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

篇1

关键词:网络技术 高职高专 实验实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2-0051-02

1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相间的方法(一次理论课,一次上机实践课):二是多媒体演示加练习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主要存在下列弊端:

(1)角色的错位。以教师为中心,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而学生只是作为“观众”,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2)无法适应学生的个别化需求。由于学生基础和素质的差别,存在“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的情况。

(3)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缺少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和动力。

(4)对计算机网络实验的认识不足。一直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形式松散,随意性大,结果使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学生迫切希望教师以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来传授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学科教学中更自觉地推进素质教育。另外,有必要在帮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的欲望和精神,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原因,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设置上应加强单项实验和综合实训的时间、力度,除了每周的正常实验课程外,还应在每学期课程结束前利用两周左右的时间集中做项目综合实训,教师编写实训指导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训项目,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2 实验、实训教学的设计

实验、实训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实训教学进行得好不仅可以巩固相关课程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2,1实验设计

(1)网络组建方面。局域网布线、组建能力。这类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网络组建实施的能力。即对网络的规模、设备、应用等进行设计,完成网络的组建。这方面的实验有:双绞线缆接头制作实验、简单局域网组建、交换机级连和配置实验、二层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设置实验、三层交换机的带宽控制实验、交换机软件版本升级实验、交换机访问控制列表实验等。

(2)网络服务实验。各种网络服务器的搭建。这类实验主要是通过Windows 2000/2003Server配置各种网络服务器。这方面的实验有:Web服务器的配置、FTP服务的配置与使用、DHCP服务的配置、DNS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

(3)网络管理方面。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性能管理、网络认证、计费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这类实验主要培养提高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以应付在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这方面的实验有:交换机的控制口/远程登录方式和Web方式的管理实验、MAC地址的绑定实验、VLAN配置实验、三层交换机的VLAN互通实验、三层交换机接口配置实验等。

2,2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中教师只给出大的方向性要求,不对具体的问题作出规定。比如,建设某公司局域网综合实验,在实验中让学生自行设计网络拓扑,自行设计VLAN划分,自行规划IP,然后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组建起来。因为利用现有设备学生规划出来的网络是各不相同的,学生自主发挥的余地很大。学生不仅仅只是完成纯物理的网络组建工作,后续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配置、IP地址规划、VLAN划分等工作也包含在内。

另外,在综合实训中最容易培养和锻炼学生排除故障的能力,往往在单项实验中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出现问题的机率小一些,到了综合实验后要考虑的问题多了起来,出现故障的机率明显增加了很多,并且往往出现了故障后将导致后续的实验无法进行,所以在综合实验中看到学生忙上忙下,群策群力的情景相当常见。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无疑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

2,3实验环境

由于网络技术实验的设备要求,一般要求有网络技术实验室。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网络环境,例如使用虚拟机模拟多台计算机互连进行网络服务器搭建实验,使用虚拟路由软件模拟路由器进行交换路由实验等,也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2,4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整个实验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检验实验、实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

对网络实验效果的评价形式主要是进行单项实验与综合实训的评价。

如前所述,对学生所做的单项实验进行考核,主要是以实验的完成情况与出现故障是否正确解决来进行评判。这部分的考核当整体评价的40%。占很大比重的是进行综合实验的评价,通过前述的综合实训的实施情况来考察实验效果,除了让学生进行常规配置之外,还应该在环境中设置一定数量、不同形式的故障。让学生根据相关实验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对故障现象的分析、测试,最终排除故障。这部分的评价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评价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语式评价主要指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特点和有创意的地方,记分式评价则从内容、方法、实训报告三个方面来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其中,“内容”、“实训报告”两点重结果,而“方法”主要考查研究过程。为了突出研究过程的独创性,还可以设计附加分,与以上三点不挂钩,重在考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有独特的观察视角、选用知识是否超前、所用方法是否有创新。

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45-02

一 引言

在过去的十来年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到了迅猛发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不少院校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也渐渐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依托校企合作办学,坚持特色,以深化改革的思路来谋划科学发展。培育高职院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专业群是形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每个专业群都要围绕一到两个核心专业,为适应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探索和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同时带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图文信息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夯实基础,强化特色,提升内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根据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具体情况,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工作谈几点认识。

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基础

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国家示范性重点培育高职院校5年的建设,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拥有一支力量较雄厚、结构较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几年来,通过引进专家、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以老带新、互相学习等方法和途径,本专业基本形成了以高级职称教师领头、中级职称教师作为支撑、初级职称教师为后备力量的专业教学团队,大部分教师直接来自企业生产、管理岗位,持有行业权威职业资格认证。

在兼职教师聘用方面,通过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收集大量的行业、知名企业的专家信息,并且指定专人与专家保持密切的联系。从2007年建库至今,在册专家人数已达到了50多人,可以满足本专业对兼职教师的需要。

2.初步建立了以项目为载体、校企共建的课程体系

建立了以专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教材的编写以项目为载体,注重实效性和实用性,努力做到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零距离。多门核心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了项目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材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如CCNA认证课程则直接采用思科官方开发的最新权威教材。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Windows组网技术”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交换机与路由器原理及配置”、“Linux系统管理与组网技术”、“网络数据库SQL Server”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3.实训基地具备一定规模

校内实训基地中建有网络技术中心一个,包含网络基础实训室、网络系统集成实训室和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中包含有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包含有校园网。

4.引进行业权威认证,在校内建立认证考试中心

学校引进思科的CCNA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把CCNA培训课程融入本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此外,还设有高新技术ATA认证考试点,开设有华为网络助理工程师、工信部网络安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项目。

5.科研、教改成果显著

2007年以来,学校承担区级以上科研、教改课题4项,院级课题9项。学生在许多全国性的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如在第四届“思科网院杯”2009年度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中,本专业学生与国内著名大学本科学生同台竞技,以广西第1名、全国第11名的成绩进入复赛,在复赛中取得了全国第12名的成绩。

6.社会服务能力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依托学院的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对中职教师和社会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了计算机技术培训,先后培训中职教师250人次;同时,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还进行横向科研开发,成功开展了2项课题的研发工作;并且积极扶持兄弟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 专业建设改革的内容

1.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校企合作的推进过程中,在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认证培训、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只要找准切入点,找准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是可以做到互利互惠的。学校通过把美国思科公司的CCNA认证课程融入到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而得到该公司的大力支持,不仅在认证考试费用上给予低折扣的优惠待遇,而且给予教师免费培训和赠与网络设备等帮助,该公司也表示今后还将长期合作。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国内外知名网络相关企业的内在需要,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场地安排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沟通和协商,建立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

2.实践“企业引领、职业化训练”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区域经济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特点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规格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依托行业企业,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建网、用网、管网”三项职业技能;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岗位能力分解,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以项目训练为主线的“企业引领、职业化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职业认证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推行“双证”毕业制度,规定学生在领取毕业证书前必须获得一个以上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目前,学校已经把CCNA认证课程融合到正常教学体系中,考取CCNA证书成为了基本要求;而且计划在选修课中增加CCNP课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考取CCNP证书;鼓励优秀的学生自学CCIE,争取获得CCIE等顶级国际认证。加强校企合作,以项目训练为主线,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教学。依托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北部湾园区学院进行“厂中校”的学习。每学期分为三个阶段:校内学习阶段、北部湾园区学院实习阶段和到企业顶岗实习阶段。三个阶段交替进行,每个学期至少安排学生到北部湾园区学院参观实习一周,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将来的工作环境,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达到职业认知的目的。校内学习阶段以项目为主线,整个学习过程都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完成,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岗位技能,实现职业认同的目的。每个学期最后五周安排学生直接到企业实训,让学生熟悉网络组建的基本流程、企业生产工艺及岗位技能,三年当中学生反复多次到企业实训。一方面,学生对职业有了较深入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掌握了企业先进的技术。每个阶段均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通过学生到企业岗位工作实践,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升岗位技能。通过多阶段的顶岗实习,确保学生在毕业前累计都到过企业从事网络相关专业工作一年以上,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无缝过渡到实际工作环境中。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的课程体系

第一,职业认证课程融入正常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继续完善CCNA认证课程教学。在学校建立VUE考试中心,强化学生认证考试,提高认证通过率。

第二,提高认证课程级别,培养技术全面过硬的高级技能人才。在完善CCNA认证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把CCNP和CCIE等思科网络技术的顶级认证培训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紧缺的高技能高技术型人才。

第三,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训练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分析“建网、用网、管网”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制定网络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标准,校企共同开发并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案例专业课程,编写具有鲜明职业特色、“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材,将Cisco、华为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认证课程融入实际教学,实现职业资格认证课程与基础专业课程相融合,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对学生实施职业化训练。

4.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高的教学团队

通过校企互派教师、合作教学、合作开发项目、合作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高的教学团队。

5.建设具有“校中厂”、“厂中校”特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针对国内外知名网络设备生产企业、网络安全系统集成企业和通讯与互联网运营企业在员工培养、客户培训、设备和软件系统潜在用户的培育、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内在需要,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场地安排等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共同合作,在校内建设以企业名字命名的网络设备系统集成实训室、网络安全实训室、项目开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考试中心等具有真实企业环境特征的“校中厂”实训基地;在企业内建设具有“厂中校”特征的校外实训基地。

6.带动计算机类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重点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带动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图文信息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全面推动专业群各专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形成群体优势,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综合能力。

7.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

发挥本专业及专业群在IT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培训、职业认证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开展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开展网络系统集成和软件项目开发技术服务,主动承担区域内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带动责任,加强对口帮扶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对北部湾经济圈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持。

四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有其自身特色,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化建设服务的需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以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为主干,以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并且在专业改革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专业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9)

篇3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

[作者简介]李苏强(1979—),男,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江西南昌 331700)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以实现师资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是指学生入学后,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合作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自身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设计——项目化:采用基于协作的项目进行课程设计,针对一个课程组设计一个综合项目,知识点包含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再对课程分解出分项目,让知识点融于项目之中。通过再现项目,以案例驱动的模式实施教学,以较为完整的实训项目,尤其是综合实训项目,来提高和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2]。

课程组织——团队化:在项目化的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则通过听讲、小组讨论等途径,进行应用,可充分地质疑、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方法。

课程实施——生产化:课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采用课程与项目相融合,适当加大主干课程课时量,集中在实训室上课,模拟仿真环境,更加适合学生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作品。

课程评价——多元化:在课程“教、学、做”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种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采取“以证代考”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考证紧密结合起来,比赛成果和认证通过率都可以横向比较教学水平与效果,并籍此找出差距,调整教学。

二、课程体系构建方式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沿着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的路径开发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面向岗位都以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能力为核心技能。以企业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实行“企业+学校双主体”方式共建专业课程体系[3]。以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打破学科体系界限,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坚持“职业能力,综合素养”并重的原则,改革基础理论课程教学,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案,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

三、以企业应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进“教产对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产对接”即教育与产业对接,包括专业对接地方产业及教学条件对接企业工作环境。“工学结合”是指学校和企业按照“课堂教学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评价人才。

1.教产对接

(1)专业对接地方产业。加强专业发展与地方产业发展结合的体制机制建设、合作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合作,有效推动宏观层面的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为主线的专业建设与改革,促进微观层面的多元课程改革的深入,该层面的对接以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在实训环节中,以校企共建的仿真实训室为基地;在顶岗实习环节,以合作企业为基地。

(2)教学条件对接企业工作环境。以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校企合作结合点,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软硬件要求来配置。如与上海大数集团共同搭建全国首个针对高职学生的企业项目承接虚拟仿真网络互动平台,模拟企业项目实训实习环境,演练项目技术经验,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线上线下的校企实时互动[4]。

2.工学结合

(1)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需求与市场调研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双方要共同协商制定培养目标,讨论并确立课程设置,特别是实践课的设置、学生教学实习的时间和内容、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内容以及学生就业渠道。

(2)校企共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外聘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的选聘;二是调整安排外聘教师教学内容与时间;三是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四是学生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的具体运作;五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等评价[5]。

(3)校企共同评价人才。建立校企联合管理、评价与考核机制。实行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企业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评价方式由百分制考核改为以工作业绩综合评定为核心的校外顶岗实践成绩考核,针对学生的工作业绩、项目成果及工作表现,按校企共建的评价体系与标准进行综合考核。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并在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反馈信息基础上,建立社会综合评价系统,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6]。

四、教学手段

围绕“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多种教学手段(如图1所示),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开发为依托,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其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也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蒋洁.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

[2] 游贵荣.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8).

[3] 李志梅.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6).

[4]刘利强.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2).

篇4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方向;468模式;职责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10-02

一、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状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早在中专(四川省电子工业技术学校)时期就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04年升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第一批招生专业。第一届学生2006级招生62人,2011级招生153人,2012级学生达到217人。在校学生的规模和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省级示范建设专业、2011学年中央财政重点扶持专业。目前该专业已经建设成为一个包含联想企业学院、DCN神州数码定向班、普通计网班在内的多方向综合型专业。联想学院包括联想认证服务工程师LCSE、联想认证远程服务工程师LCRE、联想认证项目经理LCPE、联想服务器工程师四个方向。在校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大奖,比如2008年获得“锐捷杯”网络调试大赛四川省三等奖,2008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技术竞赛全国特等奖,2010年获“神码杯”网络设计大赛四川省一等奖等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办学思路和效果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充分认可。

二、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形式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主要围绕局部性、全民性、实效性这三性实施开展。局部性——学院网络中心实习,开展部分工学结合。根据我院特殊情况,学院网络中心是划归于信息工程系。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我们鼓励他们自愿到学院网络中心生产实习,在网络中心老师带领下参与学院的网络维护、设备管理等工作。学院也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由于网络中心不可能容纳该专业所有学生,所有职能实现部分学生的工学结合。因为这种模式是真实工作经历,所以效果很好,每届都能为学院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全民性——电脑、网络两只服务队,实现全民工学结合。计网班成立网络维护服务队,主要针对本地网吧、宾馆、部分企事业单位进行定期网络维护,实施效果良好。联想专班成立联想电脑维护服务队,定期进行电脑清洁健康行活动,深受社会好评。计网专业学生就是在这种活动中锻炼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毕业后能顺利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型。实效性——神州数码(广元)客户中心的建立,实现校中有“厂”,工学结合典型体现形式。通过建立神州数码(广元)客户中心,让我们的学生去处理专业级的网络服务器和网络设备故障,这种模式使学生毕业后熟悉网络设备能出来汇聚、核心级故障。他们能适应各种网络设备品牌的厂商、商、工程商里面的工作。

三、问题与分析

尽管该专业在工学结合上做出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1.工学结合开展的不深入、不系统。2.只有学生参与,工学结合没有管理者和教师参与。3.工学结合没有形成完成的模式,无法借鉴和推广。目前该专业或者说全国大多数专业的工学结合都是以离散的形态存在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没有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主题是学生,让学生在工学结合实施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但是如果仅仅是学生的话则显得很肤浅。从教学相长的角度来说工学结合应该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与学生相干系的所有机构与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会有质的提高。通过这种提高才能提炼出一些可供大家参考与借鉴的模式,那么具体如何实施呢?

四、探索“四六八模式”,系统深入开展工学结合

2006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史称教高[2006]16号文件按文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是长期性的工作,力度应该加大,应该和实践结合起来,以工学结合来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也正好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阶段工作相吻合。经过几年探索与发展后,2011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史称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中再次明确指出“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此可以说明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加大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刻不容缓的工作结合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现实情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行的工学结合手段,在多方企业调研和教育专家交流的基础上,提炼出工学结合“四六八模式”。

“四”是指学院、教研室、专业教师、学生这四个层面开展工学结合。以往开展工学结合都是让学生开展,这种做法具有片面性。其一学院出台支持工学结合的政策,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其二教研室层面的工学结合,教研室主任到网络公司任业务经理,实训中心主任到网络公司任项目负责人。切实的学习项目管理与工程组织、沟通能力。其三派专业老师到网络公司长时间开展工学结合,一边学习工程实施能力和最新的技术,公司认可了,回校授课学生很容易就会认可。其四学生开展校内外各种活动,进行工学结合。

“六”是指高职高专总共六学期,我们的工学结合会贯穿于学生的每一个学期。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这人才培养方案里让这个过程最大化,确保工学结合的完整实施和效果保证。详细安排如下:

第1学期,网络中心感知性实习。第2学期,联想电脑校内服务实习。第3学期,联想电脑校外(网吧、小区、企事业单位)服务实习;网络服务维护校内实习。第4学期,联想电脑校外(网吧、小区、企事业单位)服务实习;网络维护校外(网吧、宾馆、企事业单位)实习。第5学期,联想电脑校外(网吧、小区、企事业单位)服务实习;网络维护校外(网吧、宾馆、企事业单位)实习;神码数码客户中心(校外)服务实习。第6学期,顶岗实习。

“八”是指最终让我们的学生、老师、教研室、学院从行业动态、企业文化、专业知识、专项技能、岗位忠诚度、沟通能力、商务礼仪、了解产品这八个方面获得提高。其中学院、教研室了解网络公司真实运行机制与管理运行流程,并把这些管理机制、手段运用于日常管理中,使学生在学校感受企业文化。老师、学生则首先是学会商务礼仪,与人沟通的技能基本,然后熟悉网络产品,了解整个行业的变化以及某项专项技能,最后使个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项长期坚持不断改进的工作。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可以灵活开展。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与遗漏,逐渐探索出适合本校校情的本地化工学结合模式。

篇5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双赢互惠;共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符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没有校企合作,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但简单的合作,甚至是“单想思”的恳求企业配合,不能互惠互利是行不通的。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校企深度合作,变被动为主动,把学校建成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规范推广的一个人才培养中心、员工培训中心、技术鉴定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实现校企“双赢”,开创校企紧密合作的新局面。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本身具有“高、精、尖、快”的特点,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为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网络技术人才,校企深度合作势在必行。江西工贸职院早在06年就开始不断探索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模式,逐渐形成了校企紧密合作的办学机制。

2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中最重要的环节,为强化动手能力,适应专业教学发展,先进的实训设备必不可少。校内实训教学平台,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直接引响到办学质量。为突出实训教学平台的先进性,适应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及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能力结构的新要求,我们考察了国内多家网络技术类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生产公司,虽各有特色,但却都与网络专业实践教学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校与本地生产公司“江西国鼎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通过不断地改进,江西国鼎“智能楼宇网络工程实践平台”在我校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中使用,教学效果显著。该产品10年获江西省自主创新产品及江西省科技成果奖,在全国多所高校推广使用,并获得一致好评,现在正着手研发“网络系统集成实训平台”。这样,学校成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及新规范的研发、试用和推广中心,学校师生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可享用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企业乐意,学校实惠。

3 挂职锻炼,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高职院校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本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分不开。因此,需要大力加强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职业技能。我们积极与技术实力较强的一些网络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往来,通过轮换的方式,分批送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直接参与工程现场施工,学习最新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本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让教师直接参与实习基地的具体工作,接触实际问题和应用,了解社会需要和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新成果,转化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专业发展作好知识储备和技术准备。为此,学院还明文规定“双师型”教师,每二年必须下企业锻炼不少于三个月;网络技术专业教师,要求每年的寒暑假必须到南昌市内的合作网络公司挂职锻炼不少于二个月,平时每月至少要参加公司的一次专题研讨会议,了解公司运行机制和最新科技动态,了解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教师挂职期间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为企业的发展、产品研发献计献策。

教师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了解了企业对学生素质的需求,熟悉了岗位对学生的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为本专业的内容调整和教学改革,找到了依据,积累了经验,使专业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科学性。这样一方面锻炼了专业教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技能型职校教师,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与支持,从而实现了互惠互利。

4 企业参与办学,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为进一步推行校企深层次合作,使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我校网络技术专业与省内外多家网络公司签订了多种合作协议,如:校外实习基地协议,“订单”培养协议;校内共建实训场所协议;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协议;共同开发CAI课件协议等等。聘请企业专家担任网络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与ATA合作就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了全面调整和修订;与神州数码合作就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系统集成等课程,进行了课程置换;与江西国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灵活调整和制订教学计划,从08年开始全面推行网络技术部分专业课程教学采用“工学交替”,课前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网络工程现场进行教学,先由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学生在专业教师与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职业操作规范和标准完成相应岗位操作,真正实现“做中学”。要求大三学生毕业前到公司“顶岗实习”,并必须通过相应的岗位技能考核才能毕业。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了学校办学质量。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实施至今效果良好。

5 建立校内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双赢互惠,共同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本着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10年5月由江西国鼎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0多万元,在校内建立了“网络研发中心”,我校4位网络技术专业教师成为研发中心兼职工程师。研发中心成立后,为公司的新产品的研发和改进,网络新技术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服务与支持。一年来,中心协助江西国鼎科技公司:10年6月完成“综合布线系统端接与测试平台”和“智能楼宇网络工程教学软件系统”产品研发;11年1月完成“智能楼宇网络工程实践平台(GD-WLPT6502)”产品研发,3月完成“智能楼宇网络工程实践平台(GD-WLPT6602)”产品研发,新产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使之更科学、更实用、更能适合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11年5月在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又新组建成立了“培训中心”,为南昌市的网络公司新进员工提供岗前培训及校内外相关专业就业前培训,目前已经为江西国鼎公司新进员工举办了二期岗前培训班,合格率达100%。11年6月协助国鼎公司成功举办了江西省首届大专院校企业冠名的职业技能网络工程大赛:“江西省高校电子电脑大赛—国鼎杯网络工程赛”,我校代表队荣获高职组第一名。“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为产品的研发、推广应用,公司的发展尽心尽力,得到公司上下的一至好评。

总之,校企深度合作,院校可近距离获得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合作企业可深入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利于改进办学,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学校利用专业和技术优势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科研攻关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企业优先选聘专业优秀毕业生,低成本获得满足自己需要的毕业生。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校企双赢,共同发展。综合上述,我校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不难发现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如政府推广力度不够、优惠政策不到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合作机制不完善、管理体系欠缺、效果不明显等等。因此,校企深度合作,任重而道远,还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

[2]赵伟.产教结合风正帆悬 校企合作波澜壮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

篇6

【关键词】双证融通;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能力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学生取得多种证书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但在推行“双证书”制的过程中,存在着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核心能力要求相互脱节未能融通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校以示范校重点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为背景,对“双证融通”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索其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双证融通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未能实现自然衔接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设置的课程大多数未进行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导致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之间缺乏对应关系。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习内容未能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制定,因此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之间产生脱节。

(二)教学资源无法支持双证融通的实施

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存在不足的问题,包括资金支持不够、师资力量缺乏以及实践环境匮乏。就中职学校目前的状况而言,专业理论教师实践经验少,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而且在大多数教学中,教师偏向于知识体系的培养。“双师型”人才的匮乏,也是职业教育当中的软肋。。

(三)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不健全

尽管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这些制度相对分散,尚未形成配套体系,加之措施的执行力度不强,使得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中职学校本质是以就业为导向,与职业岗位完全衔接为目标。这就导致了中职学校不少比例的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方面没有认定的对应职业,并且没有配套的资格证书考试。

(四)企业对双证融通制度缺乏支持

在大多数企业看来,学校的品牌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他们所看重的,而资格证书只是作用测试和选择人才的一种参考。企业都是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实践能力和业绩来界定学生的薪酬,而很少会按照学生所持有的证书级别去决定待遇。虽然学生取得的证书越来越多,等级也越来越高,但是证书的含金量却日益下降。而且,大多数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双证融通”的基本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确认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应关系后,中职学校要从双证融通的本质含义上寻找二者之间的基本对应关系,并通过建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来确定。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采取企业调研、专家指导、教师研讨、学生座谈等形式,制定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职业资格证书与岗位要求一一对应。

(二)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设备

我校2013年4月成为国家第三批示范校建设单位,国家投入1000万资金支持专业建设,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包括充足的实训场地,以及符合生产要求的仪器设备,以设置真实的工作环境。积极与企业合作,学生到企业参观并参与具体工作实践。在师资队伍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选聘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增强社会认知,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

(三)创新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

首先,可以实行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要加强和改进对校外实践教学的考核,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可以为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将实践技能考核与岗位能力要求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水平、综合素质以及管理水平。其次,可以以证代考。学生结束专业课程的学习后,把专业课程的考核标准变成与其相关的职业技能考试,将学生获得与该课程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作为结课标志。最后,可以采取答辩式考核。

(四)拓宽融通渠道

1.教学与学校生产相结合。我们在实训中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承接生产任务,让学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平面设计实训过程中,承接学校的设计任务;综合布线实训中,承接办公室的布线任务,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参加实训,感受企业的真实氛围,锻炼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

2.教学与技能大赛相结合。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强技能训练、突出技能培养。在“双证融通”的实践中,我们除按教学计划要求的技能训练与实际操作外,还将技能大赛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一套包括组织宣传、自愿与推荐报名、预选、培训、参赛、考核要求及赛后总结表彰的工作流程,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提高双证融通的权威性和影响度

双证融通要求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权威相当,继而还应该赢得公众的认可。公众认可包括认可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能获取相当的能力,愿意参与其中,以及认同持证者能达到相应的规定等。我校在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双证率95%以上才准予毕业,这样增加了双证融通的影响力,学生的认识度增强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促进作用。

三、实施“双证融通”的成效

(一)明确办学指导思想

“双证融通”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校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验质量的理念,为深入开展“双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提供思想保证。

(二)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学校实行“双证融通”,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教学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能力。“双证融通”的实施使教师在实践中增加了学习、进修的机会。教师在参与企业生产、科技创新、技术培训等工作中,丰富了理论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实施“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区域经济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适应知识更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

“双证融通”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从近年来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看,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普遍以“留得下、用得上、能力强、素质高”的鲜明特色被社会认可,毕业生对口率达95%以上。职业教育实行双证融通制度,顺应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虽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但是随着双证融通制度的不断推行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必然会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日益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奇.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

[2]宇.论学历与资格并重的中职教育模式[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4(1).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模式;高职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社会对具备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面向技术性和操作性强、更新换代速度快的专业岗位,要求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理论基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采用传统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培养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需求,缩小高职院校教学教育培养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现状

1.1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主要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采用讲授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仅局限于片面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教学,理论难以与实践相结合,不能达到学以致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1]。此外,课程教学缺乏连贯性和科学性,多数教师沿用教材的目录章节顺序开展教学,缺乏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最新的技术和资信不能融入课堂教学。根据教学章节顺序讲授知识内容能保证课程的完整性,但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对于应用型的专业技能人才,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必须要理解透彻,并将理论转化成实际,活学活用。抽象枯燥的理论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高职教育的目标难以完成。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的目标是获得较好的期末成绩,根据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考试中大部分的知识由于是短暂记忆而来,缺乏实践应用,考完就忘记知识的情况层出不穷[2]。

1.2教学模式落后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都是使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模式。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高职院校教师并未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传统模式授课缺乏吸引性、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导的学生实践技能较差[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技术性和时效性较强,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缺少实践应用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和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难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主动性、积极性和紧跟社会的变革能力,缺乏创新思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应注重教学模式的革新,加强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构建创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

2.1启发式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需要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理论知识的抽象性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讲授理论知识过程中,针对理论知识的抽象性,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实际联系理论,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可视化、可实操化。如在讲授“局域网”相关的理论知识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接触到局域网的事件、局域网出现的领域,逐步深入,由家庭局域网到有线局域网,从有线局域网到无线局域网,由家庭如何组建无线或有线局域网到公共场合局域网的组建等。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事件相结合,启发学生去挖掘生活中涉及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围绕“局域网”的主题不断发散思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注重“穿针引线”,从旁指导,让学生根据知识的逻辑思维构建知识框架,学会整理、梳理和思考专业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案例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理论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清晰地明白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而不只是停留在概念中。同时,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影响,明白该专业在促进社会进步中起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收集最新的专业案例,根据课程内容结合案例教学,如在讲授“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的知识点时,引入现实中计算机网络被袭击的经典案例,让学生思考和提出自身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探讨应对模式等,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再是空洞的理论教学,而是围绕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灵活熟练地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网络平台和智能移动终端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用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后学习和锻炼仅限于老师的随堂作业,不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和锻炼机会,难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保持高度的专业素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可以结合“微课”模式授课,“微课”短暂的十几分钟浓缩了一个专业知识点,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设置网络课程平台,不定期地专业知识点和设置实时讨论专区,供学生随时随地讨论并学习专业知识,让学生之间养成互相学习、互相解答的习惯。可开设微信公众号,不定期专业、行业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让学生与社会接轨,随时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最新的专业技能。

2.4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学校教授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实践技能,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岗位实践应用技能指导。校企合作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的教学能贴近行业、企业的专业技能需求,共同开发教学课程,使得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标准接轨,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学校的专业学习是较为纯净和单一的,与企业的岗位要求相结合,让学生能真实体会岗位工作和对技能的需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清晰、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毕业就业中快速适应岗位,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5“学徒制”教学模式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属性,采用“学徒制”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学徒制”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创新改革,注重学校老师与企业师傅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学习。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也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教学过程中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影响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在甄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过程中,需要选择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教学表达能力人员,能顺利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优质的教学。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随时跟踪和反馈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及时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行业最新技术和资讯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的修订,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3结语

篇8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研究探索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教育、网络通讯、电子商务、多媒体等让人们的生活、工作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尤其需要一大批既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本技术,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也成为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笔者试图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阐述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学校注重强化师资队伍能力建设,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为重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聘请行业专家,下企业锻炼”的交流发展模式,以此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如此,从制度和政策上促使教师重视课题研究、重视钻研学术,将教师是否参与科研、参与教材编写、是否等列入对教师的常规考核管理。具体措施有:①以学校建设规划为指导,每位教师制定个人五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②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让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权威教育机构培训、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市各职能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③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对青年教师开展传帮带,将“青蓝工程”成为一项常规工作;④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师资的特色;⑤鼓励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以赛带练”,激发教师潜能;⑥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硕士学位进修,提高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师生实战能力

(1)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的实验实训基地,如华为网络实验室、神州数码实验室、服务器实验室、综合布线训练室等,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实践环境,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训练的需要。

(2)丰富的校外实训资源

我校与校外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具有稳定的能满足学生顶岗实训和企业项目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如学生在此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如学生在俱进网络有限公司工作时,技术水平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广受客户好评;在与中视典有限公司合作时,公司主动让我校学生承担部分图形图像的建模工作。

(3)工作室实训建设

工作室的建设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亮点。工作室采用真实工作环境、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设置学习情境系统化及完整的工作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可拓展。我校已成立虚拟现实工作室,为

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工作平台。

三、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1)注重市场调研,建立合理课程体系。

在广泛的市场调研、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我校制定了全新的符合省课改精神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调查和专业分析,参考咨询委员意见,对所有专业课程制订了课程标准;并且,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实行了“双标准”体系,即“理论教学标准”和“实践教学标准”。

(2)改革教学方法,强化专业职业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教学模式上坚持推行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大力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多媒体演示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增强,实现了学生就业时与企业的无缝链接。

(3)实施因材施教,打造高技术能手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兴趣班和各项省市级技能大赛等活动,每学期均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兴趣班,在学期末,由每个兴趣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汇报。所开设的兴趣小组有网站设计、程序设计、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等。

四、推进校企全面合作,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在校企合作上,除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外,我校还和企业探讨了多项合作意向,始终不忘记与市场的实际接轨。本专业每年会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同时邀请企业相关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水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有:(1)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资金及就业岗位;(2)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3)学校自办企业项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师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开发研制网络平台“江南生活百事通”,并利用Internet平台为学校其他专业的师生提供旅游、商贸、烹饪、房产等服务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资源。

几年来,我校经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和探索,专业的建设日趋成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使其更加切实有效,从而培养出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信息管理职业岗位要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篇9

采用的材料是甘登岱乔丽娅李珊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授课对象17级计算机班。授课时长45分钟。

1.本节课的授课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2.本节课教学目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

本节课既是全书的重点章节之一,又是本书的第六模块—网络基础的开局之篇。本节内容学习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面的章节能否理解和顺利进行,所以学好它,将为本章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会给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带来很大方便。

本节课面向职业中学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生在以以前上过信息技术课程,也对接触过网络。但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没有基础,所以通过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过对本节课的内容学习,让学生对本章内同有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情况(教学过程举例说明)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授法:讲授法、列举法、观察法、总结归纳法。展示法。

授课过程,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网:如鱼网、蜘蛛网,让学生脑海中有“网”的概念,形象。让学生总结出网的特点,纵横交错,引出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通过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然后通过找文中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个概念。首先,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系统,她是有多个计算机、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组成,其中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点,功能独立的计算机,而他们三者不仅仅是连接起来,还要有网络软件支撑,最终能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分别给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系统(Windows、Linux、)通信设备(路由器、集成器)通信线路(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无线网)列举日常生活中上不了网的可能性:网线未插、协议未配置、服务器等原因。通过对概念的升入解剖,让学生清楚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快记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最后再次总结定义,引导学生记住定义。

2.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指出计算机网络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1)按网络覆盖地理范围分类:分为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其中局域网LAN(LocalAreaNetwork)中局局部的意思。特征为:传输速率高、可靠性高、误码率低、结构简单,由单一组织拥有和使用。对应广域网(WideAreaNetwork)中广广阔的意思,因为覆盖地理广阔,所以数据传输速率低,成本高,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间的便是城域网(MAN)覆盖地理范围为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即大约一个城市内,如北京市城域网。这部分要求学生记住城域网,局域网,广域网的缩写,给出缩写能写出全称,然后举出任意网络让学生判别出属于具体哪个网(LAN、WAN、MAN),能举出局域网广域网的特征。

因为没有实物参照,比较抽象,所以把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拓扑机构总结成一个表,便于学生比较学习和记忆。

(2)按模式分为对等网模式和客户端/服务器模式,通过两张图,列出它们的区别、特征、功能。

3.讲述计算机的功能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这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提出网络的功能,老师归纳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指出重点。通过做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指出日常考点、考试形式。

三、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反思

1.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展示法效果明显

在讲解的过程中采用的实物展示法,其优点是直观明了,帮助学生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的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使理论知识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展示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掌握新知识。不足之处在以我自己讲解的知识比较多,学生参与的比较少、并没有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有待提高。内容有些多,怕时间不够,导致讲得有些快,学生消化记忆的时间比较少。学校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认识不足,导致网络实验设施不齐备。没有专门的网络课程实验室,很多东西只能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能够看看,不能看到实物。现下流行的无线设备、XDSL等设备更是没有。

2.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要明确教学难点、重点,给学生明确清晰的思维路线图。

(1)教学难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信息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提高性能/价格比。

(2)教学重点总结

信息通信。信息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用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信息的传送,使分散在不同地点的生产单位和业务部门可以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整个网络的核心,它包括程序共享、数据共享、文件共享、设备共享、处理器共享、进程共享等,用户能在自己的位置上部分或全部地使用网络中的资源。

(3)分布式处理

分布式处理,对于一些大型的综合性问题,通过一些算法分交给不同计算机进行处理,使用户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网络中的资源,快速地进行运算;分布式输出,将需要输出的大型任务,选择网络中的空闲输出设备进行输出,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分布式輸入,将大量的数据分散在多个计算机上进行输入,以解决数据输入的“瓶颈”问题。

(4)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可靠性表现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彼此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故障机的任务就可由其他计算机代为处理,避免了单机无后备使用情况下,一台计算机故障导致系统瘫痪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提高计算机可用性是指当网络中一台计算机负担过重时,网络可将新的任务转交给网中较空闲的计算机完成,这样就能均衡各台计算机的负载,提高了每台计算机的可用性。

(5)提高性能/价格比

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是联网的出发点之一,也是资源共享的结果。比如在一个网络中不必为每个计算机配备一台打印机,可通过打印机共享让多台计算机共用一台打印机,从而节省成本。

三、小结

篇10

关键词:虚拟专用网络;网络信息安全;隧道技术;加密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019-02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促进社会各行业领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无论是黑客入侵,还是系统病毒,均会对用户的网络安全产生严重影响。而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产生则有效提高了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通过对虚拟网络两节点以局域网形式进行连接,进而确保网络数据的传输安全。在此背景下,加强对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已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需要着重开展的关键工作。

1 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及其特点

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即VPN技术,其是虚拟专用网中的核心技术,对VPN技术进行分析可知,其对整个虚拟专用网中任意两节点的连接并非以传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为主,而是依托于公共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ATM、Internet等网络平台而构建起的局域网逻辑链路进行传输,在使计算机网络特点得以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也较好地确保了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1]。虚拟专用网络的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安全性。VPN技术能够确保基于公用网络平台数据传输的专用性与安全性,通过构建点对点的逻辑连接,进而以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从整体上提高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2)可扩充性与灵活性。VPN技术能够对通过Extranet与Intranet的数据流传予以较好支持,新节点的增加也较为方便,同时,支持多类型的传输媒介,对于音频、视频、文字等数据传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3)可管理性。虚拟专用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用户将其网络管理功能从局域网无缝延伸至公用网,同时,将部分次要的网络管理任务交由服务商完成,在提高网络管理效率的同时,也从整体上降低了网络风险[2]。

2 虚拟专用网络常用的技术分析

对虚拟专用网进行分析可知,其常用的VPN技术主要包括了:1)隧道技术。该技术是VPN网中的一类类似于点对点的数据连接技术,通过在公用网络中构建一条数据通道,进而使全部数据均由此隧道进行传输。2)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领域中常见的技术手段,通过将经由隧道传输的数据进行乱码加密,并使其到达目的地后再以相关方式进行还原解密,进而完成数据传输。由此可见,VNP网中,加密技术实际上是对隧道技术的一种保护技术,若缺失该项技术,则不良用户或网络黑客则会将VPN网中的数据包予以截获并对其中数据进行篡改、添加或增减,为用户带来较大损失[3]。3)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是另一种常见的虚拟专用网络技术,该技术以用户所设置的信息和密码为依据,对试图进入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和识别,只有在所输入密码正确的情况下方能够通过虚拟专用网进入到信息系统当中;4)密钥管理技术。对密钥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可知,其是以公开密钥加密技术为依托进而实现对称管理的一项VPN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此项技术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密钥在公共网络上能够安全传输。就现阶段而言,密钥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了SKIP和ISAKMP两类技术,其中,SKIP是以Hellman盐酸法则为主进行密钥传输的,而ISAKMP则将两把密钥分别交友系统交互的双方,用于公用和私用,进而确保密钥传输的安全性。

3 VPN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3.1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的应用

MPLS VPN即虚拟专用网络中的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通过引入MPLS技术进而在宽带IP网络中搭建IP的专用网络,以此来提高公共网的可靠性,并实现数据的快速、安全传输。MPLS VPN技术的应用步如下:首先,借助CR-LDP,即路由受限标签分发协议的方法在路由器中间构建一分层服务提供商,且第二层与第三层的VPN技术均包含在LSP当中;其次,利用路由器来确保VPN信息通信的顺利完成,即利用PE路由器来实现骨干网络的边缘接入,从而为顺利实现无线专用网络数据通信提供保障。具体操作为,在PE路由器中构建一VPN转发表数据,且该转发表数据是能够直接连到CE设备方面的,通过在其中加入相关CE设备的关键标识,并将转发表数据分别分配至各个CE设备中,最后,标记各个所需转发的数据表子接口地址,在LDP协议的支持下,将带有ID标记的数据链接表发送至其他VPN接口,由此,完成VPN数据传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