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微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微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非煤矿山;安全;基础建设;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为了稳步推进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需要进一步了解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绩效,通过对部分已施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非煤矿山企业进行的调查,客观地反映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对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控制减少事故发生的作用。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和本质

1、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

标准化就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化古已有之,如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现代标准化由工业革命而兴起,是近两三百年发展起来的,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的普遍重视。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生产安全方面的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自2007年开始试点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从2011年推广,至2013年底全国已基本完成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及以上达标工作,非煤矿山矿山安全管理上了新台阶。

2、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本质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传统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生产方针和“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量化管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管理理念,强调企业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求组织按照PDCA循环开展评价工作,周而复始的进行体系所要求的“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活动,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实现生产的本质安全。

二、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创标

1、创标前期准备

矿山企业根据地方安监部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具备安全标准化创标的基本条件下,即有相关合法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照,基本安全管理制度、完整开采生产系统和前一年度安全绩效良好,就可以依靠自身技术力量或外聘技术服务公司开始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

2、创标技术合同签订

一般而言,矿山决定安全标准化创标后,就会选择安全评价公司或技术服务公司来帮助,特别是小微矿山和采石场,技术力量极其薄弱。双方签订创标技术合同服务合同,由安全评价公司或技术服务公司来进行培训和指导创标工作。

3、创标过程

首先应在内部成立安全标准化领导小组,然后开展学习安全标准化活动,再根据标准化要求,对矿山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作业现场、生产工艺技术等按照标准化规范进行建设和整改,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运行并查缺补漏。

4、安全标准化自评

在创标半年后,矿山依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和相应的实施指南,对安全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自评,并做出自评报告,认定所能达到的等级。若自评达标,则可向地方安监部门提出标准化评审申请,委托有资质的评审单位进行外部评审。

三、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审

1、评审程序

评审由具有资质的社团组织、非煤矿山科研机构或安全评价机构负责。按照申请审查、现场评审及复核、审核公示的程序进行。评审单位收到企业申请材料后,应进行资料审核,与申请单位签订安全标准化技术服务合同,明确评审对象、范围,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现场评审时,由5名以上评审人员组成评审组,其中1名评审员担任组长,负责现场评审工作。现场评审结束后,应当出具现场评审结论,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评审组成员须在现场评审结论上签字。申请单位完成整改后,应当向评审单位报送整改情况报告,评审

单位应当进行审核,必要时应到现场复核。整改符合要求的,评审单位形成评审报告,向评审组织单位提交评审报告、评审工作总结、评审结论原件等相关材料。地方安监部门逐级上报审核后进行公示,公示通过后由安监部门最终审批认定安全标准化等级并颁发相应证书和牌匾。根据规定,一级企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审核公告;二级企业由企业所在地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审核公告;三级企业由所在地市级安全监管部门审核公告。评审单位应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月(不含整改时间)内完成评审工作。

2、现场评审过程

现场评审一般按照首次会议、现场评审、评审组内部会议、情况通报会议、末次会议(总结会议)的程序,在地方安监部门的配合和监督下进行[2]。首次会议主要是介绍矿山人员、企业概况、安全生产情况和评审组成员,说明评审标准和方法。现场评审分成查阅资料和作业现场检查。查阅资料主要是对矿山的证照进行审查,对各种资格证书进行审查,查看安标化要求的安全法律法规、各项制度、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是否健全,查看安全管理机构、安全投入、工伤保险和应急管理,检查各种台帐记录情况等;现场考评主要是查看现场各种标志标牌,生产工艺安全,操作是否规范,设施设备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等。总之,安全标准化要求什么,评审就查看什么,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量化考评。评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观察力,往往决定着评审的准确度;评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纪律性,决定着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四、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绩效分析

1、非煤矿山企业通过推行安全标准化建设,能够遵循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和责任体系,企业主加大了安全投入,事故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得到加强,安全管理的实效性和安全管理水平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企业在安全标准化达标后,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很多,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也有少数企业在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后,企业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还不到位,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在标准化达标前后的变化不明显。这一方面可能是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及责任体系与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发生了脱节,另一方面可能是企业将标准化创建达标作为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在达标后没有实施持续的、规范的、制度化管理。

3、企业通过标准化建设,绝大多数企业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出发,加强了工艺设备、设施的改进,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得到加强。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已推行安全标准化的企业,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改进不明显。这一方面说明一些矿山企业工艺、设备、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仍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些设备、设施条件稍好的矿山企业,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的再改造再提升缺乏主动性。

4、安全标准化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这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过程中来,也就是说企业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对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的影响起着关键作用。从调查情况分析可以看到,有近半数的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变化不大,员工安全素质没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这说明,一些企业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没有细化到全体员工、全部岗位,没有深入到安全管理的全过程,这也是一些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后,安全保障水平没有得到根本性提升的原因,这也将严重影响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实效。

结束语

矿山企业在安全标准化建设中,从企业实际出发,建立、完善并持续运行符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的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巩固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注重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铃丁.推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J].劳动保护,2011,(11).

篇2

年,是全市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全省改革发展前面的关键一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二次会议精神,强化科学发展、争先进位意识,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奋发向上、大有作为,努力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工作主基调,扭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心任务,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实施工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兼并重组和产业聚集,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速推进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力促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双提升,推动我市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为确保年全市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抓运行调节,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加强运行调度和要素调节,确保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加强预警和监测分析。要把钢铁、电力、煤炭、水泥、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的运行情况作为监测重点,及时研究分析宏观政策取向,加强产品、生产原材料供需走势的监控。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加强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生产、销售、效益三大关键环节的分析监控,确保实现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二是加强要素调节。继续加强对电力、铁矿石、煤炭等重点生产要素的协调配置和管理,促使有限资源向优势行业和重点项目聚集,发挥优势行业和经济增长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预防恶劣天气影响,突出抓好冬季电煤、天然气、电力、运力等生产要素的供应工作,确保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需,维护社会稳定。三是科学组织企业生产。督促有市场、效益好的企业把握一季度生产要素供应相对宽松的时机实现增产增效,引导相对淡季的企业做好设备维护、检修等基础工作,无特殊原因工业企业要做到生产淡季不淡。要引导消费品生产企业,落实好国家、省、市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相关政策,充分利用销售旺季,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经济效益。

二、抓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立足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提升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和节能减排等七大专项,按照“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完工投产一批、加快推进一批”的思路,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扎实推进工业聚集区建设,充分发挥工业聚集区的综合效益,将工业聚集区建设与优化生产力布局、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坚持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加快打造一批绿色钢铁、绿色化工、绿色装备企业。以打造拳头产业和支柱企业为重点,确保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手抓优势产业,坚持改造旧的、发展新的、培育好的,进一步增强钢铁、装备制造、水泥、陶瓷、煤炭等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培育一批“行业巨人”;一手抓强势企业,通过推进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着力推动冀东发展集团、渤海钢铁集团、北方瓷都陶瓷集团、重型装备集团等大型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行业“航空母舰”。

三、加强工业消费品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放心食品。

积极做好消费品生产、供应和质量安全保障,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指导企业积极有序组织消费类工业产品生产,不断改善供给,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创新管理和服务,保障产品适用、货源充足、质量安全,充分满足消费需求。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信守合同,诚信交易,公平竞争,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以次充好、不掺杂掺假、不哄抬物价、不赚黑心钱。进一步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按照合法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工艺流程科学合理,生产加工过程严格规范,原辅材料符合规定要求,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良好,出厂产品批批严格检验,保障食品安全。

篇3

【关键词】安全;水电;发展

水电是目前第一大清洁能源,提供了全世界1/5的电力。与其它能源相比,水电具有循环可再生、长期成本低、综合效益大等优势,对改善能源结构,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石家庄市建有农村水电站49座,总装机容量29488kW,分布于石家庄市西部6个山区县中。发展小水电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就地开发,就近供电,并通过提供劳务、入股等方式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使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村通电问题,还带动了农村通水、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减少了山区林木砍伐,还促进了中小河流治理和水土流失防治;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推动了贫困地区就业增长和产业发展。

现今正处于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村水电面临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十二五”规划进入收官之年的关键时刻,石家庄水电行业既要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又要做到加强行业管理,以安全促发展。

一、倡导安全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石家庄市水电系统在安全理念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是水电站站长安全素养的提升。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开展安全研讨、交流学习等多种活动,把站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提升到法制的高度,提高到对职工生命、健康价值认识的高度,把现代管理手段和人的精神力量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引领职工进行安全文化建设,塑造安全文化理念。二是全体职工安全意识的增强。采取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双百竞赛”、安全讲座、安全生产会议及班组学习讨论等活动,将安全理念渗透到每位职工的日常工作中,使职工的思想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真正起到扩大职工知识面、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规范职工操作规程、促进安全生产的作用。

二、落实安全规章制度,严格各级监督

石家庄市水电管理部门在认真学习贯彻国家、部、省有关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同时,采取三方面的措施抓好落实。一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与领导体系,形成网格化管理。在市、县、站三级水电部门建立了农村水电安全领导小组,实现了组织落实。二是严格实行安全生产“双主体责任制”,提高了水电站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各级水电部门建立健全了安全规章制度体系,明确本级安全监管人员的地位和权限,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岗位目标责任书,切实将安全生产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井陉县乏驴岭水电站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并印发至每位职工手中,使安全生产工作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对水电行业各水电站实行企业负责、职工参与、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社会监督。具体讲就是指安全的主体责任由水电站负责,石家庄市水电处对全市水电行业的安全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石家庄市安监局对水电行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考察,安全工作的执行情况由群众进行监督,从而形成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切实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三、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人人学会保护自己。

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素质,减少人为损失的重要途径,定期对水电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是石家庄市水电行业提高职工水电专业基础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教育培训实行因人施教、动态管理,具体的讲,就是新入站人员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岗前技术培训,使之了解各主要设备的构造、原理和性能,熟练掌握水电站的“三规”、“四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跟班上岗;实习期满人员经县级水电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值班证后,可独立上岗值班;值班人员经电站推荐,由省级水电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可带班运行。对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离岗培训后仍不合格,降级使用或吊销值班证件。

除进行持证上岗考试培训以外,各水电站组织职工在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开展安全员、励磁、调速器、企业管理等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使职工时刻将安全放在眼边、手边、身边。

四、抓好设备管理,实现本质安全

石家庄市的农村水电站大部分修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机组设备老化严重,在性能和结构方面都已陈旧、故障增多,机组效率明显降低,市水电管理部门采取三项措施消除设备不安全因素,实现了安全生产与发电效益双赢。一是加大技术更新改造力度,对影响安全生产和发电效益的设备、元器件及时进行更新改造,消除设备事故隐患,确保正常生产。如,平山县的小觉水电站因滹沱河泥沙含量大,造成机组转轮磨蚀严重,年损失近10万元,通过对转轮表面进行新型陶瓷耐磨涂层处理,提高了转轮表面抗磨损性能,延长了大修时间,提高了发电效率。二是加大设备管理力度。按照水利部《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分类及年检办法》和省厅下发的《河北省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分类及年检办法实施方案》要求,按时完成安全管理分类年检工作,年检率100%;每年春季组织开展全市水电站安全检测,对电气一次、二次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及时发现消除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设备完好率始终达到100%。三是推广新设备、新技术。市水电处自主研发了小微型水电站自动调速控制装置,解决了水电站发电机组在突然甩负荷情况下不能紧急停机导致机组飞车的问题。通过推广自动并网装置,减少了并网时间,节约空转能耗,提高发电效益,提高了安全运行可靠性,对机组频繁解列及并网操作的水电站效果尤为显著。现全市已有18座水电站实现了自动并网。

五、严肃查处责任事故,加强廉政建设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立事故报告和查处制度。发生事故后,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按照事故等级和管辖权限,依法开展事故调查。调查处理事故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原因和损失。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严肃查处事故责任单位及责任人,防范惩治失职渎职等腐败现象。建立事故调查处理信息通报制度,所有事故调查报告依法及时向社会全文公布,真正发挥事故调查处理“一站有事故、全市受教育”的作用。建立评估制度,并在事故结案1年后开展评估,对每一起事故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后续跟进措施等开展评估,要体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教训务必汲取,防止悲剧重演。

六、完善源头监管体制,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篇4

一、有关互联网金融研究的文献回顾

1995年,全球第一家互联网银行SFNB(SecurityFirstNetworkBank,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在美国成立,随后开始在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兴起,近些年在中国和日本等地发展迅猛。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取得了很多成果。按照研究方向和内容来看,大致分为三类。1.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研究李博、董亮(2013)将互联网金融模式鉴定为三类:(1)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延伸,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都可归纳为这一范畴;(2)金融的互联居间服务,有第三方支付平台、P2P信贷、众筹等;(3)互联网金融服务,如小额贷款公司、基金保险销售平台等。谢平(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以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支柱,他将互联网金融模式分为八类: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对等联网(P2P)、众筹、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保险等。罗明雄(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有六种模式,分别为:第三方支付、P2P、众筹、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门户以及金融机构信息化等。郑联盛(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整个金融领域的新型业态。总结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并归纳为四类:(1)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包括有:为传统金融服务提供服务的机构或平台、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业务的创新化发展。(2)第三方支付。典型代表有支付宝、快钱等第三方支付机构。(3)互联网信用业务,主要包括众筹、网络贷款等新兴业务。(4)互联网虚拟货币。美国的Google、Facebook、eBay等都发行有虚拟货币。目前,中国对此类业务实行严格的管控,2014年1月起,已禁止比特币、莱特币等互联网虚拟币的销售。虽然学者们在叙述角度上有所差别,但从总体来看,所谓互联网金融不同模式就是各种金融与互联网要素的不同组合,可以概括为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与基于互联网特性而延伸的金融(类金融)服务两大类别。2.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MaryCronin(2002)介绍了网络银行的业务特点和竞争优势,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及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对网络银行的风险防范及控制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谢平、部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以先进的信息科技为依托,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他运用案例研究,归纳出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三种模式:移动支付、网络信贷和众筹融资。曾刚(2012)运用不同视角,对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进行比较,得出两者之间不仅具有竞争关系,而且还可以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王琴、王海权(2013)在对网络金融的内涵做简单阐释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典型的国外网站的业务和发展,与国内网络金融发展做对比,提出国内网络金融企业要逐步改善金融服务理念,加快推进网络营销模式的多样化和服务品牌化建设。左近业、贺根庆(2014)立足于中国网络金融发展实践,深入解析内涵,把握发展趋势,为网络金融业务拓展和利润增长提供新思路。显然,学者们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是高度认同的,对传统金融机构或管理部门而言,关键是如何适应并充分利用好这种发展趋势。3.针对互联网金融高风险的特点的研究学者提出应该把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体系,并提出多种监管方案。尹龙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探索较早,他在《网络金融理论初论:网络银行与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影响》、《对中国网络银行发展与监督问题的研究》等文章中,详细分析了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及风险特点,结合目前监管实践,提出了有益的监管策略。徐静(2006)指出近年来网络银行在中国发展迅猛,但是监管部门必须对网络银行的风险引起重视,及早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借鉴国外先进监管经验,并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巴曙松、杨彪(2013)认为中国第三方支付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相比,在立法层次、分类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及监管等问题上存在提高和完善的空间。鉴于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薄弱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陈林(2013)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形式及特点,指出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具有重要的影响,并在深入比较欧美等主要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王立国、徐爱萍(2014)分析了网络金融风险具有高度隐蔽性、瞬时爆发性、极度渗透性和交叉感染性,在此基础上,从法律、经济、技术等角度创新了监管模式,对及时分析和控制网络金融风险做了积极的探索。这类研究普遍认为,各种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蓬勃发展的背后,亟需有效监管,以控制风险,维护互联网金融领域投资者和消费者利益。

二、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分析

1.技术风险从互联网金融的运行模式来看,由于其业务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因此首要风险来源于技术层面。尤其是中国网络技术发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明显滞后,硬件设施及软件系统大部分由国外引进,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不能完全掌握它们的性能,或是系统设计存在缺陷,如开放式的网络通讯系统,不完善的密钥管理技术等都容易引起潜在风险的发生。而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功能,也使得这些技术漏洞和病毒等快速地感染,从而形成系统性风险。这样的例子近年来不断出现:如2014年2月,美国著名的众筹网站KICKSTRAER被黑客攻击,部分客户数据泄露;2014年3月22日,系统漏洞导致携程客户资料泄露。2.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的资金使用者通常以小微企业为主,这类企业的共同特征是财务报表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因而其不确定性要远远大于一般的银行客户。而中国征信系统数据的不完善,又增加了对这类客户信用状况的辨别难度。央行的征信信息是最完整的,但数据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数据时效性、全面性和层次性上仍存在短板,其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更差一些。一些利用大数据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平台虽然能收集到及时的数据,但能用于信用评估的数据并不多,而且分析方法和手段也还在探索阶段。二者此消彼长,互联网金融的不确定性要远远大于一般的银行信用。3.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呈现出混业经营的态势,对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票据法、担保法等法律都提出了新问题,急需法律规制,但制定法律必须全国统筹、深入研究、综合考量,这就出现了监管立法相对滞后的局面。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虽然把新型网络金融公司作为影子银行的第一类,明确由央行牵头,统一各部门协调监管,但目前还只是一个宏观框架,没有出台具体细则,在事实上出现了无法可依的局面。具体而言,涉及到以下三方面。(1)商业信息、隐私泄漏的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时代离不开大数据,在海量数据中加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机构拥有这些信息的所有权,为获得投资人信任,一些P2P网贷平台会把优质借款人的详细信息到网站上,这样不仅会造成网贷平台的商业信息泄露,也会使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隐私存在被泄露的隐患。依据《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的规定,如果互联网金融机构泄漏消费者或投资者个人信息,可能会受到法律的惩治。(2)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法律风险。2015年9月1日,新修订的《广告法》正式实施,强化了对大众传播媒介广告行为的监管力度。为提高知名度,目前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广告宣传中涉及虚假和夸大的成分,如“国家级”、“最高级”等极限词的使用;“保本”、“无风险”、“保收益”等承诺都属违反《广告法》的行为。(3)金融犯罪风险。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缺乏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记录保存和可疑交易分析报告等相关制度,在业务发展和盈利压力的主导下,容易采取一些高风险交易模式,触及了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底线”: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清算网络赌博或非法集资等犯罪资金,利用网上银行实施地下钱庄违法犯罪活动,网络炒汇、炒金,网络传销,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网上制假售假、洗钱犯罪等。

三、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拥有巨大的成本优势、服务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成为金融发展的巨大支撑;另一方面,较之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又面临更为巨大的技术风险、信用风险及法律风险,这促使各国的宏观调控者重新审视自己的监管政策,不断对互联网金融机构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以使其成为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1.完善的法律法规机制明确互联网金融各主体权利与义务,划分利益边界,保护交易双方权益,维护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美国法律制度比较健全,业务开展方面有《全球及全美商务电子签名法》、《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统一电子交易法》、《创业企业融资法案》;市场准入方面有《国民银行网上银行注册审批手续》;风险管理方面有《网络信息安全稳健做法指引》、《技术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PC银行》;现场检查方面有《OTS对零售在线PC银行的声明》、《FDIC电子银行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检查程序》等。英国对网络信贷的监管较早,《消费者信贷法》是规范网络信贷的法律;《P2P融资信贷操作指引》用来规范P2P机构;市场准入方面,无最低资本金的门槛限制,但网贷机构要获得信贷机构牌照才可运营。欧盟规范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规有《电子货币指引》、《境内市场支付服务指令》、《反对非现金支付》、《电子签名共同框架指引》等。日本对非银行民间金融公司资金进行管理的法律有《贷金业法》、《出资法》、《利息限制法》等。2.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金融的运行基础是互联网,因此,互联网技术安全和管理安全就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首要任务。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安全包括电子技术、内部管理、自有资本和客户资金管理等。具体要求有:(1)确保任何情况下的网络主机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严格排除各种人为或非人为因素的影响;(2)确保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身份、数据、资料的真实合法,交易过程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3)严格保密制度,确保研发新技术、新成果不被窃取,保证客户资料不被非法盗取或者修改。美国《银行机密法》规定,所有网络银行应当建立严格的新开户标准,还要建立网络监控系统。3.高效的行业自律组织很多国家都重视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对互联网机构的监管,运用行业标准来约束机构行为,可以弥补政府机关监管职能的缺陷,也可以补充法律法规的漏洞,及时对新情况作出反映。美国构建了完善的网络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制度框架:(1)决策管理层在业务风险中的职责;(2)网络银行业务的技术风险管理;(3)网络银行业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4)网络银行业务外包情况下相关风险的控制。另外,英国和日本都是组织自律组织充当“准政府机构”,承担部分政府的监管职能,营造互联网金融良好的市场环境。4.务实的功能性监管体制互联网金融从单一的业务模式开启,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业务模式也随之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平台囿于利润及企业竞争力的考量,纷纷向混业经营转变,金融服务逐渐趋向综合性,逐渐发展为向消费者提供全面服务,金融超市的出现给分业监管也带来了新的难题。为了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美英等国开始对监管政策进行调整。1999年,美国修改金融监管框架,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采取了综合监管与分业监管相结合的模式。200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法案,由金融服务局将取代原来的证券与投资委员会,统一行使监管职能,实现了跨行业监管。5.协调的国际合作机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要求日益迫切,国际社会开始构筑一个新的、稳健的国际金融架构。1999年,由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及意大利七大西方工业国成立了“金融稳定论坛”,旨在从全球范围监督各国及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后邀请澳大利亚、新加坡、荷兰、瑞士和欧洲央行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发表《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原则》,2003年,巴塞尔委员会《跨境电子银行业务的管理和监管》,2007年,《跨境电子银行业务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四、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