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和学历范文

时间:2023-10-10 17:4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凭和学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凭和学历

篇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避免不了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都想及时听到老师对关于他参与学习表现的评价。因此,如果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对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教师的评价

教师积极的语言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春风。我觉得教师的语言评价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合理的评价能把学生已形成的学习上的内在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之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的学习状态。这种评价应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学生优秀答案的鼓励,当学生的回答比较精彩或有一定的独创性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意,甚至还可以让其他学生为这位学生鼓鼓掌,表示祝贺!这位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在课堂上也会有更加突出的表现,长期努力对他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

当然,与此相反,对于一些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教师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该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这些学生课堂上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在他们心理上大都存在着自卑和依赖心理,羞于开口,不愿动脑筋。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努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仅是创设好的课堂气氛,鼓励他们多读多说,更应该寻找他们课堂表现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丁点,我们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被老师忽视的对象,同时也就看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扬起自信的风帆。当学生羞于开口表达的时候,教师就更应该创造课堂参与的机会,给他们以参与的信心。如学生对于课文复述、内容概括等语言表达方面的课堂要求往往显得相当被动,这时教师不能急于批评,可以先让学生自我表述,再在组内交流,教师巡回了解学生情况,对于不能很好表达的同学,教师诚恳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当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不够肯定时我们就应该给他以鼓励,并做出恰当地评价,提示他哪方面的理解比较深入而哪些方面还要作进一步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做到“心中有底”,也就敢于开口表达,慢慢就养成敢于开口,善于动脑的好习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就会从中得到巨大的发展。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的天性。”“教育的目的在‘启发’人性中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他们尽量伸展。”教师就应该通过恰当的评价,使学生把自己的好的方面充分展示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心里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也能行!

二、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一个学生读完《桂林山水》中一个片断后,笔者引导说:“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吗?”“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没有感情。老师,我能再试一次吗?”这次,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三、多元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同样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一个同学的语文能力,有的同学声音比较清脆,适合朗读,那我就鼓励她参加朗诵演讲比赛,以此来激发他学习的动力。有的同学擅长写作,那我就鼓励他去投稿,当他获得成功的的时候,那种高昂的情绪足可以把他的全部学习热情激发出来。所以说对于孩子,我们不能仅从书面测试来评价他的能力的高低,而更应从各个角度,发现他们的闪光的地方,以此为突破口,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获得个体的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来促进其能力的提高,在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上,我们同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作文训练重点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和评价,寻找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同时也评判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在不断地总结的基础上加以提高。这样不断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将会有明显的提高。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027-01

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满足和喜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励性评价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要避免无原则的激励评价,廉价的激励评价,这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和应付的学习态度。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激励性评价,让激励性评价发挥作用?笔者作为一名教育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为激励性评价提供土壤

小学语文教师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良好课堂氛围,是进行课堂口头评价所需求的。但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语文课堂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当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才会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量给予学生鼓励,以适应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护学生求知的热情。

二、正确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语言不能太单一,太廉价,既要结合实际,又要会正确运用,这不仅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启发学生的智慧,开拓思维,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口头评价时,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在疑问中评价;释解学生心中的迷惘,产生惊叹,表达喜悦,在惊叹中评价;营造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情境,在笑声中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各抒己见,在争议中评价。

一般课堂常规的评价激励语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听。例如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XX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的收获!(评价要点:分享成功。)第二是说。你讲的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他同学听的就更清楚了!(评价要点:讲的有道理)第三是想。我想XX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评价要点:推迟思考)第四是做。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评价要点:加强注意力)

还有科学探究与科学应运过程激励用语,其中包括一是知识的掌握。例如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二是发现问题: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评价要点:强化提问)进行猜想:.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三是思维能力:你很会思考,真像个小科学家!科学态度: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要点:科学态度的培养)四是实验记录: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五是科学应用: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六是合作能力的培养:你真得很能理解人,而且能和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七是科学习惯的培养: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正确使用评价语言,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渲染气氛,更有利于知识的深入渗透。

三、把握好激励的时机,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由衷而发的感慨之时,选在师生互动之间。

(一)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本人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

激励性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口头评价要审时度势,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二)延缓评价,拓宽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篇3

关键词:评价理论;阅读教学;态度;介入;级差

一、引言

评价理论是由JamesR.Martin等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研究词汇人际意义的阐释性理论。2003年Martin和Rose指出,我们采用评价资源来告诉读者或听众我们对事物和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从而构建社会关系。评价是任何语篇意义的中心,对语篇的人际意义分析必须把评价考虑在内[1]。2005年Martin和White合著的《评价语言—英语的评价系统》是评价理论的最新发展。[2]本文认为评价理论能够帮助我们解读语篇作者在运用评价资源时的交际策略,它是语篇分析的有效理论工具,对英语阅读教学也有很大启示。

二、评价理论简述

评价理论包括三大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态度分为情感,判定和鉴赏。情感是作者对人或事的感情反应或倾向。判定是作者根据社会规范对人类行为的评价,其中包括属于道德范畴的社会尊重和属于法律范畴的社会约束,而社会尊重又分三类:行为规范,做事才干,和坚忍不拔;社会约束则分两类:真实可靠和行为正当。鉴赏是作者依据某领域内的审美原则和价值标准对事物的评价,包括三方面:反应,构成和价值。可见,态度系统就是针对人品或物值的评价系统,其中的评价资源都可分为积极或消极,显性或隐性。

介入是作者参与话语的方式,协商与话语参与者关系的手段,具有主体间特征。利用介入资源,作者表明自己对所写内容的责任和态度,并建立和读者的同盟关系。介入系统分为单声和多声,单声是指作者肯定且直接地陈述某一命题,对此命题负全责并拒绝引入其它观点,因此单声关闭了与其它声音磋商或对话的空间。多声是指作者把同一命题的几种不同观点引入语篇,创造多种声音共存的空间。多声又分为对话紧缩和对话扩展,前者通过压制或排斥其它声音从而紧缩对话空间,后者则通过强调某一声音的主观性和非唯一性来唤起其它声音,从而扩展对话空间。

级差是作者调节评价语言强弱或精密程度的资源,可分为语势(force)和聚焦(focus),前者调节作者评价立场是基于语义强度和数量,而后者的依据则是语义清晰度。

三、评价理论和阅读教学

(一)态度系统:表情达意的资源

态度主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感情,道德和审美。在评价理论中相对应的术语为情感,判定和鉴赏。情感分为积极和消极:悲伤或快乐,自信或焦虑,兴趣盎然或无聊透顶。判定是指人行为的态度:赞赏或批评,表扬或谴责。鉴赏涉及对某一领域内语言符号和自然现象的评价。Martin(2005)把情感系统按照以下6个标准分类:

1.积极情感/消极情感:Hewashappy./Hewassad.

2.行为过程/心理过程:Hewept./Hedislikedleaving.

3.有对象/无对象:Hedislikedleaving./Hewassad.

4.低/中/高:Hedisliked/hated/detestedleaving

5.已实现的/未实现的:Hedislikedleaving./Hefearedleaving.

6.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sadorhappy./anxiousorconfident./boredorinterested.

态度系统中的判定针对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常规,是否有能力和韧性,是否诚实可信以及是否有道德,例如:Michaelishighlyintelligent,shrewd,intuitive,understanding,sympathetic,andgeneroustoalmostafaultofhimself.这些形容词体现了作者对于Michael多方面的判断。

鉴赏中的反应,构成和价值都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例如:arresting/lovely(积极反应);dull/ugly(消极反应);logical/harmonious(积极构成);irregular/contradictory(消极构成);penetrating/innovative(积极价值);shallow/worthless(消极价值)。

以上便是态度评价资源,语篇作者用这些资源来表达情感,评判人物和事件,其实是在邀请读者分享并认同他的评价姿态,从而和读者建立一种同盟关系,这样一来,读者就会对语篇蕴含的更广泛的人际意义持开放的态度。

(二)介入系统:协调主体间立场的资源

介入系统使语篇作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别人的话语,在表明自己对自述或引述话语的态度时,也希望读者对此做出适当的反应,使得对话成为可能。故介入其实是一种无形的对话,参与者包括语篇作者,潜在读者,和其它持有相似或相反观点的人。在介入系统内,对话紧缩包括弃言和宣言。弃言指语篇作者通过驳斥相反立场,以支持某一观点,宣言则指语篇作者通过把某命题描述为高度可信,从而压制或排除其它观点,例如:

1.Youdon’tneedtogiveuppotatoestoloseweight.(弃言)

2.Naturally,givinguppotatoescanhelphimloseweight.(宣言)

对话扩展包括内言和外言。内言指语篇作者表明自己的认知情态,承认自己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外言则是语篇作者明确引用他人话语,并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例如:

3.Itseemstomethatgivingupsmokingcanhelphimloseweight.(内言)

4.Hebelieves/claimsthatgivingupsmokingcanhelphimloseweight.(外言)

通过分析语篇中的介入资源,我们可以揭示语篇作者如何协调自己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如何调节自己的立场和读者的立场。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请求读者的认同,这种对话性使得读者能易于分享作者的价值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评价理论特别关注语篇中那些提示读者对作者观点做出积极回应的语言资源。

(三)级差系统:调节程度的资源

级差是对态度和介入程度的分级资源,所以它不局限于某个次领域,而是充斥在整个评价系统中,几乎所有评价资源都可以

位于强弱,高低的连续体上。语势分为增强和减弱,聚焦分为清晰和模糊,例如:

1.Heisarealfather/atruefriend.(清晰聚焦)

2.Theysortofplayjazz./Theyarekindofcrazy.(模糊聚焦)

3.Heisextremelyfoolish.(增强语势)

4.Thecarstoppedsomewhatabruptly.(减弱语势)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语篇中的级差资源,来揭示语篇作者如何调节评价态度和立场的强弱和清晰度,从而达到不同的交际效果,完成不同的交际任务。

(四)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1],言语交际不仅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话语参与者之间的一种社会交往。语言不仅能识解经验,还能建构或维持人际关系。换言之,语言不仅有概念功能还有人际功能。任何语篇都在同时实现传递信息和构建人际关系的功能。如果我们仅仅关注语篇的局部意义,而忽视对于语篇存在更为重要的人际功能,那么我们对语篇的理解必将是片面的。我们的习惯做法是把语言交流,特别是书面形式的语言交流,看作是作者的自我表达,交流者内在思想的外化或者信息持有者向信息缺乏者提供信息。评价理论对语篇人际意义的拓展,尤其是对于介入系统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这种观点是狭隘的,甚至是错误的,语言交流其实是交流关系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因此,话语,无论是独白还是书面文本,决不是孤立的,而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旨在形成两者间的同盟关系。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交流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有效媒介。语篇中的评价是作者对事件,人物和话语所持的态度。通过分析语篇的评价手段,我们可以揭示作者的主观倾向,反映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和态度立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概念意义,而要鼓励学生挖掘语篇的人际意义,特别是作者如何运用评价资源来表达评价姿态。

四、总结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证明评价理论是解读语篇交际功能的有效工具,对英语阅读教学有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在具体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评价理论来揭示语篇作者对于语篇本身和潜在读者的评价姿态,具体包括三方面:作者对于自述或引述内容的态度,作者对于读者反应的判断,以及作者如何与读者建立同盟关系。

参考文献

篇4

激励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它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如何把激励性评价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大胆尝试。

1.尊重个体差异,让评价成为学生向上攀登的阶梯

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激励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1.1“沙里淘金”,消除自卑。适当、及时的鼓励性评价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教师要善于为落后学生或学生学习中暂时落后的方面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通过教学评价,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在评价时可以运用“低起点、小台阶、”的方法,鼓励学生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例如:我有一位学生,通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在同学心中,甚至在她的心目中,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语言天赋极差的学生。为此,他上课几乎从不举手发言,与小组内同学合作表演他也很少参加,作文语句都写不通顺,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他都显得非常被动。直到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我参加了他们小组的活动。在课堂上他在小组伙伴的鼓励下,表演了课文的情境对话。表演中虽然表情、语调尚需加以提醒,但对他来说,已经相当不简单!当时我高兴地举起他的手说:“大家瞧,他今天表演得多棒呀!看来只要勇敢地尝试,就一定会有进步!”其他同学也发出了赞叹声。这时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成功的喜悦。接下来的语文课里我常能看到她自信的笑容,她学语文的兴趣也在逐日提高。所以只要教师提供激励学生发展的反馈信息,使“学困生”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就可以为学生今后如何发挥强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也充分开发了儿童的发展潜能。

1.2以“我”比“我”,激发自信。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同学们所关注的焦点往往是那些少数的优等生。而学习水平一般或是不太好的同学往往很难看到自己的长处与进步。如果能够引导他们以“我”比“我”,从纵向比较中,他们将会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前进的动力。如:课文朗读正确、流利,体会作者感情准确到位,遣词造句新颖独特,作业书写工整漂亮等等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也可以通过填写随堂记录卡的方式进行评价。如:“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如果有,学生就可以在这栏后面画上一个笑脸的符号。使学生很清楚的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

1.3找“岔”挑“刺”,消除自满。教学评价中应避免“廉价的表扬”,对于较轻松的学生,频繁的激励式评价会使他们飘飘然不知所向,助长他们的自高自大的情绪。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和平日的学习表现,展开生生互评或自我评价。找缺点,寻不足,让“优生”心服口服,使他们真正看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激励他们精益求精,锦上添花。

2.关注学习过程,让激励性评价成为开启艺术殿堂的金石

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当我们的孩子在积极提问和答问时,当他们大胆尝试时,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时,我都及时对这一切给予鼓励和肯定。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不管孩子最终表达出的结果怎样,过程中的那份肯定的激励的评价都会给他以成功的感觉。传统的教学虽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没有明确要求,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方面,也仅限于老师对学生的单项评价。

新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是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评价体系上也就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这种激励性的多方面、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大大地改善了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

2.1评价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在学科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智育得到发展很重要。教学评价必须与学科教育目标和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因为这些内容是培养目标的一部分,是必须关注的,同时它们也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这样才能将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落到实处。

2.2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评价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思维的正确性,还要从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等方面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往在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可能每次都正确,这时,有些老师便常常以“对”或“不对”来评价,或者引导学生以“好”或“不好”来互相评价。至于好在哪里,又错在哪里,该怎么分析,学生无从知晓。在激励性评价体系中,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才是更有利的。

2.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如一位教师在即将下课时对全班同学的学习做如下评价:“今天一堂课,同学们通过分角色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懂得了寓言两则的深刻含义,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真值得嘉奖。”这种带有激励色彩的评价,体现了教师评价对学生通过努力,进行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肯定,有利于学生保持这种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我设计的随堂评价记录卡中还有这样三栏:你今天认真规范地书写了吗?你今天主动阅读了吗?你今天主动与他人交流阅读体会了吗?我想这都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评价。如果他们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那在他们的成长记录卡上会出现许多张可爱的笑脸。

3.关注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让评价成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激励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激励性评价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同时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

3.1鼓励学生自评。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如:引导学生设计自评卡进行自我评定。

3.2鼓励生生互评。让其他学生在倾听与交流中进行比较和判断,可以提出疑问,请发言者解答。使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通过互动、讨论、碰撞后形成对评价结果的共识。经过生生互评,被评价者都会高高兴兴的接受对方的建议,也有少数学生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断陈述自己的理由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篇5

关键词 试题评析 问题解决能力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G・波利亚认为“好的教育”的评价标准就是能够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考试答题是一个“纸笔式”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目前中学教育中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问题解决是指运用某些方法和策略,从初始状态情境达到目标状态情境的过程。试题评析是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但长期以来,教师在试题评析过程中,重错误率统计而轻错误成因分析、重“索取答案”而轻解题思维分析、重一道试题的解决技巧而轻“一类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的形成,个别课堂甚至是教师报答案、学生判对错,教师讲思路、学生写结论,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题解决能力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以发展”的教学规律。导致试题评析效率低下,不能真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试题评析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此,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探讨。

1 评析在思想方法混乱处,指明问题解决的方向

波利亚将解题的思维过程分为“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反思”四个阶段,可见问题解决过程不仅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还需要恰当的问题解决方法。试题评析过程中如何明晰思维、形成方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1 评析于解题思维不清晰处

解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思维学角度来看,首先通过阅读文字和图表,从题干中提炼关键信息,并将问题置于所学的知识背景中(如看到线粒体就会想起细胞的有氧呼吸、看见核糖体就想到多肽链的合成),尝试构建未知答案与已学知识间的关联。然后,采用归纳、判断、比较、迁移等分析方法,运用有关的重要概念、基本原理来构建逻辑关系的证据链,以解决问题。最后,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或特定的符号来表述问题的答案。由于学生的解题思维可能存在严密性不足、变通性不强、反思性不够和发散性不广等问题,所以最终表述的答案往往与正确答案存在偏差,甚至相去甚远。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点拨。

【例1】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组织细胞后能进行表达,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

学生回答的错误答案主要有:“转录、翻译;核糖体内”。教师评析时,首先要指出问题的指向是:“苏云金芽孢杆菌细胞内的有关基因为什么能在植物细胞内表达(即异源生物的DNA为何能在不同生物体内表达)?”而学生回答的却是“基因怎样进行表达?(通过转录、翻译过程表达)”、“基因表达的主要场所是什么?(核糖体)”。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是解题思维不明确,设问与答案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然后再提供参考答案:“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或不同生物细胞内基因控制蛋白质表达的方式基本一致)。”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答案与设问间的逻辑关系,体验解题过程中思维的严密性,提高问题解决的分析能力。

1.2 评析于解题方法不适切处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生物学科的考试命题也逐渐由“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并最终走向“目标立意”。因而图表题、实验题、信息情景题等能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的试题类型的比重不断增加。这符合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但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要求。学生在解答上述试题时,往往因缺乏针对性的解题方法而困难重重。以表格题分析为例,其一般程序与方法是:首先,弄清表格设制的目的;行、列各有哪些项目(包括单位、说明);行和列具有什么规律。其次,理解表格的行、列含义,筛选信息(即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筛选出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以便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最后,挖掘表格隐含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转换(联系相关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以弄清表格告诉了什么,设问需要解决什么。)。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析图绘图、材料阅读与分析等方面的训练,注重典型试题评析,举一反三,形成一类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善于区分新认知对象和旧有经验之间的差异,有效解决问题。

1.3 评析于生物学思想不明确处

生物学思想是生物学的灵魂,它与生物学的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获得。生物学的主要思想包括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进化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协同发展(STS)等。许多试题的命制都是以生物学思想为指导的,许多生物学问题的解决,也必须回到基本的生物学思想上来。如“较游离的酵母细胞而言,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代谢速率为什么降低?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这些问题都要依据生物表体比、核质比的思想来解决,而如何评价包括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价值需要依据“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的观点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基本的生物学思想,分析各种新情景、解决各种新问题,理应是试卷评析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日常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需进一步加强生物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纷繁复杂的生命世界奥秘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美丽、感受生命科学的价值。

2 评析于科学概念混淆处,搭建问题解决的扶梯

科学概念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更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学生是在理解生物学概念和构建学科概念体系过程中,逐渐发展科学思维、形成学科技能与学习能力,进而树立科学价值观的。试题评析不仅能帮学生完善概念模型、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还可以提高学生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评析于前科学概念错误处

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分为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前科学概念”是指个体拥有的与科学概念不尽一致的概念。因受个人生活范围、知识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前科学概念”往往存在着随意增加或减少内涵、扩大或缩小外延等问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甚至错误。近年来,各地高考试卷均非常重视前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间辨析的考查。

【例2】(2009年江苏省高考第18题)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本题考查的科学概念是“人类遗传病与家族性疾病”。造成答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人类遗传

病存在着“人类遗传病就一定是代代相传的、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就一定是遗传病、携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患病,而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就一定不会患遗传病”等前科学概念。当教师与学生一起剖析了科学概念的本质:“什么是人类遗传病?是否携带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与是否患有遗传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什么是家族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一定属于遗传病吗?……”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试题评析过程中,教师务必要使学生建立科学概念及概念体系,加强概念间的辨析,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让学生达成了从前科学概念的懵懂状态到科学概念的清晰状态的转变,切实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

2.2 评析于科学事实不正确处

科学概念是反映科学现象和过程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科学事实的抽象。科学事实则是形成科学概念、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如“大多数鸟类能在空中飞翔,鸟类是卵生的”属于科学事实,而“鸟类是一种体表被覆羽毛、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则属于科学概念。如果科学事实不清,就无法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但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不准确,同样无法去判断一些事实是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分析、提炼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概念。在解题过程中,则可充分依据科学概念来判定一些事实是否科学。

【例3】(2011年江苏省高考第17题)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表l。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本题涉及的重要概念有“群落演替、群落结构、垂直带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事实有:①群落演替会导致植被类型发生改变;②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等;③植被类型、气候特征等生态因素会影响动物分布,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学生的最大困惑是“横断山区不同垂直带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群落吗?随着时间推移,横断山区的高寒灌丛草甸能演替为热带季雨林吗?”试题解析过程中,若能依据“群落演替、群落结构”等重要概念来推断相关事实是否科学,即可轻松解决上述问题。

教学观察发现:教学中,通过强化记忆或强化训练来促进学生机械记忆概念,造成学生概念理解不深刻、运用重要概念解决问题能力低下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部分教师在评析涉及重要概念的试题时,存在模糊概念模型建立的条件、淡化概念间的辨析、随意扩大或缩小概念内涵与外延、弱化概念迁移运用等问题。生命科学是由诸多的重要概念与概念体系所形成的理科科学,忽视重要概念的理解、迁移与运用将导致学生学科素养水平的低下。此种现象,值得深思。

3 反思试题讲评方式,优化问题解决的策略

试题评析的过程,不仅是给出答案的过程,更是帮助学生理清思维逻辑、优化问题解决策略、形成科学方法、规范表述的过程。试题讲评应注意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情感体验,通过营造平等和谐、自由讨论的课堂,让学生有勇气、有兴趣去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其次,要注意通过试题讲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问题解决能力,体验观察实证、归纳――演绎、模型建构等研究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运用;最后,评价试题要理性、客观,能从命题人立意、知识本身、能力发展等多种角度去思考试题本身的价值。

通过试题评析,教师可以掌握自己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从而调控自身教学策略。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学业水平的发展程度,理解自己在知识内化和能力发展中存在的疏漏之处与薄弱环节,并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美]国家研究理事会,戢守志等译.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9,(1):86~102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P186―188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7

[4]崔允郭.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6-47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激励性评价

1语文课堂的评价应情真意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文是作者“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从骨髓宣泄出来的生之灵泉”,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与语文教学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应做到情真意切、激情勃发。正如:罗素所说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是你发自己内心的赞赏。例如,两年前我在上《说不尽的桥》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空“______的桥”,有的填“宏伟”,有的填“可爱”……正当我赞叹于学生词汇量丰富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快乐的桥”。“快乐”这一与众不同且赋予桥灵性的词,着实让我内心充满惊喜,我不自主地赞叹这位令我惊喜的学生,动情地说:“多么有生命的桥啊!”对学生的特殊评价产生了特殊的结果,其他学生纷纷举手,于是“幸福的桥、伤心的桥、调皮的桥……”纷至沓来。那位学生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本来上课如此美妙!真情的评价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有时也许是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或亲切地握手,或有力的大拇指,即使无声,那也是胜似有声。这样的课堂评价发自肺腑,动人心魄,远离虚伪与做作,就能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

2在教学中实行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课堂朗读课文之后,我总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再由我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例如,作文教学中进行的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在这里尤其要注重发挥同学之间的互评作用,事实证明,来自同伴之间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美国一位名叫海伦的教师,在教育后进生效果不佳时,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再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集中起来,抄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这张并不起眼的小卡片,让优秀学生的优点更加突出,使他们更加自信,同时也使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后进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增加了自信。海伦的学生中有位叫迈克的青年军人――这个当年因上课捣蛋而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的学生,后来还把这张卡片带到了越南战场上。他阵亡后,人们从他的衣袋里发现了那张因折叠、磨损而破旧的、有的地方还被粘贴过的卡片,那就是由同学们评述而由老师亲手抄写的迈克最好品行的卡片!由此可见,同伴间的激励,更能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产生强大的动力,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3教师的评价诙谐与幽默

给课堂带来欢声笑语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课堂上,学生常常会陷入困境,如读错音、写错字、答错话等,老师的批评只会让学生更加尴尬,甚至无所适从。这时候,教师的幽默评价传达着体谅和关怀,是帮助学生“走出尴尬”的好办法。有时因气候炎热或刚过完节假日,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达到婉转批评,促其改正缺点的目的。例如,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曾经听过一节课,一个学生在朗诵课文时候出现了几处错字,老师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说,××同学,看我们很乏味,她给我们设置了小障碍,有几处小错误留给我们。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富于变化,幽默有趣,这样能更好地调节课堂的气氛,激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更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使自己的评价语言风趣幽默而充满爱心,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4教学评价开放化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教师在课堂中的有效评价可使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最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

4.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由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并以定性评价为主,辅以定量评价,实事求是,又恰如其分,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自己的进步和努力方向。

篇7

有关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综合素质、学科学习以及个性特长。它涉及的方面是多样的,可以是关于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读书写字过程中的姿式正确与否等这些与学习相关或者与学习习惯相关的内容都是评价的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发掘学生的潜在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

一、正确认识形成性评价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顺利实施形成性评价,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现状。据了解,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主要强调学生的学业收获,即以分数定输赢,这种教学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功能相差甚远,它是一种不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理念的评价方式,而我们的形成性评价则是为了让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都能够被发现,用正确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自身本质功能的发展。另外,很多老师在评价内容方面都太过片面,一般我们在学生的评价方面都会看到学生学习的成绩和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一评价模式太过注重学生在学习上所获取的书本上的知识,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这当然会造成部分学生厌恶课堂学习,扼杀了学生思想的自由发展。再者,很多评价所采用的方法较为单一,比如在评价阶段老师直接按照平时对该学生的印象来进行评价,并没有深入了解该学生,没有c之交谈、家访,也没有通过其他老师和学生来了解该学生,而是凭借个人的主观意见进行评价,这是极其不客观、公正的评价,其结果并不能代表该学生的评价结果。最后,评价关系的不平等也是当前评价系统的现状,一般的评价只是老师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价,而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对评价的结果也不能进行辩解。正确认识这些评价的现状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形成性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

二、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原则

形成性评价主要有五大原则,每个原则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个原则是科学性原则,按照字面理解,通俗而言,即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感性而忽视理性。教室的评价不能单凭对该学生的喜爱、厌恶程度而直接表达态度,他还应该根据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语文背诵情况、人际关系、在其他老师课堂上的表现等方面进行客观的、理性的、科学的评价。比如有些学生的阅读理解方面有很大的问题,但是文言文方面学习得特别好,在背诵《兰亭集序》《赤壁赋》《逍遥游》《滕王阁序》等文言文即快速又准确。第二个原则是导向性原则,即该评价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学生在下一阶段更好的学习。第三个原则是多元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主张形成性评价要承认学生各方面的成就,无论是学习上的语文作文方面、语文文言文方面、语文书写方面,还包括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第四个原则是激励性原则,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和热情,促进学生努力实现学习目标,比如对于很难背诵的《逍遥游》、《师说》、《离骚》等课文,可以奖励最先背诵的学生一本书。第五个原则是可行性原则,这一原则是经常被忽视的,因为很多地方实施形成性评价就直接进行,并不考虑是否能行。能够正确认识以上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为顺利地实施形成性评价。

三、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步骤

在高中三年形成性评价可分为三个步骤,按照时间的长短和学习的阶段性可分为学习过程中的短期评价,可分为月、学期,这是在学生成长学习的过程中的一笔一笔地记录,代表该学生在短期内的学习成功和态度。教室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学习状态和成果进行评价,然后在本册书学完后做一个总结,这是短期的阶段性评价。例如第二册书的第五单元有四篇文言文,贾谊的《过秦论》、司马迁的《鸿门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老师可以按照学生在这一单元的学习状况记性评价。把时间拉长一点,可以对学生三个学年分别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时间幅度上较长,很容易反应学生在学习上是否进步和止步,是否有放松,是否对语文学习有迷惑等,老师学学生在该学年的表现分析出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就或缺点,指明方向,解答迷惑,让学生继续前行。最后的评价是时间跨度最长,评价次数最少的评价步骤,它是总结学生在进入高中以来知道将要离去的三年在语文学习上的所有得与失,犹豫这次评价只有一次,所以老师必须格外慎重,对于很对学生而言,它是三年来老师对自己印象的综合及自己在学习上的所有成果。这三个步骤是一步一步地进行,他们有交合也有区别,它们反应老师对该学生在学习上的观察和重视。老师在实施每一个步骤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率性而为,这样是不负责任也会导致形成性评价的顺利实施受到阻碍。

四、结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其最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形成性评价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成绩,感受成功,拥有自信,从而实现个体价值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尊重;鼓励;宽容

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使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并获得成功的一种评价手段,是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老师不是简单的对知识进行“对”与“错”的判断,而是要挖掘问题背后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下面几种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1. 尊重学生 心理学家利伯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吝惜给学生褒扬的词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尊重。那么,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呢?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息息相关。这里有一个可借鉴的例子:

国外有位老师讲评“画苹果”的作业时,发现一位学生把苹果画成方的,便询问:“苹果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的呢?”那位学生说:“我在家看到爸爸把苹果放到桌子上,一不小心,苹果掉到地上摔烂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会掉下来了。”老师听了,非但没有责备,还鼓励他说:“祝你早日发明出方苹果。”

苹果本来是圆的,却画成了方形的,已经脱离了实际,这位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说出了画方苹果的原因,并鼓励他说:“祝你早日发明出方苹果。”这样的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人格,鼓励了学生创新。

不过,我们也不能视批评为如越雷池、如赴薄冰。当课堂上两位争论激烈的学生期望你明辨是非时,你所给与的含糊肯定: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你们都很了不起。这样只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的观点到底是对还是错,这样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的正确理解知识造成失误。当学生做错题,或做错事时,教师也不能因为伤害其自尊而说出:“你做得很有价值。”这样的做法只会注重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因此,我认为,鼓励孩子固然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好方式,但我们提倡表扬、赏识的同时,要注意分寸,虚假的表扬要不得。

2. 鼓励学生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诸多名师也认为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剂。

众多优秀教师在课堂上总是自始至终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会读好。”“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么没想到,你体会得太精彩了。”……据说,优秀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法宝,那就是鼓励学生的方法多,有的多至近百种,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及时得到恰当的鼓励。因为鼓励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声母“j、q、x”时,我是这样教学的:我先让学生观察书上插图,猜一猜旁边三个声母读什么?你的根据是什么?学生说了很多,比如:一个学生站起来说:“由公鸡我猜到这个声母读“j”。”听他说完,我马上表扬说:“你不仅会观察,还会联想,你真棒,老师要发你一朵会观察会联想的小红花”。这时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由气球我猜到气球旁边的声母是q的音,由西瓜我想到西瓜旁边的声母是x的音。”听他说完,我带头为他鼓掌。我的掌声还没停,马上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来编儿歌记它们的音:一只公鸡jjj,一个气球qqq,一个西瓜xxx。”“多好的方法”,我不禁赞叹到。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当我问:“小朋友,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三个声母的形?”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们把学过的单韵母i加长再拐弯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声母朋友j。”这时,我连忙表扬他说:“你真棒,能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老师发你一朵会学习的小红花。”听我说完,这个学生很兴奋,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这时,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这个声母j很像我们见到的公鸡的形状,它的点很像公鸡的冠子,竖像公鸡的身子,弯像公鸡的尾巴。”听他说完,我马上表扬他说:“你也很棒,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新知识,很了不起,老师也发你一朵会学习的小红花。”这时,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了,在学习“q”时,有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这个”q“很像我们学过的数字9。”听他说完,我马上表扬到:“你不仅会联系语文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还会联系其它学科的知识来学习语文的知识,你更了不起,发你一朵小红花,然后再和老师握握手”。这个学生和我握完手后,我发现他的小脸都涨红了,我相信他会永远记住这一天。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多么明显啊!

3. 宽容学生 赞科夫主张“对于“后进生”,更加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学生的错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或在作业本上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出现错误甚至是经常性的,这就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需要用爱心去唤起学困生的生命活力。

篇9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法》 考查 能力 平时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师范类院校重要专业课,阐述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基本教学方法,并使学生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将这些理论、规律、方法运用于实践。这样的一门专业课怎样进行考查才能既充分发挥考查的功能又体现专业课的特点,是《小学语文教学法》任课教师一直努力探讨的课题,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多年,对它的考核做了很多尝试。

传统的习惯沿用的一张“百分制”试卷考高低见上下的考试方法能实现考查的“促进知能转化”、“具有激励作用”、“具有反馈功能”的功能和体现《小学语文教学法》的专业课特点吗?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这种“百分制”考试办法下实际教学中以考为“法宝”的教师的“教”和以分数为“命根”的学生的“学”:教师机械讲解理论,学生满足于背诵一些条文,而对能力的训练、考查,教师不指导或少指导,学生不理睬或不知从何练起,语教课的成绩评定往往就凭一张百分卷、一堂90分钟的考试来决定。

这就告诉我们,传统的考查办法不能很好地检验学生是否能把教育教学理论、规律、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也不能检验学生是否具有了担当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学能力,必须予以改进以充分发挥考查的功能,来促进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更好地训练教学技能。

那么,语教科应该怎样考查?笔者认为,语教科的考查必须体现专业课特点、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它的考查必须不同于其他学科,在考查内容上,除了理论知识的考查外,更须着眼于能力的考查;在考试的方式上,除适当的笔试外,尤其要重视平时的考查。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既认真学好理论,又自觉地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能力的训练。

一、 着眼于能力的考查

大纲规定小学语文教学能力必须达到如下要求:能够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初步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语言的特点,初步了解当地小学教育教学情况。能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生实际情况,编写小学语文教案,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话说话教学,能够指导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初步具有评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因此,语教科的学习必须在理解语文教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着眼于能力的训练和考查。

语教科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谁能够编写好教案,上好课,组织好语文课外活动,评好课,他的能力就强,成绩就大。为此,我们应该要求学生边学理论边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践,并进行考查。考查时着重考查编写教案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能力、评课的能力。

1、考查编写教案的能力。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及早地对学生进行编写教案能力的训练、考查,我们可把教材中本编在后几章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提前到“汉语拼音教学”内容之前先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课堂教学的内容之前就学会如何备课写教案。这样,学生先学会了如何备课写教案,接着学后边的课堂教学,我们就可要求学生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的教案了。到第一个学期结束,学生就至少可以进行三次编写“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不同课堂教学相应课文的教案的训练、考查。第二学期又继续进行“作文教学”、“听话说话教学”、“课外活动”、“基础训练教学”的教案编写训练、考查。然后把这若干次教案的成绩综合评定为编写教案能力的成绩。

2、考查课堂教学及评析课堂教学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能力是师范类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能力的核心能力,对这种能力的训练、训练尤须重视。上边提到学生提前学习了教学常规,因此,每学完一个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都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试教、评教。一般先选择能力强的同学进行典型示范引路,然后其他同学利用晚自修时间进行试教、评教训练,并坚持到实习前,这样,每个学生至少可以轮两次,而且,还要求学生在第一、二轮试教、评教训练结束后分别撰写一份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心得体会。以上的训练每次、每项都评定成绩,成绩不好的要加强训练然后再考核。

这样,通过加强学生能力的训练、考查,既激发学生学、练技能的积极性、进取心,又比较客观地反映专业课学习的真实成绩。 转贴于

二、 重视平时的考查

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半日的事,知识积累靠平时,能力形成靠磨练。为促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专业课,练好教学技能,就要重视平时的训练和考查,要将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学生们说“我们想练好教学技能,但我们缺乏坚持性,老师必须经常督促,经常检查,我们才能持久,才能有效果。”这是学生的心里话,更是客观事实,因此,语教科学习必须重视平时考查,这也正体现了教学技能“过关”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教学技能。

那么,语教这门专业课用哪些形式来加强平时的考查呢?

1、将考查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主要采用说课和写、讲心得、体会两种形式。

(1)说课。分课前说小学教材、课后说该堂所上之课。课前说小学教材一般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说小学教材中某篇课文课堂教学的零部件教学,如说导课,说解题,说教学目的,说教学重难点,说板书设计等;课后说该堂所上之课是要求学生就任课教师教学的某一方面进行述说,如说该堂课的教学过程,说该堂课的教学方法等,也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2)写、讲心得体会。分课后、观后两种。课后心得是要求学生对老师上的课,同学的试教课,运用所学教学理论,联系自己的思想认识,联系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就某个问题发表见解。观后心得体会是对观看的教学录像发表自己的见解。讲则是把自己所写的心得体会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角色意识,仪态自然地有感情地讲。写旨在析理、激思;讲旨在交流、练表达、练教师意识、教学能力。

这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考查,既看数量,又看质量,还看发展,既看写,又看讲,均计入学期及学年的成绩。这样,使课堂教学既成为学知识、练技能、发展智力的阵地,又成为随时检查、测量学生学习成绩的考场,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教这门专业课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教学各项基本功的训练,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分阶段考查各项教学能力,实行定期过关的考查制度。根据大纲规定师范类学生必须具备的几项教学能力,用分阶段考查,定期过关验收的方式训练、考查。第一学期分两个阶段,前半学期为第一阶段,考查、验收学生编写教案、设计板书、拼音教学能力;后半学期考查验收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的能力。第二学期也分两个阶段,第一周到第八周为第一阶段,考查验收学生作文教学,听话说话教学的能力和评析课堂教学的能力;第二阶段指实习前的试教、见习、实习这部分时间,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能力。这种考查方式预先订好计划给学生,要求学生平时加强训练,然后在规定时间内测试过关。

篇10

而现实却让人们不无忧虑:人们拥有信息但没有文化,拥有知识但没有理想,拥有技术但没有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有知识没文化没有人文情怀。

而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化积淀成人格,让人文精神融入生命。

教育已经不再是什么工具,而是现代人追寻人生意义与追求人生幸福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学校应该成为孩子们感受人类文明幸福的场所,而不是承受重压的牢;应该成为生成文化的绿洲,而不是精神的荒漠。

所以,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树立文化理念,营造文化氛围,植入人文因素,创设文化载体,培育文化品位,提升管理水平,创建和谐校园风貌,是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

下面,就此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首先,就是营造文化氛围,植入人文因素。

在一次教职工大会上,我曾经给老师们讲了这样一个问题:

一只长了癣的狗走近你,你是怜悯的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上梯?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是搀一把,还是只管自己过去?你怎么接过卖菜小贩找来的零钱?你独处时做什么,怎么做?

就在大家不由自主地陷入思考时,我进而提到: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有没有人文,表现在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上。一个有文化的人,他不会看不起职务低、文化低、能力差、生活穷的人。一个有文化的人,它会处处体现出对他人、对纪律、对规矩的尊重。在公共场所,他会尽量地不让人注意他的存在,他不会大声喧哗,旁若无人。在上课、开会,听人讲话时,他不会让他的手机乱响,干扰会场或课堂。所以在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就应该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所以我们的学校也应该是一个有文化的学校、有人文追求的学校。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要就是氛围,文化氛围、人文氛围的营造。

我对老师们讲,凡是在我们一中工作、在一中做事,应该不需要太多、太繁琐的“领导督促”、“领导检查”,更多的应该是老师们凭着自己的境界自己的责任自己的情感做事,说白了,就是一种价值不可估量的“职业自觉”!

而这种职业自觉来自哪里呢?答案是:氛围。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一中老师做事的心理标准通常是:必须把事情做好,做不好,总觉得一中这种“氛围”极不协调,甚至格格不入。

其次,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升教职工的精神状态,一句话,注入激情。

教师,最重要的素质首先是对工作的激情,而不是能力、责任和其他。比尔.盖茨说过:“每天早上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教师要有激情。教师自己没有激情就不可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教师自己没有激情就不可能点燃别人的激情之火。

――在师德建设中突出抓一个字,“爱”。

看老师是否爱孩子。不爱就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爱,即使对所教课程不十分了解,孩子也会因你的爱,受到激励,而自发学习,不会厌学。

阿莱霍.西松在《领导者的道德资本》一书中写到:“爱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是品牌形象,更是道德资本。”

圣经里也有一句话:“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徒有其声。”

所以有人说过,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而已。

真爱,教育的第一秘诀。

在我们学校,一直提倡“抱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提倡真爱,提倡爱满天下。

――理想、人格、事业心的锻塑。

教师要有理想,不能做桃花源中人。要有“欲栽大木拄长天”的追求;

教师要有人格,公生明,廉生威。要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

教师要有事业心,乐业,敬业。要为学生一生负责,要心无旁骛,要一生做一件事。

最后,还有校园文化的建设。

――重视习惯的养成。

到学校学习就是学习好习惯。

伊顿公学的校长威廉・约翰逊・科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进一所好学校,最需要学到的不是知识,而是艺术与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表达意见的艺术,表示在一瞬间注意到一项新的学术动向的艺术,迅速了解他人思想的艺术,重视细微差别的习惯,准时完成工作的习惯,以及要学会判断,学会鉴别,增强精神上的勇敢无畏,并保持头脑清醒。”

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动,则多半取决于习惯。

所以有句著名的话,所谓――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在锡林浩特一中,确定如下在校生的行为习惯:

1.墙壁无脚印及涂、画痕迹;2。无迟到、早退现象;3.无踢门、乱刻画课桌等破坏公物行为;4.无长明灯、长流水现象;5.无讲脏话、粗话、打架、斗殴、侮辱人格的行为;6.无吸烟;7.考试无作弊行为;8.无奇装异服及化妆现象;9.无喧哗怪叫、无理取闹等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现象。

――倡导阅读。

人之患在不好读书。谁读书多,谁的世界就更广阔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