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惩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奖惩制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奖惩制度的重要性

篇1

绩效管理;奖惩机制;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56-02

当前市场经济社会,随着企业员工的薪酬体系不断完善和改革,人力资源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都是建立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的,能够激励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形成完整的企业管理机制。

一、绩效管理与奖惩制度的重要性

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利用企业员工的能动作用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有利于建立一套与薪酬制度想匹配的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具体来说绩效管理和奖惩机制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绩效考核有利于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人才吸收和人才利用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企业人员的薪酬福利以及晋升机制提供重要依据,能够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发挥其最大效用。

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是重头戏,一个企业的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人尽其才,是必要抓住人才的特性,使其与企业的职位相匹配。知人才能善任,只有通过对企业人才的熟悉、掌握,抓住其特点,才能更好的进行资源配置。而通过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地区别员工的能力,并且对其态度及素质能够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同时绩效管理也能够促进员工的自我了解,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绩效管理体现的公平公正原则,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通过绩效管理来分配薪酬,通过薪酬的差异化体现员工能力的高度,体现职位的差别。较大的扩展了竞争的空间,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活力,较好的分辨企业人员的能力,恰当的分配职务,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第二,奖惩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

奖惩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举措,对激励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体现企业管理的公平和公正。同时,奖惩制度也是薪酬差异化的主要依据,是从员工的角度制定出来的适应于现代竞争趋势的举措。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奖惩制度能够促进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提升,抓住了企业员工的自我利益实现的价值观,以奖励为诱导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危害企业发展的员工行为,及时的予以惩戒,能够肃清企业员工队伍,清除不良风气,形成竞争力较大的企业团队。

同时,奖惩制度有利于形成目标明确的企业价值观,促进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协调一致。有利于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绩效考核是奖惩制度实施的依据

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相辅相成的举措,是企业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绩效考核能够如实的反映企业员工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科研、实践和技能;利用绩效考核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员工的认识度,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发挥其最大效用;而奖惩制度则是刺激员工的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利用薪资和福利为筹码,提高工作的晋升空间,业绩优良的给予一定的奖励,业绩较差的给予一定的惩罚,有利于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其功罪哦效率。

另外,如果缺少绩效考核,激励制度也是纸上谈兵,没有涉及到员工的基本利益的举措,不能从根本上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缺少激情的工作态度也就不能提高工作质量。所以说,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是缺一不可的整体性企业管理措施。

二、如何将绩效管理与奖惩制度有机结合

不管是企业的绩效管理还是企业的奖惩制度,都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所以,要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必须要将企业的措施的优势扩展到最大,实现最大剩余价值的回笼。而在企业管理中,要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势必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恰当的管理,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保持活力的基本性因素。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实行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现实依据的。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主要是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进行科学的定性或定量的估计,是对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基本素质进行全面的考核。而奖惩制度是从员工的基本能力的角度出发,利用刺激性的奖励对员工进行行为规范,激发其工作热情。所以,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较好的结合两种措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的作用。

1.结合企业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需要遵循的原则

第一,公平公正的原则

公平公正的原则是施行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也是服众的基本性要求。一般来说,绩效考核包括考核办法、考核指标、考核程序以及考核标准等多个部分,要全部企业人员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考核,避免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观臆断,需要将过程和结果公开,提高考核的透明度,才能保障管理制度具有可行性。奖惩制度涉及到员工的基本利益,在企业管理中关注度较高,因此要加强大众的监督力度,实现管理措施的公开,保障制度实行的公正。

第二,民主科学的原则

民主科学的原则具体来说体现在员工的自我意识上,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实行,对不同的职能部门员工和岗位管理,考核的标准和制度的原则要实行区别对待,突出其岗位特点。另外,对员工的考核不能但从其学历和资历进行片面的评断,而应该站在科学的角度,对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进行正确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奖惩。

第三,定量和定性的原则

定量和定性的原则是体现企业职位的差异性和工作性质的差异化采取的不同的考核标准和管理办法。企业管理中的各项考核指标都要建立在对公司效益提升的基础上,所以,对于不同的考核群体,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规定,从而保障考核的公正。

2.促进绩效管理与奖惩制度的有机结合

企业的员工分属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在进行考核管理时需要甄别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分类,并进行科学的管理。一般来说,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和研发人员之间具有不同的工作性质和企业地位,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区别于其工作性质。

另外对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管理,需要结合绩效管理的结果实施。根据企业员工的量化指标处理,包括对其企业员工的学历、能力和工作态度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对不同类别的功罪哦人员,按照其工作环境和考核表转进行明确的奖惩机制制定,“管理人员的考核应侧重指令性,工作完成的情况、工作质量和及时性、参谋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指标。对人员的考核要注重考核其实验技能、安全操作、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与劳动态度等指标。”

而企业绩效考核的结果是进行奖惩制度的主要依据,根据不同的工作类别和不同的工作岗位,按照指标的权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一般来说企业的考核结果可以划分为优秀、良好和合格、不合格等几种形式。根据其评估结果,对工作人员进行奖惩,对优秀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给不合格的给予一定的惩罚都是现代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措施。具体来说结合奖惩制度与绩效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确定科学的考核标准

绩效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是在其科学性的前提下实现的,因此,要实现企业管理的效益提升,必须要保证企业绩效考核的科学合理。看考核项目是否与其考核因素相符合,考核的内容是否全面,考核的方式是否具有可行性。一般来说考核的标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两种形式,绝对的标准侧重于固有的不可更改的公司标准,而相对标准则是灵活运用考核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在能力。

第二,适当的进行考核培训

对考核者进行适当的培训有利于规避考核过程的以偏概全和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在考核过程中,考核者往往看见被考评者某一特定方面的表现优异,就以偏概全,断定他别的方面一定也好,反之亦然。居中倾向是指不从事实出发;或由于没仔细考察下级的表现而不愿意给出“最优”与“最劣”的极端评语,干脆来个平均主义,一视同仁,都评个“中等”,偏松或偏紧倾向,即在考评过程中,有些考评者给所有被考评者的等级很高或很低。”

结语:因此,在企业实行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是提升企业效益的有利途径,也是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的重要举措,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要有机的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1]王茜.企业绩效奖惩制度与薪酬制度[J].北方经济2005年01期.2005.

篇2

地市级医院作为我国医改的主力军之一,其发展战略的选择对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在医患关系紧张、民众医疗需求增长、社会办医门槛放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为了快速地满足市场需要,提高医院自身的凝聚力,宣传尤其不能缺位,医院必须完善对宣传员队伍激励机制建设,才能为医院的品牌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缺乏专职管理人员配备。在地市级公立医院当中,尽管每个科室都设有宣传员,但多为兼职,医院也没有为宣传员队伍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致使宣传员队伍无法得到有效管理和运行,更无法实施有效激励和奖惩措施,从而导致宣传员队伍本身能力建设的力度不够。

问题二: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不均衡。地市级公立医院欠缺对宣传员队伍精神与物质激励机制平衡的考虑,大部分医院仅给予精神激励,如通报表扬、口头表扬、颁发奖状等。但大部分宣传员是医院基层员工,物质激励对其更重要,如医院仅给予精神激励,则会降低其积极性。

问题三:激励缺乏合理的考评机制。很多地市级公立医院虽重视宣传,但不懂如何进行有效的宣传员队伍考核评估机制。首先,考核评价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考评标准重点在于宣传部门和院领导的评价,并没有开展广泛的评价和监督。其次,传统的考核评价标准较为死板,不灵活,没有根据宣传员平时的表现情况来进行动态的考评。另外,医院只重视定期考核,对于日常的动态考核并无有效实施。换言之,考评工作只重视宣传人员的年终考评。

问题四:职务薪酬提升激励机制不合理。大部分地市级公立医院未为宣传部门专职工作人员设置有效的职务晋升制度和机制,很多宣传人员没有相对应的职称序列。因此,宣传人员想要获得较好的职务、薪酬的提升较为困难。医院专职宣传员难以获得晋升、加薪,就滋生其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积极性,也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医院“代言人”的作用,更无法谈及医院品牌的宣传。

问题五:奖惩制度设置不尽合理。奖惩制度合理的设置对调配宣传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合理的奖励、有效的惩罚才能激活宣传激情。然而,很多医院都会走极端化,不是过多地强调奖励,就是过多地强调惩罚,无法做到奖惩相适应。

激励机制构建

应如何构建地市级公立医院宣传员队伍的激励机制呢?

第一,应建立有特色的专职宣传员晋升激励制度,从而调动兼职宣传员的积极性。医院一方面要制定出一个健全、稳定、科学、合理的宣传部门人员晋升路径,这样才能使宣传员有目标导向,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出谋划策。同时,在制定晋升激励制度实施时要注重民主监督,使得晋升激励不再空洞。

另一方面要拓展晋升激励的途径。因为宣传员对工作的期待会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医院必须重新建立宣传队伍的晋升激励途径,不再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纵向职位晋升。还可以鼓励宣传工作人员在医院的多个部门之间进行横向轮转,规定宣传人员横向轮转后优先晋升或给予加薪,这样也就让他们有更多的职业期待,获得更多的历练,培养出综合型的宣传人才。

第二,提高宣传员队伍考核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一是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系统的建立必须以医院的整体战略目标为导向。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科室的绩效评价,另一部分是对宣传员的绩效评价。为了突出部门合作、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绩效评估需要以科室绩效为核心,宣传员绩效评估为辅助,还要引入社会评价,并将医院其他职工的满意程度放入考核目标中,尽力做到360度评估。

二是对宣传队伍的不同岗位实施分类考核。医院要制定详细的工作岗位书,使宣传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另外还要对宣传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严格筛选,对于工作量大小、职责轻重、复杂程度等都要进行科学的配比,这样才能使宣传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是注重考核的可操作性。宣传工作初期,医院可先采取简单的考核方法,对于宣传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比,能够发挥一定的考核作用,但是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而且一些评比数据不科学。因此,在宣传成熟期要采取科学的考评方式,这种方式不能太过于复杂,也不能流于形式,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比如,可以采用量化考评指标。

篇3

一、中小型财务管理理论的特点

价值管理体系属于一种管理控制系统。首先,要制定一个整体的发展战略总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围绕着企业的价值开展,如何进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其次,要对于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再次,要选定一个企业绩效评价的标准与最基本的尺度;最后,要定期对企业所取得的绩效用合理评价制度去进行评价,以促进企业能够不断地完善与发展。要想实现企业的价值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企业的内部员工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强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教育工作。通过不断培训与宣传工作,使企业的员工都能够重视价值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自觉地去发展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要把价值管理体系融合到企业的管理阶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要在企业的全体员工中实行相应的绩效奖惩制度,企业员工所获得的报酬要与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相关联。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已经开始正式成立了这种管理办法,倡导要制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短期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企业对于不同的员工要设定不同的收入制度、责任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总而言之,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而设定。

二、如何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作用十分重要,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资金的投放于使用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财务资金的使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的高低以及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作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财务工作不是简单地做好账单的记录,而是要参与到主动的支配与管理企业资金的流动工作中去,满足资金增值的需要。管理者不但要改变以往的旧观念,更要不断强化财务的知识,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重视起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建立强化企业整体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制度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性,审计部门只有独立才能够保障其作用以及有效性,整个企业才能在资产的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旭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篇4

【关键词】新形势 供电公司 党建工作 创新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电能得需求量也在逐年的增加当中,供电公司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快速的发展起来。但是,目前的供电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依然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新形势下对党建工作的创新途径进行探索十分有必要。

一、目前的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机制不足

目前的供电公司在党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不管是工作模式还是工作方法上都必须要进行创新和改革。通过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究其根本,是因为当前党建工作具有较强的单一性,工作机制一直沿用传统的机制,不完全符合时展需求,以及供电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工作思想依然比较陈旧和保守,严重的阻碍了供电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供电公司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公司员工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是十分的全面,因此,并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工作不协调的现象,很多的法规纪律也没有落到实处。

(三)工作缺乏特色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供电公司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党建工作特色的发挥,要不断的完善党建工作形象。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党建工作的特色发挥却不是很明显,甚至忽视了这个要素,严重的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创新。

(四)奖惩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要想保证供电公司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适当的开展奖惩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对各个部门中优秀个人,进行一些物质上的奖励,同时,对于执行力不足的部门或者个人也要进行相应的惩罚,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利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但是,在我国的很多的供电公司中,奖惩制度虽然也有实施,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没有进行相应的监督,导致了奖惩机制有名无实,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在开展奖惩机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为供电公司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新形势下供电公司党建工作创新途径

(一)加强企业员工对于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对我国很多的供电企业进行研究和调查,发现企业中的员工对于党建工作开展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都明显的不足,因此,要想保证供电企业中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提高员工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让员工从内心中接受党建工作,一定要把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很多的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因此,党建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更要结合时展潮流,与时俱进,要对组织形式进行创新和变革,要用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对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组织形式改革进行指导,保证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加符合员工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更加适应时展。

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供电公司实际的发展状况,对于工作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细节问题也不能放过,全方面的推动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流程也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要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党建工作的开展一定要具有灵活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供电公司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党建工作的创新要围绕公司工作中心

对于供电公司的党建工作进行创新,并不单单是指党建工作自身的创新,而是一定要围绕着供电公司的工作中心来进行创新和改革。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进行思想上的创新。

首先,在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引进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形式也在不断的进行变革,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各个行业都面临着很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供电企业更是如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在新形势下抓住发展机遇,不断的提高自身在市场之中的竞争力,一定要结合市场发展环境进行思想上的创新,要把发展作为自己当前首要目标,在新思想的指导下,逐渐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就是制度的创新。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改革,要充分的保证企业发展中的各项活动都有章可循,这种制度的建立一定要适应当下的经济体制,一旦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公司的适度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保证公司制度的有效落实。

最后,就是党建工作活动形式,可以在公司中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员工的生活,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活动的主题也要丰富多样,不能一成不变,在每个活动的开展中,潜移默化的对党建工作的思想进行渗透。

(三)领导阶级的素质提升

党建工作能否有效的开展和落实,在一定能程度上,都是与公司中领导阶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公司领导阶级的素质也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有效的保证领导阶级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领导班子的结构也要进行完善,对他们的工作作风要进行监督,不断的推动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总结

在新的形势背景下,供电企业有效的开展党建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供电企业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状况,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为公司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陈红英.加强新时期县级供电公司党建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

篇5

【关键词】 新时代; 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医疗市场的竞争亦日益激烈,医院若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仅需在技术、设备以及医疗条件上进行改进,还要同时抓紧人力资源的建设。医院的医疗服务、设备、管理理念等工作均由各类员工完成,因此医院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1]。当前,许多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老套,领导者还尚未意识到其重要性,大大地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适合市场经济需求的、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体制迫在眉睫。本研究对新时代国内许多大医院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对于逐步完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

1 新时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

医院的人力资源包括以下几类人群:有一定学历或技术的医疗护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后勤人员。在管理制度上,虽然许多医院的用人制度已经或正发生转变,聘用制员工逐渐取代终身制员工,并进行择优聘用、竞争上岗,但是在管理上依旧按照以前的传统模式,人事部门尚无权力制定一些相应的政策与制度,加之管理体制僵化,人事部门直接服从行政部门的命令,医院常常出现需要的人进不来,进来的人不需要,管理者实行“大锅饭”式管理,员工工作缺乏积极性与能动性[3]。现阶段大部分医院仍属于事业单位,员工的效绩考核依然还使用事业单位的人员考核制度,医院所有员工均使用同一种考核方式,每位均在年底填写自己的医德表或考核表。这种方式根本无法反映不同性质员工的真实业绩,许多员工为完成任务互相抄袭,全当成一种形式应付了事,时间久了,势必造成厌倦、消极心态。分配制度同样还默守陈规,效益较好的科室或部门与效益较差的部门的报酬无明显差异,不能体现多劳多得。供需脱节,劳动与付出脱节,其大大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该体制雷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阻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

2 新时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2.1 建立正确的人力资源体制与制度,营造健康、积极的人才发展环境 人力资源是医院竞争取胜的关键[4],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人力资源体制。新时代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管理体制应该被新型的管理体制所取代,新型管理体制因以人才开发为重,充分发挥其开发职能,对人才重视,建立人员培训机制(如专业培训、定期进修、职业指导等),以确保不同类型的员工均能得到训练,提高知识与业务能力。其次需要营造健康的、积极的人才发展环境。在医院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学习与文化氛围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营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和谐的学习风气,鼓励员工们多利用业余时间互相进行业务上的交流,尤其是相关科室之间,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5]。对于年轻的员工,他们较看重的是医院的发展空间以及事业上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因此,医院管理者需尽量为每一位员工创造发展空间,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同时鼓励成绩优秀者申报课题基金,让其带动全科室的发展;多派员工外出进修,包括医护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尽量防止闭关守国的现象,应多学习外面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法。此外,领导者要围绕“竞争力”对医院每位员工制定冲刺目标,让其产生使命感,在通过努力将其实现时产生成就感。

2.2 制定较佳的奖惩机制 薪酬奖惩制度是医院实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手段,合理的薪酬分配不仅可以充分节约医院的成本,而且还可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良好的、有效的奖惩制度能吸引更多的、更为优秀的人才,良性地推动医院的发展。对一些能力与贡献十分突出的骨干员工,可通过一定的形式评议,对其给予较高的分配,此外额外再给予奖励;对于担任风险较大的医疗任务或担任科技创新成份较高课题的员工,明显提升其经济收入,以此激励其他员工的知识学习,增加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同样的,对一些效绩较差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惩罚亦可使该部分员工改变工作方式,努力地向优秀者看齐,从而使医院维持良好效益。对于优秀的人才,尽量提供必须的物质保证,如资金、住房或解决家属问题等,以防止人才流失。倘若奖惩不当,则必将导致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大跌,工作效率大大下降,甚至不少员工选择跳槽,人员流失,严重地威胁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长此以往,医院必将倒闭。

综上所述,新时代医院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均需树立创新观念,努力地将传统人事管理体制转变到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上来;改变旧模式、旧观念与旧方法,营造健康积极的学习与工作氛围以适合各类人才的发展;完善并实施一些新的奖惩制度,逐步推动我国各医疗单位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兴国.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与探讨.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1):265.

[2] 王建平.新时期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初探.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3):5-6.

[3] 吴凤军,关建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586.

[4] 符壮才.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现代医院管理,2010,2:41-42.

篇6

依据我国现实情况和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我国行政公开的法定救济途径应包括自我补正、国家赔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一是自我补正。依法公开自己的行政行为是行政公开主体的法定义务,应公开而不公开或不应公开而公开都是一种行政失职或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发生后,行政主体有义务进行自我纠正,有义务按法律的规定重新做出公开或不公开决定,对于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权益侵害的,有义务给予一定的补偿或赔偿。各行政公开义务主体应当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自我补正程序。二是国家赔偿。行政机关拒绝公民的申请而不公开行政信息、情报,这种行为属于行政不作为,而行政不作为是可以提起国家赔偿的。三是行政复议。应该完善《行政复议法》的相关规定,把行政不公开界定为一种行政不作为,把它纳入行政复议的行政不作为受案范围之内,并将其界定为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而允许其提起行政复议。

二、合理设置机构,分清职能,明确责任

目前我国行政机构人浮于事,重复设置,职能划分不明确,一旦发生问题,很难找到明确的责任人。因此机构的设置应遵循系统论有关精神,建立起有统一目标、实行统一指挥、能够统一行动的科学组织结构,同时要理顺各部门以及各种组织间的关系,提高其服务的效能。

三、将行政公开列入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中

目前,我国公务员考核条件中没有引入行政公开,使得行政公开推行情况仅仅依靠主要行政领导的重视程度,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应将行政公开列入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中来,使行政公开同行政主体和主要行政领导自身的利益相结合,从制度上保证行政公开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法律应该明确,对于政务公开主体而言,依法公开是一种法定责任,不依法公开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四、加强对行政公开的监督

篇7

1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当中大多都是在事业单位工作时间久的老资历职工,在他们眼中资历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本条件,资历越老的管理人员越有发言权。他们对待新兴的社会信息化产物会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感,在他们看来,新兴的社会信息化产物都是形式化存在而实际上无用的,只有经验才是有效开展工作的王道。这种守旧的思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对具有先进思想和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年轻人的引进力度,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形同虚设。

2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有效措施

2.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前提,其需要营造出和谐、进取、敬业的合作氛围,建立起团结、信任、亲密的人际关系。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等级制度森严,大多是以委派和命令的方式来进行的,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地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管理模式极易激起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不满,进而引发矛盾,无法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想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力资源部门就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任务的根本是为职工而服务的,将传统的管理思想从脑海中抹去,尊重职工的主体意识,站在职工的角度上去为他们考虑。根据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去解决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指导方针,通过有效的手段来调动起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其更好地去服务。

2.2建立完善的激励考核制度

有人认为“奖惩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能够对人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利用不好则会出现逆反心理和自满心理,容易让人产生工作惰性,甚至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事实确实如此,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把握,通过与激励机制的有效结合,让“奖惩制度”成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手段之一。激励机制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激励,更包括精神层面的激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对传统的均摊机制进行改革,通过所建立起的激励机制,推行与薪酬待遇挂钩的考核制度,促进职工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提升和实现,来将职工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实现事业单位内部和谐而有序的竞争。

2.3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素质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素质优劣。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不仅要对包括管理学、心理学在内的专业知识有充分的掌握,更要具有一定的人才引进、培养和配置的专业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所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要以职工的管理工作为核心,树立起全面的服务意识,从事业单位的实际角度出发,建立起具有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具有超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合作意识,提高队伍的外部沟通能力和内部协调能力,通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结合与沟通,使单位的各个部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单位内部的团结协作工作方针。

3结语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255-01

一、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同时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期间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日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建筑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及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势必对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建筑工程行业传统管理理念的制约致使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而由此暴露出的问题亦是相当突出。由此可见,加强对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策略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节着重谈论施工成本控制及工程造价两方面的问题。

(一)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施工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下列两点。一是施工成本控制的参考依据严重缺失。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必须以详细的标准为参考依据,但我国建筑工程的内部结构、建设规模、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参考度大幅度下降。尽管多数施工单位根据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要求制定有工程目标成本,但实际工作过程却因所制定的目标成本太过简单而未落到实处; 此外部分施工单位仅根据已有经验来制定工程目标成本,此行为势必导致所制定的工程目标成本与实际生产要求严重脱节。二是奖惩制度缺失。建筑企业运营情况直接影响着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职员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即采取健全的奖惩制度实现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我国多数建筑企业均未制定详细的奖惩制度,因此不同岗位或部分的权责利表现出不对应现象,由此势必影响到企业职员积极性的调动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

(二)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问题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具体可概括成三点: 一是投资预算的准确性缺失。尽管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已经历过多年的发展过程,同时投资预算方面的完善程度亦有所提高,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致使投资预算制定过程缺失可参考的理论体系,进而导致所制定的预算与市场价格难以同步,此时势必引起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成倍增加。二是我国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难以达到要求高度,因此工程建设管理的效果亦不可能满足既定要求,此时势必引起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大幅度增加。三是我国建筑工程投资体制不健全及业主的干扰过大致使建筑工程建设的随意性相当大,进而势必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及功能的实现,甚至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二、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策略分析

由前文可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普遍存在施工成本控制的参考依据缺失、奖惩制度缺失及投资预算的准确性缺失等问题。根据上述问题的成因及表现形式,本文认为若想实现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效果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把握。

(一)加强建筑工程进度控制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进度事关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的顺利开展,因此任何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以便对建筑工程成本造价进行有效控制。若建筑工程进度有所变动,那么建筑工程成本造价同样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可见,建筑工程进度控制能够实现建筑工程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的顺利推进。但实际施工过程,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往往受到人员变动、施工环境、建材供应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工作的开展必须从以下方面逐步推进:一是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与施工质量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进而确保建筑工程如期施工完成。二是建立起具备高效率、高能力、高素质的建筑工程管理队伍,同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涵盖权责利的奖惩制度,进而调动企业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求建立起专门针对质量控制管理的奖惩制度,以便让所有员工均能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务必要认清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建立起专门针对成本管理的责任制度与运行制度,此外建立起目标成本,进而实现对作业层成本的有效监督与管理。除此以外,工程施工成本预算必须根据合同规定的内容进行编制,进而明确建筑工程目标预算成本,注意必须层层分解目标成本,同时对目标成本进行监管。

(三)注重合同的管理

在工程项目中,施工方虽然形式上控制管理着项目部和分包人,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是地位平等的协议合作关系。特定性和临时性是项目部的重要特征,从其特征可以看出,项目部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趋利性。趋利性的存在,就决定了要对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的责任管理制定有效的合同,通过合同来具体规范双方的行为,约束施工方,使其在规定下按义务进行施工。施工方在遵循合同办事的时候,需要有效的监督项目部、责任人的合同履行情况。同时,监理方需要按照合同的规定,严格进行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的控制,做到为建设方负责任的义务。

篇9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安全管理 队伍建设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实践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整个高校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是建设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最为重要的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到位,管理到位是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多样性、特殊性、综合性、服务性决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要有一支人员稳定、技术过硬、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管理队伍,才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一、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室特点

高校实验室存在专业涉及面广、进出人员多、层次杂、流动性大、安全资金投入少、缺乏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特点。尤其是理工科实验室,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化学试剂使用种类、大功率高温电器、高压容器(含气体钢瓶)、仪器设备及大型精密仪器多;第二,科研实验室以研究生为主,科研项目极为多样化,且涉及到跨学科,另外研究项目本身探索性强,科研研究过程不时改动调整,存在动态可变的危害风险;第三,实验人员更替频繁,成分复杂,学生流动性大,安全背景各异;第四,实验牵涉科研最前沿,且为探索性研究,可能存在未知的危害物质或操作;第五,高校强调学术自由与个人自主,缺乏清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架构;第六,高校的扩容、研究项目的拓展等因素导致实验场所分散,管理难度大;第七,师生中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严格管理是“没事找事,多此一举”;第八,高校人事聘任制度的改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编制大为缩减,一些工作认真、乐于奉献、经验丰富的人员无奈离开了实验岗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第九,晋职、晋级、考核等关注的是教学和科研的成果,没有将实验室安全列入其中;第十,安全意识淡薄、疏忽大意、违规操作,每年各种大小事故屡有发生。

2.管理体制不完善

(1)职责不明确。各院系、各部门的安全领导小组,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于形式,实质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制度不落实。“规章制度”相对已是比较完善,但实施结果却差强人意,在执行过程中成为一纸空谈,被人为地大打折扣。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奖惩措施,有些“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或是放在抽屉里而已,以致执行力度无法保障,可行性、执行性及成效性微乎其微。

3.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抱着只要不出事就行,其它的是“小题大做”或“没事找事”,对于隐患的检查整改有明显的抵触或不作为情绪,甚至有些大牌教授直言不讳地对检查人员说:“你去搞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言下之意就是不要来给我没事找事。对于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能躲就躲,寻找各种理由不参加。

二、高校实验室队伍的建设

纵观各类实验室事故,人为因素占据了主要地位。据台湾慈济大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教育训练教材介绍,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火灾引起的事故比例仅为2%,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比例却为98%,这说明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实验室众多工作的基础,脱离安全的实验室工作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和艰巨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撑以及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小会常说,大会必讲,日日说,年年说,其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稍有疏忽,轻则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度,重则会威胁到实验人员的人身和生命财产安全。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的环节,针对安全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仅仅在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方面作出补充、修改和完善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在于要把制度和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但落实到位的关键又在于制度的可操作性及人员的执行力度。

由于科学研究的探索性,高校实验室尤其是化学类实验室潜在的高度危险性,及国家日益将环境、健康提上议事日程,这势必迫切需要学校构建一个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管理队伍体系。

1.组建校级领导团队

为强化校园安全管理的有序性,学校成立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副校长担任主任,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校区管委会和有关专家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委员会可下设若干专业工作小组。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定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方针和规划;确定实验室安全工作政策和原则,组织制定实验室安全工作规章制度、责任体系和应急预案;督查和协调解决实验室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事项;研究提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的工作计划、建议和经费投入,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和专业工作小组落实相关工作。

2.部门或院系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以下简称“实验室处”)作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按照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综治委的要求,在学校实验室技术安全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开展并检查落实做好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鉴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形势依然严峻,针对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直属单位或院系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管理,专门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各学院(系)、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安排落实各项实验室管理工作,除了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外,还应定期监督检查。

3.利用现有资源,组建实验室安全检查管理队伍

利用现有实验队伍,制订切实有效的工作岗位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明确了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公共管理岗位人员的职责,实验室主任掌控各实验室的宏观管理,各所室的实验室管理具体由实验室公共管理岗位人员由负责,并将其列入实验室公共管理岗位人员的年度考核工作。在院系层面的组织架构上,形成了院系主管领导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实验室秘书实验室主任安全联络员及安全检查管理小组各间实验室责任人,从上到下形成一系列的安全管理体系。

4.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管理的热情

研究生作为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学习,对实验室的了解程度和呆在实验室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都超过了教师。由于教师们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很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有很多研究生担当着协助教师管理实验室的重任。因此,充分调动起研究生参与管理的热情,行使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职责,是确保实验室安全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

5.实行负责制

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用分级负责制,实行“学校院系或直属单位研究所直接使用人”的三级责任体系,落实每位实验用房使用者是本房间的直接安全责任人。

三、健全的培训、考核、奖惩制度

实验室安全管理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这些事故反映出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缺陷,相关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完善。针对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必要制定专门的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切实推行奖惩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管理,有效减少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师生员工提高安全意识,这是责任所在,但长期以来,高校对师生员工的安全、环保、健康方面的教育培训非常薄弱,目前虽有所重视,可相对于一个学校安全理念的传播、安保文化的传承还仅仅是一个起步。也只有师生员工的意识提高了,在师生中形成了从身边做起,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的理念,把校园安全当作一种文化,学校才有可能向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证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长期以来,教职工只注重教改、论文、项目等成果的现象非常普遍,忽视甚至是轻视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和投入。安全意识的培养,首先是要增强教职工的安全意识,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向教职工宣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培育出具有高度安全意识的学生。

高校可把“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教育”设为全校的公共必修课,由于不同学科的实验室有自己安全管理的特性、内容和要求,理工科院系可结合学科、专业的要求增设实验室安全专业必修课,且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学时数、学分等的调整来控制不同学科之间之间涉及实验室安全的差异,不搞一刀切。

2.健全考核体系,推行奖惩制度

在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队伍体系的同时,高校应把安保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干部、教职工、学生的年度考核内容,与教职工的岗位聘任、晋职晋级、干部任用、评优评奖挂钩,与学生的评优评奖、学位、毕业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

白做是谁都不愿意的,或者说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工作岗位谁都不会用心去做,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考核体系,很多人或很多时候就会去消极地应付。只要有一个健全的考核体系、合理的激励机制、切实推行奖惩制度,自然而然,师生员工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安保工作中来。

总之,实验室安全工作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紧密相连,与学校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每位师生员工应该共同合作,创造一个安全愉快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的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坚强的后盾,所以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安全管理领导队伍,成立一个叫得应、靠得住的安全管理团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后备力量,才是高校安保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阮俊,金海萍,李五一,冯建跃. 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2-174

[2] 李五一主编. 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浙江摄影出版社: 9

[3] 周黎,谷大丰,李五一.高校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75-178

[4] 田今朝. 研究生在生物学实验安全工作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8,(8):58-59

篇10

(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避免建筑工程出现质量不合格的现象,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强化控制措施控制好工程施工前管理。工程施工前的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严格的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之后,制定周密、详细的施工计划、分包计划以及劳动力使用计划等,避免出现随意施工的现象;其次,做好施工前的交底工作,在进行施工之前,项目负责人应该组织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代和安全培训,保证所有的施工人员了解建筑工程的特点以及质量要求,避免出现安排不合理、技术交底不完善等造成的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等;再者,强化图纸会审工作,建筑工程的图纸会审工作应该由设计部门、施工单位、设计勘察院等参加,保证设计图纸百分百的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期、按质完成;最后,还应该做好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工程材料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楼脆脆”事故,都是在工程建筑中使用了劣质的建筑材料造成的,这不仅仅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买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应该强化对工程材料的管理,在进行材料采购时,应该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采购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并且当材料进场时,还应该检查材料是否具备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以及相关的技术鉴定报告等,对于不合格的材料禁止入场,必要时,还应该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然后递交给有相应资格的实验室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当建筑材料的质量有了保证,才能为建筑工程的安全提供保障,对于施工机械设备来说,应该在施工之前,对所有的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保证施工机械设备都能够正常的工作,然后由专门的技术操作人员操作机械设备,以此保证施工的质量。

(2)施工过程中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控制的重要阶段,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控制施工质量,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控制以及检测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严格的按照高级技术人员和技师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有相应的质量监督和检查人员,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每一个施工工序都不出现错误,当检测出施工出现问题时,监督管理人员应该勒令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够准确的实施,进而保证每一道工序的质量。

(3)施工安全的管理和控制。

俗话说“百年工程,安全第一”,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应该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该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培训,帮助所有的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施工的意识,并通过展开安全施工知识讲座以及一些安全示范,帮助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更好的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是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应的按照防护措施,例如在施工的过程中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穿戴安全绳等,然后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保证所有施工环节的安全,进而更好的提高施工的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实现工程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4)制定考核与奖惩制度。

工程质量是考核建筑工程的重要指标,工程建筑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考核与奖惩制度,严格的制定质量制度,并根据参考质量管理的质量管理指标制定生产计划,将质量管理指标作为承包责任制的重点内容,以此保证工程施工严格的按照质量指标进行,避免由于施工质量达不到相应的指标而出现安全事故,给企业的信誉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工程建筑企业应该严格的执行考核与奖惩制度,保证各级人员控制好自身工作的质量,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结束语