人员管理固然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还应伴随着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对于企业来说,证明商业秘密的存在本身就很困难,要证明企业员工是否利用了这种信息难度更大,尤其是难以区分一般信息与商业秘密信息的差别。所以,应通过竞业限制条款以尽可能地避免员工利用商业秘密。(2)商业秘密信息管理不善。一些企业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情况,企业一边将一些技术文件、客户资料和信息不分级别随意管理,任何员工甚至未经任何手续就能随意使用和得到这些信息,另一边声称自己的商业秘密被泄露要加强管理甚至要进行索赔等,这种状况是很难寻求到法律支持和保护的。所以,我们强调确定企业的商业秘密范围,明确商业秘密保护的对象是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3)接待外来人员采访、参观、考察、实习中疏忽大意。这样的实例很多,我国一些具有“独特工艺”的传统产品企业就是在接待参观和考察中,被人窃取“机密”。改革开放之初,日本人借着我国地方官员和民众热情迎接外宾,毫无商业保密头脑的机会,来泾县“参观考察”中国宣纸制造,官员和工厂负责及技术人员陪同参观,每一道制作工艺详细讲解,从而日本人轻而易举获取了宣纸制造的整个流程,以及“纸药”的配方。如果企业能重视到商业秘密的保护,此种损失完全可以避免或降低。参观应避开敏感区域,勿作详细解释,勿对生产制造工艺进行演示,并要求来访者参观商业秘密设备时签订保密协议。(4)对外信息。竞争对手通过公开的信息收集的合法途径同样能够获取企业商业秘密。还有一些企业甚至盯着对手公司经常使用的垃圾箱,从垃圾箱中翻阅废弃资料,从而检索有用信息。对此,企业一定要引起注意,最好建立严格的信息审批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比如信息公布、报废产品、实验废品和产品的处理,展览、新闻和广告等,均需通过严密的信息处理和审批,以防无意中泄密。为了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立即行动,效果不会很好,久而久之,信息安全保护措施会流于形式、奔走救火。企业要防止自己的商业秘密被竞争对手窃取,必要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保护措施越多,保护效果越好,但同时保护成本也会增大,消耗企业的财富。但如果企业对商业秘密投入不足,会使保护能力欠缺,导致重要的商业秘密资产被泄密,企业面临的损失可能会更大。因此,企业必须使投入的保护成本与需要保护的商业秘密资产价值相适应。

3保护信息安全的目标是降低风险

就商业秘密而言,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相对的安全。信息安全的目的是,保护信息免受各种威胁的损害,以确保业务连续性,业务风险最小化,投资回报和商业机遇最大化。泄密风险只能降低,不可能杜绝。商业秘密范围的确定是商业秘密保护最基础的工作,只有准确的定义、识别并确定自己企业需要保护的商业秘密范围,才有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对范围之内的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如果范围确定的不准确,就可能使商业秘密面临缺乏保护或保护过度的风险。在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和定义的前提下,首先要做好“定密”工作,其次要做好“分级”工作,最后在采用各种手段去做“保密”工作。

参考文献

[1]魏亮.云计算安全风险及对策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1(10).

[2]徐祖哲.企业信息化与商业秘密保护[J].中国科技投资,2009(2).

[3]欧阳有慧.商业秘密的企业应对[J].商场现代化,2009(1).

[4]王红一.免予公开的商业秘密的界定问题[J].暨南学报,2005(5).

[5]冯晓青.试论商业秘密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J].天中学刊,2004(12).

篇6

一、我院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一)概况:我院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在院领导的重视支持下,自2013年开始信息化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医院设立单独中心机房,配备有服务器、存储、核心交换机、防火墙、UPS、VPN、IPS等专用设备。工作人员为4人,负责全院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系统维护、软硬件设备维护等工作。相继建设运行的系统有:HIS系统、LIS系统、体检系统、电子病历等业务。

(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情况:我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业务类系统,负责全院医疗业务流程管理和质量管理、医院日常办公管理。医院网站为托管模式,与我院内网完全分离,制定较为严格的管理及访问规则,保证网站安全运行。

(三)医院网络安全主要工作情况:

(1)加强制度建设和培训宣传。我院近两年完善了信息网络管理及安全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制定了网络及安全管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开展了全员参与的信息网络安全培训,通过不断的宣传和督促,让员工树立信息网络安全意识,主动参与网络安全防护、防止信息泄露,确保医院信息网络运行安全。

(2)健全组织,强化责任。信息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院领导十分重视。医院调整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明确了包括医院信息规划、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网络安全、网络应急、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职能职责。为了进一步落实各级主管部门强调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要求,医院成立了医院网络安全管理小组并明确责任。对照国家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不断完善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功能,不断提升信息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满足日益增加的信息网络技术服务需求。

(3)加强信息科管理。科室内经常性对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加以强调,尽量安排人员参加每一次信息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落实机房中心设备定期巡查制度,及时排除隐患。信息科组织专人到科室开展信息网络安全巡查,提醒和纠正员工在日常操作中不规范行为,减少隐患。对医院重要数据库数据采用每日备份,和定期拷贝备份的方式,确保数据安全。

(4)多种防护措施保证信息网络安全。一是业务用局域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同时连接的有医保专网、新农和专网,与互联网一样通过防火墙设备进入。二是访问公网的计算机均为固定IP,并绑定计算机,且与内网隔离。防止外来计算机的进入,带来安全隐患。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的计算机连接财政专网与内网完全隔离。三是今年购置了一台新IPS设备,严把入口,局域内网分区域分段管理,限制访问权限,避免病毒全网传播。四是院内局域网中客户端均实行域控管理,对客户端系统安装均为本科专人管理预防病毒感染和威胁。五是重点部位重点管理,机房不准无关人员进入,系统数据库均设置复杂密码,专人保管。六是定期监控局域网内计算机是否异常,通过限制局域网内计算机使用U盘来防止病毒在网内传播。七是服务器区关闭非必须端口,提升防护能力。八是对办公使用的外网计算机,安装了免费防病毒软件。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尽管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和手段,我们依然感觉到网络发展之快,和现实工作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之高,给我们的网络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特别是随着业务的扩展和增加,以及上级各部门的工作通过互联网完成的趋势要求,网络及数据安全问题的压力陡增。通过自查及整改后防护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随着互联网+医疗的推进,未来将会多系统通过互联网进入,对医院局域网将带来很大威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医院的业务系统独成一体,在医院内部应用,通过内部局域网的管理和控制,基本可以保证安全与稳定。但随着各部门要求医院实时上报相关数据,虽然大部分专线来完成数据传输,但也有通过公共互联网进行上报如网上预约、线上线下支付等,对医院的管理和安全防护带来压力。医院目前的安全防护设备相对较少,仅靠人力被动处理,抵御能力有限。

(二)信息安全需要一定经费投入,对医院来说有压力。医院也通过购置相关设备对医院的信息安全进行一定的管理,但这些设备需要不断的更新,需要费用不断投入,而且因为价格过高而没有单独购置主要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杀毒)的正版软件,对安全来说没有保障。

(三)安全防护本身就是一个难题,涉及的点面较多,普通应用人员对网络威胁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不高,也容易产生隐患。而目前医院网络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也是安全防护隐患存在的一个因素。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建议

通过本次的自查,我们将进行下一步整改,通过对制度的完善,加强培训,增购设备等,使我院信息网络安全进一步强化。下一步我们仍然会对照各级部门对信息网络安全的要求,利用有限的资金做好安全防护,逐步达到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

(一)加强信息安全组织管理。完善信息管理组织的职能,坚持定期开展专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信息网络建设及安全等各项工作。巡查常态化,通过督促检查,提升员工安全防护意识。

(二)根据实际落实和变化情况,修订完善细化各类规章制度,通过网络宣传、现场指导培训、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大家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意识。辨识虚拟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三)进行严格的访问权限设置,降低安全风险,严令禁止内网用户使用移动介质访问,杜绝病毒网内传播蔓延。

篇7

一、组织领导

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工作在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指导下,各乡镇、有关监管部门明确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分管领导,并确定一名食品安全信息负责人,负责本辖区、本部门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整理、报送和网上公开等工作。

二、工作职责

县食安办: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全县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县农业局:负责农产品种植养殖的政策措施、行政许可、日常监管、专项整治、动物防疫检疫、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以及相关违法案件的查处信息的公开。

县质监局:负责食品生产环节的行政许可、监管政策措施、日常监管动态、专项整治行动、食品抽检以及违法行为的查处信息等的公开。

县工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行政许可、监管政策措施、日常监管动态、专项整治行动、食品抽检以及违法行为的查处信息等的公开。

县卫生局:负责餐饮消费环节的行政许可、监管的政策措施、日常监管动态、专项整治行动、食品抽检以及违法行为的查处信息等的公开。

县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水产品养殖政策措施、行政许可、日常监管动态、专项整治行动、食品抽检以及违法行为的查处信息等的公开。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保健食品的行政许可、监管的政策措施、日常监管动态、专项整治行动、食品抽检以及违法行为的查处信息等的公开。

各乡镇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

三、公开形式

政府信息公开必须在县政府门户网站上。由信息公开的部门按照县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内容的相关要求,在本单位网站首页“主动公开”中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专栏,下设“药品安全”、“食品安全政策法规”(除公开上级部门文件外,重点应公开本单位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包括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备案”(包括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备案信息等内容,含办理流程、指南及办理结果信息)、“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包括年度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案件处理等信息)、“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包括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执法人员资格及行政处罚结果信息)、“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公布食品药品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食品安全常识”(包括食品安全标准内容)等7个二级栏目,对信息进行。各责任单位应梳理2014年以来应主动公开的信息,今年以来产生的信息应在该信息形成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公开。

四、工作要求

(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指导,制定本部门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篇8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为做好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确保领导到位。调整充实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王成双同志任组长,分管保密、信息工作的副局长杨慎敏同志任副组长,各股室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王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并落实了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具体事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专职人员具体抓的良好格局,为开展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完善机制,确保制度到位

建立健全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明确了审查职责。今来,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建立了《县司法局保密工作管理制度》、《县司法局要害部位保密安全管理制度》、《县司法局档案保密管理制度》、《县司法局送阅、传阅文件保密管理制度》、《县司法局会议保密管理制度》、《县司法局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县司法局保密岗位工作职责》、《和非互联网保密管理制度》、《和非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网络保密制度》、《公共信息网络上信息保密管理制度》、《互联网维修、更换、报废保密管理制度》等。

三、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情况

为认真做好保密机要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把保密教育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在平时的学习例会上,多次强调做好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国家工作人员保密守则》等保密工作规章制度以及省、州、县保密工作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等。对办公室档案管理员、文书收发等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保密工作人员加强保密教育。做好保密工作的检查督促,促进全体工作人员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业务能力。

四、互联网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开展情况

(一)严格实施有关互联网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加大保密审查力度。

对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由局办公室确定并制作、更新。在起草公文和制作信息时,对文件内容是否公开提出拟定意见,对属于免于公开的政府信息说明具体理由,由股室负责人审核并报单位分管领导审批后报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领导小组审批。各处室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连接集线器(HUB)、不得将私人互联网接入局域网。

(二)抓好互联网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

篇9

关键词:高速铁路;高铁信号系统;信息网络安全;软件定义网络;新型铁路信号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SDN高速铁路信号体系是一种新型的软件定义网络模式,这种模式与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网络的安全性密切相关,为了提升高速铁路工程的工作效益,需要做好信号安全数据、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网络等的管控及隔离工作的要求,从而实现对网络流量的统一性管理,这都离不开统一性控制器的应用,做好整体设备的注册管理工作,确保安全通问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实现该工程信号系统安全性的提升,降低网络安全管理复杂性。

一、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网络安全性概念

1.高速铁路工程系统的网络架构具备可在线编程、集中管控性、统一安全性的特点,这种网络架构满足高速铁路工程的日常信号管理需要,有利于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这种模式比分散性网络管理具备更高的工作效率,通过对这种模式的应用及普及,可以解决高铁信号系统的网络安全性管控问题。

铁路运输体系是我国基础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该工作的稳定运行,必须进行其整体安全性的控制,这里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工程系统网络安全性的保证,这种系统网络不能因为内部的一些故障而停止工作,最终的工作目的是降低工作过程中的故障率,避免因为设备及网络故障,而信系统出现一系列的危险问题。

另一方面的安全性主要是指系统网络具备良好的抵抗外部入侵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操作安全性。高铁信号系统的开展离不开其整体网络的安全性,该信号系统具备其独特的网络,这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该系统的安全性,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种系统不存在网络病毒散播的问题。随着社会网络信息化体系的健全,计算机网络化日益普及,各种新型的网络病毒不断产生,比较常见的病毒有震网病毒,这种病毒对于工业管理系统极具杀伤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对于高铁信号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铁信号系统必须具备更强的数据共享性,需要具备丰富的通信数据,这就进一步提升了高速铁路系统的开发性,不利于进行高速铁路信号安全性的控制。

为了满足信息化时代的交通工作要求,进行铁路信号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是必要的,为了确保交通工程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保证铁路信号系统信息化及网络化过程安全性,满足现代交通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要求。这就需要我国的铁路信号系统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技术的升级,实现计算机模块、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等的协调,在这个过程中,以太网技术不断流行,这种技术具备良好的数据传输可靠性、实时性。

无论是信息通信环节、通信数据库构建环节、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环节,以太技术的应用都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效益。极大地满足了现代化工业控制系统的工作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太网技术体系日益健全,在控制系统网络中,以太技术实现了大规模的普及,无论是控制系统网络还是铁路信号控制系统都能看到以太网应用的缩影。

2.时代的不断发展,需要工业控制系统具备更强的信息共享性,震网病毒的出现,让工业控制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更加引起世界各界的重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大容量、实时性、可靠性数据信息传递及交互技术的应用是必要的,比如进行GSM无线通信技术的引进,在地面设备系统中,进行无线闭塞中心及无线通信网络系统的应用。

无线公共信道是GSM通信系统信号的重要实现途径,这种渠道的应用,让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具备更强的开发性,但是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铁路信号系统信息的扩散威胁性。我国的铁路信号体系实现了4个模块的结合,分别是GSM通信网络模块、集中监测网络模块、信号安全数据网络模块、信号网络基础模块。在实际工作中,铁路信号系统网络结构比较复杂,其内部存在各种网络模式,这些网络模式具备不同的安全等级,它的网络设备内部设置比较复杂,存在较大的维修困难问题,现阶段铁路信号系统的整体安全性比较低,缺乏统一性的安全策略,难以满足现代化铁路工程智能化、集中管理化等的工作要求。

3.我国的铁路信号信息安全系统并不具备较强的安全防护等级,缺乏比较先进的病毒防控、隔离等技术,防火墙技术比较落后,难以满足我国铁路通信应用协议的工作规范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铁路信号设备通信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需要进行铁路信号系统安全通信数据网络的优化,做好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为了解决现阶段高速铁路工程信息安全性问题,必须进行信号系统网络整体架构的优化,提升信号系统的整体网络安全性,做好详细地分析工作,进行铁路信号系统内部子系统接口安全性的分析,实现信号网络系统系统网络由高安全等级工程网络的转换,这就需要进行SDN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安全性方案的应用,做好该系统功能的特性分析工作,进行基于软件定义铁路信号铁路系统网络的应用。

二、信号系统网络内部结构的优化

铁路信号系统的内部配置具备较强的复杂性,它不是简单的信号设备的结合,而是由不同层次的控制模块构成的,这些控制模块的功能不一,但是又能相互协作,共同实现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运行。铁路信号系统的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为了现阶段的安全防护要求,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该系统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入了解其复杂的系统性结构,确保高铁信号系统的稳定运行。

高铁信号系统的内部构造比较复杂,由信号集中监测系统、行车指挥系统等构成,列控系统主要由无线闭塞中心、列控中心、传输网络、应答器等构成。行车指挥系统由服务器系统、信号网络基础中心、自律分机等构成。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由列车控制中心、轨道铁路系统、信号设备连接系统、信号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等构成。区别于集中监测网络的安全性,信号安全通信数据网具备独立成网性,其实现了物理手段隔离模式的应用,理论上来说,信号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通信数据网系统、集中监测网络相互隔离却又相互渗透。

三、信号系统网络接口方案的优化

1.为了提升高铁工程信号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实现列车与RBC无线承载控制系统的连接,确保其良好的连接性,这需要做好RBC系统与列车的连接确认工作,保证列控中心指令的正确传达,通过对以太网的应用,实现联锁模块及列控模块的有效协调,这两个模块之间不需要进行防火墙的隔离设置,因为一旦隔离,就可能影响到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及安全性,这不利于铁路数据信息数据的传输要求。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必须保证地面设备及列车车载设备的相互通信,确保其与列控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传递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由于列控中心与地面设备的距离性导致的,这种差异性很可能导致行车精确性的降低。IP安全数据通信网是临时限速服务器及RBC系统的连接网络,这种连接网络的应用,可以确保铁路信号系统传递的安全性,这两者之间没有进行防火墙的安全防护设置。

在高铁工程信号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局域网通信协议是常见的网络配置模式,信号网络系统系统与上位机,信号网络系统分机与上位机的接口,都是联锁系统的常见内部配置模式,这些接口之间并非进行安全通信协议的应用,但应用了防火墙防护方案。客观上来说,信号网络系统系统具备非安全性,为了确保系统边界防护效益的提升,必须进行安全通信协议的应用,确保上位机及信号网络系统分机接口的安全通信协议的应用,通过对这两者安全通信协议的应用可以避免这两种网络体系的相互渗透问题,避免以太网控制网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渗透状况。

2.信号网络系统及上位机并不能进行控制指令的传递,一旦采用安全协议,必然会导致信号网络系统分机与上位机数据传递效率的降低,但是这并不影响控制系统的核心功能,通信系统部分软件性能的提升,并不会增加该系统的维护成本。集中监测系统车站分机及维修机间的接口并未进行防火墙防护,采用的是IP协议及安全通信协议,客观来说,集中监测系统并非安全性系统,为了提升工程信号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实现集中监测系统及维修机安全网络等级的提升。

高铁列车的安全运行离不开列车控制模块的开展,列控中心系统、计算机联锁系统、临时限速服务器系统等都将直接影响到高铁列车的安全运行,信号安全数据网需要为最高等级的网络子系统,信号网络系统系统网络负责现场设备及其相关网络子系统的控制工作,集中监测系统主要负责故障信息的报警,现场设备状态的监测等工作,并不负责列车及设备的控制工作,其整体安全性等级较低。列车的控制系统与集中监测网络并无太大的关联。

3.信号安全数据网络进行了一系列服务器的设置,进行了不同种专用操作系统的应用,比如FreeBSD、Linux系统等,这些操作系统内部并没有进行安全功能的设置,由于信号系统的自身复杂性,其软件变更的周期比较长,为了保证信号信息的安全性,必须做好信号系统的彻底测试工作,确保信号系统的整体优化,从而保证系统可靠性及安全性的提升。这就需要做好信号系统软件的及时更新工作,避免出现具备威胁性的漏洞,从而避免被网络黑客攻击。

以信号网络系统车站局域网为基点,有两种方法可以威胁到高铁工程信号系统的安全性,第一条途径是由信号网络系统车站子系统到信号网络系统中心系统,在这个步骤中,一旦取得BC接口服务器的控制器,就会由信号安全数据网的服务器入侵到信号安全数据的子系统中。第二条途径与第一条途径类似,第二条途径的威胁在于临时限速接口服务器控制权的获得,如果不能实现与临时限速接口连接的路由器的良好配置,就会威胁到信号安全数据网的信息传递。

为了提升高铁工程信号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实现统一安全管控方案的优化,这种方案基于SDN模式的应用,这种系统具备新型的网络内部架构,实现了路由器及交换机数据平面及控制平面的分离,由网络操作系统为上层进行网络资源的提供,实现了网络虚拟化,进行网络虚拟化层的形成,通过不同控制程序的应用,实现了不同网络虚拟化模块的数据传递。高铁信号系统由集中监测网络、信号网络系统系统网络、信号安全网络系统构成,这三者之间互为独立性的物理网络,物理手段的使用可以让这三者之间实现隔离,这就进一步加大系统间接口的复杂性,这些系统结构的安全等级不同,容易出现维修管理难问题,从而不利于铁路工程信号系统整体安全性提升。

4.软件定义高铁信号系统网络的应用,以SDN架构为基础,通过对信号系统复杂性网络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实现了工程信号系统整体安全性的提升。该网络的稳定运行离不开3个工作模块的结合,需要实现集中监测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信号网络系统系统工作网络的结合,在SDN应用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网络硬件平台的利用,保证分布式控制技术的统一性应用。这种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基于网络硬件平台的应用,通过对网络虚拟化技术的使用,实现了系统不同功能子网的协调,确保了软件隔离网络的高效化、可控化,有利于提升信号系统网络安全性。

四、网络统一安全管控系统的健全

1.为了提升高速铁路工程信号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做好设备开启的网络服务认证工作,做好不同设备网络服务的注册及认证工作,这需要在铁路设备资产安全管理服务器上进行操作,针对那些非认证服务及访问关系,网络控制器禁止其使用网络,这有利于提升网络服务模块的管控强度,实现合理化网络服务模块与其他服务模块访问关系的确定,实现业务通信管理矩阵的制定。在网络控制器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对通信管理矩阵的使用,实现各个设备及程序的网络服务资源的强制控制工作,确保全局安全通信的管理及访问控制工作效率的提升。

在该系统的运作过程中,网络控制器可以实现不同数据包来源的标识及记录工作,实现数据包及其来源信息的绑定准确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网络安全检测设备发现异常,就会追溯故障的源头,如果发现业务数据的异常问题,就可以根据绑定信息,做好异常设备的迅速定位工作,实习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信息安全性及网络安全性的提升,降低不同系统接口之间的安全威胁问题,确保GSM系统安全性的提升,实现低安全网络系统向高安全等级网络系统的渗透。

2.高速铁路工程信号系统的日常工作,需要建立在安全性分析的基础上,信号系统网络的探索工作,进行铁路信号系统新型网络架构的提出,在此基础上,落实好信息系统资产注册及其相关问题,做好信息系统的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好网络数据的信息追踪工作,实现系统内部不同模块的访问控制工作,实现我国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整体网络安全性的提升,降低信号系统的日常管理难度,实现我国高铁信号系统网络的稳定发展。

结语

通过对高速铁路工程信号系统的安全及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满足现代化高铁工程信号系统的管理要求,保障了高速铁路工程信号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传递。

⒖嘉南

[1]禹志阳.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集成、测试技术及“走出去”策略[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5(1):12-14.

篇10

工业物联网是一个新概念,是传统工业自动化和工业信息化结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工业物联网突破了传统局域网的限制,将工厂生产、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环节进行了强有力的结合,全方位采集底层基础数据,并进行更深层面的数据分析与挖掘,充分发挥整个企业中机器和人的潜能,提高生产效率。它具有以下四个典型特点:

一是全面感知。工业物联网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微机电传感器、二维码等手段随时获取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最终用户使用各个阶段的信息数据。传统工业自动化系统信息采集只局限于生产质检阶段,而企业信息化系统并不过分关注具体生产过程。

二是互联传输。工业物联网需利用专用网络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将物体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它对网络的依赖性更高,比传统工业自动化、信息化系统都更强调数据交互。

三是智能处理。工业物联网综合利用云计算、云存储、模糊识别、神经网络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结合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数据价值。

四是自组织与自维护。一个完善的工业物联网系统具有自组织与自维护功能。每个节点为整个系统提供自己处理获得的信息或决策数据,当某个节点失效或数据发生变化时,整个系统会自动根据逻辑关系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当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出现问题,该“节点故障数据”将回传至系统中“技术部门节点”与“销售部门节点”,技术部门会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若为设计原因可以及时调整生产线,降低损失;销售部门可以根据当前统计数据预估损失,并调整销售策略;售后部门则提前做好售后服务准备。整个系统是全方位互联互通的。

与此同时,工业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各种隐患也逐步暴露出来,如工业核心数据泄露、互联终端遭非法操控等,甚至发生黑客通过入侵电力能源工业网络系统攻击国家战略基础设施的事件,这又为工业物联网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工业物联网信息安全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威胁:

(一)系统漏洞频发导致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近年来,工业物联网领域安全危机四伏,黑客通过系统漏洞对工业物联网应用进行攻击,实现系统破坏或者数据窃取的目的。虽然工业物联网概念较新,但是其依托的却是现代成熟的工业自动化技术与通信技术,这就导致传统黑客攻击方法对工业物联网系统是可行的。

另外,工业物联网系统中的大量有价值数,也吸引着各方黑客去攻击和破坏。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美国CVE(公共漏洞库)和ICS-CERT(工控系统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小组)共披露工控系统相关漏洞达949个,涉及国内外厂商120个, 漏洞数量较2014年增长38%。根据ICS-CERT统计,工业领域网络安全事件呈快速爆发趋势,2010年仅为39件,而2013年竟高达256件。这些网络安全事件多分布在能源(151件,59%)、关键制造业(52件,20%)、市政交通(15件,10%)等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行业。能源与关键制造业网络安全事件占总数的80%,这与工业能源领域高度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密切相关。可以预见,随着工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它面临的安全形势也将更加严峻。

(二)系统节点互联导致安全问题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和以往工业自动化、信息化系统采用局域网不同,工业物联网从一开始定义便是一个高度互联互通的网络。一个完整的工业物联网系统往往拥有数万个“数据节点”,一旦某个节点被攻破渗透,将对整个系统造成巨大影响,且破坏将通过节点网络高速扩散。2013年Black Hat大会上,有黑客展示了通过入侵某工业生产线网络中某一数据节点逐步夺取整个系统控制决策权,最终更改生产线生产流程决策的过程。包含物料采购子系统、生产子系统、销售数据统计系统在内的整个系统全部沦陷,而整个入侵过程只耗时不到2分钟。这个案例说明,随着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工业信息安全问题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工控系统所涉及的具体生产应用范围,极有可能扩大到整个工业物联网系统的每个节点。

(三)新技术新应用集成导致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工业物联网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业务不断拓展,大量新技术与新应用被集成进工业物联网系统。受客观条件限制,这些新技术、新应用本身的安全防护强度并没有经过可靠性验证,极易成为整个系统的“安全短板”。

2013年9月,国内某大型金融企业新上线一套内部运营管理系统,该系统某些功能创新性实现了数据分散性存储与控制,但是在对该系统进行综合安全评估时,安全专家竟然从门禁系统入手,一步一步破解获得系统权限,最终成功入侵核心数据库。安全专家表示,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具有明显的“短板效应”,虽然系统多个关键业务数据节点都进行了多重软硬件加密,但是由于某些非核心业务的新功能(如门禁)本身存在漏洞导致整个系统的安全受到威胁。

(四)网络攻击力量快速发展导致应对难度显著增加。由于工业领域关系一国经济命脉,一旦遭受攻击将造成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