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的流程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案例教学的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案例教学的流程

篇1

关键词:国际营销 案例教学 课前准备 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课后评价与反馈

注:此文章为内蒙古财经学院校级课题《案例教学法在营销类课程中运用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X1136)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X1018)的成果。

国际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在国际市场环境中,它研究满足国际范围内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目标的整个商务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上延到产品的研制开发、市场定价、产品包装,下延到产品的售后服务,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根据这门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对营销类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在国际营销的教学中,应积极倡导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案例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促动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厌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各自特点,便于个性能力的培养。我们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内容见下表一:

表一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项目\&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授理论知识\&教学形式\&课堂讨论式为主\&讲解――接受式为主\&教学情境\&仿真的实践教学情境\&孤立的人工情境\&教学媒体\&多媒体、视听录像设备\&单一媒体\&信息传递\&立体互动\&单向传递\&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单向传递\&学习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以案例为载体,创设

相应的问题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相互

渗透\&确定的、纯粹的理论知识,少

量的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角色\&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传授者\&]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是适应社会对营销类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教学方法,在国际营销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营销中应用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学生一味听老师的讲解,以讲解――接受为主。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案例分析大多是以小组的形式加以讨论, 由同学自己去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中所涉及的行业、跨国公司及产品有很多是同学们的生活中接触到的或是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 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开阔视野

现在市场上国际营销学教材多是以条条框框的理论为主,如:国际营销的4P理论, 学习起来枯燥无味而且不容易理解。国际营销案例大多来源于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实践,描述具体的情况与事实, 有的还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案例中所涉及的不仅是跨国公司产品营销方面的知识, 还包括行业发展情况及其他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没有接触过社会和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大大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所用的案例是综合性案例,所给出的资料是具体的,多方面的,需要同学们自己把握资料的性质,决定其相对重要性, 权衡取舍。有时候一些重要的资料在案例中没有给出, 需要同学们自己去动手查找,再进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到位, 仅靠一两个知识点是不够的, 要把多个知识点串起来连成一条线, 然后再把这些线编起来形成知识面, 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既有助于同学们将原来散乱零碎的知识变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又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沟通能力,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国际营销案例教学中大多数案例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在讨论过程中, 既需要同学们相互启发, 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观点与看法, 又需要同学们将自己的观点展示给他人, 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 说服他人。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沟通技巧。另外,对一些大型、难度稍高的案例往往还需要小组的同学进行分工协作, 共同查阅资料完成一份分析报告, 这些活动的完成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流程的设计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营销中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国际营销案例教学的流程呢?合理的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流程的设计对于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完整合理的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流程的设计应该包括课前准备――课堂的组织和实施――课后的评价与反馈。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流程设计的首要环节,课前准备充分与否涉及到案例质量的高低、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课前准备既涉及到教师的准备又涉及到学生的准备。

1.教师的准备

(1)案例筛选

针对某一国际营销理论进行案例的筛选是案例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和步骤。案例筛选好坏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所讲的理论从大量的同类案例中筛选出难易程度相当、典型、时效性比较强的案例用于教学。因此,所选择案例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案例要具有典型性。选择的国际营销案例要能反映不同国家营销环境的本质及变化规律, 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使学生学习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目前跨国公司营销事件层出不穷, 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在选择时应该经过严格讨论和筛选,选择具有典型性案例。

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好案例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情况编写的案例, 写作过程中不能加入作者的主观意图,或夸大或掩盖某些方面。只有写实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讨论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现场练兵的感受。因此, 国际营销案例的选择必须能够提供比较真实动态的国际市场环境, 让学生用系统和动态的眼光分析跨国企业市场营销的战略战术。

案例要具有时效性。由于各国市场营销环境具有变化快、不稳定、不可逆等特点,案例发生的时间一般不能太久远, 案例发生的营销环境与当前的市场环境比较要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这样的案例更有利于学生在现实工作中参考借鉴, 因此最好选择当年或近年发生的事件采编成教学案例。当然,一些被世界各地商学院公认的经典案例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这些案例还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使用的, 但时效性较强的案例应在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

案例要具有有效性。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学案例能够为当前和未来的营销实践提供有效的参照和指导。二是案例对授课教师和参与讨论的学生都必须是有效的,不能超越教师的驾驭水平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选择教学案例既要对当前和未来的营销活动具有借鉴意义, 又要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应当前的教学水平。

(2)课件的制作

课件是用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软件的总称,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课件,同样国际营销案例教学也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制作一个理想实用的案例课件,也成为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尽量做到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这样既感染课堂教学气氛、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节约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的准备。

学生应根据老师预先布置的案例,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料库搜集与本案例、跨国公司、产品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案例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点,对案例进行自我分析和思考。对以小组形式讨论形式的案例还要要求学生课前先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

(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课堂的组织与实施是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流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完整的课堂的组织与实施的基本过程概括为: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案例讨论――总结。

案例引入:因为在案例讨论之前,学生已经对涉及到该案例的相关理论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且,学生也已经在讨论前了解与案例、产品、跨国公司有关的资料,因此在案例引入的时候,首先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并要求做简单分析。

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即进入情境和独立探索,即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让学生独立探索。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学习”,案例中包含了多个问题,同时也包含了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紧扣教学目的、能引起学生讨论兴趣、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边看案例,边进行思考,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案例教学的课堂就像是随着一连串问题不断深入的“头脑风暴”的课堂,我们可以用图一呈现这一过程: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探求思路引导简答上升为理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程序: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理性归纳 新的问题……

学生:接受问题挑战 探究与讨论 完成简答 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学会学习

图一 创设问题情境图

案例讨论: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我们的做法是,把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一般来说,在人数上,小案例3~4人即可,大案例可能要涉及到8~10人。在讨论时间的分配额上,小案例一般进行5~10 分钟的讨论,大案例要进行30~60分钟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表述各小组对问题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对于发言者还没有阐述明白的问题,可以由同组的其他成员补充,另外,在发言过程中要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达到互动的目的。如果争议分歧较大,可以再组织讨论。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对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的小组或代表予以表扬,对思路不清、方案不合理的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

在课堂讨论和代表发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和配合,提供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畅所欲言,支持同学们的创新精神,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方案,因为,国际营销案例有些没有标准答案,许多方案不存在明显的错对之分,只有最优、次优和不优的区别。另外,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例如在小组之间争论不休的时候,应该因势利导,把握讨论的大方向。

总结:教师归纳总结是国际营销案例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现实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张等原因常被忽略。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既充分肯定其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一般来说,教师的总结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国际营销理论功底和较好的实践经验。得当的归纳总结,会使学生对案例研究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同时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课后的评价与反馈

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应体现在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内容。课后的评价与反馈能够及时发现偏差,对案例教学进行调整与修正,减少以至消除实际案例教学与教学目标的偏差。课后的评价与反馈在案例教学中的位置如图二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营销案例教学课后的评价与反馈不只是单纯评价本次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而是纠正偏差,以至于更好地改进,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流程的课后评价与反馈分为课后评价和课后反馈。

图二 国际营销案例教学的流程图

1.课后评价

通过课后评价,形成学生成绩,对于学生来说,成绩仍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成绩的评定要力求做到全面、客观、公开,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那么如何使评价全面、客观、公开呢?

评价的标准要全面、透明。对案例教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知识创新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多方面的考核。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标准,教师可以将标准再进行细化,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例,教师可将标准分解成:没有解决问题、基本解决问题和很好解决问题三个标准。教师应自始至终严格按照同一标准打分,避免按照主观印象打分,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使学生更加信服,增加他们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国际营销案例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取得的结果,而且要重视案例教学时学生参与的全过程。过程评价可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态度、团结协作的能力等来评价。结果评价可通过学生制作的PPT 课件,书面报告等形式来评价。

多方评价相结合。为更好地进行全面与客观的评价,可用采“自评”、“组评”与“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一般情况下,“自评”要各小组组长根据各人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的分数;“组评”时小组成员将得到同样的分数,激励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师评”是教师根据小组各成员在准备、讨论过程中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分数。当然,课后评价并不是不变的,教师需要针对特定情况,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2.课后反馈

有评价就会有反馈,否则评价也就失去了意义,通过评价可以找出问题所在,而通过反馈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国际营销案例教学课后反馈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反馈,教师通过评价,对整个流程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掌握,形成重要的反馈信息,如: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流程有哪些问题,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欠缺等等。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填写调查表、面谈等形式,课后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的看法,这些反馈信息将对未来改进案例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案例教学虽然在国际营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无法替代传统的理论教学。案例一般应当在学生掌握了国际营销营销基本理论后进行,也可以与国际营销理论教学同步展开。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的教学方式,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营销案例教学作为营销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案例教学的流程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的营销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付晓丹.案例教学法在国际市场营销教学中运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2]许海清.提高《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教学质量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3)

[3]武静.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4] 彭筱星.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5]李益民.《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物流学概论 应用

物流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注重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这样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从物流学概论课程目前的学习状况来看,学生要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教师采取单纯的讲解也会使课程变得非常枯燥,因而案例教学法在该门课程中的应用就被提上了日程。

1 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

1.1 案例教学可以扩展视野并开发学生潜能

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流学概论理论知识点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物流相关理论的理解,从而启蒙并引领学生对物流管理的入门与认识。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与获取,学会通过倾听其他人的意见、观点与评论,进一步地思考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并进行主动的自我学习与研究。例如我在讲授物流管理的意义这个知识点时,我就加入了关于北京现代汽车物流管理的案例,使得学生不仅理解了物流管理的意义而且也扩展了对于汽车企业物流运作的认识,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时视野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1.2 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物流理论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使得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而是积极地参与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与他人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案例的阅读分析,把抽象的原理、概念进行具体化。比如我在讲授物流流通加工这个知识点时,我就展示了关于阿迪达斯公司物流流通加工的案例,使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物流流通加工的运作,使得流通加工这个物流的专业运作变得异常的生动,易于理解,好与过多的语言描述,学生的反响非常好。

2 案例教学法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典案例太少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料比较少,其中适合做课堂教学的物流案例不多,尤其是经典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物流学概论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案例大多是通过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而得到的,案例的数量有限且经典案例太少。例如,我在讲授装卸搬运运作这个知识点时,可以查得到的案例就非常的有限,没有非常有针对性的企业案例,若查得到的案例也是运作不专业,没有体现物流学概论中的相关理念,并且多数装卸搬运的案例介绍得很简单,这就造成了案例教学法在该知识点中不能很好地应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案例就有了很大的难度。有的案例离学生生活很遥远,专业术语太多,过于生硬,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导致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热情不高,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造成了“曲高和寡”的局面。

2.2 案例的时效性差

目前物流学概论教学中在互联网上可以搜索到时效性比较强的案例,其可靠性比较差,数据不是很准确。并且企业实践的发展非常快,尤其是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课堂讨论的陈旧案例已经过时,课堂上讨论的案例已经不能反映物流管理与运作发展的实践,对学生走出学校进入企业的指导性就显得不足了,不具有指导性与前瞻性,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比如我讲到一个有关于沃尔玛配送的案例,案例中所述沃尔玛在中国大陆地区只有两家大型的配送中心,其实目前来看已远远不止两家,所以在时效性上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的运作,对学生们造成一定的误导,不利于学生全面而真实地理解沃尔玛的物流运作,明显具有滞后性。

2.3 案例介绍残缺不全

由于案例介绍不完整,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案例的详细内容,断章取义,进而在指导学生运用理论进行案例分析上存在难度。比如我在讲授物流配送这个知识点,引用了一个在互联网上查到的有关于“送鲜花一样送啤酒”的案例,因为相关的企业背景残缺不全,且没有深入过这些企业,就不能灵活运用这个案例来分析抽象的物流配送理论,从而使得这个案例在课堂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师不能深入理解案例的情况下,案例分析课就变成了案例讲解课,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解读案例是没有效果的,从而也使得案例教学法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3 应用中的解决对策

3.1 深入物流企业搜集最新素材

物流专业教师应该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多深入到物流结点企业中去,有针对性地在企业实践中搜集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最新案例,专业教师到企业运作实践中去,搜集物流企业中最新的案例资料。同时学校需要加大力度搭建企业实践平台,加大投资,建立相应的物流企业见习与实践基地,使得教师有机会、有时间深入到企业中去,更好地充实教学,做到教学相辅。比如我们学校就建立了大量的物流实践基地,不仅专业教师有机会去深入到物流企业,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课上的见习,五·一、十·一的社会实践深入到物流企业中去,在做中学,达到一个教学相辅的效果。

3.2 定期邀请企业物流管理人才到学校做报告

学校邀请物流结点企业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走进课堂,将其多年的物流管理实践经验向学生做以介绍,让学生直接和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人才面对面地交流。物流管理人才的企业管理实践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专家们在管理过程中的亲身体会,会促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物流管理理论对物流企业的物流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强。例如我校在每个学期都会邀请知名的物流企业经理与中高层管理者到学校来做报告,学生可以通过听讲座更多地了解到物流管理实践,在与专家一问一答中更深入地体会到课堂上案例分析的相关内容,效果很好。

3.3 科学且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

物流学概论课程案例选择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在物流学概论教学案例选择上,要与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关系密切,尽量避免泛泛而谈或过于冗长的内容, 以防止案例讨论中出现达不到应有效果的局面。在案例资料上应注重丰富和详尽,要有相当份量的材料,案例中的数据资料应当基本符合逻辑和规律,防止因材料不足或不当理解将分析与讨论引错方向。

②在案例资料的表现形式上要做到简洁醒目。可采用统计图表、流程图等方式,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分析方法,深入且细致地分析案例资料。

③在案例结构上,可以按案例资料的原有状态做简单陈述,但不要对学生做太多的限制,可以做适当的引导,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案例的探索与理解。教师最好按相关的顺序对资料做结构编排,使资料本身具有规律性。同时要注意案例的长度适当,否则学生的兴趣会大为减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4 培养学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

物流学概论课程案例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

首先在课前教师要尽量将案例提前下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要仔细阅读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与思考,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其次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发言,进行辩论与分析。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参与中可以从中得到训练,加深理解。

总之,“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最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促进物流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钟波兰.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运用的运用[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2]刘双.案例教学若干问题的辩析[J].教学与管理.2003,(6):31—32.

[3]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篇3

关键词:教学法;法律;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75-02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系统完整地讲授法律制度理论知识,学生习惯性地、被动地接受和记忆这些被视为“圣经”的制度与理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各法学院系纷纷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开始注重案例教学,编印案例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批判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长期以来,案例教学仍然局限于这样的一种传统模式:讲授-案例-讲解,并未能让案例发挥其能动作用。

一、我国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弊端及新形势下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1.我国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弊端。我国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一般采用的是将讲解和案例连续进行的方式,即“讲授-案例-讲解”的案例教学模式。相对于枯燥的理论堆砌,这种结合案例的教学方法有其先进之处,但在本质上并未改变理论堆砌的状况,而只是在后续阶段加上了案例,使之从表面上看起来接近于西方的案例教学法。教学中,教师要么先讲解理论再以案例巩固,要么阶段性理论讲解完后,以案例作为加深印象的环节。这样的传统案例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弊端:(1)案例永远是和授课内容分开的。对于大多数学生尤其是高职层面的学生来讲,这一种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将知识和案例对号入座,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案例和教学内容的脱节,达不到教学效果。(2)案例永远和职业环境脱节。大多数法律专业教学中采取的都是教学案例,来自于各类教科书,是“为了教学而教学”编写的案例,和职业环境严重脱节。学生既感受不到职业情境,也不能理解真正的职业任务。(3)学生永远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传统的案例教学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后,被动地将理论与案例挂钩,这是最大的弊端。案例教学之所以被众多大家看中引入中国,在于其精髓就是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我国长期以来这种讲解后案例的所谓案例教学法,严重违背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宗旨。

2.新形势下法律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基于这一现状,近十年来,不断有学校与一线教师开始摸索一些新的形式的案例教学方法。在这些研究中,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到了目前我国传统案例教学方法的缺陷,并探索了一些新的方法。在不断出现的新方法中,最根本的宗旨就是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教学的追求、以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为教学目的。具体而言,法学教育,尤其是法学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体现出如下趋势:(1)传统的先讲授后讲解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该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传统的先讲解后案例的方式,学生在整个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无法提高,需要有新型的案例教学模式来予以突破。(2)教学案例的设计不应脱离实践,应该能够和职业角色及具体任务相结合。所选取的案例应来源于实践中本课程领域或学科领域具体的角色,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能通过对案例的解决,来仿真式地接触实践。(3)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问题引导应成为教学环节设计的核心。案例的展开应摒弃传统的先叙述后问题的方式,整个案例的设计应以角色为前提,以问题为主线,通过情节的展开、问题的抛出,来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思考模式。(4)在教学评价中,应注重过程的评价。在整个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的主动和创新思维以及参与程度,因此过程的评价应是最重要的。

二、“六步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及内容

六步案例教学法是作者在6轮的刑事诉讼法教学中摸索和总结的一套新型教学方法。其具体内容为:

1.六步案例教学法的理念。六步案例教学法最基本的理念在于三个方面:(1)最大限度地与职业情境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实现“职业任务进课堂、职业案例进课堂、职业角色进课堂”的三进理念。在教学方法具体运用中,首先对于案例的选择,就要求教师应自己根据在律师工作等实践活动中的经验,自己编写最贴近职场的教学案例。其次,在案例编写中,引入职业角色,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扮演”感觉,能够有“身临职业情境”的感觉。(2)案例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上体现高度同步性。具体而言,在教学中,运用一个实践案例,设置一个职场角色,然后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职业任务,交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解决。案例即任务、问题的解答即教学内容的完成,实现同步性。(3)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六步案例教学法在理念上,以促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终极目标。因此,在教学环节设计上,通过小组讨论、拓展提高、课后实践任务的完成等环节,能够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六步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六步案例教学法是指“案例导入,设置角色-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分组讨论,完成任务-师生互动,知识解析-拓宽视野,拓展提高-课后实践,巩固深化”的六步法教学模式。

第一步,案例导入,设置角色:在第一步中,以一个能够贯穿教学内容的设计案例为引导,导入一个职场角色;在这一部分,对案例要求是能够切合职场并且能够贯穿教学内容的;对职场角色,要求必须是以法律职业人为主,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仿真训练的感觉。

第二步,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在第二步中,根据所设计案例的案情进展,提出若干问题与任务;在此部分,问题与任务对应的即是教学的内容,但是通过任务形式出现,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步,分组讨论,完成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在此部分,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任务。讨论的过程,既是对思维、语言和辩论能力的训练,同时,任务完成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

第四步,师生互动,知识解析:教师根据学生代表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解析,并形成师生互动;在此部分,首先,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根据之前讨论和此时学生代表回答情况予以记录,形成过程评价中教师评价的依据;在学生代表回答完毕后,教师归纳学生代表回答情况,并对相关知识点有重点性地进行讲解,并给出前述案例的答案。

第五步,拓宽视野,拓展提高:在此部分,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前沿信息,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法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学科,不断会有新的法律法规及理论出现,教科书中的内容难免有落伍之处,同时,对于国外一些法律理念,高职层次的课本也不会涉及,但这些内容对学生法律修养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此部分主要由教师补充此类信息。

第六步,课后实践,巩固深化:在此部分,教师布置课后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以实验或课后论文等形式完成,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传统作业都是以问答选择或案例解答等习题形式出现。六步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完成的实践性作业,必定是以职业情境为基础的。

三、六步案例教学法的创新之处

六步案例教学法在刑事诉讼法教学中形成了一个以“角色设置、问题引导、过程评价”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填鸭为教师引导,变远离职场为引进职业角色、仿真职场情境练习。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如下:

1.改变目前学习的现状,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六步案例教学法旨在通过教学环节中参与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整个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一个引导者和互动者,让学生在整个任务的解决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自行去发现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以“角色设置、问题引导”为核心,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环节,设计实用的教学案例。为解决目前教学中案例老旧或者脱离教学和脱离实践的现状,六步案例教学法要求编写的教学案例必须能贯穿大部分教学内容,将职业任务融入问题中,将职业角色引入案例中,形成完全与教学内容同步切合的教学案例。

3.探索科学的过程评价体系。传统法学专业考核方式为以各种题型的期末试卷,进行一次性考核。六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引入小组讨论、小组互评和师生互动,因此在评价方式上实现了多样化与过程性考核。学生最终成绩以小组互评加教师评价加期末考核作为最终判定成绩的标准,

4.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通过提前布置任务和课后实践任务,但又不局限于传统的作业题,使得学生的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后得到锻炼。

四、六步案例教学法在法学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篇4

关键词:现场教学;三化四现场;三学两讲解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205-02

一、现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提出及教学原理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现场教学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及其干部院校深受学员欢迎。教学总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上开展或实施,教学地点在教室往往被称之为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地点的“现场”以及作为教学环境的“现场”,实物形态和环境背后还深深地刻着历史的进程和时间的脉络,这里的“现场”提供了教学的素材。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有赖于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主要是来自学员的亲身体验、感受和交流。把“现场”素材加工为教学案例,将案例教学方法融入到现场教学体系中,通过对案例的解读、研讨,寻找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干部教育培训从知识传授型向问题解决型转变。现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使用案例,以团体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撰写案例等方式来增进成员之间的对话,引发参训学员省思,增强实际练习的经验,以及引导学员使用某种特别的思考方法的教学方式。

二、现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特点

1.案例素材丰满。和一般案例教学一样,现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也必须撰写案例,提前发放给学员,但案例内容和传递给学员的教学素材则更为丰富。一方面现场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案例撰写过程中更多关注到现场素材的不足之处以及学员在现场感性认知基础上对教学素材的更高要求,从而使案例更为丰满。

2.信息获取直观。直观性主要体现在学员获得信息的渠道不只是来自案例及教师的教学导入,还来自学员从现场的观摩体验、现场教学基地工作人员的介绍等。此外,和一般案例教学不同的是,案例研讨的教学地点不是安排在学校教室,而是设在了现场教学基地的会场,所见所闻都能获得大量的教学相关信息。

3.互动研讨多元。一般案例教学互动研讨能够实现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间的相互启迪和提升,现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还引入了现场教学基地工作人员,能够实现教师、学员及现场教学基地工作人员三者间的互动研讨,实现教师与学员、教师与现场教学基地工作人员、学员与学员、学员与现场教学基地工作人员的相互启迪与提升。

三、我院现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当前,我院在“五月田”有机农场实施现场教学,将案例教学的形式融入到现场教学中,开启了现场教学形式创新新篇章。在“五月田”有机农场案例中,现场教学将教学地点设置在现场教学基地,“现场”是教学地点,是教学素材,也是教学案例。

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有赖于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主要是来自学员的亲身体验、感受和交流。把“现场”素材加工为教学案例,将案例式、情境模拟、研究式等教学方法融入到现场教学体系中,通过对案例的解读、研讨,寻找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干部教育培训从知识传授型向问题解决型转变。

现场教学流程设计必须按照三个基本思路来探讨。一是现场教学流程设计是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组合,不能把现场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隔离、割裂;二是现场教学流程设计要根据教学对象差异、教学目的差异体现“现场教学”教学的层次性;三是现场教学流程设计中“现场”体验是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现场教学”在形式上的“标签”。从“现场是教案”的语境理解,任何一个现场教学流程都需要教学教案,即有着现场教学鲜明特色的教案,因而下文不再从“教案”的现场视角开展相关论述。

我院设计了三大类现场教学流程。一是现场观摩体验式,“现场”主要提供教学地点。二是现场交流互动式,“现场”既是教学地点,也是教学素材。现场交流互动式流程是在现场观摩体验式流程基础上,融合其他类型教学方式,包括交流式、调查式、访谈式等,如目前在蒋巷村开展的现场教学流程。三是现场研讨分析式,“现场”是教学地点,是教学素材,也是教学案例,如目前在“五月田”有机农场探索的现场教学流程。

案例式教学需要关注三个细节:一是至少提前1天把案例发给学员;二是需要与培训主办方提前沟通,让培训主办方协助我院实施好教学;三是现场教学组织与控制。

四、现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1.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仍然是传道、授课、解惑,但角色定位是导演,由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案例教师就是使教学发生的人,其主导作用总的体现在对案例教学目的的设计、教学案例的编写和选择,案例展现形式的确定、案例分析讨论的组织以及对学员发言的点评、总结、归纳等环节。教师作为导演首先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需要的案例,然后使学员入场,进入被描述的管理情景现场;接着要使学员入戏,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探索组织成败得失的经验与教训,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案例讨论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导氛围、导注意力、导问题、导结论的“四导”上。

2.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培训班学员的积极性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因素。要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对案例研讨问题设计上做到“三结合”。一是结合学员特点,针对我院培训对象各级各类的领导干部,年龄跨度大、岗位跨度大、级别跨度大,专业储备、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及学习风格等差异,现场研讨要根据每个人的差异、每个人对自身的理解、每个培训班学员的特点来选择善于提出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题,使学员有深入思考、发表意见的广阔天地。二是结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我院作为一所以基层干部培训为主要定位的学院,培训对象的培训期通常较短,一般为3~7天,在讨论交流中,教师主要通过启发、诱导,使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以行政决策者的身份进入“角色”,独立研究案例中描述的情况,为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出决策。三是结合教学目的,要结合现场教学目的,善于引导学员围绕案例展开分析、研讨,避免脱离主题的“泛议”,要善于发现学员发言中的差异、矛盾和不同观点,并及时明确指出,引导大家讨论、辩论。教师要认真听取学员的发言,了解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分析和判断,必要时可挑出关键的问题让学员辩论,以调动积极性。

3.案例教学的总结。现场讨论的小结决非“即兴”发言,教师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围绕研究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行深入分析,并注意充分反映讨论中学员的正确意见和闪光思想,对其认识的偏颇,则应明确提出,适当剖析。简而言之,现场案例教学对教师有以下三个基本要求:第一,要充分准备,即资料的占有要丰富,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缜密;第二,对现场的控制和对学员的引导要恰当,如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控制时间,控制研讨的方向,等等;第三,对研讨进行总结和概括,课下补充相关理论。

现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编写现场教学案例是进行现场案例教学的逻辑起点。我院虽然整理了一些典型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参考,但是整个案例库的案例还没有细化,案例库的更新机制还没有建立,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场教学的需要。现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是干部培训方法的一种创新。通过对现场案例的教学,学员们既加深了对课题教学的理解,又身临其境地了解到当年发生事件的全过程,有助于开阔学员在以后的工作中的思路和方法,增强其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我院应该大胆实践,认真总结现场案例教学的经验,探索现场案例教学的规律。

参考文献:

[1]陈玉芸.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8,(07).

[2]陈敏.高职院校案例教学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5,(10).

[3]周海燕,王丽辉.浅析案例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提升[J].石油教育,2009,(01).

篇5

关键词 报关实务 案例教学实践

一、《报关实务》教学现状

伴随我国外贸进出口业务的增加,尤其是天津滨海新区的蓬勃发展,报关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以往的国际贸易专业都重理论而轻实践,因此国际贸易专业有必要开设报关实务等实践类课程,以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海关报关实践能力,从而能够成功获得报关员资格认证。报关员是技能型的岗位,除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外贸进出口、报关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外,更需具备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然而,我们发现目前的报关实务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的知识繁杂,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而讲授《报关实务》的教师则感到由于知识点较多,手中的教材缺乏实际案例,通过相关网络资源也难以找到适合教学的案例,所以备课难度较大,我们结合报关实务课程的特点,深入分析,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报关实务相关课程知识之间缺乏联系和交叉,导致学生知识条块分割,难以融会贯通,统筹利用。报关实践操作需要综合运用所学到的国际贸易知识、国际货物运输知识以及报关知识,而目前的教学按照书中固定的章节进行,海关监管货物各自独立,难以系统化,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差。

(2)报关实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涉及众多的复杂的货物报关流程,有其不同的特点,而目前的教学仅仅是书本中报关程序的再现,没有直观的形象的信息,很难使学生掌握实际的报关流程,而且过于理论化的教学,也使得很多学生虽然学完报关实务,仍然不懂实践操作。

二、《报关实务》课程案例教学研究思路

提升学生的进出口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对国际贸易本科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保障。本研究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构建了重要知识点,案例库和实景流程课件为主体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重要知识点是实景课件和案例库的理论基础,案例库综合了海关监管货物的特点及报关流程该体系,启发学生理解进出口报关的操作实践,最后通过实景课件和习题集巩固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从而成功提升学生报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报关实践操作能力。如下图所示。

三、《报关实务》课程案例教学研究内容

(一)《报关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

本课程具有知识点多、知识关联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实践经验缺乏,感性认识不足,知识面狭窄等原因,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困难较多,成为课程学习的难点。重要知识点是实景课件和案例库的理论基础,结合历年报关员考试真题和实践操作,课题组总结了所有的海关监管货物报关流程(包括一般进出口货物、保税加工货物、保税物流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暂准进出境货物和其他海关监管货物)的重要知识点,这样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流程,启发学生基于重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式学习、从而对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流程有初步了解。

(二)《报关实务》案例库

报关实务课程重点介绍不同海关监管货物的特点及报关流程,内容繁琐复杂,目前的教学按照书中固定的章节进行,不同的海关监管货物是完全割裂开的,使得学生难以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差。因此,有必要引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结合理论和实践展开的,而且一个案例往往包含众多的知识点,与书本理论教学相比,较易为学生接受,并且一旦学懂之后,将比传统教学得到的知识更加牢固。传统教学,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案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报关实际流程的分析,发现案例中蕴含的报关相关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笔者基于重要知识点广泛搜集海关进出口监管过程中具有典型代表的报关实务案例资料,为《报关实务》案例库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案例库的具体内容。对案例素材等资料进行分类汇总,精心斟酌、去粗取精,选择综合性强,包含众多海关监管货物知识点,并且较为典型的案例素材,加入案例描述和案例解析,制成贴近海关监管货物报关实践的PPT形式,共完成35个案例的编制。

(三)《报关实务》实景课件及习题集制作

报关实务课程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报关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应从原有的重理论概述,逐渐转变到对学生技能培养。将课堂教学的内容落实到“实务”上。本研究构建了重要知识点,案例库和实景流程课件为主体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案例库综合了海关监管货物的特点及报关流程该体系,启发学生理解进出口报关的操作实践。为了进一步巩固案例教学的效果,强化学生的理解,课题组编辑制作了针对海关监管货物报关流程的习题集。搜集、拍摄并整理了海关监管货物的相关图片,系统归纳总结了不同海关监管货物报关流程,完成了PPT形式的实景课件。通过实景课件的展示,便于学生形象地掌握报关实务重要知识点,提高学生报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报关实践操作能力。

四、结论

本研究已经在我校《报关实务》课程中进行了推广和应用,成功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在近年的学生评教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后,笔者将会根据海关监管的新变化,继续补充完善实景课件和案例库。近年来,国际贸易专业开设了大量以提升学生进出口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专业课程,比如《报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实务》、《进出口单证实务》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同样可以应用于上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去,构建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案例库和实景课件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进出口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龙江.普通本科院校报关实务教学中的困境与化解之道[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11).

篇6

关键词:技术案例;案例分析;建构;活力课堂

一、巧借生活性的技术案例,建构活力课堂

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的记录员,而是主动的建构者,他们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在教学中通过技术案例教学后给出一定的问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先前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对后来的学习才是深刻的、有效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技术案例分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活力课堂。

巧借技术案例1:在“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中,我通过手机变迁的技术案例创设情境把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都融入手机变迁这一技术案例,通过一个技术案例达到通观全局的作用,因为手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通讯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提问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提问问题衔接自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把设计一般原则的七个原则利用手机变迁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技术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重难点知识,因是学生熟悉的技术案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所以在教学中巧用技术案例可以轻松地解决学生所学重难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选择技术案例时要注重基础,联系实际,尽可能考虑全体学生都熟悉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技术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使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的情感在生活氛围中得到陶冶,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构建活力课堂。

二、巧借趣味性的技术案例,建构活力课堂

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技术案例,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新的课程理念也将不再首先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而是更为关注的是是否向学生提供具有技术思想的技术案例,包括他们生活中的技术案例,他们感兴趣的技术案例和有利于他们学习成长的技术案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巧用趣味性的技术案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巧借技术案例2:作为教师,我在教“流程与设计”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要把大象放到冰箱里分哪几步,作为引课问题引入课堂,因为这节课学生要学流程和构成流程的两个要素,学生对于这个无厘头的问题当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的说冰箱太小放不下大象,有的说大象活的要放冰箱里是不可能的,有的说把大象杀了分成小块放入冰箱等,答案五花八门,讨论争论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于是我抓住机会赶紧播放的小品《钟点工》片段。看完小品所有学生都争着回答“把冰箱门打开,把大象放进去,把冰箱门关上”,通过观看小品这个无厘头的问题迎刃而解。虽然这是幽默笑话,但是学生在哄堂大笑中明白“时序、环节、步骤”这些流程要素和流程含义,把大象放到冰箱分哪几步这个流程虽然滑稽但流程步骤很清晰,学生立马就知道流程就是为了一定目的去做事情的顺序,做事情要有步骤,要有先后顺序,把大象放冰箱有三个环节一清二楚,自然而然地就不知不觉认识了流程和了解了流程含义,理解了流程二要素时序、环节,于是乎流程这一重点知识在这个幽默搞笑的趣味性视频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巧用趣味性技术案例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但在课堂教学中巧用社会热点的技术案例往往可以引起师生共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三、巧借热点性的技术案例,建构活力课堂

巧借技术案例3:在“技术性质”“控制与设计”教学中,我就利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机器人这一热点性技术案例构建课堂教学。

2016年中央电视台的猴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新意依旧不少,比如在歌手孙楠演唱《心中的英雄》时就安排540个机器人同时登台表演,一出场就博得了全场观众的狂热喝彩,当节目演进过程中,机器人阵营拼出“冲向巅峰”四个大字时,更把气氛推向了。

热点性技术案例的引用往往可以引起师生共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借技术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能够构建高效活力课堂,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完美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和教学条件等,采取最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各种教学方法相互交叉,需要对其综合考虑。

巧借技术案例教学法,同样需要发现、体验,对技术案例中涉及的具体问题也需要进行分析与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构建高效活力课堂,才能把课堂教学推向,教师才能教得舒心,学生才能学得快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巧选巧用紧贴学生生活、生动有趣、聚焦社会热点、体现学科特点、发挥教师特长的技术案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师生互动、与时俱进、技术含量、教学相长的高效活力课堂。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审计学教学模式研究实践案例

依据课程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对象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审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一般为相关专业三、四年级本科生开设,届时学生已学习过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具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为笔者开展基于《审计学》课程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提供保障。鉴于《审计学》教材涵盖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内容设置,结合《审计学》课程教学特点,笔者尝试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开展相关章节的教学实践,即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型教学模式、案例型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审计学》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1、研究型教学的基本流程

研究型教学的基本流程包括:(1)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筛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素材,构造特定情境, 向学生提出待研究范围, 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探讨的问题;(2)设计研究过程,它是研究型教学中一项基本任务,借助目标分析掌握学生对给定研究主题能够做什么,以及达到何种程度;(3)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即在上述研究完成后,要求学生以课堂讨论或其他形式交流研究成果, 并对不同意见进行探讨,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观点冲突等, 并作深入细致地思考。

2、《审计学》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

《审计学》课程开篇几章,理论性较强,仅只依靠教师讲授一种方式,难免会使学生有《审计学》课内容枯燥之感,不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对《审计学》课程第三章审计规范体系这章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主题的设计思路如下:

2.1确定研究性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审计规范体系的构成;

2.2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具体安排各环节应完成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包括小组内分工、制定计划、搜集信息、形成结论、撰写报告、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研究成果――我国审计规范体系构成和美国审计规范体系构成对比;

2.3提供支持服务。介绍本章需要的学习材料, 包括硬软件技术、文字材料、网络资源及其他资源。

2.4确定评价的指导思想,设计和制定评价表。通过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规范、控制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 以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教师预期的教学设计目的。

此外,授课过程中,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术界的热点、难点问题适当布置写作小论文。论文需要学生花一定时间去阅读和查询资料, 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 再把自己的想法结合所查的资料写成论文。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锻炼阅读和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二、《审计学》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模式

1、实践型教学的界定

对于实践型教学,一方面指学科问题的生活化、情景化及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是人类认识的两次大飞跃,要发展学生思维,实践在其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审计学》课程设置应将本学科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按照学生的实践整合课程体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实践性人才。

2、《审计学》课程实践型教学实践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课堂实践平台,加深他们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2.1构建课堂实践环境。课堂实践环境应主要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应仿照实际的工作环境、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需要来设计,要配备足够的设备及实践材料。会计实验室应具备电算会计应具备的软硬件环境,以及与会计、审计工作相关的其他物资环境。

2.2课堂实践教学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在演示和讲解基本理论的同时, 可以扫描大量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 比较真实地再现审计实务过程,这就既避免了单一讲授理论的枯燥无味, 同时又满足了学生急于实践的心理。在安排学生观看了演示资料之后,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实践操练。比如,在讲授审计工作底稿时,教材中介绍了工作底稿的种类及所包括的各项内容,我在讲课中展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真实的审计工作底稿,告诉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填制,怎么填制,然后让他们动手填制,这样做学生就会感到直观实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3重视审计程序,重视实践环节。模拟操作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模拟编写审计计划、审计报告,模拟会计报表审计等。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三、《审计学》课程的案例型教学模式

1、案例型教学的基本流程

案例型教学的基本流程包括:(1)教师准备案例。审计案例选择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选择那些既符合审计教学目标,又适合学生的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教师还可以选取与教材配套的审计案例录像带,使得案例教学更加栩栩如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2)学生准备案例。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案例,然后进行分析,还应进一步阅读和查找相关资料来支持自己的分析,并做分析笔记;(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先请一位同学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请其他同学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分别从自身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4)分析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见解进行评析,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以总结,加深理解。

2、《审计学》课程案例型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由组合, 也可由教师指定小组对案例展开讨论, 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习题课等时间,专门进行审计案例的讲解,通过一些案例的讨论,侧重解决审计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如教学中引入“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案例,“安然事件”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中对审计独立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等重点、难点问题有较深的理解。

总之, 发展学生的审计实务技能、增加他们的审计实践经验, 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缺乏,这是对传统审计教学进行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校会计课程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地质教育, 2006 (1),117

篇8

【关键词】国际结算 案例教学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教学改革与建设基金项目,课题编号:110130007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44-02

1.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

国际结算课程主要以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和支付工具为授课内容,要求掌握各种支付方式的特点、流程和风险,会运用合适的支付工具完成国际资金转移,并利用各种结算规则和惯例解决实际问题。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极为广泛,是金融、贸易、保险、法律的多边交叉学科,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由于内容太多、太细,难以整体把握教学深度与精度;而对于从未涉足实务的学生而言,理论教学尤显空泛。除内容繁杂细琐外,该课程还需要培养学生实际的业务操作能力。对于习惯了“死记硬背”的学生而言,就显得相对难以把握,考核时,拿分最低的往往是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这类的大题。鉴于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有必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2.国际结算案例教学的特殊性

要打破“教师讲、学生记”的满堂灌式教学,就必须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经济活动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作为某一当事人去思考,因此有必要选用国际结算业务中,真实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作为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在国际结算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殊性:

2.1案例参与者众多,涉及内容复杂

国际结算的案例涉及参与者众多,包括银行、进出口商、物流企业、保险公司、海关等。这些参与者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业务网络和利益关系,在阅读案例时首先必须理顺关系才能进行讨论。其次,案例涉及的业务流程复杂,包括贸易履约流程、货物运输流程和结算流程。不同的贸易方式、结算方式和支付工具其流程差异大,同时各流程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学生必须梳理案例中的流程。第三涉及的国际惯例多且复杂,案例分析不仅仅涉及结算惯例的运用,还涉及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商法,因此学生必须全面了解清楚这些惯例才能很好地分析、解决问题。[1]

2.2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验的桥梁

传统的国际结算课程分为: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教学中往往把理论讲解在前,实验操作在后,因此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没有进行过实验操作,无法理论联系实践;而进行实验操作时又会忘记理论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理论指导实验。运用案例教学法后就可以将两个教学环节连接成整体,通过案例分析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实验规范性操作的能力。案例教学是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的最好桥梁。

2.3充分发挥教师在讨论中的引导作用

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关键点是教师如何推动讨论的深入开展,这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对趋于一致的意见进行总结,对偏离方向的意见进行疏导,让其回归正途。如在讲解L/C中卖方是否应该接受限制转船条款时,学生的意见分成两派,都无法说服对方。这时若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往往效果不好,因此利用“春节放假买票”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为实现货物按时到达,在运输存在不确定因素时,采用转船是最好的方法。简单又形象地推动学生作出了明智地选择、取得一致的结果。这个过程教师始终没有利用权威性去告知学生应如何做,而是利用知识引导推动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因此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推动者,这是案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2]

2.4中英文结合贯穿于整个案例教学过程

该课程案例模拟的环境大多是西方发达国家,使用的语言以英语为主;同时结算活动参与者出具、办理、传递的单证、票据和函电也均使用英文制作,而且存在大量专业术语和简写。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常常遇到由于语言的不同理解而引发争议的情况,例如某案例中争议焦点就是该英文的理解“The shipment changed to 150 M/T of Yellow Sesame seeds from Dalian to Rotterdam and 150 M/T of Yellow Sesame seeds from Dalian to Amsterdam instead of original stipulation.”

因此在进行这类讨论时必须将原始的英文呈现给学生,而为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讲授理论和案例讨论中教师使用了大量英文,有意识地训练其掌握专业英语,为其毕业后适应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又不可以全部都采用英文授课,对于初学该课程的本科生而言,基本的游戏规则都还不太清楚,如果再加上语言的难度,往往会打击学习热情,所以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效果更好。

3.实施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许多教师都曾在国际结算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来说,主要分成案例教学前的准备、案例的选择、案例的初步分析、案例的讨论和总结几个步骤。本人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其过程也是如此,但是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3.1理论教学是案例讨论的基础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简介、分析和讨论为主体,但是学生毕竟是第一次接触该课程,许多学生对于基本的结算方式的内涵、特点、各方当事人的关系还都不是很理解。如果贸然地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只会让学生手足无措,打击其信心。因此我认为理论教学还是必要的,并且是案例讨论的基础,必须让学生牢固掌握。所以,课程安排时在每一个新的章节开始都进行必要的理论教学,之后再通过案例讨论加深学生们对于理论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理论的能力。[3]

3.2 针对性案例与综合性案例配合使用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成功的要素之一,一般应选具有代表性、新颖性、参与性和灵活性的案例。而有些案例具有针对性,有些则是综合性的。针对性的案例往往短小精悍、简洁明了;综合性的案例则长篇累牍、错综复杂。在进行案例讨论时,针对性案例只需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即可一针见血、迅速解答,而综合性案例需要联系各种知识才可剥茧抽丝、详细解读。所以应选用针对性案例来说明某一具体理论、惯例或规定,放在理论教学中穿行。而选用综合性案例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能力,应放在各章结束时进行。针对性案例与综合性案例配合使用方可各取所长、相得益彰。

3.3典型案例多次回顾、贯穿教学与实验全过程

国际结算课程中有许多要点是必须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的,即理论教学和实验中会多次提到,而这些要点往往都会配有典型案例,这些典型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但是仅仅在课堂中进行讨论还不够,在实验操作中还应该进行回顾。实验操作时学生大多是在计算机模拟软件中进行单据的填写,为了考核的方便模拟软件都设有惟一正确的答案。而学生做实验时也都是在追求答案相符,并不会思考其背后的原因,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软件只会给出惟一的汇票填写方法,而教师可以请学生列出可行的所有方法,并区分其中的风险。这正好和理论教学中该节的典型案例相吻合,因此可以再次回顾典型案例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典型案例多次回顾、贯穿于教学与实验的全过程可以反复加深印象,取得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国际结算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抽象的、生硬的概念生动并具体化,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融合贯通,帮助学生毕业后顺利从“校门”过渡到“行门”。

参考文献:

[1]吴磊、戴莹星.国际结算案例教学探析[J].中国商界,2008年第7期:28-29.

[2]张玉琴.《国际结算》案例教学尝试[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0(S1):354-356.

[3]周锦.案例教学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3:148-149.

篇9

案例教学是19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率先实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成为案例教学法的发源地。在此之后的数十年里,这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渐渐被应用到其他的大学、高中甚至是中小学的课堂中。1986年,案例教学法被正式写入报告《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 Nation Prepared: Teachers for the 2lst Century),并大力推崇。1990年以后,案例教学法才传入我国被推广运用。

课堂使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什么?哈佛大学总结的非常精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而我使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主要有五点:

1.了解全球企业的各种资讯,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案例学习的对象往往都是全球顶尖的杰出企业,在教学过程里拓展学生的眼界,鼓励学生从现在开始努力提高自己,未来加入这个企业,或者成为创造下一个神话的传奇人物。

2.通过案例学习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对着密密麻麻的页面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也难有互动。利用案例的真实性融入理论,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理论知识就容易多了,对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另外一方面也要善于吸取、借鉴前辈们的宝贵经验。

3.给予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让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案例学习,老师可以更加直接的引导学生思考。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锻炼学生沟通能力。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我采取的是随机小组学习制,每节课按座位就近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共同讨论案例,完成课堂任务。通过讨论的过程不单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改变“我和他不太熟悉,没说过话”的状态,也有利于改善班级氛围。

5.最后一个目的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一次次的案例学习,学生最先能够建立一套思维步骤,建立在这个思维步骤基础上,慢慢的分析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我将分享案例教学的两个技巧:

第一个案例教学的技巧,给案例化妆,保障产品的吸引力。在案例教学时,我通常都会精挑细选出看着比较有趣比较新鲜的案例,最主要的来源是课本教材,我喜欢选外国作者写的书作为教材,理论通俗易懂,案例比较新鲜,有针对性。那如果课本案例不合适的情况下,我会选择课外资料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添加在PPT页面。

课本案例基本上是在课本章节的开头,或者结尾。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一两页字。基本上在我选定案例教学的素材之后,我会给案例化个妆,让课本的案例读起来感觉开心一点。

步骤一,我会选择先贴上企业的LOGO照片,清晰,直接,一目了然。然后就是公司的背景,如是哪个国家的,它在这个行业的地位如何。还有最重要的,晒出老板或者CEO的照片,在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时候有个想象对象。

第二个步骤就是案例企业的发展历程,当然在历程当中可以穿插各种新闻或者是老板的绯闻,让整个案例企业的形象更加生动,学生会笑就说明有在听。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在原有的课本案例基础上设置2-3个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讨论机会。

案例教学的第二个技巧,用有效的销售流程来保证产品的销售额,基本上在案例有了一个好卖相之后,会需要一个有效的教学流程来支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机会主动的领略产品的美好,从而保证良好的销售额。

典型的案例教学流程,首先老师讲解相关的理论,完成之后安排学生进行案例学习,过了20分钟,老师开始提问,最后老师点评给出正确答案。

我是按照这样的流程进行案例教学,首先介绍与案例学习相关的理论作为基础,然后装扮案例介绍企业一些背景信息,我会先给学生按照座位就近原则进行分组,安排小组案例学习,老师随机参与小组讨论,进行适当的引导。接着是总结各个组的亮点,热情的赞美学生是如何有创意,老师太吃惊了等等可以让学生自信心瞬间膨胀的赞美,让我的学生顾客觉得哎呀我原来是个人才啊!最后邀请我觉得完成的比较优秀的几个小组进行发言,来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

实际情况是大家欢声笑语,认真完成各自的任务。大部分时间我会坐在讨论组最中间的位置,离她们更近,从姿态的平等开始,我想传达的是我是你们中的一员,请向我敞开心扉接纳我,信任我,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点,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是最有效率的沟通方式,我可以直观的了解并掌控学生讨论进度,同时可以很好的引导她们。

篇10

关键词: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财务报表

良好的财务信息决策能力是每个经管类学生的必备素养。目前,财务会计教学以了解会计工作流程、编制会计分录为主,对于财务报表并不重视。在以往的教学中,财务报表作为单独的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效果上不突出,不符合应用型本科的要求。只有先从整体上认识财务报表,以“财务报表”为起始,再落脚到财务报表上,才符合目前“业财融合”环境下对业务人员的要求。只有真正理解业务的本质及准则内涵,才能了解报表中每一个分录的真实含义,才能将会计知识从理论学习转为实践。因此,对财务会计的教学改革应侧重于财务报表的运用,以财务报表作为学习的开始,最后落脚到财务报表的教学上,把财务报表的案例融合到教学中。

1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目前,财务会计教学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讲解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填制等,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现在的教学改革依赖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一个突出的缺点是不能够将会计知识进行串联,有一些会计案例脱离了实际,学生不感兴趣。财务会计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脱离实际业务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只让学生学会借贷的会计分录,脱离了实际业务,学生基本上只学会了理论知识,不理解财务报表的含义,不知道具体的科目和财务报表的关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只能硬套理论知识,遇到复杂一点的问题不能灵活应用。

1.2教学脱离认知规律

目前教学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多学生对会计的学习比较吃力,易混淆会计科目。很多学生不了解经济活动的实质,只是机械地记住会计分录,这不利于以后会计科目的综合运用,一旦离开学校到了工作岗位,发现业务依旧不会处理,而且会计的准则更新比较快,如果脱离了财务报表,单纯地学习准则制度,会让学生难以接受。

1.3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

财务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常常感到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生动现实的案例,教师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对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学习效果的体现。

1.4教学方法单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简单地学习会计要素含义、借贷复式记账法原理、几大类型的业务处理。教学方法单一,一般都是教师讲例题,学生练习会计分录。学生对业务知识的理解比较模糊,处于比较抽象的阶段,不太理解会计的整体循环,故急需创新教学方法。

2财务报表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改革的意义

目前,会计学的教学改革大多数都是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法多是单一的案例,教学的知识不成系统,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吸引力。而采用“以财务报表为导向”的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且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更加接近实务要求。

2.1案例系统化

“以财务报表为导向”的案例教学在编写案例时,要更加注重案例的系统性,不再以某一章节的知识点为依据搜集案例,而是将财务报表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每一块的内容对应的财务报表位置,将知识系统化,并且用同一个案例贯穿教学的始终。

2.2理论与实践结合

“以财务报表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改革在原有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公司报表内容,并且在编制报表的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教学时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加紧密结合,符合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要求。

3财务报表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改革目标

3.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财务会计系列课程以“填鸭”教学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在当下案例教学中,所谓的案例都是单独一个一个的案例,不能将所有的知识串联起来。“以财务报表”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法不仅会引入上市公司的案例,还从财务报表着手,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此外,“以财务报表”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还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实用化。

3.2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传统的会计教学把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知识割裂开,教师单独讲解会计凭证的填制,学生单纯学习会计分录的编制及会计账簿的填报,这不利于学习知识的系统化,学生的财务会计知识仅停留在理论层次。以“财务报表”为导向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解决了目前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3.3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目前,教学集中于会计分录学习,一般学校的会计实训里也多是重复的会计凭证填制业务。以“财务报表”为导向的会计教学不再把财务报表的编制作为最后一个课程内容,而是将财务报表的学习贯穿到整个学习环节,这样更加容易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不仅可以编制报表,还可以简单地分析报表。

4以财务报表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改革内容

以金课“两性一度”的建设标准为指导,财务会计的教学改革以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相结合。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需要学生掌握会计实务中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形成一套适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财务会计案例库,设置完善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以财务报表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案例改革和课程设置改革。

4.1案例改革

目前,编制案例的教师大多是教学岗位的人员,缺少实务锻炼,且案例都比较老旧,单独的案例不成系统,不符合“以财务报表”为导向的案例教学要求。另外,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科研压力也比较大,缺乏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教学改革上。故改革案例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4.2课程设置改革

目前,财务会计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而应用型本科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在财务会计教学改革中明确学生的位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学生建立财务小组,教师讲课为辅,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课程设计时,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实务案例,以会计活动为主线,最终形成财务报表。

4.3课程效果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财务报表”为导向的案例教学大多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在客观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时,要侧重于课程三大教学环节的过程性评价,而不仅仅是期末结果性评价。在教学中要适当提高学生平时作业的分值,对最后形成报表的完整度进行考核。课程的评价机制不再是单一的平时考勤加上期末考试成绩,而是渗透到学习的过程中。

5财务报表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5.1案例编写

首先,财务会计教研室应组建专业团队,充分重视案例库的编写,成立相应的案例编审委员会,将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和会计教师纳入案例委员会,同时聘请会计一线人员以及一些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参与案例的编写和审核。其次,做好案例设计的总体布局,结合相关的会计实务活动循环编写实际案例。在财务会计中的相关课程中明确每位教师的职责。每学期对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进行回顾和总结,提出修改建议,经完善后编入相关业务内容的案例库。已经编写好的案例及时发送给相关任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不断提出修正意见,完善案例,要时刻结合会计准则以及财政制度,不断调整案例的相关内容。

5.2课程改革

整体课程改革可以进行五个模块的设计。模块一,学生分组组建公司,以内容比较全面的制造业为主,用同类型的经典的公司报表让学生观察,重点引入报表,展示会计信息查找过程和报表项目,讲解反映财务成果所对应的报表及其联系;模块二,设置过渡模块或是理论讲授模块,讲解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包括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方法等;模块三,日常业务核算,从筹资业务、供应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到利润分配业务等主要的业务流程,学习会计分录的编制、会计凭证的填写、会计账簿登录等,在学习业务流程的课程中,要了解日常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业务流程,了解票据的形式,并且要熟悉基本税务知识,学会简单的报税环节;模块四,落脚到会计报表的具体编制方法和分析方法上,将所有发生的经济业务事实整合到财务报表中;模块五,结合典型的会计案例,学会阅读报表、分析报表和决策管理,形成闭合学习思维。

5.3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

在课程具体内容设置上,既要满足传统教学任务的要求,也要具体实现财务报表的作用。财务会计教学的具体改革思路见表1。

6结束语

目前,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要求,以“财务报表”为导向的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建立以学生为主导,将实务活动贯穿其中,模拟公司情景,以财务报表为学习启示,落脚到财务报表上,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地完成培养目标。以“财务报表”为导向的财务会计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这需要涉及到课程案例改革,课程内容改革以及课程效果评价改革,具体可以从案例编写、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周滢.非会计专业以“财务报表为导向”的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思考[J].市场观察,2020(9):50.

[2]高惠.基于“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会计,2020(13):14-16.

[3]任慧敏.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问题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2):69-70.

[4]王晓军.《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以延安大学为例[J].财会通讯,2020(9):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