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

篇1

岁月如梭,转眼间,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在这一年中,纵使时光飞逝,有硕累果果的喜悦,有疲累奔波的艰辛,也有遇见难题时的徘徊惆怅,收获颇丰。自己对于队室的管理安排和科室行政工作逐渐得心应手,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有一定提升。现在将2020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队室管理工作方面

报修方面截止目前水务监控室接运控中心460次报修业务,目前尚有1项报修业务待处理,完成率99%;在保障任务方面,截止目前85次重点航班保障均顺利完成;在人员培训培训方面,截止目前文件宣贯类25次,岗位业务技能培训类11次,岗位安全教育警示培训类12次;在项目实施方面,完成全科网络信息费相关流程、完成三污电子围界项目、完成全科值班记录本制作项目;顺利完成全年2次换季工作,目前监控设备运行正常。

(二)科室行政管理工作方面

1、内场驾驶员及车辆管理方面

截止目前7台内场车行驶正常全年无违章事故发生,对2台排放超标车辆进行了升级改造工作并顺利完成了全年2次换季工作。截至目前驾驶员安全教育15次,内场车辆安全检查23次。

2、疫情管控方面

疫情防护知识全覆盖。张贴疫情防控标志标语,并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全覆盖、无缝隙宣传预防知识。 加强了摸底排查,对在疫情严重期间玩出人员进行统计,共计9人,对出现乏力、干咳、发热症状的3名员工及时上报并前往指定医院就诊。加强保障工作,各项防控举措全落实。做好了用品储备,物资分发,加强了办公区域环境整治、卫生保洁和消毒工作,保障员工正常工作。

3、安全运行管理方面

坚持每月对部门各队站开展月度安全检查,从消防安全、安保、空防等方面进行监管,并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整改。共发现问题10条、落实整改10条。对部门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进行修订并整理,共计修改两例。

4、人事管理方面

对《工资总额管理办法》、《责任中心目标考核方案》和薪酬福利进行宣贯。负责动力能源保障部队室负责人2019年度考核相关事宜。完成各类上岗资质复训54人次,新训7人次。

(三)工作中的不足

1、对于科室行政以及队室业务工作的管理需要一定程度的加强,要进行全方面的严格管理,加强管理的力度和深度。

2、加强班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3、行政管理工作上效率有待提高,更需要现实的考验来提高自己的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2021年工作计划

1、加强与各部门及驻场单位的沟通协调,提升办事效率。

2、谋划2021年全年项目,落实项目监管人,制定项目实施时间节点表,提前梳理各项文字报告,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的实施工作。

3、班组建设拟完成“一个目标”、突出“三个重点”、加强“三大建设”。“一个目标”:保证本队全年不出任何安全事故。“三个重点”:把安全学习、遵守安规、预防事故作为本队全年安全工作的重点“三大建设”:一是加强班组安全思想建设,通过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从思想上增强每个员工的安全意识;二是重视安全制度建设,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从制度上保证安全生产;三是强化安全防范能力建设,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与防范知识,增强每个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卫防范能力。

篇2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规范各级政府、各部门贯彻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__〕36 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条例》施行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理顺政府信息公开管理体制

(一)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单位)要在本级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的统一指导、协调、监督下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二)实行垂直领导的部门(单位)要在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单位)的领导下,在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统一指导、协调下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行双重领导的部门(单位)要在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同时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单位)的指导。

二、 建立政府信息协调机制

(三)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定》要求建立本级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协调机制,形成畅通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行政机关拟的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要与有关行政机关沟通协调,经对方确认后方可;沟通协调后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拟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报请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四)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动物疫情、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统计信息等政府信息,要严格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执行。

三、严格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

(五)行政机关在制作政府信息时,要明确该政府信息是否应当公开;对于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要报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单位)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六)行政机关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凡属国家秘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不得公开。

(七)对主要内容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但其中部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应经法定程序解密并删除内容后,予以公开。

(八)已经移交档案馆及档案工作机构的政府信息的管理,依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

(九)为了全面落实《条例》规定,要在进一步强化政府网站信息力度的同时,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协调,协同做好政府信息工作。

(十)市、县(区)政府要分别在本级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立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立的政府信息查阅场所提供依法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要根据需要设立本部门信息查询室、信息公告栏、电子屏幕等。目前不具备网络环境的乡镇,要开通政府信息咨询电话、传真以方便群众了解相关政府信息。

(十一)要以完善机制、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全面推进为重点,充分发挥新闻会传递党和政府声音、引导国内外舆论的作用。各级、各部门举办的新闻会应与本级和上一级政府网站及时链接,实现在第一时间同步。

(十二)抓紧开设依申请公开栏目,切实做好公开政府信息申请的受理工作。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县(区)政府网站应在今年9月底前开通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栏目,并与市政府门户网站链接。要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认真做好依申请公开的受理工作。

(十三)没有制订《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县(区)政府和部门必须在9月底前制订完成并上报市政府办公室,同时尽快在本级政府或部门网站上公布。依法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和部门公文,由公文起草单位负责编写“内容概述”,并将其附在送审文稿之后,一起纳入公文制作、审核程序。“内容概述”要准确地概括描述公文的核心内容,字数原则上不超过200字。

五、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和保障工作

(十四)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和各县(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分层级受理举报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向本级监察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对本级监察机关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的处理不满意的,可向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

(十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按照《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落实业务经费,加强队伍建设。

六、做好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

(十六)公共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条例》的要求,把公共企事业>!

篇3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制定本施行细则。

登记范围

第二条 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下列所属行业申请企业法人登记:

(一)农、林、牧、渔、水利业及其服务业;

(二)工业;

(三)地质普查和勘控业;

(四)建筑业;

(五)交通运输业;

(六)邮电通讯业;

(七)商业;

(八)公共饮食业;

(九)物资供销业;

(十)仓储业;

(十一)房地产经营业;

(十二)居民服务业;

(十三)咨询服务业;

(十四)金融、保险业;

(十五)其他行业。

第三条 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科技性社会团体,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按照第二条所列行业或者下列所属行业申请企业法人登记:

(一)公用事业;

(二)卫生事业;

(三)体育事业;

(四)社会福利事业;

(五)教育事业;

(六)文化艺术事业;

(七)广播电视事业;

(八)科学研究事业;

(九)技术服务事业。

第四条 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下列条件和经营单位,应按第二条或者第三条所列行业申请营业登记:

(一)联营企业;

(二)企业法人所属的分支机构;

(三)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和科技性社会团体;

(四)事业单位和科技性社会团体设立的经营单位;

(五)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

(六)其他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

第五条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办事机构应当申请登记。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应当办理登记的企业和经营单位,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申请登记。

登记主管机关

第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企业法人登记和营业登记的主管机关。登记主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行分级登记管理的原则。

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管理和授权登记管理的原则。

上级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下级登记主管机关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决定。

第八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以下企业的登记管理:

(一)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或者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由国务院各部门以及科技性社会团体设立的全国性公司和大型企业;

(二)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或者国务院授权部门审查同意设立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国务院授权部门审查同意由国务院各部门设立的经营进出口业务、劳务输出业务或者对外承包工程的公司。

第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以下企业的登记管理: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或者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由政府各部门以及科技性社会团体设立的公司和企业;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或者政府授权部门审查同意设立的企业集团;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权部门审查同意由政府各部门设立的经营进出口业务、劳务输出业务或者对外承包工程的公司;

(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有关规定核转的企业或分支机构。

第十条 市、县、区(指县级以上的市辖区,下同)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第八条、第九条所列企业外的其他企业的登记管理。

第十一条 公司的审批登记办法按专项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以下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管理: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政府授权机关批准的及其呈报上级审批机关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管理;

(二)市人民政府或政府授权机关批准的及其呈报上级审批机关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管理。

第十三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将核准登记的企业的有关资料,抄送企业所在市、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第十四条 各级登记主管机关可以运用登记注册档案、登记统计资料以及有关的基础信息资料,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和个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咨询服务。

登记条件

第十五条 申请企业法人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外商投资企业另列):

(一)有符合规定的名称和章程;

(二)有国家授予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企业所有的财产,并能够以其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有与生产经营规划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机构、财务核算机构、劳动组织以及法律或者章程规定必须建立的其他机构;

(四)有必要的并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五)有与生产经营规模和业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其中专职人员不得少于八人;

(六)有健全的财会制度,能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编制资金平衡表或者资产负债表;

(七)有符合规定数额并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注册资金,其中生产性公司的注册资金不得少于三十万元(人民币,下同),以批发业务为主的商业性公司的注册资金不得少于三十万元,咨询服务性公司的注册资金不得少于十万元,其他企业法人的注册资金不得少于三万元,国家对企业注册资金数额有专项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八)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经营范围;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外商投资企业申请企业法人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规定的名称;

(二)有审批机关批准的合同、章程;

(三)有固定经营场所、必要的设施和从业人员;

(四)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

(五)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经营范围;

(六)有健全的财会制度,能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编制资金平衡表或者资产负债表。

第十七条 申请营业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规定的名称;

(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三)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负责人;

(四)有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和从业人员;

(五)有符合规定的经营范围;

(六)有相应的财务核算制度。

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联营企业,还应有联合签署的协议。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应当实行非独立核算。

第十八条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办事机构申请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规定的名称;

(二)有固定的办事场所和负责人。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办事机构不得直接从事经营活动。

第十九条 企业法人章程的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宗旨;

(二)名称和住所;

(三)经济性质;

(四)注册资金数额及其来源;

(五)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六)组织机构及其职权;

(七)法定代表人产生的程序和职权范围;

(八)财务管理制度和利润分配形式;

(九)劳动用工制度;

(十)章程修改程序;

(十一)终止程序;

(十二)其他事项。

联营企业法人的章程还应载明:

(一)联合各方出资方式、数额和投资期限;

(二)联合各方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三)参加和退出的条件、程序;

(四)组织管理机构的产生、形式、职权及其决策程序;

(五)主要负责人任期。

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私营企业,其章程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制定。

外商投资企业的合营合同和章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登记注册事项

第二十条 企业法人登记注册的主要事项按照《条例》第九条规定办理。

营业登记的主要事项有:名称、地址、负责人、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经济性质、隶属关系、资金数额。

第二十一条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的主要事项有:名称、住所、经营范围、投资总额、注册资本、企业类别、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经营期限、分支机构。

第二十二条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登记注册的主要事项有:名称、地址、负责人、经营范围、经营期限、隶属企业、隶属企业的注册资本、核算形式。

第二十三条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办事机构登记注册的主要事项有:名称、地址、负责人、业务范围、期限、隶属企业。

第二十四条 企业名称应由以下部分组成:字号(商号)、所属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

企业名称前应冠以所在地行政区划名称,在冠用的行政区划范围内享有专用权,同行业企业的名称不得混同。

外商投资企业名称可不冠以行政区划名称,在全国范围内,同行业企业的名称不得混同。外商投资企业可有与中文名称相一致的外文名称。

企业名称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后,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核准登记的名称不准使用。企业公章、银行帐户所使用的名称应与核准登记的名称相符。

登记主管机关对名称登记实行分级管理,按有关专项规定核定和监督。

第二十五条 外商投资企业应当在合同、章程签字之前,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名称登记,登记主管机关在受理后三十日内作出核准名称登记或者不予核准名称登记的决定。

申请名称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组建负责人签署的申请书;

(二)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准的文件;

(三)投资者所在国(地区)政府出具的合法开业证明。

外商投资企业名称经核准登记后,在登记主管机关核准企业开业登记之前不得以该名称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十六条 住所、地址、经营场所按所在市、县、乡(镇)及街道门牌号码的详细地址注册。

第二十七条 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是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外商投资企业的董事长是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企业法人根据章程行使职权的签字人。

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且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 登记主管机关根据申请单位提交的文件和章程所反映的财产所有权、资金来源、分配形式,核准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经济性质。

经济性质可分别核准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私人所有制。联营企业应注明联合各方的经济性质,并标明“联营”字样。

第二十九条 外商投资企业的企业类别分别核准为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

第三十条 登记主管机关根据申请单位的申请和所具备的条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规范化要求,核准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企业必须按照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从事经营活动。

第三十一条 注册资金数额是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企业法人所有的财产的货币表现。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的注册资金应当与实有资金相一致。

企业法人的注册资金来源包括财政部门或者设立企业的单位的拨款、投资以及社会集资。

第三十二条 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是指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在登记主管机关登记注册的资本总额,是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

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 经营期限是联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章程、协议或者合同所确定的经营时限。经营期限自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日起计算。登记主管机关应在核发给外商投资企业的证照上注明有效期。

开业登记

第三十四条 申请企业法人登记,应按《条例》第十五条(一)至(七)项规定提交文件、证件。

企业章程应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资金信用证明是财政部门证明全民所有制企业资金数额的文件。

验资证明是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事务所及其他具有验资资格的机构出具的证明资金真实性的文件。

没有主管部门的企业申请登记时应提交资金担保。资金担保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出具的保证被担保人资金真实性的文件。担保的注册资金数额不得超过担保人注册资金数额的百分之五十。担保人承担因不真实的保证而产生的责任。

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包括任职文件和附照片的个人简历。个人简历由该负责人的人事关系所在单位或者乡镇、街道出具。

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包括产权证明、房屋租赁协议。房屋租赁的期限必须在一年以上。

第三十五条 外商投资企业申请企业法人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由董事长、副董事长签署的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申请书;

(二)合同、章程以及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和批准证书;

(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准文件;

(四)投资者合法开业证明;

(五)投资者的资信证明;

(六)董事会名单以及董事会成员、总经理、副总经理的委派(任职)文件和上述中方人员的身份证明;

(七)其他有关文件、证件。

第三十六条 申请营业登记,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登记申请书;

(二)经营资金数额的证明;

(三)负责人的任职文件;

(四)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五)其他有关文件、证件。

第三十七条 外商投资企业申请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办事机构,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隶属企业董事长签署的登记申请书;

(二)原审批机关批准的文件和原登记主管机关的通知函;

(三)隶属企业董事会的决议;

(四)隶属企业的执照副本;

(五)负责人的任职文件;

(六)其他有关文件、证件。

第三十八条 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文件、证件、登记申请书、登记注册以及其他有关文件进行审查,核实开办条件,经核准后分别核发下列证照:

(一)对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企业,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对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三)对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但具备经营条件的企业和经营单位,核发《营业执照》;

(四)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执照》;

(五)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办事机构,核发《外商投资企业办事机构注册证》。

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分别编定注册号,在颁发的证照上加以注册,并记入登记档案。

第三十九条 登记主管机关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企业取得法人资格和合法经营权的凭证。登记主管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执照》,是经营单位取得合法经营权的凭证。经营单位凭据《营业执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执照》可以刻制公章,开立银行帐户,开展核准的经营范围以内的生产经营活动。

登记主管机关核发的《外商投资企业办事机构注册证》是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办事机构从事业务活动的合法凭证。办事机构凭据《外商投资企业办事机构注册证》,可以刻制公章,开立银行帐户,从事业务活动。

变更登记

第四十条 企业法人根据《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申请变更登记时,应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原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文件;

(三)其他有关文件、证件。

第四十一条 企业法人实有资金比原注册资金数额增加或者减少超过20%时,应持资金信用证明或者验资证明,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登记主管机关在核准企业法人减少注册资金的申请时,应重新审核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第四十二条 企业法人在异地(跨原登记主管机关管辖地)增设或者撤销分支机构,应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经核准后,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开业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企业法人在国外开办企业或增设分支机构,应向原登记主管机关备案。

第四十三条 因分立或者合并而保留的企业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因分立或者合并而新办的企业应当申请开业登记;因合并而终止的企业应当申请注销登记。

第四十四条 企业法人迁移(跨原登记主管机关管辖地),应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办理迁移手续。原登记主管机关根据新址所在地登记主管机关同意迁入的意见,收缴《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撤销注册号,开出迁移证明,并将企业档案移交企业新址所在地登记主管关。企业凭迁移证明和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向新址所在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第四十五条 企业法人因主管部门改变,涉及原主要登记事项的,应当分别情况,持有关文件申请变更、开业、注销登记。不涉及原主要登记事项变更的,企业法人应当持主管部门改变的有关文件,及时向原登记主管机关备案。

第四十六条 外商投资企业改变登记注册事项,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申请变更登记时,应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董事长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董事会的决议;

(三)原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变更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除外)。

外商投资企业变更住所,还应提交住所使用证明;增加注册资本涉及改变原合同的,还应提交补充协议;变更企业类别,还应提交修改合同、章程的补充协议;变更董事长、副董事长,还应提交委派方的委派证明和被委派中方人员的身份证明;变更总经理、副总经理,还应提交被聘任中方人员的身份证明;转让注册资本,还应提交转让合同和修改原合同、章程的补充协议,以及受让方的合法开业证明和资信证明。

第四十七条 经营单位改变营业登记的主要事项,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变更登记的程序和应当提交的文件、证件,参照企业法人变更登记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和办事机构改变主要登记事项,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变更登记的程序和应当提交的文件、证件,参照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登记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在申请变更登记的单位提交的有关文件、证件齐备后三十日内,作出核准变更登记或者不予核准变更登记的决定。

注销登记

第五十条 企业法人根据《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申请注销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原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文件;

(三)主管部门或者清算组织出具的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文件或者清理债务完结的证明。

第五十一条 外商投资企业应当自经营期满之日或者终止营业之日、批准证书自动失效之日、原审批机关批准终止合同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并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由董事长、副董事长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董事会的决议;

(三)清理债权债务完结的报告或者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文件;

(四)税务机关、海关出具的完税证明。

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的,还应提交原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

不能提交董事会决议的以及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注销另有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 经营单位终止经营活动,应当申请注销登记。注销登记程序和应当提交的文件、证件,参照企业法人注销登记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 外商投资企业撤销其分支机构和办事机构,应当申请注销登记,并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由隶属企业董事长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隶属企业董事会的决议。

第五十四条 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注销登记或者吊销执照,应当同时撤销注册号,收缴执照正、副本和公章,并通知开户银行。

登记审批程序

第五十五条 登记主管机关审核登记注册的程序是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公告。

(一)受理:申请登记的单位应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的登记注册书齐备后,方可受理,否则不予受理。

篇4

抑郁症是一类以情感障碍为主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情绪低落;其二,精神意志减退;其三,思维迟缓;其四,对未来充满绝望;其五,孤独感和绝望感充满内心。部分抑郁症严重者会出现自杀想法,抑郁症严重者会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治疗抑郁症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92例,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6例。实验组中有16例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98±2.49)岁,平均体重为(68.12±5.55)kg。对照组中有17例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01±2.52)q,平均体重为(68.36±5.48)kg。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实验组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具体方法如下:

开展机体讲座,讲述抑郁症出现发展以及治疗效果、康复措施等,目的是为了让病人熟悉抑郁症,同时熟悉个体的应对方式、看法以及态度,鼓励病人和病人家属积极的面对疾病;其次,帮助病人识别自动思维和歪曲认知的基本模式,积极有效的指导病人坚持记录自己相关的感受、活动以及想法,特别要详细的记录病人抑郁情绪时间、自动想法以及行为反应等。作为治疗师可以从病人之前处理生活事件的习惯等研究病人常常使用的应对方式;其次,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将病人出现的负面事件实施情景模拟,同时治疗师要指导病人通过一种或者多种的解释来模拟之前的认识。

1.2.2 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仅仅采用个体化运动疗法,在专家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和身体基本状况来进行合适的运动项目,每一种运动项目都达到一定的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

1.3 观察指标

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依从率以及护理前后焦虑评分量表评分、抑郁评分量表评分等参数指标。

依从性判定标准[2]:住院期间高度配合医生的相关治疗且高度配合心理护理为依从性高、住院期间屡次外出且拒绝服用相关药物等为依从性差。

焦虑评分:50分-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抑郁评分:50分-59分为轻度抑郁,60分-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患者依从率为93.48%(43/46,43例依从性高、3例依从性低),对照组患者依从率为78.26%(36/46,36例依从性高、10例依从性低),实验组患者依从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66.25±6.25)分、(65.14±6.18)分,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65.99±6.33)分、(65.28±6.15)分,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0.00±1.15)分、(42.26±0.08)分,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6.87±5.48)分、(57.12±5.51)分,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相关研究证明,让抑郁症患者保持轻松且愉悦的情绪能够帮助其树立强大的治病信心[3]。合理运用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通过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能够建立起战胜疾病的I型内心,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继而督促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那么,相对于抑郁症比较轻的患者,采取功能锻炼方法能够起到有效作用;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加上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能够得到有效治疗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依从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张阔,王春梅,王敬欣等.抑郁症患者认知重评和分心情绪调节的有效性:ERPs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6,36(3):245-250.

篇5

一、背景介绍

(一)国家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要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发展目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可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学校概况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坚持 “以专业兴产业,以产业促专业,把专业做强、把产业做大”的发展策略,实行“行校对接、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实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被誉为“就业率、就业质量双高院校”。

二、联合育人平台构建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适销对路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开设一个专业,依托(举办)一个企业,对接一个行业,建设一批校企合作基地,参加(举办)一类技能竞赛,探索出了独特的育人平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产教融合的恒星育人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是校级重点专业,通过实施“行校对接,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实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培养旅行社方向和酒店方向的高级技术人才及初中级管理人才。

1、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校内实践优势

自2003年设立旅游管理专业以来,学校先后建成语音室、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调酒实训室、形体房、茶艺实训室、花艺实训室、咖啡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恒星集团投资5000万元,成立了青岛恒星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恒星国际旅行社,先后建成了恒星大酒店、恒星商务酒店、格林豪泰恒星分店、丽枫恒星分店,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同一批次实岗实训岗位为100余人,充分为教学服务。

2、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的校内实岗实训

以往与校外旅游企业的合作,多因工作时间限制,工学交替中“工”与“学”失衡,实岗实训中的“实岗”较少,大多往往为满足企业的人力需求,学习氛围较差,企业也常常将工学交替的学生与其正式员工同等对待安排工作,学生在实践中只能长期从事一个岗位的实践操作,轮岗机会较少,削弱了学生以“学徒”身份学习的积极性。

校办旅游企业的创立与运营,作为学生的“真枪实战”的实训基地,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真正实现半天理论半天实践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在实践训练的同时提升理论。同时,校办旅游企业可以月月轮岗,让学生一个月掌握一个岗位的实践操作,从“学会做――做得好――做得快……”,逐步提升其实践技能水平。一个岗位做好后,通过理论与实践考核合格颁发岗位合格证书后,即可进入下一个岗位实践,实现每个学生多岗位实岗实训。通过这种强化工学结合,将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企业职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产业标准的高级技术人才及初中级管理人才。

3、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补充

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百余家,与校外知名旅行社、四星级以上酒店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学生岗位实践及毕业实习的良好补充,很多学生一毕业即成为实习企业的技术骨干,部分在实习岗位就提拔为初中级的管理人才。

(二)行业协会落户恒星校园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更密切地将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青岛市餐饮行业协会签约进行战略合作,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采取“行校对接、产教融合”的订单式培养方式为旅游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青岛市餐饮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作为学校的实训实习基地,为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工学交替、实岗实训的场所和高素质双师型教师,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研讨会,不断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三)政府助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为打造优秀双师型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在与校内外的旅游企业及行业协会合作基础上,加强了与青岛市旅游局、李沧区旅游局等政府部门的联系,邀请专家召开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选派优秀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到旅游局挂职锻炼,承接市内旅游节庆的学生志愿导游及服务工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小结

篇6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严重缺乏,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会计人员自身管理会计水平不高是一个重要主观因素。现阶段,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较高,但其应用也大多仅停留在事后算账的水平,不具备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的能力。行政事业单位应全面引入辅助核算,发挥财务软件强大的财务管理功能,助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从传统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升级转型。自从有了辅助核算功能后,原来核算型的财务软件也就具有初步的管理型软件的功能了。

一、辅助核算的概念

辅助核算是以会计科目为载体,对涉及收入、支出、往来款项等经济业务进行较为全面的补充反映。当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在记账时,不但要记到明细账、总分类账等主体账簿中,还会记到相应的辅助核算账簿中。但辅助核算项目又不同于一般的明细科目,它具有更加灵活方便的特性,一个辅助核算项目可以在多个科目下挂接。而且一个会计科目可以设置单一辅助核算项目,也可以选择多个辅助核算项目。辅助核算辅助核算项目是会计科目的一种延伸,可实现更广泛的账务处理,将传统会计数据转化为有效的管理信息,以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辅助核算一般包括:计量辅助核算、常规辅助核算、固定辅助核算和自定义辅助核算四类。

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来讲,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常规辅助核算。主要包括部门核算、单位往来核算、个人往来核算、项目核算、政府收支功能分类科目核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核算等几种方式。

二、实施辅助核算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落实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

2012年、2013年陆续出台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明确指出,对收入和支出要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同时在“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要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有公共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等两种或两种以上财政拨款的行政单位,还应当按照财政拨款的种类分别进行明细核算。这种明细核算本质上就是一种辅助核算的要求。按照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各单位至少要运用收入支出功能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业务项目三种辅助核算方式。

(二)有利于简化并稳定会计科目体系,实现多维立体式查询

运用辅助核算,可用相关的辅助档案代替明细科目,从而达到简化和稳定会计科目体系的作用。在会计核算时,由于单位财务管理和实际业务管理的要求,需要对一些会计科目设置明细科目,以便于核算单位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例如:按客户记录往来业务发生情况、按部门统计经费的支出情况、按项目统计专款收支情况等等。虽然利用会计明细科目核算方式可以满足核算和管理要求,但却存在以下三点不足。首先,科目体系会变得异常庞大和繁琐,不利于提高核算效率;其次,传统明细科目核算时,如果相关信息发生变动,会造成到会计科目的变动;再次,信息查询存在障碍,如想查询同一支出项目在不同部门的发生情况时,传统的明细账核算只能提供“纵向查询”,而不能提供“横向查询”,因此只能由财务人员自己按照明细账进行人工加总和比较。而利用辅助核算则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利用辅助核算功能,可以将各位内部各部门、往来单位、项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等设置为会计科目的辅助核算项,既可以使科目体系更加简洁、直观,操作更加快捷、方便,也便于统计,可以实现交叉查询,实现原来的二维平面查询模式扩展到多维立体式交叉查询模式,丰富了信息查询手段,使得用户可以及时方便地获取必要的决策和管理信息。使用辅助核算,因不必建立相应的明细科目,当相关信息发生变动时不会影响到会计科目,因而使得会计科目体系变得相对稳定。比如某单位新增了某个业务项目或部门,在使用明细科目核算时必须要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变更,而使用辅助核算时会计科目体系不必变更,只需对项目档案和部门档案进行更新即可。

(三)有利于落实部门决算报表账表一致的编报要求

以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编制部门决算报表时,所有的收入、支出要按照功能科目的项级来录入填报,每一项级功能科目还要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的项级科目来列出明细,比如某单位当年有2081001“儿童福利”功能科目的收入,在支出明细表中此项经费要列明用于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的哪一个明细科目中。因传统核算系统中未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明细核算,账面数据无法支撑决算数据,财

务人员往往凭借主观臆断,人为编报数据,形成“账表两张皮”的做法。

近几年,财政部门深入推进部门决算账表一致性核查工作,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真实准确反映政府各部门履行职责情况,有效?l挥决算对预算的反馈和促进作用,这对部门决算编报提出了很高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全面运用项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辅助核算,年终部门决算才能从账面取数,才能保证账表核查一致。年终扎帐时,在确认各项辅助核算收支余匹配无误后,通过辅助余额表、辅助明细账可以查询出每项功能科目资金的经济分类科目支出明细情况,据此可直接录入到决算系统,确保了决算报表和单位账簿一致,初步实现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的一体化,有效避免了预算、会计核算、决算相脱节的现象。

三、实施辅助核算的相关要求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重主体帐核算,轻辅助账核算,即使实行了辅助核算,对其功能设置和使用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运用。在具体实施辅助核算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具备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严格按照经济分类科目、功能分类科目、业务项目等实施辅助核算后,要求财务人员既要懂单位具体业务项目开展情况,又要分清经手的各项上级拨款、同级财政预算和预算外往来款等不同来源的资金用途,既要充分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财务软件运行维护。而且,实施辅助核算后,录入记账凭证的工作量加大,原先只要选择会计科目的明细项就完成的工作要分成?撞阶撸?首先要选择明细会计科目,还要依次按照辅助核算项选择对应的项目、部门、政府收支功能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等信息,比较繁琐,也容易出错,非常考验财务人员的资金统筹把握能力、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篇7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组织人力资本的管理,其具体含义包括:根据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对员工的思想及其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励,从而对员工进行比较合理的分配、运用及管理,以使组织达到对员工积极因素的充分调配和利用,从而取得最优的效益,并且使员工到全面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人事管理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的科学。我们应该从人力资源和人事管理的区别及转化入手深入探讨。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职能都包括对员工的招聘、录用、考核和薪酬分配等相关内容,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还是有很多差别的,这些差别表现在两者的本质、管理重点、职责重心、出发点等等。

第一,本质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力资源管理比传统人事管理更具有整体性、战略性和未来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把整个组织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当组织需要作出决策时,它可以给组织提供一个可以长远发展的建议。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基本上属于行政事务,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它不能考虑到组织的整体性和战略性,人事管理部门不可能给整个组织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策略和建议,从而人事管理很少能涉及组织的高层战略决策。

第二,管理的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重点放在了注重员工的有效使用,在使用员工前要对员工进行很科学细致的检测,发挥员工的特长和优势,使员工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样既做到了组织可以最大化地利用人力资本为自己创造价值,员工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和才智,获得了自我实现感。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重点考虑到了组织和员工这两层因素,并且最大限度地使其二者产生共赢的效果。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能动性的特征,对员工的使用单一化、机械化,没有考虑到员工的独特性。传统人事管理的管理重点明显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重点的科学性和可利用。

第三,职责重心。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重心是在考虑到整个组织的前提下,为组织的成员发展做出科学的决策。它致力于调整组织的所有部门的优势及人员安排,并且对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和分配,使各部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整个组织成为一个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实人力资源的职责重心是为组织出谋划策,为组织未来的长远发展配置人才;传统的人事管理是组织中职责范围比较具体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责重心是对组织各部门人员进行调配、考核、人事档案管理等制定,没有能动性地把整个组织看成一个整体,各部门员工之间没有更好地了解及融合,这样各部门就比较独立,不能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第四,出发点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管理其最突出的原则是实行“人本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把组织的员工看成是“社会人”,真切的考虑到员工的需要,实行“人格化”管理,很关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在使用员工同时很注意员工自己的发展;而传统的人事管理把员工看成“经济人”,它站在组织的角度,单纯的追求组织绩效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

二、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第一,从执行到战略的转变。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立足在执行层面上的,它的工作重点是对员工的招聘选拔、分配岗位、工资福利发放、档案管理等事务性上的工作,这种人事管理只是执行其上级的命令,没有主动地从组织整体考虑的决策权;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整体性、战略性。它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而相应地制定人力资本战略,为组织战略与策略管理起决定性意义。现在的组织越来越感觉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应该从战略层面上为组织尽力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执行层面上来为组织服务。

第二,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本看成是组织的第一资源,非常注重人力资本的开发,非常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员工的主动性。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往往只强调对人力资本的单向管理,忽视了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可开发性,忽略了人力资本具有能动性,从而忽略了对组织中员工能动性的开发。目前,很多组织对人力资本的继续教育看的越来越重,对其投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人力资本开发和培训的方式也有较大改进,培训内容越来越丰富。员工进行岗位轮换制、员工职业生涯的(转上页)(接下页)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新方法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第三,从行政管理角色向咨询、服务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人事部门很大程度上属于行政管理部门。人事管理将员工视为其管理的对象,对员工进行单向的管理,其更偏重于对组织员工的监管和控制,存在着“官僚式”的构架。在这种人事管理模式下,人事部门被认为是不能为组织创造直接价值的成本部门。而在当前组织中人力资源部门积极充当组织决策层,而且为其他部门提供内部服务、咨询,协调内部关系,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士气,成为劳资双方沟通的媒介。

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显著特点

第一,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第一资源加以开发,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考虑员工的个性、需求的差异,又考虑客观环境对员工的影响,用动态的观点开展工作,从而达到人力资本合理配置、员工与事的系统优化。

第二,动态管理。

篇8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传统公共行政

【正文】

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曾经主导西方公共行政领域近一个世纪之久,并被誉为是行之有效、甚至是最佳的传统或称主流的公共行政,遭受到新的外部环境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其近乎刻板、僵化的科层体制愈来愈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社会和经济生活,其赖以建立的两大理论基础——威尔逊和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科层管理论均无法回答和解决政府所面对的日益严重的问题和困难:政府财政危机,社会福利政策难以为继,政府机构日趋庞大臃肿,效率低下,公众对政府能力失去信心,“政府失败”论开始占主导地位。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NewPublicManagement)在80年代的英美两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与以往传统的公共行政框架内进行的变革不同,新公共管理不是对现存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进行某种程度的局部调整,或仅仅是为了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减少行政费用开支,更重要的是,它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一种全面清算和否定。

一、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论为其理论支撑点的话,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的假定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从成本—效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私营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新公共行政管理认为,私营部门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可为公共部门所借用。如私营部门的组织形式能灵活地适应环境,而不是韦伯所说的僵化的科层制;对产出和结果的高度重视(对私营部门来说,产出就意味着利润,而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要获取利润就必须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而不是只管投入,不重产出;人事管理上实现灵活的合同雇佣制和绩效工资制,而不是一经录用,永久任职,等等。总之,新公共管理认为,那些已经和正在为私营部门所成功地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并非为私营部门所独有,它们完全可以运用到公有部门的管理中。

二、新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

新公共管理是个非常松散的概念,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管理理论,又指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还指在当代西方公共行政领域持续进行的改革运动。其名称在西方各国也不尽相同,如在英国叫“管理主义”,在美国则称为“企业家的政府”或“新公共管理”,在其他一些国家又称为“市场导向型公共行政”等等,但它们都具有大体相同的特征。

首先,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近年来,英、德、荷兰等国政府采取的简化服务手续、制订并公布服务标准、在某一级行政区域和某些部门或行业开办“一站商店”服务等,就是在这种新的政府—社会关系模式下所施行的一些具体措施。

其次,与传统公共行政只计投入,不计产出不同,新公共管理更加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即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由此而重视赋予“一线经理和管理人员”(即中低级文官)以职、权、责,如在计划和预算上,重视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长期计划,强调对预算的“总量”控制,给一线经理在资源配置、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充分的自,以适应变化不定的外部环境和公众不断变化的需求。

第三,与上一点紧密相联,新公共管理反对传统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规,轻绩效测定和评估的做法,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即主要通过法规、制度控制),而实现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示标(performanceindicator)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由此而产生了所谓的三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ency)和效果(effect)等三大变量。

第四,与传统公共行政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和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如“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等,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固然是向社会提供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公共服务都应由政府直接提供。政府应根据服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供给方式。如图所示:

市场状况/宪法职责模式

附图

1、此项服务活动是由宪法明文规定的属政府职责范围之内,同时也没有其他竞争者,如国防,应由政府承担。

2、虽属宪法规定的政府职责,但同时有其他竞争者的存在,即其他非政府部门也在从事此项活动,如医院,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并非一定要亲自提供此项服务,而大可通过招标、合同出租等形式,将其出租给其他公营或私营部门,政府只要对其绩效目标进行测定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报酬,便不失为一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这也就是《重塑政府》一书的作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所说的政府应该“掌舵而不是划桨”。

3、宪法没有规定是政府的职责,而又存在着市场竞争者,如影视业,这时政府就完全可以不从事此项活动,而完全由私营部门承担。

4、宪法既没有规定是政府的职责,同时又没有或缺乏从事此项活动的竞争者,如高等院校,这时政府就应积极培育市场,鼓励人们参与此项活动,以提高此项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有效性。

>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只是典型的四种公共服务类型,在现实中,更多是介于这四种之间的混合型服务领域,因此,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自己是否直接介入以及介入的程度、范围、方式和力度。

第五,在看待文官与政务官的关系上,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存在着明显的分野。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强调文官(包括高级文官)保持政治中立和匿名原则;新公共管理则正视行政所具有的浓厚的政治色彩,强调文官与政务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渗透关系,特别是对部分高级文官应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因此不应将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截然分开。事实上传统公共行政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在现实中也根本行不通,因为国会、总统等政治机构及政务官对于政策问题往往只是提出原则性目标,而具体的政策方案是由行政机构及文官制定并加以落实的,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即政治决策的过程,其间不可避免地掺杂着文官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当文官对政务官制定的政策心存疑虑甚至不满时,他们甚至会蓄意阻挠执行。除此以外,文官所拥有的五大优势决定了文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支配政务官的决策,一是任期优势,事务有的任期长,而政务官随政府更换任期短(美国政务官平均任期仅22个月)。二是专业知识优势,这是事务官长期在一个部门任职而政务官调动频繁的必然结果。三是信息优势。送达政务官的信息由事务官筛选加工,而筛选加工信息大有文章可做。四是时间优势。事务官主要精力放在部内工作上,而政务官主要精力放在应付议会质询、内阁会议、联系选民等事务上。五是人数现模优势,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比例严重失调,美国联邦政府现有文官250万,而政务官仅4000人左右,这使得“两官”力量失去平衡,政务官基本上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部门。如英国卫生和社会保险部的七位政务官实际上根本无法控制他们的96850名文官。在这种情况下,若硬性规定文官的政治中立,既不可行,也不合理,它只会使文官失去政治敏感性和对公众要求的响应力,只有正视行政机构和文官的政治功能,才能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即除了尽职尽责地执行政策外,更以主动的态度设计政策议程,并善用裁量权发展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第六,与传统公共行政热衷于扩展政府干预,扩大公共部门规模不同,新公共管理主张对某些公营部门实行私有化,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即通过扩大对私人市场的利用以替代政府公共部门。需要说明的是,许多新公共管理的拥护、支持者也认为,公营部门的私有化并非新公共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特征。

第七,与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僵硬的人事管理体制不同,新公共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管理环节上的灵活性,如以短期合同制取代常任制,实行不以固定职位而以工作实绩为依据的绩效工资制等等。

三、对新公共管理的批评

新公共管理在西方各国日趋流行的同时,也遭受到许多批评和指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新公共管理无视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的根本差别,盲目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但两者在根本目标上并不相同,前者是提供公共服务,后者则以利润为最终目的。

2、新公共管理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公共服务的供给,这是不适当的,把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完全等同于供方与顾客的市场关系,实际上是把前者简单化。因为相对于政府来说,公众具有彼此冲突的双重角色,他们既是享受政府服务的“顾客”,又是作为政府税收来源的纳税人。一方面,他们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服务,另一方面又抱怨自己交的税太多。

3、新公共管理强调对产出或绩效目标进行精确的界定、测量和评估,但政府的许多服务项目,其产出、成本以及绩效都是难以量化的,因而也就难以准确测量和评估。

4、新公共管理主张公营部门私有化,实际上是放弃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逃避提供社会福利的责任。

5、新公共管理强调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新泰勒主义”。

6、新公共管理主张对高级文官实行政治任命,以加强对他们的政治控制,破坏了传统的文官政治中立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政治上的腐败和。

7、新公共管理强调的所谓“顾客导向”、长期计划和预算总量控制很难付诸实施。

尽管新公共管理受到了各种指责和批评,但在西方公共行政领域,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8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开展的一系列的行政改革便是这一潮流的集中反映,从美国的“重塑政府”运动到英国的“运动”,以及其他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市场导向和顾客导向的行政改革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践着新公共管理,体现出新公共管理的诸般特征。

四、几点启示

新公共管理既是西方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产物(如前所述),又在一定程度上凸现出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而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具有一些可供借鉴之处。

第一,新公共管理调整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如实行“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鼓励私人投资和经营公共服务行业,打破政府的垄断,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行业长期存在着因资金短缺而造成的“基础瓶颈”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因此,可以借鉴西方的做法,在加强“产业管制”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非国有产权进入这些领域与国有产权合作或单独投资和经营,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机制和压力结构,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新公共管理注重遵守既然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特别是顾客(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方向发展。这应被视为是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更为成熟的一种标志。当然,在我国现阶段公共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健全一健套行政法规和人事法规(如制订《国家公务员法》),并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实现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法制化。但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政府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在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时,应始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取向,始终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公众需求。

第三,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尽管公共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公有部门与私有部门,在各自的目的、对象和方法上均有种种差异,完全采用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的管理方法来实施公共行政管理并不可行,但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管理重视效率,

重视产出,重视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则可为公共行政管理包括中国公共行政管理所借鉴。

最后,有必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同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欧美各国,由于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其实行新公共管理的进程、速度、重点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均各有特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借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时,更应立足国情,走“内生化发展的道路”,简单地照抄照搬,无益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主要参阅书目

①ChristopherHood:《TheNewPublicManagement》,《PublicAdministration》,Vol69Spring1991(3-9).

②OwenHghes;《TheNewPublicManagement》,NewYorkStMartin’sPress1995。

③OwenHghes:《PublicManagementAndAdministration:AnIntroduction》,NewYorkStMartin''''sPress1994.

④Metcalfe,LesRuhard,Sue:《ImprovingPublicManagement》,London:SegaPublication1987.

篇9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describ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secondary institute office,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and to construct information educ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as the way,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econdary college office work efficiency.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econdary institute office;integrated platform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improve;work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069-02

0 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长足发展,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先后进行校内管理体制的改革――院系调整,实行二级管理。随着二级管理的进一步推进,管理重心的下移,二级学院办公室作为学院行政综合部门,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为学院各项工作服务是当代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中认真研究分析的重大课题。笔者从阐述二级学院办公室职能入手,分析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现状及问题,以构建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为途径,对如何提升当前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效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主要工作内容

1.1 日常行政工作

作为二级学院办公室,主要是协助院领导完成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民主化调查,数据采集,科学分析,最后制定学院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等;管理和使用学院印章,负责各类会务安排,对外接待企业和兄弟院校来访;做好办公用品的领用、保管和发放。

1.2 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负责二级学院教师排课、调停课、补课等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检查各类教学资料,完成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做好学生评教工作;组织完成教务下达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监考安排、数据采集等工作;做好二级学院各类技能竞赛的通知、安排工作,并做好相关材料归档工作。

科研信息的、科研奖项的申报以及各类科研成果的汇总;项目过程中后期管理。

1.3 人事工作

做好二级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各类信息资料汇总工作;协助学院领导做好教职工的考勤、年度考核以及职称晋升工作;统计核查教师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的完成情况;组织教职工各类培训工作;二级学院人才引进、招聘面试及工作安排。

1.4 财务(绩效)管理工作

办公室协助教职工做好各类财务报销工作;教师超课时、外聘教师和跨部门上课教师的课时费结算;各类相应津贴发放;绩效考核奖发放工作。

2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现状及问题

2.1 工作任务“细”、“繁”、“杂”、“忙”

办公室除了要完成学院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还要完成学校其他部门要求完成的各项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而目前办公室管理人员较少,往往疲于应付这些繁杂的实务, 工作压力大。

2.2 工作任务时效性强、重复工作多

学校各职能部门下达给二级学院任务时明确规定了完成时间,但经常会有多个部门的任务纷至沓来,且部门下达任务之前并没有相互通气,往往在相近的时间都要完成同时亦存在数据相近的重复劳动,而办公室管理人员往往一岗多责,超负荷和重复劳动的厌烦情绪使管理人员压力骤增。

2.3 缺乏制度化

办公室工作纷繁复杂,头绪众多,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制度加以规范,全院师生员工便无章可循,无所适从,将处于一种松散状态,失去应有的凝聚力。

2.4 办公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学院办公室的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虽然基本能适应当前工作需求,但在系统化、模块化、集成化、便捷化方面仍有所欠缺,不能更好地适应管理体制改革、二级学院建立所带来的新变化。单一化、简单式的办公系统不能满足办公室工作的正常运行,一定程度降低了办公效率。

3 构建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

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能满足信息时代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方式变革的要求,有助于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构建二级学院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管理系统:行政办公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

3.1 二级学院行政办公管理系统

二级学院行政办公管理系统是以行政管理为核心,集公文管理、会议管理、规章管理、动态信息管理、部门事务处理、领导日程管理、个人办公管理以及用车用餐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办公行政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①涵盖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②具有灵活的开放性。③管理工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④搜集、处理、使用、共享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⑤完善的安全和权限体系。⑥体现行政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通过行政办公管理系统,二级学院领导、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二级学院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保障二级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安全运行,为行政管理本身的重整和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并且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

3.2 二级学院人事管理系统

二级学院人事管理系统存有二级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各类情况电子信息,不同的部门可以查阅和调用相关信息。比如人事处可以导出相关教师的职称信息;科研处可以导出相关人员具体时间段的科研工作量;教务处导出教师具体的学期教学工作量;同时在人事管理系统中,可以查阅相关教师的学生评教、督导听课反馈情况等。需要的信息只需要后台管理员开放相关的权限。

二级学院人事管理系统主要内容包括:①专、兼职教师职称、学历、年龄、教学年限、社会效益、企业锻炼情况。②教师授课时数,行政兼职工作情况,教学评估表现。③教师产学研情况,研究报告与篇数。④教师岗位流动情况。⑤教师研习及培训状况。⑥教师参与各类项目工作信息。

3.3 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系统

学生管理系统的功能:为招生提供信息;学生社会服务与就业,作为教学规划改进的依据,促进教学卓越化。系统项目包括:学生人数、来源分布、家庭背景、学习历程、学生能力与素质等。

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系统相关应用:以新生入学报到率、学生来源以及社会背景、来检视学生来源于素质变化趋势,以及改进招生策略;以毕业率及在校成绩、学习历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来评鉴学生学习表现趋势;以就业与升学状况来探究毕业生流向与表现,市场竞争力与学以致用的程度;以奖助学金、学生勤工俭学等情况来了解学生经济状况与补助需求。

4 如何利用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提高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效率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来实现管理事务的业务流程化,使二级学院管理者及教师摆脱繁杂的日常教学管理,而真正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来,全面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4.1 利用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提高行政办公效率

通过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能克服传统行政办公的时空限制,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同时平台各项真实数据依据有利于二级学院制定学院的发展规划与工作计划;有利于各项制度的规范与形成。

4.2 利用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

人事管理信息化,是完善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二级学院在人事管理工作上,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减少基础性材料的反复统计工作,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利用信息化教育管理平台,一方面有利于二级学院全体人员摆脱冗余重复性工作,更过投入到教学与科研中,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教育管理平台真实数据,可以挖掘二级学院师资自身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方案提供数据依据。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将常规事务实现流程化、数据化,有利于各项绩效考核有章可循,学院发展真正达到适应市场需求,便于二级学院及时调整管理机制,向社会输送优秀的高职毕业生。

4.3 利用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建立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即可实现学生信息的录入、传递、共享、汇总和保存等,能高效便捷地统计学生工作的各项数据,并保证其准确性。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要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的校级各类信息管理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在管理软件开发上考虑积极研发手机APP,将使用者及受众者从电脑走向手机登移动设备,突破办公的时空限制。二级学院办公室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提升管理层次,发挥管理枢纽和桥梁作用。

5 结语

利用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可以让二级学院办公室人员避免进行重复而简单的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要使办公室职能更好体现,办公室综合管理能力增强,更需要高职院校党政领导班子重视,明确学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同时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等各职能部门要多从自身工作入手,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简单地发通知、收材料。

参考文献:

[1]迟俊.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教育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4).

篇10

人事行政工作复杂,目前部门已配备了各种管理表,有员工纪律跟踪表、各组组员项目分配表、奖金分配表、月份就诊表、转正试题表、员工面试、入职、转正、离职表、从人员招聘至任用,根据各组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地招聘员工,配备到各岗位,人事行政人员年终工作总结。较好完成各组人员的入职、离职、调岗等人事审批工作;规范员工档案,对资料不齐全的作出补齐;确定员工劳动合同签定人数,配合人事部工作事宜。对办公室日常纪律管理,不定期通知宣传消防知识并做好办公室管理工作;对办公室清洁卫生,安全进行巡查;跟踪后勤安排员工人住宿,关注员工宿舍卫生安全等情况;排解员工之间的人和事矛盾。

对优化部门就诊各数据分析:在优化就诊表优化效果统计表进行跟踪发现问题进行周与周的对比和本月与上个月的对比从中找出原因,并进行跟优化工程师对接一起分析问题的所在处。

做好每个周的新闻源外推效果跟踪的统计以极新闻源的就诊对比,从中检查看那个平台就诊人数比较多,积极告诉他们作出改整。

对于2013年需加强的方面:负责部门的人事行政工作、协调方面还有所的欠缺,对部门工作情况,人员纪律的检查力度待提高;积极对公司企业文化及工作氛围的建设;

建议,员工培训机制的待完善和加强;应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逐步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过渡;我将在2013年继续完善公司制度,特别是在日常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方面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修订和完善奖惩规定,激励机制等制度;

加强培训力度,完善培训机制。强化管理制度的培训,便于在实际工作的正常操作,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使培训工作能起到切实的效果;协助各部门工作,加强与员工沟通,加强团结,迅速营造良好办公环境;

加强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方面仍有待加强,提升管理水平,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从单纯的事务性工作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