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课程学习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实操课程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实操课程学习

篇1

关键词:中职出纳岗位 三合一课程 研究和探讨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207-02

1 出纳岗位实操三合一课程的必要性

在以往教学当中,涉及出纳岗位三门专业课分开教学,学习时间跨度大,不能按照岗位综合需求教学,造成学生对出纳岗位整体认识模糊。在实际教学当中,一味强调手工技能,只能掌握传统出纳手工操作技能;而单纯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学,学生除了能熟练登记凭证之外,对数据的来龙去脉思路非常不清晰。对两门课程进行单独教学,均不能满足社会对出纳岗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将现有的课程进行整合。同时也使中职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更利于工作的知识和技能,真正体现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特色。

2 出{岗位实操三合一课程的意义

课程创新点:打破了以往单一项目教学模式,实现出纳岗位课程传统手工实操、电算化、无纸化仿真实训平台教学三合一,实现“三个一致”,即三个教学内容项目一致,实训题目一致,结果一致,以此检查学生掌握综合专业知识的能力,与实际工作接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了零距离就业、提高了对口就业率。

3 出纳岗位实操三合一课程的整体设计

关于课程设置的研究:徐丽君在《关于中职会计课程设置的探讨》中提出:专业课设置应突出综合性,增强岗位应变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可将一些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剔删、补充,有机地组合成一门课。

3.1 课程设置

3.1.1 课程依据―依据会计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开设该课程

出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出纳岗位的动手能力以及出纳实务操作技能为宗旨,要求学生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出纳账务处理方法,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3.1.2 课程定位

出纳工作是单位会计的重要基础,是单位经济活动的第一道“关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纳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出纳岗位实操》三合一课程是依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小企业出纳岗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所开设的一门会计专业实操课程。

3.1.3 课程位置

《出纳岗位实操》三合一课程以《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为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会计综合模拟实操》打下基础。

3.1.4 课程目标

该课程总体目标:通过对某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操作,了解出纳岗位与其他会计岗位之间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较全面的出纳操作技能;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善于沟通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出纳基本技能解决货币资金核算的核心职业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

3.2.1 教学内容

(1)出纳岗位实操教学演示;(2)出纳岗位在金蝶财务软件中的应用;(3)出纳岗位在(网中网)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

3.2.2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出纳岗位实操课程以会计模拟实习出纳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

(2)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思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出纳日常业务操作为主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纳基本技能与会计技能大赛和电算化业务处理紧密结合;出纳日常业务处理与会计人员职业操守、职业判断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渗透职业情商的教学理念。

该课程设计的思维路径:

(1)教学演示部分:通过视频、动画、课件等形式的展现,既可观看,又能互动操作,达到学中做,做中学。

(2)课程扩展设计部分: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增加实训内容,利用教学软件系统预设的原始凭证单据模板,制作出扩展实训课程所需的各种仿真凭证,设计出课程所需的实训业务题,提供给学生学习、实训、作业、考试用,通过人机对话,仿真实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智能考核评价。

3.2.3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如表1)

3.3 课程实施

3.3.1 教学方法

该课程采用适合中职会计专业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教学,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四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操作法、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其中四步教学法为本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教师的教:任务-详解-示范-纠正-评价;学生的学:倾听-观看-模仿-练习。

3.3.2 教学手段

其中,出纳实操演示PPT可采用课件、视频、真账凭证进行教学;出纳岗位在金蝶财务软件中的应用可采用金蝶财务软件、音频进行教学;出纳岗位在(网中网)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可用课件、网络实训操作平台、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3.4 课程评价

(1)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2)考核紧紧围绕课程内容进行,具体如下:①点钞、数码字书写基本技能占20%;②出纳岗位在金蝶财务软件中的应用占40%;③出纳岗位在(网中网)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占40%。

(3)课程成绩=平时成绩30%+段考成绩30%+期末成绩40%。

3.5 课程实施条件保障

(1)仿真实训教学平台(网中网)理实一体化教室;(2)金蝶财务软件实训室;金蝶ERP实训室;(3)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4)双师型教学团队;(5)教材选用。

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模拟实习》第三版第三章出纳岗位模拟实习,《初级会计电算化》出纳管理系统,《会计基本技能》出纳基本技能。

4 结论

整合后的出纳岗位三合一课程充分利用信息教学软件进行有效教学,使学生在30个学时内快速掌握出纳基本技能、手工记账、电算化记账等综合技能,打破学科模式的课程体系,建立职业岗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有效地获取全面技能和知识,真正体现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 宁静知.浅谈中职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在教学中的融合[J].俪人・教师,2015(5):216.

篇2

关键词:基础会计;实务模拟;仿真教学;考核

《基础会计》是中职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财会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该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为今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奠定重要基础性作用。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这门专业基础课呢?结合多年财会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教学上可以大胆尝试对这门课程做以下处理。

1教材内容的处理

本书设有九章内容,我们可以改变以往按目录章节顺序授课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我们可以将本书的教学环节安排如下:实地参观理论讲授模拟操作。即在没有讲授具体内容之前先带学生到当地企业参观生产流程,浏览其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有个感性认识,学生在接触到理论和相关概念时才不会感到陌生,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再按教学计划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知和深入,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务模拟操作,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可以尝试将本书内容的章节顺序作如下调整:第一章,概述;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核算程序;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调整顺序后的章节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从理论过渡到实践,更体现课程的实用性。

2课堂上采用现代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

课堂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扩大课堂容量;还可以给学生提供逼真的会计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使问题由难变易,迎刃而解。例如会计核算程序这一章的内容比较多,较理论性和抽象化,在讲解会计核算程序时可以以图表的文式加于动画效果,将几种不同的会计核算程序进行对比,直观明晰,方便比较记忆。

3专业教师需具备综合能力

要讲授好《基础会计》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老师的压力不言而喻。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适应企业的能力与动手能力,方能使学生慢慢掌握该课程相关知识。老师在讲授前应先吃透教材,讲究方法,讲课时语言上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切忌照本宣科,不然达不到教学目的,反倒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效果事倍功半。例如笔者在讲解经济业务时,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语言通俗易懂,相当接地气,向学生陈述一件件发生在身边事例。最后发现学生乐于接受,效果显著。学生就业的方向在企业,培养适应企业心理与能力,也应在教学中体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定期深入企业实践,保持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

4利用财会模拟实验室进行仿真教学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必须有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实施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时,应尽量为学生搭建起仿真程度高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进入实践环节就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基础会计中在讲解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时,可以以仿真的方式通过模拟账套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记账-登账-编报表)。将理论贯穿于实践中,学生学起来更投入更轻松更感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会计模拟实验室上课,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仿真训练环境,将学生分组,岗位角色互换,为学生提供仿真模拟实训材料,学生动手操作仿真账,让学生体会作为一名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责任感。通过仿真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相结合的目标,也为学生今后就业缩短了适应期,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其解决问题、科学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发挥其创造性。同时,通过会计仿真模拟训练,可以补充学习书本上没有但实际工作中又必须掌握的业务知识,为培养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鉴于此,会计学科应当重视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将会计课堂教学与仿真模拟实训教学融为一体。

5课程考核方式采用理论笔试与实操相给合

笔者认为对中职生的课程考核方式应采用理论笔试与实操相给合,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有日常学习的考核(平时成绩)、期中考核(期中成绩)、期末考核(期末成绩)这几个方面相结合,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既要理论考核同时也不能忽视实操考核。只有将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相结合,才能客观反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学校可以在学期末举行实操考核,通过实操考核反映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掌握程度,通过成绩来反馈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结合理论考核成绩,得出综合成绩。平时教学上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时将其列入其中,才不会形同虚设,通过考核制度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实操课的实际意义。由此,《基础会计》的教学,由会计理论开始,通过多媒体教学等形式,由理论逐渐向会计实践过渡,最后通过会计模拟操作,让学生依据会计核算程序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达到掌握会计处理流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夯实基础。

篇3

关键词:终身教育;中高职衔接;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一、会计中高职衔接的现状

我国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将终身教育作为一项规定和任务,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高职衔接是指会计中职毕业生通过全省统一考试或者国家授权的高职院校单独组织的考试进入高职院校。他们和普通高中毕业生一样在高职院校学习3年,全科成绩全部合格后,同等获得大专文凭。以湖南省2013年为例,会计中高职衔接的学生占到会计高职学生的10%左右。由于对口中职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不高,所以中高职的教学衔接往往被高职院校教师忽略。目前高职院校中会计对口中职学生的现状是:

1.中职学生和高考生合并编班。以我校为例,在过去的几年中,中职学生还没有达到10%的比例,加上他们中的大部分入学前都没有能够通过会计证,所以在编班时,都将他们和普通高考生合并编班。在湖南省的高职院校中,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院校,将会计对口中职学生单独编班。

2.中职学生学习程度不一。由于学生来源于不同地区的中职学校,学校间也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以学生间的学习程度相差很大,他们中有的考过了会计证,有的没有学好会计,准备转去其他专业;有的代表学校去参加过省信息化技能大赛,有的基本上没有学习过财务软件;有的学过了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有的则是没有学过任何和法律有关的课程。

3.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中考成绩不理想,他们的英语、数学等学科成绩普遍不好,比普招生更早的走上职业教育的道路。根据调查研究,中职学生知识梳理的能力相较操作技能等其他能力是最差的。

二、《基础会计》课堂上中职对口学生存在的问题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理论和实训的内容都是非常重要,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将影响他后续课程的学习。这是中职学生进入大学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也是他们曾经学习过的基础课程。在课堂上,中职对口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

1.中职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缺乏兴趣。中职学生和普招生一起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普招生沉浸对新知识的有趣和好奇的氛围中,而中职学生对于这些已经学过三年,特别是《基础会计》课程中最基础、最枯燥的内容毫无兴趣可言。他们有的打瞌睡,有的玩手机,有的无所事事。

2.考过会计证的中职学生缺乏学习目标,没有考过会计证的学生垂头丧气。这些中职学生中有一部分原来就通过了会计证,觉得《基础会计》课程就可以不用听了,实际的操作也不用学了。还有一部分没有通过会计证,特别是原来没有学好会计的学生,他们想重新把《基础会计》再学习一遍,可是对旧知识的厌恶和强烈的挫败感让他们比普招生更难以进入学习状态。

3.中职学生理论和实操水平均不高。学生在中职学习阶段,年龄比较小,学习能力比较差,《基础会计》课程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比较浅显,象财产清查等重要内容都没有涉及。而对于《基础会计》的实训环节,很多中职学校由于课时量不够,就安排学生课后完成。从表面上看来,学生似乎学过了《基础会计》这门课程,但是并没有深入透彻的从理论和实操上掌握。

三、以培养对口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为了培养对口中职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对中职学生进行分层培养。《基础会计》课程对一部分自我感觉学习得较好的学生进行提升培养。一方面给他们大致梳理一下整个的会计工作流程,再提供给他们大量的手工实训资料供他们练习,另一方面开放机房让他们通过网中网实训平台接触到更多的单据。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从形式上让学生有新鲜感,而且从教学内容上让学生意识到高职学习是中职教育的螺旋式的上升,让他们能够沉下心去专注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2.加深知识,重树学生学习和考证方向。高职《基础会计》有70%的内容和中职是重复的,所以怎么样才能够让学生有新鲜感和趣味性,对教师有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在课堂上既要简要的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又要精准的找到学生没有学过的那30%的内容,并将知识综合深入,让学生融汇贯通。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考证也是他们克服困难的试金石。一方面,《基础会计》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内容,通过课程的引导,让那些原来没有通过会计证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另一方面,《基础会计》的内容也是助理会计师的考证内容,在学生学有余力时加入更多的考证内容,将使所有的对口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考证更有信心。

3.提高学生理论和实操能力。针对中职学生理论学习不够的缺陷,教师可以将全课程内容大致梳理一遍,学生找出自己没有学好和没有学过的部分,教师再重点讲解这些内容,并辅以相应的练习。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就一定要选用合适的实训资料,或者分岗位实训,或者分行业实训,让学生熟悉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会计核算要求。

在我国日渐成熟的终身教育体系下,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瓶颈阶段。如何打破传统的学科式课程模式,解决中高职课程重复和断档的的问题,将是中、高职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桦.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

篇4

\[关键词\]传统模式;真账实操;会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1-0089-02\[作者简介\]莫善婷(1984―),女,广西北流人,本科,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教师,助理讲师。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除了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相关内容的实践操作。笔者结合自己在会计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认为在实践教学中,将真实的账套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的时候,接触到的是企业的实际业务资料,如真实的增值税发票、火车票、住宿票、银行托收单、增值税的扣缴单等。这些实际资料重现企业的业务活动过程,让学生提前适应现代职业岗位要求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会计实用人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我们选取本校二年级会计专业的四个班为研究对象,将四个班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101人,实验组98人)。每组同学成绩基本均衡,实践教学所花的时间相同,男女比例均衡。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固定,该组已经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及教学成效。实验组采用改革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过程中重现业务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组教学经验较少,还在初探阶段,效果有待于评估。

会计的真账实操实践教学是在仿真实训室里面,让学生进入岗位的角色,对企业的真正的账务进行实操(主要是通过仿真环境,真实业务,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操作训练)。学生在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的时候,接触到的是企业的实际业务资料,如真实的增值税发票、火车票、住宿票、银行托收单、增值税的扣缴单等。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为三段式:教师讲解,学生听和动手,教师总结。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思考后实施相关操作。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然后根据学习的内容,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最后总结评价,做到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真正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教学方法和环境的改革,首先是实训课的教学改革改变了原来教师示范,学生在旁边观看,最后由学生模仿操作的程序。创新实践中首先提出本次实训的要求目的,在没有教师先示范的前提下,学生讨论后独立或合作进行操作,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加以纠正、完善,让学生通过不断练习掌握本次实训操作,最后进行总结评估。其次,改革实训操作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会计专业中职学生经过三年系统会计知识的学习,“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成为既懂得一定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中小企业的实际使用原始凭证为依据,让学生在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的时候,接触到企业的实际业务资料,从怎样建账、做账为切入点,实施“真账实操”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操作会计实务的职业能力。传统的实训操作只是普遍采用模拟资料进行会计课程教学,缺少“真账实操”教学环境,造成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所需脱节,不适应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要求。

二、研究结果

(一)学生心理状态评分(如表1)

表1

调查项目

(10分/项)对照组

(101人)实验组

(98人)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8分9分对会计实训的兴趣7分9分对直接适应岗位能力的培养 8分9分能自觉地探求专业知识 5分8分(2)学生成绩比较(如表2)

表2

平时平

均成绩期末平

均成绩总评平

均成绩对照组(101人) 808281.2实验组(98人) 868786.6(注: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三、讨论

心理学认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是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动机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传统的实践教学的应用层次较低,涉及面较窄,虽然可以使学生获取一定的书本知识,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但是,“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认真思考,进而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与动力。时间长了,学生对会计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就会减弱,最后难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初探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从怎样建账、做账为切入点,实施“真账实操”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操作会计实务的职业能力。在整个实践教学中,学生为主角,教师做配角,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即空洞乏味的说教。教师主要起引导、协调作用,要通过重现真实的业务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颖奇特的对象往往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产生强烈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自觉地探求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后的结果评估及学生信息的反馈可以看到,通过实施“真账实操”实践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觉性、探索能力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成绩明显比传统教学组要好。对此可以归纳出“真账实操”实践教学比较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值得在会计教学中实施和推广。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尝试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自己思考的阶段,考虑得不够全面等。因此,这样的改革还需要逐步改进,逐步加强。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会计专业;审计;必要性;拓宽就业

由于许多高校和职校纷纷开设会计类专业,使得会计类毕业生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致使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多不能从事会计类的工作,无法学以致用,导致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也给我校会计类专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培养会计类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拓宽会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增强他们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性,这成为了当前会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开设审计实务课程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国家对学科专业设置的改革,审计课程被纳入了“大会计”专业教育的范畴,各院校的审计均从属于会计学科,审计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砍掉审计实务课程会造成会计学科知识学习内容不完整,这是不合理的。

其次,从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而言,能够安心工作并且能从最基础的会计事务处理做起是技工学校毕业生的优势所在,因为技校学生在与专科以上的学生进行岗位竞争时,理论知识肯定不能相比,但能够从最基础的事务开始做起,这是企业的期望也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应该在基础实务和业务熟练程度上增强自己的优势,审计实务就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随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财务公司等许多服务中介机构的成立,社会上不仅需要一定的会计人员,还急需大批为其服务的辅助人员:助理审计岗位。这些岗位不仅要具备基础的会计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审计实务知识,现在如果把唯一开设的一门审计实务课砍掉,我们的学生进入这些事务所工作后,就很难快速适应,甚至不知道工作底稿是什么,怎么填?审计报告是什么?如何写?无形中就增加了就业的障碍。因此,我校会计专业更应该开设审计实务这门课,更应该重视审计实务的实践性教学。我也建议不仅要继续开设这门课,而且希望学校能更重视这门课的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对我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在我校开设好这门课

审计是会计专业主干系列课程中最难开展教学的一门课,学习本课程必须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会计学和各类专业会计的基础加识,否则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学习本课程应最好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税法》课程学完的基础上,再开设《审计实务》课程,按照循序渐进,才能使学习效果有所保证。同时应加强实操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练习,加强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我校近两年开设了这门课,但由于课时有限,没能很好地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在我校要开展好这门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教学目标。技工学校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要充分体现技工教育的特点,要适合技工教育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岗位实际。技工教育“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注册会计师,而是培养注册会计师的助手,即助理审计员,其主要任务是读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目及相关资料,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取得审计项目所必需的审计证据。这样,能加强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2)选好适合技工学校学生学习审计实务的教材。现在我们选用的是科学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审计实务》,该教材的特点是:①突出审计实务。此书以独立审计为核心,尽可能少讲理论,多讲实务。②注重实操训练。此书对于主要的会计报表项目审计都设置了实操训练,并给出资料,填制各审计项目的审定表、检查表等基本审计工作底稿。③有相关知识引导。在介绍每一个审计项目之前,引导学生回顾、复习相关的会计、税法知识。④体现新会计准则精神。此书无论是会计科目、账务处理、会计报表格式、报表项目一律按照新会计准则。该教材总的来说比较好,但我认为还是有一些缺陷,在实操训练时给出的资料不太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教学生填写审计工作底稿时有时不知如何填,没有配套的正确答案,另外应把每个审计项目业务一般存在的错弊分析加进去,最后再模拟一个企业的审计过程和整个工作底稿的填制就更好了。所以,就目前这个现状我们应该再多选几本教材来看一看,选一本更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材。

(3)多增加一些课时,改进教学方法。我们现在一学期每周4节课,大概有72学时,按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讲解和实操,时间都非常紧:前面要讲审计种类与审计组织、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后面还要讲审计差异处理与审计报告、现金流量表与会计报表附注审计。可以说,只讲这本书感觉课时都非常不够,如果还想加一些内容,那课时更加不够。现行的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程讲授,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实操训练比较少,有时还会埋怨学生不好好听讲,现在沉下心来反思一下,对于我们没有任何审计业务感性认知的学生,单靠讲授,而没有实验、实践操作作为铺垫,很难融入教师讲授的内容之中,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使教学过程变得枯燥无味。以后如果课时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用幻灯、电视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和解说审计案例,使学生对审计业务有感性认知,知道审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职业判断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多采用演示教学、案例教学,使日常的课堂生动、有趣。同时,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要多一些探讨和交流,这样能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融洽师生关系。

(4)开展审计课程的模拟实验,多组织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实习。在审计课程上安排期末一周进入模拟实验,模拟企业会计的全过程,编制一套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变动表,进而模拟审计人员编制一个按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审计的工作底稿,使学生身临其境,理解什么是审计?审计是干什么的?从而使学生能够把在此前学过的课程知识串连起来,从感性上理解资产负债表项目审计的实务做法,加深了解和学会如何利用审计专业知识去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暑假,利用教师、毕业生的关系组织在校学生去到社会上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等去协助工作,在帮忙的同时进行学习。另外,也希望教师和学生可以向当地的审计或会计师事务所索取一些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样本资料,使我们能更加逼真地进行模拟实习。教师只有通过大量审计实验以及实务训练,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精髓,才能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

总之,审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会计人员不可缺少的一门课,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为了拓宽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开设这门课,而且一定要开好这门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综合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审计知识和会计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使他们成长为会计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龙银洲.审计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王珠强.审计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课程 考核评价 银行会计

今年我国共有高校毕业生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学生基本工作能力远未达到岗位要求。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高校提供的毕业生大多是连岗位基本要求都不能满足的毕业生。高校传统的考核评价方法多注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导致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及记忆上,忽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高分低能”的劣质“产品”,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缩短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成了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程特点

《银行会计学》课程是一门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要求所形成的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性、操作性较强。作为一门专业会计,银行会计最大的特点在于会计核算和业务处理的统一性,即银行业务的实现是通过会计核算完成的。因此,银行会计人员对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和熟练性要求要远高于其他行业会计。如何帮助学生培养对银行业务的形象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实操技能,为就业零距离打下良好基础,成了《银行会计学》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考核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在了解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容以及核算、监督、检查、分析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掌握金融企业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各项业务处理方法,具备从事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核算、组织管理以及运用会计手段从事金融经营和金融监督工作的能力。除要求掌握银行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务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均应得到提高。依据银行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相统一的特点,本课程的考核目标重点在于促使学生掌握银行会计的基本技能和银行各项业务的处理方法。银行会计基本技能包括填制凭证、设置、登记账簿、账务核对、错账更正、编制财务报表等五项会计基本技能;银行各项业务处理方法分别为存款业务处理方法、贷款业务处理方法、支付结算业务处理方法、联行往来业务处理方法、金融机构往来业务处理方法和外汇业务处理方法。

三、考核实施设计

考核是为学习服务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秉承以笔试为主,以分数为导向的成绩衡量观点,考核评价结果不仅反映不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更好地发挥考核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必须把“教、学、评”有效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设计,构建新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一)教授与考核结合,提高银行业务实操技能

在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流程图演示法、讨论性教学和案例教学法,并穿插实训练习。根据每章节的学习内容,以银行真实的业务创设教学情境,安排银行业务模拟操作练习,以项目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考核。项目活动一般按四个阶段进行:业务引入——操作流程——处理步骤——活动练习,以银行常用业务设置任务,如单位存款、储蓄存款的开户、存款、取款、销户业务,贷款的开户、还款、逾期转账业务,结算业务等;在操作流程和处理步骤环节,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绘制流程图阐述各类业务办理流程,结合展示各类凭证和单据实物,现场示范凭证的填制和传递,让学生观摩学习;在活动练习环节,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模拟练习。将学生分为每八人一大组,每两人一小组,由学生分饰角色,按照各自承担的任务和职责,模拟仿真操作,不仅要求正确填制有关凭证,对凭证的传递流程也要求熟练掌握;在一项工作任务完成后,还可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每个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内容,加深印象。练习结束后,以大组为单位,各组轮流上台展示,要求学生自行设计银行工作情境,完成业务操作。教师和学生对各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其中教师评分占70%,学生互评占30%。最后由教师总结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优、缺点,对普遍性的问题进一步讲解。

(二)见习与考核挂钩,增强银行业务形象认识

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缺乏的是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机会,所学的知识是割裂开的,较难理解各项业务技能的关联性。随着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银行间的个性化差异加剧,教师在课堂上对银行工作情况的描述,往往与现实情景有所差别,不利于学生真实地了解银行业务办理过程。出于安全性考虑,目前银行基本不接收学生大批量实习,而绝大多数学生都未曾到银行办理过业务,对银行柜台会计业务的办理比较陌生。为提高学生对银行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要求学生到银行以办业务的方式见习银行业务的办理流程,将见习情况纳入考核范畴。具体设计如下:

首先,由教师布置见习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去银行办理活期储蓄开户、存款、取款、销户及相关业务,在业务办理中需认真观察银行柜员的操作,结合课上所学储蓄业务流程对照学习。

其次,将学生分组,明确职责。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尽量使每个小组都包括班级上、中、下三个能力层次的学生。各小组成员应明确各自承担任务,并选好组长作为本次活动小组负责人。

活动结束后,每个同学均需撰写见习报告并提供业务办理单据及相片,见习报告需详细阐述本次见习的内容、完成情况及心得体会。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见习报告及业务办理资料进行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见习态度、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期末综合实操考核,检验银行业务基本技能

在学期末16~17周,将学生分为两大类型进行期末考核,一类要求能正确演示银行业务操作过程,一类要求仔细观察演示组同学的操作过程,对其业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考核类型。考试内容为银行的各项常用业务,由学生以抽题的方式确定考题。聘请两位银行工作人员作为专家评委与教师共同评分,取三人评分的平均分作为学生期末考核成绩。考核流程如下:

第一步,学生每二人一组,自行组合,选好考核类型,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

第二步,负责操作演示的学生小组抽取考题,按照各自饰演角色的要求,上台演示业务的操作流程,教师及专家根据学生综合表现给分,主要考查学生模拟操作业务流程的准确性、熟练程度及凭证填制的正确性。

第三步,负责点评的学生小组成员分别对应操作演示的二人,根据其模拟操作情况、凭证填制的准确度进行点评。教师及专家根据其判断的正误、发现错漏点的多少、表述的清晰度给予评分。

第四步,教师对整体考核情况做出归纳总结。

(四)综合各项考核结果,评价基本工作能力

综合学生在各项考核中的表现,对其到银行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工作能力做出评价。课程成绩=课堂表现(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回答问题)*10%+课后作业*10%+课堂实操考核*25%+见习报告*15%+期末综合实操考核*40%,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比为6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比为40%;在考核内容上,实操类考核占比为80%,识记类考核占比为20%。

课程考核与教、学是紧密相连的,《银行会计学》课程对学生实操能力的教学要求较高,因此,符合教学要求的创新型课程考核方式不仅可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翟晶.英国高校课程考试模式对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2):108-109.

篇7

1.1高职会计教学目标与任务不明确

高职学校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设定,既要符合社会对于会计专业的需要,也要符合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会计人员,让学生学到会计专业的精华之处。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缺乏合理化、实效化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更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教学成绩的提升,过分客观以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例如。一些科目的考试方式依旧停留在卷纸答题,学生盲目的背诵书本内容,并没真正掌握会计学习的实际操作,忽视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强硬的书本化。

1.2??资力量较为薄弱

现在社会更需求“能者上任”的会计专业人才,会计的教学也需要以能力学习为关键。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在师资力量上,老教师倾向传统的教学理念,新教师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例如,现阶段很多新招聘的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会计教学工作中,自身也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对于会计课程教学中缺乏实践指导和实操练习。

1.3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

新课改是教学的新方向和新目标,新课改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最终目的都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高职类院校当中,对于学生主体的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高职类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自身的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主动性,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无法实现学习的最终目标;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更倾向于以教师为主导,以课本知识为全部教学内容,学习氛围不活跃,教学环节缺乏拓展与提升。

1.4课程设置单一,缺乏体系化规划

在课堂的设置上没有充分的结合教学的合理化与实用化,许多课程以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形式进行,缺少会计课程的实训模式和实操模拟。学生在会计课程的学习都是零散的知识体系,没有真实的运用在会计的工作流程与工作过程当中。从课程设置来看,教学的内容重复度较高,过分的重视教材学习。整个教学过程缺乏体系化的规划与实地考量。

2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措施

2.1明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计划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师对能力本文观念的教学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自我能力提升的认识。以能力为本位,是突破传统教学的书本化教学,也是在学习会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能力提升和进步。例如,在初步的学习阶段以巩固课程知识,提升自主学习为教学目标,在初步阶段良好的掌握课程知识是后续提升实际能力基础;进一步学习阶段过程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教学目标,既保持原有的专业课堂教学,也要开展实训课堂与模拟账务实操班,会计专业是一个要求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因此高职院校在夯实基础后,更侧重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知识的灵活运用。在最后的学习阶段以实地实习为教学目标,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机构和实习地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都是模拟类教学,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走向工作岗位,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基地,以此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2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应该体系化发展,既要有理论知识雄厚的教师,也要有聘请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为指导教师。既能够促进教师内部的理论与实际的互相学习和教学实践应用的探讨,也能够更有针对的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教授学生。例如,有理论知识的老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会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参照实际工作丰富的教师的工作经验进行自身的教学改良和强化;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可以学习课堂教授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也促进整体教学实践应用与创新。

2.3突破教学模式,提倡创新教学与自主学习

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刻不容缓,传统课堂上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应该逐步改革,教师在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习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能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该应该运用多媒体体技术、情景导入,案例分析等教学形式,不断创新课堂形式和内容,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实践和自我发展。

2.4优化会计教学的课程设置

篇8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隐性分层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42

Abstract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ourse in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use the hidden layer and the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cour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implicit stratification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in Jiangh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for example, expounds the teaching method in accounting teaching attempt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n the teaching.

Keyword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hidden layer; group cooperation

计电算化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要求教师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常常存在部分学生早早完成学习任务,无所事事,而部分学生学不会的情况,于是,我们就尝试用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1 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承认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潜能优势得到充分发展。20世纪90年代,分层教学法在我国中小学得到了广泛使用,一般都是分层进班,这样做有利于教师采取统一的教学手段,制订统一的教学内容,完成统一的教学目标。在高校,英语和大学体育常采用分层教学法,有不少学者对分层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和大学体育课程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高校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分层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分层教学方法大多采用将学生分层后分配到不同的班级、然后由教师对同层次的学生分班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方法对于小规模课程并不适用,原因在于小规模课程人数少,经过分层后如果要分班进行教学,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显性的分层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又会给“后进生”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不仅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加大两极分化。

由于显性分层教学方法存在一些弊端,隐性分层教学方法也就应运而生。隐性分层就是在一个自然班,教师使用同样的教学材料进行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其他方面进行分层处理。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暗中把水平相当的学生归结到不同的层次内,这种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可谓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2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现状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专科)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有基础会计、中级会计、财务管理、计算机基础、手工账等几门先修课程,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这是学好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的前提。该课程一共安排了128课时,分两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有专门的财务软件实训机房,为排课方便,该课程全部排在机房,原则上教师在课堂上理论知识讲授时间不超过50%,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时间。该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达到或者超过国家对会计电算初级人员培训的要求。课程内容包括财务总账、固定资产、报表、工资、应付款、应收款、存货管理等教学模块。

会计电算化课程安排在第四、第五学期,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之间的差距很明显,有不少学生挂科率高,不求学好,但求能过。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已经上了一学期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第五学期运用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教学法进行教学尝试。进行教改尝试的是2013级会计电算化(专科)学生,有三个班,对其中一个班实行教学改革,其他两个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3 课堂中运用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实践

3.1 学生分层分组依据及实施

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素养、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课程的特点,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上一个学期会计电算化期末成绩为优秀、会计专业基础牢、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B层次,上一个学期会计电算化期末成绩为良好,会计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C层次,上一个学期会计电算化期末成绩一般,会计基础知识一般,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一般。由于学生分层后并不按层次分配教师,学生的分层结果不向学生公布。将上课的43名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各占上课人数的三分之一。

将A层次学生确定为小组学习的组长,每个组挑选B层次组员和C层次组员各一名,这样一共分出14个学习小组,多一个C层次学生,分给管理能力相对较强的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除了要全面掌握知识要点与操作技能外,还要负责自己组员的学习,尤其是C层次学生的学习。组长课前预习、上课积极配合、课下反复练习,一旦小组中出现组员接受能力较差,无法正常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组长就充当小老师,一个组共同努力的结果计入平时成绩。

3.2 教学目标分层设计

针对优秀、良好、一般三个层次的学生合理设定教学目标。第一层次的目标是基础性的共同目标,这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达到而且必须达到的基础性的教学目标,主要针对那些会计基础知识一般,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一般,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一般,缺乏信心和学习兴趣的C层学生;第二层次的目标是提高性质的目标,主要针对B层学生,这类学生会计基础知识较好,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上进心,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好,经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学习目标;第三层次的目标为拓展内容的目标,针对会计基础知识扎实,学习主动性强,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自信心强和对会计学习充满兴趣的A层学生,给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和拔高的机会。例如,在讲解资产负债表的制作时,根据学生的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如表1所示。

3.3 教W实施以及教学效果比较

A层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其能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B层学生处于中间位置,要求他们多练习,巩固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拓宽思路,朝着优秀学生的方向努力;C层学生因为基础不牢,主要关注他们上课是否听讲,是否积极上机练习,鼓励他们不懂的地方大胆提问,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学得进,感兴趣。每个小组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组员中如有人遇到问题,小组先商量着自行解决问题,如果遇到小组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与他们共同解决,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为检查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将实行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教学改革的班级会计电算化1302班与不实行教学改革的班级会计电算化1301班学生的期末成绩做横向对比(两个班实行的都是机考,使用同样的试卷),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行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教学改革的班级平均分高于对照班,不及格率低于对照班,实验班与对照班优秀率大致一样,这说明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部分后进生进步了。

3.4 学生座谈交流学习体会

一共有25名实行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教学改革的会计电算化1302班学生参加座谈。参加座谈的学生一致认为,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他们,也适合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学习,他们还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以及实操能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增加了友谊。但是如果是学习氛围不浓的小组,平时依赖他人,上课不好好听讲,实操效果欠佳,有部分组员学习积极性不高,拖累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

篇9

关键词:中职学生;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一、加强会计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技能学习十分重要,中职会计学生日后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是否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否能够在职场上有所作为,会计实践技能训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此,日常教学任务的关键需要强化专业技能的指导及训练,将会计专业教学和实际工作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根据实际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好日常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向专业能力的转化与衔接必须通过技能培养和强化训练这一教学环节。

二、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在潜意识中仍以应试教育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有其特殊性。“就业”是中职学生的首要目标,相应的,以最有效的方式掌握专业技能,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才是其最重要的学习目标。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教师同样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角色,同时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充分感受到实际工作的工作氛围,提前进入职业素养化的状态。

2.学生自身素质较差,对专业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

中职学生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模糊及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学习态度上。大部分中职生没有升学压力,往往出于就业目的,本身对会计专业没有发自内心的兴趣,对培养自己实践能力以更好适应工作、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往往缺乏认识,所以对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往往兴趣不大,敷衍了事。

3.中职会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出职教特点,理论与实践脱节

中职会计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也要体现出这种特殊性,即“用什么学什么”的特点。中职教学的目标比较单一、聚焦,即以就业为导向,关注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在中职教学实践中,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现象仍大量存在。

三、培养学生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融合的措施

针对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加大学生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融合的力度,以下几项措施是既必要又有效的。

1.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能力”应成为中职会计教学的题中之义,同时与时俱进地改进专业教学理论知识点

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教育的目标。我们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培养高素质、高标准的第一线会计工作者。基于此,会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应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课程设置应突出“创新”、“能力”;教学内容应突出实务操作,注重实践性能力的培养。如此,才能使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使学生形成和掌握一系列的技能,知道“怎么做”、“如何做”。相对而言,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实用、够用为前提,切忌过多、过深。

2.教学方法新颖化、多样化,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我们知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果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课程,层层推进,步步为营,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根据会计工作的实操特性,在日常课堂教学和模拟实训练习课中,模拟实战环境。

其次,通过模拟实战,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再次,在教师指导下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验条件和多媒体技术,形成以仿真教学和会计模拟实验为主、利用假期自主深入企业进行实习为辅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形成会计技能意识。最后,在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还要将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作为会计岗位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进行,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电算化常识及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够熟练地操作会计软件,掌握常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现代会计人才。

3.大胆尝试课程改革

众所周知,会计专业人才的上岗以取得资格证为前提。中职会计教学要培养的是“拿来就能用,一用就上手”的专业人才。所以,中职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与时俱进,根据社会上会计岗位考证和实际技能需要的要求,进行课程整合设置,避免重复学习,避免学而无用。

4.强化会计操作能力的训练与掌握

在日常教学中要突出加强实践性教学。如《会计电算化》、《键盘算》、《点钞》、《基础会计》等实际操作性强的课程,在会计教学中模拟教学一般为最常见的实践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模拟公司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的业务实际操作,一方面有利于将会计专业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操作深化并达到掌握,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专业实操技能掌握的必要性。

总之,会计专业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但实操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对实践性的操作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以就业为诉求,所以在日常会计专业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习得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衔接和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性教学中突出账务处理能力、计算机操作及会计软件应用能力、成本核算能力和编制会计报表能力等是中职会计生走上岗位的必备技能,同时也是他们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基于以上种种,中职会计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的会计技能更能符合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让企业满意,更让中职会计生因此开拓职业生涯,获得瑰丽人生。

参考文献:

[1]刘青.会计实践性教学得有效途径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11.

篇10

关键词:中职;会计;职业能力

当前,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还应当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出纳员、会计员、报税员、统计员、财会文员、仓管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研究、设计型人才。教师在会计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中首先要确定明确的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会计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实训为手段,突出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清楚从业行业的基本工作要求与规范,并能熟练操作与正确处理日常基本业务。

一、中职会计专业的现状

(一)学生方面。

相对来讲,选择会计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认真、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当然,也有相当部分学生缺乏自信,生活目标模糊,学习态度不认真、形成不良习惯、学习方法不对等。受生源条件不同的因素制约,教学中会出现学生个体发展不平衡,如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方面。

近年来,上至教育部下至学校领导一直在提倡教学改革,会计专业的教师也与时俱进,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以及直观教学法等,做到理实一体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学校规模扩大、人员流动等原因,常有一些新人加入会计教师的队伍,他们当中有些不了解中职生和中职教育的特点,在教法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满堂灌” “填鸭式”的教学法,只讲理论,不做实操,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难以得到训练与提升。

(三)会计技能实训方面。

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与改革,会计技能的实训内容随着专业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已最大限度地涵盖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构建成一个合理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1.基本技能训练方面:开设《计算技术》《出纳实务》等课程,进行汉字书写、阿拉伯数字书写、珠算、计算器使用、点钞等技能训练;在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中,进行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技能训练;在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汉字输入,计算机操作等技能训练。

2.专业技能训练方面:《财务会计》课程重点进行出纳核算、往来款项核算,财产物资核算,企业财务成果核算,明细账、总账、报表的核算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成本会计》课程主要进行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进行的是会计软件应用能力及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的技能训练等。

此外,在学生的毕业前夕,学校将组织一次综合性实训,训练学生应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的就业领域方面。

根据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不断扩大,所从事行业呈多元化,就业方向除了传统的企业财务人员之外,还有公司的行政文员、会计中介的会计人员、零售批发业的营销人员、仓库管理人员、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等。这表明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适应能力强,能在较大的范围内选择工作岗位。

二、提升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措施

就业是民生之本,教学是为就业服务的。要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要在教学中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应该提高社会发展意识,依据经济环境、职教特点,作进一步的改革。

(一)根据中职毕业生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整合课程内容。

中职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中小型企业,专业教师应多到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作调研,分析有关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及职业考核标准,据以整合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首先,设置精干的会计核心课程,如基础会计与实操、企业财务会计与实操、电算会计、成本会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降低理论教学的比例,加大会计岗位必需的技能操作内容;其次,开设一些与会计岗位相关的拓展性课程,如工商税务登记方面的知识、社会保险办理流程与手续方面的知识、文秘知识、营销知识,物流知识、社交礼仪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等,使学生不局限于“会计”这一个点上,从而扩展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及就业的适应性。 转贴于

(二)制定、实施会计岗位工作标准,训练学生的工作能力。

目前,由于企业对会计工作的要求等方面的因素,会计专业的校外实习存在较大的难度,会计专业普遍都通过校内模拟实训来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校内的模拟实训可以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但是具体到某一项会计工作的过程,学生的认识反而欠缺。对于这种问题,可以借助陕西圆通会计工作标准研究院的成果—圆通会计工作标准来解决。(陕西圆通会计工作标准将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为七大类二十六个,对每个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基于每一个具体会计工作过程建立一个会计工作标准,共建立了5000多个会计标准。)圆通会计工作标准是通过建立工作标准思路导图来帮助在校学生和刚刚步入社会的财务会计人员清楚地认知每一具体的会计工作过程及如何完成会计工作的方法,使他们具备“具有数年工作经验的能力”。

(三)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已有了一个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关的课程将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这个基础上,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如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各项职业技能水平级别,某门课程的考核要结合相关的技能水平考核,要求学生达到某个级别的水平,就象传统的珠算技能要求学生至少要达到五级水平那样,对诸如点钞、计算器的使用、汉字数字书写、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的操作等技能也采用类似的考核方式。同时,定期开展会计技能竞赛,除了上述基本技能作为竞赛项目外,会计专业技能如编制记账凭证、手工登账(日记账、明细账、总账)、手工编制报表、财务软件的操作等作为必有的竞赛项目,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技能、训练技能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而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就业时的竞争能力。

(四)完善会计实训室的建设,充分发挥实训室的作用。

当前,大部分学校都有专门的会计实训室,学校应充分发挥会计实训室的作用,做到:

(1)配备齐全的教学设备、实训设备和用品。在实训课上教师能清晰地演示各项技能,每位学生都能动手进行操作,真正做到“做中教、做中学”。

(2)开放实训室。在实训课上学生通过“做中学”,基本掌握了有关的技能,但这种掌握程度还不足够让他们应付社会工作。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就要他们多练习,通过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在课后可利用实训室的设备和用品进行针对性的反复的实操训练,做到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并达到一定的水平。

(3)配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现在的教学班人数普遍在50人以上,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往往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位学生。因此,专职实训指导教师的加入可以加强实训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跟上进度,掌握相关的技能;另外,在课后实训室开放时间里,专职实训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实训设备进行专项技能的训练,指出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在实训练习中有了教师的关注与指导,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势必大大提高。

(五)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

在职业教育中,专业教师要懂专业,懂职业,要具备较高的职业实践能力。学校一方面可以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进入专业教师行列,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中去,了解专业市场和人才市场,了解行业需求、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更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学校还要注重吸收年轻教师,实行导师制,以老带新,让年轻教师更好地成长,使教师队伍老中青结构合理化;注重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能教学的质量;注重组织教师学习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把握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六)加强校企合作。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批的记账、税务咨询、工商企业登记等中介公司,这些中介公司的业务面广,涉及公司注册、证照年检(代办营业执照、代码证、国家税务登记证、地方税务登记证、银行基本户年检)、财税记账(各行业查账、建账、记账、制作报表及申报纳税、代购发票)、企业社保等,这其中相当部分的业务实训是学校无法做到的,学校应努力寻求与这些中介公司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得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掌握相关的技能,让学生提前体会社会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学会如何与上司、同事相处,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