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平面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房屋平面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房屋平面设计

篇1

论文关键词:灾后重建 建筑专业教育 体系构建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汶川大地震后在灾区重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和改进的建筑规范与建筑管理问题,及由这一问题所引发的的中国高校建筑专业教育体系的改革。

一、 汶川大地震的启示

汶川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等省数千亿的财产损失,同样也引发了我们对建筑等相关行业深刻的思考和反省!

1.都江偃二王庙的主体古建筑没有倒塌,而近年为这配套而修建的仿古建筑和现代建筑却倒塌了!

2, 农村有圈梁的房子没有倒塌,凡是没有圈梁的房子都倒了,还压死了很多人。

3.住在有规划审批制度监控下的房子倒得少,没有经过安全审批的农民房全塌了。

4. 经过新农村建设改造的房子没有倒,农民自建的房子全倒了。

以往我们对城镇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监理、材料设备供应等方面在抗震方面的认识及其重要性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尤其是对村镇建筑的规划和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建筑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的不良也可见一斑。相关的惩罚机制不够健全、惩罚的力度不够。

二、灾后重建应该注意什么?

地震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是地震本身造成的,而是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和山体滑坡等造成的。因此我们在重建家园时,一要考虑环境问题,二要遵守国家建筑规范,三决不能偷工减料,四要要求施工单位绝对保证施工的安全,五国家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质量监督程序,建立农村房屋建设管理体制。

应该组织全国优秀的规划设计师来帮助灾区规划选址。以保证建筑物不要建在断裂带上,如果在山区重建,不能建在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或者山体崩塌的地方。

专家认为建筑地段包括:危险地段;抗震不利地段;抗震有利地段。其中抗震有利地段是指所选建设地址比较开阔,地基坚固,土石比较坚固,能够尽量避开断层和滑坡的规划地段。如果一定选择抗震不利地段规划建筑物,则必须采取相关的工程措施。容易出现滑坡的地段,坚决不要建设,必须另外选址。

1.由于我国农村建筑的现状是建房没有人管,没有任何人和任何机构管这里的安全,这是我国建筑管理体制的一个空白点,因此建立我国农村安全审批管理体系非常重要和紧迫。灾区安全审批管理体系的第一道防线是规划选址,第二道防线是建筑物的平面设计,第三道防线是建筑结构。在重建及以后的建设管理中这个安全审批管理体系可以为农民提供房屋建设方案,有专人指导建筑物的选址,提供平面设计和结构设计图纸,审查基础勘测资料和对工程进行监理,并为农民把握建材质量关!

2.完善国家建筑规范:汶川地震的发生引起人们对建筑质量、建筑物抗震性能以及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监理的重视;

按照此次房屋倒塌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一些规律:

1)抗震顺序:钢结构的房屋好于钢混结构的房屋,钢混结构的房屋好于框架结构的房屋,框架结构的房屋好于现浇楼板砖混结构的房屋,砖混结构的房屋好于预制板房屋。

2)学校房屋倒塌的很多,一是施工质量不保证,二是学校房屋设计的抗震裂度不够。

3)民房大多是预制板房屋,而且规划建设地点不好,房子所用钢筋也不达标。

因此我国的建筑设计强制规范和规划规范、施工规范、验收规范、监理规范、建筑材料验收规范等需要完善如:公共建筑物(如学校)的设计要加强抗震裂度,民房的建设要纳入建设管理体系,强调建筑安全保障,实行建筑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格法规,加大违规惩治力度。

3.我国其他地区的存量房屋,尤其是农民房的加固也必须提到日程上来。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其他地区的增量房屋的管理参照汶川灾区。

三、中国高校建筑工程专业教育体系的重新构建

汶川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等省数千亿的财产损失,同样也引发了我们对与建筑行业相关的教育体系的深刻的思考。

1.加强抗震安全教育;严格设计、施工、监理都应从对建筑从业者及在校建筑和相关专业的学生加强教育入手,我们现有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漏洞。改进建筑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建筑职业技术的教育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求按照抗震的标准修改国家的强制性建筑规范,在课程教育上让每个学生都知道建筑规范变更、加强抗震设防标准的重要意义,理解并熟练运用;

3.改革目标

将安全意识贯穿每个专业、每门课程;

4.创新之处

把建筑规范、管理规定作为课程或实训内容纳入教育计划

将抗灾预防知识及灾后应急措施和灾后问题处理知识纳入教育计划

在设计方面将人员疏散(逃生)方面的系统知识纳入教育计划

将执业道德、执业操守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纳入教育计划

篇2

关键词:新农村 住宅 节能 新能源 太阳能建筑

前言

农宅作为一种普通的居住形式,反映着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它的影响,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自然条件、民族文化,造就了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在环境,建筑,室内布置方面打下深深的而文化烙印,农村的居住环境则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东北地区地处我国最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其特有的气候条件与自然特征,必然对居室的环境设计产生影响。农村传统住宅多为红砖房,取暖能源以秸秆、柴草为主,平房居民的采暖形式仍以烧炕为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新建住宅越来越多,由于建造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大都是自己搭建,建房时选用建材比较落后,使建筑在节能和功能造型上比较混乱,造成了在材料、金钱、土地、甚至房屋使用上产生极大的浪费及不便。

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村民住宅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同时对于建筑平面进行了设计以更好的满足不同的农户对建筑功能和建筑经济的要求。新农村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传统形态的保留,东北农村住宅中取暖的火炕在新农村住宅中仍然使用。对于新能源,在新农村住宅在也要充分得到利用。比如使用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沼气等。

1优化住宅建筑平面设计

农宅的平面包括庭院平面和建筑平面两部分。农宅的庭院设计要尊重自然,综合考虑东北的地域风格,适应气候条件,以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为原则。

东北新农村住宅庭院在功能布局上紧凑,分区合理,充分利用空间,符合村民的生活习惯。庭院采用坐北朝南的方位,菜园子不布置在南向区域,利于作物生长。厕所与家畜区布置在住宅的下风向,并布置在相近出,便于建沼气池子,利用新能源。庭院有效的分割家畜,住宅,菜园等不同功能的区域,便于保持庭院的整洁优美。

住宅平面应多样化,这样可以满足农户中不同人口和不同经济条件的需求。建筑平面应将起居,会客,餐饮,储藏空间科学组织起来,合理的划分生活空间。使建筑中生产生活分开,净浊分开。对建筑的热环境进行合理分区,把储藏空间放在住宅的北面,有利于挡住冬天的而寒冷,把起居,卧室放在建筑的南面,便于吸收太阳的热量。

2住宅护结构的节能保温

东北地区农宅的护面积相对较大,其热量指标为73.35w/,是城市多层住宅的一倍以上。因此降低住宅的能耗是非常必要的。

控制体形系数,减少散热面。

东北地区多是以户为单位的单层住宅,为减小体形系数,住宅造型设计应尽量规整,加大住宅进深。另外也可降低北侧房间层高。由于北侧的次要房间面积都不大,所以对层高要求相对较低。北侧房间卧入土中。可取得减小北墙面积和消减北侧阴影区的效果。有利于北墙保温外。

降低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

现在农宅的墙体建筑材料仍然是实心粘土砖,这种材料必须选用上好的粘土烧制而成,毁坏大量农田,且在制造过程中还要消耗大量的煤碳,造成空气污染。新农村住宅将由复合墙体取代粘土砖实体墙,采用外保温复合墙体,240砖墙,保温材料可选用70厚苯板,也可就地取材,选用由废弃稻草制成的稻草板。经计算,厚度只比苯板厚20mm,但要注意的是,稻草板的防潮能力不如苯板,所以要设置空气层。由保温地面取代传统的水泥地面,保温层宜选用抗压与保温性能都好的保温材料,目前东北地区农村可得到适宜材料有高密度聚苯板,炉渣等。有密封和保温性能好的双层中空塑钢窗户代替单层木窗。此外,加设厚窗帘也是减少夜间散热的有效措施之一。加强入口门的保温,应减少直接风的吹入,加设门斗,构成具有保温功能的而过度空间。

3住宅能源的利用研究

传统能源利用。

沿用火炕采暖,但应改变火炕的传统做法,做成节能的吊炕,方便室内采暖,减少热量流失。吊炕热效率高,节省能源,炕面可保持30度的温度,在周围形成一个舒适的微气候空间。

新能源的利用。

与城市相比,农村利用太阳能的环境优势主要体现在大气透明度上。大气透明度是表征大气对于太阳光线透过程度的一个参数。影响它的因素有天空中云量的多少和大气的清洁程度。在晴朗无云的天气里,大气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量多;而当天空中云雾或风沙灰尘很多时,大气透明度低,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量就少。东北地区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对太阳辐射量的吸收。建筑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围护结构的保温、集热、蓄热、遮阳等方面。集热是东北地区农宅利用太阳能热技术的本质所在。通过集热部件使建筑尽可能地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再经过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向室内传递,来提高采暖期的室内温度,以便减少其它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东北地区农村的畜禽粪便产量非常大,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沼气技术利用, 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还可以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 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达到 “村容整洁“的目标。沼气与空气混合燃烧时温度可高达1 200℃,是优良的炊事、取暖燃料。

新能源由于其本身来自自然环境,并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之后对环境不造成任何影响。新能源中太阳能设备投资相对较少的经济性清洁能源,在农村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面。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据与手段,新农村建筑只有以可持续发展的节能观念为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考虑农业的特有规律、农民的生活习惯、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强生态意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细致分析并有取舍的把这些有价值的节能建房思想利用到新农村的住宅建设中,不单是对传统民居生态思想的弘扬。更大的意义是把这些经典的、优秀的民居生态营造技术对注入到那些同样需要生态思想的现代农村住宅建设中。

参考文献

[ 1] 施丽芳. 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思考与体会[ J]. 山西建筑, 2010, 36( 2): 68-69.

[2] 刘静霞, 卢素英, 安增强. 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浅析――以河南省汤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为例[ J]. 小城镇建设, 2008( 1) : 15-16.

[3] 杨丽娜, 林士军. 尊重地域文化建设东北新农村[ J]. 住宅科技, 2008( 1) : 21-22.

篇3

关键词:国道,技术标准,市政化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rounding areas in recent years in guangzhou municipal road upgrading of the design, the paper found in such design som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summarized, analyzed, in order to the future road upgrading transformation design more reasonable, saving, safety, and share with our colleagues.

Keywords: national highway, the technical standard, the city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修建的国道多为连接全国各省区首府、重要城市、交通枢纽、主要港口和重要陆上对外口岸,主要承担大城市间、省际间的中短途客货运输和一部分适合公路交通特点的长途运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大、中心城市周边的城郊农村逐步城镇化,原有过境公路功能越来越不能满足沿线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所以,随着城镇城市化建设的加快,过境公路也逐步向市政化升级改造。本人通过总结近年来广州市周边的G324广汕公路段、G107番禺段、G105从化段等国道的市政化设计,对设计过程中的几个要点作如下分析,供同行参考指正。

2、总体设计

上世纪80~90年代修建的国道,技术标准多为一级公路,双向2~4车道,水泥砼路面居多。 而城镇化的推进,原技术标准和通行能力难以满通需求、环保要求。为更好的满通需求、增强行车、行人的安全性,提高区域交通环境,总体设计时重点考虑项目影响区域内的交通规划、交通量、土地资源、工程造价、区域环境、水土保持、工业发展及规划、城镇规划等。由于原国道经过多年的运营,路基沉降基本到位,为减少新征用地,旧路改造宜充分利用旧路路基并充分利用原有排水系统。

综合比较分析后广州周边国道改造升级,技术标准确定为一级公路结合城市道路,设计速度一般为60~80km/h,双向6~8车道并布设专用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采用沥青路面,道路排水采用市政管道排水,按市政道路标准布设路灯照明和景观绿化,设置路侧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在道路红线范围内设置综合管沟,规划并预留城市各类管线,沿线原有各类管线全部下埋至综合管沟内,合并沿线原有各类小平交,增设信号灯或过街人行天桥,大型交叉口改造为立体交叉型式。

3、平面设计

为减少新征用地,旧路改造宜充分利用旧路用地,平面线形必须与地形、景观、环境等相协调,同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并同纵断面、横断面相互配合。旧路改造,往往需增加车道,加宽路基,平面定线时需考虑旧路现有用地、两侧建筑物拆迁难易程度。涉及军用设施、行政机构、文物或大型建筑物时,道路红线应避开之。为节约造价,尽量避开高填高挖路段。若出线改线路段,应避开农田区或大面积的不良地质地段。

旧路改造时,由于旧路技术指标较低,平面线形难以满足车速要求,弯道处一般需改造,裁弯取直或加大弯道半径,建议选用较大半径,同时注意视距要求,由于路面较宽,弯道超高宜选用最小值。为减少征地、拆迁或避开高填高挖路段,常会采用S型、卵型曲线,在路口立交设计或受地形限制路段常会用到复合型曲线,设计中应尽可避免采用凸型或C型曲线,其不利于行车操作。农田、河渠规整的平坦地区、城镇近郊规划等以直线条为主题时,宜采用直线线形。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与沿线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纵断面设计

国道沿线两侧房屋基本建成,建筑物雨水基本排向原公路水沟。道路纵断面设计时须考虑两侧房屋排水问题,所以新路标高不宜比两侧房屋地坪高,而旧路路基虽然沉降已均匀,但也不可开挖,防止挖出软土路基或地下水,尽可能控制在旧路之上加铺,加铺高度控制在40cm左右最为合适。

桥涵结构物处,如遇需利用的桥梁,桥面宜加铺沥青,桥面标高不宜抬高过多,考虑下部结构的承受能力,过多抬高会加大桥梁自重,结构不安全。桥上及桥头引道纵坡不应大于3%。

竖曲线设计宜采用长的竖曲线和长直线坡段的组合,同时注意视觉所需的竖曲线半径度值。竖曲线应选用较大的半径,注意“平包纵”的结合,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同向凹曲线间,如直线坡段接近或达到最小坡长时,宜合并设置为单曲线或复曲线。

5、横断面布设

横断面设计应在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设计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根据交通量的预测,计算出需要的车道数,按市政道路布置断面。标准横断面应有车道、中间带(中央分隔带、左侧路缘带)、右侧路缘带、边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组成,地下综合管沟宜布置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下,管线含通讯、雨水、给水、污水、电力、燃气等,车行道宽度按公路规划车速取值,人行道宽度不小于2.0m。

非机动车道考虑到乡村城镇化,沿线商铺云集而无专用停车场,而中间车行道速度较快,非机动车道上地方车辆、摩托车、非机动车混行,取值为7.0m较为合适,3.0m临时停车带+4.0m混行车道。

广汕公路标准横断面图

6、桥涵改造

国道上的桥涵一般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设计技术标准较低,荷载等级相比现行规范标准较低,满足不了现行交通荷载需求。很多还是已经加宽过的桥涵,涵洞多为石砌结构,桥梁多为石砌桥台、T型梁结构、梁跨不标准、防震等级低,经过多年的运营多出现涵洞破损、排水不畅,桥梁多次修补后仍有开裂、漏筋、破损等不良情况。

本次升级改造,虽是按市政化设计,但主车道通行车辆类型仍偏重于公路交通车型,而1998版《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相对于2004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标准要低,所以桥涵设计宜全部予以拆除重建,设计标准采用公路桥涵设计标准。桥涵断面布置宜与路基断面布置一致,

桥跨宜采用标准跨,桥长宜与旧桥相对比,不宜压缩河道或随意加大桥长而造成浪费;桥涵及其引道的线形应与路线的总体布设像协调,天然河道不宜改移或裁弯取直;注意桥涵的景观设计,与周边自然景观和道路总体景观象协调。

7、结语

我国“九五、十五”期间建成的12条国道主干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必将逐步实现市政化。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参与的广州市周边多条国道的市政化改造,总结和归纳了国道市政化改造设计的要点。旧路改造受制约因素较多,用地、拆迁、不良地质、工程造价、环境景观、工期等等,想要合理的设计,就需要设计人员在外业和内业两方面齐努力,并有待设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能够满足人民因生活水平提高而对交通基础设施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建设部,1991

[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交通部,2004.

篇4

关键字:住宅、商业、底层房屋

Abstract: This brief exposition of the underlying housing and construction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commercial buildings.Keyword: residential, commercial, and the underlying housing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我国城市中的建筑,已经渐渐摆脱了过去北方以胡同、平房为主;南方以楼阁、弄堂为主的简单建筑风格,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高楼大厦。楼房越建越高,楼房的占地面积也逐渐的扩大。那么,对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如何才能确保其楼房的质量在逐渐升高的过程中越来越稳固呢?我认为,一栋楼房能否建设又高又稳,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底层房屋的建筑设计。而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住宅楼与商业楼的底层房屋建筑设计。

首先是住宅楼的底层房屋建筑设计。按照我们国家对于住宅的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底层的住宅一般是一至三层的住宅,大体可分为城市集合性的底层住宅、别墅型的住宅和农村住宅。底层的住宅设计有以下的特点:

使住户较为接近自然,一般在底层还带有院,使得室内可以向自然环境有机的延伸。

底层的住宅色剂因为其体量和尺度较为小,可以与地形、地貌、水体等自然环境能较好的融合在一起。

体量较小,自重较轻。底层设计在地基的处理、整体结构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相对的简单,所以费用较低。

底层住宅房屋在设计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潮湿、噪音、不安全、污水倒灌 ,通风采光及卫生环境条件恶劣等,以及浪费土地资源、不经济作物。由于其可容纳的人口较少,所以使得那些为居住服务的道路管网以及其他的一些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较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的住宅楼是以商品形式逐步进入市场,这改变了多年来的公房低租、无偿分配的原则 ,使得城镇住宅由社会福利型向经营型发展。但是,住宅楼在底层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难免还是会遇到潮湿、噪音、不安全、污水倒灌 ,通风采光及卫生环境条件恶劣等一直存在的问题,虽然说有的住宅楼采用了底层商业楼的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只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可以采用,比如像那些临近繁华街面的住宅区而言,普遍就是采用这种方式的,但是这样的效果一般不是很好,因为他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所以说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

加强防范意识 ,提高安全保障。同时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要严格遵守《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同时要求具备防撬、防踹、防攀援、防跨越以及防爬等安全的措施。同时也希望物业管理方面可以加强治安方面的措施,来确保居民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

解决排水以及排污的问题。解决这一方法,我们除了要加强下水管道的清理问题,保证施工的安装质量以外,还要适当的加大对于水平管道的坡度和管径,从而减少堵塞。

提高底层居民的私密性,将底层的住房可以设置为单独的出入口,同时与单元门进行分开,并尽量的妥善去安排与庭院的入口来相结合,从而减少了上下楼居民对于底层住户的干扰。

改造传统的地面作法方式,彻底的根除底层建筑潮湿的问题。我们具体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的地面垫层上加上柔性的防水以及保温的材料,同时设置其架空的地面来使其面层与土壤进行脱离,这样做可以更好的解决地面的返潮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底层建筑工程的档次。

在底层房屋设置半地下室。也就是在我们住宅小区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在每三到四栋楼中来选择一栋住宅楼下面的位置来设置半地下室,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地下室来作为自行车的车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仅可以有效的来坚守底层住户的返潮以及返水等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存放在住宅小区内自行车的乱停乱放等现象,从而可以美化我们的小区环境。

对于住宅的室内设计要求,功能空间的条件上要有朝向、通风以及采光;从功能的空间形态上,要考虑房间的大小、形状以及位置;从功能关系上讲,要注重功能空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联系方式。对于住宅的室外建设设计要求,主要是在合理的使用各个功能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追求空间带来的美感,创造出良好的空间气氛,这主要包括了房屋周边的自然山水环境以及像内外的庭院和露台等,我们还可以将室外的魅力自然环境因素通过借景、导入以及穿插等方式引入室内,使我们再室内就可以观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从而也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情趣。

以上是针对于底层住宅楼的建筑设计而谈的,下面我们再谈一下商业楼的底层房屋建筑设计。

商业建筑,是按照建筑学的分类,指主要为有形的物品进行现场买卖的商业活动建造的空间场所,甚至有的不包括餐饮类的建筑。其中,现代的商业建筑按照建筑形式可以分为独立型的商业建筑、复合型的商业建筑、商业楼以及商业街;按照市场的范围之内可以分为社区的商业建筑、区域型的商业建筑、城市型的商业建筑以及超级型的商业建筑;按照建筑的规模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类。这里,我们主要说的是底层大中型的商店建筑。

就底层的商业建筑而言,位于底层大中型的商店建筑基地应该选择在城市的上而言地区或者是主要道路的合适位置。这样的建筑在设计上应不要少于两个面的出入口并与城市的道路相互邻近,或者是基地内的应该有不少于四分之一的周边总长度和建筑应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与城市的道路相互邻近;基地内应该设计净宽度不小于4M的运输消防道路。

对于一座有一定规模的商店的平面功能设计而言,按照使用的功能可以分为营业部分、仓储部分以及辅助部分三个部分,营业部分主要是营业厅、入口橱窗以及顾客的卫生间等;仓储部分主要库房以及运货设施等;辅助部分主要办公室、会议室以及卫生间等。而其中,营业厅为主要的功能空间,面积约占百分之五十五以上,因此占底层主要的位置和较大的空间,因此营业部分应基本上都在底层设计。这样就可以更多的吸引顾客,邻近城市的道路。

对于底层商店建筑中营业厅的设计,其空间通常应为大开敞的空间,以便于布置其柜台还有顾客的购物。根据营业的面积和商品的布置情况还可以分层分部分来设置营业厅。底层的横向的流线设计与组织应该使顾客可以顺畅的浏览并选购商品,以避免其死角并且能迅速和安全的疏散。

大中型的商店建筑主要出入口前,都要按照规划以及有关部门的要求,设计相应的集散场地以及能供给自行车和汽车使用的停车场地。

对于底层的平面设计与布置要按照商店的使用功能组织好顾客的流线、货运的流线、店员的流线以及城市的交通之间的关系,避免彼此之间的相互干扰。并应该考虑到防火疏散等安全措施。

其实,不管是大中型的商业建筑要求缜密的设计,小型的商店也需要详细的设计,一般而言,小型的商店,尤其是以便利商店、超市为主,都分布在底层的建筑群内,这样做充分利用了底层房屋对于人们的便捷。另外,商业楼里的超市基本上都位于底层甚至是地下,这样的安排主要是以人们的便利为主,同时,超市的货源较广,如果是安排在高层上,货物的运载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因此,商业楼的底层普遍以与人们生活有关的物品为主。

一些商业楼之所以选择底层的建筑,还由于城市中楼房的用地紧张昂贵,所以我们会结合地下铁道和交通枢纽的建设,来兴建属于地下的底层商业建筑,从而形成商业街。从全世界的范围内来看,这种商业街在日本的发展最快,仅东是京就已经建成10多条,同时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有的底层建筑甚至可以往下延伸,一直深入到地下5~6层,同时和地面的大型建筑、车站广场、港口以及机场等形成一个庞大的整体,并同时形成一个商业和交通中心。当然了,这种底层的商业建筑在设计中,必须解决防火、通风、防潮以及人工照明等问题,同时还要有方便的进出口。这种商业楼一般采用自动扶梯和环形的汽车道与地面联系。底层商业街同时还强调环境的美化,常常需要进行人工绿化,同时利用艺术化的人工照明和商品陈列,来创造富有魅力的气氛,招徕顾客,这样做还可以消除人们进入地下商业街时的压抑感。

篇5

【关键词】张谷英村 建筑特色 和谐人居

素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张谷英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县青山环绕、溪水淙淙的渭洞山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古村规模宏大、设计布局巧夺天工,2003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一、古村选址和布局体现“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

“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在我国古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①张谷英村重视以地理环境为前提选址和布局,主要源于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依赖,这种依赖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与当时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二是表达了古人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一)顺应自然的选址

选址的意义主要在于选择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的地点,并因势利导,以求将建筑融入自然,形成“天人相谐”的环境格局。②张氏祖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依山就势,同时又运用人工调节方法来弥补自然、强化风水,求得人与天、地的和谐相处。古村呈半月形分布在山脚下,以主屋为大门,背有龙头山作靠,前得渭溪河护庄。在这些居住群中,当大门、西头岸、东头岸、王家塅均夹建于青山和溪水之间,背倚龙头山,前依渭溪水,即所谓的“靠山面水”。

(二)错落有序的布局

张谷英村在布局设计上注重步移景随,开合有度。建筑群中有巷道62条、天井206个(图1)、大小房屋1732间。总体布局巧妙地采用南北进深,东西走向,呈“丰”字形,并以天井为中心分成一个个庭院,天井起到了给每个庭院采光、通风、排水的作用。屋场内渭溪河迂回曲折,河上有大小石桥47座,形成“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格局。傍溪而铺的是一条青石板路,沿途连接每一个巷口,通过巷口可达各门各户,纵横交错的巷道两旁由青砖垒墙,高10余米,用于防风防火,称为风火墙。这些错落有序的建筑,组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连片大屋,并与周围自然山水形成了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

二、体现血脉关系的设计、和谐共处的建筑特色

张谷英村的建筑设计,在古代建筑规划设计中堪称一绝。同济大学古建筑学教授王绍周考察后叹为观止,认为这在国内几乎是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极具研究考察价值。这种按照血脉关系的建筑设计,体现了一种和谐共处的宗族与人伦。

(一)轴对称的血脉设计特色

中轴对称,方形平面。同一轴线上依次由前厅、会客堂、祖宗堂、后厅及3个天井组成。垂直于中轴两边的分支是正房和厢房,由进堂屋相连;各进堂屋之间合理利用天井和屏门隔开,区分了正房与厢房、长辈和晚辈不同的起居空间。纵向由天井、堂屋、正房、厢房组成一个个方形居住单元,每个单元容纳一个小家庭,横向又由若干个方形居住单元呈鱼骨形组合在一起,形成建筑群。顺着屋脊望去,张谷英村整个建筑就变成了无数个“井”字。天井棋布、格局对称,体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也体现了一种“礼制”的秩序,即内外、长幼、男女之别,反映了以血缘父系家长制为基础的“礼”的思想观念。

建筑群内曲折环绕的巷道可以说是大屋的又一条筋脉(图2)。62条巷道中最长的有153米,在此起居的人们可以“天晴不暴晒,雨雪不湿鞋”。巷道曲折幽深、四通八达,维系着这个大家庭里一个个小家庭的血缘关系。行走其间,使人恍若置身时光隧道,仿佛听见血脉如溪流淌的声音。

(二)和谐共处的意境设计特色

意境是艺术设计语言所表达的一种境界,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③张谷英村大屋的一点一滴、一形一色无不渗透着古人的设计智慧。建筑处处包含着深厚的寓意——仁、爱、礼、义及和谐友好。整体布局所呈现的“丰”字枝干形,给人以物丰人寿的象征。当大门取意于大门两侧的石鼓也称门当,门当越大表示家族越旺。“当大门”有两道大门(图3),两道大门之间左右分设两个水塘,有消防灭火之功能,又有两只龙眼之寓意。从当大门的天井越往上走,会感觉步子跨度越大,寓意客人步步向上;接官厅上方的梁柱是层层向上累叠的,寓意为官者接连高升;而铺地砖更加讲究,全是六寸方砖,意味着六六大顺。人居其中,时时处处感觉到一种尊重、祝福、礼让的情致。议事厅的石凳是外圆而内方,寓意内严外宽的处事原则。张氏家族在当地是大族、旺族,但从未有过欺侮外族小姓小户的现象。这种谦虚礼让、与人为善、友好和谐的处世风格,被张氏族人一代代地延续着,直至今天,古村聚族而居,几百年不散,不但族内和睦相处,与外族同样友好共存。

结语

张谷英村作为一种民居建筑群,其产生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协同,与当时生产力水平同步,与民俗生活和相联,其文化与精神内核就是和谐。在张谷英村,感受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种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当今,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城镇住宅小区人际交往空间的缺失、新农村建设中传统建筑特色的丢失等,都是大家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张谷英村独具特色的公共交往空间,给了现代人很好的启示——物景可怡人,也可塑人。这对现代和谐人居环境和新农村的建设,对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注释:

①肖小勇.中国古村落的人居环境:以张谷英村为例[C].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1.

②唐孝祥,李倩.张谷英村建筑文化特色初探[J].小城镇建设,2008(2):52.

③张君.平面设计也谈“意境”[J].知识经济,2010(3):116.

篇6

关键词:建筑;建筑能耗;节能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舒适性、功能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和建筑使用有关的各种能耗也越来越大。在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建筑节能已成为城市建筑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施工,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为了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应该重点从规划设计入手。

1.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日趋枯竭,人类将不得不转向成本较高的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核能,而我国的能源问题更加严重。

我国能源发展主要存在四大问题:①人均能源拥有量低、储备量低;②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约占75%,全国年耗煤量已超过13亿吨;③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和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造成北煤南运、西气东送、西电东送;④ 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5%。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多亿平方米,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O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将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建筑的节能首先应为设计者重视。

2.建筑节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忽略规划节能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规划设计中,设计人考虑的往往是容积率、日照间距、空间形态、以及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等问题,而很少从节能的角度来指导设计,节能设计只有在单体方案设计阶段才有所重视,从而产生了许多单体设计难以解决的问题。

2.2忽视建筑单体的通风设计

建筑市场中,住宅开发商为了达到土地最大利用率的目的,往往要求建筑师按容积率的最高值进行设计,甚至超值设计,这样导致许多新建住宅多为一梯六户、一梯八户,甚至一梯十户以上都有。这种住宅单体平面在实际使用中通风将十分不利,特别是在夏季,室内积聚的热量难以散失,必须采用人工通风或空调降温,大大增加了建筑使用的能耗。而且目前的许多住宅设计,建筑立面窗户的设计主要是从立面造型方面考虑――采光面积大,可开启窗户面积小,这样的设计不但对隔热不好,对通风就更加不利。

2.3建筑外遮阳不受重视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经常会为了达到造型效果而刻意增加立面上的装饰构件,这些构件由于并非从遮阳方面考虑,所以形式作用大于实际功能。这并不符合设计的经济原则和节能原则。

2.4热桥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当代建筑由于追求造型的变化,立面上的凹凸进退增多,突出墙体、屋面的构件也越来越多,外飘窗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些设计手法丰富了建筑造型,却无形中增加了热桥的产生, 对建筑节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3.创建舒适、合理的居住环境

3.1 总平面设计过程中的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即规划设计。进行规划设计时,要认真分析建筑群的平面布置、总体景观与绿化率、太阳辐射方向和自然通风等参数和建筑节能的联系。具体进行设计时,建筑物的朝向、平面布置、夏季的日照方向、采暖期的主导风向、建筑体形系数等都是应该在认真调研后做出判定的。对总平面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仅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还能够均衡建筑物的日照时问,使得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的耗能有效降低,使建筑尽量实现自然条件下的冬暖夏凉状态。在实际应用中,建筑主体朝向应选取朝南偏东并且要避开采暖期上导风。具体来讲,建筑的主体(或者主要的房间)朝向应该朝南适当偏东,而且要避开采暖期导风向和夏季最大日照方向,而住宅群体的排列可以将夏季主导风引入住宅群,使风既“穿楼又穿堂”;最后各住宅楼之间的距离在保证日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改善通风效果。

3.2 总体景观与绿化阶段的节能设计

绿化在改善建筑物总体景观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减少住宅粉尘、降低噪音污染、营造出优良的室外热环境。所以可以通过减少硬化地面等方式提高绿化覆盖面积。绿化植物主要由花草、灌木、乔木构成,设计时应使这三类有机地结合,尤其是乔木,它既有观赏价值,还可以起到遮阳、降温的功能。因此,可以在住宅小区的道路两旁和四周种植树冠较大的常绿乔木,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乔木的遮阳降温作用。

4.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降低采暖和空调能耗的前提是满足居民舒适度的要求,主要措施是尽量保持室内的温度、减少室内热量或冷量通过维护结构散失,所以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措施。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散热性能是由组成结构的各部分材料性能所决定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通常用传热系数K来衡量,传热系数越大,则表明材料传热的能力越强,那么保温隔热的效果就越差。提高建筑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就是要尽量降低围护结构各个部分的热传系数。下面分别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技术层面来看,通过合理的设计,采取以下措施,可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能耗。

(一)应尽量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体形系数是建筑物的表面积和体面积之比。它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建筑物表面积的大小。我们对两栋体形系数分别为0.349和0.293的同类型建筑的能耗量进行计算分析可知:体形系数大的建筑物能耗量高13.8%―15.5%。以上对比结果表面,体形系数越大,表明同等体积的房间,表面积越大,那么建筑物能量损失的途径就越多;同时体形系数越小,意味着建筑物外墙、外窗的面积较小,造价相对较低。因此,建筑设计应尽量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

(二)外门窗负担了建筑物主要的采光、通风的功能,选择适当的窗墙面积比、采用传热系数小的窗户、解决好东西向外窗的外遮阳问题,是提高外窗保温隔热性能的重要途径。

由于窗户的传热系数(4.7―2.5W/(m2•K)成倍大于外墙的传热系数(1.5―1.0W/( m2•K ),从建筑节能这个层面考虑,合适的窗墙面积比应该以满足室内采光需要(即住宅设计规范所要求的窗地面积比值)为限。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采用中空玻璃塑钢窗或采用段热桥的铝合金中空玻璃窗。对体形系数超标较多的别墅建筑,采用低传热系数的窗户则是必须的。

(三)尽量减小屋面和外墙的传热系数,增强屋面和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标准所规定的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值,只是建筑节能现阶段的目标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分阶段的目标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分阶段进行修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值也会逐步要求降低。由于建筑的设计使用周期为50年,几十年后再来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是很困难的,特别是高层建筑。因此,对标准较高的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宜适当低于标准所规定的限值,为贯彻建筑节能的超前性原则。

二、从管理层面,加强对各种保温隔热材料的质量管理是实施建筑节能、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的有力保证。

(一)建立对工程项目上采用的保温隔热材料的抽检制度,保证使用材料的质量。目前在质检体系中,居住建筑项目中采用材料的保温隔热相关指标不属于强制性检测的范围,这样就为各种劣质保温材料提供了可乘之机。对于建筑物的室内外温差不像设备、管道的温差大,即便采用不合格的保温材料不会出大的质量事故,所以许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太重视材料的质量,只求价格低。因此,必须把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指标重点控制,才能切实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实实在在的节约能源和节省费用。

(二)对建筑物围护结构各部分采用各种类型的保温体系和选择门窗部品必须按照保障体节能保温效果的思路,合理选择经济性好、方便施工、质量控制容易的方式和材料。这些必须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并配合一定的行政手段(如施工图审查等)、技术手段(如节能性能评估等)来保证实施。

7.结语

节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如自然环境、规划设计、建筑施工、政策法规、物业管理、居民节能意识等。建筑节能设计在现阶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片面追求建筑面积,设计时执行节能标准比例较低、公众的节能意识薄弱、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等等,但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必须和各方共同努力,加大科技研究力度,采取严格的奖惩措施,从前期着手,大力推广节能型建筑,这也是我国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单位租赁房;设计标准;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单位租赁房是指本市企业、产业园区开发管理主体、高校、部队及其他单位利用自用土地建设或者以旧建筑改建,提供给本单位职工短期租住的职工宿舍,包括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主要定向提供给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内员工租住的市场化租赁宿舍。

单位建设的租赁房一般用于满足大型单位或产业园区职工家庭、高层管理人员、引进技术人才等多元居住需求,产权必须是大产权,不能化小为单元住宅产权,这就意味着其不能买卖,但可以向租凭市场供应,但是供应的对象也是要符合公租房的申请对象。

单位租赁房的设计,根据上海市《关于单位租赁房建设和使用管理的试行意见 》必须满足《宿舍建筑设计规范》及其他国家和本市现行的有关建筑标准规范规定。主要的适用规范为《上海市保障性住房设计导则(单位租赁住房篇)(试行)》(以下简称《导则》)

结合笔者本人的设计体验,以上海铁路局新龙华单位租赁房项目为例对其建筑设计的要点,以及单位租赁房和普通商品住宅在设计标准上的不同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平面设计

1、建筑朝向

住宅建筑的朝向宜采用南北或接近南北向。但现实情况是有很多用地的朝向并不是南北向的,建筑布局是顺应用地走向还是保证建筑朝向,这是建筑布局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本项目的用地分为四个地块,基本呈长方形,地块的整体朝向为为南偏东39.6度。这个角度在节能上属于东西向,由于用地紧张,容积率较高,设计最终采取了沿道路周边的建筑尽量顺应道路,组团中间尽量南北向的方式布局。

2、建筑间距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规划部门在建筑间距上严格按照《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四章的要求进行了控制。项目有部分南北向沿街商业,和高层住宅容易形成垂直关系,间距要求比较高,需满足20米,设计之初容易疏忽。

3、日照标准

《导则》3.0.2条:租赁房“高层成套小户型住宅应保证90%以上的套型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有效日照时间不小于1h。”这个规定比普通商品住宅的日照标准有所降低:一是取消了连续日照的要求;二是允许少量的(10%)的住宅日照标准低于冬至日1小时。这个标准的设定,一方面考虑了上海地少人多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考虑了租赁房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在项目设计中,日照复核部门提出每幢楼小于1小时的户数不大于10%的要求,这对总图的布局提出了一定的限制,有利于总体布局的均好性,避免局部楼栋日照条件太差。

4、停车配比

《导则》3.0.3条:规定了成套小户型住宅停车配置指标,其中机动车停车位外形环线内的按照0.3辆/套,外环线外的按照0.4辆/套。该标准考虑到了租赁房的特点,要求有所降低。

而普通商品房,根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57条要求:中心城区的机动车配比0.6辆/户,郊区停车率应高于中心地区20%,即0.72辆/户。可见租赁房的停车配比要求基本为普通商品房要求的一半。

虽然项目位于外环线内,但是考虑到小汽车越来越普及的实际情况,把停车配比提高到了0.4/户的标准。由于项目户数较多,共提供了1639个机动车位,整个基地基本满铺建设地下车库。

5、周边环境

由于单位租赁房土地性质、权属、周边环境与普通商品住宅的用地有区别,设计应充分了解基地现状条件,通过合理设计、技术手段因地制宜的扬长避短.

项目位于地铁3号线石龙路站北侧,上海铁路局新龙华编组站的南侧,交通比较便利,但是也带来了噪声影响、环境污染等问题。项目需经过环境影响评估,并根据其要求,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较少周边不利因素对居住区的影响。

6、公建配套

中心城区内的公共租赁房项目的公建配套的规模可以结合周边配套条件,利用已有设施,其他地区的公建配套应按照《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DGJ08-55执行。

本项目位于原铁路货场用地,周边配套条件较差,大部分需要新建。设计根据标准要求设置了幼儿园、商业、居委会及活动室、卫生服务站、菜市场、物业管理用房、配电站、公共厕所、环卫道班房、垃圾房、煤气调压站等共19892.7平米,占地上总建筑面积的7.2%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强电设计时,按照《导则》7.3.4标准:每套的基本配置应按套内建筑面积每平方米不低于50W的标准设计。一般保障房面积均不大于80平米,设计初期取值 4KW/户为标准考虑总体用电负荷。电力部门在实际审批时,提出了异议,认为应该按照普通商品住宅的要求,即8KW/户为标准进行设计,预留出相应的变配电用房。笔者认为这个标准的提高符合实际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建筑设计

1、住宅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租赁房的建筑面积较小,需要通过合理的房型设计提高住户的舒适性,尤其是公共空间面积不能过大,同时又要满足规范保证安全。

由于本项目均为大于12层的通廊式住宅,每幢楼设置了两个防烟楼梯间和一个消防电梯。考虑实际使用的情况,每个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均采用了敞廊的形式,有利于减少面积。同时根据《上海市住宅设计标准》第5.2.5条要求消防电梯应能每层停靠,在地下两层的自行车库内,消防电梯也进行了停靠,并考虑了防排烟的措施。

考虑到项目的机动车需求较大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主楼下方设计了两层自行车库。并在非人防区的楼栋设计了下沉庭院实现自然采光通风,提高地下自行车库的舒适性。

而地上为防烟楼梯间时,地下室的楼梯间性质依然为防烟楼梯间,根据《上海市住宅设计标准》第5.1.9条规定前室可不用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装置。

2、住宅套型设计

单位租赁住房在一个项目中的房型种类不宜过多,应选用标准化、模数化产品设计,以达到经济、高效,有利于住宅产业化发展。项目虽然有3622户,但是户型只有5种,拼接方式只有4种。

由于公租房的成套小户型住宅是以满足家庭过渡性、阶段性基本居住要求为目的,套型建筑面积受控,所以在套型设计时,其使用空间的面积要求较小,如厨房和卫生间均为不小于3.0平米;小于普通商品房的厨房4-5.5平米,卫生间3.5平米的要求。其户型设计允许采用卧室兼起居室的形式、就餐空间也可和过厅结合,这样可以避免在不大的套型建筑面积下,把空间划得过于琐碎,从而提高面积使用效率。

附图1:一房型

而通廊式住宅的优点是有利于多个小户型住宅的空间组织,有利于南侧居住空间的采光通风,减少日照自遮挡。但是也有厨房卫生间靠北侧采光,一方面影响走道的通行感受,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厨、卫的通风和采光的要求。

根据2010年《上海市保障性住房阳台建设要求和面积计算方法实施细则》 为避免居民入住后自行封闭阳台行为,加强住宅小区建筑外立面管理,本市新建保障性住房的阳台应设计为封闭型阳台。同时进深不大于1.8平米、面积不超过5平米的南阳台可以不计入容积率。这个对房型设计有一定的好处。

附图2三房型

3、节能设计

单位租赁住房应合理选择建筑的朝向、体形,控制窗墙比,增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外门窗应达到规定的气密性要求,并不应设置凸窗。同时按照上海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TJ08―205的规定实施高标准节能(65%)。应选择耐久性高、施工较方便的墙体保温材料,倡导结合装修采用自保温、内保温的保温形式。保温构造的防火构造设计和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项目体形系数较大,基本采用了权衡综合判断的方法通过了节能计算。屋面采用约85厚的泡沫玻璃,外墙采用了30厚的TPS保温板(K值取0.036),底面接触空气的架空楼板或外挑楼板和分户墙、空调采暖与非空调采暖空间隔墙采用20厚无机保温砂浆Ⅱ型。外窗采用多腔隔热铝合金型材中空玻璃(5+12A+5),K小于3.2。

结语

综上所述,单位租赁住房的建筑设计从大的方面来说和一般商品住宅设计有着共同之处,但由于其作为过渡性居住产品的特殊性,与一般的商品住宅在设计标准和使用特点上有所不同。

由于我国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和实践的时间较短,相关的设计与研究的历史也有限。因此在一些设计标准、实际控制尺度上并不成熟,某些降低标准是否能被住户接受和理解,还未可知。

因此作为国家战略的保障房建设,我们应该注意如何保持在经济性和实用性上的平衡。在实际设计和实际审批中,应该在不违反规范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标准,比如日照、配套户型设计等。以提高保障房的使用便利性和实用性,使惠民工程真正得民心。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等,《关于单位租赁房建设和使用管理的试行意见 》2009

2、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保障性住房设计导则(公共租赁住房篇)(试行)》.2011

3、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等,《上海市保障性住房阳台建设要求和面积计算方法实施细则》2010

4、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等,《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筑节能设计指导意见》,201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