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案例教学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略)
2案例教学在动物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
2.1选择案例的原则
案例是进行教学的基本素材,需要精心选编;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1)案例要有科学性。这是保持案例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也就是说在选择案例时要慎重,一般可以选择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一些学术论文中的典型案例;此外,已经出版的相关专业书籍中的案例,也可以作为案例的来源。2)案例要有针对性。教师所选的案例内容必须与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密切相关,并且最好还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将其与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既能顾及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4],如果只是为了课堂气氛的生动、活跃,毫无选择地讲授与课程内容无关的案例,容易使学生顾此失彼,只记忆了个案中的若干特殊情景,却不能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达不到教学目的。3)案例要有启发性。教师应尽可能选择那些富有吸引力的、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这也关系到案例讨论的效果,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会积极投入,认真思考,主动发言,探究的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就好;如果所选案例不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即使教师拥有很高的组织技巧,学生不愿身临其境,也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4)案例要有完整性。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一个完整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就会出现较大的偏差,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2.2案例教学的实施
2.2.1作好案例讨论前的准备案例讨论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任课教师应该充分熟悉案例的内容,并对重要的内容准备出相关问题[5],同时要拟订案例教学提纲,以使自己能够很好地引导和把握整个教学过程;其次,在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时,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最后,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案例教学环节中的评分体系,传统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在案例教学中应建立了一套包括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的评价体系,考核应加大案例讨论内容的比例[6],这种考核体系可以督促学生提前认真收集、准备文献资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2.2案例教学法在动物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笔者经过6年的动物营养学教学实践,收集了许多与各章节内容联系紧密的案例,但由于专业学时的限制,只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8个案例应用到动物营养学的教学环节中,案例涉及氨基酸平衡、理想蛋白质、限制性氨基酸、维生素矿物元素缺乏等方面,现将一典型案例介绍如下:某养殖场饲养肉用雏鸡,为降低饲养成本,养殖场自己配制饲料饲喂,所用原料为玉米、麦麸、豆饼等,饲养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啄肛现象,2005年5月份接雏5000只,因啄肛死亡412只,占总数的8.24%;2005年6月份接雏5000只,因啄肛死亡284只,占总数的5.68%。整个鸡群表现为生长缓慢,精神沮丧,无生气,羽毛蓬乱。农垦科学院的专家对这个地区产的玉米、豆饼、麸子进行化验,结果表明养殖场所在地区各种饲料成分中氨基酸含量偏低,后经专家建议在饲料中添加了0.1%的蛋氨酸,啄肛症状明显减轻,生长发育趋于正常,精神状态良好,羽毛变得有了光泽。请讨论分析啄肛产生的营养学原因,并要求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该案例要求分析该场出现肉鸡啄肛死亡的原因,要求学生掌握氨基酸平衡与肉鸡啄肛死亡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及对案例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课堂所学的关于氨基酸平衡与动物健康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学生讨论的焦点应该集中在日粮中氨基酸平衡上。对于玉米-豆粕型日粮来说,蛋氨酸是肉鸡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而该养殖场在饲料中没有添加蛋氨酸,这必然造成日粮氨基酸的不平衡和含硫氨基酸的缺乏。含硫氨基酸的缺乏会导致肉鸡出现啄肛现象,同时肉鸡生长速度也会大幅下降,羽毛无光泽,而饲料中添加0.1%的蛋氨酸后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氨基酸的不平衡,所以啄肛现象明显减轻。通过案例分析,加深了学生对氨基酸平衡这一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篇2
【摘要】 传统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忽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理论和实际脱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将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免疫学教学中,于课堂上进行临床病例的分析与总结,使得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可以感知的临床病例,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免疫学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长期以来,医学免疫学被公认为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基础的医学课程。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一个前沿学科,医学免疫学的理论与技术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对于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引发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观的能动性,成为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教学为先导,核心在于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即案例式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通过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有助于丰富课堂的内涵,激发教与学双方活力和效率。案例教学法有着自身的优势,同时存在不足和缺陷,本文浅析其特点和问题,并提出运用方法[1]。1 案例式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首创,在19世纪后半个世纪在法律教学领域得到最早的应用。随后,医学、管理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对其不断的研究、推广和运用,它的内容、方法与经验也日趋丰富与完善,逐渐产生世界性影响。在我国,案例教学有着20多年的历史,为我国中职中专学校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全面的改革起到重大作用。案例教学在于将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整个教学活动和过程紧密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解决问题而进行,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所以,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学生们高度参与,这也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这种教学方法使得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改变,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进行探索,利用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分析方法,进行实际的思考、分析与研究。如,学生对于相关的基本知识与分析技术充分掌握后,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师通过精心的策划与指导,运用典型的案例,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去分析和研究案例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提高。2 案例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政治教学
总结起来,教学方法不外乎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两种模式。案例教学法即属于后者。
一、政治案例教学法的提出和内涵
(一)提出及意义
案例教学起源于19世纪7O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流传于欧美和其他国家。它最先用于法学和医学教育,其后运用于管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20世纪90代以来,它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愈来愈受到重视,l998年,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提出在教育硕士培养中要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促进政治课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内涵
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应特别注意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而对于什么是“案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和明确的概念界定。但通过分析前人提出的概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案例应该有一个本质特征,那就是它要蕴含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最好也能启示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除此之外,一个质量高的案例还应当具备典型性、新颖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当然,案例的表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它可以是一个或几个故事,一组图片,一幅漫画,也可以是相关的背景材料和社会热点话题,或者有关的名人名言,名片名段欣赏等。
二、政治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总结教学经验,政治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广泛寻找,精心选择
案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法的成败。好的案例应当具有如下特征:
1.相关性——选择案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案例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蕴含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再好的案例,如果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也只能弃之不用。
2.实践性——案例的选择要因学生而异,要根据学生的阅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选择那些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便于他们理解的案例。同时,选择实践性强的案例也有助于启发学生以后将所学的知识回归实践,指导实践。
3.综合性——案例教学法不同于讲授法中的举例说明,后者要求通俗易,能例证相关原理即可。而案例教学法要求选编的案例具备一定深度和层次,能启迪学生的多向度思维,最好能包含某些教育两难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恰当呈现,提出问题
案例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影视、图片、漫画等可以制成多媒体课件;故事、社会热点话题等可以由教师口头讲述;而内容较多的背景材料最好印发给学生。恰当的案例呈现方式能够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注意:
1.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
2.问题要由浅入深,要有层次性。
3.问题要明确,不能漫无边际,过于发散;也不能过于具体,限制学生的思维。
(三)思考讨论,共同解决
首先要求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案例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讨沦(事先分好组),小组内成员各抒己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同时,作好记录,特别是要记下经讨论仍未解决的问题。
最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各组的讨论成果及困难(未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向发言者提问,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此环节,教师应参与讨论,引导发言,但不要急于表态,不要轻率否定学生的观点,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尽量找出他们发言中的合理性,并给予肯定。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挫伤他们踊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评价总结,获得智慧
在已对相关问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各小组的理论成果及其他方面的表现作总结评价。一方面,是进行知识方面的概括、总结,把集思广益的讨论成果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形成完整准确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其他课堂表现总结评价,主要通过表扬各方面的“先进者”的方式引导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三、政治案例教学法的不足
(一)缺乏好的案例
如上所述,一个理想的案例应该具备相关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而在实际教学中,符合这些条件的现成案例很难寻到,这就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搜集材料,并进行选择、修改、整合和重新编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工作强度,需要教师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意识。
(二)对教师要求高
实施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掌控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拥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厚积薄发,随时成功应对并种突发问题的“袭击”。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如学生情绪低迷、不愿思考,设计问题太难或太易导致教学环节中断等障碍,需要教师随机应变,恰当处理。
(三)学生难以适应
长久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普遍懒于动脑,惰于思维,喜欢依赖老师,被动地听讲。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冷场”,“启而不发”等情况,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要改良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财政学;案例教学
目前,随着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深入研究,建构主义逐渐成为西方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一方面,建构主义使人们认识到了学习的含义;另一方面,建构主义也指导人们进行学习方法的实践和探索。在高校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对于财政学这种理论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而言,如何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高校教学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案例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建构主义深化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他在研究儿童认知结构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逐步构建起来的,这也成为了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之后,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纷纷发展和完善了建构主义,并为其实际运用于教学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般而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了“学习的含义”(即什么是学习)和“学习的方法”(即如何学习)两个层面。
1、“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主动地把新的学习活动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构建新知识经验体系;另一方面也强调学习也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之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来实现知识的构建。故“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成为了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而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应该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第一,学生要积极使用探索法、发现法去构建知识的意义。第二,在意义构建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收集资料,提出各种假设、质疑,并加以验证和说明。第三,学生应该把当前的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和自己已知的事务联系起来,通过协作的方式,对这种联系加以讨论和思考。教师作为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第一,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第二,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第三,开展和指导有效率的协作学习。
二、建构主义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1、案例教学有助于“意义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意义构建,而非一味地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因此,在构建意义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地搜集并分析相关的学习信息和资料,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验证,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学生构建新知识和新经验。案例教学以故事、资料、案例等“引人入胜”,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把寻找问题、探究问题本质和解决问题串联到一起,即按照“质疑—探寻—求解—解惑—构建”的逻辑,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架构和经验累积。
2、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搭建学习“情景”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真实的、典型的教学案例,为学生搭建了模拟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置身于现实当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索。
3、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开展“协作”和“会话”
建构主义倡导让学生在团队或小组当中学习,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总是以团队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这为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提供了一个平台,因此,能够有效地开展“协作”和“会话”活动。
三、财政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财政学课程性质决定了案例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财政学是经济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财政学课程的理论性,主要体现在财政学学派较多,学术分歧较大;无论是公共品理论还是公共选择理论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这就使得财政学在教学过程中显得较为枯燥,学生兴趣不大,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财政学课程的实践性则体现在财政收支过程、预算管理过程都与实际工作密切联系,单靠教师抽象的讲解很难全程掌握财政业务。因此,引入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的财政学案例,为学生搭建一个模拟仿真性的平台,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全面掌握财政业务的流程。
2、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财政经济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把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有效结合,注重学生兴趣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通过引入财政案例,学生能够尽早接触真实的财政经济问题,主动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讨论、归纳和总结,激发了学习动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既够使学生多角度的分析财政问题,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有益于提高知识构建的效率。
3、实施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创新了教学手段,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第一,教师要根据财政学教学内容的需要,寻找和编写合适的案例,这就对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对当前财经问题有较强的敏感性,才能够把当前财政经济现象提炼成为教学案例,并能充分把握案例的更深层次的背景、意义、内容,并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第二,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更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统筹安排,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手段,使案例教学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过去的“硬式”教学,转变为“引导性”、“帮”教学。
四、对财政学实施案例教学的具体建议
1、注重对案例的采集和编写
案例的采集和编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也是当前财政学案例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财政学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经济活动,面对的情况相对复杂,因此,在采集和编写案例的时候不能直接使用原型,而应该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提炼和加工。另外,财政学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引进中国的,教学案例多以国外为主。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对国内外案例的搜集,更要寻找一些在学生身边常见的典型、热点案例,如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财税改革等。
财政学案例一方面要具有普通案例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另一方面也要体现财政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目前财政学的主流教材来看,教学内容包括了财政理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体制、财政政策和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等六个内容,因此财政学的教学案例必须要围绕以上的教学内容进行编写,同时要注意各个板块之间的逻辑联系。
2、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有个别解决法、小组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缺点。个别解决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案例分析,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角色扮演法虽然能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影响,但由于需要设计较多角色和模拟显示条件,因此也不太适合财政学的教学。而小组讨论法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的沟通和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节约教学资源。
3、明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案例教学既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化和实践,因此,也应该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明确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是案例的设计者,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案例教学中的主角,是案例分析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出现困难、偏差的时候,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和辅助,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魏松.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5):77-80.
[2]黄爱双.浅谈案例教学在财政学中的应用[J].时代经贸,2008(12):3-4.
[3]吴海燕,刘晓晶.关于案例教学的建构主义解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143-144.
作者简介: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 医学 生物化学 教学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教育方法上的改革也是在不断进行中。案例教学,就是一种新兴的比较成功的教学方式,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同时提高了整体教师队伍的水平。
1.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很多学科的教学与管理方式均采用传统保守的讲授式方法。这种被动的教学管理方式,使学生失去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老师讲课也失去激情,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对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教学管理都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对生物化学这门非常难懂的学科来说,转变教学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在国内外很多地方实施以后得到无数好评的成功的教学管理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好这一方法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2.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发源于美国,在美国某些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法律、商业和医学领域等获得了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传入中国,这种被认为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案例教学法是指由教师在上课之前精心策划与准备,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针对相关内容组织与指导学生对已经设计好的案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动脑思考分析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经验的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激发同学对案例的兴趣,进而锻炼其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加上老师在学生分析后进行总结点评,加深学生对所设计案例的了解,从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管理包括对教师的管理和教学设施的管理。在对教师的管理中,首先,教师要抓住案例教学法的本质与核心,对其具有灵活多样、调动课堂氛围的特点加以利用,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在对教学内容准备相应案例的时候,要多积累,多聆听,尽量将案例的查找与设计和教学内容做到相辅相成,案例还要贴近生活与临床实践,要让学生对其了解与熟悉的同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锻炼他们能力的目标。最后,教师要有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学习的能力,要将理论知识与案例紧密结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目标。这一过程要求教师对案例的了解与掌握程度非常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能够广泛阅读与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才能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对学校基础设施的管理中,案例教学课堂中所需要的物品与设备,学校应该加以配合案例教学的管理工作,完善案例教学管理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对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的管理工作中,学校应该尽量给学生在课下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小组讨论氛围,为其提供固定的场所供同学集体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本身是一门比较难懂难学的课程,在我们进行的实际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这门学科想学却无法提高成绩的现象。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现象,我们借鉴了其他学校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成功经验后,因此也尝试在部分生物化学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4.1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课前,案例的设计与选择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它首先必须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并且要紧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运用教学案例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水平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能够熟练掌握的同时并能将其运用到临床中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案例必须要是真实可信的,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或是临床实践中等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去,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教研室针对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全面设计,并且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最后对案例进行整合与编写工作。同时,设计出在课堂中能够具有教学意义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案例还要具有典型性,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和层次的同时还要注意量的适度以及难易程度。
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中,教师应该将本学期生物化学这门课的全部课程的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方法告知大家,让学生提前了解与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在课堂中积累知识,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4.2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实施――以核苷酸代谢为例
案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师课前认真收集与整理有关此案例的相关资料与信息,通过临床疾病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理论知识的前提,在课上向学生讲述相关案例在生活中的现象。同时,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作业,查找有关核苷酸代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其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案例的执行情况:教师在讲解核苷酸代谢这堂课时,可以引用“痛风症”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并对其进行分析,这种病变常常侵袭关节及肾脏组织,病变一旦发作,就会使多个关节犹如刀绞一般疼痛无比,而且症状蔓延迅速,严重时会导致残疾、肾衰竭等并发症。针对这一案例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应包括:发病症状、常规检查的种类以及各项检测指标。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对学生进行提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尿酸又是怎样形成的?尿酸的来源又是什么?患这种疾病的病人又应该注意些什么?最后,逐步引入本章所要学习的新内容:核苷酸的代谢。痛风是由于代谢紊乱导致的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症状。在这节课结束之前,让学生总结一下如何在临床治疗这类疾病的病人,让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创新,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的总结情况:通过利用日常比较常见的“痛风症”为引子,在课堂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打破原本沉闷的课堂氛围,是课堂变得生动活跃,学生与老师都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上完整节课。
4.3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极大的拓展了思路,提高了综合教学水平。整个教学课堂的氛围也是轻松愉快的,给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为最终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5.结语
案例教学法一直深受国内外教学队伍的认可。我们教研室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与管理引入生物化学教学中来,希望对学生学习生物化学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同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案例教学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成为实用性的医学人士。
参考文献:
[1]雷呈.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3).
[2]郭德红.案例教学: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8.15(1).
篇6
1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现状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却始于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20世纪初,案例教学开始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哈佛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和实施,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杰出的工商界骄子,使得案例教学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之一。以哈佛商学院为例,除了一两门课以外,其他课程都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所占比例高达90%。在其他专业如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类也运用较多,被实践证明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在设计类专业如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也有所运用,并取得了较佳的效果。
目前我国案例教学法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不少高校的部分专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尤其是在一些社会科学如法学、会计学、工商管理类专业己经开始运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自然科学类专业运用甚少。总体来说,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己进行的案例教学也存在着诸多不足:1)案例教学比例不尽合理,己运用案例教学的课程占专业总课程数过少,己运用案例教学的课时量占总课时量过少等;2)案例库源供应不足,质量欠缺。许多高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大部分采用图书、期刊甚至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的内容,缺乏从现实生活中收集整理原始材料的能力;3)徽师尤其是年青教师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不够,由于案例教学需要较强的实践经验且与传统教学模式大相径庭,不少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理解还较肤浅。
2园林专业案例教学法运用的现状和前景
为了了解园林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现状与运用前景,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目前只有极少数的课程运用过案例教学。从问卷调查中发现只有《居住区环境绿地设计》课程运用过案例教学法;《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绿地规划》、《园林工程〉等课程有过这方面的尝试,但还未形成系统。所以,园林专业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现状不容乐观。从问卷调查的25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中,学生对其中的19门课有这方面的强烈需求,其中园林专业的几大主干课如《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园林工程》、《绿地系统规划〉〉等,90%以上的学生期待有案例教学法的引入。
虽然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园林专业运用的涉及面较窄、涉及深度较浅,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训练手法,非常适合园林专业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专业课的需要。培养创新型设计者与管理者是时代对园林专业提出的要求,而案例法教学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能用实际的设计实例或工程实例提高学生兴趣,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高手”(解决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解释问题的理论高手。所以,它必将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具有较广阔的运用前景。
3园林专业案例教学法研究的意义
园林专业属于实践性强的设计类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设计理论、绘图技能以外,更需拥有较强的设计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能力的培养。
但在目前园林专业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先是对理论的系统性讲解然后通过设计类作业或操作类作业来加深对理论的掌握。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独立的设计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但对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效果平庸。所以,我国这种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太适合园林专业实践性较强和创新要求较高的课程的需要,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需要。
而案例教学在这些方面却具有许多优势,能够较好地填补学生对实践经验缺失的空白。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设计案例作品的场景,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施工管理能力都具有较积极的意义。案例可以是设计作品,也可以是己完成施工的真实作品。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作品,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目前,我国的教育方式不太可能让学生经常地去接触实际的设计项目,而案例教学法则是架起理论与实际之间的一座很好的桥梁,缩短设计理论与实际工程的距离,较好地把真实的设计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设计方面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及以后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能力都极有益处。
4园林专业案例教学法模式探究
传统的园林专业教学有2个环节,即理论教学与设计训练。通过引入案例教学使教学环节变为3部分:即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及设计训练。理论教学能构筑起横向的和纵向的理论体系框架;设计训练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而案例教学则能使学生们近距离地接触实践,提升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环相扣的3个环节中,即能发挥教师的提纲挈领作用,又不抹杀学生的主动创新性,较好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授之以渔”而不是“赐之以鱼”的本质关系。
当然,根据园林专业本身的特点,案例法教学一般在课程的部分章节进行或理论内容全部讲授完之后进行,而很少有像法律类专业某些课程全部采用案例教学,并且根据课程的不同,案例教学引入的多少和案例教学在教学环节中的次序也可以有所变化,而且根据呈现给学生案例性质的不同是呈现设计资料还是真实作品现场)案例教学过程也有所不同。为了便于讲解,下面将呈现给学生设计资料的称为第一模式,而呈现给学生真实作品现场的称为第二模式。
4.1第一模式第一模式过程大致可分成精选案例、案例引入、案例讨论和概括总结4个基本环节。
4.1.1精选案例
这一过程在案例教学前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精心组织案例,并在课前发给学生。案例应当具有典型性,即通过它能解释设计的普遍规律,部分优秀设计作品个性突出但共性不强,不宜充当案例的主体,但可作为典型案例的补充;案例应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学生必须动一动脑筋才能作出结论;案例还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总之,在精选案例时,要反复斟酌,再三推敲,使之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理解设计知识,提高设计创新力。
4.1.2案例引入
案例引入即先向同学们展示案例和介绍案例。展示的方式有多种,如给每个学生发放案例材料、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等。案例可以是教师去现场拍摄的设计作品,也可以是从各类文献资料上收集整理的资料。总之,案例的引入要简明扼要,不可太多传递自己的主观评价,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4.1.3案例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可拓宽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常通过设置典型性问题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典型性问题可以是重点难点部分,也可以是值得商榷之点。设置的问题要兼顾横向与纵向的理论体系,但不可太多。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应是主体教师应更多地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去唱主角。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巡回检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老师可对组织讨论和引导讨论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使讨论井然有序;提出切中要害的和关键性问题;把学生个体的讨论意见集结在一起;协助学生清理思路,使观点站得住脚。
另外,案例讨论中不要批评不同意见,案例讨论的结果常常是不同的,要允许多样化的存在。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4.1.4概括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评价和总结。总结案例讨论本身、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设计案例几乎没有标准答案。评价中要充分肯定学生各种见解的合理性,尊重学生的成果。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予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让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也可以让同学们课后自己总结在此次案例分析中的感受与收获,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可对报告作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激励学生参与的热情。
4.2第二模式与第一模式不同之处的是,在案例讨论前需带学生亲临作品现场。其教学过程大致为:选择案例与亲临现场、问题的提出、案例讨论、概括总结。其部分过程与内容与第一模式相似,所以介绍从简。
选择案例与亲临现场选择案例时,除了要满足典型性外,还要考虑地点的可达性,最好是1天内能往返。案例可以是教师在多年实践中设计施工过的作品,也可以是他人设计。如是自己设计的,可向学生介绍设计背景及设计的感触;如为他人设计,可考虑邀请设计师和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参与。亲临现场前,要将学生分好组,便于外出管理和后面的案例讨论。
问题的提出这一步骤可在学生去现场前完成,也可在观摹现场后再提出。这种模式除了提出能揭示设计普遍规律的问题外,也可适当针对现场提出一些特色性问题、一些涉及施工管理的问题等。
案例讨论讨论可在现场进行,也可回校后再完成。因为此类案例真实性强,在讨论中要避免个案殊因素对一般性规律的影响。另外,讨论时,可邀请使用者参与。通过使用者的反馈信息,可让学生更好地明白理论上的设计与实际工程之间的差异。
概括总结概括总结一般回校后再进行。总结不仅要评析学生们在案例过程中的表现,而且还要评析学生们与其他人如设计师的沟通能力。
5实例介绍:《居住区环境绿地设计》案例教学
5.1《居住区环境绿地设计》课程简介与教学构思
本课程为大四的专业选修课,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学时。课程目标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完善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知识,能从专业的角度对别人的方案进行评析,能独立完成居住区绿地环境的规划设计,并具备一定的设计创新能力。
根据教学目的,本课程分为3大块来进行,即基础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设计训练。
5.2《居住区环境绿地设计》案例教学步骤
其步骤为:典型案例的选取—案例的介绍—问题的设置分组讨论-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案例讨论的总结^课后作业的设置。这7个步骤中,第一步骤由教师在课前进行,最后一步骤由学生在课后进行,中间5个步骤在课堂进行。
第一步是典型案例的选取。选取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设计场所等的案例,并使每一案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如本次课选取了4个案例,分别为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居住区屋顶花园案例、都市小庭园案例和乡村庭园案例。
第二步是案例的介绍。对案例产生的背景和案例的主要特点作简单扼要的介绍,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案例的实质。对案例的难点可作引导性的提示,使学生在讨论步骤时能较快地切入。
第三步是问题的设置。问题可以针对某个案例进行,也可以综合多个案例设置。如问题:论述屋顶花园绿化的特点是针对一个案例的;而另一个问题:论述都市居住环境与乡村居住环境绿地设计的异同是综合2个案例的。
第四步是分组讨论。以4~5人一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4个问题中,每一组可侧重于一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讨论中,教师要深入到每一组倾听他们的看法,对不善言谈的学生,要鼓励引导他们表达。
第五步是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每组派代表对讨论的主要问题进行解答,其他组以予补充,也可对其有异议的地方进行辩析。
第六步是案例讨论的总结。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对于不足之处,教师可设置课后问题,以引导学生在这方面作更多的探讨。如学生在论述都市居住环境与乡村居住环境绿地设计的异同这一问题时,差异性方面论述面较窄,所以要求学生多看一些国外的资料来弥补这一不足。
最后一步是课后作业的设置。本次案例作业要求每一位学生选取一个自认为最优秀或最有个性的案例,并对其加以评析。这一过程是对案例教学的深化,同时学生可通过资料的收集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6.案例教学法需注意的其他问题
6.1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的典型性需要从众多的案例比较中才能发现,而案例库的匮乏将使所选案例的典型性受到影响,尤其是案例实施的效果。案例库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案例材料,案例可以从各种书籍、期刊、或其他文献中获取,也可以是教师自己的设计成果。案例的收集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亲临现场的案例,因此,教师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案例库由典型性案例和特色性案例组成。典型性案例是指能较多地体现事物发展普通规律的案例,是案例库主要组成部分;而特色性案例一般是在某个方面个性突出的案例,如设计手法的别出心裁、设计风格的挑战传统、设计背景的非同一般等,量虽少但也是案例库不可缺少的部分。典型性案例使事物呈现共性,共性能使同学们提炼出事物的规律;特色性案例使事物凸显个性,而个性对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力至关重要。所以,在选择案例时应以典型性案例为主,特色性案例为辅。
收集好案例资料后,还需对案例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如《园林设计》案例典型性部分,可根据功能的不同来划分,如广场设计案例、公园设计案例、居住区设计案例和街头绿地设计案例等;特色性部分可根据设计风格的不同来分,如极简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6.2提高教师驾驭案例法教学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扮演5种不同的角色:一是“编剧”,要在课前选择好适当的案例,拟定好讨论题;二是“导演”,组织安排好案例讨论的课堂秩序,积极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讨论环境和气氛;三是“教练员”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因材施教;四是“媒介”,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运用技巧激发学生之间的活跃讨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五是“信息库”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及时提供信息和帮助,随时解答疑问。
篇7
1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优势
1.1 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可以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通过实际的案例学习,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对案例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达到学习的目地。案例教学很好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来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实际的操作来验证理论知识。以临床病例情节为线索,使学生自觉地进入问病、查体、设定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的工作“现场”,运用以往所学知识,结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启示,主动地将收集到的病例资料加以分析、推理、判断,明确疾病诊断的可能性,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教学不再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思考,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前社会上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临床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目地就是培养综合型的人才。临床案例教学法通过剖析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将以往所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症状学、诊断学等纵向、相关知识主动进行横向联系,融会贯通、相互渗透、灵活运用。既巩固已学知识;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临床诊断等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们通过真实病例的讨论,亲身感受了临床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断的全过程,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乐观向上的学习方法带来的乐趣与帮助。案例教学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多渠道的获取知识的机会,在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是医学教学改革中的重点,临床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更多的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使教学课堂变的丰富多彩。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掌握当前比较前沿的诊疗技术,可以对已有的医学知识进行更新,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临床病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 案例教学实施的注意事项
2.1 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
案例教学中首要的问题就是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案例选择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所以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案例的选择要目标明确,学生在进行案例学习的时候可以明确案例教学的目标,能自觉对案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意义所在。同时,案例的选择要生动,应当来源于实际的临床当中,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出教学内容的理论体系,可以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启发,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要善于选择案例,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实例,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选择的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入的讨论。
2.2 加强教学的把握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把握,由于受到学时的影响,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完成教学任务,使整个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要有掌控全局的能力,在教学安排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的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2.3 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因此要不断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案例,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和时代性,案例都要选取当下比较前沿的知识,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医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善于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获得有用的知识。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70-01 一、课例描述:
《水循环》一课的教学知识目标是: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知识目标难度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配以示意图简单易懂,目标容易达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需要借以生活实际和事例,学生可能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生活体验而难度加大;“水循环的意义”需要学生从宏观的视角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去理解,难度较大。而教材用其惯用的陈述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虽然表达全面,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容易使学生的学习限于文字、囿于识记。
2016年9月30日所观摩的两节课例如表:
二、课例分析:
这两堂课都在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更为顺利的学习环境,他们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材的处理上有很多共同优点,对我启发很大。
1.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课例1利用了“台风”案例;通过“凤凰台风”的登陆,来讲解水循环的过程(活动一);并用台风对人类和自然影响的两面性来解释水循环的意义(活动三)。课例2创设了“浙江”案例;以“因水得名”钱塘江的水的来源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因水而美”、“因水而d”帮助学生理解地表水在塑造地表形态和对人类的意义;而“因水而困”则涉及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案例的选取来自学生的生活环境(如浙江)和最近发生的自然事件(如台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既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体现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3.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如浙江)或前后呼应(如台风),凸显了课堂结构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并在案例中补充相关材料和图片,使案例丰满,并为知识的概括和呈现提供相应的背景材料,使教学内容自然承接。如课例1中的“活动二根据实验小组讨论”,课例4.中展示地貌形态的图片。
三、课堂品鉴:
案例教学在课堂情境创设中很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当课堂内容接近生活实际时,案例让课堂生动有活力,但如何用好“案例”,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如;
1.如何让一案例贯穿课堂始终的同时,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并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如课例2中,“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似乎在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但仅限于“塑造地表形态、为人类提供水源和水能”,而未能涉及水循环全球水热平衡、生物圈等的大尺度的地理意义。
2.如何让一案例在承起变化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并能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认识地理事物?
如课例2中“因水而困”中“从水循环的角度为城市洪涝找找原因、出出对策”,如果没有教师最后的引导和总结,学生是很难全面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如何让案例、材料、图片的选择上贴近学生实际的同时,更符合教学实际需要和客观事实。
篇9
【关键词】遗传学 教学 案例 材料
遗传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其中细胞、生化知识抽象难懂,不易理解与记忆,而遗传病的诊断咨询又与临床密切相关,因此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找寻一些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案例材料,适时的呈现给学生,以情境教学的方式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且通过遗传学理论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机结合知识技能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利用案例材料提出问题
一个问题的产生要比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因为一个新的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现在一般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充分的思考和主动提问的锻炼,缺乏创新精神。教师在指导学生在案例材料的观察过程中,要学生记下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就会让学生提出自己真实问题,有的问题虽然不见得很专业,但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例如:在进行人类眼皮遗传规律教学时,一些学生提出:“单眼皮与双眼皮同时存在的现象,属于哪种遗传规律?”有的问:“肝病是否是遗传病?父辈患有肝病,会不会遗传给子辈?”有的问:“为什么有的白化病病人的头发全白而有的并不全白?”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他们就更有解决的兴趣和欲望,能更好地学习。
二、利用案例材料激发兴趣
从人类的遗传学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知道遗传学是建立在研究人体的各种性状上,它主要通过一些鲜活和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探讨――解决的一系列环节后,能很好地理解遗传学理论的实质,真正领悟到遗传学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遗传病概念”时,可利用多媒体以“维多利亚女王家族的血友病史”当成案例材料向学生展现,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王室第一个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因为当时欧洲王室的习俗是提供王室之间进行通婚联姻,这就使得血友病在联姻关系的联系下波及欧洲多个国家的王室,她导致了欧洲多国王室的血友病并发,如德国普鲁士王室和黑森家族,俄国罗曼诺夫王室,西班牙波旁王室等,其危害是相当巨大的。这个血友病家族的病史使得学生切身深刻的了解到了遗传病的基本特点和危害,还可借助案例材料帮助学生判别患者的性别(患血友病的几乎皆为王子王孙,女性为疾病携带者),为以后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系谱特点的教学,近亲婚配的危害提供例证,引起学生对后面即将学习知识的兴趣。
还可以组织兴趣小组,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资料兴趣。例如:进行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培养及观察实验,环境监测或生物资源调查。到人群中去调查人类常见遗传病性状,包括遗传病的种类、数量,观察各遗传性状的特点,亲自动手绘制遗传图谱,并根据婚配关系利用遗传规律预测子女发病情况。有条件的可以指导学生饲养果蝇并设计连锁互换定律的验证实验。
三、利用案例材料引导自学
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将学生置身于真正的问题之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并发现问题。只有对一个问题有了适度的了解和需要时,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才能真正激发自己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更有效的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案例材料的设问基础上,能学会自己看书和思考,让学生和老师实现有效互动,成为相互学习和研究的伙伴,老师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更优自信,也更加主动,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与学生的互动研究之中,不仅寓教于乐,还在快乐的氛围中有所收获,慢慢养成一种好学和会学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进行“基因的分离规律”或“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教学时,可以使用孟德尔生平事迹和与之相关的八年豌豆杂交实验作为案例材料。讲授遗传基本规律时,详细介绍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孟德尔为什么选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豌豆的特性埘实验的成功有何影响。在实验设计上,理解孟德尔在杂交实验时,舍弃了一些不易区分的性状,只是对比较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进行研究。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然后逐渐增加,这种单因素分析的实验方法隔离了其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规律的发现.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其次,在结果分析上,学习孟德尔的创新精神,他开创性地将数学方法引入遗传学研究中,使其从粗放的观察和简单的思考上升到精密的定量分析,把具体的性状表现量化,找出其中的规律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最后,孟德尔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提出了假说,并设计了新的实验来验证假说,使理论的科学性得以证实。通过这段精典案例材料的重现,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难历程,让学生向科学家学习,大胆提出问题,学会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理性思维,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四、利用案例材料辅助教学
学生认识世界依靠观察,观察首先要有足够的案例材料。例如:(1)学生能自己收集到植物的花、豌豆、果蝇等实物观察对象,这样她们就能感性的认识到这些材料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印象更深刻。(2)对于某些常见人类遗传性状及遗传病等图谱、系谱的收集和绘制,可利用课余时间到人群中、医院教学点、福利院、启智学校等进行调查和收集。(3)同时可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图片资料。为了使收集的材料足够充分,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仔细观察的机会。了解材料的形态特征、结构特点是观察的重点内容。可以采用画写的方式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细致的观察材料,也培养了学生手头并用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观察果蝇的形态特征及性别特点时,让一个班的学生观察的同时将果蝇画下来,然后提问果蝇的长、残翅膀特征,及雌雄果蝇形态特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准确地给出正确答案。而另一个班只进行观察,却没有绘画,当提出与上面同样的问题时,很多学生回答不上来或回答很不全面。通过画写,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学生观察的乐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利用多媒体图片进行教学,由于图片的鲜艳色彩及动态变化能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故不失为遗传学学习中直观教学的好方法。因为在现行使用的中专版甚至是大专版教材中。无论是遗传病病人临床症状及核型图谱都较为缺乏或不够清晰,不能满足学生观察及认识临床特征的需要。此外,老师还应该适时指导学生下载网络资料,并且还应同时准备一些典型的案例资料随时作为补充。
五、利用案例材料检测学习
遗传病是医学遗传学的重点内容,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通过对临床案例材料的分析,讨论出有效的案例教学法。比方说,在学习了遗传病的相关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看病方式下进行遗传咨询,并据此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妇女A在几年前曾生育过一个先天智力有障碍的患儿,现在是第二次怀孕,因为A害怕所怀孩子会再次患有同病,让学生饰演A跟医生进行咨询。案例中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针对案例中的病例,需要先核实患儿的血型、A的即时年龄,还要核实A是否携带易位型,如果确实是易位型携带,就大大增加了风险率,可以对A妇女进行绒毛和羊水细胞的产前细胞遗传检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身临其境的学会学习,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思考和分析案例材料。所以,必须运用相关案例材料作为检测题,这样就能真实呈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
再者,一旦发现学生存在知识方面的缺陷,一定要进行及时的点拨引导,以便在最短时间里运用案例有效的矫正学生的缺陷。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校; 酒精工艺学 ; 案例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07-02
酒精工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有重大发展的一个产业,因为我国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酒精开始进入新能源――燃料乙醇时代,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还很好地解决了汽车尾气的环保问题。酒精工艺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工艺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于生物工程技术突破性的发展,酒精工业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技术思想和具体工艺的技术能力同等重要,传统教学比较侧重基础理论,与具体的技术思想和技术能力尚有较大的距离,不易增强学生投身具体产业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大学生立志创业。为适应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变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素质的传统模式,就必须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教学新体系。
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工艺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促使学生充分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重要教学形式。应用案例教学会使学生运用所学到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更好地联系实际,增强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对黑龙江大学现代酒精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式教学进行探讨。
一、薄板换热器应用的案例式教学
酒精生产过程中使用换热器的工序较多,如液化、糖化工序中的液化醪冷却、糖化醪冷却,发酵工序中的发酵醪液冷却,蒸馏工序中发酵醪液的预热,酒精蒸气的冷却,DDGS生产过程中蒸发酒糟离心液的二次蒸气冷凝等都需要使用换热设备。但就其使用的换热器而言,过去的蛇管冷却器、喷淋冷却器、列管式冷却器现在基本不多见,近年发展起来的薄板换热器越来越受青睐。
板式换热器是以波纹板为传热介质的新型高效换热器,因其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不易结垢、可拆卸清洗、热损失极小、可利用低温热源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轻工、食品、化工、制药、动力机械等部门。对于薄板换热器的教学以原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的糖化醪工序使用螺旋板换热器在实际运行中的情况为例进行案例式教学。针对实际生产中该发酵系统出现的换热器物料出口温度偏高且进料不均,―直影响生产的稳定运行,结合当时企业的工艺改造进行课堂讨论,薄板换热器改造如图1、图2所示。
该工艺为180 m2的可拆式螺旋式换热器,进出口管径均为200 mm,所使用的糖化醪泵的最大流量为120 m3/h,因此糖化醪在换热器内的流速只有1.062 m/s,螺旋板换热器的理想流速为(1―2)m/s。由于两台换热器分料不均,其中必然有一台流速低于换热器内物料的最小流速,而使换热效率大大下降;另一台也达不到预期的效率。因此将A线两台螺旋板换热器的物料管路由并联改为了串联,效果明显。通过对实际工艺改造的讨论,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换热器和糖化醪泵的匹配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换热器连接的差异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图1A线糖化醪用螺旋板换热器并联示意图
二、酵母连续培养的案例式教学
酵母连续培养是按顺流方式,在一只或几只顺次连接的罐中进行。它为连续发酵准备了种子扩培的必要条件。酵母糖化醪连续加入首罐,同时添加酵母种液。酵母糖化醪沿酵母扩培罐或罐组流动,酵母不断增殖,当醪液从酵母罐或酵母罐组最后一罐流出时,已是成熟的生产用酵母菌种,应及时送往发酵罐。
对于酵母连续培养工艺,流程式的文字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解连续培养的本质,教学中结合俄罗斯酒精厂的酵母顺流式连续培养流程进行教学如图3所示,糖化醪进入贮罐,在其中55℃保温,继续糖化45―60min,用泵经换热器加热醪液至75―78℃并送入混合罐。在混合罐中保持20―30min,进行巴斯德灭菌,然后醪液被送入气液分离器,在这里产生的二次蒸气被喷嘴吸走,并与蒸汽混合后用于换热器的热源。消毒后的糖化醪用泵经换热器冷却至28―30℃,送往三个酵母增殖罐。然后再向三个酵母罐连续流加糖化醪。二级酵母罐接受来自一级酵母罐的酵母种液,同时流加30℃的糖化醪。学生主要针对三级不同酵母种子罐的连接、设计大小、培养液流速以及工艺过程进行讨论。
通过此案例教学,学生很好地掌握了酵母连续培养的基本工艺:按顺流方式,在一只或几只顺次连接的罐中进行,它为连续发酵准备了种子扩培的必要条件,酵母糖化醪连续加入首罐,同时添加酵母种液,酵母糖化醪沿酵母扩培罐或罐组流动,酵母不断增殖,当醪液从酵母罐或酵母罐组最后一罐流出时,已是成熟的生产用酵母菌种,应及时送往发酵罐。
图3酒精厂酵母顺流式连续培养流程
三、酒精连续发酵的案例式教学
连续发酵过程的实现是生物化学工程等多学科发展与结合的结果,连续发酵的设备运行稳定并提高其利用率。采用连续发酵法生产酒精,使设备始终处于发酵运行状态,通常需要20天对罐进行一次清洗、灭菌,极大地减少了发酵辅助时间,同时,连续发酵时,醪液进入发酵罐即进入主发酵期,可提高设备利用率20%以上。
对于酒精连续发酵工艺,教学中结合哈尔滨酿酒总厂五罐连续发酵生产流程进行讲解。如图4所示,把培养好的成熟酵母由酵母罐送入预发酵罐后,以5m3/h的流速将糖化醪液连续输入预发酵罐,至预发酵罐装满。待发酵罐中糖度达到8.0―9.0 BX,温度达到32―33℃时,以5m3/h的速度输入1号发酵罐,仍往预发酵罐以5 m3/h的流速输送糖化醪,同时向1号发酵罐以25m3/h的流速送入糖化醪。1号 罐满后,以30m3/h的速度输入2号罐,2号罐满后再以同样的速度输入3号、4号和5号发酵罐。当5号发酵罐中的成熟发酵醪液量达到60%―70%后按同样的速度送入蒸馏塔进行蒸馏。在发酵进程中,1号发酵罐内的温度控制在33―34℃;2号、3号发酵罐内温度控制在36―38℃;4号发酵罐内温度控制在33―34℃;5号发酵罐内温度控制在32―34℃。发酵罐中糖的消耗速度非常快,当3号发酵罐的外观糖已耗至零,5号发酵罐的外观糖为负值,发酵醪外观糖不再下降,酒精含量不再增加时为发酵成熟醪,可以输送至蒸馏塔中进行酒精蒸馏。发酵总时间为60―65h。
通过此案例教学,学生对连续发酵的真正含义以及连续发酵的优点有了新的认识:多个发酵罐在同一水平的基础上,罐之间的发酵醪液靠泵输送,罐之间醪液不仅可按顺序输送,每个罐还设计了自体循环,在自体循环中通过螺旋板换热器降温,这种顺序连接发酵罐方式,在实际运行中发酵效果很好,是彻底取代间歇发酵工艺的设备基础。
图4水平连接发酵系统
四、多塔差压蒸馏的案例式教学
对于差压蒸馏系统,教学中结合安徽特酒厂多塔差压蒸馏机组进行讲解。如图5所示,对于差压蒸馏的节能性、气相过塔和液相过塔的优缺点、塔形的选择、塔的规范尺寸、CO2分离器的大小、差压蒸馏与常压蒸馏的优缺点以及整个工艺过程进行探讨。通过此案例教学,学生对于多塔的含义、差压酒精蒸馏的意义、多塔蒸馏的工艺有了深刻的理解。
图5安徽特酒公司六塔差压蒸馏系统
石油资源日益枯竭不可避免,酒精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其他能源不可比拟的优势,酒精行业在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为适应酒精行业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就必须改变酒精工艺学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素质的传统模式,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教学新体系,结合现代酒精行业的最新工艺进行案例式教学无疑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捷径。
参考文献:
[1]贾树彪,李盛贤,吴国峰等.新编酒精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8.
[2]章克昌.酒精与蒸馏酒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1.
[3]刘罗华,汤琼.工科院校大学数学的案例式教学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
收稿日期:2013-10-05
- 上一篇: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
- 下一篇:应收账款对账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