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的步骤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案例教学法的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案例教学法的步骤

篇1

关键词:三层次;四步骤;案例教学法;教师短期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075—03

一、案例教学的起因——教师专业成长的适应性变革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教学任务:创新教育、问题解决、项目学习,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问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教学,同时他还与自身的知识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学是一种艺术,是很早就被认识到的事实,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现任主任主席朱迪·舒尔曼教授认为,教学艺术的实现倚赖于三种不同的知识:一是原理规则的知识、二是特殊案例的知识、三是运用适当规则于指定案例的策略知识。这里,特殊案例的知识和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都属于内隐的知识。现代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另一种是内隐的。外显知识与概念、知道什么有关;内隐知识与实际知识、技能、诀窍有关,通常在行为中和参与社会活动时展现出来,因此,内隐知识会以一种慢慢出现的共享的理解形式在一起工作的人中散播。由此可见,除了一般原理规则的知识,从特殊案例的知识,到运用原理规则于特定案例的策略知识,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仅依靠现成书本的格式化知识的传授是无法获得的。这些知识和能力往往隐含于教育实践的过程之中,无法剥离出来。这无疑给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于上述背景与现状的反思,案例教学成为教师培训系统中的一个新宠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二、案例教学与教师培训的“短期”限定性条件之间的平衡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操作形式上属于一种“做中学”的形式,是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讨论有助于参与者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教师亲身经历的反射中利用具体的术语去阐释抽象的概念,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发现事件,构建问题,从多种角度去解释情境,为行动确定关键的决策和可能性,培养教师灵活的教学理解和判断能力(L.Shulman,1996)基于以上讨论,案例教学在教学案例选取及操作程序上也必然有其特殊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就教学案例选取而言,必须包含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具体来讲,案例需包括四个部分:“主题与背景”,交代关于什么的案例,以便教师能设身处地地思考案例中的问题,也能摆脱情境的束缚,去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情境描述”,对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进行分析、探讨展开的一种特殊要求;“教学注释”,对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探究;“诠释与研究”,对案例做多角度的解读。就操作程序而言,通常采用的是基本课程+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教师培训模式。在案例教学环节运用前期准备——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反思拓展“四步骤法”进行具体的教学。由此我们可以从大体上了解了案例教学的特点、原则及操作程序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笼统的特点及相关阐述,针对教师培训的“短期”条件的限定性制约以及一线教师思维风格、认知结构的差异性特点并考虑到一线教师的实践性经验相对全日制大学本科学生而言的相对丰富这一独特性特点,我们就需要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在案例选取原则、方法及案例教学的操作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下面就以“中学数学教学法”为蓝本,针对教师短期培训的案例教学的上述方面,做一实践层面的分析与探讨。

三、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于短期教师培训的特殊化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论作为专门研究中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一方面是现代教学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中学数学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提升。在数学教学论知识体系中,数学教育思想、数学学习、数学课程、数学教学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等五个部分共同服务于一个核心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那么,针对教师短期培训这一特点,合理的规划教师培训的教学模式,确立案例教学发生的时机与地位,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并实施适宜的教学操作程序,以使教师在短期内更好地把握教学论的基本结构,并形成对教学设计原理的把握;为研究型教师做好准备就成为我们本文研讨的终极目标。在为期两个月的短期培训中,应用此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就结合中学数学教学论详细阐释本研究的教学模式与操作程序,以期与广大同人切磋。

(一)适宜于短期教师培训的教学模式——循环上升式教学模式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首先对教学论的整体知识框架做一简要的理论概述,然后进行案例教学、分析反思、理论提升、实践模拟等四个部分组成的三层次循环上升式教学阶段。其中:第一层是由案例教学、分析反思、理论提升三部分组成的初级循环系统,第二层是分析反思于实践模拟组成的中级循环系统,而第三层则是第二层的进一步扩展,即由案例教学、理论提升和第二循环系统组成的高级循环系统。这意味着案例教学的内容由局部分析向整体架构扩散、由客观评价向主体参与延伸。教学论原理知识则经历经验理解、局部归纳、扩展延伸、理论提升等四步骤再循环而形成教学论知识网络。其中:案例教学与理论之间的转化循环是教师培训的核心环节。

(二)案例教学中案例分析维度与案例选取原则

案例教学始终是围绕如何设计教学而努力,而教学的设计又必然需要突出数学的本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等三个部分,同时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背景分析和扩展延伸。那么,案例的分析就应围绕以上五个部分,从“数学问题”、“评价学生的知识建构与思维”、“教学法问题”、“背景问题”、“扩展”(更多的数学、更多教学方案、更多评价角度的延伸)。

除了上述我们所指出的教学案例通常的选取原则,针对短期教师培训的特点,案例的选取还应具备以下三个原则:

1.案例内集中原则

此原则是针对单个案例而言,每个案例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要集中的讨论具有典型特点的数学、学习、教学等问题。比如:在不同的案例中,数学的探讨可集中于对数学概念的再认识、数学本质的再挖掘;本案例中的估算策略、猜想等是不是数学;具体做数学的过程分析……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思维评价可集中于通过画概念图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从某某学生的回答某某问题中你觉得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或概念了吗;从学生的上台板演中教师得到了什么?……教学法的研究可集中于能描述一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或教学风格吗;教师是如何把一种情境转化成一种“教学时机”的;教师的问题具有怎样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对知识的自然深入吗;教师采取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单一还是混合,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各自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约束性;教师是如何评价学生的思维的,时机怎样,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吗;等等。在此,我们尤为注意“集中”就意味着对不同维度独立的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归纳、提升,有主有次。

2.案例间互补原则

对于不同的案例,力求凸显案例间的互补原则,这是为最终形成教学论的知识框架而必须的,没有对单个案例的局部分析,也就没有对多个案例的系统掌控。案例间互补的程度决定了教师知识建构的完备程度,尽管在一个案例中也会对譬如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对话式教学等有多方面的涉入,但毕竟有主有次,而在不同的教学案例中就针对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细致剖分,才能使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不同教学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在实践模拟环节教师就会有切身感悟,从而将理论内化以真正服务于实践本身。

3.案例关联原则

案例关联原则简而言之即是各个案例的安排应凸显数学知识的网络结构(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数学知识发展轨迹(数系的扩充、函数的本质探究)以及跨领域、分支之间的链接(几何、代数等)。在其中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例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数感等。

(三)适宜于短期教师培训的教学操作程序——“放”“聚”“散”“收”四步骤

通过理论概述让学生对教学论的含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有个整体结构性的了解,从中初步构建自己的教学论知识结构图;将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本身的学习与描述分区域的分布到各个案例中,以保证学生可以从真实的案例中看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紧密,从中体会理论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一个环节——“放”的过程。进而针对每一个案例做详细的评述、分析、拓展与归纳,力求局域性的探讨与研究,其中各个案例的分析维度虽然一样,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这也为更好地整合理论知识框架奠定基础,这是第二个环节——“聚”的过程。然后经过拓展后的问题,学生们会按照自己的风格与特点对同样内容的教学提出具有不同课堂操作流程、方法和模式的教学方案,这也就是我们上述教师培训教学模式中的“实践模拟”环节,这也就无形中超出了单个案例的探讨与研究的范围。比如:第一个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可能以发现式为主,但这并不是最佳的方案,那么,当学生的教学方式拟采用合作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时,无论这种教学模式是否合适,学生势必要首先知道这种教学模式的适用条件与应用范围,以及具体的操作程序与方法。那么,这就需要将别的案例中的典型应用与之结合,才会使一个案例具有更多的辐射线条(由于纸张问题,我们不能一一画出,只根据每一层次的一个方面进行说明。需要强调的是每一个案例并没有严格的次序,随着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丰富,分析探索的逐步深入,针对各种偶发性问题进行调整并穿插讲解,这也就暗含了每一个案例可能会多次出现,为了不同的讨论而提供可供分析与观摩的平台),这是第三个环节——“散”的过程。在第二、第三个环节中,理论得以一步步提升,知识概念图更为充实,最终进入第四个环节——“收”的过程。我们的目标是为了使教师在短期内更好地把握教学论的基本结构,并形成对教学设计原理的把握并为研究型教师做好准备。那么,“收”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尤为注意,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进而完善各自的知识结构图。

从最后教师构建的知识结构图和实践模拟的情况来看,上述讨论的教师培训教学模式、教学程序和案例的维度分析等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使得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得以整合和优化;本质为“做中学”的教学形式,更是让学生在内化知识的同时,其表达能力、讨论技能、自信心等方面也得到一定的提升;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中的桥梁作用,使得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汇总,设身处地地从实际的场景出发,设想各种可能遇到的种种障碍,自己有可能产生的种种偏见,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案例教学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时,也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而“反思型”教师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案例教学的专家朱迪—舒尔曼认为,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现实世界问题的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现实故事中学会预测和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教师短期培训的限定条件,其效果有没有普适性还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但可以预见的是,由于案例教学起到了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用,弥补了传统教师培训中在内隐知识——“特殊案例的知识和运用原理与案例的策略知识”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所研讨提出的“三层次四步骤”案例教学法又为教师培训的“可操作层面”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我们相信“三层次四步骤”案例教学法会成为一条有希望的教师培训新途径。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4-0036-03

1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很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所以称为“文化”,是因为它具有广泛性、传递性和极为深刻的教育性。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可以断言,再过几年,该课程必然下放到高中学习阶段。根据大纲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较为扎实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为达到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重上机实践操作这一教学环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材为蓝本,教师一项一项地讲解计算机操作的各项操作步骤,然后学生上机遵循教师的操作步骤学习操作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上机时总认为教师所传授的操作步骤过多,且每个步骤听起来比较简单而不屑一试,但真正让学生独立做出一项完整的任务却又无从下手。这种现象往往使得上机操作课的效果无论是从教学组织还是从教学效果上看都不十分理想,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院“计算机文化基础”精品课程组的成员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来改革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

2用案例教学法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所学知识的可操作性强。这种教学法能够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非常突出。由于这些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利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实用型人才,这些正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4.2 案例教学法适应“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

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技能:一是对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稳定的维护;二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三是能高效灵活地应用计算机网络,为工作、学习提供服务。要掌握这些技能,主要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途径来实现。教师在指导学生上机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对于学生的每一步操作都做出统一的要求并指明操作的详细步骤,学生会感觉枯燥,大大降低学习的兴趣;另外,计算机操作步骤的不唯一性也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完全告诉学生操作的各个细节。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3用案例教学法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实施方案探讨

根据我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用案例教学法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可从如下几个环节入手:

3.1 突破传统教材观念,改革教学内容

我院近几年采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虽然有不同的版本,但其内容编排大同小异,涉及到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基本理论、操作系统介绍、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网络基本知识等内容。前几年在介绍这些内容或操作过程时,偏重理论的灌输,在操作技能上着重介绍操作的步骤与方法而忽略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将各知识点和操作过程灌输给学生,学生虽然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操作技能,却没有独立维护计算机系统、用计算机办公、用计算机学习、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综合能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恰恰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违背。

目前,社会上对各类非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要求不外乎也是这几种基本能力:一是能维护计算机系统的稳定与安全;二是能用计算机进行熟练的文字办公;三是能高效地应用网络进行办公、学习和交流;四是能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辅助设计。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就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这四类能力为原则,将所有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分解。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分解的项目设置如表1所示。

3.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案例教学法的规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每一个案例的核心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通过这个案例所掌握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并能做什么?二是要完成一个案例,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基础技能?三是学生学完一个案例后应该制作出什么样的作品?要解决这三个核心问题,教师除了要在备课的时候做好充分准备之处,还要在课堂上简洁明了地讲述清楚这三个问题。本文以表1所示的案例3为例,阐述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3是用Word制作政府公文,在这一案例教学的课堂上,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用Word办公软件制作政府公文,也就明确告诉学生,这个案例所学的是Word办公软件;接着提出政府公文格式是怎么样的,即使知道了格式,在Word环境中如何编辑排版?因此,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第二个核心问题:我们要完成这一案例,需要了解政府公文的排版格式(教师提醒学生,这个格式是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的),同时还要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技能;接下来,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制作一份政府公文的全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强调公文各个要素的格式,而忽略如何设置成某种格式的步骤,最后,向学生展示一份完整的政府公文,也就是告诉学生:你们在完成这个案例后,要能制作出同样的或者更好的作品。通过案例教学,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4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4.1 引入案例教学法,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工作量

要成功地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在备课,尤其是案例的选择、批改作业等环节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解决这一矛盾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设计开发高效实用的作业批改系统,二是在教师工作量的考核上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2 引入案例教学法,可能会与现行的教师管理办法、教师能力考核办法出现冲突

进行教学改革后,由于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上机操作辅导模式等与传统的教学要求有所变化,如果用现行的教师管理办法、能力考核办法进行管理与考核,很可能影响教学环节的实施和教师实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主动协调,以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林卓然.计算机基础教程Windows XP与Office XP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扬树新.案例教学法初探[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1(1).

[3] 王纪中,等.高等教育现状分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4] 蔡家树.各行业对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基本要求[N].电脑报,2005-6-15.

[5]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投稿日期:2006-09-14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 多媒体技术 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重视实践,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使教学培养方向合乎社会要求、贴近实际工作,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化为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这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和保证多媒体技术专业持续发展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基本思想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其基本原则有两条:其一,用案例而不是依赖演讲和读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其二,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2、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由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因而是一般教学方法所不可替代的。在实践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②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③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④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特点

既涉及到计算机硬件,又涉及到计算机软件,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国内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陆续在计算机专业开设多媒体技术课程,目前还没有完全普及。

通过实际调研, 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让学生掌握以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①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如各种定义、概念、术语等)。

②多媒体系统的硬件组成。

③多媒体系统的软件组成。

④各种媒体的数字化及数字化最新进展

⑤多媒体中各种元素的获取方法。

⑥采集编辑处理多媒体元素的相应应用软件。

⑦多媒体产品开发设计。

⑧多媒体产品开发平台的使用方法。

⑨多媒体产品。

⑩最新多媒体技术和产品及最新进展。

三、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的过程

1、案例的选择。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的选择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关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应根据案例教学对案例的要求,精心选择案例。同时,案例必须是对学生有意义的、与他们的经验有关,使学生觉得重要和有趣,要与学生已经得到的经验及心理发展阶段水平相吻合,同他们的知识发展水平、思维方式、社会活动方式等相适应。

2、教学准备。

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课,不仅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准备,更要求教师下功夫,进行认真备课。教师应熟悉案例,仔细研究案例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教科书中相关章节课程的内容。设计教案时首先要确定并列举出本次案例教学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其次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从一个问题的讨论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讨论。最后还要设计讨论的时间分配,因为案例讨论是动态进行的,它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进行,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小结和归纳。

3、案例教学的实施。

每一个案例教学过程,我们采用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设计并实施:

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案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由案例引入相应的知识点、剖析案例讲解知识点、学生上机操作案例、引导、点评操作技巧、总结回顾知识点并布置练习作业、以适当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等六个步骤。

案例导入:在回顾前序知识的过程中,导入教学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案例剖析:对案例的应用背景、操作规范、目标要求、重点及难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案例中的操作技巧和经验进行重点强调。

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有共性的操作难点,及时引导学生。

点评操作技巧:学生上机操作结束,展示学生作品并对操作技巧进行点评,强调案例的应用特点、重点、难点、关键步骤和操作技巧。

总结回顾知识点并布置练习作业:回顾知识点的过程可以结合案例本身,也可以另外展示经典佳作,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效果评估:在初次采用案例教学法时,为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可在每个案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评估。

4、案例教学法实例

视频处理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就以它为例介绍下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要回顾一下前序知识,引入案例知识。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制作及所用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所采用的音视频效果,让学生思考字幕、视频特技、视频过渡及音频效果的设置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师就演示视频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强调操作要点,让学生观看演示了解视频制作过程,同时也可了解视频制作软件Premiere的基本操作。

第三,将案例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分解,将案例拆分为字幕制作及合成、视频片段的特技效果设计、视频段落之间的过渡效果设计、伴音效果及其合成、节目导出等五个子任务,教师利用案例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按顺序依次将五个子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上机练习,在上机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学生解答。

篇4

 

董文楠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 交通运输产业系商贸部  广东 广州  510435)

 

摘  要:“基于职业情境和任务型学习载体”的PGRS教学模式,“职业情境”、“学习载体”贯穿“前置作业”、“小组工作”、“汇报展示”、“总结点评”四个实施步骤的全程。文章阐述了“PGRS小组教学法”的概念,并以课堂实践利用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其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PGRS小组教学法 市场营销教学 应用

 

市场营销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一个分支,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相比,它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等特点,由于学科、专业发展历史时间很短, 多数学校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还是坚持传统的教学观,从而容易出现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等问题,一些院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情感陶冶和实践能力培养的PGRS小组教学法, 正是符合当代教学模式发展趋势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

一、PGRS小组教学法的概念

PGRS小组教学法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的教学方法,其步骤分为前置作业(pre-class work)—小组工作(group work)—汇报展示(report show)—总结点评(summary comments),简称PGRS小组教学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基于职业情境和任务型学习载体,将“职业情境”、“学习载体”贯穿四个实施步骤的全程。其具体含义如下:

职业情境:是指模拟职业工作情境,使学生转变为员工的角色。

任务型学习载体: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学习价值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

前置作业:是老师课前布置、学生课前或课堂上完成的导学案。

小组工作:学生以小组形式,明确分工,共同完成明确任务/获取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反馈这一工作过程。

汇报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汇报展示学习与工作情况。

总结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然后师生围绕学习目标,共同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图1 PGRS教学模式示意图

二、PGRS小组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以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课题中的模拟案例“ABC品牌手机D型号校园营销计划的制定”这一学习任务的完成为例,阐述“基于职业情境和任务型学习载体”的PGRS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具体如下:

(一)         职业情境

将学生作为营销计划的制定者,从营销主体的角度思考面向特定的营销对象如何开展某一特定新产品的营销工作,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计划。

本模拟案例任务型学习载体—ABC品牌手机D型号是ABC品牌公司特定根据学生族的消费情况设计的新产品,拟在本学校开展新产品营销活动。请营销计划的制定者(学生)完成营销计划的制定。

(二)前置作业

前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目的是让学生提前预习本次课将要用到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根据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下列作业:

1.上网浏览查阅市场上产品推广营销方法和案例,累积营销计划制定的基础知识;

2.预习营销计划的构成要素;

(三)小组工作

每个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按照营销计划的构成要素,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这一营销计划的制定,形成文字性的计划书大纲。

本模拟案例小组工作内容是从营销计划书的内容概要、当前营销状况、风险与机会、目 标、营销战略、行动方案6个步骤开展讨论并逐步完成营销计划的制定。

(四)汇报展示:本环节旨在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实施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汇报展示工作情况,另一位教师记录学生汇报情况。

(五)总结点评:本环节是对本次课进行总结反思,先由学生自行总结与评价,接着是老师进行点评,通过层层总结,培养学生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估的能力;最后由老师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营销计划的认识,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1)学生各自进行自我评价,填写《项目评价与反馈表》;

(2)教师对A、B、C、D各组的工作情况进行点评,表扬学生的闪光点,指出各组的不足之处;

(3)教师对营销计划的撰写进行深入地分析,并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鉴赏优秀的营销计划,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三、PGRS小组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由上可知,在实施本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老师仅起着指导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真真正正贯彻了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的教学原则,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快乐学习的目标。为保障本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在具体的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典型任务的提炼

典型的工作任务应能够囊括所讲授的知识,难易适中,新颖独到、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应当将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实施较为成功的、具有典型代表性以及能与教学内容很好结合的营销案例收集起来,并建立专门的营销案例库, 同时注意每个案例要设置引导性问题,为日后营销教学提供材料。

(二)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生为本”,即最广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在整个营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指导者与组织者,其主要作用就是充分引 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 身倾听、回应问题、沟通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探究的能力,以促进学生针对案例分析能力的提高, 这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关键。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是丰富而灵活的,本门课程非常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在使用PGRS小组教学法教学时,应该充分设置发散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和尝试的余地, 启发他们通过尝试和探究发现问题,为学生的个性施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平台;

(三)注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体能力的差异外,还要把个体自学与群体讨论结合起来,使学生人人参与,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结束语

通过实施PGRS小组教学法,促使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观念创新,重新反思应有的地位和职责,转变了传统教学理念,跳出教师是单一的传道授业、高高在上的指导者的认识误区。逐步形成一种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气氛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在教学时相互合作、愉快互动,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提高学业成绩,教师在愉悦中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篇5

通过采用项目教学法能使食品包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改变食品包装技术传统的教学现状,总结出合理的、规范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掌握扎实的食品包装专业基本理论,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确立食品包装技术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项目,食品包装技术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总结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并进行推广。

2采取的措施

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项目教学法理论,了解国内外模块式教学现状。通过讲座培训使学生了解项目教学法,为课题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我校目前所拥有的食品包装仪器与设备,并向学生调查其感兴趣的食品包装技术,根据教学目的确定适于项目教学法的项目。采用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步骤地由课题组成员对项目教学法的项目的使用性与操作性进行研究,并形成实施方案。采用调查法,向教学对象了解编制的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考核结果。

3方法与步骤

篇6

【关键词】渗透;基础会计教学;过程教学法

1前言

《基础会计》是会计的入门课程,是会计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主干课程不可或缺的基础。会计学科还包含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一些深层次的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想要继续学好这些课程,就必须熟练掌握基础会计的理论、方法,以便打好基础。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差,并且从来没有接触过跟会计有关的知识,他们用“天书”形容刚拿到手的课本。作为教师,我有责任把每一位学生带入门,把“天书”变成每个同学都看得懂的书。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帮助我深入浅出地讲解重要的知识点。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我将要探讨的是———过程教学法。

2什么是过程教学法

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它认为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学习者的单独行动。过程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问题分析过程上,强调在学生问题分析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侧重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上指导分析,包括准备工作、分析、讨论和修改等各个环节,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整个过程直至最后得出答案。从过程教学法的含义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法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辅助作用。现在我要尝试,将过程教学法渗透到基础会计的教学中。

3将过程教学法渗透到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探索

在《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里面,会计分录的编制是重中之重,后续学习全部建立在会计分录的基础上。这个内容不掌握,后面凭证、账簿的登记工作就无法进行。下面将在会计分录的编制中,说明如何把过程教学法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把全班学生分为8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小组长。组员要讨论问题的时候就围成一个圈,讨论完毕,由小组长响老师汇报情况。

3.1准备工作

先跟学生讲解此表,并要求他们背熟。这个表对编制会计分录的整个过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此项工作为独立完成的项目。

3.2账户分析

一项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有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以及成本费用类。首先要判断经济业务里面涉及到哪一类,然后分析该项经济业务登记到哪些账户。案例1:1月5日,国家以新建厂房一栋向企业投资,价值500000元。本案例中,涉及到的会计要素是资产类和所有者权益类,应该登记到固定资产账户和实收资本账户.

3.3确定金额

确定登记账户的金额。案例2:1月30日,经批准将资本公积120000元转增注册资本,其中国家资本70000元,法人资本50000元。案例中,借方金额是120000元,贷方金额中,国家资本明细账户金额是70000元,法人资本明细账户金额是50000元,总账金额也是120000元。

3.4判断增减

在前面步骤的基础上,确定经济业务登记账户的金额是增加还是减少。在案例1中,因为收到固定资产,因此固定资产增加;接受投资,所以所有者权益也增加。

3.5应记方向

确定应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根据前面确定的账户及其增减情况,进一步确定应该记入该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案例1中,固定资产是资产类,是增加的,故应该记入借方;实收资本是所有者权益类,是增加的,故应该记入贷方。

3.6检查正误

按正确格式写出会计分录并检查是否符合记账规则。根据前面步骤分析,得出的会计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500000贷:实收资本500000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完成会计分录的编制后,由小组长组织组员根据上述记账规则进行交流,互相修改,除了要检查会计分录的正误,还要检查步骤5中分析过程的正误,最后由老师批改。经历了这几个步骤,就能很大程度上确保编制会计分录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通过对过程教学法渗透到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探索,过程教学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信心。其次,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这种教学法中,分析过程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尤其适用于初学者。

4运用过程教学法中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应尽力批改。教师只有亲自审阅批改,才能发现学生是哪个环节薄弱,才能与学生对话,最终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过程教学法远比传统教学法耗时耗力,若班级人数众多,要这样做实际上是困难的,这种方法宜在小班进行。当然,也可把大班分为小组进行。无论是“过程教学法”还是“传统教学法”都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应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何辨证地对待过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使它们能取长补短、有机结合,这在备课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更好地将过程教学法渗透到基础会计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强锦.有关会计学基础.教学的思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01).

篇7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0-02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传统的肯定性数学已经不能合乎要求地解决所遇到的各类理论问题及应用问题,因而在这个过程中随机性数学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长期以来,随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理论上不断成熟与完善,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农业生产、工程技术等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当今许多新兴学科诸如信息论、控制论、可靠性理论、人工智能等都以它为基础;它与基础学科相结合已发展出许多边缘学科,如生物统计、统计物理、数理经济等。基于上述实际应用背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已成为理工科各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目前全国研究生入学数学统考试题中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学习与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与应用,不仅是将来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继续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与个人深造的需要,也是高度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对现代化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研究和探索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一门数学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理工科学生灵活地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处理和解决客观世界中实际随机现象问题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以老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模式过于侧重理论推导和计算技巧训练,忽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上述传统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听众,并没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成为从事此类教学工作的教师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许多高校都提出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案例教学法[2-4,6-9],而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成为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内容。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传统教学法存在的不足,笔者就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古典概型知识点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地应用案例教学法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和见解。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优势

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初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用于管理学教育以来,已被许多国家的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并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5]。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采用引导、启发、参与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深入分析、讨论和交流的教学互动过程,以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前精心设计的案例所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提出见解并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理解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教学目的明确、引用案例客观真实、对学生有深刻的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较强的实践性等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6],具体包括: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趣味性;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④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意识;⑤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同时,大量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教”和“学”的互动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助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的形成。

三、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步骤。根据案例教学法的上述内涵可知,案例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引入某一基本概念或理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实例推理、求解,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应用案例教学法时,通常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所讲授的知识点内容,精选案例。案例与一般的例题不同,必须有产生问题的实际背景,并能够为学生所理解,任何理想化的、脱离实际的例子都会误导学生,从而失去教学的意义,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选出的案例要求主题突出、有理论深度,而且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和时代性,是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总体而言,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选择与相应专业比较贴近的案例,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挑选出的案例进行问题设计,做好案例的讨论、分析。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对案例进行讨论的目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可以从自身角度出发来剖析案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掌握讨论的进程,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体,同时把握好案例讨论的重点和方向,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在组织案例教学时要辅以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意见,提出观点,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科研兴趣,使案例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7]。

(3)对所选的案例所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进行归纳总结。案例总结是保证和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的必备环节。对案例的总结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对于一个案例,让学生提出各种观点及其案例所包含的概率统计原理,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案例,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的思路与方法[2,7];二是教师对案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补充或提高性的阐述,指出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2,7];三是教师自身在课后进行总结分析,所选取的教学案例是否恰当,与课堂知识点的结合是否良好,案例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加以改进[7]。

2.案例教学法应用实例。在教授古典概型时,可以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案例教学。

(1)案例引入。引入掷骰子实验,提出的问题是:①实验的可能结果是什么,是否是有限的?②每一个实验结果是否是等可能出现的,概率为多少?③掷骰子掷出偶数点的概率是多少?

(2)案例分析与讨论。首先,分析掷骰子的实验结果即样本空间?赘={1,2,3,4,5,6},从而得到实验的结果是有限个;其次,讨论每一个实验结果是否等可能的发生,经过讨论得出在骰子质量均匀分布情况下,每个实验研究结果都是等可能发生的,从而得出每个实验结果出现的概率为■;然后,在第二个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偶数点的出现概率为出现点数为2、4、6的概率之和,即■+■+■=■=■。

(3)归纳总结。

(a)经过归纳可知,掷骰子实验有两个特点:①实验的结果是有限的;②实验的每个结果是等可能发生的。凡是满足上述两个特点的实验,都属于古典概型的范畴,从而引入了古典概型的概念。为了加深学生对古典概型的认识,也可以对抛硬币、抽取产品、买彩票等实验进行分析,以判断它们是否为古典概型。

(b)授课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与分析,总结出古典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计算公式,即

P(A)=■

(4)实例应用。在公园门口,一个摆地摊的赌主将8个白色的、8个红色的乒乓球放在袋子里。赌主规定:自愿摸彩者在交1元钱的“手续费”后,可一次性从袋子中摸出5个球;在摸出的5个乒乓球中,有5个红球奖励20元,有4个红球奖励2元,有3个红球奖励价值5角的纪念品,而仅有1个或2个红球则无任何奖励。由于本钱较少,许多围观者都跃跃欲试,有的竟连摸数十次,结果许多人“乘兴而摸,败兴而归”,获奖者寥寥无几,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计算能获得20元和2元奖励的概率分别是多少?假如每天按摸球1000次计算,赌主一天可挣多少钱?

分析:由题意分析可得,从袋子中取球属于古典概型,因此摸到红球的概率计算可采用上述古典概型事件概率计算公式。从袋子中摸出5个球的情况共有C■■种,摸到5个红球的情况有种C■■,摸到4个红球的情况有种C■■C■■,摸到3个红球的情况有种C■■C■■。因此,摸奖者获得20元奖金的概率为C■■/C■■=0.0128,获得2元奖金的概率为C■■C■■/C■■=

0.128,获得纪念品的概率为C■■C■■/C■■=0.359。由此可以看出,摸奖者获得20元和2元奖金的概率都比较低,所以许多人都“乘兴而摸,败兴而归”。假定一天摸球1000次,按照上述计算得到的概率值,获得20元奖金的次数为13次,获得2元奖金的次数为128次,获得纪念奖的次数为359次,因此赌主支付的奖金总额为13×20+128×2+359×0.5=695.5元,而赌主收到的摸彩手续费为1000元,则赌主一天可挣1000-695.5=304.5元。

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摸彩是一种欺诈行为,赌主保赢不输。通过上述案例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还增强了自身对社会诈骗行为的防范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学互动的优点,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使原本枯燥刻板的数学概念、数学理论变得直观易懂。教师结合案例的应用,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将这些理论讲细、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从而降低专业课的理论难度;案例教学法的讨论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模拟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分析与研讨还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合作共事与交流协作的能力[8,9]。

与其他教学法相比,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时凌,魏代俊,吴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45-147.

[2]刘丹,陈仲堂,孙平,艾瑛.在《概率统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60-61.

[3]徐荣聪,游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2):145-147.

[4]毕淑娟,张俊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54-156.

[5]杨光富,张宏菊.案例教学:从哈佛走向世界――案例教学发展历史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6):1-5.

[6]傅文.案例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2-74.

[7]谢振中.案例教学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2,(2):94-95.

[8]李春丽.案例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7(14):83-84.

[9]王利超,吕丹,刘婷.“案例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与咨询,2009,(1):42-43.

[10]于兰,杨颖.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3,753(5):110-111.

篇8

妇产科临床医学教学是目前医科类院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内容的进行目前是要培养具备专业问题解决能力的临床类医护人员,从而为妇产科临床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人员支持。从现阶段的妇产科临床医学教学来看,课程设备相对较为完整,老师的基本素养也较高,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所以整个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便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困难。为了对妇产科临床医学教学进行突破,积极的改变方法十分的必要。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效果显著,在妇产科临床医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从目前的分析研究来看,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就目前的妇产科临床医学教学来看,利用案例教学法作用十分的明显,因为此种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创新,另一方面可以在案例分析的时候,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增长。简单而言,案例教学法的??践性意义较强,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二、案例教学法在运用

(一)运用步骤

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主要遵循的步骤有三个:第一是进行案例的设计和运用。在妇产科临床医学的教学中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而就这些内容的具体研究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在案例分析中进行解决,所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教学的重点然后进行案例的设计和运用。第二是进行案例应用的契合点分析。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案例引入无可厚非,但是要有契机,这种契机会使得内容和案例实现完美的衔接,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可以实现从理论到案例实践的过度,如果契合点把握不准,案例的出现会显得突兀,教学效果也不会显著。第三是进行案例教学的总结。教学总结是获得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在案例教学完成后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运用特点

案例教学在具体的应用中表现出了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第一是针对性。妇产科临床医学教学的内容具有多样性,而案例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内容,所以在进行案例运用的时候,需要对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这样才能找出和案例具有实际相关性的内容并在内容教学中进行案例的运用。第二是时机性的特点。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案例的利用需要有合适的契机,如果这个契机把握不准,那么案例和临床医学教学的结合性效果会比较差,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会造成教学资源的精力的浪费。

三、案例教学的价值

案例教学在妇产科临床医学当中的运用会产生巨大的实践性价值,而这种价值主要是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来体现的。

(一)对于学生成长而言

对于学生而言,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医学的教学中进行运用,主要有两方面的价值:第一是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充当的是学识的传授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独立思考相对较少。但是利用案例教学法之后,利用案例可以创造出一个教学的两难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师做好指导工作,学生的思考便可以独立进行性,所以说利用案例教学法之后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独立性会明显的增强。第二是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训练更加的显著。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能力比学识更重要,而案例教学法,不仅帮助学生进行了学识的加深,更加锻炼了其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所以在妇产科临床医学的教学实践中,利用此方法,学生的能力提升更加的显著。

(二)对于老师能力锻炼而言

在妇产科的临床医学教学当中,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利用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老师的自身提高也有着突出的价值。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的知识储备按照课程教学进行即可,但是在案例教学法中,这种课堂的常规性被打破,学生问题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样的情况迫使老师必须要做出自我的调整和改变,所以老师也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简言之就是案例教学法的利用使得妇产科临床医学教学老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获得了提升。

篇9

关键词:虚拟仪器技术;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虚拟仪器技术是一种涉及电子、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等技术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仪器技术渐渐成为了实现自动测试相关系统,以及构建现代测量仪器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了相关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青睐和关注。然而,通过对虚拟仪器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调研发现,近年来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难以适用当前的课程教学,学生对课程教学中教授的大量的模块和指令已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急需采取新的教学方式。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了案例教学法在虚拟仪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哈佛大学首次在医疗诊断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是指教育教育者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选取和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该案例,掌握系统的课程知识,进而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更为明确的教学目的、更强的启发性、客观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二、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教学实践中,能够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和相关软件较多,理论的复杂难懂以及软件的众多知识点和操作步骤,使得学生很难掌握,且极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展相关的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可将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则能够实现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构建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知识库,并在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完成模拟案例,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在取得一定的案例教学进展后,教师可通过设计综合性较强的案例,将不同的理论知识和多种应用软件的开发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对真实案例的深入讲解和学生的亲自实践,将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十分复杂的理论知识。

三、案例教学法在虚拟仪器技术课程中的实施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明显优势,但是自身仍存在的一些缺陷,如相同时间内,案例教学法能够教授给学生的知识较少,更多的偏重于实践技能,难以形成较为完整且系统的专业知识等。因此,在虚拟仪器技术课程的案例教学中,需要充分的准备和一定的教学技巧或方式,往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准备、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案例教学的组织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虚拟仪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1.理论知识准备

虚拟仪器技术课程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在开展实际的案例法教学之前,需要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或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如相关的背景知识、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基本原理等等。在准备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通常要求采取教师讲解结合学生思考讨论、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方式进行,将理论知识的准备作为开展案例教学的先导,将能够为后期案例教学的分析和讨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例如,课程中涉及到的图形化编程语言,教师可首先讲解较为简单的程序结构、图形显示等,再逐渐增加难度,讲解数字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使得学生能够不断的掌握编程设计和相应的调试技巧。

2.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实践的基础,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可见,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是开展案例教学法实践的关键步骤。合理的案例通常具备如下特点:1)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够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探索和学习;2)能够将各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形成知识链,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使得学生在参与案例教学实践的时候,能够及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教师讲解的操作技巧付诸实践,进而能够迅速掌握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3)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使得学生在充分的思考和分析之后,能够亲自在实践中体验到自主动手的成就感;4)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乐趣,才能更好的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达到教育、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3.案例教学的组织

与传统的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相比,引入案例教学法后,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本文将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分为案例讲解阶段和案例讨论阶段。在案例讲解阶段,在讲解案例之前,教师应当首先指出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应当注意的方面和思考的问题,并指出案例讲解完需要讨论的问题;然后,将演示VI案例,在演示案例的过程中,及时指出其中的关键步骤;最后,再对案例涉及到的相关程序进行详细剖析,细致讲解程序中的主要算法和有关注意事项。在案例讨论阶段,教师应当设计与案例相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思维关注到案例的本身性质上,将案例与相应的虚拟仪器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技巧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参与案例涉及到的问题。此外,在讨论过程中,还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发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进而实现对案例中存在问题或疑点的全面深刻思考。

四、结语

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引入不仅能够使得教学方式多样,而且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川, 辛昕, 倪世宏. “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6 (2): 4-5.

[2]王敏, 嵇绍春. 案例教学法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 (1): 101-102.

[3]陈飞, 谢启, 徐伟. 虚拟仪器技术课程建设与实践[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 (12): 86-88.

篇10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课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生学好内科护理学对于今后的临床实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内科护理学涉及疾病种类复杂多样,相关医学基础知识较多,内容琐碎难懂,学生学习时难度较大。现代护理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已发生了重大改变,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现代的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及认为的多方位护理,是一种身心护理模式。为了使大中专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习、工作中尽快适应整体护理模式,也便于学生理解内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将案例教学法贯穿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将临床护理病例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参与讨论以及教师总结归纳实现临床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是现代护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能将枯燥的内科护理学理论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病例,闫蕊的研究表现,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但由于中专生和大专生自身特点的不同,案例教学法在中专内课护理学教学和大专内科护理学教学应用中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结合笔者近两年讲授这两类群体内科护理学的体会,现对比分析如下:

 

一、两者的实施过程是类似的

 

1.教师提前选好具有针对性、适用于所学内容的案例,并展示给学生。案例选择应符合以下标准。(1)典型性,案例来自临床实践,不可太复杂。(2)知识性,必须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融合在护理案例中。

 

2.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基础水平设置难度各异的问题,问题的设计注意启发性,诱导性和可争辩性,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分析探讨病例并回答问题。

 

4.老师详细分析总结病例,并点评学生的回答。

 

5.学生书写病例报告。

 

二、两者具体步骤中学生分析探讨病例的主要方法是不同的。

 

根据中专生和大专生共同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给予其同一病例,提出相同问题,结果发现中专生更适合于小组讨论法,尤其是要求各小组先给自己命名一个代号,中专生的课堂氛围顿时就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积极地寻找能代表小组特色的代号。代号环节完成后,教师鼓励小组之间就分析病例是否正确全面、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全面进行比赛,实行奖惩制度。小组成员就会积极查阅资料,展开激励的讨论。

 

大专生则更适合随机发言,任意补充,没有小组的概念,大家畅所欲言,不断地分析、探讨,查找相关资料,使病例材料逐渐清晰明了。

 

三、两者具体步骤中学生分析病例,讨论问题的结果是不同的

 

相同的病例,针对提出来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相关问题,中专生讨论的结果偏重以教材为主,照搬教材相关知识点,整体护理观念淡薄,不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大专生则以教材相关知识点为参考,以患者为中心,运用整体护理的理念分析患者各项体检指标,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较完整又贴合患者实际病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四、两者实施的最终效果是不同的

 

第二次课反馈上一次课案例分析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中专生明显没有大专生掌握得牢固、全面。期末考试中涉及利用案例分析法学习的知识点,中专生的正确率没有大专生的高。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知,案例教学法在中专内科护理和大专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刘博、马艳玲指出,当前中专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低,自制力差,学习目标、动力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用案例教学时,要先提高他们参与小组讨论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加强巡视,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大专生相较于中专生,学习的自主性较高,学习的基础较好,逻辑推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不拘泥于小组形式,鼓励个人随机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