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RFID 物联网技术 教学档案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7-01
学院教学档案是一个学院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活动中形成的、对学院当前与长远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材料。教学档案的存储、整理、保存和利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学院评估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教学档案的种类繁多,而且需要维护的档案数量也非常庞大,经过长期的积累,必然给档案的管理、维护、查阅等带来极大的挑战,通过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为每种档案设置不同标签,将极大的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
1.教学档案管理主要内容及目前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 教学档案管理主要内容
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记录载体,学院教学档案需要很多的书面材料,主要包括:(一)教学类档案: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表、课程试题库、试卷审批表A、B卷及标准答案、学生成绩一览表、考场记录表、试卷分析表、记分册、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相关材料、典型教案、重要备课记录;(二)毕业设计类档案:毕业设计课题及成绩汇总表、毕业设计相关管理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报告、毕业设计工作安排及检查材料、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体会等典型材料;(三)实验实践类档案: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计划、总结、表彰材料、实习教学相关的规章制度、校内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转情况材料、实习报告、考核表、实结、实习教学的典型材料、实习学生、指导教师名单及分组表、实习计划或方案;(四)其他类型的档案:本科专业学士学位申请材料、课程建设规划、课程组建设和活动情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以及考试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相关材料、其他教学建设的典型材料。
随着学院的发展,教学档案的数量日渐增多,种类也日趋多样化,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少,任务繁重,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法已很难适应现代的教学档案管理要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教学档案材料种类繁多,材料的收集易出错,容易丢失材料;
二、教学档案存放杂乱无序;
三、教学档案查阅非常繁琐费时,当学校检查或者评估时,档案材料的查阅非常困难,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
四、教学档案的安全管理,例如,未经允许,不准随意查询教学资料或者记录谁在何时查阅什么资料。
因此,教学档案管理技术手段急需升级改造,利用RFID物联网技术实现教学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流程。
2.RFID技术及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2.1RFID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1]。通常一个RFID系统由阅读器、天线和标签三部分组成。应用中,通过读写器将物品的相关信息例如名称、所有人等属性信息写入RFID标签,然后将该标签贴在待识别物体表面。读写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数据,并将该数据传递到智能终端,从而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远距离、无接触式采集、无线传输和处理等功能,并且同时能识别多个RFID标签[2][3]。 RFID技术应用于教学档案管理可以促进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具有很多优点,比如:远距离快速扫描、安全性高[4][5][6]。
2.2RFID物联网教学档案管理系统
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的教学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有如下几大模块和功能:
(1)RFID 教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将RFID阅读器所读取的数据 进行保存和处理。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可实时查看档案的实际情况。
(2)教学档案的RFID标签。通过RFID标签制作设备,将档案的信息例如,教学档案的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班级等信息写入到该标签,并将其贴在教学档案袋之上。
(3)教学档案的储存柜实时监控。该柜安装有多个RFID阅读器和通信模块,能实时监控档案的存放位置的情况。储藏柜每个存放位置都有一个RFID阅读器,当存入档案材料时,由该阅读器读取标签信息并将该信息及存放位置信息通过通信模块传输给管理信息系统保存。当取出档案材料时,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取出材料的信息及借阅人的相关信息。
3.RFID物联网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新技术的应用必然导致工作流程的规范化,以前课程的教学材料只需要任课考试将所有材料整理好之后,放入到档案袋中,查阅时,相关人员可随意从中抽取浏览;还有些教学材料的收集时间跨度非常长,有些教师长时间不交材料,造成管理的不方便。这些问题都可通过在引入RFID物联网技术后进行规范化操作。
3.1 教学档案入库管理
每一个学期,新的教学档案入库前,要对该档案进行标识例如档案制作人,档案名称等,将这些信息由相关责任人通过终端管理器写入RFID标签。
3.2 教学档案查阅管理
教学档案在入库管理时,由储存柜上的阅读器将放置的位置信息与标签信息一起写入到系统中,用户在查阅时,可先在系统根据关键词,例如课程名称,任课教师等信息查阅具置,因而可快速地发现文件。
3.3教学档案的统计管理
通过该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很方便的统计各种材料的情况,不需要手工统计。系统也可由管理人员对相关材料设置时间要求,若在规定时间未提交材料,则系统通过邮件向相关教师进行提醒。
4.总结
通过RFID物联网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流程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基础,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使之成为学院工作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吴功宜,吴英. 物联网工程导论[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刘云浩. 物联网导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1.
[3]游站清,李苏剑,张益强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1-52.
[4]严林.电子档案管理―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机电兵船档案,2010,3:81-82.
篇2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它以案例为媒介,在理论和现实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再现真实场景,由事件入理,引导学习者从教学情境中思考和学习。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主动性,启发思维,通过分析和思考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替代性经验,通过生动的事件增加学习者的感性认识,帮助职前教师加深对学校、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相关因素的整体性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尝试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Klienfeld、Sudzina、Kourilsky等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在师资培养方面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下列优点:
1.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职前教师分析判断教育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而且能够促进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长。通过案例呈现出教学中的真实情境,让职前教师了解到走上岗位后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促使他们对可预见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反思。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有助于培养职前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2.案例教学法是情境化和本土化的,案例将原本分离的部分整合在一起,内容与过程、思维与情感、教学与学习在理论上不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同时出现,如同在真实生活中那样,它们所提出的议题以及对职前教师提出的挑战,需要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加以分析判断。这个过程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更能接近培养目标。
3.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与传统教学中突出教师的权威地位、单向交流、一本教材打天下的做法不同,它通过启发式、探索式的学习,鼓励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些正是缺乏实战经验的职前教师最需要的。如果运用得法,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实现以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推广案例教学法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改变目前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高分低能的现象。国际汉语师资教育十分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对职前教师的汉语教学技能、文化传播技能、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被引进到了国际汉语师资教育中。近几年,案例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中受到了关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不再走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路子,强调的是实践导向的培养方式,鼓励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主动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陈述性知识基础上,兼顾情境性知识。案例教学法用真实教学事件来建构知识,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培养观念虽然转变了,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改变单向理论知识传授占主导、理论与实践脱节、停留于知识层面、师生缺乏互动等现象,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发展职前教师的能力方面,部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一直在积极地摸索和实践。
有些院校已经将“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作为学位核心课程开设,课时在36-40之间,2个学分。中央民族大学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建设了案例库,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并且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及案例分析”、“汉语教学技能训练”、“中外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中积极倡导使用案例教学法。中山大学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海外案例库建设实践”的训练课程。暨南大学优化教师资源,50%的核心课程采用课程小组授课模式,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使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够接触到大量不同类型的案例,以提高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华东师范大学的做法是,鼓励教师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多使用案例,鼓励学生毕业论文选用案例分析;已经毕业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做案例分析的数量达10%左右。华东师范大学的“汉语教学案例分析”课程,皆由国际学校的教师主讲,基本上都是利用国际学校汉语教学的案例;“跨文化交际”课程也使用了大量案例。总体上看,部分院校虽然开设了案例教学法课程,但在整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大多还停留在偶尔使用案例或举例的层面,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尚需深入研究探讨。
二、国内案例库的建设情况
目前,国内师资教育领域拥有案例库实体网站并收录和开发案例的为数不多,如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案例库尚处于初创和试运行阶段。由于是新生事物,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还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完善。而在案例库建设方面,工商管理教育领域已经进行了15年的探索,积累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本土化案例库建设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工商管理教育和师资教育虽然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是在案例库搭建、案例开发与数据化处理、案例库管理和运作等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参考借鉴工商管理教育案例库建设的经验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管理领域案例库建设的总体情况
1997年,中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工商管理课程采用一定的案例教学。之后,中国本土案例的需求迅速增大,各高等院校案例库的建设工作纷纷启动。大连理工大学率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案例库,2007年5月在原有案例库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围绕案例库建设、案例师资培训、《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期刊建设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的开展,推动了中国管理案例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其会员院校目前已有251所。该中心在保持本土企业管理案例原创性、典型性、规范性特色的同时,通过整合各MBA培养院校的案例资源,并利用门户网站为会员院校提供所需的共享案例。[4]截止2013年6月18日,案例库网站共收录了1223个教学案例,网站浏览量近40万人次,日最大浏览量达2520人次,热门案例中点击数最高的达15051。该案例库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管理教学案例库。北京大学在教育部九五社科重大项目和985项目专项基金的支持下,建立包括ABC三个子库的案例库,A为教学案例库,B是研究案例库,C是素材库。清华大学的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是由教育部和985项目共同投资组建,采取招标形式向全国高校收购案例,共收录了353个案例,出版了一系列案例丛书、案例光盘。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许多高校成立了案例中心,运作形式包括自建、购买或引进国外案例、免费共享等。目前,在我国已具一定规模的三大管理教育专业案例库,即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三家案例库。
(二)案例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一些知名商学院建设案例库,初衷是为了满足本学院案例教学和相关研究的需要,但覆盖有限。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案例库建设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各个学校处于分散开发状态,投资大、收效低、编写水平参差不齐,资源使用率低;有些高校重视案例教学,但是在案例采编、整理与分析方面滞后,缺少对案例教学理论的系统性研究,缺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案例教学方法创新。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开展。大连理工大学的“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从分散开发到集中建设,从自给自足到资源共享,已经形成一种辐射范围广,比较理想和成功的开发模式。上述管理学院的案例库虽然不能与哈佛商学院、毅伟商学院等国际知名的案例库相比,但毕竟是案例库建设“中国模式”的大胆探索,其宝贵的经验,不论成功得失,对“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的构建都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笔者认为,中国本土化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建设,应注意做好如下几点工作:1.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是建设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的有效途径。2.保证案例的统一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才能覆盖国际汉语师资教育课程。应充分注意规范案例的撰写格式和课程知识的紧密联系。3.充分利用开发出来的案例资源。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核心课程,案例教学使用率力争达到一半以上。4.健全配套机制,包括案例开发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案例共享机制等,以保证案例的良性开发和推广。
三、构建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的必要性
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位论文方面,对案例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案例教学法虽然逐渐引起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的重视,但具体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之一是案例资源缺乏。要想长期、系统地实施案例教学法,真正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必须有案例库作为支持系统,以提供丰富的案例教学资源。因此,案例库的建设势在必行。下面我们将从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案例教学的重要支撑、建设环境、潜在用户群需求等四个方面来分析构建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的必要性。
(一)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
在教育部2012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了实施“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即在优质资源共享、学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信息化基础能力等5个方面,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重要进展。《规划》要求:1.汇聚百家单位、万名师生开发优秀资源,建设千个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交流和教研社区,生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优质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国、分布合理、开放开源的基础云环境,支撑形成云基础平台、云资源平台和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构。2.建设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鼓励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针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的不同需求,建设20000门优质网络课程及其资源,遴选和开发500个学科工具、应用平台和1500套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整合师生需要的生成性资源,建成与各学科门类相配套、动态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3.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建成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与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互联互通。从上述内容可见,我们基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教育的需求进行案例资源整合的思路,按照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的构想,完全符合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在此战略规划的指导下,我们的目标也更加坚定:把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建设成为一个针对国际汉语师资教育需求、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相配套的、动态更新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
(二)案例教学必不可少的支持系统
国务院学位办“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教学方法和论文作出了规定:“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力争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接触到100个以上不同类型的案例,提高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有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案例教学因其在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被引进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中。但是,案例教学效果的发挥和可持续开展有赖于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这个系统既是优质案例的来源,也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空间。案例开发、案例收集和撰写通常需要比较长的周期,因为要经过一个试用、修改、完善的过程才能保证案例的质量。案例库的建设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自开发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或资源浪费,很难建成一个规模化、覆盖面广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如果能够把分散的资源适度地加以整合,发挥各所培养院校的优势,通过共建共享的合作形式,用较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建设一个质量数量都有保证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那就能为国际汉语师资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这个数据库的容量应该足够大,案例的内容和本土化特征足够丰富。教师不但可以各取所需,在教学需要时从中提取案例,而且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交流和分享经验。
(三)案例库建设有利环境分析
新型信息载体的出现使得单位体积的信息载体容量加大,信息的传输变得更迅速,每单位数据的存储成本和传输成本降低,案例库建设提供了新的环境条件。Web技术作为互联网中最重要的信息检索手段,在案例库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到了Web2.0阶段,Web已成为用户内容收集、、管理、分享、合作的平台,其用户参与的构架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特点,使操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为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创造了理想的条件:
1.开放的平台。平台对于用户来说是开放的,在此模式下,聚集的是对某个学术领域有共同兴趣的人,在无形中已产生了细分市场。对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和案例教学法感兴趣的人如果成为开放平台的用户,他们会因为对案例的兴趣而保持较高的忠诚度,会积极地参与其中。
2.为用户增添价值。以用户为中心,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利用集体智慧(thewisdomofcrowds,JamesSuriowecki),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内容的供稿者,而且注重交互性。如果全国82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大部分都成为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的会员用户,那么不仅能增添案例库的价值,而且能够促进相关的学术交流。
3.动态的网站。利用Web2.0可以把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建设成一个具有动态产生案例内容、由数据库驱动的网站。用户添加新的案例时,将被限定在一种特定的网络结构中,这种网络结构是由其他用户发现内容并建立链接的,作为所有网络用户(尤其是会员用户)活动的直接结果,动态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网站将会获得良性的成长和完善。
(四)潜在用户群及其需求分析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的潜在用户由三部分构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用户群、在职教师用户群、汉语教师志愿者用户群。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未来汉语国际传播的生力军,其培养院校是案例库最大的也是针对性最强的用户群,目前包括82所院校的教师和学生。2007年至今,82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院校培养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共8310人,2013年在校生10000多人。案例教学刚刚起步,有些院校已经大胆尝试,有些院校还在观望,随着这个专业的成长壮大,对案例教学和案例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在职教师用户群包括对外汉语教师和海外汉语教师。海外汉语教师由分布在世界各国的中国籍汉语教师(国家公派和所在国聘用的)、本土汉语教师构成。
这一群体在职培训和进修时对案例库有一定需求,譬如,在外国汉语教师来华项目和外国本土汉语教师合作培养项目中,常常采用理论学习和案例教学结合的形式,利用情境化本土化的案例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汉语教师志愿者用户群,他们是海外汉语传播的一线工作者。从2004年到2012年底,国家汉办已向五大洲89个国家派出了1万名志愿者。所招募的志愿者学科背景多元化,汉语相关专业的志愿者并不多。从过去五年外派志愿者教师的情况来看,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专业理论基础薄弱,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针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需要大量本土化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增强他们对国际教学情境的感性认识,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替代性经验。
篇3
关键词:软件工程;移动软件开发;实践教学
1.背景
2013年,中国大陆有699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率成了各大高校面对的巨大难题。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考虑,学校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之能适应各种工作的要求,扩大就业范围,提升就业实力;就软件工程专业而言,学校要丰富学生的开发经验,使其了解当前软件开发的主流方向,并掌握其中多个方面的开发技术;总之就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全方位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在就业难的困境中找到光明之路。
笔者从当今IT业的硬件、软件发展趋势和软件开发方向出发,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设计和建立了一些完整的教学案例系统来扩展教学内容。
2.软件行业的硬软件发展趋势
从计算机的普及,到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再到目前的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信息技术进入了第3个信息时代,这得益于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硬件和传感器的高速发展。处理器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和功耗越来越小,各种智能传感器和嵌入式没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了解这种趋势对学生是有极大帮助的,软件开发终究离不开硬件的发展,
首先,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智能手机iPhone和平板电脑iPad开启了移动设备的新时代,从2006年到现在,几年的时间,它颠覆了手机和电脑的概念。后来谷歌推出免费的Andriod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使得智能手机成为人类离不歼的基本工具。2012年,微软也终于了自己的统一操作系统Windows 8,可以在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上运行。这三大巨头在各自的软件商店都有超过几十万的应用,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中,各个公司和个人都在积极为这些智能没箭开发软件。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软件开发的平台,也改变了软件开发的方向,传统的桌面程序和基本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已经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如果不了解移动平台软件开发的基本技术,将会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形成极大的障碍因此,在软件工程教学中,教师会向学生灌输这些思想:如果不想被淘汰,必须掌握至少一种移动设备的软件开发工具,能掌握多个平台的开发就能适应更加广泛的就业要求。
3.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软件工程课程主要讲授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方法、工具和管理知识,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概念、原则和经验,而实际的软件开发平台、环境、内容等千差万别,如果不在一个实际的环境中实践,恐怕也只是纸上谈兵,软件工程知识也无法为学生开发软件提供一个万能的解决办法。因此,软件工程的实践教学得到了许多高校的大力支持,但教学的内容仍过于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从2012开始,在软件工程教学中,我们增加了一些实用内容。
3.1增加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多个案例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是软件工程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软件建模虽然不针对具体的程序语言,但如果没有具体的案例来体现其优势,会导致许多学生对其认识模糊。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天天在讲面向对象,但在他们的毕业设计中可以看出,能真正使用面向对象设计和实现软件系统的学生少得可怜。因此,教师也必须学习新知识,特别是移动开发的相关知识,以编写实用的教学项目,在课堂上展示实际的效果,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知识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方法。由于苹果公司的软件开发要求过于封闭和苛刻,我们的几个实际教学项目都是针对Andriod和Windows Phone、Windows 8平板而设计编写的,分别是基于移动平台的定制短信群发软件、邮件群发软件、移动黑板、手机游戏坦克大战等。
3.2增加针对移动平台的软件开发知识介绍
智能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比PC增加了不少硬件特性,使开发移动设备程序具有很多新的特点。
首先,输入设备变化大。大多设备支持多点触摸,键盘输入使用很占屏幕区域的软键盘,这使得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另外,麦克风、摄像头、方向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光线传感器、闪光灯、GPS、Wifi、蓝牙、甚至近距离通信NFC等设备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基本配置。如果不给学生介绍这些知识,不在教学案例中使用这些设备,学生可能会产生知识盲区,甚至在应聘的时候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例如,在分析设计“移动黑板”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了基本的黑板、黑板页、图形等对象,使用了组成设计模式。图形的输入,是通过接收触摸信息获得的,因此上课时,教师应顺便给学生讲授一点有关触摸编程的知识,并在实际案例中展示编程代码和运行效果。该程序在windows 8系统上运行,可以同时绘制最多10个图形。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学习新知识降压。目前三大科技公司都为移动平台的软件开发提供了优良的开发工具,也都使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还提供了大量的类供程序员使用。Object-C、Java、C#,都是典型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有了OOAD的软件工程思想,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阻力不大,教师可以通过共享教学案例的设计源代码,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畏难心理。
3.3多种方式加强实践教学
软件工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然而,传统本科专业的软件工程教学一般都只有理论教学,总学时在48课时以内,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得到较好的实践效果,需要发挥教师的智慧。
首先,在课程开始,教师就预设了较多的小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4人一组,从中选择一个题目,教师要求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完成此项目。针对移动平台,我们预设了这些小程序:
(1)用于XAML语法教学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从新闻网站自动获取特定新闻的移动客户端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3)从中央气象台获取天气预报的移动客户端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4)从新浪财经频道自动获取股票信息的移动客户端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5)智能手机贪吃蛇游戏程序设计;
(6)智能手机坦克大战游戏程序设计;
(7)智能手机短信群发程序;
(8)智能手机邮件群发程序;
(9)智能手机音乐及歌词播放器。
这些程序都不大,比较适合实践教学,也可作为毕业设计的练兵项目。教师可提倡学生自拟题目,但要评审题目是否合适,限制其复杂性和规模,引导新技术、新思想。
其次,教师要制定合理开发进度,适当超前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展示优秀的分析设计成果,现场讨论相关问题。对优秀的“作品”,教师在考试成绩中给予加分体现。开发活动只能在课外实践进行,但成果可以在课堂展示,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再者,教师组织学生建立移动程序开发QQ群,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此进行课外交流。教师也可以在群里提供教学案例的开发资料和经验,如UML模型、设计的源代码、数据文件等。学生可以在群里提交各自小组的项目文件,也可以讨论具体的设计技术和学习经验,给学生“秀”能力提供了展示平台。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课堂教学有了丰富的素材可用,教学效果得以体现;较大面积地发现了优秀学生,特别是愿意学习新知识的学生,而不是原来仅限于“创新实验室”的几个学生。
4.与时俱进教学效果评价
自2012年来,软件工程新的实践教学方式实施了2届,取得了一些效果,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灌输式学习观念得以改变。上课不来、课后从不看书、作业抄袭、考试突击的现象得到抑制。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感受到了教学案例的先进性、实用价值,有效提高了学生利用新技术开发软件项目的信心和潜能。
(2)有效克服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畏难心理,也提高了教师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开发具有新技术、新思想的教学案例,才有信心和能力教授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有能力使用新技术开发软件。通过交流平台,在课外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新知识的“新手”,教师的虚心学习态度,能i上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释放和展现。
(3)使用新技术开发软件,使软件工程的思想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增加了同学间相处和协调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培养建立了就业、创业意识。
由于课外式的教学实践使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少学生感到压力很大,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甚至产生放弃该课程学习的念头,课程结束时没能提交完整的项目实现。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之一就是把毕业设计融入到软件工程教学之中,以实践教学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
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应用型本科投资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金融投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由于金融支付、投资理论与融资的功能可以在互联网中轻易实现,传统的金融机构垄断地位被打破。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性、互动性、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这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投资理财行为,使理财方式、途径与理财产品得到极大扩展。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型货币基金在不足一个月中募集超百亿元客户资金,对传统的金融业态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近年来,各种新型的互联网产品如众筹、P2P等不断涌现,人们的投资理财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投资学》课程内容是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为基础编写的,因此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投资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开设了《投资学》课程,将其作为核心课程。我国的本科院校分为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型大学是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两类不同的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的方式等教学模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但许多应用型本科的《投资学》教学直接套用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模式,忽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特点,因此实际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投资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设置不太合理。应用型本科的目标一般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走访笔者学校的产学研合作单位,普遍反映需要招聘能在基层岗位从事实践操作的能力并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储备人才。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内容应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投资学》的教学内容大多套用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大纲,内容普遍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CAPM)、套利定价(APT)、风险管理、衍生证券等。这些内容理论性太强,要求学生数学基础要雄厚,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学生都是文理兼招,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费了很多精力讲解这些内容,部分学生觉得很难理解,还有些学生觉得这些理论与现实相差太远,没有实际用处,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对于目前互联网金融的一些热点话题,如比特币、P2P、余额宝等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后多与教师交流相关内容,但教学却鲜有涉及,这进一步使学生感觉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影响学习的积极性。2.缺乏应用型本科的教材。笔者通过各种教学研讨会与同行交流,了解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以博迪的《投资学》作为首选教材的高校很多,还有许多高校采用汪昌云编写的《投资学》,或朱梦楠编写的《投资学》作为教材。笔者学校采用博迪的《投资学》作为教材,但从教学实践来看效果并不很好。虽然博迪编写的《投资学》中的一些基础投资理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教材内容根据美国金融市场编写。由于中国金融市场与美国金融市场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对一些内容感觉不理解甚至困惑。例如,博迪教材主要介绍美国的证券市场,其中纳斯达克市场是交易商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是专家做市商市场,这两种市场与中国目前的证券市场的交易制度存在很大差异。由于大部分学生以后将会在国内就业,教师应该采用国内的学者编写教材。但目前国内教材,如汪昌云编写的《投资学》主要针对研究型大学编写,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与理论创新能力,对应用型本科学校并不完全适用。由于一些学校要求教师采用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不支持教师自己编写的教材,而且教师编写的教材也不算科研工作量,在职称评审的时候也不起作用,因而教师没有动力编写教材,只好使用并不合适的国内外知名教材。3.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由于《投资学》没有开设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受课时限制,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学,缺乏实训教学环节,没有体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虽然一些学校也有实训教室,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主要原因是投资学的实训教学主要针对证券投资,一些应用型本科学校教师缺乏证券投资的实践经验,缺乏证券投资模拟实践方面的系统培训,对证券投资的模拟软件也不熟悉。缺乏实际投资经验的教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金融APP也不了解,实训教学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还有些应用型本科高校虽然在培养计划中安排了相关实践教学,但主要是在校内进行实训,缺乏校外实训环节。学生的校外实训或实习一般放在大四第一个学期,大多数实习单位由学生自己联系,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到对口公司进行实习,而是利用各种关系随便找家公司实习,完成所谓的实习任务,学校对之也放任自流,难以产生实际效果。其他类型的校外实训,如参观证券公司、交易所,聘请校外专家,如证券公司经理、基金公司经纪人做讲座等实训活动没能很好地开展。这是由于有些学校根本没有与校外对口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实训活动难以开展。另一些学校由于办事流程过于烦琐,如需提前批准,走OA流程等,实训活动难以经常开展。4.教学方法没有紧跟时代。大多数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投资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采用“粉笔+黑板+PPT”的方式,虽然多媒体教学穿插许多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随时上网,这种方式很难吸引伴随互联网发展长大的大学生。一些学校开展了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网络平台上传了大量教学的材料,但网络平台的互动性较差,利用率较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在很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但运用手机参与教学还没能有效地开展,没能跟上时代的节奏。《投资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由于教学内容没有将互联网金融投资的内容纳入其中,因而案例教学缺少互联网金融投资的相关案例,教学案例库的案例陈旧。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但需要经典的传统案例,还迫切需要最新的互联网金融案例,最好能有教师自身经历的案例,这样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投资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是体验式教学,即开展有关模拟交易实训。传统的模拟交易教学主要是股票模拟交易,这需要学校购买相关软件、培训师资,受到一定制约。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许多风险小、门槛低的产品为老师与学生进行实盘操作提供了可能,如余额宝等产品,但目前这类体验式教学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
篇5
水污染控制工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口头教授为主,结合板书,让学生记笔记。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难度较大。该课程在内容上涉及很多构筑物,其结构、运行过程繁杂,课本上的图片往往模糊不清、立体感差、没有动态效果等,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解“絮凝”这一工艺时,涉及的具体构筑物如网格絮凝池、折板絮凝池等,如果单用语言和板书来讲解就很枯燥,书本上也只能看到某一视角的平面图,至于构筑物内部的构造就很难想象。而用多媒体,通过展示图片和三维动画,不仅能清楚地看到内部的结构,还能看到水流的流动方式,非常直观,让学生容易理解。
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及多媒体应用的实例分析该课程采用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建立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包含工程实例和过程理论的动态演示,穿插大量的图片动画及水处理工程现场录像,使教学过程更直观、更形象、更真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注重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灵活结合,调节课堂节奏张弛有度,以达到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理解默契配合。结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自制多平台使用的三维互动教学软件,可以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上安装使用,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
1)动静结合,使繁杂问题过程化。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静态现象变为动态。例如,在讲解虹吸滤池的工作过程时,书本上的介绍繁杂而且不容易理解,通过动画把过滤反冲洗过滤这一过程演示出来,中间如何过渡,控制条件也都一目了然;又如,封闭的构筑物内部结构难以观察,可通过三维动画对构筑物内部进行任意的拆卸组装,把原本复杂抽象的东西变成动态的,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动画逼真,互动操作。水污染控制工程涉及的构筑物多,记忆起来比较麻烦。例如,在讲解重力式无阀滤池时,因其在结构上涉及的管道较多,而课本上只有平面图,学生学习起来没有空间感,很难理解。尤其是辅助虹吸管、虹吸破坏管、抽气管这三根管道的距离较近,很容易混淆。利用多媒体课件后,效果大大改善,学生不仅能看到立体的重力式无阀滤池,还能将它进行任意角度的随意旋转,使内外结构清晰明了。不仅如此,学生还能通过课件中的动画,详细了解重力式无阀滤池的工作过程,通过动画中的交互式按钮,自己操作完成滤池的过滤和反冲洗过程,如同在现场操作一般。当学完多种处理工艺后,容易与之前所学工艺中涉及的构筑物混淆,这时可以给学生放一些水厂或污水厂的实际运行录像,不但帮助学生进行了系统的复习,也缓解了学生的视觉疲劳,使内容显得生动易理解且印象深刻。
3)加大课内外信息的传播量。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教师摄制、下载、制作大量的图片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有机结合,克服原有教学方式不够生动、直观、信息量太少等缺点,保留板书增加与学生的亲近感,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极大地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利用本课程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自主完成,从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网络系统应用,精品课程网站。本课程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立精品课程网站,综合使用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教学手段,提供生动形象的电子课件、教学案例、课程录像、能力训练等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和在线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间相互交流与沟通。水污染控制工程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各种辅助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实训范例、学习指导,参考书目等,上传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成为学生课程学习的有力工具。特别是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实训范例等,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指导学生从中国城镇水网、给排水资源网、中国水网和给排水在线等网站查阅所需资料,并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在给排水工程技术领域的观点,进行互动学习。
2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的设备多,知识点多,而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在上课时往往还没看清楚,就翻到下一张幻灯片了;有的虽然在课堂上想清楚了,但课后因没有条件巩固很快忘记。有时一堂课下来,看似面面俱到,而学生实际收获却不大,只是把传统教学的“人灌”变成了“机灌”。另一方面,虽然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加快了速度,但学生的注意力也都从教师身上转移到了投影布上。教师在讲解时,学生都忙着记笔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减少了。再者,板书减少了,学生上课时分不清哪里是重点,哪里是了解性的内容,往往造成视觉疲劳。
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多媒体教学中应考虑:在课件制作上,多加入一些动画设计,通过动画的演示及学生的自主操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课堂上,把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能够达到利用最节省的时间和空间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注意控制教学进度,放慢幻灯片的切换和讲课的速度与节奏,以使学生的思维节奏与课堂进度相一致,结合一定的板书,突出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课后,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巩固掌握所学知识。
3结语
篇6
The Case Teaching Practice of Python Series Course
LIU Qing
(School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the ability of the programming capability set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method, taking Python series curriculum as the carrier, this paper expounds a case practice mod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ree aspects of the Python series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 the case of complex system reduction and the ca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
Key words:big data; computational thinking; Python; case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
1 引言
面向?算思维的教学改革需要理解计算思维的时代性,即计算思维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科学思维,教学改革要符合并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阶段[1]。而当今大数据的出现,必将颠覆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在数据来源、数据处理方式和数据思维等方面都会对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2]。这种转变对财经类院校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就要求财经类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潮流,适应社会需求,从而传授数据获取、数据分析等相关知识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大数据背景下,针对财经类院校的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更需要设计面向计算思维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具体的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2 Python语言、数据分析与计算思维
Python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解释性语言,语法结构简单,功能丰富,除了自带的库以外,还有种类和数量繁多且功能强大的第三方库。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分析成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目前Python在国际上非常流行,可以完成许多任务,功能非常强大。在众多的编程语言和分析工具中,Python是最好的数据分析工具之一。TIOBE的2018年4月编程语言排行榜中,Python已经超过了C#位居第4位。而Python编程模式也非常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这将有助于我们将计算思维的教学理念融入实验教学中。
3 经管类专业Python系列课程体系设置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是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国家财经类大学之一,是我国对外经贸人才的摇篮。2016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才首次建议将 Python 语言作为程序设计入门课程的教学语言[3]。我校适应大数据时展的要求,从2015年开始就为经管类专业开设了Python程序设计的必修课,是全国财经类高校中较早开设Python程序设计的高等院校,经过几年的建设,又陆续开出一系列Python课程,走在财经类高校的前列。我校开出的Python系列课程有《Python程序设计》《Python高级程序设计》《Python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Python程序设计》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属于基础级的课程,主要讲述基本的数据类型、控制语句、函数、文件等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基本语法和算法,能够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简单的问题;《Python高级程序设计》《Python数据分析》位列于通识教育课程中,供学生选修,这三门课相互依托、相互映衬,相辅相成。《Python高级程序设计》是学完必修课《Python程序设计》的进阶课程,以类和对象为起点,以网络爬虫技术为依托,学习推导式、正则表达式、爬虫框架、多线程、数据库等高级技术,学生掌握数据获取相关知识,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提供数据来源。《Python数据分析》主要涉及数据分析工具pandas,使用numpy和scipy进行科学计算,了解matplotlib绘图库基本绘图功能,这些技术是经管类学生以后利用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必不可少的技术准备,为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数据挖掘》最早是为研究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是通过numpy计算库、matplotlib绘图库、sklearn机器学习库等来实现数据挖掘分类算法,如决策树、朴素贝叶斯、knn、支持向量机、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聚类算法等,并能利用这些算法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将这些算法应用到各专业领域中。
4 案例教学实践
在以前的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往往采用的均是水仙花数、百钱买百鸡等经典算法教学,学生学完以后不知能够做什么,感觉很迷茫,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大技术和科技需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计算问题及程序设计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以知识验证为主的问题求解转变为面向实际问题解决为主的计算求解[4]。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与时俱进,重新设计案例,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我们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我校学生特点,运用计算思维的一系列方法(问题的约简、关注点分离、仿真、启发式推理、递归思维、回推等等)设计出一系列教学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给学生讲解最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4.1 以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的案例教学为基石,培养学生基本计算思维能力
我们的案例来自某一个系统的一部分。让学生直接上手一个系统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根据计算思维中问题的约简、关注点分离等方法,把一个复杂的系统按照合理的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模块和小问题,学生只需逐个掌握小问题的解决方法,就能实现一个完整的系统。在《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中,当讲到多分支和选择结构嵌套的时候,我们设计了一个根据订货量、价格计算应付货款、折扣的案例。这个案例贯穿于选择、循环、文件始终。讲到多分支的时候,我们给学生设计的题目是:从键盘输入订货量、价格。根据订货量大小、价格给以不同的折扣,计算应付货款(应付货款=订货量×价格×(1-折扣))。订货量500以下,折扣为3%;订货量500及以上,1000以下,折扣5%;订货量1000及以上,2000以下,折扣8%;订货量2000及以上,折扣10%。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多分支来完成。讲到选择结构嵌套的时候,我们给学生设计的题目是:输入客户类型、货品价格和订货量。根据客户类型和订货量给予不同的折扣,计算应付货款。如果是新客户:订货量800以下,没有折扣;否则折扣为2%。如果是老客户:订货量500以下,折扣为3%;订货量500及以上,1000以下,折扣5%;订货量1000及以上,2000以下,折扣8%;订货量2000及以上,折扣10%。老客户根据订货量享受的折扣就是前面通过多分支解决了的问题,只需再加一层条件判断新老客户即可,这就是选择结构的嵌套。再给学生留一个悬念,现在每次只能输入一次数据,如果需要多次输入怎么办?就要用循环结构来解决。讲到循环结构的时候,我们就顺势解决了这个不定循环次数的问题。然后又给学生留了另外一个悬念,当数据多了的时候一般不是在程序执行时通过键盘一个个来输入数据,而且从键盘输入的数据以及得到的结果均是一次性的,不能保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当然是将数据保存在文件中,那么当需要的数据在文件中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将数据读出来为我们所用?另外计算出来的结果通过文件永久保存下来又将如何把数据写入文件?讲到文件的时候,我们就用文件的读写解决了这个问题。再次给学生留个悬念,当数据量大又涉及多个文件排序和查询的时候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当然就用数据库来解决。继而在《Python高级程序设计》课程中,我们是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管理系统。因为在《Python程序设计》的初级课程中已经解决了基本的模块和小问题,为管理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因而在《Python高级程序设计》的高级课程中,管理系统就像搭积木似的可以快速地搭建起来。
4.2 结合课程思政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结合综合任务,促进计算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5]。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6] 。高校通识教育要有灵魂,要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堂,其使命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7]。由于课程思政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在《Python数据分析》课程中,将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使得这门数据分析课程不再是一门“冷冰冰”的只与计算机和数据打交道的课程,而是被打造成“一堂生机勃勃的正能量大课”,通过数据分析给予学生满满的正能量,激发学生对祖国日新月异发展的自豪感,实现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计算思维是帮助学生模拟计算机的思维来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采用的案例更多地融入正能量素材和主题,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现在的学生喜欢看电影,在课堂中,我们以近期宣传正能量的主题电影如“战狼”为案例,爬取影评信息,分析电影评论,以此获得电影好评和差评的原因。课下,我们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几项综合任务:以政府工作报告为素材,让学生以词云的方式展示报告中提得最多的关键字,让学生了解时代的主题;爬取“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等影评信息以及评论人所在地、性别、年龄等信息,分析电影评论中给予的好评和差评是否和个人所在区域、性别、年龄等相关。学生在完成综合任务,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让他们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且小组项目是需要团队合作的,通过团队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
篇7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自我研究;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6-0026-04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学习一直被视为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的职前培训和职后专业发展都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自我研究是西方教育领域在20世纪开始流行起来的教师学习和研究的途径,并开始在教学和教师教育领域迅速发展。自我研究具有内省与对话并存、追求教学原则而非方法、思考与行动并进等特点。自我研究有叙事、传记、教学日志、教师博客、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教学反思等方式。
一、自我研究简述
自我研究源起于对传统技术理性主义教学的批判,摒弃其不分教学情境、对优秀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简单复制的弊端,希望教师以具体的、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为实践的起点,再以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去行动。自我研究以发展教师为要旨,希望通过教师不断的批判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其中的问题,寻找恰当的解决策略,既可解决教育教学的困惑,优化教学设计,也可为教师积累经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自我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事件的全过程,是对一切影响教学进程的因素的研究和分析。在教学前,表现为对教学设计的分析,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对教学语言、教学行为、课堂氛围、学生反应等一切与课堂情境相关因素的分析;在教学后,表现为对教学效果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分析。
自我研究带有“质化研究”的色彩,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认为只有量化研究的研究结果才是科学有效的,认为数据和表格更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出教育现实,但是在教育领域,教育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影响教育的因素很多,尤其在这些因素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有意识的能动的人,他们的观念、态度、情感、知识、文化等对教育都会产生影响,而冷冰冰的数据是无法把这些因素体现出来的,所以人们开始尝试运用质化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那些复杂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自我研究正是运用课例、叙事、自传、日志、博客等方式对教师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动因进行研究。例如,从教师的教学日志对隐藏在教学日志背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研究,从课堂录像中教师对课堂问题的处理分析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研究,这些都是对教育教学现象的质化研究。
自我研究是在行动中的思考,也是在思考中的行动,思考的结果为行动提供活动依据,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促进教师产生思考,两者相得益彰,彼此促进。
二、自我研究与传统教师发展范式的比较
教师自我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中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策略。它与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在目的、假设和推进策略上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表现,直接目的是教师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自我研究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外,还强调通过有效和适当的方式使教师创造和运用知识。
在对学习和行为改变的假设方面,传统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认为通过知识的掌握就能改变教师的行为。但不少研究均显示,这种范式并不能引起显著的和持续的教师行为的改变。教师自我研究着重的是通过识别、评价和改变隐藏于行为背后的,而又能引起教师行为改变的信念和假设来促进专业发展的。在教师自我研究中,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先前经验基础上的,在学习者的积极投入中通过经验建构的,特别是在合作的、与学习者相关的环境中效果更佳。
三、自我研究的特征
(一)内省与交流并存。“内省”是中小学教师进行自我修炼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强调研究者以自己为实践和研究的起点,通过与学生、教材、家长、课程文化、课堂环境、社会、同事以及理论文献等一切与教学相关的事物之间的对话来实现对自我意识的唤醒。自我研究重视内省,但并不像字面上所显现的那样,只是拘泥于自我的活动。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通常较难顺利、高效地进行,无法使自己及时发现问题。而在跟他人交流对话时,人与人的思维发生碰撞,能激起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思考。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需要博采众长。教师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呈现给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二)现实性和实用性。教师进行自我研究的课题中,最多出现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境、矛盾、挑战、压力等,如:我目前的教学行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该怎样才能改善教学行为?为什么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会存在理念和行为的脱节呢?我该如何摆脱困境,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呢?……诸如此类。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描述,把技术和理性的东西隐藏起来,解释自己的教学状态,追寻教育工作的足迹,这是一种追寻“意义”的研究,而不是一种对于特殊问题追寻特定答案的研究。
(三)自我研究侧重于“问题”研究。许多有经验的教育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提出,那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获得的成绩往往更能吸引研究者的关注。“问题”通常包括两个方面:(1)消极方面,是指教师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困惑、压力和挑战等;(2)积极方面,包括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教学灵感、兴趣等。教师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更好地驾驭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工作效能。
四、中小学教师开展自我研究的常用方法与途径
(一)教学叙事。教育叙事是教师用叙述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发掘隐藏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隐含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中的本质和规律。
教育叙事研究的出现,实现了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即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个体的经验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叙事”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而非理论概括。研究者要清楚地把故事呈现出来,主要靠描述、叙述的方式,而不是通过论证、分析、归纳、推理的形式。夹叙夹议,是叙事最主要的方式。其中以叙为主,以议为辅,是叙中带议,而不是议中带叙。以叙述为主,而不是以议论为主,这是叙事研究的文本区分于其他科研论文的重要表现。
叙事研究的特点:(1)叙述的对象是真实的教学事件;(2)叙述必须有突出的主题;(3)叙述必须具有“情节性”;(4)叙述中包含着反思性内容。
(二)传记法。传记研究即教师的生活史研究,主要通过叙述的方式,分析教师在过去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等的影响及其意义。教师以“传记”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即教师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去观察和思考世界,这就促使教师进入沉静思考的层面,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站在不同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于是就可能激发出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想法,它是现实的“我”与历史的“我”之间的对话。
(三)教学日志。是指教师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用精炼的文字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它可以是对当天教学状况的技术层面的评价,也可以是批判性的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日志,能及时检验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用于应对日后类似的困难。
教学日志记载的内容常有:(1)听到、看到的与教学有关的趣事;(2)进展顺利或不顺利的教学活动或者事件;(3)成功的经验和方法,灵感的再现;(4)始料不及和发人深省的问题。(5)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6)体验到的情绪、情感,或对某起教育教学事件的感受;(7)自己处理得较好的事情或对其他教师、学生或学校有启发意义的事情等。
(四)网络博客。博客一词源于“网络日志(weblog)”的简称,它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川流不息的网络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进行互动交流、深度沟通及简易的信息等。博客的核心在于其终生学习、主动研究探索的思想。目前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困惑以及一切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发表在博客中,与同行或学生或专家交流,博客已成为教师们进行教学管理、交流的工具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较新颖的平台。
(五)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教师(或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通过边行动、边研究的途径,合理地运用教育理论,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着的教育问题,改进并提高教学实效。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同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
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有:(1)确立课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课题;(2)查阅文献。现状分析、文献综述。(3)制定方案。目的、假设、对象(范围)、方法(步骤)、资料(信息)、物质保障(经费、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等)、时间、参加人员及能力分析、人员分工等。(4)实施行动。①假设的设立及验证。借鉴应用实验假说。教育研究的假设有别于自然科学实验假设的设立,不能通过科学观察和实践直接进行观测。②研究措施与资料(信息)的收集、处理、综合、观察、问卷、调查、实验。③及时反馈、多方反思、不断校正。(5)总结反思。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做出推论,并对研究进行反思评价,为新一轮的深入研究做准备。(6)评价效果。
在行动研究中,教师集“研究者”与“行动者”两种角色于一体,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即行动者。通过“研究”和“行动”的双重活动,将行动中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自己的实践,进而提高自己改变实践的行动能力。行动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改进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六)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初运用于医学领域中,研究病人的案例。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案例研究法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得到广泛运用,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案例研究通常以单一的、典型的对象(教学案例)为具体的研究内容,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或具体的考察,了解对象发展变化的线索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实施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以促进它的发展,然后把这些条件、措施与结果之间联系产生的认识与结论,推广到对一般的人和事的发展变化的认识上去。案例研究对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整个过程就像解剖麻雀一样,让人们逐渐看清事物的全貌,因此这种方法也被形象地称为“解剖麻雀”法。
案例研究中,精选教学案例是关键。一般教学案例由三个部分组成,即①案例背景:简介案例发生的背景及研究的方法与主题等;②案例描述:教学案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对它的叙述必须相应地显示出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描述时应像讲故事一样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③案例分析:教学案例的关键,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分析,一般采用“夹叙夹议”或先案例再议论的方式。
案例研究的特点:①案例研究以“案例”为基本单位;②案例研究是“案”与“理”的有机结合。
(七)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反馈性思考活动,是把他们的活动从感性的变成理性的,把无意识的变成有意识的思维加工过程。
教师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对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和结果进行反复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从而赋予教学实践以意义,寻求改善教学实践的可能方案。教学反思是慎思的过程,通过影响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提高结果的质量。在教学反思中知识、思想和行动是整合的。教学反思在意义重构中的功能在于,能够使经验中的各个部分之间、使经验与经验之间、使经验与其相关的知识之间产生有意义的联系。经常反思的教师不仅在寻求结论,也不是整日忙忙碌碌地工作而不去反思行动的理由和结果,而是从他们自己的实践和学生的学习中不断建构其中的意义,创造与此相应的理论。在教学反思中,教师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对自己行动的理解,实践的改善,知识的扩展,还有对所拥有理论的提升。
篇8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思维;教学方法
一、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下的技术革命让计算机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成为大学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大学生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责任。在新的教育目标指引下,要求我们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思考,提升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与能力。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
1.学生计算机能力存在差异性。由于地区和经济的差异,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所以教师在大学期间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的差异,向学生进行系统介绍时,既要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又要照顾基础好的学生,在教学内容分配上很难达到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2.教学效果不理想。现在的教学基本采用理论授课加机房操作实验的模式,但教学案例教学法很难满足教学案例专业的个性不足,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不到有效的启发。目前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除了源自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动机弱、课堂秩序差。还在于教学方法没有根据学生的起点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在教学对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实行的讲授式教学得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3.课程理论与实验内容联系不密切。《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大一新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个快速发展和更新的课程。由于它所涵盖的知识点多,速度更新快,导致很多知识在有限的学时内介绍的都比较笼统,有些技术和应用方法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展现,但在实验环节由于课时、实验设备等原因不能将所有的理论知识都体现在实验中,导致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存在差异,联系不密切。
三、课程改革模式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理解能力选取一些简单易懂的案例,使同学掌握理解计算机知识。1.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涵盖内容丰富,知识点较为分散,从数值转换到计算机组成原理介绍,从操作系统到计算机网络。因此,教师在讲课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内容力求通俗易懂。教授知识时重视趣味性、应用性,以保证基础差异大的学生群体均可掌握知识要点。例如,在讲授完二进制数编码内容后,出一道思考题。首先问题可驱动引发大家在课堂上思考与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深入讲解,用二进制编号的方式得到最终答案;最后,教师将此题进行升级,通过此例让大家了解二进制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任务驱动,问题求解”为目标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师生之间的多边活动。通过创设出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的方式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内容与各个专业紧密联系。在如今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拘泥于传统教材的教与学是落后的方法。教师要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知识,整合知识,设计内容,对学生采取多种媒体结合教学的方式方法,将最新的信息以最易被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将教学效果最大化,将学生受益最大化。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有方向性才能够推动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学习知识水平才能有所提升。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要求掌握的技能和层次是不同的,要保证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个人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分析不同专业的应用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开展课堂教学[1]。教师要做到所举的例子和具体的授课专业学生相关,让学生了解前沿科技知识。例如,介绍物联网技术要根据学生专业不同,分别介绍其在医学、汽车、教育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体现当前计算机在该专业的应用科技背景。同时,在保证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基础上,对商学专业学生的授课上要更侧重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将淘宝流量分析技术引入教学,对法律等文科专业学生要更侧重办公软件的讲解,对机械、汽车专业学生要更侧重程序设计讲解。在针对有些教学重点和难点难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进行细化和深入的问题时,教师要先将基础理论知识以动画多媒体等形式传授给学生,然后再利用实验时间,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的目的,充分了解计算机技术操作的重要性,才能够提升教学效率。3.理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传统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将理论教学与操作实验及计算机技能大赛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启发式推理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思维主要通过计算机方式、计算机知识与计算机概念等解决问题,是人类参与计算机活动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关课程问题,引导大学生利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如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原因?为什么通信双方可以获得数据?通过系列问题处理分解通信网络信息[2]。在计算机问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问题发问引申出其他新兴技术手段,从网络通信技术启发到网络安全技术,从网络安全技术引发到密码学数学等知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到更多计算机知识。通过问题提问方式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针对学生思想上和学习习惯上进行研究,在讲解排序算法时,可以直接以学生的身高为例,如果让大家进行排序,大家的思维方式是如何的?按照哪种方式进行排序,通过大家自由讨论,小组讨论,不同的思维直接可以给出各种排序方法,最后教师再结合所提的各种方法,采用动画视频演示和案例教学方式做最后总结,分别向学生介绍冒泡法、直接排序法、选择排序法等排序算法的原理,重在让学生养成计算思维能力。并在具体实践或者比赛过程中理解和应用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调动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应用能力。
四、设定合理的考核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作为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标准。这种考核标准往往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需要设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增加奖励机制对现有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计算机专业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注重实践和设计元素,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行无纸化考试模式,利用“万维全自动计算机基础考试平台”,所有题目均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学生登录考试系统完成客观题和实验操作题目的考核。无纸化的考试模式本身既锻炼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又对课堂理论学习成果进行考核[3]。但是,为学生学习能力考虑,教师应该更加侧重考评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实践学习中增加奖励机制。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给予学生适当的分数奖励。总之,通过奖励制度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性的认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设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进行整体考核,既能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又能掌握了解学生掌握计算机水平,真正做到学生学有所成,在考核中让学生体会计算机技术的魅力所在。
篇9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物联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改革
物联网专业是职业院校中的一门新兴专业,出现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专业建设还不够完善,与物联网专业有关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还处在摸索阶段。而职业技能大赛的出现,不仅可以让优秀的物联网专业人才脱颖而出,提高物联网专业人才的整体操作技能水平,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教学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使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整体的把握。总而言之,职业技能大赛的举行,对于职业院校的物联网专业建设有重要的引导与促进作用[1]。
1 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推动职业院校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
职业技能大赛中物联网专业比赛举办的目的是:利用职业技能大赛带动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促进物联网专业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物联网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社会对物联网专业相关岗位的了解程度,使企业能够把握好招聘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关键性要求,减少对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偏见,提高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的整体就业率。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推动物联网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教学内容的创新,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正确引导物联网专业教学的方向,从而跟上当前社会物联网行业发展的步伐,使得物联网技术能够推广到更多的领域。
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评分标准来看,大赛更加注重职业院校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而当前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式与大赛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有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经过职业技能大赛中的物联网专业技能比赛之后,职业院校应该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在学校内部可以定期举办校内专业技能比赛,再到院校与院校之间的校级比赛,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职业院校对互联网人才的培养。
2 推动教师团队建设,提高师资力量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考验职业院校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更是对职业院校整体教学质量以及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查。而物联网专业涉及到多门学科,包括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专业、通信专业、传感器研究相关专业等等,涉及范围比较广,理论知识体系比较复杂,所以,专业教学老师需要思维清晰,对每一门物联网专业相关学科都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将这些知识体系整合起来,用系统性的讲解方式传授给学生。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教师团队建设也是当前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2]。
职业技能大赛给予了职业院校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的机会。因为职业技能大赛是对各职业院校专业精英人才的选拔,所以职业院校会极为重视这次比赛,安排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的教师作为比赛教练。此时,职业院校可以将一些发展潜力比较大的年轻教师安排到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队伍当中,协助主教练对参赛学生进行指导工作,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加深自己对于物联网专业的理解,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因此,许多年轻的物联网专业教师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得到了锻炼,其教学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升。
3 推动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需要考核参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考核参赛学生对于物联网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物联网专业理论知识包括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串口服务器的构建、zigbee信号传递技术等;物联网专业的实际操作包括物联网实际应用时的线路布置、网络的具体连接方式、软件的维护等等。
在职业技能大赛结束以后,职业院校可以从中总结经验,将比赛的注重点作为物联网专业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比如在与物联网实践相关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引用物联网技术应用比较成熟的城市案例作为教学案例,并进行分析。将实际案例引入课程教学,可以提高理论知识的可信度,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3]。
将所教学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可以让课程的重点从授课老师转移到具体案例上来,学生们从被动接受老师的授课到主动从案例中探索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物联网专业学习当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 基A设施建设优化
职业院校对于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也就变得十分的重要,基础设施指的是学生们进行动手操作训练的主要场所,包括实验室、网络机房等。由于我国物联网专业在职业院校中开设的时间比较晚,所以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以及现有的一些新兴技术的出现,职业院校需要对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进行一些调整。比如由于近年来zigbee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职业院校需要在原来的传感器实验室的基础上加设zigbee技术应用模块,并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相关要求将zigbee技术的教学内容加入到zigbee技术应用模块当中;将PC客户端的开发内容以及移动客户端的开发内容加入到物联网综合开发实验室当中[4]。
5 教学交流平台的构建
由于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比较多,所以比赛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各职业院校需要构建一个专业教学交流平台用于参赛队伍的相互交流。教学交流平台的构建,一方面可以为不同专业的参赛学生交流提供机会,开拓参赛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参赛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方便老师的指导工作,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6 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就业率
首先,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考验参赛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考验参赛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与心理素质。经过职业技能大赛中的层层选拔以及各种培训指导以后,参赛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团队意识都有所提高,也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参赛学生如果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表现优异,可以大大提高职业院校的知名度,减少社会对职业院校的偏见,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而物联网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应用的时间比较短,许多人们对其认识还不够深。职业技能大赛可以让人们把关注点放在这些新兴技术上,提高对新兴技术的认识,对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
7 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在职业院校的应用时间比较短,所以专业建设还不够完善。而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有效推动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因此职业院校要把握住职业技能大赛这一机遇,促进教学内容创新,加强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职业院校的整体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李如平,张震,吴房胜,朱炼,张玉荣.技能大赛引领高职物联网专业群建设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18(03):81-83.
[2]程航.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实训室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6):222-223.
篇1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工商管理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国内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方法也越来越重视,为了有效地借鉴国外案例教学方法,本文试图厘清下列问题:什么是案例教学方法中的“案例”?“案例”有哪些特征?什么是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使用案例教学方法?以期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加以完善。
关键词:案例教学;内涵,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6)05-0065-05
一、工商管理“案例”及其特征
一个案例通常是记录业务执行者所面临的商业议题,以及执行者决策必须依赖的相关事实、意见和偏见,这些真实的特定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及决策采取什么行动。有关学者认为,一个案例是对组织中某种实际情形的描述,常常涉及组织中的某个或某些人所面临的一个决策、挑战、机会、问题或议题等,从而使参与者能够象征性地步入特定决策者位置。一般假定案例取材于企业的真实事件,并且由相应企业授权公开,而不是那种闭门造车的虚构案例。显然,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不是为了解释某个知识点的简短例子或者从一般的报章书刊中截取或直接采用的案例,因为这样很难保证案例的真实性。案例研究方法的著名学者Yin(1989)认为,就教学目的而言的案例研究不需要完整或准确地反映实际事件,其目的是为学生的讨论与争论建立一个框架,衡量编写一个教学性案例的标准不同于研究性案例。与Yin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典型的案例教学恰恰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要求案例来源及内容的真实性,因为学生对案例真实性的疑虑会影响预先的教学目的,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这很难确保学生是在积累未来解决类似问题时可能诉诸的经验。
从教学案例的结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案例通常包括6部分:起始段、组织背景、具体领域、具体决策问题、备择方案和结论。案例不是包罗万象,案例撰写者必须对内容进行筛选,依据具体教学目的,披露案例中与焦点人物决策有关的信息。例如,案例的经济、社会、政治与技术脉络隐含在案例的日期与地点中,但是这些未直接披露的信息与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总是相关的。认识到案例信息的选择性与隐含性也有助于深入分析案例。教学案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而会产生用于更多不同教学目的的案例类型。Reynolds(1978)将案例的特征分为数据维度、分析方法维度和价值维度。案例的数据维度可被看作统一的连续体,依据不同教学目的,案例数据维度的繁简程度不同。分析方法维度同样可被看作统一的连续体,从只是为了熟悉分析方法的案例,到很少或没有信号表明应该使用何种分析方法的案例。价值维度连续体的一端通常是效率、盈利能力及长期利润最大化等的单一价值系统,另一端则是多重的价值系统,除了利润导向的价值系统,可能还有环保、道德及社会责任等,这些与分析方法及决策标准都有关。Mauffette-Leenders et al(2001)认为案例会在表述维度、分析维度、理论维度3个维度有所不同。案例的表述维度是关于识别与判断案例中重要、相关及缺失信息的难易程度,有利于学生培养梳理和结构化信息的技能。案例的分析维度依据有关案例中所需决策的呈现方式不同划分为3类。第一类分析型案例几乎包括了通常案例提纲中的所有部分,尤其是案例的中心议题、备择方案和最终决策。学生的任务是评价案例中所采取的决策是否恰当、随后的行动方案是否正确,是否还可以有其他更进一步的备择方案以及未来会有怎样的结果。第二类分析型案例可能会提供一些备择方案,但是不会给出最后所采取的决策。这种常见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案例之后给出其他的备择方案,依据决策标准评价所有的备择方案并作出决策,以及制定出一个行动与执行计划。第三类分析型案例不给出需要作出的决策,只对情况做一般的描述。学生的任务是分析案例,考虑是否需要作出决策以及给出可能的备择方案、决策标准、执行计划和相应的预期结果。本文认为Reynolds就案例特征的数据维度等同于Mauffette-Leenders et al的表述维度,而后者在分析维度上所作的3类划分比前者清楚,但是后者的理论维度不如前者的价值维度所涵盖的内容广泛,因为具体学科的案例教学似乎总是单一价值系统,而现实决策似乎是综合考虑。依据案例特征针对教学案例的类型进行划分,在分析案例亦可作为参考。
二、案例教学方法的内涵
Dooley & Skinner(1977)指出,案例教学方法的典型特征是详细分析赞同意见与反对意见直到学生作出了明确决策,教师不是进行通常宣讲式的教学,而是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讨论,即教师只批评与提问,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所谓掌握与神秘相联系或者说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教师的教学目的、教育哲学及教师与学生课堂角色的不同,导致案例教学方法在被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很大差异。
从教学目的的角度看,学习目的分为6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达到上述6种学习目的。具体而言,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如下教学目的:获得知识;处理具体情景的复杂性;分析与综合;理论联系实践与深刻理解;将知识与技巧从课堂转移到现实的组织;培养人际技能,如交流与倾听;为分析问题提供了相对中立的情景;培养自信心、责任心、态度及独立分析能力;形成智慧与判断能力;使教学变得生动;使学生在智力与情感两方面投入;将现实世界引入课堂。依据教学目的从低到高的顺序,案例也由浅入深。虽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案例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不同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案例教学实践的差异。然而,本文认为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应是掌握基本知识或理解基本技巧,虽然这些可能为更高的教学目的所涵盖。案例教学方法的目的应该侧重于学生未来工作技能的培养,而非被动地吸收知识,这才是其与传统教学主要区别之一,因此,本文认为着眼于技能培养才是案例教学方法的目的所在,否则难以被称之为案例教学方法。结合案例的特征,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具体的技能如表1所示。
表1案例特征与技能培养
资料来源:Erskine & Leenders,Mauffette-Leenders,1998,Teaching with cases,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London,Ontario,Canada,58.
Erskine et al(1998)认为案例教学方法的语义模糊有4个潜在来源:(1) 案例教学方法包括是否包括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报告、练习、实习等;(2) 案例教学方法要求一个具体的教学风格吗?无论教师在课堂中是扮演积极的角色还是消极的角色,将所有的教学风格都归入案例教学方法是有些牵强的,案例教学方法通常要求教师扮演非指导性的角色;(3) 案例教学方法要求最小的案例数量吗?通常来说,案例教学方法应该使用较多的案例,而不是每年只使用一或两个案例;(4) 案例教学方法课程的脉络是基于教学项目还是教学机构?一般假定案例教学方法的脉络是一门课程。教学项目脉络观认为,除非在一个教学项目里的所有课程都使用一定数量的案例进行教学,否则不能称之为案例教学方法。一个教学项目可以是本科生、研究生或者在职培训人员,时间可长可短。为了使案例教学方法获得应有的效果,教学项目脉络观认为,教学项目中的所有教师必须各自分担会产生的整合效应的案例教学任务。教学机构脉络观是教学项目观的进一步延伸,是从整个机构的角度看待那些课程或项目进行案例教学。为了使案例教学得以正常开展,保持与更新一定数量的案例是必要的。案例教学的来源无非是对外购买和自己编写。尽管向国外购买的案例能够保证一定的水准,然而国外案例的背景与文化差异使得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国内的部分商学院成立了自己的案例研究中心,编写更适宜中国学生的本土化案例。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先浚其泉源,如何摸索出一条适合国内商学院的案例生产机制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工商管理教师也可以尝试结合自己的研究与教学,编写一些来自工商管理实践的案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多种因素影响案例教学实践,例如学生与教师的情绪、授课环境、教学对象等,经过教师对案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学习及摸索,案例教学方法一定会改善工商管理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方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方法有许多优点,例如,讨论是案例教学方法的基石之一,包括分组讨论与班级讨论,所以案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独立思考与合作能力。案例本身或同期阅读材料都会涵盖一定的理论观点,案例可以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理解与否的工具,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理论洞察力。经理们很少可以得到有关决策的所有信息,案例亦是如此,不会包括所有你想得到的信息。因此,案例强迫你在现有信息的情况下作出决策,有助于你忍受不完全的信息及模棱两可。为什么案例教学方法会有包括实现教学目的的那些优点?学生在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中的学习究竟有什么不同?
Saunders(1997)认为,将案例包括在课程及教科书中不仅仅是反映了我们使用的作业种类变化,这或许反映了高等教育基本范式的变化。在新的学习范式下,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及由学生控制的,并且本质上是经验性的,这替代了以教师和内容为中心的旧的教导范式。案例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经验学习理论,所谓经验性学习是在高参与度的学习中,当承担个人责任的参与者在认知、情感与行为方面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时才会存在。其要义所在为,当个人积极地涉及具体经验时才会产生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干中学和教中学所学的往往可以根深蒂固。不断地识别、分析与解决若干各种场景中的议题,可以使学生胜任真实的工作。案例的要义所在是学生承担具体组织中具体人物的角色与责任,可以被看作一种在职培训。案例使学生深度参与真实组织中人物所实际面对的决策,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压力、认识风险与交换意见。当学生处理若干涵盖不同职能领域、责任层级、组织与产业的类型与规模及地理位置的议题后,学生在短时间内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例如,一个哈佛的MBA在两年的时间里要学概800个左右的案例。一旦有效处理决策的流程成为重要的个人资产,在面对不同案例的挑战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使学生可以胜任未来的工作。因此,之所以说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工作技能,是因为案例教学方法引致了学生的经验性学习,而本文认为经验性学习获得的知识是默会知识,经验亦属于默会知识,这些都是个人能力的基础。经验性学习为知识通过转化经验而被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由4个循环往复的阶段组成,即具体的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的概念化和积极的试验。案例教学方法的本质,有助于教师更好的编写、评价和使用案例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在案例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中表现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加强其较弱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案例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处理新的及复杂的情形,案例迫使学生自己思考和学习,从而更好地应对变化着的环境。尽管每个案例不同,但是如何学习每个案例的方法是可以概括的,因此,案例教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老师们也常说,我们的目的是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方法,而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从他们的未来职业经历中学习,正是注重“渔”而非“鱼”的表现。
四、结语
在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地位。杜威曾说过,大学应该更注重思考,而非知识,案例教学方法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计划、课前准备、课中交流、教学笔记、课后反馈等方面下功夫。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交流与评价来看,案例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还有改善的空间。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案例本身可以为深度的历史案例或现实的咨询项目;在教学内容的交流方面,可以有两个或更多教师一起进行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评价方面,可以以组为单位对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表现进行评价。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及互联网都为提升案例教学效果创造了以往没有的条件。模仿、消化、吸收及改善现代案例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值得工商管理教师进一步努力。将真实的商业情形引入课堂的第二次大的进展是1990年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模拟与游戏,案例教学有其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如何将案例教学方法与其他现代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也有待工商管理教师进一步探索。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志毅.中国管理案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6).
[2]Argyris,C.,1980,Some Limitations of the Case Method Experiences in a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ogram,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1.5 No.2,pp.291-298.
[3]Dooley,A.R.and Skinner W.,1977,Casing casemethod method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1.12 No.2,pp.277-89.
[4]Erskine & Leenders,Mauffette-Leenders,1998,Teaching with cases,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London,Ontario Canada.
[5]Jennings,D.,1996,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the case method,Joum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Vol.15 No.9,pp.4-12.
[6]Kolb,D A,1984,Experiential learning,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7]Mauffette-Leenders,Erskine & Leenders,2001,Learnling with cases,2nd ED.,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London,Ontario,Canada.
[8]Reynolds,J.I.,1978,There’s Method in Case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13 No.1,pp.129-133.
- 上一篇: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 下一篇:医疗废物处置条例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