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灭菌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器械灭菌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
对医院的各种医疗用品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贮存,这是消毒供应室的主要职能。通过对各种医疗器械的清洗与消毒处理,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作为消毒灭菌之前的一道重要工序,对医疗器械的清洗可以去除物品表面的各种污染物、微生物等,以达到灭菌和杀菌的效果。我院为有效对院内感染进行控制,做到严格控制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保障所有的医疗器械在进行彻底清洗并灭菌后再投入使用。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的医疗器械清洗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为制定完善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控体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各医技科室以及临床等科室的常用医疗器械,也包括消毒供应室的灭菌医疗器械。
1.2方法 参考我国医疗器械消毒卫生的相关标准,并结合对医疗器械消毒监测数据进行采样的方法,调出我院消毒供应室2010年1月~2014年1月的医疗器械清洗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清洗质量给予综合性的评估。
2结果
2.1医疗器械清洗的方法 我院消毒供应室在进行医疗器械清洗时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并设置了专门的清洗消毒间,对于使用后的器械会立即安排进行清洗消毒,让附着于物品表明的各种有机物能够被彻底清除,以避免在投入使用后让周围环境、设备受到污染。对于无法有效清洗干净的医疗器械,可以首先放入清洗剂中浸泡,或放置于流水下冲洗,让器械保持湿润以便于清洗干净。
在清洗过程中,科学控制浸泡浓度、时间以及清洗的温度[1]。以30℃的水温为宜,浸泡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之后将医疗器械放置于流水中进行冲洗。
2.2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情况 通过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的医疗器械清洗资料,并统计相关监测数据可知,我院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方面还有待提高,见表1。
2.3预真空高温高压灭菌器监测情况 通过对预真空高温高压灭菌器的消毒情况进行生物监测,了解灭菌器是否有良好的灭菌、消毒效果。这种灭菌器由锅体加热分离以及蒸汽发生器构成,通过机械抽真空的方式,让灭菌柜中的压力变为负值,然后迅速注入蒸汽来对其中的物品进行灭菌消毒。本次监测首先对灭菌器的水、压力表进行测试,并检查其中的灭菌包是否准确放置,灭菌器排水管的位置是否合适,灭菌完毕后检查外包装是否干燥。通过监测可知在2010年1月~2014年1月,消毒供应室预真空高温高压灭菌器的灭菌合格率为100%。
2.4医院感染控制情况 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在感染考评中发现各类医疗器械的消毒合格率虽然得到逐年提高,但还无法达到100%。可见在医疗器械清洗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包括器械消毒方法不正确、无菌物品过期以及消毒包制作不合规范等。通过分析近几年的考评数据,要求消毒供应室做好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监测工作,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3 讨论
通过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测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感染控制情况。当前虽然我国的医疗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医疗器械的清洗也更加科学规范。但是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在医疗器械清洗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提高医疗器械清洗与消毒的质量需要医务人员深入研究[2]。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预真空高温高压灭菌器的灭菌合格率为100%,可见通过预真空高温高压灭菌器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具有工作效率高、灭菌彻底的优势,且节省人力和物力,对物品基本没有损伤,应该广泛推广使用。
面对这些问题就要求医院加强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全面监测,保障所有医疗器械均得到彻底的清洗,并做好清洁后的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及时更新清洗消毒设备,合理选择清洗剂并控制清洗温度,要求严格按照清洗规范执行,定期做好清洗、消毒器械的干燥与保养工作。此外,医院应该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监管,并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护意识,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污染防治规范急性操作,以此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的整体控制情况,作为医院最为基础的科室,消毒供应室应该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感染情况,以促进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素珍,王欣,陈文.医疗器械清洗洁净度监测与清洗质量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12(03):58-59.
篇2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职责就是对于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以备再次利用。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于,需要长期与各种消毒液以及灭菌器接触。这些化学物质虽然具有杀菌的功效,但是对于人体来讲,无异于会使工作在这里的人员遭受不同程度的健康损害。使用过的医疗器械上面带有各种病菌,有一些甚至是致命的,都需要这些工作人员亲自操作清洗、包装,以致灭菌的工作。对于这些长期暴露在危险中的工作人员,还要督促其掌握相关的防护知识,只有保持身心健康,才能够避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遭到职业危害。
一、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一)生物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每天所接触的医疗器械都是在临床科室使用过的,上面都留存有各种污染物品以及病原体。供应中心的人员负责将这些医疗器械回收来进行消毒,但是对于这些不同程度地沾染着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物品,诸如血液以及病菌微生物等等,他们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所接触。这些病毒所传染的方式各异,有一些病毒虽然没有直接皮肤接触,但是暴露空气中,会以空气为主要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特别是一些医疗器械上面还沾染血液以及部分体液,如果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对这些被感染的医疗器械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慎皮肤受损而导致一些危及生命的病毒,诸如肝炎病毒或者是可以通过伤口很容易就被感染的艾滋病病毒,这些病毒都会通过工作人员已经受损的皮肤的黏膜组织入侵到他们的肌体中。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经过血液传播很容易感染的HCV、HBV等病毒中,如果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被针刺伤,那么,其被感染HCV病毒的可能性会超过1.6%,被感染HBV病毒的可能性会更高,甚至可以超过25%。在清洗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过程中,一些病原体的气溶胶就很容易侵入人体。此外,一些病毒的传染途径还没有从科学上得以证实,对于直接接触带有病原体的医疗器械的工作人员来讲,被传染的几率是非常高的。
(二)化学因素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的特殊性,对于这里的工作环境具有很高的要求。这里的工作人员除了对于医疗器械进行消毒之外,还要每天进行操作台的常规消毒,对于墙面和地面也要使用氯化物消毒剂进行消毒。在消毒供应中心所使用的消毒剂,从其化学性上来讲,普遍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其中的一些化学消毒剂还具有强酸性和强碱性,其本身的毒性和污染性是不可忽视的。被回收的医疗器械,首先都要使用相应的化学消毒剂,诸如环氧乙烷、戊二醛、甲醛进行消毒处理。这些具有毒性的消毒剂很容易挥发到空气中,被这些工作人员吸入到体内,导致呼吸道损害。比如使用环氧乙烷灭菌后,如果处理不当而导致设备泄露,就会污染到周围的环境。如果这种化学物质被吸入到人体内,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暂时性的记忆力减退。由于这些消毒剂具有严重的刺激性,一旦刺激到眼睛,就会出现视觉不清、流泪等症状。
(三)物理因素
1.由于操作不慎而被锐利的器械损伤
在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暴露中,被锐利的医疗器械损伤的事故超过了70%。如果器械上面带有HBV病毒,只需要0. 004 ml,就很容易感染到受伤者体内。
2.噪音强度对工作人员的损伤
如果说工业区的噪音已经对人体具有不同程度的伤害,那么,消毒供应中心所使用的灭菌器在进行抽真空的时候,其噪声的强度已经超过了工业区噪音标准极限值,达到了90dB。而且在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的时候,各种磕碰的噪声都会导致工作人员的听力减退,并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3.紫外线辐射对工作人员的损伤
在对医疗器械进行紫外线消毒的时候,工作人员也同样暴露在辐射区域内。此时,直接受害的就是眼睛。工作人员在进行紫外线强度检测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因遭到紫外线辐射而导致角膜炎或者是结膜炎。
二、防护对策
要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危险防护意识。当被污染的医疗器械被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之后,工作人员在处理前后都要注意洗手,并使用不可在污染的烘干工具将手烘干。在开始工作之前,就要做好各种防护工作,如带上帽子、口罩和双层的专用消毒手套。为了避免眼睛受伤,要将防护眼罩戴好,还要穿好隔离衣。任何的器械都要使用镊子夹取,防治伤害到自己,一旦出现意外刺伤,就要从近心端挤压患处,使其流血,经过流动的水冲洗之后,使用乙醇或者是专用的消毒液消毒。
做好防护工作,就要加强基本工作技能训练。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受伤的危险,其中多数是因为操作不当所造成的。所以,加强安全操作训练,特别是高压灭菌器,在使用之前,都要进行例行的安全检查,并严格按照基础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打开高压灭菌器的门的时候,要尽量站在门的后面,避免手臂取出消毒物品。
在使用紫外线消毒器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都定时进行通风换气。消毒时间要安排合理,不可以与工作时间冲突。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各种规章制度要严格遵循,并作为职业理念灌输给每一位工作人员。在管理上要加大力度,在重视职业暴露危害的同时,还要制定受伤应急处理方案,尽量将职业风险降到最低。
总结: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程度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熟悉各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可以避免其造成损伤。
参考文献:
[1]方玉萍.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对策[J].吉林医院,2011.32(19).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的工作作为研究资料,有10名工作者,都是女性,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0.3±4.1)岁;其中4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消毒员,1名工人。医疗器械与有关物品共150件,在护理管理的临床工作中,予以PDCA循环法实现管理。1.2方法。1.2.1制定护理管理的计划(P)增强科室走访与巡视的力度,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下发,掌握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有关建议,对于合理意见予以采纳。对于科室护理管理之中存有的问题进行有效性完善以及改进,将护理管理的计划制定,将职业的防护力度提升,且把它全面落实至工作各环节之中。将护理工作者的操作水平提升,对其安全与责任意识加以强化,从而确保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1]。对严格化查对制度进行制定且有效的实施,确保护理服务具备良好的态度。将消毒技术及水平提高,彻底清洗以及灭菌,对包装质量加以保证,无菌包在监测合格后才能发放使用。1.2.2实施管理计划(D)在科室实施护理管理之中,重点将预防职业危害增强,将防护用具准备好,对手卫生的管理增强,对于意外伤害实施的应急与处理方案制定之后,针对医疗器械、设备、物品等消毒以及灭菌操作等进行规范执行,对回收流程予以优化,对污染通道以及出入口进行专门设计,且有专人实施管理,确保严格进行清点、核查、分类,通过清洗以及消毒之后,对清洗效果进行检查[2]。增强生物监测与化学监测,在检测合格之后才能进入无菌间,对于分类务必正确,其位置需要固定,且给予清楚标识,对消毒及其质量进行抽样检查,增强细菌学监测,尤其是防护一些重点区域,将灭菌质量提升。依照患者实际满意状况,针对消毒供应室的相关护理管理意见予以积极询问,以便完善与改进管理计划在当前存有的缺陷,有利于严格督查日后科室消毒管理工作。1.2.3严格进行监督与检查(C)增强对于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监督以及测评,在多方面或是侧面掌握该科室的护理管理状况,对于工作中产生状况进行多角度与全方位的检查,且进行完整的记录,对每天、每周与每月及其每个季度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分阶段实现检查以及整改,且对整改效果做出总结[3],将循环管理实现,最后将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提升。1.2.4持续改进以及处理(A)经严格监督与检查,对消毒供应室实施的护理管理计划以及效果进行总结,进而对经验教训予以吸取,针对有关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以及处理,以此将该科室护理管理的计划完善。把新的计划投入至实施、检查、处理之中,真正实现对护理管理的持续性改进目标[4],在现代临床的实践之中,将护理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运用“x±s”表示,予以t检验;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运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予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在实施PDCA循环法之后,环境管理、医疗器械管理、消毒质量、清洗质量、包装质量评分均比实施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比较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实施PDCA循环法前,医疗器械与有关物品消毒清洗灭菌的合格率是140件(93.33%);实施后的合格率是148件(9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56且P=0.0184)。
3讨论
本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予以PDCA循环法,经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环节,将质量管理的体系有效构建且完善,将质量监督以及评价机制等增强,在护理管理的计划制定与实施、督查及其持续改进、处理之中,将科室的护理管理中存有的薄弱环节以及问题进行有效性改进以及完善[5]。让科室同志一起参与,将护理操作技能及水平提升,将安全以及责任意识有力强化,增强岗位管理且将严格的质量管理相关标准制定。全面实施管理且进行阶段性督查,将护理管理工作问题整改。在本研究之中,在实施PDCA循环法之后,环境管理、医疗器械管理、消毒质量、清洗质量、包装质量评分均比实施前高,且医疗器械与有关物品消毒清洗灭菌的合格率148件(98.67%)比实施前140件(9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的研究成果和陈玥屹[6]文献存有相同报道。综上所述,在医院的消毒供应室之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将护理管理质量提升,在临床中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陈菊 单位: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宣锋.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4):95-96.
[2]郭文荣.探析PDCA循环法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医生,2017,23(1):40-41.
[3]黄彩凤.PDCA循环法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36(6):107-108.
[4]罗玉,陈芳.PDCA循环法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1):239-239,240.
篇4
[关键词] 基层医院;手供一体化管理模式;内镜清洗
[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9-0125-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是指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与周转的物流中心,也是医院一切可以重复使用的仪器物品的处理中心,是为了保证医疗护理质量以及控制医院感染而设置的关键科室[1,2]。手术室内镜器械材料特殊,精密度高,管腔细长,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购置数量有限,使用后的清洗灭菌难度也大。在实施内镜器械手供一体化管理方案前,其清洗、保养到包装都有手术室专科小组的护士在手术室内完成。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在各学科的广泛开展,手术数量的增多,手术人员的紧缺,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的增大,再加上清洗设备、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其清洗与灭菌难以达到卫生部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为了进一步深化手供一体化的管理模式[3,4],我院自从2010年11月以来,将手术室需要清洗、消毒灭菌的内镜器械全部回收到供应室进行集中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手术室可重复使用的内镜器械包括腹内镜、妇科内镜、宫内镜等。采用回顾性资料统计,2009年1月~2010年10月为实施手供一体化方案前(对照组),2010年11月~2012年9月为实施手供一体化方案后(实验组),处理量分别为3 560套(64 080件)和4 600套(82 800件)。
1.2内镜器械处理流程
1.2.1 接收流程 在实施内镜器械清洗的一体化管理方案前,我院手术室的洗手护士在手术结束后,自行进行手工清洗、消毒、器械的保养和包装,然后送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等处理,灭菌后再送回手术室。在实施内镜器械清洗的一体化管理方案后,为规范手术室的内镜器械交接环节管理,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进行了有效的沟通:手术结束后由洗手护士进行清点,清点内容根据内镜器械个性化的清单(如LC1、妇科内镜1等),填交接单,然后进行初步清洗,破损器械当时拿出来,更换新的内镜器械,以明确责任,减少内镜器械的丢失,再放于内镜专用转送车上,电话联系内镜组工作人员,然后将转送车送进污物电梯,到达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的内镜器械需在手术室内,由洗手护士用1∶100的泡腾片浸泡30 min,再用清水冲洗后,外包黄色垃圾袋并标明何种感染,方可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接到内镜器械,轮转的手术室护士进行清点,并将其拆至最小单位,发现问题30 min内与手术室洗手护士联系,经过核对内镜器械的数目种类无误后,需在“内镜器械交接单”上签名。
1.2.2 清洗保养流程 清洗前注意个人防护,穿好防水服、防滑鞋,戴好口罩、帽子、眼罩。实验组:①清洗剂和器械:3M公司生产的3M全能高效多酶清洗液(低泡型)、超声清洗机、各种型号的刷子、迈尔NQG-2000内镜清洗工作站(包括高压水枪、高压气枪、计时器、量杯)、内镜器械清洗篮筐、子母牌等。②选取专人或内镜专业组组员清洗(需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清点分类后,放入内镜器械清洗篮筐内,并放入子母牌,严格按照卫生部行业规范的标准流程清洗,即禁水皮线、电凝线、超声刀手机线,用干净湿纱布擦拭干净,无弯曲盘绕,一般盘绕直径为10 cm。管腔类及配件:粗洗(使用后立即将污染内镜器械置于流动水下冲洗,除去血液、黏液等残留物质,用各种型号的软毛刷刷洗管腔,接上自动灌流器接头,按启动键进行灌流操作,时间约为1~2 min,对先前刷洗过的内镜腔道进行充分的注液和注气。灌流操作的同时,用高压水枪充分冲洗内镜器械表面的死角。灌流完毕,先用干燥的无菌纱布擦去明水,再拿出内镜器械用气枪除去残留的水分,取下灌流器接头,放入酶洗槽内酶洗(将初洗好的内镜平稳并浸没放置于酶洗槽内,接上自动灌流器接头,按启动键进行灌流操作,时间约为2 min)超声波加酶超声10 min精洗(把经酶超声清洗后的内镜放入流动水中清洗,刷洗、高压水枪冲洗、最后接上自动灌流接头进行灌流,时间约为1 min。灌流完毕,取下接头,先用无菌纱布擦干内镜器械表面,再用气枪除去残留的水分)保养(水溶性剂浸泡1 min)干燥(放置于75 ℃的优玛干燥柜内30 min)检查、打包。对照组:清洗剂和器械:3M公司生产的3M快速多酶清洗液(低泡型)、各种型号的刷子、高压水枪、高压气枪,因条件限制,没有自动灌流设备。清洗流程:粗洗酶洗精洗擦干检查、打包。
1.3 内镜器械检测方法和结果
对复用性器械进行清洗质量检测,尹金贵等[5-8]认为,清洗效果的评估应以目测法、隐血试验、细菌内毒素试验等方法作为清洗是否合格的综合评价标准。
1.3.1 目测法 质量标准包括器械表面、齿纹、夹缝处光洁,无血渍、污渍和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9,10]。检查零件缺少、密封帽老化或破裂;关闭钳端检查闭合不完全;打开钳端检查钳端有锈斑;检查关节不灵活、关节处有锈斑;检查刀刃有缺损变形,不锋利,任一处不达标则视为不合格。
1.3.2 隐血试验 取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BASO隐血试纸2 cm×33 cm,加2~3滴呈色液,在待检器械的管腔、钳齿、关节表面反复擦拭,试纸呈紫色为隐血试验阳性,试纸未变色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χ2检验。检验标准取α=0.05。
2 结果
两组内镜器械对照组与观察组检测结果比较,目测法中对照组中合格器械为44 856件,合格率为70.0%,而实验组中合格器械为81 144件,合格率为98.0%,P值为0.00,实验组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隐血试验法测试中,对照组的阳性例数为21 788件,阳性率为34.0%,实验组的阳性例数为5 796件,阳性率为7.0%,P值为0.00,实验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3.1存在问题
3.1.1 手术室存在的问题 手术室备用内镜器械不足,使器械周转不过来,甚至出现包内器械名称、规格与清单不统一。内镜器械陈旧,无及时更换。对性能不好的器械未做好标记。无菌包管理不善,使过期包多导致器械重复灭菌,加快器械的损耗。
3.1.2 供应中心存在的问题 供应室人员少,而且年龄偏大,眼花,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热情不高,实施一体化方案前,内镜器械的清洗、保养到包装都有手术室专科小组的护士在手术室内完成后送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而实行手供一体化管理模式后,内镜器械种类多,结构复杂,工作量随之增加,产生抱怨情绪、抵触心理。内镜器械清洗在某一段时间内过于集中,器械大量堆放,特别是临近下班时清洗人员产生急躁心理,导致清洗不彻底。供应室无夜班护士,17:00以后及夜间急诊内镜器械不能及时清洗和处理,而造成血液和组织蛋白凝固、干涸,影响器械的灭菌。
3.1.3 手术室、供应中心在清洗包装各环节共同存在的问题 内镜器械的缺失,护士责任心不强,未及时清点。有少量器械随手术包布流入洗衣房。对精细的器械(如气腹针、钩剪、电切镜的工作把手等)管理不到位,保护措施不够,未及时处理轻微螺丝松动而导致配件丢失甚至报废,管腔器械未及时处理而导致生物膜的形成。对内镜器械不熟悉、不认识,导致器械包之间换错、器械装配错误,造成内镜器械的损坏。手术室和供应室人员都站在各自的角度看问题,相互不理解,出现问题互相推脱责任。
3.2 解决对策
3.2.1 制定缜密的交接流程 巡回护士手术结束,与洗手护士共同清点器械后,须填写内镜器械交接单,连同器械一起放于内镜专用转送车上,再将转送车送进污物电梯到达供应室。对性能不好的器械,用线做好标记并在清单上注明。对破损的器械予以更换,如为不同规格应注明。内镜工作站的护士清点并拆卸器械,发现问题30 min内与手术室联系。经灭菌的无菌包通过洁梯送回手术室。随时记录交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符合实际的物品清点和交接流程,明确各自的责任,杜绝器械丢失现象。
3.2.2 严格执行标准清洗流程 器械清洗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11]。科室制定清洗标准流程严格执行,设立兼职质检员,随时做好清洗质量检查工作。包装岗位人员在物品配装前,需对每件器械进行清洗质量的再次检查,若有清洗不合格器械及时退回去污区,由清洗人员再次清洗。若包装岗位质检不严格,包装后的不合格品由包装人员负责。这样环环相扣、责任明确,有效实施质量控制,确保清洗质量。
3.2.3 内镜器械清洗消毒供应链的可追溯记录 配置全密闭的硬式器械盒,制作标识牌(如LC1、LC2等),设置器械包清点单,填写内容有手术时所属房间、电话、患者姓名、住院号、是否是特殊感染、洗手巡回护士姓名、打包者、核对者和日期。特殊情况注明在备注栏。电脑室设置“手术室内镜器械供应链模块”,记录清洗、包装、消毒全过程,做到责任到人,便于追溯和核查。
3.2.4 夜间内镜器械的处理 对于17:00以后及夜间急诊内镜器械,手术室护士直接从污物电梯下到供应室内镜间,进行清洗、打包,第2天消毒灭菌。
3.2.5 内镜器械的周转 内镜器械的不足,导致器械周转不过来。自从实现手供一体化后,逐渐增加器械包,各专业组内镜手术器械与台内内镜设备的套数比例已经达到2.5∶1。保障了接台间有充裕的时间完成标准化的器械清洗与灭菌流程。手术量较少时,适时调整器械包的包装材料,如改用无纺布包装,延长有效期,减少过期包,降低器械的损耗。
3.2.6 人力资源的配合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由于内镜器械清洗消毒送到供应室,工作量增加,为确保工作质量,打消供应室人员的消极情绪,手术室轮流外派1名经验丰富、能熟练配合各类手术并掌握内镜器械性能的护士,协助内镜器械的质量控制。供应室派出一名年轻、有责任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其余人员再轮流培训。做到人人参加操作的规范化培训,接受正规的操作技能,学习流程,明确职责,认识到操作规范的重要性,减少因失误操作而造成的损坏;护士长利用查房和日常检查提问理论知识,考核相关操作技能。医院提供外出进修的机会,以提高专业知识和水平。
3.2.7 加强两科室之间的沟通 对存在问题由护理部统一协调,做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3.3 内镜器械清洗的重要性
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明确规定:用于手术的内镜器械及附件都必须灭菌,灭菌之前必须彻底清洗。清洗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污物去除的过程,是去除致热源、微生物及有害物质的关键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重视灭菌而轻视清洗,殊不知内镜器械的清洗效果对灭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清洗质量直接影响灭菌效果。有大量的研究[12-15]显示:物理和化学的灭菌方式均不能去除致热源、血迹和微粒等,且任何残留的有机物都能妨碍灭菌介质的穿透,污染的器械若清洗不彻底会在其上形成一层生物保护膜,给灭菌带来困难甚至造成灭菌失败,导致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且污染物凝固将影响器械今后的清洗效果,甚至可能损坏器械。内镜器械的材质特殊、结构复杂、精密度高、管腔细长,清洗难度较大。灭菌前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如果因清洗不彻底则降低灭菌效果,甚至灭菌失败,应重新清洗。因此,严格规范的清洗是内镜手术器械灭菌的先决条件。
3.4 内镜器械实行手工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其优势
内镜器械实行手供一体化对供应中心人员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突显出其较多的优势。实施一体化方案后,能够让手术室护士全身心地投入到手术的配合工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患者服务中。清洗、检查、保养、消毒、灭菌由专业人员完成,既能更好地确保清洗质量,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医院成本,又能达到控制院感的目的。轮转的手术室护士提供新的业务知识,供应室护士及时补充、更新专业知识,能够培养工作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两个科室互相理解、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不断总结经验,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从而推动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总之,实行手供一体化能更加合理使用人力,由专业清洗、包装、消毒人员完成,同时发挥消毒灭菌设备的最佳效益,确保手术内镜器械的清洗质量,减少了手术室的环境污染,达到了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消毒供应中心对内镜器械实行区域化流程管理,有效提高了内镜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质量,确保了内镜器械的安全使用,完善了医院感染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利益。但因条件限制,处理问题的环节复杂、涉及人员多,且内镜手术器械价格昂贵易损,零件难以配置。因此,在处理过程中要重视环节质量,强化过程管理,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建芳,江丽华,肖立.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探讨[J]. 当代护士,2010,12(12):108-109.
[2] 张小珍,黄丽英,冯丽琪. 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 医学信息,2010,23(6):334-335.
[3] 周小玲,陈细英,徐东莉. 手术室与供应室清洗器械一体化管理方案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3):1975-1976.
[4] 王伟,姜皓,冯耀清. 手术室与供应室器械消毒一体化对手术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吉林医学,2012,33(16):3544-3545.
[5] 尹金贵,钟碧玲,徐伟莲,等. 不同清洗方法对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观察[J]. 现代护理,2007,13(1):33-34.
[6] 李俊霞. 腹内镜手术器械消毒问题的探讨[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09,1(2):25.
[7] 邓娟,付文红,姜萍. 手术器械消毒供应管理模式的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410-6411.
[8] 王建敏. 复用手术器械清洗与质量监测[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123-124.
[9] 卫生部.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 北京,2009,4,1.
[10] 张秀珍. 手术室器械二种清洗方法的效果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7(3):474-475.
[11] 张志刚,吴冉,杨坤明. 内镜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3):59.
[12] 李思,贺吉群,常青. 有机物对H2O2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影响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973.
[13] Mogul R,Bol′shakov AA,Chan SL,et al. Impact of low temperature plasmas on Deinococcus radiodurans and biomolecules[J]. Biotechnol Prog,2003,19(3):776-783.
[14] Purevdorj D,Lgura N,Ariyada O,et al. Effect of feed gas composition of gas discharge plasmas on Bacillus pumilus spore mortality[J]. Left Appl Microbiol,2003,37(1):31-34.
篇5
【关键词】护理;感染;儿童急诊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85-02
目前,儿童急诊患者逐年增多,且小儿患者常在夜间就诊,病情变化快,发病急,病死率较高,且儿童免疫力较低,此外,急诊环境人员较多,通风不佳,儿童在医院急诊留观期较容易感染[1]。本文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34例儿童患者,总结其护理要点,旨于降低儿童患者的致死率,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案,提高儿童患者的康复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34例儿童患者,其中男童89例,女童45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6岁。其中13例为上呼吸道感染,19例为大叶性肺炎,32例为细菌性肠炎,9例为化脓性脑膜炎,26例为病毒性肺炎,13例为水痘,7例为手足口病,9例为病毒性肠炎,6例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2护理方法
1.2.1做好基础护理
保证儿童患者自身的卫生尤为重要,应督促患者家属做好患者口腔、眼部、臀部、脐部的护理,勤换衣、洗澡。注意观察监护病房的患儿其眼部、脐部、外伤伤口是否有脓性分泌物,若有,用青霉素盐水清洗眼部;用双氧水、75%酒精和10%碘酊冲洗脐部。
1.2.2积极对儿科急诊室进行消毒
儿科急诊室要勤开窗通风,采用空气动态循环消毒机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控制重症监护室的温度在23~26℃,通风换气2次,每次时间长于1小时,紫外每日消毒1次。对急诊室各区域按照污染程度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不可随意更换。用0.5%的过氧乙酸对急诊大厅消毒,用1g/L含氯消毒液擦拭公共设施和急诊地面[2]。
1.2.3重视护理用品和医疗器械的消毒
对耐热的医疗器械须定期使用压力蒸汽灭菌、等离子体、环氧乙烷等方法灭菌。对湿热不稳定的器械须进行浸泡消毒[3]。有些医疗器械除了进行表面消毒外,还要对隐蔽的地方进行消毒。当儿童患者较多,较频繁使用医疗器械时,要增加消毒次数。儿童患者的床单、病服、毛巾要消毒后使用,每周清洗和晾晒被褥。
1.2.4加强无菌操作的观念
对儿科急诊的医务人员定期开展无菌操作的相关课程,加强无菌操作的观念,不可因紧急的急诊工作的、而忽略要无菌操作,增强工作时的责任心,加强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执行操作时要戴好帽子、口罩和六步洗手。有呼吸道疾病、眼鼻喉感染、开放伤口的护理人员不直接参与儿童患者的护理工作。特别是进行中心静脉、气管、脐静脉插管等操作时,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因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感染[4]。
1.2.5对儿童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因急诊的儿童患者人数较多,医务人员难以兼顾到每位患者,故对儿童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除了利于患者家属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对儿童患者有效护理外,还可增加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可更好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人力允许时,可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对儿童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如人力不足,可印发易懂的健康教育卡片,让家属了解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结果
134例儿童患者经护理后均得到较好恢复。
3结论
与普通病房门诊相比,儿科急诊收治的儿童患者差异较大,加上急诊室环境的特殊性,容易导致儿童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的高发,带来较大的护理难度。儿科急诊室儿童患者具有普通病房和急诊留观室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是急性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的特点,主要与探视制度不完善、急诊室环境差,公共设施污染较严重、打扫消毒不及时、儿童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医务人员手卫生问题、医疗废料和医疗器械未及时消毒、护理时无菌操作不到位、患儿数量较大,加大护理难度有关。加上儿童呼吸道净化能力较弱,较容易由于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导致肺部感染[5]。
本研究主要从做好基础护理、积极对儿科急诊室进行消毒、重视护理用品和医疗器械的消毒、加强医务人员无菌操作的观念、对儿童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五个方面对护理儿童常见急诊感染,134例儿童患者经护理后均得到较好恢复。故恰当合适的护理方法对儿童常见急诊感染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袁玉峰.普通外科常见院内感染菌及其耐药性[J].中外医疗,2009,28 (4) : 41~42 .
[2]安春兰.外科门诊感染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7) : 87.
[3]何红芬,沈国莲,曹莉.儿童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的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094.
篇6
【关键词】涤棉布;纯棉布;周转快无菌包;合格率;成本
医疗用品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成多元化趋势,同样,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的灭菌包材料也由原来单一的棉布包发展到医用皱纹纸、纸塑包装材料、医用无纺布等多种包装形式并存[1],但纯棉布作为基本包装材料仍是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包装最为常用的材料,占医院包装材料的80%以上[2]。由于纯棉布料本身存在的缺点,如:棉布包装脱屑情况严重,可达60000个/m2的纤维毛样物质,且因反复使用后,加重脱屑情况,导致隔离效果的降低甚至影响灭菌作用[3]:因此,有效优化和改进纯棉布灭菌包装材料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涤棉布与纯棉布的性能相近,在某些方面比纯棉布更为优越,如易洗涤、耐磨损、成本低,涤棉布作为一种包装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穿透性、阻菌性,为此,我院供应室设计方案征对周转快的无菌物品,如持物钳、棉球罐、持物筒、换药碗、缝合包(按照消毒规范要求及使用量大,保存周期在1-2天),应用涤棉包装,并对其进行灭菌效果、阻菌效果、使用率试验,并与纯棉布进行了对照,现将结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观察组采用采用35%涤+65%棉的涤棉包布,对照组采用140支纱的全棉包布。首次高温去浆后使用。两组灭菌包具有相同的规格、体积、内容物。包内均备3M包内指示卡,包外贴3M化学指示胶带。
1.2方法
1.2.1灭菌前进行B-D试验3MB-D测试包,温度134℃,时间3.5min,压力2.1kPa。观察B-D测试纸颜色变化以了解灭菌器的预真空效果。同一锅次中灭菌。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40个试验包放入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生产的1.2L-XGLDMB型脉动预真空灭菌柜内灭菌,压力2.1kPa,灭菌温度132℃,灭菌时间8min。灭菌后利用柜内余热将无菌包烘干。
1.2.2涤棉布和纯棉布灭菌试验包的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灭菌时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以符合灭菌要求;灭菌后包外化学指示胶带由黄色变为均匀的黑色,灭菌合格;包内化学指示卡由黑色变为均匀的黄色;同时,灭菌器内放置3M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
1.2.3涤棉布和全棉布灭菌包不同存放时间细菌学监测结果比较保存方法:把烘干后的无菌包置于温度为18℃-25℃,湿度为60%-75%,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物品架上,物品架距离地面20cm、墙壁5cm、天花板50cm[4]。每日监测无菌物品存放间内的温、湿度,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两次,每季度进行空气培养一次。
在温度25℃以下的干燥环境,纯棉布包装灭菌后的物品有效期为10-14d,在潮湿、多雨的环境则缩短有效期的天数,加之我院换药包、持物钳等使用频率高,一般循环周期是1-2d,所以分别在灭菌后第0、1、2、7、10、14d进行细菌培养。
1.2.4将上诉涤棉和纯棉灭菌包重复使用30次后进行肉眼观察并送监测中心监测质量、性能变化。
1.3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无菌包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涤棉布和全棉布无菌包细菌学监测结果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篇7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黑龙江绥芬河 157399
[摘要]目的 分析2012—2014年绥芬河市牙科诊所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与《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及《消毒与灭菌效果和评价标准》对绥芬河市牙科诊所2012—2014年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3、2014年灭菌器械合格率、空气合格率、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及物体表面合格率逐年上升,其中2014年前述指标合格率皆显著优于2012年(P<0.05)。结论 加强牙科诊所医护人员消毒知识培训与考核,加强消毒管理,定期做好消毒效果监测,可有效提高消毒合格率,值得重视。
[
关键词 ]牙科诊所;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019-02
Analysis of Monitoring Results of Disinfection Eeffect of 2012 to 2014 Suifenhe City Dental Clinic
MIAO Xiaohong
Suifenhe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 Laboratory Medicine,Heilongjiang 15739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disinfection effect in 2012 to 2014 year Suifenhe City Dental clinic.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health promulgated the “technical standard for disinfection” and “standard of disinfection in hospitals” and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effect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to the Suifenhe City Dental Clinic in 2012 -2014 disinfection monitoring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In 2012, 2013, 2014,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air sterilization equipment, qualified rate of object surface, qualified rate and qualified rate is rising year by year of disinfectant in use, which in 2014 the index qualified rate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in 2012 (P<0.05).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dental clinic disinfection knowledge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disinfection, do regular monitoring of disinfection effec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fied rate of disinfection, worthy of attention.
[key words] Dental clinics; Disinfection; Monitoring results
[作者简介]苗晓红(1974-),女,山东平度人,本科,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微生物检验。
消毒监测是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消毒工作必要的监督手段,通过监测可促进医疗消毒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及规范化,以便实现消毒卫生标准,从而有效控制院内外感染,同时提升医疗质量与患者满意度[1-2]。为了进一步分析绥芬河市牙科诊所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该文针对8家牙科诊所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该次研究将绥芬河市8家牙科诊所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监测内容为2012—2014年3年期间的消毒效果。8家牙科诊所消毒效果监测情况基本为:牙科器械监测每年30~40份,物体表面每年30~40份,使用中消毒剂每年20~30份。
1.2 方法
采取问卷、现场调查与察看等方式进行调查,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与《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及《消毒与灭菌效果和评价标准》对绥芬河市牙科诊所2012—2014年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监测内容包括灭菌器械、空气中菌落总数、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及物体表面菌落总数等情况。此外,该次研究中消毒效果监测的检测技术依据按照GB15982-2012中附录A操作。
1.3 消毒效果监测评价标准
该次研究消毒效果监测评价标准按照GB15982-2012[3]执行,具体包括:①灭菌器械:应无菌,不得检出;②空气中菌落总数:≤4.0CFU/皿·(5min);③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0CFU/mL;④物体表面菌落总数:≤10CFU/cm2。检测样品结果超出以上标准为不合格。
1.4 统计方法
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同时采取统计学软件SPPS 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012、2013、2014年灭菌器械合格率、空气合格率、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及物体表面合格率逐年上升,其中2014年前述指标合格率皆显著优于2012年(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口腔疾病属于常见疾病,研究显示人群中约有90%以上的人因口腔疾病需口腔治疗。牙科医护人员长期与口腔疾病患者接触,同时处在重度污染工作环境中,若不做好消毒与自我保护,极易引发感染,甚至造成病原传播等[4]。基于此,加强牙科诊所消毒及其监测就显得十分必要,除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外,还能提高医疗质量,对医护人员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该次研究针对绥芬河市8家牙科诊所2012—2014年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灭菌器械合格率、空气合格率、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及物体表面合格率依次为90%、80%、95.5%、83.3%,2013年均有所提高,依次为95.6%、84.6%、96.7%、87.5%,而2014年相较于2012年则显著提高,分别为97.8%、92.3%、100.0%、93.8%。经统计学分析可知,2014年合格率与2012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2012年底,该市加强了牙科诊所消毒工作的研究与探索,并着重制定了监测方案与反馈机制,经过2013年的摸索后取得了不错的进步,而2014年进一步进行了完善与改进,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效果。
该研究者参阅相关文献及结合该次研究,认为市区牙科诊所消毒效果及监测存在这样一些问题:①基层医院尤其是个体诊所缺乏消毒观念与意识,同时相关消毒知识比较欠缺,而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等,对消毒工作并不重视,消毒工作仅仅流于形式,未能很好落实。②基层牙科诊所相关的消毒技术匮乏,甚至部分诊所至今未能配置医用高压灭菌器与空气消毒设备等。③消毒观念及设备的不足,使得效果效果达不到预期或基本的要求。④消毒规模有限,牙科器械准备不充分及缺乏基本消毒设施等,比如部分牙科诊所无高压灭菌器,尽管部分诊所安装了紫外线灯管,但是未能按照正规操作实施。这些问题的存在,常常会引发很多危害,比如导致医源性感染,这个十分常见,因为牙科诊所诊疗时侵入性操作过多,接触污染的血液几率较高,存有潜在人群传播危险;引发血液传播疾病的传播,比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因为牙科诊所部分口腔科器械是HCV、HBV及HIV等血液传播疾病重要媒介,而且这成为共识,我国已经成为肝炎大国[5],目前HIV感染趋势也逐渐加重;造成监督与监测分离,工作的协调难度较大,消毒监测制度未能完善,从而使得管理不佳,后果十分严重。
基于此,首先要加强牙科诊所相关医护人员消毒知识的培训,定期做好考核,争取持证上岗;其次,牙科诊所应建立消毒管理机制,并设立专门的兼职消毒及管理人员,主要工作为定期对诊所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督促;同时,要定期对消毒质量进行自检,其中紫外线灯强度可通过化学指示卡检测,压力蒸汽灭菌器则采取化学指示卡检测[6],利用自检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从而保障消毒灭菌质量;此外,尽量不要采用低效的消毒剂浸泡或消毒医疗器械,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采取高效消毒剂处理,比如戊二醛等。
综上,加强牙科诊所医护人员消毒知识培训与考核,加强消毒管理,定期做好消毒效果监测,可有效提高消毒合格率,值得重视。
[
参考文献]
[1]彭刚德.牙科诊所消毒中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14):145-146.
[2]周淑萍,许晨耘,柯雅娟,等.海南省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现状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4(10):1231-1233.
[3]叶天军.浅析乡镇基层牙科诊所消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3):290-291.
[4]姜海妹,姜智.2009年医疗单位牙科器械消毒灭菌效果调查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0):1312-1313.
[5]刘翠梅,胡凯,班海群,等.牙科综合治疗台公共接触面的消毒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313-5315.
篇8
【关键词】器械清洗;手术室;中心供应室;一体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70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51-02
手术器械种类随着手术方式和数量的增进而不断提升,手术室内对手术器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严格制定手术器械灭菌标准。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情况直接关系到手术质量和手术室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负担。但是在器械清洗和交接过程中,常出现多种问题,管理制度落实性较差,不能满足器械灭菌要求,管理衔接工作较差,出现丢失、清洗不满意等矛盾[1]。为合理管理器械清洗,制定科学、规范化管理流程是手术室工作需要。本文探讨手术室和中心供应室一体化消毒对手术室器械清洗程度的影响,现将具体情况做出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集260件手术器械,用于各种手术,其中包括110件止血钳、100件持针钳、其他器械。按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组间器械种类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清洗方法
1.2.1对照组按传统模式进行管理,手术后由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收集手术器械,并进行初步清洗表面血液和残留物,然后浸泡消毒,整理打包。送到中心手术供应室,由中心供应室进行彻底消毒灭菌,完成后由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取回存放备用。
1.2.2实验组按手术室-中心供应室一体化模式进行管理,手术后护理工作者仅作初步清洗,清点手术器械数量和种类后进行核对,放置密封箱。接下来一系列清洗工作均由中心供应室处理完成。①供应室工作者在术后1小时内与手术室护理工作者进行器械交接工作,掌握器械清单,由专门运输污染品的运输车经专门通道回收。回收后严格按照杀菌消毒流程进行工作,达到理想清洁和灭菌标准。②增强供应室管理员对器械灭菌工作的重视程度,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面对工作任务。同时强化供应室管理员工作能力,通过培训等方法使供应室人员充分掌握器械回收至消毒的工作流程,掌握消毒要求,熟练进行清洁操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者对手术器械名称、性能、材料等认知度,合理进行器械分类,再根据不同清洗要求和方法分别进行清洗。掌握包装和保养需求,核对器械清单,完成包装,并顺利送回手术室保管。提升手术器械从清洗-包装-消毒过程工作质量。③工作进行过程中,合理搭配工作人员,使供应室内器械清洁工作顺利完成,与手术室内工作紧密衔接,促进手术室内工作进程,避免延误手术开始时间,为手术做充分铺垫。
1.3清洗和消毒效果评定[2]
1.3.1清洗效果评定采用目测和无菌擦拭方法,合格标准为器械表面以及齿槽等部位无污点或血渍,整体光亮洁净,无菌白纱布擦拭无杂质。
1.3.2灭菌效果评定合格标准为清洗器械包的外包装密实、整洁,并且未发现湿包。经化学指示胶带变色合格。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测计量资料(χ±s,P
2结果
2.1清洗器械清洗和灭菌效果观察实验组器械128件清洗合格,合格率为98.5%(128130,127件灭菌合格,合格率为97.7%(127130,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清洗合格率81.5%(106130和灭菌合格率78.5%(10213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对于手术室器械清洗采用手术室和中心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必要性。随着手术要求不断提高,为进一步顺应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要求,对手术室器械清洗情况逐渐受到手术室内重视,成为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必须良好落实,确保手术室器械清洁度和无菌状态。传统管理模式将此项工作重任划到手术室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范围内,增加护理工作者非护理工作量,加重工作负担,严重降低其他护理工作的落实,降低护理工作效率。传统清洗管理模式简单,存在多种漏洞,落实情况不理想。传统清洗器械方法和工具落后,耗时长,不能有效确保器械准时完成清洗,并不能确保清洗和杀菌程度,不仅延误手术时间,一定程度上阻碍手术进程,同时加重术后感染可能性。为进一步节约手术室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从实践中证实将手术室和中心供应室连接起来,充分配合发挥工作价值,明显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降低手术室安全隐患,是值得临床采取的方案。一体化模式将器械清洗过程规范化、科学化,易于落实,并确保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按供应室要求完成,使工作效率高效化,工作质量具有保障性。
3.2传统手术室和供应室对器械清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管理模式存在很多漏洞,阻碍器械清洗工作进度,衔接工作差,工作流程不能顺利完成,主要体现在:①器械交接时间过于集中,导致清洗工作量分配不均,一段时间内清洗工作耗时过长,延误手术器械的使用,阻碍手术进程。②手术室内护理工作者工作量大,不仅需要做好手术相关护理工作,手术结束后又要整理清洁器械,降低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工作者清点器械时精神疲惫、松懈,重视度不够,导致整理工作容易出错,加大清点过程中错误率,造成不良影响。③手术室和供应室护士交接工作较差,不能保证工作衔接性,降低工作效率。器械清洗消毒时间不固定,次数较少,导致每次清洗量较大,延误接台手术进展过程。另外,交接工作时工作者态度不认真,容易忽略细微手术配件,造成多种安全隐患。④供应室内工作者对手术器械认知较差,相关器械知识掌握不足,不能准确进行器械分类,未掌握器械性能和灭菌要求,使用错误方法消毒,损伤手术器械。或者工作者未达到手术器械包装、保养要求,降低手术器械使用寿命。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科学性、规范化管理是手术室内器械管理必然要求,有效解决相关矛盾的关键所在。
3.3手术室和中心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效果①一体化管理后,强化器械管理制度,是整个器械清洗过程和保养过程更专业、更有秩序的保证措施,对器械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同时使器械灭菌程度有效提升,更符合手术无菌要求,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可能性,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性。本研究中,实验组器械128件清洗合格,合格率为98.5%(128130,127件灭菌合格,合格率为97.7%(127130,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清洗合格率81.5%(106130和灭菌合格率78.5%(10213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通过一体化模式管理手术器械,加强规范化操作流程,可有效解决器械清洗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器械清洗和灭菌质量。一体化模式管理手术器械不仅受益于手术室和供应室护理工作者,使其从繁忙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受益于广大手术患者,进一步确保手术安全性,临床意义显著,应广泛普及到基层医院中,充分发挥其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医疗用水;卫生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用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检验、配药配液,以及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医疗用水种类繁多、要求复杂,其卫生质量与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密切相关,是影响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传染病传播和职业危害等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医疗用水水处理系统在医疗机构的应用日渐广泛,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卫生风险,已引起各方关注。本文通过阐述当前医疗用水的卫生质量及管理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以期促进相应对策实施,进一步规范医疗用水卫生管理。
1医疗用水的定义和范围
目前已有规范性文件提及医疗用水概念,但对于医疗用水尚无明确定义和范围。一般认为,医疗用水指在医疗机构中用于诊疗及相关操作的各类用水,包括临床科室诊疗操作用水、医技科室检验、制剂用水和医疗器具洗涤消毒用水,如血液透析用水、口腔诊疗用水、制剂室制药用水、分析检验用水和供应室医疗器具清洗、消毒用水等,其中不含任何添加物,无菌生理盐水、消毒液等不属于医疗用水;医疗机构中非诊疗用途的日常用水,如生活用水、集中空调用水、消防用水以及洒扫/绿化用水等也不属于医疗用水。
2医疗用水的卫生质量和管理
医疗用水水源主要是市政供水,部分经二次供水设施储存后直接用于临床诊疗;部分通过水处理设备生成自制医疗用水,满足不同诊疗需要;另有部分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采购商品包装水如无菌蒸馏水、灭菌注射用水等作为补充。各医疗机构、机构内部各科室和部门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流程的不同,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均存在差异,以下对各类医疗用水分别详述。
2.1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
透析用水由透析用水处理设备制备,主要包括透析浓缩液、透析液用水和透析器再处理用水。通过透析装置,患者每周可能接触超过300L水,比正常摄入量增加近30倍。血液透析是治疗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透析用水的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血液透析的疗效和安全,其卫生质量问题早已引起重视。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透析用水微生物学污染与透析患者的急慢性并发症相关,细菌内毒素还可引起热原反应;微量元素和有机化合物可导致溶血和贫血等[1]。国内外曾多次发生因透析水水质不合格导致的重大透析事故,甚至导致个体或群体死亡事件[2]。湖南省疾控中心曾于2003—2011年期间收集128家医院的透析用水水样223份,检测理化指标合格率在90%以上,菌落总数、内毒素合格率则分别为70.3%和41.7%[3]。陈晓泓等[4]在2011—2012年期间定期检测上海36家透析室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内毒素水平,其中85.40%(3790/4438)样本内毒素含量<0.1EU/mL,10.86%(482/4438)在0.1~0.5EU/mL之间,有3.74%(166/4438)的内毒素含量>0.5EU/mL,上海地区血液透析中心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内毒素控制情况总体满意,但仍有提高的余地。调查发现,在导致透析用水污染的因素中,供水体系的管理疏漏、相应监管机制的缺乏是重要原因。如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不符合要求、缺乏规范化控制体系;工程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无专人操作、维护和保养导致设备长期使用未及时更换组件、未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工程技术人员与透析医护人员工作衔接不畅;水质监测数据缺失或不规范;对水质超标应采取的处置措施不明确等[5-6]。我国对血液透析用水的卫生要求较为明确,主要参照卫生部印发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简称《规程》)[7]以及YY0572—2015《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8],包括微生物、电解质和毒理等一系列指标。《规程》规定细菌培养应每月1次,细菌总数<200CFU/mL,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内毒素<2EU/mL,化学污染物至少每年测定1次,软水硬度和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YY0572—2015规定细菌总数<100CFU/mL,内毒素<0.25EU/mL,比《规程》要求更高。各标准对血透用水的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具体指标见表1。透析用水处理设备目前在国内已作为第二类医疗器械,多数医疗机构将透析用水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长期重点开展监测,水质卫生质量逐步提高,但透析用水的微生物污染仍普遍存在,水质仍需提高。随着血液透析治疗的开展、水处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对于透析用水中污染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2017年开始实施的YY0572—2015《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已与国际标准ISO13959:2014[10]接轨,内毒素限值由1EU/mL降至0.25EU/mL,并增加干预水平要求,建议为最大允许浓度的50%,即0.125EU/mL,新标准的实施将对透析用水水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2.2口腔诊疗用水
口腔诊疗用水主要指口腔外科操作手机冷却用水和诊疗冲洗用水,其中诊疗冲洗用水包括手术部位冲洗用水和非外科手术部位冲洗用水,如超声洁牙设备用水、漱口水等,主要经牙科综合治疗机水路,通过手机和三用枪接触患者。我国口腔诊疗服务需求量巨大[11],但对口腔诊疗用水的卫生质量关注较晚,首次报道见于2002年[12]。口腔诊疗用水的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污染严重,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3]的要求,江宁等[14]检测187家医疗机构6168件口腔诊疗用水样品,仅62.89%的样品细菌总数符合上述标准(≤100CFU/mL),水源水、管道水、漱口水、冲洗水和手机出口水的合格率分别为84.21%、83.42%、67.24%、65.75%和52.97%,储水罐水合格率为57.05%,并均有多种致病菌检出,可见口腔诊疗用水的微生物污染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导致口腔诊疗用水污染的原因众多,目前较为认可的三个主要环节是:①对水源和水处理工艺无要求,储水箱清洗消毒不彻底造成原水污染或选用的水处理装置未能达到净化效果并造成二次污染;②患者体液经手机和三用枪等诊疗器械回吸导致水路和储水箱被微生物污染;③口腔诊疗台供水水路弯曲且直径微小的结构特殊性使管道污染后细菌繁殖形成生物膜,管道难以彻底清洗消毒等[15]。这一现状与目前口腔诊疗用水水质卫生标准以及管理手段的缺失有关。且目前在口腔诊疗时无法将艾滋病、结核等传染病患者与其他患者区别对待,病原微生物经水路引起交叉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已有研究显示患者甚至医生可因接触污染的口腔诊疗用水或气溶胶从而引起感染[16],口腔诊疗史也是造成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17]。国内对手机、三用枪等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已有要求和具体措施[18],并将牙科综合治疗机、牙科手机和超声洁牙设备等纳入医疗器械管理,但未包括附带的口腔诊疗用水处理装置,对口腔诊疗用水尚未出台相应的卫生标准或者规范,业内大多参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国外标准(表2)。选择合适的限值既要考虑到患者的健康还要考虑国内水处理设备、牙科诊疗器械的现况。目前由于缺乏监管标准和常规监测机制,医疗机构主观感控意识不强,且口腔诊疗目前存在社区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分散式口腔诊所给水质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因此,制定并完善相关规范及卫生要求,并对口腔诊疗用水实施切实有效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医用器械、设备洗涤用水
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内镜室和部分临床科室需要使用洗涤用水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污物。按消毒前清洗步骤,洗涤用水分为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用水。按WS310.2—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22](该规范技术操作部分参照了国际标准:美国ANSI/AAMIST79医疗护理机构压力蒸汽灭菌和无菌保证综合指南)要求,前三者多为流动水,终末漂洗采用电导率≤15μS/cm(25℃)的水。采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灭菌的器具在消毒灭菌完成后,还需再使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去除残余消毒剂。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医疗器械具有结构日趋复杂、精密度高、材质多样的特点,增加了使用后清洗的难度。很多医院消毒供应室、内镜室的清洗设备和手段落后[23],未安装水处理装置,洗涤用水水质污染问题未引起重视,业内少有报道。近年来,陆续有研究表明,洗涤用水尤其是纯化水,受微生物污染严重。田春梅等[24]对一家消毒供应中心的原水、初次漂洗水和终末漂洗水采样,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初次漂洗用的纯化水合格率为66.67%,终末漂洗用的自来水合格率为50%,质量不容乐观。洗涤用水与器械的清洗效果密切相关[25],水质未达到软水要求可导致器械和清洗消毒机内部管腔结垢,影响器械寿命,并导致消毒灭菌失败,增加感染风险,亟需引起重视。目前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26]要求,医疗器械清洗用自来水水质应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终末漂洗用水电导率≤15μS/cm(25℃),但对软水水质、微生物指标均未提出要求;WS310.1—2016新提出了应配有水处理设备,但对水处理设备的选型评估、安装和产水量等亦无明确要求,给管理实践带来难度。此外,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普及已造成部分无手术室的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功能萎缩、设施老化、人员配置不足、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但仍有少量复用器械需洗消处理。增加水处理设备和洗消设备虽可满足相关要求,但将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室管理,并探索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模式或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2.4气道湿化用水
气道湿化是国内医疗机构的常规治疗措施,湿化用水主要用于中心供氧系统、氧气瓶、雾化器、呼吸机和新生儿暖箱的湿化装置中,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湿化液。湿化用水和备用水受微生物污染现象普遍,污染率可达57%和46%[27],并可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等多种致病菌;氧气湿化液被污染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8]。目前国内的湿化用水选择无统一要求,临床上多使用制备的蒸馏水、冷开水或自来水;对备用水的保存时限未做规定,部分医疗机构使用包装灭菌蒸馏水、灭菌注射用水或一次性氧气湿化瓶自带湿化液以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水质检验和评价标准亦未明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29]中要求湿化液应为无菌水,但无明确水质指标要求;临床实践中评价标准多参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使用中消毒剂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均要求≤100CFU/mL)或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0]中接触黏膜的医疗器材要求(≤20CFU/mL),这些标准的合理性有待探讨;日常监测内容和频率尚不明确。气道湿化过程中,在潮湿温暖的使用环境下连续使用极易造成水中微生物繁殖,且氧疗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的高危人群,感染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须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开展有效管理以提高水质。
2.5制剂用水
部分医疗机构设有制剂室,根据制剂规程选用工艺用水,主要包括饮用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31],有部分医疗机构直接采购灭菌注射用水作为补充。饮用水应符合GB5749—2006《生活应用水卫生标准》,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目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32]要求,灭菌注射用水则作为药品进行管理。医疗机构制剂品种多、产量小,且国家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生产成本较高。随着医药工业发展,上市药品品种不断扩充和丰富,已基本能够满足日常诊疗需要。因此,考虑到研发资金和管理成本,除部分儿科、皮肤科制剂、杀菌剂及中药制剂外,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不再自行生产制剂,但制剂用水的管理仍需视医疗机构制剂工艺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
2.6其他医疗用水
除上述医疗用水外,医疗用水还包括手卫生用水、新生儿沐浴用水、急性中毒洗胃用水、外科术前备皮用水、手术冲洗用水等,一般为市政供水或二次供水经管网输送至各科室,经加热或过滤处理后使用。医院供水网络复杂、盲端多,容易造成水质污染。调查显示医院供水系统存在军团菌、快速生长分支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定植[33],应对水源性感染应提高警惕,并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的有效监管。
3医疗用水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医院感染;口腔器械;消毒;可追溯
中图分类号:TP391.44
自有医院以来就存在着医院感染问题,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此外,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有效监测等原因导致当前医院感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同时给医院和患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近年来相关法律规定的出台,使得医院工作过程的记录和可追溯管理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其中,器械感染是直接导致病人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谓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提到物联网就有必要介绍一下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无线电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向全院范围内提供各种无菌器械、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关键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疗、检验和护理工作的质量及病人安全,其重要性不容置疑。物联网技术在器械消毒中的使用在世界先进国家已经通过立法的方式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在国内绝大部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仍停留在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上止步不前。由于物联网作为一项前景技术,还面临着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电磁干扰、成本、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在医疗行业全面推行物联网还面临很多困难,尤其是在针对口腔器械种类多、小、难消毒、易损耗的特点方面没有相应的管理系统。医疗行业将是物联网技术率先应用的最大领域,尤其是在医院消毒物品流程及可追溯管理方面,在每个器械上安装RFID标签或条形码,并结合各类识别设备,对医疗器械在院内的打包、消毒、存储、发放、使用以及回收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实现对器械在院内的无缝管理,可以提高效率,避免疏漏,实现器械消毒的电子化追踪,从而提高器械消毒过程和效果的可信度,成品批次追踪等等,可有效降低医疗过程中的器械感染导致的医疗事故风险,为医疗事故界定提供依据。
2 研究内容和技术关键
在医院内,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医疗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存储、发放、使用,构成一个相对完整、闭合的工作流程。面对新设备、新器械的日益增多的现状,对各类设备动态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这个流程中,工作质量是环环相扣的,现有的人工记录方式缺点明显,无法了解和全面控制物品的流转过程,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存储等循环的整个过程缺乏实时记录,缺乏有力的手段来约束人员操作的随意性,缺乏强制性手段来监控每一个细节,成本控制管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面对法律法规日趋完善的社会环境,和医疗事故处理实施举证责任倒置的医疗管理环境,一旦出现医疗事故,人工记录的方式根本无法提供全面可靠的质量依据和法律凭证来证明医院的责任。
2.1 研究内容
(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系统,对所有口腔器械进行物流跟踪管理,全面提高临床科室与供应中心信息沟通效能和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实现从回收清点、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发放和使用等环节全方位监控。
(2)提供包括成本核算和一次性物品库存管理等相应统计报表和质量监控报告,全面提升消毒供应中心风险控制及综合管理水平。可实现单个器械追溯及维护管理,实现与数字设备通讯。实现消毒供应中心精细化管理。
2.2 技术关键
整个管理系统涵盖医院消毒供应物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物品回收、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存储发放、使用等。系统能够实现实时追踪物品(包)所在的位置和所处的状态,快速有效地追踪与召回过期的或存在问题的产品,通过条码、RFID芯片对单一器械实现追溯管理。软件包含以下模块的设计:物品打包、物品消毒、物品发放、物品回收、过期失效提醒、物品查询、物品追踪、统计报表、物品计划、权限管理和决策支持等。
器械佩带的射频标签里存储该器械唯一的标示信息,标签的选择要尽量小型化和耐用化,可以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对加装了标签的设备进行识别。便于器械的回收清洗、分类包装、消毒发放,减少交叉感染,贵重、放射性或锐利器械丢失等现象。在每个器械、海绵纱布内嵌入射频标签,术前、术后进行自动统计,减轻医护人员清点工作。可以使用射频识别设备扫描患者身体,确保病人体内没有遗留各类医疗异物。
在全院布置无线局域网,利用手持移动设备实现移动工作及通过条码、RFID芯片等阅读器快速输入数据,记录操作流程每一个步骤,对全院范围内的口腔器械实行实时跟踪和监控,并记录相关详细数据,提供各类数据报表,具有基于过程的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对各类消毒器械统一实时管理,包括按批次管理有效期和质量跟踪,提供与临床科室信息化的沟通渠道,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和多维度数据分析,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支持医院全院消毒器械质量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
3 实施过程中三个阶段
3.1 硬件改造
根据口腔器械消毒的规范和流程改造供应室,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无线局域网的架设,在关键的部位加装射频标签设别设备,形成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为相应的科室配置条码打印机、RFID芯片阅读器、条码阅读器和管理服务器。
3.2 软件研发
通过条码、RFID芯片等阅读器快速输入数据,记录操作流程每一个步骤,利用无线网络实现器械跟踪管理。利用动态配置设备接口连接清洗机,高压灭菌炉等设备,自动获取相关数据。对数据库表结构进行分析,优化数据存储,提取流程,根据各部门要求设计各类数据报表,可以实现管理决策支持和多维度数据分析。
3.3 应用分析阶段
在实践使用阶段中根据使用部门反馈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后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完善,不断满足消毒供应中心及临床科室的要求,并最终形成可靠的口腔器械消毒管理系统。
- 上一篇:医疗事故处理方案
- 下一篇:作业管理方案和实施细则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